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日语作文的写法和格式详细【精选19篇】

朋友,是这么一批人:是你快乐时,容易忘掉的人;是你痛苦时,第一个想去找的人;是给你帮助,不用你说“谢谢”的人;是惊扰之后,不用心怀愧疚的人;是对你从不苛求的人;是你不用提防的人;小编整理了日语作文的写法和格式详细,欢迎阅读!

浏览

6151

作文

904

详细解释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1).高大,高。《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石壁崇高,昂藏隐天。” 宋 欧阳修 《游儵亭记》:“夫壮者之乐,非登崇高之丘,临万里之流,不足以为适。” 元 虞集 《记梦》诗:“梦行 衡 庐 间,千仞过苍壁,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2).地位特殊;优越。《易·繫辞上》:“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文选·谢灵运诗》:“玉璽戒诚信,黄屋示崇高。” 李善 注:“居黄屋,所以示崇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其所作诗,稍窥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翰苑崇高,輒能攀附。”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庸人俗耳,见当世富贵崇高声名赫赫者,莫不震而惊之。”

(3).高尚。 唐 柳宗元 《哭张后馀辞》:“子之崇高,无媿三事。”三事,指事父、事师、事君。 巴金 《灭亡》第十一章:“一种崇高的理想开始在她底心中燃烧着。”

(4).即 嵩高 。 嵩山 。《汉书·郊祀志上》:“﹝ 武帝 ﹞乃东幸 緱氏 ,礼登中岳 太室 。从官在山上闻若有言‘万岁’云……乃令祠官加增 太室 祠,禁毋伐其山石,以山下户凡三百封 崈高 ,为之奉邑。” 颜师古 注:“崈,古崇字耳。以崇奉 嵩高 之山,故谓之 崈高 奉邑。”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一》“崇高”:“ 崇高 即 嵩高 , 师古 分崇、嵩为二字,非也。詔曰‘翌日亲登 崇高 ’,《志》曰‘以山下户凡三百封 崈高 ’,则 崇高 本是山名,而因以为邑名,非以崇奉中岳而名之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详细解释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 挖苦 wākǔ

[whip;speak sarcastically;disparage sb. by innuendoes] 用俏皮话讽刺

他们一定会用俏皮话挖苦我

用刻薄的话讥笑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説是测字先生看《经世文编》,看来他还想做官,还想大用呢。从此就三三两两,时来挖苦。”《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 施藩臺 文理虽不甚清通,然而极爱掉文,又喜欢挖苦。因为 萧臬臺 是 江西 人,他背后总要説他是个锯碗的出身。” 巴金 《秋》十二:“大表哥,你在挖苦我,我哪儿说得上用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日语新年祝福语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一年所有的幸福陪伴你!

谨贺新年(きんがしんねん)

新年、节日常用表达很多,也很经常说的:

恭贺 新禧。

谨贺新年。

谨祝 新年愉快。

新年を楽しく。

祝你 新年愉快。

新年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祝 新年好。

新年おめでとう。

謹んで新年のお祝辞を申し上げます

旧年中はひとかたならぬご厚情を賜り、誠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本年も相変わらず、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皆様のご健康とご多幸をお祈り申し上げます。

恭贺新春

一年来承蒙您的盛情,心中万分感谢。

今年也请多多关照。

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新年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よき新春をお迎えのことと、お喜び申し上げます。

私共も家族一同元気に過ごしております。

旧年中はひとかたならぬご厚誼を賜りまして、大変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本年も何とぞよろしく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过年好

新年快乐!

我和家人也精神抖擞地迎来了新年。

去年一年承蒙厚谊,发自肺腑地道一声感谢。

今年也请多多关照。

謹んで新年のお祝いを申し上げます

昨年は何かと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おかげさまで良き新年を迎え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

本年も昨年同様よろしく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皆様のご健康とご多幸を心よりお祈りいたします。

新年快乐

去年受您多方照顾,请接受我真挚的谢意。

托您的福,这一年充实又难忘。

今年同样请多多关照。

祝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详细解释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对财物、人力、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无节制。

《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 宋 杨万里 《寄马会叔》诗:“赐金真浪费,唤取从 甘泉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妓女·侠倡》:“往时会饮大第,亦售三千金,尽为 范 所浪费。”《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非这番找足前文,不成文章片段。并不是他消磨工夫,浪费笔墨。” 巴金 《亡命》:“朋友们在那里奋斗,我却在这里浪费我的光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详细解释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1).历时长久。《诗·小雅·六月》:“来归自 镐 ,我行永久。” 汉 张衡 《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陈书·高祖纪上》:“乱离永久,羣盗孔多。” 萧红 《册子》:“永久不安定下来的洋烛的火光,使眼睛痛了。”

(2).时间上没有终止;永远。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被天和以自言,以道德为师友,玩阴阳之变化,乐长生之永久。”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功业要当垂永久,利名那得在须臾。” 杨朔 《画山绣水》:“人民永久不停地在斗争,在创造,也就永久不停地在写着这部空前雄伟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角度新,切入小,写法巧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角度新:如不写长辈对你的爱,而是写你对长辈的感恩与回报;写亲人与亲人之间的爱——如外公与外婆的互爱,父亲对母亲的爱等等。

切入小:假借于物——如一件细小的东西,一杯牛奶,一粒纽扣,一封信,一束花等,都能借其寄托真情。

写法巧:如采用穿越时空法(倒叙、插叙)、欲扬先抑法、巧设悬念法、一波三折法、环境烘托法等,方法有很多,但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用到你的作文中,这样你的文章才能脱颖而出,令人耳目一新,获得读者的青睐。

注意了以上几点,相信你会写出一篇能打动人心的亲情作文。

【名家笔下的亲情】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史铁生《老海棠树》】

【学生笔下的亲情】

伴着鼾声,我闭上眼,我的思绪开始作如烟的飘荡——我又穿越回那个父爱浓浓的童年时代。

恍惚间,我来到了我小时候的家——一间低矮简陋的小屋。我轻轻地打开门,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传入了我的耳际,我循声走了进去,看到的是一个小男孩正在喂一个大人喝药——那个小男孩不就是我吗?那个躺在床上的大人不就是父亲吗?我没有发出声音,只是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突然,小男孩说话了:“爸爸,明天学校的亲子运动会,你还是让小杰叔叔陪我去吧!你正在发高烧,你就好好休息吧!”。

“这怎么行呢?既然是亲子运动会,咳咳……,就该让我陪你一起去。”父亲由于有些激动,又开始了咳嗽。

听了父亲的话,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说:“算了,爸爸,我不参加运动会了,我要你在家里好好养病。”

但是,儿子的劝阻没有效果,父亲还是执意要去:“这点小病算得了什么,我一定会去的。”

听到这里,在一旁的我眼角不禁有些湿润。我担心地望了望他,他的脸色由于发烧而显得通红。【秦屹玮《谢谢你,我的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详细解释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 恭维 gōngwéi

[flatter;compliment;eulogize] 出于讨好对方的目的而去称赞、颂扬。也作“恭惟”

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语,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我的叔叔于勒》

亦作“ 恭惟 ”。1.对上的谦词。一般用于行文之始。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恭惟《春秋》法王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 宋 苏轼 《杭州谢放罪表》:“恭惟皇帝陛下,睿哲生知,清明旁达。” 清 吴伟业 《上马制府书》:“恭维老祖公望重枢衡,功高戡定。”

(2).称颂,奉承。《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 赵大架子 听了他这一番恭维,心上着实高兴。” 茅盾 《一个女性》三:“他们当面恭维你,可是转过背去又在说你的坏话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详细解释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1).诚心。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 暉 闻其妻子贫穷,乃自往候视,赡賑之。其子 頡 怪而问之, 暉 曰:‘吾以信心也。’” 清 黄虞稷 《周亮工行状》:“其敦篤友朋,信心不欺,则如 朱文季 。”

(2).虔诚信仰宗教之心。 唐 李德裕 《赐回鹘可汗书意》:“信心既去,翕习至难。且佛是大师,尚随缘行教,与苍生缘尽,终不力为。” 前蜀 贯休 《题弘顗三藏院》诗:“岳茶如乳庭花开,信心弟子时时来。”《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颤笠》:“ 宋金 将老僧所传《金刚经》却病延年之事,説了一遍。 宜春 亦起信心,要丈夫教会了,夫妻同诵,到老不衰。”

(3).随心,任意。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 常郡 司理 吴兆壆 , 闽 人也,冷面慈肠,信心而行,絶无顾忌。” 明 袁宏道 《与张幼于书》:“至於诗,则不肖聊戏笔耳。信心而出,信口而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公信心直行,矢慎矢公,终其任无一倖进者。”

(4).相信自己的理想、愿望或预见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我们是完全有信心的。”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望了一阵,他转身问:‘拿下 蟠龙镇 ,你有没有信心?’” 巴金 《三次画像》:“画家更成熟了,更勤奋了,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更有信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详细解释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 幻影 huànyǐng

[unreal image;mirage] 虚幻而不真实的影像;特指异常的或意外的影像

它们完全是幻影和幻想,是一种似有而实无的东西

虚幻的景象。 宋 苏轼 《海市》诗:“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浮沤幻影,搔首问青天。” 王国维 《评论》:“然於解脱之途中,彼之生活之欲,犹时时起而与之相抗,而生种种之幻影。” 陈去病 《有悼》诗:“幻影空花忒渺茫,挽留不得几迴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详细解释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1).询问以正其是非。《汉书·刘歆传》:“时丞相史 尹咸 以能治《左氏》,与 歆 共校经传。 歆 略从 咸 及丞相 翟方进 受,质问大义。” 颜师古 注:“质,正也。” 宋 陆游 《数日不出门偶赋》诗之三:“稚子挟书勤质问,邻翁释耒閒过从。”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 子德 喜谈世务,及从余游,改而治经。尝以《毛诗》义质问,余随笔答之。”

(2).谓依据事实加以询问;责问。《旧唐书·职官志二》:“诸司自相质问,其义有三:关、刺、移。” 宋 苏轼 《乞相度开石门河状》:“伏乞降付三省看详,或召临赴省面加质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总管就把婢子容貌年齿之类,两相质问,无一不合。” 巴金 《家》二九:“‘你们有什么理由没收我们的报纸?’ 张惠如 气愤地质问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详细解释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 推却 tuīquè

(1) [refuse;decline]∶拒绝接受

推却就职

推却礼物

(2) [refute]∶拒绝承担、参与或遵守…

搜寻到英国舰队,可是它推却应战

(3) [deny]∶推辞,拒绝

亦作“ 推却 ”。1.击退。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是以圣王怀四方独苦,兴师推却 胡 越 ,远寇安灾。”

(2).拒绝;辞谢。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旟 等白 冏 :‘ 嵇侍中 善於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 绍 推却不受。”《水浒传》第四三回:“ 李云 推却不过,略呷了两口。”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这热诚很使我感动,但我终于说是还未熟悉本地的情形,而且已经革命,觉得无甚可以攻击之处,轻轻地推却了。”

见“ 推却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详细解释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1).赞美歌颂。《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其年,黄龙见 鄴 西 漳水 , 衮 上书赞颂。”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粃糠麟阁之雄,孰为上将?赞颂龙庭之绩,彼独何人?”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人们编成许多诗歌来赞颂这珍奇的友谊。”

(2).文体名。“赞”和“颂”的并称。 宋 叶适 《宏词》:“若乃四六对偶,铭檄赞颂,循沿 汉 末以及 宋 齐 ,此真两 汉 刀笔吏能之而不作者,而今世谓之奇文絶技,以此取天下士而用之於朝廷,何哉?”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碑誌与纪传不同,碑誌或奉敕撰,或存交谊,或后嗣请求,体兼赞颂,称善不称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运用先抑后扬写法的范文

全文共 739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2、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蝉》一文写作方法。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4、大家开动脑筋拟题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题材的讨论

2、写动物的:题材的讨论

3、口头作文。

四、例文介绍:

1、[例文]《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天津 郭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背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F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我没有时间。”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其实你们都是朝阳。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2、当堂点评:

本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运用“欲扬先抑法”抒情达意,将一次别开生面的“不同寻常的考试”,写的情趣盎然,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晚自习语文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已满天飞”,“F君”调侃的话,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以“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会想到什么”为话题,开始了晚自习的考试,形式新颖,方法独特。结尾写“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前后句意不通。

2、《我的叔叔》

我有一个顶好顶好的叔叔,他最疼我,我也很喜欢他。他是个税务员,平时戴着大盖帽,威风极了。有时,他把大盖帽扣在我头上,我迈起正步,逗得大家笑。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叔叔有了新看法。那是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叔叔家玩。一进门,我就发现一位陌生人在跟叔叔谈着什么。见我们进来,那陌生人一把抓起叔叔的大盖帽,慌乱地盖住茶几上的一堆东西,便起身要走。只听叔叔说:“行,这事我一定能办好!”边说,边送那人出门。

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开大盖帽一看,呀!我一下子惊呆了,厚厚一沓“大团结”!哼,叔叔也会做这见不得人的事儿,真没想到!我气呼呼地想。不一会儿,叔叔走过来跟我说话,我故意装做没听见,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家,问我昨天怎么啦,有没有不舒服。我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心里横竖觉得叔叔挺不顺眼。为逗我开心,他把大盖帽扣到我头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晚上,妈妈要我去给奶奶送鱼。奶奶就住在叔叔家里,我虽然不乐意见叔叔,但也不好说不去,只好去了。来到叔叔家,幸好没碰见叔叔,谢天谢地。我把鱼递给奶奶,转身就往外走。经过叔叔房间时,忽然听见里面有动静,我就蹑手蹑脚地把门推开一道缝,向里面望去。糟糕,昨天那个陌生人又在叔叔屋里。他又来干什么?我侧着耳朵,想听个究竟。

“我那罚款的事”这是陌生人的声音。

屋里沉默了一会儿,叔叔开了口:“上次那件事,按规定应罚5000元至10000元,但考虑到你是初次偷税,决定罚款5000元。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经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补交3000元吧!以后记着,要自觉缴税,别来那套”叔叔正对他进行税法教育。听到这里,我感到内疚和不安起来,是我错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对不起!

3、“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鲁迅的《范爱农》也采用了这种手法。1907年作者与范爱农同在日本。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而被捕处于极刑后,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大为义愤。当时他们集会骂清朝政府,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抗议,然而范爱农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他竟说这样无情无义的话,因此作者说:“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在文章开头,范爱农给读者留下极可憎可恶的印象,这是极力的“抑”,然而接下去在叙述他俩以后的交往中,范爱农原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人。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4、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

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多少钱?我总是诡秘地一笑:大陆上买不到的。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这是我孙儿琼琼。”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耳根。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

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借鉴】

欲扬先抑。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阿麻的故事

阿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时候镇上的一个邻居。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叫真如镇,镇里大都是我们刘家宅的人。我家对门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长得并不俊,甚至有点丑,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我们小孩子很不喜欢他。

记得那时,满园的柿子熟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进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好呀,小丫头,又来偷柿子了,走,见你父亲去!”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我犟着脾气不走,小伙伴们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头,我挣扎了出来,撒腿就跑。跑着跑着,不见了阿麻,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不消说,后来便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于是对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们镇旁边有条小河,说小不小,每次上学、进城都要绕很大一个圈子。阿麻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条小木船,撑着小船为我们摆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费送大家过河,大人们都说阿麻积德了。可是没多久,阿麻收费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费三角;再过一个月,竟涨到了一元钱。大人们很生气,纷纷说阿麻实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阿麻什么也没说,只是来来往往地摆渡,收钱,脸上常常露出兴奋的神色。渐渐的,人们发现阿麻消瘦了,撑船的力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是人们又抱怨阿麻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终于有一大,阿麻病倒了。听医生说,是癌症,活不长了。而这时,小河上开始架起一座石桥。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小石桥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

【借鉴】

①欲扬先抑。文章的主人公是阿麻;这个阿麻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文章先写阿麻的外形:“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难怪小孩们“不喜欢他、阿麻对小孩们很凶,不是“抓”便是“拉”,小孩们对他“恨之入骨”。至于大人们,对阿麻也有评价,因为他收摆渡费,而且不到一个月,竟从三角涨到一元,人们说他“缺德”,敲“竹杠”,连阿麻消瘦了,也挖苦他“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可以看出,文章先是对阿麻这个人一抑再抑。直到小河上架起了石桥,阿麻死了,镇长才道出了石桥就是阿麻把收来的摆渡费分分角角积起来造的。这样,在这篇文章中,一个看似令人厌恶、确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便树立起来了。这里用的是先抑后扬的谋篇手法。

②曲径通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赞扬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但是,文章并没有直说,却是叙述了一些看来阿麻的品质并不高尚的事,特别是写阿麻从摆渡到造桥,先是买船,免费摆渡,不久却收了费,而且摆渡费猛涨。直到最后,才写出阿麻收摆渡费正是为了造石桥,为人民做好事。文章就是这样曲折地表现了一位品质高尚、值得尊敬的平凡的普通人。

6、听报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地点:大饭厅;时间: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鄙人同意。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做,但骄傲不一定错”——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会场里静得出奇。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借鉴】

①欲扬先抑。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这是对听报告的“抑”。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亦庄亦谐。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

7、买 鸡

国庆节前一天,家里正忙着大扫除。爸爸突然想起晚上舅舅要来我家吃饭,便对我说:“敏敏,你去买只光鸡。”说着他摸出十五元钱。

我兴匆匆地来到自由市场的鸡摊上。买鸡的人真不少,好不容易轮到我,摊主见我太小,替我拣了一只草鸡,浑身黄灿灿的。我乐滋滋地回家,心想爸妈一定会表扬我。

一到家,果然爸爸说那鸡不错,称称分量,一丝不差。妈问花多少钱,我说十二元。我想把找出的三元钱还给爸,可是摸穿口袋也找不到。“丢了?”妈说。我说肯定忘记在鸡摊上了,我转身要去自由市场。爸一把拉住我:“干什么?”“去要钱!”爸说:“卖鸡的多大年纪?”我说:“二十多岁。”爸说:“算了!这种做个体生意的人见钱眼开,怎么肯承认。”他还说上星期在国营店买烟,明明给了营业员二元钱,但对方心不在焉地跟别的顾客闲聊,最后说只给了他一元,怎么解释也没用,还诬蔑爸爸要赖钱。妈也说:“你吵不过他们的,别为三元钱被人揍了。”唉,自认倒霉,一件好事被弄成了坏事,可我心里怎么安定得下来呢?

过了半小时,我推托要到同学家去,便直奔鸡摊。那卖鸡的一见我,没等我开口,便说:“你这小鬼,真没头脑,多余的三元钱怎么不拿去。”我分明看见在他的钱箱旁压着我的找头。他一边给我钱,一边说:“给家里人骂了吧?”我点点头,真是哭笑不得。我谢了他一声,他说:“别谢了,我们都有不对。”他随手拣起一个鸡肫,说:“给你,这算你吃批评的补偿。”我怎么也不要,他硬是塞给了我。

我急急地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对爸妈说了。妈说:“这人不错。”爸爸先是不吭声,过了一会儿说:“恐怕我是用老眼光看问题。”

【借鉴】

①欲扬先抑。有一段时问,摊贩给人的印象不佳,似乎他们都是剋扣斤两、以次充好的利欲熏心者。本文“我”的爸爸、妈妈也有这种思想,因此当“我”没拿三元钱找头后,便一致认为无必要再跟小贩去计较,而且爸爸还以亲身经历说明计较是毫无用处的,还可能会招惹是非。这把小贩的形象一贬再贬,然而事实证明,那卖鸡的为人正直,且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不仅还了钱,还象征性地赔偿了一只鸡肫,这就一扬再扬。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运用得很好。所以说,即使一件普通的小事只要通过巧妙的谋篇,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详细解释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 稳妥 wěntuǒ

(1) [safe]∶稳当

稳妥的计划

(2) [reliable]∶可靠

稳妥的消息来源

(1).扎实。 明 袁宏道 《与黄平倩书》:“弟自入 德山 后,学问乃稳妥,不復往来胸臆间也。”

(2).稳当,妥当。《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放债到底是个不稳妥的事,像这样掛起来,几时纔得回去?”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小生背问丑介]託你叮嚀的话,怎么样了?[丑]説之再三,纔得稳妥。”

(3).工稳妥贴。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然五律中如《咏月》、《咏雪》诸诗,极体物之工,措词之雅;七律更无一不完善稳妥,与古诗之奇崛判若两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胡稚威 云:‘诗有来得、去得、存得之分……去得者,平正稳妥也。’” 鲁迅 《书信集·致李烟桥》:“这一幅图很稳妥,浪费的刀也几乎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详细解释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 急速 jísù

[hurried;rapid;fast;at high speed] 快速;非常快

机车急速奔驰

(1).迅速;立即。 汉 贾谊 《新书·瑰玮》:“此四者使君臣相冒,上下无别,天下困贫,奸诈盗贼并起,罪人蓄积无已者也,故不可不急速救也!”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刘晏 为度支,专用果鋭少年,务在急速集事。”《水浒传》第四九回:“婶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 端木蕻良 《乡愁》四:“他侄儿有病,让他急速回家。”

(2).犹急躁,急于求成。

(3).指仓卒间发生的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济阳 江禄 ,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难忘的一件事详细作文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许多精彩的小镜头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的画面。然后其中有一个小镜头,它是那样平凡,却另我终身难忘。那是在小学二年级,有一次语文期末考试,由于我事先一点而也没有复习,头一天晚上还看了另人眼花缭乱的录带片,头昏沉沉的,心虚虚的连腿都有一点打颤。卷子一到手,哇!我一下子愣住了。题目又多又"怪,光是按原文填空和默写就占了三四十分。就着卷子让复习熟了的同学来做,都未必能得高分,然后何况是只字未看的我呢。直到此时,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绞尽脑汁。当时我想啊,想啊,蒙啊,蒙啊。眼看时间越来越少。可还有一大堆地方空着。真伤脑筋。正当我不知如何是好时,忽然,一样东西无意间映入我的眼帘。我的语文书没有放好,竟还有一半露在书桌外面呢!我心中不觉一动,似乎想起了什么,又不自觉地抬头瞄了一眼监考的班主任,吗哟!她正瞧着我呢,顿时,我的脸红到了后脑勺。但是人的虚荣心有时很不容易经不住诱惑,到了危急时刻连命都能够搭上,何况是一本书呢!于是,趁老师转身,我便闪电般地将书"偷到了我的卷下,结结实实地盖了起来。然后这以后的事我想你必须明白了,我不但稳拿了三四十分,还把一些"高难度的题给做对了。结果,得了98分的年级最高分。老师表扬,同学

羡慕,真叫人好不得意!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一个人如果做了什么好事也许会淡忘得很快,但如果做了什么坏事,那可就惨了,也许要痛苦一辈子。虽然这次考试我的分数很高,老师同学也没有发现什么,但我的心却受到了难以诉说的自责。每一天晚上,然后我总是睡不着,脑子里好象有两个人在指着鼻子在吵架。一个说:"你真无耻用虚伪的手段来满足自我的欲望。另一个却说:"你懂什么呀,这才叫会做人,明白吗?就这样,我在痛苦中受尽了良心的谴责和煎熬,俞发闷闷不乐。最后有一天,我实在憋不下去了,然后走近班主任的办公室。结果,竟没有批评也没有处罚,反而被班主任在班里表扬了一通。当然,也否定了作弊的好处。时间过去了很久,这件事在我的成长中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事,甚至能够说是一种耻辱,然而,他对我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刻骨铭心的。它曾一度使我虚荣,使我可耻,使我受尽折磨,可之后,却给我带来我的勇气,我的诚实与我的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详细解释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 当初 dāngchū

(1) [originally;at that time]∶一开始,最初

当初打算在这里盖栋大楼

(2) [now;in that time]∶泛指从前或特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

阿Q当初很不快,后来便很不平。—— 鲁迅《阿Q正传》

起初;过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盖城地当初山水渀盪,漂沦巨栰,阜积於斯,沙息壤加,渐以成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开元 到今踰十纪,当初事跡皆残隳。” 元 杨椿 《西湖竹枝词》:“早听当初阿姨语,免教今日悔狂夫。”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想当初,在戏园,唱玩艺,挣洋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具体工作计划的写法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不必像制订学期工作计划那样详尽。其基本结构有如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标题

第二层次:内容,即计划的正文

具体计划的正文,不必像制订学期工作计划正文那样详尽,一般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教育活动内容。可用一句话表述。

(2)教育目的

(3)时间安排

(4)活动准备和要求。涉及较多人参加准备时,应列出负责人姓名。

第三层次:计划制订人姓名与制订日期

具体工作计划要简明扼要,可以提纲挈领地写。

具体工作计划,既可用文字表达,也可以列表表述。列表形式内容:活动内容、教育目的、时间安排、活动准备与要求、完成情况、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详细解释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 模仿 mófǎng

[imitate;copy;model oneself on] 按照现成的样子做

一首模仿传统大学歌曲的讽刺歌

亦作“橅倣”。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宋 欧阳修 《学书自成家说》:“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倣他人,谓之奴书。”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 谢灵运 《折杨柳行》:‘鬱鬱河边树,青青田野草。’此对起虽有模倣,而不失古调。” 清 刘逢源 《郭泰》诗:“如何下士相橅倣,只爱先生折角巾。”

同“ 模倣 ”。亦作“橅仿”。《渔洋诗话》卷上引 宋 姜夔 《白石诗话》:“一家之言,自有一家风味……橅仿者语虽似之,韵则亡矣。”《历代诗话·白石道人》作“模倣”。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他什么事情都想模仿我,用我来做比。” 丁玲 《梦珂》二:“﹝ 梦珂 ﹞常常整天躲在房子里照着那些自己所爱的几张画模仿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详细解释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多用于叙述已过去的事情。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我听了这话,吃了一大吓,顿时呆了。”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二回:“ 刺斜里喊声又起,复来一彪军,将布塞、明安的兵,截作两段,前面的满洲军,也回转身来,夹攻布塞。布塞军顿时大乱,忽有一将持刀突入,到布塞马前,布塞 措手不及,被他一刀劈于马下。”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顿时,一轮红日升起,放射出万道金光。”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章:“星期天的早晨,被柳树包围的五里庄的小河边,来了十几个旅行的小学生,就顿时 异常热闹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