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扬州导游词讲解合集20篇

浏览

6549

作文

587

扬州,一座月光浸润的城市作文1500字精选篇

全文共 3304 字

+ 加入清单

那里有佳人如玉,

那里有琼花似雪。

那里有美酒如饴,

那里有月华似水。

扬州已是夜晚。

华灯璀璨,漫无目的地走在扬州的闹市街头。

冬秋交汇之际,夜渐深,路上行人寂寥,腿脚也有些疲惫了,于是随意地拐进一条小巷,欲寻一廉价旅店歇息,养足精神第二天再好好地游玩。

从亮如白昼的大路上穿进这幽深幽深的小巷,人就一下子怔住了,感觉全身忽然都浸在了一种透明的液体里。

慢慢抬起头,一轮满月寂然无声地挂在天心。月华如瀑,将我全身笼住,又如水银般在脚边泻了一地。

小巷的路灯不知为何都没亮,巷两边的人家又多已熄灯就寝了,整个小巷都沐在了如水的月华中。

感觉一下子穿进了时光隧道,从一个现代的城市忽然去到悠远的从前,一个充满唐宋韵味的月光小巷。

滞重的步履蓦地变得轻灵起来,走在青石板的小径上感觉就象是洛神凌波,御风而行。

边走边打量着小巷两侧的民居,忽然人又定定地站在了那里。

在身侧,一间普普通通的民宅上挂着一副牌匾:朱自清故居。

喜欢上文学就是因为读书时学的一篇散文《荷塘月色》,为文中的月色所倾倒,并从此在心底一直对朱自清有着莫大的喜爱。

从朱自清的传记中知道,童年和少年的朱自清都是在扬州度过的,并且数次搬家,这条小巷中的故居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房子了。

可以料想,幼时的朱自清就是在这样的小巷中沐着这如水的月光长大的,难怪后来能写出那样的美文。

中国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在扬州沐过这同样的月光。

中国描写月亮最多的诗人是李白。多次到过扬州的李白,即使远在武昌黄鹤楼头送友人孟浩然坐船去扬州时,还对烟花三月的扬州念念不忘,心向神往;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本身就是扬州人,他笔下的月夜空灵流转、飘逸出尘;还有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样让人浮想联翩诗句的杜牧,亦曾在扬州呆过三年;而写下千古咏月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苏轼,则在扬州当过知州;白居易、欧阳修、秦观等人也都曾在扬州生活过。

唐朝有个叫徐凝的诗人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国是一个热爱月亮甚至浸在月光里的民族,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唐宋几乎每个着名的诗人都到过扬州,天下三分明月独占其二的扬州明月,是否让诗人们多了一份灵气,并由此成就了不朽的唐诗宋词?

一路踏着月光胡思乱想地走着,不知不觉站到了一间小客栈前。一个扬州姑娘笑语盈盈地从柜台后闪出来,袅袅婷婷,姿态迷人。

扬州在长江的北边,然而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把它当作江南的一份子,所有描绘江南的美好词语也都被用在了扬州身上。可能是南北在此结合的缘故吧,扬州姑娘身上既有着江南女子美丽的容颜,又有着北方女子爽朗的性格。

姑娘特意安排了客栈小木楼上一间透着月光的小小单间给我,而沐在月华里的我又如何睡得着……

第二天一早,踱出小巷没走几步就见到一座道观上书“蕃厘观”三字,进去却好象并不见有道士,倒是到处写满了琼花的历史传说和资料图片,才省悟这个蕃厘观就是鼎鼎大名的琼花观。

南北朝时有句诗叫做“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一向都被后人用来形容扬州这个东南胜地、销金窝子,连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写到扬州时也用此诗句来形容。

其实南北朝时的扬州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治所在建康(今南京),现在的扬州是后来隋文帝改当时的吴州而得名的,南北朝人骑鹤下的是南京。

南北朝时扬州虽也算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地方,但还远远无法与六朝金粉繁华地的南京相提并论。扬州的真正崛起是在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扬州成为南北水运枢纽之后。

相传当时在琼花观里长着一株绝美无比的花,因为美如白玉人们便把它叫做琼花。“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隋炀帝为了看这天下独一无二的琼花曾三下扬州。不过亦有书载说琼花始于唐朝,隋炀帝到扬州是看不到琼花的。

不管如何,隋炀帝第三次下扬州身死国灭则是确凿无疑的。隋炀帝死后,随侍身边的后宫数千佳丽散落民间,是否也造就了扬州女子从此的天生丽质?

这株琼花之后历尽劫难,在宋朝先后被皇帝移植开封和杭州,但都因日渐枯黄而发回扬州。金兵南侵又将琼花劫掠铲走,幸在铲剩的根际处又发出了新芽,且得观中道士呵护,琼花才得以重生。

但琼花的气数终于随着宋的灭亡而到了尽头,在宋朝灭亡那年离奇死去。又过了二十年,观中道士补种了一株聚八仙在原琼花生长处,后人便把聚八仙叫做琼花,不过战乱中聚八仙也灭绝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的园林工人寻遍山林乡野在蜀岗又重新发现了聚八仙,并四处引种。

出了琼花观看着地图从小路往瘦西湖方向穿去,又无意中见到了江泽民故居。过了护城河,史公祠就到了,扬州历史上最惨烈的日子也展现在了眼前。史可法在扬州抗击清兵,城破身死,清兵在此屠城十日,杀戮了几十万人,这就是扬州史上永远铭刻的“扬州十日”。

扬州是一座被诗泡着的城市,更是一座被血泡着的城市,然而它却有着惊人的复原能力。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却迎来了隋唐的鼎盛;跟着又在南宋数度成为战场,但只要局势稍有和缓,扬州就会迅速得到恢复发展。

“扬州十日”让扬州成了一座空城,可到了康乾年间扬州又已拥有了五十万人口,而当时世界上人口达到五十万的城市只有十座,扬州经济之发达从它当时仅盐业一项就已是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可见一斑。不过随着运河的淤塞和铁路的出现,从清末开始一直依赖着运河经济的扬州陷入了低谷。

史公祠往前不远就是天宁寺。扬州不但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骚客,连皇帝老儿也对扬州十分着迷,康熙五次到扬州都住在天宁寺中,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在寺前御码头接驾过四次,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到扬州也是在这上的岸。

穿过一带林园,曲折狭长如锦带飘拂的瘦西湖终于到了。

一泓曲水,细柳轻斜,随风挑拨湖面,都快初冬了却不知哪来片片落红在湖中逐波而去。画舫清荡,玉桥横卧,与杭州西湖相较,当是燕瘦环肥、各擅胜场,别有一番风味。

瘦西湖这个骨感美人纵千种风情,万般妩媚,我却无心停留,脚步已越来越快,奔向深处,因为二十四桥就在园的尽头。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连吹箫的美人身上也发出了淡淡的银辉,玉润光洁的人儿吹出的悠悠箫声在月下的扬州城如仙乐四处飘落……

此情此景,只要想一想都让人心神荡漾,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当年只怕是天天流连其间吧。天下三分的明月扬州占去了二分,而这二分的明月二十四桥又占去了几分?

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其都城长安是世界上唯一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但最令诗人们心向神往的并不是长安,也不是洛阳,同样不是苏杭,而是东南繁华之地、梦中温柔之乡的扬州。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各国商人纷至沓来,甚至定居于此,过着莺歌燕舞、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乐不思归。唐时扬州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纽约,至少也比得上今天的上海,而唐时的上海还有一部分在海里没成为陆地呢。

终于到了二十四桥景区。

张目四望,寻觅二十四桥的芳踪。然而找遍整个景区,细细留意每个地方,都见不到这座多年缱绻在我梦境中的桥。最后终于在一块牌上看到说是二十四桥是一个新建的景区,并不特指某座桥。

带着几分失落离开了扬州,匆匆赶往隔江相望的镇江。

扬州在唐朝时是在长江入海口的江边,孟浩然在黄鹤楼别过李白后,沿江顺流而下就能直达扬州。沧海桑田,现在的扬州市区不但远离了长江入海口,就是与长江也隔了几十公里。

车过长江,在瓜洲古渡上了渡轮。

下车走到船舷边,但见大江茫茫,天地共色,唯一轮明月高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否就在此挥就?

清亮的月色里,心中一下子明白了瘦西湖公园设计师的苦衷:二十四桥是不可复制的,即使设计得再美仑美奂,建造得再巧夺天工,它也不能让时光倒流,沾上月华的润泽。

况且后世之人也再没有搞清楚过二十四桥是一座桥的名字还是扬州城内的二十四座桥。如果硬是再造出一座二十四桥,它定会如聚八仙假冒琼花一样,让人把心目中琼花美艳脱俗、举世无双的姿态给毁了。琼花本是仙花,只能活在人们的想象中;而二十四桥也早远离红尘,只能横在千年前迷蒙的月波下。

扬州是一座浮在月光中的城市,更是一座文人笔尖滋润出来的城市,它不可以用手,只能用心去触摸。

今夜,在这南国的花城,借问一声扬州,是否可以让我剪一弯明月为舟,折一枝杨柳为桨,再一次轻轻地划入你的波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描写扬州东关街的作文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今年在东关老街那里举行庙会,正月初七那天,我便拖着妈妈一起去逛庙会。

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东关街,哇!人真多,把本来并不宽敞的老街堵得是水泄不通,有好多我从没见过的小玩意呢,我可要慢慢观赏一番。

我们在人群中穿行着,走到了一家复古的“盐号”门前。妈妈向我介绍说,扬州在古时候是很繁华的,很多盐商靠古运河做着盐业生意,这就是当时卖盐的店铺的模样。盐号里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称盐的大杆秤、斗,有盛盐的大缸和箩筐,墙上还挂着一些介绍扬州盐业发展的资料,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们继续随着人流往前走,又来到了一家小型私人藏品展览馆,里面展出的是我们扬州的特色手工艺之一——剪纸,还有很多年前才有的火花。最让我惊奇的是展览馆门口有一位大哥哥在做面人。他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可那双手却格外灵巧。一团面在他的手上这么一搓、一捏,就可以变成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动物,有抱着玉米吃的老鼠,腾云驾雾的神龙,摇头摆尾的小狗……什么十二生肖、西游记的四个主角,他都会捏!看他那副专注的样子,我想:这一手绝活定是他刻苦练习的结果。

天色渐渐暗了,可还有许多人涌向东关街,我们都在这热闹的灯光人潮中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扬州科技馆一日游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说要带我去科技馆,我兴奋极了。下午一点,我们准时出发了。

来到科技馆前,我充满好奇地默默想:这个大房子里究竟会有些什么呢?带着好奇,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科技馆。刚走进底楼,就看见一个又圆又大的玻璃球挂在屋顶,仔细一看上面还有影像呢!房子的正中央有一个大水池,小朋友们都在池边玩着。原来这里是喷泉展示区,小朋友们可以通过喊话、弹琴来控制水柱,还能自己设计各种形状的喷泉。除了水池,周围还有很多有趣的项目:电子百科全书、光电竖琴、人工漩涡……最让我感觉奇异的是倾斜小屋。当我们走进小屋,马上有种眩晕的感觉,原来这个小屋的地面是倾斜的,难怪叫倾斜小屋呢!我试着从斜坡上走上去,刚走了几步,妈妈忽然大叫起来:“奚家奇,你在斜着身子走路啊!”我一看,妈妈也在斜着走呢,真是太有意思了。

在科技馆的二楼,有古今中外的各种益智玩具,这些益智玩具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我和妈妈摆弄了半天都没做成功一个,看来真不能小看这些简简单单的小木块小铁块呀。幸亏二楼还有许多机械模型,一按按钮它们就会自动运动起来,并且还配有这个机械运动的原理说明。于是,我和妈妈就研究起那些模型来,一个个地看它们演示。

科技馆的三楼是宇宙航空方面的大型模型展示,由于这些模型都比较贵重,所以大多不能亲自体验,只有一个电子秤可以一试。这个电子秤可以称出你在各种星球的体重,我试了一下,我在木星有66千克呢!但在水星上,我却只有12千克!这是什么道理呢?妈妈告诉我:“人在各种星球上体重不同,全是因为各个星球对人的引力有大小。”

科技馆真是个好地方,它让我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下次,我还要再来科技馆。

[扬州科技馆一日游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烟花3月下扬州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阴历三月十五,来到扬州城。

扬州是宁静的,没有高楼,也没有过多熙攘的人群。这片天地,与长江三角洲的诸多城市都不同,它似乎与世隔绝。春日的暖阳连着河边的绿荫,让人滋生徜徉之心。不论是民居还是别的建筑,大都有着弯翘的屋檐。怀旧与现代结合的风情,更在黄昏点灯的时候,进行着纤巧城市内在的表达。

扬州,有些东西还停留在古代。在这里,时尚成为肤浅,它从古一直延续的节奏才是主流。它的线条简单流畅,甚至随意挥洒,但不是豪情的那种,而是如午后慵懒的伸展。它是自足的,沉浸在慢节奏的空气里。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二十四桥现在是座后建的孤桥,位于水道转折处,除了那一汪瘦西湖的水,并无旁多余的映衬。吹萧亭与平台料想也是后人的添作。它洁白地静立,精致简约。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二分里,纵有二分明月楼,二十四桥或许就已足够占尽思慕。因它声名而引人前来的驻足与丰饶,缘于相关诗文和传说的晕染,也缘于人们更多对想像的印证。它曾有过的谜样的盛景与它本身的闲适与自然分承着人两种遐思。

昔日的二十四桥早已随荒草败损。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十年惊觉扬州梦,梦醒时,春花秋月都已了。晚唐之绝唱激发了多少人对二十四桥的联想,但这浪漫有点感伤。

瘦西湖,一因长湖如绳,二因清俏绰约之美。天下西湖三十六,独一无二瘦西湖。黄昏时,落日空悬,景致与明月夜应无相似之处。但登桥揽胜,见湖面柳色,水榭花荫,白塔晴云。观八方之景,思六朝繁华。暮色中,春夏无间,让人流连。一路行来,芍药怒放。这将离草与牡丹相像,却属草本,惜别,并不与人争锋。任它相送依依出园。回望亭桥水路,似古时女子的裙摆,正待月明时,翩翩起舞。

扬州,正如一个古韵的女子,可以容人慢慢研读。她养于深闺,但那一方寸土,并非如井之地。私家园林的回廊是今日的立交桥,令她见多识广。扬州这样的女子,历万般繁华败落,仅褪去脂粉和伤情,清丽而温和。

夜色来临时离开,有烟花放燃。明月夜,三月扬州春已尽,桥畔湖水烟未生。今日浅行,只为它日再相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1扬州剪纸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是一种民间工艺。它是在民间花样、挂乐、窗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我的家乡扬州的剪纸,清新秀丽,线条流畅,最富南方剪纸艺术的特色。就其技法来说,可以归纳为五个字:尖、圈、方、缺、线。尖如麦芒、松针,圆如秋月、玉盘,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条如仙翁须髯,双拂自然。这说明扬州剪纸艺人技巧之娴熟,艺术之精湛。

扬州剪纸艺术,也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赏。八十年代初,扬州剪纸艺人到联邦德国科隆博览会上作表演,盛况空前:中国馆的剪纸表演台前,观众济济,争相选购。一张纸,一把剪,瞬间竟可以剪绘出牡丹、梅花、熊猫、金鱼……不由得外国朋友惊奇得拾起抛落在地上的纸片,看看那上面有没有事先画好的图案。有的外宾拿过剪刃,瞧瞧剪刀上有无特别的装置。看来看去,一无所得,不能不由衷赞叹:神技!神技!20XX年10月,在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时,扬州剪纸展销表演组到日本做了为期两个月的巡回表演,“松鹤延年”“龟寿”“龙凤呈祥”这些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成了日本朋友争相购买的珍品。近几年来,扬州剪纸像雪片似的飘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东南亚一带。

扬州有一首古老的民谣,是赞美扬州剪纸的:“小剪刀,亮铮铮,剪花样,活如神,买花样的人儿踏破门。”谁曾料到而今扬州剪纸,不论在神州各处,还是在举世瞩目的国际市场上,都东得了“踏破门”的畅销盛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讲解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到有名的文化长廊。这条长廊可不一样,它曾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分成273间画廊。每一间横槛都有五彩的画,而且没有哪幅画是相同的。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让人看的赏心悦目。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让人神清气爽。

走到万寿山,登上山顶,站在山顶上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到眼底,让人如痴如醉。茂盛的树丛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正前方昆明湖平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翡翠。游船画坊在平面上慢慢的划过,湖面波光粼粼。

从万寿山下来那就是昆明湖了。地上的柳树成行,微风吹来,湖面掀起一阵涟漪。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湖堤上有好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一只石狮子。那些小狮子姿态各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500多只小狮子,竟然没有一只是相同的。金色的阳光散在这些狮子身上,像是给予了它们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在颐和园有一个传说: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而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

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让人大饱眼福,赞叹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扬州小吃富春包作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扬州。它的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既有大名寺等千年古迹,又有瘦西湖的旖旎风光。那里的特产也特别多,如闻名遐迩的玉石漆器……但我最喜欢的是扬州小吃——富春包。

我叔叔家也会做富春包,所以我最喜欢去他家玩,目的就是能吃上几个富春包。你们可别说我嘴馋,要是你能亲自尝一口呀,也准会吃上瘾呢!

做富春包的面特别白,特别细,包子的皮也要擀得特别薄。包子上面的条纹像刻的一样,又细又匀地扭成一圈。有一次,我拿着叔叔做的富春包,细细地数了一下上面的条纹。天啊!竟然有37条之多。包子的中间还留下了一个圆圆的小嘴,好像小鲫鱼伸长着嘴巴正要吐气泡呢。有时看着这些精心制作的小包子,简直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珍品,让你都不忍心张口了。

富春包的馅儿味道真是美极了:香甜可口,咸淡适宜,油而不腻,吃后令人回味无穷。包子的馅心品种繁多,有青菜、干菜、鲜肉、蟹黄、三丁、豆沙等等。就是肉包还分虾肉、熏肉、菜肉等好几十样呢!我最喜欢吃的是蟹黄馅的。用点醋蘸一蘸,比吃新鲜的螃蟹还可口呢。有一次,我一连吃了三个,胀得连腰都弯不下去了。富春包的个儿也不尽相同,大的吃一个就饱了,小的小巧玲珑,一口就能吞进去了。

富春包的色、形、味俱全,难怪被外宾誉为“天下一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韵味西湖,我来讲解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泛舟西湖,感受韵味西湖的独特韵味。

踏上湖心岛,曲径幽长,青石板纵横交错,每一块都圆滑光润,拾级而上,游人如织,风轻云淡,别有一番风味。

迎面走来一家几口人,其中有一位还是外国友人呢。我面带微笑,信步向前:“Welcome·to·Hangzhou,我可以给你们讲解一下三潭印月吗?”他们报以热情的笑容,我情文并茂,滔滔不绝地把最美的三潭印月介绍给了他们,还送上了精心手绘西湖十景之一的漂亮明信片赠,背面还有自创小诗,他们对我的介绍和明信片表示了肯定,不仅竖起了大拇指,还在我的留言本上写下了祝福。几行瑞典字让我知道了他来自遥远的北欧美丽国度瑞典。

到了小瀛洲,眼前忽然一亮,开阔的平台,微波粼粼的湖面中点缀着婀娜多姿的睡莲和荷花,数只蜻蜓忽上忽下,一会儿立在花瓣上,一会儿轻轻掠过湖面,鱼儿在脚下快乐自由嬉戏,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看见一家游客正在欣赏美景,一手扶着拉杆箱,我向前轻轻地打了一声招呼,怕影响了他们赏景的雅兴。

“当然可以啊!”没想到来自深圳,故土在浙江的一家五人欣然接受了我为他们当小导游,在小瀛洲前,我和余昊川饱含深情地为他们介绍了三潭印月的人文历史和美景:“……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山的奇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融秋,有说不完的诗情画意。”话音刚落,掌声即响起,直夸我们讲得好,让他们感受到了故乡令人陶醉的气息:“看着美丽的西湖,站在三潭印月,听了你们不一样的介绍,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他们一边沉浸在西湖美景之中,双手一边接过我们递上的张张明信片,细看后说是又感受到了西湖的另一种韵味!

微风轻抚,眺望青山,俯视碧水西湖,一草一木,亭台楼榭,处处皆有讲不完的故事,蕴含着独特的风味。如此美景,怎能不忆江南,不最忆杭州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扬州五亭桥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五亭桥位于瘦西湖公园的北边。它坐落在瘦西湖上,是扬州的标志之一。进入瘦西湖公园大门,走过长春堤,穿过徐园,绕过小金山,再走一段路,就是五亭桥了。

五亭桥有50多米长,6米多高,桥身为拱形,上面画着两只丹顶鹤和四条彩龙。桥座上有五个亭子,亭子由26根大红色的柱子支撑着,亭子上面覆盖金黄的琉璃瓦。从远处看,像五座水中宫殿。五亭桥由此而得名。

站在五亭桥上,瘦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往上看,可以看到小巧的钓鱼台;往西看,可以看到著名的二十四桥风景区;往南看,可以看到气势雄伟的白塔;往北看,可以看到平山堂的栖灵塔;往下看,桥下有几条游船正在湖面上荡漾。

五亭桥的桥座由15个桥洞相连,听说,每逢中秋节的夜晚,五亭桥下还可以看到15个月亮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生作文:扬州慢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想起了清明,便想起了杜牧,想起了杜牧,便想起了扬州,想起了扬州,便想起了姜夔。

杜牧有一个扬州,他的扬州,是春风满面的扬州,是绿柳红花的扬州。扬州有着世界上最为清冷最为颠倒众生的月,杜牧喜欢扬州的月亮,所以喜欢扬州的夜,所以喜欢扬州的桥,所以喜欢在扬州的月色笼罩的夜的桥上听着二十四位玉人们箫声的此起彼伏,余音绕梁。所以杜牧的诗,有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样绝美的句子了。

杜牧依偎着风花雪月的扬州,这里有他的无限温柔。他爱呆在这,却又不想呆在这。他爱扬州如画的风景,却不想埋没了他的前程。他爱扬州的山水,却无奈仕途的烦忧。古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李白有匡庐,杜甫有江南,东坡有赤壁,王勃有滕王阁,范仲淹有岳阳楼。杜牧也一样。他心系自己的扬州,心系自己的扬州梦。杜牧睡了十年,一觉醒来,都悟了。大笔一挥,杜牧的扬州就成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杜牧有了扬州,此生无憾。

杜牧走了,姜夔来了。他想看看杜牧说的扬州是否跟杜牧的春风词笔一样,扬州是否有着满园的春色,满城的风华。然而,转眼李唐王朝覆灭了,靖康之耻也过去了。扬州的繁华也散尽了。姜夔没有看到“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风光,满城的楼台都惨遭战火涂炭。白石想着,要是杜郎重游扬州,一定会胆战心惊吧。物非人非,人去城空。扬州的繁华随着淡去的灯火散尽。只有那月光依旧皎洁,可是月夜下没有了玉人们的箫声,便勾不起词圣胸中的魂魄了。更多的,只有唏嘘与遗憾了。月光沉到了水中,波光荡漾着湖心。冷月没了箫声,显得凄清寂寞了。

姜夔是失望的,岌岌可危的南宋,奄奄一息的扬州。心死了,月光也死了。死的没了感情,没了声音。当年玉女的箫声,在二十四桥上,该如何找寻呢?桥边的芍药开了一遍又一遍,只可惜,杜牧不在了,游人不在了,风景也不在了。可怜的芍药,你们现在究竟是为谁而生?扬州一曲声声慢,慢了月光,慢了湖心的微荡,慢了词人心中的寂寞苍凉。冷月依旧无声无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怀念在扬州的日子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

怀念儿时的扬州,怀念儿时的日子

在这三点一线的忙碌生活中,我竟如此怀念儿时的杨州。小时候,我并不住在四季分明的北方都市,而是闲居在祖国南端,四季如春的江南小镇——扬州。

杨州的安逸之美使人流连。彼时在杨州的日子并没有如今的繁忙充实,却有一种杨州独有风格,精致而小巧,柔美又秀气。那时的日子充满着无限的快乐,彼时的我常常跟随着小伙伴,在那婉约的湖水中潜游摸贝,在那柔软的水藻间捡足有半个拳头大的田螺。在那暖风中洗苋菜,吮甘蔗,在油菜花田里扑蝶捕蝇。玩儿累了,便回家静静的欣赏那时还年轻美丽的母亲扎着一头柔顺乌黑的长发,用一双白皙润滑的手做菜。有时真觉得那是一种艺术的享受。用文火把刚从井里挑上的水烧的漾起波纹,吐出白泡,油菜便可下锅了,那自己小菜园里绿油油,嫩生生,青翠的似乎滴出水的油菜一下锅就开始跳起了舞:那绿色纱裙在水中旋转,越转越快,颜色由浅变深,最后再打一个漂亮的鸡蛋花,给纱裙镶上一层美丽花边,便大功告成。一股扑鼻而来的清新而悠远的香气和明丽青翠的色彩,不禁引得人想先吃为快。而我,早就笑嘻嘻地坐到了餐桌前,摆好碗筷等着开饭了。

现在想想真是怀念那时的安逸和清闲,更怀念那时不加人工雕琢的自然的美。

扬州的植物令人难忘。扬州有阴绵不断雨和四季如春的温度。在这里,也就只有柔韧的杨柳能配得上这绝顶的景色。柔韧的柳枝在微风中飘动着,就像扬州女子们飘散的长发。那时扬州学生是不用剪头的,一阵风吹过,黑亮的头发此起彼伏,一股馨香的皂角香扑面而来,与飘动的柳枝相照映。瞧,多美的一幅画!照常理说,在土地肥沃,水源丰足,四季温暧的杨州,应百花开放,姹紫嫣红的,可这里的花仍然安分守已,该什么时候开一什么时候开,决不早开一天,也决不早凋谢一天,守时的很,就像温文尔雅的杨州人一般守信守时。

母亲在菜园的角落种了几丛花,早晨洒点水,片刻后便可看到牵牛花这个害羞的杨州小姑娘羞答答的绽开了纯美的笑颜,而月季只有在晚春最盛,黄的、紫的、粉的、白色,把菜园妆点的像一个美丽又充满惊喜的迷宫。而我摘朵花别在头上,装的像模像样的学起了母亲喜爱的黄梅戏。那时的日子像花开一样充满了惊喜和快乐,现在想想真是怀念啊!

杨州的夜空令人惆怅,那时的夜,何常不是妩媚。在温暖的杨州,少见的凉爽,只有在夜里出现了。在凉风习习的树荫下,躺着凝望夜空的我,心中突然觉得多一种叫惆怅的伤感,月色如霜,星光却莫名的灿烂,那时真的有星星可数,虽没书上说的那么多,但在我记忆里也是多的数不完的,幼嫩的心中却冒出了一个极煞风景的问题: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多久?

果然,该来还的来。母亲因工作调动而来到了干冷的北方都市工作。而我家也跟着来了,在这曾经无比向往的高楼林立的繁华街道中,我反而迷失了心路,冒出了一咱莫名的疏离感和恐惧感。母亲的一头黑发在灯红酒绿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无奈,母亲把一头黑发烫成了黄棕色的“方便面”,枯干而叫嚣的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第一次觉得母亲的头发那么刺目。城市的油菜显得那么精神,精神到一种病态的碧绿,自来水煮沸后的开水也失去了井水那美丽的涟漪和馨甜的甘爽,母亲费尽心血煮出的美食也唤不起我的胃口,只是像一台机器一样机械的吞食,早以失去了当时的惬意和舒爽。终日灰暗的天,阴沉的让人窒息,天空中一颗星也没有,我只好数月亮来打发时间:“一个月亮,一个月亮,还是一个月亮。”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两句话:我真的怀念儿时的扬州,儿时的记忆。怀念,怀里揣着的思念;思念,思念却回不到从前。我辞别了扬州,却留下了一念挂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假日之旅-之游扬州瘦西湖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节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起去扬州的瘦西湖游玩。

我们首先来到了荷花池。高高的荷叶上挂着几滴水珠,晶莹剔透。荷叶碧绿碧绿的,美丽的荷花像个小姑娘,羞答答地躲在荷叶的下面,只露出几片粉红色的花瓣。啊,好美的景色!大家都沉浸在这梦幻般的荷花池中,久久不肯离去。我仿佛也成了一朵小荷花,在荷叶的簇拥下,快活的成长。

我们来到一条长廊。那儿有许多的名人碑刻。长廊里有郑板桥的字画,我不禁想起了“难得糊涂”,所谓:“糊涂难得,难得糊涂。”

走出长廊,一片美景映入眼帘:碧绿的草地,掩盖着五颜六色的小花儿,红的、黄的、粉的、紫的……各色的小花,在绿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美丽。我和姐姐还在草地上照相了呢!草地边上有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我和姐姐把手放在水中,一种清凉的感觉顿时而来,一个字:爽!

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了一座草房。门前还有一些农具:石磨、独轮车……

一路走来,我们看见了许多花,其中就包括芍药。爸爸告诉我,芍药,别名,婪尾春,是扬州的市花。我仔细地看了看,芍药大部分是粉红色的,中间有黄色的蕊,形象酷似喇叭花。

……

这次旅行给我了很大的收获,有时间,我还要到其他地方去游玩,增长更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扬州二十四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914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诗。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说到扬州二十四桥,就无法回避一个千古之谜:它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至今未能解得开。

二十四桥得名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唐代有人在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24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扬州出西门向北行3-5里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相近桥头的距离约24步,村里的长者都认为这儿就是“二十四桥”。在他们幼小的时候,都有被长辈牵着小手“数数过桥”的经历:跨过一座桥,从一个桥头走向另一个桥头,“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照这种说法,“二十四桥”是两座桥的统称。

二十四桥猜测

其实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无定论的疑桉: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历代的辞典、诗词注解也都兼收两派之说,而不敢轻易取舍。

南宋词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写下了《扬州慢》这一千古绝唱:“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词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二十四桥”似乎是指一座桥。

有人认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最早对此作出解释的是宋朝大科学家沉括,他认为“扬州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并在卷中从城区的汶河茶园桥起,到东面的山光桥止一一列出了桥名,但算来算去仅有21座桥的名称。也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何处”二字,清楚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二十四桥争论

二十四桥的姿那麽美?二十四桥的月那麽妙?历史上有没有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究竟指的是什麽?古往今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种种:

1、“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只因传说隋炀帝时,有24个美人月夜在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美人桥”,简称“二十四桥”或“廿四桥”。到了清代,人们逐渐倾向于那原是一座桥的名称。清代扬州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写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跨西门街东西两岸”。

近来,扬州的一位青年作家,从语言上、地理位置上对“二十四桥”作了大量的论证:扬州“二十四桥”为“阿师桥”的谐音,并考证沉括记载的阿师桥,为今城北的螺丝湾桥。根据《汉语音韵学导论》一书拟唐音“二”、“十”、“四”、“桥”分别与“阿师桥”音同。若从扬州方言观之,“二十四桥”与“阿师桥”之古音也相近。因“阿”古音为a(见王力的《汉语语音学》),“二”古代的北方方言也为a。

2、“二十四桥”就是遍布扬州地区的24座桥梁。沉括对二十四桥循名责实一一以求,但只凑成21座。南宋的王象之在《舆地记胜》中则记载:“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

3、“二十四桥”是古代扬州桥梁的编号。在古诗中以序号称桥的不乏其例,就唐代扬州而言,对桥的编码也是有桉可稽的。唐朝施肩吾《戏赠李主簿》诗有“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之句。唐人张齐《寄扬州故人》诗中有“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

4、“二十四桥”在诗文中是虚指而非实指,故“二十四桥”既非24座亦不是一座,不过是泛指扬州小桥多罢了。杜牧常常喜欢用数字入诗。如《江南春》绝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赠别》一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谴怀》的诗句中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等。由此可见,杜牧喜欢用数字,又特别喜欢用约数。因为它为约数,即不是实数,更不是专名。

当然,也有人指出“二十四桥”借指扬州,泛指扬州的繁华或是专指扬州美人,这些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二十四桥”的最终解释权,恐怕还得归杜牧。

扬州二十四桥现状

今天,念四路中段东面,五亭桥西边的景区就叫二十四桥景区。其主建筑熙春台东面有毛x东手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碑。在熙春台东北80米的地方,有一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公园中常见的那种小卑桥,宽2.4米,两头各有二十四层台阶,两边各有二十四根栏杆,叫它二十四桥。桥的西北有一座简洁的亭子,宛在水中央,叫吹箫厅。这算是为外地游客建的,就好比今人在鲁迅故居百草园里种了一块菜来和散文对应一样。建这么一座“二十四桥”,也表明比较可信的是指一座桥。这座现代的“二十四桥”不是古代的二十四桥的复制,品味不怎么高,有些俗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二十四桥的历史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扬州——个园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我们全家去扬州游玩,我们一起到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个园。

站在园外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导游介绍:“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进入园林,我看到的小路弯弯曲曲,象蛇游一般,在小路两侧是一大片翠绿的竹林和青春的小草,在竹林间还有池塘,池内荷花开放、红花映目、绿叶撑伞,鱼儿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园中东北角,用粗矿的黄石叠成的“假山”拔地而起,险峻摩空,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与嶙峋山石构成奇古奇拙的画面。

山上有三条隧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惟有中间一条,可以深入群峰之间或下至山腹的幽室。山洞中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线天,山上上下又与楼阁相通,楼阁上铺着红红的地毯,上面悬挂着红红的灯笼。最后,我们还参观了盐商黄至筠居住的遗址,我们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个园。

爸爸让我把李白的一句诗铭记在心:明年再来扬州,还有许多流连忘返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游扬州瘦西湖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妈妈说今天要带我去瘦西湖玩。我从昨天晚上开始就激动得没睡好觉,今天在车上我也激动得动个不停。

终于到西门了,我们刚下车,就看到很多人在挤一条通道,我们可不跟他们挤,于是我们去了东门的通道。刚一进去,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只见河边绿树成阴,成群的蝴蝶在花丛里翩翩起舞,再往前走又出现了一片湖,湖边白花花的芦苇荡里还不时传来几声鸭子的鸣叫声。

这次我们来的主要目的是来这泡温泉。刚好,现在也快到中午了,我们坐上餐船到了对岸,下船就是入口了,我们进去后先去泡了六神福汤,因为六福汤可以防蚊虫叮咬。接着,我们又泡了酒泉、八贤经,还泡了花泉、奶泉、茶泉、咖啡泉和中药泉。最后泡的是脚底针穴,这个泉是由数十个按摩器组成的,每一个按摩器都可以有效地刺激脚底穴位,等于一次免费足疗,真是太舒服了。

回家后,因为太累了,所以我们洗洗就睡了。

这次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机器要保养,人也要适当地保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扬州双博馆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扬州双博馆是古城扬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坐落在扬州新城西区。与扬州国际展览中隔湖相望心。双博馆的东区是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西区是扬州博物馆,中间的大厅将两个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陈展面积有一万平方米。进入双博馆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双博馆的馆标--伏羲女娲像,顺着大厅台阶而上,就来到了扬州博物馆的专题陈例列厅。首先进入了书画厅,这里保存着历代名人书画,这些书画展品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近代的名家作品,幅幅用笔奔放,挥洒自如,有清代画家黄慎的《钟馗》图轴,有莲溪的《秋山人》画在中行图扇页。有郑燮的《兰竹石》图轴,李的写意花卉,金浓的《梅花》,罗聘的《鬼趣图》……看到这一幅幅具有极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画,游人无不啧啧赞叹。扬州博物馆里不仅有纵笔恣意的画,还有精妙绝伦陶瓷。有宋代的青白釉瓜楞盆;有唐代的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有明代的甜白釉折腰体孟和唐带西亚绿釉陶壶。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它产于元代,此瓶小口,短颈,丰肩,,上面刻着四朵火焰云,一只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这可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扬州博物馆真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张画,每一个陶瓷,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难忘的扬州之行小学作文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四下午,雪后放晴,高老师带领我们依次参观了扬州的传习所和科技馆。传习所里有很多体验区:雕版印刷体验区,我们亲自动手,创造了奇迹;老人体验区,我懂得了要尊老爱幼;木偶剧表演,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科技馆内展示的是一个充满无穷奥妙的科学天地。这对于钟爱科学的我来说,可真是“如鱼得水”啊!

不过,最令我难忘的场景还是发生在传习所的老人体验区……

我兴致勃勃地来到老人体验区排队,终于排到了我。我穿上了工作人员事先准备好的衣服,戴上了老花镜。顿时,我感觉眼前黑漆漆一片,小腿那儿似乎绑了千万袋沙子,肚子上好像多出了一大块赘肉,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各种不便使我头晕脑胀,我刚迈出一步,就“砰”的一声,失足掉下了台,幸好倒在了软绵绵的床上。我在床上使劲地挣扎,手和脚在空中胡乱地舞着,可还是没能坐起来。突然,我的额头撞在了墙壁上,刺痛将我从迷迷糊糊的世界又拽了回来。我好不容易依靠着墙的支撑力坐起来,可又得走到台下。我花尽了自己全身的力气“爬”下了台。工作人员见我这副模样,赶紧帮我将定制的衣服脱下来。我终于回到了正常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渐渐清晰……原来,老人的世界如此艰难。

这次扬州之行,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孝敬长辈。真是寓教于乐啊!

[难忘的扬州之行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扬州名人朱自清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病于北平逝世。朱自清,1898年出生,原籍浙江绍兴。1916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等处教书。1922年,他同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毁灭》,1926年10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1930年,他代理清华国文系主任。1931年到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文学系。1937年,随西南联合入学南行。1946年回到清华。

1947年,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今年6月,他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后因胃病复发,医治无效,终在贫病中死去。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冬游扬州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冬天的早晨,爸爸和妈妈带着我来到瘦西湖玩。我们从西门进去了,一进门,我就被漂亮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

我们走到前方的小桥,看见河水都结了一层薄冰。我们又来到了熙春台。站在熙春台前的广场上向东面望去,太阳金光四射,五亭桥变得朦胧起来湖面上碧波闪烁,几只游船荡漾其间,简直像到了人间仙境。

向南望去冬天的白塔在瘦西湖非常突出,高高耸立,直插云霄,白塔共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球状的圆形物体。上面两部分是白色的,黄色的两个球合起来很像帝王的皇冠。据说,在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达扬州时,扬州的盐商们听说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白塔,如果没有一座白塔,那么扬州算不上秀气、灵气,是徒有虚名。由于时间紧张,赶工建筑来不及了,于是那些十分富有的盐商,一夜之间就用盐垒成了一座白塔。乾隆皇帝第二天大早一看,不禁感叹道:“扬州盐商真是富可敌国呀!”

美丽的瘦西湖是扬州的骄傲。美丽的新扬州是我们的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的家乡扬州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明白人一眼看出是描写扬州的一首诗,没错,今天,我就让大家来领略一下扬州的风情文化及月的特色。

扬州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在江苏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中下游。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在扬州的范围有:郊区,广陵区,邗江区3个地区;高邮,江都,宝应,仪征。这么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风水饱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扬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酱菜等等。那当然少不了月。扬州的月我认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马上就是中秋节了,那时的月亮是最圆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桥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个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种景色是多么美啊!

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很多,大多都是关于嫦娥的,有人说嫦娥奔月,有人说嫦娥下凡,还有人说吃了月饼之后就梦见嫦娥,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听的很多,所以我说扬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决对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称扬州为月亮城呢?现在有很多的人用扬州月或月亮城做广告,现代的诗歌写扬州的里面总也要提到一个“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来到扬州旅游的游客都说;“扬州城真是名不虚传埃”都在为这有着月亮城之称的扬州城而赞叹。

扬州,它不仅有月亮城的美称,而在月亮的基础上的烟花三月旅游节更是别有一翻风味,这个旅游节可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扬州玩,差不多都是为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李白的千古绝诗而来,虽然有了诗句,但没有真才实料也不行所以,扬州本来就是一座风光秀美的风景城;有着知识和文话的文化城;有着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记的有人说过,“淮海淮扬州。”这句话的意思是:扬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扬波以扬出了名。所以,这就是扬州的真才实料。从地图上看,扬州属于亚热带的气候地区,一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气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三月”是指农历,相当于一年中的四月。有资料表示说明:当时的扬州,平均气温为14。3摄试度,大地回春,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这就是烟花,就在这是候,扬州的市花——琼花,伴随着扬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调下开放,那时的扬州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所以烟花三月旅游节才引来了那么多的游客,大家都异口同声,拍手叫好。

扬州,这个美丽城市,不但有家乡的特产,还有“月亮城,旅游城”的美称。最后,我就用一首诗来结束,表达我对扬州的赞美之情:

月亮已经走过自己的历程,如山河一样,以七五的时间从残缺走向圆满此时天朗气清一盘冰轮悬在空中,把一结白洒向人间,人的个条大道的脚步频密如急速的鼓点。那是归人的心跳啊!所有游子仿佛受到了月亮的召唤,月亮的吸引,都急匆匆的往家奔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扬州瘦西湖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夏天,我跟随我的父母来到了位于扬州的瘦西湖,那时景色优美,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早晨,我们进入了瘦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湖水和两岸一排又一排的柳树,柳树如同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姑娘,长发在空中摇曳,柳絮在空中飘舞,飘到湖中,荡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充满了诗情画意。

沿着蜿蜒的小路往前走,就来到了一条长廊,在这里,我十分吃惊,因为我发现,在一整条长廊的右边的墙上挂满了许多名人的字画。艺术的气息充满着整个长廊。而且,在长廊的左边则是碧绿的湖水,湖面上不时游过一些鸭子,一会儿冲下水去,一会儿又浮出水面,看样子是捉到了鱼。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一座桥,桥的两边便是荷花池。当时正在下雨,绵绵细雨为这儿增添了些许诗意。小小的雨滴打在荷叶上,汇在荷叶的中心,最后使荷叶缓缓地弯下身子,从上面慢慢滑落水中。荷花十分妖娆,花瓣白里透红,和碧绿的池水形成了对比,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瘦西湖的美景,有些是人为的,但大部分都是出自大自然那令人赞叹的巧手!

[扬州瘦西湖作文三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