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创新作文题目高中推荐20篇

自然,是一处平凡的风景;自然,是一种质朴的心情;自然,是一幅水墨山水画;自然,是一首田园交响曲。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创新作文题目高中,欢迎阅读。

浏览

888

作文

72

高中作文题目大全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认为,英雄应是站在荣耀之巅,享受无上的荣光和赞美。但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应是这样的。

春秋战国,硝烟弥漫,中原各国自相残杀。国内明争暗斗,北狄、南蛮、东戎、西夷大举侵犯中国。举世皆浊有一人独清;众人皆醉,有一人独醒。

“微管仲,吾将被发左衽乎!”

管仲,于战火纷争中崛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他先前侍奉于公子纠,面对公子纠的败落,他面临一个问题:死或不死。是用死亡来表达自己的忠心赤胆,亦或是保全姓名于乱世,完成自己治世之理想?他的同僚选择了死亡:召乎死之。而管仲则选择了后者:管仲请囚。他深知,他不能死,他要为更伟大的事业而奋斗,他不拘于此小节。

“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他赢了,他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任卿相。助小白完成了北杏之盟、荆之盟,齐侯会宋公、卫候,会陈人、蔡人等一霸春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不拘于小节,有伟大的抱负和理想,并有与之匹配的才华。

管仲,于民族大义中抉择,以仁为本,解救中原!

狄人伐邢,救亦或是不救?救,对齐有何益处?邢国远于千里之外,路途遥远,风餐露宿,将士疲敝,能不能赢先不说,光是外出花销便会拖垮齐国经济的发展。不救,狄人距齐甚是遥远,一年两年似乎也打不到这里来。救还是不救?管仲给出的回答是“救”“夷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

诗曰:“‘畏此简书,且不怀归’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遂救邢。”站在本国的立场考虑,自然不救为好,可是站在仁义、站在中原文化的角度来看,救,必须救,现如今礼崩乐坏,中原文化处于千钧一发之际。若不救,将使千古仁义毁于一旦,使千年的文明消失殆尽。他深谙此理,所以“纵千万人,吾往矣”。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大局面前,不顾及小家的利益。在历史兴衰面前,能敏锐察觉出时局的变化,做出有利于天下的决定,是的,是天下,不在一人,一家、一国,而是全天下。

真正的英雄就是像管仲一般,能于乱世之中崛起,不拘小节,真正的英雄应以仁义为本,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中作文题目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我生在这个世界上,我感到十分幸福,因为上帝把我放在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里,使我拥有健全的人格,我的父母又把我送到学校来学习,使我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我的家又安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里,避免了战争的纷争的纷扰,因此,我说我很幸福。其实,使我感到幸福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当我疲劳时,我躺在暖和的床上甜甜地睡上一觉,便觉得十分幸福,当我饥饿时,吃上一顿饱饭便觉得十分幸福,当我渴望得到新知识时,拿起书细读便觉十分幸福,当生病时,有人送来一句关怀的问候,便觉得幸福。

记得有位朋友曾对我说:“哎,做人太枯燥乏味了吧,我总感觉不到幸福的存在。”也许他是沉浸在幸福中太久了,对这些早已司空见惯。其实,只要我们与贫苦人民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正是他们渴望得到的。我们没有理由说我们不幸福。

幸福是一种收获,它是建立在爱传递上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家是一座充满幸福港湾”在这句话中,我可以品味出当时说出这句话的匿名人,一定是爱家的,因为当一个人说出爱的时候内心其实已经被幸福感所占据。

我亲身体验过把爱说出来的感觉,一次班会课后,全班同学对老师衷心地说:“老师我爱你。”后我的心潮时起时伏,这是一种真实的反应。我随后想到陪我走到现在的所有老师,他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仿佛是昨天的事,我感到十分幸福,在我最艰苦的求学路上,有那么多老师陪我走过。

曾经的老师是那么多,现在的老师是那么多,今后还有更多的老师给我领路。我觉得我将不再孤单,这是一种的幸福。

我要对自己说:“我很幸福我还要对世界宣布:“我很幸福”。世界并不是存在幸福,只是缺少我们发现幸福的眼睛,和创造幸福的心。发现幸福与获得幸福其实都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以心为题目高中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心: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拥有一颗正义的心;能宽恕他人所犯错误的人,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对于每一件事都要斤斤计较的人,拥有一颗狭隘的心……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心随处可见。

在饭堂中,我们常能看见身上挂着“青年志愿者”红色绶带的同学。他们每天中午都早早地来到饭堂,抛开一切饥饿和劳累,全心全意地投入秩序维持的工作之中。遇到困难,他们坚持;遭到批评,他们忍受。他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我们服务,因此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在街道上,偶尔会因为不小心碰到别人,我们都会以一句简单的话表示歉意,这是最平常不过的。而有一些人却要小题大做。他们为了向路人夸大地表达出自己的“委屈”,当场“教训”别人。即使别人不停地弯腰道歉,也不肯善罢甘休。路人都停下脚步,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希望能够相互谅解。双方的脸都通红通红,他还是咬住不放。因此他们拥有一颗狭隘的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好胜心强又容易妒嫉别人的人。当别人某件事情比自己做得更好,他们心中十分羡慕,又十分仇恨地注视他人的成就。因此他们拥有一颗妒嫉的心。

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友善之心,上天将给予他们的是赞美的声音;拥有一颗丑恶的卑鄙之心,上天会给予他们的是惩罚的恶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以诚信为题目的高中学生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第一学期中,有一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上,老师给我们讲到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我又想起班主任陆坚老师对我们全班同学所说的话就是:“我们先做人后做事。”我们如何做人、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原则等。

我在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已经二年了,中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学校教会学生各方面的内容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因此,如何把学生日常学习和纪律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的教育,如何深化学生的科学生活观,是我们教育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心理的不稳定性和对社会认知的片面性使其行为容易出现偏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格脆弱,依赖性强,意志力、耐挫力较差,缺乏进取心;二是心灵深处有严重的自卑感,有被淘汰和失败的感觉;三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唯我独尊,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表现出极强的逆反心理;四是早恋问题严重;五是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常感到彷徨迷茫;六是崇尚暴力、是非不清。生活的不规律性和缺乏生活常识,常常使他们被动地适应环境。为此,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地生活,端正良好的生活心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首要前提。要让学生了解到,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与人的差异,就有各种矛盾。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特别的,都是与众不同的。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要相信“人性本善”,学会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如果连同学之间这种最单纯的人际关系都无法处理,中职学生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中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来源于生活的态度,一个在生活中随便的人,对待工作也不会有所专注。许多中职学生由于在学校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毕业后到就业岗位往往适应不了岗位的特别要求,。一旦就业工作单位的生活与自己在校在家的生活有所不同,就暴露了这些毕业生生活品质的劣势与不足,从而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稳定性。为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诚实守信是人们优秀品格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做人的美德,是成就事业、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法宝。值得人们去深深地思考与实实在在的践行。

所谓诚,乃诚实也;信,乃守信,信用也。它是一种个人正直的表现。诚则有信,信则有誉,诚实和信用情同手足,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构成事业大厦的顶梁之柱。人们应该积极培养这种优秀的品格。

首先,诚实需要坚守我们的人格。人格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普通而又现实的问题,用简单的话来说,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的总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一个概念。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人格是第一宝贵的。人格比“名”更崇高,比“利”更伟大,它是一个人的无价之宝,是任何代价都不能换取的。

其次,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要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就应该办事实在,不扯谎言。有道是诚信是金,诚信是宝。一个人如缺少诚信是无法立足的。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诚信美德是通行人间的特别证件。诚信还是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和平相处的基础,也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它与伪君子无缘,与空谈家远离。

总之而言,诚实守信是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利器,天下没有任何一种广告能比诚信的美誉更能取得他人的青睐,善于对诚实守信做出深入的思考,进行认真地实践,必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作文题目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写过一篇《少年中国说》,批判暮气沉沉的封建社会,呼吁改革创新,发愤图强。

当下社会,年轻人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也存在不少的差异。

年轻人爱想象,爱冒险;而成年人却告诉你安全第一,不要胡思乱想。

年轻人觉得成年人虚伪,成年人却说年轻人幼稚。

这种现象,叫做代沟,也叫做代际差异。

古往今来,有循规蹈矩,遵守家庭和社会教导的“继承者”;却也更多离经叛道,甚至离家出走的年轻人。

在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中我们看到,听从封建教条的白嘉轩和白继文,最后一个孤独终老,一个成了汉奸卖国贼和反动派;而听从革命召唤的鹿兆鹏和百灵,最终与家庭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决裂,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可见,大人不一定都正确,年轻人也不一定都不靠谱。

要想让年轻人和大人,年轻人和社会亦步亦趋,融为一体,关键是大家都能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一个优秀的家庭,和一个优秀的社会,应当足以鼓励和扶持优秀的年轻人。年轻人无非是会试错,不试又怎么会知道是非对错;而大人和社会,毫无疑问应当容纳这种试错。

谁的人生,是一直步步正确的呢?

小时候,老师和家长会让我们整理错题集,以便于知道自己是怎么错的,可以引以为鉴,下不为例;

那么在生活中,家长和社会给我们准备了“错题集”了吗?

矛盾来自于双方,矛盾也从来不会单方面消除。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的观念冲突,创新冲突,大人和社会的错误,同样比比皆是,若不是,媒体怎么会每天有那么多的爆料呢?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大人和社会要赢得年轻人真正的尊重,不是靠权威,而是靠以理服人;同样,年轻人要获得大人和社会的支持,也要靠换位思考,彼此尊重。

正如林觉民所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取得一致,是和谐少年和大人,年轻人和社会的唯一正确途径。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有比尔盖茨,也有马斯克;他们的家庭,都没有束缚他们一定要循规蹈矩;这是个人的成功,更是观念的成功。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事例太少了,所谓年少成名的,大都是一些娱乐童星。这不值得大人和社会好好思考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创新作文大赛题目

全文共 2890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

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

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

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

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

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

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成功需要勇于创新

全文共 137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高考即将要来临了,以下是一篇高考作文预测,标题为:成功需要勇于创新,包含了范文和作文点评,供大家学习参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浙江义乌小商品是中国乃至世界小商品批发零售的集散地。2015年01月14日,小商品城的业主们,向中央文明办买断了“中国梦年画”的全部版权,目前已有123家企业获得授权,涵盖了1400种商品。将其印制在小商品上。

成功需要勇于创新

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零售和批发集散地。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经营者们,买断中国梦漫画的版权,将其印制在自己小商品上。这一新颖独特精美的包装设计,深受世界儿童和大人们喜爱,使得印有“中国梦”的小商品漂洋过海,销量数倍增长。从这一举动不难看出,本来平凡无奇的小商品,只要加以创新,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可见,成功需要勇于创新。

成功,不能一成不变。成功需要不断地创新。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就提出“重农抑商”政策,这有利于当时建立和维护以农业为主的封建专制国家,因而,这条规则被历代君王沿用。可是这条规则到了后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由于重农抑商,抑制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让社会迟迟不能向前推进,中国始终还是一个农业国。而西方的商业如此发达,最终,我们也没有挡住外商的进入,昔日的“天朝上国”逐渐被西方兴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国甩在了身后。因此说,发展需要变革,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的是勇气。

成功,要换位思考。就是将自己看做别人,再用别人的眼光看问题。二战时期,美国的蒙格利特将军,别出心裁的将对手的照片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别人对他这种有违常理的做法迷惑不解。将军却说:“我摆放敌人的照片,时常把自己想象成是敌人,想象如果我是他,下一步会怎样做。”正是由于蒙格利特将军非常规地换位思考,让他取得了许多次战役的漂亮胜利。由此可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揣摩自己,这是聪明的举动,智者的行为。

成功,要永不止步。

成功的人是没有止步的,这个过程结束了,下一个又开始了。他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这个人就是齐白石。据说,他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将原用高温处理的金属,改用冷水处理,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将原本发射上天的火箭,改造为钻井火箭,减小施工难度……通过这样多的成功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勇于向传统规则挑战,打破陈规,会不断取得进步发展。所以说,成功人士是没有止步的。

成功需要勇于创新,但创新不能一成不变;成功需要换位思考;成功需要永不止步,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说,只有探索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我们才能不断走上成功之路啊!

【作文点评】

1.题目《成功需要勇于创新》比较精准地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拟题准确、字数标准。

2.开篇引述材料,简要论述,得出结论,即提出中心论点。语言简捷快速入境,是良好开头。

3.中间三段运用递进式、并列式的论述结构,思路清晰=提出分论点+引述+阐述+结论。

4.结尾总结上文,收束全篇,首尾照应,展示美好的未来。这样的结尾语言简捷干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第六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普阅读及征文初赛题目高中组

全文共 10565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第一题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70分)

荒原

“乔治,你能不能去看一下育儿房?”

“怎么了?”

“我也不知道。”

“那还说。”

“我只是要你去看看嘛,或者找个心理专家来看一下也可以。”

“心理专家看育儿房做什么?”

“你很清楚他能做些什么。”乔治的妻子莉迪娅在厨房中央停下脚步,望着电炉嗡嗡地闷头烹煮四人份的晚餐。

“反正,育儿房变得有点不太一样了。”

“好吧,咱们就去瞧瞧吧。”

他们沿着长廊走过这栋隔音效果绝佳的幸福爱巢——花了他们三万元安装自动设备,提供他们更衣、饱餐、安睡、嬉戏的场所,对他们无比体贴的房子。他们一走近,某处的开关便自动感应,育儿房的灯光随即在他们进入十英尺范围之内亮起。同样地,在他们背后,走廊里的电灯也随着他们的离去而陆续开启或关闭,发出轻柔的自动化声响。

“好啦。”乔治·哈德利说。

他们站在育儿房铺着茅草的地板上。这个房间长四十英尺、宽四十英尺、高三十英尺,花的钱相当于房子其他部分的半数。“不过,为了孩子,花费再多都值得。”乔治曾经这么说。

育儿房非常安静。里头沉寂得仿若正午时分暴晒在烈日下的林间空地。墙壁空荡荡的,而且是二维空间。此刻,乔治和莉迪娅站在房间中央,看见几堵墙壁嗡嗡地开始震动,接着变成水晶墙面,并且不断往后退;瞬间出现一大片非洲大草原,四面都是三维空间,色彩则是仿佛重现了极细水晶和碎麦秆的色调。两人头顶的天花板则变成大片深邃的天空,悬着一轮黄澄澄的炽热太阳。

乔治·哈德利的眉毛开始冒汗。

“咱们赶紧找个阴凉的地方吧,”他说,“这景象太逼真了。可是我看不出哪里不对劲。”

“等一下你就知道了。”他妻子说。

这时候,暗藏的气味声律系统(odorophonics)开始朝着大草原中央的夫妻俩吹起一阵夹带着各种气味的微风。火热的麦秆闻起来像狮子草,清爽的绿色有着阴凉水潭的味道;加上带有铁锈味的浓烈动物体臭,仿佛在空气中撒满了红椒粉的尘埃味。此外还有各种声音:远方羚羊的足蹄踩着泥草地的蹬蹬闷响,秃鹰群的窸窣骚动声。一团黑影在空中掠过,影子在乔治·哈德利仰起的脸上晃了几下。

“讨厌的东西。”他听见妻子说。

“是秃鹰。”

“你看,那里有一群狮子,在草原那儿。它们正准备走回水潭。它们刚刚才吃饱了,”莉迪娅说,“不知道他们吃了什么。”

“别的野兽吧。”乔治·哈德利眯着眼睛,举起手来遮蔽酷热的阳光。“也许是斑马或者小长颈鹿。”

“真的?”他妻子紧张兮兮。

“难说。不过,现在谈这个也未免太迟了,”他笑了笑,“那里只剩一堆白骨了,还有那些冲下来捡食残余的秃鹰。”

“你听见尖叫声吗?”她问。

“没有。”

“大约一分钟前?”

“抱歉,没听见。”

那群狮子走了过来。乔治·哈德利不得不再度佩服起当初设计这房间的机械天才。这样的效能奇迹,要价却相当低廉,每个家庭都该安装一套才对。当然了,偶尔你也会为它们那科学的精确性感到吃惊,你会被吓一跳,心头猛一震,不过,多数时候,它们带来的是一种人人向往的趣味,不只是对你的孩子而言,也包括你自己,尤其当你突然想体验异国风情、转换一下景致的时候。瞧,得来全不费工夫!

眼前出现的是狮子,就在十五英尺外,那么逼真,热腾腾活生生的。你仿佛可以触摸到它们尖刺的毛发;你嘴里似乎充满它们那热烫皮肤所发散的带着尘埃味的皮革气息;它们身上的黄色看来就像是精致的法国织锦,跟夏季枯草的色调如此协调;狮子缠结的肺囊在寂寥正午的吸气声清晰可闻;还有它们那滴着唾涎的嘴巴里伴着喘息飘散的兽肉气味。

狮群站在那儿,恐怖的绿黄色眼珠瞪着乔治和莉迪娅。

“小心!”莉迪娅尖叫。

狮群冲着他们跑过来。

莉迪娅立刻逃开。乔治也本能地跟在她后头狂奔。到了外面走廊,砰一声关上房门,他大笑起来,她却哭个不停。两人站在那儿,为对方的反应惊愕不已。

“乔治!”

“莉迪娅!啊,我亲爱的、可怜又可爱的莉迪娅!”

“我们差点被追上了!”

“只是墙壁,莉迪娅,要记得,那只不过是水晶墙壁罢了。当然,我得承认,它们实在太逼真了——非洲就在我们家客厅——可是那些都是超动感、超灵敏的三围空间彩色影片和心理录音纪录片,全都只是气味声律和音响效果啊,莉迪娅。手帕拿去吧。”

“我好害怕,”她走向他,依偎在他怀里,呜呜地啜泣起来,“你看见没有?你感觉到了吗?好像真的喔。”

“好啦,莉迪娅……”

“你一定要告诉温迪和彼得,不要再想非洲的事了。”

“好——好。”他拍抚着她。

“一定?”

“当然。”

“把育儿房上锁几天,等我情绪平稳了再说。”

“你又不是不清楚,彼得对这种事有多敏感。一个月前,我为了惩罚他,把育儿房上锁了几小时,结果他闹翻了天!温迪也一样。育儿房是他们的宝贝。”

“非上锁不可,没得通融。”

“好吧。”他不情愿地把那扇巨大的门关上,“你工作太辛苦了,需要休息一下。”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她长叹一口气,找了张椅子坐下。椅子立刻摇晃起来,感觉很舒适。“也许我还不够忙。也许我太空闲了,才会胡思乱想。我们把整间房子的装置关闭一段时间,过几天正常生活,好不好?”

“你是说,你愿意亲手为我炒蛋?”

“对啊。”她点点头。

“还有缝我的袜子?”

“嗯。”她慌乱地点着头,眼泪汪汪。

“还有打扫整间屋子?”

“是的。是——我愿意!”

“可是我记得,我们买这所房子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可以不必动手做家务事吗?”

“问题就出在这里。我没有了归属感。房子已经是妻子、母亲兼保姆。我怎么跟非洲大草原竞争?我替孩子们洗澡、刷洗身体的效率和速度,怎么比得上那座自动刷洗浴缸?根本没得比。不只是我,你也一样。你最近也是烦躁不安。”

“我想我大概是烟抽得太凶了。”

“你在这屋子里也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跟以前比起来,你每天早上抽烟抽得更凶了,下午喝更多的酒,晚上也得吃更多镇静剂。你也开始觉得自己没用了。”

“是吗?”他犹豫着,尝试深入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唉,乔治!”她望着他背后的育儿房门,“那些狮子不会跑出来吧?”

他望着房门,发现它在颤动,好像被什么东西从里面用力推撞着。

“当然不会。”他说。

***

晚上只有夫妻俩一起用餐,因为温迪和彼得进城参加一场特殊造型嘉年华去了,还传了视频回来,说他们会晚点回家,请双亲别等他们吃饭。此刻,乔治·哈德利坐在那里,出神地望着餐桌从它的内部机械装置吐出一盘盘温热的食物。

“漏了西红柿酱。”他说。

“抱歉。”一个细小的声音从餐桌内传出,接着送出西红柿酱。

至于育儿房,乔治·哈德利心想,既然上了锁,便暂时伤害不了孩子们。任何事情,过了头都不是好现象。而孩子们显然花太多时间想非洲的事了。那轮太阳,他仍然能感觉到,它晒在他脖子上,就像只炽热的爪子。还有那群狮子,以及鲜血的气味。奇妙的是,育儿房能够捕捉孩子们的心念所发射的电波,然后创造出生动的影像来满足他们的所有欲念。孩子们想到狮子,就真的出现了狮子。孩子们想到斑马,就出现了斑马。要太阳,有太阳。要长颈鹿,有长颈鹿。要死亡,有死亡。

这最后一项是个问题。他无味地嚼着餐桌替他切好的肉块。关于死亡的意念,温迪和彼得还那么幼小,不该想到死亡的事。或者,并非如此。其实这种事永远不嫌早,也许早在你明白死亡是怎么回事之前,你就曾经希望某个人死掉。例如,你两岁那年用纸弹玩具枪对着人猛射的时候。

可是,像这样——在酷热的非洲大草原中——惨死于狮子的利牙,而且一再上演,似乎不像是开玩笑。

“你要去哪里?”

乔治没回答莉迪娅,只是出神地朝育儿房悄悄走过去,一路让前方的灯微微亮起,接着在他背后熄灭。他贴着房门聆听。远远的,有只狮子在吼叫。

他开了锁,打开房门。就在进门前,他听见远远的一声尖叫,紧接着一声来自狮群的狂吼,然后便安静下来。

他一脚踏进非洲。几年来,他曾经无数次打开这道房门,发现里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大海龟、阿拉丁神灯、南瓜头杰克、怪医杜立德,还有从一轮无比真实的月亮飞跃过去的乳牛——这都是属于童话世界的各种奇妙事物。不知多少次,他看见飞马在幻化成天空的天花板上翱翔,还有宛如喷泉的红色烟火,或者听见天使的歌声。如今,却是炙热的非洲荒漠,一个在热浪中上演着杀戮事件的大烤炉。也许莉迪娅说得对,也许他们需要休息一阵子,远离这些幻境;对十岁的孩子来说,这些景致实在太赤裸裸了。运用想象力的训练来锻炼头脑是件好事,可是当孩子的幻想老是绕着某个模式打转……过去一个月来,他有好几次隐约听见远方传来狮吼声,甚至闻到它们那浓烈的气味一路飘向他的书房门口。可是他太忙了,没怎么放在心上。

乔治·哈德利独自站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猎食中的狮群纷纷抬起头,注视着他。这场逼真幻境的唯一漏洞是敞开的房门,他可以从那儿看见他妻子在黑暗走廊的那端,像幅照片似的,出神地吃着晚餐。

“走开。”他对那群狮子说。

没有反应。

他非常清楚这房间的规则。你发射你的意志。无论你想什么,都会成真。

“阿拉丁神灯快出现。”他大声说。

那篇大莽原毫无变化,狮群也还在那儿。

“快啊,臭房间!我要阿拉丁!”他说。

一切依然如故。毛皮被烤得发烫的狮群继续大嚼着食物。

“阿拉丁!”

他回到餐桌前。“那蠢房间竟然不听话,”他说,“没反应。”

“也许——”

“也许什么?”

“也许它没办法反应,”莉迪娅说,“因为孩子们最近老想着非洲、狮子和杀戮的事,那房间已经积习难改了。”

“大概吧!”

“或者是因为,彼得做了设定,让它维持现状。”

“设定?”

“说不定他打开过它的机械装置,偷偷修改了。”

“彼得根本不懂机械的东西。”

“他比谁都聪明,他的智商——”

“可是——”

“你好,妈妈。你好,爸爸。”

哈德利夫妇转过头去。温迪和彼得踏进家门,脸颊光滑得犹如薄荷糖,眼珠像玛瑙大理石般晶亮,两人的连身背心娃娃装散发着直升机之旅残留的清新气息。

“你们刚好赶上吃晚餐。”夫妻俩说。

“我们吃了好多草莓冰淇淋和热狗,”两个孩子手牵手说,“不过我们可以坐下来看你们吃。”

“好,过来告诉爸妈育儿房的事。”乔治·哈德利说。

兄妹俩朝他眨了眨眼,然后对望了一下。“育儿房?”

“就是非洲草原什么的。”做父亲的假装快活地说。

“不懂。”彼得说。

“你母亲和我刚刚经历了一趟如假包换的非洲之旅,见识了大草原和狮子。”乔治·哈德利说。

“育儿房里面没有非洲啊。”彼得回了句。

“少来了,彼得,你明明知道有。”

“我不记得有什么非洲,”彼得对温迪说,“你记得吗?”

“不记得。”

“你快去看一下。”

她照着做了。

“温迪,回来!”乔治·哈德利说,可是她已经跑远。屋里的灯光随着她的脚步,像一连串烟火般闪烁变化。太迟了,他突然想起,刚才进育儿房检查之后忘了把门上锁。

“让温迪去看一下,再回来告诉我们。”彼得说。

“不需要她来告诉我。我看过了。”

“你一定是弄错了,父亲。”

“我没有,彼得。我们去瞧瞧吧。”

这时候温迪回来了。“不是非洲啊。”她喘着气说。

“我们一起去看个清楚。”乔治·哈德利说。于是一家人通过走廊,打开育儿房门。

里头是一片美丽的翠绿色森林,一条美丽的河流,一座紫色山丘,还有嘹亮的歌声;神秘迷人的印第安少女在树林间跳跃,成群的蝴蝶随着她的长发飘飞,犹如舞动的花束。那片非洲莽原消失了,狮群也不见了。房里只有印第安少女,正唱着一首引人落泪的美丽歌曲。

乔治·哈德利探头望着已然改变的景致。“回房睡觉去。”他对孩子们说。

两个孩子张大了嘴。

“别装作没听见。”他说。

他们走到抽风室,一股风流将他们像落叶似的往上一吸,顺着风管送到他们的睡房。

乔治· 哈德利越过那片充满歌声的林间绿地,在先前狮子聚集的位置附近捡起一样东西。他缓缓走回妻子身边。

“什么东西?”她问。

“我的一只旧皮夹。”他说。

他拿给她看。上面还沾着温热青草和狮子的气味,还有几滴唾液,显然被嚼过了,两侧甚至还黏着几抹血迹。

他关上育儿房门,牢牢上了锁。

半夜,他仍然醒着。他知道妻子同样睡不着。“你想,会不会是温迪修改的?”她终于开口。房里一片黑暗。

“还用说吗!”

“把大莽原变成森林,用印第安少女取代狮子?”

“没错。”

“为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反正得等我查出个究竟之后,那个房间才能再打开。”

“你的皮夹怎么会跑到那里面?”

“你又问倒我了,”他说,“我只知道一件事:我已经开始后悔给他们购置那个房间了。要是孩子们有一点神经质,像那样的房间——”

“那房间应该是有益孩子健康,能帮助他们克服神经质才对。”

“我开始怀疑它的功能了。”他盯着天花板说。

“他们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看看我们得到什么回报——耍神秘,顽抗不从?”

“是谁说过‘孩子就像地毯,必须经常踩一踩’?我们从来就舍不得打他们。老实说,他们太任性了,来去全看他们高兴,而且当我们是小孩似的。他们太娇宠,我们太放任。”

“自从几个月前你禁止他们搭火箭去纽约之后,他们就一直在闹别扭。”

“他们还太小,不能参加那种旅行,这我解释过了呀!”

“可是我注意到了,从那时候起,他们就决心跟我们对抗到底。”

“我想明天我还是请戴维·麦克林过来一趟,要他看一下非洲。”

“可是非洲已经不见了,现在是绿野仙境和印第安少女了。”

“我感觉,到了明天一定又会变回非洲。”

片刻后,他们听见尖叫声。

两声。是从楼下传来的人声。接着是一阵狮吼。

“温迪和彼得不在他们的睡房里。”他妻子说。

他躺在床上,心怦怦地跳。“糟了,”他说,“他们跑进育儿房了。”

“那两声尖叫——很耳熟。”

“是吗?”

“是啊,非常耳熟。”

尽管他们的床努力地摇,一小时过去了,还是无法将这两个大人摇入梦乡。夜色中弥漫着一股猫科动物的气味。

“父亲?”彼得说。

“什么事?”

彼得低头盯着鞋子。他很久不曾正眼看父亲一下了,还有母亲。“你不会一直把育儿房上锁吧,会吗?”

“这得看情况。”

“什么情况?”彼得问。

“看你和妹妹的表现啰。如果你愿意把非洲风景稍微变化一下,例如,加一点瑞典风,或者丹麦风,或者中国风——”

“我还以为我们怎么玩都可以。”

“确实如此,但也是有限度的。”

“非洲有什么不好呢,父亲?”

“你终于承认非洲是你想象出来的?”

“我不希望育儿房被锁上,”彼得冷静地说,“不希望它永远关闭。”

“其实,我们正在考虑把这房子的所有装置关闭一个月左右,开始过一种比较正常、自己动手做家务事的生活。”

“听起来好可怕!我是不是必须自己绑鞋带,鞋子不会自己绑好?还有自己刷牙、梳头发、洗澡?”

“变化一下会很有趣的,你不觉得吗?”

“不,糟透了。上个月你把自动画图机搬出去,好讨厌。”

“那是因为我希望你能练习自己动手画画啊,儿子。”

“我才不要,我只要能看能听能闻到味道就够了,其他什么也不想做。”

“好吧,去玩你的非洲吧。”

“你很快就要把所有机器都关闭吗?”

“正在考虑。”

“我觉得你还是不要这么做比较好,父亲。”

“我不会接受自己儿子的威胁!”

“算了。”彼得缓缓走向育儿房。

“我没迟到吧?”戴维·麦克林说。

“一起吃早餐好吗?”乔治·哈德利问。

“谢谢,吃过了。出了什么事?”

“戴维,你是心理学专家。”

“我尽力。”

“好,请你看一下我们的育儿房。一年前你顺道来看过一次,那时候你可曾发现有什么不寻常的?”

“不算有,只是一些普通的暴力迹象,某些地方发现了轻微的偏执倾向,这在儿童身上很常见,因为孩子们总觉得自己受到父母的迫害,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们通过走廊。“我原本把育儿房上了锁,”做父亲的解释说,“昨晚孩子们又闯了进去。我让他们在里面待了一阵子,好让你看看他们想象的景致。”

育儿房传出一声可怕的尖叫。

“就这个,”乔治·哈德利说,“看你能观察出什么来。”

他们进了房间,没有说话,以免打扰孩子们。

尖叫声已减弱。狮群正在进食。

“孩子们,你们先出去一下,”乔治·哈德利说,“不,别改变你们的心理状态,让墙壁保持现在的样子。走吧!”

孩子们离开后,两个成年人站在那里,仔细看着远处群聚的狮子,它们正大口嚼食着刚刚猎捕到的不知什么东西。

“要是能看清楚那是什么就好了,”乔治·哈德利说,“有几次我差点就看到了。你想我是不是该把高倍望远镜拿进来,然后——”

戴维·麦克林干笑了几声。“不需要。”他转身观察着四面墙壁,“这现象持续多久了?”

“一个多月。”

“的确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我要的是具体事实,不是感觉。”

“亲爱的乔治,心理学者一辈子都无法看见事实的,他只能聆听各种感觉和暧昧的事物。告诉你吧,这地方感觉不太好。要相信我的灵感和直觉,我对不祥的事感应很灵敏。这真的很不妙。我建议你把这房间整个拆掉,从明天起,每天带你的小孩来找我治疗,持续一年。”

“这么严重?”

“恐怕如此。这种育儿房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让我们可以观察孩子们的意念在墙上形成的图形模式,供我们闲暇时研究,以帮助孩子们。不过就这个案例来看,这房间已经变成通向——而不是远离——破坏性思维的管道了。”

“难道上次你没有这种感觉?”

“当时我只觉得,你太宠你的小孩了。可是现在他们却对你很不满。怎么回事?”

“我不准他们去纽约。”

“还有呢?”

“我把几台电器搬了出去,一个月前还威胁他们说,要是他们不好好做功课,我就把育儿房给关闭。后来我真的把它关闭了好几天,让他们知道我不是说着玩的。”

“哈,哈!”

“这么做有关系吗?”

“关系可大呢。他们本来拥有的圣诞老人,如今却变成了吝啬鬼。孩子们当然比较喜欢圣诞老人了。你让这房间取代了你和你妻子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对他们来说,这房间是母亲,也是父亲,在他们生活中的分量远远超过真正的双亲。现在你却要把它给关闭,也难怪他们会恨你。看那片天空,就可以感觉得出来。还有那太阳。你必须改变一下你的生活,乔治。你跟许多人一样,太依赖人造装置带来的舒适了。要是明天你厨房里的什么电器出了问题,你就得饿肚子了,你连打个蛋都不会。所以,把所有机器都关掉吧。现在就关。这需要一点时间适应。可是顶多花个一年,我们一定能把孩子们教好的,你等着瞧吧。”

“可是,对孩子们来说,把育儿房永远关闭,这冲击会不会太大了些?”

“我只是不希望他们愈陷愈深。”

狮群已享受完一顿红色飨宴。

它们站在林间空地边缘,盯着这两个男人。

“这下换成我感觉受到迫害了,”麦克林说,“咱们快滚吧。我向来不喜欢这种房间,总觉得心里发毛。”

“那些狮子好逼真,对吧?”乔治·哈德利说,“它们该不会——”

“怎么样?”

“——该不会变成真的吧?”

“应该不会。”

“万一机械装置有漏洞,被窜改什么的?”

“不会的。”

他们走向门口。

“我想这房间一定不喜欢被关闭吧。”做父亲的说。

“没人喜欢死亡——就算只是个房间也不例外。”

“我在想,它会不会恨我打算把它上锁?”

“今天这儿的偏执味相当浓厚,”戴维·麦克林说,“你继续钻牛角尖吧,老兄。”他弯身捡起一条沾血的领巾。“你的?”

“不是,”乔治·哈德利表情僵硬地说,“是莉迪娅的。”

他们一起来到保险丝盒前,将开关一扳,终结了育儿房。

两个孩子闹得天翻地覆。他们不停尖叫,耍脾气,乱丢东西,又哭又吼,还骂人,在家具上跳来跳去。

“你们不可以这样对育儿房,不可以!”

“好啦,孩子们。”

小孩们扑倒在沙发上,悲伤地大哭。

“乔治,”莉迪娅说,“把育儿房打开,几分钟就好,这样太突然了。”

“不行。”

“你不能这么霸道。”

“莉迪娅,已经关上,就不会再打开了。这屋子里的所有装置也要马上关闭。我越看咱们买来的这一大批家当,就越觉得讨厌。我们在这些机械电子玩意儿上投注太多心力了。老天,我们真需要呼吸一点淳朴的空气啊!”

他说完便走到屋子各处,把语音时钟、电炉、电暖器和自动擦鞋、系鞋带、擦澡、拖地的机器,以及所有他够得着的电器全部切断电源。

屋子里仿佛躺满了尸体,感觉犹如一座机械的坟墓,静得可怕。机器内部那些静候着按键声啪嗒一响而启动的潜藏能量,如今一丝都听不见。

“别听爸妈的话!”彼得朝着天花板哀号,仿佛在对育儿房说话那样。“别让父亲害死你们!”接着他转身对他的父亲说:“啊,我讨厌你!”

“再怎么骂我也没用的。”

“希望你死掉!”

“我是死了很长一段时间没错。现在我们要真正开始生活了。我们要活起来,而不是把自己交给机器去处置操弄。”

温迪仍然哭个不停,彼得也跟着大哭起来。“再玩一分钟,一分钟就好,让我们再玩一下育儿房啦!”他们泪流满面地哀求。

“唉,乔治,”莉迪娅说,“应该问题不大吧。”

“好吧——好吧,但是要马上关闭。注意,只能玩一分钟,然后就要永远关起来。”

“爸爸真好,爸爸真好!”孩子们尖叫起来,破涕为笑。

“然后我们要出发去旅行。半小时后戴维·麦克林会过来帮我们搬家,然后送我们去机场。我要去换衣服了。一分钟后你们必须把育儿房给关上。莉迪娅,记得喔,一分钟。”

三人交头接耳地离去,乔治则搭乘风管上楼,开始更衣。一分钟后,莉迪娅也上楼来。

“真高兴我们终于要离开了。”她叹了口气。

“你把他们留在育儿房了?”

“我也得换衣服啊。唉,可怕的非洲,那到底有什么好看的呢?”

“无所谓了。再过五分钟咱们就要出发去爱荷华州。老天,当初我们怎么会搬进这里的?为什么买了这么可怕的房子呢?”

“虚荣,金钱,愚蠢。”

“我们最好赶紧下楼去,免得孩子们又被那些野兽给迷昏了头。”

他们沿着风管下了楼,跑着通过走廊。可是不见两个孩子的踪影。“温迪?彼得?”

他们跑进育儿房。那片大莽原空荡荡的,只剩几只狮子在那里,冲着他们张望。“彼得?温迪?”

这时,房门砰地关上。

“温迪,彼得!”

乔治·哈德利和他的妻子惊慌地转身,往门口急奔。

“开门!”乔治·哈德利大叫,努力转动着门钮。“糟糕,门从外面锁上了!彼得!”他敲打着门板,“快开门啊!”

他紧贴着房门,听见门外响起彼得的声音。

“别让他们把育儿房还有整个家关掉。”

乔治·哈德利夫妇用力敲门。“好啦,别闹了,孩子们。我们该出发了,麦克林先生马上就要来了,而且……”

接着,他们听见一阵响动。

大莽原上,狮群正从三个方向,踏着干黄的草地靠近过来,喉咙里咕噜噜地发出低吼。

狮子。

乔治看了妻子一眼,两人转身,和那群野兽对望。它们缓缓逼近,蹲伏着,尾巴竖起。

乔治夫妇惊叫起来。

他们突然明白了,先前他们听见的那些尖叫声为何会那么耳熟。

“我来啦!”戴维·麦克林出现在育儿房门口。“嗨,你们好。”他向两个孩子招呼道。他们正坐在那片林间绿地的中央,像野餐那样吃着简单的午饭。他们背后是水潭和黄色的莽原,头顶一轮火热的太阳。他开始冒汗。“爸爸妈妈呢?”

孩子们抬头,微笑着说:“噢,他们马上就来。”

“很好,我们该出发了。”麦克林远远看见一群狮子挥舞着爪子互相缠斗,随后便恢复平静,开始在树荫下大嚼起来。

他举手遮着太阳,眯眼望向那群狮子。

这时狮群已填饱肚子,转往水潭去喝水。

麦克林先生的脸上掠过一抹黑影,接着更多阴影闪过,一群秃鹰从耀眼的天空俯冲而下。

“要喝茶吗?”一片沉寂中,温迪问他。

选自《图案人》

雷·布拉德伯里 著 王瑞徽 译

法律出版社

1.读了全文,你认为 “哈德利夫妇”“孩子”“育儿房”“狮子”分别隐喻什么?请结合内容信息具体分析。(20分)

2.这篇小说想象了一种未来的生活,科技在给人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和后果。请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造成这种困扰和后果的原因是什么?(请分项罗列)(20分)

3. 你认为科技和生活二者的关系该如何协调?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现实数据及其他有用的理论等,来阐释自己的观点。不超过400字。(30分)

第二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30分)

近年来,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应运而生。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网上购物具备能使消费者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了解商品信息更加深入全面,同时节约消费者的时间和体力、消除消费者与商家的面对面冲突等优势。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的优点变得更加突出,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全球购物形式与潮流。

在中国,网上购物蓬勃发展的最明显标志,莫过于“双11”节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11月11号,以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都会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以提高销售额度,由此逐渐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狂欢活动。其中以天猫为代表,2009年,天猫商城“双11”销售额为0.5亿元。2012年达到191亿元。2014年11月11日凌晨,活动开场仅到第3分钟,阿里的平台成交额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而在2015年11月11日,只用了1分12秒,天猫“双11”交易额就已超过10亿,最终全天交易额达912.17亿元。2009年以前,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到2012年,它却成了一个标志性节点,一个销售传奇,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

当人们在享受“双11”这场消费盛宴的同时,却逐渐认识到,如果物流没有跟上,盛宴就会变成一场灾难。每年“双11”之后,快递公司在短时间内突然收到太多快件,来不及分拣,甚至没办法再收件,就会出现“爆仓”现象,快递变“慢递”。这就导致了消费者抱怨送货慢,货品送到已经挤压变形;而快递员则抱怨工作累强度大,快件送不完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增添人手、提前发货、扩大仓库容量等传统应对方式之外是否还有更多的创新突破呢?

问题:

“双11”过后,重庆市某快递物流公司遭遇了“爆仓”的情况。董事长加急聘用了兼职的快递员,但是仍然被客户投诉,送货慢、货品挤压变形、送错地址等问题给公司声誉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公司员工则向董事长反映工作压力大,货物送不完的情况。为了解决公司存在的问题,挽回公司的声誉,董事长决定向社会征集能够改善公司现状的科技创新的点子。请你结合目前的情况,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为董事长提出一些办法,解决他的难题。

要求:请提供科技的解决手段,并附基本的说明及优劣势分析。(不超过400字)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当地时间2015年8月22日,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正式揭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这一世界性科幻大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科幻文学重不重要?答案不言而喻。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踏实走路与恣意想象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而科幻作品正是澎湃的探索欲与激昂的想象力的逻辑性合体。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具有开辟道路的作用。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当年在其作品《从地球到月球》中提供的登月方案,所描述的绕月飞行后来被一一验证;在《海底两万里》中描绘的潜水艇,更比潜水艇的发明提前了100年……

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科幻小说,主题自定,题目自拟,字数限1500~1800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中作文题目习惯的作文

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习惯”:①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如习惯成自然/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②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显然①是对动词“习惯”的解释,其近义词是适应(tobeusedtogetusedto);②则是对名词“习惯”的解释,英文对应的词汇是aacustom。

我们大约可以这样界定:个人的“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谓之习惯(ahabit);群体的习惯就是风俗acustom,或者习俗、风尚。

下边重点讨论一下个人习惯,即个人“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方式。

习惯,是一个人惯常的行为方式。按照习惯行事,就感觉自然,感觉理所当然,感觉天经地义,感觉到没感觉。而违拗一个人的习惯,让他或强迫他去做某事,他必然感觉不爽,因为他不习惯这样做,这样做不符合他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习惯中,都是习惯的产物。小至生活起居,大至国际交往,莫不如此。

个人的习惯,很大一部分是社会风俗和风尚影响、熏染的产物;另一部分则是在身边个体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就前者而言,个人的习惯又融入到社会风尚和风俗中,进而影响和熏染同代他人或者下一代人的习惯。就后者而言,个人的习惯,直接影响他身边影响力低于他的个体,比如其子女或者下属。

习惯虽然是个人的事,他人一般是无权干预的——比如你习惯做百灵鸟,早睡早起,我习惯做猫头鹰,昼伏夜出,甚至彻夜不眠,大家互不干预——但是,对习惯的评价,很多情况下还是有客观标准的。个人习惯被容忍的底线,是当你依习惯行事的时候,不影响别人的合法权益。否则你的习惯,便难以被道德甚至法律所许可。再进一步,对个人身体健康或者事业成功有益的习惯,会被认为是好习惯;反之就是坏习惯。坏习惯如果不损害别人的合法权益,也会被容忍,但是很难被认同,比如某人喜欢闭门抽烟写作的习惯等。

有人这样形容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前者显然是指好的习惯,你可以驾驭他,使之为你服务;后者是坏习惯,你被他驾驭,他让你的状况越来越糟糕。

习惯既然是“长期逐渐养成的”,那多半是后天的产物。没有人天生是有条不紊的;也很难有人天生是乱糟糟的。但因为个人诸多的习惯中,很大一部分是社会习俗和风尚熏染的产物,而社会习俗和风尚的形成,必然有其客观性;故这些习惯,便不是你想怎么培养和改变就能怎样培养和改变了的。比如要让一个人养成日暮而作、日出而息的习惯,估计也难,甚至完全做不到。

关于习惯的养成,有一段妙譬:它有如纺纱,一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丝线,随着我们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好像在原来那条丝线上不断缠上一条又一条丝线,最后它便成了一条粗绳,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给缠得死死的。可见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块——很难打破了。

但俗话所说的“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前者毋庸置疑——好的习惯,实难短时间养成;后者倒也未必。比如对一个信仰坚定的成年“好”人(如方志敏烈士),要让他学坏,甚至根本办不到,哪怕给你三年乃至一辈子时间去教养或者怂恿他。可见习惯一旦养成,其顽韧和巨大的力量,不容小觑。这也正是教育存在的必要所在。

恶习并非不能改变,虽然这改变是很难的。因为人毕竟是理性的动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改变之以方法,再假以时日,一个人就有可能成为新人。

有人说要除掉旧习惯,最好的方法是培养新习惯、开辟新的心灵道路,并在上面行走及旅行。作者对此颇(极、深)为认同,但这显然亦非一日之功也。

人们往往将事业成败的因素,归结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中的意志。习惯却往往被轻视甚至被忽视。事实上,让良好的习惯推助成功,会更加轻松而有效。如果你渴望成功,就尽快养成好的习惯吧。而好习惯的养成,从自身方面说,贵在重复和坚持。寄语重视成功的读者每天一问:今天,我重复和坚持了吗?

[高中作文题目习惯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作文题目大全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舅舅家和姥姥家隔了一堵墙。

姥爷走后,姥姥便多了一个习惯,每天忙完之后,就拿个小凳,坐在小院里,时而望着墙边的石榴树发呆,时而听着墙那边传来的欢声笑语而失神。

姥姥怎么了?仅一墙之隔,为什么不过去呢?

“傻孩子,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呢?那么多营生都等着我去忙活呢,你过去耍吧!”说着,便拿起小凳回了屋。“是吗?”望着那堵砖墙,我陷入了沉思,“仅仅是因为营生多吗?”

舅妈来了,让姥姥过去玩。“哎呀,我老了,哪会耍,你们耍就行了。”姥姥嘴上推辞着,脸上的神情却比刚才多了份欣慰,少了份失落,眼睛里满满的全都是笑意。

经不住舅妈一再恳求,姥姥终于坐到了舅舅家的旋转椅上,正对着炕上打闹的我们。姥姥先是静静地看着,而后小心翼翼地转动着坐椅。我朝姥姥看去,竟一时失了神——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情啊,似孩童一般,有局促,有迷茫,有满足,那上扬的嘴角,流露着满足和喜悦。

我明白了,姥姥独自一人在高墙另一边的小院里,是多么孤独和寂寞啊!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依稀记得很多年前,姥姥和舅舅是住在一起的,舅舅的家就是姥姥的家,姥姥住前屋,舅舅住后屋。那时的姥姥,忙前忙后,从屋的这头走到那头,撂下笤帚拾起锨,仿佛一刻也不闲着,嘴角却一直是上扬的。

姥爷去世后,姥姥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再也看不到姥姥的笑容,更听不到姥姥的笑声。姥姥的天井里,一下子寂静下来。那堵高墙,把姥姥与外部世界隔开。我担心着姥姥的身体,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当我再次来到姥姥家,感觉眼前豁然开朗,偌大的庭院变得更加宽敞了,明亮了,温馨了。“姥姥,墙拆了!”我似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哪来,自己倒的,这样方便多了呢。”姥姥笑着走了出来。边说边打量着那只剩下一小截的红砖墙。顺着姥姥的目光,我打量起来,真的,进进出出,只需将脚一迈,连大门都省得走了。

“姥姥,怕时间一长,咱家大门都要抗议了。”

“哈哈哈——”笑声回荡在庭院上空。

果不其然,从那以后,舅舅、舅妈、弟弟每次到姥姥这边来,都要加上一句:“嘿,你还别说,没了这堵墙,可真是方便了。”而后,大家就聚在一起唠唠家常,其乐融融。

后来,我从妈妈那里得到了真相:墙,并不是自己倒的。牢固的砖墙哪会自己倒呢?舅舅想要拆掉墙,姥姥不同意,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一会说这样不好,一会又说会砸着东西,舅舅打量了一下姥姥的小院,目光落在墙边的石榴树上,那是姥爷生前亲手栽种的,舅舅有办法了。

趁着姥姥到二姨家的工夫,舅舅谨慎地拆除那堵墙,“轰隆”一声,墙从姥姥那面直倒向舅舅那面,偌大的院子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损坏,那墙边的石榴树,似乎也在高兴地打量远处的蓝天白云呢!

拆掉那堵砖墙,连空气中都散发着浓浓的亲情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高中作文如何在审题中创新立意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1668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优秀的中考作文之所以能从数百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其中必有他值得称赞之处。按照评分标准而言,一般会从选材,立意,语言和结构这样几个方面去衡量,这四个标准里,其中最为阅卷老师欣赏也最让学生头痛的是作文的立意,一边羡慕于别人标新立异的思路,一边又苦于自己落入俗套的构思,这成为很多学生作文档次上升的一个障碍。其实,创新立意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所根据的,它的根据就来源于卷面已经给出的题目,从审题入手去分析出题人的意图,从审题入手去挖掘更深邃的含义,如何审题审出新意,这是我们接下来几篇连载要集中解决的问题。

第一讲主要解决的是审题方法的问题,创新的前提是审准题,在准确的基础上才能有所新,如果题目审偏了,立意再好也是妄谈,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审题。

(一)短题要补充

很多题目我们看起来很简洁,不过三五字,但其实题目越短,审题难度越大,因为它能够给与我们的信息是极为有限的,很多时候让人感觉难以下手,这时我们可以用补充题目的方式让题目变得具体充实有可写性起来。

如写《雪》这样一篇文章

1、在前补充:冬雪,看雪,洁白的雪

2、前后补充:瑞雪兆丰年,冬雪也暖人,风雪中的身影

3、在后补充:雪后,雪的温度,雪的诉说

再如以《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1、在前补充:真诚的朋友,执着的朋友,诚信的朋友,我最敬佩的朋友

2、前后补充:我的朋友叫自信,这个朋友值得尊敬

3、在后补充:朋友的心愿,朋友的真谛,朋友的故事

需要注意的是,补充题目这件事是在我们脑海中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我们去补充完整题目,那么我们就不要随便改动题目,只是在心中把你要写的内容通过给题目补充,进一步缩小即可,如果补充题目的过程中发现脑海中想出的好几个题目都还不错,怎样取舍呢?这时,可以选择你最熟悉的那个话题,或者你认为最有话可说感触最深的那个去写。

(二)长题抓关键

题目长了有时也会干扰我们审题,原因很简单,各个独立出来的词你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题目的核心,这时就需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去分析,而关键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题眼,我们一般会选择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作为题眼,因为这些一般是起修饰和强调作用的,当然题目的主要对象一般是名词,这个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关键是要看修饰它的那个词是什么,你要围绕那个词写什么。

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中的“教育”,《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中的“并不是”,《**也美丽》中的“也”,《水仙花开》中的“开”。

(三)标志定体裁

有些题目常带有明显的体裁标志,可帮助我们迅速确定文章的体裁,内容和重点。

1、记叙文的标志:题目中凡带有“记”“忆”“人”“事”“见闻”等字眼,一般都是记叙文。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值得赞美的人》《假期见闻》《我的初中生活》等。

2、抒情散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有“赞”“颂”“赋”等字眼,一般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如《白杨礼赞》《绿叶颂》《茶花赋》等。

3、说明文的标志:题目中凡带有“制作”“介绍”“说明”“自述”“为什么”“原理”“话”,或直接写某事物的名称,一般应写成说明文,如《文具盒的自述》《森林为什么能防风》《手表的使用和原理》《秋天话菊花》等。

4、议论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说”“议”“谈”“论”“评”“辩”“驳”“从……谈起”“从……说开去”“读……有感”等字眼,一般都是说明文,如《谈骨气》《由‘滴水石穿’想到的》《读有感》等。

(四)联想化深意

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而甲一般是由实际意义的,乙是有象征意义的。

如《圆月》《白杨》《长城颂》《我心中的阳光》就需要用联想法来审题,把这些大家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与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给这个题目赋予更深层的含义。比如:“圆月”联想到中华同胞,“白杨”联想到扎根边疆的志愿者,“长城”联想到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阳光”需要联想温暖,亲情,关爱,希望甚至信仰,这样通过审题文章的寓意就大大深化了。

完成正确审题后,接下去几讲我们会结合具体题目来给同学们分析,如何通过审题来创新立意,请同学们继续关注。

[初中/高中作文如何在审题中创新立意的写作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恩母亲的高中作文题目和开头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有 1 用什么回报您————母亲2 妈妈,我想送你温暖 3 母爱 4永恒的母爱

开头有 1 有一种情感 它是与生俱来 没有条件;绵绵不绝的 它是母爱;有一个人不管你给她的回馈是什么;她永远爱你 无论你成功和失败;她的名字叫—母亲。三毛曾写过一篇《守望的天使》,文章说,每个人生命中最真最诚的天使是自己的父母,天使终其一生舍尽全力来为自己的孩子挡风遮雨。

2 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那就是母爱!世上有一个人最值得我们回报,那就是母亲!

3 感谢你在我的童年里撒下欢声和笑语,每时每刻都在为我着想。感谢你们为我所作的一切,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4 爱我们的父母吧!因为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感谢我们的父母吧!因为我们想要一片树叶,父母却给了我们整个蓝天!

5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6 树叶在空中飘荡,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7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险何境,都能感受她的心跳,你快乐,她幸福。你悲哀,她哭泣。只有她,永远不需要珍藏却永远不会忘记

[感恩母亲的高中作文题目和开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以补为题目作文高中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叮叮当,叮叮当——”一阵强烈的金属撞击声划破了寂静。已是日暮时分,我倚在公交站牌旁等公交车,一边计划着即将到来的周末。街的对面,有一位卖糖的老人,用手中的工具敲打着叫卖,勾起了我的思绪。

那位老人卖的是一种麦芽糖,米白色,甜而不腻,回味悠长。因为卖时要用小锤敲成一小块小块的,便于吃的时候方便。所以敲时会发出“叮叮当”的声音,因此我们这儿把这种糖称为“敲敲糖”。

那位老人慢悠悠地向前走着,生意似乎很是冷清,路人纷纷从她身边走过,有的转头看一眼,有的视而不见,似乎都没有想停下匆匆的脚步。

以前,“敲敲糖”可是我们这些小孩的爱物。

每逢冬天,特别是过年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糖的人,随处可以听见“叮叮当”的声音。卖糖的人常把糖装在箩筐中,最上面放一个板子,买糖的人紧围在旁边。一把小锤子,一块形似弓的铁片,便是他们手艺的全部家当。他们会根据买的量,先敲下,然后将其敲成大约1厘米的正方体。敲时,他们用铁片压着,用小锤敲打铁片,很轻松就将糖切下。因为麦芽糖自带粘性,装袋时会撒一些“炒面”,以免粘在一起,影响口感。

我们一家老小都很喜爱“敲敲糖”。每每听到巷子里传来“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我就会拿上点零钱,飞奔下楼,买上一块两块。然后,边往回走边细细地咀嚼,品味敲敲糖那份独有的甜香。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味蕾上那种舒服的感觉,那么悠远,那么享受。真还想尝尝这记忆中的味道。如果不是正在等车,我真想买块老人的糖。

“嘀——”公交车来了,我上了车,坐了下来。公交车开得很快,不一会儿追上了刚才那位卖糖的老人,“叮叮当——”的声音又传了过来。我透过车窗看去,依然没有人买糖。我突然感到有些心酸。也许她家境贫困,卖糖是她生活的唯一来源。也许,是祖传的手艺,她不想就此在她手中失传;也许……

想着想着,我又有些隐隐担心。“敲敲糖”是我童年记忆中的一部分,是家乡美食的代表,也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小部分吧。可这些,现在却渐渐被人们所漠视。不光是糖,我们的戏剧文化,剪纸艺术,等等等等,似乎都不受年轻人欢迎,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潮流。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很多传统的优秀的东西,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

传统和现代,不应该是对立的。我们是应该补一补传统这一课了,我们应该把古老的文化补起来,发展它,让它融入现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新的时尚。我真不希望,像敲敲糖这样一类滋养了我们千百年的传统的东西,就这样成为绝响。

到站了,我走下车。阳光依然洒满大地,明亮,闪耀,让人感到暖融融的。只要我们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让它与时俱进地新生,它一定也会像眼前的太阳,发出闪耀的光,照亮大地。

“叮叮当——“耳边似乎又传来了清脆悦耳的声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版作文:在创新中坚守,在责任中创新优秀篇

全文共 154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 看做别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华罗庚

人生就像一棵草摇曳在社会这棵大树下,生活便扎根在土壤中。为了生活,枝努力伸展,花奋力绽放。枝是根的欣慰,是花的动力。面临地球上饥饿儿童的问题,关注弱者是人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开拓创新,开发火星则是一种智慧。二者,正是花与枝的关系。

修枝剪叶,促进花开。用真诚的态度待人,用长远的眼光探世。

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告别北大赴世界银行就任之际,勉励他的学生:“只要世界上有一个饥饿的人,就像我们自己在饥饿;只要世界上有一个贫穷的人,就像我们自己在贫穷”。人生在世,关注当下,用自己的手去帮助他人,用自己的心去爱护弱者是当代人良知的呼唤。

然而,高速发达信息时代里,太多人沉迷于财富,失去了自我,根本不去理会世上疾苦,路边的乞求成了噪声,良心的谴责已失去知觉。这不禁令我们伤叹社会的悲凉。当然,这只是少数,社会上还是好心人多。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胡忠、谢晓君,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等皆是星空下闪闪金星,他们用生命的奇迹之光点亮世间。他们是世上枝芽,支撑着社会的道德良知。

如果说关注当下是一种责任,那么探索科学则是一种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大智大勇,科学的唯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的苦难。

爱迪生一生发明很多。他几乎每天都忙于实验。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有人甚至认为他的实验毫无价值。一位老太太曾问他:“你天天搞这些玩意儿,有什么意义?”爱迪生没有正面回答她,而是反问道:“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这不仅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更是一种长远的眼光。

的确,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科学之路并非坦途,科学家以超人的创造力和毅力发现了无数奇迹。当所有人都对爱迪生失去信心时,他还在耐心寻求上千根灯丝,最终打破了夜的恐惧;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蕴含深意的话:“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科学所带给人的最大意义,就是它能够合理地解释这个世界。当所有人都怀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他依然坚信理想,顶住了压力,给现代物理学开辟了重要开端。

无论在哪个国家,科学技术都是社会发展的一支催化剂。一旦离开了科学的力量,不管多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都会失去坚实的物质基础,就如草拔了根——活不长远;而国家政治经济失去科学的支撑,也就好比半个铜钱——不成方圆。科学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科学看似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却无处不在。2012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为何还要在生命最后一刻坚持自己的科学事业?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责任感又来自哪儿?——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安宁与幸福,有多少默默奉献的人在忍受着巨大压力与痛苦!雄关漫道真如铁,漫漫科学路上,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广大人民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不仅为了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更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为袁老的杂交水稻,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才得以解决,如果当时仅仅满足于几个人可以吃上饭,那么也就没有现在美好的生活。因为创新的科学精神,所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因为责任,所以科学事业才会不断创新发展。

由此看来,只有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才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以退为进,开创眼界,放长线钓大鱼应是最明智的选择。作为世界上一个大国,更适应统筹全局,重视科技作用,无论遇到多艰难的险滩,都要“乘风破浪”,既不因一点进步而满足,也不因一句怀疑而放弃。正如林发在《冬季小语》中说:“人生与斜射森林的朝阳共舞,与夜幕初垂的皎月齐光,与涨落的潮汐击节而歌!”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以根为养料,以枝为动力,以花为荣耀。当科学的光芒普照之时,人文之色彩变更将灿烂辉煌,生活便处处充满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创新作文

全文共 1552 字

+ 加入清单

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外国人写的名叫《儿童××智力开发》的书,新书推向市场后,却遭到了滞销的厄运,被大量堆积在仓库里。这时,有个书店老板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买了一本回去研究,他觉得这本书其实写得很好,只是书名缺乏形象化,使许多读者都误以为它是一本理论读物,担心读不懂,所以无人问津。这个书商对市场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做了一个几乎令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以成本价全部买下这批书和该书的版权。在别人猜疑的目光中,他开始在各大媒体上请名人做宣传,详细向读者介绍该书的精彩内容。结果所有的书销售一空。因为他拥有了该书的版权,所以,他又多次印刷并由此赚了个够。 作文

冒险是一把“双刃剑”。你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学会敢于冒险。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的赚钱之道,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只要你敢于付出,就一定有回报。高中创新作文篇二

各位好。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一次战争中,一艘下了锚的驱逐舰上的船员突然发现,一颗漂浮式水雷正向他们漂来,距离已经很近了,已经来不及解缆躲避了。怎么办呢?船员们急中生智能,跑到甲板上,拿起水管,用水把水雷给冲走了。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船员们实在很有“创意”,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有创新精神:在此之前,有谁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水雷呢?

但是,在一些人眼中,创新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创新的灵感似乎是极其偶然的,如同中奖一般。而我以为不然。倘若你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关注周围的一切,你就会发现,灵感几乎无处不在。

早期的笔与墨水是分开的,人们要写字时,便把笔伸到墨水中蘸一下。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但谁也没有在意。直到后来,制笔业中的一个机灵鬼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产生了将二者合而为一的想法。于是自来水笔诞生了。在此之前,用过笔的人何止千万,却都与这个发明无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与审视,也就是细心观察。细心观察是搜集创新素材时必不可少的品质,拥有这一品质的人将比别人拥有多得多的创新机会。而对身边事物的熟视无睹,恰是一般人的通病,因而创新之神也就与之擦身而过了。

摆脱思维定势是创新精神的又一特点。思维定势有时是有用的,它让我们在解决某些常见问题时显得更加熟练,但它对创新是有害的。一位母亲问老师:“怎样才以使我的孩子早餐吃鸡蛋呢?”老师反问道:“你为何要让孩子吃鸡蛋呢?”“为了补充蛋白质”。母亲回答。“那你为何不换一种方法呢?”老师说。于是,次是清晨,母亲便心满意足地看着她的孩子吃起了他最爱吃的牛肉饼干。在这里,这位母亲的头脑中有一个思维定势,即想起蛋白质就必须吃鸡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往往使我们的思路变得狭窄,甚至让我们无法发现一些简单的东西。

创新精神还要求人们不要轻易判断。“判断”是用已有知识进行的逻辑推理。但是新生事物未必就适应原有的知识体系。因此,旧知识常驻对新事物导出谬论来,人们因此放弃了继续探索,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机会。“相对论”无疑是本世纪人类在科学上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但倘若爱因斯坦当初便应用他所学的经典物理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得出谬论后便将其放弃,那么他纵然再有天才,也只能在经典物理学的圈子中打转,很难取得日后的辉煌。美国学者迈克尔·雷波夫曾这样说过:“几乎每一项发明都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坚信自己想像力的结果。”话虽有些绝对,却不无道理。

回顾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从而不断进步的历史。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人类的创新活动也在不断加快,人的创新精神也就越发重要。科利华软件集团总裁宁朝弟在谈到人才时认为,信息时代是物质性极弱的时代。人在意识上的跃进将给企业发展带来质的突破。因此,一个人的创意比知识更重要。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若想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又怎能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呢?

[高中创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作文题目大全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嘿,你好吗?2035年的你,还好吗?

昨天打了很久的草稿,到了落笔时却统统作废。经历过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明白的吧?17年过去了,现在的你。。还好吗?结婚了吧?小鼻涕虫有了没?小家伙听不听话?是萌萌的小天使,还是无恶不作的熊孩子?哦,那个他是谁?对我怎么样?他爱你吗?尊重你吗?是不抽烟不酗酒的吗?

你现在还在原来的城市吗?那个你丈量过的地方?还是去了我们一直向往的那个地方?希望你有每天自由呼吸的时间,如果是的话,那就太好了。

前几天打扫房间,找到了很久以前的一封没有寄出去的信,寄信人也是我。好巧对吧?是小学时候的我写给咱们的哦。字好丑,嘻嘻。

感觉很对不住小学的她啊。。。你看“科学家”也没当上,“太空”也没去过,“埃及的风”还没吹过,“罗马的墙”还没倚过。也没有成为“大明星”,没有凑齐那套“故事会”,或许,永远也凑不齐了吧?想帮着隔壁小胖子要的“小旋风水浒卡”也没再找过,即使找到,那个小胖子也早已人海无踪,不知去向了呢。。。

对不起啊,应该说点高兴的事儿对吧?17年过去了,你还好吗?不会再怕一个人呆在黑暗里了吧?哦,对哦,再怎么不济,也早就应该成家了不是吗?一定成家了吧?对吧?你现在是在上班呢?还是在做全职太太呢?

呐,如果可以,还是应该掌握自己生活的,对吧?全职太太或许轻松,或许没有负担(大概?),但是我们自己的命运,还是不要寄托于别人了吧?小孩子还是要有的,毕竟。。。我们都那么的畏惧孤单。

我现在的状况,你应该也知道。所以你看,这么艰难的低谷期都过去了,17年后的你,还有什么值得畏惧呢?

现在的我啊,其实很开心的。真的!你就是我,你知道的。因为啊,想想自己其实还能有17年,想想17年后还有另一个自己,看着这一行行的文字。或者无法实时沟通交流,但是只要知道自己不是孤单的,不就够了吗?

你要好好的,坚强的活下去!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以击倒你,除了你自己!我也会加油,就算不为了自己,哪怕为了17年后的你,能轻松的一个呼吸,也就够了。

毕竟。。我们一直畏惧的,是孤独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中语文作文创新写作技巧指导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是—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高考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谋篇布局、文字功夫固然很重要,但形成文字之前的思维技巧更为重要。

作文思维是一个多元的、立体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常用的思维方法有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对称思维和非对称思维、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等。这些思维方法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我们应当研究思维技法,努力将这些思维方法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思泉涌。

下面,我们择要介绍一些思维技巧。

一、顺向思维

顺向思维是一种从人类已有的成果出发,以人类已有的成果为思维原点,又创造性地推动着人类已有成果向前发展的思维方法。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创造性地运用人类已有的成果;二是对人类已有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完善三是创造性地深化人类已有的成果。

作为写作中的顺向思维,是指在写作思考的过程中,思维循着命题者的意图、指向去思考。在写作过程中,循着命题者的指向思考,并从正面考虑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求同性。你也可以有所创新,但必须在原材料思维前进的方向上发展创新。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法、反弹琵琶法。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对某一问题抛开它所提供的条件和思路导向;换一个角度向其反面去思考,以获得与原材料截然不同的意义,得出不同凡俗、富有创意的思维结果。

三、求异思维 人们往往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某一面,而忽略了与之相反的另一面,因此,这就留给了人们思考的另一空间。运用求异思维的方式,打破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独辟蹊径,反其道而思之,往往有新颖独到的发现,进而写出好的文章.

四、原点思维 原点思维是指以某一原有事物为原点,围绕其所进行的继承借鉴、发扬深化、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有人说。原点思维就是从思维的原出发点考虑问题。

五、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它是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因,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井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性,因此很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

六、辨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用全面、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透过大量繁复庞杂的现象认清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实际上就是以辩证法为其观念基础的思维认识方法。

[高中语文作文创新写作技巧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以心为题目高中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有人会想,自己的开心、快乐、无忧无虑才是真正的享受,如果小孩子这么想,还好说,因为他们对这个社会了解得很少,对人心的揣测也不够准确,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能认识到,人与人相处最美好的画面就是互相帮助就是脸上流露出的真心的笑。这种笑只有在那个瞬间,才能毫无保留的显示出来。

助人是享受,只有在助人的时候,才是心与心的交流,看到我们的一点帮助能令他人那样的幸福 ,我们也会被传染,那种幸福就叫做“享受”。

享受的含义有很多,包括有形和无形,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享受的最高境界就是精神上的满足,有很多物质上的东西在人们的眼里都不如看到别人那被帮助后的那一刻的喜悦。助人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更是我们做人的标准,所有物质上的东西只能满足我们暂时的需要,而更多时候,我们在意的是精神上的美感,若干年以后,让我们回忆

,我们可能记不住那一瞬间的物质满足,但一定会记得那次助人后的无比兴奋的感觉,那一辈子都不会忘的心情。

助人并不难,而助人后享受快乐的程度直接取决于助人的过程,有一个好的、令人回味的助人过程也不难,只要用心去帮助、去关爱、去理解他人,用心和他人做朋友,用心去解决他的.难处,整个过程下来,就会发现原来助人真的很开心,我们才会悟出“助人是享受”。

助人是享受,让我们把这种享受进行到底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作文题目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万里山河,繁华满地。

开元十八年,他风尘仆仆,飘然至长安。这座厚重的城,载满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梦,亦承着他最初的向往。

初临,独酌月下以自勉。“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一只自荐诗中竟也写满了张狂与自负,他只觉自己定能上九天揽月,缺的只是时间。

几番春秋,几番云雨。

新途成就了旧路,憧憬成了过往。异地红尘在模糊中清晰。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愿为辅弼,安济天下。他的热情从未泯灭,却一直留落江湖。

终于。

金銮殿上玄宗皇帝的不吝赞赏重燃了他的斗志,多年的热望近在咫尺。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终于志得意满。打马长安,醉吟月下。他似乎冲出重围,花明一片。

流光在岁月里穿行,愈发、他看出了些许一厢情愿。

他说,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却不料,待到热情冷却,长安的月色自会很冷。

那场叫做长安的梦里,李白醉眼迷离。留与离,弃与守,围城四起,似不知所向。不过梦总归要醒,世事难得如意,每个人总要有所皈依。

那夜皓月当空,亮了整个庭院。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个人,一壶酒,一帘月。

在醉与醒之间,萧然落笔。重围,原来是他为自己布下的。幼时的执念该放下了,这宫墙、这心墙。都不该围住他。

举杯,摇晃的酒中,映着一轮明月,澄澈清明。这酒,敬长安,敬盛世,敬挚爱,敬自己。

衣带生风而去,半醉半醒而归。留下他在这座城市中最后的骄傲。

从此,重围不在,潇洒是他,狂妄是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第十一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题目

全文共 4765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

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

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性工作者,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

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

[创新高中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创新成就梦想高中作文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创新推动科学的进步,成就个人的梦想

——题记

大李是一名科学家,带领着他的团队走向辉煌,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的勤奋,离不开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莫言小时候家里穷,村子里还没有大学生,他也只能放牛,早早辍学,然而,再贫困也阻挡不了他学习的热情,经过一番努力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他的梦想,实现了我们中国人的梦想,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再如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因为文革,被迫停止她的研究,她的成就被埋没,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团队的努力,她终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办法——青蒿素。面对重重阻碍,她依旧不放弃,踏着前进的脚步,在困难中寻找解决的办法,推动社会的发展。

但创新的同时也离不开勤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这个例子,小时候,除了他的母亲,他的邻居和老师都嘲笑他是个傻子,知道一加二等于三,却不知道二加一等于几,但他的母亲依旧不放弃他,并且鼓励他支持他,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历多次失败,甚至炸飞实验室之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再如“诗仙”李白,小时候整天好玩,不懂得珍惜时光,一次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杵,李白好奇地走上前问老婆婆,老婆婆回答说给女儿磨绣花针,李白又说这铁杵这么粗这么长,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老婆婆微笑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瞬间明白了,于是勤奋努力,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勤奋没有做不成的事。

[创新成就梦想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