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看我的战争观后感(精品20篇)

导语: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我们最不愿看到战争场面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我的战争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浏览

7091

作文

148

初中生看我的战争的观后感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还原历史、揭秘真相的旗号,以所谓一些史料去质疑历史事件,以一些低俗段子去抹黑革命英雄。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行径多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并善于玩弄偷换概念、模糊标准的手法,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根本不足以全面深入地剖析历史,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一个“毒瘤”。

事实上,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前的几年中也曾泛滥成灾,在西方势力和国内少数“精英”的里应外合下,苏共的历史被全盘否定,污点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人心涣散,苏联大厦轰然倒塌。对此,我们应该引以为鉴,提高警惕,与一切抹黑革命英雄、戏谑伟大历史的行为作斗争。

坚决打赢一场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战争,是一件永远值得骄傲的事情。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将面临很多挑战甚至战争的威胁,唯有瞄准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去建设强大军队与巩固国防,才能为人民赢得和平发展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抗日战争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3432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是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民首次取得完全的反侵略胜利,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受害最深,牺牲最烈,斗争持续时间最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它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进行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改变了屈辱挨打的状况。终于摆脱了“恐洋症”,全中国人民找回了自信与自尊。从此感到自己作为世界上一个有能力自立的民族,能够打败侵略者,这对整个民族精神非常重要,也就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能够有地位,不再受人欺压,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抗战中形成的团结一致、英勇不屈、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已深深地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中华民族继续前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世界上真正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抗战前,中国被认为是“东亚病夫”,而正是通过抗日战争,中国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起到的巨大作用都让世界刮目相看,战后的一系列会议都承认中国的地位,中国也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中国在近代的许多屈辱得以洗雪,在甲午战争战败后,被迫割让台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了台湾;同时,这对民族精神也是一大提升。

纪念抗日战争的意义:我们纪念伟大胜利,不仅是回顾中国人民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更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新世纪的世界和平事业。

毛泽东老先生一生有十七次之多对人谈到,感谢日本人侵略我们中国。当时都不理解他老人家的用意,谁也不敢问起他这样表述的意思。时至今天,多数学者都解读为日本人打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国人,没有抗日战争,就没有共产党的新中国。借抗日战争,有力地磨砺了中华民族的斗志。毛先生一生都不惧怕战争,虽说战争苦了人民,但为了人民的正义事业,不敢起来反抗,就会被压迫。他的这种精神,曾让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的美国和前苏联,也深感头痛。当下的朝鲜,战争的理念,与毛先生如出一辙。

我作为一名退役的军人,在闲时找些有关历史的书籍来看。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让我产生很大的兴趣,在消遣中略知这段历史的一些背景,同时也油然而生许多自不量力的感慨和读史的心得。有些看法和观点竟然跟教科书上写的有所不同,尽管如此,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不敢妄加议论。今天有了网络日志这个平台,人人都可自圆其说,各抒己见,不求收到任何实效,一吐为快。

章东磐先生在他经过几年来对中国远征军及滇西作战尚还健在的老兵们进行的采访笔记,结合台湾和美国的历史资料,整理成的《父亲的战场》一书。那些在教科书里没有,书店看不到,档案馆查不到的真实历史,被刻意尘封的人和事,逐渐得以浮现。书中的人物更是让人不禁落泪。因为每个月得到北京某好心人200元的资助,在电话里对未曾谋面的好心人高喊“共产党万岁”,“我现在一个月可以吃两回肉了”的九十多岁士兵叶进财,曾经在松山之役的幸存者,国民党第八军的卫国战士。如今命运坎坷的垂死老人,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落差,真实得让人如受剜心之痛。

几位远征军和滇西作战的老兵,过去几十年里,不敢对人谈到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往事,生怕被加以种种罪名。章东磐先生在书中发出这样的感叹:“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让我们改变了信仰。把对家国天下社稷同胞的责任感偷偷换成了政治上的随波逐流,以至于让每个人再不敢珍惜几千年道德文明中都属于光荣的忠诚呢?”

何时爱上读史,又何时还为古人担忧、为古人得到不客观的评价而不平。每当我读史中得知那些不知局内的困境,在外呐喊议论、高谈阔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大人先生们混帐话之时,常多愁多思善感。就譬如美国炮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好些国人坚决主张向美国开战,这类想法貌似爱国,其实是对国事不负责任,不明事理;发动战争,当以国家千秋大局为重,决不可凭一时的意气办事。目前有些人则主张裁减军费的开支,用于国家的基础建设和民生。其实,军费的支出不但不能裁减,而且要加大军费的比重,只有军事的强大,国家和民族才能不畏强暴,完成自卫,人民才会有尊严的活着。以史为镜,军事必尽全民的智慧和财力,达到世界数一数二的水平,才能保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受外在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大家都清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国与国之间,不是讲道理,是讲强大,而强大的后盾就是军事打击力量。晚清大官僚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本是中国人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业,却让英国人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凭借他们的船坚炮利,让中国人几乎承受了灭顶之灾。强制清政府和道光皇帝,割地赔偿,撤职查办林则徐,流放西北,给中国人留下千古的奇耻大辱。江泽民总书记在1991年要求全国的中学生读中国近代史,教育部编写了大部头的近代史让中学生读,可惜近代史在高考历史分数的比重不大,不忘国耻的真正目的被学以致用的高考所限制。纵观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有诸多原因外,军事上的弱势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从而导致弹丸之地的日本,通过他强大的军事力量来达到征服中国的目的。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想将我的感想和认知,在网络的日志中落下。不忘这段历史自然成我坚定的信心,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和一分子,作为一个曾从军保家为国的退役军人,似乎在自己的身上承载了点不能忘却的纪念。

抗日战争,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历时14年。史书一般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抗日战争才正式开始,历时8年。在这8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就是打倒日本侵略者。在这8年里,中国人民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事集团为主要战场,包括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成百上千次战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涌现出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迹。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壮丽的诗篇、震撼天地的画卷。它将告诫中华儿女,国当强盛,民才有尊严。

今天,在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可喜的每在电视里见到日本人凌辱中国人的场面,人人都油然而生爱国之情。章东磐在《父亲的战场》序言里写道:在云南都拥满游客的时候,破败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抗日阵亡将士墓碑前的不远处,游客们扶老携幼,花花绿绿地游走丽江、香格里拉、大理、瑞丽和腾冲,在地热的温泉中欢快的沐浴,满足地哼哼着,享受无忧的岁月。百万旅游者谁也没有时间来墓碑前探一下头,来抚慰一下残碑压着的六千多位都在青春岁月变了鬼的异界灵魂,他们都是为国捐躯为我们今天而死,今天的我们却不记得他们了。章东磐等一行人,他们跪在苍凉的坟头和残破的墓碑前,希望能替更多的人做出祭奠,给逝者抚慰。

在你忙我忙他也忙的今天,能抽出一小点时间和精力了解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同胞,处在和平时期的我们,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却和中止。它给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教训,这段历史是几百万忠贞的中华优秀的年轻生命飘落在祖国山川湖泊之上,安卧在苍茫厚实的大地之中,他们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永存。是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与稳定,你在办完公务、完成攻关、赚到票子、喝茶喝咖啡之时,说说2011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有这份印象,凡夫俗子的我们,就很不错了。请相信,当一个人把爱国、爱集体、爱家、爱自己、爱他人等形成一个统一体,尽自己所能做到的,快乐和幸福就在其中。

在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之际,为表达我对我们的民族光荣的前辈们最深切的敬意,作此冗长而不深刻的感想。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以及给予今人的启示,不是我这点文字功底的人所能完成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抗日战争电影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影片记叙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五月、八月这对姐妹俩在亲人相继逝去的情况下背井离乡,独立生活,经历重重困难,得到了磨炼。

在战火中成长的五月过早地变得成熟,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年龄尚小的八月也懂事了不少。

战争中的儿女是坚强的。影片中有一个令我深受震撼。1937年12月,惨无人道的日本军队在南京肆无忌惮地扫荡,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五月的爸爸出门以后惨遭杀害,于是五月的妈妈把生活用品搬上阁楼,打毁了楼梯。一天,日军又来扫荡了,妈妈与奶奶顾不上逃命,让姐妹俩爬上阁楼,自个儿留在了楼下。日军一冲进来,就把奶奶杀害了。妈妈也被强奸了。五月、八月眼睁睁看着奶奶妈妈遭到日军的毒手,心痛不已,恨不得冲下去保护妈妈。但五月知道,妈妈宁可受屈辱也不愿姐妹俩受到伤害,只要一发出声音,妈妈的苦心就白费了。五月强忍着心痛和眼泪,咬紧了牙关,连一滴眼泪都没流下来。八月年龄小,呼之欲出,五月马上就捂住了八月的嘴。看,五月多么坚强啊!她不会被一点儿困难吓倒,仍然镇定地思考,为大局着想。她的这种坚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战火中磨炼出来的。

这使我想到了我在报纸看到的一件事。黑龙江省的一个小男孩从小就生活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与爸爸妈妈的百般呵护中,经不起一点儿打骂。他在家里,要什么就有什么,就像一个小皇帝似的。再加上他的爸爸妈妈是干部,家里有的是钱,更使他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娇生惯养的他靠着爸爸妈妈的关系当上了个中队长,无论什么事都是由爸爸妈妈替她安排好的。有一次,他向他的哥哥要糖吃,哥哥告诉他:“这是要留给爸爸妈妈吃的,你不能吃!”那孩子听了,还是不肯罢休。他一气之下,竟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这一个孩子就是因为没有经过磨炼,从小在要风就风,要雨就雨的环境中成长,才会经不起一丁点磨炼。他和五月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五月、八月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们永远是我的好榜样。我相信,我也会在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成为真实生活的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战争影片《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点映高口碑获赞 圈内大佬力挺“年度最佳”

作为梅尔·吉布森暌违十年强势回归之作,《血战钢锯岭》甫一宣布国内定档便备受期待。这部北美R级影片删减镜头不足30秒,更是令万千影迷摩拳擦掌。29日在北京举行的650人超前品鉴现场座无虚席,大量震撼、真实的战争片段威慑力十足,令观众仿佛亲临战场。看到如受伤的天使般悬在天地之间,英勇救援战友的道斯,不少人深感其悲壮,潸然泪下。梅导用真实的镜头拍出战争残酷的本质,还原文字无法形容的地狱战场,对道斯伟大故事的铺陈扣人心弦,磅礴又温暖。“战争戏实在是太精彩,不忍移开视线”、“让人看到真正的勇气和英雄,故事很美妙”、“很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这么震撼的片子了”。媒体对影片称赞不绝,纷纷表示这是梅导再一次超越自我的经典战争之作。业内大佬纷纷力挺,导演吴京更是坦言观影过程中几度含泪,梅尔·吉布森将战争场面还原得“无可挑剔”。

“无惧”版海报曝光 英雄道斯初心不改

最新曝光的黑白系“无惧”版海报中,安德鲁·加菲尔德戎装出征,纵使千疮百孔,仍旧目光凌厉,唯有“再救一个”初心不改。由萨姆·沃辛顿、卢克·布雷西等实力巨星饰演的战友,也在他不摧信念的感召下,奋力前行。加菲如现实中的道斯一样,没有孔武有力的硬汉外貌,却有钢铁般的喋血柔情,只有他的一脸阳光才能战胜沙场上所有的野蛮杀戮。加菲细腻又动情的演绎,完美复现这段悲壮又伟大的真实故事。影片中,除了呈现战火纷飞中的催泪战友情,加菲还将携手泰莉莎·帕尔墨上演一段炙热的烽火爱恋,更将与老戏骨雨果·维文同台飙戏,呈现一段隐忍、克制的父子情。观众将随之重走道斯的人生轨迹,感受信念与勇气铸就的奇迹。

《血战钢锯岭》将二战美日双方伤亡超过16万人的冲绳岛战役搬上大银幕。影片根据拒绝持枪、杀戮的美军医疗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这位受尽耻笑、霸凌的“异类”,始终坚守信念,最终孤身勇救75名战友的催泪故事。为了还原真实的战争血海,梅尔·吉布森做了大量调研和考证,设计最为贴近二战原貌的镜头和场景。这位首次执导热兵器大战的战争片老手,再度展现其疯狂、野蛮的暴力美学,血腥战场尸横遍野,爆炸、火烧全部真人上阵,并将特效使用降到最低,“坚持每个镜头都来真的”。

据悉,《血战钢锯岭》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发行、长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译制。影片将于12月8日内地公映,观众可在这场热血沸腾却又感动澎湃的虐战中,感知道斯的英勇伟大,重新反思战争的本质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战争片观后感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同学们在学校观看了一部打仗片《百团大战》,看电影的过程中,有笑声,有泪水,有令我们敬佩的地方,也有令我们学习的地方。

1940年,是中国抗战处于最困难的地方,人力兵力都远不如日本,由贺龙、关向应、左权、彭德怀等领导人领到抗战,姚家峪战争中,彭德怀是副总司令,左权也是这次战争的主要人物。

映入眼帘的是可恶的日本帝国主义者闯进了老百姓家,把家中的一切翻了个遍,把村子里的老百姓用冰冷的枪一个个打死了,他们闯进了一个老百姓的家里,看见一个孕妇正在产子,日本人没有直接杀死她,而是用火把房子烧掉了,日本人集体大笑起来,他们奸诈的一笑让我很气愤,我急的直拍桌子,更令人气愤的一幕还是发生了:村子唯一一个幸存者逃跑时,被日本军官发现,被直接杀死了,我觉得太可惜了,如果他逃了出去,一定能得到八路军的援助,此时,村子已成了一片废墟,废墟下埋着一个个生命,彭德怀知道以后,决定了八月二十日凌晨开战,我方的八路军又是炸桥又是铁路战争的,把日方打的是落花流水,军火库被炸,兵也惨失很多,这事被我方领导知道后,决定炮轰“娘子关车站”,经上次,我方很有胜算,本来日方就要失败了,却突遭增援,敌方增援后,我方火力不足,最后伤亡惨重。彭德怀说:“中国不会投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华北八路军组织了“百团大战”,但是,日本的特务发现后。日方有了新的作战地点—关家垴,左权要炸了日本的作战地点,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肯定,他们装作送粮食的混进去,然后来了个突然袭击,日方和中方正面开战,我方连续袭击了日方的炮楼和数量装甲车,日本可算上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中方胜利了。可,不服气的日本又来了,我方因没有准备,赔了许多兵,彭德怀见状,准备炸山,我方埋了许多炸药,等待最后一刻。日方杀死了政委梁山、哑巴、姚尚武,这让我方严重兵力不足,炸山是唯一的选择。山炸开了!日本兵没留下一个活口,中国胜利了!

整部影片,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无坚不摧。他们做事考虑的非常周全,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我们要救老百姓!他们是无辜的!正是因为这个目标,才会使他们视死如归。

看啊!这就是最可爱的人,无论在什么年代,他们永远都在困难的最前面,永远都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战争史诗巨制惊沙观后感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没有硝烟和烽火,那么它怎么能叫战争?如果没有流血和牺牲,那么它怎么能够胜利?“惊沙扑面、呵气成冰、敌众我寡、后继无援”,在这样物质贫乏的绝境中,西路军却义无反顾的对抗着国民党马家军的五个团。当马蹄翻飞,重扫而过,扬起多少的尘土,一枪枪的炮声中,战争从未停歇。

守城三日来的殊死搏斗,我最难忘怀的就是那巾帼的英雄桂芳。她是英勇的,她不输于任何战士,已经怀孕的她却仍然选择留在了战地,或许她是对不起她的孩子,那个还未出生的一个生命。但是她一定对得起这里的将士们,对得起这个国家。她是幸运的,虽然她湮没在了枪声中,但是是湮没在秦基伟发出的枪声中,她没有成为俘虏,没有像文护士和其它女战士那样在马家军的凌辱中死去。

在惊沙中洒下了多少的血泪。是文护士被俘虏后衣不蔽体的死在凌辱中却不愿屈服的坚强,是韩士宏拿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义无反顾,是彭定山毅然决然的写下自己姓名,唱着歌,拉起手榴弹,扔向敌人的视死如归,是秦基伟领着西路军冲出马家军重围的英勇不屈,西路军的壮士不是孤独的灵魂,历史的惊沙也永远不会埋没血染的英雄墓冢。

中国近代这条路走得太长,太长了,有着太多我们不能忘记的东西,也许我们已经记不清血战了多少地方,更加记不清换过了多少的将领,但是那一份爱国的情怀,那一种坚定的信念却永远涤荡在无数人民的血泪中,更加撑起了共和的大厦,使丰碑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战争巨制《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多斯的真实经历,他因为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面临战争很多人选择改变自己原来的信仰 但多斯没有改变 他拒绝拿枪 拒绝在战场上杀人 因此违背了长官的命令 站在军事法庭上面对审判的时候 他仍然坚持为自己做无罪辩护 因为他始终相信 在战场上不杀人只救人一样可以为国效力

所有的人都觉得多斯是一个懦夫 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不靠枪光救人能赢得了战争 但是所有人看到这个傻子拼命救自己的战友 他们被战争击溃的雄心又回来了 是多斯的信仰感染了他们 当初他们认为能赢得战争的信仰也跟着回来了 于是决定再一次攻下钢锯岭 于是有了胜利

战友们撤退的时候 他站在悬崖边 听到了战友的呼救 他选择了留下 当他最后留在那里的时候 他不停地对自己说

"make it one more"(再救一个)的时候 我多希望他不要再救了 赶紧离开那里 可是他靠自己的信仰救了75个人

或许影片还是有点老套的主角光环的元素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善有善报的结果 为什么不呢

战争的残酷是让我们喊出世界和平的初衷 没有经历过战争 你根本不懂得和平的珍贵 而那段历史会慢慢被遗忘吧

也许人真是在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吧 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战士们浴血奋战为我们搏来的 这句话人人都会说 可不是人人都能理解

被视为"暴力狂热分子"的梅尔-吉布森 从未在他的作品中 对野蛮杀戮有过丝毫的美化与修饰《血战钢锯岭》中 血肉模糊的惨烈场面也同样比比皆是

战争的过程看得我非常的紧张 全片的高潮让每个人都震撼的 令我忍不住想 在真实的二战战场上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士兵 他们的内心是多强大 强大到就算敌人再可怕也还是要坚决一次两次七八次地去战斗

一个准备上战场的士兵问一个从战场生还的士兵“现在前线怎么样了” “他们是野兽 是浑身散发着恶臭的野兽 他们就这样冲上来 他们不怕 他们就是想死”这场战役 美国士兵死伤惨重 难敌日军的疯狂进攻

影片也体现出尊重日军:假意投降其实是最后一搏 战败的日军统帅选择了切腹自尽 一个美国士兵的倒下也是一个日本士兵的死去 多斯救了一个日本士兵……

我总是习惯影片结束的时候 等大家都陆续散场 我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演职员表 最后离开……

因为我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对一部好电影最大的尊重除了花钱去电影院看 还有就是看到最后 因为幕后人员才是一部好电影的缔造者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听到好多人都说 哭的稀里哗啦的 我突然发现我竟然没怎么哭 按照往常 感性的神经早就被撩拨了 我想也许是那种震撼和带来的思考早就不在泪水里了 而是在热泪盈眶的双眸里 在被深深震慑的心里

这么好的电影 票价还这么便宜 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但是不后悔 有思考就好 而且男主可爱女主美 女主有点像小K(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和斯嘉丽两者神韵的结合

其实我这也不算影评 就是观后感平时看电影总是会去视奸大神们的影评 然后选出我有共鸣的地方写一写 而这部影片 我是被安利去的 上面这些话也是在没看过正经影评的情况下写的 很宝贵的第一次

很推荐你们去看 这些话虽然是写出来和你们分享的 但更多的是我想告诉我自己的

希望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和坚持

也许不是来自于圣经 而是来自于你的追求和内心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战争观后感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我要说的也不是影片反映的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中学毕业后就不再概括中心思想了。我也不懂电影艺术,看电影纯属消闲,本文纯属瞎扯。

一部视觉战争大片

这是一部视觉战争大片,战争场面虽然不能跟二十多年前的《雷霆救兵》恢宏与惨烈相比,但四场战斗也是挺残酷的,气势与拍摄手法绝非充斥荧屏的脑残抗日神剧可比。毫无疑问,无论演员阵容,还是战争场面的声、光、影,本片完全够得上国产大片的水准。我看的是IMAX,很爽!

本片由香港人彭顺执导,与动作片大师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相比,虽然有几个镜头依稀能看到徐克的影子,但显然不是徐克潇洒飘逸的武侠美学风格。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智》剧的风格。

国产片仍然不擅长讲故事

国产大片从《英雄》、《十面埋伏》、《夜宴》和《无极》等开始,摄影技巧、场景设计达到了国际大片的高度,但故事情节却苍白无力,更不必说思想深度了。

本片编剧是大名鼎鼎的刘恒,但故事也讲得不算好,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前后脱节,故事性不强。

军列入朝后在大桥上遭遇美军空袭,美机轮番投弹、扫射,旁边悬崖上暗堡里的机关枪又响了起来,士兵们像割草一样被放倒,还没走上战场就挨了一闷棍。我脑中马上出现《兵临城下》中新入伍的苏军士兵在码头上遭遇德军突袭的惨景,当然了,《兵》剧的场面要血腥、残酷得多。

部分细节经不起推敲

军列入朝遭遇空袭很正常,美军确实掌握了朝鲜战争的制空权,但大桥旁边的悬崖上出现联合国军暗堡就太了。一次战役是我军秘密入朝后突袭联合国军,二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已退回三八线附近,美军可以空袭我军后方和补给线,但怎么可能在火车畅通的我军后方铁路线筑起暗堡伏击我军列呢?

第三场战斗是孙北川率领九连进占联合国军撤退后的小镇中伏被围,但不可思议的是孟三夏的文工队居然与九连一起进入该镇。虽然我不了解志愿军的建制,不清楚哪一级别的部队才有文工队,但文工队不属战斗序列,怎么可能跟着尖刀连进入最前线呢?为了表现孙北川英雄救美帮孟三夏排雷这一情节,连常识也不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最优秀的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全文共 1465 字

+ 加入清单

拯救大兵瑞恩》一剧采取了一种倒叙的方法来诠释了大兵瑞恩所经历过的一些故事,虽然片名叫《拯救大兵瑞恩》但是我们细心一点可以发现,瑞恩并不是该剧的主角,戏份也很少,但是整个剧情却全部都是围绕这他而发展的,也可以说瑞恩是该剧的一条主线。

剧情开始的时候出现的是老年的瑞恩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到一处在我们中国叫烈士陵园的地方,看似很简单的开头却蕴含着很深刻的意义,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剧情开始处也就是在烈士陵园飘扬着美国国旗和法国国旗,按照常理的解释可能可以这样说,这里是美法士兵的公墓,但是从两面飘扬的国旗是不是表示着在那场艰苦的战争中,我们的盟军消除一切隔阂而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呢!

继续剧情,瑞恩哭泣着跪在了公墓里,他的眼泪表明了他的愧疚和他的感情,整部剧情的都是因为拯救他而发展,其实拯救他也是拯救他的母亲,也是拯救数以万计的母亲,那场残酷的战争让无数的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让无数的母亲尝到了生离死别的感受,瑞恩只是个例,但是整部剧情却是在用拯救瑞恩来宣扬一种人性化的思想。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再受法西斯的折磨和殖民,无数人都投入到了那场战争中去,我不想过多的去赞扬他们的那种无谓,因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对他们充满着敬意和感激,因为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才使得我们能过上今天这样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我想说的是那些孩子的母亲,她们是伟大而又至高无上的。

我虽不是女性但是我也以为人父,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方面我感触颇深,骨肉连心这是我对孩子和父母最深刻的感受,谁的孩子谁不疼,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到战场上去经受枪林弹雨的考验,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无数的母亲依然的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战场,所以我说她们是伟大而又至高无上的,瑞恩的母亲只是无数母亲中的一个,她和很多母亲一样是伟大的,她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都送到了前线,她牺牲了三个孩子,但是盟军司令部本着对这位母亲无限的敬佩帮她找回了第四个孩子,也就是瑞恩。

此举也充分说明了战争里也充满这人性化的影子不是吗?不惜牺牲很多人的性命来挽救一个人的性命看似是个很愚蠢的举动,但是就是这样的愚蠢才足以让人们对战争有了新的理解。才能让人们在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的同时也有着温情的一面,也带给了我们诸多的启迪。

在本帖开始的时候我重复了一句“战争是残酷的是无情的”我想看过该剧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瑞恩那带有悲伤的眼神中我们随着画面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登陆战是那么的血腥,那群年轻的士兵亦是那么的无谓,冒着牺牲的危险毅然决然的往前冲去。

看过《兄弟连》的朋友会赞叹战争中的兄弟之情,在该剧和《兄弟连》中我们会看到在战场上士兵倒下后其他士兵会品尽全力救回他,哪怕是他的尸体。在我们国产剧中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例如《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扛起伍六一往终点冲去的时候。这说明无论在哪个国家在哪个文化的熏陶下,在哪个战争背景下,兄弟之情都是必不可少的。

瑞恩是幸运的,看完该剧我不得不说瑞恩是幸运的,他被救出之后就退出了那场战争,但是有很多人却没有能和他一样幸运,很多人依然还坚守着,他们是讨厌战争的,从剧中拯救瑞恩的那支算小分队编制的部队成员的话中能看出来他们是讨厌甚至是厌恶这场战争的,从他们找到的那个和瑞恩同名的人的举动我们也能看出这一点。但是他们虽然讨厌战争却还在坚持。就像在找到瑞恩之后他依然还要坚持在前线那样的坚持着,坚持着把法西斯赶出去,把法西斯消灭。

感谢他们,感谢拯救瑞恩的那些人,感谢那些伟大的母亲,感谢那些浴血战场的那些英雄,感谢……我不知道还要感谢什么,可能只有感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最优秀的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全文共 2335 字

+ 加入清单

镜头从一个走起路来有些跛脚的老人身后跟拍开始,背景音乐嘹亮而深远,似一曲给英雄的挽歌。在开篇四分二十余秒的场景中,我们几乎听不到半句台词,除了老兵在墓碑前跪下两声抽泣和身后的孩子轻声地唤了一声“Dad”,故事才开始在老兵略显浅蓝的双瞳中回忆开去。

1944年6月,当加勒比海温热的海风吹进美国大陆时,大西洋彼岸的盟军战士却不得不穿带着厚重的衣物登上奥马哈海滩。然而,士兵们还未离开船便遭到敌方的射击,穿过枪林弹雨,余剩的除了运气尙佳的人就是满身窟窿的尸体。

缺口刚被打开,米勒(miller)上尉便接到上头的指令:拯救大兵瑞恩。可是瑞恩是谁?某位上将?或是重要的谍报人员?抑或是身体里流淌着贵族血液的人?遗憾的是,瑞恩,詹姆士·瑞恩,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他顶多就是瑞恩家里最小的那个儿子,而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决定要求营救瑞恩的唯一理由就是:他是家里目前唯一一个没有被确认牺牲的儿子——三位兄长全部在战役中阵亡。简单地说,就是为了不让瑞恩的母亲在同一天下午收到四个儿子全部阵亡的消息。于是,8人临时拼凑的小队上路了。

然而,这是战争,是残酷的。在寻找瑞恩的过程中,相继有队友被敌军伏击身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卡帕佐(caparzo)的死士因为去救一个德国小女孩而被狙击手命中的,大雨中卡帕佐混浓的血液已经被雨水稀释得模糊不清,他双手捏着早已写好的遗书吞吞吐吐地叮嘱战友要交付给家人。卡帕佐的死或许是在告诉人们:战争不允许同情心。卡帕佐是战争中廉价同情心的配送品。

而另一位战友厄本(reiben)的同情心更是让战争讽刺得分文不值,甚至是连本加利让自己的两个队友成了他可笑同情心的牺牲品。厄本是个翻译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过战场开枪杀过人,他的理念是战俘既然已经举双手投了降,就不应该杀了他们。于是,在韦德(wade)牺牲之后,一行人抓住那个纳粹士兵痛揍,出来厄本。因为敌人已经投降,并假装楚楚可怜(甚至喊出了“I like America”和“Fuck Hitler”的口号),厄本向米勒请求不要杀他,但绝大部分人更乐意把这个人用手头的M-1步枪打成窟窿。而结果是,他们放了战俘,但这大大地挫伤了队友的之间的手足情。对于这样的同情,斯皮尔伯格借其中一人的口吻说“万一他被敌军救回,又会回来作战的”(潜台词:到时候也许是你死在他的瞄准仪里)。没错,可怜的同情心,影片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放走的德军士兵亲手杀了厄本的两个战友,而厄本的胆小和迟疑更是助长了局势的危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厄本杀死了两位战友。于是最后几个纳粹成了厄本自己的俘虏时,在强忍着悲痛与内心的自责下,他开了这场战争中唯一的也许也是最后的一枪——杀死了当初放走又回来杀害自己队友的敌军士兵。是算不算是种弥补?

这里有个观点是,战争是践踏同情心的铁蹄,无论你慈悲多么怜悯众生,战争是会把你那些统统抹灭的——卡帕佐就是战争抹杀的同情心,厄本也是,厄本甚至是被屈服被改变的。有犹太血统的斯皮尔伯格的不是不相信同情心,只是同自己的《辛德勒名单》里那些同胞一样,战争让他们的、以及别人对他们的同情心无地自容。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作为《E.T.》《A.I.》《太阳帝国》等这些充满着童心佳作的导演是不曾怀揣人性这最起码的一点光辉的,只是战争太残酷。

在两队合作拼死守桥的最后,援军来临,瑞恩也因此没有葬身废墟之中,然而八人小组却只剩下两个。

自1998年上映之后,人们一直谈论至今的是:以八条生命去拯救一个大兵到底值不值,这之中的价值与代价到底孰轻孰重?老实说这是个很难的题。我们先就影片自身而论,二战不仅是在现实生活中给全世界人们以重创,更是给人们精神上制造了许多阴影。为了振奋人们的斗志和给一人们精神上的安慰,以及给予希望,国家、政府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达到这样的效果,“拯救大兵瑞恩”就是其中之一。是的,用八条生命去为一个大兵冒险从经济价值和战争价值上来说是无可争议的不值得的,更何况是在美国这个商业化思想相当浓重的国家里;但是它的后续价值,它在精神上的价值却是巨大的——人们通过“拯救”一事知道这场战争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国家不止是拿妇女们的儿子去战场上堆尸山,他们同样也在为拯救她们的儿子而努力。多年后人们或许会谈及这场战争是多么多么的恐怖,但是他们同样会记得当年“米勒上尉”带领着“小组”是如何拯救了“瑞恩”的。此外,抛开一人与八人的价值比较看,一群人为了一个家庭妇女不至于“在同一个下午收到四个儿子阵亡的消息”而投身战场不也是人性的一种光辉吗?我想影片所要宣扬的精神是比让人们关注一个争议的话题要多一些的。

联系单中国近年来时不时地传出社会上有谁谁谁为了救谁而殉身的消息。人们一般都会说那些献身的青年、大学生很不值,因为他们的逝去是社会财富的流失,国家和社会花了那么多的代价让一个孩子成长,却在一瞬间逝去了。但是,请试问一下,假如有个老妪落水了,只因她对社会的贡献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行人万千,却无一人伸手相助,反倒是做了鲁迅笔下的“看客”居多,于是这个可怜的老妪就此完结了她的生命。那么从此自后人们的思想是“不救一个落水的老妪”,所以再之后的五十年的社会会是多么的冷漠。更何况还没有排除那个落水的老妪是你的亲人,还有,我们每个人都是会老的,会变成一个个的老头子老太太。怯弱和冷漠的思想是一种毒!所以这样看上去有些“亏本”的见义勇为我们仍然不能因为它的眼前价值微弱而抹杀它的隐性价值,因为它会在社会潜移默化的进程中成为全体人民的一种美德和精神财富,更是社会的一股无形的助推力量,会长期而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每一个社会成员。

所以,请不要忽视精神的力量,虽然它在这个该死的物质欲膨胀、房价暴涨的商品社会的今天既不值几个钱儿又不能当饭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战争》讲述了一群平凡而又伟大的年轻人,为保家卫国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残酷的战场上经历生死考验的感人故事。影片体现了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作为男主角,刘烨在片场没少被炸,对此他笑着说,“导演炸得挺开心,我们就真的很危险!”演员王龙华更自曝手曾被炸伤,血流不止。刘烨说也正是拍摄中的这种危险,让他更加佩服当年浴血奋战的英雄们,“《我的战争》的片场布置得很真实,给我一种我就在战场的错觉,那种感觉其实挺吓人的。在战场上,可能一个冷枪、一个地雷,你就牺牲了,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那时候人们的勇气,很了不起!”

虽然影片八成以上都在“打打打”,但穿插其中的战地情还是值得一说。刘烨饰演的九连连长孙北川喜欢上王珞丹饰演的文工团队长孟三夏,但他是个粗人,情话不懂说情书不会写,喝醉了酒就嚷嚷“要亲人家嘴儿”。行为虽然很糙,但感情却十分深沉。片中,他一边为压到地雷的王珞丹排雷一边说着道歉的话分散其注意力的一幕,着实令人感动;而他在最后一战前将存下的钱和老家地址交给王珞丹时,那种托付生死的感情也颇为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战争电影《南京梦魇》的观后感

全文共 1819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Rhawn Joseph,一个心脑科医学博士。他在25年前就开始关注这段在西方鲜为人知的历史,花了十年的时间搜集资料,采集当事人的口述,自己筹集经费,完成了这部历史大片的拍摄。

从头到尾,几乎都是黑白的影像资料,配以中国和日本的民乐,中文版的影片是由一位中国留学生吴海燕做解说的。没有任何的渲染,也没有任何花哨的电影手法,吴海燕也尽量不带民族感情的平稳自己的语调。可是不管是谁,所有可以在华丽场景、曲折情节前哈欠连天的观众,在观看这部影片都不可能会不震动,不流泪。

那是血淋淋的历史,曾经在这时空中鲜活的存在过。可是就是这历史,真实到令人无法相信,是虚构和想象都达不到的残忍变态。遍地都是尸体,血流成河,看不下去的国际组织要求帮助处理这些尸体,却遭到了拒绝。那个连研究了多年精神病学的人都不能理解的民族,要每天在尸体上穿行,要每天在血河里徜徉,要每天看到高高悬挂的人头,才会感到快乐和满足。在那些日子里,对他们来说,杀人和强暴不是满足快感,不是如吸毒般成瘾,也不是一种娱乐或消遣,而是他们每天生活的意义,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证明自身价值的方式,是他们再正常不过的本来面目!他们不是全体疯狂了,不是魔鬼附身了,也不是精神错乱了,那是压抑在他们心中几百几千年的民族本性,是他们真实的心态,他们从来都渴望那样的生活!历史上一个城市被占领的例子很多很多,血洗屠城的史实也数不胜数,可是能做到像这个民族一样,杀人者杀人越多,手段越变态,越荣耀,越受到民族的追捧的,哪有第二个?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拍摄这部影片的工作人员,在寻访当年的杀人者时,得到的唯一一句后悔的话居然是:“进入南京的那天太热了,我没有带足水。”

我们在看影片的时候会时不时的看不下去,那一排排的人头,被折磨致死的尸体,堆积成山的短命婴孩,仅仅是不清楚的影像都足以令我们产生窒息和恶心的感觉。而他们,在蔓延着血腥味的城市里生活居住了几个月,居然连噩梦都不会做,连不适的感觉都没有,或许他们会认为,那是他们人生中最畅快最得意的日子,人的生命掌握在他们手中,猫狗不如,整个世界都仿佛臣服在他们脚下,多么的惬意!

刺杀,扫射,火烧,活埋……达到人类想象极致的杀人方式全都被他们一一示范,连你穷其所思也无法想象的各种将人慢慢折磨致死的方式他们也都做过试验。中国古代的种种酷刑,在他们的创意面前黯然失色。连臭名昭著的纳粹分子,都成为无助的南京居民的保护者。他们也被惊呆了,这是怎样的一群生物啊?禽兽在他们面前都是充满了良知和善意!

连续不断的杀人比赛,汽油浇到人头上然后点火看他惨叫着满街跑,把人头穿在一起炫耀战绩,10岁到80岁的女人都被拉来施暴,几十个军士轮奸一个女子直至她不堪忍受死去,割掉女子的乳房,把铁丝插进女子的私处,让母亲们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慢慢折磨致死,……你想都想不出的恶行,一一在黑白照片和录像里呈现,都是历史!都是历史!!

南京,这个阴云笼罩的城市,承载了多少冤魂七十年不曾间断的哭泣!又何止是南京,南京大屠杀的30万人只不过因为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密集而受到关注,其它城市又何尝不曾受过创伤。上海,仅松江就被屠杀十万人;东北,黑太阳731的到现在还令人谈之变色;山东,江苏,浙江……这些倭奴留下令多少中国大地难以愈合的伤口,令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疼痛!罪恶之深,罪行之重,何止擢发难数!何止罄竹难书!

这个民族义愤填膺的说:“这些都是不真实的,是被篡改的历史!”

安倍晋三不耐烦的说:“我们已经正式道歉不下二十次了,中国不要得理不饶人!”

留守南京的纳粹分子约翰拉贝留下了《拉贝日记》,日本青木书店出版了《东史郎日记》,美籍华裔著名作家张纯如因为写《南京暴行》患上抑郁症自杀,Rhawn Joseph拍摄“Rape of Nanking”……中国人从来没有淡忘过,第三方也终于因为正义和良知而站出来,将这段历史传播给全世界。我们不要被迫的道歉,不要廉价的怜悯,曾经那血色的恩怨,怎么可能因为几句对不起就一笔勾销?我们杀你日本几十万人,再说句对不起,你们同不同意这件事情就这么算了呢?如今连承认都不肯,把罪人当成神明,这就是道歉和知错的态度吗?

越来越多人知道,越来越多人承认,越来越多人付出努力,我们感激,我们铭记,却绝不能放弃。凶手不低头,不忏悔,继续在法外逍遥,再多的同情和努力都是徒劳。

时间可以带走一切,除了历史。伤口在慢慢愈合,痛感在渐渐减轻,可留下的那触目惊心的伤痕,永远无法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观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观后感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6月17日,机关一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参观

据了解房山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这里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馆内的展览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介绍了全国抗战形势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重点反映了创建和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全过程。作为全国抗日战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涌现出了老冒山六壮士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动人事迹。

参观结束后,党员同志们在纪念碑前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表达敬仰之情。

此次活动使党员同志们从心灵深处又一次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体会到了抗日战争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和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气概。大家纷纷表示敬佩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不屈精神,更加感慨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时刻牢记历史、珍惜和平,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为城市管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鸦片战争观后感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鸦片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1840年道光年间,这场战争是由英国引发,可是因为清政府的无能腐败,导致了中国同胞很多为国捐躯,让香港被英帝国主义给占领,让香港人民饱受欺凌。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道光皇帝命胡广总督为钦差大臣去销烟。林则徐亲率文武官员,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的100多万千克鸦片当众销毁。而林则徐最终成了道光皇帝的代罪羔羊。

在这部片子中,有许多愿为国牺牲也不投敌的忠臣例如:关天培,林则徐等许多不起眼的小人物,在那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镇海大将关天培,最喜欢的一幕是虎门销烟,这幕吧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结给解开了。我们的道光皇帝居然以为自我的国家是最强大的,还闭关锁国,导致外面国家先进的武器等东西都没有见过,如果道光皇帝没有下令闭关锁国的话,我们中国也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道光皇帝琦善等一些贪生怕死之辈,才会让那时中国受尽欺辱。

好汉们就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精忠报国,为国捐躯,不怕一些困难的阻挡,所以我向他们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战争影片《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口碑横扫全球且有望强势问鼎奥斯卡的二战史诗巨制《血战钢锯岭》即将于12月8日在内地磅礴上映。近日,在官方发布的一组“无惧”海报中,“超凡蜘蛛侠”安德鲁·加菲尔德携手萨姆·沃辛顿、卢克·布雷西于末日硝烟中,面无惧色,凌厉前行。

加菲赤手空拳,勇闯地狱之战气壮山河,不摧信念震天撼地,将伴随这场惨绝人寰的美日终极对决,点燃大众的观影激情。日前,影片在北京举行超前品鉴,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导演吴京、管虎等应邀出席,对影片不胜赞美,更有媒体称该片不愧为“近几年最好看的战争片”。

作为梅尔·吉布森暌违十年强势回归之作,《血战钢锯岭》甫一宣布国内定档便备受期待。这部北美R级影片删减镜头不足30秒,更是令万千影迷摩拳擦掌。29日在北京举行的650人超前品鉴现场座无虚席,大量震撼、真实的战争片段威慑力十足,令观众仿佛亲临战场。看到如受伤的天使般悬在天地之间,英勇救援战友的道斯,不少人深感其悲壮,潸然泪下。

梅导用真实的镜头拍出战争残酷的本质,还原文字无法形容的地狱战场,对道斯伟大故事的铺陈扣人心弦,磅礴又温暖。“战争戏实在是太精彩,不忍移开视线”、“让人看到真正的勇气和英雄,故事很美妙”、“很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这么震撼的片子了”。媒体对影片称赞不绝,纷纷表示这是梅导再一次超越自我的经典战争之作。业内大佬纷纷力挺,导演吴京更是坦言观影过程中几度含泪,梅尔·吉布森将战争场面还原得“无可挑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明月几时有》主要讲了三个年轻人抗日的故事,彭于晏饰演的游击队长刘黑仔正面搏杀,霍建华的李锦荣打入敌人内部,而周迅的方兰则负责中间传递情报。通过这三条叙述线引出的正面人物大概包括少年仔游击队员、方母、药店伍掌柜、郑家彬姐弟、村长、高管千金等。他们纷纷登台,无头无绪,呈现的都是碎片化的片段。且基本没有太具体的反面形象,也没有具体的剧情线,只是知道主角们在抗日。这把很多人看晕了,他们认为故事毫无逻辑,不知讲什么,人物也立不住脚,像春夏演富家千金女特务基本没有存在的意义。看起来真的是又散又慢。其实我是比较倾向将电影看着一个群像描写的片子,从这个角度看,电影需要呈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在非常时期拯救自己和民族的状态。所有这些人物的设置,包括春夏在内,都是有必要的。至于剧情的逻辑,其实大部分是立的住脚的,有说不知道为什么李锦荣和方兰为啥分手,也有说不知道为什么方母第一次送情报就被抓的,这些我觉得是缺乏基本的观影经验导致的,应该仔细看电影,并且需要知道留白的处理,电影并不是电视剧,需要用画外音把所有的内心独白给念出来。当然,这确实也不是一个完整而扎实的叙事文本。导演或许因为一些原因在人物描写的比重上有些倾斜。但基本所有人物基本从三条线发散出来,整体来看层次丰富,像一串贝壳项链,虽大小花纹有别,串在一起也很好看。

关于明月, 许鞍华在见面会上解释了她的一种“明月”,大意是即便在战争时期,月亮星星这些自然而美好的东西同样存在。电影并不试图用这个深重故事锤一下你的胸口,让你感受民族危难时的悲壮和豪情。它只是打开一本历史画卷的边角,让你看看在历史背后最简单的东西,这些最简单的东西容易得到,也容易被炮火摧毁。电影并没有在炮火和抗争上着太多的笔墨,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明月”上。这明月是山水星辰是鸟语虫鸣,是再见时家人相聚、恋人相拥,是最平凡的生活,而至于“几时有”,只是因为不得不去守护平凡的生活。

影片最后镜头穿越时空从山川到都市,计程车司机老年郑家彬步入人流开工拉客,这个蒙太奇可以说很萌。 是啊,普通人在危难时的抗争并不是要达成阶级跨越,他们只是需要一个靠双手挣口饭吃的和平年代。 “明月几时有"为什么用“几”不用“何”,因为“何”是平声啊,而这部影片的韵是昂扬的。

所以这电影,你想象成像《投奔怒海》那样严肃的历史剧情片来看,肯定是有问题的。不妨当成许鞍华式的港产片,用带一点小小诙谐的“明月”去化解“几时有”的愁。所以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在“明月”,而不在“几时有”。

另外,很开心见到了导演本人,当主持人问起下面是否有导演的粉丝的时底下响起了一小片掌声和欢呼。她似乎有点羞涩的歪了下头,大概心里觉得,原来我这个老年人也有粉丝啊。我想其实想说,导演尽管你还是一身黑色打扮,但你一直是华语电影中的明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诱狼》观后感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来,抗战题材的电影经常会被观众自动划入主旋律电影范畴,而一般主旋律电影通常都会遭受年轻观众的不待见。可事情总有例外,比如近期上映的电影《诱狼》,虽然是抗战题材,虽然是为纪念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但是在年轻观众中也有好口碑,获得不少90后称赞和推荐,有些90后是和父母一起来观看,但看完电影后表示也要带同学来看。

《诱狼》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经典战役黄土岭战役为背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刻画了以曾雍雅、杨成武、张英等为代表的有勇有谋、军事素质极高的军人形象。这样一部抗战题材的影片,题材上好像不对90后的口味,为何连90后也爱看呢?

还原历史人物 给人物以真实感

影片中的男主角曾雍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是抗日英雄,但是距离我们却十分遥远,但是电影却拉近了观众与历史人物的距离,正如观众评价的那样,看完影片后觉得“曾雍雅是一个真实的人,有坚强有脆弱,有汗水有泪水,让人觉得不陌生”。

电影《诱狼》没有把精力全部用于展示曾雍雅如何与日军拼杀,如何有勇有谋,在此之外,还融入了儿女情长、兄弟情义等普通人也有的情感戏份,让人看着觉得亲切。

尊重历史题材 没有过分贬低日军

在题材的处理方面,《诱狼》没有用贬低敌方的方式处理历史题材。日本官兵都没有像抗日神剧里表现的那么傻,我军也没有以一敌百、以一敌千,一个手榴弹都能炸毁敌军飞机的本领。在电影《诱狼》中,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我军的战斗实力,在战斗中我军也有惨烈伤亡。无论是敌我双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我军将领曾雍雅重视兄弟情义,敌军将领阿部规秀也重视兄弟情义,甚至愿为这种情义做出牺牲。

所以在尊重历史题材这一方面,《诱狼》绝对算得上是良心之作。

正如影评人所言, 《诱狼》是一部尊重历史、忠于历史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影片能够尊重电影艺术创作规律,不再一味强调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辉,而是将所有历史人物全景展现,将反面人物也还原成人。这样一群有血有肉战争时代的群像,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历史。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才能让今天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观众有所触动,才能让更多的人反思历战争,才能更明白今日和平的不易,才能用行动保卫和平。

也许不是90后年轻观众不喜欢主旋律影片,而是主旋律影片如果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同时贴近观众,他们也会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看我的战争的观后感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九月十八日,北京一雨成秋。

85年前“九一八事变”留下的惨痛历史记忆依旧清晰,天作泪,人悲戚。此前一天,北京市防空警报试鸣声萦绕耳畔,更是刺痛国人心头。

比缅怀更痛是所谓“公知”对民族血性的抹杀。

三天前,就在“天宫二号”揽星月、撼天阙的中秋之夜,一部讲述抗美援朝、反映民族血性的电影《我的战争》,在一些网民的口水中上映了,莫名地遭遇了许多“差评”。

历史是最好的现实。85年前,30万东北军在蒋石一纸“不抵抗”的命令下默然离开故土,留下无尽的悔恨悲愤、国恸民伤。

“中日实力悬殊太大”“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抵抗就会亡国”……当年那些甚嚣尘上、世故精明的叫嚷,与今日网络上喧嚣着的“抗美援朝和事实、价值完全违背”“冷战思维的影片必须下线”等“高论”何其相似。

一场浸润着民族血性的“立国之战”被肆意歪曲,一段镌刻着无数英灵的卫国历史被消解。没有敬畏,何谈向往?

忘不了影片中“老爹”为保护女兵和“儿子”在最后时刻哼唱豫剧与敌同归于尽的那一瞬间;忘不了胜利的列车驶来,孟三夏却等不到自己爱人的最后一幕;忘不了孙北川在最后冲锋前面对全连仅存30多人发出“还有不有种?!”的那声高呼……

“有种”,这个词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宝剑无锋,沦作饰品;男儿无种,一众乌合。当下中国,网络上充斥着对历史文化、先辈英雄的显摆质疑,抒发着对职场厚黑、美食养生的警句格言,沉沦着对快男超女、选秀相亲的温柔情水。但凡出点事,网上“不哭”“挺住”的声浪不绝于耳。不禁在想,当年大汉男人那股血性都去哪了?

从先古圣贤的“虽千万人吾独往矣”到西汉陈汤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从赵登禹大刀队的“丈夫许国,不必相送”到川军死字旗的“伤时拭血,死后裹身”,从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以诗明志到杨靖宇“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凛然质问,朗朗乾坤,华夏汉子们的气魄光昭日月。

犹记得,《后汉书耿m列传》中,数万匈奴铁骑围困金蒲孤城数年,也未能将区区几百汉军击败。最后耿m率军返回玉门关仅存13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

不为大汉耻!五个大字,今人动容。

犹记得,金一南先生在《苦难辉煌》中写到,80年前长征路上的那群衣衫褴褛的少年,他们以自己幼稚但不乏热血的气节去探知历史的深度和宽度。无一人老态龙钟,无一人德高望重。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

青春年少,热血气概,后世惊叹。

犹记得,过去,西方国家阻止我们加入国际空间探索计划,今天,我们造出了“天宫”;过去,西方随时掐断我们的GPS,今天,我们搞出了北斗导航;过去,西方对我们封锁高铁技术,今天,我们成了地球上高铁技术最发达的国家。

时代歌者,不畏艰辛,寰球瞩目。

一个个风华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蝇蝇苟苟的凄怨灵魂。“九一八事变”之时,东北军“三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血火战争似乎与他们无关。倏忽二十载之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那场战争切切实实就是“我的战争”。国家存亡之际,激昂在每一个志愿军战士胸膛里的民族血性,就像天际的光照,以一己之心力,使整个华夏走向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战争片观后感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在网上观看《正者无敌》这部电视剧,是战争片。我爸爸最爱看了,原来我不是很喜欢看战争片。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我明白了历史使人明智,所以我也爱看历史片了,特别是打仗片。由陈宝国主演的36集电视连续剧《正者无敌》我花了九天时间才看完,受益匪浅。悲壮!冯天魁,一名四川的爱国将领,他虽然没文化,但在国难当头能带领川军,勇敢地走出四川,经过大半年的时间,转辗大半个中国,在抗日最前线,英勇杀敌,很多川军将士为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冯天魁在抗战时一无军晌,二无军需补给,三是屡遭友军的欺骗,看到这些真让人心寒。就连蒋的一些心腹都失去对领袖的忠心,以致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大批起义和投降。

共产党是伟大的!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实在是当时没有人能相比的。拥有了民心,拥有了一大批爱国将领,得民心者得天下!

当今国际形势十分复杂、国内矛盾也十分突出,生活富裕了,但精神何在,也就是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共产党救中国是历史证明的事实,共产党要长期得民心,那就要一整套与时俱进的先进制度,得天下容易、守天下更难!《正者无敌》是部好电视作品,看了让人振奋,增强爱国情怀!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要打好学习基础,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强大、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稳定而奋斗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抗日战争《鸡毛信》观后感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鸡毛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传递紧急情报的特殊邮件,信封上粘有鸡毛,以示十万火急。影片以海娃送鸡毛信作为全片的主要线索,结构单纯,情节曲折,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

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龙门村队长老赵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一名儿童团团长。这是一个勇敢的男孩,冒着生命危险,去给张连长送一封鸡毛信。

海娃在去送信的途中,历经波折,但他都能用智慧化险为夷。成功地把信送到了张连长手中,顺利地端掉了敌人的炮楼。看完影片,这位小英雄形象一直在我的眼前闪现着。不禁想吟诗赞美小海娃:

海娃,你真勇敢

你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

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海娃,你真聪明

你急中生智的举动

躲开了鬼子的岗哨

海娃,你真机灵

面对敌人的严查盘问

你能对答如流

海娃,你真细心

你用山路的崎岖

挡住了鬼子追赶的脚步

端掉了鬼子的炮楼

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海娃,我们要向你学习

学习你的勇敢、机智

学习你的无畏、灵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战争动作电影《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见到红旗红星就想吐,想呕,想痉挛,想吃酸的。此类属身体症状,未可强求。

我个人评价三星半,但我儿子非常喜欢,非要打四星,好,听他的。

把革命历史题材拍成川西风景纪录片,川西美轮美奂的风光是本片一大亮点。

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的角色,话不多,一言一动,朴实有力,情感充沛而内敛。

影片其实没有为了时髦耍酷,把大渡河的红军勇士弄成“一团行走的荷尔蒙”。而是想接近红军勇士们的内心世界。

竹林里的大熊猫,战友背上的识字板。都是这种接近心灵的努力。

一个情节,刚参加红军小女孩没有经验,打着红旗行军。黄开湘团长批评了她,说这样不利于隐蔽,w会暴露目标。

黄团长说,红旗,要藏在心里。

在真实的历史上,黄开湘牺牲了。在走完长征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死于伤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