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70周年观后感【精品20篇】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4721

作文

1000

辉煌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辉煌中国》已于昨晚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主席的带领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共同奋斗。实现民族自豪感、荣誉者的增强。为全面实现全面小康铺好前进的道路。 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基础,民族振兴给国家发展注入蓬勃生机。伴随着近代以来的浴血抗争和艰辛探索,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现如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国际形势也复杂得不容乐观,十九召开在即,在喜悦的同时,内心还要保持一份警醒。生活在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没有示弱,反而以一种包容的姿态面向世界,这就是中国人的气节,这就是大国外交。

只有上下同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富强。 中国经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终于又一次以 “主角”的身份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曾几度站在了历史的制高点,指点江山,号令群雄;又几度沉沦,落后挨打,国家主权惨遭战争铁蹄的践踏。重塑大国风范,中国人民等待这一刻,实在太久了!

一代代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为中国的伟大梦,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前进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开学第一课少年强中国强观后感300字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是我们学生生涯以来,最为特殊的一个年份,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我们的生活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不仅出行需要随时佩戴口罩在个人卫生上更是明显的得到提升,时间飞速,转眼已到九月。,如今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新一年的《开学第一课》也是正式播出,而今年的主题:“少年强,中国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抗疫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

因为疫情,我们度过一个格外漫长的寒假,不仅要在家中上网课学习,出门也要带上口罩,使我们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但随着祖国不断地抗击疫情,与钟南山爷爷的英明指导下,战胜了这令人民都为之恐惧的危险疫情。如今虽然疫情还未彻底的遏制,但我们也慢慢恢复之前的平静生活,同学们也返回校园之中,开启了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的冬天,悄放枝头的蜡梅不是最美,银装素裹的大地不是最美,最美的是那一群群逆行者,他们挺拔的身影,是这个冬天最美的风景。

当新冠病毒悄无声息地伤害我们身体的时候,我们可爱的白衣天使们,就成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的无畏的战士。只要一声令下,他们马上集合,奔赴战场,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

你们看,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已经认不出谁是谁了,于是防护服有了自己的名字。防护服一穿就是好几个小时,因为一脱下就不能再穿了,于是他们就不喝水不吃饭,一刻不停地抢救病人。当他们脱下防护服和护目镜后,脸上那深深的印迹让人心疼,原本俊俏的脸庞,已是疲惫不堪,汗水已模糊了他们的样子,但是他们面对镜头,露出了美丽的笑容。当看到他们蹒跚离去的背影,我的泪水已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的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于是,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马上请命,带着简单的行装,乘上大巴,坐上飞机,逆行而上,一齐来到了最危险的武汉。为了更好地投入战斗,姑娘们剪去了美丽的长发,于是有了今年最美的发型。“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本想今年回去的,但是我现在走不了,我的家人一定能够支持我的。”“疫情不等人,救人最重要,结婚可以晚一点,领证可以改一天,没事。”……一句句真诚质朴的话语,令人肃然起敬。有一个医务人员,在抢救病人时,得知了她母亲去世的消息,她回到休息室,泣不成声,朝着家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三躬,随后擦干眼泪,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来到了病房。那一刻,我已泣不成声了。

这是一场战争,是战争就会有牺牲。在新闻报道中,我听到有一千多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有六人牺牲,这锥心的疼痛无以言表。他们是英雄,是新时代的英雄,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们成了真正的天使,但愿他们一路走好!

2020年春节,谁是最美丽的人?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我们的白衣战士,是最美丽的人。他们逆行而上的坚定的背影,他们一封封请战书上铿锵有力的签名,他们虽已精疲力竭却仍无比亲切的笑容,构筑了今年冬天最美的风景,让人心酸

心痛,又赞叹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一座山,一泓泉,一棵树。山承载着树,泉呵护着树,树站在山的背上吮着泉的爱,山慷慨,泉无私,树何时能为山添绿,给泉遮阳?

不知何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湖北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是春暖花开……

山,中国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背负着重大的责任。中国公开,透明将疫情发布与世界各国分享,并多次召开会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了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的坚持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气打赢这场战役。你听,远方正传出中国必胜的决心……

泉,医生

那些在一线奋斗的“逆行者”们,你们是父母、是儿女、是妻子……可当你们穿上白衣战袍,那就是“天使”。你们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奔向一线。这意味着被隔离,意味着洒汗水、抛热血,意味着牺牲。你们不能与家人团聚,只能用毫无感情的电话去聆听家人的声音。在这场战斗中,你们含着泪却用笑去安慰家人,你们履行着救死扶伤和为人民服务的双重天职。厚厚的口罩遮住了你们的面容,只留下眼睛。透过心灵的窗口,你们向患者传递了你们的真诚、责任、信念和鼓励。正如泉的无私……

树,人民

即使我们做不了一线的“逆行者”,但我们可以做宅在家的“顺行者”。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尽量少出门。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了我们的民族,也为了我们自己。疫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敌人”还没有打败之前,而我们自己就乱了套。希望患者能在医生的呵护下,早日康复。待春暖花开,满树绿荫。你们也能“重生”。

坚持下去,这场战役就要胜利,树就会为山添绿,晨雾将散。让我们为那些因为我们健康快乐而微笑的白衣天使祈祷吧!加油!

坚持下去,就是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人民我想对你们说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请不要再破坏生态了,我们的地球妈妈可不能经受这么大的折腾啊!我们如果没有了地球妈妈就无法生存了;如果没有了地球妈妈我们一切梦想就没法实现了;如果没有了地球妈妈也就没有了我们了。

大家是不是很多地球上的生物灭绝的新闻呢?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比如:从前有一种小鸟因为肉质鲜美,而且喜欢群体迁移所以遭到了人类大面积的捕杀。著名的鸟类预言家曾说这种小鸟一定不会被人类所灭绝的。大家知道他为什么就说吗?因为呀,这种小鸟的数量很多。但是他真的被灭绝了,不是像恐龙一样月球双击地球会火山爆发而是被我们人类残忍的杀了!

大家请想一想如果我们是地球妈妈如果我们是小鸟,我们遭到人类大面积的捕杀或摧残我们会怎么样?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著名景点被写下了XXX到此一游,大家知道吗,请写下这些字就是破坏生态;破坏环境;破坏我们生活的地方。

爱护地球妈妈从我做起,我们要从小养成爱护地球的习惯。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回忆去过的地方,那是非常多的。有海南、湖南、贵州、宁夏……可是,我还是觉得新疆最美,最好,最适合旅游。新疆有很多好地方,请让我慢慢讲。

先讲魔鬼城吧。真的很可怕吗?里面有魔鬼吗?哎呀,我也不知道呀!先别急着问我,也许讲到后面,你就明白了。这个魔鬼城啊,里面的石头多得数不清,奇形怪状,有的像雄伟的城堡,有的像威猛的狮子。石头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在夕阳的映照下,绚丽多彩,无比美丽。那天,我走在魔鬼城的小道上,正因为石头太多了,我才刚刚走了一会儿,鞋里就进了一大堆石头。哎,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会进石子儿,我看我的鞋明明穿得好好的呀!进去的石子儿还差点儿把我的脚刮伤了呢!我就说嘛,知道这为什么叫魔鬼城了吧!不过,那石头倒是很漂亮,拣都拣不完呢!置身魔鬼城,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喀纳斯湖也不错。喀纳斯湖面如镜面,清澈可鉴,美得无法形容。湖里有很多鱼,鱼儿们形态各异,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红鱼、白鱼、黑鱼和我最喜欢的金鲤鱼,因为金鲤鱼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简直跟皇帝的金银财宝没什么两样!有的鱼很奇怪,是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猜,大概是两条不同颜色鱼生的孩子吧?

新疆还有满山遍野的牛羊、新鲜的水果和其他美丽的风景……新疆真是一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们的中国年观后感

全文共 5674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

六集贺岁纪录片《我们的中国年》邀请六位外国朋友,让他们前往河南、陕北、甘肃、福建、新疆、广西等中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和六个中国家庭一起迎接新年。

外国人遇上中国年,这趟别开生面的年味之旅,又将带来哪些全新的观察视角?

直面差异,跨文化碰撞亮点

《我的中国年》记录了来自俄罗斯、乌克兰、西班牙的外国朋友,和普通的中国家庭一起迎接新年的故事,每一集都设定一个“追梦”主题,例如帮助藏地少女举办成人礼、传承濒危的功夫绝活、组织邻里团圆的盛大寿宴等。而外国朋友则需像游戏通关打怪一样,一边体验当地年俗文化,一边逐个攻破被分配的难题。

在“追梦”过程中,该纪录片十分强调紧密的参与感与互动性。外国友人并非处于单纯的宾客位置,他们既是中国年的观察者、体验者,也是中国年的参与者、策划人,扮演着无可取代的重要角色。藏族女孩小草成人礼上用到的松柏、圣水,都是由乌克兰姑娘谭雅克服高原反应等种种困难亲自取得的;而俄罗斯功夫少女妮卡则在新年麒麟舞中挑大梁,还成为了师傅五世同堂的家庭中的第61个成员。

因强调参与、交流和融入,这档以外国人为主角的中国年俗纪录片,整体呈现出一种可信赖的、熟悉而又新奇的质感。通过外国人的视角,该片向观众呈现年文化中不被人们所了解的许多方面,也通过外国人的亲身体验,全新解读了中国年的文化内涵。

当然,作为一档纪实拍摄的节目,拍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中外跨文化的冲突。而这方面,《我的中国年》采用的对策是直面差异,真实记录不同文化间的摩擦、碰撞甚至冲突,并巧妙将不愉快的文化矛盾转化成节目亮点。

在陕北榆林,外国女孩克秀莎围观当地神秘的“淋羊”祭祀,村民却对这位不速之客满怀抱怨,认为这个女孩的出现破坏了祭祀仪式。而当克秀莎为了弥补过错主动提出做一道南方美食“羊瘪汤”时,又因当地人不吃内脏下水而碰了钉子。这些文化交流中的坎坷与碰壁,都是《我的中国年》主动呈现给观众的,这档节目并不执着于玩弄其乐融融的和平游戏,它秉持着纪录片的真实原则在拍摄、在思考。

无独有偶,在河南开封,俄罗斯妮卡屡次拜师惨遭拒绝,最终表演时又因为腰伤无法完成规定动作;在广西环江,留学生韩雪对当地流传的酸臭“美食”难以接受,在看到本地人宰杀外形可爱的竹鼠时,她甚至流下泪来恳求不吃竹鼠;俄罗斯大汉德米日在帮助新疆女孩练习现代滑雪板时也遭遇重重难题。

碰撞有可能触及年文化中相对落后、古旧的部分,但《我的中国年》并不回避、不矫饰,而是用真诚恳切的沟通态度、风趣诙谐的镜头语言、巧妙完整的前后呼应,把冲突控制在一个可被观众接受的范围内,并成功将跨文化碰撞转化为该纪录片最为瞩目的亮点。

以小见大,畅游各地年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年俗文化更是五花八门。承载丰厚历史的春节,早就不仅仅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民族图腾。

那么,如何在短短六集的节目中最大程度展现中华民族的年文化精髓?

《我的中国年》首先聚焦于每个地区最具特色的美食与绝技。福建东海上单木为筏冲浪、新疆阿勒泰山区毛皮滑雪、河南兰考县大刀面、广西环江高跷踢球、甘南藏区独特的“石头烤肉”……这些新奇有趣的地方特色,不说外国朋友没体验过,就连中国人也未必曾有耳闻。但这些地方特色在赚足眼球的同时,对整个纪录片而言却是个考验,因为过分聚焦与强调单个亮点,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格局狭隘、忽视整体的误区。

《我的中国年》给出的方案是“以小见大”,放弃包罗万象的叙事,让外国朋友入住一户普通的中国家庭,讲述他们在这一个“小家庭”的所见所闻,从而辐射到整个村、整个城,乃至更大体量的范围。

叙事节奏明快,情绪层层推进,“追梦”亮点之间互不孤立,而是由点到线连成片,最终构成一个整体。譬如在讲述克秀莎体验陕北新年这一集,先从小家庭制作“黄馍馍”讲起,再到村中男人集合献祭“平安牲”,最后全村人团聚给老寿星祝寿,与此同时克秀莎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也从僵硬走向融洽。更多的新奇事物随着地域范畴扩大而涌入,让从未接触过当地年文化的外国朋友和观众易于接受,在主人公与当地人的互动过程中,自然而然感受到中国年的氛围熏陶。

这种从最小单位出发,逐步覆盖大体量的手法,几乎出现在每一集节目中。俄罗斯妮卡先到师傅家,再走上村口广场,最后与邻村汇演麒麟舞。西班牙“西客”先进村,再上滩涂,最后入海……这样的设定不仅便于观众接受与理解中国年文化,更是以小见大,将局部的年文化无限外延,形成一个坚实有力的省略号,将无尽的联想与感动留给观众。

而这样处理的最终目的,仍是导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团圆的期盼。无论各地年俗有多么千差万别,中国年所蕴含的核心理念是不会改变的,灿若星河的希望,滴水入海的回归,目光灼灼的守望,这些镜头说不出来的东西,需要每个观众参与并想象。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集体意识,虽不像美食珍馐般明朗,不像舞蹈技艺般花哨,但它流淌在每个国人血液中并时刻准备着沸腾、澎湃。某种意义上,以外国朋友为主体去体察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一种底色干净又易于关注细节的绝佳视角。

纪录片x全媒体,贺岁之际倍显人文关怀

在年味越来越寡淡的当下,《我的中国年》为观众带来一盘热闹又地道的开年大菜。片中大量出现的本土绝技与美食,只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冰山一角,但仍能从中看出中国人善于运用自然条件来满足生活所需的智慧,也能看出中国文化巨大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而这些传统特色,不应该只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于老一辈的手里,它们值得更多人去关注去了解,也需要更多人去学习去传承。

古老滑雪技艺传承人玛力琴,希望能用坚守突破族群生存的困境;七旬麒麟舞传承人侯学阳,终生只有复兴传统技艺这一个梦想;三十而立的毛南民族村民覃聪维,放弃大城市的打拼机会,只为了寻找即将逝去的儿时味道,也希望这属于家乡的味道能够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我的中国年》在主打“外国人看新年”“美食美景美人”等贺岁招牌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身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该片为传统文化与技艺提供了大量特写篇幅,并不只是借用这些文化符号去为纪录片增光添彩,而是不遗余力在倡导、宣传,引导舆论关注这些即将消逝的“年味”。

为了把传统年文化推到更多年轻人眼前,《我的中国年》还首次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传播生态,将电视、广播、新媒体融合创新,让观众体验了一把纪录片x全媒体的贺岁盛宴,拓展了传统纪录片的传播模式。

一方面,主动碎片化传播。《我的中国年》片中出现大量美食桥段,节目组在纪录片播出时设置二维码,观众可扫码进入“掌上年味”一分钟美食短视频专栏,弥补了纪录片节目电视播出的缺陷。

另一方面,与传统媒体融合。《我的中国年》首次创新纪录片节目形态,与国际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纪录片嘉宾的访谈节目,并制作成广播、高清电视、在线演播室等多种形态,同时在片中设置二维码观看途径,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除此以外,春节期间,《我的中国年》联动央视新闻移动网、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联合宣推策划话题挑战、动漫人偶、推广歌曲等一系列全媒体活动,形成网络融合传播矩阵。让年轻人也跟着这六位外国友人,品尝东西南北各地的新年美味,关注即将消逝的传统技艺与文化,也重新领略春节对我们的独特意义。

第二篇

《我的中国年》记录了6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和6个普通的中国家庭一起迎接新年的故事,分别讲述了6个不同的“追梦人”主题,包括一位传承人的守望、一个古老族群的心愿、一个普通家庭的奋斗、一片朴实平凡的家乡、一次邻里团圆的寿宴、一首致敬生命的赞歌。该纪录片将通过外国人的视角,给观众呈现中国年文化中不被人们所了解的许多方面,也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全新解读了中国年的文化内涵。

独木冲浪

东海上的奇幻漂流

福建宁德,有这么一群人,可以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根独木上,手握横篙,在风浪中自由穿行,这群人掌握的绝技被称为独木冲浪。明清时期的古瀛洲,环山陆路不通,河中暗礁众多不利于行舟。为了运送砍伐下来的木材,村民练就了单木为筏的本领。在水运发达的年代,有许多技艺高深的渔民,甚至可以行几十里水路而不打湿口袋里的香烟。

然而这项技艺难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落水遇险。想要学习好独木冲浪,需要有极强的平衡感、超高的身体素质和异于常人的胆量。同时在水路运输没落,公路运输盛行的今天,能够掌握这项技能的人越来越少,传承之路异常艰难。

毛皮滑雪

冰雪上的华尔兹

喀纳斯,位于新疆阿勒泰山区,这里生活着一群图瓦的人,他们是蒙古族的一支。图瓦的人至今仍保存着传统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冬季,毛皮滑雪是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滑雪板由松木制成,再用马皮包裹,只有一根手持木杖控制方向。上山时逆毛,增加摩擦和抓地作用,下山时顺毛,滑行如风,又快又灵巧,这一游牧民族所创造的古老交通工具,距今已经有一万多年历史了,因此,阿勒泰地区被称为“人类滑雪起源地”。

勇敢剽悍的图瓦的人不仅将毛皮滑雪当作交通工具,他们把滑雪杖做成了简易的弓箭,用来狩猎和保护自己。在野外遇到狼或者其他危险动物的时候,滑雪杖可以作为很有效的自救工具。

麒麟舞

功夫与舞蹈的结晶

河南省兰考县郭店村,被称为“麒麟村”,传承麒麟文化已有400年的历史。麒麟舞是融武术、舞蹈、杂技于一体的宫廷舞蹈表演,有祝福国泰民康,风调雨顺之意。表演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以此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麒麟舞以桌上表演为特色,把13张方桌垒成3层高的桌梯,两头麒麟争相爬至制高点抢夺绣球,3米高的桌梯,单是攀爬就极其危险,更何况表演者还要负重近20斤,这样的表演对舞麒麟的人不仅只是考验,甚至可以称为是生与死的较量。

令人欣慰的是,麒麟舞的未来非常明朗,村里不仅有现存的活跃麒麟队,老一辈的艺人也从当地的小学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麒麟舞表演传承人。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吉日佳节,麒麟舞依旧会陪伴着这里的人民创造出一份难忘的回忆。

大刀面

功夫融于生活

河南兰考县,当地流传着一种特别的美食——大刀面。用鸡蛋清和面,醒面72小时之后擀成面皮儿,再用一把长1米、重2公斤的大刀切出细如丝线的面,更绝的是,当地的师傅还可以蒙住眼睛切面。大刀面起源于宋朝,曾是祝寿贡品,有着吉祥尊贵的美好寓意,也是村里春节必备美食。

切好的大刀面有三绝。第一绝,可隔面看报纸,大刀面薄可透光,隔着它看书看报完全不成问题;第二绝,细可穿针引线,切好的大刀面每一根都细如发丝,可以轻易穿过针眼里;第三绝,用火一点就着,一般的面不会着火,因为大刀面里有鸡蛋,所以可以轻易点燃。

之后,把鸡煨出鲜香营养的高汤,炖制1个小时,鸡肉彻底炖烂后,开始用清水煮熟面,最后加入鸡汤、芝麻盐、醋汁和蒜泥提味,一碗纯正味浓的大刀面就做好了。

高跷踢球

实用主义与娱乐精神

广西环江,拥有青山巍巍,绿水长流的秀丽景色。这里的降雨量高,空气湿润度大,古时候,山区道路泥泞崎岖,不仅走路不方便还会把全身弄脏,于是高跷成了出行最好的代步工具。后来,人们将其演化成一种游戏运动,其中,高跷踢球被称为“马革”。

高跷踢球玩起来的方法和足球类似,只不过奔跑、踢球、射门都不是用脚,而是用高跷所制成的两根“义肢”。把传统的交通工具演变成如今的娱乐道具,环江毛南民族人民真的是把实用主义和娱乐精神融合在了一起。

刀什哈

高原上的自然馈赠

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当地的牧民会做一道特别的美食——刀什哈。当藏民在野外放牧时,常常需要风餐露宿,于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把现成的食材做成美食。刀什哈的藏语意思是“用石头烤肉”,牧民把羊杀好处理干净洗净之后,再把羊肉塞进羊的胃里,藏族人随身带的盐和花椒粉就是所有的调味料。之后,再去河边找一些光滑的鹅卵石,点燃牛粪,把鹅卵石放在牛粪上加热至七八百度,再迅速把鹅卵石放进装满羊肉的羊胃里,高温的羊胃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高压锅,仅靠鹅卵石就可以把羊肉煮熟。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其实非常需要技巧,为了保证羊肉鲜美,需要第一时间将鹅卵石放入羊胃内即使巧妙揉搓,让滚烫的石头在胃内均匀游走,否则石头碰到胃袋会迅速使它破裂,十几斤羊肉全部浪费。最后剖开羊胃,香气扑鼻而来,羊肉中的水分被完全逼了出来,又不带一点点油腥。在物产并不丰富的高原地区,牧民们用最少的食材就可以享受美味,是中国人民充满智慧和擅于创造的最好表现。

这六项绝技只是中国绝技中的冰山一角,但仍能看出中国人善于运用自然条件来满足生活所需的智慧,也能看出中国文化巨大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这些绝技,不应该只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于老一辈的手里,它们值得更多人去关注去了解,也需要更多人去学习去传承。

第三篇

整部片子都在传递奋斗、传承、追梦的核心思想。我们通过特别的视角感受和聆听发生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动人故事,感受中国技艺的独特魅力,一起见证万千中国家庭的新年梦想。

过年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品味各地美食,挑战新奇的新年风俗,这样的精彩奇遇很有意思。

让“老外”真正融入中国年,通过体验千年春节习俗展现中华文化之美,展现出中国年俗的独特性和宝贵性,更有说服力和传播价值。

随着纪录片《我的中国年》的热播,很多网友表示通过这一纪录片,深刻了解了中国辽阔大地的各种风土人情,领略到连许多中国人都并不熟知的传统技艺,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也反衬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古老滑雪技艺传承人玛力琴,希望能用坚守突破族群生存的困境;七旬麒麟舞传承人侯学阳,终生只有复兴传统技艺这一个梦想;三十而立的毛南民族村民覃聪维,放弃大城市的打拼机会,只为了寻找即将逝去的儿时味道,也希望这属于家乡的味道能够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通过纪录片《我的中国年》,中外嘉宾找到了理解和包容,也相互明白了“中国年”的意义所在。克秀莎在看似不近人情的村里找到了浓浓的乡情,妮卡成为了中国师父大家族的一员,韩雪也理解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背后的烟火人生。

《我的中国年》通过纪实手法展现了中外文化的碰撞融合,是跨文化传播的一次挑战与试炼,也是对自我传统文化的一次回望与审视。在辞旧迎新之际,精准打造了独特的“年文化IP”,诉说着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传统与现代,坚守与流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十大感动人物的观后感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锦泉。

20xx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xx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xx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铿锵的声音,中国的脚步——阅兵观后感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四句诗,出自屈原的《离骚》,楚辞,国殇(改成《楚辞·国殇》)。用伟大的爱国诗人的诗来缅怀伟大的爱国英雄,再合适不过。

今天,我怀揣着对70年前抗日战争胜利(把“70周年”放这)的喜悦(心情),激情澎湃地观看阅兵,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个国家,因为有了希望,所以出现英雄;

一个国家,因为正在进步,所以涌现先锋。

在炎黄子孙流离失所时,在华夏儿女饱受战火折磨时,在中华民族频临绝境时,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惜卖国求荣,只为苟且偷生。但同时,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为了人民,面对枪林弹雨,毫无惧色,挺身而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抗日战士。

我无法想象他们与敌人抗争的场面,只是(改成“但是”)在看到历史遗留下来的泛着黄色的照片时,内心的感动(却)难以言状(改正“说”);我不知道战士们是如何用小米加步枪打下一个又一个高地的,只知道他们心中都有着一个伟大而艰难的中国复兴梦,有着满腔的爱国情怀,有着不可摧毁的信念。

我们缅怀这些英雄,14年的苦战夺取他们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染红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用血肉筑起了屹立不倒的万里长城,才换来今天的太平盛世!

看啊,现在的中国,有着先进的核武器,有着众多的尖端科技人才,有着足以抵抗外来侵略的力量。军人们穿着整齐的军装,庄重而严肃,他们踏着整齐有力的步伐,那一声声铿锵坚定的脚步声印证着中国一步步走向复兴的决心,象征着中国历史光辉的峥嵘岁月!

伟大的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飞机不必再来回经过祖国的上空,坦克不必再重复辗过天安门的土地,这盛世,一切如您们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当年送您得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华。

一个战士最好的归宿是沙场,英雄的最高举动是马革裹尸,英烈们,安息吧,愿你们永存!(加上“您们的子孙在继承着您们的遗志,迈着坚定的步子,手握钢枪,意气风发地走过天安门!”)

点评:整篇文章读来铿锵有力,振奋人心,语言善用并列式结构整散结合,有节奏,有韵味。浓浓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观后感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2月8日晚,江西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站在了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颁奖舞台上。她叫支月英,36年来坚守在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张小小的山村讲台,彰显出她内心的大爱。

当晚,当记者独家连线在北京颁奖现场的支月英时,她略带激动但言语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孩子们了,我好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

对于获得的荣誉,支月英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阵阵催人泪下的哀乐声中,两名少先队员双手高举花圈,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烈士墓,他们庄重地将花圈放在刘烈士墓前。当哀乐再次响起,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低下头向烈士默哀。心中都充满了对革命烈士无限崇敬之情。革命烈士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在所不辞,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壮丽之歌。一想到这些,我的泪水就不禁充满了眼眶。

吴书记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向我们讲述着我们镇的革命英雄,1949年2月20日,那时新中国已经解放了,但在踏水镇还在部分国民党的余党在做垂死挣扎,刘团长带着一个团,兵分三路包抄敌军,可敌军在踏水桥的另一端火力封锁,为了快速消灭敌军,他身先士卒,带兵冲上桥去,不幸中弹身亡。战士们激战一个多小时,终于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为烈士报了仇,解放了踏水。听着吴书记的讲话,我的心里很不平静,仿佛又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是革命烈士用自己的身体当炮架,不顾个人的安危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不禁为烈士的牺牲感到无比的惋惜,悲伤!

当我作为少先队代表在烈士墓前宣读誓言时,我心中的悲痛之情令我心潮澎湃!革命烈士们,你们安息吧!你们的鲜血不会白流,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江山,将一步步走向辉煌!

最后,同学们在鞭炮声中有秩序地走向墓前,将手中的白花挂在墓前的青松上。那一朵朵洁白的小花在风中摇曳着,也寄托着我们对革命烈士无限的哀思,也代表着我们对未来远大梦想的憧憬。我们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发奋学习苦练本领,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

全文共 1392 字

+ 加入清单

11月9日,《英雄人民人民的英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3名深度参与抗击疫情的报告人中,有6名来自湖北——

“人民英雄”张定宇、“生命特战队队员”周宁、“喇叭民警”燕占飞、“火神山维保卫士”尹典、“单车女孩”甘如意、“志愿者药神”叶九思。

他们讲述自己的抗疫经历,向全国人民分享湖北抗疫力量,更带领观众感受众志成城的人民力量。

“选择了一身白衣,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报告会上,省卫健委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深情讲述他拖着患渐冻症的身体,带领金银潭医院600多名医护人员,奋战抗疫一线的故事。

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生命早已不仅仅属于我自己,还属于我们宣誓并为之献身的事业。”

现场,张定宇从武汉带去了一袋橘子。“这是我们医院橘林里最后的橘子。”他说,这片橘林地上,将建起一栋新的应急病房大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周宁讲述了ICU病房里的故事。

他说:“既然选择了一身白衣,就要担起这份责任。哪怕患者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抗疫过程中最温馨的记忆是什么?”主持人问。

周宁说,他救过来的患者老程康复出院后,给他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上,老程和家人一起对他伸出大拇指。

“看着照片,我忍不住流泪了。”周宁说。

“我是一个凡人,但我也可以送出微光”

中建三局二公司安装公司项目经理尹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坚守了83天。报告会上,他讲述了“云直播”中看不见的那些故事。

一天晚上,工区路断了,吊车进不来。党员突击队队员们徒手将15个板房搬了进去,节约了4小时的宝贵时间。

“我们不是直接与死神抢生命的人,但是,我们是和死神抢时间的人!”尹典说。

“那段时间,有没有什么遗憾?”主持人问。

“没有当面去送援鄂医护人员撤离,没有亲眼见到他们摘下口罩的样子,没有亲自对他们说一声谢谢。”尹典说,这是他最大的遗憾。

今天,弥补遗憾的机会来了。

曾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病房奋战过的护士长陈静也是报告人之一。她走上台时,尹典当面对她说了声:“谢谢!”

武汉志愿者叶九思,是一名和张定宇一样、身患重症的勇敢逆行者。疫情期间,他拖着病体,骑着一辆自行车,为重症病友买了1500多份“救命药”。

“生而平凡,凡人微光。”他说,“我是一个凡人,但我也可以送出微光。”

“爸爸,当我看到你帮助了那么多人后,我真的为你而骄傲,你是好样的。”报告会现场,一段女儿的视频,让叶九思感动不已。

“青年一代是好样的,经得起考验的”

“95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士甘如意,讲述了她从荆州老家骑行返岗的故事。

“行动是青春的证明。”她说,“我想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青年一代是好样的,经得起考验的。”

报告会上,甘如意见到了曾在骑行返岗途中给予她帮助的潜江市公安局民警施虎。

那天下着雨,施虎开车将她送到高速路口,陪她等了3个小时,直到她坐上回武汉的顺风车。

甘如意的父亲也来到报告会现场,送给施虎小名也叫“如意”的女儿一件自家亲手制作的小棉袄,感谢他对甘如意的帮助。

“感谢路上遇到你们,向你们致敬。”甘如意说。

“90后”民警燕占飞是武汉市公安局蔡甸区分局的一名民警。作为火神山医院的责任民警,他在岗位上坚守86天,保障医院建设和运转。

“火神山,让我看到了中国力量、中国青年的担当、中国人民的团结。”燕占飞动情地说,这里没有山,但有山一样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2024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3533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身上,国人又一次体会着什么叫精神力量,什么叫理想信念,什么叫道德操守,什么叫不惜牺牲,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执着追求,什么叫甘为人梯,什么叫大爱无言。

量子之星潘建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存在!

他27岁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32岁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1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42岁斩获国际量子通信大奖,45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46岁把世界首颗量子卫星送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的人生履历充满了无数惊叹号。这位超级大牛科学家,如果不是东阳人,如果不是几个月前还站在金华市文化中心报告厅的演讲台上,他的人生一定不会让金华人如此熟知,他的故事也就不会离金华读者这么亲近。其实,从教育思考者的角度来审视“别人家的孩子”潘建伟,满身都是给现今焦虑万分父母的教育启示。

记者从多年前就开始关注和采访这位不断刷新自己的前沿科学家,知道他的一些成长故事和经历,这里例举一些,或许对金华家长来说会有一些启发。优秀的人总有一些共性,在平民化的科学家潘建伟身上,这些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是可以学习和模仿的。其实,很多人的家里都正有个小小的潘建伟在悄悄地成长。

故事一:从小爱拆玩具

潘建伟生东阳市马宅镇雅坑村,小学读的是马宅镇雅坑小学,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他的爸爸在城里工作,经常给他带回来一些玩具。这些玩具最后的下场总是支离破碎、首尾分家。父母并没有因此多说他,只是让他整理在一个大箩筐里放在床下。他拆烦了也会尝试着把玩具组装,或者重新组合,但多数以失败告终。

启示:拆玩具的熊孩子挺多,就算现在的家长不会太心疼,不过能不因此骂孩子的父母还是非常少,能抽出点时间来一边帮孩子重新组装玩具,一边给孩子讲历史故事的爸爸更是非常罕见!

故事二:漫山遍野地玩

今年4月,潘建伟回母校,有几个东阳的小学生跑去看他,问他怎么走上科学之路的。他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小时候住在山区,经常爬山,漫山遍野地玩,看到新奇的东西就捡回来当宝贝,尝过山里各种各样叶子和果子的味道。有一次看到一只冬眠的青蛙,感到奇怪的同时更为它担心,因为那时候并不是冬天,小男孩很怕青蛙在还没醒过来的时候就被经过的蛇啊猫头鹰啊之类动物的吃掉!直到他成年后,每当陷入思考的困境,也会去林间散步,喜欢捡掉在地上的树枝来闻一闻。留学的时候,他还喜欢在田野里挖野菜,回家做成菜给家人吃。

启示:从这个故事里你看到了那种在平凡的中国人身上缺少的好奇心了吗?都说玩耍本身就是学习,教育专家说了无数遍,可就是没几个家长真的相信,或是真的敢去执行。难道只有坐在教室里才算学习吗?孩子和大自然本身就有一种天生的亲近,但多数家长常常忘记,这也难怪,其实多数正在当父母的成年人小的时候也没怎么真正痛快地玩耍过,难解玩中滋味是自然的。

故事三:补课可以有

潘建伟读初中时进了东阳城,作文不会写,英语没学过,初中第一次写作文只得40分。爸爸妈妈心里有点着急,一边安慰儿子一边给儿子找老师补习。找的老师合适,只补了几次,小建伟就进步了。他在班里是班长,很想学好,有一种不怕输的精神。为了学好英语,就把同学约到家里来学,向老师请教,进步非常快。后来英语成绩一直在学校里领先。

启示:补课是可以有的,不过一定要对自己的症,不能跟风,不能简单地和人家的孩子比。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知道,不过做得好的没几个。如何补课,真是一门大学问。

故事四:把自己的棉衣送同学

潘建伟爸爸和不少媒体记者讲过儿子有一次回家太晚,为了不打扰父母休息就在门外坐到天亮的故事。还有一个故事是好多年前潘爸爸只讲给金华日报记者的:高中的时候,潘建伟是个热心肠,有一次,他把自己穿的棉衣脱下来送给了生活困难的同学,还发动大家一起凑粮票接济那个孩子。他家还有一张高中同学一起骑着自行车做好事的合影呢。

启示:父母善良,孩子才会善良,这种品质虽说并非遗传,但完全可以传递。少年潘建伟情商挺高,不但赢得了高中女同学的爱情,还在后来的事业中凝聚起一支非凡的科研队伍——“梦之队”,在自己做好科研的同时,带领团队共同进步。这需要极高的智商和情商、逆商。他的科研事业做得如此辉煌,队伍越来越大,连卫星都放了,真不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家能做到的。这里包含的学问,是不是藏着一点西方名校要求的那种神秘的“领导力”影子?

故事五: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1987年,潘建伟考入中科大,学的当然是物理。因为他高中的时候就对量子叠加态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想的时间太多,太投入,都没好好听别的课,期中考试差点没考及格。从那时开始,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他开始自学量子物理,一学就是30年。他曾经对中科大的老校长朱清时说:“只要什么时候能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我马上就可以死,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可能还搞不清楚,所以我就想活得长一点,我想把它搞明白。”

潘建伟大学时代的宿舍墙上贴着爱因斯坦的照片,人家问他最崇拜谁,他毫不犹豫地说是爱因斯坦。1996年,26岁的潘建伟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起初选的导师是一位诺奖得主,但最终改选了这位诺奖得主的弟子塞林格教授。塞林格教授当时只是一位普通教授,潘建伟认为他学识渊博,在新兴学科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他对爸爸说,自己是要选准方向,选对导师,不是为了出国而出国,而是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来。他知道导师正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

前段时间,有年轻人问他如何选专业,他的回答是“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

启示:很多时候,孩子的任性中有着一股执著和自信,有的家长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好心给以纠偏,结果好心办了坏事,让孩子离自己的喜好越来越远。如果父母的家长意识在这时候弱化一些,或许反而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孩子。这似乎是一个共性,不少出身农家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等成功人士都有体现,可以对号入座。所以,孩子的强与弱,父母的弱与强,挺辨证,挺艺术,个中滋味,当家长的需要调动一点悟性方有体会。

另一点启示是:偶像和榜样,绝对可以有、应该有,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追星就要追对星。潘建伟追了爱因斯坦几十年,把偶像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他自己也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科技明星。

故事六:对钱学森之问的回答

今年4月,潘建伟给金华老乡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记者当时问潘院士:作为成功的科学家,如何解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当时,他想了想说:“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我需要好好想一想,你给我发邮件,我空的时候回答。”后来他就一直没有空,量子卫星的事情过不了多少日子就有新进展,忙到家人都不敢给他打电话,邮件之约也就没了下文。但就在前些天,记者看到他在央视访谈中讲了一个故事,说自己感触良多:“在国外留学的时候,我到阿尔卑斯山大峡谷去游历。一个大概80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坐在轮椅上,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做量子物理的。老太太问,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我说是量子信息、量子态隐形传输,就像时空穿越里面的东西。万万没想到,老太太说:我读过你在《自然》杂志发表的那篇文章。这位80多岁的老太太仍然对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竟然自己跑去读艰涩难懂的科学期刊,这是一种天生的好奇!”这是不是个例呢?几年之后,潘建伟在海德堡大学做了一个手术,醒过来时护士站在床前。护士说:潘教授,你是不是研究跟时空穿越类似的东西?他说:是。护士说:你能不能给我讲讲?因为他当时鼻子里插着两跟管子,非常痛苦,只好说现在我讲不了,将来送给你点资料吧。这就是普普通通的欧洲人对物理学的好奇。”

在国内,潘建伟也做科普演讲,尝试用最生动的方法讲量子叠加态、量子纠缠,许多学生会说:老师,我很认真听了,但是听不懂。然后,他们就去自拍、刷朋友圈、玩游戏。到这里,这个学生和物理学的故事基本上就结束了。我们国家为什么没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因也许也在其中,对科学没有真正的好奇。

启示:好奇心!这或许就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潘建伟用自己的故事和遇到的故事很好地做了回答。

不过,也不要太灰心,尽管很多大人已经不太会提问了,但孩子们还没丧失这种能力。4月7日,“潘老师”讲完《神话、哲学、互联网与人类未来》之后,立即就有一群身穿院士服的少科院“小院士”把他团团围住争相提问,“小院士”朱学谦问的问题颇有深度,得到潘院士的表扬:既然时间和空间可以说是同一个东西,为什么都在讲空间上的纠缠而很少有时间上的纠缠呢?潘院士回答:“也是有的。”接着耐心地讲解了10多分钟,最后还问“小院士”们是否听懂了,并给每一个“小院士”写了一句鼓励的话,签了名。如此看来,潘建伟真的是一个幸运的人,遇到了很多贵人,也成了很多人的贵人。我们做父母和老师的,甚至作为这个社会的成年人,都应该努力去当孩子的贵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支月英观后感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

主持人在介绍支月英的评委会颁奖词中说道,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在长达36年的教师生涯中,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最后的获奖感言里,支月英对孩子说出了最朴素的寄托:“希望你们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愿望,老师为你们自豪,我爱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20_年_月_日晚8点,《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四川木里火灾中牺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当地扑火人员、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顾方舟、浙江省嘉兴市盲人中医师朱丽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等人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一座城,感动一个国家,也感动了14亿中国人,他们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实至名归。大半生献给莫高窟的樊锦诗,“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功业凝成糖丸一粒”的顾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劫难,何其伟哉!“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颗心爱国爱港,是美心,更是良心;从不放弃,永不言败,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

看到那一幕幕细节,我们无法不感动。比如,1949年10月1日,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澳门回归祖国当天,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再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的黄文秀,主动选择当驻村第一书记,从帮村里引进砂糖橘种植技术,到教村民做电商,带领贫困户脱贫,可惜壮志未酬——因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每位获奖者都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动了我们,还温暖、鼓舞和启迪了我们。

我们有理由向他们衷心感谢。“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每位获奖者都在所处的领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有温度,让我们更有动力前行。比如朱丽华,她因伤失明,遭遇不幸,但不被命运摆布,而是自学成为当地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开创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非常了不起。更可贵的是,朱丽华坚持做慈善,截至目前已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达373万元。

恰巧,17日是第30个全国助残日。朱丽华本身是残疾人,靠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又为残疾人提供了巨大帮助,不仅推动了残疾人事业发展,也让这个社会更美好,可敬可赞。

我们有责任用感奋回馈他们。每位获奖者身上都蕴藏着“精神富矿”,他们用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坚守,诠释和定义了平凡中的不平凡,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特别在当下,更有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这场大战和大考,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举世瞩目。比如,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方面人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同样的逻辑是,从获奖者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我们就更有勇气走过苦难,走向胜利。

我们也有必要感悟人生。获奖者中,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共同点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有些人的高度,我们永远无法企及,比如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再比如拿了十个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但是,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他们的责任感,他们的拼搏精神,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换言之,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个体命运与国家需求结合一起。

获奖者中有一名美国人,名叫潘维廉,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后来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潘维廉令人感佩之处在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他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无论在哪里,能够做推动社会进步、推动国际合作的事,就是有价值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无尽的。”如果说主流媒体发力道德模范宣传报道,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了媒体责任,那么从中不断获取精神的力量,把这种力量融进工作岗位中,则是我辈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走遍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有梦,所以选择出发。世界很大,也很小,我们需要一个梦想的旅行地,来安放疲惫倦懒的灵魂。行走在山水间,看奇幻瑰丽的人间美景。领略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行走是一场灵魂的修行,也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力量。最近我被一本《走遍中国》所吸引。一起来看一看,在这本书里我们安徽的黄山是怎样的吧?

一条小溪,一座村落,青青的瓦片,白白的墙,这里就是绝美尘世——安徽。路口的树下,温一壶老酒,要上一群朋友,聊聊家常,回忆回忆人生的得失,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在安徽有一座山:它有泰山的雄伟,有华山的险峻,有峨眉的秀丽,甚至于燕荡山的巧石……这就是黄山。

黄山聚集了人们对山的所有幻想:巍峨、神奇、俊秀、抚媚,以至于几百年前并有人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之奇。翻开散发着幽幽香气的唐诗宋词,让人不禁想问:黄山究竟有什么魅力?竟然让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对他如此的钟情?然而,当你踏上黄山的土地,呼吸着空中弥漫着丝丝的甜味,抚摸着变成润润的、爽爽的皮肤,问题则迎刃而解了。

黄山是美丽的。它的美不仅在于山上的奇松、怪石,还在于黄山与徽州是合在一起的。还没有登上黄山,只是在徽州的路上,透过车窗看见这冒着一缕缕飘烟的农舍,农舍前是绿意盎然的水田,而远方的黄山如黛,晨韵悠然。这一派田园风光就足以令人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题记——:悲壮的音乐、激进的步伐、一个个舞者在音乐中用自己的肢体演绎着这段故事——悲情的故事“母爱”,不分国界不分地域、母爱其实无处不在,无私无边、只源于妈妈那颗真爱的心!!!

站火:舞者们在悲愤的乐声中、用强有力的动作、铿锵有力的步伐诉说了一位位中国母亲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那份坚强、那份韧性的心,在音乐和中国朴素的服装、灯光的配合下将我完全带入他们的情愫之中,把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

巧遇:战火的烽烟刚刚逝去,在胜利中中国母亲们巧遇了一位战后的异国遗孤,伴随着凄凉音乐妈妈们一起为看着她,女孩惊恐的环顾四周,似乎有很多说不出的害怕,颤抖的身体,眼眶中溢满了她惊慌的泪水。一位母亲想去安抚她,却被另一位母亲拉住,似乎哪位母亲在诉说着什么“是他们,是他们,是他们的父母让我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我们为何还要去关怀他们的子女!”于是妈妈们相继离去、可妈妈们心中却甚是难过不舍,有的回首、有的含泪、有的因心中所想无法表达而呜咽。。。“为什么上一辈的恩怨要牵扯到孩子、他们是无辜的、他们也失去了亲人,他们也是战争的牺牲品,也是需要同情与关爱的!”

接受:终于有一位母亲忍不住奔跑着来到女孩的身边,

那是什么驱动着那位母亲?随后一位位母亲相继来到女孩身边,伸出援助的双手,并将女孩簇拥到中间!

融入: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女孩换上了中国的服装,与母亲们在田野中一起过着中国式的生活,朴质平凡而其乐融融。女孩与母亲们,有撒娇,有拥抱、有嬉闹。。。

母爱:“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的是我娘!”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民谣,将舞蹈引入高潮。母亲们还在地里干活,女孩在一边嬉闹,追逐,发现母亲在地里孤单劳累的背影,想起母亲为我暖手的情景,冲上前一把抱住了母亲,帮母亲搓着她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心里默默地呐喊着“她是我娘”!舞蹈的动作的容情,民谣的动情,加上柔和的灯光,霎是催人泪下,让人不得不说母爱的伟大,母爱无疆!后面舞蹈演员用统一柔和的动作,将女孩和一位孤单站在一边的母亲突出,使母亲那孤单劳碌的背影显得是那么的憔悴,那么的深刻,将女孩与母亲相拥在一起的画面久久定格使我目光集聚在那相拥的一刻,另人容情与景感人至深,依此表现母女情深,母爱的无私,无限的给予不求任何的回报,仅仅萦绕舞蹈主题,“母爱不分国界不分地域,无私无边,无处不在!”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

割舍:女孩渐渐地长大,慢慢的开始帮着母亲一起下地干活。灰黄的等光中,母亲们慢慢聚拢到一起看着远处忙碌

的女孩,一个个互相搭着肩似乎在讨论着什么,女孩也好奇的跑了过来,只见一位母亲手捧着当初相遇时女孩穿着的和服,将女孩的身世告之,女孩手捧和服望向远方,不知所错,回首看向年迈的老母亲,眼泪止不住的落下,上前一把抱住了年迈的母亲,依依不舍,却还是要离去,母亲擦着泪水默默地看向远去的女孩,嘴里好似念叨着“孩子去吧,去回到你真正的家,找到你的生身父母吧!”

舞蹈中将音乐、灯光、队形和故事情节溶于一体,深刻形象的塑造了中国妈妈的伟大形象,将中国妈妈的母爱表现得那么的透彻,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德报怨热爱和平,将母爱发挥到极限表现到极致,让我深深体绘到什么叫“母爱无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1921点亮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626 字

+ 加入清单

奔赴世界各地拍摄,采访国内外近70位专家学者,历时半年制作完成——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5集电视专题片《1921点亮中国》,将于今明两天先后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东方卫视首播,向党的90岁生日献上一份厚礼。

90年前,在上海的一幢石库门民居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就是那几个夜晚,这幢民居里的灯光点亮了中国历史的新历程。汇聚于此的13人从这里走出,星散四方,改变了民族的命运。

当时,年轻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何会在上海诞生?《1921点亮中国》给出了它的答案。总编导施喆说,这部专题片突破了传统党史叙事模式,把建党放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中去研究,吸收最近5年来党史研究的学术成果,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学科的角度,解读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基因。

大海捞针,尘封近90年影像露脸

“预见未来的钥匙,隐藏在历史之中!”这是《1921点亮中国》片头文字中的一句。然而,找到这把钥匙谈何容易,要知道,涉及中共建党初期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像资料几乎是空白。怎么办?该片派出了专业的资料采集团队,除在国内的重要图书馆、档案馆仔细查找外,还前往俄罗斯、日本、荷兰、法国等地搜寻。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惊喜的发现是陈独秀等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历史影像。这批来自1922年的珍贵资料,是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人物数量最多、距离中共“一大”时间最近的影像。它们是从俄罗斯当地记录两次会议的影片中挑选出来的,一次是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另一次是1922年11月2日至12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当然,寻找的过程是艰难的。用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节目资料中心研发部主任汪珉的话说,“犹如大海捞针”。最早为资料中心提供重大线索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玉贞,据她透露,曾在莫斯科看到过陈独秀的镜头。通过多方面努力,资料中心终于建立了一条连接俄罗斯的采集通道,并于今年2月陆续收到俄方发来的影像截图906幅。由于事先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与照片,对于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形象已相当熟悉,因此当影像截图中突然出现一位发际线较高、又留着胡子的中国男人时,大家顿感一阵惊喜:这不就是时任总书记的陈独秀吗?而和他同桌的另一位戴眼镜年轻人不就是党的“一大”代表刘仁静吗?再经过仔细辨认,大家又欣喜地从人群中发现了瞿秋白、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等重要人物。

今年5月23日,节目资料中心派出资料采集团队前往俄罗斯。一到莫斯科,大家直奔位于远郊的两处档案馆和影像馆,将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采集回国。《1921点亮中国》的播出,将是它们在国内首次与观众见面。

意外惊喜,收获李大钊的学籍簿

在日本拍摄期间,摄制组也有意外的收获。今年4月,项目组编导赵菲菲去日本采访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石川祯浩。当时正好遇上他写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举办座谈会。虽然是日语版,赵菲菲看不懂里面的文字,但书上的图片吸引了她,她饶有兴致地翻看着。这时,一张熟悉的脸出现在眼前,她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是陈独秀,但她不敢确认。因为,这张照片在国内从未看到过,且跟大家熟悉的陈独秀梳个背头的形象很不一样,照片中的陈独秀皮肤黝黑,头发略显凌乱,一脸灿烂的笑容。赵菲菲向石川祯浩求证,得到了肯定回答。石川祯浩说,照片是他从俄罗斯的一个学者那搜集过来的,据他考证,是1922年陈独秀在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时拍摄的。

在此之前不久,摄制组到李大钊早年留学的早稻田大学取材时,还被获许拍摄了李大钊入学时的学籍簿真品。这张16开大小的卡片详细记载了李大钊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学科及在东京的住址,上面显示,李大钊于1915年7月5日完成了第一学年的学习。此外,还搜集了极具电视表现力的历史素材,如列宁、孙中山的原声录音,李大钊、马林等人物的影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舌尖上的中国》,昨天晚上实在没时间,仅仅看了一集半,就断网了,今天早上迫不及待地把七集都看了,《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首先,最让我熟悉的美食是徽菜。那种毛豆腐,我吃过,在数分老师家吃的。他是地道的徽州本地人,很有幸吃到他做的徽菜,还有臭鲑鱼和火腿汤我都有吃到诶,就是纪录片里讲的那些美味。

浙江金华的维度和徽州一样,所以它的火腿也是一样出名啊。杭州唯一有印象的是纪录片里说的"杭州人家家户户都会做的酱鸭",大一那年到杭州玩,回来给高中班主任带了这种当地特产,也不知道老师觉得口味怎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每集片尾都有鸣谢单位,虽然仅仅只有几个单位上榜,但是我每集都看到"江西电视台",我还以为江西的某个美食也有介绍,甚至会有万年的贡米的,但是七集看下来都没有看到关于江西的美食上场,观后感《《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陕西、山西的面食,东北的泡菜,浙江的火腿,竹笋,云南的松茸,四川,湖南,重庆的辣食…最让我感到惊奇的就是云南的某些地方竟然以糯米为主食,我理解不了啊,那么黏,吃多了容易胀气的,他们怎么会以这个为主食啊!我们只有打麻糍的时候或打年糕的时候会用糯米的。

这个纪录片确实很赞!尤其是那宣传片的首页,如果没有看到镜头最近的筷子,远看还以为是红色的写意山水画,实则是腊肉的红色纹理,那么富有文化底蕴…

我知道,我所品尝到的仅仅只限于川菜和徽菜,但是,这一记录片带我领略了中国的`各地富有文化底蕴的美食,留在脑海的不仅仅是那热腾腾的氤氲的美食热气,还有中华文化的底蕴悠长,以及味蕾中对大自然最为无私馈赠的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疫情狙击战奋进青年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世界人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就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各国都涌现出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体现了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可贵精神。本报今起开设“全球抗疫进行时”专栏,讲述各国人民在抗疫中同舟共济、风雨共担的暖心故事。

“他们很了不起”

4月16日,就读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印度留学生奥迪,参加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志愿服务培训。接下来,他将为无症状感染者中的外国人提供帮助。“作为外国人,我特别能理解这些感染者在隔离期间的感受。希望通过英语沟通,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并让他们对新冠病毒有更深入了解。”奥迪说。

抗疫期间,奥迪就读的南方医科大学多名师生奔赴一线。“武汉疫情严重时,学校的老师和朋友奔赴抗疫一线,开展医疗支援。他们的故事让我很感动,他们很了不起。”奥迪说。

在疫情暴发初期,迪奥曾想过回印度,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学校,并成为一名校内志愿者,一周工作两次,每次3小时,主要是为进出图书馆、宿舍楼等地的人员测量体温。

很多留学生像奥迪一样选择留下,学校及时给他们普及防疫知识、发放防疫物资,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安心。“我们觉得有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知心朋友,守望相助”

疫情发生后,在北京语言大学读博士的哈萨克斯坦姑娘嘉娜尔正在家乡阿拉木图。“我希望能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恰好看到有朋友在转发中国防疫翻译小语种志愿者的招募信息,就报名参加了。”

嘉娜尔的专业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志愿服务要翻译的却是医学材料,刚开始遇到不少困难。“不熟悉医学词汇是最主要的挑战。另外,即使同一个意思,汉语和哈萨克语的表达并不相同。比如汉语中的‘有痰’,哈萨克语一般说‘口干’,这就会造成翻译困难。”嘉娜尔说。

“哈萨克斯坦诗人阿拜曾说:‘知心朋友,守望相助’。我们要团结起来,才能战胜病毒。”嘉娜尔说。

“想告诉大家武汉平时的样子”

“看到武汉人民与疫情对抗的新闻,我很难过。”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18级学生宫崎一騎曾到武汉游览。在他眼中,武汉美丽多彩;疫情带来的阴霾催生了他的一个心愿:“我想告诉大家武汉平时的样子。”

于是,宫崎一騎开始制作《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视频。在视频中,武汉的颜色是多样的。历史悠久的黄鹤楼、鳞次栉比的高楼、干净整洁的街道……缤纷的色彩,让这座融汇现代气息和古老文化的城市更加吸引人。他说,面对突发的疫情,偏见并不可取,正视疫情并共同战胜它才是最重要的。

配发英文和日文双语字幕的视频完成后,宫崎一騎将其上传到中外社交媒体。视频得到的反馈非常积极,有的观众表示“刷新了对武汉的印象”;有的观众希望“疫情结束后能到武汉旅游”……

防疫期间,宫崎一騎选择了留下来。“对中国及世界来说,这都是非常特殊的时刻,我希望能见证这一切,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及思考。”宫崎一騎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春晚人们的评论不一致,带着些赞扬,也带着些批评。但是,不管怎么样,春晚也在尝试着以新的面孔面对观众,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也留下了春晚的一步步脚印。

历时3个月精心打造的富有浓郁金寨地方特色文化的乡土网络春晚——2017金寨首届网络春晚,于1月21日晚在金寨一中体育馆成功举办。此次春晚由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广新局(体育局)、县总工会、县电视台承办。本次演出盛况空前,吸引了近3000人现场观看,网络直播平台观众达100万,高品质的文化盛宴,让老区人民享受到文化大餐。

当晚7点半,晚会在喜庆热闹的开场舞《金寨春晓》中拉开帷幕。节目以本土原创为主,内容丰富多彩。《话说金寨》、《情牵天堂寨》、《映山红组曲》、《金寨红》等节目以歌颂党的精准扶贫惠民政策、宣传金寨好山好水好人、表现金寨人民在习总书记领导下创造幸福生活为主旋律,富有浓郁的金寨区域特色,是一台金寨人办给全国人民看的晚会。参加演出的演员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才6岁,虽然他们大多是业余演员,但是他们把对金寨的爱用艺术形式阐释出来,不时激起阵阵热烈的掌声。台湾歌手卓依婷、金寨籍储兰兰等艺术家优美甜润歌声更把现场观众热情调动起来,一曲《筑梦金寨》把晚会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这次春晚通过网络海选节目和演员,发掘了一批年轻有为、多才多艺的金寨本地文艺新人,创作了一批有金寨民俗特色原创文艺作品,更接地气。传播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养心金寨、凤凰安徽等媒体联合直播,让此次网络春晚具备鲜明的全媒体亮点。自媒体积极参与和直播技术融入实现了全媒体覆盖和实时呈现,促进观众互动,吸引广大的网民的关注。

历时近三个小时演出,全场欢声笑语连连。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意犹未尽,他们表示:这些年金寨文化活动精彩不断,在家门口看春晚还是第一次,看金寨人的春晚更得味,更暖心,希望这样的活动形式越多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