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谈谈读书方法作文(汇编20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谈谈读书方法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695

作文

39

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简介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对书中的精彩内容、自己的联想、迸发的灵感的记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翻看笔记,快速的回忆起以前的读书收获。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种,从简单到难依次为:做标记、做目录、摘抄、写提要、写提纲、心得、札记。现随小编一起来具体了解下吧.

方法

步骤1做标记:最简单的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读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的时候,采用自己的一套符号来画出重要内容,以便自己在复习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找到重点,这种笔记的方法比较适合学生学习课本的时候。

步骤2做目录:目录的主要内容就是【书名】【作者】【重点内容】,书名和作者就不必解释了,关键是重点内容,由于这是一个目录式的笔记,所以重点内容只要是几个字概括一下即可,一般适合泛读的时候使用。

步骤3摘抄:摘抄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读书笔记,读书的时候读到精彩的地方,或者读到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将这段文字抄下来,注明书名和作者,这么做是为了以后复习用,并且可以根据书名和作者快速的找到原著。

步骤4提要:提要用简短的话来总结书中某一段落的内容,有时候我们要求对每一段的内容写一个提要,只要一两句话即可概括其内容,不必写的很繁琐。下图中红色背景的文字就是提要。

步骤5提纲:提纲和提要有些类似,但是提纲是概括一篇文章的内容,而提要只是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因此提纲比提要内容多且完整,而且提纲要能解释各个章节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所以提纲有时候是以图表的方式来呈现,不过提纲和提要都要求尽量简短明了,让人一看就明白。

步骤6心得:有时候也叫读后感,心得和提纲有些相似的地方,都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但是心得更多的是些自己的想法,具有主观性,而提纲写的都是文章中的内容,不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当读一些学术论文、有哲理的故事的时候可以写一些心得,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以便日后用到。

步骤7札记:札记是最复杂的可以看作是提纲和心得的综合,有时候还要插入一些摘抄,还可以对文章的写法进行评论,总之写札记不仅仅费笔墨而且费脑子,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笔记,应该是对学习到的内容的再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做一名优秀的毕业生——谈谈我的学习方法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即将过去。在这六年里,我收获快乐,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成功。学习必定讲究学习方法,一旦有了学习方法就能事半功倍。我在这六年数学进步最大,所以,我想和大家谈谈我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听到数学,大家可能会觉得数学就是一大堆要背的公式,做数不胜数的题,很枯燥。其实,只要使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不会枯燥而且比一直做题好很多。上个学期,佟老师跟我们说学习要有方法,这样的话学起来会很轻松。于是回家后,我自己总结出了一套方法、

首先,学习任何东西都是要预习,当然学习数学也不例外。预习在数学中很重要,可以提前掌握本课要学习的知识,提前知道重点内容。我平常预习的时候,比同学多了重要的一步。先看一下课本,然后在全解中学习知识点和重点。最重要的是,当认为自己这一课可以大概掌握的时候,做一篇数学的练习。做完后,看看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出现了漏洞,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上课的时候问老师、问同学。这就是我的预习方法。

当然,预习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学习。上数学课,必须做笔记,将老师讲得重要的东西记起来,以便回家复习。另外,上课时,自己的解题思路要跟着老师,一旦有不会的东西要及时提出问题。

上完课回到家,要把学校老师讲的知识一一复习,复习完毕后要做一篇练习,查缺补漏。自己还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自己考试和错的题写在错题本上,并且写上错的原因和错题所在的知识点。每当考试前,多看看自己错题本,看看有哪些问题,防治考试的时候问题再次出现。

学习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小学的学习生活,将来到初中高中以及到了大学,都是需要使用的。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的使用学习方法,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考生自己理想的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恩格斯的读书方法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恩格斯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舍的“药方”——读书有方法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我年轻的时候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书读了不少,可脑子里却还是空荡荡……原来因为我在读书时马马虎虎,光翻动了书页,而没有吸取应得的营养,好似把食品用凉开水冲下去,没有仔细咀嚼。”

原因找到后,老舍为自己开了一张“药方”:

1. 随读随作读书笔记;

2. 读了一个文艺作品,要找些有关这个作品的评论文章来读,还要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

在“药方”下面,老舍加了说明:作读书笔记,这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不管自己的理解是否完全正确,反正写过笔记必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把作品与文学评论以及作家的传记结合起来读,可以对那个作品有较深的了解,同时还能减少偏见,吸取营养,剔除糟粕,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从此以后,老舍按“药方”读书,收效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7、巴金的读书方法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着名作家巴金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

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的读书方法

全文共 155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作文课,老师专门给我吗讲了几个我们都很喜欢的名人他们的读书方法,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

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

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四是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啐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毛泽东的读书方法

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苏步青的读书方法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他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苏步青读数学书也是这样的,他总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的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听了那么多位著名学者名人的读书方法,我们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做了一些对比和调整,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才能既轻松又愉快地读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读书方法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一、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就会不盲目、有目的。

二、移位法:课外同步阅读既是学习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比如在学完古诗后,可阅读《唐诗三百首》。学完童话故事后可以选择自己的喜好读一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这样就做到了学习与阅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勾画、摘录法: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默读法:默读是语文学习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默读跟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读只讲究“到”,即眼到、心到,默读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同时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读书方法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读书的方法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一本好书喜欢重复看。

什么是好书呢?我觉得经典的就是好书。我看过很多本书,有《绿野仙踪》、《福尔摩斯探案集》等等,这两本就是好书。看《绿野仙踪》的时候,会感到光明拯救世界的感觉。看《福尔摩斯探案集》会有惊心动魄、步步惊心的感觉,会跟着故事情节走。看过一些书之后,我体会到有些书看一遍是不够的,不过瘾,而有些书看过就扔在了一边,再翻开它的欲望却不大。我初步总结一下,经典的书不愧为经典,是值得一读再读的。所以,我认为,看书最好看经典,因为看经典的书能让人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做人的道理,还能让读者深思,太好了!

人们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读书会摘抄其中的好词佳句、一段段精彩的片段,或者把这个故事的整个寓意、内容简单的先说清楚,再写到本子里去,做个读书笔记。我觉得这么做很好,可以提高作文的水平,又可以进一步的思考,提高对书的了解。

我感谢书,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我会继续看经典,看好书,让书点亮我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书的方法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怎么把读书变得有趣么?只要找到读书的乐趣,那么书籍可能变成人生中最好的伙伴,通过读书,我们既能感到快乐,又能学到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那怎样把读书变得有趣呢?你在阅读时可以把自己当成主人公,去经历书中的故事,这能激发你对读书的乐趣。在阅读时,一定有你喜欢的片段吧。你可以把它们划下来,多看看。你既可以把读书变成有趣的事情,又可以把好词好句划上,等写作文时候用,你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就好像在和作者交谈。

读不同种类的书要有不同的方法。假如你要阅读儿童读物,可能你会在零至七岁的时候读,是为兴趣而读,你通常会略读这本书,囫囵吞枣。假如你要阅读工具书,你随时需要查找,那你会字斟句酌的去读。假如你要阅读手册,你要细嚼慢咽,看准了读。假如你要阅读报告类图书,可能是为了获得知识去读,通过此书去解答以前让你困惑的问题,这时你还可能联系到生活常识,书里可能有你不懂的地方,你可能会跳读,重点的地方仔细读,不重点的地方略读。假如你要阅读摄影艺术类的书,可能是要锻炼艺术审美能力,这时要用你的心深深感受“美”的存在。假如你要阅读小说,小说有成百上千类,最常读的就像《哈利波特》那种故事型小说了,你会考虑,这本书有趣么?可以从中获得知识么?你可以略读、默读、批注读……这取决于你对此书的感情。除了故事型小说,还有历史书、图画书、童话、幻想小说……

就像我读《红飘带狮王》这本书,这本书太有意思了,我想象自己就像狮子一样威风凛凛、大摇大摆地走着,我看得津津有味,一口气读了十章。最后是个悲伤的结尾,我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我希望,你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读一本书,相信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们朝着书的“世界”出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名人故事:鲁迅的好学精神和读书方法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学习,好学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读书方法

鲁迅先生聚精会神地工作。为了如此,他的工作时间总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深秋,天快暗了,他还在那里拿着笔写不完地写啊写啊!夫人许广平打算劝他休息一下,双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晓得他却满脸的不高兴。本来,许广平那时是很孩子气,满心好意,遇到这么一来,真感觉到气也透不过来地难过。稍后,他给夫人解释:“写开东西的时候,什么旁的事情是顾不到的,这时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饭也是多余的事。”

鲁迅的工作态度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他亲手校对书稿时,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页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严加改正,不惜再三变更,直到满意为止。至于字句的正误,那就更不必说了。所以,校稿时,也许使人觉得厌烦,但等到书一出版,是没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博得良好信誉的。

鲁迅研究学问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鲁迅认为需要学的某一种学问,便埋头专门钻研,坚持不懈。比如社会科学,原先他并不十分注意。但1927年是革命转折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观实,使鲁迅深深感到进化论思想的偏颇,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读的书真是惊人。从1929年起,三、四年间几乎每天手不释卷。这样刻苦学习的结果,他后来以杂文的形式多次发表对教育的评论和意见,痛击国民党反动派压制学生思想、镇压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反动教育政策,深刻剖析了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教育的实质。能一文刊露,群丑敛声。鲁迅先生终于用阶级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认为读书,不应无重点地乱读一气,什么书都去涉猎;就是同一本书,也不必每章每节“一视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导清华大学文学系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读《抱林子》时就指出:该书“内篇”宣扬神仙方药、鬼怪迷信,是错误的,可以不读;“外篇”论述人间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确的言论,这就是要读的重点。

鲁迅这样的指导名之曰“重点进攻”读书法。平均使用力量,会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只有采取“重点进攻”的方法,比平均使用力量收效会好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在课堂上,有时常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甚至有时还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结其最大问题就在于授课不够清晰与直接,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讲话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有时则削弱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阅读《有效教学方法》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目标明确。

我觉得,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认为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入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以把内容引申出去,都会起到事半功倍。但有时漫无目的地讲,对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

二、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我感悟,在一节课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但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重点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还有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疑问应保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有效教学方法》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因为我体会到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三、方法得当。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又是《有效教学方法》中的好方法,因为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四、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通过学习知道,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读书方法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学者先要会疑。(朱熹)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歌德)

读书成就文明人生,文明成就读书梦想;

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文墨之香飘满常春的心海,激情岁月徜徉经典的殿堂。

厚积薄发,用书籍点亮人生;喷薄欲出,让感动溢满校园。

和声细语显淑女气质;谦恭礼让展绅士风度。

享受阅读生活,弘扬校园文化;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752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人书读的不少,可是收获不大;有的人书读得很快,可是忘得也快。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很大程度上跟他们读书的时候不爱动笔有关系。小编收集了读书笔记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向青年介绍的一个学习经验:意思是说,读书一定要动笔,不动笔就不看书。他说的动笔,就是做读书笔记。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也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有的人书读的不少,可是收获不大;有的人书读得很快,可是忘得也快。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很大程度上跟他们读书的时候不爱动笔有关系。古人曾经总结出这样一条教训:“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很多:一,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二,动手又动脑,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做笔记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消化的过程;三,可以丰富知识,积累材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四,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练笔。马克思认为做读书笔记是学习、工作所必需的。他为了写作《资本论》,做过一千五百多种读书笔记。仅在一八四三年到一八四七年,他摘录经济学的笔记就有二十四本,这些笔记的数字比《资本论》多两倍。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并不靠他的记忆,虽然他的记忆力是很好的。……他阅读了很多资料,他把必需的材料都记入笔记本,而且在那笔记本上还不断地加添新的笔记,然后又不止一次地去读它们。”俄国作家果戈理一生最大的“嗜好”是记笔记,人们称他“笔记迷”。他成年累月象蜜蜂采集花蜜一样,不知疲倦地把读到的佳句名言,听到的奇闻趣事,看到的人情乡俗,都一一记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不断积累,笔记为果戈理提供了五彩缤纷的写作素材,在他著名的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里,许多乌克兰的风俗习惯、传说故事、民歌谚语,都是从笔记本里摘录下来的。果戈理自己把这种笔记本称为“万宝全书”。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听老师讲课有“课堂录”,课余自学有“读书录”,还有专门选抄文章的“摘录”本。他写的笔记就有五网篮。毛泽东读过一本《伦理学原理》,他在这本书上详细地做了圈点和批注,还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革命导师的这种认真读书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我几种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在书上做笔记:就是一面读书一面用笔把书上重要的地方划出来,或者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你如果对文章的观点材料有疑问,可以在页边的空白处画上“?”号,或者加上旁注和眉批。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便于复习和记忆。这种在书上做笔记的方法只限于自己的书。如果是借别人的书,可以用书签或小纸条代替,便于复习的时候引起注意。

二、做摘录:就是把书中主要的观点,重要的内容,或者精采的章节、段落、名言、警句等抄录下来。在摘录的时候,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字句和标点,还要注明出处,包括书名、作者、版本、页数和日期,以后引用的时候便于查找核对。摘录笔记可以记在笔记上,也可以记在卡片上。有的同学看书的时候专门抄录一些华丽的词藻,作文的时候生搬硬套,这不是好的学习方法。

三、做提要: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首先要把原文读通,读懂,抓性要点,然后把基本内容概括出来,文字力求简明扼要,但是不要把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写进去。同学们在练习写提要的时候,可以经常看一看每本书前面的内容提要,也可以练习编写文章的段落提纲,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四、写心得:就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以后,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写心得笔记,一要注意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当前的社会实际,也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的实际;二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只做检查、表决心、发誓言;三要紧扣原文,突出重点,不要脱离文章的内容空发议论或者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难。”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养成认真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一分耕耘,必然会有一分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谈谈对读书的看法作文:开卷不一定有益

全文共 1627 字

+ 加入清单

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

大家也许想问,为什么要讲这个呢?道理很简单,关键在于总字。。这说的是总会有好处,而不是只会有好处。所以说,“开卷有益”需要论证的是读书是有益处而不是读书无害。(千万别被反方缠到这。不然一定会输。原因看完后面的就会明白)

首先,对于好书是有益处的,这点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论证的是:所谓的坏书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处呢?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没法否认的。因此就可推出几点来论证坏书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

第一 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

甚至连一般流水帐似的作文都不如,那么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呢?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再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这能说它无益吗?

第二 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

第三 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种观点: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然坏书有害,那么就一定有它的益处。

第四 也许你想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 但是你想过吗,即使存在这种书,有人能看的懂吗?会去看吗?既然不会去看,那么连开卷这个前提都没了,如何来谈开卷是否有益或有害??

第五 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看书而堕落,疯狂,行凶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

因此,只要是读书,都是会有益处的,不论大还是小。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至于开卷未必有益,是个中性词,它的一半(有益)是对的,但另一半--开卷无益就存在问题了:无益,并不是有害。就象一辆车在路上行驶,它没有象飞机一样飞上蓝天,难道就能说它在钻地吗?假使论点是开卷有害,那么根据刚刚的一些论点,自然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要说无益~那就是错误的了。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反方的论点就只对了一半。(而且这一半还是正方的论点)。

既然正方的论坛是一定成立,而反方的论点只成立一半,那么还有什么辩的理由呢?明显是正方立于不败之地!

开卷未必有益: 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不是吗?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往下降,最后造 成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书“卷”,能说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

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有的人看书不认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随便翻翻,有的人去读不适合自己的书,有的人甚至抱着猎奇的态度去读书,试问,这样的“开卷”,又何益之有?

我们常常用““开卷有益””来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古语自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若作为“开卷”就“有益”的断语,却是不妥当的,所以说开卷未必有益,是利是弊,完全取决于你开的是什么卷,你怎样去开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读书方法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王阳明先生说过:“三日不读书,则颜面生尘。”可见书本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而读书也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就来看看我读书的秘诀吧!

读书要选时间,我喜欢在早上起床后读书,因为这个时候头脑最清醒,不但容易理解,也可以帮助记忆。再来,读书的地点也很重要,一个空气新鲜的读书环境,我们要多加利用。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增加自己的知识,所以我每天都要读一本好书,随时充实自己。考试前,我也很认真,先把重要的部份用笔画出来,再仔细精读,绝对不临时抱佛脚。读书要细水长流,才会有成就。

另外,读书时要注意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四种功夫,才能融会贯通。譬如在书中看到一些名言和佳句,就要随手抄在笔记本上,空闲时,再逐一翻阅,既可利用时间,又可增加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既然读书对我们这么重要,我们怎能不下定决心,好好读书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的读书方法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过许多书籍,比如:让我热血沸腾的《三国演义》,让我悲欢离合的《封神演义》,让我黯然神伤的《西游记》,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水浒传》和《红楼梦》。从读书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读目录、认真思考、记好词好句。

目录可是书本的大司令,每个章节就像小兵一样要去向他报到。拿《三国演义》里的“巧夺天荡山”来说吧,如果我想看这个章节在哪一页,就可以通过目录直接翻到那一页。

在读的时候,我会思考为什么要用“巧”而不用“强”。带着问题去读能够集中注意力,促使我不断思考。原来,“巧”字说明他们是用智慧抢占天荡山,而非强行夺取。我想,就算是强到了天荡山,也会伤亡惨重,得不偿失吧。

在读正文的时候,我会拿出摘抄本和笔,只要看到了好词好句,就用笔抄写下来,再读背。这样,写作文的时候,我就可以把好词好句用上去了。

我会把书本看成自己的挚友一样交流。每一次的诵读只为再见他一次,每次合上书就如同万箭穿心一般。我愿和你一次又一次地交流,促膝长谈,把酒言欢。

这就是我的读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读书的方法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陪妈妈去逛街,虽然我不想逛街,但我还是心甘情愿的跟着一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可以看到我最喜欢的书了。

我们到了商场,我就向“书城”狂奔而去,而我妈已经去看衣服了。因为我一到那里就去看书,不会做别的。

我已经到了“书城”,虽然我已经拿到书了,可我还是不放心。因为这里的工作人员对于那种只看不买的人是非常讨厌的,对于第一次看书的人有情可原,对于第二次看书的人忍无可忍,对于那种第三次看书的人就不让他看了。所以我要像《窃读记》里的作者一样,把自己隐藏起来。可我的办法和作者的不一样,不是到人多的地方,而是到人少或没有人的地方。

我拿着书往大人们看小说的地方走去,因为那里一般没有像我这样的小孩子,所以工作人员不会到这里来。我有时也到买学生电脑的地方去,因为那样可以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挑选学生电脑的人。着两种办法屡试不爽。

这就是我读书方法,非常管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读书方法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根本没有什么读书方法,有一次上说话课,老师要我上台说我的读书方法,我差点没跳起来。“读书方法?”我连想都没想过。

虽然那是一次尴尬的经验,事后却使我想要拟一个读书方法。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颜面生尘。”“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所以我们应该读书。

读书要有耐心、恒心,首先要速读、抓重点,第二遍才细读重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又快又好。读书也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并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口到”;更重要的是时间的分配。每天的功课最好在晚餐前做完,绝不拖延。看书最好要在晨间,由于头脑清醒,不但记忆良好,还可帮助理解,自然过目不忘。

书,人人可读,也人人会读,但要读得好,读得通,就不是人人都能办到的了。其中关键,在于正确的读书方法。而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后,也要说到做到,才能使读书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这样,想到古人所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就不再是个梦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恩格斯的读书方法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恩格斯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读书方法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我每天浸泡在书的海洋里,看完这本书、那本书。直到有一天,不知怎么的,我看起了《超薄学习----关于学习的九十三条建议》。正津津有味的读到一半时,忽然一个念头闪了过去,这不正是读书方法吗?

第一点:读一本书必须全神贯注,所以必须要安静。在一个没有杂声的书海中,全身融入到一本书中,那对一个爱好读书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任你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第二点:把一本书多读几遍。一本书反复多读几遍是肯定有好处的。一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人多读几遍书,领悟这本书的真正含义。

有三步真谛: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读书,书还是人们的“长生果”呢。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不止莎士比亚,许多名人都被读书所倾倒,可见,书有多么吸引人。

这就是我悟出来的读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的读书方法作文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是我的乐趣。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的读书方法:我每天读书半小时以上,填好《我在书中等你》,摘抄好词佳句,在书上做好批注。每段或一句话,我会写出它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感想,还会解释一个词。

有时候,我还会和爸爸妈妈共同读一本书,一起讨论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我还会写这个故事的简介,并给爸爸妈妈复述故事。有时候写写这个故事或这本书的读后感。比如我读了《雷锋的故事》,写了一篇读后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

这就是我的读书方法!

[我的读书方法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