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汇总20篇

中华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小编收集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欢迎阅读。

浏览

4536

作文

1000

过年了的主题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有亲自从远方来,我们大家全都聚集在姥姥家,高高兴兴过大年。中午又像往年一样要吃饺子。

姥姥在厨房张罗大鼓:做饺子皮、剁肉馅、包饺……忙得不亦乐乎。我担心姥姥累坏了,便主动请求帮忙,姥姥心疼我,但经不住我的请求,答应了。

我吃过饺子,看过别人包饺子,却没有亲手动过,这回我可得大显身手了。我随手拿了一张饺子皮,用勺子舀了满满一勺肉馅放在饺子皮上。我心里十分得意:嘿嘿,没学就会,天才啊!正在我得意非凡的时候,那肉馅就像个不听话的孩子,让我束手无策:当我把左边的皮捏好,肉馅从右边钻了出来;等我捏好右边的皮,肉馅又从左边逃了出来。这可让我为难了,怎么办才好呢?我左思右想,伤透了脑筋,还是一点头绪也没有。

正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姐姐看到了我这般模样,无奈的说:“我的小堂妹啊,用脑子想想,少放点馅儿,不就不会多出来了吗?”说得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找姐姐说的,放回一半肉馅,包起了人生的第一个饺子。大功完成,但是不太对劲,因为我根本不会捏饺子的先后顺序,包的就是个“四不像”。姥姥在一旁耐心的教我,可是我怎么都学不会,凡是不能强求,这是没有办法的,我包的“四不像”只好自个儿吃了。

我虽然包得是四不像,但这是我第一次包的饺子,它凝聚了我的心血。嚼着它,这碗“四不像饺子”别提有多好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过年那点事的主题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火

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火。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火,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火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中国梦长征魂征文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将历史的轮轴轻拨,在充满险况的征途中,架浮桥,过险滩,雪山再难也爬,冷风再刺骨也走。千千万万战士和千千万万可歌可泣的故事继续上演,命运也从不会屈服.历史的巨人依然以骄傲的步伐大踏步向前,三大主力顺利会师,雄狮般的西路军由虎豹渡黄河。二万五千里的距离,永不停滞的脚步沉甸甸的踩在这厚重的泥土上,用宽厚的背影撑起黄土大地的脊梁。

在80年的时光飞速,一个天下无敌的队伍;一个不怕困难的队伍;一个冲锋陷阵的队伍;一个创造举世无双壮举的队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血脉延绵不绝。激昂在胸中沟壑翻滚,壮行在无垠的土地传颂。隆隆炮声,震天呐喊,战鼓咚咚,一腔肝胆。足以山河动,心灵撼。铿锵岁月响彻天地。80年的记忆是镌刻在我们心中最坚定的记忆,80年的血脉生生不息,我们毅然决然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同时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不断的督促我们认清我们所存在的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下,披荆斩刺,对,我们也要爬雪山,过草地。脚上的泥泞不能把我们羁绊,刺骨的寒风不能把我们吹垮。退缩?我们绝不。长征精神将会继续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走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在物质生活与道德生活作出抉择。古先贤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人有精神追求。一箪食,一瓢饮,虽于陋巷,但仍如红军战士一样,在枪林弹雨中继续摸爬滚打。当然,和平年代我们已没有战争,但保持清醒的物欲心是必需的。

其次,我们要树立崇高理想,艾特玛托夫说道:“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变得如此宝贵。”精神上不缺钙,心灵上不空虚,我们的生命会更加丰盈。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把个人奋斗去向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一个人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踏实走好,那么数不胜数的一个人将用最坚实的长征道路铸就中华的荣光。

最后,用正确的三观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提出不同角度的见解,其中真知灼见并不缺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显现出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才值得终身尊敬。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留给我们的为广大群众奋斗的宝贵真谛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将指日可待。

长征精神是我们理想信念实现的必然途径,长征精神是我们青春飞扬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正如索尔兹伯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尽管长征已过,但长征精神早已载入史册,万古流芳。回望历史,从民族独立再到国家富强,放眼未来,长征精神将继续继往开来,永远以它独特的魅力鼓舞我们开拓进取,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征文精选600字:寻访红色足迹,留下红色记忆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上帝说,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神秘国度,它散发着迷人的红色的光芒,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播种着和平的种子,生长着被上帝称为长白山巅,皑皑白雪漫天满地,天池的水倒映出整个世界。可是哪里有红色呢?风与雪在说:他曾来过,用红色的脚印量过每一寸土地。雪松立其身躯,悬着冰挂迎过寒风。猎户举起柴刀,刀柄有一颗闪闪红星。我问他红色是什么。他递过刀说,红色就是这把柴刀,他的爷爷用这把刀杀敌报国,留下了红色。我接过这把红色,看见一人之影矗立山巅,艳艳红绸猎猎作响,随风而舞,霎时红透了眼睫。他匿了身影。

黄河岸边,水在天边奔腾汹涌,翻过山岭越过草原,愤怒地冲向遥远的天际。可是哪里有红色呢?滔天的巨浪和厚重的黄色的土地在说:他曾来过,驾着红色的小船出没过每一次激流。徘徊于每一个窑洞前,农夫抚摸大地,一言不发。我追问他红色是什么。他深情地捧起一掊土,望向夕阳如染血的瞳孔,他说,红色就是每一把土都融着血和汗水,带着历史的沉甸与未来的生机。我捧过这一把土,又看见一人之影脚踩礁石,享受着飞溅的黄河水洗礼,他就像是河中央的一轮太阳,熠熠生辉。可一瞬,他却又隐了踪迹。

江南水乡,雨有些温柔地下,它润泽了乌瓦白墙,润泽了小桥流水,也润泽了红色足迹。青苔在地面的大石板间隙中缓缓生长,天空是空灵的水晶,玲珑剔透,不沾一丝灰尘,杨柳依依,尽是新生芽叶吮吸大地的雨露芳泽。可是哪里有红色呢?渔夫乘舟而唱:他曾来过,你不见乌篷小舟,激动誓言响彻中国。竹桨轻拨波纹,荡漾到远方。我坚定问他红色是什么。他摘下斗笠为我挡雨。他说红色就是要永远坚守誓言,为生活在古老土地上的人们抵挡的风霜雪雨。我戴上斗笠眺望远处,见他红衣汉服立于长亭,却又隐于清风之中。原来,他已坚守了很多年,一直都不曾远离。只是我还未看清他的模样,城市灯火,夜幕四合的天空不会有黑暗,世界如同白昼不曾离开。可是红色是什么呢?人潮如海,涌至天边。欢笑与霓虹一同绽放。男子终于不再消失。我问他,我问他红色是什么。他眉目间气宇轩昂,淡淡一笑,红色是柴刀、黄土与斗笠,是红色的党走过每一寸土地,也是中国不屈的精神,英勇的传统和饱满孕育的希望。

上帝问我,什么是红色。我回答说,红色是一个古老强大的神秘东方国度,红色是历史,也是未来;是伤痛,也是希望;是力量,也是信仰。偌大的国度,本身就是红色的,红色足迹遍布每一寸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交通安全日主题征文800字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妈妈带我去逛街。

当来到一条马路旁,妈妈准备想过马路,我看了看红绿灯,是红灯,我立刻停下脚步。妈妈见我停下来,就问我:“你干嘛不走啊?”我说:“现在是红灯,等绿灯亮再走吧!”妈妈却说:“不行!那边大减价,走晚可就来不及了!”“我就是要等到绿灯亮才走!”我说。妈妈怕我一个人会有危险,只好随我了。

这时我看见一个叔叔听着电话想过马路,我立刻拉他回去并对他说:“叔叔!现在是红灯,要等到绿灯亮才可以走!”叔叔说:“知道了,小妹妹。谢谢你!”

买完东西,我和妈妈坐出租车回家。在回家坐车的路上,我们来到了红绿灯前,现在是红灯,司机正准备想开车冲过去,我立刻对司机说:“司机,现在是红灯,等绿灯亮了才走。”司机却说:“红灯,绿灯,都是灯,不是一样可以走吗?”“是不一样的!我的老师教过我们:绿灯行,红灯停。所以红灯是不可以走的。”我回答。“谢谢你,小姑娘,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司机微笑地说。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现在那么多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不就会有很多人因交通事故而丧失宝贵的生命?不行,我明天叫几个朋友来组织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卫士”小组。

第二天,我叫来几个同学来我家。我对他们说了整个活动小组的计划:我们先在一个长方形牌上写着“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等的宣传语,然后将它挂在有红绿灯、有斑马线的旁边。如果看见有人要违法交通规则的,我们要立刻跑上去提醒他们。我的同学听了我的活动计划,个个都举手赞成。

説干就干,我们马上开始行动!组员们开始实施我的计划。只见他们站在不同的红绿灯旁,督促行人注意交通安全。而我也站在有宣传语的红绿灯旁站岗。这时,我看见一个妇女拖着个小孩,她正想过马路,小孩立刻说:“妈妈!你看看现在是红灯,红灯是不可以走的,你看这个牌上还写着:‘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的宣传语呢!”这时,小孩的妈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并赞小孩子懂事了。我看见这一幕真是高兴!

啊!我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呀!这样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生命为此而失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这十年”主题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这十年:笔墨丹青“绘山河”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1场,介绍新时代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十年来,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中国这十年是描准“点线面”,筑牢粮食安全“保障网”的十年。十年来,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端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稳步达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运用好粮食“储备点”,健全安全稳定储备粮仓,完善切实有效的监管机制,保障好粮食应急安全。构建好“科技线”,培育良种、因地施策、制造差异化机械,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实施好“政策面”,构建价格、补贴、保险扶持政策体系,农民分享到更多的政策红利。中国这十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中国人的饭桌上品种更加丰富多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

中国这十年是锚定“坐标系”,共画脱贫攻坚“同心圆”的十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十年间,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多年的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中国大地沧海桑田。聚焦贫困人口为“中心点”,着重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聚焦贫困县发展为“半径长”,“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地区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聚焦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圆弧线”,出台实施33项过渡期衔接政策,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中国这十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中国这十年是用好“三色笔”,勾勒乡村振兴“新蓝图”的十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是对更美的环境、更鼓的钱包、更幸福的生活的向往。绿水青山画卷美,乡村振兴踏歌来。用“金色笔”勾勒乡村振兴发展引擎,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休闲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结构合理、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遍地开花”。用“绿色笔”勾勒乡村振兴生态本色,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用“红色笔”勾勒乡村振兴文化底蕴,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善治乡村加快建设,乡风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这十年,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过年主题作文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佳节——春节,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我家也不例外。看!一大早,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再看看爸爸,他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爸爸贴春联的技术可是一流。

一上街,街上可热闹了。人们手提着大袋大袋的菜,孩子们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可热闹了!

好不容易到了除夕,吃团圆饭了,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他们杀猪宰羊,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什么清蒸蟹,油炸虾,糖醋排骨……他们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

“叮——咚”,啊!春节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人兴致勃勃的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可我却不停地看着时间,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心急放炮的时间快点到来。快十一点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带着一大袋子的鞭炮下了楼。首先,放了一挂“大地红”。在楼上观看,它像一条巨龙,舞动着身上的金鳞片。从下面观看,它像一朵朵金盏花盛开。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焰火,把漆黑的夜空打扮得格外美丽,它如同一串串珍珠,如一颗颗流星、一朵朵金菊、一条条瀑布,让人目不暇接。瞧,“钻天猴”拖着长长的尾巴,“小蜜蜂”嗡嗡地打着转,“银龙”呼啸着游向天空,“闪光雷”亮得让人睁不开眼。各种造型的礼花如一声声闷雷在天空中想起,声响过后,各色礼花在空中飞洒飘落,如同天女散花,五彩斑斓。有的如繁星点点,有的如盛开的鲜花,有的如少女的身姿……可谓红彤彤,绿莹莹,金灿灿交织在一起!那雪亮的光照得四周亮如白昼,与灯火相映成辉,真是漂亮呀!“过年了!过年了!”我们都开心的叫了起来,我想,这就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诗中描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吧。

光阴领着快乐奔跑;幸福伴着激动飞翔。时间挡不住,快乐留不下,但我的心里刻下了这难忘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红色文化主题征文

全文共 1871 字

+ 加入清单

可以说,我的成长是与红色文化密不可分的,甚至我到目前为止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在红色的文化里熏陶的。

我常在自己的个人简介里写下这样的话:“祖籍在井冈脚下,生长于赣南山区,蜷居南昌某高校”。这么一说,也便把我和红色文化中的三个摇篮联系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赣南是中央苏区的摇篮,而南昌又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

我的祖籍是在井冈脚下的永新县,用祖父的话来说,那是一个抬头见井冈的地方。于是我从小就在祖辈的教导中,了解着关于故土,关于井冈,关于中国革命的过去。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本里,在课外书中,又读到更多关于故乡的字词,关于那段属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记述。

我清楚地记得,“三湾改编”在永新,“龙源口大捷”在永新,我清楚地知道,我从永新登井冈的路,是红军曾经走过的路,踩着的是革命的足迹。提到我的故乡,我是自豪的,因为它记录着中国革命的最初,记录着一个伟大祖国的前行足迹。从小到现在,我多次登上井冈,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触,每一次,都对生活多一点希望。祖国越来越繁荣强盛,更叫人记住曾经抛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我出生在赣南山区,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道赣南有个叫瑞金的地方,那是曾经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被称为“红都”。慢慢长大,知道赣南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红土地”。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赣南的大部分土壤都是呈红色,还是因为赣南几乎所有的县区都与红色文化密不可分。就拿我所在的小县崇义来看,历史中也曾有过“上堡整训”这样的记录,当时的我党高级军官王尔琢就牺牲在崇义,纪念碑名还是由肖克将军亲笔题写的。

我们无法忘记,那段属于赣南的红色传播,那段属于中央苏区的历史。写东西的我,偶尔捕捉了一些关于赣南的文化信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民谣,是当地人民对苏区干部的最高评价,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记录了南方游击战争的艰难,抒发了我军坚定不移的胜利信念。

再说说南昌,上大学来到这座城市,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不能说很熟悉这样一座城市,却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走了那些革命的遗迹。寻访了那些纪念着红色文化的标志。去过了八一起义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走过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朱德训练团。每一次出行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玩,多了一层历史的洗礼,多了几分心情的凝重和深沉,每次回来却也是收获不少。

我们不能忽略,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南昌城里的那一声枪响,它划破了原本宁静的夜空,写下一段历史。这一枪,是武装斗争打响的第一枪,自然也具有非常的意义,而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更是把南昌这座英雄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我不是一个喜欢参加征文活动的人,因为我通常以为征文大多是应景之作,写不出什么真情实感。而这一次,不能不说有些机缘,无意间在办公室看到这本《红色江西》的读本和这样一个活动启事,一下子有种热情涌动,于是写下了上面的文字。也许往往是饱含了太多的情感,才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言语去表达,因为再多的文字,都无法合适的记录自己的满腔衷肠。

有一句话叫,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而红色江西就是这样一段属于江西的,属于那个革命战火年代的过去。它是一段让老一辈革命先辈怀念起来都倍感艰辛的历史,更是一段值得每一个在这个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心里铭记的历史。读着《红色江西》里的每一段文字,就是在回顾那一段过去,那些往事历历在目,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而每一段都是那么牵动人心,每一次的革命进程都是今天幸福生活的铺垫,是前辈的鲜血换来的。

有时候这样的话说多了反而显得有些虚情假意,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常常写下这样的词句,读着这本书里的文字,我越发怀念那个属于记忆里的岁月,记得作业本上写下,红领巾是革命志士的鲜血染成的。而现在社会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只看到了金钱和地位,只看到了利益和权力,忘了今天的生活是有着怎样的历史,忘了今天的幸福是建立在怎样的奋斗基础上。

学习红色江西的历史,真正的意义就在于让更多的人回顾这么一段过往,回顾属于井冈,红米饭南瓜汤的生活,回顾属于瑞金,苏区干部艰苦朴素的传统,回顾属于南昌,血雨腥风斗争的场景。再想想现在,饭饱衣暖、生活富足、平安和谐,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贪婪和谋取。

当然,不是我要去标榜自己什么,也不是我能改变怎样的现状,只是作为一个在红色文化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我觉得我有必要写下这么一段文字,不管它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能让多少人产生一点点触动。

只因为我觉得有那么一段历史,是不应该被我们所遗忘的,只因为我是一个江西人,一个在红色文化里成长的青年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强国有我筑梦未来主题征文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著名政治学家伯克曾经说过“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而在几千年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良好的法律是一切的基础。

我始终相信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在座的每一个人,亦或是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从而走出一段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路。然而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并不容易,还需要很多的客观条件去支撑。从伯克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位著名人物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知道法律是实现和维护这些客观条件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要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法律必不可少。

不知在座的各位是否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中多一些自由,少一些秩序的约束。甚至认为这些秩序的约束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如果有一天这些约束能够消失,或许我们的能力能得到更大的发挥,人生会更加的精彩。然而,事实真的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的吗?

如果宇宙中没有秩序的约束,或许就不会有地球的存在。因为缺乏秩序的约束,大小行星就不会各行其道,地球也将会因此失去安全的宇宙环境,从而随时可能遭受各大行星的碰撞所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如此一来,我们的地球也就不会存在,更不用说生存在地球之上的我们的存在了。而这种秩序的约束体现在人类社会中,就是法律。

有人说,我不触犯法律,法律就与我无关。想以此来否认法律存在的意义。然而法律的意义真的能这样轻易否定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即使你能保证不触犯法律,但是你不能保证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安分守己,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之下。英格索尔在他的著作《摩西的一些错误》中提到“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倘若世界上没有坏人,或许也就不会有法律的存在。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曾说“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就不会再有力量”。可以想象,没有法律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模样。没有交通安全法规,交通将会陷入混乱之中,我们出行在外的安全将得不到保证;没有法律,作奸犯科者将得不到惩戒,那么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便无法维权。也就是说,没有法律,社会稳定就得不到保障;社会稳定得不到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和权益就得不到维护,更不用谈走什么精彩人生路了。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坚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去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

法律是一柄正义之剑,惩奸除恶,维护社会稳定;法律是一把保护伞,遮风避雨,保障公民权益;法律是一座明亮的灯塔,引航指路,指引人生航向。可以说,正是在法律的陪伴下,我们才可能去走出那么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新中国70周年征文8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三代人鞋子的变迁

七十年前的梦想,七十年前的愿望,经历了七十年的雪雨风霜。回顾走过的七十年,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贫瘠荒凉到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从三代人鞋子的变迁管窥一斑。

以前与奶奶聊天,才知道她们那个年代的艰辛。我的爷爷、奶奶生于四十年代。解放前,为了生计,爷爷十三岁就当童工,因为穷没有鞋穿,干活时被滚烫的开水烫伤过脚。外婆没钱买鞋,就拿黑布用钉子钉在木板上,做成木屐穿,这种鞋穿起来可累了。到了冬季就更苦了,饥饿而又寒冷。聪明的爷爷会用麻绳和苇絮编织一种叫“麻窝子”的鞋子,里面铺上麦芒和稻草,这一双麻鞋就可以熬过寒冷的冬季了。

我的爸爸、妈妈出生在七十年代。妈妈小时候连做梦都想有双回力运动鞋。那时候的学生,能有双回力运动鞋就是最幸福、最神气的事了。后来外公送了双回力运动鞋给妈妈,妈妈爱惜极了,只在上台表演或开运动会才舍得穿。爸爸小时候穿的是老保鞋,鞋子是用橡胶和帆布做的,看上去很土气,但特别结实。到了九十年代,爸爸妈妈才有了皮鞋穿。

我出生在跨世纪的2007年。我的鞋哪双不是色彩鲜艳,样式新奇呀!我有蓝色的休闲鞋,上面织满了芭芘娃娃;我有白色的旅游鞋,后跟上带着灯,穿上它,脚上的灯会一闪一闪,提醒行人注意我的存在;我还有粉色的“海豚嘴”棉皮鞋,鞋面看上去就像一个“海豚嘴”,上面还有一对蝴蝶结,鞋的两侧有镶花,穿上它又漂亮又暖和。啊,对了,我还有一双令人羡慕的紫色溜冰鞋,鞋面上两根长长的白带子用来绑脚,鞋底由两块钢板连着,这样整个鞋子不仅可以伸长,而且还可以缩短呢!更神奇的是,鞋子底下的四个轮子,可以横着排,也可以竖着摆……我的鞋子还多着呢。

三代人的三代鞋,不仅见证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变迁,七十年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释放了中国活力,凝聚了中国力量;七十年的沧桑巨变,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美好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青春有为时代有我主题征文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希望。青春需要什么?青春需要努力奋斗,所以青春在于需要怀揣着希望去奋斗。

奋斗的青春,需要坚定的信念。树立信念乃成功第一步。法拉赫在条件恶劣的场地没日没夜地训练,没有一句抱怨的话,终于在里约奥运会上蝉联长跑项目的两块金牌。苏炳添成为亚洲飞人的道路并不顺畅。在他决定换左脚起跑的那一段时间里跑的比原来还慢甚至连一起训练的女队员都跑不过。在坚持改变之后,终于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亚洲记录誉为黄种人的极限。奥运健将们成功的背后无不凝聚着奋斗的汗水。在无数披荆斩棘的背后是永恒不变的信念。信念如一股强大的力量鼓励着他们。

奋斗的青春需要艰苦付出。明代宋濂小时候家里穷,只好找别人借书来阅读,阅读的同时他还会把书给抄下来。在求学路上冻得皮肤裂开也不放下经书。最终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每天都废寝忘食。他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冬天把粥凝固成一块就这样就这咸菜吃。长大之后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们的事迹无不启示着广大青少年要克服困难,无论前路多么坎坷,只管奋斗前行。

奋斗的青春需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时期的主席写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言壮语。周恩来13岁时就决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为寻求救国救民的药方,并把探求民主与科学的真理付诸于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理想是船只,带着最初的梦想启航。

青春是最美好的时期,将奋斗写进青春的篇章,我与奋斗出发远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师德征文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其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站在中国教育“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节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伴随着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更高要求,学生的“引路人”必须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而教师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正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可以说,“四有”是基础,“引路人”是目标。

做好学生“引路人”,理想信念是根本。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的年代,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引导学生面对各种诱惑系好“人生的扣子”。当前,在教师队伍当中还存在着“姓马容易信马难”的现象,把道听途说或先入为主的偏见在课堂上传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主动学习、深入研究、自觉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将其创造性地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前不久,一档《开卷有理——马克思靠谱》的节目,利用媒体融合的创造性传播,用90后的语言还原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马克思,让理论亲切可感,就是很好的做法。

做好学生“引路人”,道德情操是前提。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对学生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方能以师为镜。

做好学生“引路人”,扎实学识是基础。陶行知先生曾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信息化条件下,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长流水”。广大教师要积极面对挑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既努力提升自身学识能力,又要学会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刻保有理论、知识、技能的源头活水。

做好学生“引路人”,仁爱之心是关键。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无论是殷雪梅、张丽莉在车轮前的奋身一扑,还是徐本禹、石兰松对大山里孩子的郑重承诺,都源自于根植其内心深处的浓浓仁爱。做时代的好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用宽广的胸怀去尊重、包容、欣赏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新中国成立67周年纪念日征文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三十年前家乡的一切,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印象并不是那么深刻,然而在与父辈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之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路,家乡的房子,家乡的小河,家乡的交通工具,人的生活......都在变化。

听老一辈的说,以前他们住的都是简陋的茅草屋,只要一下雨,盆盆罐罐都得派上用场,因为外面下大雨里面在下小雨,而现在,简陋的小屋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居住环境的改善还伴随着家具及家电的更新换代,记得小时候,哪家有个收音机已是很了不起的事了,更不用说彩电,还记得孩提时代,谁家有了一台黑白电视,那可就成了大家的乐园了。而现在,彩电,空调,冰箱,电脑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电器,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电话,手机也已不再是奢侈品,数字电视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走进家家户户。

以前,农村里人们做饭用玉米杆,豆秸,枯草以及稻草之类的东西当柴火烧,碰上雨天,低矮简陋的厨房里经常浓烟滚滚,呛得人咳嗽不止,熏得人泪流满面.从村头到村尾到处都是袅袅的炊烟.而现在全村都不见了炊烟,原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燃气灶,抽油烟机等等,厨房里都装潢得洁净,明亮,烧菜煮饭的家伙也越来越高级,连装油,盐,酱,醋的盒子,也越来越精致了!

以前,家乡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起来非常地艰难,每逢刮风下雨都会让人灰头土脸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家乡泥泞的土路被改造成了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这样交通就更加方便了,再也见不到雨天车欺人的现象了。

以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几只红薯,一碗稀饭就是每天的主食,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才能吃点肉打打牙祭,因此,小孩子过年的时候都愿意出门走亲戚,为的就是吃白面馒头而一饱口福。现在,菜场里应有尽有,除了大鱼大肉,人们更注重的是有营养,原生态的食品,我们的早餐也以牛奶,面包为主。以前穿的衣服都以灰,土,黑三色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那时候,一件衣服从新到旧常常要穿好几个人,衣服破烂不堪了,还舍不得扔掉,而现在,一些时尚的休闲服成为了普遍,年轻人更是注重名牌,赶流行,衣服五颜六色,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以前,在宽阔的田野上,身轻如燕的姑娘们在你追我赶地种地,健壮的小伙子们扶着犁,吆喝着牛,汗流浃背犁着田;鹤发童颜的老者扛着锄头,衔着烟头,还不时地来到田埂上看看,催着他们,天都快黑了,今天的活儿还没有干完。而现在,不需要那么多人,只需要一个人驾驶机器,一会儿的功夫就完成了一天的事情.休息的时候,一手叼着高档香烟,一手拿着MP3,欣赏着美丽动听的音乐,看着自己刚干过的活儿,心里乐得直夸:还是现在效率高!

随着三十年祖国的改革开放,学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学校设施简陋,连坐的凳子也是用破砖头摞起来的,教室露着天,每逢下雨天,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外面不下了,里面还滴嗒。有许多学生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导致不能上学,现在,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了,学校的设备齐全,有宽阔的操场,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近几年,国家还推行了义务教育,免去了学费和杂费,使家庭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也能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是啊!我们的祖辈经历了多少风雨,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使我们的祖国强盛兴旺,今天,我们只有努力学习,用心去体会现在的惬意生活,将来才能用我们的头脑和双手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建设我们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教师主题征文2000字

全文共 212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教师不能没有爱心,爱心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牺牲自我,是一种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教师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立德当表率、树人为根本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众所周知,这里的“道”就是教师的“师德”。一个人的一生要活得有意义,这里的“意义”并非是活得有多么的精彩,多么的风光,多么的辉煌,而是说我们要对社会有多少贡献。这个“意义”就是要靠他的“德”来作为评价。在当今的社会中,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的高度进步,社会中的某些不良思想会影响到我们教师,一些教师收到了社会上灯红酒绿的影响,掩抑不住内心的浮躁,“德”就慢慢的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最近网络、报纸、电视等等新闻爆出的一些有违“师德”的报道,深深的伤害了家长和社会的心,这些固然是极个别的人的行为,也是这些个别的行为“教育”抹了黑,让社会认为教育不再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纯洁。我认为,作为教师,姑且不说职业如何神圣、高尚,首先要正确的认清自己,降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当作人来看待,当作一个自然人,不断的去提高自己的“德”。努力的让自己的“德”高尚、伟大。用自己的“德”的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

二、立教作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灵活的去“学”, 而不应该机械的去“搬”。素质教育说了这么多年,真正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素质教育了吗?有些地区,有些学校机械的模仿别人的做法。有的地区统一学某某地区的“某某教学法”(笔者自己这样称呼),让学生围成一圈,让学生写学案,美名其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个地区的教育官员们还在洋洋自得,沾沾自喜,沉浸在自己的肥皂泡中,可悲。“某某教学法”确实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这种创新的前提是学生自身的素质是不是达到相当的要求,学生能否发现问题、组织探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身拥有的知识量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是某个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的,更不是某个学校的全体学生能达到的,更不是某个地区的全体学生能达到的。一位教师的“教”的创新首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而不是传统的“灌”“填”,而是兼顾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无定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就是“教”的创新。

三、争做“四有”好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教师节座谈时提出做教师的四个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四有教师,现谈几点体会。

1、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教师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才有可能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出栋梁之材。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种子。在这个时代,我们要以理想信念为基础,让每一个教师都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我们只有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发光,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2、有道德情操

教师的职业有特殊性,时代与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高于其他行业。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培养人。教师是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因此,合格的老师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我们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在学生眼中是为人的模范。一个教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等方面都有问题,怎么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扎实学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一行业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如果不具备广博的学识见闻,学生问你问题你竟不曾听说过,反而要问学生,这可有损教师的形象。只要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加上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中分得主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做到深入浅出,收放自如,保证教学的质量。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的,应该要有一池流动的水。现代的生活节奏快得让人目不暇接,知识的更新也更是如此,一个教师如果只满足于现状,满足于目前掌握的知识才干,那他就跟不上时代,必会被时代远远地遗弃的,学生也不会服你。

4、有仁爱之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瓦•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爱的经验理论,对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振奋教师精神十分有必要。他在平凡的教师和乡村中学校长的岗位上做出了出类拔萃的成就,被前苏联教育界推祟为“教育思想的泰斗”。他取得的成就,除了他的实践基础和教育信念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儿童博大的爱。

作为教师不能没有爱心,爱心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牺牲自我,是一种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有的老师忽略了做好老师的标准,缺少仁爱之心,金钱至上,对于送礼和不送礼以及送多送少的学生区别对待。在平时教学中对孩子缺乏耐心,似乎体罚和变相体罚才是教育的最佳法宝,殊不知,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的程度很深。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争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征文500字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短短几个字,就体现出:富强中国,民族中国,文化中国,和谐中国……的无限的愿望,这都是“梦”的包括。

在我的梦中,我生活在一个伟大、富强、公正、文明的中国,人人友善、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不一样。现在的中国和我梦中的中国还不太一样,还有些差距。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令人痛心,值得人们反思。比如,一些人一面抱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情冷漠”,一方面又提醒家人“出门少管闲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面抱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一面又对廉价仿冒名牌趋之若鹜;一面抱怨公共秩序混乱,一面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逆行闯红灯等等。这种相互矛盾、“双重标准”的心态,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正是现实社会的写照。

实现中国梦,首先不能做旁观者。旁观者的心态让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是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公民,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是什么样的,中国就是什么样的。

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然而“梦”也不会突然变成真实。我们要靠这双手,脚和眼睛去创造,去关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有句谚语说:雷峰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就是告诉我们在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和关心,中国才会强大,才会富强。

中国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要随时的团结,友爱,中国才会有强大的力量要对抗外敌。

”人心齐,泰山移“中国政府非常注重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以及让全民共同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其他任何事物。记得当年申奥之际,我申奥代表团曾向国际奥委会和全世界人民庄重承诺,如果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将会把奥运圣火带到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然而就在当年这一梦想实现了,中国也圆了当初自已许下的承诺,把奥运圣火传到了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这也有力的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屈不挠并能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的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强不可欺又一直在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现在和将来的任何时候,都有能力办好任何利国利民和有益于全人类的事情。

在中华民族5千年的文明史里,有勤劳的勇敢的人民,也有许多爱国志士,为了祖国,他们宁死不屈……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精神我们才有了如此美好的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校庆征文作文900字:八年记忆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荏苒,当我提笔写下这行文字的时候,距离那个紧张而火热的六月已过去整整六年,而踏入校门则已经是将近十年前的事情了。犹记得2003年,我以一分之差与二中擦肩而过,颇有些意外的成了八中一员。如今想来,似乎这便是冥冥中早有注定。从高一的混沌迷茫,到高二的确定目标,再到高三的艰难奋进,直至最终实现梦想,那些尘封多年的往事,仿若就在眼前。

高中三年,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业负担自然是颇为沉重的。感谢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为文科班提供了最为优秀的师资团队,和大多数文科学生一样,对当时的我而言,数学是我一贯的苦手,幸而负责教授这门科目的厉彩霞老师当时是我们的班主任,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整个文科班的数学成绩得到了显着提高,而我也在高考中如愿取得了理想成绩。

感谢时任历史授课教师的戴伟老师,正是戴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激发了我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并且在后来的专业选择中最终决定以史学研究为终身志业,直到今日。繁重的学业之余,在文体竞技场上,同样少不了文科班师生的精彩表现。大家一起挥洒汗水,尽情享受胜利的喜悦,也坦然接受失败的苦涩,这段一起走过的日子,最终结晶成一份沉甸甸的同窗之谊、师生之情。

如今回首往昔,三年八中生活,是我精力最为旺盛,学习最为刻苦,而最终成就也最丰硕的一段时光。对我个人性格的塑造,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关于未来的初步设想,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八中的学业早在六年前便已宣告结束,但这段经历却弥足珍贵,值得一生铭记。求学在外,最令我眷恋的是故乡,而最让人追忆的,无疑便是母校。从州温、杭州、北京,以及未来计划中的大洋彼岸,求学之路愈发辽远,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你的梦想起航在何处起航,唯有如此方不致于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方向。

无论身在何方,州温市第八中学,始终是我永恒的灵魂依恋,是我不变的精神家园。如今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继续我的求学生涯,北漂之路固然充满艰苦,却挡不住八中学子的万丈豪情。“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励志格言。前半句自然不在话下,而后半句的实现则尚需我多加努力。期望着在将来某一天,我能够有幸和千千万万杰出校友一样,践行这句诺言。

恭贺母校四十大寿,衷心祝愿母校蒸蒸日上,桃李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传承长征魂共筑中国梦征文3000字

全文共 3964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无畏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史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传承长征魂共筑中国梦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今天,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中国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路上,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对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弘扬长征精神,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使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发展顺利之时,还是身处逆境之时,始终秉持理想信念的力量,秉持崇高精神的力量,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梦强大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在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草根,咽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等艰苦的条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走上了抗日救国前线。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或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广大红军将士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回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倒下?”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理想!革命理想大于天”。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证明:坚定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努力,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用长征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比较有效的一种途径。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要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经受考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二、弘扬长征精神,发扬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凝聚合力的精神,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共同为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要实现全国13亿人的中国梦,我们每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凝聚一切正能量。大局意识,就是要看的长远,不计眼前得失,从而得到最长远,最广最多的利益。长征中,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整体。长征的胜利是党和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的胜利。长征途中,广大红军指战员从革命利益出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纪律,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真正做到了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

大局意识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前提。大局意识首先反映的是政治立场,就是高度自觉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来思考处理问题,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指示,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关注大局、理解大局、维护大局的能力。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高度上,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要识大体、顾大局,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弘扬长征精神,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红军长征史,就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万里长征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千里沼泽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肖华上将后来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正是当年的真实写照。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死神和草地恶魔,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

党员干部的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富裕,离不开昨天的艰苦奋斗,我们明天的更加富裕,需要今天的艰苦奋斗。因此,发扬红军长征胜利的法宝——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大步走向富裕的时候,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们不但不能丢,还应该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使之成为自觉。党员干部有了艰苦奋斗这个“本”,有了这个基本政治素质,就会有进取之气,在思想上、感情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为民谋利;在作风上,虚心倾听百姓意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力戒奢惰,克服享乐主义和娇奢之气。

四、弘扬长征精神,发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使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要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党群关系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根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长征时期,党始终坚持这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长征途中,在物质极其匮乏,甚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战略目标的转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长征之路,红军所经之地绝大多数是偏辟的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作战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红军纪律极为严明,不侵占民宅、不违犯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并且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赢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沿途各族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作战,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长征。

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创造了优秀的工作业绩,形成了基本和谐的党群关系。但是,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曾对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流失状况进行了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密切联系群众”满意度最低,仅为35.6%,党群关系不容乐观。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党最终就会丧失执政的社会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克服官本位思想,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秉承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近、作风上深入、生活上关心、工作上依靠,与群众同甘共苦,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团结群众,切实增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未来的征程中,只要13亿人团结一心,这种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必将成为我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无畏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史诗。只有理解长征,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只有理解长征精神,才能理解我党由弱胜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新的长征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同心共筑中国梦征文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自1980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举办,36年间凭借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文艺会演不仅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更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融合做出巨大贡献。

——36年来,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广度”使得每一个少数民族的文艺精品有机会与广大观众见面:宏大绚丽的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令人着迷,动人心魄的蒙古族呼麦唱出了人与自然的呼应,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每一次会演,都让人们更加惊叹于民族艺术的魅力。

——36年来,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热度”激发了更多的年轻艺人投身于传承少数民族文艺事业。柯尔克孜族的库姆孜弹唱雄浑激昂,朝鲜族的盘索里清丽细腻,让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技艺不再面临消亡的威胁,舞台上学艺纯熟的年轻艺人越来越多。

——36年来,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深度”为各民族艺术家交流创新、融合技艺提供了不竭动力。正因为此,庄严肃穆的苗族原生态舞蹈反排木鼓舞有了更多欢乐轻快的曲调、作为“西藏文化活化石”的传统藏戏也有了编排上的扬弃……

会演期间,各民族艺术家们济济一堂,他们既是表演者,也是观众;既是本民族独特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代表。

本届会演在继承前几届会演传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荟萃了5台属于少数民族独有剧种的戏剧:西藏和青海的两台藏戏,广西的壮剧、云南的傣剧以及江西的畲歌戏,数量为历届之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少数民族艺术门类如侗族大歌、维吾尔族木卡姆、朝鲜族长鼓舞等也将继续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在传承的基础上,本届会演还努力实现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音乐会、舞蹈诗、歌舞晚会、歌剧、舞剧、歌舞剧、音乐剧、话剧、儿童剧、地方戏、少数民族戏剧共11个类别的舞台艺术将争奇斗艳。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然成为各民族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日益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心系国防共筑中国梦征文

全文共 2045 字

+ 加入清单

忘不了沙场上的风风雨雨,忘不了战火中的电闪雷鸣。九十年漫漫征程,镌刻着忍耐与辉煌。九十年峥嵘岁月,翻滚着抗争与希望。神舟飞天,圆梦中华,印证华夏儿女梦想与追求的辙痕。两会召开,惠及百姓,记录共产党人光荣与责任的履历。寒风冷雨,烈日酷暑,在改革发展的日子里,我们勇敢闯荡,沸腾青春的热血。国徽闪耀,党旗飘扬,在锐意进取的道路上,我们放飞双翼,燃烧昭华的力量。

仰望,为中国助长雄风的他们

历史上的中国,缀满列强狰狞的表情,罪恶的铁蹄践踏着神圣的中华大地,纷飞的战火令祖国山河失色,满目的疮痍让无数仁人志士看清了帝国主义的面目,他们毅然地站了起来,他们不怕命运将自己的梦想撞碎,不怕权利欲望的无情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化为泡影,更不怕那阻拦的力量将自己的干劲化为道道伤痕。那一年,他们一次次在苦难中崛起,高昂不屈的头颅,彰显着英雄本色。因为他们,中华的精魂依旧,中华的豪情依旧,中华的信念依旧。

国防建设新时期,他们的出现,让我们在狂风暴雨中倾听时代的钟声,在雾霾阴暗中遥望澄澈的蓝天,在漫漫长夜中看到黎明的曙光。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他是钱学森。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他是李剑英。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他是方永刚。太多的他们,凝聚了太多的力量,熔铸了今天腾飞的中国。党旗飘扬的这片沃土上,他们从未停下耕耘的脚步。风雨兼程的岁月里,他们昂首阔步,为中国的崛起付出了青春与热血。追寻幸福的道路上,催人泪下的英雄赞歌仍在我们耳畔不时回荡,强我国防的旗帜永远迎风飘扬。

回首,心有千千国防情

我们这代人在和平环境中成长,可能并不了解理想的艰难,也不知道战争的痛苦,但是那绵延下来的壮志雄心,理想信念不曾改变。曾经艰苦的岁月已经逝去,可那用血肉之躯构建的钢铁长城犹在。今天的我们,从青涩到成熟,从柔弱到坚强,一点点成长。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造就惊世繁华,用自己的信念撑起祖国的高山大海,用自己的国防情书写他们的壮丽,用赤诚的忠心完成我们的中国梦。

九百六十万国土的璀璨,我们用青春捍卫,用热血筑就坚固的国防之墙。我们要相互守望,共同担当,为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注入更多的自信,温暖与希望。国力逐步提升,我们的国防情将更浓,我们的责任将更重,我们要化为动力,让我们的国防情促进我们为国家奋进,为民族奋进,闪烁出更多爱国精神的光芒。

低头,写下我的中国梦

带着简单稚气的脸,我来到校园,穿上迷彩,放弃安逸奔赴火热“战场”。在这里,我第一次呼喊口号,声嘶力竭;第一次站定军姿,浑身酸痛;第一次体能训练,筋疲力尽。我摸爬滚打,追逐梦想,收获成长。即使背井离乡,高强训练,我咬牙坚持,坚毅如常;即使浑身酸痛,双手磨破,我忍痛操练,无怨无悔;即使双腿沉重,身体青肿,我昂首挺胸,阔步向前。军训铸就了我外柔内刚的性格,磨练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从此,“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深深融入我的生命。这汗水灌铸的年月,熔铸我迈向国防第一线的力量。我为国防而来,为梦想刚强。因为,我有我的中国梦,军人梦,梦不落。

回想起第一次站在楼前点名,学长说,我们国防生,生为国防,为国防而生,我们要利用好这四年,提高军政素质。那时我听到这句话,心里一阵沸腾。三年了,我深深体会到了国防生带给我的改变,我爱着这里,爱着这身衣服,我也要对得起这身衣服,努力使衣服下的自己闪耀起来。出操,练体能,叠被子,点名,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我过着和普通大学生不一样的大学,也经历着不一样的改变,这份改变,喜忧参半,但走出校园的我,将是那份“携笔从戎,献身国防”的誓言更加坚实的我。

我愿擎起一方天地,守护一生,不问巾帼与须眉,我愿和他们一样。在钢铁之营中,认清责任与使命,用奋斗与拼搏,谱写青春赞歌。稚嫩的双肩,我愿担起前辈的梦想,聪慧的双眼,我会意识到未来的紧迫。军人的未来不相信伤心的眼泪,成功的喜悦不接纳无能的退缩。带着我对祖国的眷恋,时刻准备奔赴疆场,祖国的防线,坚不可摧。我愿用无悔的青春,谱写军歌嘹亮,我愿用坚定的信念,熔铸军旗飘扬。我愿用手中的时光,浇灌科学之花,为迈上“战略空军”的新高度、掌握防卫作战的“制空权”,摩拳擦掌,搏击天空。我愿用自己的奔走,甚至自己的生命,为祖国的荣辱兴衰献上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为酬壮志,携笔从戎,心系国防情,腾飞中国梦。

前辈们追求着,奔走着,忘记了身体上的疲乏与痛苦。他们梦想着,拥抱着,铭记着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将人民大众的深情与憧憬,幻化成飘扬的旗帜。他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因为他们铭记着责任与使命,我们拥有自己的强国之梦,我知道,未来的我们都会是曾经的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过年了的主题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过年啦!天空还没有亮起来就听到窗外的鞭炮声碰碰的响!

拉开窗帘看到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小孩子们在楼下放着鞭炮,爸爸让我赶紧起床,因为爷爷和姑姑一会儿过来接我去大爹家过年。今年我不和爸爸妈妈过年了,我要和大爹他们一起过年,因为我 和王乐乐早已约好一起过年啦!洗漱完不久姑姑和爷爷就在楼下等我了,跟爸妈道别后就拎着一大包衣服就跑下楼了,然后又回奶奶家把奶奶接上就出发了。

我大爹家在达拉特旗,中午十二时左右我们到了大爹家,我一进家门看到堂妹在玩电脑,我说:“王乐乐”,“哥哥你来了”堂妹见到我高兴地笑了。吃过午饭后我和堂妹出去放了一会儿炮就回家 了。傍晚时堂妹的大舅找来了两袋炭跟一些树枝,准备在空地上堆火笼,我和堂妹还帮忙把火笼堆起来,过了一会儿大妈就叫我们吃年夜饭了,有饺子、羊肉、猪肉、鱼……非常丰盛,其中大妈在饺 子里包好几个硬币,吃饺子的时候堂妹的姐姐吃上了一个硬币,然后堂妹吃到了硬币,就我一个人没有吃到硬币。吃完饭后我们一起点着了火笼,大家高兴地围着火笼转,这时大爹从车库里拿出很多的 炮,有喷花的、飞天的、转的……各种各样的礼花炮把天空装扮的绚丽多彩,我和堂妹玩的高兴极了,到了十二时外面有很多的花炮放起来,就像是一个大花园一样!虽然爸爸妈妈不一起过年,但是我 还是玩的很高兴!我想现在该给老爸老妈打电话拜个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少先队建队日主题作文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出乎意料的是,我在母校运河小学作题为《读书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读书报告的第一个环节,是一位少先队员给我戴红领巾!

那一刻真是激动得有些发抖,眼睛湿润,比我上小学第一次带红领巾时更激动。当晚回家谈起这事,87岁老母亲说:你上一年级就带上红领巾了!你那时学习真好,奖状得了很多。

准确地说,我是一年级下学期加入少先队的。其实上学期我就以为自己能入队了,因为我学习好!但班主任程老师抚着我的头说:你年龄还小点,先让年龄大的入。那时我们班年龄大的同学特别多,班长就比大我三、四岁!

听到不能入队时,当着老师的面,我忍不住委屈地哭了!放学回到家里,见到母亲哭得更厉害,好像犯了大错,见人都不好意思。班主任与母亲都安慰我,说下次一定会入队。果然下学期我就入队了,班长给我戴红领巾,大哥哥般温暖。我们毕业后,一直都没断过联系。

戴上红领巾后,我是跳跳蹦蹦回家的。逢人便昂起脖子,说我入队了。那条红领山一戴就是三年。每晚睡前都要折叠好,放在枕头下压平整:她是红旗一角,烈士鲜血染红了她,很神圣。鲜艳的红领巾经不起时间的打磨,红色褪尽,边沿成了布丝丝,我去很喜欢戴她,因为戴破旧的红领巾,一看就是资深少先队员,赢来的都是羡慕的眼光!

三年级时统一换新红领巾,可新红领巾没戴几天,运动就来了,又换成红小兵胸牌。

……

我站在母校的讲台上,大脑不断闪回半个多世纪前戴红领巾的情形,而眼前的这位给我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又让我想起一年级同桌的那位好看的小女生。

戴好红领巾,我们互敬少先队礼,那一刻,我又是一名少先队员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