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缉毒电影湄公河行动观后感(合集20篇)

有幸能在《湄公河行动》上映的当天看到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导演林超贤和公安部的合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缉毒电影湄公河行动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3006

作文

1000

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11月4日,在公司工会的组织下,我和同事们一起去看了爱国主义电影金刚川》。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没有想过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直到电影开幕。

该影片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全景式地呈现了艰苦异常的战地氛围和战场上志愿军生死相托、上下同心、协作坚守的战斗精神。与其他战争片不同,故事的主角们不是赫赫有名的英雄,但他们为在指定时间内让增援部队通过金刚川抵达金城,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筑建了“新的长城”。这一场战士与敌人间、修桥与炸桥间的“拉力赛”,展现出志愿军战士临危不惧的战斗姿态和无畏气概!

有一种感慨,尤其是从美国空军视角去叙事的时候,飞行员说了一句话,大地炙烤的味道,地面上全部是尸体烧焦的味道,一片漆黑,对于他今后的人生来说,犹如活在地狱,每每想起,都是一种窒息的感觉。

三次炸毁桥梁,三次合拢,当时间所剩无几的时候,为了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修桥的部队,抽调水性好的战士,采取肩扛手抬的方式,搭建了一个人桥,作战部队快速通过,按既定时间到达了金城的主战场,从而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此片是为抗美援朝献礼的电影。影片采取三个视角,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发扬了我军打不死的斗争精神,一次次炸毁,又一次次修好。这些人那时候都不怕死,为了心中坚定的信念,无惧生死。

我很感念这种伟大,人生有个信念,并为此无畏生死是何其幸运,就连死都是一种伟大,而这种伟大的背后是对祖国深深的爱,对背后的同胞深深的爱。

直至电影结束,我仍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不曾经历过战争,但战争年代烈士们的精神不能忘却。何为“金刚川精神”,是铁的纪律、高效执行;是坚韧不拔、势必达成;是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如管虎导演所说“每一个牺牲都是有价值的,只是不易于被发现。如果大家走心的话,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同事与家人们,总会有人默默奉献。”反观现实生活,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依旧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战士”存在,他们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任劳任怨的付出着,而默默付出的人为什么又不能是自己呢?我们虽然身处平凡的岗位,但依旧可以凭自己的绵薄之力发光发热,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公司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扬“金刚川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湄公河观后感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是通过真实发生的故事改出来的。通过各方情报提供员方新的线索去到金三角抓捕一个大毒枭和他的犯罪团伙,并用这些来证明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中国十三名无辜船员的清白和名声。

像在这种片子中动作戏是那是肯定少不了的,这个片子不论说是从演员的实力表演上还是动作特效上,都是一个很让人入戏的片子。虽然这个片子中的配角和没有什么重要的角色特别多,但是他们去也为了这部剧贡献出了很大的力量和作用,正是因为有她们的存在,才能够让这个片子变得那么吸引人。

在这个片子中给了我很多印象深刻的点,首先是那些无知的孩子被带走当娃娃兵,利用一切能够控制的东西去控制,给他们说许多非常不好的思想,让这些孩子给他工作和办事。片中还有是一群孩子像一群狂徒一样,在树林里站岗,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枪,眼里没有任何的情绪,疯狂的在吸毒。还有的是商场发生了动乱,这时候开枪的不是那些贩毒的人,而是一个个的小孩子,拿着枪在疯狂的扫射。没过多长时间有一个画面是一群孩子打牌,在一把左轮手枪里面仅装一颗子弹,输的人就会对着自己的脑袋开枪,直到那颗子弹射中一个人。而最后赢的人却在对面输的小孩的尸体跟前大声狂笑简直是太疯狂!

而片子最开始就讲述的是彭于晏抓到一个人,然后对那个人进行一通打,等到那个人交代出他想到的东西的时候,就突然的把那个人給杀了,这时候恐怕有不少人在疑惑,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是后来警察有时候的暴力也是分人的,如果是一个非常坏的坏人,那么警察对他们也是没有任何情义可言的。其实有的时候的好人坏人都是一瞬间时间的,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好人或者是坏人也是一瞬间之间的,就像后来的时候即使是坏人,但是面对要救人的时候,剧里面的人还是会去救的,这可能是人最普遍拥有的善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兵张嘎》的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电影,我被里面的主人公:嘎子,他的爱国精神给感动了。

这部电影的一开始就把我给逗乐了,调皮的嘎子是那么的搞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接下来的故事就没有那么让人开心了。嘎子的奶奶被可恶的日本人给残忍地杀害了。就连被奶奶救下来的八路军叔叔也让日本人抓走了。从此,嘎子就一心想替奶奶报仇雪恨和救出八路军叔叔。

没想到在半路上他遇到了八路军,他向八路军说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并且还提出能够同意自己也加入八路军队伍。自从加入八路军队伍的那段时间里,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勇敢帮了八路军很多的忙。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怎么把日本人彻底地赶出中国。

我看完以后问自己:“如果我是嘎子,遇到那些麻烦和危险,我也能做到那么机灵和勇敢吗?我没有给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我遇到危险肯定会哭,遇到麻烦也肯定会退缩。不知道嘎子是什么能让他在危险面前变得那么勇敢和镇定。”

有句古语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以嘎子为榜样,培养自己勇敢,坚强,灵活处理发生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生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两天,一部名为《红海行动》的电影频频被身边人提起,并引发了热烈讨论。昨天,我也和父母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这是一部看完令人觉得热血且值得人们深思的好电影。故事根据真实事件“也门撤侨”改编。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击,人员伤亡,最终,经过殊死搏斗,成功救出人质,同时还阻止了掌握核战原材料的恐怖分进行不法行动的故事。

这部影片有些血腥。爆炸过后的残肢断体、扎卡组织的残忍行刑,以及突击队员在战斗中打伤的脸颊、打掉的手臂、炸掉的手腕全都不加掩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画面虽然令人不忍直视,但它却是十分现实。即使是最精英的作战部队,有着专业的训练,精密的战术配合,尖端的军用设备,仍旧有死有伤,你甚至不知道下一秒子弹会射进谁的头颅。

石头被打得半边脑袋血肉模糊,痛到惨叫,但有敌人进攻时,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端起几十斤的机枪开始疯狂扫射,在被子弹打穿咽喉后,他从喉咙里挤出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句话,“好疼啊。”

影片正是用这种最直观、最本真的方式还原了战争该有的样子,令我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感受到了恐怖分的残暴,更加珍惜现有的和平生活。

我本来心存疑问,解救一个中国人质要牺牲那么多优秀的精英队员,值得吗?为了驱逐一些已经战败的海盗,折损一个最好的狙击手,值得吗?但后来队长的话给我解答:“我们要让恐怖分知道,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伤害。”所以,即便是用这样惨烈的方式,他们也会义无反顾地奋勇向前,告诉每一个中国人,无论发生什么,祖国都始终在我们身后,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

看完影片,我对中国军人肃然起敬,尽管在战争中他们也会胆怯,会退缩,会疼,会害怕,但他们在面对死亡时却始终坚持,牢记国家使命,永不放弃,逆行而上。他们虽然也是拥有普通感情的人,但更是训练有素意志坚强的中国军人,能够给我们向上的力量,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军人”这四个字的重量与荣耀。感谢他们,用一种英勇无畏的中国军魂保护我们,让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和平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并不安宁,战火总是突起,很多时候死亡的威胁不期而至。《红海行动》根据也门撤侨事件改编,真实复刻了我国首次武装撤侨过程。不同于《战狼2》结局的皆大欢喜,《红海行动》呈现了战争最真实残酷的一面,人质救出、恐怖阴谋打破,在迎接胜利曙光的那一刻,我们也接到了死亡的通知单。我们不禁扼腕叹息,英雄怎会死亡?可这就是现实。

狙击手罗星被打穿脊柱神经,观察员李懂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是因为自己的紧张,没能扫清敌人,间接害了战友。但他在顾顺的鼓励下,逐渐变得成熟、稳重,终于能独当一面。我们可以想象,今后他将成为下一个罗星,带领下一个李懂走向老练,然后下一个李懂又会成为下下个罗星,带领下下个李懂走向老练……

通讯员庄羽在救援中瘫倒在一片尸体中,他说以前那么多的训练和演习并不是这样。所以面对血肉横飞的场景,他害怕了。可当他独自一人面对恐怖的分子时,他摆脱了自己手指被炸断的恐惧惊愕,扑向了敌人,将利刃刺向了敌人……其实,当死亡来临时,他已经战胜了死亡。

战争最不缺少的就是死亡。正如片中舰长所说:“直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上了战场,生死岂还顾得?死亡固然使我们痛,但也让我们触摸到了真实。战争有流血,和平也有牺牲,只是你我处在这些英雄用血与肉铸就的和平的“温巢”里还未感受到外界的寒意。死亡沉重,但我们必须接住这份沉重。

一开始我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军,为什么要让家人时刻担心自己,承担失去自己的风险。但看到最后我明白了,即使他们不成为军人,也会有别人承担起这份责任。即使他们不牺牲,也会有别人牺牲,他们宁愿牺牲的人是自己。他们在决定成为军人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我的生命不属于自己,不属于家人,而是属于国家和人民!

他们很坚强,因为他们铁骨铮铮;他们也很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生命。但他们拥有坚忍不拔、铁血刚毅的内心和信念!

正如他们的口号:勇者无惧,强者无敌!

守卫和平,感谢有你!

致敬中国军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湄公河行动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完《湄公河行动》的首映,这部电影啊,真是exciting。全程无尿点,观影体验畅汗淋漓,堪称本年度华语电影最大的惊喜。

得益于公安部的钦点,创作团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电影尺度之大令人咋舌。《湄公河行动》并不是传统警匪片的玩儿法,而更像是特工片。片中不仅有小强和波恩式的孤胆英雄,也有碟中谍式的高科技团队合作。动作场面也是花样百出,商场枪战、近身格斗、虎口夺人、城市飙车、丛林攻坚一应俱全,临近结尾的高潮戏更是拍出了cod和神海的范儿,很是过瘾。值得一提的是,《湄公河行动》奉献了近年来华语电影最暴力的演出,放在美国也是妥妥的r级。电影开始没多久,就是一场萌萌的小宝审讯毒贩的戏码,小宝也不多说废话,上手就割静脉,毒贩立马崩溃。随着剧情的展开,糯康集团的残忍更是超出了所有的人想象。不仅有暴力凌虐、人棍、滥杀无辜等昆汀式基本款,更有堪比《上帝之城》的童子军毒贩肉弹,触目惊心。看完不得不感慨,后台硬才是硬道理啊。对付如此暴力的反派,主角团更是毫不留情,以暴制暴令人大呼过瘾。

除开火爆的场面,电影在人物塑造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张涵予是传统伟光正的硬汉,而彭于晏则是有着黑暗过去的卧底,二人合作基情四射,偶尔逗贫之余还能卖个萌。特警团队也是形色各异,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主角出彩,群像也能立得住,在华语片中真是非常难得。

精良的制作、出彩的表演、成熟的类型构架加上超高的完成度,使得《湄公河行动》极具爆款潜质,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画面都在360度花式吊打《我的战争》,这才是真正的主旋律电影。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883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无法预知会吃到什么口味。”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在意,那时候我上高二,看电影只注重情节的发展,并没有仔细地思考揣摩或者聆听他们的对话。积累了一点人生经历再重温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了新的体会。而知识面的拓宽让我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这部经典的影片。

从资料和情节上看,部电影是在史实的基础上的虚构和润饰从而到达剖析人生的哲学深度,美国的四位总统:肯尼迪被刺,水门事件,以及福特和里根总统遭枪击,历史事件:美国与中国的乒乓外交,越南战争,黑人解放运动,被删减的部分还有阿甘与马丁路德金的会见,这一串事件串起了阿甘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母亲充当着旁白的主角,是一个对人生有高度见解的哲人,她用简单的道理说出了人生的真谛。其他两个与阿甘生活紧密联系的人丹中尉和珍妮,他们是走在人生边缘的人,丹中尉没有人生主见,在他的眼里人生似乎是祖祖辈辈早就决定好的,带着荣耀战死沙场,因而被阿甘救起来后,人生便似乎成了一滩死水,羞耻感代替了一切,他的生活是没有自己的目标的,他从没有一种主宰人生的意识,在他的眼里看不到期望与生命的活力,然而在他身上又体现了人的力量的伟大,尤其是精神和观念的转变。阿甘为了遵守与已牺牲的战友兼朋友巴布的承诺:“打完仗合伙捕虾。”于是又开始了他的新的征程:驾着船和丹中尉一道前往大海捕虾,他将船命名为珍妮,珍妮虽很少出现却是一个让阿甘不断“RUN,RUN…!"的精神源泉一向陪伴左右,就这样三个不同的“人”出发了(以珍妮为代表的生活堕落的人,以丹中尉为代表的没有自己命运目

标的人和以阿甘味代表的不断前进的人)经历了多次失败,海上暴风雨来临了,就在这疯狂的时刻,丹中尉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来吧·!这算什么暴风,飚吧!飚吧!摊牌的时候到了,就我和你,我就在这儿,来取我的命啊!你永远也弄不沉这艘船。”这是他的重大转变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他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命运的征程。而詹妮,作为垮掉的一代的败落形象的代表:吸毒,酗酒,sex解放……她身上集中了美国特定时期青少年的特征,而她最终被阿甘感化并成为他的妻子,影片中的这些安排都是巧妙而又富有寓意的。

而影片的主角阿甘是一个出生很不幸的人:先天性的低智商,腿部肌肉也有先天性的缺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总是被其他人嘲笑,欺负。通常这种人是不会取得任何成功的,相反,就是这样一个非主流的人物,一个被人们视为低能的人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足球明星,乒乓健将,战争英雄,百万富翁!他给国家带来了荣耀与辉煌,同时也是自己人生命运的主宰者,超越了其他所谓高智商的人们,这就是蜗牛式的成功。初此以外,他的影响力还有精神层面的,他“拯救”了丹中尉和珍妮的灵魂,在环美跑步中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他甚至成为那些人的精神导师,而当他退出的时候,那些人便无所适从。阿甘的生命在不断的“奔跑”中逐渐升华。

我们再想一想,排除掉这些主要的演员所代表的各个层面,为什么那三个人命运会如此的迥异?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阿甘的母亲是伟大的,她对儿子的是无限的爱,不管儿子究竟是怎样怎样,在他眼里,他的儿子是最优秀的,她也尽一切努力让儿子演绎好自己的人生。而珍妮呢?她没有一个美满的家,她是孤独的,并期望能逃脱那样的家庭,她从小就没受到很好的引导,以后堕落的生活也并非其本意,她只有随风飘流。丹中尉则是在军人的家庭里长大,家族里军人固有的荣耀和使命变成了他唯一的世界观。然而人都是能够改变的,因此当他们三个人在一齐,纯洁的人性便显示出伟岸的一面,他能够净化一切堕落肮脏的灵魂。这也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我们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是自有注定还是随风飘零抑或是两者都有?”

从影片的制作看,影片用了较多的短镜头,然后按照必须的历史顺序和表现意图进行组接。比如里面的历史事件和阿甘的成长轨迹的联系,还有就是前面大部分事件都是透过阿甘等车叙述回忆的,因而要贴合叙述的次序与回忆的片断性。还有如各个人物的出场也是需要经过蒙太奇处理的。影片的表现是纯朴的与其纯朴不加修饰的主人公相对应。在海上则运用了自然音响与画面相对应,突出其真实性。影片基本上都是声画合一,很少用对立去造成一种与主题不相干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影片时间的跨度虽然没有直接说明,却巧妙地运用电视的画面里出现的重大事件(开始于猫王,其他的前面已说过)来表现时间的跨度的,与历史重大事件相关联和对应的是阿甘命运里的重大事件。

这部电影的迷人之处并不在于任何视觉的艺术性,而在于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和艺术上的处理,而影片中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更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微电影观后感大全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由周迅主演的蒙牛微电影《霾没了》于近日上线,作为首部心灵环保微电影,本片讲述了一个尖酸刻薄的企业女高管在霾中找回自我的故事,剧情虽然简单,但内蕴发人深省,能引发诸多的“漂”一族的共鸣,特别是“北漂”一族,因为这里有时不时的铺天盖地的霾,简直可称东方雾都,微电影深刻揭露了在重霾之下依然坚强生存的社会众生相。

北京的霾固然严重的,但在这座“霾都”生存的人们,更难摆脱的是“心霾”,那些笼罩心头压力沉闷的烦恼与困苦,另类与世俗,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也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霾没了》的片名颇能引起异议,究竟是欢天喜地喜大普奔的“霾没(mei)了”,还是沉沦黑暗永无晴日的“霾没(mo)了”,这是一个严重的“出发点”问题,也是一个终极的“宿命”问题。

或许周迅所扮演的女高管钱雪漫,能代表一批当下年轻人的心态,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开启了在帝都的打拼之路,这里春有黄沙秋有酷热,夏有骄阳冬有寒风,一年四季的雾霾说来就来,赶都不走。霾一来,整个城市昏黄一片,虽然人影憧憧,但竟非似在人间,地府情境不过如此,更严重的是,霾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类身体的戕害,更使这“毒雾”让人闻“霾”丧胆。

雾霾之下,心“霾”更甚,就如片中周迅独白所说,这个城市改变她太多,几乎忘了当初的模样。节奏快、压力大、工作环境恶劣、竞争机会匮乏……诸多的职场问题与生活艰辛,是横在帝都打拼人心灵的另一块无形的霾,而这种霾几乎无时不在,摧毁心智,压榨灵魂,如果说现实的雾霾伤害的人类的身体,那么这些内在的“霾”则戕害着人类的心理,最终结果是如我们每天可见的,人人如行尸走肉,冷漠、尖刻、猜忌与扭曲,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之源。

周迅在片中的角色足够尖刻,身为企业高管,对手下员工总是呼来喝去,毫不尊重,即便在员工遭遇重大变故的时候,也没有施舍任何同情心。不仅如此,对写字楼里的工作人员,也极尽嘲讽和猜疑之能事,完全是一副“泱泱天下,舍我其谁”的架势。尽管这个女高管极品的有些极致,但她身上的好多暗黑点,还是反映了当下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她只是一个更集中的典型化体现而已。

《霾没了》的心灵鸡汤效应,是本部作品的最大价值之一,当梦中的恶魔出现,要抓钱雪漫去遥远的恶境之南的时候,事情渐渐有了一丝一丝的转机。其实,《霾没了》不能算是一部魔幻般的都市成人童话,毕竟恶魔出现的时间都是在梦中,相对于钱雪漫有神怪潜入脑海进行恐吓式的救赎,我更相信她自己内心善良力量的觉醒,让她开始放下事业的纠缠,开始用心来观察身边的一切。

钱雪漫这种通过自醒,并融入整个有爱的世界的举动,或许也是微电影出品方蒙牛所倡导的“只为点滴幸福”的品牌主张吧,如果每个人都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奉献力所能及的点点滴滴,终能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即使天上的霾还时不时回来,但心中的霾既然散去,应是摆脱了更沉重的负担。我们无法驱散北京天空的霾,但是我们可以让心灵和身体得到解脱,首先让自己无“霾”,点滴的美好就是幸福,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爱国电影观后感:看《南京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观看了爱国主义优秀电影作品——《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触。虽然只有整整130分钟时间,但是我深感压抑。摇晃的镜头晃得我想吐,很长时间都没有过这种窒息的感受了。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为一个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编莎士比亚的名句:举手,还是不举手?这是个问题。这里说的举手,不是指对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电影继续在进行。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裸体。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之后,英勇就义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希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电影小q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放假后一直忙于集训的我和妈妈突然发现,早就想看的电影《小Q》昨天居然是最后一天上映了,而我的集训要到晚上九点结束,但我俩还是决定赶去电影院看最后九点半这末场。电影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小Q的故事感人至深,让观众们(包括很多男士)都泪流满面。

本片讲述了聪明可爱的拉布拉多犬小Q在训练师与‘小乔家庭’悉心照料和训练中成长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并遇到了新的盲人主人李宝庭——中年失明、孤僻又坏脾气的天才糕点师,小Q一开始并不受欢迎,但它用它的善良和对主人忠心,打动了“石头心”主人的铁石心肠,开始得到信任并成为主人的“眼睛”,温情的陪伴终于让主人重拾起勇气去面对失明后的新生活。一人一犬,朝夕相处,互相陪伴,他们谁也不愿失去彼此。但时间是残酷的,两个好伙伴一起慢慢变老,小Q的主人患病去了国外医治,而小Q的身体也逐渐老去,它执着的等待着主人的归来,终于心愿达成,但它也重病不起,好在主人陪他走了最后一程。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导盲犬的伟大和忠心,更让我觉得应该去思考的是:导盲犬都能如此倾尽所有地照顾身体有缺陷的人类朋友,可我们这些身体健康的人又为残障人士做了什么呢?以后我要向导盲犬学习,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让世界更美好,让世界充满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湄公河行动观后感爱国

全文共 1480 字

+ 加入清单

湄公河行动》看完电影并不好受,我爹和我一起去看,他说前面太血腥,后面太紧张。我反应倒没那么严重,看完就像什么都忘了,只是额头上湿濡濡的,松开掌心,里头的电影票已经皱成一团了…无论如何,它一定是我今年看过为数不多的电影里最震撼的一部,希望安利给大家。

首先说剧情:湄公河惨案,当年轰动全国的大事情,这里就不赘言了,电影也是以此为原型改编过来的。13位渔民湄公河遇害,同船发现大量毒品,因此被控为黑帮黑吃黑。我国公安派出警力,最后活捉构恶毒枭,还被害人以清白。传统的警匪片。

里面的人物:彭于晏演的方孝武印象最深。女友吸毒为毒贩控制,在毒贩与孝武的斗争中自杀…这里剧情较模糊,最后的镜头是女友朝孝武连开数枪,目光闪动后拔枪自杀。总之,孝武与毒贩的仇就结下了,一下子就是十年。(啊啊,其实我觉得这里的感情真的很糟糕,也为孝武不值,相处十年的女朋友,在告知男友实情有可能失去爱情并且送去戒毒所的情况下,宁愿选择更坏的方式,诱骗孝武到毒贩设置的死亡陷阱,孝武挣脱后对着他开枪后自杀。如果是担心损失爱情,而不告知孝武,尚有令人同情之处。可杀死孝武,对于毒贩的控制她有一千次说出真相的机会,但是没有,还有为了掩藏秘密,也在毒品的诱惑下,她的私心受了迷惑,如果孝武死了,她可以继续无忧无虑地生存一段时间了,即使愧疚,也可以用她以为的爱情,用她现在的愧疚来宽慰自己。所以,她看到孝武逃出生天也要拔枪补刀,又失败了,于是抱着毒品、犯罪下仍未泯灭的良知,和自知无法挽回的理智,选择死亡

所以,孝武真的是为了他死去的女友,破碎的感情选择到金三角当最危险的卧底吗?是这场变故,使他看透也深恨他与女友感情圆镜里的裂缝,从此,他没有家了;更是因为他是个出色的刑警,有着更加超乎平常人的正义感与使命感。)镜头下的孝武是特别的,他逼供毒贩情报的时候比毒贩还狠毒,更像个罪犯,随手一刀就是淋淋沥沥的鲜血;他说,跟毒贩斗让他兴奋,眼里的星芒让人悚然一惊;他不畏死,最后开着汽艇与毒贩老板与糯卡的中间人宋哥同归于尽……他是阴沉的,血性的,因为遭遇,即使最后就义也有人怀疑:他变了,回不去了,变成追逐正义而滥用暴力,以至于动摇迷失的人,所以,他死了,解脱了。只有跟他配合的队长高刚坚定地说:他没变,他一直都没变。 这时候镜头切回队长和孝武的合影上。观者的心是难过的。这张照片,是拍给队长的女儿的,两个大爷们比划出剪刀手的姿势,英气勃勃而温柔可爱…镜面开始移动,回顾着孝武当时对队长说的话。队长问他:案子办完了,你会回去吗?孝武:十五年前的毒枭坤沙,现在的糯卡,将来会有谁?

在我看来,他变了,也没变,成为一半天使一半魔鬼两极分化显著的人,比普通人经历了更多的黑暗,其中也保有更炽热的火种,从而两面都显出极为刚强的一面而相容相分。感谢有这样的他们,有愧疚有这样的他们,英雄变老,毒贩是抓不完的,除非战死,他们的使命不会终结,一种深刻的疲惫。同时,注意到没有,电影里的糯卡被抓了,而指挥他的老板没有,即使老板死了,就像糯卡是坤沙的旧部,每一个参与毒品交易的人,哪怕是童兵,孩子,都有可能是下一个。 警察与毒贩猫鼠游戏里多少炮灰,死了就死了,没有人知道。孝武死了,知道的,也是少数人。毒品与反毒品,争斗与反抗,多少死去的毒贩,就有多少死去的刑警,没有留下名字。

电影的主题和警匪片的主题是一致的,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一碗尴尬的爱国鸡汤,我不想讨论。村上春树说,死不在于生的对立面,死存在于生之中。就有人说,正义的对立面不是邪恶,正义存在于邪恶之中。又想起电影里孝武那难以说清的笑容,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佐罗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电影《佐罗的面具》时,对“转变”的期待是驱使我跟随剧情发展的动力之一。何谓“转变”,其实就是一种灰姑娘情结:期待着灰头土脸的村妇穿上水晶鞋之后的华丽变身;又或者像是张无忌那样,偶然从老猿腹中解剖出一本《九阳真经》来,练就一身纯阳内力,便可以一敌十;也如同罗格斯一样,被打入一针强化身体的药剂,从一个羸弱青年转变为超级战士“美国队长“。电影中人物的“转变”或言“蜕变”,总能大大地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从而获得愉悦。

这部1998年的动作片《佐罗的面具》,在我看来就算是这样一部有“转变”之美的电影。电影开始,亚历山卓·穆瑞塔还只是一个小偷,他目睹哥哥被杀后,便以酒消愁,借着酒劲冲动地要去复仇,恰好被唐?迪亚哥?德拉维加(老佐罗)所撞见,他胸前戴着佐罗赠送的信物,因此迪亚哥(老佐罗)决心收他为徒,训练这个毛毛躁躁的小偷成为剑侠佐罗。一来迪亚哥(老佐罗)借此可完成自己对唐?拉法尔?蒙特罗的复仇(二十年前,是拉法尔杀死了他的妻子,夺走了他的女儿,并将他投入监狱),二来佐罗这份未尽的事业也能有后人接任。于是,便有了一番剑术传承的戏。但是光有武艺并不足够称之为佐罗,很快,亚历山卓便借着新本领干了偷盗的事,这让迪亚哥非常生气,继而教育他成为一个受苦难的人民的公仆,帮助那些受到压迫的穷苦人,同时提高其文化水平。就这样,一个在精神上和武艺上都已发生质变的新的亚历山卓,终于配得上那一副佐罗的面具了。

电影《佐罗的面具》的复仇主题曾是促使新、老佐罗走到一起的动因,但是很快随着亚历山卓的出师,其所目睹的金矿工人的惨状,使其逐渐从复仇的渴望转到更为高尚的目标:解救被压榨的矿工,捣毁贵族们的阴谋。主题的转变,使得电影重又焕发出英雄电影的那种传奇热血的色彩。正义再一次得到伸张,而邪恶则终食其恶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五,我和老伴儿看了一场电影红海行动》。是儿子在网上给我们买的票,要不还真想不起来到电影院里看电影。尤其是一部大年初一才在全国上映的影片。

从取票机上扫码拿到票就打算看电影,但服务员说是3D电影,每人花五元钱买了个专用眼镜。这时候仔细看了一下宣传栏上电影票的价钱才知道每张90元。好家伙,两个人就得花180元看场电影。说心里话,多好的电影我们也舍不得花180元看场电影。但这是儿子的心意,我们只好服从安排。

刚刚坐稳,电影就开始了。看看周围人还真不少。影院里安静的只听到电影画面里传出的声音,一幕幕惊心动魄大营救的画面,真实再现了中国海军8人小组执行撤侨任务整个过程,紧张程度让人喘不过气来。

《红海行动》是由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电视艺术中心等出品,林超贤执导,冯骥编剧,张译、黄景瑜、海清、杜江、蒋璐霞等主演的现代化海军题材影片。

电影主要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在与叛军武装首领组织的叛军斗智斗勇识破阴谋以少胜多的故事。说心里话,长这么大还没看过这么过瘾的电影。

电影中展现出的先进武器和精良的装备让人大开眼界,现代战争并不仅仅是拼人的智慧,没有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也是不能打胜仗的,不怕死只是精神层面上的,决定战争胜负还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

我感觉这是一部大题材、大制作、大手笔、大场面的影片,影片中反映了国与国之间联手合作的问题,影片中宏大的战争场面耗费巨大,展现出的场面令人震撼。每个关键场面都真实再现了惊心动魄令人信服的效果。影片中虽然展现的是现代海军的作战场面,但给观众的感觉是陆海空联合作战的真实场景,让观众看到了我国军人高素质的作战能力。

据来自新华社上海消息,《红海行动》电影从初一至初三上座率均超过60%,票房已达4.5亿元。

影片中感觉暴力血腥场面太多,画面持续时间也长,有好多场面我都闭上眼睛,不忍看下去,场面太真实。其实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里的画面要残酷血腥的多,由此感叹没有战争真好。影片中描写突击队员在营救人质过程中,中国军人那种大无畏舍生忘死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营救人质的过程中感到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看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单作为一部动作片来说《湄公河行动》无疑是颇为中肯的,在动作戏码上可谓做到了并不逊于好莱坞的惊险刺激,但这场根据震惊宇内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却并没有真正着点那本自真实的正邪交锋,只是变成了一场单能金玉其外的场面之作。

贯穿始终的热血燃情,令人看到了香港导演林超贤对动作的娴熟掌控,却也仅局限于此,在一场场堪为惊险的大场面营造中,剧情的不合理也一步步暴露无疑,电影在伊始便申明了这是一场秘密行动,但当我方人员在他国已然闹出惊天之举的同时,却仿若是在自己国家一般,这就犹如《飓风营救》中连姆·尼森单枪匹马创巴黎固然精彩,但少了那个已然腐化堕落的法国国安局老友,那么一切都会变的极为牵强,更何况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却连自圆其说都做的乏善可陈,又拿什么来为人信服?!

如果说剧情的不完整可能是出于顾及他国颜面,很多问题不得不规避的话,那么在人物塑造上的缺陷,却只能归于电影自身,过于追求主旋律化的渲染,使得人物变的尤为单薄,电影对糯康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基本只是给人了一种模版化反派的简述,而即便是张涵予与彭于晏的主演担当,亦难以给人何般深刻的映像,人物的脸谱化使得电影几乎没有太多能给演员发挥的空间,这也使电影难以深入只是停留在了一部英雄主义电影的层级中。

相较于《湄公河行动》所彰显的英雄正义,我个人实则更希望电影能聚焦于这件惨案背后的人文关怀,但电影更多的只是将十三个无辜性命的逝去沦为了突显英雄的张力,单从这一点来说,我并不喜欢这样一部作品,因为其作为真实事件改编,它并不是一部杜撰的演绎,其本因致力去还原真实,聚焦为何这样一件惨案会发生的思考,以此彰显对生命的尊崇敬畏,而不是用这样一场上天入地的打斗来博人眼球。

主旋律化的警匪片,适合任何一场悬疑的杜撰,唯独不适合这种本自真实的惨案,因为真实的深度远比套路的英雄来的更为震撼,惨案背后的思考才是其本当承载的“旋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个人评价600字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金刚川看完了,张译说愿意用十发炮弹换班长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作为一部只拍了两个月的电影,这样的完成度已经算很不错了,整体值回票价。

下面说说失望之处。

感觉最大的问题不是节奏感欠缺导致的冗长乏味的嵌套叙事手法,而是故事皮下,暴露出的观念问题。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军为阵亡战友报仇,我方张排为老班长报仇,两边展开的仇恨厮杀。没错,高潮部分体现的是个人仇恨。张译这个角色的性格本是严谨认真,顾全大局,从整个战役总目标出发反复强调节省相当有限的弹药——却在老班长牺牲后失去理智把所有炮弹像不要钱一样一梭子打出去“打飞机”,看起来虽然爽了,有血性有“人味儿”了,可整个战略目标怎么办?大部队怎么办?如果每个士兵都把私人感情放在战斗任务之前,战争不要打了。

现实中,铁原阻击战指挥官马兆民团长的那次最不情愿的选择——让嫡系部队当炮灰掩护大部队撤离——为了完成总目标,亲手选择让兄弟们牺牲,完成任务后宁可自己降级去做排长,与兄弟们在一线同生共死。这种战略眼光和冷静的判断力与坚定的执行力才是我们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这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美才是志愿军区别于普通大头兵而长久打动的地方。

可惜编剧为了破除“无情战斗机器”的刻板印象,转而强调志愿军战士的个人情绪,反而使人物形象崩塌了。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片把高潮设为双方报仇雪恨,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战争双方都有牺牲,战争是残酷的。

——很微妙地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界限。

而最终的“桥”的结局,虽然有所升华,却令我更加不是滋味:最后的胜利是用血肉之躯铸就的?人的肉体比木板铁石更能对抗美军的压倒性的恐怖轰炸?

强行升华实在是暴露出编剧自己其实并没有想明白处于绝对劣势的我们,到底是凭什么去赢得战争的,最后只能归结于超人的意志力——按西方的说法就是被洗脑成了机器。

其实老电影《上甘岭》对此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因为家乡可爱,因为人民对全新的未来充满期望,所以甘愿拼上性命;另一方面,是因为过人的单兵素质,多年战争练出来的高效组织形式,特别是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战术战略意识。

是素质与智慧,正义、崇高的信仰让这支小米加步枪的部队具备了超强战斗力,而不是血肉之躯和兄弟情这么单薄的东西。

当然,单薄的思想也只能拍出单薄的故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中那个美国大兵才是全篇最立体的人物,源自其点到为止又恰到好处的细节,比如一开始的引经据典,到牛仔帽与塔台称呼的呼应,人家的每个举动都有明确的精神来源,因此立得住,真实。而反观我方的几个角色,导演说不清,所以假大空。

这部片子没有达到我的期望,但我不后悔买了票,反而说明这类题材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挖掘空间和反思空间,什么时候导演编剧想明白了,能感动自己了,作品自然就会感动观众。

期待下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罗小黑战记》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罗小黑战记》讲述的是猫妖罗小黑因为家园被破坏,开始了它的流浪之旅,在一次偶然中遇到了无限,一人一猫展开了一段奇幻的冒险之旅的故事。

电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发人深省,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却也看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平衡,还有关于对错的辩证,对好坏的思考。

首先,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体现在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力度加大,导致了许多动物失去了家园。正如电影中的小黑和风息等人因此失去了家园,而人类的破坏和迅速发展正是风息后来不顾一切想要报复人类夺回土地重建家园的最根本原因。所以我觉得人类应该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发展的同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人与自然的微妙的平衡体现在了妖精会馆的存在。妖精会馆建立在城市中,妖精与人类一起保障着城市的运作与人类和妖精的安全,我看到的是妖精能自然的生活在城市中,而妖精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和谐,在危难时刻,妖精能毫不犹豫拯救普通人,这是十分美好的事情。若说妖精代表着自然,那在我看来,这反映的便是人类与自然的微妙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吧。

最后,关于对错与好坏的辩证。风息是对或是错,难下定论;而无限常问小黑的好坏之辨,亦难以区分。风息为了目的夺取他人能力,处心积虑欺骗小黑,甚至不顾小黑的生死,自然是错的;可他那份重建家园,给妖精最原始的家的精神,不见得就是错的。他夺取小黑能力,不顾小黑生死,在此看来,他是坏的;可是谁又能知道他没有真心对小黑好过呢?或许也是他之前流露出的真心,让小黑觉得他是个好人吧。再看无限,在风息眼里他是坏人,而在众人眼中,他便是好人。所以,好与坏,对与错,莫衷一是,至于结果,就得个人慢慢探索,最后心中便会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每个人的答案也不一定一样。

《罗小黑战记》给我的感受大概就是如此罢了,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画风很可爱,带来了许多欢笑,看完心情愉悦,同时也得到了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观看了电影>,几个词形容,感动,激动,震撼。感受到了了祖国的伟大,与富强,不论你身在何处,你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支撑着你,在这个强大的国家,这个和平的社会当中,作为一名教育者,同样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去进步。

除了通过电影中感受到的国家精神,在电影中更多的细节也同时映射着我们做教育这个行业也可以学习到的优点之处。首先就是团队的合作精神,团队实力。一场战争考验的是一个队伍的能力,队伍的集体感,是否是一些只为一个目标。作为教育者也是同样,一群教育者在一个团队当中。

首先要的就是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每个人的优势得以发光发亮,之后就是一个团队,当那个拥有自己优势的人员其心组成一个团队,这个教育团对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其次就是个人上,每一位战士都是有信仰的,做教育也是要有信仰的,要明确自己相信的是什么,作为教育者你信仰的我认为就是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事业负责,砥砺自身,严于利己,才能教好,才能真正的实现自己。

同样不论是在教育上还是个人生活,做事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做事要有计划,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去做事。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学会冷静思考,冷静的去判断选择下一步该走的路。

不论是教育,还是做人做事,还是从国家自豪感,从电影>当中,不仅仅是看了一场电影,学习到的,感悟到的,学习到的甚是丰富,不论是个人还是团队,不困是从事什么行业,一切的一切从砥砺自身,严于利己出发,严格自己,才能配合团队,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电影等风来观后感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最初,我只是喜欢这个名字。

电影的开头,依旧是北上广的大背景,繁华的大都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依旧是独自漂泊的年轻女白领,矫情拧巴,卑微的地位,卑微的薪水,却高傲的自尊,和放不下的,所谓的梦想。两千块钱的薪水,愣想活出两万块的日子。女主角说,她不想回去,回去就输了,跟我想的一样。

不同的是,镜头并没有在大上海停留太久,它带我们来到了尼泊尔,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女主角程羽蒙遇到了痞气十足的富二代男主王灿,两人并无火花,女主角甚至十分厌恶这个玩世不恭、高傲自大的富二代。是他揭穿了程羽蒙没去过托斯卡纳的事实,是他发现了程羽蒙的真名程天爽并取笑她,他说程羽蒙太拧巴,他不理解尼泊尔这样贫穷杂乱的国家中人民对神明的信仰,出言不逊。直到导游拉辛大声质问:“难道你们真的都不相信吗?”是的,我们不相信,无神论教育下的我们真的很难理解信仰的伟大,所以我们诧异这里全球最高的幸福指数。甚至有时候,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

程羽蒙也不信,她告诉年轻单纯的大学毕业生李热血:“我们最终都会成为小心翼翼的人”,所以她藏起程天爽,改名程羽蒙。她告诉王灿:“羽蒙是一种怪物,长着人形,但却又生着一对很短的翅膀。能飞,却飞不远。羽蒙住在羽民国,靠近高山,它们终日站在山边,试着用翅膀飞远一点,再飞远一点,但总是摔下来,总是惨败。”而她,就是一只羽蒙。

看到这里,好多人说,程羽蒙好矫情,好虚伪。当她背井离乡,在万家灯火的团圆夜泪雨滂沱时;当她忍气吞声,在随时能被备胎踢掉的公司默默奋斗时;当女上司告诉她公平对她这样小地方来大城市打拼并且一无所有的女孩而言“so funny”时;彼时大学刚刚毕业,同样一个人漂泊在外的我,真的好心疼她,也好心疼自己,我想到了那句话:世界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刺不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疼。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我如是,怀揣着根本不值钱的梦想,以为自己很崇高,精神很感人。没有人管你是不是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过度;还没开始承担,就要学会负责任;如何小心翼翼,怎么为人处事,怎么趋利避害成了不得不修的必修课;下班的路上,拥挤的公交,还要思考今天的晚餐,银行卡里的余额和昨天换下没洗的毛衣;回到房间,灰暗的灯光,冰冷的被窝,就是一天的生活,然后,日复一日……

故事的最后,王灿带着程天爽去滑翔。告诉她,滑翔这项运动,即使你完全准备好了,你也要等,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有多害怕,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有用,飞不起来的,而是必须静静的,等来。

故事结局没有流于庸俗,程天爽和王灿回到上海,又各自步入自己的生活轨道,李热血的迷茫依旧需要自己去领悟,谜底还在生活中。程天爽依旧是程羽蒙,尼泊尔,就是一段旅程、一段生活而已,没有发生什么重大转折,没有什么过快的感情发展,她与王灿是否还会有交集,我们不知道。这个故事就跟它宣传的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它不是心灵鸡汤,没有标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个人影评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1950年,朝鲜战争全面爆发。

一场本该是朝鲜半岛的内部战争,却先后受到苏联和美国的插手。

这已不是局部战争那么简单,是大国之间的博弈,美国甚至把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欲盖弥彰。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这仗,该不该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打!

当时的美国空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连同海军舰载机在内,美军共有2个战斗机联队、3个战斗轰炸机联队等14个联队,各型号作战飞机1100多架,并且大部分飞行员都参加过二战。

当时中国GDP是美国几十分之一,钢铁产量是美国的零头。

这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

这恐怕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战争,跨过鸭绿江,就算是死,我们也义无反顾。

那个时候,在朝鲜,冬天很冷,吃不上一口热饭,只有冻成冰坨的一块一块的熟高粱米。每次冲上阵地之前,大家就用枪把敲下一块高粱米,含在嘴里,用嘴里的温度含化米,咽下去,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有志愿军回忆说: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前一秒还有好几个人,下一秒就剩他一个人。

我们血战飞虎山,我们血战长津湖,血战三所里,血战横城,血战砥平里,血战铁原,血战汉江,血战上甘岭……

在《金刚川》这部电影里,导演管虎围绕着在金刚川修建桥梁的故事展开。桥刚刚修好就遭到了敌军的攻击,修好了再建,建好了再修。面对前来执行轰炸任务的敌机,我方炮兵在弹药紧张的情况下,给予了正面还击。著名演员张译、吴京、李大霄等人的精彩表演,将人们带入了大战前夕的紧张气氛,让人身临其境。影片虽然没有大开大合的战争场面,但就如同电影《敦刻尔克》,它反映的是其背后的重大意义。正是由于这些默默无闻、敢于牺牲的伟大战士,我们才换来了宝贵的和平,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影片并没有刻意夸大我方的战斗水平,而是描写了战斗的残酷,和敌机的正面硬刚中,血肉横飞,两败俱伤,最后我方炮兵全部牺牲。而这便更加接近于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跨过那条鸭绿江,战士已经有了必死的决心。我曾经有幸拜访过一位老志愿军战士,他一辈子只出过一次国,就是朝鲜。他从四川坐火车到湖北,再转车到东北。朝鲜的冬天很冷,冷到脱掉草鞋都会撕掉一层血皮。战争残酷到,昨天身旁还是有血有肉的小战友,明天就是一具尸体。相互记下彼此老家的地址,约定谁能活下来就给捎去想和亲人讲的话。战争结束后,他从来不看电视里面的战争片,也从来不吃土豆。

影片的最后,我方护桥战士用人肉搭建了一座桥梁,同时《我的祖国》背景音乐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和《上甘岭》的插曲共鸣。我们不用去管历史上是不是真有这座人肉桥梁的存在,我想导演管虎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些最可爱的人,用血肉筑成的伟大长城;是这些最可爱的人,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和平,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此让人不敢欺负,不敢小觑。

有人说影片过于平淡,我不完全否定。可真实的战争,哪有那么多戏剧性。《金刚川》正是用沉浸式的手法,让我们重新回到了那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北极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不难看出,这部作品属于弘扬正能量的影片。它通过视听影像,为我们带来了有关心灵深处的丝丝温暖和感染。那么,作为一部亲子内容的家庭类电影。它,又是如何展现正能量的。而且,影片通过什么形式去传递这份暖暖能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电影《北极星》很大程度上是以故事、人物关系和主题内涵这三个方面,去展现那份暖暖的正能量的。电影作品中,父亲遭遇了人生当中的低谷。他的生活之路,举步维艰、困难不断。这个故事中的环境经历,为父亲后面的励志能量作为铺垫。

正是如此的遭遇和困境,才让主人公陷入了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态度表现的基础。倘若电影里的父亲,选择逃避和自弃。他给我们传递的,想必就不是正能量了。面对遭遇和低谷,父亲选择了敢于面对、敢于挑战的方向。可见,故事在父亲选择而出现的转折方向上,已然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因此,通过看故事我们便可以体会到那份暖暖的力量传递了。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父亲和儿子面对困难时,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的行动。也着实让电影《北极星》,以人物之间的情感碰撞和包容,向观众们带来了励志能量。我们,看着相互支持的父亲和儿子的家庭关系,心中也未免不会给他们抱以赞许和认可的目光。而理解和包容,便是这份正能量的有效展现角度之一。

再者,这个电影《北极星》以故事表达,反映讴歌了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的勇气与精神魅力。就以他们患难与共、乐观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力量,便足够让这部电影从思想内涵的角度上,为大家展现了满满的正能量了。《北极星》的故事励志转折、人物关系的包容理解、主题内涵的乐观向善,都能够较好地向观众传递那份暖暖的正能量。而简朴的故事情节、淡淡的人物包容加之向上的思想主题,便是展现这部电影正能量魅力的主要方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林则徐观后感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林则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看完《林则徐》这部老电影,让人对中国近代屈辱史感到无比痛心,同时也对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再次感到无限的崇敬。

我觉得在鸦x战争中,真正让我们失败的不是英国人的船坚炮利,而是清朝统治从上到下的腐败,俗话说的好“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战友”。在强敌面前,当时我们的官员表现出的不是同仇敌忾,而是纷纷为了一己私利,尔虞我诈,互相拆台。当时,即使有全球第一的GDP,但在敌人还没有来之前,我们已经败下阵来了。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虎门炮台上放着的大炮破旧不堪,难以御敌。在林则徐的主持下,铸造了八千斤大炮,由底层劳动者男女老少齐上阵,辛辛苦苦地运到炮台上去,在英国侵略时,有力打击了侵略者。然而,正当林则徐积极布防时,腐朽的朝廷却谋求苟安,屈服于英国列强,将林则徐撤职查办,历经千辛万苦铸造的大炮不是毁在敌人的手中,而是被所谓的自己人炸毁,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就像林则徐一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觉得,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定能战胜任何困难。那时候,虽然武器落后,但在林则徐的带领下,军民团结一心,同样抵御了英国的侵略,并做出了虎门销烟的壮举。但是不团结,自己一盘散沙,必然挨打。当初,令西方人崇拜的民族,反被瞧不起,而被骂作“东亚病夫”。 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曾经辉煌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遭受到了如此巨大的欺辱,这是前所未有的。现在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家的快速崛起,这是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结果。我们同舟共济,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特大自然灾害,重新向世人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我们要始终牢记历史,加强自己的爱国修养,同心同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