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搜集有关春节民风民俗优秀20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心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搜集有关春节民风民俗,欢迎阅读与收藏。

浏览

6308

作文

673

春节民俗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民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与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与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与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是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与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与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每个地方的春节民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吧,你们是不是也该让我长长见识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的民俗作文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主要的活动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给他们。

结尾: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风民俗作文560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影响力最大的,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又叫“浴佛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

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语叫做“麦日”于农历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恼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网玛”竟为守岁。人们把“叭网玛”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古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一天谁身上的水最多,谁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满!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胜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呀泼。

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赞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欢声笑语在耳边回荡,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现。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想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有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

[民风民俗作文56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山东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山东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贡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山东也有许多举世闻名景点:济南的泉、枣庄的水、青岛的海、烟台的仙、威海的岛、泰安的山,都无不让人拍案称绝。山东还有许多特色,饮食小吃、戏曲文化、民间工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东的饮食了。山东菜,就是鲁菜,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山东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

山东的主要特色小吃有:蒙阴红烧兔子头、沂水油炸山山牛、广饶肴驴肉、沂水豆油炒姜芽、临沂油炸知了鬼、沂水大锅全羊、沂水塌煎饼、沂水塌包、沂水油煎白鳞鱼、清油盘丝饼、油旋、八批果子、玫瑰糖炸糕、龙口肉盒、芙蓉烧麦、潍坊火烧,鸡鸭和乐,朝天锅。德州扒鸡、禹城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莱芜方火烧热豆腐、莱芜香肠、博山酥锅、利津水煎包、单县羊肉汤、曹州耿饼等。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我是非常爱吃山东饭的。每次回到老家,一定会让妈妈爸爸带我去山东菜馆吃顿山东饭,饱饱口福。一到了菜馆,嘴巴就停不下啦,因为每道菜都做工精细,香味四溢,既美观又好吃,想着都能让人流下口水来。在山东,有一道菜家喻户晓、在餐桌上必点;也是我们家人最爱吃的一道,叫做“炸蛎黄”,现在在北京,偶尔还能吃到一两次,虽然北京和山东做的炸蛎黄是一样的,都是口味咸鲜,色泽金黄,外焦里嫩,但是,怎么吃也感觉北京做的没有山东做的好吃。真是想念家乡菜,也思念家乡啊。不过,欢迎大家都去品尝一下鲁菜,这可是四大菜系之首啊,不尝尝可是太遗憾啦,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藏族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有一个很隆重的节日,叫沐浴节。你知道沐浴节是怎么来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很出名的医生,叫宇托云旦贡布。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好。所以藏王赤松德请他去做御医,专门给妃子们和自己治病。但是宇托进宫后,心中仍然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经常借外出采药的功夫去给百姓治病。

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了起来,许多牧民卧床不起,严重的还被夺去了生命。这时,宇托医生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为一家家患病的人们治病。他从雪山上和森林中采来各种药材,煎药给百姓们服下。许多濒临死亡的病人恢复了健康。人们都称他为药王。

不幸的事发生了,宇托医生去世了。草原又发生了瘟疫,比上次更加严重。生命垂危的牧民只好跪在地上,祈求上天保佑。

说来也巧,一天,一个快要病死的妇女做了一个梦。梦见宇托医生对她说:明晚,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你去吉马亚河洗澡,病就会好的。果然,当这个妇女洗完澡,马上就恢复健康了。

这件传开后,家家户户都来到了吉马亚河洗澡。凡是洗过澡的病人,每一个都变得红光满面,健健康康了。

人们说,这是宇托医生化作了一颗星星,用星光把河水变成药水。因为上天只给他7天的时间,所以这颗星星也只出现7天。

从此,藏族人民便把这个7天定为藏族的沐浴节,每年的这个时间,人们都去附近的河里洗澡。据说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真正使人民的病好起来的,是宇托医生那颗永远牵挂着、爱着人们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二十九,是拗九节,也称孝顺节。每当这个时候,儿女都要献上拗九粥,表示自己的恩情。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我这时便想起父母对我的爱,有些感动,一转眼,12年了,而我如今又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我想,应该好好遵守学生的本分,应该做到儿女的职责,应该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起来,至少来说,这也应该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只想多孝顺他们,多关心他们,让他们开心。

我知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注定是要为父母奋斗,他们让我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我这么做也并不算什么了!

今天快结束了,我真想在下一个日出之前,给他们送上一碗拗九粥,至少告诉父母,我还是有一颗感恩、孝顺之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风俗,而且各有千奇百怪的习俗。潮州的习俗,今天我来跟你说说吧。

春节时,有个习俗十分奇怪,初一或者三十时,全部潮州人要七点至八点起床,一家人把家里所拜的神抬出来,米碗里面插着三根又粗又大的红蜡烛,摆上的供品有很多:鸡、鸭、鹅,还有各家自制的食物。你可以想象一下,门口摆放的神千奇百怪,有土地公、观音大士、王母娘娘……只有你想不到的。

正午一点时,潮州人禁穿花花绿绿的衣裳,只能黑、白或者蓝。然后一家人一起去祠堂拜祖先。不过,奇怪的是,以前,拜祖先时是没有女人在里面的,而且女人禁拜祖先,只有男丁能进去。为什么女人禁拜祖先呢?因为,潮州人认为男丁才能使家族兴旺,女人一进去,就算对祖先不敬,所以,潮州人都有些重男轻女。

傍晚六点时,潮州人必须要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寺庙。如果你来过寺庙的话,会发现潮州人的寺庙跟其他的不一样。别人的是拜佛,而潮州人却是拜菩萨,菩萨脸上呈现出一副解救世人的面孔,一只手托着一个玉瓶,另一支手拿着一条树枝,树枝上还有几滴水,仿佛快要掉下来,我想水有可能是净化世人的心灵吧。拿香也很讲究,不是拿七支、九支,而是十支。菩萨三支、门前两支、皇天后土三支、土地公、土地婆各一支。听说这样可以保家族香火兴旺、平安、逢凶化吉。

虽然各种地区的风俗、习俗不一样。可是,我还是觉得潮州人的习俗最古老,很奇怪,使人很想去了解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民风民俗400字作文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谚语可谓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可是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你又知道那些民俗民风?我们地处中原,只了解本地的民俗习惯,你们知道藏族节日吗?如果不知道,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藏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按照他们的日历——藏历来算,月月有节日。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是最隆重的月份。新年是最主要的节日,人们从十二月初就开始准备过年,人们先用青稞苗供奉佛祖,然后各家就各自做。炒青稞,摘人参果等品。到了十二月二十九日,人们打扫房间,傍晚时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种叫古吐(一种面疙瘩)。初一那天人们喝青稞酒,初二人们拜年。初四拉萨举行大规模的传召大会,此后一直活动直至二十六日。

此后的节目数不胜数,五月十五林卡节是世界焚香日,七月一日是雪顿节,意思是“吃酸奶的节日。“还演藏戏;望果节是丰收节,没有固定的日子;十月十五日“吉祥天母节;”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灯节。”

中原的节日丰富多彩,但西藏的节日更是多种多样,愿节日越来越多,人们越过越红火,祝大家在这些节日里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健健康康,日子越过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满族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

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 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

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 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藏族的民风民俗作文篇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春节期间,亲友和邻居之间,都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藏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介绍的是家乡的春节,也是小年,更是新的一个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也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十二点,家家户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边包边看,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行,吃完水饺以后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收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有关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到了,我很想念您——外婆!这只是一个借口,不是清明节,我依然想念您!

虽然我今天无法赶到外婆的坟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开心的,因为在今天我们很多亲人都特别的想念您。

我三月份回家参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寿,去给外婆扫墓,插亲。感触很深。

很多时候,我们做晚辈的都是感受不到他们对我们深沉的爱,有时候或许还觉得他们多滤了。随着我慢慢长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从小我最喜欢外婆,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里是个很平常的人。她对我特别的好,有什么吃的总是留着,等我周末从枝江赶到那里吃,记得有几次我很小的时候,她偷偷给我吃东西,其实吃到的东西已经坏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妈妈还会怪她!不可否认,外婆很偏心,她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我一个外孙。按道理说应该喜欢的是孙子啊,可是她从小就特别疼爱我,常常也会引起妈妈的话语。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协商要离婚,问我跟着谁?我当时很迷茫,我说我想跟着我外婆过日子,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离弃了我,我的外婆不会!虽然最后没有如愿,但是我还是在心中有个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过来跟着我住!结果还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外婆被查出来是癌晚期,我悲痛欲决!

总是等到我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曾经答应外婆要陪她坐飞机去上海玩的@!

我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还好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风民俗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将过春节称为“白月”,原因可能与其崇拜蓝色和白色有关。蓝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纯洁、吉祥和神圣。

腊月二十三以后,即准备过春节。衣食住等方面皆与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制作炸油菜子,花样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观。其次是包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

年三十是最为热闹的一天。全家人皆着新制作的蒙古袍,显得精神焕发。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形状,上面还要插上特制的金银花。再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贴对联。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席,开始祭祖。长辈复诵着祖先名字,将酒一杯杯洒在地上,洒向天空。祭祖毕,全家上席。晚辈给长辈敬酒称辞岁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尽情娱乐,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妇女儿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

初一凌晨,摆上宴席,先由晚辈给长辈敬酒,行跪拜礼。男人们跨上早已备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村镇,逐个地串蒙古包。按习惯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串包男女经常利用此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让,茫茫草原,纵横驰骋,冰冷大地上奔淌着生命的热流,预示着来年无尽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永康市外几十里的一个小村。早些年,村里的许多房屋是茅草做的顶儿,所以得了“茅鼓隆”村名。

要问咱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十有八九会告诉你“茅鼓节”了!茅鼓节算得上是村里的特色节日,更是孩子们的节日。

每年立秋左右,快到“茅鼓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去收茅草。茅草可是这活动必不可少的原料!刚收的茅草油亮亮的,怎么看都像是打了蜡似的。茅草摸上去滑溜溜的,可有韧性了!任凭你怎么折,怎么弯,都不会断掉。茅鼓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茅草编成鼓的形状。因为在老人们看来,鼓就代表着团圆、平安。

用茅草编鼓可是有难度的,村里的大人,尤其是老人最会编了,孩子们要想参加活动,就得自己学着编。编鼓要诀就是要环环相扣,扣紧了,鼓才不会散。成形的鼓是扁扁的,厚约五至十厘米,鼓面为圆形,直径约二十至三十厘米。鼓面摸上去光滑,有格子状的斑纹。茅草的穿法也十分讲究,一根在上,一根在下,还有一根得在中间固定、支撑。

鼓编完了,就可以往鼓里装上大把的糖了!乡下可没有那些好吃又好看的水果糖、橡皮糖,却有孩子们最爱吃的麦芽糖和皮筋糖。皮筋糖实际上是跟皮筋相像的“硬糖”。糖的外面有一层硬硬的壳,里面却是柔软的“夹心”,是孩子们的最爱。把糖装好,孩子们的工作就完成了。此时,大人们正在搭“舞台”,布置活动场地。

到了立秋当天,孩子们一早就抱着糖鼓出门了。来到村头的台子上,大家就开始抢夺“领地”了。争到了好位置,接到的糖也会越多。

日上竿头时分,活动正式开始了。孩子们拿起小木鼓锤在鼓上猛敲一阵。糖果就从鼓缝里往外掉。无数的糖果随着一阵阵鼓声落下,真是令人兴奋的一场“糖果雨”啊!

你瞧,孩子们嘴里含着两三颗糖,手里捏着两把糖,全身上下的口袋全塞满了。大一些的孩子们利用自己身高优势跳起蹲下,不时还高兴地大声嚷嚷;年龄小的只能跑到台前捡别人掉下的;个别调皮的,直接躺在茅草堆边,张着嘴,等糖自动掉进嘴巴里!

这真是一场欢乐的糖果盛宴!

难怪咱家乡的孩子都爱茅鼓节,都爱这个名叫茅鼓隆的小村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那是个有趣的地方。每逢除夕早上,店铺早早的开了门,并放着喜庆的乐曲,人们也早早地出门逛街。但最有趣的还是我们这的集会,老师说我们这的集会原来叫做庙会,集会开3天。

在农历三月十七,集会前一天。小贩们在家就把自己的商品放在车上,开到自己的指定位置,然后在空地上搭个棚,把商品摆在棚里,再把棚的四周用布围上,这时准备工作就做好了。集会前一天就在人们迫不及待的心情中过去了。

农历三月十八,集会第一天,早上7点,小贩把棚上的布拉开,准备开张。半小时后,一些老人家就来了,他们都在给自己的子女买什么。八点半了,人渐渐多了起来,那叫个人山人海啊!我最喜欢逛集会,为的是有机会买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从北往南,最北边是卖各个地方的食物—香气扑鼻!往南一点,是小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游戏,再往南走,就是卖日常用品和衣服的了,最南边是卖杯子、碗的。十一点人还是那么多,原来5分钟走的路,现在15分钟也走不完!小贩们在摊位上吆喝:“看一看了,我的锅炒菜不冒烟、不粘锅、不费油,买一个吧!”另一边就是买主和卖主为了价钱在争吵着什么。

农历十九、二十,人就没有第一天那么多了,可还是很热闹,每逢这3天,如果是假日的话,我就会在这呆一整天,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有集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独特的习俗。我是瑶族人民,我们的民风民俗多着呢!但是最让我意犹未尽的,就是在端午节的那天,跟着妈妈一起做一锅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节前夕,妈妈会到市场里买一大些竹叶和农民采来的艾叶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里,妈妈把面粉倒进盆子里,掺一些白糖,放入适当的清水。把面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面粉和白 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艾叶洗干净,放到锅里熬几分钟后,倒掉艾叶,把剩下来的艾叶汁到在面团里,多揉几下。揉面时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则包出来的粑粑就会松松软软,没有嚼劲儿,揉面的力气要适中,才能做出有嚼劲的粑粑。

接下来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叶重叠在一起,然后从面团里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面团,从中间凹下去一个小窝,放入准备好的馅儿,这馅儿是妈妈刚刚切好的,里面有香花生、糖块、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馅儿后,在把口封起来,裹上一层香喷喷的茶籽油,一则是为了更加的香,二则是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叶上。然后搓成一个小圆儿,放在竹叶上,把下面的竹叶向下折一下,再缠上带子。一个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这样,差不多一个下午的时间渐渐流逝了。终于,一锅艾子粑粑总算是包完了,最后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经馋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开火,蒸起了粑粑。

吃过晚饭,粑粑被盛放在茶几上,我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艾子粑粑,“哎呀!”这粑粑可真烫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抛来抛去,嘴里还吸溜吸溜地吹着气,粑粑总算凉了下来,咬着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里美滋滋的。

到现在,提起端午节时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还是记忆犹新。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他们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

蒙古人的传统服装是阔衫长袍,高领长袖,腰系皮带,脚蹬皮靴。蒙古人的穿着不同季节也是不同的,夏穿单夹袍,色彩鲜艳,冬季则穿羊皮袍,舒适暖和。

蒙古族是个放牧的民族,这一区域的草被牛羊吃光了,便要搬到一片有水有草的地方去。为了搬家方便,蒙古人居住的是蒙古包,到时候折起来用车拉走,找到合适的地方再把蒙古包撑起来。蒙古人就是这样,过着“逐水草而迁徒”的游牧生活。

说起饮食,蒙古人喜欢吃羊肉,大块大块的羊肉放在篝火上烤着吃,怎么也吃不厌,有时也吃点奶酪。他们还喜欢喝牛奶、羊奶和蒙古酒。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一个盛大的节日,十分隆重。“那达慕”大会上可以进行摔跤。各位摔跤手身穿皮革制成的坎肩,下着三色短裙、绣花马裤和长靴。摔跤的时候,膝盖以上部位碰着地就算失败,各位摔跤手谁也不肯让谁,用自己惊人的力量和绝妙的技巧来赢得对手。他们每赢一次,就在胸前挂上一条彩布条,观众也随之欢呼起来。

骑马也是大会上惊险动人的比赛,能在这个大会上比赛的,个个骑术精良,马匹也娇捷如飞,枪一响,各位骑马手便疾风般地冲向终点,一转眼的功夫,冠军便产生了,大家都用欢呼声表示祝贺。

蒙古族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风格与众不同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民风民俗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要到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始于宋代,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不只是汉族的节日,目前我国的侗族、苗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且节俗各异。

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云南阿细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越发显得妩媚皎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藏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的“雪顿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思,“顿”是“吃”、“宴”的意思,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