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内容【精选20篇】

秋风送爽,果实飘香。我们又迎来了老人们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内容,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1736

作文

325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给教师的推荐》一书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这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应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翻开书,一百条推荐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一样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就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必须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向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此刻我最后明白原先我没有在备课中思考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思考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资料,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先就因为我这种欠缺思考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那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我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推荐,突然很懊恼自我的消极,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以前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我,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是知识的源泉,聪明的殿堂!它会给人气力,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读完了《给教师的推荐》,我不时地反思自我,提醒自我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我的工作方法,应用在自我的教学实践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我的素质,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读书的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一年级开始,老师就要求我们多看课外书,告诉我们多读书,能提高写作能力。我回到家,不甘情愿地看起《格林童话》来。看着看着,我被书里的情节给深深吸引了,内容是那么精彩,我仿佛看到另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此,我天天读书,成了书虫、书迷,书变成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了,变成我每天要吃的大餐。

有一天晚上,已经快九点了。妈妈叫我上床睡觉,可这时的我正在书的海洋中航行呢,妈妈的话我没听见。妈妈见我没什么动静,走过来,看到我看的不是语文、外语,大喊一声: 赶快睡觉!!! ,天啊,这一声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把我从书的海洋中拉了回来。我只好躺了下去。妈妈见我躺了下去,就关上门走了。我见妈妈走了,又开灯看书。不好,有脚步声向这里靠近,我赶紧关灯,佯装睡著。妈妈见我睡了,又关上门 就这样,我和妈妈打起游击战。最后,疲倦的我,也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醒来时,手上还拿着《爱的教育》。

其实,为了多读课外书,我和妈妈打了几年游击战。她时常抱怨家里电费开支多,我知道,我读书多了,开灯多了,电费自然多了。我经常把吃早点的小费用来买书,因为,我读书,我智慧,我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全文共 1401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习《教师专业标准》,使我们一线教师及时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要求,作好增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准备,从而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教师专业标准》注重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中学教师应把握“基本理念”,遵照“实施建议”,执行“基本内容”,做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

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收获体会:

一、我的体会是要树立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学生为本”

教师必须以学生本,他们是享有基本权益的个体,于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平等权益。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挖掘他们内在潜能,诱发他们学习动力,由习惯于批量生产形成的固定课堂模式,转型为以满足个性需求的分类意识,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包括:知识基础、生活习惯、个性脾气、兴趣爱好、结交人群等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要有育人理念与本领。

理念之二:“师德为先”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师德为先”,首先对老师在理念上要求:有理想,有职业道德,有准确的价值观,爱自己的事业;其次在行为上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有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最后,要主动把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升专业能力,形成教育智慧。

理念之三:“能力为重”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不但要教书育人,并且还要用自身形象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身拥有育人能力,才能培育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使学生成人,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实际。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具体教学工作的能力要求,特别强调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新意、找到乐趣、找到灵感,才能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找到不足、找到短板、找到漏洞,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让他们成材。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研究高中生的成长规律,了解他们的个性形成过程,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要做好真正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学生今后能够走上成功之路。

当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人、成材、成功。

理念之四:“终身学习”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有三点:一是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二是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三是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 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感悟

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1、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3、 较高的创新能力;4、较强的组织能力(1)组织教学能力(2)课外活动组织能力;5、较强的教研能力(1)教学研究能力(2)学术研究能力;6、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作为中学教师, 应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从这首生动的小诗里可以看出,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的根本点在于正确地看待儿童。和成人比较,儿童小的只是生理,只是年龄,不小的是他的“心”,是他的精神生命;在陶行知先生的心目中,儿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儿童的精神生命与成人是平等的。

陶行知先生奉行教育民主,强调儿童与成人的平等。表现在儿童教育上,特别强调三个理念——

1.信任。信任的是潜能。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智慧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个孩子,哪怕是残疾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尊重。尊重的是人格。儿童与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当给予极大的尊重。在人格结构中,自信是根基。因此教育者应当格外注意保护和激发儿童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功者的心态,这才是握住了开发巨大潜力的金钥匙。

3.理解。理解的是心灵。人是千差万别的。各人所处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决不能用单一的尺度去衡量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成功的真正含义是各自尽展潜能,人人创造最好的自我。在不承认差异的教育里,大多数儿童是找不到自信的,因而其潜力开发的路径必然被阻塞。差异不仅应当可以接受,而且应当成宝贵的财富加以开发。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很多教育者呼唤的教育平等。“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这句话或许就能充分体现这个教育理念。现在,我们的班级中,有不少是外来民工子弟,这些学生刚转来时,其中有部分学生基础差且思想、道德与老生有着不小的差异,如果对这些学生有羞辱、嘲笑、蔑视和冷漠的现象出现,只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干扰他们的学习,破坏和谐的教学氛围,只会给教育带来不利的因素。

为此,我们将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树立平等育人的理念,本着“爱满天下”的精神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为学生服务,让他们人人得到尊重,人人享有机会,人人有所追求,人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师的读书感悟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下了新的读书笔记!统一装订,新颖的封面设计,上面印有我校实行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相信岁月,相信种子。”里面的纸张厚实,而且印有较宽的格子。每张纸的右侧用条竖线隔开,用来批注、记录我们的心得、体会、感悟。这本笔记设计独具匠心,包含了学校领导对我们读书活动的大力支持。老师们手捧笔记,非常满意,决心倍加珍惜,要认真地记录自己的读书收获。我们没有一个人在上面随心所欲地胡涂乱抹,刚拿到手,就已经开始谈论:首页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安排最合适妥当……自从我校倡导读书活动以来,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教师,本是读书人,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我喜欢读书,书带给了我许多乐趣,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台阶,书也是让我笑对生活的勇气的源泉。

通过读书,我更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民主。在孩子们眼里,老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从读书中,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深深体会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一直以来,我经常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勉励自己做一名对孩子们负责的、受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读书时,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以前总以为,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但是,从读书中,我更加明确: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工作中最大的乐趣。

读书,一次次使我体会过“莫名感动”;一次次在书中我进行自我审视,我也在书中看到人生百态……我只愿心情伴书平和而宁静,灵魂伴书纯洁而超然。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读书中我深深体会到那一句至理名言: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的人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我愿读书伴我行,我更愿和我的孩子们一起读书,把他们一个个培养成会读书、会创造幸福的读书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全文共 1413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阅读了《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这本书,对自己启发较大,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如何做教师的一些感悟。我默默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教师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首先,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充要条件。这就要求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十分丰富,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这样才能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

不止如此,教师除了博学多才,还要讲究教学方法。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也多次尝试向此方面改进教学方法,虽然小有进步,但仍需更进一步努力。

其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

教师不能将教学活动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而且老师的关心往往更理性,也更让学生接受。此外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也会让学生家长更加理解老师,和老师形成合力,教育好学生。而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再次,教师自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

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也许教师是有很大压力,是有很多委屈。但我们面对的是正处花季的儿童、青少年啊,我们得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得给他们作榜样。如果老师因为自身原因是而体罚学生,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些都是教师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尽管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老师,不仅要上好一堂课,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应提高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做到这三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教师读书心得

全文共 14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读了《魏书生文集》,对魏书生的做人哲理、教育思想和教改经验的博大精深,仰之弥高。

魏书生是个具有哲学头脑的人,他十分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经常教育学生,“生活中原本有快乐,你善于寻找,善于站在快乐的一方,坚守住快乐的心理阵地,不让忧虑打进来,你便是快乐的人。”他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强化学生享受人生快乐这根神经,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从不感到沮丧,始终保持欢快愉悦的心态,享受“快乐人生”。

立体看人生是魏书生做人哲理之一。“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必须珍惜时间,爱一切自己生活的空间,然后尽量利用空间的有利条件,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奉献自我。管理好内心思想,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用宽容当宰相,用勇敢当将军,用勤劳当大臣,用明智当君王,那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能国泰民安。”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谅解。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只有经常想着帮助他人的人,他才能随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只有常常谅解他人的人,他才能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也只有营造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大氛围,才能有精力办好大家的事情,办好自己的事情。说穿了,帮助他人做事,实际上正是为自己做事。

欣赏魏书生的乐观,是在他对逆境的态度上。“别人不善待自己,自己就更要爱惜自己,逆境是暂时的,也是正常的,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逆境也是难得的,只有那些战胜逆境的人,才能干一番大事业。”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有人看什么都觉得没意思。那是因为他总是用没意思的心态,用否定一切的心理,来看这个世界,我们应该用有意思的心态去看待平凡的工作。”

魏老师总在不断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用一颗平常的心,高高兴兴地做平凡的事,把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当作生存最幸福、最快乐的。“守住心灵的那一片宁静”,是魏老师挂在嘴边的话。做人:保持做好平常事;做事: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中大彻大悟、超凡脱俗。他把工作看成是品尝人生工作的欢乐。魏书生说:“有毅力的人,能变不可能为可能;没毅力的人,能变可能为不可能。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魏书生做到了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成为杰出的人物。

解读魏书生老师,也剖析自己的教育人生,在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创新思维的培育上有了更深的思考。其实,换一种思维,换一种角度去看,也许会发现别有洞天。在知识经济的年代,不是看知识记忆量的多少,而是主要看是否具有运用知识、重组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可能很快就折旧得干干净净。而学习的技巧是永远年轻的,它永远不会折旧,有了这种学习的能力,才能源源不断获取最新的信息,最广博的知识,想象的空间才会不断拓展,大脑才能打破思维定势,才会在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魏书生不过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但他成为了杰出的教育家。

解读魏书生,更让我明白,平常要保持对生活的这份激情,永远对万事万物都保持一种好奇,永远都涌动着一种对生活的热望。因为自己知道,假如什么时候自己的心麻木了,头脑迟钝了,什么时候工作、生活的激情不再有了,自己的创造力也就停滞了,注意时时保鲜自己的激情,让自己的头脑能常常激荡起来,做快乐的人,享受教育的快乐,享受人生的快乐。这是读《魏书生文集》最大的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

全文共 1581 字

+ 加入清单

在假期里,我读到了学校赠给我们教师的一本书。这是一本和我平常看到的专业教育类书籍不一样的书。它没有大篇幅的理论知识,作者也不是知名的教育学者,更不是教育专家。但是,它确是一本值得认真品味的好书《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以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恩里科的眼光来看待事物,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校内、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了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这些小故事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真情。

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比如,在《我弟弟的女老师》里,我看到了一个爱学生的女老师,同时也看到了一个被学生和家长爱的女老师。看了这位女教师平日的种.种事迹,我深深的佩服她。同时,在她的身上我也看见了我身边很多这样的弟弟的女老师们的身影。他们在学生生病后主动去家中探望;在学校不辞辛劳的教育不懂事的学生,可能还会因为教育学生被家长误会。等等这些,我们的老师都在身体力行的做着,却少有怨言。如果说教师是伟大的,不如说爱是伟大的。

那什么是爱呢?引用《小王子》中的一句话: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我想爱就是这样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够拥有它,不仅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运和的勇气。水井,能为我们的前行提供永远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头。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正因为有了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爱要全面、公平,要像阳光雨露,浇灌花朵禾苗。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学生们去户外参加野营活动,路过一片果园的时候,走在前面一位调皮的孩子,趁老师没回头,顺手在树上摘下一个苹果,偷偷塞进自己的书包。后面的孩子看见了,纷纷伸出自己的小手去摘。

这一切,都没逃过守园老人的眼睛,但他并没有上前去阻止孩子的行为,而是若无其事地来到老师的身边,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她。老师闻听,也没有责备自己的学生,而是从守园老人那儿借来一杆秤和一个筐子,然后对着孩子们问:刚才摘了树上苹果的同学,请你们把它放到筐子里,等老师称称重量付完钱你们再拿回去好吗?

孩子们知道再也隐瞒不住了,一个个把苹果从书包里掏出来,放到筐子里面。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老师的宽容而肃然起敬,同时也为这位老师的教育智慧而拍岸叫绝。在处理这个教育问题时,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无疑是成功的。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她的教育方法充满了智慧,这个智慧就体现在她将教育孩子与爱护孩子充分结合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呢?这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爱儿童。

由此可见,教育孩子与爱护孩子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但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有不少老师仍然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动辄惩罚,甚至是体罚。这些老师在采取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的时候,不知他们想了没有,难道除了这些方法之外,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吗?如果认真思考一下,精心设计一下,肯定能够将教育孩子与关心爱护孩子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样不仅能够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时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充满智慧的教育。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内心充满爱,充分发掘自身的教育智慧,探寻最佳结合点,将教育孩子与爱护孩子巧妙地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育过程,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自然也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书笔记幼儿园教师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来我仔细研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感触颇多。我感到我们要对孩子付出更多的教育。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儿发展目标内容十分广泛。而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可能没有考虑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可能对幼儿的关注还不够细致。比如:有时候,我们会对幼儿缺乏了解。有时候,没有发现孩子能力上的优缺点。我感到身为教师,就要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负责,我们不但要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而且要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真正作为我们实际教育工作的指南。由指南我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老师要爱孩子,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当前,并为孩子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同时,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比如,为幼儿制定每月成长档案,教师要细致观察孩子,记录孩子的特点、优点和不足,真正去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且运用多种途径与幼儿家长进行及时地沟通,对家长提出教育指导意见。教师要把班级中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倾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很明显的,所以,教师在照顾到绝大多数孩子发展的同时,还要对班级中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逐步提高幼儿的能力的自信心。教师要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我想到在我们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因为担心幼儿不会做、不会画、不会剪等,对幼儿过于包办,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比如: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过于包办、对于小班的幼儿,不让幼儿自己画物体的轮廓、不让幼儿自己使用剪刀,担心幼儿画不像、剪不像。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自己练习本领的机会,结果,老师累了,幼儿却没学到什么东西、能力没得到锻炼,若长期下去,幼儿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和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练习,哪怕要练习很多次幼儿才能掌握,我们需要的是坚持和信心。

三、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不能让幼儿只偏向于某一领域的学习而轻视其它能力的培养。幼儿园阶段,对幼儿的培养是十分全面的。是全科的,包括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各领域的教学以及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师要把握各领域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熟悉各领域的教学。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自己要学习的知识也是很多的,教师要关注到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科学施教,让幼儿懂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工作指南,细致、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孩子一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教师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最初翻开这本书后,我就被“形式主义”这一概念吸引住了,佐藤先生大胆地提出了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仔细揣测一下不免对号入座了。

文中所说的“手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势,而是一些教学常用形式。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如:“真棒”“说得真好”。但这都是面对一些正确答案时的态度。当一个内向的孩子站起来,轻声细语、吞吞吐吐地回答问题时,我就会开始“手势”教学,“声音再大一些”、“再清楚一点”,这类话语经常出现,清楚知道正确答案的我忽略了孩子的紧张与忐忑,我这种命令式的话语看似普通,但对于那些没有正确答题的孩子来说,这种催促往往会遏制住孩子的创造性答案。

这种“手势”教学之所以被称之为“形式主义”,是因为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点用处都没有。在课堂上,比正确回答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是师生之间共同探究问题。在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们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比纠正孩子们的“错误”更重要。倾听是相互的,当老师能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时,相反地孩子们肯定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老师想要灌输的“知识”。用心的交流和倾听才能让教学走出“形式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从中感受到看人类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呀,而这种关心、理解,都离不开一个最核心的东西——爱!

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壬午,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买菜妇女、卖菜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感情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尤其是那些讲述同龄人的故事,如“我”的好朋友卡罗内,他不仅评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当一个朋友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街上大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卡罗内更是个同情弱小,能为朋友敢于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她非常爱他的母亲,他会花几天时间给妈妈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还画上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给妈妈。还有……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嘴边的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会忽略周围的爱:如同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朋友之间的爱。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的体会。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我们遇到挫折,常常会怨天尤人,甚至没有人爱自己,有的向的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们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

当你能感受到那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幼儿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对照“守师德,正教风,树形象”教育活动第四阶段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学习,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热爱教育,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 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收到了预期的成效,现将第四阶段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 认真组织学习,进一步明确师德规范

在学习教 育的最后阶段中,学校再次召开了教师大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县里七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精神,要求教师作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代表,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组织观看了县教育局配套下发的光盘《爱的教育》和《一切为了学生》师德报告会录像等学习资料,同时还要求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中进行讨论,并写出1500字左右的观后感;要求学校团委将根据教师的观后感办一期高质量的“守师德,正教风,树形象”教育活动专刊

通过 一系列学习培训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进一步认识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师德规范,提高了严谨治教,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二、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力量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在开展“守师德,正教风,树形象”教育活动中,学校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注重挖掘师德。先是各年级组向学校推荐优秀人选,再次学校“守师德,正教风,树 形象”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审定上报。通过严格、公正的筛选,学校向林教师被评为师德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叶明秋教师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张爱华教师被评为“教育教学女能手”。全体教师纷纷表示:在工作中一定要向身边的师德榜样学习,用自己扎实的工作、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论析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培育的内容

全文共 5537 字

+ 加入清单

本文是由上传的:论析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培育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研讨合作文化;问题;培育策略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推动高校合作文化创生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研讨普遍存在着趋于功利、流于形式及迫于任务等问题。究其根源,是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评价的片面导向、高校教师对教学学术内涵和合作研讨价值理性认识的匮乏及高校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管理模式,阻抑了合作研讨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遮蔽了其理想价值的充分实现。文化作为最深层次的东西,是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对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持续成长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建立激励教师合作研讨的长效评价机制、深化教师对教研合作价值的理解及恢复与重建教研组织的活力,逐渐培育新型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教学研究型组织,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的主体,其思维和行为方式、教育教学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深受学校文化的影响,有人认为:“教育改革对教师以及教师文化的忽视是造成各种改革项目表面化和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以个体劳动为特征的工作模式和分化主义倾向的教师文化已难以满足和适应高校学科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形成将有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研讨是教师个体在自我发展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研究、集体讨论形式,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间题,揭示教学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的活动。而教师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是在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的过程中,逐渐积淀或凝结的稳定的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它的形成与发展将会对教师持续成长产生决定性影响,也从深层次制约学校的长远发展。然而,近些年来高校在扩招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学工作的地位日益被边缘化,致使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发展缺乏有利的环境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一、当前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存在的问题

(一)趋于功利

目前高校管理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制度与政策导向,以及职称评聘与相应利益机制的影响与制约,教学常常被视为非学术活动和教师职称评审的点缀。因为教学不具有科研成果的高功利价值,部分高校教师则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对科研尤其是科研成果数量的过分注重,而作为教学者的责任意识则逐渐淡化。即使有为数不多的教学研讨活动存在,也多为追求功利目的。例如各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各种重点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等,往往更多地是为了获取和科研成果相媲美的金钱与名利,而大多并不是纯粹基于对教育教学研究本真价值的追寻。实质上,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反映的应是教师日常的工作状态,体现的是教师的强烈教学责任感和对待教学的热情。

(二)流于形式

从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上看,一般都有关于教师教学研讨的相关规定与具体形式,但教研活动的真正开展一般需要依靠学校或院系制度规定强制式地推动。同时,由于教学研讨制度的确立和活动的开展缺乏对教师主体需要的了解、唤醒和满足,也很少建立起教研合作文化与教师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而作为教学合作研讨本可依托的基层组织—高校教研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组织涣散、功能弱化及缺乏凝聚力等问题,使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失却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教研活动的形式主义和行政意味的浓烈很难吸引教师的充分关注和投入,也失去了通过教学改革与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再加上教师自身对教学合作研讨的价值缺乏深人理解,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常常流于形式。

(三)迫于任务

目前高校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活动一般是围绕学校或院系的特定任务和要求展开的,例如修订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申报重点课程或课题、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的参赛选拔、为了完成院系规定的教师之间听课及学生实习之前的听评课等。类似的教研活动一般都规定了显性的短期可达成的具体目标,一旦完成教研活动也随之终止。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并没有成为教师日常的职业生存方式和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这种“任务”取向在无形中窄化了教学合作研讨的内涵,造成合作研讨价值的萎缩,难以形成丰富而完整的教研合作文化。

二、阻抑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评价使高校教师的合作研讨文化的发展空间萎缩

国家对高校的办学水平评估存在重量轻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它诱导一些高校去追逐物质化、可量化的科研目标,偏离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轨道,弱化了评估对高校教学改革应有的导向功能,也难以产生促进高校教师教学研究与创新的动力。其片面导向也影响了高校对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的发挥。一些高校为了达到规定的评估指标要求,赚取更多办学经费与相应权利,在教师评价制度中不断强化对科研的硬性要求及奖励,如论文发表数量及获奖情况、课题立项、刊物级别等,而与教师教学相关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等软性指标,却几乎未被纳人评价体系,评价内容难以体现对教学和学术研究长期性、迟效性和创新性的支持与鼓励。评价的功利价值取向驱使高校教师根据利益多少及相关度来决定工作付出和投人程度,导致行为方式上对名利的极度追逐和心理上的严重失衡;也使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研究的激情逐渐消退,作为教学者角色的职责意识弱化,高校教学研究的地位也日益边缘化,这也是教研合作文化难以生成与培育的重要制度根源。

(二)高校教师对教学学术内涵和合作研讨价值理性认识的匾乏阻抑了教研合作文化的发展

在美国学者博耶的倡导下,国内外学者对学术概念进行了新的诊释,认为教学属于学术的一种类型,赋予了教学学术性的内涵。“教学学术”提倡以新的学术视角看待教学活动,给予它和高校科研活动同样的地位,目的在于实施有效教学,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但现实中一方面高校教师对教学的学术性缺乏充分认识和理解,仅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在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基础上的自觉迁移运用过程,无需保持对教学敏感的问题意识和对教学本身深人细致的研究,教学研究的功用与价值常常被漠视。实际上高校教学工作是一项环节复杂和效果迟显的工作,对教学的研究既需要多学科综合的学术基础,还需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且研究难度较大都钳制了其学术性的凸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制度环境的支持,缺乏对教师作为教研合作主体意愿和需要的充分把握,合作文化并没能够真正成为高校教师的主流文化,合作研讨的价值未被教师充分理解和悦纳。由于评价制度的片面导向、学科之间本身存在的疏离及高校教师不坐班工作制等因素的影响,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在高校教师间更为盛行。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虽然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但它却易于使教师形成封闭的心态,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与思想交流严重匾乏,不利于教师的主体性成长和获取外界积极的情感支持而加剧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孤独感。"

(三)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不利于合作研讨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实质是一种自觉的人为合作文化,而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不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首先是高校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管理模式约束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校内横向的组织结构是一种以分割和阻隔为特征的蜂窝状结构,教师们被分隔在一个一个独立的教室或教研室中;学校纵向结构是具有等级明显、分工明确特征的科层制,教师仅限定于狭窄的工作岗位上。这种相对封闭与隔离的特征限制了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目前高校实施的是强调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严厉的奖惩措施的管理模式,驱使教师之间围绕名利展开激烈角逐,要在竞争中获胜,必然不愿坦陈自己的教学感悟与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势必淡化通过合作研讨改善教学的热情,也日渐丧失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教师之间孤立、封闭的现象,使高校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共事的习惯与相应文化氛围;其次,高校教学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并且高校教学工作的迟效性相对于中小学教学更明显。因为中小学教学成效还可以用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去衡量,而高等教育教学成效却难以用眼前现实功利的标准去评判,因此高校教师很难体验到教学的即时成效所带来的成功感与愉悦感,却常被一些消极情绪所困扰,为了维持专业自尊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一般不情愿向同事公开自己的教学并乐意接受同行评价,当然也限制了教师通过同行合作吸纳新鲜思想和交流有益的教学经验。再次,教学工作也缺乏诸如医生律师等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一样的公有文化的支持,使教师们很难相互分享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体系,很难运用一些“公共技术术语”来进行相互之间的批判反思。劳蒂对此曾断言:“教学公有文化的缺失,造成了教师之间的孤立,这就是代价之一。……由于教学工作私人化和‘成败靠自己’的社会化准则,个人主义、教师文化被强化了。

三、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培育策略

(一)高校应逐步建立激励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评价机制

教师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动力机制,以保证教师参与合作研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只有用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真正的激励因素就是工作本身以及职工对完成工作的感觉。”因此,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及教师的主体需求,摈弃影响教师长远的潜在发展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评价机制,积极构建激励教师教学改革与合作研究,能促进教师持续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将学校评价重点放在引导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上,增加教学合作研究与教学创新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学工作这一高校中心职能的足够重视。只有教学研究在职称评定、专项奖励、年终考核等教师评价体系中举足轻重,其价值能被充分认可,才能激发教师教改探索的自由或自主的激情,也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教学实践精神的培育;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时,应充分考虑被评价教师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应赋予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和教师教学改革的相应权利。只有逐渐建构起具有正确导向的评价机制才能有助于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高校教师应深化对教学学术内涵的理解和追求教学合作研讨价值的实现

学术视野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将对教学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体现教学的学术性,即教学的研究性、成果的创新性与可交流性以及实践的有效性。大学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还须通过与学生间的交流对话,扩展完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品质,促进教师新知识的发现与创造。高校教师教学的学术性表现在对不同学生的清晰了解和研究,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需要及个性的深人分析与认识基础上的尊重、理解与关注;在熟练掌握运用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能结合教师个人特点、条件以及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及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最后高校教师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研究,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课堂管理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课堂效能。教学学术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既是一种有助于教学学术发展的形式,也是强调“合作与同事关系有助于教师成长”的思想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形成对教学学术价值的理性认识,明确合作研讨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与信息的交流、给予教师缄默知识适当表达的机会和场合和促进教师专业研究的深度;通过合作研讨也能不断激发与增强教师主体发展的意愿与能力,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以及促进学校组织优良文化的形成发展,从根本上确立教学的学术地位,形成重视教学合作研讨的文化氛围。在教师同行的相互关怀与信任、支持的合作文化背景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坦诉教育教学中经历的失败与不足,通过合作分享交流彼此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同事间的人际关系,通过教师之间的观摩教学、课题合作研讨、教学学术沙龙及网络共享协作空间等形式,为教师之间合作提供交流的多元化平台,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教研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与革新,焕发组织活力,构建起具有浓郁教学合作研讨氛围的精神家园

作为高校教研合作基层组织的教研室应强化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学科建设的职能,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研室文化,恢复组织活力。高校教研室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和把握教师的专业背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保持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注重教学研究,发挥中老年杰出教师在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着力营造重视教学研究,促使教师潜心钻研教学的教研氛围和富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室文化,增强教研室对教师的吸引力,成为教师向往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应根据院系发展规划和遵循各专业教研室的内在发展特点、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室评价体系,使各专业教研室在保持学科或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功能的重建探索,通过制度革新以拓展其功能,以增强教研室对高校教师的吸引力;通过制度导向鼓励相关专业教研室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突破专业隔阂与界限,充分吸纳相关学科专业研究成果,通过交流、共享和融合实现知识与思想的创新,使教学改革和研究能有真正的突破。当然,教研组织的发展还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充分关注与支持,并给予教研组织在资源配置与分配方面的适当权利、教师评价和学术事务方面的更多决策权与从事教学学术活动的充分自由,尽量减少或避免学校或院系行政力量的过度制约和干预,这样教研组织的活力才能真正被激发,从而为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持续生长提供可依托的精神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全文共 3554 字

+ 加入清单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透过这个环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构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取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务必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来,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教师们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然后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然而,我们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象,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划一,这种现象是令人忧虑的。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选取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资料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潜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必须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到达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不思考教学目的、教材资料、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潜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状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务必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取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取适宜我们自己并能到达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入手。

一、“知己”——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就应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学就是要透过教师把握教材,选取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样能选取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透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然后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正象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如夏天,然后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因此,我们务必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状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资料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取。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状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

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能够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就应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就应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准备阶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确选取。

二、“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透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务必贴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那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状况。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务必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潜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务必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状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状况、班级环境状况(包括班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状况、学习气氛、团结状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状况(括前任教师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理解状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状况等,然后这些都是我们就应了解和务必了解的。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取教法,构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象。我们要了解这些状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取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对所应对的学生的具体状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解,然后再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状况,才能适宜地选取教学突破口,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应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取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选取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得的训练和强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持续和同学们的接触,透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潜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其次是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状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取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透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决定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带给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能够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状况的

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对教学法的选取,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就应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取出既贴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教师读书心得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近来,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育新理念》两本书的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 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学生人格; 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习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教师的读书感悟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难得有暇,静下心来一口气读完《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抚卷细思,感到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的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广大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这是《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3日第4版的原话。尽管现在中小学教师自身的学历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教育方法上,教育策略上,教育手段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学会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从而经常纠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也就是说的师生共同成长。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从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距离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司空见惯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会有所悟、有所省,从而避免因工作中的失误,而给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伤害”。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教师是潜在的动力源,运用社会赞许可以乌枣学生的行为”,“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这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语言,使我们共享卡罗林博士的智慧和方法,从而有助于改变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原型策略和技巧,从而得到发展。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着很高的权利。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成功还是失败,赋予学生权利还是剥夺学生权益,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像其他权利一样,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权力就很危险,极易产生负面效应。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现在想想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所以作为新岗当老师的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如果当我行使权利出轨时,这些新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在此,我也建议老师来读读这本书,这本书真的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班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笔记:老师,用帮帮忙吗

昱新是个很内向的男孩。记得小班刚入园的时候他从不大声地哭闹,而是一个人坐在小椅子上悄悄地擦眼泪,老师无论怎么安慰也无济于事。但过了没多久,他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主动和老师小朋友们游戏,表现得可棒了。

可这段时间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总是无精打采的,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就连他最喜欢的音乐活动也不愿参加,嘴里还总说很累,这是怎么了?

我马上和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昱新在家的表现。他的妈妈对我们说,这段时间他们很忙,本来很听话的昱新这些天在家什么也不愿意做,就连吃饭都等着妈妈喂,而且有时还说一些奠名其妙的话,什么妈妈不喜欢我了,……

我们听了她妈妈的话,决定要及时纠正昱新的消极心理,同时妈妈对的昱新关心应多一点,不能只顾了工作,我们让孩子之间聊聊家中有兄弟姐妹的幸福感觉,那是多么自豪,让昱新小远感到自己是快乐,鼓励和他人一起玩,让大家喜欢他,愿意和他做朋友,让他感到妈妈、老师都很爱他。

没想到我们爱的教育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妈妈对我们说,这几天在家可愿意听话了,还经常帮妈妈干活,又变得和以前一样听话了。听了他妈妈的话,我们很高兴。

今天我们户外活动回来,我的手中抱了好多的呼啦圈,“老师,用帮帮忙吗?”说着伸手拿走了一部分呼啦圈。我的心一下子暖了,心中有些激动,我们爱的教育在孩子的身上“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内容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祥子是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他为了自己最大的愿望――买车去奋斗,他省吃俭用,买了一辆车花了98块钱,但后来在拉了第二个活的时候被抓了起来,车也没了,他从军队逃了出来,并牵了三匹骆驼,卖给一位老者。这段经历使文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使祥子的思想认识有了向消极、堕落一面的思想萌芽。也同时引出了为什么要叫“骆驼祥子”的理由,以及祥子和骆驼之间的关系。

这一大段文字记叙的很详细,尤其是在祥子从军队逃到城里那段,多处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心理复杂的变化,这段文字的场景描写是一举两得,不仅写出了场景,同时衬托了祥子的心情。其他的人物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苏家的两位太太拿祥子不当人使唤,而曹家却对祥子非常体贴关照,这也说明了曹先生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曹先生非常宽容,在祥子送曹先生回家的时候,祥子把曹先生给摔伤了曹先生也没有责怪他,这使祥子非常地佩服曹先生,对以后祥子与曹家的关系又是一个新的开端。说到曹家,不得不提的是寡妇高妈,祥子对她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高妈是一个很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一个走着资本主义的人,他给别人放高利贷,并且也蛊惑祥子也放高利贷来“生钱”我读到这里,略有些感想,在当今的社会里,高妈的的确切是个走资派,但是在那个社会里,人们的良知早就消失了,高妈的丈夫曾被害在高利贷上,高妈也受到牵连,高妈在此后“领悟”变成了“走资派”这是令人可悲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范本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曾经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同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现在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符合他倡导的白话文应该是“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www.99zuowen.com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各种演讲内容,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不同角色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可以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道。

对书中感触颇深的是一篇对“五四”事件的回顾演讲稿,具体而详尽的过程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方面,他承认“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另一方面,他坚持说,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他明确表达了:对抗争政府的同情和对运动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为独立知识分子,一贯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宁鸣而生”。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处,他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会和尚传》;晚年,又花很多时间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责任、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如何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79 字

+ 加入清单

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据美国商业年鉴统计,二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一级的有5000多名。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没有任何借口

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没有任何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极限的潜力。它是在强化我们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

奋战在教育战线上如我一样的教师群体也确实存在一些寻找借口的可能。在工作上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搬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上级,开脱自己。因此,“没有任何借口”是踏实工作的原则,是完善人生的态度,是奉献社会的精神。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种深刻的涵义。

首先是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校的责任等,责任无处不在,就比如说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这一件事来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许在看这本书之前,看到学生行为修养上的一个小过失会不以为然。但教师是园丁,是培育下一代责无旁贷的任务。在祖国的明天和希望面前,你能有什么借口吗。

其次,忠诚也是必不可少的,忠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那些忠诚于集体、忠诚于国家的高素质人群,都是努力工作、不找任何借口的群体。这也是组成一个优秀集体的基本元素。忠诚如何体现?我认为只要在有生一天,那么我就要做到无愧于这份工作,无愧于社会,经常反问自己一下,我努力了吗?我真的对得起这份工作吗?当然,这不需要自欺欺人的答案。如果答案经常是肯定的话,那么没有人会怀疑我的忠诚度。同时忠诚不仅是对国家对组织的忠诚,更是对自我的一份忠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心去感悟,去呵护,与之同悲同喜,并通过完成一件件工作任务,去享受独有的乐趣。

没有任何借口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这是一个要自己全力以赴去做事情的动力,追求成功并不把自己的失败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认识,更不能让借口成为拖延的温床。我清楚的知道,工作上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学习如何把一件事情作对,其次是努力、正确的付出代价,努力地去实行,没有任何借口。

世界上最远,又最近的距离就是人的思想;改变你的思想,就等于改变你的人生。《没有任何借口》给予我们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习惯,是我们每一位优秀教师和追求成功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思想。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有太多这样和那样的借口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事情没有做,有借口。很多人现在都变成了借口专家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我们决心去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完美?甚至有时候,我们连最基本的一些工作都完不成呢?当一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都还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一个人要干好自己的工作,不论做什么,都应该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要以生生不熄的精神,火焰般的热情,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内在动力责任,有了这种内在的动力,工作是主动的、积极的、认真的、发自内心的。那么,有效执行就会在我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做到炉火纯青。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但不管能力大小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去干好工作。我认为,当我们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当我们没有完成任务时,不要去埋怨工作、埋怨别人、埋怨其它部门,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挺身而出去捍卫自己的缺陷,不要总认为别人能完成任务是巧合、是偶然、是机遇。自己完不成任务却是必然、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时运不好;要多去想想自己身上的问题,我认真学习了吗?我勤奋工作了吗?我的工作方法对吗?我积极付出了吗?我是不是敢于承担了责任、是不是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是不是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竭尽全力去完成任务呢?从自身上找原因,这才是自我提升的根源。

从每天、每时、每刻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件小事开始,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贯彻

没有任何借口的思想,积极地去面对每一项工作任务、每一件小事及遇到的困难,多花时间去寻找解决的方案,多做实事,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以顽强的毅力、必胜的信心,不断地、自觉地激发自己的内在价值和潜能。让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属于那些不寻找借口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