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录片《生门》观后感【经典20篇】

暑假得知中央新闻频道正在播放纪录片《敦煌》,共10集,拍摄耗时6年。每晚等着看是看不到的,于是网上下载来看。以前对于敦煌的了解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只知道一定要去看下这个包含千百年精华的伟大杰作,但同时也听说因为不懂,外行只是看热闹。于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看这部纪录片,以备往后真的去敦煌也好有所感受。但看了以后,真是泪流满面啊~~~呵呵!这里小编为同学们收集整理了关于纪录片《生门》观后感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2702

作文

1000

东北抗日联军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CCTV1播放的《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抗联),昨晚, 8月3日终于落下帷幕,观后感慨颇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抗联》中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的描写各有特点,赵一曼被敌人严刑拷打而坚贞不屈;杨靖宇在游击战中变化多端,堪称奇迹;赵尚志则是不仅有猛张飞性格鲁莽的形象,而且又有诸葛亮智勇双全,指挥艺术高超的特点。正如《抗联》片头曲唱道的:“男英雄豪杰;女英雄忠烈。”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抗联最强大的时候有11个军,30多万人,那是因为抗联拥有广大的民众基础,在中共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以发展壮大了。但后来特别是37,38年,日本侵略军改变了策略,一方面设立“人圈”把东北老百姓都圈进去,赶进去,把抗联和群众分隔开来;与此同时从本土移民到东北,这就是所谓的开拓团,使得东北土地上的“人民”慢慢变成了日本国民。这样一来,抗联慢慢失去了民众基础,因为我们自己的民众被“圈起来了”。一旦抗联失去了民众,好比鱼儿失去了水,没有给养,经常找不到吃的,抗联也无法补充兵员,困难越来越大,使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逃亡的士兵越来越多,甚至叛变,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后来抗联不得不依靠苏联来保存实力。

三、当电视播放到40多集,进入尾声的时候,觉得有点视觉疲劳了,因为《抗联》给人的印象是,写的有些松散,而且《抗联》英雄结局普遍残烈,《抗联》官兵逃亡的多,叛变的多,特别是詹承先的叛变,谢文东的变节,给《抗联》造成重大损失,让人观后真有一种心恢意冷的感觉,但这一感觉在最后一集(46集)被颠覆了,当哈尔滨首富章文续把自家豪宅付之一炬时,当章文续之子章竟洲叫日本军官“滚出我家”时,特别是日本军官还被章竟洲戏弄一番时,心中真有一种“侵略者没有好下场“的感觉,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侵略者的威风,尤其是当前中日关系较复杂的环境下,大快人心,因此有结局写的好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新世界》观后感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剧《新世界》自播出以来,孙红雷饰演的金海这个人物备受大众喜爱,除他本身的演技加分以外,金海的人设也相当讨喜。他有担当,讲义气,行事十分霸气,观众称他人狠话不多。不过根据剧情走向,金海这个角色到后期很有可能会变坏。在已播出的剧集中,有三处伏笔,暗示他将会黑化。

徐天的不信任让两兄弟感情产生隔阂

在小朵死亡事件上,多处罪证都指向他,而他更是不愿解释的人,这让徐天很难不怀疑他。根据他目前的人设来看,他不可能会杀死徐天的未婚妻。而徐天对他的不信任,很可能使他们二人之间产生隔阂。即使最终误会解开,在金海心中也始终有个疙瘩,两兄弟之间的感情很有可能会因此变淡,这也为日后金海站在徐天的对立面埋下伏笔。

田丹一事看出金海是狠戾之人

金海虽然讲义气,但从他的行事手段来看,他是一个极度狠戾的人。在柳如丝要利用他与徐天除掉田丹一事上,可以看出他丝毫不将人命当回事。徐天因为与田丹无冤无仇而不想杀田丹,但他并不考虑这些,他只以自己人的利益为重,别人的性命在他眼里不值一提。当然,这与他的生存环境有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倘若他不如此狠辣,便不会有那样的地位。但新世界即将到来,藐视生命的他,不会被新世界所容纳。而他的狠戾已成习惯,很难改变,最终难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田丹一事便是为他日后黑化埋下伏笔。

日后有极大可能投靠保密局

金海在《新世界》中表现得有勇有谋,办事能力极强,保密局看重他是人才,于是想要拉拢他。这一点在剧中有多处细节已给出暗示。金海虽说有些势力,但在保密局那些大人物眼中,他也只是小喽啰。他多次不给保密局的人面子,且不配合保密局的工作,但保密局却对他一再容忍,可见保密局不想与他为敌。而金海何等聪明,知道保密局有心拉拢他,他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像金海这样“呼风唤雨”已成习惯的人物,必然不甘心只做一个平平常常的老百姓,在新世界来临之前,他很有可能先找到一个靠山。而他在剧中曾说过,他手上有共产党的血债,如此看来,他加入共产党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他只有保密局可以选择。以他聪明的头脑,在保密局中必然会有不小的成就,但也注定会做出不少坏事。

金海最终命运恐将最悲惨

徐天作为主角,日后必然会加入共产党,那时他与金海便分属不同的阵营。曾经最好的兄弟,最后不得不变成最大的敌人,这无论是对金海还是徐天来说都很残酷。而根据以往电视剧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的套路来看,金海必然斗不过徐天。因此,金海的结局很有可能既失去兄弟间的友情,又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甚至生命。

结尾

虽然《新世界》只播出一小部分,但从剧中这三个伏笔来看,金海有很大的可能会在后期黑化。如果真是这样,他将成为三兄弟中命运最悲惨的人。在如今已播出的剧情中,金海、徐天、铁林这三兄弟的感情很好,大哥金海是三人的主心骨,若他最后黑化,那么他如今的人物设定,便是为日后与黑化的他做对比,这样更能衬托出金海的悲剧形象,引发观众的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录片《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12月16日电影贺岁黄金档,张艺谋的《长城》被视为最大体量的电影,敢于与《长城》同日上映的影片,有葛优、章子怡以及一大批明星领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有欧豪等小鲜肉主演的《少年》,还有一部影片,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明星的《生门》。通过前期看片可以确定的是,《生门》在剧本故事方面,将秒杀上述三部影片,作为纪实电影的《生门》的每一个故事细节,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的编剧无法编出来的。现实比电影精彩一百倍,这句话可以用在这部影片身上。

什么叫“生门”?一个生命诞生的全部环节,家属的纠结感,从产科医生到产科护士奔跑的脚步,从产妇的父兄亲属到每一张真切的人民币,也包括每一台抢救手术的关键时刻以及分娩室内外的人情冷暖。《生门》用了三年时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取得了四十位产妇及其家人的授权,采用镜头直击的手法,最后选择编辑了其中四位早产产妇在医院里里外外的故事。没有明星,没有既成剧本,没有大投资,全是对于一个生命从哪里来和怎样来的关注,也即一个小生命在未出生前和其周遭环境的关系,包括了其家庭,辗转经过的医院,在生产过程经历的种种困难与惊险,还在娘胎里时外面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院的治病机制。

作为一个年看片超过100部的电影专业记者,作为一个在产房外焦灼过的父亲,我上一次为一部电影流泪还是六年前。那是在唐山市体育中心潮湿的草地上,我一边看着《唐山大地震》电影,一边把电脑放在腿上泪流满面地书写。看《唐山大地震》之流泪,是为了生命的逝去和艰难成长。

看《生门》,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体验。

男婴成功产出,产妇夏锦菊遭遇血崩,失血近两万毫升,相当于身体里的血换了好几遍,唯一的办法是切除子宫,但产妇却执意保留。为此,全体医护人员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子宫保卫战……

另一个产妇,中央型前置胎盘,双胎、重症糖尿病,保大人还是保小孩?铁汉柔情,泪洒病房。医生、病友、家人、朋友,筹款借贷的生死时速。

生男还是生女?为了生一个男孩,产妇曾宪春怀了第三胎。妊娠晚期,子宫穿透,命悬一线。赌命怀胎,换来丈夫的忏悔和全家的热泪……

医疗题材的影视作品多了去了,《生门》真实而残酷,但不乏轻松幽默。现实中被称为“中南一把刀”的中南医院产科主任李家福,是个充满魅力的人,有病人问,“李主任你哪天休息啊?”他幽默地说,“我休息日是32号!”早早地赶到办公室里,他也会拿起喷水壶,为他那早已枯掉的绿植喷喷水,引来观众一阵善意的笑声。有记者采访李家福,问他是否去看电影《生门》,他说,看电影要两个小时,够我抢救一个小生命了。没有救死扶伤的豪言,那是儒雅的医者父母心。

看《生门》的感受是复杂的,一会儿紧张地抓住影院座椅的扶手,为命悬一线的人操心;一会儿泪流满面,为生命的到来,为生命之艰难。还好,最后流完所有的泪,你感觉自己像被洗礼了一遍。你想打个电话给妈妈,感谢她带你到这个世界,你想轻松地感慨,“你好,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一日闲来无事,看了前央视女记者柴静自费百万,耗时一年时间拍摄的反映雾霾情况的记录片《穹顶之下》。此片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备受瞩目,很快点播便过亿次,并形成了各种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片必将加速我国的环保进程,恰逢两会期间,必定成为媒体讨论热点,对治理雾霾起到积极的作用。

自媒体由于网络的自由对促进社会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的新闻自由,舆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要有创意,有内涵,积极向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新闻单元。

环境问题成为目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在改革开放30年来,享受到了物质文明,环境文明成为生活新的诉求。如果只为经济利益,牺牲环境,牺牲健康,乃至牺牲子子孙孙的生存条件,那么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发展经济时欠下的环境账已经到了偿还的时候,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能源升级换代,提高煤油产品质量,调整能源体制格局,都已经刻不容缓。

现在我国已经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刻,必须下定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哪怕牺牲一部分的经济增长,牺牲一部分的就业机会,必须走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环保部门必将在未来成为最重要的执法部门。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人的道德文明很大一部分反映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之情。人是自热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是独立的,他会影响到其他事物。我们的乱扔垃圾会影响环境的整洁,我们每多开一次车就多排放一次尾气,我们卖卖一次皮草制品就促使了一个动物被杀害。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行为来对抗雾霾,每个人都做出一点贡献,就可以让天再蓝起来,水再清起来。

道德文明促使环境文明,只有环境好了每个人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才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的享受阳光雨露,才有好心情。自己为环保出一份力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的父母、孩子。希望大家众志成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雾霾这个可怕的苍穹,还中华大地一个美丽清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256 字

+ 加入清单

亚马逊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常年低温、湿润,这里生计着世界上许多珍稀物种,但是很多已濒临灭绝,蛮崇拜那些环保工作者,他们尽自己的气力在扞卫这些频危生物、扞卫着这个地球。下午看的《寰宇地理》就是环保工作者为扞卫世界上陈腐的生物巨骨舌鱼和巨鲶而努力的经过。

看这种记录片,能够感同身遭到环境扞卫者的急切心情。对这种生活在亚马逊河流里可能称之为巨兽的生物,他四处走访,与渔民打交道(而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会毫无章法地捕杀这些滋味鲜美的大型鱼类),从渔民手中买下被捉拿到的巨骨舌鱼或巨鲶,然后测量它们的体重、身长。观察他们的生长情景,放它们回到水中,毫不吝啬地称扬它们的漂亮,艾泽拉斯国家地理。相比看域名备案。看它们的眼神饱含深情,跋涉十几个小时稽查某片水域能否有它们的漂亮身影。整个记录片历时1个小时左右,高中地理。我们跟同摄像机的镜头,感受了作为一个环保工作者,有时鼓励有时败兴的情绪。

亚马逊河流的怪异在于它宽广的水域,雨季惠临时水流漫出河床,热带雨林也成了河流的一部分,各种生物也有了更多的活动场所。与巨骨舌鱼和巨鲶一同生活在这片水域的,观后感。还有没入水中分不清的亚马逊鳄鱼、能放出一般插座5倍左右的650伏电压的电鳗、世界上最长的蛇----蚺、长了跟人类一般牙齿的食人鱼,还有各种各样的水中生活的生物,中国国家地理。借助现代摄影技术的发达,我们能够逐一近距离观察了它们曼妙的身姿,它们与我们一同生活在这个漂亮的地球上。想知道地理科学,写给有缘人(尤其希。我希望我有一天也有才具为保住这些生物做出一份贡献。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的贡献,是大自然的功劳。使一个个生态系统得以维持。昨天我看了一期关于冰川的《地理中国》节目。

冰川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很熟悉,顾名思义——冰川就是用冰汇集成的河川,它带给了河西走廊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国在研究这方面时,是在1958年开始的,人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祁连山这个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条透明梦柯冰川,是专家研究对象。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点和地貌。为我国研究冰川动力学和极大陆型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但生活条件不足,被-迫放弃了。

但时隔46年后,我国冰川学家重新杀了回来,一切条件都具备,研究工作开始进行了。来到他的末端,专家们发现冰川已融化了许多。经过专家分析,从1958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约20年时间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约20年里,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后从九十年代末到现在,十几年时间里退缩了100米,这意味着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渐加快。从二十年变为十年,透明梦柯冰川每退缩100米,融化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在这样的融化作用下,透明梦柯的末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里的水充满着,不断的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着固定状态,为河西走廊地区人们支撑着经济和作物的来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代表大自然的杰作,我们应尽力保护。

[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国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发达,很适合旅游,最重要的它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那种骨子里的贵族气息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对这个神秘的的国家更加向往。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大国崛起》英国这个篇章。看了之后真的对我的感触很大,我对这个国家越来越感兴趣了。身为一个大西洋上小小的岛国,他是有怎么样的勇气对抗当时海上霸国西班牙。真的很佩服伊丽莎白一世的威严。她作为一个弱智纤纤的女流之辈,她为了她的国家为了她的子民终身未嫁。把自己的一身都献给了这个国家。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一心为民的态度,这个国家,这群人民没有让她失望。英国迅速就在欧洲崛起。以前西葡,荷兰统领海上霸权的时代逐渐没落,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

一谈起英国我们就可以想到两个称谓,一个是“日不落帝国”一个是“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英国最伟大的成就。首先来说第一个。

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英国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统领下,发展本国经济,进行资本积累成为了振兴英国的头等大事。这个使命即使女王死了,查理一世即位也是没有荒废的。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应该过殖民地遍布全球。对于应该过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这样的称号。

世界工厂更是不用说了,工业革命带给全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这个国家在中国还在封建锁国的时候已经开始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这在当时的清王朝是无法想像的。工业革命的枪声首先在纺织业打响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极大的减少劳动生产力。最有历史性意义的自然是瓦特蒸汽机的发明。瓦特这位发明家,必定让全世界的人民铭记在心。就是这位普通的工人让我们开始走向新时代。随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追随英国展开工业革命,转眼全世界都开始朝工业化转变。

不仅仅是这些,在政治上,英国很多的做法也是开创先河的。《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宪章了说明,君主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利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历史性的转变。还有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查理一世上台,他试图统治人民,想控制一会,控制法院。控制人民。但是事实告诉他,在英国这么个国家是行不通的,他践踏了人民的权利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最终被送上断头台。这个时间震惊了整个欧洲大陆。那些君主专制的国家,以及那些想实行君主专制的国家开始进行思考。

文化上。英国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天才——莎士比亚。人们永远无法猜透莎翁的脑袋里装了什么,他能想到人们心里最邪恶,最原始的东西并且将他通过戏剧的形式表达演绎出来。即使他的作品里含有对女王的蔑视,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台对面观看他的戏剧,或许这就是他的戏剧吸引人的地方。英国的古典文化是我们值得考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四九年末春,一个国民党老兵随一艘军舰由上海转退到台湾,此后近三十年听不到家乡父老妻小的音信。为了生计,流浪到美国。那时中美正在朝鲜酣战,当地一些仇华反华分子见到这个中国流浪儿威胁道:不知天高地厚,敢同美国较量,中国佬,滚回去!

老兵觉得天地之大,竟无其容身之处,家不能回,父老妻小不能相见,又恨又恼。回想当初在上海,见到的洋人个个趾高气扬,心中倍感伤痛酸楚,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还受那般恶气,不过那时毕竟还能和家人相通,如今……竟不如当初,连父老妻小的生死都不知道了。他恨国民党无能,让国家战乱不断;他恨共产党无事生非,让他远离家乡。他实在不明白国家为什么这样懦弱,共产党又为什么要和美国人打这必败必羞的一战。老兵的烦恼担忧太重了。

美国,是他的伤心之地,不是他的留根之地,南下吧。但他不知道终点何在。途径中美洲,小国夷民同样鄙视他这个中国人。老兵只是想找一块安身谋生之地,并无他求,可前无去路,后无归路,他开始恨自己是中国人!

一天,孤独的老兵实在太累太累,第二天起床很晚,顾不上吃饭直奔南下的班车,恰共产党胜于国民党,好赶上刚刚启动的汽车。一个黑人双眼直直地盯着他,还不停的摇头。老兵毛骨悚然,想不出自己又犯了什么大忌,看来麻烦又来了。黑人慢慢的移到老兵身旁,满脸不解的样子,轻轻地问道:“中国人吗?”“是的。”话音刚落,黑人猛一转身,挥动着有力的拳头抬高嗓门对着满车箱的人大声说:“朋友们!朋友们!这位先生是伟大的中国人,中国替我们在韩国恨恨地教训了美国这个恶邻。三天前美国佬和他们签定了三八线停战协定,美国佬软啦!”他带头鼓掌,众人稍静,突然整个车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车嘎然而止。老兵就在一瞬间产生了不曾有过的自尊、自信,他自豪地站了起来,忘却了对家人的担忧,忘却了共产党把他赶出国门的愤恨。应黑人、司机等满车人相邀,他兴奋地讲起了自己亲历的以往缄口难开的国共决战史,倒像一个共产党人,顿时,满车箱的小国夷民都成了他的友好。后来,老兵第一次回国探亲前夕,这当中还有五人向他祝福。

怀着自尊、自信、自豪和众人的劝导,老兵依然重返美国谋生。他常常默默自语:“打得好!打得及时!”

一九七八年仲夏,中美尚未建交,老兵冲破重重障碍,辗转月余,第一次回国探亲。他始终认为那场朝鲜战争,为中国人找回了失落一百多年的自尊、自信、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央视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摄制的20集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整整70年前,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在朝鲜半岛徐徐拉开。 To commemo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 Army Aga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id the North Korea, the 20 -episode large -scale documentary "For peace" in the "National Memory" column of the Central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A total of 70 years ago, a war that shocked the world opened slowly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那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那一次,中国人民用全民族的空前团结,向全世界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 毛岸英等.

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长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任时光匆匆,月流逝。转眼间我们结束了欢乐的寒假时光,迎接我们的便是新的开学季节,心中总是无比的激动,因为我们又可以观看年度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

所谓的开学第一课是个大型的公益节目,里面记录的是这年当中所发生特别有意的事件和些光荣人物的事迹,进而通过开学第一课这期节目来学习他们那种优秀的品质。而今年是我们伟大的党周年纪念日,面对这伟大的时刻,我们心中除了自豪,更多的是来自心中那份骄傲。每当观看着鲜红的五星红旗时心中总是热血沸腾,是啊,祖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多多少少离不开我们党人民的付出,离不开那份忧国忧民,生为祖国事业发展,甚至贡献出生的爱国情怀精神。这份精神将会随着世世代代的永远的传承下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学有余力,请大家把疫情当作个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可以用行动来为自己、社会和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2022年的暑假很快就过去了,《开学第一课》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合作并从2008年开播至今的大型公益节目。该节目于2008年起每年9月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首播,2010年起改在每年9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学校都会要求写观后感,而我每一年对观看《开学第一课》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得感悟。

在看《开学第一课》的时候,回想上一年的学习情况,不由得心虚起来,因为我没有认真学习,这是不对的。我们的青春的梦想不应该就这样子停止!“看蔚蓝的天空有幸福的彩虹,是属于你和我编织的梦,轻轻乘着风甜蜜的遨游,青春的梦想手中紧握,不怕孤单寂寞不怕泪水坠落,我要飞越世界勇敢地承诺,坚持最初的梦,幸福在转角等候”。那个我们相遇相知的日子,我们曾一起对着天空唱出我们的青春,唱出我们的梦想。

青春,在我们尽情挥洒的汗水中愈见本色;梦想,在我们一次次跌倒后爬起来的坚韧中愈见其轮廓。我们不能忘记军训场回响着我们响亮的口号。我们一起流汗,一起哭泣,一起欢笑,一起为青春和梦想呐喊。

青春,在那一摞摞厚厚的书本中得到充实;梦想,在那小小的舞台中央绽开花蕾。记得那些沉醉在书海中的日子,记得第一次上舞台时的羞涩与紧张,记得在大家一起激烈的辩论,记得在上台前大家的互相鼓舞。那些我们为青春梦想拼搏一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是的,再不回来了,但是,我们看得见,看得见大家那由稚嫩逐渐变得成熟的脸上写满了自信;我们还在继续,我们的心中默念了无数次,“永不放弃!”。

至此,在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回报家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学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凝聚起社会正能量,号召着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普通人虽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明确了理想,今后的岁月定将不负韶华。

另外,还要学会如何做好防护措施:第一。尽量不出门,如果必须要去公共场所记得佩戴口罩;第二要勤洗手;第三不要过度疲劳,这样会降低免疫力。不能吃野味,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开学第一课》300字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真的很快,一下子就到了金秋。我们就得含泪和暑假说分手了。每当秋季开学的时候,我们都是期待着《开学第一课》。因为通过学习开学第一课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和道理。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也是如期的举行,可能是自己也长大了,对于《开学第一课》现在有着更多的见解了,或许这就是成长吧,节目里有着很多值得令人深思的画面。也有让人感动的镜头,虽然是昙花一现,但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如果都能有这样的精神,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看完了《开学第一课》,我在想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现在生活幸福的年代里。我们也要努力奋斗,将来回报社会,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生命重于泰山》电视专题片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612 字

+ 加入清单

谈及安全,我很赞成一句话,安全工作只有满分,没有及格。安全对于煤矿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因为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是企业效益的基础,更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和第一保障。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党员干部更要积极承担重任。当前严峻形势下,安全生产第一位的作用更加凸显。如何发挥基层党支部在安全生产中的政治引领?如何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煤矿基层区队的一名党支部书记,结合今年安全生产月“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的活动主题,谈一下个人的浅薄认识。

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对基层党支部工作提出新要求。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基层党支部才能富有内生活力,才能更加凸显基层党支部的优势和地位。

首先,煤矿基层党支部在安全生产中要起到安全堡垒作用,党员就必须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们把党员作为重点员工来培养,实现重要岗位有党员、主要骨干是党员、关键时刻看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带头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法规,做安全生产的表率、做业务技能的表率,做克已奉公的表率,用实际行动诠释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党支部要主动参与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保持单位安全生产良性循环有机统一,激发基层党支部的内在活力。基层党支部协同行政管理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等各方面的关系,为实现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二、加强全员教育发挥引导作用。根据目前_三矿基层安全工作情况,从层面上看各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基层员工思想上还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象,为此,支部书记就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谈心交流等形式,及时掌握每名职工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及时处理,把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正确引导到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上来。

面对煤炭安全生产新要求,新形势,结合我单位整体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特点,我们利用“三会一课”、政治学习日、班前班后会等载体,以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评等多种形式,加强全员教育。特别是国家近期安全生产文件精神、新版《煤矿安全规程》,每个职工都必须认真学习,必知必会,特别是党员,更要带头学深学透,做学习带头人。提高班前会的质量,把班前五分钟充分利用好,除了当班的工作布署,对员工的思想教育更是尤为重要,每班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安全会议精神,让全员第一时间全面了解、动态掌握矿井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提高职工现场操作安全意识。通过全员教育,员工个人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更在内心树牢。宣传教育和思想动员成为安全生产的一道重要防线。

三、做好结合文章务求取得实效。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当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补好短板,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因此,我们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结合单位实际,与安全生产、节支降耗、内部市场等各项工作相结合,把学习教育任务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量身打造务实管用的措施载体,打造单位属于自己的活动特色。

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我们党支部在学习中明确“两学一做”中的“学”和“做”,在“学”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在“做”中充分发挥自己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通过交流学习心得、查找不足,做到全面学,细致学,用心学,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党性觉悟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带动身边的群众在井下作业中遵章生产、按章作业,拒绝“三违”,确保了班中安全生产。

总之,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越是经_困难时期,越要保证安全生产。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基层党支部要根据自身实际,以安全可靠、管理科学、内部和谐为主要目标,围绕筑牢安全屏障,始终坚持抓好安全的工作思路,才能充分发挥一线党支部的作用,形成保安全、保稳定、保质量、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比起纪录片内核更像宣传片,但今年有这样一套片,多少还是弥补了一些春晚对我们造成的伤害。虽然大家都在吐槽内容正直得不像BBC,但不得不说那么老的梗还找了许多新鲜的角度切入, 鲜切花市场,酒厂,金丝猴这些部分乍一看和春节没啥关系,但其实都有内在的社会文化联系。

小吃街那段辣条出来的一瞬间弹幕就疯了,这种宏大命题的纪录片里有东西真的让人觉得“对对对就是就是”的点真的是太加分了!话说有多少拍这些大主题片子的导演还在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还有那么多信息量片子还能自圆其说,角度多但叙事不显杂乱结构清晰,BBC确实不简单。

记者也是加分点,各有其风格但都自然串联每个部分,避免了僵硬报幕和你一句我一句套话的尴尬感。当然我们都爱可爱大叔多一点~

温馨提示:片中出现有关香港的内容的时候,尤其是在第三篇里,๑•ั็ω•็ั๑)祝收假愉快

2017年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而:

BBC的主持人们还是一脸真诚·热情·太好吃·新年赞·中国棒…

咱大天朝网民也从一脸不信·懵逼·这是假的……

最后变成了真不黑·谢字幕组·好看·期待第二集……

那到底是怎样的画风突变让咱们网友黑转路?咱们一起来看看~

在《中国新年》系列中,五个主持人肩负不同使命,身赴中国各地,从冰城哈尔滨一路南下到香港,探索很多人人人人人的大中国是如何体验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日。

在纪录片习惯性的介绍中,大概表达了这几个意思:

中国城市发展猛

中国历史特悠久

中国是最大经济体

中国好吃的不用问

相比以前丢台湾还丢过江浙沪的BBC,这次上了这样一张地图

概括性的夸完,现在要来具体的了,请好好看看我闪闪发光的大天朝吧~!

1.现代化的中国

先说这次拍的北京城,大气庄重没有雾霾~

亚洲最大的铁路调度指挥中心,狂拽酷炫又气派。

以前的普快/绿皮火车也不拍了,全部镜头都是锃亮锃亮的高铁。

北京的每辆出租车都装有GPS,不停向控制中心提供信息。

2.有保障的中国

在忙碌的火车站,有小红帽有偿提供护送上车服务;

在摩托大军身边,有服务点提供免费的热粥姜汤取暖器,并有警车护送;

在云南的森林中,小动物金丝猴也有专人保护它们的生活。

3.有情义的中国人

车站机场不再是拥挤不堪,处处温暖……

老人们的身体也倍儿棒:在国外的人们也要回家团聚(不过哎,这这这姑娘怎么这么像黄渤!)

总之,这样家人团聚的幸福是时时刻刻上演……

4.丰富多样性的新年文化

代表现代的哈尔滨冰城:代表传统的河北打树花:

以及中国人都懂的生肖文化……

在这1个小时的《中国新年》第一集中,BBC主持人在北京、哈尔滨、河北、云南等多地感受了一把春节前的准备气息,虽然有部分情节和“新年”的关系并不密切,但还是向全世界传递了咱们的喜气洋洋…希望这个陌生的BBC在之后几集依旧如此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集历史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从拍摄技术上看,它比大部分电影精美,背景音乐好听。有文化、有内涵、有特技,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称得上美轮美奂。导演,摄影师,美术师给我们带来的绝对是震撼,特别是美术视觉部分,相当雍容华贵。《大明宫》令我期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采用电脑特技对大明宫的复原。为了维持历史的原貌,保持文化探秘片的特质于不变,片中大量的采用好莱坞式特技。电影美术及服饰设计源自中日两国留传千年的文物、壁画,具象生动地再现大唐文化生活。大明宫梦幻般的景物加之发生在其间的或凄美或雄浑或残暴的故事总能勾起观者的诸多遐想与好奇。《大明宫》是一部历史纪录片,借用金导的一句话:不是找乐子的。于是,在电脑特效的帮助下,回望着我们那所谓的"盛世"时,我们满目看到的不过是一场虽然瑰丽,却又足够陌生的梦。只是,我们曾经是这场梦境的亲历者,现在却蓦然地变成了这场梦境的旁观者。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他们有包容一切的心态,这样的大气是中国任何一个朝代所没有的。鲁迅曾说,"盛唐之盛,盛在心态。"唐人博大的胸怀注定了大明宫的建筑风格,这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宫殿群,但是她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多么金碧辉煌。她浪漫、富有传奇色彩,令人心驰神往的原因是表现是在"内"的,"外"的表现则是灰砖灰瓦,与富丽堂皇丝毫不沾边。唐人才有这样的气魄,用朴素去装点大气。这写实了现在的电影应该多拍一些提高民族自豪

感的,不要一个劲的全是不忘耻辱的了,多了解一下咱们的历史,就会发现咱们中国确实是最伟大的,几千年来的世界各古国那个能像咱中国这样一直屹立不倒到?一场文革弄得咱们现在的文化与传统有点脱节,到现在才慢慢接轨,中国古文化还是精华多啊。领略下大唐王朝的霸气,这是我们中华名族永远的骄傲!

《大明宫》没有像一般的历史题材刻板枯燥,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尤其在人物刻画上特别注重细节描述。它以史诗大片重现唐朝为题材,它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演历史。它有一个从头到尾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手段,通过大明宫的命运去看唐朝三百年的历史。但故事的核心是为了向世人还原一个真实的大明宫,向世人梳理唐朝如何兴起、发达直到衰败的过程,同时再现盛唐盛景。

看了《大明宫》之后,关于大明宫的建立,发展,辉煌和衰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看那些被复原的宫殿,不得不感叹唐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作为历史纪实片,可看性较强,尊重历史,"只有艺术和爱情才会是永恒",可是一切再恢宏的景致,怆然倒塌不也就是瞬息的时间么?任何消逝的辉煌寻找消亡理由的努力,不过只是对"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脚注而已。因为,那些辉煌本来就是时空虚构出的风景,为了让我们这些"灵顽"们在枯燥黑黝的人生里,用欲望来相伴。是啊,愈辉煌,就愈欲望。我们从欲望中出生,然后在欲望中死去。所有人,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明,所有的所谓"盛世繁华",都只是"欲望之花"绽放的刹那。历史就这样开了我们一个玩笑,给了我们一个讽刺。所以,那所谓的"大唐盛世"终究只是我们祖先万千个梦里的一场而已,只是这场梦是最热闹繁华的一场吧。其实正是祖先万千个梦组成了我们的历史,形成了我们的文化。而且电影不就是梦工厂吗?能让我们看到过去、现在、未来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bbc的纪录片可以说是闻名世界的,这源自于它精良的制作以及电影级别的镜头。在这部讲述中国新年的纪录片中也一样。

第一集的镜头是最美的。无论是春运的人头攒动,还是冰城哈尔滨,又或者是清晨的北京,同样的场景在bbc的镜头中就显得特别的美丽。就拿北京的大裤衩来说,这个建筑在各种镜头中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前不久才去过北京,对北京的城市风貌建筑感觉其实很一般。可是bbc的镜头中,北京显出了万全不一样的气质,更大气,更摩登了吧。最美的当属打树花了,看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火树银花。镜头,无意是吸引我看bbc的纪录片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集则有趣的多,主要以食物为主。看到两个歪果仁拿着木耳说是蘑菇,抱着冬瓜说是葫芦,我真是笑了。这次bbc还十分接地气的介绍了泡椒凤爪和辣条,不知道两个主持人品尝的时候是何种心情。还有混着喝白酒的桥段,真的不怕喝倒吗哈哈哈!介绍的花卉市场的拍卖倒是让我开了眼界,之前对此毫无了解。哦,对了,还有神级春晚。总体来说还算比较客观,一些比较重要的新年现象都被提及了。

第三集我不得不承认,没看完。香港的比重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内容上也没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到底是干儿子啊。本来想给5星的,现在只能给4星了。

总体来说,第一集很美,第二集很有趣,总体节奏把握的很好,节奏对于纪录片来说是最重要的。唯一让我有点疲惫的是整体的讲述逻辑。看似好像很有逻辑,从北往南的几个地方,但是实际上在叙述的时候却显得很凌乱,既不是以地点来作为逻辑线,也不是以时间来作为逻辑线,各种无征兆跳跃,让人有点凌乱,大概是这个导演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红尘冷暖,岁月清浅,仓促间,遗落一地,如诗的句点,不甘愿,不决绝,掬一份刻骨的思念,系一根心的挂念,在最美的年华,尽最美的孝心

偶然之间,查找到了开展的大型公益活动——“最美孝心少年”的视频。正是因为这份偶然,却使我深刻领悟了何为孝义何称善良。雨打芭蕉,似是千古的绝唱,诉说着一个女孩心中所蕴含的至诚之孝:

“妈妈,我们一齐走下去。”这是年仅十一岁的藏族姑娘次旦拉姆说过的一句话。虽然拉姆的父母离异,与残疾的妈妈一齐住,生活艰苦。但母女彼此相依,相互照顾,也算幸福,精神的享受比物质的享受更为重要。有了精神支柱,有了亲人的陪伴、照顾,还有什么不能闯过的生活之路?

她还说:“我期望有人能够照顾妈妈,帮忙妈妈,并且爱上她。”有些哽咽的声音,让多少人潸然泪落,当再次想起拉姆应对生活艰辛时嘴角坚强的笑容,让人想不透,这个笑容背后究竟藏着怎样一股力量,究竟藏着一个女孩怎样的孝心。拉姆的孝,足以融化西藏高原上的千年白雪,如冬日的暖阳一般,使一切都臻于宁静。妈妈爱惜拉姆,拉姆疼爱妈妈,拉姆全力守护着妈妈,想方设法使妈妈幸福。母女间虽然没有太多的话语,但心照不宣,温暖洋溢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只因心中的那份爱。

何为孝,何为爱?古人云:“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所以,趁如水良辰,我们尽孝可好?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百善孝为先。新一代的少年也应做到尽孝、守孝,以自已的方式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人说:此刻的孩子不懂的尽孝了。的确,我们为父母做的太少了,哪怕只是送上一杯暖茶,递上一条毛巾,说一声:“爸妈,你们辛苦了。”父母也会所以心头一酸。孝义本无价,情暖在人间,让我们做一个孝顺善良的孩子,感恩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珍惜眼前握在手中的温暖幸福。

其实,我们都是这尘世流浪的孩子,苦苦追寻着幸福,殊不知,幸福只是一家人的笑颜。千万别忘却了,父母对你的恩泽,哪怕是背着世俗,背着沧桑,也要为父母拼搏一生一世。

如水良辰,孝心永存,在最美的年华,尽最美的孝心,愿你我共享年华,听风读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新世界》观后感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新世界》才刚开播,就埋下了一个大大的伏笔,到底是谁杀了___饰演的贾小朵?现在直接推测出凶手是谁,说实话有点不太现实,因为还有很多人物尚未出场。

究竟是谁杀害了朵朵?我觉得嫌疑人马上会出来,后面的大人物也会陆续登场。很多人觉得嫌疑人有两个:金海、灯罩。

贾小朵被害那晚,金海出去过一趟,还带伤回来了。但是金海的伤比较重,杀害贾小朵的人并没有受伤。金海也确实没有必要杀害贾小朵。更何况金海和徐天是拜把兄弟,不可能因为不太喜欢贾小朵就杀害她。

灯罩和徐天确实有仇,徐天破坏了灯罩的事情,还逼灯罩杀死自己的手下。但灯罩被打晕抓进了监狱,灯罩没有作案时间。可是细心看,有个小喽啰,曾经拦住了金海。没有名字但有镜头。这个人会不会是灯罩安排的?在灯罩去找金海和徐天讨公道前,打听好贾小朵的消息。一但灯罩有危险,就把贾小朵做人质。但是从作案手段来看,不太像灯罩手下做事风格。

___饰演的小朵是徐天的女朋友,两个人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在面对北平要变天的情况下,两个人因为去不去南方有了分歧,徐天要跟好兄弟金海、铁林一起去南方,可小朵的母亲不愿意离开北平,徐天在小朵的授意下,决定和大哥金海说要留在北平。

这个决定遭到了孙红雷饰演的金海的强烈反对,金海劝说徐天兄弟感情更重要,小朵不过是个土妞,他会找到更好的女人,这段话被小朵听见了,和金海争论了几句就跑回家了,小朵不想放弃和徐天的感情,就对自己母亲说要和徐天一起走,母亲不同意两人吵架后小朵离家出走。

其实在小朵和母亲吵架的时候,徐天也和大哥金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会一直陪着小朵留在北平,不会和金海去南方了,可一切都因为小朵离家出走被暗杀止步,小朵死在了徐天工作的警署外面,而孙红雷饰演的金海疑似杀害了小朵,可我坚信小朵不是金海所杀,这三点就可以证明。

不过剧中的两个细节,已经在暗示凶手了。在之后出场的人物中,对上这两个细节的八九不离十就是凶手了。

凶手所抽的香烟。镜头特意给了一个特写,应该是芬芳哈德门香烟。这样就把凶手的范围缩小了,是一个抽芬芳哈德门香烟的人。凶手夹烟的手势很独特。不是单纯的用食指和中指夹着,而是用食指指肚和中指指背夹着,这个夹烟的手势并不常见。要是剧中出现这种夹烟手势的人,估计是凶手的可能性在90%以上。

我觉得最大的嫌疑人是马上要出来的人物,他们身后的大人物也会陆续登场。一切都是为了推动以后的故事情节发展,这样的剧情也会引起观众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正好是全国公益性节目《开学第一课》播出的日子。如同往年般,晚上八点的时候我跟家人准时坐在了电视机下收看节目,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

虽然我只是个小学生,但是在父母的带领之下,我很早就知道《开学第一课》这档节目了,也成为了它的忠实粉丝,今年我再次跟它相聚了。《开学第一课》对于我个学生来说,影响是无比巨大的,让我从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成为现在个有责任心的“小男人”。

每年《开学第一课》总是会讲述些名人事迹,让我们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就好比今年的前往疫情线的医护人员们,如果没有他们舍己为人般的奋斗,恐怕我现在无法安心的坐在这里写作文额,而是时刻在担心着自己会不会感染病毒。

而这些人的精神也感染到了我们这些学生,让我们从现在坚定意志,励志将国家崛起作为自己的梦想,并且为之付出努力。只有我们每个年轻人明白少年强则中国强,国家才有强大的可能性,只有我们年轻人知道自强不息,国家才能强盛变强,我们才能不受战乱的侵扰。我们年轻人要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反哺到国家身上。

也不用担心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报效祖国的机会。当我们遵守交通法则,不闯红绿灯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在为祖国做贡献了;看到有不法分子在搞破坏的时候,我们马上打电话报警,其实也是在为祖国做贡献了,生活中这样的小事情其实还有很多的。

我们不定要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才能算得上是为祖国作出贡献,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需要安份守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作为学生每天努力学习,其实对于国家来说,你的贡献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个国家之所以能强大,靠的不是某个人的丰功伟绩。而是我们无数普通人的贡献。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中国人的奉献,我们国家才能成长到今天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过年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个亲情充盈,一家团聚的节日,也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春节是经历了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当然,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珍贵的日子,年复一年永远不变的主题是团圆。

在春节期间父母的身体还好吗?头上的白发是否多了几根?脸上的皱纹是否又多了几道?这样一种既简单又朴素的牵挂,成为了中国人在春节里最坚定的信念,这样才有了每一年浩浩荡荡的春运大潮,虽然一票难求,路途艰辛,但他们仍耐心地守候在买票厅,候车厅。默默地等着那一张无比珍贵的返家车票。回家看看家人的样子,听听爷爷奶奶的唠叨,尝尝爸爸妈妈做的饭菜,这样他们就满足了。假如真的因为公事耽误或者无奈买不到车票,不能及时回家与家人团聚也不要紧,因为有朋友的陪伴。

春节也是一个友情流淌,心存感激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给朋友送上一句感谢,道上一份祝愿。哪怕只是一声“谢谢”“新春快乐”也好,也足以表达你的心意。因此各式各样的祝福,拜年短信蜂拥而至,人们被浓浓的友情包围其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过去的2013年里,无论是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都离不开好友的理解,帮助和扶持。所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的都是友情,都是亲情!是它们让生活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天的钟声响,新年的脚步迈,祝新年的钟声,敲响你心中快乐的音符,幸运与平安,如春天的脚步紧紧相随!春华秋实,我永远与你同在!”

每一朵雪花飘下,每一个烟花燃起,每一秒时间流动,每一份思念传送,都代表着我想要送你的每一个祝福:龙年快乐!

在新的一年里,我收获了力量与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学生流亡抗战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119 字

+ 加入清单

一首失传了77年的抗战歌曲重获新声。师生们有幸见证了这首老歌新曲的首发。“我有恨,在九月秋;我有泪,向腹中流……”,这首歌是由东北中山中学国文老师、“清华诗人”郝泠若先生撰写歌词,在当年广为传唱。沈阳独立音乐人、新民族音乐创作人韩萧寒先生看完歌词被感动,为这首歌重新谱曲并演唱。“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也成了这首歌的首发地。韩萧寒因事未能到现场,他通过视频说:“为这首歌谱曲并演唱是我给当年的学生和老师致敬,是向当年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致敬。”看着不到五分钟的MV短片,一张张流亡师生的老照片闪过,再听着韩萧寒那略带沧桑的嗓音,一些人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出来,其中记者自己也是。“第一课”也在这首歌中落下帷幕。

课后作业:我们需要家国情怀

“世界只有两种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有增无减,终生不变:一个是爱家,另一个就是爱国。希望同学们能从这堂课中感悟抗战期间爷爷奶奶们的家国情怀,也思考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家国情怀。”

虹桥中学开讲——

学生惊诧:下大雨我们都停课,而他们……

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皇姑区虹桥中学早早在宣传栏中贴上了刊有“从一所中学的流亡抗战看民族崛起”系列报道的报纸,引来学生围观。“没想到,打仗了,学校还要继续上课;没想到,学生还要流亡到那么远的地方。看这些战争年代的读书故事,我们感觉就是震惊!不可思议!”在橙黄色的报纸前,同学们议论纷纷。而读到《重庆那一天,如噩梦般存在》时,有同学的眼睛湿润了。

“有时候我们上课,听到火车的声音,都无法安心听课。而那些流亡学生一边躲避炮火,一边步行赶路奔赴好远的地方上学,我感觉到他们求学的心思是多么强烈,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珍惜让我们汗颜!”

遇到战争,学校还正常运转吗?学生们还正常上课吗?播放《流亡抗战·爷爷奶奶当年读书报国的故事》纪录片前,记者在八年十七班做了个小调查。回答如下:“下大雨,学校都要停课,打仗了学校肯定不会上课了。”“万一同学们受伤怎么办?家长也不会同意的。”“我有个头痛脑热,我妈妈都会把我接回家,遇到战争怎么会有人去上课呢?”

短片开始播放,学生们的表情凝重起来,有惊恐,也有诧异。“真没想到,学校可以在那么艰苦条件下上课,我们看着都害怕。我懂了,学生只有通过知识来报国,才能改变国家命运。你看东北中山中学那么多学生最后成为科学家、工程师,他们成了国家的栋梁。”学生宋津桥说。

“我太喜欢短片中‘有了学生,就保留了民族元气’、‘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几句话了。一个社会总要有点精神,一个群体总需要一些榜样。我要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吕英哲说。

珠江五校:

看完纪录片,起立鼓掌

9月1日上午,皇姑区珠江五校学生们观看《流亡抗战·爷爷奶奶当年读书报国的故事》后,还在课堂上阅读了沈阳日报相关报道。

珠江五校六年九班刘子豪说:“姥爷说,日本鬼子侵占中国修‘围子’,设‘部落’,把群众赶进‘人圈’,老百姓过着牛马一样的奴隶生活。为了将侵略者赶出中国,这些学生到南方去求学,他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们感动、佩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六年九班响起《松花江上》歌声。

“我以前觉得是为自己学习,看了这个纪录片后我明白读书救国的道理。”李启祥同学说。同学们上了特别难忘的第一课。

近20分钟的纪录片播完后,同学们起立鼓掌。

“开学第一课,我们要学生们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引导学生培养出健康、乐观、勇敢、坚强的人格,将来学生们要为国家的强盛贡献力量。”珠江五校校长佟宁芳介绍,该校将在全校开展了解抗战历史、学习抗战精神的教育活动。

二经二校:

有这样一所中学?真没想到

开学前一天,二经二校就将刊登“从一所中学的流亡抗战看民族崛起”系列报道的报纸张贴到校园宣传栏。“东北还有这样一所中学?真没想到。”宣传栏吸引了不少老师和学生家长。

9月1日,该校组织学生观看了《流亡抗战·爷爷奶奶当年读书报国的故事》纪录片,并围绕“流亡抗战”在学生中开展征文、写观后感活动,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一六五中学:

“流亡抗战”是活动主题

走进一六五中学,操场上,几名解放军战士正在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军训。

校长金至涛告诉记者,每年新生入学军训已经成为该校开展国防教育、抗战教育的一部分。今年该校又多了一项内容:组织学生观看沈阳日报、沈阳网和市教育局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流亡抗战·爷爷奶奶当年读书报国的故事》,并围绕这个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将其当成新学期开学的主要活动。

九年一班学生杨济同说,当年东北中山中学的学生流亡途中不忘抗争,不忘学习,千余名学生参加了拯救民族危亡的“一二·九”运动,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写了浓重的一笔。今天的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谈到“家国情怀”,九年三班学生童尧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像爱家一样爱国。每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事做好了,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建设我们可爱的国家。

70年前“第一课”

谁见过大衣当黑板?他们见过……

这堂课的主讲人是沈阳日报记者周贤忠。他受几位参与流亡抗战的东北中山中学老校友委托,讲述70年前的“开学第一课”。

我们共走访了8个城市,采访到平均年龄达88岁的近40位校友,其中有四位校友提到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开学第一课”。

南京板桥:上课时日本飞机来了

93岁的赵德本讲了在南京板桥的“开学第一课”。他是1937年从南京考入东北中山中学的。他入学上的第一课就是听老师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故事。老师说,秦灭楚,楚国虽只剩项羽等少数人家,但他仍带着大家不畏强暴,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暴秦。我们也一样,总有一天我们打败日寇、打回东北老家去……正讲着呢,日本飞机来了,但大家谁都没有动,老师坚持讲,同学继续听。为听故事不躲警报,那时的师生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抗战到底、读书报国”的决心。

广西怀远:黑板在老师的大衣上

82岁的穆杰校友讲了在广西怀远的“开学第一课”。穆杰是当时国文老师乌荫棠的儿子,怀远复课时,他最小的弟弟不幸夭折。乌老师忍着巨大悲痛,告别家人回校上课。这就是东北中山中学可敬的老师,无论正经历怎样的苦难,都永远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让穆杰印象最深的要属生物老师王虚中。当时在怀远,复课条件非常艰苦,上课没有黑板,学生问:“还上课吗?”他说:“上!”随后他用粉笔在自己的大衣上画图示,说:“黑板就在我的胸前!”

四川静宁寺:“第一课”是追悼会

93岁的白晶泉在沈阳金秋医院病房里讲述了在四川静宁寺的“第一课”。1939年5月3日下午,学校在重庆储奇门码头集合准备前往静宁寺,在等船的时候,遭遇日本飞机轰炸,五名师生不幸罹难。学校到静宁寺后上的“第一课”就是开追悼会。郝泠若老师还专门写了挽歌:你们安息吧,在荒原上,星寒兮月冷兮风雨兮凄凉!抗战的旗帜正在高张,报仇的单子让我们来承担。老校友白晶泉说,这场追悼会后来变成了声讨会。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回老家去!抗战到底,收复失地!呐喊声在操场上空久久回荡。

沈阳:一堂校史课记了一辈子

85岁的高清宝讲的“开学第一课”就发生在这个礼堂。他是1948年秋考入东北中山中学的。那时东北中山中学已经北归沈阳。入学第一课便是听王虚中老师讲校史。高清宝说,这堂校史课让他记了一辈子,就如精神雕像,时时立在他的眼前。他为这所学校在抗日烽火中弦歌不辍而感动。虽然他只在这所学校上了三个月,学校并入东北实验学校,也就是今天的省实验中学。但他始终认为东北中山中学是沈阳最好的中学。一堂课竟对一个学生的一生产生了影响,这也是我们沈阳日报和市教育局开办这样的“开学第一课”的一个初衷。希望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能在每个同学心中打下烙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