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云南保山昌宁风俗作文【优秀20篇】

普洱是云南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区9县,2024年全市人口258万人,盛产普洱茶,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云南保山昌宁风俗作文,仅供参考!

浏览

3746

作文

1000

我的云南之旅作文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去过云南吗?她有许多“孩子”,分别是昆明、西双版纳、大理、丽江。如果你们觉得感兴趣,就听我讲讲吧。

云南省中,昆明可是“老大”,它那里有我们最熟悉的傣族,听导游说,傣族的文字喝汉字不一样,他们那里重男轻女,思想守旧,女孩不上学,男孩上学。我来到了昆明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石林,导游向我们介绍许多形似《西游记》中的石头,有唐僧、猪八戒……“三打白骨精”就是在这拍的。出了石林后,我们又来到下一个地方。

西双版纳就是“老二”了,刚下飞机,我就感觉到很闷,难以呼吸。妈妈说:“这里空气很潮湿,所以才会感到很闷。”第二天,我们参观了原始森林,亲眼目睹了专门吃土,吃树叶的克木人。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老三”家——大理,刚下车爸爸就说:“电视上光说大理跟延吉地理很相似,今天我终于能亲眼目睹一下了。”车渐渐变快,来到了三塔,我们在三塔脚下照了几张相后,就直奔向天龙八部影视城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电视剧《天龙八部》就是在这拍的,我们在那看到了囚车、状元楼、舞狮、皇宫等影视建筑物。

最后,就是“四弟”丽江了,他家可真奇怪,早上和晚上跟冬天一样,中午向夏天一样,我想这里的人一定很容易感冒,早晚温差这么大。很快我们看到了四弟家的“稀世珍宝”——玉龙雪山。听妈妈说能看到玉龙雪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在山脚下可以看到那里的湖清澈见底,爬到雪山顶上俯视,看到了整个丽江市的美景。

云南真美呀!随着祖国建设发展,云南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云南特产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云南玉溪,特产可丰富啦!有黄芥菜,酱油,绿豆糕,松花糕,豆末糖……但我最爱吃的,就属豆末糖了。

豆末糖是通海独具风味之传统食品,相传为蒙古铁骑所创。至于豆末糖,还有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呢!

那是在公元1252年时,骁勇彪悍的铁骑长期征战,远程奔袭,因为不能带更多食物,所以只好将青稞,大豆捣成面与潮湿红糖放在干粮袋内,颠簸中,炒面将红糖一层一层裹了起来,形成块状。

因此就制作出了黄豆芝麻豆末糖。在这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部南征,屯兵曲陀关统辖南疆,豆末糖便逐渐流入通海。制作工艺由当代名师,代代相传改进提高。

家乡的豆末糖,不仅故事精彩,而且味道也是别有一番。

首先撕开裹在纸盒上的一层透明塑料纸,然后揭开纸盒,便会看到一个装满豆末糖的笑食品袋静悄悄地躺在纸盒子里。拿起盒子里的小食品袋,用剪刀轻轻剪开,便会闻到一股扑鼻而来的香味。这味道会让你馋得直流口水。

看!那豆末糖一卷一卷的,就像大树爷爷的“衣裳”一样,卷了起来。拿起一卷放在嘴里津津有味的品尝一番,只觉得它是那么的酥脆可口。真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忘不了呀!

豆末糖的品种十分丰富,有黄豆豆末糖,芝麻豆末糖,巧克力豆末糖……但不管是什么品种的豆末糖,都具有四个特点,哪那就是:香甜酥脆。豆末糖属手工精制而成,具有“入口甜酥脆,张口牙生香”的特点而著称于世。

啊!家乡的豆末糖,我爱你。我真为家乡有这样驰名的特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风俗习惯作文200字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二十三这日是小年,传说这一日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据说大罪要减寿三百日,小罪要减寿一百日。

二十四这日掸尘扫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鸡赶大集。二十八要贴花花。二十九,俗称“小除夕”,这一日人们往来拜访。 腊月三十是春节的一个高潮,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日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在正月十五正式结束,这一日是元宵节,要举行灯会,还要吃元宵、放烟花。最后在烟花声中,结束了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云南石林一日游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郭沫若爷爷曾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我虽然没有去过桂林,也没有欣赏过武夷山,但我去过的云南石林,也称的上是“云南石山甲天下”。

2015年8月10日早上7点,我们一家人所坐的火车到了昆明。下了火车,我们又迫不及待地去了石林。汽车开了一小时后,便进入了石林。我的眼里已经是一片茫茫石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像削尖的竹子;有的又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插在大地母亲的身躯上。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令我眼花缭乱,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这些石头是怎么形成的?”于是,我问了爸爸。原来,这个大石林以前是个海洋,在海水的冲刷下,那些圆石头渐渐形成了这些奇怪的石头。后来,由于大地的变化,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海洋,海洋又变成了陆地,这些石头便“破土而出”了。

没多久,我们来到了主要风景区的大门前,门上写着:“天下第一奇观——云南石林”。进了大门,印入眼帘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壮观石峰,我们先来到“且住为佳”这个地方。天哪!这好像是一座屋子。这有着一张石床,一个石枕头,全部都是天然形成的,还是四四方方的长方体,有明显的直角,却没有一点凹凸的痕迹,好像是人工制造的。在床的旁边,还有一个圆桌和四把椅子,游人坐在上面凉快极了。

接着,我们随着人流来到了一个叫“千钧一发”的石峰下一看,哇!好险峻。两个20米高的石柱上,横着一个两头细、中间大的石头,让人毛骨悚然。相传,谁要是在这里做了坏事,上帝就会罚他,让这个坏人被掉下来的石头压死,这个石头可是上帝放的哟。听了这一传说,我半信半疑,虽然知道这是迷信,但还是十分害怕。妈妈说要过去,我的心一下子跳了起来:“石头会不会掉下来呀!”于是,我紧闭双眼,“嗖”的一声冲了过去。

随后,我们有经过了剑锋池,象鼻梁、掐脖石等一些梦幻仙境。最后决定前往“望峰台”。可是,还没到,晴朗的天空中就莫名奇妙的下起了大雨。于是我们加快脚步,来到了望峰台。

站在台上,我向远望去,蒙蒙的雨水中,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石峰、石林,还是清晰可见的。在石峰上,有许多能够盛水的坑,水滴落在里面,溅起了无数浪花。石头那淡淡的颜色,在雨水的冲刷下,逐渐变深。就在那颜色变深时,我意外发现,每一个石峰的峰顶,都是断的,可是它们却永远也掉不下去,因为他们十分坚强,一心只为游人做贡献。

哇!石林太美了,它四季如春,风光宜人。它有352平方千米的面积,又有40多个大小各异、变幻莫测的幽深溶洞。虽然这次我没来得急游完整个石材,但是以后,我一定要赏完352平方千米,游玩40个溶洞。同学们,你想去吗?如果你去了,云南石林一定会使你沉醉万分,留连忘返,也会让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七年级家乡的风俗的议论文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过新年,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个小朋友都喜欢热热闹闹过大年吧,每家每户过新年时都有很多习俗吧,我们家过年也有很多有趣的习俗,你想知道吗?让我来说给你们听听吧。

贴春联

我奶奶家原来在乡下,贴春联

守岁

大年三十晚上,我可最高兴了。吃完年夜饭,我就和哥哥放鞭炮,到村口看扭秧歌,然后就和全家人看电视,等着迎接新年的到来。终于,听到了钟声响起,鞭炮齐鸣,我就赶紧去给长辈拜年

拜年

年初一早上,我还睡的迷迷糊糊的,就陆续有人到家里来拜年

图吉利

从小到大,我也过了好多个新年了,关于过年的吉祥话我也知道一些了。比如,吃饺子的时候,饺子如果破了不能说“破”,得说“挣”了;还比如,年夜饭要吃桃子罐头和杏罐头,寓意逃离灾难,幸福永远;还有诸如年三十一整晚都不能关灯啊,初一不能扫尘啊等等,都是很多人家过年的习俗。

哦,对了,现在我奶奶家已经搬到了崭新的大楼上,比原来的平房条件好多了,但是过年的习俗几乎都没变,一样没变的还有我们这个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温情,一想到一家人围着爷爷奶奶高兴地说啊笑啊,我就迫不及待地要过年了,新年快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重阳节风俗作文600字初一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还有几天就是九九重阳节了。我趁10。1假期期间想亲手为爷爷奶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陪他们过个快乐的重阳节。

做点什么呢?我思前想后,后来爸爸说做重阳糕啊,不过有点复杂的,你最好去小区卖早点的叔叔那学下。吃完午饭我就立马去店里学习,只见糕点店的师傅正在忙着,还有几天就重阳节了,他们家重阳糕的卖得很好,我就站在一旁认真的看着,一道道工序我看花了眼。这时一位叔叔对我说:“小朋友这个太难做了,你还是做点简单的吧,这个要技术的”。

我回到了家,爸爸问怎么了?"叔叔说重阳糕难学的。”妈妈听到了说:“做饼好了,简单又美味”。这主意好,因为之前妈妈在做饼的时候我有这一旁看过,我倒挺感兴趣的。妈妈很快帮我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米粉,南瓜,紫薯,白糖。我按照之前她做的方法先把南瓜和紫薯洗净放锅里蒸,15分钟蒸熟了,先把南瓜泥白糖和米粉搅拌均匀,那颜色黄黄的真好看,然后再把紫薯糖和米粉搅拌均匀,紫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全部拌好我开始学妈妈的样子做小饼了,捏来捏去就是不圆,也学妈妈在紫色的饼上加上黄色的眼睛和嘴巴,黄色的饼上加上紫色的眼睛和嘴巴,做成了笑脸的形状。全部做好下来开煎饼了。这时妈妈说爷爷奶奶年龄大了,牙不大好,最好蒸着他们吃。妈妈的心真细,不是她提醒估计这饼爷爷奶奶也吃不了了,10分钟后爱心饼热腾腾的出锅了,我把它们装进盒子里迫不及待的给爷爷奶奶送去。

爷爷奶奶听说饼是我亲手做的,一人拿起一块品尝了起来,连连夸赞我:“小乐乐你做的爱心饼既好吃又好看,棒极了!”只见他俩笑得合不拢嘴,我在一旁也自得其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以后我要经常给他们做好吃的,经常陪他们出去走走玩玩。

最后衷心祝天下所有的老人身体健康,幸福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什么中秋元宵清明除夕端午,数不胜数。但拥有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为点缀的,便是乞巧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夕节。

传说织女在人间遇见了牛郎,便留在人间和他生儿育女,幸福生活。但织女是玉帝的女儿,被玉帝发觉私下人间后,不得不告别牛郎,回到天庭受罚。牛郎带着两个孩子追至南天门,却被王母划下的天河所阻。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王母娘娘见他们的感情如此真挚,便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而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上搭起鹊桥,帮助牛郎织女相会。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以人们也往往在相聚一起,期待能观此盛况。并以各种方式向织女乞求智巧。

古时候,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朝,七夕之时,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明清后,又有七夕中午,把针放进水里,借日影而验工拙,成花鸟云兽的影子,则乞得巧。

但现代,乞巧的女子越来越少,但在这一天期待和爱人相互厮守的情侣越老越多,所以七夕节已成了情侣们互述衷肠的节日。对于情侣来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收到对方的一份礼物,感受情人的一颗真诚的心,似乎便代表他们之间的情感就像牛郎织女那样,银河也阻隔不开。

七夕节的故事还在传唱,七夕节的儿女们不止眺望远方的星河灿烂,更凝视着眼前爱人,期盼着情比金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们最爱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吃团圆饭是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原来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长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久而久之,过年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了。当然,过年吃饺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实饺子蕴含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一是过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吃腊八粥是我们这儿过年的前奏,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这不,我们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腊八粥。一出锅,香气四溢,我这只小馋猫一眨眼间,从十米外跑到了这儿。口水都馋的流下来了,实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气充满口腔,刺激着味蕾,我从来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们杭州,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出去”。就是在清扫的时候,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思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杭州对来年家中吉祥、财富不断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节的由来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吧。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岁寒将尽,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于是就高高兴兴地互相表示祝贺,拿出丰盛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欢乐的节日——“过年”。

过年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云南旅游日记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的云南是我一直向往的旅游胜地,09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了。夏令营一结束,爸爸妈妈就接我上了飞机,直飞昆明。爸爸的朋友开车陪着我们一路游玩。我们先去丽江,汽车穿过风景如画的群山,开过相对险峻的盘山公路,到达了闻名的“丽江古城”。我拍了许多照片,并且买了不少东西呢,有民族特色的围巾、裙子、工艺品等,还品尝了许多美味的特色小吃。在这儿玩得可开心了!

第三天,我们去大理游玩,大理的房子可漂亮了,清一色白色的底,墙壁上画着青蓝色的各种图案,美极了,像仙境。我们游玩了蝴蝶泉、段王爷的寺庙等。蝴蝶泉有着“五朵金花”的美丽传说,那儿蝴蝶的品种可多了,有许多蝴蝶标本和活的蝴蝶。对了,我还穿了白族的服装在那儿留了影呢!段王爷的寺庙外观金碧辉煌,可壮观了!乘着夜色我们登上了大理的古城墙,远眺这座城市的夜景,真是太美了!

哦,要跟大家说的太多了,比如:那儿的天气很凉爽,甚至有点儿冷;那儿的天空湛蓝湛蓝的,水很清澈;那儿的山很多,到处都是花草树木,空气非常清新……

祖国的河山太美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学会真本领,建设更加美丽富强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宵节的风俗优秀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元宵佳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佳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佳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佳节。

唐朝的元宵佳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来到了云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带我到云南来玩了,我真高兴,这里可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我们是在7月15中午坐飞机从石家庄出发的,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虽然没有坐上靠窗的座位,但我也能看见窗外的景色。地面上的人和车早已经消失不见了,我能看见的只有地平面的高低走势,象是一幅地势图。我一点也不觉得速度快,实际上我们的时速已经达到了每小时800多公里。

我们来到了玉龙雪山脚下,导游说平时是看不见雪山顶的,可是今天我们非常幸运,看到了玉龙雪山的山顶。蓝蓝的天空下,雪山披着薄薄的白雪外衣,安静地站立在那里,而它的周围就是绿油油的农田,这真是一幅奇妙的景色。

我们还来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地,这里有彝族和白族。彝族的服装现在是和我们一样的,我学会了一些当地的语言:“你好”是“阿内内拉”,“再见”是“泪多多”,还有大家都知道的“阿诗玛”是“姑娘”的意思。白族的帽子是圆柱形的,上面还有象猫耳朵一样的三角的东西,服装也是五花八门的。我在这里吃到了“过桥米线”,喝了“普洱茶”。普洱茶喝过一会儿后,嘴里会有流口水的感觉,爸爸说那叫“生津”,是对茶的回味。

我们还在这里游泳、泡温泉。我还交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瑞瑞。在云南的一路上,都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在云南玩得真开心!我爱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在我的老家山东,年年春节都要蒸花糕。

为什么蒸花糕,这可大有来历。从春秋战国起,临近三十年,百姓们都会“蒸壮”,也就是蒸面食,这些面食可不是拿来吃的,而是用来祭祖和去孔府祭拜孔子的。而今,“蒸壮”早已不再祭祖,而是寓意着“过日子蒸蒸日上,年年高升,好运节节高”。因此,蒸花糕也成为了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

今年,我们家中也蒸了花糕,腊月二十三,阵阵面香从厨房中飘出。我知道,面发好了,要开始蒸花糕了,案板备好,擀面杖拿来,待一切准备好后,花糕便从揉面开始了。

爷爷将他的双手伸入面盆中,柔软的面团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只能屈服于手掌下,任人摆布。面团在一次次拉伸,捏揉的作用下,逐渐变得像纸一样苍白又像个球样,圆圆滚滚,让人禁不住的喜欢。可再好看的面团也只是面团,不能够吃,终究还是要做成糕点。这时,擀面杖就派上了用场,刚刚揉好的面团现在又要上了“绞刑架”。面团中,拿刀来在面团里剖出一部分,再在案板上搓成条,最后用擀面杖均匀地在面上轻轻滚动,压出一道流畅的纹案。

最后,面团便开始了“整容”。两条面团两手夹中间一捏,拿枣子放中心做点缀,身似蝴蝶的糕点便做成了;纤长的面团在手指尖上灵动地舞动,长长地卷在一起,周围围上一圈的红枣做装饰,一个圆形糕点便从中诞生了。

待这些糕点完成后还要放入屉笼里蒸,满屋子中都是面香和枣香。年,便从这一花糕味中开始了。

无论身在故乡,还是身处他乡,记忆中,家人们总会在这个时候做一做家乡的风俗特色。蒸花糕即是我家乡的风俗,且如雕刻般深深在我脑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春节的风俗作文700字大全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在我眼中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是一年之中最丰富多彩的。

春节是有模样,你瞧,火车站人头攒动,人们思乡心切,归心似箭,目的地只有一个:家。回家后人们个个咧开了笑脸,脸上布满了喜悦,这份积聚了一年的思念都在这一刻尽情绽放。

春节是有味道的,你闻,在除夕晚上,一家人围着餐桌,一起吃着家人们一起准备的年夜饭,美味极了。

春节是有声音的.,你听,一声声对他们的祝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还有一声声爆竹也祝愿你又长大了一岁。

春节是有颜色的,你看,家家户户挂上了灯笼,贴上了春联,天上放着绚丽的烟花:有红的、黄的、绿的…。,五彩缤纷!

春节是有变化的,你听,爷爷又在饭桌上忆苦思甜:“他小时候过年最多四碗菜,只有过年才可以看到肉,哪像现在这样满满的一桌!”爸爸应声道,我小时候都不可以上桌的,只有拿个小凳子在一边吃饭。奶奶接说着:“那时候大家生活都很穷,过年好不容易烧的这碗肉,都舍不得吃,一直放到正月十五以后,俗称“看毛肉”。”我觉得不可思议,也不能理解,难道肉还会自己长毛?我和妹妹哈哈大笑!妈妈忙解释道,这个“看毛肉”的毛,指的是时间放长了,看着这碗肉发霉长毛了,换成现在肯定是不能吃了。我说,换成现在,我早就把它吃完了,都不会让他过初一!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理解了,肉还是那碗肉,只是大家现在生活都变好了,对于生活的品质也更高要求了。春节还是一样的春节,只是现在都不贫穷了,所以我们越来越幸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二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的家乡就用隆重的仪式迎接着这个端午节的到来。家乡的风俗有不少,不过在家乡的这些风俗之中,家乡的端午节是最为隆重,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端午节,清晨河面上的水雾还在荡漾着,不过随着人群的集中,这些水雾悄然的散去。等到一阵阵的鼓声响起,家乡的那一条河流上已经停放了不少的龙舟,河两岸也都挤满了前来观看划龙舟比赛的人群。

在鼓声中,换龙舟比赛的所有准备全都齐全,所有的划龙舟的选手也都上了船。等到时辰一到,三声鼓声响起,随后一声尖锐的枪声响起,河道里所有的龙舟一时间全都争先恐后的向前追逐起来。家乡热闹的端午节,随着划龙舟比赛开始渐渐进入到高潮阶段。

在整个划龙舟比赛的过程中,在场的所有人都显得无比的激动,口号声,欢呼声,惊叫声在同一时间响起。让整个场面都热闹至极,所有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兴奋与激动,大家都在等待着划龙舟比赛结束,然后看到今年划龙舟比赛的冠军。

每一年家乡的端午节都会为划龙舟比赛的冠军送给上一份大礼,这份大礼可是不少人都想争夺的。

随着划龙舟比赛结束,人们等来了冠军,接着河两边的人群也就都一一散去。你们可不要以为我家乡的端午节就此结束了,当然还没有的,在家乡的晚上,街道两旁都亮着彩灯,不少的商铺上摆着大大小小的粽子,整个街道上都热闹极了。晚上的人们也都从家里出来,都置身在这条热闹又繁华的街道,在这一天结束的最后时刻感受着端午的精彩。

今年的端午节又过去了,我的心里立即期待起了明年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拾趣童年忆云南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父母的关系,我的童年记忆都在那个彩云之南的国度——云南

我出生后不久,爸爸妈妈到云南打拼。对我不放心,便带着我一起到云南生活。

民以食为天,回到安阳,我最想念的便是彩云之南国度的美食。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门市。爸妈就给腹中空空的我买一碗烧饵块。饵块是一种用米做的金黄色块状食物,煮好后软糯且有嚼劲,散发着淡淡的稻香,再加入高汤煮过的白菜和红亮亮的辣子汤,碧绿雪白再加上亮红,怎能不让人胃口大开?

我坐在门市里的红木椅子上,神气地坐在电脑后面吃我的早饭,还不时抬头看看有没有顾客。我见老板在吃饭时会偶尔抬头看一眼店铺,我便也学着做,好像这样就成了老板娘一样。

中午,我妈回家做饭——洋芋焖饭,做好了便带到门市上,我们一家一起吃。洋芋是云南话,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土豆、马铃薯。将洋芋过一下油,变得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再和大米,火腿,青豆一起上锅蒸,整个屋子都是食材原本的香气。

晚饭也不能少。夜幕降临,我们关了门市,坐上我们家的“宝马”——一辆三轮车,穿过市中心,拐进一条小街道,来到那家当地人才知道的小餐馆。那里卖正宗的过桥米线,米线圆面条粗细,纯米做的,先倒入滚着泡的金黄鸡汤里,然后是小鸡蛋,不一会儿就由蛋清蛋黄变成圆溜溜的荷包蛋,最后将肉、菜等都下到汤里,不久就可以大块朵颐。

云南除了美食,还有美景,连城市里的一座山都那么苍翠,还有清凉的泉水。在云南的各个城市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在昆明逛金马碧鸡坊,看石林,在大理看风花雪月,在丽江游古城,在曲靖发呆喝茶;在腾冲泡温泉,信步于古镇;在西双版纳与大象嬉戏,参加泼水节……

云南是我的童年那抹最鲜亮的颜色。

每次在地图上看到那只优雅的孔雀时,便会心一笑,童年和回忆在脑海中流淌,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难忘的七彩云南之旅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彩云之南——云南,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今年暑假,我有幸和爸爸一起游览了她那迷人的风景,领略了她那多彩的民族风情。

云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巍峨壮丽的玉龙雪山脚下,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全中国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城内瓦房错落有致,道路四通八达,道路两旁是各式古朴门楣的商店,络绎不绝的游客穿梭其中。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每家门前都有来自雪山的冰雪融水潺潺流过,真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绝妙风景图!

云南不仅水美,山也美,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石林。石林奇形怪状的石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天鹅,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大腹便便的猪八戒……其中,最有神韵的是美丽善良的“阿诗玛”,只见她身着民族服饰、腰背竹篓,眺望远方,正等待着勤劳朴实的阿黑哥归来。

云南不但自然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有过桥米线、云南十八怪等特色小吃,有天麻、三七、当归、螺旋藻等闻名中外的名贵药材,还有价值连城的翡翠,有道是:“黄金有价玉无价”。

云南之行,不但让我游览了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开阔了眼界,还让我饱览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陶冶了情操。我爱你,七彩云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风俗的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到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了端午节,我家乡的孩子们便唱起这首儿歌,有的一边唱,还一边洗龙水澡呢!

端午节的来历你们应该知道吗?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在战国时期,有个爱国诗人叫屈原,有一次,他进京办事,看到国家非常衰败,就投汩罗江自杀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爱国诗人,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设成端午节。

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重午节,主要活动是赛龙舟、包粽子。

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的遗体。

吃粽子的原因是来纪念屈原。古代,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江河中,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每逢端午节,人们就会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还要用雄黄在儿童头上画个王字,在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就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怎么样,听了我的讲解,是不是对端午节更加了解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有很多风俗,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在这里,我列举两个内容。

每次到了春节,家乡都要举行“赶集”“赶”跑、走的意思。“集”集市、市场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逛集市。在家乡,没到了新一年的第一天都要会举行隆重的赶集活动,乡里的百姓走出家门,不约而同的朝集市走去,而集市里早已摆满大早人起来铺的店铺,有粮食、衣服、玩具,小吃等等很多。

人们到了到了那里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价格相对的也都会很便宜最高也不会超过50元。到了赶集的时候就算是在城市里上班的人也不会忘记珍惜这一年一度的赶集活动,赶忙回家乡赶集,因此,集市上的人也就非常多,甚至是一个人的脚尖挨着一个人的脚跟,不会有多余的空间。

卖东西的商贩也忙着收钱照应顾客,同时也不忘记提防着小偷。

第二大风俗是清明节,扫墓和放孔明灯。到了清明节的早晨,大多数人都会衣着这样的服饰,白色布衣裤,白色布衣,头戴白色斗篷,右臂挂着黑布白色子“孝”字的臂标。成群结队的往田地里走,在一大片不种粮食的地里,四处都有亲人的墓碑,而那些人到了都会不约而同的哭泣,然后擦拭着墓碑,拔掉墓碑上的草,最后烧钱。整个场面非常严肃,没有人说一句话。

但是到了晚上情景就大不相同了。吃过晚饭后,人们拿着事先做好的孔明灯,在灯罩里的字条上写着祝福语,放上天空,一个个孔明灯载着人们的祝福飞上天空,这时场景就非常壮观了,百八十个孔明灯在上空,盘旋着,犹如一阵符咒又像是“孔明雨”。放完孔明灯后,人们又会向同乡的亲人互相说祝福语,因为在我们家乡,是说的越多越好的,因此某些“文盲”也会闹出些笑话。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既喜庆有很庄重严肃。但是没有人会去计较这些,因为这就是家乡的传统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的云南之旅作文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来到云南芒市的第一天,芒市的土地都被刺眼的太阳光笼罩了,暖洋洋的。上午,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雷崖让山之巅的大金塔景区。沿着长满茂密的凤尾竹的山路一路向上,车窗外的景色连成了一片翠绿色,不停地晃动着。我们一行人伴着翠绿行了大约多二十分钟吧,大金塔景区的大门突然从翠绿中窜了出来。

这是一扇大大的金色的拱门,两旁的柱子也是金的耀眼,柱子的顶端各立着一只乳白色的大象,象耳和象鼻都向上翘着,一副昂首挺胸的样子。

走进大门,我一眼就看见了立在石子路两旁的一座座寺庙。寺庙的墙,大门,屋檐的装饰都为灿金色,只有砖瓦是赤红色的。屋檐的尖角上以及屋顶正中都有金色的动物雕像,每个动物形象都差不多只有一个拳头大小,但它们的神态神情都雕刻的非常细致。

又走了大约五六百米石子路吧,一对威风凛凛的大象伴着又一扇大门一齐撞进了我的眼帘。这两只大象的主要颜色是金色和黑青色,四足脚踝处都刻有金色的粗大脚环。长鼻高翘,头戴金帽,目光清澈,昂首挺立,三足踏地,一足微曲。这就是威严而美丽的它们。

过了大象身后的那扇大门,我们就能看到大金塔的全貌了。这是一座八面四角的空心佛塔,也是全亚洲第一的空心佛塔。佛塔共有四层,前三层塔身为白色,每层都建有八座金黄的小尖塔。塔身像一只倒扣的大碗,塔顶长长的,越上方越细。

这是一座典型的傣族王宫式佛塔,第四层的长度非常高,甚至高过了前三层的总高度。外平台上建有八座精美的花瓶塔,顾名思义,就是形状酷似花瓶的流线型宝塔。这一层的颜色全为灿金色,灿烂的塔搭上灿烂的阳光简直让人睁不开眼。

这次大金塔一游十分短暂,还没等我细细观赏辉煌的宝塔就匆匆结束了,如果下次再去云南,我一定要好好地再去一次大金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屈原投江身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河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吃光,便用楝树叶包裹饭团。粽子就这样产生并流传下来了。

我家每到节日都会自己动手做各种食物,比如元宵节会吃元宵,就亲自动手做。端午节特有的粽子,毫无疑问也是自己动手了。

奶奶会提前几天购买好所需材料,一盒金黄金黄的咸鸭蛋黄,一捆又长又大的棕叶,一大袋颗颗饱满的糯米和四、五斤肥瘦相间的猪肉。奶奶先把粽叶一张张地刷洗干净,接着把猪肉切成一块块大小合适的块块,然后把糯米淘洗二三遍并用少量的酱油搅拌均匀,最后把切好的肉块用调料进行腌制。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马上就能开始包粽子了。

拿起两片粽叶,用双手做成一个漏斗形,留下半个粽叶在外面,一只手握住粽叶,另一个手用勺子装两勺米放入粽叶的中心,再放入一颗蛋黄,然后放入一块猪肉,接着用米覆盖在上面,均匀地铺满,再用剩余的半块粽叶裹上去,用手握紧,就成了一个柱形,用五六十厘米的细绳一圈圈地把粽子扎紧,最后打上一个结,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磕磕绊绊地包了起来,开头几次,都不太成功,经过奶奶的指点,我逐渐掌握了其中的诀窍,速度也不知不觉快了起来。不一会儿,粽子就全部包完了。奶奶烧好煤炉,架上一口大锅,锅里加入水,把一个个精致玲珑的粽子放入水中,盖上盖,慢慢地煮。奶奶说,心急吃不了香粽子,要慢慢等,等到每一粒米都吃到蛋黄和肉的香味并且把香味锁住,粽子才成。于是,我又开始等,这简直是一种煎熬,足足等了五个小时,锅中飘出各种诱人的香味,我知道,解馋的时候到了。

拿起一个粽子,用剪刀把绳子剪断,把粽叶剥开,金黄的米粒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像是丰腴的东坡肉一般。把粽子放在碗里,粽子还冒着热气,一种混合着粽叶清香的米肉奇香,立时钻入鼻中。拿起筷子,插入粽中,把粽子一分为二,可以清楚地看到肉和金黄流油的蛋黄,第一口咬下去,软糯软糯的米粒在牙齿上跳起了舞,再咬一口,就咬到了肉,肥肉的油腻中和了瘦肉的柴,可以说是肥而不腻,咬一口蛋黄,嚼一嚼,咸香咸香的,一口再一口,一个棕子很快就没了。我嘴巴里忙得不亦乐乎,眼睛却死死地盯着锅里,早就惦记着吃第二个了。饿死鬼投胎般的样子,惹得奶奶哈哈大笑。

粽子的美味,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故土乡恋,皆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