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张国荣我歌词鉴赏(最新20篇)

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一串的脚印,娇艳的梅花也在呼啸的北风中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下面是开学吧小编整理的走进冬天满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5028

作文

167

语文小说鉴赏常识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现代小说,密切反映社会现实,各家作品异彩纷呈:从中可以认识各个时期的社会面貌,获得艺术的熏陶。

我国小说经过长期的发展,古今小说产生了差异。但从小说在典型环境中,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塑造典型性格这一表达主题的方式来看,却是相同的。古今小说描写典型环境的方法较有差异,留待后面分别讨论。这里先来讨论小说在故事情发展中,塑造典型性格。

运用艺术概括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小说创作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小说的最主要的特征。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到完成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

塑造典型性格不能脱离故事情节。脱离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即使非常细致,也都毫无意义。优秀小说,即使描写人物独处一室的内心活动,也总是紧紧扣住故事情节。《狂人日记》的多次描写狂人的内心独白,就都紧紧扣住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对他的迫害。

故事情节服务于典型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间的关系和矛盾斗争,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都毫无意义。优秀小说,总是以特定的故事情节,服务于特定的典型性格的塑造。《促织》的波澜起伏、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就很好地起到了服务于塑造成名这个典型性格的作用。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要紧紧联系着典型性格,着意体会其中体现的矛盾斗争,为鉴赏典型性格作好铺垫。这是鉴赏故事情节的目的,也是鉴赏典型性格的前提条件。

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顺叙是基本的叙事方法。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杨修之死》是采用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倒叙、插叙,都是顺叙故事情节中配合使用的叙述方法。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既要着意体会作品具体运用倒叙、插叙方法的表现力量,又要把倒叙、插叙部分,还原于发生的时间顺序之中,展现出故事情节和矛盾斗争的发展进程,把鉴赏故事情节和鉴赏典型性格统一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初三作文鉴赏:因为痛苦封住了喉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她走了,她只留下一句话,诗凌,和齐浩好好的。

我不知为何,误会解开却并不想说什么,我觉得生疏了,就形同陌路,再没什么话可讲。

忽然手机响了,是杜志玲打来的,她已经和苏子辰订了婚期,却没料到她说要离开,电话里她对我说,诗凌,这场散伙饭尽管很不美满,但我希望你会和齐浩好好的。

我惊了一下:“什么散伙饭?”

她说:“我和苏子辰要走了。”她顿了顿,又说,“路易他…知道了你和齐浩以前的事后,冲出门被车撞了,现在在医院,九死一生,林佳哭得不成样子,王雨桐先走了。”然后就听到电话里传来开门声,紧接着隐约听到另一个男声说:“对不起,我们尽力了。”

我的手机掉到桌子上,杜志玲还在说,我清楚地听见,诗凌,和齐浩好好的。

齐浩看着我的脸变得煞白,他用力握住我的手,说:“诗凌,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

我却像疯了一样冲起来,嘴里叫着路易的名字,不顾齐浩通红的双眼,我对路易的愧疚没人懂,世界上有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我要追求自己的所爱,所以不得不伤害爱我的人,比如路易。

上天,求求你,至少让我见他最后一面,最后一面,最不奢侈的要求。忘不了你总是逗我笑,忘不了你每天贴心的照料,忘不了你深情温暖的告白。

不想你带着遗憾走,我很残忍,但对你狠不下心,也许我被你感动过,深深的感动,所以舍不得你离去。

“司机,快点,再快点…”我哭着,求着司机快点开,“我赶着去救人。”司机一脚油门踩下去,却因此葬送了生命。我看见车被撞得严重变形,两辆车顶在一起,消防人员向我喊,“你没事吧。”我张着嘴回答着:“路易…路易…”

我还是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

听说林佳调去了别的城市的分公司,她说她再也不想见到我了,我带给她的回忆是痛苦的,每次一想到要和我共处一室工作她就恶心。

杜志玲和苏子辰去了爱尔兰,她说要和苏子辰在那个永远不能离婚的国家厮守一辈子。

而我,自从出车祸那天开始,再也没见到齐浩,还有讨厌的王雨桐。

养好伤,我辞了工作,去机场买了一张机票,想用这些年的积蓄去旅游,散心。

我踏向安检口,决然的没有回头,这个城市,带给我的是痛苦,到最后,我连哭都哭不出。

因为痛苦太痛苦,封住了我的喉。

所以我没能看见,在我的背影消失在安检口后,一个穿着干净衬衫的白衣少年慢慢蹲下身,泪水决堤。

[初三作文鉴赏:因为痛苦封住了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次北固山下》鉴赏

全文共 1500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常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酥油》小说鉴赏

全文共 1444 字

+ 加入清单

酥油》是江觉迟,一位普通的安徽安庆女子的自传体小说,2005年她只身来到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原始深山草原藏区,搜救那里因频发的灾害而出现的孤儿、可怜女人的私生子和上不起学的孩子,并在寺庙庇护下教育这些草原上的孩子。《酥油》是她在昏黄的酥油灯下写下60万字的日记改写而成,同时,“酥油”也是草原给她“梅朵”之外的第二个名字。

我们也许可以想象这些年她在高原上所经受的艰辛,但无法想象她一件一件放在内心里的东西。读完这本奇丽的小说(请原谅我们只能用这个词),那些过眼的新奇与震撼,你会发现都不重要,因为有一种东西一直在往你心里钻。

是爱吗?爱心,爱情,感动?

不,是一种让人心灵震荡的纯粹。这个姑娘的纯粹会像她的文字一样感染你,让你进入草原一样的心灵。

可怜的梅朵,或者觉迟,把所有的一切献给草原,然而还是要忏悔,生活,多要一点都是那么吝啬!她因身体跨掉而最终不得不离开她四处寻找来的孩子,她想重建学校不得不闯入城市结果却失掉了草原上那颗爱情的精灵,她无法面对已逝的父亲,父亲那句响当当的话,在她最无能为力的时候,像草原上的草一样,在她心里疯长。

爱是相互支撑的,大爱在心间的律动其实很小,每个人都有,只要愿意去感受,便能感觉得到……江觉迟写草原,写孤儿,写藏区,写善良柔韧小心翼翼的梅朵和她的爱情,还有那独立荒原的可爱青年月光,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她所写的,是她的心。

是的,《酥油》就这样慢慢在作者心中,变成含泪的文字,变成奇丽的原始的藏区景观,变成梅朵和月光圣洁的爱情,变成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

“是的,无限巨大的草原,我热爱,迷恋,却是带着莫大无言的盲目,要了解这片土地,用身体一生也不够。用心灵,也许只需要一次皈依,一切都会得到诠释……”

这就是江觉迟和她的《酥油》。

推荐阅读:

《酥油》是作者江觉迟5年藏地生活所记60万字日记改编而成的小说,密不透风、毫发不露的再现了藏区生活的全部,写尽了藏民的原始宿命和信仰轮回,是一部真正的藏地生命之书,骨头里都透着酥油味道的文字草原。

然而,这些还只是她的背景,是给她力量的世界。

它还写尽了人世间最纯净丰厚的爱与勇气,人生的况味、智识与真谛。

在草原上,很小的孩子都知道,路从来都不在脚下,而在脚上。

她千辛万苦找到第一个孩子,喜极而泣,活佛笑着对她说:“草的人生在地下,长出来的都是阳光。”她怕自己不能坚持下去,向多农喇嘛求助,多农喇嘛说:“那些灾难后的孤儿、可怜女人的私生子、上不起学的孩子,你找到他们,他们会带着你走。”

这就是江觉迟,一个很平凡的女子,正如她后来的感叹:“我遇到了一个世界。”

平凡家庭的一妻多夫,土司头人的一夫多妻,一心想要成为藏地画师的可怜孩童,走死在神奇的玛泥墙外的姐姐,被逼迫为偷猎者带路的少年,草原上的天雷地火,泥石流与塌方,还有爱情,那个和她一起在草原上寻找孩子历经生死的野蛮粗砺干净善良的月光……

这就是《酥油》,然而也不是全部。

它还写尽了心灵与信仰的沟通,给了我们一个了解陌生的支点,我们究竟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一个汉地弱女子的藏地心路,就这样一层一层展开,一颗在酥油里浸泡了5年的不安心灵,讲了一个世界上最生动的故事,无怪乎有人评价它是世上最珍贵的文字,最圣洁的爱与爱情。

《酥油》写得真实、真诚、真挚。是真正称得上纯粹的作品。相信每个人捧在手心里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它的重量。

姚晨、潘石屹、麦家、李承鹏、安意如、王小山、胡赳赳等不同领域的人为《酥油》集体发声,发起“人生价值倡议”。

正如潘石屹所说:你的爱和我们的感动构成世界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幼儿园大班教师名言鉴赏_名言警句作文500字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1、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当代能做老师的人必定是不平凡的人;因为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不平凡的事业。

3、关爱每一个孩子,他们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4、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精彩。

5、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6、教师面对的孩子都是最终要独立的成人。

7、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释放对孩子的爱。

8、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9、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10、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

11、面对孩子,有爱才会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会始终付出爱的行动。

12、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

13、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14、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15、热心对待工作,真心呵护幼儿,诚心服务家长。

16、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奉献。

17、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

18、书本学习是体验别人的经验;生活实践才是获得自己经验的好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53 字

+ 加入清单

音乐鉴赏是我们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我们在欣赏中提高,在比较中进步,在音乐中感受。其欣赏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我们的听觉的感受领域,是提高和完善我们音乐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音乐赏析心得

一直都觉得音乐这东西很深奥、很有内涵、很专业,像我这样的人是没办法理解的,我也很喜欢音乐,不过只是喜欢听听唱唱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对于那种专业的音乐,还有肖邦、贝多芬什么的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我一直觉得自己听不懂所谓的音乐,也许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识,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这种想法,而且也从来没有去试过听那种音乐的感受。

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音乐素养和人文修养。关于音乐,我想说的是:

中国古典音乐——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课下了解了一下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西方音乐——欣赏高雅之外的精神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熟悉贝多芬还是他的那句话。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贝多芬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遭遇不幸的时期。于是,他与命运英勇搏斗,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写出气魄恢弘,极为感人的《命运交响曲》。在整个《命运交响曲》作品中,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作品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澎湃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但是每一听到,还是禁不住为之震动! 那“当当当当”的敲门声仿佛敲在我的心门。我的眼前好象出现了一个狰狞的死神,在肆无忌惮的狂笑,粗大的手掌缓缓地掐住了我的喉咙,我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一点也没有反抗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倾城之恋》读书笔记鉴赏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白公馆里胡琴咿呀咿呀的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述说着不尽苍凉的故事,也流露着主人公无奈而倔强的生命。民国岁月,白公馆空留着一具躯壳,可里头的人却想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挽救这具毫无生气的躯体,若是哪个鲜活的生命失去了青春的朝气,逝去了诱人的光泽,那么排斥、唾弃、咒骂便就成了她的归宿。

流苏已经28岁了,她早已过了曼妙花季,曾经的纯真少女、掌上明珠到如今哥哥嫂嫂眼里的残花败柳、扫把星,在哥嫂心中她所剩的价值已经不多。唯一一点资本就是她还可以拖着残躯去为那个痨病而死的丈夫守节,过继个孩子了此残年,以换取白公馆的苟延残喘。白流苏受着家里人的非议,在母亲床前凄凄凉凉的跪着,绣花鞋帮子上的针扎在手上也不觉得疼,只是小声道:这屋子里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尘灰吊子。她求着母亲,可又恍惚明白她心中的母亲与她真正的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现实的母亲不会救她。于是,她决定搏一搏,赌一赌。

倾城之恋》里当流苏取代宝络引起范柳原的注意时,她知道宝络恨她也不得不敬她。她心里觉得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这句话颇具现实意味,可我总觉得再改一改会更好。一个女人,再好些,如果不用力一搏,就不会得到异性或同性的爱或尊重。即使这一搏代价沉重,可人生匆匆,能有几回搏。流苏与徐太太去香港,与范柳原谈一段金钱之间的不纯的恋爱,换得的是两年范柳原的不闻不问。可当范柳原再次相邀时,她还是决定继续这场博弈,最后那场战争为她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场胜利她的战果颇丰,她不仅离开了那座神仙般的白公馆,出尽这些年心口的恶气,也为她赢得了后半生的依靠。

前些天,无意中看到一本汪国真的诗集,其中有一篇诗是这样写的:

在这个年龄

什么都值得记忆

无论哪一个季节走来

都是难忘的花季

在这个年龄

生长很多幻想

也生长很多忧虑

渴望像一株健硕的昙花

一朵朵醒来

又一朵朵睡去

在这个年龄

要哭你就尽情地哭

要笑你就尽情地笑

在这个年龄

不必太含蓄。

念完后我总觉得它在心里挥之不去,好像这首诗里有着某个人的影子,默默地想了很久,突然觉得流苏便是这么个人。她的盛开绽放虽不在花季,可却大胆而决绝,像晚春的茶花,壮丽的令人心碎。她在用一生做赌注进行着一场豪赌,可是又有谁能否认她是勇敢的,她尽情的追逐着自己的幸福,想以抽干骨髓似的方式摆脱她前半生的不幸,换取后半生的安定与祥和。

我们一生牵绊太多太多,多的以至于我们丧失了恣意欢笑、随心搏斗的勇气。我们假装洒脱不羁甚至恣意妄为,可是我们却从未真正的勇敢过,就像夏日的知了,狂躁的吱吱声掩盖不了它们内心的恐惧。

我想数十年之后,当流苏站在香港的浅水湾酒店,望着那片火烧般的野火花时,想起这次用一生做赌注的博弈时,不论是赢是输,她都应该会仰天大笑吧。因为她勇敢的奋斗过,所以她的生命里留有一段可以温暖她一生的经历,刻骨铭心,此生难忘。人的青春就像是一堆火苗,我们的博弈是它燃烧的动力,即使燃烧过后留下的是灰烬的余烟,充斥生命的灶台,可至少那灶台还含着余温。我想仅凭着这点余温我们的生命就不至于太过寒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再见2024你好学生满分作文鉴赏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送走了2022年,又迎来了2023年,又一个365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参加的课外英语培训学校举行欢庆元旦的联欢晚会。四点钟一到,大家纷纷怀着兴奋地心情来到了英语学校。我们有三个活动项目:第一个是包汤圆;第二个是吃我们自己做的汤圆;第三个是才艺大展示。

老师告诉我们,她会在我们包的汤圆里加上她先做好的一个包有金橘皮的汤圆,如果谁能吃到就会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接着,老师开始教我们怎么包汤圆了。第一步:我们用先准备好的鸭儿粑粉加入适量的水,用手把它们和在一起。第二步:拿出一小坨我们和好的面团,把它们一一压平,再拿出一小勺,将老师事先为我们备好的馅放进去;最后一步:就是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把它们揉成一个圆形。就这样,我们的小汤圆就做好了。

老师把我们做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汤圆放在她先前准备好的大锅里煮了起来。一会儿在锅里的汤圆就一个一个浮了起来。老师用大勺子把汤圆都捞了起来,六个六个地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碗里。我好奇地问老师:“老师,您为什么每一个碗里都要放六个汤圆呢?”“因为老师想祝每一个人在新的一年里六六大顺”老师回答我。大家迫不及待切地吃起了汤圆。这时,我发现我的碗里有一个比较大的汤圆,连忙用筷子挟了起来,轻轻地咬了一小口,惊喜地发现那就是老师说的一个金橘皮汤圆。我大声地呼喊着,内心激动不已,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我。

最后是最精彩的艺术大展示,大家都纷纷拿出了他们的看家本领。有的唱歌、有的吹葫芦丝…我表演的是我最拿手的舞蹈。掌声、欢呼声、笑声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

潮!

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快乐地渡过了这次庆元旦联欢晚会。虽然旧的一年过去了,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旧的一年里我所经历的失败与成功。在新的一年里我会汲取以前的教训,奋发图强,努力地去做一个完美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挫折的作文鉴赏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挫折“在遭遇过种种沉重打击后感到身心疲惫,悲观的来到郊外,一座已建百年的石桥前,遥望着天边,回想着曾经一切痛苦的种种。它想:“为什么这世上就没有真正一帆风顺的事呢?为什么?为什么生活总是这样,当你越想成功的时候就越是会事与愿违?我该如何跨过这道坎?还是该就此打住。”

它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这时,桥上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智者,迷蒙的细雾中,透着一丝光明,似乎在指引着“挫折”,暗示着它什么。可奇怪的是,“挫折”并没有看到这位智者,只是一味地沉浸在失败的愁云惨雾中,无法自拔,就像生活中的我们一样,被绝望蒙住了双眼,以至于养成自己弱不经风的性格。只懂得一味埋怨上天,不懂得好好振作,拥有自己的“智者”的人永远都不可能跨过任何坎,任何改变人命运的坎。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难道你不觉得,人不能永远只希望生活得一帆风顺吗?你可曾想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其实人的一生就像一只永远漂浮在海上的小舟,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大风浪的突如袭来。只有拥有拼搏的精神,拥有与海浪一较高低的信念,相信,终有一日,小舟也能拥有大船般的坚韧与无敌。在苦难中成长,又何尝不是一种教育呢?

以微笑面对压力和挫折,才是自信的表现。

只要走过人生中这座百年的石桥,以“智者”的信念微笑面对走时的颤抖,才是勇敢的表现。跨过这道坎,其实,并不是件难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MP3歌词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信箱出现一张美丽的明信片

翠绿的山脚木屋袅袅的烟

但我惊讶的却是背面

你熟悉的字迹竟已相隔多年

那一句话是你离开的玩笑话

搁在我心里灰尘 堆成了塔

你就这样的拨开了它

在信箱前我依旧是那个木偶

线等着你来拉

你说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

我们死也要在一起

像是陷入催眠的指令

我又开始昏迷不醒

好吧 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

你的誓言可别忘记

不过一张明信片而已

我已随它走入下个轮回里

那一句话是你离开的玩笑话

搁在我心里灰尘 堆成了塔

你就这样的拨开了它

在信箱前我依旧是那个木偶

线等着你来拉

你说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

我们死也要在一起

像是陷入催眠的指令

我已开始昏迷不醒

好吧 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

你的誓言可别忘记

不过一张明信片而已

我已随它走入下个轮回里

迷失在我模糊的空气里

我在你字里行间寻找一线生机

你说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

我们死也要在一起

像是陷入催眠的指令

我已开始昏迷不醒

好吧 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

你的誓言可别忘记

不过一张明信片而已

我已随它走入下个轮回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杜甫《石壕吏》鉴赏

全文共 2686 字

+ 加入清单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杜甫《石壕吏鉴赏“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本子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可见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试想昨日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是何心情?诗人作何感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诗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全诗一百二十个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考语文小说鉴赏常识_解析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从1924年开始小说创作,《老张的哲学》、《二马》是他最早的长篇小说。《老》取材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描写恶棍拆散两对青年的爱情,揭露社会的黑暗;《二》描写马氏父子在伦敦的生活,显示海外华侨受人歧视的处境;作者这时的创作追求幽默,不免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意义。《离婚》是老舍在1933年创作出的长篇小说,描写反动政府公务员的灰色生活,暴露出官僚机构的腐败;作品中的幽默不再只是笑料,而是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月牙儿》是老舍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描写母女两代受生活逼迫堕为暗娼的悲凄遭遇,特别是天真无邪的女儿也遭沉沦毁灭,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两部长篇代表作。《骆》的主人公人力车夫祥子,本来纯朴善良、勤苦耐劳、坚韧要强,在多次残酷打击下走上了堕落毁灭的道路。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揭露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暗示了个人奋斗道路的不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四》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兼写他们居住的那条小胡同的各户人家和各种人物,反映出北京市民在沦陷期间经受的深重苦难,歌颂了富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和参加抗日斗争的青年,鞭笞了媚日附敌的民族败类。老舍的作品,历历如绘地展现出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情景,运用北京口语精确流畅,确立了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

叶圣陶的小说有不少取材于当时的教育界。《潘先生在难中》描写一个卑劣畏怯、毫无原则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为躲避灾难,百计适应环境,阿谀反动军阀,揭示出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朝不保夕的遭际和卑微苟安的心理。《多收了三五斗》,揭示出旧社会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夜》描写女儿女婿都被反动派杀害的老妇人的凄惨处境,塑造了一位由恐惧、悲痛到愤怒、觉醒的烈士母亲的形象。叶圣陶的作品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

赵树理的小说多写解放区农村生活。《小二黑结婚》描写一对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和恶霸、和家长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农村的变化。《李有才板话》塑造出具有社会阅历和斗争经验的农民歌手李有才的形象,立场坚定、朴实深入的农村干部老杨的形象,和顽固反动、凶狠狡诈的恶霸地主阎恒元的形象,反映了减租减息中的曲折过程和复杂的阶级斗争。赵树理的作品具有浓郁的陕北乡土气息。

丁玲的代表作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长篇小说,描写桑干河畔暖水屯的土改斗争,塑造了大公无私、逐步明确了思想、果敢进行斗争的村党支部书记张裕民的形象,朴实憨厚、终于站稳了立场、勇敢进行斗争的农会主任程仁的形象、和奸诈狡猾、抗拒土改的恶霸地主钱文贵的形象,反映了土改斗争的尖锐复杂和农村的巨大变革。作品具有浓厚的陕北生活气息。

周立波的代表作是《暴风骤雨》。这部长篇小说,描写松花江畔元茂屯的土改斗争,塑造了赵玉林、郭全海这两个勇敢朴实、不怕牺牲的前后农会主任的形象,肖祥这个久经锻练、思想成熟的工作队长的形象,反映了土改斗争的尖锐激烈和农村的巨大变革。作品具有浓厚的东北地方色彩。

孙犁的短篇小说以写冀中农民抗日斗争著名。《荷花淀》、《嘱咐》两篇小说,塑造了水生嫂的鲜明形象。她勤劳能干、坚贞勇敢,先和妇女们组织起水上游击队打击日寇,后又驾着冰床送抗战八年刚回家一夜的丈夫去参加解放战争。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妇女和男人一样支撑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品语言优美,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说鉴赏:大漠宿愿

全文共 2339 字

+ 加入清单

西域,大漠

寒风,细沙。

狼群,怒吼。

漫天的黄沙宛如零星杂碎的回忆,即使不去拾起,也不过散落满地,可再想回忆,面对这一望无垠的大漠,却不知是哪一抹悲伤的美丽。

我,西域大漠中无忧无虑的小女子,我不向往皇城,亦不向往九阙深宫的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回想起娘亲的遭遇,我想,我永远也不要留在那深宫中心墙深锁!我只喜欢和狼兄驰骋沙漠,与它迎月怒吼,这样欢喜的日子,过了十六年……

夜,沉寂了呼啸的风声,显得格外安静。

篝火旁,火星四溅。

狼兄慵懒地赖在我的大腿上,锐利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它酣睡了,而我,却无法入睡,撑着下巴发呆,无力地思索着,渐渐地,仿佛一曲歌谣萦绕在耳旁,宛如阳春白雪,天籁之音,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不知何时,睡去了……晨曦。我起了个大早,狼兄正乖乖地犬坐在身旁,那双圆溜溜的小眼睛眨巴眨巴地望着我,弄的我有些“害羞”,毕竟狼兄是这大漠中最年轻且最帅气的新一代狼王!火红的烈日徐徐升起,一抹抹赤光将天空涂抹的格外出彩,好像鲜血,火红地快要溢出来,不禁让我想起九年前西域的匈奴大屠杀,尸首遍地,一片狼藉,我的爹爹也因在这场浩劫,永远的留在天国,他说,他对不住我娘亲,知道她沉睡,也没有给她一个名分……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接踵而来,令我不知所措。狼兄见我触景生情,起身乖巧地舔舔我的脸蛋,蜷缩在我怀中,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狼兄快到我的腰间了。

回忆起当年那场屠杀,幼小的狼兄背着我,踉跄地逃到狼群中,它为了我的安危,也曾经与狼群残杀过,搏斗过,虽然每次都是胜利收尾,却次次伤痕累累。忽然,“嗖——”一声一支涂满毒液的木箭从我身旁迅疾地飞过。还没来得及眨眼,另一支箭又从我身后滑过。以我多年从战的经验来看,是剧毒,进入人体后很容易引起发炎,伤口感染坏死甚至破伤风等并发症。伤者大部分是死于伤口感染。我从袖口中迅速抽出长鞭,卷住迎面而来的几支毒箭,狼兄会意得跑到我跟前,愤怒地吼叫着。果然不出我所料,不一会儿,清脆有力的马蹄声隐隐传来,隐约看到了几名沙盗,这种区区小事,简直就是手到擒来,我拿着鞭子冲上前去,一鞭卷住马蹄,用力一抽,两匹马,一下子失去重心,倒了下来,沙盗见此情景,跳下马,从身后抽出大刀,发了疯似的乱抽,我连忙抽出自制的毒液飞镖,精准地朝他们心脏的位置飞去,“嗖”、“嗖——”,沙盗们逐个倒下好啊,我拍掌叫好,各个击破,狼兄也迅速回到我身边,我抚摸着他的毛茸茸的头,我把鞭子立马收回袖中。

正当我们以为战争胜利之时,老天再次捉弄了我们,忽然,后面的小沙丘中冲来一群沙盗,个个样子凶神恶煞,,只见沙盗头儿从背后抽出大刀,发了疯似的往狼兄的方向砍来,像是饿了几十年的饿狼,狼兄见状,向我使了个眼色,往我的反方向奔去,它要保全我的性命,它明知道我们再无战斗力了,却依然往鬼门关的方向冲去。突然,,我停止了战斗的思绪,它再如何,也不会是几十个沙盗的对手啊!狼兄见我停了下来,往我的方向怒吼了几声,我顿时醒悟了过来,含着泪水,往营地的方向跑去,当我再次回头的时候,只是一望无际的大漠,只有沙漠在不停地嘲笑我,讽刺我,可我已经精疲力竭了,眼见前方便是营地,我管不了三七二十一,用尽最后的力气,跑回了营地。眼前一片模糊,几点零星的篝火在我眼前划过,若隐若现,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到达了营地,耳旁不停地回响着狼兄的吼声,我无力地前行着,不知前方究竟是否该走下去,狼兄的安危令我彻底绝望,最后,到达营地最后的十米前,我倒下了,像是到达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仙境,和狼兄驰骋大漠……

不知不觉,我醒了。睁开惺忪的睡眼,我在一张简陋的床上,我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在这儿,这时,一位将军端着一碗热汤走了过来,我忙问:“将军,我这是怎么了?”将军笑了笑说:“你昨天累到在营地前,要不是将士看到了你,你恐怕已经被狼群叼去做午餐了!!”“谢谢。”“这没什么,不过……”“不过什么?”“狼兄它……”我眉头紧锁,急忙问道:“狼兄怎么了?你快说啊!!”“昨晚,一位将士说他看到一头与狼兄相仿的狼被几个沙盗逼得跳下悬崖。”“不可能,这不可能的,你们一定看错了!!”“玉儿,算了吧,可能狼兄……”“别说了!!!”我匆匆跳下床,赤着脚丫奔跑在大漠中,我跑到了那位将士所说的悬崖,这悬崖这么低,怎么可能会摔死?莫非狼兄没死?一丝希冀有重回我的心头,我盘腿坐在悬崖前,我要等到狼兄回来,我一定要等到你!!

日薄西山,红霞将这个天空染红得快要滴血,像是我的心在滴血,伤得太深,太深,狼兄是我心中无法弥补的部分,它在我心中的位置甚至比我的生命还要宝贵,狼兄,你还在吗?你究竟在哪里?月朗星稀,明月挂在高空中,点亮了整个苍穹,我饿了,但是失去狼兄的痛楚使我彻底忘却了所有的问题,我站了起来,四处走了走,这一望无垠的大漠,就像无底洞一样将势单力薄的我吞噬,我找不到方向……我拿起了玉笛吹着,尽管吹得不怎么样,也算自娱自乐吧,狼兄最识得我这笛声了,你会回来吗?正当我想要回营地吃些东西时,突然,远方的陡崖上闪过一道黑影,接着,一声熟悉的吼叫再次萦绕在我的耳旁,会是狼兄吗?我激动万分,朝那个方向叫了几声:“狼兄,是你吗?你在哪里?”不一会了,只见三头狼朝我这儿飞奔过来,五十米,二十米,是狼兄,和它的妻儿,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立马狂奔过去,狼兄一个劲地扑到我身上,太久了,我们分别太久了,那种日子可算上是度日如年了!!我检查了狼兄的身子,并无大碍,只是腿上有一道刀痕,应该是沙盗搏击时留下的,已经恢复得差不过了。我已经无力前行,眼前一暗,只隐隐听见狼兄的吼叫声……

往后,我和狼兄又回到大漠中逍遥去了,胡杨林的叶子落了一次又一次,这不是梦,这是真的。狼兄,我只愿看到你的好,我只愿与你共度三生烟火,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描写山的作文鉴赏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假日,我最喜欢去一地方游玩,那里风景好、气候凉爽,让人流连忘返,就是我在上的家。在公路旁,有一个站牌,上面写着“草山”,我家就在那里。

走进草山,你会看到许多动物,例如山猪、山羊、野鸽子、溪虾和溪鱼等,有时也会看到长长的蛇。我家是传统的三合院建筑,站在门前广场就可以看到宽广的水库和绵亘的绿色山岭。

到了中午,我们没有买菜,吃的是野菜,或是买回种子撒在田里就会自己发芽生长的“有机蔬菜”。下午,我们去砍竹子,准备晚上烤竹筒饭。这竹子可不能随便砍哦!一定要当年新长的桂竹才可以。爸爸生起火来,我们把装好米的竹筒放在架子上烤,等20分钟后把竹筒拿起来打开,就可以闻到一股香香的味道。米饭裹在半透明的竹膜里,长长圆圆的像条大香肠,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饭很Q,还带着竹子的香味,非常好吃,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尝尝看!

我觉得山上非常好玩,可以捉鱼、採野菜,也可以看星星,更可以骑脚踏车散步。所以一有空我就会回草山,也欢迎你们来草山玩一玩,可以让心情变得更好哦!描写山的作文鉴赏(三)

“多美呀,真象一座山!”我站在假山的外面边看边想。这是瑞昌石油站的假山,它座落在站甲区的生活区中心点。

这假山,是由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堆积而成的。那石头,有的象狮子,有象大象,有的象狗,有的象鹞鹰……周围是一个梅花形的水池,池里注满了清澈的水。外边绕着池子种了一圈柏树,柏树的叶子碧绿碧绿的。最外一层,是漆着绿颜色的铁栏杆。

面向假山,就可以看见右边“山脚下”,有一条“石头小路”盘曲而上。你如果沿着小路往上“攀”,到了“半山腰”,就可以看到那儿有一个很气派的小凉亭。亭子的柱子是紫红色的,顶是绿色的。再往上“攀”,又可以看见一座美丽的小宝塔,这塔共有十三层,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就在这座宝塔的上面有一个喷泉,是工人叔叔精心设计的。喷泉中有一棵尺把高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里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和小凉亭洗一尘不染。假山的“悬崖”。卜刻着:“乍看无恙,微观何如”几个字,这是建筑工人精心上去的,看到它,更容易勾起人们的诗情画意。

我被假山的造型和美丽景色迷住了。它给我们石油站带来了美,带来了无限的情趣和和欢乐。

[描写山的作文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一次创意体验一:第一次写歌词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记忆的闸门,过去的事历历在目,像埋在沙滩里五颜六色的贝壳,有一枚贝壳似乎特别耀眼,当我拾起它时,总觉得别有一番味道。

我从小爱唱歌,是许多歌星的忠实“粉丝”,我的理想是长大能成为一位歌星,像周杰伦、那英那样不仅唱歌,而且也自己写歌谱曲。

当我在电视里看着那些歌星在舞台上唱着那动人心弦的歌时,就会情不禁地手舞足蹈地跟着电视机唱。唱完后,我就动手把歌词记下来,觉得那歌词很通俗易记,读着读着,就觉得这样的歌词也不是很难写,于是就拿出纸笔,装模作样地写起来,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灵感,不知道要写什么。

我问自己:难道写歌词就这么难吗?原本信心十足的我已经走到了失望的边沿上,好像站到了金铙山的白石顶,呵,我昨天不是真的登临白石顶吗,忽然,灵感来了,文思像泉水潺潺涌出一样,担心把生平第一次要写歌的灵感给吓跑了,便一气呵成写下《金铙山之歌》:

巍巍金铙山,

秀起东南第一巅,

你孕育了闽江正源,

你哺育了建宁人民……

我只用了二十几分钟完成了创作,全诗分三节,一唱三叹,投入了我全部的感情赞美我们家乡的大山——金铙山。我把我写的第一首歌词交给我们的语文老师看,获得了语文老师的充分肯定。

事后,我仔细地读着我的创作,回忆起那天写歌词的情形,我的这个小创作,让我开心无比,也带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十足的信心。那不是普通的东西,是我第一次的收获。我把这个收获记录在我的《小创》里。

第一次写歌词的尝试,让我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事业的成功是属于有信心、又勤奋和不断进取的人。去尝试一番,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棋逢对手歌词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演唱:权振东

作词:陈曦

作曲:董冬冬

该说的我都说了 能做的我都做了

面前的一切 都交给你来选择

你要的我都记得 你给的我都留着

以后的这一切 都属于时间了

我知道有些爱碰不得 却又舍不得

曾经拥有过也是好的 自我安慰着

我知道有些人爱不得 却又恨不得

刻骨铭心过也值得了 也该放手了

我知道有些爱碰不得 却又舍不得

曾经拥有过也是好的 自我安慰着

我知道有些人爱不得 却又恨不得

刻骨铭心过也值得了 也该放手了

我知道有些情舍不得 却又伤不得

直到今天终于承认了 只剩下自己了

我知道有些爱碰不得 却又舍不得

曾经拥有过也是好的 自我安慰着

我知道有些人爱不得 却又恨不得

刻骨铭心过也值得了 也该放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鉴赏方法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①弄清情节结构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前后照应、明线、暗线、出人意料的结尾、衬托、铺垫、先抑后扬等哪些方法,并了解这些方法对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②弄清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如人物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等。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形象的作用,领悟景物描写对衬托人物心境、渲染气氛的作用,悟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效果。通过对小说中描写的分析,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另外,要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的作用。

③把握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如,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句式整齐、用词准确而形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张国荣与梅艳芳的爱情故事

全文共 1844 字

+ 加入清单

张爱玲在《爱》中这样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到我所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巧遇上了。”

张国荣的音乐中,男女对唱很少,只跟梅艳芳、陈洁灵、辛晓琪等少数几个女歌手合作过。我总感觉,在气场和唱功上,能与张国荣搭配的人很难找。数来数去,还真是梅艳芳最合适。两人在舞台上一亮相,就能看出来很登对。张国荣与梅艳芳合作的《缘分》和《芳华绝代》,都是华语歌坛的典范之作。特别是他们俩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实在是巨星风范。

张国荣与梅艳芳,是公认的最佳拍档和舞台情侣。

我们常说,歌以传情。听《缘分》,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张国荣和梅艳芳的真实生活,想起他们的人生经历,想起他们的情感浮沉。

在香港歌坛,张国荣和梅艳芳被赞誉为金童玉女。她对他真的亲,他对她真的好。张国荣欣赏梅艳芳的重情重义,梅艳芳喜欢张国荣的体贴入微。至于歌唱才华,他们都是重量级,棋逢对手,惺惺相惜。

张国荣与梅艳芳,两人不是兄妹,胜似兄妹。

因为张国荣与梅艳芳曾经同属一个经纪公司,所以两人常常一起外出演出。据说,有一次演出结束休息后,一个黑衣男子闯进了梅艳芳的房间,让她深受惊吓。从此以后,每次外出演出,张国荣都登记一个有门相通的套间,以便随时可以照顾梅艳芳。梅艳芳曾经说:“我有事都会找他倾诉,可能讲电话两三个小时,可能十年再见也无所谓。”不恰当地套用一句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事业上,两个人更是进行过多次无间合作。无论是电影还是歌曲,都为我们奉献了很多经典作品。在合作过程中,他们都发现了对方的才华,两人的友谊也越来越坚固。记得在拍摄《胭脂扣》时,还发生过“交换人质”事件。当年,《胭脂扣》的原著李碧华认为如花和十二少的演员非梅艳芳和张国荣莫属。但是,因为两人不在同一家公司,想合作很难。由于当时张国荣的公司也想找梅艳芳拍电影,于是,梅艳芳提出她为张国荣所在的公司拍一部电影,换取张国荣与自己的一次合作。从这次“人质交换”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人私交甚笃,也都重情重义。

1985年,梅艳芳刚刚出道,还没开过演唱会。为了帮助梅艳芳提升人气,张国荣在1985年的演唱会上,特别请她作为演唱会嘉宾,共同演唱《将冰山劈开》,把她介绍给广大歌迷。后来在张国荣的很多演唱会上,也可见梅艳芳的身影。特别是在“跨越97”演唱会上,梅艳芳更是惊艳亮相。

张国荣曾经郑重地承诺,只要是梅艳芳的演唱会,无论怎样,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当嘉宾。恕不知,张国荣一语成谶,在梅艳芳入行二十年演唱会期间,他犯了胃病,疼痛难忍。不过,张国荣是个守承诺的人,他抱病登台,给梅艳芳和所有歌迷带来了惊喜和感动。

她永远是那个娇弱爱撒娇的妹妹,他永远是那个坚强勇敢的哥哥。

虽然张国荣与梅艳芳心灵相通,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最终并没有演变成爱情。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过爱情的表白,但是,多年以后,他们俩依然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兄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梅艳芳的几段感情全部落空;张国荣在几经浮沉之后,情归唐鹤德,开始了十八年艰难而漫长的爱情长跑。两个看似很有缘分的人,却只能把当初的一切美好与情谊当成怀念。“在困苦中百转,但结果在眼前,事实证实无缘”,两人之间淡然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坦率地说,我希望看到张国荣与梅艳芳终成眷属,那将是怎样一种完美啊。当然,歌是歌,现实是现实,留给我们的,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愿望。

《缘分》这首歌,我最喜欢的,还是在2002年梅艳芳入行二十年演唱会上的精彩演绎。这是张国荣生前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演出。在《芳华绝代》的一段热舞之后,《缘分》的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两个人站在宽阔的舞台上,深情地凝望着对方,“你我相隔多么远,哪年哪天可相见?那处境可会改变?”疑问是伤人的,永远没有答案的疑问更是伤入骨髓。“我已不敢再说,来日可相见……”我相信每个人都看到了梅艳芳眼角的泪花。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答案在心中。无论是友情,还是其他。

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都已想到了一年之后的归宿?

2003年4月1日,听闻张国荣从二十四楼飞下的噩耗后,梅艳芳心如刀割,只有靠镇静剂度日。她没有出现在他的追悼会上,没有人感到惊讶。我能理解她,张国荣也能理解她。我们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更不能苛求那个名叫梅艳芳的女人。

在《胭脂扣》中,十二少幽幽地对如花说:“三三八一,我在老地方等你,如花。”2003年的最后一天,梅艳芳没有熬过那个冬季,因病辞世。他们是不是去了那个“老地方”?我想,在天堂里重逢,他们的身影将不再孤独。

今生缘已定,来生缘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卖河风波小说鉴赏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鲤鱼。我跟水族村的村民们在这条河里已经生活好久了。妈妈说,我们家刚搬来时,村里只有几户人家。后来因为这儿草肥水美环境又好,村里的居民才逐渐多了起来。每天能生活在这样干净美丽的河里,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嬉戏,我感觉自己真幸福啊!

可是前不久不知怎么了,河面上忽然飘来了许多白色不明物体,而且还夹杂着一股浓郁的难闻气味。听大人们说,离白色不明物体住得最近的黄鳝大叔已经被熏得病倒了。水族村的村长甚至已经提醒村民暂时先不要出门,等白色不明物体过去了再说。几天过去了,可情况依然不见好转,白色不明物体没见减少,水里还流来了少量的黑色液体。村里病倒的村民数量又增多了。怎么办呢?

现在整个水族村人心惶惶。隔壁的鲫鱼阿姨着急的对妈妈说:“家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这样下去拿什么给孩子充饥呀!”“是呀,村长总让我们等,可是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虾伯伯摸着胡须担心地说。“我看呐,与其在这条河里等死,不如集体搬迁呢!”爸爸皱着眉头说。“对,搬家吧!”“是啊,我们现在就去找村长。”“走……”大家对爸爸的意见一致表示赞同。“爸爸,我爱这里,我不想离开这儿……”我拽着爸爸的胳膊伤心地说。爸爸只是无奈地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村长接受了大家的提议。但他说:“这么好的河,遗弃了实在可惜。不如卖了它。”于是,水族电视台播放了卖河的通告。

几天后,一只乌龟过来买河了。他在村里转了一圈,摇摇头说:“这条河水域是很宽,可是太臭了。我不能买。”说完,头也没回就走了。两天后,一只天鹅也过来看河了。他边看边说:“这河怎么了?怎么有股怪味?我说你们为什么要卖呢。”村长刚要解释,天鹅早已飞走了。之后又来了几批买河的动物,可结果都一样——扫兴而归。“既然他们都不愿意买河,那我们只能先搬离这儿了。”村长无奈地对大伙儿说。

就在大家准备搬离时,头顶的水面忽然传来了“哗哗”的声音。原来是附近的人类正在清理河面的白色物体呢!

现在,我们生活的河水重又恢复了往日的容颜:清澈甘甜,碧波荡漾。对了,村长在水族电视台重新发布了一条通告:“感谢人类给我们营造了美丽的家园。这条河,我们不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红楼梦》鉴赏之文学特殊性

全文共 1462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只传世80回,现存的120回本其后40回是后人续写的。许多人都说是高鹗,其实不是。在程伟元、高鹗之前,已有不知名者续写了40回,程、高是在这个续书的基础上分工整理补足成120回的。小说既非由曹雪芹一个人构思、从头到尾写成的,它就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整体。前80回与后40回相比,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有明显的落差,情节安排和形象描绘,也有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抵触之处。所以,我们在谈其文学特殊性时,主要还是依据曹雪芹的原作文字,以及可以确知的作者意图。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红楼梦》鉴赏之文学特殊性,欢迎阅读。

一、以切身感受的事为题材

写小说以切身感受的事为题材,这有什么特殊的呢?现在凡是写小说的人,哪一个不是这样做的呢?除非他写的是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或者童话故事之类。是的,这在今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是回顾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就发现后来的小说是在以前的史传文学、笔记小说、民间传说以及各类话本的基础上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因此,我国传统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总是在述说前人的故事,或取材于史书,或据传说演绎;即便有取自当代社会的,也多为奇闻轶事之类,则属不相干者在说他人的故事。所以,小说是小说,作者是作者。读者、评论者也只看小说写得如何,却没有人去关心小说的作者。因为谁都知道,无论是罗贯中、施耐庵还是吴承恩,都与诸葛亮、宋江、孙悟空拉不上任何关系。《红楼梦》则不然,它是在作者亲见亲闻、亲身经历和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切的生活素材基础上创作的。这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史上还是第一次。从这一点上说,它已经跨入了近代小说的门坎。

但有一点必须说清楚:我们说曹雪芹以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来作为创作小说的题材,并不等于说《红楼梦》中描写的那种风月繁华生活,就是曹雪芹自己经历过的生活,或者说曹雪芹也曾有过像贾宝玉那样的“富贵闲人”的经历。--这是迄今为止许多《红楼梦》研究者认识上都还存在着的误区。说误区,是因为这不符合史实。曹雪芹亲身经历过的只能是《红楼梦》80回后贾府事败被抄没后可能有的那种生活;至于前半部所描写的种种繁华盛况,只能属于他的“亲见亲闻”。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得不在这里插上几句曹雪芹的生卒年问题。我完全赞同梅节先生最能令人信服的说法:曹雪芹死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春天(详见其《曹雪芹卒年新考》,原载《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3期,后收入梅节、马力:《红学耦耕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这和“癸未说”的公元纪年相同。至于“壬年除夕”(早一年)四字,那是畸笏叟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之下所署的时间。同年他尚有“壬午春”、“壬午季春”、“壬午孟夏”、“壬午九月”、“壬午重阳”等数十条批语。甲申春,敦诚写过两首《挽曹雪芹》诗,其中一首有两稿,一曰“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一曰“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这是可确定曹雪芹生卒年最可靠的材料。理由有三:①写挽诗是不可以将死者的岁数减少的。若雪芹活了四十几岁,而只举其整数四十,是完全不合适的。说四十就只能是四十。②死者的年龄,活着时可能连好朋友都搞不太清楚,但死了就清楚了。因为那时要发讣告,要将享年书于“铭旌”。所以此时提到死者的年龄是最可信的。③挽诗写了又改,但前后两稿别的话都有改换,独独起头“四十”二字不改,更说明这“四十”不是随便写下的大约岁数。卒年和享年既可确定,从1764年上推40年,曹雪芹应生于1724年,即雍正二年便无问题。这与周汝昌先生考定的生年一致。雪芹出生时,伯父曹?病故(1715)已九年;祖父曹寅病故(1712)已十二年。朝廷下旨抄曹?家是雍正五年底,执行在六年初,同年曹氏家人便迁回北京,靠拨还崇文门外蒜市口少量房屋度日。其时,雪芹才四、五岁,还是个学龄前的幼儿,当然不可能有过风月繁华的生活经历。若说到了北京后,曹家渐中兴了,后来又遭第二次抄没,才彻底败落的,这实在是既无可能性也没有任何史料依据的揣测。

作这样揣测的人,与主张曹雪芹是曹?遗腹子曹天佑或者总想雪芹能活到四十八、九岁的人一样,他们大概都卡在两个问题上了:一是曹雪芹如果没有风月繁华生活的亲身经历,就写不出《红楼梦》来;二是小说中的贾宝玉就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所以总想让曹雪芹有机会过上一段那样的生活。可是事实上,从雪芹懂事起,曹家已经败落了,大观园里的怡红公子的那种富贵悠闲生活,他连一天也没有过过。

那么,《红楼梦》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曹雪芹随家人回北京后,在他成长的岁月中,曹寅、曹两代孀妇即其祖母、伯母,以及父母辈、亲友、家人(拨还曹家少量房屋时,还发还家奴三对)等,毫无疑问地会常常绘声绘色地给他讲述家中昔日的盛况,在这位天才的幼小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激起他无比活跃的想象力,令他时时神游秦淮河畔老家已失去了的乐园。直至二十多年后,他仍会忍不住向友人说起先祖当年荣华富贵的盛况,说得又是那么具体生动、有感情,仿佛曾身临其境,竟使比他年轻得多的敦敏、敦诚兄弟误以为那些风月繁华的盛事是雪芹早年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所以有“秦淮风月忆繁华”(敦敏《赠芹圃》)、“废馆颓楼梦旧家”(敦诚《赠曹雪芹》)等诗句;更笑话的是还说:“雪芹曾随其先祖(曹)寅织造之任。”(敦诚《寄怀曹雪芹》诗“扬州旧梦久已觉”句原注)其实,雪芹要真能回忆起他祖父曹寅时的种种盛况,那就非得再早出生二十多年不可。

由于雪芹祖上几代人与皇家的特殊亲近关系(如其曾祖母孙氏曾为康熙的保母,被诰封一品太夫人;曹寅少年时即近侍康熙,一直都是亲信),曹家在京城跟高层有姻戚关系或世交旧谊者必不少,尚为孩童的曹雪芹是可毋须避嫌地被人领着进那些豪华的大宅深院的,这会使他增长见识和加深感受。此外,宗室贵族中由往昔的玉堂金马,现如今的陋室蓬窗的升沉变迁,雪芹所见所闻一定也多。这些都会深刻地影响他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也给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永忠《吊雪芹三绝句》之三)曹雪芹把广泛搜罗所得的素材,结合自己家庭荣枯的深切感受,加以酝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一部描绘风月繁华的官僚大家庭到头来恰似一场幻梦般破灭的长篇小说构思,便这样逐渐地形成了。

所以,《红楼梦》写的不只是一家一事一人,它不是自传体小说,也不是小说化了的曹氏一门的兴衰史。虽然在小说中毫无疑问地融入了大量作者自身的见闻、经历和自己家庭兴衰变化的种种可供其创作构思的素材,但作者搜罗并加以提炼的素材的来源和范围,都要更广泛得多。作者的目光和思想,更是从几个家庭扩展到整个现实社会和人生。《红楼梦》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最大胆、最巧妙、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艺术虚构。所以它反映的现实,其涵盖面和社会意义是极其深广的。

贾宝玉常被人们视为作者的自我写照,以为曹雪芹的思想、个性和早年的经历,便与宝玉差不多,甚至以为曹雪芹也自幼爱弄脂粉钗环,爱吃女孩儿嘴上的胭脂。其实,这是很大的误会。两者的生活环境、贫富条件完全不同,其意识和言行也不可能处处相似。当然,作者确有将整个故事透过主人公贾宝玉的经历、感受来表现的创作意图,所以虚构并撰写了此书的“石头”亦即”通灵宝玉”伴随宝玉入世,并始终挂在他的脖子上,以示书中的一切“离合悲欢,兴衰际遇”,都是作者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并非任意编造。同时,也必然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自己的许多生活体验,注入了自己的某些思想观点,但这毕竟与作者要写自传或照着自己来写贾宝玉是两码事。发生在贾宝玉身上的事和他的思想性格特点,也有许多根本不属于作者。

贾宝玉是曹雪芹提炼生活素材,综合和强化某些典型性格特征后,成功地创造出来的全新艺术形象。如果找人物的原型,无论是作者自己、他的叔叔或别的什么人,只怕谁也对不上号,因为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一个人。脂砚斋是熟悉曹家和雪芹自幼情况的,连他也看不出宝玉究竟像谁,他说:

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之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第十九回脂评)

这是文学作品中典型性格创造理论在我国出现之前,最准确、最生动的描述。可知,贾宝玉形象完全是曹雪芹创造出来的,犹鲁迅之创造了阿Q。

其他如林黛玉、薛宝钗也是这种情况。脂砚斋说:“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第四十二回脂评)“合而为一”是指“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一回中钗、黛释疑和好了。此话无论正确与否,也无论你是否同意他那样解释钗、黛之间的关系,有一点却不可否认:即熟知雪芹生平情况的脂砚斋,也不认为生活中实有此二人,书中写成二人,只不过是作者的“幻笔”。这也足可证明钗、黛也不是按生活原型实写的,而是艺术虚构的形象。

二、再现生活的广阔画面

《红楼梦》具体、细致、生动、真实地展示了作者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中广阔的生活场景,礼仪、习俗、爱情、友谊、伦常关系,种种喜、怒、哀、乐,以至饮食穿着、生活起居等等琐事细节,无不一一毕现。这也是以前小说从未有过的。

我国小说历来受史传体文学很深的影响,总着眼于事件本身,着眼于故事情节,而忽略表现生活和生活环境。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大家都很熟悉。书中虽写到他有个儿子叫关平,却从不提及关公的家庭、妻室等私生活,这一点与史书《三国志》无异。至于刘备,是写了他的几位夫人,可那是在什么情况下才写到的呢?甘、糜二夫人曾被围于曹营,不写此事,又怎能写关云长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和古城会呢?糜夫人在长坂坡把儿子阿斗托付给了赵子龙,自己投井而死。不写此事,就没有后来继位的刘禅了。再有一位孙夫人,因为有她,才有“吴国太佛寺看新郎”,新房后埋伏着刀斧手,因诸葛亮的妙计,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看来,一无例外地是在写事件而非生活。所以,我们读了《三国演义》,终究也无法知道汉末三国时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爱情在人生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动人的情歌。这一传统在诗歌领域中一直保诗着。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许多诗作,尽管可能都另有政治寄托,但它们在许多读者心目中,都是被作为爱情诗而受到普遍喜爱的。词,在这方面就比诗更花繁叶茂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再后来是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使《红楼梦》中宝、黛等少男少女都为之而痴迷了,可见其艺术感染力之强。可独独在小说中,它迟迟未能开花结果,有的只是如《红楼梦》开头部分所说的“终不能不涉于淫滥”的才子佳人书,那些书中“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至于传奇、话本之外的长篇小说,就更没有爱情描写的地位了。如《水浒传》中有一点涉及男女关系的情节,却也没有深入到人物真正的感情世界中去,有的只是淫夫淫妇的贪色、勾引、私通、谋害和仇杀。《红楼梦》把爱情描写从诗词、戏曲的领域中搬到了小说里,并极大地加以发展和提高,使之更深刻、真实、动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重要的首创。

再说人人每天都离不了的饮食吧,又有哪一部小说认真写过呢?读《水浒传》,大家会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印象,或者还记得鲁智深把吃剩的一条狗腿揣在怀里,荒山野坡的黑店里甚至还卖人肉包子。但我们毕竟无法知道水泊梁山寨子里好汉们每天的伙食究竟如何,早点吃的是什么。《红楼梦》则不然,一顿螃蟹宴就写得令人仿佛亲临其席。从螃蟹的价格、吃一次的花销,到煮好放在蒸笼里,须趁热拿出来吃,体弱的人只宜尝点夹子肉,还得喝一小口烧酒之类,无不写得头头是道。现在餐馆里供应顾客吃蒸螃蟹,常常只有醋,不上姜。我想,如果他们记得《红楼梦》中有诗说“泼醋擂姜兴欲狂”,又说“性防积冷定须姜”就好了。因为螃蟹只有就着生姜末一道吃,才不易闹肚子。现在许多大中城市都有餐馆请名厨师设计做“红楼宴”,各色点心,还有刘姥姥吃过的“茄鲞”等几十种菜肴,其名目甚至是做法都是从《红楼梦》中来的。却未闻有“水浒宴”、“三国宴”。还有写喝茶,光《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便把中国茶文化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精彩动人。总之,《红楼梦》令人耳目一新地将当时一个封建官僚大家庭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多角度地、生动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了。

曹雪芹当然不可能知道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一著名的现实主义理论。但他在强调自己所写的小说特点时说: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第一回)

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美学理想,也正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他坚持这一美学理想和忠实于这一理想的艰苦实践,又使其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小说创作,自然而然地符合了恩格斯所说的这一普遍性法则。相比之下,后40回续书中,有着明显任意性的“调包计”,以及宝钗、黛玉在同一天、同一时辰内一个拜堂成亲,一个含恨咽气等非现实的戏剧性情节的安排,就难免失之于“穿凿”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人类历史无尽的长河中,过去的就永远过去了,有谁能将它留住?现代科技进步,还能将历史的某一瞬间的画面和片断情景用摄像、录音手段保存下来,至于看不见也听不到的人们的思想活动和内心的声音,就只能是一个永远叫人猜想的谜了。史书、笔记可以记下某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事件的始末,却无法像《红楼梦》那样再现两个半世纪前的生活画面,让我们仿佛也进了大观园,亲身领略和感受到早已逝去年代里所发生过的一切。《红楼梦》的这一不可替代的价值,是绝不应该低估的。

三、突破传统的旧方法写人

《红楼梦》一出来,传统的写人的手法都打破了,不再是好人都好、坏人都坏了。作者如实描写,从无讳饰,因而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这一看法是鲁迅先生首先提出来的。

在《红楼梦》之前,长篇小说中创造的人物形象,多数是善恶分明的,作者的倾向性也表现得比较明显,不像现实生活中的活人那样,往往一时难辨其好坏。比如说诸葛亮吧,在小说中他是一个十足理想化甚至神化了的人物,已成了智慧的化身,你很难从他身上找出什么缺点来。再比如高俅,他先是流氓无赖,后成了奸邪权臣,坏事做绝,除了踢得一脚好,你再也找不到他还有哪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倒是神怪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性格、品行还复杂一点。这当然不是说那些小说中的形象塑造得不成功,不是的,而只是说在小说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不同美学理想和创作思想支配下写成的小说,其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和价值各不相同。当然,形象的社会意义自然也不一样。《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史湘云、晴雯、鸳鸯,都非十全十美;贾琏、贾蓉、薛蟠、甚至贾雨村,也并未写成天生的十足的坏蛋。至于像王熙凤那样形象最鲜明生动、最丰满复杂,又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人物,更不能简单化地将她归之于好人或坏人、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之列。

香港中文大学已故教授、著名红学家、翻译家宋淇说,曹雪芹写了四百多个人物,与莎士比亚所写总数差不多。但莎士比亚的人物是分散在三十几个剧本中的,而曹雪芹则将他们严密地组织在一部作品中,其中个性鲜明生动的形象也不下几十个(参见其《红楼梦识要》,中国书店2000年12月版)。这话是不错的。小说中主要人物或用较多篇幅写到的人,固然形象生动,但有时即便是只有几句话的人物,也能惟妙惟肖地将其身份、个性勾勒出来。如写秦氏之丧,贾珍为使丧榜上能写得风光些,想花钱给贾蓉捐个官衔,恰值宫中太监总管戴权来上祭,贾珍顺便说出要给儿子捐个前程的话。戴权不但对其用意领会得极快,还开口就称贾蓉为“咱们家的孩子”。脂砚斋评曰:“奇谈!画尽阉官口吻。”

在《红楼梦》诸多人物中,贾宝玉形象具有特殊的美学意义和社会意义。脂砚斋曾想为读者剖明宝玉之为人,但却因评不出他“终是何等人物”而感到无奈。他说:

听其囫囵不解之言,察其幽微感触之心,审其痴妄委婉之意,皆今古未见之人,亦是未见之文字。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第十九回评)

脂砚斋的话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这是个“今古未见之人”,他是曹雪芹创造出来的全新的艺术形象;二、他并没有被写成一个完人,反而是一个相当矛盾复杂、很难用世俗的道德观念或为人标准来评说清楚的人物。这实在并不奇怪,刚刚从污浊腐臭的淖泥中冒出来的新苗头,怎么能立即被庸人俗眼完全认识和理解呢?

我们今天看来,贾宝玉是一个封建传统观念中“行为偏僻性乖张”、“古今不肖无双”的贵族子弟。他怕读被当时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四书》,却对道学先生最反对读的《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的闲书爱如珍宝;他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求仕道路和以八股文章取士的科举制度,讥讽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特别是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向往的是一种不沾尘世污浊和俗念,能保持自然天性和彼此友爱的无拘束、无压迫、无欺诈的自由幸福生活。在丫环、僮仆、小戏子等下人面前,他从不以为自己是“主子”,别人是“奴才”,总是平等相待,给予真诚的体贴和关爱;他往往关心别人超过关心自己,有时竟会达到忘我的境地。从这个“于国于家无望”的封建逆子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时代的征兆,封建主义正在趋向没落,民主主义思想已逐渐萌芽。

四、全书有机的整体结构《红楼梦》全书的结构,与我国其他古典长篇小说相比,可以说是有着根本性区别的,具有一种成熟的艺术性精巧结构。《三国演义》是在客观的历史框架基础上,据基本史实的脉络,把人物活动和故事情节巧妙地结构编纂起来的。尽管这也极不简单,需要作者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和很强的史料组织能力,但毕竟人物和故事的安排,大体上是有规定的:汉末的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到三分鼎立,最终晋朝的统一,以及其中各方势力的强弱盛衰、重要战事的胜败结局、人物的存亡命运等等,都是确定了的,不能改变的。所以其结构也不同于一般小说,且不细论。《水浒传》则是“板块结构”,总的是前后两大板块,前面是各路英雄被逼上梁山,后面是受招安、为朝廷利用、起义归于失败。其中又有若干小的板块,如宋江、林冲、武松落草前,都有相对独立的大段故事情节;受招安后又有打方腊和征辽等相对独立的故事。这与小说原本是在民间传说特别是在说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最终才由小说家连缀、组织,统一加工而成的有很大的关系。《西游记》也分前后大小不等的两块,前面是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故事,后面是唐僧取经的故事。取经故事是书的主体,其情节则是“念珠式结构”,即唐僧师徒一路上遇到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就像一颗念珠,由一条西去取经的线串连了起来。外国人翻译此书,有嫌念珠过长的,有重复之累,就把一些他们认为较次要的难关和妖魔删去,只保留最精彩的章节,如斗铁扇公主过火焰山、三打白骨精之类,结果也挺不错。本来嘛,念珠串可长可短,珠子也未必定要八十一颗才行。《儒林外史》则像是很多短折子的连缀,一个故事接着另一个故事,写到后面,丢了前面,并无什么关照和呼应;读着前面,也不知后面写的会是什么,可称之为“集锦式结构”。《红楼梦》构思完整,精细而严密。情节的安排、人物的言行、故事的发展,都置于有机的整体结构中,没有率意的、多余的、游离的笔墨。

贾府是一个与史、王、薛三家皆联络有亲的大家族,要写到的人物极多。如何先给读者一个总体的初步印象,不至于读下去弄不清彼此的关系,是颇费心机的。这才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通过酒店闲话,把宁、荣二府的人物关系,不知不觉地作了概况介绍。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在大观园背景中展开,而园子的规模是很大的。如果没有贾政携宝玉与清客们察看刚竣工的园景并“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一一描绘各处山水庭院的位置、特点,我们能获得如此深刻的印象吗?正如乾嘉时一位叫二知道人的红学家所说:“写荣国府之世系,从冷子兴闲话时叙之;写荣国府之门庭,从黛玉初来时见之;写大观园之亭台山水,从贾政省功时见之。不然,则叙其世系,适成贾氏族谱;叙其房廊,不过此房出卖帖子耳。雪芹锦心绣口,断不肯为此笨伯也。”(《红楼梦说梦》)我转而想到有些外国小说,为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往往用很长的篇幅,去作静止的环境描写,或者故事刚开始不久,就出场了一大批人物。这样一来,读者不是感到沉闷,失去读下去的耐心,便是搞不清、记不住谁是谁,须不断去翻看人物表才行。诸如此类的文字,恐怕不能算作是很高明的写法吧。

《红楼梦》的文字往往前后照应,彼此关合。绛珠仙子要为神瑛侍者眼泪还债的神话,已在小说一开头就预示了男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性质;太虚幻境薄命司中的册子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曲,也都注定了女儿们的归宿和贾府一败涂地的结局。以个人为例来说,后来遁入空门的四姑娘惜春,书中首次描写到她时,她正同水月庵小尼姑智能儿在一起玩,周瑞家的送来宫花,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你看这是随便写的吗?故脂砚斋批曰:“闲闲一笔,却将后半部线索提动。”(第七回评)

小说中人物的吟咏、制谜、行令,更常有带“谶语”性质的地方。从消极方面说,它在某种程度上含有宿命论和神秘主义成分,这与曹雪芹思想上确实存在着深刻的悲观主义有关。从积极方面说,它能增强艺术表现上因暗伏灰线蛇踪、蛛丝马迹,而使人叹服其全书结构之谨严奇警的效果。这方面拙著《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一书(中华书局2001年版)中逐一地都有详细的说明,可以参看,这里就不一一赘举了。

《红楼梦》还有个现象很值得研究,就是它的各种续书数量最多。不算今人新近续作的,就有十五六种,这是小说史上从未有过的。曹雪芹原作极能吸引人,又在二十多年内“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能读到八十回;后来出了一百二十回“足本”,对后四十回续书,一些人又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等等,自然都是原因。但倘若此书不是如此完整的结构,可激发起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种种遐想(比如像知前不知后的“集锦式”结构的《儒林外史》),是否也有这多人想到要去续它,实在是大可怀疑的。

总之,曹雪芹在落笔时,总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的,所以读来让人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这样的结构行文,不但为我国其他古典长篇小说中所未有,即便是近代小说也不曾见过。

五、以假存真的特殊手法

《红楼梦》第一回以“甄士隐”、“贾雨村”两个名字标为回目,实有“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寓意在(曹雪芹一定对为他的书加评语的脂砚斋说过这一意图,可脂砚斋将后半句“假语存焉”错听成“假语村言”--说错,是因为这四字组不成短语,除非是说“假语虚言”或“俚语村言”方可;若只谐音三个字,则“假语村”更不成短语;还将听错的话写入《凡例》末段,后来这一段又移作首回回前评,并被传抄者混为正文,“假语村言”四字,遂讹传至今)。作者想以假存真(用假的原因自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文学创作的等等),实录世情,把饱含辛酸泪水的真实感受,用“满纸荒唐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其内涵和手法,自然都很值得研究。本来,文学创作上的虚构,也就是“假语”、“荒唐言”。但《红楼梦》的虚构,并不全同于创作文学作品时不可或缺的那种一般意义上的虚构,它有相当特殊的地方。至少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

一、除实写都中的贾府故事外,又虚写一个在南京的甄府。这两家“是老亲,又系世交”,且各方面都一样,甚至有一个从外貌、性情到境遇都处处相同的宝玉,甄府简直就是贾府的镜中影。这样虚构的用意何在呢?有一点是明显的,即“贾”既可谐“假”,“甄”既可谐“真”,那么,贾假甄真,必要时就可用来互补、点醒。所谓将贾府视作甄府时,甄府也就是贾府了。这也是小说两次强调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对联的一种隐义。比如,小说中大家庭由盛极而衰败,其故事的地点,作者本想:既用自己家事为多,应说它是南京;但如果当真那样写,便太显眼了,难说没有明眼人会将它与曹家的荣枯联系在一起。所以,不得已,只好将地点移至都中。在这一点上,都中是假,故称贾府;南京才是真,故有甄府。为此,作者也还虚点了一笔说,贾府的老家本也在南京。还通过贾雨村之口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它(贾府)老宅门前经过……”你看,特地点出“石头城”来,可知书名本也叫《石头记》,不但表示是石头所记叙的故事,也暗示是石头城的故事。同样,小说中的群芳总称为“金陵十二钗”(虽然有的根本不是金陵人),而不叫“燕京十二钗”,怕也是这个原因。

再比如,曹雪芹不能在小说中明写他祖父曹寅曾四次亲自接待南巡的康熙皇帝这段荣耀的家史,却又不甘心将如此辉煌的自家盛事埋没,能写的只是大小姐元春回到自己家里来省亲这样的虚构故事。于是就通过人物聊天,从省亲说到当年皇帝南巡,带出江南甄家“独他家接驾四次”的话来。这样,叙述描写的对象虽属贾家,却以甄家来点真事。故脂评于此说:“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语看。”“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后四十回续书作者既不了解雪芹的家世,也不明白这样写的意图,呆呆地添出一个走上正路的甄宝玉来,而使这一有特殊用意的虚构变得完全多余和毫无意义了。

二、有意识地以小寓大,以家喻国。这一方面也许更为重要。我们说过,小说所写不限于曹氏一家的悲欢,经过搜集、集中、提炼和升华,它的包容性要大得多。我们发现,作者还常常有意识地以小寓大,以家喻国,借题发挥,把发生在贾府中的故事的内涵扩大成为当时整个封建国家的缩影。从这一角度看,小说把主要故事情节限于贾氏一个家庭之内,更把人物的主要活动范围圈定在一个好像是与世隔绝的大观园女儿王国之内等等,也都带有“假语”、“荒唐言”的成分。

“文革”期间,我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陈企霞遭江青迫害,下放在杭州大学安吉“五七”干校受管制,分在炊事班里。当时我恰巧当炊事班长,与他很谈得来,常聊天,当然只能在夜深人静、“五七”战士们入睡之后。一次,谈到《红楼梦》,他说自己有个荒谬的想法:总以为贾府中王夫人、王熙凤等人与邢夫人、赵姨娘等人的矛盾,是在写政治上当权派与在野派的矛盾斗争。我当时就说他的看法有道理。的确,像凤姐岂是通常的管家婆形象?她有很强的政治性。在“协理宁国府”一回中,她分析弊病之所在,采用“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和自己以身作则,严格制度,不徇私情的办法,很快地就整顿好了宁国府的烂摊子。作者在回末对句中赞曰:“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由治家联想到治国,凤姐就像是一位能干的国务大臣。在她擅权敛财或害人时,脂砚斋也将她与贾雨村比作“一对乱世奸雄”。贾府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有点像一个小小的封建社会、封建国家:有掌实权的,也有无权过问的;有能沾到好处的,也有发生利害冲突的;有制度改革,也有阴谋陷害……正好借题发挥。产生这种写法可能性的基础,是在封建时代的家与国,都存在着严格等级区分的宗法统治,两者十分相似。在一个权势地位显赫的封建官僚大家庭中,尤其如此。

大观园是曹雪芹的胸中丘壑,早岁吞之于胸,撰书时吐之于笔罢了。在当时的任何豪门私宅中是找不到的。它被放大成圆明园那样只有皇家园林才有的规模,这不是偶然的。试想,如果只有一般花园那样,几座假山、二三亭榭和一泓池水,故事又如何展开呢?不但宝玉随父察看园林时,每见一处风景便题对额的“乾隆遗风”式的情节无法表现,连探春治家,将园林管理采用承包制的办法来推行兴利除弊的改革,也没有必要和不可能写了。大观园里,从“琳宫绰约,桂殿巍峨”被称作“天仙宝境”的省亲别墅,到有山门、花木繁盛、环境清幽的佛院禅堂栊翠庵,无不应有尽有;就连鹅鸭戏水、禾蔬分畦,杏花桑柘之中,数楹竹篱茅屋的田庄稻香村,也都能见到。虽然那些农村景象乃人力所为,不是真的,但被邀来游大观园的刘姥姥却是货真价实的乡村农妇。“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元春这首总题大观园的诗,不是也可以解读成:这花费多年时间、辛苦构思写成的小说,所描写的是从皇家到百姓、形形色色、包罗万象、蔚为“大观”的情景吗?

六、中华文化的综合体现文艺的式样、种类,随时代前进的脚步,逐渐从单一趋向综合。唐传奇往往在叙述故事的主体文字外,加入一二首诗,篇末有一点议论,被人称之为“文备众体”。自从戏曲本子上了舞台后,表演、音乐、舞蹈、服饰、布景等等都加进来了。现代的电影、电视艺术,其综合因素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而大大增加,这是谁都知道的。可是在小说这一文学形式中,要多方面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就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可以说,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哪一部小说能够做到。《红楼梦》却能在极大程度上综合体现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红楼梦》的主体文字是早期的白话,但它又吸纳了文言文及其他多种文体表现之所长。有时,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态的描摹,也从诗词境界中泛出,给人以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这一点是脂砚斋最先指出来的。宝玉惦记着丫头红玉(小红),却不见她在,便出房门东瞧西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游廊底下栏杆外,似有一个人在那里倚着,却恨面前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脂砚斋于此批道:“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可知上几回非余妄拟也。”(第二十五回)所引“隔花”句出自金圣叹批《西厢记·寺警》中莺莺所唱《混江龙》曲。

小说中描绘人物形象,少见其用眼、鼻、唇、齿、脸、体态如何等实写,而往往只借设喻,用空灵的虚笔,来引人体会其风度神韵。如形容警幻仙子的美丽: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河?秋菊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第五回赋)

这样的写法,大概很为金庸所欣赏,于是在他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的开头,描写一位回族侠女“翠羽黄衫霍青桐”时,便不客气地借用了过来,说:那女郎秀美中透着一股英气,光采照人,当真是丽若春梅绽雪,神如秋蕙披霜;两颊融融,霞映澄塘;双眉晶晶,月射寒江。(第一回)

对林黛玉的描写也如此。说她“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第三回)。本来,花、柳的外形,与人毫无相似之处。然而,凭借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和人的丰富想象力,却能把差距极大的两者联系起来。在诗词中,这已是司空见惯的。李清照的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即是。

写景物的就更多了。如写贾宝玉在石上看《西厢记》时,“只见一阵风过,把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第二十三回)。相仿的还有史湘云醉卧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红香散乱”(第六十二回)。我们读时,只觉得这景象写得很美。殊不知唐代诗人李贺早有“曝背卧东亭,桃花满肌骨”(《题赵生壁》)的诗句了。

《红楼梦》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辞赋、歌谣、联额、灯谜、酒令、谏文……这才是名符其实的“文备众体”,且又都让它们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他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比如某人物所写的与某事件有关的诗等等,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如一百回本的《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其中的诗和骈体赞文,就比后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或七十回本多得多。但多数都是无关紧要的附加文字,若将它们删去,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时倒反而使文字更加紧凑、干净。《红楼梦》则不然,它的绝大多数的诗词曲赋,都是溶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跳过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那一部分的情节。比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十二钗册子判词和《红楼梦曲》,倘若我们略去不看,或者也像宝玉那样“看了不解”,觉得“无甚趣味”,那么,我们能知道的至多是宝玉做了一个荒唐的梦,甚至连自己也有点像在梦中。

小说中拟写人物所吟咏的诗词作品,能“按头制帽”(茅盾语),做到诗如其人,一一适合不同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志趣、气质。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雍容含蓄,史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各有自己的风格,互不相犯,这一点最为难得。林黛玉作《桃花行》,宝玉一看便知出于谁手。宝琴诳他说是自己写的,宝玉就不信,说:“这声调口气迥乎像蘅芜之体”,还说:“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之句,妹妹虽有此才,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第七十回)这些话表明作者在模拟小说中各人所写的诗时,心目之中先已存有每人的“声调口气”,“潇湘子稿”绝不同于“蘅芜之体”,而且在赋予人物某些特点时,还考虑到他的为人行事以及与身世经历之间的联系。因此,还有些就诗歌本身看,写得或平庸、或幼稚、或笨拙、或粗俗、或猥亵,但就模拟对象来说,却又是惟妙惟肖、极其传神的作品。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在小说创作上坚持“追踪蹑迹”地忠实模写生活的美学理想。

有一次,有人问我:“你是研究《红楼梦》的,你说说,那里写到的许多方子能不能吃?”我想了想,说:“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中的方子多数不能吃,而后人续补的后四十回中的方子倒能吃。”他觉得很奇怪,我向他解释:曹雪芹是精通医理的,但他只以其博学来写小说,而非写医药手册;只考虑刻划人物、描写情节的需要,并不是给人作治病参考的,所以不能呆看,随便搬用。何况他谈笑风生,极富幽默感。这一点恰恰是后四十回续书所没有的。我说不能吃,因为有的方子根本治不了病。比如用“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的“疗妒汤”,疗效如何,郎中自已就已说了:“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第八十回)有的方子几乎办不到,如所谓能解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的“冷香丸”,要用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等四季花蕊,加雨水日的雨,白露日的露,霜降日的霜,小雪日的雪拌和……这样玄而又玄的海外方,谁又曾试制出来并临床实验过?有的方子的组成无可挑剔,效果却让人猜不透,如太医为秦可卿开的药方,众人都佩服得很,而患者却令人“疑心”地死了。胡庸医给外感风寒的晴雯开处方,书中未详列,只写宝玉看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便说:“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治,如何使得!凭她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起!”直至玉太医将麻黄、枳实换了当归、陈皮、白芍等药,又减了分量才罢。所言全是内行话,道出了传统医学施治因人而异的特点。还有贾瑞因妄动风月之情得病,书中说他“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就像老中医讲笑话,说得何等风趣!诸如此类,都只诙谐谈笑,从不炫耀自己的医药知识,却又字字不背医理。这才是真正伟大的艺术家。续书的作者不懂得这一点,每写一张方子,必一本正经地去抄医书。所以只要你的病状与书中所写相同,倒是不妨去照着服用的。可话得说回来,我国历来名家医案又何止数百,尽可供医者患者参阅,又何必到小说中寻找方子来吃呢?

《红楼梦》写到的东西太多了,举不胜举。诸如建筑、园林、服饰、器用、饮食、医药、礼仪典制、岁时习俗、哲理宗教、文赋诗词、音乐美术、戏曲游艺……无不头头是道,都有极其精彩的描述。故小说曾被比作“百科全书”,这就其内容的丰富性来说,自然是恰当的。只不过百科全书是百科知识的简单集合和罗列,彼此并不相关。而《红楼梦》则是将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有机地组合在一个完整的极精巧的艺术作品之中。这需要作者有多么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修养啊!在这方面,曹雪芹的多才多艺是无与伦比的;也只有他这样的伟大天才,才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一部涉及领域如此之广,能综合体现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奇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菊花的诗词鉴赏精选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5、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 郑思肖《画菊》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8、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9、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10、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11、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郑思肖《寒菊》)

12、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15、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袁崧 《菊》

1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

1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18、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李师广 《菊韵》

19、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王如亭《菊城吟》

20、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21、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唐·太宗《赋得残菊》

22、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23、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白居易《咏菊》

24、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25、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26、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7、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宋·梅尧臣《残菊》

28、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29、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杨万里《咏菊》

30、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