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彝族的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精选精彩20篇

民风是指民间的风尚,风气,一般指好的方面。小编收集了民风民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596

作文

1000

清明节的民俗风俗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对清明节的写照。清明时节上上坟,扫扫墓,祭拜已故的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可是,今年的清明节不知从哪儿传出了个新“习俗”。

今日,妈妈下班回家,手里拿了好几瓶桃罐头。我很是疑问。妈妈看到我那样就知道了,将事情的原本告诉了我。我也没多想,便向美味的桃罐头发起了“进攻”。

吃过了桃罐头,没有了美食的诱惑,我的头脑变得冷静下来。我仔细的想了想,不禁有些心痛:唉,现在的节日,早已在巧手设计师——商人的手中变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节日早已不是昔日美好的节日了,他们已成为商人们赚钱的机会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富裕了,已不在乎那10元、8元的,只为了图个吉利讨个平安而随波逐流,以至于让“久不出户”的桃罐头成了家喻户晓的“当红明星”。这不禁让我想起不久前日本海啸引发的核电站碘辐射风波,不知从哪儿吹出一股风,让盐的身价大涨,名声大亮。一时间,人们抢盐成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可没过多久,谣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在这里,我要劝告大家:不要盲目的随波逐流,让人在不经意间赚了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民俗的年级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民风民俗诸多,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俗风情。同时也蕴含着非凡的意义。种.种习俗代表的是种.种寓意。

在中国,红色代表喜气,在结婚时,新郎新娘穿一身大红色,代表着喜气盈门。孩子满月时,给自家孩子穿一身红色,代表的是福气。

带孩子出门玩耍,看到别人家门口挂着红布,这代表着这家人有小孩子出生了,以后不可随意进出家门,同时也是为了体谅孕妇和孩子,孕妇生完孩子体弱,不可以多见风,怕受凉。拜访家门也不可以径直就到孩子的卧室中看望孩子,必须先要到客厅祛寒,祛除从外面带到家里的寒气,这样才可以去看望孩子。

古人从古流传至今的民风民俗有很多,比如:过年时贴对联旁挂一缕白布,代表了这家人已有人过世了,在这一年里,你不可以随意叨扰人家,说话时要注意用词,切勿戳到人家痛处。第二年门口贴的是绿对联,说明是家人过世的第二年。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之举,不要开过激的玩笑。这些细小的做法都是出自于对他人的礼貌。

最后,那就是有关过年的习俗了。早上要放鞭炮和吃饺子,男人们早早地到自家门口迎新门,女人们早早地凑在一起包着饺子。包饺子,最重要的一步还是往里面包硬币,谁能吃到幸运的硬币,来年就能发家致富,财源滚滚!

中国的民风民俗是有很多,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含义,民俗多多,寓意多多!我喜爱这些风俗,是这些风俗让我们的国家变得与众不同,格外出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明节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厦门薄饼和寒食节有关

厦门薄饼又称春卷,全国各地的春卷做法都大同小异,但仅有闽南地区的传统春卷不经过油炸的。

民俗专家郭坤聪告诉记者,这和古时候的寒食节有关系。寒食,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日本等国,至今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因此厦门人在清明节吃“寒食”(薄饼)。到了唐朝,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而厦门的这一道传统小吃至今还保留了这一古老的习俗,这也是全国少见的。

薄饼做法极其考究

在厦门,多数人都吃过薄饼,知道薄饼皮薄而柔韧,吃起来软绵醇香。记者特意请教了民俗专家范寿春,据他介绍,薄饼的做法极其考究,也很繁琐,它必须在立春前后,各种新鲜时令蔬菜上市后才可以做成。最早的薄饼是用麦面烙制的薄饼做皮,选笋、豌豆、豆芽、粉丝、豆干、鱼、虾仁、肉丁、海蛎、红萝卜等为主料,各种荤素菜料酌量搭配煎炒焖熟后,调入适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锅里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汤汁和热度,吃时才有风味。

范寿春说,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相关典故

关于薄饼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宋代同安的理学名宦蔡复一在外省署理总督时勤于政务,常废寝忘食,他有一个非常贤惠而又能干的妻子,看着丈夫平时读书辛苦茶饭不思没有胃口,饭菜总是热了再热,很是着急,于是她用麦子磨成粉制成皮,再把各样蔬菜各夹一些包在一起卷起来,让丈夫可以右手执笔,左手取食,十分方便,这也就是薄饼的原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秋节传统民俗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秋节。吃过晚饭后,我和家人一起到顶楼去赏月。

夜幕降临,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我和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聊着家常,感觉美妙极了。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月下独酌>>,随口大声吟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话音刚落,掌声四起。

爷爷告诉我,中秋节是在唐代定的节日。中秋之夜,一起聊天叙旧,不亦乐乎。

十五的圆月,像一只月饼,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天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春节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开始了,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大人们都忙忙碌碌的准备年货,而孩子们也盼望过年。可大家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因为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孩子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礼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孩子们能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不过在此提醒孩子们:压岁钱可不能乱花哦!要用在学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贴春联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每到每年的12月28日,家家户户就热闹起来了。一会儿刷浆,一会儿贴胶带的。欢欢喜喜过大年嘛!

每年的12月28日,我们每家每户就要贴春联了。为什么有这个习俗呢?我问了问妈妈。妈妈摇了摇头。我又去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问了一遍,还得还请叫我的电脑先生啊!

电脑先生说:“传说当年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喜欢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有一年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赞不绝口。巡视中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就问原因,侍从回答说:“这一家人不识字,不会写。”朱元璋就当即挥笔写了一副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此,春节贴春联开始普遍盛行了。”

听了电脑先生的讲解,我们全家人都明白了贴春联的来历。我们一家赶快刷浆,还要忙着自己贴春联呢!

我们贴贴贴,忙活了好一阵儿才贴好了几幅春联。不一会儿,外面鞭炮声就响起来了,大街也热闹起来了。好了,不给你说了,我要去过新年贴新春对联啦!拜拜!

欢欢喜喜贴春联,快快乐乐迎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安徽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那儿是个特别有古文化的一个县,因为那儿有座古城,叫“徽州古城”,在那儿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化和智慧,还有我们歙县人的保护古文物的坚持力。

然而,在那儿的民风习俗,更是让人感到亲切,整个中国,每个省、市、镇,甚至是村,虽然都是过年,但每个都有每个的过法,在这儿我就来说说我们安徽是怎样过年的吧!

由于我去老家时,已经是快三十夜了,过了大年十一就回千岛湖了,我懂得大概也就是这段时间我们要干什么,所以只能讲这段时间啦……

这个腊八那天,是了解到的。在腊八那天,许多人都出嫁了,俗话说:“腊七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所以小孩子们追着婚车跑,为的就是得到一包喜糖。

在小年夜那天,家家摆着几张桌子,迎接四面八方来的客人,大家下午娱乐,直到三四点就开始吃晚饭了,当晚,是由小孩来放烟花的。

假如在那儿的乡村里迷了路,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不能这样称呼人家:“喂”、“哎”,必须先喊:“同志”、“朋友”、“老人家”,看见人家抱着孩子,要夸孩子:“胖”、“壮”,可不能说:“肥”、“重”。这是我们那儿的讳忌。

大年初一,是我们那个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了,因为家家都起得很早,为的是去看表演,在村里的小广场里,那里聚满了人,愿意演出节目可以自愿上去演,不管差不差,好不好,都是有奖品的。

我懂得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能去安徽玩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经典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故乡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但是我们村的民风民俗却非常引人注目。下面我就说说我们故乡最大的节日,新年的风俗。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新年。新年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故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新年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故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故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们故乡的民风民俗除了体现在节日的气氛里,最大的体现还是在我们故乡人的热情好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蒙古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构建了我们这美好的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的几个少数民族吧。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写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四,是我们北街小学五年级全体同学春游的日子,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可它却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春游的心情。因为同学们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我们的目的地是同学们向往已久的“川北民俗文化园”,川北民俗文化园位于广元市利州区东坝雪峰境内,占地1000多亩。

从学校出发,大巴车在公路上欢快地飞驰着,车上不断传出嘻嘻哈哈欢笑声和优美的歌声,窗外到处翠绿一遍,让人目不暇接。车行大概走了30分钟左右,我们便来到了目的地。

走进川北民俗文化园内,一阵阵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呼吸着新鲜空气,眼前到处是翠绿一遍,圆内风景优雅,特别是那后面的几座山,重重叠叠,高耸入云。后面的人工湖更是美丽,它清澈透底犹如一面镜子,美丽极了。湖内鱼儿欢腾,偶尔飞鸟从湖面掠过,更为川北民俗文化园增添了几分生机。又说那更美的,便是那些奇异的花朵和那数不清的树木,花儿红的红,绿的绿,黄的黄,紫的紫,蓝的蓝,象一条条丝带铺在人工湖和林荫小道的周围。而树木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有松树、白桦树、白杨树、桃树梨树等等好多我们都叫不上名来。树蒙在山的周围,一棵是深绿色的、一棵是淡绿色的、一棵是浅红色的、一棵是黄色……将山包裹着,真是美轮美换。

在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林荫长廊和崎岖的小道往里走,到处都是一遍由鲜花点缀绿色的海洋,偶尔还可以看到叫不上名的小动物从林中急驰而过,伴随着同学们的惊呼声,为我们的春游增添了无限生机。一路说说笑笑我们来到了宿营地,同学们将各自带的食物和饮料拿出来放在一起,共享着这特殊的午餐。

在结束我们的春游之行的时候,园内几个醒目的大字“这不是九寨沟!”让我深受感动。是啊,这里不是九寨沟,但它美丽的景色却能和九寨沟比美。这是我们每一个广元人的骄傲和自豪,广元——愿你越来越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明节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向先人祭拜。

在中国北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就是折柳枝扎成圆圈或帽子戴在头上,或插柳枝于屋檐和门窗上。据《燕京岁时记》上说:”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北京有句民谚:”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可见此俗流传到民间,戴不戴柳却与死后的下场有关了。

踏青,即郊外春游活动。由于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过此节亦有先后,福建、四川等地在农历二月二日,陕西等地在农历三月三日。在北京地区却与清明节同时进行。旧时的踏青,以西直门外的高梁桥为最盛。《瓶花斋集》有一段真实地记载:”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清明还有放风筝,荡秋千、吃寒食的习俗。

没错,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吃清明螺,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潮汕人过清明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食薄饼: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薄饼分皮。馅两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为甜馅。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

蒸朴籽?。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此外,中国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想起快乐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传说,这一天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为了纪念他,所以端午节也叫“诗人节”。据说,那是的老百姓十分爱戴屈原,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把屈原的遗体吃掉,就把裹的粽子投入河中。这也就是粽子的由来了。

每逢端午,人们把房子都要打扫的一尘不染,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者防止毒虫滋生。又是还把雄黄酒带在身上,这样外出遇到蛇就不怕了。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练习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还要插“无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的花环、配饰,美丽芬芳,妇女们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些神秘。作为每个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继承传统,爱护传统节日,因为只是一种文化,需要我们来保护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俗的作文高一600字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我热衷于喝粥。

其中一层原因是姥姥擅长煮粥。

我嘴比较懒,不愿意吃一些难嚼的食物。所以,自记事以来,姥姥就用小砂锅给我煮小米粥——我是被姥姥带大的,她最疼我了。小米粥煮的很粘稠,像冒着热气的果冻一样,甚至比果冻还晶莹剔透。里面裹着金沙似的小米。我最喜爱的是那粥面上浮起的一层薄薄的油脂,我很天真的以为,那是整碗粥的精华。

姥姥还会做皮蛋瘦肉粥。莲子百合粥,绿豆粥,猪骨粥……

说起来,她最拿手的,还是腊八粥。

这粥,其实就是八种粮食,干果组成的。你想加什么,随你。干果里,像葡萄干、枣、桂圆、核桃仁、瓜子仁、莲子、枸杞等等。粮食吗,就更多了:大米、小米、糯米、黄米、红豆、黄豆、绿豆、花生米、燕麦、紫米等等。

想起来很是奇怪,好像还在昨天,我在济宁老家喝腊八粥。今天,却在济南,呆在家里上网课。

腊七,腊八节的前一天。一大早,姥姥把大铁锅,从灶台上搬下来,仔仔细细地刷一遍。这锅,大到你无法想象,像一个倒过来放的大黑雨伞——是直接镶到灶台上的,锅的身子在灶台下,灶里点火。

刷完之后,再泡豆。

下午煮粥,煮一晚上。只见姥姥把水烧热,放入豆类,看到豆子在沸水里上下沉浮,乏了,就坐在炉灶边的小板凳上,姥姥也坐下来。

我们聊天,聊奇闻趣事,聊鬼狐传说,聊她年轻时候的故事,聊济南的样子。

我看着她,那时她六十出头,头发不密却乌黑,没有一根白发,眼角眉梢有几道皱纹,可眼睛是乌黑明亮,无一丝瑕疵的。姥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说话不多,干活可多。谁家地里农活忙不过来了,都是她去帮忙。现在,六十多岁的人了,还下地干活,迎着油烟做饭。

“哦,好了,该放米了。”

之后,我睡着了。

一大清早,被腊八粥的甜香勾醒,引到厨房里来。姥姥掀开锅盖,白色的甜香涌出,溢的满屋子都是。她盛出一碗放在灶台上凉着,给我尝鲜。姥姥的腊八粥,甜而不腻,还很香,邻里乡亲们都爱喝。姥姥又盛出几碗分给邻里乡亲,乡亲们也把刚泡的腊八蒜,分给姥姥。

剩下的粥,当做点心,全家分了,喝了。

后来,姥姥到济南照顾我。再后来,我长大了。

我很怀念,那种大锅熬的腊八粥,姥姥的粥。

现在,又有几户人家,自己煮腊八粥呢?还有谁有闲情逸致去用小火熬粥呢?路上买两个包子,吃了;定个外卖,吃了;想吃甜点了,楼下甜品店,卖奶茶,卖饼干,马卡龙。

我想问的是,我们所要的休闲,真的是在酒吧里喝到烂醉如泥,在歌厅里唱到嗓子哑吗?角落里的瓷勺、砂锅发出,心碎的声响。

我们理想的生活只是职场、官场、名利场吗?

我好怀念,那安静的时光,那淳朴的民风,那温柔的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好玩的春节民俗作文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春节。我们一家到紫荆山公园旁边的人民大会堂广场去看万人大巡游。

一进广场,只见广场四周挂着许多大红灯笼。正前方有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盛世闹春”几个大字,到处洋溢着春节的气息。广场上人山人海,他们是来自郑州市各个市,区的表演队伍。有高跷、旱船、盘鼓、舞龙、舞狮、秧歌、武术表演……看的我眼花缭乱。表演开始了了,只听“咚”的一声,五彩的烟花在太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气球飞上蓝天,彩带随风飘舞。这时,各个表演队开始通过主席台表演,那场面真是壮观。

最使我难忘的是舞龙。只见两条神气活现的龙在抢一个珠子,真是“双龙戏珠”啊!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快、时慢,我的眼睛看的真是应接不暇。

还有非常可爱的大头娃娃。有西天取经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还有可爱的猪八戒背媳妇。他们一摇一摆地走着,胖胖的大脸,看上去真可爱。我都想试一试呢。

随着“咚咚咚”的鼓声,几头活泼可爱的狮子闪亮登场了。他们摇头摆尾的,最后还吐出了贺岁的对联。

春节的民俗表演真好玩呀!

[好玩的春节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风民俗作文说明文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欢快、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的习俗。春节又叫过年,含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春节的习俗很多,下面我就为你一一介绍吧。

第一大习俗应该是“春联”了。“春联”也叫“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更加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都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春联是在红色的纸上,用毛笔蘸墨,书写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话语,寄托人们美好的心愿,

现在春联已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呢。

第二大习俗就是“爆竹”了。当午夜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响起雷鸣般的爆竹声,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这儿有一个传说:相传每到过年时节,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一头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来吃人、吃牲畜,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竹子截成一个小筒一个小筒的样子,把桶里装上火药,把它们放在“夕”出没的地方,当“夕”出来的时候,点燃火药,立刻发出震天的巨响,“夕”听到这声音,吓得撒腿就跑,人们就平安了。所以就把这种发出巨响的东西叫做“爆竹”。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这种习俗,既有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又有对来临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傍晚开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古人有作诗、打麻将等风俗,而我们现在更增加了丰富的内容,除夕之夜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大多数人盼望的事情,连小孩子都非常喜欢。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每一个习俗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请大家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春节习俗吧,它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河南的民风民俗作文:百家饭和百家衣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原地区浓郁的奇风异俗给这块古老的大地涂上了如诗如画的色彩。小孩儿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就是这诸多风俗中饶有兴趣的一页。

百家衣是婴儿服的一种,由一百个家庭贡献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每当婴儿出生后,特别是数世单传、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为之惊喜万分。这时,孩子的奶奶、爷爷就要向左邻右舍报告喜讯,并向百家近亲好友求乞布块。特别是那些姓“刘”、“陈”、“程”谐音“留”、“成”,在老人们看来,这些谐音都是吉利之语,对于保佑孩子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些人家的一小块布头或是一方旧布片,老人们也会珍重地收留下来。布块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讲究,但以蓝色为最好。因 “蓝”谐音“拦”,只要有蓝色的布块,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人们把百家的布块缝在一起。据老年人讲,缝百家衣的讲究也很多,像布纹的走向、拼图等,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衣服不能在胸前开口,要做成偏开口的大襟衫,也叫道袍衫。这种衣服,往往不能做完,老人们常在底襟处留个口子,此称藏魂处。待孩子满月后,由孩子的母亲将口子缝住,这就说明孩子的魂灵已留在了母亲的身边,再也不必为孩子的安全操心了。

也许穿衣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民间保佐婴儿成长的风俗除穿百家衣之外,还有给孩子吃百家饭的习惯。凡是对孩子比较溺爱的人家,农历正月初一那天,爷爷抱着未满周岁的的孙子,佯装乞丐模样,手执破碗,沿街乞讨。乞饭的人家以100家为宜。他们将讨来的馍、菜、米烩在一起,煮成稀饭,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护,免除灾难。吃过百家饭后,孩子的奶奶要蒸100个铜钱大小的麦面馍,用篮子挎上,沿村庄或街道漫步,凡遇到小孩,就要送一个小馍给他。这100个小馍分给100个小孩。馍发完后,灾难也就让别人嚼完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平安健康,长大成人。此俗称“嚼灾”。

这种习惯在民间有一定的广泛性,不管认识与否,凡遇上求饭的祖孙,人们都会慷慨相助,凡碰上发馍的老人,人们也乐意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欢乐民俗节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的最后一天,晴空万里,今天是一个让我们经贸小学全校师生都期待的日子,我们将举行第七届民俗节活动。

早上一进校门,锣鼓喧天,一股浓郁的“年味”让同学们很快地融入到这热闹的氛围中。“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一位位可爱的卡通人“讨红包”呢!来到教学楼,五、六年级各个班级都已将教室进行精心布置,辉煌壮丽的中国馆,热情洋溢的德国馆,风趣独特的澳大利亚馆,神秘莫测的古埃及馆……各种各样的馆让你目不暇接。我们六(5)班是埃及馆,班级门口,两位穿着古埃及服饰的同学,正迎接着前来参加“垒金字塔游戏”的各班同学们。看,那三位同学一分钟里就拼接好了一个小巧玲珑的金字塔,拿着获得的民俗币喜滋滋地走向了下一个场馆。我先来到的是六(6)班南非馆,排队做游戏的同学可真多啊!两人合作猜谜,一人做动作一人猜,这可需要两个同学配合默契才行呢!我选好了我的搭档。只见她一只手拧着鼻子,一只手穿过另一只手。我一看到,便大声喊出来“大象!”“正确!”接着,轮到我做动作,我对屏幕上出现的“豪猪”无从下手,愣了半天,我的搭档着急了,对着我大喊:“快点啊!”我忙把一只手戳住鼻子,嘴巴里小声地发出“啃啃”的声音,搭档说“猪吗?”我赶紧跺着脚说:“两个字!”她急中生智,把所有“猪”都说了一遍:“野猪?肉猪?香猪?公猪?母猪?豪猪?”“对了!”我兴奋地叫了出来,我们俩拉着手,兴奋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我们获得的第一张民俗币,民俗币上印着一只活泼可爱的“齐天大圣”,正微笑着看着你呢!我接着又参加了其它馆的游戏活动。一上午,我玩游戏得到了10张民俗币,下午就可以用民俗币换取各种小吃大饱口福了。

下午两点,我们六年级全体同学来到操场上开展“秀才赶考对楹联”的活动。三人一组,以班级为单位,我班分成了十六组,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完成的接力赛。先钻铁圈,再过独木桥……翻山越岭到达起跑点,然后两人用手做了一把“小椅子”,秀才坐上去,等她刚坐稳,我们赶紧抬起“秀才”向终点跑去。这时,难题来了,要对一句诗,考官说:“竹外桃花三两枝,下一句?”我愣了一会儿,急忙喊出了我心中的答案:“春江水暖鸭先知!”“正确!”说完,我们奔回起点,把“秀才帽”交给下一组小选手……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明年我就要升入初中了,这是我小学生活中的最后一次民俗节了,也是最让我难忘的一次活动,明天就是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中我要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中学,相信在中学生活中,会有更多更有意思的活动等着我呢,加油,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的民俗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法定假日称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五月节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我们很开心,因为我们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粽子。各种各样现状的都有。有很常见的三角形,有正正方方的方形,有像轮胎的圆形,和笔直的竹筒形,还有奇形怪状的花形。粽子的陷也有很 多很多种,有吃在口里香香的花生陷,有吃起来超香的五仁陷,有很有嚼劲的肉馅,和一下甜到心里的蜜枣陷,还有超级好看又吃起来很甜的水果馅,还有很黑又吃起来软软的黑米陷,和闻起来香香的 又吃起来有嚼劲的糯米味,这些东西我都爱吃,超级喜欢五仁陷的。

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叶。艾,又名艾蒿。它的茎,叶所产生的奇特的芳香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还可以把它上面的叶子摘下来打碎来和土豆泥一起做成了艾叶土豆饼,是很好吃的 。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后来有一个坏人在楚王面前说屈原坏话,把屈原赶走了,后来秦始国把楚国灭亡了。屈原没了国家,跳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闻讯马上划船 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后来人们划龙舟、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不但历史悠久,景色优美,而且有许多有趣的节日,现在的伏羊节就是其中之一。

伏羊节就是从入伏第一天开始吃羊肉,一直到三伏结束,俗称“伏腊”。

每当节日到来时,家乡的大街小巷也热闹了起来,不但有圣火传递,而且有外国友人的参加。节日中,大大小小的羊肉馆的前面都放满了桌椅,搭起了阳篷,并拉上了条幅。每当夜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一饱口福。

我走进羊肉馆,看见在一块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伏羊节菜肴的名称。有孜然羊肉、红烧羊蹄、葱爆羊球、凉拌羊肉、烤羊肉串、涮羊肉汤……我不禁感到小小一只羊,居然有那么多吃法,羊身上的宝可真多啊!

如果要问我最爱吃什么,那就要数羊肉汤泡馍。只见在一米多高的大锅里,白色的羊肉汤不停地冒着升腾起来的热气。盛上一碗,往里面放几片绿油油的香菜,滴上几滴辣椒油,再放上一小块羊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汤就做好了。

我喝了三口,汗水就从头上落了下来。在配上香喷喷的刚出炉大饼,真好吃呀!父亲看我大汉淋漓的样子,笑着说:“伏天喝羊肉汤是为了驱寒气,真是‘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观民俗文化艺术节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来参观民俗文化艺术节的人真不少,到处是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大家都兴奋地观看着各种各样的民俗艺术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植物编织成的各种动物和植物,有仙鹤、蝈蝈、青蛙、龙、凤凰、玫瑰花……真是栩栩若生,让人爱不释手。

来到广场西边,有人在抬花轿,轿子里坐着一位游人,前后共有4个人抬轿,旁边还有人吹笛子、唢呐、笙……轿子也很漂亮,是大红色的,金色的顶,每个边框处都贴满彩条,四个角上还挂着彩色的流苏。坐在轿子里的人满面笑容,真是过了一把瘾。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那个卖葫芦的摊位了。只见桌子上摆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葫芦,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却只有几厘米。有的像一个大南瓜,有的像一根黄瓜,有好几个葫芦的杆在中间打了一个结缠住了,还有的葫芦形状像一个鸡蛋,有的则像一个长满珍珠的冬瓜……葫芦们还被制成精美的工艺品:有的被制成笛子、花瓶、毛笔、手链……还有的在葫芦上雕刻了各种图案、画上了美丽的花卉。真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我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

此外,还有卖风车的、卖泥塑的、卖民族布偶的以及各色小吃等等,都各具特色,充分表现了我国的民间艺术特色、以及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

这就是让人目不暇接而又流连忘返的民俗文化艺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各地民俗900字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到了,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到周城去过火把节。

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连接着一个个依山傍海的村庄和一片片绿色的田野,驾车穿行在这条高速公路上,一阵阵湿润的、清新的风从车窗外吹了进来,驱走了夏日的炎热、吹散了我一天的疲劳和郁闷。我惬意地做了个深呼吸,啊!真香,真宜人──那空气中带着洱海水的甘甜、带着田野中稻花的清香、带着苍山上松香的浓郁。车窗前,一群群蜻蜓和彩蝶在飞舞,好象要和我们一起欢度佳节。

一路优美的风景,一路艳丽的色彩,还没看够,还没道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周城村。

周城村是闻名中外的古镇,这里有如诗如画般的风景区──蝴蝶泉,勤劳善良的白族人民孕育了白族文化,一段段动人的传说、一则则优美的故事从这里流传。

太阳落山了,天渐渐黑了,一把高高的大火把燃烧了起来,红红的火苗升腾着、飘动着,照亮了夜空、照亮了村庄、照亮了一张张幸福兴奋的脸。点点火星在跳跃、在飞腾、在飘散。火把上挂满了象征丰收的水果,在火焰的照耀下,那桃子鲜艳、梨子晶莹、葡萄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烧熟了的水果的浓香。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地区特有的节日,每年举行一次。每到这天,人民就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竖起大火把,家家户户摆着丰盛的晚餐,老老少少都穿上鲜艳亮丽的民族服装。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就聚在一中国燃大火把,围着火把载歌载舞,并纷纷摘下火把上的水果吃。除了大火把,人们还举着小火把,手中提着一袋松香,往火把上撒一把松香,火苗就“砰”的一声腾开来,随即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当更多的小火把点燃,当孩子们舞动着火把在每条小巷中奔跑,那一条条小巷仿佛变成一条条将要腾飞的火龙。

在这一天,老人们在祈祷四季平安,祝福家庭和睦;成年人在希望五谷丰登,展望更好的年景;而孩子们,则尽情地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回到家,躺在床上,可久久无法入睡,我回味着今天的所见所闻。大理,我的风景如画的家乡;白族,我的勤劳善良的民族。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三月街”、“火把节”、三塔寺、大理古城、周城古镇……这些都是大理历史和白族文化的真实写照。我为我是白族人而倍感自豪,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大理历史、白族文化学者。

我喜欢火把节,喜欢这火红的夜晚,还有这火红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