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搜集有关春节民风民俗(精彩20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心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搜集有关春节民风民俗,欢迎阅读与收藏。

浏览

6603

作文

673

观察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一为新春,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新春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东北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发笑。想起来,这首歌和我还真有点相似呢!

我的家乡在东北,现在生活在大连,不管去怎么理论,我也应该是个东北人了吧!有句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里和其它地方还真是有点不一样吧!首先,东北地区民居就与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东北那里,住的绝大部分都是平房。东北人在住房上从不拮拘,从不去认认真真地分什么卧室、什么客厅、什么厨房的。他们所做的,仅是一墙之隔而已。东北的厨房有一口地窑,不太大,用来存放土豆之类的食物。东北的厨房还有一口生活的炉子,烧出的热气通过一根铁管子给输送到卧室,用来取暖。再看,就是两口镶在大水泥中的锅,当然,要一个通口来生火用。中间56个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软软的床(我现在也是!)而东北那,睡得却是“炕”,所谓“炕”其实是一种又长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两三米呢!)。床下有一条空洞,是用来连接厨炊的。这样一来,当外面在做饭时,你做在热炕头上,如果是冬天,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东北民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客厅,从正门进去,先是厨房,再就是有炕的卧室了。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有一间小屋子。如果有客人来了,他们就会毫无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显亲切!其次,东北人家的口味也与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东北人尤其爱吃炖菜。什么猪肉炖粉条什么小鸡炖蘑菇什么土豆炖排骨,都是东北人的最爱。再说,东北哪里的文化习俗也与其它地方的文化习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几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东北的二人转却是不同凡响,清新脱俗。二人转在当地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小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随时随地那么来上一段,既不需要舞台,又不需要服饰。可以一边哼哼歌曲,一边载歌载舞,又养眼有养心,不开心时来上一段,说不定心情会多云转晴呢!

最后,东北人的性格也与其它民族有些不同。东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样风情,让人顿生亲近之意。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就是东北这些独特的民风、习俗养育了像东北人这样大方、豪爽、不拘小节的民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韶关,那里有别具一格的客家习俗,其中,春节最为热闹。

除夕的前一天,村名们都蜂拥而至的来到集市上,买鸡、鸭、鹅,买黄酒、白酒……留在家里的人则要将全部的物品更换,俗话说“干干净净迎新春。”扫完后,贴上年画与对联,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除夕那晚,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从下午,人们就开始准备着这一年一度最为丰富、最为开心、终于有意义的团圆饭了。吃完了饭,全家人都会在自家的屋顶上放鞭炮,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啪啪啪”飞上天空的烟花,好似一盏独灯,照亮了天空中的一角。十二点钟的钟声敲响,从村头到村尾,挨家挨户都要放很大很大的爆竹,“隆隆”的声响伴着新春的到来。当晚,每个人都要守岁,如果要睡觉,就要开着灯睡觉,因为长辈说那样年兽就不会来找我们。

大年初一虽然没有除夕那样的热闹,喜气洋洋,但还是很开心,欢乐的。早晨,六点多,每家每户都要去庙里拜祖宗。给祖先敬完酒,还要按大小辈分站一列,朝祖先拜六下,六六大顺,祈祷来年平安,吉祥,富贵。回到家以后,晚辈要收取长辈给的红包,并且要说:“祝某某某,新年快乐,吉祥平安来年如意。”

初二那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家探访,回家那天,她们都会带一些糖果,水果,贺礼……

正月十五的那天晚上,家里人要开始做汤圆。糯米用大大的缸子装着,用木锤把它打均匀之后再包馅儿,晚上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蒙古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其中,蒙古族的民风民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古族在饮食起居方面都与其它族有些不同,蒙古族也有自己的特别习惯。例如:你到蒙古去做客,需盘腿坐在席子上,几个人围着一个火炉,主人不能端正地坐在那里。而主人向客人们递奶茶的时候,客人应端正的接过去,如果不接,就表示对主人的不尊敬。如果实在不方便,也要喝几口,否则主人会伤心。

我们了解了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蒙古族的服饰吧。蒙古族的服饰很鲜艳,头上戴着别具一格的帽子。蒙古人不像我们,我们一年四季都穿不同的服饰,而蒙古族一年四季穿的都是长袍,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

蒙古族的饮食也别具特色,日食三餐,每一餐都离不开奶与肉。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那当然就很著名。说起肉,蒙古族最著名的食物当然是属烤全羊啦!烤制后的羊肉色泽饱满,色香味俱全,让人看着都想咬一口。还有蒙古的手抓羊肉,是蒙古族最喜爱的食物之一,相传手抓羊肉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因手抓食用而得名。酒类的当然也要数马奶酒,马奶酒是牧民们亲自研制的传统名贵饮料,牧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每天都离不开马奶酒,每天到处都洋溢着马奶酒的清香。

怎么样?蒙古的民风民俗是不是很有特色,你想不想来尝试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春节逛花街的民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龙年已经过去,我的本命年——蛇年珊珊来迟。在这新的一年,逛街当然必不可少。

随着新年的钟声,花市一个个地开张。我来到迎春花市。走进花市,琳琅满目的花朵整齐地排列在各个摊位:百合亭亭玉立在百花群中,宛如花中皇后:菊花怒放,鲜艳的色彩惊艳众花:兰花一身洁白,宛如满天飞舞的蝴蝶……小时不懂百花齐放,今日,终于领略到了。

一路走来,所吸引我的不是鲜艳的玫瑰,不是精巧的蝴蝶兰,而是在花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种植物——猪笼草。他一袭灰衣,在绿叶下长着几个“筒”—呈管状。管有少许液体,很甜。平时,它不与花争艳,总在角落默默清除害虫,无怨无悔。清洁工亦是如此,人们总认为这是低俗的职位,可是,如没有清洁工,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变成什么样。我凝视着它,它却只关心蚊子在不在我身边。走出花市,它那憨态可拘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蛇年后是马年,马年后是羊年,在历史滚滚的车轮下,花的风采还在延续,来年的花市也许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民风民俗高一作文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贴春联自然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家户户对春联都要精挑细选,贴于门上,增加喜庆的气氛,尤其是祖父祖母那辈的,对于这种美好的`遐想,自是十分憧憬的。在贴春联的同时,人们在窗上等其余地方贴“福”字,“福”字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变至今,已经成了倒贴“福”字,象征幸福到了,福气已到。

传统的春节,无非是包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服,走亲戚……而现在,这样的习俗是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取而代之的潮流,一些青少年组成一个旅游团,边旅游边团圆。虽说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东西或代表,可那些习俗,毕竟是集结了当时中华人民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老人希望子女早点回家的一份心意,它连接着你与父母彼此的关心。

团圆夜,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不远千里而赶回家来,坐下来陪父母一起吃个团圆饭,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用早就擀好的皮包着肉馅,也偶尔会包些蔬菜或海鲜。因饺子酷似元宝,大有“招财进宝”等吉祥寓意,因此,饺子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新年倒计时的时候,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尤其是男孩子,左手拿着打火机,右手拿着鞭炮,“噼噼啪啪”,顿时,整个天空铺满了鞭炮,被映得亮堂堂,犹如白昼。

分压岁钱,无疑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拿着那一个个红包,钱摸在手里的感觉可真好。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着,我相信,这也使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吧。当你在偷偷地数钱时,这种感觉别提多美了。按旧时的说法,有一只妖怪名叫“祟”,人人避而远之,而有一位老者,拿了一枚铜板,压在一位孩子的枕头下,“祟”来侵犯不成,于是,这个方法便沿袭下来。

春节的食俗也是很有讲究的。走亲戚时,饭桌上总是少不了一碗年糕,因为年糕又称“年年糕”(年年高),象征着你的亲戚对你新的一年工作与生活更上一个台阶的美好祝愿。另外,我们通常把饺子叫做“万万顺”,酒水叫做“长流水”,金鱼叫做“年年有余”,这条鱼只能看,不能吃,名为“看余”。每一份食品都寄托着亲人们对你新的一年生活和和美美,事业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以“民风民俗”为话题的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都贴起了红红的对联,还有大灯笼。大人们还把“福”字的对联倒着贴,寓意“福到”。早上,大人们带着小孩到亲戚家走家访友,互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大人们还会给一盒年糕给我们。这一天,小孩们都分外开心,因为都穿起了新衣服,还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压岁钱。

在吃年 夜 饭 时,家家的餐桌上都摆着鱼,这吃鱼也是有讲究的,只能吃鱼腰,叫“有头有尾”。饭不能全部吃完,要留一点,叫“年年有余”。

打鬼节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打鬼粑、长寿面。打鬼粑是用来打鬼,长寿面是用来捆住鬼的身体。

这个打鬼节也是有传说的。

传说在三月初三,有一个农夫晚上在山上砍柴,突然看见一座坟上冒起了点点火光。他走近一看,吓了一跳!这火竟是蓝色的!不仅从坟里往上冒,还会移动。农夫看了,放下锄头,撒腿就跑。回家后,他就跟村民们大肆宣扬,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全村都知道了。也有不信的人前来上山验证,结果皆是如此。

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说三月初三是阎王的生日,在那一夜,他会放一些厉鬼下山,有人便说要吃桃,寓意“桃过一劫”。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首先要买粽叶,然后再买糯米,还有配料。包好之后,要用绳子捆着,最后再放进锅里煮熟。粽子煮好后,就可以吃了,色香味俱全,有一种沁入心脾的感觉。尝了一口才知道。

这就是我们的节日,你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福清。那儿山清水秀,人们生活美满。而家乡的习俗和小吃更是让人大开眼界、赞不绝口:清明节吃光饼、冬至吃番薯丸、春节吃海蛎饼……其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春节时吃的海蛎饼了。

海蛎饼由面粉、海蛎、胡萝卜丝、瘦肉、紫菜做成。入锅炸完之后,外皮金灿夺目、香脆可口。里面的馅料呈金字塔状,上层的海蛎、瘦肉,柔嫩多汁;下层的胡萝卜丝、紫菜清爽美味。一口下去荤素搭配、海陆俱全。那味道,神仙走过都要停下尝一尝。

春节期间,福清很多人家都会炸海蛎饼,这成了福清特有的习俗。春节期间,你若去福清乡下,便能听见那不绝于耳的噼噼啪啪的炸海蛎饼声和烟花爆竹声。我们家也不例外。只见外婆将油倒满了锅,拿出了一个铁制带柄小圆铲,将面糊均匀地涂抹在上面。然后又将红宝石一般的胡萝卜丝放于底下,再将褐色的紫菜放在上面,接着将海蛎和肉放在上面。这海蛎可是整个海蛎饼的点睛之笔,没了它,海蛎饼定会失掉一半的美味。这海蛎必须用刚刚捞上来的新鲜海蛎,只有这样,海蛎饼才会那么鲜、那么香。最后再涂上一层面糊,入锅用中火炸10分钟左右便好了。可10分钟对我来说却很漫长,我像只馋猫似的不停地在油锅旁转悠,等着做第一个吃海蛎饼的人。海蛎饼终于出锅了,我一口咬下去,香软的海蛎在口里慢慢融化,再加上香脆的皮,美味至极,一股香气直沁心田,简直比山珍海味还好吃呀!

说起海蛎饼,还有一个传说呢!当年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海蛎、番薯粉混合加水然后炸成饼吃。这便是海蛎饼的起源。可见我们福清的海饼还是小吃界的“长老”呢!

我爱我的家乡,爱那可口诱人的海蛎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六年级写民风民俗作文500字推荐

全文共 1473 字

+ 加入清单

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那你的家乡又有哪些不一样的习俗呢?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一、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二、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三、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家。”我们的祖国大家园里有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中国。但是,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园中,却有着不一样的地域环境,不一样的名族风俗。

在我们兰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们那边一年一度的龙灯会。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 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 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会挤满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起等待着精彩的舞龙灯。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这片“海洋”中等待。终于,在远方有了一片红红的灯火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蠕动。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远方眺望。“哈!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我非常得兴奋,十分期待龙灯在我身边“游”过的那一瞬间。很快,前面的人渐渐散开。只见一条体型硕大的龙,在我的面前游现。

在我们那里,谁也不能从龙灯那里跨过,因为龙灯是具有威严的,谁也不允许有人这样侮辱他。要是谁敢这样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龙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移动,我们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龙灯。想在他身上沾点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风民俗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将过春节称为“白月”,原因可能与其崇拜蓝色和白色有关。蓝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纯洁、吉祥和神圣。

腊月二十三以后,即准备过春节。衣食住等方面皆与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制作炸油菜子,花样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观。其次是包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

年三十是最为热闹的一天。全家人皆着新制作的蒙古袍,显得精神焕发。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形状,上面还要插上特制的金银花。再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贴对联。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席,开始祭祖。长辈复诵着祖先名字,将酒一杯杯洒在地上,洒向天空。祭祖毕,全家上席。晚辈给长辈敬酒称辞岁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尽情娱乐,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妇女儿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

初一凌晨,摆上宴席,先由晚辈给长辈敬酒,行跪拜礼。男人们跨上早已备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村镇,逐个地串蒙古包。按习惯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串包男女经常利用此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让,茫茫草原,纵横驰骋,冰冷大地上奔淌着生命的热流,预示着来年无尽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风民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民风民俗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俗春节的作文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民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民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民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民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风民俗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立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5月5日(或6日)是立夏节,每逢这天,我们三北人便要举行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庆这个传统节日。

俗话说得好:“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因此,这天是一定要吃蛋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就忙着煮茶叶蛋:生起煤炉,把洗净的蛋(一般人家都用鸡蛋,也有用鸭蛋和鹅蛋的)放人锅内,再加入茶叶(前些年的陈茶)。茴香、桂皮、酱油,黄酒等作料,用文火慢慢焖煮,直至蛋壳发红发黑为止。这时,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叫人馋涎欲滴。孩子们则忙着编织蛋套,他们找来一些彩色的丝线或毛线,弟弟妹妹打下手拉着线绳,哥哥姐姐穿线、打结,忙得不亦乐乎。这五颜六色的蛋套一打好,孩子们就抢着挂在胸前,连睡觉也不摘,枕着蛋香、带着期盼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土族民风民俗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 ..

[土族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以民风民俗为话题的作文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 . 对襟 .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民俗之北京篇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民俗,一些人可能只熟悉自己家乡的,却对外地的一窍不通。北京的习俗可是很有意思的哦……

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与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新疆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千百年来,新疆各族人民血肉相连,休戚与共,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共同开发、建设和保卫了美丽的新疆,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生动事例。《大河百川——新疆民族团结故事》一书,就是将这些故事一一列举出来,为我们提供了一本民族团结的生动教材。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亲人》和《张骞通西域》。

《亲人》讲的是岳普湖县的维吾尔族书记铁里瓦尔得,收养了一个从四川省江北县的汉族孩子陈建宏。尽管铁书记夫妇受着外界的许多压力,但也含辛茹苦地把他养育成人。如: 陈建宏是四川人吃不惯新疆饭, 铁书记夫妇就专门给他做米饭,炒鸡蛋,做蛋汤;有时还给陈建宏买牛奶,炖母鸡。陈建宏是四年级的学生,但这个县的汉族小学只有一年级,于是铁书记帮助陈建宏自学。而陈建宏也知恩图报,上班后不仅按月交给家里钱,还一分一厘地攒钱,并用自己攒的钱为铁爸爸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台收音机。他不仅帮小妹妹学习语文、算术,还给大妹妹举办了婚礼。在陈建宏得肝病时期,两个妹妹也轮流看守,异族兄妹比亲兄妹还亲啊。

不光是两个城市,邻里之间,一个班,还是一个年级,民族之间都要互相帮助。

《张骞通西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讲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的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而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因积劳成疾而溘然长逝。我们应该像张骞一样为了民族团结、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宁可牺牲自己。

这些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团结的故事,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各民族大团结的滚滚洪流,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宝贵财富和源泉动力。我们应该把这些故事告诉每一个人,大家一起发扬民族团结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踩高跷、玩狮子、吃汤圆……舞龙赏灯闹元宵,欢天喜地迎春来,要说老家安徽宣城的春节民俗,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老家的闹花灯遍及城乡,玩灯时伴以爆竹烟花等,十分壮观。同时还有踩高跷、旱船、玩狮子、挑花篮等活动,儿童提灯更是美不胜收,今年寒假,我也去提花灯了!

大年初五中午,爸爸带我去双沟看花灯,刚过东华山就听见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我连忙下车,只见一条长长的队伍,两条龙灯在前面游动,中间许多人提着花灯,后面还有两只麒麟摇头晃脑,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

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那条金色的龙舞动起来了。你看它时而在空中翻飞,时而绕着地面盘旋,时而龙头从龙身下钻出来。真是巨龙腾飞,让我们目不暇接,周围观看的人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舞龙的人个个精神抖擞,龙头前的那个人手握彩球,一会挥到东,一会挥到西,龙头跟着彩球摆动,真是栩栩如生。

正在我看得津津有味时,传来“媛媛”“媛媛”的呼唤声,我回头一看,啊!花灯队伍里居然有我表姐呢!她手提一个椭圆形的大花灯,花灯上写着“五谷丰登”,其他的花灯也都是椭圆的,像一个大冬瓜,不过上面有点贴的是一首诗,有点贴的是剪纸,花灯用各色彩纸糊成,黄、蓝、绿、紫、大红、粉红——给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提花灯的都是一些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有点把花灯扛在肩上,有的提在手中。

哎,假如我也能加入他们的队伍多好啊!“媛媛,想不要提花灯?”姐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好呀!”我兴奋不已,接过姐姐手中的花灯,跟随队伍向前走。可没有走多远,就觉得手酸酸的,“姐姐,我不想提了。”走在一旁的姐姐笑了,“就这么一会儿,就打退堂鼓了,我们回去有夜宵吃哦!”我可不想让姐姐嘲笑,于是一咬牙继续跟随人群前进。终于从东华山来到沙墩,乡亲们出来迎接我们,小孩子围着我们跳啊,叫啊,场面好不热闹。在这里闹了差不多一个小时,队伍才浩浩荡荡向前走。我们经过每一座村庄、学校都要停留一个小时左右,好不容易来到了目的地双沟。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我双腿也快拖不动了,看其他孩子一个个都兴致勃勃的,我也不能输给别人呀!“我们还要走回家哦!”姐姐告诉我。为了那美味的宵夜,我只能忍了。

领头的人又给我们发了个通电的小灯笼,叫我们把小灯笼放进大花灯,这下,花灯全都亮了,与白天相比更美了。我们往回走,经过白天的村庄、学校,乡亲们还是那么热情,放爆竹来迎接我们。走呀,走呀,终于回到了东华山,此时已经12点了,我累得筋疲力尽,宵夜是热气腾腾的包子,我连吃三个,真香呀,这可是我一天的劳动所得哦。

提花灯,让我尽情的体验到了家乡春节的民风民俗,这个寒假我过得特别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的民俗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春节我都要回老家,一到那里,那里就响起了鞭炮声,是迎接我的?我有那么有名吗?不不不,是迎接佛的。很快,烟把整个小镇淹没了。

小镇的街道中央摆着一排桌子,桌子上放满了食物,有木耳、糖果、纸做的金元宝、一些水果和两条活的鱼······小镇的每一个人家门前都放着两堆稻草。远处传来的敲锣打鼓的声音盖过了鞭炮声,鞭炮声慢慢的停了,好不容易烟散了,家家户户又点燃了家门前的两堆稻草,点起蜡烛,烧起香,让小镇又沉没了,这景象虽然很像仙境,但是遮掩实在够呛,突然,有几滴水滴在我身上,难道是下雨了?原来是有人在撒净水,听说这样可以让我们幸福、快乐、健康、吉祥。那敲锣打鼓的声音近了,几个人抬着佛,边上还有两个人为佛扇扇子、撑伞,有许多大人在佛面前拜了拜,把香插在佛面前的一个轿子上,有些大人带着自己的孩子,转了转为佛撑的伞,佛的后面跟着许多人,他们有的骑着马,有的扮成孙悟空、猪八戒、嫦娥,有的吹着大号、打着鼓。等队伍走了,大伙儿聚在一起,把“金元宝”烧了。

据说抬佛是为了地方的太平,国泰民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