0

教师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精选20篇)

浏览

1420

作文

376

最美教师最新观后感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在20XX河南最美教师颁奖晚会上,我看到了无数的乡村教师在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了祖国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孩子们实现梦想的事业中,他们的确是我们心中最值得尊敬的好老师。我心情澎湃,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我被这十位教师的精神所感动,被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所感动,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也是对最美教师最好的诠释。

看了这场感动人心的颁奖晚会,我感到了这些优秀教师的心底语言:那就是"良心"和"爱心".当然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觉得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变化,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学校的环境,也是为了承担起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责任,看着其他老师们都在为着新学校接纳平台小学师生在忙碌着,我也主动向校领导提出能够为新学校尽点绵薄之力。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要看得起自己的职业,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精通自己的职业。我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在工作中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把对工作的热情传递给孩子们,把知识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最美乡村教师之所以"美",是因为他们有自己坚定的理想,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放弃、不服输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和博爱谱写了人间大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

我也是一位乡村教师,我的工作环境却比他们好很多,我也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我很气馁很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由衷。但看了他们的事迹后,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我用在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太少,所以我的孩子们没有那么亲近我。我感到工作的压力,只因我的内心不够强大,我想临阵脱逃,只因为我缺乏足够的勇气,我感到不厌其烦,只因为自己没有事事亲为,巨细无遗的耐心。最美乡村教师们给我传递的正能量,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坚定了将爱进行到底的决心。

当颁奖嘉宾和现场的孩子们齐声向最美乡村教师问声"老师好!"的时候,每位老师都热泪盈眶,这不是简单的问候,是一种尊重、一种认可。我相信此刻站在领奖台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职业带来的幸福,也都会感慨"做一位老师真好"!

是的!做一位老师真好。当我走在街上遇到玩耍的孩子们,他们立刻停止游戏恭敬地问声"老师好"的时候;当我放学时走到校门口,家长们问声"老师好"的时候;当我流连在热闹的商场,已经参加工作了学生问声"老师好"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快乐,感受作为教师独有的幸福,只因你有一个孩子而我却有许许多多爱着我和我爱的孩子们。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是我无悔的选择,我将以这些最美教师为榜样,做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做一位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闪亮的名字2024最美教师发布仪式》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透过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了“强师风、铸师魂,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并将今年定为师德建设年。育人先树德,教师只有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教育学生。

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我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使我懂得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职责性,并约束与规范了我日常的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懂法、守法、护法的人民教师。

学校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开展了群众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多层次、多角度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我感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到我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清和对待自己应履行的职责。

透过开展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天真,好动,好闹,工作烦燥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这种习惯当成“不懂事”,事后想来,这样的我是不就应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和要求,优秀的学生人人喜爱,然而调皮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副“放大镜”的眼去寻找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去教育每位学生,要学会用优秀教师的品质激励自己。和优秀教师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透过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学习,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能光作为一种口号,要付出实际行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潜力,业务水平;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另外,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体而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中,先进教师的精神和行为荡涤了我的心灵,激励了我教书育人的热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即工作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齐鲁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在泪水与感动中看完了,那一幕幕是何等地令人震撼,何等地感动……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爱戴,最美的老师,他们书写了人间真爱,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托起了民族脊梁,不愧为是真正的英雄!看到年轻美丽的邓丽老师,她身上所折射出的光彩深深地吸引了我,多么有爱心的邓老师,对学生,对事业是那样的充满激情,一个人,影响了一所学校,一个人,改变了一所学校。孩子们在她的感召下那样的自信、快乐;同事们在她的影响下,那样的开心,阳光!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付出。我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坚持;我有着比他们强健的体魄,却没有他们的勇敢;我有比他们优秀的学生,却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反思自己存在的意义。刚进小学的孩子无知,教起来很累,以前的我觉得自己每天重复简单的知识,生活很乏味。现在我才发现我的工作很有意义,因为我的努力,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将来他们会成为社会中的正气力量。

感谢那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让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重燃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们做老师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热血教师观后感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爱心与责任是教育的基石,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对学生应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尊重个体差异,不讽刺不挖苦,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天生就应该是一个博爱家。这方面克拉克先生给我们作出了表率。

当克拉克来到第一所面试的.学校时,发现走廊里有一男孩站在垃圾桶里,他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习以为常或是视而不见,而是主动上前打招呼,还与孩子握手,这让我见识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当克拉克了解到孩子为何惩罚后(老师说:你学不会,就和垃圾桶呆在一起吧。),开始了自我介绍,并谎称自己健忘,说完一大段话,问孩子“我叫什么名字”,孩子答出后,克拉克马上鼓励到“现在你就学到了一个新知识”,让这个孩子对这样的老师充满了期待。有了期待才可能有成功的动力。平等对待学生、不歧视学生、鼓励学生

—— 克拉克在教育实践中用到了及至。

教师的快乐在哪里?就在所谓单调重复的生活中,就在所谓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假如我们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学校、看学生、看生活、看世界,那么,我们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常常保持新鲜感,我们就会使单调重复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就会把平常无奇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那么,对我们来说,每一次日出都会像第一次看见那样美妙,每一朵花儿都会像玫瑰花那样温馨,每一节课都会像毕业实习课那样新鲜,每一个学生都会像小天使那样可爱。我们必须有一定的目标去追求,我们作为教师要每天坚持理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很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2016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我已被感动得泣不成声,纸巾在我面前丢了一大堆。六岁的儿子看着泪流满面的我,不解的问:“妈妈,你怎么了?”“做老师真好!”“你不是说做老师很累吗?你看你天天有作业,每天我都睡觉了你的作业还没做完呢?”“不,做老师真的很好。”节目中的最美教师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还让我感受到了知足的快乐,感悟到做老师的幸福。

最美乡村教师中有年近七旬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他们用“小草”的精神,鼓舞着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本该享受退休后的天伦之乐,却用毕生的余热照亮了山区孩子的心灵;有凭着理想和毅力在讲台上站立了13年的残疾老师曾维奋,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学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勇敢的去面对’,为学生树立生活的榜样,站着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无所畏惧奋不顾身的精神;有18年间踏着一条山路、14座山,为亚俄乡古寨的孩子铺出未来希望之路的王偏初老师;还有四世同堂的教师世家,70年间从幼儿园到高中有20人为教育事业奉献着。

最美乡村教师之所以“美”,是因为他们有自己坚定的理想,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放弃、不服输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和博爱谱写了人间大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

我也是一位乡村教师,我的工作环境却比他们好很多,我也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我很气馁很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由衷。但看了他们的事迹后,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我用在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太少,所以我的孩子们没有那么亲近我。我感到工作的压力,只因我的内心不够强大,我想临阵脱逃,只因为我缺乏足够的勇气,我感到不厌其烦,只因为自己没有事事亲为,巨细无遗的耐心。最美乡村教师们给我传递的正能量,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坚定了将爱进行到底的决心。

当颁奖嘉宾和现场的孩子们齐声向最美乡村教师问声“老师好!”的时候,每位老师都热泪盈眶,这不是简单的问候,是一种尊重、一种认可。我相信此刻站在领奖台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职业带来的幸福,也都会感慨“做一位老师真好”!

是的!做一位老师真好。当我走在街上遇到玩耍的孩子们,他们立刻停止游戏恭敬地问声“老师好”的时候;当我放学时走到校门口,家长们问声“老师好”的时候;当我流连在热闹的商场,已经参加工作了学生问声“老师好”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快乐,感受作为教师独有的幸福,只因你有一个孩子而我却有许许多多爱着我和我爱的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362 字

+ 加入清单

有道是:四十不惑。但我这奔五之人却还时时在拷问自己: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些幼稚有些可笑,但我的确一直被困扰着一直在困惑着。

我也有过激情四溢的青春,我也有过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我也曾在艰苦的地方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那时的心灵充溢着欢乐装满着幸福。那时的我笃信:无私的奉献便是人生的意义。

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心灵的天平也慢慢倾斜了,总觉得无私奉献已不再是现代人的追求。于是,多了对名利的追逐,少了从前的那份热情;多了对工作的斤斤计较,少了无私的奉献。左顾右盼,眼睛能触及到的大多是争名夺利、沽名钓誉的东西。从此,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当《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我认真观看了整个颁奖过程。一个多小时的颁奖晚会,我是含着眼泪看完的。此时的我蓦然找到了我一直所困惑的问题的答案——它依然是:无私奉献便是人生的意义。

你瞧:第一位走上台来的最美教师——宋玉刚。一个汉族小伙子踏着父辈的足迹坚持在气候最恶劣的藏民牧区教学。他给藏区的孩子带来了温暖和知识,在他的努力下4600米高原的小学建起了电教室,安装上了计算机,让雪域高原的孩子们与大千世界紧紧相连。60年前他父亲把血脉留在了这里,60年后宋玉刚也把根扎在了雪域高原。看到他的事迹又有谁不为之动容。

邓丽,这个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美丽女孩,在2009年毅然辞去了在武汉做白领的工作,带着憧憬和好奇来到了海拔1800多米的高原小学,成了这座高原小学的唯一女教师。她用快乐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她用快乐教学法驱散了孩子们心中的阴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着生活着。也许邓丽收入微薄,但她却收获了孩子们的爱,这份爱是无法用金钱买来的。高原小学没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高原小学没有大城市里的高档美容院,但美丽的心灵却让邓丽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白岩松说:世上本没有路,一个人砍得多了,就有了路了。这是对最美乡村教师徐德光的写照。山区的孩子要上学几乎是跟登天一样难,首先没有路,其次要到教学点往往需要翻过几个山头。为了孩子们能上学,徐老师自己硬是用五年的时间用自己双手砍出了一条路,也就是因为砍路,他落下了残疾。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他的坚持,他和他的白龙马把九万多块转、两万多斤水泥驮上山,建起了两所学校。贵州多雨,每逢下雨时候,徐老师就牵着他的白龙马挨家挨户去接学生上学,道路泥泞、山险路滑,为了保护学生,他总是紧紧握住缰绳,把孩子们一个个平安的送到学校。看到那陡峭的山坡,看到那泥泞的小路,我真的想象不出这样恶劣的环境,徐老师竟坚持了几十年,几十年呢,这是怎样的一个天文数字!

还有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把教学成绩从倒数第一拿到正数第一的于贵琴老师;也有在贫困偏远的小山村里培养出多名大学生的刘效忠老师;更有身残志坚的马复兴老师……

他们的事迹很平凡,却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他们也希望过安逸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艰苦,且义无反顾的坚持着,没有怨言,没有牢骚。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工作在条件优越的城里的教师,心灵又怎能不被震撼呢?

此时我仿佛看到了窗前的那盆米兰,小小的黄花掩藏在绿叶之间,虽是主角,也只做淡淡的点缀,毫不张扬,在静静的夜里,吐露似有若无的清香,直至渗透到灵魂深处。米兰用淡美的形态,清幽的芳香,构筑起自己平淡的生活空间,诠释生命之乐,诠释它不平凡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最美教师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018 字

+ 加入清单

我校组织教师观看了中央电视台2016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仲咸平、刘坤贤、廖占富、张兴琼、吉思妞、廖乐年、潘立华、阿力太、杨元松、王金花、格桑德吉、会泽七子,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全体教师无不动容。

最美教师,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只是一个字——“爱”。例如仲咸平老师,每天来回二十公里山路,十五年来骑坏了八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她对孩子承诺,哪怕天上下刀子、下钉子,也会到学校为他们上课。而刘坤贤老师为了给孩子筹集书本费,利用假期外出打工,遭遇事故被高位截肢,三个月后又站在了讲台上。他卖掉自己家的猪为学生上学修桥,用转为公办教师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www..com他说:“我在,学校就在!”他们以弱小身躯,写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字。这些悲悲惨惨凄凄切切的故事,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在十位最美教师和一个乡村教师团队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对杨元松和云南“会泽七子”的7名“80后”老师。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许多人心目中传统的乡村教师的形象。

贵州安龙县万丰湖镇茅草坪小学的杨元松老师,频繁带着他的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等伟人的故事,鼓励孩子追逐自己的梦想。孩子们结集出版的一本《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同时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乡村的孩子终于知道,人生的未来不只是打工一条路。而云南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七位“80后”教师,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回到养育他们的乡村,他们把青春的阳光、自信和智慧,把山外的世界和精彩,带给村里的孩子们。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根,是中国教育的希望。中国教育的品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乡村教育品质如何。没有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永远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因此,乡村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乡村教育的品质如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教师的品质如何,因为决定教育品质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当然,爱是教育的底色。教育没有爱是不行的。教育没有爱,就好像池塘里没有水,这是前辈先贤早就告诉我们的道理。但是,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成长,教师成长需要强大的专业支撑。没有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对于孩子的深刻了解,对于所教学科的深刻把握,就永远不可能让教室成为汇聚伟大事物的中心,永远不可能真正地让孩子对知识产生无限的向往,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伟大功用。所以,决定教师品质的,除了爱,还有智慧。如果说,爱,更多的是指教师的职业认同的话,那么,智慧,更多地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是重要的双翼,缺一不可。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力量。把爱和智慧完美地结合,可能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教育最高境界,却必须成为我们拥有的理想朝向。只有这样,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前行,我们的教育才可能越来越接近理想。尤其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所处的环境相对而言物质条件比较匮乏,教学条件也比较艰难,就更需要智慧。一旦拥有足够的教育智慧,不仅可以取长补短,更可以避短而扬长。例如,乡间地头的一草一木,都可以融汇到教育中,成为课程的一部分,村头巷尾的民风民俗更是民间文化的直接传承,成为最鲜活的校本、版本教材等等,这些也是城市学校可望而不可及的乡村教学资源。用爱和智慧创造研发课程,再用爱和智慧来实施这些课程,就会让知识拥有生命的温度,让学生无论处于何种境遇之下,都能成长为幸福完整的人。在这个方面,杨元松的案例可谓典型:那所深山里学生相当程度上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匮乏,本是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是,当他把这些留守儿童原滋原味原生态的日记自费出版为《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后,这件事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的本身,已经成为一部最好的教材,向学生们鲜活地阐释了梦想的力量多么伟大。当然,杨元松等老师的所为,虽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但还不够丰富、完整,还称不上课程。可是,这教育智慧的宝贵萌芽,已经让我们对乡村教育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杨元松和云南“会泽七子”的故事,让我们不仅从中看见了乡村教师的感人精神,也看见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在宣传这些最美教师无私大爱精神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同时弘扬他们的教育智慧,更不要忘记为这些拥有大爱的老师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成长机会。爱应该与智慧同行,爱才有深邃隽永的价值。智慧应该与爱同行,智慧才有生命的温度。让爱与智慧同行,这不仅是教师成长的不法二门,也是我们在任何教育活动中必须做出的选择。“最美教师”的至高荣誉,绝不是这些乡村教师的终点,而应该成为这些美好心灵新一轮成长的起点。

乡村教师是中国教育的守卫者,最美教师是中国教育的瑰宝。愿全社会协力,帮助这些最美教师得到新的成长,把生命打磨得更为璀璨。我们相信,这些闪耀在乡间的教育萤火,将因此更美地将乡村孩子的心灵照亮,中国教育也会由此绽放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幼儿教师师德学习观后感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在单位的师德学习中观看了影片《幼儿园》,这是一部很有趣的纪录片,影片记录了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的生活。影片开头就打出了两行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是我们自己自己……这句话就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对记录片里的场景并不陌生,而且我刚带好小班,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都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抱着爷爷奶奶的腿,哭得淅沥哗啦的场景依然那么清晰,那一刻是孩子走向人生独立的第一步,作为老师,尽力关心照顾好每一位幼儿是我们的天职。可第一天午餐时,有孩子吃饭泼了满身的镜头,之后画面就切了,给大家的感觉怎么都没人管,不知是老师真的疏忽了,还是导演有意剪辑的结果,这样的镜头不知会让多少家长误解啊,我相信每一位幼儿教师对此都不会置之不理的。

我们不是全托幼儿园,对影片中幼儿在园洗澡的场景也不了解。而我无论从老师还是家长的角度都不能接受那样的场景:孩子不分男女,全部脱得光溜溜的排队等着洗澡,还有在洗澡时不顾孩子是否会让水或沐浴露流进了眼睛,一边是孩子在大喊:“我要跑、我要跑!”一边是阿姨、老师仍死死地拽着孩子,她们就像是洗衣服一样尽快把这些孩子洗完,完成自己的任务。世上最真切的爱莫过于感同身受,什么叫感同深受,这种漠然会是一种感同深受吗?

看完片子,自己也是幼儿园的老师,有很多的情况都是自己面对过的,我的内心无法平静,难道幼儿教师真的都这样做吗?幼儿教育真的都是这样的吗?……我知道我不是片子里的那种老师,我的同事们也都不会这样做,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是“爱的教育”,我们始终以智慧的爱来爱孩子,引导孩子学会爱,学会爱父母、学会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的人,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全文共 1934 字

+ 加入清单

周恩来,对于80后的我来说,是一位从小学课本里、从电视里认识的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而崇高的形象扎根于内心深处,不曾褪色。今天,他再次从银幕出现在眼前,依然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像他身上陈旧的衣服—质朴而干净地真切。

如果从影片本身来说,虽我不是一个懂艺术的人,但是在我看来,影片所展现出来的“客观再现”本身已经摆脱了“艺术”粉饰、浮夸的束缚或者套路。没有粉墨登场、没有虚张声势、没有故作牵强,于是乎,影片的这种朴实的触角已自然而然触及到每个普通人的心灵。或许,这种真实、这种纯粹、这种灰白底色本身就是打动人心最强大的力量。

那是一个困难的年代,人们在生存线上挣扎、受难,村儿里的树叶已被摞光当粮食充饥,村主任为了“面子”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向周总理汇报虚假的现实状况,正如今天有些领导干部为了“面子”搞打肿脸充胖子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来忽悠上级领导干部。难能可贵的是,周总理没有“车轮转一转、手指一指”忽悠着“被忽悠”,而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搞起了真材实料的“调研”。他走进困难群众家、和老党员谈心请教、要求大家讲问题、摆事实、走上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劳作……他用笔记录下他所看到的、所亲身体验到的农村问题,他用心感知着农民生存的疾苦,他用一个总理应有的忧国忧民情怀与责任态度为群众能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而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夜色中的那扇窗映着总理的身影,也照亮了那个积贫积弱年代群众们心中的希望。周总理的“四个昼夜”何尝不是对“实地调研”的最好诠释,又何尝不是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如何开展“调研”的最好鞭策。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活着意味着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精神不倒,眼里才能有光、脚下才能有路、未来才有希望!周总理亲自来到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伯延,他走街串巷,他为生病还坚持上课的赤脚江老师穿上那双已经不合脚的鞋,他吩咐把特意为他准备的红烧肉分给群众吃,他把自己和夫人的工资拿来给孩子买衣服、给老人备棺材……这些对于那里的、那个时代的群众,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它超乎了党关心底层群众的感动,它意味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总理和苦难群众在一起!“在一起”,它所传递出来的淳朴与真挚的强大情感足以让群众心里有底气、有依靠、有寄托、有信心!他用爱、用责任、用担当为群众筑起不倒的精神丰碑。

有一种眼神,充满希望,那是群众望向周总理的“信任”;有一种信念,充满力量,那是百姓对党的信仰;有一种精神,充满正能量,那是中国苦难人民生的勇气与斗志。周总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段困难的岁月,他像每日升起的太阳一样,给苦难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带去希望、带去温暖,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贫瘠的年代成了人民群众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导师,一个时代的命运需要伟人,一个民族的希望需要精神领袖。周总理,无疑是那个时代人民群众心中的精神领袖。

群众看见周总理就如突见很久不见而重逢的亲人会热泪盈眶,老大妈会那么幸福地将自己备的棺材拿去换成面粉给周总理做擀面吃……那种无法掩饰、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朴素地足以感染人心。周总理,之所以让人民群众如此爱戴,与其是说因为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党,不如说他把毕生的爱奉献给了人民群众。

“周总理”,这个饱含深情的称谓在几代人的心里,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职位,俨然已成一个爱戴的尊称、一份虔诚的怀念。席间,会听到浅浅的“唏嘘的叹息”,我知道如泉水般清澈而感动的泪水让气息的律动有了颤抖。我也深知在座的党员干部能有这样的情感流露—中国的未来值得期待!

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是好事,但是作为领导干部,依然不能放松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因为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贫富差距、民生问题、国际挑战依然严峻。中国的未来依然需要越来越多像周总理一样的领导干部,真正拥有一颗纯粹为人民服务之心,真正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念,真正肩负起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重任,把自己真正融入人民群众中,融入国家的命运中。

干群的血肉关系不可模糊、更不可疏远。民心聚需要干群同呼吸、共命运,国家昌需要干群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今天,有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甚至伤害群众,有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于人民的幸福不顾、于国家的前途不顾,这样的所作所为、这样的思想境界于“领导干部”的身份与职责是何等不相称、又是何等羞愧与渺小。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我看来,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它所传播的正能量,希望能让“迷途”的党员干部自警、自省、自我鞭策、重塑信念、坚定使命,也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少一分浮躁、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份脚踏实地、多一份求真务实、多一份为这个国家真正做点什么的歇斯底里,为“中国梦”的腾飞多一份纯粹的偏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打架的观后感学生群殴教师有感

全文共 2002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群殴教师有感

蒙城发生的学生群殴教师事件有几天了,由于这几天都在忙,没有能关注到。直到今天打开扣扣偶然的在一个教师群里看到。据了解,4月15号晚上,蒙城县范集中学英语老师马某某给九(1)班寄宿学生上辅导课时,因收发试卷不当与学生戴某某发生冲突,进而引发该班学生马某某等其他4名同学参与。目前,根据调查情况,鉴于涉事学生均未成年,当地教育及公安部门已对涉事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其监护人加强教育管理;责令涉事教师马某某写出深刻检查,由教育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处理;责令事发地学校相关负责人停职检查。 反复的查看网页,收索相关消息。一段视频看的触目惊心,打向老师的每一拳都像是打在自己身上一样。看到学生举起板凳砸向老师时,顿时我感觉大脑缺血晕眩了。这是怎样一种教育,让学生对教师如此仇恨,是怎样一种心态,让学生如此暴戾。在教师被挤在教室墙角被五个男生围殴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出来劝止,只看到有女生嬉笑着过去不知是帮拳或是合影。

诚然,作为当事人的教师惩戒动作值得反思:先有语言纠缠,后有动手掐脖子。在学生殴打后也有掌掴学生举动。可是,教师的一个不当惩戒引来几个学生的围殴,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之痛啊!事后当地的处理结果和过去发生的围殴教师事件是多么的一脉相承啊。呵呵!急于平息事态,各打五十大板,而后相互致歉,相互谅解。 近几年,学生围殴教师甚或杀害教师的事件已有多起,基本上每

次发生的原因,都是容易化解的琐事。可是,就那么点小事情,却引发了暴力相向。曾几何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被要求要一味的宽容和赏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顶大帽子一戴,教师们战战兢兢,因为一线的教师发现我们真的没有能力把所有学生都教好。我们得承认教育是面向大多数学生,但是总会有部分学生,教育真的是无能为力。如果,学校教育能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那么这个社会将不会有犯罪,不需要监狱。

一个笑话折射出教师的几多无奈:一日正在讲课,一名学生要求上厕所,老师觉得影响课堂秩序,不准。结果孩子尿于裤中。家长状告教育局:该老师违反人权,剥夺学生上厕所的权利,应严惩;又一日上课,又一学生要求上厕所,老师批准。谁知该生在厕所滑倒受伤。家长状告教育局:课堂期间该老师擅自让学生离开课室,导致学生受到伤害,教师未尽到监护义务,应严惩;又一日上课,又一学生要求上厕所,老师害怕他在厕所滑倒,前往陪护,谁知老师离开课堂期间,大量学生在教室打闹,多人受伤。家长联名状告教育局:该教师上课期间擅离工作岗位,致使多名学生打闹受伤,应严惩;又一日上课,又一学生要求上厕所,于是该老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去厕所。家长状告教育部门:该教师上课期间不传授学业,工作态度有严重问题,玩忽职守,不务正业,应严惩。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现如今的教师必须是全能的,会分身术的,不需要照顾自己家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没有七情六欲还必须是感情丰富的-------只要是发生了教师和学生的矛盾,那么错误的一定是教师。

全社会都要求教师是神。可是,可怜的教师,我们都是普通人啊。没有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成才,可是不代表我们遇上恶语相向的学生,就一定能保持冷静。我身边曾经发生过这么一起事件: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教了大半辈子书,在学校德高望重。有一次在他的课堂上,一名刚刚转学过来的男生写情书在传给女生时被这位教师正好抓住。老教师要求学生去办公室,可是学生不予理睬,进而辱骂教师。老教师动手打了他,学生反击。可怜的老教师如何是人高马大的学生的对手,被学生打倒在地。其他教师赶到时,这名学生还在嘴里骂骂咧咧,用脚踢老师。几个年轻的男教师愤而出手,学生被制止,同时眼睛也被一名教师打肿了。后来的结果是家长到校闹,学生住院不起,学校领导到医院看望,教育局协调教师赔礼道歉并经济赔偿。事后问老教师,为何如此激动。老教师热泪纵横:教了一辈子书,没有想过去打学生。我今年近60岁了,可是这个学生出嘴就骂我母亲,母亲含辛茹苦的把我拉扯大,我绝不允许她去世了还要被骂。当这个学生出口就骂时,我就血涌上头不管不顾了。不要说当时我没有过激的批评他,就算是有,我也不会允许他这样。听后让人唏嘘不已。 当教师久了,遇见的此类事件就多了。许多怀着热血进入教师行业的年轻人慢慢的变得不再张扬,我们在学生的错误面前变得缩手缩脚,在批评抑或惩戒前都会想想后果。可是,我们的教育真的应该是这样吗?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得学生的犯罪成本很低,社会对学校的舆论压力也使教育工作者提心吊胆。长此以往,肆无忌惮的学生长大后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痛啊!

可能我的思虑是多余的,我们的政府自然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犯错时能敢于使用合理的惩戒,我们的学生在违法时能受到该有的惩罚,我们的主管部门在遇到师生矛盾时能不仅仅是为平息事态简单处理,而是认真调查合理划分责任。给教师们一个不再战战兢兢的教育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热血教师观后感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3月13日晚上,我们全校老师来到电影院,看了电影《无手老师》。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大片云集、特效满眼的今天,一部普通的公益励志影片能带给我如此多的惊喜、精彩和感动。

无手老师马复兴,感动中国的人物,他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

马复兴幼年时因意外失去了双手,人们都说这娃恐怕是废了,但幼小的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别人去上学,他也想上学,姐姐说:“你都没有手,怎么上学呢?”倔强的小复兴忍着泪水,在家里用断臂夹着树枝在沙地上学写字,妈妈回来后,一把将双臂磨得鲜血淋漓的孩子抱在怀里哭道:“娃,咱不练了……”可小复兴却说:“妈妈,我什么时候能长出一双手呢?我想上学,我不想成为废人!”

不想成为废人!不向命运认输!忍受着难以想像的痛苦,没有手的马复兴成为村里唯一以优秀成绩念完高中的孩子。可命运再次捉弄了他,当他满怀希望地在高考志愿上写下“北大”两个字时,班主任却一把扯过他的卷子,心酸地说:“你不用考了!就算你考上了,花昂贵的学费念完大学毕了业,又有哪家单位会聘用一个没有手的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守望明天》教师观后感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1月11日农业局组织我们观看了首部中共党史影教片《守望明天》,通过90分钟的影像浓缩,大视角、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更加热爱我们党,热爱我们的祖国。观看完影片后,感触很多:

影片以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和各时期的丰功伟绩为主旋律,生动再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让观众在勿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旧中国危难之际起到的先锋作用和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是一部展现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昨天,中华民族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浴血奋战,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反动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我们的今天,是先烈们守望的国家独立,人民民主、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作为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天空下,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对昨天应该有新的理解。乱,是百姓的祸事,民族的灾难;和,是百姓之福,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落后就会挨打,进步才有希望。

明天,是一种期待,这就要求我们,脚踏实地的工作,一人出一份力,为自己劳动,为社会贡献,用我们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为一名能源工作者,关乎的是最基层群众生活,执行的是党的惠民政策,唯有密切联系群众,扎实做好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工作,把服务做实做牢,才能守望出更加幸福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央视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教师们的感人事迹让我内心深受震撼,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身兼多职、成年坚守在高原的宋玉刚、用温暖融化冷漠、用爱消除隔阂的邓丽、在孤独、等待、忍耐中坚守教育的徐德光、将一块块璞玉在风雨中打磨成型的肖山、在贫瘠的山村为孩子们耕耘出一片沃土的刘效忠等十位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展示了最美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老师们用滴水穿石的力量,一点点托起了大山里的孩子,让大山里的孩子们都拥有了自己的翅膀,走出了大山。他们都饱尝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辛酸,却赢得了学生的独特的爱。风雨不变的坚持将一切绚丽的虚华都对比的毫无色彩。

想想自己,立刻觉得自己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早已不算困难,自己平时的抱怨也简直成了无病的呻吟。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要走的路还很长,我要以这些最美教师作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榜样,学习他们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精神。

(1)学习他们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2)学习他们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3)学习他们助人为乐、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以他们为榜样,甘做基础中的基础,怀揣着一份信念和坚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教师榜样观后感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完"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之后,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是由衷敬佩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坚定的信念及可贵的创新、奉献、坚守、担当和责任精神;另一方面,又深感自己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看上去是整天忙忙碌碌,却是碌碌无为。

《榜样》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山村教师支月英,她的先进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且不说36年的坚守和奉献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承受多大的重担。仅就身为一名女性,青春年少时远离温暖人心的家乡,为妻为母后难以照顾到家人,这对于她又隐含多少不舍和隐忍。短短十分钟的时间难以细述她几十年来为大山孩子们所付出的一切,但榜样的力量早已注入我的心灵,她的那一句"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坚守了,才可能看到希望",感染着我向她看齐,做一名无愧于心的人民教师。

追随榜样,让我学会立足实际和热爱岗位。只有从实际出发,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所在的岗位,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的大事小情中,身在其中,乐在其中。支老师正是出于对大山孩子们、对教育事业的真心热爱,才舍弃不下那里,选择"一直一直教下去,教到自己教不动为止"。

追随榜样,让我懂得肩负责任和勇于担当。有的人经常拿"地球离了谁都能转,少了我一个无所谓"来当挡箭牌,给自己找借口推脱工作。但设想如果支老师也抱有这样的消极态度,当家人几次想办法让她离开大山的时候,她能抑制住心动,决心坚守孩子们吗?正是因为她的这种责任感、使命感,才使得她成为山里人们的精神支柱。

追随榜样,让我坚持甘于付出和无私奉献。不只是浮于表面的口头上的精神鼓励,还要有慷慨解囊的物质帮助。就像支老师不仅带给孩子们飞出大山的希望,更自费购买教具学具,为贫困失学的孩子垫付学杂费。

重温《榜样》的力量,我深感:榜样无处不在,榜样的力量无处不至。即便是节目中宣扬的先进人物,他们也都有各自的榜样,或是家人,或是同行......而榜样又是无界限的,深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我们,都能感受到榜样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激励着我们不断追随他们的脚步,努力有所作为,绽放自我华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热血教师观后感——真实可爱的克拉克先生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新学期工作的第一天,带着假期的余乐,心情依然异常的放松,没有丝毫的工作状态。黄校长很会读心,工作第一天就有好点子,让我们观看《热血青年》,观看过程悲喜交加,观看后受益匪浅。

《热血青年》讲述的是一位美国教师克拉克为了拯救一群“不可救药”的学生所做的种种努力,他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终于让那些看似刁蛮的孩子重拾了自己的梦想,走上了正途。这是一部感人至深又不乏幽默的片子,让我们在看的时候不禁笑又不禁深思,甚至不禁掉泪,而这都是克拉克老师带给我们的感受。

我之所以喜是因为这是一个超可爱的老师。影片的一个细节感动了我。克拉克老师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安静的听自己讲话,他甚至用了一种“自残”的方式——只要孩子们15秒不说话,他就喝一罐奶,而孩子们为了看他吐,真的安静了一节课。我们说这个老师超可爱,是因为这节课他只讲了动词,但他却付出了常人无法可想的代价。这个“可爱”却深深的感动了我,他将学生放在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之上,这不就是我们学校倡导的以生为本的真实写照?

还有一个细节令我非常感动,说他让我感动是因为他的真实。当他在“苦口婆心”的劝导说服而毫无成效之后,在一个女孩子成功的惹怒了他之后,他爆发了,内心的那种无奈让他终于有了放弃的念头。我想,我们都能理解他,因为爱的深,所以内心的无力会被无限的放大。但他还是回来了,继续为了这些孩子的未来无私的付出着。看到这里,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对自己班里的那些所谓的“坏”孩子的时候,能像克拉克老师一样。我想,我们会成为在孩子的生命中有所影响的人。

观看了影片,我被克拉克老师的人格深深感染了,悲喜有之,收获有之。感叹之余,我将继续思考,继续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最美教师观后感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近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感人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深深感动的落泪了,他们是最美的乡村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含义,诠释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

首先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有着无比的敬业和执着。这些美丽的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将自己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宋玉刚,一位在西藏高原奉献了13年青春的普通的汉族乡村教师,他学说藏语,融入藏民生活,将自己的家安在了高原,成为了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在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他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两年不困难,难得的他用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

其次我感动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热爱孩子的心。今年45岁的刘希章从小患小儿麻痹,双下肢重度残疾,无法行走,27年拄着双拐在偏僻山区任代课教师。每月仅400多元收入,自己生活艰难,却从没耽误过一节课,不让一名学生辍学。他自己身为残疾人,但他有良好的>师德,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以校为家。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凭借顽强的毅力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刘老师最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还有许多可爱又可敬的乡村教师,安和利、陈银玉、韩春玲……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和生命诠释着美丽,诠释着大爱,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观看是其一,领悟是重点,师德教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为教师创造条件,发展自我。因此,需要不断地反问自己:我在这些教师的故事中,悟到了什么?怎么将它转化成自己的理念?经过听报告,看视频,学习讨论,可以说我们在师德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是我对爱岗敬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应秉承他们的精神,做真正的教育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周恩来的家风家规观后感

全文共 1516 字

+ 加入清单

开展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立家规为切入点,开展系列化活动,促进领导干部正思想、正家教、正作风,做到科学治家理政、弘扬优良家风、致力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争做好家长、好干部、好榜样。

以立家规正思想,力促严修身实谋事。坚持思想引领,以抓学习、立家规等方式,促进领导干部学思正源、修身谋事。一是带头认真学。县委书记带头讲家风专题党课,县委中心组专题研讨,邀请专家授课,观看《周恩来家风家规》等专题片,微博微信发送精典家训家规,四套班子每人撰写学习体会,科级以上领导深入联系点作家风专题报告,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思考中认知不足,增强了科学治家理政的自觉性。二是带头立家规。开展领导干部立家规活动,副科职以上干部寻家谱找家训,提炼修改家规,传承美德、融入时代;没有家谱家训的,紧扣核心价值观和“三严三实”要义,从治家、教子、修身、立世上定立家规,33名处级领导和90名正科职单位负责人,率先立家规726条(篇),要求全部悬挂厅堂,让干部在“磨合”思考中增强修身意识,在日常阅览中树立正确“三观”。三是带头受监督。实行“三公开一承诺”,定家规需经家庭会议讨论决定,在家庭成员中公开;定好家规后,要在班子会、学习会和单位内部公开;经过“磨合”修改后,要向媒体公布,并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各方监督,促进领导干部遵规守矩、认真工作、谋划发展。

以比家风正家教,力促严用权实创业。创设载体推动,在比较、交流中,促进领导干部严明家教、秉公用权、实干争先。一是开展“三比三看”活动。领导干部相互比家教严不严,看是否家风严谨、言行规范,有无违纪违规情况;比品行高不高,看是否践行“五德”、洁身自好,有无失德谋私情况;比尽责好不好,看是否敢于担当、勤勉敬业,有无不为乱为情况,人人反思撰写剖析材料,在民主生活会上交流,让他们自查自纠、管好家人,把牢廉政“后院”,全心投入事业。二是组织干部给身边人立规矩。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按照廉政规定、党纪条规等,严管身边人,给秘书、司机等工作人员立规矩,明确规定细致实在的刚性约束事项,一经违反,严肃追究。组织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专题报告会,列举身边人参与导致干部腐败的案例,促进领导干部严以立身,严管身边人,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室”。三是组织群众评议领导。设计专题问卷调查表,组织群众客观公正评价,调查结果向领导反馈。媒体采访领导干部议家规,刊登他们家规家风故事,设立领导干部家规家风“点评台”,选载优秀评议意见建议;组织“群众眼中的领导干部家规家风”演说与征文大赛,促进领导干部注重家教、建好家风、勤勉敬业。

以重运用正作风,力促严律己实做人。将立家规正家风运用于工作实践,促进领导干部严律己、正作风、干实事。一是运用于“五德”教育。开展“创建廉洁家庭、树立清廉家风”、“践行好家风,争当贤内助”活动,建立家规文化墙、家风宣传长廊、廉政教育基地等平台,引领党员干部科学治家理政、坚定理想信念,严于律己、规范行为,争做 “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二是运用于干部考核。利用干部考察、谈心谈话、群众监督等,深入了解领导干部守家规、正作风情况,列入领导干部德育考核和年度“四述”内容,融入干部培养选拔、监督管理全过程,并作为特别档案,纳入干部选任管理数据系统,加强综合研判和结果运用,促进干部树家风、正作风、实做人。三是运用于先进评比。在各类先进评比中实行“两倾斜”,即在名额分配和推荐评比中,向人际和谐、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政风清明的镇(街道)与部门倾斜,向科学跨越发展指标完成出色的镇(街道)与部门倾斜,引导各级领导重家风、正作风、清政风,激发社会正能量,以创新务实的举措推动幸福洪泽建设。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最美教师发布仪式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2050 字

+ 加入清单

“你是一部厚厚的书,我愿用一生来读,你是一棵参天的树,永远牵着我的路,美好心愿的全部,是燃烧生命的红烛……”这是《师德启示录》的片头曲,旋律恢弘悠远、意味深长!听了使人心潮澎湃,感动肺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的肩上承担着多么重大的历史使命!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此片以模拟情景再现了几位有经验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小故事传说,看过之后,我受益非浅,对他们的教育方法赞叹不绝!

其中有一位教师在下课之后,走出教室的时候,收到一个男孩子写的纸条:“老师,请您注意我!”,这位教师思忖了良久,又找到这个男孩子,对他说:“老师在上课时没有叫到你,是怕你回答不好,同学们会笑话你,这样你不是没有面子吗?咱们这样约好:下次遇到问题,如果你会就举左手,如果你不会就举右手,你看怎么样?”孩子点了点头,转身跑了。

这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情,通常会被忙碌中的教师们所忽略,而这位教师却很耐心细致的作通了孩子的思想工作,解开了孩子心中的疙瘩,他的做法和责任心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即使工作再忙再累再烦琐,也要把孩子的问题放在第一位啊!

还有一位教师,他在学生丢失钢笔以后的反映和做法更是值得我们深刻的记着,当时他站在讲台上,态度平静温和,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今天有个小朋友,他的钢笔不见了,我想肯定是哪位同学借去用了,还没有来得及还给他,因为我们都知道偷别人的东西是很不好的行为,所以老师想一定是哪个同学借去了,忘了还,我们要钢笔自己飞回来好不好?”

接着,他在讲桌上放了一只空盒子,把学生们叫到教室外面,然后对学生们说:“我们一个一个进去,检查自己的书包,如果钢笔在你那里,你就把它放进讲桌上的空盒子里,如果钢笔不在你那里,那么你就不要动那只空盒子,直接走出来就可以了,相信同学们能把这件事情作好”说完,他们就开始行动了,最后,果然“钢笔自己飞回来了”。

像这样的事情,在学校里经常发生,有的丢钢笔了,有的丢红领巾了,有的丢钱了等等,这种事情的普遍性并不代表学生就一定是素质差,是小偷小摸的行为盛行,孩子还小,自理能力又差,管理不好自己的东西,有的孩子借别人的东西甚至还不懂得先要征得人家的同意,拿过来就用,用后还忘记归还,如果老师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一味的训斥孩子是“偷”,那么势必将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后果,严重的要悔掉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在阴影里度过自卑自弃的童年,孩子要对这样背负一生的罪名付出怎样的代价呀!

教师的工作是相当繁重的,那种忙碌和琐碎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有时候真是累得缺少了耐心和细致,对于学生们屡见不鲜的事情已经到了视若无睹的麻木程度。然而《师德启示录》里的那位老教师对于学生的差错却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也没有不问青红皂白的劈头盖脸的训斥,而是顺着事态的发展缓和的解决。她把孩子带到课堂上的青蛙,暂时用一个鞋盒子装起来,等到放学的时候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带青蛙来上课呀”孩子告诉她说:“老师我看到一本书上说,小蚂蚁可以斗青蛙,我就很怀疑,那么小的蚂蚁能斗得过青蛙吗?就在今天上学路上我发现了一只青蛙,就抓来想做个实验。”

听到这些话,我们还能对孩子进行批评吗?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是多么需要保护和鼓励呀!我们的这位老教师于是和蔼可亲的告诉孩子:“你是遵守纪律的,可青蛙不能呀,它的叫声和跳动扰乱了课堂秩序,我们不能把它带到学校课堂上来呀,如果你事先放在老师这里,老师给你找个合适的地方保存不是更好吗?”看到这里,我不禁要为这位老教师叫好!她富有耐心的蹲下来听孩子一五一十的解释和述说,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他说下去,等待着最后的答案,而最后的答案往往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喜出望外!

我不禁又联想到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问孩子:“如果飞机没油啦,你该怎么办?”孩子仰着天真的小脸认真的回答说:“我会告诉大家,把安全带系好,然后我背着降落伞跳下去。”当时在场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啼笑皆非。而主持人继续耐心的问着孩子:“你跳下去之后呢?”孩子有板有眼的回答说:“我要弄许多许多汽油给飞机,不让飞机掉下来。”这个出人意料的善良而天真的答案让我们大家又作何感想?给孩子说下去的机会吧,听孩子把话讲完!

《师德启示录》看完了,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是多么的厚重,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担负的教育事业是多么的神圣而崇高啊,在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师德建设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教师对自身的道德、人格要有更高的要求。要自觉的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也是对自己的要求;要求学生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要严格要求,作出榜样。就是在八小时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在家庭生活、朋友相处中,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意识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不只是在教室里,教师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一种教育,或是好的,或是坏的。只有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神圣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教师观后感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我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平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对他们了解不够,关心不够。

通过实际教学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这些案例不算困惑。有人说“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学科老师”。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对于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果我们还打从心里喜欢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标榜素质教育,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教师学习于海河观后感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根据市教育局有关于向于海河同志学习的文件精神指示,我通过网络看了关于于海河同志的相关报道后感触颇深,于海河不愧是人民的好儿子,党的好干部,村民的贴心人!

于海河的一生透着朴实两字,在他琐碎的工作中处处都体现着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要为人民干好事,做实事的人生信条。他的事迹没有惊天地、泣鬼神,却深得人心。

于海河用他的爱来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用他的爱来回报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他挚爱的父老乡亲!

于海河朴实无华的一生,却是光辉的一生。党需要这样的好干部,人民需要这样的贴心人!

一个于海河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将会永放光辉,在神州大地会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的好干部涌现出来,他们会向于海河一样做人民的好公仆,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教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2014年全县上下正在集中精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给我留下印象和意义较为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一次听到这种朴实、真切又富有时代感的话语,就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并喜欢上了这句话。喜欢它实在又形象的感觉,喜欢它真切又期待的向往,喜欢它坚定又有力的誓言。就这样整个教育实践活动我就抓住了这句中心话语,期待着广大党员干部作风的点滴改变永远在前进的道路上。

有幸两次认真观看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该纪录片通过四大章节的内容,全面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并反映了两年来各地落实中央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实践,引起社会强烈共鸣,看后我深受教育。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作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人民群众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毫无疑问的是,作风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党中央已经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作风建设的强烈诉求,也充分认识到了作风建设对发展大局的推动作用。所以这两年来才开展了一系列从上至下、内容详实的作风建设活动。从根本上讲,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发展之福,也说明了党在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方面的愈发成熟。对于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也从工作的实践中在感受着作风建设的带给我们生活和观念的改变。

作风建设并非一日可成,抓一抓就紧、放一放就松。通过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坚决改进作风的信心和决心,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切身感受到了变化。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还是基层的“小贪小占”,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每一个案例和采访的人物和话语都留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

不得不提的是,作风建设不是空谈,更不是空想。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要想使其稳固,那么就不能出现“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等问题。我们广大干部群众最渴望的是要形成一个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作风建设体制机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干瞪眼”,更不能抱有闯关思想。必须构建更完善的监督制度、更科学的决策制度,切实回应这一诉求,使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