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家乡的习俗作文通用四篇 作文(精彩20篇)

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家乡的习俗作文通用四篇 作文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浏览

6790

作文

412

家乡春节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习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离深圳很遥远的兰州市,那里有一个叫宁夏的小县,就是我的家乡。那里物产丰富,有好多的水果,是在深圳吃不到的,下面我来为你介绍吧!

我的家乡,春天阳光明媚,夏天烈日炎炎,秋天风高气爽,冬天,雪花飞舞。你知道吗?在春天里,桃花、杏花、都开了,满山遍野都是野菜,摘几篮回来,炒、蒸、炸,最好吃了,因为春天的野菜最嫩最鲜了。

在夏日里,烈日炎炎,然而院里的花也就开了,牡丹……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来的花,这时,只要你站在山顶上看,遍地的打破碗花,紫的,粉红的,黄的,一丛一丛的可好看了,还可以做花环呢!

转眼间,秋天悄悄的来了,它带来了黄色的菊花,在我们村里,一进门就可以看到那一大片的菊花。在村里我家的树最多,你看,杏子,李子,芭梨,樱桃全都能吃了,小孩总会来我家吃,而奶奶总会把拳头大的都给她们,她们吃饱了,奶奶也就乐了。

冬天来了,它带了寒冷,但这寒冷并没有浇灭我们的热,反而给我们带来更多激情,我们滑雪,溜冰,吃雪球,打雪仗这些在冬天随时都有,也许你想不到冬天会有什么水果可以吃,那就让我来告诉你,我家乡的“啤特果”可是出名的,冬天一来,我和姐姐便爬上树,一个个都摘下放在一间房里,到了年底就可好吃了,到时一定请你吃哦。

我是回族,只要是汉族过的节,除了端午节一样也不能过,这是伊斯兰教的祖先规定的,我们能过自己的节,也就是开斋节了,那天我们会为家里的老人,杀羊为他们祈福,再请村里的长辈,寺里的教徒念古兰经,然后大吃一顿。晚上,小孩子们便可以去讨吃的了,我们会准备一个大袋子,然后去村里的各户问侯,他们便会给我们糖果,零食等。

你们见过回族结婚吗?我来告诉你,那一天新郎要背新娘过门,然后三姑六婆便会围着新娘坐,以免受到伤害,你知道是什么伤害吗?如果有人要看新娘,可新娘只有第二日才能看,于是,他们便不择手断,让新娘把盖头掀下来给她们看。然后就是唱“花儿”——老家的民歌,被家庭里的人看作“不正当”,但很有含义哦!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欢迎你来宁夏旅游——顺便帮我的家乡做下广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变化初中生作文

全文共 208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九江,它虽没有美国纽约的繁华,也没有水上海港—-威尼斯的绚丽与多姿,更没有日本东京的古朴与典雅,但我却爱它,因为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些勇于创新与探索、勤劳质朴的人。

大家都知道,九江有一汪美丽的甘棠湖,那就是我们的母亲湖。在那几年里,我们这位母亲并不美丽,她显得是那样憔悴与苍白,那样的忧虑与无奈!污泥浊水,小鱼小虾不愿把它当作自己可爱的家园,就连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野花野草也不愿在她的怀抱中生根发芽,母亲面对此情此景她流泪了,她伤心的向我们倾诉与呐喊,那声音曾经久久地回荡在我们每个人的耳畔与心田。

如今的甘棠湖,清清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碧绿,那么透明!微微的波纹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一块翡翠镶嵌了许多金片,一闪一闪,让你觉得她是那样轻柔、可爱。湖堤上,梧桐树、柳树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挺起身子,守卫着生育它们的这方土地,守卫着我们的母亲湖。只听“啪——”一条鱼跃出水面又钻了回去,给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又平添了几分生气。每当夜幕降临,湖坝灯火辉煌,犹如繁星洒落人间。此时此刻,我的心潮起伏澎湃,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欣慰的面庞,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深情的目光,我更仿佛听到了母亲无比激动与亢奋的心!“孩子们,感谢您,您用那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更多人的生活。”

是呀,母亲您说得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电脑、电话进入了家庭,家家都有电视有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家庭就医,一卡通、一线通、电子商务等好多名词跃然在我们面前,坐在家里我们就可以周游世界,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莫斯科红场的列宁陵墓,我还可以在美国的唐人街上漫步。”只一会工夫我又变成了一个悠闲自得的小旅行家,好浪漫,好惬意呀!

朋友,你能说我的家乡不美吗?面对此情此景,我信心百倍。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把家乡建设成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颗明珠,让天下的游客都来游览观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以端午节为主题的作文:家乡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端午节,想起了小时候在家过的端午节来!

家乡的端午节中,有很多习俗,在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里,不经意的深深回忆起来,总觉得有种尘封的感觉!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没有过个正宗的家乡的端午节了!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个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节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没的水洗脸。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边去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为什么各家要用这样的水洗脸?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据说,在端午节的前晚,月宫里的嫦娥,会让捣了一年药的玉兔,把药撒向人间,让人们洗去疾病和苦难,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这里面还要插上一个小插曲就是,在月宫上面,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个貌似人形的玉兔总是跪着作捣药的动作,所以在小时候,晚上闹人了,老人们总会哄小孩子说,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捣药去,小孩子们总是记得,月宫里的玉兔捣了一年的药,终于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间,所以,小孩子们在5、5的早上,总是争着去外面洗澡,觉得用玉兔撒了药的水来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没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来洗一下脸了!当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体好才行,以免感冒,因为在记忆里,5、5那天的早上,还是很冷的,也听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来说,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叶泡过的水洗脸,那样的水,泡了一夜艾叶后,颜色会变的绿绿的,还伴着一股艾叶特有的香味!用这样的水洗完了脸,心里总是有种安全感,在想: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刚刨下来的新鲜的蒜!鸡蛋和蒜在锅里煮时,水里面也要放上艾叶!经过放了艾叶的水一煮,鸡蛋和蒜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叶特有的味道!艾叶同时也是一味中药,具体治什么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饭时,这些鸡蛋、蒜和粽子,都要摆上饭桌了,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样,那就是酒壶,而酒壶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点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黄!酒也被泡成了雄黄的颜色,喝了这样的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还要把喝盛的雄黄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过饭出去玩耍时,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黄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特色吧!如果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会戴了一个香囊,手、脚、脖子、手指头都会缠了五色线的,这样的香囊里面装的香料同样也是艾叶。五色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拈成的,这样的说法是为了避免蛇虫来咬,因为蛇的颜色就象五色线。戴几天后,把它取下来扔掉,就会变成了蛇,如果戴了几天还不扔掉,会变成了蛇来咬人的!

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有点象清明节时插柳枝一样,这样的说法也是为了驱病避邪。走在村子里,袅绕的炊烟中,伴着缕缕的艾叶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气息,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这天,总是能隔着时空闻到记忆里远远的家乡,在这天早晨漂来的浓浓的艾香!也总是在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绿绿的艾叶水小心翼翼的神圣的轻拂在脸上的丝丝凉意,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种各样的香囊!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骄傲的红红的雄黄酒香,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吃着飘有艾香的鸡蛋直到把肚皮撑的鼓鼓的还要在兜里揣一个去上学!也总是在这一天,想起妈妈编的美丽的五色线与小朋友们比谁的漂亮时彼此羡慕的眼光!也总是在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门,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时光!

今天正值端午节,祝所有的好朋友们节日快乐!祝家乡的父母家人节日快乐!祝同我一样远在他乡的哥嫂节日快乐!

[以端午节为主题的作文:家乡端午节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习俗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我和姑姑一家来到了表弟的奶奶家。刚到他们家,我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在北方,那里的人们都睡炕,我从来没有见过,原来炕是用水泥砌成的,与灶台相连通,只要灶台里生了火,炕上就非常暖和。

北方人不爱吃米饭,他们要么就吃面,要么就吃稀饭和馍,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弟弟听说要包包子和饺子,都高兴得不得了。下午,奶奶把大蒜、肉、韭菜和粉丝加上盐、油拌均匀,做成包子的馅,再把早就和好的面拿出来,揉成长条,在切成瓶盖那么大小的块,压扁擀成薄薄的皮,擀好以后,就可以包了。奶奶左手拿着包子皮,右手夹了些馅放进去,然后捏着一点包子皮,像折扇子一样折出一些小褶皱,让包子更好看,折好以后再捏紧了一转,一个小巧玲珑的包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和表弟看了一遍后就照葫芦画瓢开始动手做,我放好馅后,就不知道该怎么折了,只好叫爷爷再示范一遍,我照样子胡乱折了两三下,再把它捏紧,就算做好了,放在桌上一看,和奶奶做的真是天壤之别!我真羡慕奶奶那双巧手呀!我就偏不相信我就做不好了,在家里,他们可老是夸的,于是我又开始做第二个,可是脑袋就是转不动,手也不听使唤,做出来还是老样子。我看看表弟做的,真是笑得我们前俯后仰,比我做的还糟糕呢,他太小了,做出来的根本不是包子,倒是挺像一朵花的。

我们把包子皮包完以后,又擀了饺子皮。包饺子可比包包自容易多了,我拿了一张饺子皮,放了点馅,然后把两边的皮捏在一起,一个小小的饺子就完工了,虽然说还是比不上爷爷做的饺子,但是还是比包出来的包子好多了,表弟包的饺子也不错,就是馅儿放少了点,做出来的饺子扁扁的。既然包饺子这么容易,我们俩一时来了兴趣,一下就包了几十个,实在是太有趣儿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和包子,心情特别好,虽然包子的形态各异,但并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因为那天我是我第一次包饺子和包子。我真是太兴奋了!在西安过年,感觉就是不一样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重阳节习俗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敬老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敬老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敬老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敬老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敬老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敬老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敬老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敬老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喝重阳酒:“重阳酒”即用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敬老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为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以酿出的酒特别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纯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于西北少数民族。

“重阳酒”即“菊花酒”。每年敬老节时,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长成,欲开花时,这就是制作“重阳酒”的上好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习俗作文1500字初中生版

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迎春满福:年年岁岁,春喜大地;朝朝日日,福满乾坤。所谓春节,必定要热热闹闹,一家人和和美美,吃顿团圆饭,幸幸福福,唠几句家常……也算乐在其中了。

春节带有辞旧迎新之意,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因此,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华夏人民对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它好似黄河,奔流不息了几千年,却依然在人们心中涌动,它好似一株烟花,历经千百年的积淀,总是异彩纷呈地展现于高空……看似隆重的春节,却已繁衍了几千年,其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这也使每年的春节过得分外有“年味”。

春联,是人人过春节时必不可少的物品,这是中华民族艺苑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春联的渊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桃符”。那时人们每逢过年总是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二位神将的像,挂在门旁,以之驱鬼辟邪。人们可从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得知。这也是春联演变的最初形象,从而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份回味。

而改写红纸书写始于明朝。那时的明太祖朱元璋不仅自己酷爱对联,而且还要别人喜欢。

在明朝初年的一个除夕,他传旨所有人都要写春联。当时,朱元璋在京都微服查访时,发现一家人未贴春联。得知这户人家无人会写字后,朱元璋亲自帮他们写了一副春联。

此后,各国效仿流传,才正式演变为今天的红纸春联。除夕夜,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习俗才得以保留……

放爆竹也是迎来春节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当红色的纸絮伴着热烈的响声腾飞于空中,人们心头不禁涌起微微的激动。当然,它也诉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头尖角,凶猛异常。每逢除夕,就会出来害人。最终被一个白发老人制服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炸响……从此以后,每年的除夕家家都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也因而有了守岁的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彼此相互送去祝福。初一,一般是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随后,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

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民,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当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时,餐桌上一定要准备这种食物——

年糕。它是中国民族的一种传统食物,年糕是用糯米掺豆沙、红枣、青丝等制成。它可以蒸、炸、炒、煮着吃。它还分为白年糕和黄年糕。

中国人吃年糕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它的起源在春秋时期。那时有个叫伍子胥的官员。为了抵御越国的侵入,他主张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城墙。吴王见了大喜,从此不理朝政。伍子胥多次劝告,不料被奸臣陷害,吴王还说伍子胥到处散播国家会灭亡的危言,命令伍子胥自杀谢罪。

伍子胥临死前对身边人说:“吴王昏庸无能,吴国必然灭亡。只要在城门下掘地三只便可找到食物。”

伍子胥死不久,越国大攻吴国。苏州城被层层包围,军民因缺少粮食,饿死不少。忽然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的遗言,于是拆墙挖地,发现墙基不少是用糯米浆制成的。人们用它煮食充饥,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为了纪念伍子胥,人们每逢过年就用糯米制成砖形的糕,并叫它年糕了。

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我们应当好好珍惜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并将它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后,不论是在何方,我们都能自豪地说:“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传统,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中秋节习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字串9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生优秀作文:家乡的习俗

全文共 201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既不依山傍水,又无名胜古迹,因而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灵秀之气了。这里土质粘硬,极能保墒,虽是全县数一数二的产粮区,但因为交通不方便,因而粮食成了家乡人唯一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家乡人淳朴厚道、生活悠闲,一代又一代地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生不离村、死不离家”是家乡人最执着的信念;“宁爱家乡—捧土,莫恋他乡万两金”更是家乡人恪守的律条。“一捧土”是夸张了点。但哪一个人又不对自己的家乡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呢?不说别的,单就家乡古朴醇厚的风俗习惯,也足够你咀嚼、回味上一辈子的了。

家乡的风俗习惯很多,五花八门。但在诸多的风俗当中,人们最重视的就是“过年”这一节日了。

“年”指的是一年将终、一年伊始、两年相接的那一段时间。俗话说:“大人怕年,小孩盼年。”过年的时候,最发愁的是大人,最开心的就是小孩了。不说那一阵子忙乎,单就过年的开销,也够大人们头疼的了。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需要钱?但“宁穷一年,莫穷一天。”咬咬牙,拿出几乎一年的积蓄,该讲究的讲究,该将就的将就,有什么困难,过完年再说。“穷汉盼来年”,那是一种希望吧!小孩呢,好吃的自然少不了,就连衣服也都换了渐的,更重要的是在过年过程中,那种开心和喜悦的感受呀,让你在一年当中,都在咀嚼和回味……

刷新房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祭灶神、请财神”更是过年的重要内容。年前三两天,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隔年饭”了。也许是取“有余”的意思吧,在过去,吃饭是个大问题,不管今年收成如何,总得希望来年好过呀!“隔年饭”的内容自然是种类繁多,主食大致可分面食、米饭两类。其次便是肉、菜之类的副食了,家庭富裕的人家准备的多些,不富裕的人家准备的少些,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只是“因家而宜”罢了。

紧忙着,已到了年根那天,贴对联是这一天必须做的事情。先是写,买上几张红纸,涂鸦乱抹也行,为的是增添些喜气,讨个吉利罢了。看着一幅幅你亲手写成的对联又被你亲手一幅幅地贴满了院子和街门,内容且不必说,单说那满院子的喜气、满心里的喜悦,也尽够你欣幸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不单纯是今祝愿吧?

打扫了院子,就该“垒旺火”了。这可是一件细活儿!先用砖把底座垒好,低了不行,点燃的时候旺火易塌;高了还不行,这样点燃比较困难,底座内要有充裕的燃烧空间。然后就是炭块儿的挑拣工作。炭的大小、薄厚、平整程度都必须符合要求。垒的时候,先把体积较大的炭块放在底层,然后由大到小,层层堆砌,越垒越高,直至封顶。炭块儿与炭块儿之间的空隙要大小适当,这样既利于炭块儿之间的黏结,又利于火苗的穿出。封顶时,在顶端放上写有“旺气冲天”字样的红色条幅,用小炭块儿压住,就大功告成了。“旺火”的位置必须正对家门, “旺气”能否“冲天”并不重要,能“冲门”才好呢!

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了,俗话叫“熬年”。过去,玩牌、拉话儿是熬年的主要方式;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和计算机,看电视节目便不觉得枯燥,和网友聊聊也是一种愉悦。大约“熬”到11点50分左右,人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忙乎。一股股浓烟从各家各户的院落冲天而起,弥散了整个夜空,偶尔听见一两声炮竹的声音。不一会儿,烟轻了,代之而来的是连成一片的红光。密集的炮竹声响起来了,各式各样的烟花也燃放起来了。旺火燃烧声、炮竹声、哨响声、笑声合在一起,汇成一曲节奏和谐的旋律;红的、蓝的、黄的、绿的光构成一片星的世界、花的海洋……耀眼的五彩缤纷、扑鼻的缕缕清香、悦耳的各种声响,使你忘了自己身在何处,心在何方?这是天上人间的气氛。不,这分明是人间天堂的景象!甚至比人间天堂的景色还要美。

天空渐渐地暗了下来,笼罩在村子上空的烟雾也渐渐地消散了,偶尔还听见零星的炮竹声,不时空中闪现出一两朵耀眼的光花来。不一会儿,大地完全寂静了下来,一切都象陷于无尽的沉思之中,像在思考着来年该做的一切事情……

第二天,人们又早早地起来了。“春早人勤”、“一年之计在于春”,是该有个好的开头。风轻轻地吹拂着,院落里、街道上、甚至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屑,那不是春风剪出的花儿吗?一切都象是新的,新衣、新裤、新的面容。太阳比往常格外的明;人们也比往日格外的亲。你一声问候,我一句祝福,不也体现了人世间最温馨、最诚挚的情义么?吃过早饭,是孩子们最活跃的时候,“拜年”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事儿,东家进,西家出,蹦着跳着瞄、唱着、笑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所求的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大人们那种比平时更和蔼、比平时更慈祥、比平时更宽容的神情……

现在,家乡仍保留着许多淳朴的风俗习惯,甚至有的已披上了科技的色彩,但“过年”的风俗至今未变。儿时的许多记忆都渐渐地淡忘了,唯有“过年”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常常使我魂牵梦萦。长大以后,想起儿时的往事,难免有一种失落之感,以至于一反常态,常盼着“过年”。倘若能从记忆深处挖出些什么闪光的东西来,那仍然是家乡最淳朴的风俗习惯——“过年”。

[学生优秀作文:家乡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爱我的家乡初中作文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座落在贵州省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南与广西省接界。这里一年田四季气候温和,被称为天然温室。由于气候暧和,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因此,这里一年四季树木茂盛,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是人们旅游避寒的好地方。

我的家乡群山环绕,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千奇百怪,有的像卧龙,有的像骆驼,还有的像奔驰的骏马。在县城的北边有一座全县最高的山——王乃山,它的海拔大约是四十千米左右,山路婉延曲折,好像一条玉带缠绕在山间,盘旋而上,爬上山顶,往下一看,啊!原本高大的楼房只有火柴盒一般大小,来来往往的车辆尤如一只只寻食的蚂蚁一样小,路上的行人更是小的可怜。

我的家乡不仅山高,水也挺秀哩!有边外河,大小井,红水河,八茂河等。最热闹的就数八茂河了,这条河河面宽阔,河水平静如镜,河两岸草木葱茏,青山绿树倒映在水中,只要微风一吹,河面泛起一圈圈波纹,像一幅会动的山水画。河面上船只来来往往,直通广西,不久,这里将成为南下两广的水上航运通道。

我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也尤其丰富。有奇形怪状的怪石: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腾飞的巨龙;还有的像婷婷玉立的少女……听说一块石头值几万元哩!除了怪石,还有猫眼石,水晶石,金矿,铁矿,硫矿,铜矿等物产。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的水果品种繁多,而且香甜可口。春季有桃子,李子,夏季有西瓜,草莓,秋季的水果就更多了,如香蕉,橘子,梨,枣子,核桃等。最有名的要数脐橙了,酸甜可口,水分充足,即解渴,又营养,每到秋季,全省甚至国内的游客都要到这里来品尝,观光旅游哩。

这就是我的家乡—罗甸县,这里不仅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家乡的人民更为勤劳情,善良,要是你到这里来做客,老乡们还会送上绣花鞋,土布床单等自制的精美的民族手工艺品给你做纪念哩。我爱我的家乡,我为家乡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大年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在这时候,春节就开始了。大街上分外热闹,卖对联的,卖年糕的,卖干果的小贩们全都出来了,整个世界都变得喜气洋洋。马路两旁的路灯上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给这本来就喜气洋洋的世界又增添了一丝喜庆,一丝生机。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齐上阵,一起打扫家里,让家变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爸爸很勇敢,担任了擦玻璃的重任,他拿一块抹布,先在窗户里边擦,然后再爬到窗户外的防盗窗上,站在防盗窗上,擦外玻璃。我则担任递工具、扔垃圾等很轻松的活儿。就这样,不过两天,家里就会整整齐齐了。

七天转眼间就过去了,除夕在越来越热闹的气氛中来临了。这一天,我高高兴兴地起床,兴奋地穿上过年的新衣,然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吃过春节的第一顿饺子,爷爷制作的肉馅香甜可口,奶奶擀的饺子皮儿又白又薄,再加上爸爸妈妈一流的包饺子技术,煮好的饺子,很好吃,我一次就能吃15个。中午,炸带鱼,炸茄夹、藕盒、豌豆荚……下午,我和爸爸一起贴对联,贴福字。晚上,爷爷就会烤猪蹄儿,烤出的猪蹄儿色香味俱全,一点儿也不腻,很美味。

晚上吃完饭,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为第二天早上的“饺子宴”做准备。春晚的一个个小品让我们哈哈大笑,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陶醉在其中,一个个舞蹈让我们着迷……晚上十二点的钟声敲响,鞭炮声四处响起,往窗外望,原本漆黑的夜晚被燃烧的鞭炮照得很明亮。我和爸爸也会来到楼下,放鞭炮,很有趣。

大年初一随着凌晨十二点的钟声来到了。早上起来,又是一顿美味的饺子,上午,爷爷奶奶出去串门,走亲访友,我则在家玩耍,什么小提琴、作业、书,全都被我抛在了一边。中午,一顿丰盛的午餐端上了桌,鱼、虾、肉、菜,应有尽有,让我大饱口福。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表哥家串门,看姥姥。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去散步,去放花炮。

接下来,大年初二,初三,初四……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一天,刚刚冷淡下来的气氛又热闹起来。无论走到哪,都能看到红红的灯笼。这天上午,我们一起去看社火表演,什么扭秧歌、舞龙、舞狮子……都演得很精彩。元宵节,家家户户自然都要吃元宵,所以超市里的元宵卖得很快。晚上,圆圆的元宵端上了桌,尝一口,黏黏的皮,甜甜的馅儿,真好吃。晚上,我们去看漂亮灯展,一盏盏美丽的花灯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元宵节过去,到了正月十八的光景,过年的红火、喜庆与热闹慢慢地消失,大人们都要上班,小学生们也都开学了,一切又平静了下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家乡春天的作文精彩

全文共 1669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家乡春天的气息

岁月的车轮缓缓辗过,四季交替变幻。那充满生机的春;那花红柳绿的夏;那天高云淡的秋;那白雪皑皑

的冬都在我心中烙上了印记。但我最爱的还是春,是家乡的春。

春天的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错,家乡春天的草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偷偷地探出了头。远望,一片新绿,展现了北国春天的独特风韵。家乡春天的草,不像江南春天的草,那样绿油绿油的,但我倒是觉得这新绿的草更给人带来希望与活力。

春天的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错,家乡春天的花一团团,一簇簇。你看,那紫丁香一串串的花压弯了丫杈,散发出醉人的香气。闭了眼,如置身花海一般。你瞧,那路边的桃红在野花的衬托下更加鲜艳夺目。春风吹来,落下花朵瓣瓣,定让你觉得置身天堂。

春天的树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错,家乡春天的树刚抽出新芽,比起夏日大杨树的浓荫,倒多添了几分清新。几年前植下的小树,真可用杨柳细腰来比拟了。温暖的春风一吹,这些小树便随着风姑娘乐曲的节奏,扭动轻盈的腰肢,跳起优美的舞蹈。要是你细心仔细瞧一瞧,还真有些舞者的风采呢!

你看,春天的草萌发了;你瞧,春天的小树又长高了;你听,春天的燕子在呢喃呢!春,我爱你!爱你的

清新;爱你的生机;爱你的秀气!更爱有最美的你的地方我的家乡!

第二篇:温馨的家乡春天

家乡的一年四季都十分美丽动人。春天春风得意春日融融。夏天晴空万里,云霞满天。秋天稻浪翻滚,果熟飘香。冬天静谧深沉,寒天刺骨。而我却喜欢春天的故乡。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冬天刚过,春天的脚步悄悄走近。她来到了田野,田野披上了绿装;她来到了枝头,树枝长出了绿色的长发。春天,她像一双充满艺术灵感的巧手,默默地为我的故乡画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独自走在田野边长龙般蜿蜒曲伸的小路上。向北面的田野放眼望去满眼都是葱郁。田野上成片的禾苗仿佛是故乡美丽的标志。田野边的小河与禾苗绿白相间,一直向东延伸,轻轻伸入云际,就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颜色搭配是那么和谐爽目。这时,吹来一阵温柔的春风,它像母亲用那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的脸,使我从身上到心里都觉得无比舒畅。

我继续向前走着,我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儿,桃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尽情地绽放着自己的香。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蝴蝶儿飞来飞去,显得分外的忙碌与热闹。野花遍地都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山间,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像是闪眼间,蓝蓝的天空不见了,温柔的阳光不见了。皓白的月光出现了,闪闪的星星出现了。明月留给夜晚是美丽的梦幻,小河留给远方是无私的奉献,春天留给秋季的是喜悦的丰收。在温柔的春风里,幽幽的黑夜中,我遥望远空,在寻觅,在思索,该像春风一样给明天的叶子添一丝的色彩,该像朝霞一般给朝夕增一份记忆。

我爱家乡的春天,她那样美丽,那样可爱,那样温馨,那样生机勃勃。叫人陶醉,叫人留恋,催人奋进,催人向上。

第三篇:家乡春天真美

我爱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夏天,也爱硕果累累、五谷丰登的秋天,还爱银装素裹、大雪纷纷的冬天.但我最爱的还是生机盎然、春暖花开的春天.

我的家乡山环水绕,到了春天,温暖的天气将冰雪融化,太阳公公用那温和的光线将土地爷爷唤醒,看,大地爷爷还在干些土地公公呢!

温度一回升,动植物也就都活跃起来了.

先是性子急的小草出来的,他钻出土地,用好奇的小眼睛注视着四周,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小草用他嫩绿的色彩表达出春天的生机.

然后柳树也长出了嫩绿的小芽,满树绿色,像一把绿油油的大伞张开在地上,“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多么的形象啊!

花朵们也都睡醒了,他们伸伸懒腰,舒枝展叶的.后来争先开放,整个乡村哪里都是,真算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啊,这多么的合适呀.

春天一到,小河里的水待不住了,一边跑一边“哗哗”地欢叫着.小鸭子拍拍翅膀,“嘎嘎”的叫着,大摇大摆步履蹒跚地走进河里,在水里游泳戏耍,真可以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家乡的春天,即生机盎然有春暖花开,春天的家乡,真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四单元作文:我家乡的“食节”_600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贺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我在这个安详的城市里生活了十多年,也确实发现了她独特的民俗风韵。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主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她们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吃饭过节,同时也欢迎陌生人主动走进来做客,主人们希望越多人越好,来者皆为客,尤其是农村里,好像摆喜宴似的,成十张桌子,上面摆满了丰盛的酒菜。这就是“食节”,也叫“二月二”。

既然是食节,这食总不能普通。

这是客家人的节日,所以吃的都是客家菜。

客家风味很喜欢做“酿”。酿,就是把肉、芋头等配料剁成馅,然后塞到各种瓜果蔬菜中间煮熟成“酿”。把馅放到瓜花里,就是瓜花酿;放到掏空的辣椒里就是辣椒酿;放到豆腐里,或夹在豆腐块中间就是豆腐酿。客家风味中还有一道菜色是扣肉。一碗碗扣肉呈诱人的枣色,是过年过节不可或缺的佳肴。每一块扣肉由一块五花肉夹着一块芋头组成,还浇上了香喷喷的蜜汁儿,吃完后仍令人回味无穷。

客家菜色五花八门,都有不同的烹饪过程,这就是主人独享的乐趣了。

饭罢,大家还会一起看看乡镇上组织的戏。戏台是临时搭建的,也不是很宽,但是演员们穿着戏服投入的表演。台下观众神态各异:老人们跟着音乐哼着调,年轻人们鼓掌喝彩,小孩们也被吸引住,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的一抬头一举手。

主人在客人走的时候也许会送一些土特产,如沙田柚,是沙田镇有名的柚子。

贺州,是片殷实的故土。愿人们把她的风俗、传统唱给后人听,让贺州的美丽得以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秋初中生作文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的脚步走进了我的家乡,小草慢慢的变黄了,山里好像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秋天的小草已经无精打采了,不像春天那样挺拔。枫叶像火蝴蝶一样,轻轻地飘落在地上;又像小精灵一样,撑着降落伞,一个一个的来到我们美丽的家乡;更像表演者一样,在空中的舞台表演那婀娜的舞姿。秋天,这正是一个丰收的时期。清晨,农民们拿着镰刀,背着竹篓来装那肥硕的果实。秋天,渔民们拿着大大的渔网,来到江边,站在小船的边上,撒下那圆圆的渔网。收起时,渔网里有鳌花鱼,又叫桂花鱼,而且有时不小心会扎到手;还有像柳叶形状的虫虫鱼,等等。秋天的黄昏,更是美不及言,太阳收敛了刺眼的光芒,夜幕已经垂下了,天空也变得暗了。夜也是温馨,迷人的。也是凉爽,安静的。星星眨着眼睛,月亮在歌唱,把大地变成了音符,升升降降。我爱家乡秋天的一景一色,因为家乡是那么灿烂,那么美好,那么五彩缤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十年后的家乡初中作文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就像一道瀑布,它冲刷了我的许多回忆,却永远也冲刷不掉我思念家乡的感情。二十年过去了,我已经大学毕业,在异乡工作。这天晚上,正是中秋佳节。我吃着月饼,不禁想起故乡来。“明天,我一定要回到家乡!”我对自己说。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吃完早饭,就乘着飞机回到了家乡----莆田市仙游县。我在路边等候出租车,意外发现,家乡变了。以前低矮的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以前经常堵车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以前光秃秃的荒地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公园,许多人正在树下乘凉。一辆载满粮食的农用车开了过来,我不由得捂上鼻子,想躲开它尾部的黑烟。然而,车开到面前的时候,我认真一看,“咦,怎么没有尾气呢。”过了一会儿,一辆出租车在我身边停了下来,上了车,我问司机为何车子现在没有排出废气了。看着我一脸疑惑,司机笑着回答:“呵呵,以前用汽油又污染环境又烧钱,现在的汽车都改成空气能了,哪还能排出废气呢。”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现在的空气这么清新呢。

不一会儿,就来到家门口了。下了车,来到门前,我仔细一看,门上多了脸部识别,指纹识别功能,还要我输入密码。我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打了我娘的电话,让她帮我开个门。“吱呀”一声,门开了,妈妈又惊喜又亲切得拉着我的手,走进了客厅,我见到了往日对我非常严厉的爸爸。爸爸亲切得对我说:“儿呀,不知不觉,你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里,咱家乡变化可大着呢,特别是环境,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没错,这就是让我感到又惊喜又欣慰的事情。

听到了大厅里的欢声笑语,太奶奶也从里屋走出来。我连忙走上去,拉着太奶奶的手向她问好,二十年了,到现在她都91岁了,她的身体怎么看起来还是那么地硬朗?看着我疑惑的神情,爸爸好像知道了我的心思,他说:“太奶奶和大家一样,都喝兰溪旁边那条小河里的水,现在村里长寿的人特别多。”那样的水能喝吗?我听得都快吐出来了,以前那可是又脏又臭,污水汇集的烂泥沟呀!爸爸解释说:”现在不是这样了,政府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改善治理,水变得清澈无比,还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线呢。”我爬上二楼,推开窗户,远远地望着丰美河,清澈碧绿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有人在岸边钓鱼,有人在河里游泳,确实变了。

家乡变了,环境变美了,人变健康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变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习俗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节日气息十分浓烈。不管是春节还是清明节、端午节都很隆重。

每年的春节,在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做些室内外的祭祀活动。家里,要给自家祖宗烧香烧纸,燃放鞭炮;室外要到外公家的祖坟上去祭祀;正月初一和十五天就去自家的祖坟上去祭祀,都表示对去世的长辈的哀思,还要祈祷祖宗对祭祀人及家人的保佑。

在我们镇每年春节都要舞龙灯、跳花灯和舞狮子。特别是舞龙灯,近年来越来越时兴,正月十三是我镇的赶集日,镇政府专门设置奖项,让几十条龙龙凤呈祥,对舞得好的龙灯队成员实施经济奖励。在晚上观看龙灯更为壮观,烟花鞭炮浓烟四起,响彻云霄,观众人山人海、满街遍布。

关于龙灯,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新婚夫妇若是出钱买下“龙宝”放置家中,来年准能生下一个胖小子。你说神不神?

花灯,现在在我们镇就更加时髦了,很多家庭办喜事,都要请他们去“坐堂”,新式的老式的花灯舞应有尽有,档次越来越高。

新年,新结婚的年轻夫妇,一定要到女方娘家去拜年。玩耍几天后,回家时,每家亲戚都要发给新人“红包”和一些“回篼粑”,决不让姑爷空手而归。其他亲戚之间为了表示素有往来,也要相互拜年。一般是小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长辈才去给小辈“还礼”。这样亲戚之间的感情联络得越来越浓厚。

亲戚之间除了春节来往甚密外,要数每年的清明节了。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要买上亲纸和炮仗以及礼物到外公家去“挂亲”——挂念亲人。生的送礼,死的烧纸钱和挂亲。这一天,可以说比春节燃放的鞭炮还要多,比春节外出的人也多得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漫山遍野,鞭炮烟花从早晨连续不断地响到下午七点左右。漫山遍野的坟头都挂上了白色的亲纸,整个人间悲切沉沉、白蒙蒙一片。

每年的端午节,也是家乡的隆重节日。我们家乡人过端午节、吃粽子很有讲究。到端午节这天,男方要带上礼物去女方家“打端午”,女方则要送给未婚夫新布鞋和一个棕丝斗笠。现在,人们经济发达了,男方都要给未婚妻买贵重礼品,如高档服装,手表,项链什么的。

吃粽子也有传说,包粽子的人会在某个或几个粽子中隐匿小粽子或硬币,煮熟后看谁能吃到它,吃到的人,端午后会有好运气。

特别是大端午——五月十五,县城每年都要到乌江大河举办“赛龙舟”,场面十分热闹。江面车水马龙,河边沙滩上观众比比皆是,临时摊点应接不暇,参赛船只锣鼓喧天,吆喝声连绵不断、魂牵梦萦……此情此景使人觉得比过春节更胜一筹。

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你了解了?还有很多的乡情待下次告之,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民风习俗作文

全文共 2089 字

+ 加入清单

1.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2. ——蒙古族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

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

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3.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家乡的习俗

全文共 31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遗留下来丰富多样的文化习俗,接下来和下面这些文章一起领略家乡的习俗吧。

一:我家乡的习俗

老家的人们都爱唱戏,更爱听戏。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请个豫剧班子,在家门口搭个戏台,这么唱下去。一般持续三天左右,这三天里,可忙坏了人们:一大早儿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个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飞也似地赶去看戏,只怕耽误了剧情。

看戏时,人们把整个戏台“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像蚕吐出的丝,裹得紧紧的。若是你来晚了,那就站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吧,这人群是任凭你怎么挤也挤不进去的。

豫剧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马金凤等,她们可是诸多戏迷心目中的偶像呢!

姥姥喜欢听常香玉的戏曲,她的声音变幻无穷,有时如大海的涛声般浑厚,有时又如小溪的流水声般恬美,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

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这熟悉的乡音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幼时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她哼唱着豫剧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说并不会留太长时间。我很惊奇,问:“难道北京不好吗?”姥姥摇摇头,说:“这里没有使我魂牵梦萦的豫剧!”

二:我爱家乡的风俗民情

我的家乡在山东淄博的一个小村子,村名叫王五里,因为村子里姓王的占了大多数。其实我爸爸也姓王,不知道为什么,我姓孙,随我妈妈的姓。

我们家乡的青草很多,大片大片,郁郁葱葱,一望无际。微风吹过,波浪起伏,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草地的北面,一条清澈的小河草河蜿蜒流过。之所以叫草河,一是河里草鱼特别多,二是河两岸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因为这个缘故,村里很多人家都养了大群大群的羊,羊肉串也颇负盛名,大约二十元一只羊,物美价廉,准够你吃一天。到了冬季,再向那草地望去,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像新弹的棉絮,煞是好看。每到天寒地冻的日子,村里便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碎冰节。那时的河面上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层,人们聚集到河面上,纷纷用脚踏来踏去,有的还用铁镐铇,先在冰上打出一个盆口大的窟窿,然后用自制的鱼网渔叉抓鱼,捉的鱼多的人家就是赢者。按照规矩,村里的人家要向赢者家里送些东西以示祝贺,无非是些盆、碗一类的生活日用品。我们家也曾得过两次冠军呢!到了晚上,全村人都聚集在村口的大场院里,把小学校的课桌抬出来摆成一个大大的王字,课桌上摆满了用白天捉来的鱼做的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那场景说多热闹都不过分。

村子旁边还有一座小山。从我们家出发,二十分钟便能到山脚下。山顶有一个石洞,能容纳几十个人,村民们把这个山洞供奉为神洞。传说中我们村子第一个姓王的村民就是在这个山洞里出生的。慢慢的,人多了起来,才形成现在的小村子。山洞里立了些石碑,上面刻着我们村里王姓家族世世代代的人名,很象是家谱。虽然我不姓王,但我也是家族的重要一员,在第十块碑上,就刻有我的大名。

我们村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大年初一那天拜完年,各家各户都会端出大小不一的一条鲤鱼,把它放归到村边的小河里去,象征着家家年年有余。然后,人们便会聚集到村委会前的广场上,看舞狮子、踩高跷,卖各种小吃的也纷纷聚来凑热闹。锣鼓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买上一串糖葫芦,边吃边看,那才叫享受。听大人们说,早年的时候,初一上午,村里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会拿着弓箭聚在一起,箭上写着自己的愿望,射向天上的太阳,祈求一年的幸福安康。那种万箭齐发的场面一定非常壮观。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我家乡这些纯朴的风俗民情,无不体现着团结互助向上的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家乡的祖祖辈辈们才坚忍不拔的延绵到今天,过上了无比幸福的生活。

我爱我的家乡,家乡的风光美不胜收。我爱家乡的人们,他们勤劳、忠厚、善良。我爱家乡的风俗,它给我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篇三:我的家乡习俗辞年

我的家乡湖南平江一直都有年三十晚上去辞年的习俗。

家乡有句话说年三十晚上的火,十五的灯。年三十晚上天一黑,家家户户都会将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敞开大门等待着别人来辞年。人们相信家里来辞年的人越多,来年的运气会更好。

辞年首先出动的是孩子们,所有的孩子都会在年三十的晚上提着灯笼或打着电筒,背着或提着包包,挨家挨户去辞年。每家每户都备好了糖果等着小孩。小孩子一般都是成群结队地去,还没有走进人家家门口,就高声的说着某某伯父,某某伯母请你们辞年啦!恭喜你们过了热闹年! 主人就会热情地招呼着,尽量一一叫出小孩的名字并将糖果逐个分发到小孩早已准备好的包包里,有些大胆的小孩会挤上前去,生怕自己没有分到。我的家乡习俗辞年我的家乡习俗辞年我的家乡习俗辞年 已分到的小孩连声说着多谢后就去另一家了。有时一次小孩来的多这边还在分着糖果,那边已分好的小孩已在隔壁邻居家里说着吉利的话语了。真是很热闹!记得我们小时候伙伴更多,会跑上一个村子几十个生产小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仅分糖果了,有些人家会派各式各样的鞭炮,还有各种零食,甚至直接分钱的都有了。等到到家的时候都是包包被装得满满的。有些甚至中途会送几趟回家。我的家乡习俗辞年我的家乡习俗辞年我的家乡习俗辞年

稍晚一点点,年轻人开始出发了,一进到别人家也是会像小孩那样高声说着恭喜吉利的话语,说得主人家喜开颜笑的。年轻人一般就不会像小孩子那样跑得快了,一般每到一家就会坐一下才走,围坐在主人早就准备好的火炉前,摆满了零食、水果、高级烟酒、茶水的桌子前。年轻人也都会约好好几个人一起的,大家会围坐在那里讨论着这一年的开心事,讨论着来年的打算。特别是现在好些人都在外面,都只有趁这个机会才见上一面,这样的团聚真是很好。 有时正好遇上好几伙人同时到一家更是热闹。

再晚一点的时候年老一些,辈分相对小的大人们也会去别人家辞年,可能是开始他们也要留在家里招呼别人的原因吧,所以才相对晚些才出门。同样是会很开心地说着请辞年和一些吉利的话语。一般辈分高年龄大的人就不用出门。这样的人家里会有更多的人去。主人家里有辈分高年龄大的即使是躺在床上不能起来,晚辈们都会很尊重地到老人家床前请辞年。

整个年三十年晚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到处都可听到请辞年,恭喜你们过了热闹年的声音,一直到12点的时候,开始听到热闹的鞭炮声了,开始了接天皇(也就是迎接新年),辞年才算结束。现在有钱人多起来了,年三十晚上放的鞭炮多了很多很多,有些人家会买上一车子鞭炮来放,因此放鞭炮也等不及到12点就开始放起来了。

四:家乡的风俗

今年,我们破例到乡下奶奶家过年。

“开饭了!”奶奶大声喊道,我从房间走了出来,这时,哥哥突然惊奇地说:“咦?外婆,您平时不是很节约吗?今天怎么……”我这才注意到,从房间到大厅,从楼上到楼下,凡是安着灯的地方,都金碧辉煌 .

我非常诧异地问:“奶奶,您这是唱哪出啊?”

叔叔开口解释道:“这啊,是在辟邪哩,相传,古时候有个‘年兽’,常常来吃百姓,后来,人们知道它怕响、怕光,就放鞭炮,点灯笼。这个风俗啊,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喔!”,我们恍然大悟。

吃饭时,我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人们专挑一种叫“芥菜”的东西吃,两大盘芥菜一会儿就零星无几,但却很少去碰那盘美味的红烧鱼,等到那盘鱼只剩一截鱼尾的时候,却被奶奶端进了厨房里。我正纳闷呢,叔叔便向我们解释道:“为什么我们都爱吃芥菜呢?因为,芥菜的‘芥’的谐音是‘戒’,如果把芥菜吃光了,那就代表你在一年中的毛病、缺点都戒光了。而那盘鱼嘛,则是表示了‘年年有鱼(余)’,意思是:一年之中辛辛苦苦锝来的劳动果实并没有一下子用完,而有一些保存了下来,年年都如此,就积少成多了。”

饭后,我想:这些风俗和习惯固然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端的浪费,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弃以往的风俗,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春节的习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的家乡600字初中作文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就犹如那苏醒的红日,又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富有诗意的。我的家乡天是蓝的,树是绿的,花是红的,人是美的。华丽的步行街,精制的欧式建筑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少的亮点。每当我融入家乡的每个角落,享受那一份怡然自得,我都会由衷的感受到:这里的风光别样好。

春天,家乡的土地小草冒出了头,花儿裂着嘴,乐得刚刚睡醒的小鸟儿也哼唱着小调。农民们将他们的笑语埋在了土里,期待着秋天的收获。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着春的脚步。都说哈尔滨的春天来得快,去得快。而在这个季节绽放的丁香花,弥补了春光短暂的缺憾,倍受人们的喜爱,城市的每个角落都飘着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

夏天,美丽的湿地风光,迷人太阳岛都是最好的避暑胜地。太阳岛一直是哈尔滨夏天的标志,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唱道:哈尔滨的夏天多迷人,太阳岛上多热闹…。最惹人喜爱的定是那莲花池“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啦!那一朵朵荷花,那么悠闲,那么自在,又散发着阵阵清香。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高傲。一阵微风拂过,波光粼粼,让人看得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秋天,你可以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五颜六色的水果,绿白相间的秋菜。尤其是在经历过一场秋雨的洗礼之后,金黄的树叶被雨滴轻轻打落,清凉的微风轻轻地抚弄着退去黄叶的枝头,被黄叶覆盖的地面总给人湿湿的感觉。清晨醒来,薄薄的霜,或是附着在那干枯的枝头,或是附着在那冰冷的栏杆,那是怎样的晶莹剔透,熠熠生辉,这就是哈尔滨的秋。

冬天,家乡的冬天镶嵌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中。冬儿公主舞动她那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凛冽的寒风。冰、雪占据了整个世界。冰灯,五颜六色,闪闪发光,冰雕更是唯妙唯肖,形象副真,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滑雪场挤满了人,大人,孩子,天南地北,人们都来体验这充满激情的冬季运动,尽亨冰雪的欢乐!

春、夏、秋、冬,这里四季分明,不一样的感受。家乡,美。家乡是繁华的,是靓丽的。当你融入其中,你会觉得:这里的风光别样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的家乡话题初中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潮州,潮州不仅非常的美丽,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所以我的家乡潮州有一个美称“岭海名邦”。

说起我的家乡,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潮州八景:湘桥春涨、韩祠橡木、凤凰时雨、龙舟宝塔、鳄度秋风、金山古松、北阁佛灯、西湖鱼筏。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广济桥了。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滔滔不绝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关于广济桥,还有一段绕口令:“潮州八景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四舟,二四楼台二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也因为如此,桥上仅剩下的一只鉎牛翘首眺望远方,仿佛正在企盼另一只鉎牛的归来。

不仅如此,潮州还有丰富的特产——潮州柑。潮州柑素有“柑桔皇后”之美称。其外形为扁圆,金黄色,用手在柑皮上一摸,上面有一粒一粒的小疙瘩,像小豆豆一样。轻轻地剥开它,便可见一条一条的柑络像少女穿着的轻纱。柑络下是金黄色的果肉,十来片果肉像十几个兄弟姐妹似的拥抱在一起。剥成一片一片后,又像弯弯的月牙。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潮柑真遗憾!潮州柑皮薄,柑粒丰满,甜感十足,货真价实。我的家乡不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潮州刺绣瑰丽多彩,巧夺天工;潮州陶瓷更是名闻遐迩,有着“白如云,薄如纸,细如丝,明如镜,声如馨”的美誉;潮州小菜美味可口,名不虚传;潮州功夫茶以“形美、色翠、香郁、味甘”而扬名天下。

我的家乡潮州,你是如此的美丽迷人,不管我在这里多久,我依旧会被深深陶醉在你的美景中。我爱你,我的家乡潮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