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云南保山昌宁风俗作文(汇集20篇)

普洱是云南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区9县,2024年全市人口258万人,盛产普洱茶,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云南保山昌宁风俗作文,仅供参考!

浏览

3720

作文

1000

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石溪久佳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每每提起端午,谁不是先想到那香气扑鼻的粽子来呢?

当这美味的粽子入口后,不禁会想,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我国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常受人爱戴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自沉于汩罗江,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后来当心凭吊的饭团被鱼虾所食,就想出用树叶包裹饭团并外缠彩丝,慢慢地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包粽子的工序也不简单。首先要把采来的棕榈树叶子一条条撕开来,然后一段一段结成绳子备用,再将包粽子的粽叶提早一天洗净并泡在水中使其变软。第二天将糯米洗净过滤掉多余的水,之后按家里人口味拌上酱油盐等备用。再就准备粽子馅:有芋头的、有肉的、还有板栗的、豆沙的……这些备好后,拿出泡好的粽叶,两片粽叶打底,加上一勺糯米,放上自己喜欢的馅,面上再铺一层糯米,之后用另外一张粽叶盖上,最后用棕榈树叶做的绳子将整个粽子一圈一圈把它绑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粽子全部做好后就把他们放进锅里加上水先用大火煮,等水开了之后,那棕叶的香味,棕榈树叶的香味,还有糯米的香味,混合起来,慢慢的从锅盖缝隙里钻了出来,闻着这些香味,我实在忍不住,总是一会儿就去闻闻,一会儿就过去提起锅盖看看,并不断的问外婆:“熟了没,熟了没?”外婆笑着对我说:“等一会儿”。可没过多久我又跑去问外婆,外婆笑眯眯的说:“再等一会。”我就一直这样子等着、盼着,总觉得时间过的很慢。

终于,外婆掀开锅盖,对我说:“快来快来,新鲜粽子出炉啦!”煮好的粽子散发出了更迷人的.味道,这味道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我,拆开一个粽子咬上一口一股清香顿时间溢满了我的口腔、沁入我的心脾……五月初五这天开始是为了纪念屈原,经过千百年后的发展今天成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的中国梦——云南精神伴我成长”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五月的鲜花绚丽多彩,五月的云南激情澎湃。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代,人类的任何伟大事业,都源自伟大的梦想。梦想的力量,正激发着云南青年富民强滇的壮志凌云!

我们仿佛看到千万个梦想,从云南青年的心田破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仿佛闻到梦想成真的醉人芳香、收获实现梦想后的幸福甜蜜!这个年代,是不平凡的年代 。主席代表十三亿华夏儿女喊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强音:“中国梦”!在我们可爱的家乡云岭大地上传承着一种精神,它就是“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与“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而形成的“云南精神”。

由此,4600万云南儿女拥有了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支柱!高原亘古绵延,大山顶天立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云南儿女。云南,从来就不缺追梦人,从来就是追梦者的家园。他们中有历史上的大航海家郑和、大音乐家聂耳;也有当代“感动中国人物”的杰出代表杨善洲、“最美乡村医生”邓前堆;有九零后的优秀青年铁飞燕,也有在湄公河惨案中出生入死追杀凶手的公安武警战士。他们都是云南精神的实践者,他们都是中国梦的追梦人,他们是我们新一代云岭青年的榜样和力量,他们伴随着新一代云岭青年茁壮成长

今天,我们举办“我的中国梦——云南精神伴我成长——云南青年网络视频演讲大赛。”目的就是要深入广泛地引导、激励新一代云岭青年,树立高原情怀,培养大山品质,践行云南精神,为实现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的桥头堡,建设美丽云南、幸福云南、文明云南、生态云南、和谐云南,为实现“云南梦”贡献我们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主席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心怀中国梦,敞开高原胸怀,秉承大山品质,迈开大步,甩开膀子,用实际行动实现云南人的“中国梦”! 青春志在四方,云南青年是有梦的,是优秀的,是自豪的,是骄傲的,是有志气的、是有为的!

我预祝新一代云岭青年,怀大梦,创大业,成大事,在红土大地上实现青春梦想!再展云南青年雄风,再添云南青年风采,再谱云南青年新篇!

最后,预祝“我的中国梦——

云南精神伴我成长”云南青年网络视频演讲大赛 圆满成功!成功圆满!祝青年朋友五四青年节快乐!祝中老年朋友青春永驻!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风俗习惯的作文_其他话题2400字

全文共 225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一)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

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二)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三)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云南的美味的作文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到云南去,我不但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吃到了美味的过桥米线。

从西双版纳回到昆明,我们就进了“过桥缘”米线店准备大饱口福。

我们一人点了一份30元米线。大概过5分钟,各式各样小吃就陆陆续续上桌了:什么油炸鸡棕菌,凉拌黄瓜。接着又上了两碗鸡汤,大碗装的汤蒙着厚厚的一层油,小的汤碗中间有个洞。听服务员说大碗的汤是用来烫熟食物的,小碗的汤可以喝。我喝了两口,好鲜啊!

各种菜品也上来了,有米线,各种小菜,肉片和一个鹌鹑蛋。一切就绪后,我们按服务小姐的指示加入肉片并搅拌,等肉片发白后加入鹌鹑蛋,再加小菜和米线,最后加点辣椒酱。有点像烫火锅,但是锅底没有火烧着。一会儿,就可以吃了。

我先吃了点米线,滑滑的,鲜香有点微辣,简直是太好吃了,各种小菜和肉蛋都刚熟,嫩嫩的,白菜脆脆的,豆芽辣辣的,肉片香香的。一大碗米线把我肚子都撑歪了,叫我吃了还想吃。

饭后,我们还品尝了各种小吃和热带水果,都非常美味。我想,这二十块钱花得真值啊!

云南,是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云南的过桥米线,值得一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东方渐渐露出灿烂的晨光,揭示出崭新的天空,洁白如雪的云,欢快歌唱的小鸟,周围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万物欢腾,都在欢迎春节的到来。

除夕一大早,我和兄弟姐妹们的手就开始痒了,因为我们想放鞭炮!所以我们背着大人,小心翼翼地走到存放鞭炮的房间,拿出一点儿出去玩儿。

拿着鞭炮走到小区,我们派最勇敢的大哥去点燃引线,我们围观。只见大哥胸有成竹地走过去,拿出打火机,对着引线一点,鞭炮立马开始炸了:劈里啪啦震天响,炸得周围的小花小草都蹦开了,就连稳住鞭炮的那一圈泥土,也飞开去好几米,那情景相当壮观!我们还没看过瘾鞭炮就三下两下地放完了,还想再去拿些来,却被爱唠叨的奶奶抓了个现行,我们只能垂头丧气地放弃了。

晚饭时间,新一轮的热闹又开始了。餐桌上摆满了菜,糖醋鱼、红烧排骨、土豆鸡汤、腊猪蹄……一盘又一盘,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先吃哪个好。餐桌上,我们欢声笑语,非常热闹,一点都不拘束,每个人都满心欢喜。

终于到了晚上12点,我们可以放鞭炮了,所有人迫不及待地在小区里放着鞭炮点燃烟花。天空上霎时间出现了红绿蓝三种颜色,炸开来的花火非常美,黑暗的天空都变得五颜六色。虽然声音震耳欲聋,但是依旧掩盖不住我们心中的激动。

这就是我们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盼着盼着,终于盼到了春节。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特色。

按照广东的老规矩,在除夕前是要大扫除一次的,把灰尘都扫干净。然后还要去逛花街。花街里一盆盆鲜花争芳斗艳,一盆盆金桔硕果累累。金桔象征着大吉大利,所以通常人们都会在屋外摆放一盆大桔树,屋内摆放一棵结着金光闪闪果实的小金桔树,以求来年大吉大利。

盼着盼着,除夕终于来临了,人人都穿上了喜庆活泼的新衣。屋里摆上了糖果饼干,屋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又是忙着准备饭菜又需要装点屋子,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也忙着,又是吃饼干,又是吃糖果。吃完中午饭大人们又忙了起来,为的是晚上的那顿年夜饭,有的人在酒楼也早早订好了酒席。天一黑,人们就陆陆续续的去酒楼,酒楼里可谓是人山人海,还没走进去就已经被喧闹声包围了。好不容易年夜饭做好了,开饭了。餐桌上有鸡寓意“有计”;有鱼,寓意“年年有余”;有生菜寓意“生财”,还有很多……

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一转眼八点了,电视机里的春晚就要开始了,家人们团团围坐在电视机旁,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十一点了,还不能睡,因为要守岁“五、四、三、二、一”,随着新年钟声响起,新年来临了!“嘭嘭嘭”屋外,有人放上了美丽的烟花,我也没心思去看,回到房间倒头就睡。

大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这天人们不再忙碌,都在休息。街道里时不时传来舞龙舞狮的锣鼓声,人们见面都会说新年好。从初二开始人们就会去好友亲戚家拜年,一进门小孩子就会说恭喜发财随之红包也会到来。孩子收到红包后,不管大小多少都是笑盈盈的。当父母口不停地和主人聊家常时,孩子们也口不停地吃东西。在初二至十五的那段日子,父母的手机都“叮叮叮”地响个不停,都是亲朋好友发来的新年祝福。待到十五那天,元宵节,大家还要吃元宵,春节才算结束。

春节来地快,又离开地快。细细回味,我还意犹未尽,仿佛又听到了那一声声新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想要介绍的是我家乡的风俗。

阳光从稀疏的树叶照进房间,在房间里留下了斑斑点点的阳光,这就是除夕的开始。

大人们最忙碌的时间,也正是早上。大人们有的贴对联,有的包饺子,有的为年夜饭做准备,每家都会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们几小孩都会像跟屁虫似的跟着大人,这家收个红包,那家拿点吃的,格外兴奋。

到了下午,我们黏着大人拿钱买鞭炮,钱到手后,我们就浩浩荡荡的去买鞭炮了,鞭炮的种类数不胜数,在货架上奇峰罗列,姿态万千,令人头晕目眩,眼花缭乱,什么刮炮啊,摔炮啊,冲天炮啊等等。等“大队部”到家时,已经接近年夜饭的时间了。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好热闹,大人们敬酒敬饮料,小孩子则狼吞虎咽的吃着饭,生怕比别人慢了半拍。年夜饭过后,辛苦了一天的大人们也该放松一下了。有的在麻将房里搓麻将,有的在厅里看春晚,而我们最兴奋的,无疑是收红包了,太爷爷,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红包让人领到手软。领完红包后,我们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将到来的最后几分钟,大人们拿出烟花。在最后十秒倒计时,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10,9,8,7……”时间一秒一秒的流逝着,我们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动了起来,最后三秒倒计时时,所有人已经做好了放烟花的准备。“3,2,1,0”,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新一年的到来令所有人兴奋不已。烟花在空中华丽的盛开,像绚丽的花儿一般在空中绽放。烟花完美谢幕,这也算是为去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门前堆放着昨夜的烟花爆竹,人们看见的,只有一堆废纸,却不知道昨天这里发生了多么令人兴奋的故事啊,也许除夕的美好时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忆却是永不磨灭的!

这就是我的老家风俗,我的老家就是江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云南之行叙事作文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去了美丽的云南,感受到了那里独特的人文风景,特别的地理气候,及云南人热情好客的激情。

到了昆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四季服装同穿戴。有的穿棉袄,有的穿短袖,有的穿毛衣......十分奇怪,我这才领会到了昆明四季如春的特点:不冷不热。

雨又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可太阳却挂在天空之中,天如蓝宝石般透亮,云朵自由自在的漂浮,多么令人享受啊!我仰望天空,与这美丽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心灵与雨水滋润。咦?怎么没雨了?怎么回事?这时,天空晴朗了,天朗润起来啦!

二是民族风俗独特。纳西族最令我感兴趣,男人只需做10件事:琴棋书画烟酒茶,带孩子,遛鸟,做饭。做了事的男人还会被人歧视呢!那我们导游是男的,那又为啥没被人歧视,而被人喜欢呢?

云南的茶叶超好喝。普洱茶:茉莉普洱,成年老普洱,新叶普洱……喝着有一股清香,令我沉醉在这美味的茶香之中,似乎到了茶园,被绿意拥抱,被茶香所沉醉了。

三是景美。云南有5A级景区——石林,古色古香——丽江古镇,蝴蝶泉,等等,我站在船上,感受着这洱海习习的凉风,看着碧波,心情极为舒畅,淡淡的海风,吹进我的心窝!

云南人也热情好客。一到云南,就是到了丽江古镇,穿纳西族服装的姑娘就跑了过来,脸上洋溢着微笑,向我们介绍云南丽江古镇的历史。什么小吃街,酒吧街,四方街……介绍的服服帖帖。

丽江古镇的水我特有感受;“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水,清亮的水,从玉龙雪山留下来,从黑龙潭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在街街巷巷,倒影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衣物的纳西姑娘……”还有桥,林林总总,花纹奇特,有354座呢!

云南啊 ,云南啊!我喜欢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云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寒假,我们一家人到云南旅游。那儿有与众不同的自然风光和小吃。我们游了昆明、大理和丽江的多个景点,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具有“东方瑞士”之称的丽江玉龙雪山和享有“天下第一汤”美誉的安宁森林温泉。

我们从上海坐了10个小时的高铁抵达昆明,第二天乘车到达丽江玉龙雪山。随后,我们乘坐云杉坪索道到达海拔3300米的山上。从索道下来后,我们顺着栈道才走了200米,就开始感觉气喘吁吁了,也许这就是高原反应吧。妈妈赶紧让大家坐下喝水吃东西。休息一阵子后,我们又往前走了大约50米的样子,终于看到了玉龙雪山的山顶!刚开始,山顶还有点薄雾,大大小小的云环绕在四周,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过一会儿太阳出来了,碧空万里,群峰晶莹耀眼,景色变幻莫测,美不胜收。

山脚下,有一个湖,它的水是碧蓝、碧蓝的,而且是由千年冰川形成,那就是蓝月湖了。据说,在这里洗一把水有财运,洗两把水有官运,洗三把水有桃花运!我一下子洗了十把水:五个财运、一个官运、一个桃花运,然后就美滋滋地离开了。

第三天,我们乘车前往安宁森林温泉。这个温泉是地下流出的天然活水温泉,是不可多得的人间仙境。那天一共开放了四十七个池子,我泡了玫瑰浴、牛奶浴、柠檬浴、草莓浴……可是,要说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里的水上乐园了。那儿有鲨鱼、海龟、鲸鱼等,可惜都是假的。那儿还有我最喜欢的海盗船和水上滑道。海盗船下面有两个洞,人还可以爬进去,里面有一些瓶子,和在海底寻宝一样刺激。水上滑道外形像一条巨大的蛇盘绕在一幢房子上,滑道里面有水,我躺在里面,一用力,身体就顺着水流滑下去,接着就从蛇的嘴巴里滑出来,就像蛇吃得太饱,吐出一个小孩子一样。从蛇的嘴巴里出来时,滑道里的水特别多,如果不小心的话,还可能会喝上几口水呢。整个温泉浴的水温都比较高,我泡啊,玩啊,身上始终热乎乎的,有时还大汗淋漓。在不知不觉中,约定时间已到,我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几天的旅游很快结束了,我心里默默念叨:美丽的云南,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风俗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明白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先,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此刻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这天我的收获太大了,明白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但是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游云南的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的那几天中,我也去了石林。

石林风景区在位于路南县内,路南石林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世界罕见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月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斧神工的杰作。

我们在门口下了车,随着导游进了景区。啊这里真美啊各种石头拔地而起,有的像鳄鱼,张着血盆大口就像几天没吃饱一样;有点像大象,正用鼻子在吸水;还有虽然不像什么,但是却是一些奇观,就像一块大石头迭在小石头上……

两把二胡,一把琵琶还有些说不上名儿的乐器,原来是一些老啊诗玛正在跳舞她们围成一个圈先是连走带跑的拍着手走几步,接着随着乐器的节奏做一些动作。一些游客们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里。我也不历外跑到一个老奶奶身后跟着她跳。好不快乐!

最神奇的就是传说中啊诗玛变石像了。你看她,端庄肃穆,昂首挺胸,充满活力,背着竹篓,遥望远方,等着啊黑哥回来……

最有趣的是唐僧的石像了。直接他手拿佛珠,身穿袈裟,活像真的唐僧。钱校长开玩笑说:“属猴和属猪的快去拜一拜你们的师傅!”

在石林,只要你充分发挥想象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石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傣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xx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xx主要从事种植业。xx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xx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xx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xx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xx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xx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xx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过年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我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可是每年都要回几趟南乡老家,家乡过年风俗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乡,有许多风俗习惯,比如叠罗汉,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有趣的是“祝寿”了。

今年,外公六十岁了。到了大寿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准备热热闹闹地为外公祝寿。

祝寿选在大年三十的头天,我们大家都来到外公家里。这可是我们小孩最热闹的时候了,叫啊,跑啊闹翻了天。大人们忙里忙外,厨房里飘来丁丁当当的案板声和葱花香味儿。

傍晚时分,我们开桌吃寿酒了。我看见外公这个“老寿星”没有上酒席,就纳闷地叫着“外公呢?外公到哪里去了呀?”妈妈听见我喊,就笑着说:“外公不在这里!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天是外公祝寿,他怎么不到呢?”我的话刚说完,堂前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红着脸,有些害羞了。舅舅说:“这是家乡的习俗,老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请几个和外公要好的长者作陪,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喝酒呢?”

听了舅舅的话,我们几个小孩吵着说:“舅舅,你就给我们说说家乡祝寿的习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说:“我知道多少说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几个异口同声地叫着。舅舅一边倒酒,一边说:“祝寿是南乡的一个风俗,一般以女婿女儿为主,我们儿子就是作陪的。无论男女,到了三十就可以做寿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岁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岁呢,太满了,‘满招损’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接着说:“祝寿还要拜寿的。拜寿要先设好寿堂,挂灯结彩,正中挂‘寿’字,两边挂寿幛。早上吃茶叶蛋和长寿面。下午拜寿,老寿星上座受拜。我们下午不是拜了吗?”“拜了!拜了!”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着……

这次给外公祝寿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家乡的习俗让我难忘而充满好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风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嗯。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四川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成都的城乡。这天是成都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新年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成都“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云南之旅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7天长假刚过,我和爸爸妈妈就自驾游,去了四季如春的云南。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是为了避开出游高峰,免得路上严重堵车。

我们这是第三次去云南自驾游了。第一次,我们去了大理、丽江、抚仙湖;第二次,去了腾冲、瑞丽。这次,我们去了石林、弥勒、元阳。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次给我印象最深要算石林和元阳梯田了。

云南石林所在地,原名路南县,也称路南石林。后因云南石林享誉世界,路南县就改为石林县了。这里怪石嶙峋,拔地而起。有的像龟,有的像鳄鱼,有的像莲花,有的像人,有的像宝剑。真是鬼斧神工,形态万千。你看那两座石峰中间夹着一块巨石,摇摇欲坠,十分惊险,被称为“千钧一发”。不过不用担心,它不会掉下来。这个状态形成已经有几十万年了。

石林还有一个关于“阿诗玛”的传说。据传,阿诗玛是一位美丽的彝族姑娘,她能歌善舞,会绣花、会织麻。她深爱着勤劳勇敢的阿黑哥。财主热布巴拉逼迫阿诗玛嫁给自己的儿子,但阿诗玛临死不从。财主就把她关进了地牢。阿黑哥想尽办法救出了阿诗玛,在回家的路上又遭到了财主的暗算。阿诗玛失踪了。后来,人们发现阿诗玛变成了石林中的一块石头。只要人们对着石林,大喊:“阿诗玛”,石林也会回应“阿诗玛,阿诗玛”。有时候还能隐隐约约听到阿诗玛美妙的歌声。这个传说,后来拍成了电影,阿诗玛也成为了彝族姑娘的象征。

云南元阳梯田和广西的龙脊梯田,都是摄影爱好者的珍爱。元阳梯田依山而建,充分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陡峭的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就像天梯一样,直冲云霄。田埂弯弯曲曲形成美丽的线条。水面映衬着蓝天白云,错落有致。我如饥似渴地拍下了这美好的风光。回到家后,外公看了我的摄影作品,表扬我摄影技术又有了新的进步。

云南确实是一个避暑、避寒皆宜,风光秀丽。少数民族最多,风土民情最丰富,适宜旅游、摄影的好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不一样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祭灶,这一风俗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我小时候见过长辈们祭灶,那一幕幕犹如眼前。

祭灶多在黄昏入夜时举行。祭灶前,长辈们把灶台,乃至整个厨房都擦得干干净净,无尘无污,再拿出不久前街上买来的灶王爷纸像摆在灶台旁边。其实,上街时买纸像不叫买灶神,而叫请灶神,以此表达对这位保护神的尊敬。接着,爷爷拿出自己珍藏许久的好茶,小心翼翼地摆上三个茶碗,缓缓倒入热水。茶叶缓缓舒展开来,清香扑鼻而来,袅袅轻烟升上屋顶。给灶王爷的供品有各种各样,除了这茶之外,还有橘子、苹果、香蕉等水果,以及糖果、糖瓜等甜品,为的是一个新年新气象,未来能吃好喝好,生活无忧,这正朴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民的心态。供品都摆好了,只见三副碗筷,三盏酒杯,那酒水茶水随微风荡起涟漪,好似灶王爷在细细品尝,若有所思……爷爷又拿出三炷香来,分别插在摆好的香炉上,点上香,烟气与茶水的热气交织一起,浮现出美好的愿景。望着这一碗碗“美食”,便忍不住伸手去拿。奶奶看见了总会制止我,责备地说:“不许动,这可是给灶王爷准备的。”最后跪拜祈愿,那时的我不懂世事,只想着能有几个新玩具,能吃上好吃的零食。再烧掉纸王爷,灭了香,就算送走了灶王爷。

可别看这个习俗比较简单,它可是有大寓意呀!祭灶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秦朝,相传人们尊称灶神为灶君司命,是玉皇大帝命灶神掌管人间各家烟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尤其受到人们的崇敬。其实人们是要通过祭灶神向上天和家人做一年的工作总结,以表达辞旧迎新的新年新气象,以吉祥的饮食文化迎接新年的美好,这也是人们最简单朴素的期望。

祭灶的由来有一个传说,说的是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了妻后花天酒地,败光了家底后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来到前妻郭丁香的家里,自知羞愧难当,想要了此残生,就一头钻到灶台底下的火炕里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他还能回心转意,还没有坏到底,既然死在灶台,就封他一个灶王吧。

然而,我想,祭灶神的传统习俗之所以一直传承至今,不只是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期待来年吃好喝好,生活无忧,更要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有宏大的目标,有积极的上进心,有向往美好生活的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进步,才能走向更高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写陕西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年,是一个捉弄各国传统节日。人们不管有多远,都要回去和家人团聚。我每次都会回 家,因为我感觉家里空气清新,热闹,可以和家人一起欢声笑语,最好的就是能放鞭炮。

大年初一上午,我们贴春联,挂灯笼,布置院子。首先,在墙缝上插了根小木棍,将灯 笼小心挂上。然后,贴春联,打开盒子一看,这次的春联有点不同:很大:大大方方; 很红:红红火火。最后,布置院子,嘿,我可没少花力气!我把有用的全部搬出来了。

虽然很累,但我这一瞧,把累全部抛在后头了。真不错,我也去别人家里看了看,我们 家数第一!没多久,到了晚上。

吃年夜饭,必备的习俗,这次可不同,以前都是定的饭店,今年爸爸亲自下厨,还不知 道爸爸的厨艺怎么样呢?没多久,就上了一大桌的菜,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动起筷来。

嗯,味道不错,看来爸爸也有点功底嘛。

该发压岁钱了, 这是我最喜欢的环节。

每收到压岁钱我都会说谢谢, 这样别人也很高兴。

今年我可没少赚钱呢!太好了。

第二天,该拜年了,这不,跑到了姥姥家里。我也很高兴,能在这有个姐姐。我又赚了 一笔压岁钱。哈哈哈!过年都是开心的,美满的,快乐的,希望一年比一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非常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云南西双版纳游记作文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一个暑假,暑假里我和妈妈去了美丽的西双版纳

到了西双版纳,首先看到那里有好多的傣族人。你瞧!傣家姑娘天生长得漂亮,再穿上一身有浓厚傣家风情的傣裙,更是容光焕发,显出了傣家女孩特有的风韵。看着这些美丽脱俗的姑娘,凡是来到这里游玩的女孩大多抵不住美的诱惑,几乎都要买一件傣裙来过过瘾,当回“傣家小姐”。当然了,我也想变个样子。这不,来到西双版纳的第二天,我就换上了一身金黄色的孔雀图案的傣裙。那时的我,心里异常得兴奋和快乐,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傣家小姐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热带雨林。进了大门,只见小道旁围着一些人,我挤进去一看,原来他们拿着孔雀食在喂孔雀呢。接着往前走,是非常多人在过泼水节呢。穿过热热闹闹的泼水人群,我的衣服已经湿得可以拧出水了。开始我还挺不高兴,妈妈便向我解释道:“按照傣家习俗,人们把水泼在你身上,是表示对你的一种美好的祝愿,没有任何恶意。你应该高兴才对啊!”听了妈妈的话,我高兴极了。心想:等下次再来西双版纳时,我也要参加他们的泼水节,给他们泼盆清水,住他们一生平安。

这次西双版纳之行让我的心灵飞向了一个梦幻般的地方,体会到了人生中的另一种风情和快乐。在离开西双版纳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唱出“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的家乡云南保山作文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保山市古称永昌,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而在抗战时期,这里又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缅公路”即由此通过。如果有兴趣于文化考察旅游,可以循着那条蹄窝深深的千年古道去探寻古丝道马帮的足迹;您还可以从那被岁月磨蚀的车辙感受到抗战的惨烈。

从秦汉起,这里就居住着哀牢夷诸部族。在这儿你可以领略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14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日暮西山之时,有深山村寨的袅袅炊烟引路,你徐徐迈入哀牢山寨,又能感受到另一番韵致。

走出那条蹄窝深深的千年古道,你会发现脚下延伸的是四通八达车流滚滚的现代化坦途,而当年悠然传响的马帮驮铃,也早被“波音737”啸遨蓝天的轰鸣惊得悄无声息;——穿行于楼林竞高的座座新城,你会发现曾被史家们称作“西南一大都会”的保山,其实高楼早已漫过了城垣,而腾冲这个集丝路商城、书香名里、著名侨乡、旅游胜地、翡翠“超市”于一体的“极边第一城”,更是路通财通,百兴无废,处处展露出开放城市的迷人风采;——检阅一个个珠玉般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高原坝子,你会惊喜地看到许多高规格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茶叶基地、咖啡基地、水果基地……异彩纷呈,赏心悦目,现代科学技术使永昌故地的“五谷桑麻”更加茁壮;——领略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14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你会得知傈僳汉子曾经用来狩猎谋生的强弓硬弩,早已变成了娱乐竞技的体育器材,而他们竖起的刀杆依然豪迈,爱水的傣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德昂的水鼓、彝家的大钹、苗家的芦笙敲的打的吹的全是心中的快乐……这就是保山,历史与现实往往貌离神合,难解难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