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楚国八百年纪录片分析实用20篇

浏览

827

作文

1000

支部书记在品德合格方面党性分析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共产党员要切实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打牢道德防线、坚守道德底线、夯实道德基础,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第一,勤于学习思考,升华思想境界。学习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本领,更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品位。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认真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其次,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果,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陶冶情操。要通过学习思考,升华思想境界,做到信念崇高,品格优良。特别是要通过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真正使自己的思想、行动符合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

第二,善于实践锻炼,能够见贤思齐。共产党员只有学习人民群众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好风气,从中汲取道德营养,才能使自己高尚和纯洁起来。共产党员要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向革命先辈、先进模范、身边的优秀典型学习,学习他们对名利的态度、对群众的感情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习在抗灾救难前线的党员、干部、群众所表现出的敢于担当危险的大无畏精神,以及自觉捐资捐物的互助风格,在实践中继受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加强自身的道德锤炼。

第三,严于廉洁自律,强化自我约束。共产党员要加强道德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始、慎独、慎微。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常存敬畏之心,敬畏人生、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人民,时刻警醒自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真正做到廉洁自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取不义之财,不拿不法之物,不去不净之地,不交不正之友。要坚决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其他党员的监督之下,在严格健全的党内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

第四,勇于接受他律,扩展修养成效。共产党员要把党章作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根本标准,凡是党章规定必须做到的都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都要带头不做。党员要增强纪律意识,无条件地接受党的纪律约束。共产党员要本着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自觉接受组织、群众、舆论和家庭的监督。牢固树立和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高尚的道德品行影响和感染身边的群众,以共产党员的道德人格力量去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积极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大型纪录片《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陈为军执导的纪录片生门》将于12月16日上映。近日,该片在广州举行点映。对于这部聚焦产妇、家庭以及医生的电影,不少观众观影过程中表情凝重,甚至还有观众看到感动落泪。在采访中有观众表示:“真实记录血淋淋的事实,是每个人身边都会发生的故事,这样的影片上映太难得”、“很多人并不懂母亲都走过“鬼门关”,这个片子应该多推广,会震撼并且教育每一个人”。

据悉,该片获得包括央视在内各大媒体的好评报道之后,获得越来越多影迷的关注。在广州点映结束后,有观众及院线发行人员都表示,自己愿意当“自来水”,因为希望这部感人又有意义的电影能让更多观众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特级教师分析2024年高考作文

全文共 14121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全国课标卷(甲、乙)的写作题目,在“给材料”的原有样式中,做了变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或问题(甲卷提出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乙卷提出问题“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任务驱动型”的写作题目。“任务驱动”的提法有点儿炫人眼目——因为所有科目的所有题目,都有“要求”,亦即“任务”——这一变革,其实就是为模糊的“给材料”写作题目,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明确的要求,对“给材料”写作题目很必要。十年以来,要求都很模糊。最早是“选择一个角度”,后来收缩为“选准角度”“选好角度”,可怎样才叫“选好”?并没有说明。此外诸如“不要套作”,何谓“套作”,标准何在?“不得抄袭”,考场之上,怎能“抄袭”?“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内容”如何界定?“含义”又在何层面?从来没有明确,也没有样例。

写作题目的形式大致有四种:给问题、给标题、给话题、给材料。其中最清晰的是“给问题”(现在经常有人夸奖法国高考写作题目——那些都是“给问题”),最模糊的是“给材料”。“给材料”的写作题目,在写作教学、写作竞赛、自我写作中都很好,但是它不适合高考——作为大规模考试、大规模阅卷的写作题目,首先要清晰。我不大同意“任务驱动型”这个提法,但是它吹拂开十年“给材料”写作题目的雾霾,使写作的天空变得清朗,又的确令人欣喜。一年来,它广受关注,好评如潮。

清晰,是高考写作题目关键环节,也是我们评价题目的准绳。因为,高考写作的原则是“据题发挥”。作为发挥腾跃踏板的写作题目必须清晰。考场作文的实质,就是要求考生筹谋、经营一条由题目到熟悉生活的纽带——思想、思维和语言的纽带。

我并不热衷于像某些专家那样,评说写作题目的所谓“时代感”“人文性”“思辩性”“民族精神”“立德树人”等等。我认为,写作题目只是一个题目,它本无属性。至于“时代感”“人文性”“思辩性”“民族精神”“立德树人”等等,都是作文的属性。某些专家或者把写作题目看做一个圈子,一个范围,一道常识答题;或者把自己对这则题目的臆想作文当成了写作题目——无论原因为何,表现的结果都是盲人摸象,他们所评说的,无非是写作题目的一个角度、一个侧面而已。谁又能说出哪一年、哪一个高考写作题目不包含“时代感”“人文性”“思辩性”“民族精神”“立德树人”等等?

任何写作题目,从立意角度来看,应该都有三种:传统的、时尚的、辩证的。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任何写作题目都离不开生活,都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反映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与更迭,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中具有思辨价值。像对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一样,我们对写作题目(包括题目给出的材料)的看法也只能是“左、中、右”。

任何写作题目,从选材角度来看,又都是海阔天空,任凭个性翱翔的空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表述:“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我们拥护“课程标准”,不只因为它是国家法规,更因为它符合“神游万仞,心骛八极”的写作规律。

写作题目不是一道常识答题,它是面对广阔生活的窗口;窗外,也绝不是评题专家的方寸臆想之地,它是辽阔海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辽阔海天里,一定容纳有考生熟悉生活的那方园地。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才是写作成功的必由之路。

模糊的写作题目,势必带来阅卷的纠结。例如某年某市高考阅卷领导小组,讨论一则“给材料”写作题目,用三天时间,还没有讨论明白;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对题目的解释完全错误,之后还不敢承认。模糊的写作题目,将写作教学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猜解题目上来,反而忽略了写作思想、思维、语言的根本。

2016年高考写作题目综析

但是,2016年全国课标卷的写作题目,出现波动反复。也可能是课标卷的某项对照比较的实验吧?

【全国课标甲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作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谈2016年高考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在三份“全国课标卷”中,甲卷的写作题目最模糊。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而材料自身的“内容和寓意”都很模糊。

漫画原题是“进步与退步”,内容是: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受到表扬,后来考了98分,结果被打了耳光;另一孩子考了55分,被打了耳光,第二次考了61分,却受到表扬。但是,略去了题目的写作漫画材料,可就有了多种理解。

例如,被尊称为“权威大咖”的温儒敏教授就理解为“奖惩之后”:一个孩子受到奖励,结果考了100分,后来受到惩罚,结果考了98分;另一孩子受到惩罚,结果考了55分;第二次受到奖励,结果考了61分。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孩子受到奖励,结果退步到考了98分,为此受到惩罚,结果又进步考了100分;另一孩子受到惩罚,结果进步考了61分,为此受到奖励,结果又退步考了55分。

当然还有更多理解。例如,慈母的吻使优秀生得满分,使差生也能及格;严父的巴掌(很难想象哪位父亲能在孩子的脸颊上留下唇痕的)使优秀生难得满分,使差生沦为不及格。再例如,成绩进步,尽管还差,也可以赢得女生的吻;成绩退步,尽管优秀,依然只能领受她的巴掌(那纤小的巴掌怎么也不像是父亲掌痕)。又例如,定计划要留有余地,以满分为标准,高处不胜寒,必须焚膏继晷,中夜悚惕,达不到满分就要挨冷掌;以及格为标准,低处纳百川,尽管优哉游哉,高枕无忧,达到了及格就可以享热吻。还例如,纵向比很易于满足,横向比永难于满足;当然,反之亦可……对于“奖惩”也有实虚之别,轻重之分。说到根本,奖惩进退,是因人而异,随情定夺的事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不好当做普世价值来评说的。仅以漫画作者原题,其蕴含的寓意应如右图所示:

面对一个模糊多义的写作材料,阅卷势必要拟定“选好角度”的最佳立意。而涵盖全部材料的最佳立意自然应该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心灵的选择”,或“转折”。如果不强求最佳立意,那立意角度势必是丰富多彩的。

漫画是有寓意的,从抽象的高度俯察生活的具象,选材空间自然是无边无际的。

有人选择中国乒乓球队(图左半)和中国足球队(图右半)来调侃,其实惟妙惟肖。神舟飞船和空间站的对接,那是一分都差不得的;而焖一锅米饭,只要不再夹生,能及格也就很好。从“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进而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高度看,语文学习一分都不容含糊;从某一次考试来看,只要有进步,进而能超越及格线,也足以欣然。在人生的答卷上,小羽“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理当获得满分,得到奖励;而那“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的市场,只要扭转了风气,诚实经商,尽管将将及格,也该给予鼓励吧……就说2015年全国课标卷的高考作文题目吧,进步了,及格了,自然会享受热吻;而2016年这则高考作文题目呢,尽管有的专家给它打98分,我们还忍不住想学学电影《老炮儿》里边的“六哥”,轻批其颊,以表期望——这也是规矩吧?

【全国课标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乙卷较好地延续了“任务驱动型”写作题目的明确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在全国课标卷三个写作题目中,这个题目最清晰。

生活在运动:历史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通向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生活永不停歇。在“2016年6月7日9时,高考考场”这一“现实”时空坐标点上,面对“语文素养”这个问题,考生可能有过比较,也可能没有认真做过比较,但是,必然有相当的体会。写作题目清楚地提出提高的三条主要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引发、要求考生由感性体会出发,做理性深入的思考、比较和阐述。题目的思辨价值和意义,正是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中呈现。考生“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应该是,也只能是生活运动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试想,如果没有“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一“任务驱动”,而只是泛泛地说“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那么从材料中抽象出的含义必然是丰富多彩的——“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0年全国卷高考写作题目)没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那所有写作题目的材料都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如是,那么,所有写作题目不脱离材料含义的话题都可以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深入一点儿就都是“心灵的选择”,简洁一点儿就都是“转折”——2003年北京卷写作题目的提示语极其精辟“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 转折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经有位同学拿着一个“给材料”的写作题目问我:“这道题目,我作文的立意是 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 ,老师说不行。我问老师 为什么不行? 老师说,如果这个立意可以,那么,所有的 给材料 写作题目岂不是都可以这样立意了吗?”这位老师以敏锐的思维认识到了“给材料”写作题目的弊端,他要求学生妥协,也很无奈。

现在有了明确的“任务驱动”,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就需要就事论事,不可以再在作文里直接以上述种种抽象立意了。当然,“比较上述三条途径”,立意的角度仍然丰富多彩:可以肯定其一、其二、其三,也可以否定其一、其二、其三,可以综合探讨、分解剖析,也可以别辟蹊径、高屋建瓴。但是,要写好作文,必须“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而这应该是考生最切近、最熟悉的生活。透过“语文素养”这个窗口,十二年来,上的几千节语文课,少说也有几万、几十万字的课外阅读,都应展现于脑海吧?何况还有每天生活中的语文,语文本身就是生活的学科。那么,该有多少具体材料、细节事例呢?

今年高考前,我在某市做了八小时语文备考讲座。有的家长希望为作文“押题”。还用“押题”吗?八个小时内,我讲座的哪句话不是在阐述,在用具体例子说明“语文素养”提升的途径呢?讲座中,我不止一次地强调——这些话,都将是考场作文的语言。只是,不知道考生能不能将其纳入他自己的“体会”,帮助他明确“看法”,丰富“理由”?

【全国课标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历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2016年全国课标丙卷写作题目给出的材料,有情节,有曲折,本身就是一篇短文。这样一则生活场景的材料,原本有许多角度。

例如,传统工艺和推陈出新,几年试验获得专利和不久假冒伪劣就充斥市场,眼看衰败和规范市场,获得专利和公之于众,带领大家和有关部门,地方标准和产业规模,不断创新和带头致富……

但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正是“综合”二字,要求写作要把握材料的主旨:在“专利致富”问题上,小羽的“共享”意识对“独享”观念的挑战和冲击。这当然反映着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与更迭。

“综合”是使题目明确化的要求,也使得写作方向能够比较明确和集中。可是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老话,恰恰也是“综合……含义”的说法存有多层面认知的歧义。因为如果将“含义”上升到抽象层面做理解,那就是面对生活的发展变化,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角度各不相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心灵的选择”,或“转折”都是综合材料的含义——而这又是所有写作题目给出材料的共同含义。因为任何材料都必然反映生活,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中具有思辨价值。

可是,阅卷将如何处理呢?

我不希望考生卷入这种对写作题目歧义的争辩中来,尽管这种歧义实质上源于对写作认识的根本差异。澄清对高考写作题目的认识,进而提高对写作行为的认识,是语文界的共同使命。高考对于考生大多只有一次,他们无需承担这一责任。

考场上,擅长记叙的,可以做“小羽的故事”的扩写;有文学天赋的,可以写一篇微型小说、一首诗歌、一篇“迷你”剧本;擅长议论的,可以简捷地以“共享”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那能联想到的例子可就海量了;愿意出新的,给小羽姐姐写封信,替报社写一篇短评,为“新式花茶”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写篇文稿,以小羽的亲人、关系人的身份写篇日记……重要的作文首先要就事论事,不能盲目的把“共享”当作普世价值来讴歌赞美。须知,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共享的”。

2016年高考写作题目综析

东边不亮西边亮,在全国课标卷为延续“给材料”写作题目,做着各种修补实验的同时,各省市自主命题的写作题目倒呈现出比较清晰的态势。它们或许是从2015年全国课标卷(甲、乙)的写作题目中得到的启发吧。

【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 老腔 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

[解析]北京卷延续2015年,继续给出“标题”——“ 老腔 何以令人震撼”。在《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这篇散文里,“老腔”具有古老神秘、传统悠远、乡土本色、质朴纯情、奔放激越、雄浑深厚、纯正斩劲、酣畅淋漓、原生态等等属性,写作题目在提示语中特别提出“酣畅淋漓”这一点感觉特别“撼人肺腑”。这当然并不排斥“老腔”的其他属性,是这许多属性共同创设出“撼人肺腑”的艺术效果。提示语进一步申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老腔 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也就是说生活中任何人、事、物,只要“撼人肺腑”——让人怦然心动,都可以是作文思考的对象,使我们更真切地明了“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

作文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对于论说源头“老腔的魅力”,作文可以只谈“酣畅淋漓”一点;也可以在《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这篇散文中,选择自己最有感受、有共鸣的“老腔”的其他属性。“说开去”自然就要联系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只有在熟悉的,“有细节、有感悟”的“人、事、物”中,才能实现题目“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的要求。

这个写作题目和2015年北京卷的一个题目异曲同工。两道题目都与试卷阅读文本有关,这道题目要求“撼人肺腑”,那道题目要求“深入灵魂”。差异在于,这道题目限定“议论文”的体裁,但不限定选材内容(包括“老腔”);那道题目体裁不限,但限定在“植物、动物或器物”中选材(“梅花”除外)。两项对照,很有趣味。

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解析]这个写作题目和提示语,都要求展开想象。在“神奇的书签”的标题下,要求完成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作文。作文内容的要求是“我喜爱的一本书”,“神奇的书签”只是形式的要求,或者说展开想象的提示。换一种角度思考,即使题目是“我喜爱的一本书”,只要题目没有禁止,考生仍然可以以“神奇的书签”或者任何其他想象的形式完成作文。说到底,这种想象天空的开拓,本是作文教学的任务。很惭愧,我们语文教师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使得高考写作命题,只好屈身俯就,拉上一把——这种带有对想象方式提示的写作题目,应该是对写作教学有所评估的结果吧。

想象方式提示是一把双刃剑。穿着漂亮的婚纱,未必就是漂亮的新娘,如果是千人一式的婚纱,那也让人厌倦。作文内容是“言之有物”的问题,作文形式是“言之有术”的问题。在写作中、生活中,内容永远应该高于形式。“神奇的书签”标题下,作文的“细节”和“描写”的主要对象还应该是“书”和“读书”;如果心思只沉溺于“书签”,那就成了巴尔扎克塑像的手,会惹得罗丹愤怒挥斧吧?须知,《西游记》不只有奇妙的神话袈裟,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至于书签的“神奇”,可以写得很童话,天使般展开翅膀;也可以很科技,高智能的“迷你”机器人——无论怎样,她也不是风景,她只是一位向导。是她,使“我”改变了不读书、读书少的状态,进入了爱读书、读好书的境界。

这个题目,应引起语文教育界的深思,应召唤我们猛醒,应催促我们行动——担起本该由写作教学承担的使命,赋予学生联想想象的翅膀。让高考写作命题轻松一点儿,返璞归真。

两个作文题目都很清晰,值得称道。但是都希望用新鲜的题目促进深思,引发联想,就很有点儿越俎代庖的意味了。思想深刻、联想丰富,这本应是作文教学的任务。因为无论是桑枢瓮牖,还是玲珑珠窗,都面对同一个世界。思想深刻、联想丰富与否,只在于你是凭窗远望,还是牖中窥日;题目绮丽,文章未必风华。原本的洗脚、喝茶,说成沐足、茶道,就有了神奇的“文化”标签,其实,还是洗脚、喝茶。我认为。洗脚、喝茶对于人的价值远远大于沐足、茶道。抹去装饰,这两个写作题目的实质是“我何以感动”和“我喜爱的书”。

【上海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 自拟题目; 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道题目虽然没有冠以“话题”的名称,但实际上是一个“给话题”的写作题目。

话题范围很明确:“评价他人的生活”,要求思考这种现象,谈谈看法。正如提示语所说,这个话题正是生活发展、运动的产物。

“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生活中的确很常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评价他人生活,在微博、微信、腾讯上司空见惯。可以说是天天出新闻,处处是热点,每个人都耳濡目染:津津乐道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一概而论者有之,区别对待者有之;慷慨狂喷者有之,黯然神伤者有之;评后出手者有之,一评了之者有之……。诚如提示语所言“评价他人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会有正面意义,弘扬健康能量,抑制丑恶行为;也会有负面影响,制造摩擦误会,扩大矛盾纠纷。

思考应有两个层面:该不该评价?该怎么评价?两个层面上都有传统的、时尚的和辩证的三种看法。

对于第一个层面,“传统”一般会认为:生老病死、吃喝拉撒、学习工作、娱乐休闲、恋爱结婚、妻子丈夫、老人孩子、房子车子……“他人的生活”都是个人私事,甚至个人隐私,与他人无关,他人也无权评价。“时尚”大致会认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们相关”,任何他人,无论个人,还是群体,都与整个社会相关,都允许公众关注,都需要公众评价。“辩证”则会主张:某些个人生活,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评价,反之则否,该不该评价是要看条件的……

至于第二个层面,“传统”一般会强调“情至上”:与人为善,讲究方法,注重效果。“时尚”大致会主张“理当先”:是非分明,犀利透彻,敢爱敢恨。“辩证”则会主张“和为贵”:先听后说,多听少说,实事求是……

上述种种,对于关注社会生活的考生,应该平素就有见闻,有思考。但是,对于在高考备考环境中封闭了一年的考生,就可能比较隔膜,那就是实打实地在考查他的感悟生活的思想水平了。怎么提高感悟生活的思想水平,当然首先要认识生活的运动,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和更迭。

写作要注意话题范围,注意就事论事,可以旁征博引,但需要有助于把话题谈清楚,说明白。题目既然没有限制体裁,那也可以写记叙文。记叙文也可以谈思考、讲看法。在这一点上,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差异在于,前者直接,后者间接。

【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今圣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写作题目的材料提出了网络阅读、多媒体阅读和纸质书本阅读这三种阅读方式,其后还有省略号,带便还可能有的其他阅读方式。这只是对“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的一种提示。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2015年全国课标卷(甲、乙)的启示,仍然还像2015年天津卷写作题目一样,只泛泛地要求“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那我的生活体验怎么不可以是“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重的

事物”呢?又为什么不能像所有的给材料写作题目一样,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或“转折”当做话题呢?如果想透彻一点儿,涵盖全部材料的话题还真必须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或“转折”呢!可,这又绝对不能被阅卷认可。那么,这样的阅卷观念和做法——讲理么?

值得称道的是,上面一段只是假想。2016年天津卷写作题目焕然一新:“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 我的青春阅读 ”——话题明确清晰,考生很容易瞄准踏板,加速助跑,纵身腾跃。看来完成写作,并非必须借助“任务驱动”来驱动。

那么,这种老套的“给话题”写作题目,是不是会限制考生的思想,桎梏他们的思维呢?当然不会,对这种那种、一种两种、三种更多种阅读方式,考生总有这样那样的“体验和思考”——能写出某种阅读方式的独特体验和思考,当然很好;写不出独特性,也未尝不可,因为任何“体验和思考”,自然都是“青春阅读”的感受和领悟。这是一道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考查思想水平为核心,兼顾考查思维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好题目。天津市自主命题以来,写作题目一贯清晰平实:“愿景”“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人之常情”“我说90后”“我生活的世界”——题题值得称道。到了“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就有点儿模糊,之后沦落成“给材料”的模糊题目。四年后,幡然悔悟,我必须点赞!

“给材料”写作题目的一个初衷是扩展写作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原本就是广阔无边的;实际,“给材料”写作题目只是模糊了写作思维原点。究其认识根源,无非还是把写作题目看成是一个圈子,混同于一道常识答题。“给材料”写作题目的另一个目的是防止考场写作的宿构套用,“宿构”无错也无法禁止,“套用”是人品道德问题,靠题目形式无法制止。写作题目要承担自身无法承担的责任,反而模糊了写作思维的原点,使阅卷失去标尺,只能人为规定立意角度。而阅卷的最佳立意角度,都违背题目材料。因为任何材料都体现传统与时尚的交融、碰撞、更迭,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中具有思辨价值。如果人为规定最佳立意角度,那所有题目,涵盖材料整体的最佳角度只有一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不规定,那角度将丰富多彩。写作题目想“解放天足”,阅卷实际须“削足适履”,造成了写作教学的纠结:注意力集中于审题,忽视了根本的写作思维和语言。写作题目是写作思维的原点,必须清晰。将“给材料”写作题目用于高考,是一种错误;辩清“给材料”写作题目的错误,是语文界的共同责任。

让我们用一篇考生作文里,描绘“阅读”的语句,结束对这道写作题目的评析:“旋亮光色柔和的台灯,掀开世界文学的经典;徜徉在章章节节,陶醉于字字行行;吟诵时齿颊生香,掩卷处潸然泪下;留连忘情其间,不知东方既白。”

【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解析]这是一则“给材料”的写作题目,材料里隐含着话题:“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这个话题虽体现着对传统的反思,但也有其渊源。“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当说时泼墨如水,不该讲时惜字如金”都表明,“话”之长短,不在于表面上的“有”或“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是不是“知己”,是不是“投机”;是不是“当说”、是不是“该讲”。材料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做了明确的解释,还包含着多项提示:“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惟陈言之务去”;“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能言他人之不能言,敢言他人之不敢言”。很明显,材料对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评价是肯定的:彰显个性、创新意识。

对这个话题,考生可以同意材料的解释,也可以反对材料的解释;可以同意材料的评价,也可以反对材料的评价;也可以做出另外的解释,也可以有条件的肯定,做辩证的评价。

选材立意的角度也很宽广,当然不会仅限于说话。既然“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那么,别人已写的我不必再写,别人无字可写处我也许有字要写,也可以;以此推衍,别人已想的我不必再想,别人无心可想处我也许有心要想,别人已做的我不必再做,别人无事可做处我也许有事要做……这个“我”,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

从另一个角度看,写作题目的原意是要求考生以“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为话题写作,可偏偏不捅开这张窗户纸。模糊就出歧义:“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是引子,但是以它做话题写作也未为不可;或者从“俗话说”到“有人却说”的差异里,谈到生活中人的观念的变化、发展,大约也可以;或者由“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扯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应该也符合逻辑。或者这样看:围绕“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则材料先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对照,后用“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来解释,再用“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作评价,这表明,阐释一个见解,要多角度、多层面、言之有序,才有更好的效果,这样,您说行不行呢?……

在阅卷中,“给材料”写作题目带来的争议层出不穷,这些争议原本不应该出现的。曾有一次阅卷,很多阅卷人就命题人对题目的解释提出异议,命题人理屈词穷,只好解释为“试卷呈现”与“命题意图”相悖。可是,考生面前只有白纸黑字的“试题呈现”,他们如何去猜测与“试题呈现”相悖的“命题意图”?他们又为什么要猜测试题中并未呈现的“命题意图”呢?

江苏省高考写作题目有着优良的传统。当全国课标卷首倡的“给材料”写作题目风行全国时,江苏卷一直坚持“给标题”写作题目,这种对高考写作考查规律的透彻认识和务实态度,令我敬仰。江苏卷直到2013年,是全国最后一份皈依“给材料”写作题目的试卷,当年那篇特别雷人的“山洞中蜡烛惊扰蝴蝶”的材料,也让我想到江苏高考写作题目受到的惊扰。现在,前有2015年全国课标卷(甲、乙)对“给材料”写作题目“任务”规范的倡导,后有2016年北京卷(给标题)、上海卷(给话题)、天津卷(给话题)、浙江卷(给问题)的风起云涌,江苏卷写作题目回归传统完全可以期待。

【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这是一个鲜明的“给问题”的写作题目,值得一赞!

看材料前两段,他和此前多年主流的“给材料”写作题目一样:第一段用“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这三个例子,介绍“虚拟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状况;第二段设想“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在现场目击新闻事件”这四个场景,介绍在不远的将来,“VR(虚拟现实)设备”创设的“虚拟场景”。

按惯例,材料之后应该是“要求”和“注意”了。我们比较了2015年和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写作题目的相关部分。二者的差异如下:

2016年的材料增添了第三段:先归纳前两段的介绍:“ 虚拟 越来越成为 现实 ”,接着提出问题:拥抱、刻意远离、保持适当距离(实质也是“左、右、中”)?——2015年的材料之后,没有这一归纳和提问。

2016年对作文的“要求”是: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2015年对作文的“要求”是: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2015年“要求”的方向是模糊的,体裁是不限的;2016年“要求”的方向是明晰的,体裁是限定的。

2016年提出的“注意”事项是: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2015年提出的“注意”事项是: 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正因为2016年的写作题目由“给材料”改成了“给问题”,明确了、清晰了,所以“注意”事项,也就少了好多婆婆妈妈的叮嘱,好像年轻了20岁,变得轻松透脱了。

明确、清晰的写作题目是不是会束缚考生的思维空间?当然不会。问题是明确的,选择是多项的:拥抱、远离、保持距离?面对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呈递,也只有这三种选择。当然,如果在历史、传统、现实、时尚和未来中分别斟酌、推敲、选择、交叉;再在各种互不相同的具体“虚拟”现实中,具体分析,就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思考——这有点儿像三原色和万花筒的关系吧?

题目限定“论述类文章”,是为了防止光怪陆离、不负责任的幻想纷至沓来。将考查重点落实到考生的思想水平,对生活、对生活运动的认识水平上,也值得称道。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材料是用来提示的。试想,在材料之后,提出明确的标题“行囊”——或者抛开文学的装饰,标题“反思”——多么清晰明白。命题人的意图明明就在这“行囊”里,却偏偏不说破,不说开,不说明白。偏偏要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让你猜。

没有打开的行囊,里面到底装的什么药?看看?捉摸捉摸?“行囊已经备好”——是真的备好,还是自以为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不会是第一段旅程吧?那么,上一段旅程准备行囊的经验是不是发扬,教训是不是记取?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路途漫漫,用时不少,只有特意翻检行囊才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用的时候不知道吗,一定要翻检总结时才想到?有的暂时用不上——是没用上,还是用不上?都是怎么估量出来的?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是想用,还是必须用?想用而不是必须用,想它做什么?想用又必须用,那怎么办?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一生吗?代代相传吗?结末的省略号更是绵绵不断,意味深长。

如果在一个明确的标题下,这些本用不着捉摸。但是,类似于全国课标甲卷抹掉了漫画的题目“进步与退步”一样,诸多细节就易于引发捉摸的兴趣。题目又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那考生自然可以选准一个角度去自定立意了。你说,你选的那个角度不“准”,那我倒想起了一件不久前发生的事儿:

2012年陕西省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的道路交通事故。8月26日,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亲临事故现场指挥抢险。消息和照片发表在媒体上。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写作题目的材料,而不设任何标题、话题或问题,那么,潜在的“看准角度”应该是有关领导重视指挥事故抢险。但是,网民看到的是杨达才不合时宜的“笑脸”和佩戴的名表等问题。这一角度,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和“人肉搜索”。对此,陕西省纪委高度关注,及时进行了认真调查,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2013年9月5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杨达才案作出宣判,杨达才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两罪并罚,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4年。

面对同一个材料,发表材料认定的角度和网民关注的角度大相径庭。很难说哪个是“最佳”角度,但绝不能说哪个没有“选准”角度吧?您说,我说材料选准的角度,就是“行囊”;那我倒要问:您为什么不明白告诉我们呢?您说:为了防止宿构套用……我想我会哈哈大笑:考写作,要请阅读垂帘听政。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暗示——在考生或进入大学,或步入社会时。要求他先揣测“老佛爷”的心思,而且以考试成绩作为要挟和诱饵?用意当然善良,结果未必如愿。

是不是定出标题就会限制思路呢?当然不会。我们都在人生的道路上,时代的道路上前行。行走中会准备、会获得、会失去、会损耗、会附着……吾日三省吾身,隔一段时日,更要主动反思“翻检”,为了以后的行走——思考、斟酌、珍惜、扬弃……

一个人如此,一个班级、学校、团队、城镇、国家、民族、政党……莫不如此。

在清晰的写作题目的窗口前,眺望广袤无垠的天地,寻觅自己熟悉的园地——发一番慷慨淋漓的议论,讲一个轻灵隽永的故事,写一篇情词并茂的散文,都应能得心应手吧!

纵观2016年十个高考写作题目,七分喜,三分忧。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作文:学习辩证分析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人匆匆行过这一程,来时不带来什么,去时也不带走些什么,留下的只是他一生中对他人乃至这个世界的影响。

我们需要信仰。当我们在人生的分岔路口徘徊犹豫的时候,需要信仰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当我们在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上前行时,需要信仰帮我们治愈受到的创伤;当我们被命运的天雷击中即将倒下,是信仰支撑着我们不倒下。

曹操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毅力,是因为他有一统天下的信仰;陶渊明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因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有着“性本爱丘山”的信仰;杜甫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只因他忧国忧民,有着为民造福的信仰。

可是什么又是信仰?现在的人们沉浸于纸醉金迷之中,追逐着地位和金钱,把原本干干净净的世界搞得乌烟瘴气,那不是信仰,那是贪欲。真正的信仰追求的绝不是那种庸俗的东西,它能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去过西藏的人都被那些朝圣的人震撼,那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啊!一群人用着最崇高的礼节向着他们的圣地缓慢前行,即使是不信教的人也会对那虔诚朝圣的身影充满敬意,那正是信仰的力量是信仰支撑着他们向前,是信仰让我们这群旁观者肃然起敬。

许多年前,我们站在那黄色的土地上,守护着我们的每一寸土地,用血肉铸成一道长城,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将日军赶出了我们的地盘。今天,我们怀着同样的信仰,寸土不让。这是一个国家的信仰,无关利益,只关尊严。

国家的信仰立足于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信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一直都是我们的准则,它让我们国家在成长的路上踏着坚定的步子走向前方,是它帮助我们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信仰正如一座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向前,紧随它,我们才能渡过急流险滩,到达成功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影响分析]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综合各地情况来看,过分强调“以克论净”在部分城市导向了两个误区:

一是重视局部忽视整体。具体表现就是,一些地方在实施了“以克论净”后,从15克到10克再到5克,不断提高标准,其本意虽好,看似在不断提高城市环卫质量,但实际效果却变成了为达标而不惜投入大量的环卫工人和清扫设施,动不动来个“两班倒”“三班倒”,专注于几条“示范道路”,导致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畸形投入、分配。

二是过分放大,舍本逐末。部分地方的宣传实施中,“以克论净”“扫灰称重”成了所谓“治霾‘狠招’”。城市环境要改善,有卫生方面的,也有灰霾等大气方面的,成因不同,治理方式方法也有很大差别。即便是首创“以克论净”的中卫市,其强调的也是其对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的作用。认为减少了灰尘就可以抑制灰霾,显然是认识上出现了概念性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纪录片《同心战疫》第一集观后感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在2020年的春节来临之际,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字眼,跳跃到了我们眼前,这是生命与病毒的对抗。成千上万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纷纷请战,勇敢“逆行”于第一线,他们没有被吓倒,凭着大无畏的气概,守护着每一位病人。

当我们时时刻刻提心吊胆,非常害怕,不敢出门的时候,我家的门铃突然响起,原来是社区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戴着口罩、冒着风雨、顶着严寒,挨家挨户地宣传“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我看着叔叔阿姨们浑身湿漉漉的,满脸疲惫,我连忙拿来干毛巾和热水递给他们,他们摆摆手说道:“不用了,谢谢小朋友,我们自己带了。"接着,他们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预防措施之后,又往下一户赶去。

在这全家团圆的春节里,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没有退却,没有犹豫,默默地投身于工作中。爸爸对我说:“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陪伴在我们每一位居民身边,他们就是社区工作者。我们严格按照宣传单执行,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万紫千红的春天已经不远了,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第四招:假设式分析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假设分析,也叫假设论证。就是针对前面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得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例 7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 “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它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所以,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成功在于创新》)

本段先列举海尔集团创新的事实:因为“不断创新”所以才取得“成功”。在叙述事例时揭示了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再从反面假设,“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从分析原因到分析结果,得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成功在于创新”。

运用假设式分析,事例与假设分析可以明显分开,即先叙事再反面假设;有时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形式。此类分析法常常用“假设不……”“试想如果不……”,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进而展开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观后感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巨大落差,塑造的是两种落差巨大的人生命运,持续的矛盾积累必然深刻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前程。西安市迎难而上大胆创新,通过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等实现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化,其中多项设计和措施领先全国,四年来成果显著。

现行教育体制暴露出的问题,早已经是铺天盖地,尤其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早已经成为阻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成为阻挡人人同享教育公共阳光温暖的乌云朵。

尽管,从教育部到各级政府,从网络到媒体都在呼吁实施必要的教育制度改革,破解当前教育行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但是,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各地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动了脑筋,花了力气,解决了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了教育资源基本共享,教育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则犯了影响教育发展的短视错误,对教育工作缺乏立足长远的战略眼光,只顾及到本地政府眼前的经济利益,不能及时纠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甚至对一些不合法的教育措施采取默认态度,从而导致同一地区各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生源和质量悬殊越来越大,如此发展下去只会把教育推向一个畸形发展的道路。

可是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一部《义务教育法》为什么会执行出如此截然不同的效果呢?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就是各地方政府不同的施政纲要、不同的发展思路差异所致,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延伸机构,就应该不折不扣的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施好教育发展战略,而不应该用变了味的执行力,维护自身的小算盘,这样不但是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不负责任,更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阳奉阴违。所以,要想真正破除教育当中存在的顽疾,必须出台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相应考评机制,将教育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有机统一,使地方政府实施公共权力的同时,更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党性分析品德修行

全文共 2958 字

+ 加入清单

做为一名新时期的组工干部,要从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做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性锤炼,进而逐步提升人格魅力,才能发挥好表率作用,做党性最强的干部。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品德是最难下的定义,但它却是人生中最具影响而重要的东西。一个人的品德不应由他的特殊行动来衡量,而应由他的日常行为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品德,能够营造扶正祛邪的浓厚氛围。做为组工干部,我们处在党员干部工作的重要岗位,一言一行,举足轻重;对组工干部来说,品行是一条底线,没有好的品行就没有做组工干部的资格。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这对保持优良的党风、完成党的任务和开创党的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应在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道德修养上下功夫。首先要常怀知恩感恩之心。知恩与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的体现。我们的成长进步,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组织给予的培养、同志们给予的帮助和家庭给予的支持。我们要感恩社会、感恩组织,因为在工作中没有组织提供的“舞台”,我们不会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我们还要感恩同志,感恩家人,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其次,我们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马顿曾经说过“惟有品德,可以开成功之门,收成功之果”。品德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当今世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我们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摆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要把学习作为为政之本,通过学习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要把学习作为品德之梯,通过学习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要把学习作为才能之源,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新事物、新经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学习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第三,我们要知荣明耻,为人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要以“八荣八耻”为基本行为准则,做到常检查自身人品的高下,事业的成败,利益的得失,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一个心地纯净、品行端正之人。第四,做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养成严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的习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公道正派,廉洁清正,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是每个组工干部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做为组工干部,我们一定要虚心接受别人的监督,要养成在阳光下生活和工作的习惯,要敢于抵制社会和单位里出现的不正之风,做到公道正派地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要注意组工干部的纪律,知方圆,明尺度,守规矩,言行不出格,交往有原则,自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坦坦荡荡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二、讲党性是成就事业的保证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及社会政治国体的本质特征。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组工干部,我们在加强道德修养的同时,一定要有鲜明的理想信念和执政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讲党性就是要求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真正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我们组工干部做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理应做到党性更强、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指导实践。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讲党性不能停留在文件中、口头上,也不能停留在思想上、认识上,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要养成忠诚不渝的习性,不断锤炼党性。忠诚从小的方面说,是对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集体的责任,从大的方面讲,是我们每个人对国家民族所应承担的义务。今年,我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办公厅全体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主动请愿,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中。做为组工干部,我们明白,办公厅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枢位置,在这种关键时刻,是否能更好地发挥出省政府办事机构的作用,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用好每一个人,特别是用好处室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干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能为抗震救灾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结合办公厅和自身的工作实际,认真做好干部的调配工作,精心组织,认真挑选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赴玉树抗震救灾。同时,针对各处室编制紧缺、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实际情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厅干部自觉把灾区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克服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压力大等困难,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为新玉树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组工干部要注意提升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学识、气质、能力等内在品质与行为表现的有机融合。人格魅力是一个人的人格所具有的吸引人、折服人的综合力量。人格潜藏于人的思想意识之内,外化在人的言行当中,高尚的人格形象产生的是积极、健康的感召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组工干部的人格力量是指组工干部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人、说服人、感召人,从而赢得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卓有成效,“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首先必须从自己做起”。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带头实践自己所宣讲的道理,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和效果的目的。良好的人格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磨炼出来的,因此,做为组工干部必须看重自己的人格,并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前面谈到的良好品德,就是组工干部具备人格魅力的基础。

谈到提升人格魅力作表率,就是强调组工干部一定要率先垂范,要身先士卒。表率的作用如响之随声,榜样的力量如影之随形。荀子在《大略篇》中把“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人称为“国宝”,这里讲的“口能言,身能行”就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意思。相对于言传,身教更具有说服力。身教体现的是高尚的人格,因而比言教来得具体、生动、形象,是对言教最生动、最逼真、最权威的解释,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最富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行动是最好的语言”。组织部门又被群众称为干部之家、党员之家、知识分子之家,这对每一位组工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带头勤奋学习,带头坚持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带头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带头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带头坚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带头坚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带头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带头坚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榜样。

讲党性、重品行、提升人格魅力作表率三者辩证统一,层层递进,并相辅相成。党性是首要的,失去党性就失去了根本;品行是基础,没有好的品行就无以谈党性;提升人格魅力做表率是结果,不讲党性不重品行,表率就是空谈。只有讲党性、重品行、提升人格魅力作表率,我们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才能担负新使命,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树立新形象,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大概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开始看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当时就被这种从未有过的视角所感动,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生活并非是完全的理所当然。

第一次观看到这种与以往不同的纪录片,确实有不少的惊喜与感动。它远不像我们之前所接触过的关于科幻、宇宙方面的纪录片。视角中的每一个镜头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或者里面的故事主角就是我们自己。我们那么贴近生活,我们那么切实地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可这又并不是简单的存在感,它会引发我们思考因何而存在,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平常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隐藏着那么深刻的生活哲理,看似简单的一道盘中餐,是需要多少人付出多少汗水才可以得到。也许是生活在安逸年代的我们,从未尝试过因为饥饿而带来的折磨,虽然长辈们已经不止一次向我们口传那些已经尘封进历史的记忆,可是我们到底还是无法切实的感受到当年的那种岁月的艰苦,即使偶尔会为了体型刻意饿上一两顿,但这与我们所说的艰苦岁月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从前,总是认为谈吃之人喜言材料、火候与调味,很少研究刀工,这不是没道理的。讲材料也是须见多而识广,山珍海味,荤素酱料,博通者当世已是几希,略知一二足可夸夸其谈,是为“权威”;论火候,则是以心传心的独门工夫,要有天份才可领悟其中意境,像禅趣机锋,最为引人入胜;论调味,则是魔术师之流,被誉为“味味有根,本无调理”,味要“入”而不能“调”,能入才是真,调,就是假了。或者说,其材料、火候与调味,在烹煮时自是有其天地玄黄,发为文字也饱藏余韵,但就刀工而言,也实是一门易学难精,永无止境的庖膳功课。

由此可见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意识到这部好的纪录片,相比肥皂剧与娱乐秀,不仅收视率可以更高,经济效益也可以更大。“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不只是名字取得有新意,也不只是因为“吃货”越来越多;而是因为这一部对美食充满了敬意的纪录片,它满溢着对自然馈赠的感恩,或者说是对草根劳作的歌咏,以及是对中国饮食文明的礼赞。

馈赠

我们很少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拥有这么多。因为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今天和同学讨论关于信仰的问题,无论佛教或者xx教,都以不同的方式来感恩我们所得到的一切,虽然我们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信仰来感恩佛或者上帝赐予了我们一切,可是作为大自然的一员,我们的确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东西,生命,食物,甚至生存的机会。而我们,也应该对这样的馈赠时刻报以感恩的态度,才不至于迷失了自己,认为一切所得就是理所当然。

传承

我们的时代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我们渴望接受知识,渴望接受科学,但是我们总是容易在追求的过程中,丢弃自己本应坚持的东西。那些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甚至微不足道的手艺,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可是,我们很多人却往往忽视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

在我们年轻一代人的眼里,那些飞速发展、充满新奇的大都市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哪怕我们背井离乡,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也阻挡不了我们奔赴大城市的愿望,所以渐渐地我们离我们的家乡越来越远,离我们的传承越来越远。

坚持

其实你处在社会上层也好,或者只是一介平民,靠自己的劳力存活,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持之以恒,终归会找到自己的地位的。至于人上人或者人下人,只要自己过得欢喜,又有何妨?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大》是一部于今年的年初播出的纪录片,偏重汇集了很多野生猫科动物,小编整理了很多网友们对这部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重度猫奴绝对不能错过的纪录片!BBC这部纪录片让我们见识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猫科的面孔。不只是他们的模样,我们得以一窥他们的生活习性。录影机取代了我们的眼睛,带着我们探索这些神秘生物的世界。特别感谢摄影团队以及为保护猫科付出无限努力的每一位,看到他们为拍摄到这些猫咪而激动万分,感动落泪时,真的非常佩服他们的热忱。希望这部纪录片可以让更多人更加认识这些迷人的生物,让他们可以继续在这蓝色星球上繁衍下去。

02

从最快到最强,从最小到最大,它们就是猫科动物,征服了地球上角角落落的猫科动物。

有体态娇小的小猫,有体重是小猫两百倍的西伯利亚虎。猫科动物既神秘又高傲,除了狮子是以群居生活有社交外,其他猫科动物都是独来独往的贵族。

有40种面孔的猫科动物中,唯一群居的万兽之王狮子,它的猎物有大它三倍的水牛,而且水牛会反击,但是狮子有最强大的联盟——狮群,不仅仅是捕食的伙伴,而且会相互照料。

在斯里兰卡,有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锈斑豹猫,视觉是人类的6倍,嗅觉灵敏,10亿种不同的味道,在追逐猎物时,脑补会建立立体的丛林,所以在离家三十公里的地方仍然能够回到家。

豹猫,在捕获猎物时,有完美的判断力,因为锋利的爪子可以垂直向下走,简直让人惊叹。

穿行在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中的雪豹,是世界上最孤独的猫科动物,皑皑白雪中很难找到伙伴的身影,不停的标记不停的寻找才能找到一只同类。

生活在广袤的非洲土地上的非洲豹,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有个令人惊叹的技能,它会藏下食物以备后续,未雨绸缪的思想说明非洲豹很聪明,而且豹比其他猫科动物更能适应环境。

巴塔哥尼亚的美洲狮,独居以食麦哲伦企鹅生存;加拿大的猞猁,是秘密的守护者;纳尼亚沙漠的猎豹,是地球上速度最快的猎手;

生活在水边的渔猫,捕食比它体态更大的鱼,他捕食的毅力和技巧都毋庸置疑;腿很短的黑足猫,一夜可以走32公里,最主要的是萌的不要不要的。

在孟买,豹和人类可以和谐相处,在西班牙对于猞猁的救助,都让我们对于这样的行动心生敬畏,让动物和人类一样漫步在大地上,而不是只有人类孤零零的独霸地球。

《大猫》,让我一窥猫科动物中除了熟悉的猫之外的其他动物,豹的悄无声息,虎温和可爱的一面,狮子的王者风范……感谢BBC展现了猫科动物的神奇。

03

这么多人都是评论这个纪录片如何如何的,我就不想评论了。只想说,为什么没有人对这种纪录片所有的拍摄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呢?

我在看到这华丽影像的同时,看到女导演流泪的时候,我也哭了。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工作就可以去完成的事情。这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对此有绝对的热爱才可能完成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向摄制组表达我个人最由衷的敬佩,仅仅因为你们,我就可以为此片打满分。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录片《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生孩子,可能是一个家庭一生中最喜悦的时刻,也可能会把一对母子送到鬼门关前。对于前者,我们身边看到的太多,而对于后者,我们知之甚少或者选择避而不谈。导演陈为军在纪实电影《生门》中,把镜头对准了中南医院的产房,用700多天的时间,真实记录下4位孕妇艰难诞下新生命的过程,让我们直面生产背后的故事。

电影《生门》选择的四个家庭都是早产儿,这就注定了这部电影会格外揪心。像“定时炸弹”一样的高风险妊娠、手术室里命悬一线的抢救、尚未足月前途未卜的小生命……四个家庭的命运像过山车一样,看得人心惊肉跳。这里有身无分文,却需要5万块钱拯救一大两小三条生命的丈夫;有已被当地优生科判定发育迟缓,却在医生的坚持下顽强求生的胎儿;有心脏两次停跳,全身换血4次,在死神面前艰难转身的孕妇;有冒着生命危险怀上第三胎,非要生一个儿子不可的农村妈妈;还有“拆弹部队”首领——妇科主治大夫李家福的一次次力挽狂澜。

最让观众揪心的大概就是那对来自大别山区的双胞胎父母,因为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万元的手术费用让山里的汉子抹起了眼泪。就连医生都曾劝他斟酌,毕竟即使手术成功,一个早产儿的救护费用也要在十万以上,更何况是双胞胎。但父亲始终坚持,大人小孩都要保,最终他借遍全村,几百、几千地凑齐了手术费,甚至还借下2万元高利贷。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手足情深、邻里互助,质朴的山里人再穷也为救人伸出援手;我们也看到了医者仁心,大夫想方设法为患者省钱;导演也借村民之口对农村医保制度、贷款制度提出了质疑:在生命面前,制度可否有通融的余地?

电影里更具争议的是一位想要让妻子引产的年轻丈夫。因为孩子被优生科判定发育迟缓,父亲难以承受孩子可能不健康的后果,更担心人财两空,坚决要求医生引产,甚至在孩子出生之后迟迟不愿意交钱抢救。但产科、儿科的医生们却站在人性和法理的角度,坚持认为要给孩子一次机会,毕竟这是一个生命,还有可能是一个健康的生命。置身事外,很多观众可能会质疑这个父亲,如此狠心地要放弃自己的亲生孩子;但倘若换位思考,一个不健全的孩子一生的痛苦,以及会给这个家庭带来的灾难,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承受之重。关于生命的抉择,如此痛苦,却又无法回避,这样的故事编剧编不出来,却被镜头真切地记录下来。

电影的最后,画外音问小男孩,“你是从哪里来的?”小男孩用稚嫩的嗓音回答:“我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很多子女可能并不知道,妈妈在生下自己的那一刻,经历了怎样的痛不欲生和惊心动魄。难怪有位男观众说,看完电影,他第一时间想给妈妈打个电话,问一问自己出生那天发生在产房里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句式:使用××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70年前的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中国人民志愿军18万将士血染疆场,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

是血与火铸就了我们这个的不屈民族。历史不会遗忘。朝鲜,这个陌生的国度,是他一生最刻苦铭心的记忆。我见过父亲得过的一枚志愿军奖章,记得上面有一个和平鸽的图像。小时我常常拿在手中玩。父亲曾告诫我:不要玩丢了,这是要随他入土的。不想后来真的被我弄丢了。直到现在我一直后悔不已。

我父亲是1956年入朝的。这时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已有3年。因此,他上过战场,扛过枪,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战功。但朝鲜半岛上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的汗水。他与他的战友们一样,时刻准备着冲锋。他把他的青春和最宝贵的年代,留在了三八线附近。

当美军的铁蹄踏过三八线时,中国发出严厉警告,“美国军队果真这样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称,“中国绝不可能默许美军挥师朝鲜边境,因为朝鲜是历史上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特别是日本就是以朝鲜为基地占领满洲,侵略中国北方的。况且美国出兵朝鲜在战略上还意味着中国在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两线受敌。”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发评论,列出美国的6大教训,其中之一是不与你的对手对话是愚蠢的。文章称,1950年10月,朝鲜战争似乎戏剧性地提前结束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占领了平壤,并逼近与中国接壤的鸭绿江边界。中国决定,它不会容忍美国军队在其边境,并警告美国必须后退,但没有成功。直接谈判可能会产生一个暂时的解决办法,也许是一条从平壤到元山的新边界,为中国保留一个缓冲国家。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志愿军的加入,加剧和延长了战争。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小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让日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以不公开的两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争一较高下。

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无不胜。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一只纸老虎。中国人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不能忘记开国领袖的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狭路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光荣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这个纪念章颁发的时机恰逢其时!这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蠢蠢欲动的一切反华势力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美国非要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一定要做个合格的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考试后分析作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又一次考试,又一次拿到试卷,心中不禁又一次产生了每次考试后都会有的心情——失落,还有对自己的埋怨。

细看这次的试卷,比起上一次测试的A卷来说,的确简单了许多,可我还是没有考好。仔细分析出错的题目,其实这些题不都不应该出错的。下面是我对卷子错题的分析。

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道按诗词内容填空的课外趣味题,选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没有做出这道题,说明了我平时的课外积累还不够,以后应该多读、多背一些古诗词。

②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缩句)

缩句:村子散布在小丘上。

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缩句题,而我却将句子缩成了“村子在小丘上”,错得十分可惜。这表明了对于“什么怎么样”这样的缩句句式还没有掌握的,以后应该多练习缩写句子这一方面的内容。

③使用快乐人生三句话后会发生哪些变化?请你用“____”画出来。

这一道题的答案在短文中,并且要求我们用横线画出来。正确答案应是从“周围的老师同学没有变……变得温馨、和谐了……”我却将其他一些本不应该画上的句子画上了,白白的丢掉了1分。由此可以看出,我还是没有将短文读熟读透,阅读题还是没有掌握好,以后要在课外阅读方面多下些功夫。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也可以从这次的考试中看出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不足之处。我在课内外积累,缩句,课外阅读这三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在这里考试还有3天的十分短暂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将这几只拦路虎统统消灭掉,在期中考试中考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分析

全文共 3344 字

+ 加入清单

要想提高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慎思初中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主要任务和教学效果,寻求促进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为您编辑了“关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分析

关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分析

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长期困扰着作文教学改革的问题。近二十年来,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根本问题逐渐形成了共识,这给解决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带来了希望。因此,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入研究和认真实践以便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紧迫性

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其主要表现在作文课堂教学的理论方面的缺失和实践方面的随意。

⒈“学”与“术”的关系问题——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没有形成本学科相对独立的话语系统。

在作文教学以及学生作文的评估中,有不少人引入了某些文学创作原理和技法,并固守已相对陈旧的文章学、写作学概念。

2.开放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作文教学的无序、弱化,以至在个别地区或学校几乎被取消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即使在最近编写的几套初、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大部分依然是将作文、漫谈式的知识短文附在单元教学之后,或编在各册教材的后半部分,虽有简明、精要、实用的特点,但显然缺乏作为“教科书”的系统性和严密性,难于给学生以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的有效的作文训练。

3.系统性和逻辑性的问题——作文研究和作文教学改革尚未追本溯源。

新时期以来,大批有志之士大胆探索,我们必须承认,在每一面旗帜的背后,都有一个新鲜的见解或一个给人启迪的思想,而且一般都已经拥有了富于操作性的付之行动的实践案例——所有这些,都给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但是它们还远远不是严密、科学的学科体系。

4.作文教学实践当中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问题——很多长期流行的和新兴的作文观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中学作文教学是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基本素养而进行的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作家,它与作家创作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综上所述,对于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唤起学生写作文的主体冲动,没有真正让全体学生掌握表达的基本技巧,人格境界也未能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提升。

二、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性

1.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使得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深化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语文素养是人们得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写作交际能力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可见,作文教学是完成公民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解决作文课堂教学的缺失,探究并开发相对完备的作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系列,探索一种相对有用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不断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2.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往往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素质教育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从素质教育出发,培养初中生的作文素质是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如果把作文素质分解一下的话,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应是:

(1)传授“精要、好懂、有用的作文写作基础知识”

写作知识在写作训练中起着指导、调节和评价作用。很显然,必要的有用的写作知识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培养学生现代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根据对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他们在作文训练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文不切题,漫无中心,思维混乱,条理不清,语句不通,词汇贫乏等等。这些问题说明初中作文课堂教学要务实,要把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作为当代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

(3)发展学生智力

作文是一种心智活动,作文教学担当着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其实,每篇作文的写作过程,抑或是社会、工作、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各种书面文字,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维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某个问题,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维来适应新情境的需要。

(4)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和教学是不可能分开的,世界上绝对没有不渗透教育的学科教学,作文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精心创造时机、切实有效的育人过程。

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传授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其中,培养写作能力是关键。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中心,前承写作知识,后启发展智力,达到培养人的目的。这样,作文教学就能走上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3.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真正培养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界定几个关键性的概念。

(1)“新课程背景”。新课程背景是指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新教材的实际运用过程中,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在充分继承作文教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理论的与实践的研究。

有效性。“有效”是指学生在作文训练课中学会了什么样的技能,能否运用这一技能来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观察、体验、感悟。所谓“有效”,并非“无效”,它是相对于过去的“低效”而言的,就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师生的多向互动,达到可以检测的“效益”。

(3)作文课堂。有别于阅读教学或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关注如何训练初中学生形成作文写作基本能力的课堂教学。

(4)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主导的,内容确定的、目标明确的教与学的活动,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相应的训练目标。

三、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

1.对作文教学终极目标、主要任务、教学效果的正确认识。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如地反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为作家。这个终极目标是由许许多多小小的阶段性目标所体现的,而阶段性目标又是通过一次次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教会学生怎么写,让学生把现有的生活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学生去表现他们原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去深入那原本不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一堂作文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教师的表演是否精彩,不在于学生的举手发言是否热闹,而在于学生在这堂作文课上究竟学会了什么,他们实现了作文终极目标之下的哪一个阶段性的具体目标,他们能否运用这一技能来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观察、体验、感悟。

2.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初步构建作文篇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已熟悉了记叙的基本要素,能按时间顺序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和一事一议文章的写作。但是,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把一个事物说明准确,把一个道理说清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而这恰恰又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从作文训练的角度来看,片段写作是作文训练极其有效的重要途径和科学方法。作文片段训练的目标具有具体、科学、灵巧而实用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这里的片段,指的是文章局部,是从句到篇章

的中间环节,即文章中意义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或几个核心的部分。

片段写作犹如素描、速写,是写好完篇作文便捷而有效的训练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训练:一是内容集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中心确定写作要求,力求在一点上真正做到有效的突破;二是篇幅短,可以有时间和精力逐字逐句地推敲,在写作基本训练上多下工夫,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片段训练为主,构建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要实践从片段写作和完篇作文的结合上安排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研究和训练的重点是片段训练;同时,以片段训练引导到完善成篇,提高构篇能力,使初中生真正练习好“写具体、写生动、写准确、写清楚”的写作基本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考试分析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 曲姿谕

上一大周,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语文考了92。2分,数学考得不太理想,93。5分,英语也考得不好,93分,这三科分数,我最不满意的就是英语。

英语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科,之前多难的试卷,我多没下过95分,可这次考得太不理想了,一点儿都不符合我平常的成绩。

数学我最最喜欢的一科,也是我考得最不理想的一科,一个小组的4号都能考96分,我这个1号只考了93分,我真感觉丢人败兴,我思考的几天,我终于知道了,是粗心让我考了93分,我以后考试一定要细心,在细心。

语文我后4分是不该扣得,都是我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老师在考试前还叮嘱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可我就是没有做到,以后可一定要做到呀。

这三科,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语文不低于93分,数学不低于96分,英语不低于98分。期末考试,我一定要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族团结纪录片《暖春》观后感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眼睛湿润了,电影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眼前。

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小花的小女孩被家人遗弃,后来一位好心的老爷爷收留了她。从此,小花就和老爷爷一起生活,在极其贫困的条件下,小花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名山村老师。

当看到“老爷爷为了给小花买鞋子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完了。小花舍不得穿,就拿在手上,脚上却起泡了”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那天是“六一儿童节”,妈妈让我挑一双鞋子买下,可我还没穿上一星期,就挑三捡四的说鞋子太大了,颜色不好看,样子也不时髦,一定要重新。想想,心里真惭愧,和小花比起来,我就像一个三四岁的小毛孩似的。当小花看到婶娘给她做新的衣服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甚至跑遍全村,还大喊:“我有新衣服喽!我有新衣服喽!”我禁不住又想起了自己,我穿新衣服,从没这么高兴过,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穷苦,似乎我的衣服都来得很容易。其实,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血汗钱,以后我一定要省吃俭用,不乱花钱,让爸爸妈妈少为我操点儿心。

平时,我的本子写一半就换了,可是小花却十分节约,小花的作业本全都是她爷爷上山砍柳条换来的,小花为了让爷爷多休息,就请老师用铅笔改她的作业,这样,小花的本子就可以多用几次了,多么值得敬佩的小女孩啊!她对长辈的体贴胜过她自己。

每当我回想起这部电影,就鼓励我不断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我们今天的条件这么优越,更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为祖国繁荣而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英雄儿女央视大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盛开在朝鲜大地上的金达莱花,见证了志愿军将士用生命捍卫和平与正义。淬炼于抗美援朝战场的国际主义精神,源自和平与正义的理想。

“面对日益逼近的外部威胁,中国领导人做出了出兵援朝、与美国作战的艰难抉择,展现了新中国不畏强暴、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昭示了中国领导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沈志华说。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由此大步前行。

新中国对战争与和平的理性思辨,凝聚起保家卫国的坚定意志,映射着对人类福祉的持久观照。

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带领中国人民穿过炮火硝烟、历尽创业艰难、如今迈向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抱持“天下为公”的文化精神,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

全文共 1963 字

+ 加入清单

王华堂出生于民和县塔城乡中湾村,这里是个偏僻的山区,十年九旱,生活及其艰难,他的童年时期正处在民国十八年的大荒年,父亲领着全家4口人到处乞讨为生,后父亲因病身亡,小妹自小因病因饿夭折。后来母亲迫于生活再嫁,他便成为孤儿。年龄幼小的他,由叔叔抚养,但是身处旧时代,叔叔中年丧妻,家中无人照料,他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童年时代。

民国二十八年,年仅14岁的王华堂逼迫去循化县科沿沟金场当沙娃。由于生计,期间曾到甘肃窑街挖过煤,到永靖学石匠,民国三十三年,被卖当壮丁,由甘肃八战区师管区验收,交于傅作义的国家部队三军十师一团三营七连当兵,在河州城进行短期训练,开拔宁夏银川直至吾原,他所在的一个排调到西山咀、鸟不浪口等地防守日本,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后来他所属的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其连队军官士兵都投降于共产党的解放军。1948年12月,王华堂投降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分配到68军第六纵队12旅七连,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教育。后又调到68军工兵营二连,参加了解放北平战役和解放太原等战役,直到华北战役宣告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但我志愿军以顽强的斗志,挫败了敌人的阴幕,打乱了他们的作战计划。特别是王华堂擅长使用新式武器,精通各种武器使用,朝鲜给后勤部运来一批新武器,但大部分士兵不会使用,上级派他带上一个小分队,由他任队长,去前线教会士兵新型武器的使用,他与同去的战友不仅教会了战场上的战友们使用这些新式武器,并且积极摸索出一套将手榴弹连在一起,设脚绊使用,提高杀伤力的战斗技能。建议报到师部,很快得到采纳批准使用,这个办法广泛使用在前线战场上,给敌人造成了很大杀伤力,王华堂也因此得到了战友们的尊敬。

在朝鲜战场上,苏联又送来武器手雷和脚绊雷,但是表面生锈,看起来无法使用。连里又派王华堂去前沿阵地传授使用技术,这天晚上十点钟,王华堂带领三个战士前去偷袭敌阵,此时在敌人阵地上他们遇到三个美国兵,其中,一个被他们俘虏,两个逃跑了,同时敌军也发现了他们,朝王华堂他们开炮,此时,他正在埋雷,被炸翻,两个胳膊和两个腿被炸残,情况十分严重。那是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山路不好走,只好等到天亮,由四名战士冲破敌人的封锁线抬到后方,当时回国治疗是不可能的,便在朝鲜防空洞内治疗,开刀抢救手术只能住进前线战地医院进行。1951年11月,王华堂由于完成任务被炸伤,师部授予他三等功一次。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捍卫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光辉业绩,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使百余年来备受欺凌掠夺的中华民族从此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52年1月王华堂被转到祖国延吉市第三陆军医院治疗修养。1953年2月20日,他被转到西北荣军学校,他在那里一方面疗养休息,一方面参加速成学习。

1956年7月28日王华堂从西北革命残疾军人总校转业,8月1日到西宁复员建设军人委员会,8月8日到民和县民政局报到,分配到县委档案局当管理员。

英雄壮举,并非偶然。王华堂靠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胆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百余次炮火洗礼,屡建奇功。在地方工作期间,他不居功自傲,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默默奉献,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先后在县委、档案局任职,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1957年参加民和县档案管理工作后,建立了党政合一的档案馆,是县级档案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并积极向当地政府领导建议编纂《民和县志》,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县志办公室。1971年王华堂光荣离休。退休后,作为《民和县志》的发起人,他又主动请缨,参与县志编纂工作,奉献余热,直到政府明文规定“不能聘用退休人员”,便回家休养,期间编写了《王华堂回忆录》。

现年94岁的王华堂,已经失去听觉,身躯仍有弹片残留,加上双腿致残,安装的假肢,行动有些不便,病魔随时折磨着他。但是这位英雄,坚毅的眉宇间尽显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始终坚持锻炼,与病魔做斗争;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依旧精神矍铄,快乐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的考试分析的作文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们般语数英三门功课都考试了,成绩出来后,语文数学我不太满意,最满意的当然是英语了,最值得骄傲,97分,全班第二名,我从来没有考过这个成绩呀!

哎,先从最不满意的数学开始说吧。数学只有92+10分,比我预计的满分差了八分,再努力一下就一百分了,对,我就是要考一百分。我前面三页一题都没有错,问题就出在应用题,一错九是八分啊,粗心大意,这是我的老毛病了,这次又犯了。好好的一百分摆在面前我不要,偏要了92分。单位问题!单位问题!单位应该是厘米的,被我糊里糊涂的题目不看清,错误的写成了分米,老师毫不留情的给我打了个大红叉,诶,这题我就扣了八分,我后面也是全对没有错的啊!到手的一百分就这样从我手里溜走了,多可惜呀!以要我要改进,认真做题,看清单位,正确换算,不再犯这个老毛病了。

接下来分析语文。语文主要问题在于阅读。课外的积累太少。连《小王子》中小王子住的叫什么星球都忘了。只要这本书的相关题错光光,勉强答对了作者是法国人。老师父母都说语文重在积累,肚子没有墨水,想挤一点话也挤不出来,所以写作文时语言干巴巴的,想句子没有,想词没有,写出一句话,能把我想好长时间,好不难受。我以后要多读课外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将阅读变成有效阅读,而不是读过就忘。

最后分析的是英语。本周一共考了两场,相对满意。但也有不好的地方,有也一题我错的奇怪,连我也不知道怎么错的,老师在卷子上写三个大字“没人错”。我觉得很丢人,我以后考试要在这种小题目上做到十拿九稳,别看它分值小,错多了也会考砸的。

回家后,我把成绩汇报给妈妈,妈妈先批评我:“看看,语文考的太糟糕了,在课外累积上丢了分,我叫你多课外书,你也不看,看了也不认真看,这下吃亏了吧?数学,又犯粗心,这问题你也不知错了多少遍了?看了英语卷子后,妈妈说:"恩,英语不错,加油。”

每次考完,认认真真地分析一遍,记住这题为什么错,以后该怎么写,还可以抄在错题本上,在大考前复习,是很有效果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