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美国电影《雨人》观后感精选(热门20篇)

浏览

6271

作文

1000

电影《暖春》高中观后感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电影暖春》,女主人公小花的故事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暖春》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女主人公小花两岁时便失去了父母,由于无法忍受后爹后娘的虐-待,7岁时她逃了出来,被一位好心的爷爷收留,却遭到了这家叔叔婶娘的反对。后来小花上学了,在班上她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她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化了叔叔婶娘。小花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为了报答乡亲们,毕业后小花又回到了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看看小花,想想自己。在家里,小花尊敬长辈,有时她还自己做饭、打扫卫生,一个8岁的小女孩,几乎什么都会做,而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学习上怕苦怕累,生活上讲吃讲穿,铺张浪费,得不到东西时还常常跟爸爸妈妈生气,甚至还狡辩。和小花相比,我感到多么的惭愧呀。虽然我的条件好,但没有她的学习干劲足,没有她的生活能力强。

小花学业有成,本可以留在繁华的都市,可是她放弃了,毅然回到了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因为她没有忘记那里的父老乡亲,是那里的乡亲们抚养她长大,供她上学,才有了成绩。她要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村里的孩子们,让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她的这种赤子之心是多么的鼓舞人心啊!

人生的道路崎岖漫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向小花学习,以她为榜样,面对困难不低头,从小艰苦朴素,学好本领。而且,我还要把平时积攒起来的零花钱,捐给那些贫困山区读不起书的同学们。把自己穿小的衣服、不用的物品和看过的书整理出来,送给山里的小伙伴们。让他们感到,同在一片蓝天下,有时刻关心他们的兄弟姐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孔子》,只记得一句话:求仁得仁,又何怨。也许可能加上一句:虽未能至,心向往之。只是内求的信念,是反求诸己,而非外求他人。

也许,无为方能无不为,但无为而非不能,无用安知不是大用。为何在乎结果,而非过程,无果而非成功否?有因才有果,无因而无果,因比果更重要,不是么?有A点方可达到B点,无起点何来终点,无生方能死?只求果,那是证明,有因无果,那是勇气,无因有果,那是荒谬。想有果,那要承受支撑果价值的艰辛。

也许,两点之间,直线不是最短。我们的意志和良知告诉我们,我们是有选择的自由的,能负责任的,可是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日常经验中却受着因果律的支配。生活中我们明知“有因必有果”,是不是我们的生命最终也要服从因果律?以前我们提“曲线救国”,由于直线直接、血腥,是革命而非改良。若这样理解,两点之间,是不是就可以说曲线最短。遇山遇水,我们搭桥铺路,甚至挖隧道,从经济学层面说,这不是最经济的。路总要随着地势,你搭桥挖道,不是美化自然,而是破坏自然。如果我们要达到山顶,是不是也可以搭桥、掘坑?因此詹天佑的“人”字形铁路才是伟大的创举。一切伟大的创举总不能置于别人或自然代价之上。

孔子知不能为而为之,实则无畏,因其思想方能流传千古而不衰。在此不讨论其作为儒家思想之源的效用而存在。也许在功利社会的当今,有因无果,不成主流,实认愚蠢。因此当今最短这样思想理念,因此成功学成了主流,大家都想有车有房有美女嫁个有钱人。有人说有钱人就是等有了钱才是人,学好数理化不如拼老爸,有了钱就能活在天堂,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在于有钱否,再也不是好人与坏人的区别了。

如今社会最喜欢树立英雄,因此孔子只能作为圣人。伽利略说过:需要英雄的国家真不幸。因此如今最缺的是圣人,而非英雄。孔子知不能而为之,实则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良知应起到的作用。如今中国,谈的是权、钱和关系,因此时代的使命必与之相反,那又有几个人能够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有时我们说个人的伟大,其实历史并不使单个的人不朽。虽然孔子知不能而为之,但他不能打断历史的循环。历史总是曲线前进的,就如基因也是螺旋式的。若个人想用直线式打断历史循环前进,那某些个别事例、事迹或事件,也同样打断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循环。无论何时,只要人们追求他们的目标,像耕种那如果没有他们的劳作,就无所出产的土地,若强迫自由飘荡的风扬他们的帆,越过不停翻滚的浪,也就打断了无目的的,只能在自身内翻转的运动了。因此影片中说,夫子的思想又有谁能够理解。因此当我们在一种历史过程的意义上深思历史的本质、国家的历史命运及它们的沉浮兴衰时,永远不能寄托于个人而忽视历史过程必定是循环的。

我们所有的人都通过出生来到这个世上以及这个世界通过诞生而持续更新。也许这才是我看《孔子》最大的想法,历史总不能靠个别人来承担。既然提出“文化强国”理念,回归孔子儒学不知可否?

孔子最后回鲁国讲学立着,我们也可以反思下如今的教育。从教育功能上看,其目标不是把年轻人引入世界,而只是带入世界的一个有限部分。教育不能不伴随着教,没有学的教育是空洞的,很容易陷入道德和情感说教,但是没有教育也能轻而易举地教,一个人即使活到老学到老,也不一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必须留给专家和教育局考虑的细节。

其实,教育的要义在于,我们要决定我们对国家的爱是否足以让我们为国家承担责任,是否要让它免于毁灭,由于若不是有新的、年轻的面孔不断加入进来和重建它,它的毁灭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育是立国之本,不是说来玩笑。强国战略无不是人才战略,而不是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但也不是不无关系的,只是轻重之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日,我又一次看了电影焦裕禄》,这部多年前由着名演员李雪健主演的老片子再一次让我热泪盈眶,我深深地被电影中主人翁那种“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所感动。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那时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熟读课文,甚至背诵部分章节,却只知道焦裕禄是一个可敬的人。但当我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特别是深入到基层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更感觉当年焦裕禄在县委书记岗位上的难能可贵,因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诤诤誓言。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颗粒未收,就在这时节,党组织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面临困难,重重困难,他没有退缩,挺胸挑起了这副重担。他首先从干部作风入手,从彻底改变兰考一穷二白的面貌上下功夫。深入乡村、深入农户调查研究,哪里有风沙哪里有他的身影,哪里群众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真正把老百姓的疾苦当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自己的心坎上,从严律己,宽于待人,清正廉洁,用自己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全县人民与天斗、与地斗,战胜了一切不可战胜的困难,改变了兰考的面貌。

屈指,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委书记的工作岗位上仅仅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但他那种不朽的精神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他那“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等一连串朴素而闪光的语言,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人。望着他当年的遗物,那一床早已说不清颜色。摞满补丁的被褥(被子上46个补丁,褥子上35个补丁),更是肃然起敬,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好。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自己身边的人,心系百姓,情系事业,功在千秋,像这样的领导干部老百姓除了爱戴和拥护,还能说点什么呢?

看着影片中再现焦裕禄冒雪站在火车站注目外出逃荒人流中焦炽的情景;他俯身来到贫苦百姓家动情地告诉他:“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派我来看您来啦!”的时候;看着他在暴风雪中亲自观察洪水流势变化,查风口探流沙的举动;以及在他为民积劳成疾被大家强行送往医院时百姓倾巷相送的画面,我倍受感触:而今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干部有几个能做到焦裕禄那样废寝忘食的忘我工作,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心心相印、鱼水交融呢?多少领导干部能够做到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今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少干部已淡漠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贪图享受,贪图安逸,拣轻怕重,攀比待遇,不比政绩比升迁,不比奉献比资历,为官一任没有造福一方,作风霸道,让群众侧目和声讨,面对焦裕禄同志应该感到汗颜和扪心自问……

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已45年了,但他生生不息的精神仍然光照人间,最近河南省委提出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

啊!焦裕禄同志,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座丰碑,他那高大形象,不因岁月的流逝而黯淡;不因时代变迁而过时。他那崇高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不朽的精神,将永远闪烁在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观后感大全满分精选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有种特殊的吸引力,让人忍不住完全投入其中;电影,让人一看再看,久久不能忘怀。电影,带给了我许多启示,也让我明白、体会、感受到了许多人生道理。

在所有的电影之中,最令我感动的一部电影,是《他不笨他是我爸爸》。有一个小女孩出生时,母亲就离开了她和父亲;虽然她父亲的能力大约和八岁小孩差不多,但父亲仍很努力地照顾她。直到她快八岁时,有关儿童的机构便开始为她找愿意领养她的父母,虽然找到了,女儿仍天天晚上都跑去找父亲。她的养父母本来很不愿意,但到了最后,养父母终于体悟了她和父亲的感情,互相体谅,让女孩从此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

看完这部电影,我终于了解一个家庭被拆散有多么痛苦,我也学会了要珍惜身边所有的事物,因为,我们都很幸福!电影中,养父母以为自己可以满足小女孩,却没有想到,女孩真正需要、想要的,是──亲生父亲带给她的爱。人们总是喜欢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所做的、所付出的最伟大,却不曾用心地去了解别人最需要的。人们应该要接受别人的想法,不要总是认为自己最高贵,如此才能拥有更多的友谊,更受别人的喜爱。

电影之中,存在着一种莫大的魅力,让人容易掉入电影的情节之中。我喜欢看电影,它让我的视野更加广阔。每一部电影之中,都隐藏了许多特别的涵意,等待着我们慢慢品尝、细细咀嚼、缓缓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倾城之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倾城之恋》是由作家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改编,香港著名演员周润发主演。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间认识了多金潇洒的范柳原先生,便拿自己当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俩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俩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白流苏终于找到了延续自己故事的人,范柳原也找到了家的感觉。

“倾城之恋”是传奇作家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小说,创作于1943年,也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尽情的故事。所谓的倾城是经一个城市沦陷背景下方可成全的一段婚姻。所以,从整体而言,“倾城之恋”是描写普通人乱世中的“传奇”,从而寻求那份最后回归的普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盗墓笔记》观后感

全文共 14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和小颜子去星美看《盗墓笔记》,作为稻米原著粉儿,已历经季播剧的遗憾,但瓶邪的吸引力实在太大,虽然一个是从古剑开始勤勤恳恳做了两年多的小蜜蜂,一个则是一直以来坚信小哥要么不从书中走出来,走出来就该是杨洋那个样子滴。

除了和人物原型相似,(即便发型不太清爽,也是三叔自己表示小哥“头发半遮眼睛”)。最重要的是三叔说小哥是人间看不见的绝色。举个例子,我一直觉得范冰冰很美很漂亮,但她是人间看得见的绝色。但小哥不是,红尘俗世的纷扰都与他无关,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为什么杨洋和刘亦菲的三生三世定妆照让人觉得比较贴合,另一个版的就不太像了吧,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说说看电影的感受吧。

关于卡位一说,不管是季播剧中的李易峰杨洋,还是如今电影里的鹿晗井柏然,都被传争位啊不和啊,其实看过小说的都知道,第一人称描写的“我”,也就是吴邪,是书中贯穿的人物,但从吴邪口中讲述的这个传奇,张起灵是不可或缺的灵魂。但凡稻米,都不会赞同瓶邪之间的一点点隔阂。

尽管季播剧第一季中小哥被可恶的编剧华丽丽的打了酱油,这是季播剧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但电影中小哥戏份明显更重,如果你坚持看到了最后,会发现,字幕主要演员里,井柏然在左,鹿晗在右,这也没什么。对于粉丝来说,在意的瓶邪的生死与共,等待与担当。我们心心念念的十年之约,其实不就是人家瓶邪的十年之约吗?

电影中鹿晗一如既往的呆萌,这里不赘述了,反观让人意外的却是后来带着岁月沧桑的吴邪,鹿晗二十年后长那样吗?说说小哥吧,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井宝那么黑?是因为高原呆的时间久了,就成了神奇的高原色吗?是因为要特意和白嫩嫩的小鹿同学组成奥利奥经典吗?不过说句实话,比起井柏然以往的影视剧,我觉得他这回饰演的张起灵是他角色里扮相最好看的。尤其是遇到尸蹩放血出刀的那一下真是帅惨了。可是为什么一直是棉大衣,说好的连帽衫呢?不开心。

吴邪是一口京片子儿化音,简直和李易峰老炮儿时有点时空错乱,这也就罢了。就是在这个连港台明星演电影都不配音的时代,小哥开口,还是有点跳戏,听过广播剧吗,作为一个声控,那句“我是一个没有过去和未来的人……”还有我手机的起床铃,“五秒后若不起床我就杀过去”的夏磊的华丽嗓,那才是小哥该有的天籁好不好?

不爱笑的小哥笑了,居然笑了,还笑了好几下,魔性有没有?吴邪当面叫小哥闷油瓶,奇怪的不要不要的,那不是私底下自己心里对小哥的称呼吗?最后裘德考阿宁都悬崖勒马良心发现,这是为了体现正义最终都要有爱的感化邪恶吗?为什么王胖子一点都不胖,为什么阿宁倒有点发福?

好吧,瓶邪是标尺,王胖子比瓶邪胖他就算是胖子,短发的阿宁演得比季播剧里像那么回事,也没有被乱改的抢主角风头,潘子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老狗三叔都是戏骨。没有讨人嫌的什么三个橙子和什么少,还有南派三叔的客串,都让人心情愉悦了不少。吴老爷子的笔记成柜拉开气势好恢弘,三叔一行人下斗的工具琳琅满目好壮观……

至于故事内容,虽然和我们看的小说除了名字和角色以外跟本没什么特别的关联了,但好在,这确实是一个关于盗墓的故事,没有偏离主方向,那是一个生存于我们内心的故事,关于瓶邪,关于探险,关于悬疑,关于友情,关于铭记。那只是我们的《盗墓笔记》。

一直以来,小哥都是无视痛苦的人,可我们看到那个眼神幽深淡漠,随时会忘记,随时会消失的小哥,他的背影是那么孤单。我们也想在他消失前第一时间能发现,我们也想陪他走到最后。即便有一天我们银丝满头,他依然是年少时的模样,这种信念,永远都不会变。至于结局,不用担心,小哥当然还在。一直都在。

因为,吴邪会带他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集结号》观后感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一幕幕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杀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一场场战友惨死、尸骨无存、背负失踪名份的情节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个个舍生取义、视死如归、锲而不舍的英雄壮士让人无限敬仰、难以忘怀。整个影片让人震撼、让人心碎、让人感动、让人长叹。当人们期待以久的集结号终于在片尾中吹响的时候,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慨万千。这就是我观看了电影《集结号》后的切身感受。

有许多人都说电影《集结号》是一部战争片,但我却感到她更像一部伦理教育片。本片导演冯小刚说《集结号》是表达诚意的作品,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战争的残酷场面只不过是为这部片子的主题思想铺垫一个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题是在弘扬忠诚。

《集结号》吹响的是一曲以忠诚为主旋律的壮丽诗篇。四十七个壮士血洒疆场是忠诚、为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的是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焦排长在重伤弥留之际说听到了集结号吹响了是忠诚,为的是余下的战友的生命;刘营长不让吹集结号也是忠诚,为的是大部`队的安全撤退和人的生命;王金存的未婚妻千里寻夫也是忠诚,为的是至高无上的爱情;谷子地面对必死无疑而选择坚守,面对地雷爆炸而将生存留给战友,面对47个失踪的亡灵而不懈地追寻、不屈地抗争,更是显示了他的忠诚之心。

没有这些敢于以血肉之躯同钢铁坦克同归于尽的忠诚战士,就不可能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没有那些肯于服从大局,甘愿牺牲局部利益,承担打阻击、做掩护的指战员,就不可能有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没有千千万万个先烈的壮烈牺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忠诚一词被许多人淡忘了,在一些人生活的辞典中成了痴傻的代名词,成为许多人讥笑嘲讽的对象,让许多人敬而远之。他们热衷追崇的是个人利益和经济实惠,他们追逐索取的是个人的名利和享受。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他们指鹿为马、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助纣为虐,成为残害忠良的帮凶;他们贪赃枉法,不顾平民百姓的死活;他们弄虚作假,一意追求个人的所谓政绩。这些人太应该看一看电影《集结号》了,用影片中的英雄们的光辉形象来对照对照自己,用血与火的震撼来洗刷自己的污秽心灵。

战争年代需要忠诚,和平建设年代同样需要忠诚。政府需要忠诚的公务员,企业需要忠诚的员工,党和人民需要忠诚的领导干部,建设和谐的社会需要忠诚的信念,和谐的社会需要千百万忠诚的民众。

愿《集结号》吹响的弘扬忠诚的主旋律,使的人们受到启迪,受到震撼,有所感悟,有所心得。让忠诚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勇士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勇士》是一部动作性很强的影片,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不仅仅只为动作而动作,除了紧张激烈、视觉冲击很强的战斗场面,影片还赋予了正确的思想内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征《勇士》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长征《勇士》电影观后感一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描述的是长征故事中的《强渡大渡河》,与考研热点“长征精神”有联系;二是作为一个“青马”学员,电影主题引起了内心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共鸣,我应该去支持它,了解它。为了不辜负看这部电影牺牲的学习时间,我利用午休的时间把中国近代史纲的长征部分看完了,以便更深入电影情节。

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主要角色。首先是作为部队主心骨的红四团团长,在关键时刻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领队友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其次是作为部队智多星的政委,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尽量减少部队损失并完成任务;小红军王冬宇,是最让我感动的,他一心为了战争胜利,最后为了学习到打炮技术,牺牲生命;第四个人物是狙击手廖大强和余振中,他们在任何危险时刻都是做最危险的“断后”工作;第五个人物是从为了钱财成为民党炮兵到愿意投入不给发福利的田生才,第六个是那对因为战争而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这些人物,出身不同,官职不同,却互相关心,平等对待,因为他们心中都有恨意,因为心中都有理想。他们恨帝国主义侵略了中华大地,恨战争让他们颠沛流离,恨不断有人阻碍祖国统一路线,恨自己不能保护亲人。

带着这股恨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心,为了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他们在崎岖的上路上跑步前进,粮食带也成了他们前进的负担而不得不扔掉,昼夜兼程奔袭240里,这是坚持。

红军利用敌人留下的破船,穿越枪林弹雨的生死关口,强渡大渡河,占领对岸,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突破泸定桥天险,知道前途危险,依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这是勇敢。

为了部队能够顺利前进,清除伏兵对前进的阻挠,廖大强和余振中每次都担任最危险的“断后”任务,与队伍走散后,坚持前行,按时到达与队伍约定的汇合点,这是信念。

为了战争胜利,王冬宇立志学会打炮技术,以至于在疲惫的时候坚持背着田生才前进,把自己累得永远不能起来,团长为了救小女孩而炸伤了小腿,小女孩的一句“哥哥”,让小红军心里有了亲人的感觉,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坚持,勇敢,信念,民族大义,这是红四团的精神,也是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如果你没机会重走长征路,没有时间去阅读长征书籍,没有途径去感受长征精神,我建议你去看看《勇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观后感大全满分摘选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榜样》专题节目,展示了十八大以来,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毋庸置疑,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因此,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镜,查找自身不足,补齐短板,时刻用“榜样”这面镜子审视自己,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和自我突破,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榜样”为镜,永葆“一心为民、至诚报国”的赤子情怀。自古以来,榜样就是时代发展与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力前行的“指路灯”。新时期党员干部,更要以“榜样”为镜,突出“学习”二字,学习榜样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对照榜样努力锻造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信仰,始终秉持在其位、谋其政,一心一意为民、报效祖国的使命和职责担当,永葆一颗对党纯粹忠诚、对事业执着、对人民热爱的赤子情怀,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榜样”为镜,恪守“兢兢业业、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众所周知,“榜样”就是那些将人生的价值践行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实干家、奋斗家、无私者,人生品格中富含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甘为人梯、求真务实的高尚情怀。

9月28专题片《榜样》观后感12篇读后感、观后感。因此,党员干部要敢于践行廖俊波的“樵夫”精神,为民披荆斩棘干实事;要敢于践行黄大年的“

心怀大我”精神,刻苦钻研报祖国;要敢于践行杨佩凯的“公仆”情怀,俯首甘为孺子牛。常照“榜样”之镜“找差距”,常擦“敬业”招牌“补不足”,真抓实干、兢兢业业去干事创业,做新时期砥砺前行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榜样”为镜,培植“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纵观落马的“老虎、苍蝇”,无一不是因“名”和“利”铤而走险,一步错终生错,最终深陷泥潭而无法自拔。因此,新时期党员干部,要以此为“界”,在“榜样”和“反面教材”中吸收精华,摒弃糟粕,守好用好“榜样”这面镜子,照好自身清正廉洁、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工作作风,培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努力向先进典型、英雄榜样看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个人影评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金刚川"上映15天后,票房突破8亿大关,目前票房为8.86亿,昨日带着两个孩子带着学习心态观看,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有一股伟大的爱国热情,特别适合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忘记历史,今天的和平如同革命先祖的热血,为伟大的祖国保卫和平。

给每一位观众留下不同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金刚川的历史故事和晋城战役,我们最可爱的人民志愿军是艰难而艰难的。我建议你带着你的家人去感受一下。非常感谢。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日援助朝鲜70周年之际,让我和我的家人再次感受到我们祖先的革命同志付出的一切,向我们伟大的战士和志愿军为祖国稳定所作的努力致敬。

在"金刚川"的海报上,一群志愿兵冲着炮火跑过高架桥。木桥被炮弹打穿了。水中的一些工程师举起了桥,高喊着鼓励同志们向前迈进。

在此次事件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是金刚川大桥。位于晋城前线附近的金刚川河,在朝鲜的第一座山和朝韩边境的金刚山之间汹涌。除了危险的地形,它还有志愿者的后方补给--如果你想快速运送弹药,就必须从金刚川过河。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帮助朝鲜抵抗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队。三年后,“3

8线”地区战争趋于稳定,朝鲜停战协议终于达成。这场战争被称为“援助金刚之战”

1953年,在地图上,在抗日战争和援助朝鲜停战前夕,1952年至1953年发动的多次探索性攻击失败后,美军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1953年5月13日志愿者发起的夏季战役给联军部队带来了新的打击。在战役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志愿部队的胜利动摇了联军的阵地,美国最初的强硬态度开始软化,并在停战谈判的黎明时做出了一些让步。

在建设荷载桥的过程中,张振智和士兵们在反复修桥七次后,修复了这座长桥。当时在前线作战的工程师王格山回忆说:"敌人的飞机虽然在骚扰,但没人在乎。"桥的脚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桥架和桥板是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的。

金城战役志愿军开打后,志愿军以最快的速度突破阵地,分割穿插,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的活生生的兵力。例如,西团在21时发动战役后,仅用3个小时就突破了敌首都师团第1团(即所谓"白虎团")的防御阵地。其中,步兵第68军第203师607团第2营在该团首席侦察排杨玉才的带领下,消灭敌团部,炮兵一个营,以及乘车前来增援的一个营。经过一个昼夜的战斗,三个军向前推进了七到九公里,给敌首都师团以歼灭性打击,击溃了南朝鲜第二军的三个师团。最后,战役历时一周,歼敌56000余人,其中俘虏敌人3000余人,火炮100余门,丹克飞机35架,飞机1架,击落击伤敌机200余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消失的爱人观后感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这是一部女权的电影,因为有人觉得那个叫艾米的是个彪悍的女人,如何在婚姻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她是个女权婊,类似这种腔调。可是亲爱的,我只想说你被骗了,被艾米婚姻的假象给骗了,你没发现吗,她的婚姻像个摇摇欲坠的小树叉,随时一阵强风就可能吹断,她只是在用所有伪装的强势在掩盖自己的虚弱,她在极力挽救自己的婚姻。

艾米不是变态女,更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者,她就是个需要爱的小女孩。

她一直在父母面前过着乖乖女的人生,在晚宴中保持举手投足的淑女范儿,规规矩矩的东西在头脑灵活的人眼里向来很无聊,直到她遇到尼克,尼克是个油嘴滑舌的花花公子,不按规矩出牌,足以吸引艾米的眼光,即便艾米最初在电梯里识破了尼克的谎言,但她还是依然的选择了他,他们步入婚姻的速度太快,这也是激情之下必然导致的后遗症,没有经过时间的了解和相处,婚后开始产生厌倦感。最初是尼克,他有外遇了,一个身材丰满脑袋空空的尤物,满足了尼克对婚姻之外的所有想象,这是艾米所不能给予的。

这世界没有哪个女人能心甘情愿的接受自己的老公和别的女人厮混,那是一种背板,艾米也不能,她决定不再假装一切没有发生,主动出击,她没有和尼克摊牌,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捍卫和守护自己的婚姻,于是有了艾米策划的一连串计划,尼克被整蛊其中。

从绞尽脑汁的计划里可以看出来艾米是希望婚姻存在的,她不能忍受的是尼克为什么要背叛她,她决定好好惩罚他一下。当她看到尼克在电视节目上作秀对她深情告白的时候,吃着冰激凌的艾米眼睛里是有光的,她渴望回到婚姻的心赤裸裸的暴露了出来,以至于她解决了前男友之后回到尼克身边的时候,她得到了满足,艾米终于在这场婚姻的保卫战中成为了胜利者。

当女人还是小女孩的时候,父亲总会抱着她们讲一讲睡前故事,直到她们甜蜜的睡去,可是突然有一天她们不小心看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亲密接吻的时候,她们的内心会有点小挫折,小嫉妒,这就是女孩们第一次感到了背叛,在她们成人之后,这种感觉会升华会变大,当她们发现自己爱的男人突然背着她去爱别的女人的时候,她们会一时无法接受,会从善良可爱的小女朋友瞬间变成一个心如蛇蝎的魔女,艾米只是这些女人中的其中一个,一点都不特殊,也不变态。

她行为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拿了她的东西要还回来,属于她的爱要找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秀美人生》电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的一生,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定格在赶回百坭村防范洪涝灾害的路上,定格在人们心中。

厚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如同强大涌流永不衰竭,从楚辞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忠贞,到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真挚眷恋,再到黄文秀同志“坚持要做那个‘要回来的人’”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无不引起14亿中华儿女情感和价值的共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是大家的家”的家国情怀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心灵底色。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是要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将家国情怀作为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

传承担当情怀。担当的情怀源于直面问题的果断,敢于遇到棘手问题不绕道走,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迎难而上,冲的上去,站的出来,能亮出党徽,敢于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的决议,让广大群众永远跟党走,永远信任党。对党忠诚,才会迸发无限的担当,黄文秀曾说:“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这一辈青年人手中,黄文秀如此年轻,已然承担重任,作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广大青年,更应该以她为榜样,夯实知识根基,立足岗位、集中智慧,敢于人先、争创一流,建功立业新时代。

展现奋斗情怀。奋斗,是历史永不枯竭的力量来源,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助推阀门,是个人获得幸福的向上阶梯。黄文秀“芳华虽短,但灿烂地绽放过,馨香永存!”当代青年人既有“小确幸”,更装着大时代,小我已深深融入大我。新时代的青年,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国家因青年而更有前途,民族因青年而更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不妥协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用了超多的篇幅去勾画艾琳·布罗克维奇如何去艰难取证,包括靠她的美艳获得辛克利镇拉罕登区水利会管理人员带给了查档的便利,从而获得了该水利会出具的no:087-160清除及废除令。还有对她评价为非一般的女孩的原pg&e总公司前职工查尔斯·艾比利带给的尚未消毁的证实总公司知道了瓦斯电力公司使用了六价铬及没有作废水池防漏的文件。但是对于打赢这场官司的团队支持却少有渲染。

事实上,打官司是要讲究一个专业团队的。尤其象影片中的这一宗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齐侵权纠纷案。专业律师的意见不可少。而艾琳·布罗克维奇当初对埃德·马斯利律师的误解,认为马斯利律师是将她调查所到的成果拱手交给他人,是他人在撷取她的胜利果实。这也体现出了没有法律知识背景的艾琳·布罗克维奇对官司的驾驭潜质的缺乏。她如果没有专业律师的指导和辅助,整个官司就会陷入被动。

影片中的大平洋瓦斯电力公司无时不在用它的实力和奸诈愚弄当地居民。主动为当地居民体检就是其中一个毒招。电力公司主动为当地居民体检无非就是让当地居民在检验结果出来之际就已经知道自己已经患病,根据当地法律规定,如果知道侵害后果一年内不提起维权诉讼的话,过了诉讼时效再向法院提起诉讼,将难于被法院保护。这一毒招却被埃德-马斯利老律师识破了。

然而,这些险象,艾琳·布罗克维奇并没有意识到。马斯利这个形象有点可爱又略显武断的老律师,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他运筹帷幄的大气,他清醒认识到光凭自己的一家小小的律师事务所是很难胜任这一场工程浩大、堪称美国历史之最的官司。他主动与一家大型专业的有实力的律师事务所合作,从而为官司的胜出多了几分把握。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兵张嘎》的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电影,我被里面的主人公:嘎子,他的爱国精神给感动了。

这部电影的一开始就把我给逗乐了,调皮的嘎子是那么的搞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接下来的故事就没有那么让人开心了。嘎子的奶奶被可恶的日本人给残忍地杀害了。就连被奶奶救下来的八路军叔叔也让日本人抓走了。从此,嘎子就一心想替奶奶报仇雪恨和救出八路军叔叔。

没想到在半路上他遇到了八路军,他向八路军说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并且还提出能够同意自己也加入八路军队伍。自从加入八路军队伍的那段时间里,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勇敢帮了八路军很多的忙。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怎么把日本人彻底地赶出中国。

我看完以后问自己:“如果我是嘎子,遇到那些麻烦和危险,我也能做到那么机灵和勇敢吗?我没有给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我遇到危险肯定会哭,遇到麻烦也肯定会退缩。不知道嘎子是什么能让他在危险面前变得那么勇敢和镇定。”

有句古语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以嘎子为榜样,培养自己勇敢,坚强,灵活处理发生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正能量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电影整体感觉很触动,影片中关于选择,奉献,人性,很立体。个人工作性质比较极端,经历过火灾,冰雪,风暴,看完影片并没有觉得出戏,尽是感动。感谢这样的片子,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人在做这样的工作。

看到评论的时候有点吃惊,看完这种片子不是应该居安思危么?不该感恩么?再不济至少也向消防官兵致个敬啊……为什么看不到什么正能量的影评,竟是被鸡蛋里挑骨头的人霸屏?(虽然骨头确实是肉眼可见)

灾难真的离我们很遥远么? 震撼,感动,警醒还不够么?

影片中大部分镜头的过渡简单粗暴,很立体。通过姜立伟和家人两条线以点概面地表现战场上下的情形也很立体(没错就是打错别字,看看会钓出来多少看到这个错别字就打鸡血开喷的大爷),通过设置孩子走失被救的插曲歌颂人性的光辉也非常巧妙。

影片显然为了更直观的触动感官而牺牲了一些真实性,但反过来想想,不这样又要怎么拍呢?

规模小的火灾现场可以更好的被还原,是因为现实中扑救过程可控,有些人管这个叫“真实”,但小规模火灾拍出来不够振奋。然而规模大的火灾,比如电影中这个级别的火灾大都是不可控的,我们抓着不放的“真实性”也许本来就不存在,负责任的讲,现实中灾难就是绝望,一旦发生,结果大概率也是绝望,能做的选择只有冲上去和逃跑。每一个火灾现场都是不同的,火场经验也不是靠说就能说的清楚的。

总的来讲是部好片子,从前有放羊的人,无聊的时候就喊“狼来了”,有些人因此做了充足的准备,很感谢这个无聊的人;有些人做了充足的准备,然后鄙视这个无聊的人;还有些人什么都没有做,躺在床上鄙视这个无聊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今天,我们全校来到了电影院观看电影《英雄王二小》。

一九四二年,日本侵略者对河北西柏坡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二小的奶奶在扫荡中,被日军残忍地用火烧死。日军在扫荡期间实行了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二小的故乡龙沟村顿时成了日本鬼子的屠杀场。最后,由于八路军赶到,将这小股日军击退了。看到这,我不禁愤慨,要是八路军早一点或晚一点来,这一切就不会变成这样了。可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

二小十分痛恨杀害他奶奶的日本鬼子。一次反扫荡行动中,他受张营长的命令,向西柏坡传送鬼子来扫荡的情报,与鬼子撞上了车。情急之下,他急中生智,带领鬼子在山里转悠,专挑难走的路,为老乡们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当他把鬼子带进埋伏圈,鬼子小队长发现中计了,抽出刺刀向二小刺去。虽然八路军全歼了敌军,打了一个大胜仗,可二小他却永远无法站起来了……

二小的故事就像一面明镜,照亮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正义和伟大;也照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和丑陋。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是无法战胜的。八年的艰苦抗战是值得的,打磨了我们中华儿女坚贞不屈的精神。

这一次观影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蝴蝶观后感电影蝴蝶效应观后感

全文共 1286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蝴蝶效应》有感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

在这部电影里这种现象得以体现的淋漓尽致。主人公埃文回到过去改变其中某个细节,他的命运就会发生不同方向的改变,与他相关的人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即人的一生会因当年一点点不经意间细枝末节的改变,从此走上不同岔口,不能回头。这应该也就是此片和蝴蝶效应吻合之处吧。

但这部影片要只是讲蝴蝶效应那也就太低级了,它似乎隐含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让现状变得更好,并有机会从过去不如意的地方重新来过,结局是否可以如你所愿变得完美?影片似乎也给出了答案:在一种假设有悲惨结局的时候,试图从开始来改变它们,往往会事与愿违,导致更加悲剧化的结尾。正如哲学上讲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但是世界是物质的,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统一起来,把握当下,过好当下! 电影由埃文的几次回归过去组成。第一次,他回到他七岁时过去的地下室,威胁凯父不准再虐待凯丽,回来时却发现好友汤米因为被其虐待而成为一个烂仔而对自己愤恨有加,为了自卫他不得不杀死汤米而成为死囚;第二次,他回到当年的地下室,逼凯丽之父不要再逼七岁的女儿表演虐童电影,回到现在后发现恶父因此赶走凯丽,让她变成妓女度日;后来,他为了阻止童年那可怕的“大爆炸”,他回去把受害人推开,回来时却发现自己双手没了,成为残废,而当年闹事的主

要人物汤米却成了英雄、好学生,他妈妈也因此吸烟过度而患上肺癌;还有一次,他回去提前那个炸药引燃,却被还不懂事的凯丽捡在手中,自然他回到现在后,被别人称为误杀女友的疯子;总之为了弥补错误,埃文一次又一次返回过去试图消除痕迹,但事与愿违,每一次带来的伤害都更加严重,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这让他的现实世界的日渐崩溃。如此反反复复地奔波于日益混乱的过去与现实,最后却没有有人相信他,连他的心理医生也告诉他,根本没有什么日记,那些日记只是他的幻想而已。最后,埃文利用摄录机,回到过去最初与凯丽相遇的时刻,一开始就警告她不要靠近他,俩人生活从此成为平行线,不在有交集。

没有不遗憾的人生,只有说不出的痛,也许每个人都曾经幻想过假如有一天,回到了过去岁月的某个十字路口,我们是要选择向左还是向右?如果依然踏上了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我们又有什么信心和勇气,一直走下去,直到现在?其实,选择什么不重要,结果是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走过人生,留下的,是什么?

其实生活是活在眼前,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昨天已经成为历史,无论如何,都将无法改变,即使如电影中的主人公去改变了过去,也会因蝴蝶效应而产生根本无法料及的、可能更加令人措手不及的结局。而明天你的人生、你的生活、你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你今天的选择所决定。 所以享受现在吧。不虚度每个现在,胜过让人生重来千百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色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564 字

+ 加入清单

10月30日,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二。《地道战》全片的剧情是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面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鬼子一出炮楼就会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发现,他们连忙告诉村里的老百姓,赶快下地道,敌人进村后,什么也发现不了,可是,民兵连长高传宝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战斗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敌明我暗,战术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跳。敌人在逃往炮楼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从地下向神兵一样杀出,打得鬼子溃不成军。最后,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地道战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为了赶日本鬼子出中国,在每户人家里挖了一条通道,这做了陷井,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冀中人民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但是,高老忠为敲钟报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冀中人民很聪明,会用各种手段去对付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冀中人发会想到挖地道,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太行山上观后感

全文共 162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太行山上》。故事讲的是抗日战争初期,在正面战场上,由于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造成大片国地失守。使得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极为嚣张。影片之平型关大捷片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一个大胜仗,消灭了日军一千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影片中,当鬼子的辎重部队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后,指挥员一声令下,各种轻重武器一起开火,子弹像雨点一般射向敌人,手榴弹也不断在敌群中开了花。日军被打得抱头鼠窜,伤亡惨重。

但是,在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背景下,却使其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北平、上海、武汉、南京等城市相继失守。太原也岌岌可危。影片中,日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发动了一波又一波冲击。守卫太原的中国军队顽强地和敌人浴血奋战。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军人牺牲了,剩下的继续阻击敌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个镜头:一位国民党军官看见机枪手牺牲了,他就亲自操纵马克轻机枪,痛击敌人。最后他负伤了,倒在了城楼上。这时候,几名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的干部带领群众带着慰问抗战将士的食品赶到了。一名八路军干部扶起倒在血泊中的军官。军官看着这名干部的臂章,问道:“你们是八路军?”。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说:“我们是××部队的营长,我们营已经牺牲十几位营长了……”。话没有说完,这位军官就闭上了眼睛。见此情景,几名八路军干部,马上拿起武器,加入了抗击敌人的队伍。在他们的感召下,也纷纷丢下准备慰问抗战将士的食品,拿起武器和守军并肩作战。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等等词汇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注脚。尽管最终太原落入了日军的魔掌。但是中国军民的团结和大无畏精神让日本侵略者受至了极大的震撼。

太原沦陷后,又爆发了沂口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爱国将领郝梦龄将军进入了观众的视野。作为副军长的郝梦龄,他本可以不亲自上前线。但是他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线,和部下一起作战。他的那句:“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响在我的耳边。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当前线战事到了危急关头,他不顾部下的劝阻,抓过一枝冲锋枪,戴上钢盔,他带着部下向敌人发起了冲锋。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向他们飞来,不断有人倒下。但郝军长面无俱色,一边冲锋,一边向敌人射击。直至最后中弹,壮烈殉国。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日本对其在中国战场上的主要对手—八路军,也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们也明白,八路军擅长游击战、山地战。于是他们派出了“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与八路军作战。阿部规秀也并非等闲之辈,他的部队十分凶悍。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让人记忆犹新:当一伙鬼子冲到了山顶,面对子弹已经打光了的八路军,为了表现其“武士道”精神,他们把子弹从枪膛中退出,上刺刀和八路军展开白刃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最终,这伙鬼子被八路军消灭了。阿部规秀本人也丧命于八路军的炮火之下。阿部规秀的下场表明,无论日本侵略者多么狡猾、凶悍,他敢于侵略中国,必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日本侵略中国,大敌当前,国共已经形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是,有一少部分国民党顽固派却企图借此机会消灭八路军、扩大地盘。朱怀冰就是他们的代表。朱怀冰部袭击晋察翼根据地,杀害了几百名八路军指战员。八路军忍无可忍,向朱怀冰部发起了反击。在反击前,朱德总司令制定了对朱怀冰的方针—“不许杀、不许抓,礼送出境”。在八路军的反击下,朱怀冰部被打得落花流水。朱怀冰的指挥部陷入了八路军的重围中。朱怀冰已经成了八路军的俘虏,但八路军按照朱德总司令的方针,将其礼送出境。

在观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我被感动着,也一直在思考着。我想,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思想,正是因为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才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列强入侵的全面胜利。影片中成功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郝梦龄等国民党爱国将领。影片中的几个片断,让我无法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看《雷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做好事的机会很少,所以在学校里看见别人有困难一般都不会伸出援手来帮助他们。

自从看了《雷锋》这部电影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看见别人有困难就主动去帮助他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告诉你吧!我是在“学雷锋”。

雷锋是党的好儿女,可惜的是,在雷锋22岁那年,他因工受伤离开了人世。虽然雷锋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那种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却一直让人学习着。

雷锋从小到大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因为他非常节约,所以每年都省下很多钱,虽然省下很多,但他却不花掉这笔钱,而是把这些拿来帮助别人。我认为我们现在太幸福了。二年级时,我的一只袜子破了个洞,妈妈就把我整双袜子都给扔了,多浪费啊!雷锋的袜子破了补,补了穿,一直穿了好几年,如果你们看见雷锋的那双袜子,就会看见上面打满了一个个补丁。

雷锋不仅勤俭节约,而且还乐于助人。一次,在沈阳火车站里,他当上了义务员,帮助车站里的人。还有一次,他的队友王大力家乡发洪水了,娘也病了,雷锋知道了,利用王大力的名义,给王大力的家寄去了20元。

虽然雷锋做了这么多好事,但是他从来不求回报。有句话说得好:“雷锋坐车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我们应该向雷锋叔叔学习,不但要勤俭节约,而且还有做了好事不图回报。

同学们,让我们一直学习雷锋,把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国崛起之美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948 字

+ 加入清单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几个大国的历史,并从他们的历史来分析他们成为大国的原因。

第十和第十一集介绍的是美国历史的概况和20世纪初美国的政府对经济的一些措施。

我认为整部影片对美国的历史有一个粗略的描画,但是很多地方显得过于科普,因而失去了一些准确性。尤其是对某些不重要的事情过分强调,而对某些重大的事件一笔带过。对于美国崛起的原因也没有很明确的阐释,当然一个国家的崛起是很多因素的集合,哪些重要哪些次要只是一家之言,这里简单论述以下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美国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重要的环节

1殖民时期2、独立革命3、制宪党争4、西进运动5、南北战争6科技7经济

一、 关于殖民时期的介绍

影片中介绍

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但欧洲最早有人踏上美洲大陆可以追述到1492年哥伦布的航行。影片中认为五月花号上的乘客来到美洲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他们签订了《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后,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团体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五月花号公约》,被历史学家确认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

我的观点

殖民者到美洲的目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追求物质财富与荣誉

逃避宗教迫害、追求宗教自由

但五月花号仅仅是一小个代表,其影响力被后世夸大。真正影响到美国历史的是其后十年左右的一波移民狂潮。

历史学家分析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是公司殖民地,自负盈亏。但是总部在英国本土。第二是业主殖民地,也可以说是英国国王的封土。第三个是自治殖民地,有移民选举产生自治总督。在1630年至1640年间,由某公司发起的移民总数就达两万人。五月花号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二、 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影片中认为

英国人从1763年一直到1773、1774年,在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每年变换着不同的花样向殖民地征税。那么在征税的过程当中,尤其是1765年开始征收印花税。殖民地对印花税非常反感。当大英帝国自行决定增加税赋之后,殖民地抗税事件屡屡发生,矛盾开始激化,大量英军被派驻到新大陆,他们可以随意选择驻地,甚至私闯民宅,贸易被切断,殖民地议会也受到了限制。北美英属殖民地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运行传统受到空前挑战,新大陆人在何去何从的选择面前,彰显出捍卫理想、反抗压迫的斗争性格。今天,在威廉斯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

客都能够聆听到当年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声音。

我的观点

影片中这些话多少有些按照中国的思维去解读当时的历史。中国古代每每爆发革命的原因都是税负过重,是所谓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但是在当时的美国,首先,移民过去的公民对英国以及故土还是抱有深深的热恋。可以肯定的是:殖民者们不认为迁移就是不再爱国了;迁移并非流亡国外或是移居外国。不少人选择了返还家乡,而更多的人决定继续留在美洲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对他们来说,美洲是英格兰的一部分。何顺果先生的美国史通论中统计1720年时,英属北美殖民地总人口12万人,其中60%来自英格兰,因此该地的社会性质很大程度上是由英格兰人决定的。因此移民者对英国政府还是抱有效忠的心态的。其次正如影片中所说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具有一个长期性的特征:政治管理比较宽松。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不是以压迫和掠夺为主要特征的,并没有造成普遍的贫困相反,在英国的羽翼之下,北美获得了政治自主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经济的机会,在资源和财富上与当日欧洲最发达之国无分轩轾,而且社会更为稳定和有序。

因此我认为印花税的征收只是一个导火索,影片中所谓“捍卫理想、反抗压迫”不如说是自由的本性使之然,有欧洲移民过去的移民者都是具有冒险主义精神的探险家,独立与自由式深深刻画在其本性之中,流淌在其血液里的。虽然爱国的意识很强,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英国宽松的政治管理让他们渐渐地淡忘了自己的国家,骨子里的冒险主义让他们渴望有独立的主权。总之,独立不是出于反抗,而是出于自由。

在一定意义上说,1763年以后北美居民所反对的并不是英国的"压迫"和"掠夺",而是"殖民地"这种地位所固有的从属性和依附性,要求以独立自主的身份立足于世界。

三、宪法

影片中并没有太多地介绍美国独立后汉密尔顿与杰弗逊两种主要政治理念的不同。只是匆匆提到华盛顿就职总统之事。

而这两党之争发展成为现在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多党执政,成为美国政治与中国一党专政的不同之处。或许由于政治体制不同,影片中并未作太多介绍。也没有介绍这样竞争式的执政的利弊。

四、西进运动

美国在1783年至1890年之间向西扩展国土,或通过与印第安人的作战,或通过购买的方法将领土扩大了二至三倍。

影片中说:“西进运动鼓励了冒险的精神,它为爱冒险的人提供了机会,为不爱冒险的人提供了创造新生活的可能,因为人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安顿下来,西进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安全保障。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 ”

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美国名著《飘》是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一部作品,其中,女主人公思嘉的父亲就是一位从爱尔兰移民到美洲的移民者,他热爱土地,热爱冒险,通过自己的奋斗将本是一片蛮荒的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个形象是

一个西进者的缩影。广大的西进者开拓了西部的大片土地,为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南北战争

影片中只对南北战争作了浮光掠影的介绍,提到林肯总统反对蓄奴,上台后南部多个州要求退出联盟之类。

我认为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对美国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1、南北战争具有统一联盟的意义。

在西进运动中南部和北部对西部的争夺愈发激励。南北双方由一开始的竞争变成了矛盾与妥协并存,再到之后的爆发。林肯上台后南部要退出联盟,如果一分为二的话国家分裂,将会制约美国步入大国的行列。虽然战争对当时的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是从长远上看,是有利于国家的。

2、废除了奴隶制度

从美国名著《汤姆大叔的小屋》里面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美国南部当时的社会环境。奴隶生活没有保障,没有人格,没有保障,黑人作为货物被随意贩卖,碰上好的农场主还可以有稍微安定的生活,但是如果遇到暴力的农场主,往往受到鞭打,生命没有保证。虽然《飘》之中也试图从农场主的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认为:“黑人就该本本分分地工作??那些被北方佬解放了的黑奴整日游手好闲,欺侮白人女子。那些善良的追随主人的黑人才是好的黑人。”但是这些苍白无力的观点不能掩饰恶劣的奴隶制度本身的,所谓的善良的追随主人的黑人都是在黑人中地位高的,他们希望回到过去有地位有身份的生活,他们是不作农活的,只在白人家里作管家、或是作家务活。而追求自由的黑人往往是处于最底层的大多数。消除奴隶制度是为多数人切实利益考虑的,因此南北战争具有很高的进步意义。

3、将北方的工业加速推广到南方

《飘》中真实反映了南北战争前期、中期和后期南方人士的心理。前期时南方大多数人沉迷在让他们富足的棉花中,认为“北方佬”不堪一击。他们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清楚地意识到北方工业发达,军事发达,只要封锁住南方的出海港,南部的棉花就无法销往欧洲,南部最终必将失败。

据一份调查南北双方1861年时双方的资源比例中北部的人口是南部的2.5倍,工业产值是南部的10倍,钢铁产量15:1,煤产量38:1,军舰吨数为25:1,而南部只有棉花一项为北方的24倍。因此在这样的战争中,尽管南部在战争初期获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最终还是北方击败了南方。这可以说是工业化的北方战胜了还处于农业为主的南方。

在战后,北方的企业家们纷纷涌入南方,尽管南方对北方人以及黑人还是心存抵制,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场战争推动了南方工业化的速度。

4、南北战争奠定了美利坚的民族意识。

林肯总统在战争时曾说过,要么就全部奴隶制,要么就全部废除奴隶制。统一的思想在美国民族意识中至关重要。其次,自由和平等是美利坚民族所追求的,

不仅在人权上,在很多别的方面,美国都强调要有自由,甚至于法律中都规定公民有什么什么样的自由,选择职业的自由,追求理想的自由等等。这场内战真正地将一个民族浇注起来,使之成为能屹立在民族之林的一元。

六、科技

正如影片中所介绍的美国的科技水平在全世界都是令人瞩目的。原因有几点 政府对专利权的法规鼓励了发明家发明自己的专利

影片中提到,“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制宪代表们对事关美国政府在未来的公共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然而,在通过第一条第八款时,代表们的意见却空前一致,它的内容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对于专利的保护,在16世纪的英国就已经开始,但是,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好的社会环境让科学技术人员如鱼得水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可以说是大国中受波及相对较少的,本土也基本没有受损,当别的国家都在战后重建基础设施时美国可以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到科研上来。

七、经济

影片用了整整二分之一的篇幅来介绍美国20世纪的经济,然而说来说去只是为了说明政府介入市场控制垄断要比仅仅用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来管理市场要好,但是我认为这部分影片不但小题大做而且失之于真实。或许这是为了彰显中国实行的国家调控经济的优越性。

举几处影片中的问题。

(1) 影片中提到“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坏事都出来

了,而且工人的劳动条件非常不好,矿难不断发生,特别是像煤矿爆炸这一类的事情,还有油田的这种工作条件之糟糕。美国城市各种各样的弊病就出来了。”而事实上中国现在的矿难也是层出不穷,国企和民企的所有制身份并非导致矿难的决定性因素,也同样不是影响工人待遇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一方面企业是在选择工人,另一方面,工人也在选择企业。

(2)影片中提到“美国阿利根尼大学历史学教授 保拉·苏科勒的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被迫整顿经济的,他一开始并不愿意这么做,但公众的压力太大了,他不得不采取行动。总统宣布,标准石油公司要为此付出代价。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他垄断者的榜样,所以,政府在1911年开始拿标准石油公司开刀了。’”该教授明确指出了美国在20世纪初对几个垄断企业的措施并不是出于本意而是由于公众压力。的确,财富的不平均分配会在社会上引起不安定因素,但是影片对美国这一举动的解释完全是在用中国的理论。此外,中国目前自身很多国有企业也在通过种种途径合并其他小型企业,通过合并来加强企业自身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内电信、石油、食品等行业虽然没有明显的一家垄断,但是却是形成一种几家垄断的局面,其他小公司根本没有可能占到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我认为所谓垄断,是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并不是政府介入市场就可以解决的。如果一味通过政治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至于经济危机,我想这是经济发展道路上一条必经之路,其根源是银行通

过借贷来不断创造价值。银行最初产生于一个英国城镇,一个商人出租自己的一间储物室来给邻居朋友放金银(当时金银是流通的货币),并收取少量的部分作为利息。很快,他发现了一个现象:“储户们很少亲自进入储物室来查看自己所存放的金银,而且即使来查看,储户也不会都在同一时候一起来查看,而且他所写的某某人在自己的储物间存有多少金银的这种字据已经被当作市场上流通的可以交易的货币。同时,他经营另一项业务,那就是用自己得到的租金向外贷款,贷款的人们为了方便,也放弃所要实际的金银,而是要那个商人写字据,这种字据就可以当作金银使用。渐渐的,来贷款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商人偷偷地将储户的金银贷款出去,获得了很大的利益。那些储户对于这个商人的暴富甚感怀疑,然而当他们到储物室去看时,自己的金银好端端地放在那里,他们也无话可说,但是转而向商人所要一定的用自己金银贷款所得的利润,这就是银行的起源。但是贪婪的商人并没有满足,贷款的业务越来越多,他自己贷款给别人的上限被自己储物间里所藏的金银的上限所限制,于是他产生了个更为大胆的想法。既然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储物间一共有多少金银,而且所有来贷款的人并不会同时要求带走现实的金银,那么我为什么不能贷出去本来不存在的金银呢?于是本身不存在的钱被“创造”了出来。更多的贷款业务被接纳,这个商人的事业蒸蒸日上。然而渐渐的人们又开始怀疑,很多贷款的人要求提走实际的金银而不是纸据,储物间里没有那么多金银,于是银行倒闭。对于个体银行来说,这个倒闭是很容易得,但是对于国家性的大的银行,就不会那么轻易的倒闭的。而欧洲的繁荣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行为。这样的贷款于是变得合法化,而且“虚拟”贷款的钱和“真实”存在的金银价值的比例是9:1.于是虚拟的不存在的“钱”就通过贷款而被创造了出来。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这样的经济模式虽然促进了经济的跳跃性发展,但是也加速了危机爆发,增加了危机的破坏力。无止境地追求价值增殖的本性使资本具有冲破一切空间限制向全球不断扩张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成为世界性的。影片中提到美国金融危机时苏联正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从农业化到工业化的转变。但是我认为这是没有可比性的,在一个国家发展初期,由农业转变为工业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快的发展,而在之后工业化程度高了才会遇到高层次的经济问题。就像之后苏联的经济危机和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危机以及早先东南亚的经济危机,或许经济危机可以看作经济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关键是看政府如何解决,1929年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积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而且美国当时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通过贩卖军火,以及之后的与日本作战,很快将经济恢复,并将民众注意力转移。化解了经济危机。

八、总结:

通观整部影片,确实客观地概括了美国的历史,从各个方面介绍了这个大国崛起的路程。但是我认为在经济上着墨过多,而且带有明显的宣扬社会主义色彩,而对于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南北战争、独立战争等却着墨过少。也没有真正给出美国这样一个大国崛起的具体原因。我认为美国的崛起有几个条件(1)有文化的人口的移民进入(2)强大的英国对移民态度的支持(3)人口增加,保证了农业的兴旺发展(4)摆脱英国获得独立的主权(5)西进运动以及各种条约大量扩张了领土,广阔的领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成为一个腾飞的大国的最重要条件。(6)南北战争统一了南北,消除了分歧。(7)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带有自由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