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出自三国的成语故事简短(推荐20篇)

导语:在我走出门口之前,她总会帮我弄好身上的衣服,最后摸摸我的小脑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亲情的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6043

作文

1000

累卵之危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享乐,要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造了三年还没有造好,弄得民不聊生,晋灵公还不准大臣劝谏。荀息想了一计,在晋灵公面前先用12个棋子垒在一起,然后在上面垒九个鸡蛋,最后鸡蛋倒下砸碎。晋灵公明白后下令停工。

【典故】居累卵之危而图泰山之安。

汉·王符《潜夫论》卷三秦王之国,危如累卵,得臣则安。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释义】累:堆积。好比堆叠起来的蛋,极容易打碎。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用法】作宾语;指十分危险

【相近词】危如累卵

【反义词】泰山之安

【其它使用】

◎他在该书中历陈列强交逼的形势,说:俄、英、日、法已觊觎或侵占我国的边疆,而"德,奥、意、丹、葡、日诸国亦狡焉思启",时局已到了"累卵之危"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爱势贪财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爱势贪财

成语拼音:ài shì tān cái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爱慕权势,贪图钱财。

成语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爱势贪财的成语故事

王熙凤背着太太她们为守备与张家调停婚约之争,张家父母见贾府派人来调停,自然爱势贪财,就把以前的婚约退掉,没想到他的女儿是个烈女,就自缢身亡。原婚约的男方守备之子听说金哥自缢,也投河而尽,让张李两家人财两空,凤姐坐得3000两银子。

爱字开头的成语

爱势贪财    爱屋及乌

包含有爱字的成语

爱屋及乌    爱势贪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一暴十寒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

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生有幸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

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故事扩写500字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

一个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来到一个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闹市区抢摊位。这儿有的卖美味的小吃;有的卖漂亮的饰品;有的卖精美的衣服……

这个楚国人来到一个人多的地方。把自己手中的盾高高地举过头顶,眯缝着眼睛,撅着嘴,挺着个大肚子,像一位凯旋而归的大将军,吆喝道:“大家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喽!我这个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破它。如果有假,不要钱,我免费送给你。心动不如行动!快来试一试吧!“他话音刚落,就用手敲了敲手中的盾,盾发出了“哐哐哐”的声音。

紧接着,楚国人放下盾,用一只脚挑起了一根长矛,又用手敏捷地抓住了它,迅速地像转风车一样把手中的矛转了起来。这时,他就像是一个会耍杂技的演员在舞台上摆弄着刀枪,又仿佛是孙悟空正在耍弄着自己的金箍棒。这个楚国人夸口说道:“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样的盾它都能戳穿,保证你带着它上战场,会把敌人杀个片甲不留!”说完,舞着矛往地上戳,地上立刻出现了几个洞。

一个围观的人想:这个人太会吹牛了吧!说话前后矛盾,让我去杀杀他的威风!他走过去,拍了拍这个人的肩膀问这个楚国人:“喂,老兄,那你觉得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呢?”

这个楚国人扭过头去,眼珠转了转,咬了咬嘴唇,冒出了一身冷汗,结结巴巴地会答道:“我的盾……哦不,我的矛……不不不……”顿时,所有围观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又有个路人对这个楚国人说:“我送你一句话:地上的牛为什么在天上飞?因为啊!你在地上吹!”笑声布满了闹市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邹忌为劝说齐威王放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晨,邹忌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你邹忌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邹忌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齐王,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齐王,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齐王的关怀,看来恭维齐王的人一定更多,齐王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

成语门庭若市出自: 《战国策·齐策》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子市朝,闯寡人之开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豫,门庭若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寓言类的成语故事:乌合之众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释义:“乌合之众”为贬意成语,比喻没有组织,像一群暂时聚合的乌鸦。

故事: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龠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为帝,建都邯郸。这时,耿龠手下的孙仓、卫包便劝耿龠投归刘子与(王郎)。耿龠闻听大怒,按剑说道:"刘子与这个反贼,我和他势不两立!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上谷的兵马,从太原、代郡出击,来回几十天,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势如摧枯拉朽,定能获胜。谁不识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贼,定遭灭族杀身之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刻苦读书成语故事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给我带了莫大的乐趣,每当翻开书,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涌出一种感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刻苦读书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假如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 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非常羞愧难过,於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2、囊萤读书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 点灯。日子久了, 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 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假如捉十 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3、映雪读书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 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 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 ,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 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4、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 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 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 令人敬佩。

5、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非常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齐国出了一个很笨的君主——齐宣王。他很爱听吹竽,于是下令召三百名吹竽手。有个南郭先生,家中贫困,从来不会吹竽,他听说齐宣王要召吹竽手,心花怒放:三百人一齐吹,假装岂不是易如反掌吗?我不如去混混,弄个官做,多挣点钱,回去好孝敬老母。他脑中已浮现出各种金银财宝。看着告诉他这件事的朋友,想着做官时的逍遥,南郭先生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前住宫中。

大殿之上,墙壁都是金色的,雄伟壮观,金壁辉煌。三百名吹竽手排队走上大殿,齐宣王端坐在宝座上,两旁站着仆人,四周排列着文武官员,门口站立着威风凛凛的卫兵。齐宣王脸肥肥的,眼睛小小的,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全身肥得简直像个大米缸。

南郭先生心中忐忑不安,正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为了不让人发现,他克制住心中的紧张,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迈着小碎步走上大殿。

随着齐宣王一声令下,三百名吹竽手开始演奏。南郭先生和别人一样,闭着双眼,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摇头晃脑,一副沉醉其中的样子。可如果非常仔细地看,就能发现破绽:南郭先生只是在模仿别人罢了。因为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而且腮帮是一直是鼓的,别人是一收一鼓的,南郭先生怕发出声音,被别人发现,所以才这样。演奏完了,南郭先生终于松了口气,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走出大殿。很难看出南郭先生心中在想什么。他竟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就这样混了几十年。

齐宣王驾崩后,儿子齐湣王即位。他也喜欢听吹竽,而且又召了三百名吹竽手,但他不要六百人一齐吹,觉得那样音太杂,而要他们一个一个单独吹。南郭先生自知无法继续混下去了,只得偷偷摸黑,趁别人不注意,灰溜溜地爬狗洞溜之大吉。

后人用“滥竽充数”一词来形容以假乱真,浑水摸鱼。我们可不能滥竽充数,要有真才实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拔苗助长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鹬蚌相争

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狐假虎威 买椟还珠 画饼充饥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自作聪明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 随声附和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痴人说梦

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螳螂捕蝉,惊弓之鸟,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唇亡齿寒,黔驴技穷,

揠苗助长,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画蛇添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年级学生睡前成语故事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愚公移山

【典故】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释读】

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代,孔子六十多岁的时候,不再周游列国,希望得到哪一国诸侯的聘请。可是已经访问过好几个国家了,还没有着落。孔子同子路等几个学生,到处奔波,迷过路,断过粮,还几乎被害,旅途上十分辛

苦。

有一天,他们穿山越岭,在山野里走着,子路跟在后面,忽然掉了队。这时天色快黑下来了。子路正在着急,恰巧遇见一个老农,在田里锄草,子路便上前问道:“你看见我的老师吗?”老农向子路望了一眼,冷冷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哪里配称什么老师!”

子路自己也觉得太冒失了,便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农见子路谦虚知礼,便邀请他到家去歇宿,并且杀了鸡、煮了小米饭,竭诚款待,还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同客人相见。

第二天早上,子路赶上了孔子,把这件事对孔子讲了。孔子说;“这一定是个有修养的隐士孔子想跟他谈谈,叫子路立刻回去找他。可是已经没法找到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舌绽莲花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给大家说说舌绽莲花的出处和舌绽莲花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典故来自佛家,指讲经讲的好,化为朵朵莲花。原词为舌灿莲花。多为褒义词指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的好。 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美妙。

舌绽莲花

【词目】:舌绽莲花

【示例】:我舌绽莲花地抛出了一大堆的极富诱惑力的诱饵,果然,他们的表情越来越缓和,甚至惊讶,他们想都想不到跟了大唐走,竟然全部都是好处。--晴了《调教初唐》第565章

所谓舌绽莲花,即是儿子滥用语汇强词夺理之时。--舒婷、陈思《Hi十七岁---和儿子一起逃学》

有心计的女人,都是舌绽莲花的女人,她们时刻提防祸从口出,她们从不背地论人是非,她们懂得赞美别人,她们懂得倾听,她们在适当的时候知道保持沉默,她们都是真正的"语言贵族"。-- 方明《做女人就是要有心计》

雨下的很大,我觉得烦透了,人家是舌绽莲花,我是舌绽溃疡。

饭桌上不精于像别人那样舌绽莲花,八面玲珑,牌桌上也不长于各种游戏都能信手拈来。

【近义词】:口吐珠玑;口若悬河;巧舌如簧;三寸之舌;娓娓而谈;巧言善辩;伶牙俐齿;妙语连珠

【反义词】:笨嘴拙舌;期期艾艾;拙口钝腮;支支吾吾;张口结舌;木讷寡言;哑口无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披发左衽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pī fà zuǒ rè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等待封官,不久吴王夫差灭了越国后,势力强大,带领披发左衽的吴兵乘机攻打陈国,陈君连夜潜逃,孔子还是按计划去主持祭祀仪式,被弟子们强拉上车,逃出陈国前往蔡国。

【出处】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先秦·孔子《论语·宪问》

【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用法】作谓语、宾语;借指沦陷为异族统治

【相近词】披发文身、被发左衽

【英文】dresslikeabarbarian

【示例】或披发左衽,奋迅泥潭,或从容傅会,望表知里。

晋·潘岳《西征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青州从事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世说新语·术解》。

意思:原用作美酒的隐语,后用指美酒。青州:古代州名。从事:古代州郡长官的僚属。

东晋大将桓温手下有个幕僚很善于鉴别酒,有酒就叫他先尝,尝到好酒,他就说“青州从事”,尝到差的他就说“平原督邮”。那是因为青州有个齐郡,平原有个鬲县。“青州从事”是说酒已到肚脐(谐“齐”);“平原督邮”是说酒还在胸腹间的横膈(谐“鬲”,本读lǐ,此处应读gé)膜上停留。

“从事”、“督邮”均为僚属一类的官名,这里是作为一种风趣的称呼。后遂把好酒称为“青州从事”。青钱学士

出处:《旧唐书·张荐传》。

意思:指屡试屡中的文人。

张荐的祖父、唐文学家张(zhuó)年轻时共八次应科举试,都考中甲级,两次授与长安尉,又升任鸿胪丞。共四次参加官员选拔,起草裁决文书和策问是吏部的第一名。当时一个员外郎名叫员(yǔn)半千的对人说:“张的文章就像青铜钱,一万次挑选一万次选中,从未听说他有落选退回的时候。”当时的文学界很重视他,把他看成是“青钱学士”。

后遂用“青钱学士”赞称屡试屡中者,用“青钱万选”称屡试屡中的文章或喻人之文辞出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浮图七级,重在合尖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成语拼音:fú tú qī jí,zhng zài hé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做事。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浮图: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

成语来源:《新五代史·李菘传》:“为浮屠者,必合其尖。”

成语造句: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2回:“浮图七级,重在合尖,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浮图七级,重在合尖的成语故事

后唐时期,唐明宗在朝会上要求百官推荐将领率军抵抗契丹的入侵,李菘举荐石敬瑭。石敬瑭早有反叛之心,对此心存感激,暗中派人对李菘说:“为浮屠者,必合其尖。”石敬瑭得到大军指挥权后就开始反唐,投降契丹成为“儿皇帝”

浮字开头的成语

浮图七级

包含有浮字的成语

浮图七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临危不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国派大将邓艾、钟会、诸葛绪联合灭蜀,蜀后主刘禅投降,大将姜维被迫投降,但他一心想恢复蜀国,鼓动钟会杀掉邓艾,然后准备出兵长安杀司马昭叛乱。部将夏侯和、羊琇、朱抚三人临危不顾,坚决反对钟会进行叛乱。

【出处】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

【解释】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十分英勇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临危不惧、临难不顾

【示例】思赴蹈于仁义,临危不顾,前哲所难。《周书·赵善传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三十六计 走为上策出处:《南史·檀道济传》有一个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

三十六计 走为上策《南史·檀道济传》有一个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

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的开国武将撩道济,曾领兵北伐前秦,颇有功勋。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檀道济被进封为“武陵郡公”,拜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在他统帅大军、征讨北魏的那一次战事中,打了三十多仗,也连连获胜,曾进攻到历城一带,只因后方军粮接济不上,才不得不退兵。

据记载,檀道济当时军至历城,军粮不足,准备撤退,宋军中有投降魏军的个别士兵,竟把缺粮的事告诉了魏军,并且建议趁机追击。魏军就先派密探到宋军营中来侦察。檀道济料到敌人的这一著,便在晚上故意叫管军粮的人点数军粮,用大批沙子充作米,还故意用斗来量,—边量,一边唱:一斗,两斗……几石,几十石,……一袋又一袋的沙子,高高地堆放着,而把少数的米散露在上面。媿军的密探,把看见和听见的情况,回去作了报告,魏军以为宋军军粮有余,便不敢追击,而且把投降过去的人处死,说他们是假降谎报的间谍。檀道济于是率领宋军,安全撤回3

这个故事,叫做“唱筹量沙”,可见檀道济打仗是很会用计谋的。

可是,后来有人对于檀道济却加以歪曲,说他计谋虽多,最后还是不免敗走。例如南齐的王敬则就说过:“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南朝宋亡以后,萧道成称帝,即齐高帝,就是南齐。王敬则是萧道成的辅国将军,不识宇,为人奸猾,野心很大。齐明帝萧鸾时,王敬则起兵造反。那时明帝病重垂危,明帝的儿子萧宝卷准备逃走。王敬则听到这消息,很是得意,带有VI讽的口气说道:“他父子俩谅来没有什么办法了,‘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当然还是趁早逃走的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故事:田单攻城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田单是齐国的一位大将军,有一次,他决定去攻打狄国,临行前,去请教鲁仲子。

田单问鲁仲子:“我准备带兵去兵去攻打狄国,先生认为此行会怎么样?”

鲁仲子摇摇头:“恕我直言,此次出击,不会顺利。”

田单心中不快,却依然心平气和地问道:“此话怎讲?”

鲁仲子说:“将军此番一定不能攻克城池。”

田单反问道:“上次攻打即墨,那么大的一个城池,用的都是一些老弱残兵,尚且能打败千军万马的燕国,收复了齐国的失地。这一次攻打如此小的一个狄国有什么难的呢?”说完,也不告辞,拂袖而去。

田单率兵出发攻打狄国,一连苦苦战斗了三个多月,仍不见分晓。田单的队伍人困马乏,精神萎靡。

有一天,田单坐在帐内,心中烦闷,突然听到帐外传来孩子们唱的童谣。他仔细听来,虽没有听清全部歌词,但歌词的大意却听明白了:“田单的军队,装备很整齐,打仗却不行,长枪如同烧火棍,士兵无用像狗熊……”

田单听了这首歌,心里很纳闷,坐立不安,在帐子里来回踱步,最后决定还是去请教一下鲁仲子。

田单想起当初鲁仲子曾说过一定攻不下狄城的预见,心里惊异鲁仲子的明断,因此,诚心诚意地对鲁仲子说:“先生请原谅我上次的无礼,你的预见果然不错,请指教这究竟是为什么?”

鲁仲子说:“上次攻打燕国,是为收复家园而背水一战,你和士兵皆士气高昂。此次已不同以往,你金钱封地样样俱全,已习惯高高在上做大将军,如何带动起士兵冲锋陷阵?”

田单心服口服,回到军营后,和士兵同甘共苦,鼓舞士兵,果然很快攻下了城池,打败了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自惭形秽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

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哄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玠以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

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3则

全文共 177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悬梁刺股

“悬梁”出自《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西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刺股”出自《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二、凿壁偷光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原文如下: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三、映雪囊萤

“映雪”出自《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囊萤”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於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官至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