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家乡的风俗闹花灯精品20篇

我的家乡风景如画。树木苍翠,鲜花盛开,人们自由自在地休憩、游戏;开车行驶在滨河大道上,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在你的眼前铺开,真的是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家乡的风俗闹花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浏览

6343

作文

398

以家乡风俗为标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风俗习惯,但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即使是同样的节日,也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粽子选用青青的箬竹叶,先要将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把糯米放进去,再留一些空间,馅可以是红豆、枣、腊肉等。最后将粽叶尾包好,把包好的粽子用粗线捆好。奶奶把粽子放入锅上蒸一段时间后,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真是又黏又甜。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夕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除夕的重头戏是吃团圆饭和送祝福语。吃团圆饭之前,大人们先要放鞭炮,在神龛前面上一把香,敬一敬祖宗神灵,以求全家大大安安、顺顺利利,每到这时,我也会跟在长辈们后面拜一拜、完成仪式。在餐桌上有带鱼、芋头烧豆腐、鸡、红烧肉、火锅等家乡特色菜。我们一家人围在方桌边,举起饮料,相互表达新年祝福,庆祝新一年的开始。

每到大年初一早晨,天色蒙蒙亮,我床边都有一碗香浓甜美的红枣汤,暖暖身子,寓意红红火火,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荡在耳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

随后我和父母还有妹妹一起去拜年。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衣袋、裤袋都会变得鼓鼓囊囊。

到了晚上,天空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我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们最爱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是在北方,有一样风俗是相同的,那就是过年吃饺子。我的家乡在东北,东北人过年就爱吃饺子,因此我对饺子情有独钟。

大年三十的早上,姥姥早早就出去,买回来一大堆包饺子的材料,给我们各自分配了任务。我负责和面,姥姥负责炸材料油,爸爸妈妈负责剁饺子馅。

我把面粉放进盆里,然后慢慢加入温水,边倒温水边用筷子慢慢搅拌,等倒完水之后,我就开始揉面,揉了大约10分钟,一个圆圆白白胖胖的面团就揉成了。此刻爸爸妈妈和姥姥那边的工作也刚好完成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等面醒发。

等面醒发时,姥姥开始拌饺子馅,她把芹菜馅儿、猪肉馅儿、香菇馅儿分别进行搅拌,然后依次放进材料油、酱油、鸡精、豆瓣酱、花生油再次搅拌,中间姥姥尝过两次味道,调整了两次咸淡,饺子馅儿终于拌好了。

馅儿已拌好,面已醒好,接下来就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了——包饺子。姥姥把面团切成三瓣儿,并分别揉成长条,接下来我们又开始分工合作了,姥姥负责捏小面团,我负责擀皮,爸爸妈妈负责包饺子。姥姥对我说:“去拿来钱币、花生和糖果。这次我们要包三种特别的饺子”我心里很诧异,这又是什么习俗?姥姥好像看懂了我的心声,笑着对我说:“这三种饺子可是有特殊含义的呢,吃到包钱的饺子,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你会财运亨通;吃到包花生的饺子,寓意你在新的一年里会健健康康;吃到包糖的饺子,寓意你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我半开玩笑地说:“那我如果都吃到了,今年的财运,福运和健康,岂不是都有了?”姥姥说:“如果你都吃到,证明你三科都能考100分了。”我们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饺子终于上桌了,爸爸请姥姥吃了第一个饺子,这是我们家雷打不动的规矩,意味着长幼有序,祝福了姥姥健康长寿之后,我们就开动了。我十分幸运,吃到了一个带钱的饺子,我把硬币从嘴中抽出大叫道:“我吃到了钱了!我今年的零花钱一定很多。”说完我调皮地站起来,向长辈们深鞠一躬“恭喜发财!恭喜发财”很快,我收到了三个厚厚的大红包。

年节里的饺子就这样聚成了化不开的亲情和祝福,代代相传,年年如此,成为了家乡不变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迎来了我喜欢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所设。这一天主要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妈妈会很忙,因为我们要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绿豆洗干净,糯米调好味,五花肉腌制好,比把它切成一块块。妈妈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对我说:“儿子,咱们一起包粽子吧!”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子叶,再想想粽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发起愁来,问妈妈:“该怎样包啊?”妈妈见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来:“首先把两块粽子叶叠成一个类似圆锥的物体,然后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再用一块粽子叶封好底面,用草绳把它捆扎紧,不把它绑紧煮熟后就不好吃了。”妈妈示范完后,我就尝试着包了起来。一开始时并不太顺利,不是漏了东西没放进去,就是绑得不够紧。后来在妈妈的逐一纠正后,一切变得顺利了。

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看着这些刚下锅的粽子,我以为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些粽子起码也要四——五小时后才能吃。”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失望,但还是忍住了喉咙里的馋虫。等呀等,终于煮好了。我望着这些又大又饱满的粽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开始吃了起来。吃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心中感到无比激动。

家乡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无论什么节日或习惯,我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开开心心地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年级家乡的风俗伊议论文

全文共 119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各个地区都有着不一样民族风俗,不一样民风民俗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我们黄石的春节,便别有一番风味。

黄石的春节,现如今基本是从腊月三十除夕夜开始的。为了做好一年的团圆饭,在这之前,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年货。这一天午时,一家人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回来吃一顿团圆饭。年饭的菜可丰盛了,什么香肠、鱼肉、海鲜、山珍等等,其中有两样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是丸子,有鱼丸子、肉丸子、藕丸子等等,这些丸子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生活;一样便是鱼,这条鱼叫做“听话鱼”,一般人们不去吃它,让它听着人们在餐桌上述说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也象征着这家人年年有余(鱼)。吃年饭还有一个特点——热闹。大家团聚一桌,随着长辈的几声简短的祝酒词完后,大家纷纷“开战”,然后互相祝酒,谈天说地,对酒当歌,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小孩子们乘着长辈们说得起劲,还要偷偷地闹一闹。

到了“春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黄石这个一向平静的城市如今也是掀起了滔天巨浪,整个城市沸沸洋洋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脸。这当真和王安石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鞭炮声一向持续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渐渐平息,整个城市又慢慢归于平静。

大年初一,本来一片寂静的城市,又被一阵阵鞭炮声吵醒。人们纷纷起床,准备好后,带着小孩子到各个亲朋好友家里拜年。虽说要到处奔波,但孩子们也很兴奋,毕竟那个亲威不会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呢?孩子们一个个拿着红包,吃着糖果,双脚再累,脸上的笑容也是甜的。真是“只要肯给‘压岁钱’,‘加班加点’无所谓。”恐怕这一天才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

大年初一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昨夜燃放的鞭炮,可是有个说法,这大年初一的鞭炮扫不得,不然就会把一年的财运给扫走了。所以,人们很少去扫,也想发发小财。过年期间,街道上时不时会有几个玩龙的队伍,出来耍闹一番,给新春佳节多添几分热闹的色彩。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我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而几十年后的今日,人们一样吃着元宵,但没有花灯可看了,人们聚集在空旷地放孔明灯。放孔明灯时,人们会在孔明灯上写下完美的心愿,为来年许下一个心愿。人们把新的一年里完美的愿望寄托给孔明灯,都期望心愿成真。人们接二连三地放起了孔明灯,抬眼望去,天上那火红的孔明灯胜过天上的繁星。

如今的春节,虽然少了几分代代相传的古老“年味”,却多了一分当代社会的气息,让人们时刻感受到社会的提高,国家的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风俗450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

“吃饭啰!”“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玩具,多少钱买文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春节风俗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风俗、讲究各不相同。

家乡春节风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结尾: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爱的就是除夕了。美味的食物,缤纷的色彩,正红的灯笼……我们的除夕是有大讲究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除夕别有一番风味。

早晨五六点,照我们家乡人的说法,得赶“早市”,为准备年夜饭的新鲜食材,家中长辈要整理旧物,买新物,讲究“辞旧迎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家乡的人挑选食材也有讲究:要买竹笋,图个“节节高”;鱼年年都买,说是“年年有余”;最重要的自然是年糕了,毕竟可得“年年高”嘛!

与此同时,大红的灯笼布满了整个家乡,街上灯火通明,家家都格外欢喜。当然,此时此刻,大多数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贴春联。

春联就像是过节的信号枪,当人们用胶水将其贴上的一刻,大家的脸上都仿佛多出了一道红光,一笑就合不拢嘴了,给冷冰冰的大楼都染上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全家还得大扫除,在家乡,这被称为“掸新”。到了下午,各种各样的香味从每家每户中传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主厨奶奶早已准备就绪,开始做菜。酱油肉蚰蠓鳗鳖……家乡临海,海鲜颇多,金黄的小黄鱼在油锅里冒着泡泡;白色的年糕与白菜香菇们在锅中跳着圆舞曲;海参鱼皮汤纯白而浓稠;色如翡翠的冒菜切得整整齐齐。

桌上摆了四个红色大盘,周围如众星拱月般围着六个红色高脚碗,正是“六六大顺”之意。盘子中间摆着主菜,盘沿周围则是一圈各式各样的水果,这叫“盘头”。杯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把欢喜带给了每个人。大家大快朵颐,朱红的碗筷与窗外的灯笼遥相呼应。热腾腾的饭菜升起阵阵水汽,逐渐被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全部扫荡,“干杯!”家中晚辈起身敬酒。

春晚开始,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块,孩子们则开开心心的拿出鞭炮来放,家族群里红包如雨,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十二点的钟声响了,新年到了!

家乡的除夕总是那么温馨且充满了家乡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风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祝这欢乐而又漂亮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认的扫房日,扫房日就是打扫我们的房间,这一天人们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间。

腊月三十一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人们都在贴春联、挂灯笼。到了夜里,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而大人们有的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节晚会。大家还要吃团圆饭,团圆饭里有饺子,饺子里面包着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气,不会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人们都去拜年,小孩子们只要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会有人给他们发红包。到了下午,就没事干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对了,拜年还要送饺子,虽然我们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饺子有什么含义。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户户都开始营业了。很少有大人在家里,而小孩子们大部分会聚在一起玩游戏。

到了元旦那天,人们都跑到街上去看龙灯,街上非常热闹。街上有耍龙灯的、有敲鼓的、还有打锣的。不管干什么的都有,而在买东西的人家,都会在店门口放上一挂鞭炮,让耍龙灯的去他们家门口耍,还给他们买糖、买烟,为的就是让生意更红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小孩子们都去上学,慢慢就恢复到原来宁静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就是吃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那可是一件既开心又幸福的事情。

传说张仲景当年辞官还乡时,他老家正值寒冬,十分寒冷。当时人们没有多余的钱购置保暖的衣服,所以很多人都冻得四肢僵硬,耳朵都冻烂了,有许多人到张仲景求药,看到乡亲冻僵的样子,便舍药相救,获得了百姓的称赞。后来张仲景研制出了"娇耳",也就是今天的饺子。人们吃过娇耳,喝了驱寒汤后,浑身暖和,耳朵气血也通了,吃过的百姓从此都没有出现冻僵的`现象,耳朵也没有被冻烂了。

除夕当天,妈妈正在厨房包饺子,我也凑上去包,看到妈妈包的饺子一个个活像小元宝,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面杖擀面皮。先把面团放到面板上摁一下,面团变扁了,就可以擀了。三两下一个圆圆的,薄薄的面皮就出现在我面前,我也乐在其中,不一会儿,一堆面团便一个不剩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面皮放上饺子馅,把中间对折,从左到右捏到一起,一个新月状的饺子便包好了。但是我包的同妈妈包的相比丑多了。妈妈鼓励我说:"再包一个吧。"这回我在皮上多加一点馅,包出来变得鼓鼓的了,美观多了。半小时后,饺子包完了,一个比一个漂亮,花边整齐,小巧玲珑,让人心里颇有成就感。

让人开心的不单单是吃饺子,还有包饺子这有趣的过程,因为我知道每个饺子的背后都是我辛勤劳动的成果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九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大全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到吃粽子、洗艾草、赛龙舟,不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系五色缕。

五色缕也叫延年缕,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色彩明艳、鲜亮的丝线编成的细绳,从五月初一开始系在人的手腕上或脚腕上,直到初五才能摘下来,有防御蛇蝎和避灾免难的寓意。这个习俗究竟从哪一辈开始不得而知,仿佛是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有。

在我们家乡戴五色缕有一个讲究,不能随意丢弃,要戴到端午节那天洗艾草水时才能解下来,且解下来的五色缕要扔到河里,如果解下来时遇到下雨天最好,有让灾难病痛随波而逝,这一年将会过得风调雨顺平安顺利的寓意。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因为编成五色缕的丝线的质量太差,我戴着一出汗,手腕上就红一道绿一道的,花花绿绿,活像个调色盘。我觉得不好看,于是等到没人时,我就趁机将手腕上的五色缕解下扔进了垃圾桶里。不幸的是,正当我以为这件事已经悄无声息的过去的时候,外婆发现了,将我狠狠地斥责了一顿。那眼神仿佛我犯了十恶不赦的大错,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斥责后她又仔仔细细的挑选了5种颜色明亮的丝线重新编成了五色缕再次系在我手上,且一遍遍的叮嘱我不能随便摘下来,说那是我这一年的平安福。

现在我和外婆已经没住在一起了,但是每逢端午节即将到时,妈妈都会编好五色缕并系在我的手腕上,五色缕成了我过端午节的象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成都的旧年俗件件都是老成都的回忆。每年过春节的前一两天,我们家就会提前进入过年的那股紧张、欢喜、红红火火的氛围。

为什么说紧张呢?每年过节前一两天,我都会拿出我最心爱的毛笔写春联,我妈妈向来追求完美,春联自然也是每年都要折腾好久。

贴春联可有好多讲究,横批若是从右往左写,上联就贴右边,反之上联贴左边。对联单贴可不行,要一边一幅,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发拼音里的三声、四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发拼音里的一声和二声。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会开开心心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成都人都爱吃,吃年夜饭也讲究,我们家就是一个例子:香肠、腊肉、鸡、鸭、鱼、牛、八宝饭,有时还会有梅菜扣肉和粉蒸肉。光听这些菜名,我的口水就要从嘴里流出来了,更何况年夜饭真的出现的时候呢。

正月初七这天,我们家就会去游草堂祭杜甫,这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曰”大家都会去杜甫草堂祭拜大诗人杜甫,这习俗起源于唐代,据说是诗人高适写下了一首诗名为《人曰寄灶二拾遗》,后赠于杜甫,诗曰:“人曰提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于是每年“人曰”便成为我们老成都人游览草堂,缅怀诗圣杜甫的特定日子了。

到了正月十六,别人早就过完了元宵过完了年,可老成都人就不,他们耍性大,人家过完年,他们还要再过一天年。而这一天就要老城墙上走百病,厚着脸皮再过一天新年。

倒回去再说正月初一成都人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和家人一起穿新衣去武侯祠,游喜神方,“喜神方”即是喜神所在的方位。依“五行学说”,南方丙丁属火,代表四时里最热的夏天,也有“鸿运兴旺”的寓意,因此,成都人认为城南即是喜神的方位。加上城南的武侯祠里供奉着蜀地老百姓崇拜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英雄人物,这里就真成了“喜神方”了。

这些习俗,老早就有了,一直流传到现在,于是才说:“成都的旧年俗,件件都是老成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们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一个十分有趣的节日。

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办的节日:屈原是楚国的高官,他发现这个国家命数不久了,便对楚王君:“可以停止战争。”楚王不听,执意而为。屈原悲愤被贬,满腔爱国之情无处可表,写下《离骚》,就跳河自尽了。战败后人们想在河里找回屈原的尸体,但一无所获,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这一日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而那粽子原本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给鱼儿吃的。人们在粽子上戳出小洞给鱼儿吃,防止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正因为如此也就有了划龙舟投粽子的风俗

那年去长寿时,正好赶上端午节,长寿有一池湖,叫长寿湖,上面正在上演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赛。我和爸爸妈妈便去那里看了赛龙舟。

只听裁判一个哨声,两队便开始了激烈的比拼。龙头前的鼓手有节奏地打着,后面的队员喊着一二一、一二一,手也有节奏地摆动着。每个人都满腔热血,胜利只有几步之遥。这一切在我们看来十分简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一定十分艰难,每个人都咬紧牙关、大汗淋漓的。

其实以前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龙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下来,成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呢?现在我亲眼见到便明白了:赛龙舟时人们的满腔热血,正如当年屈原为国家呐喊的满腔热血。

端午节是一个有趣又有意义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中秋节风俗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的月饼总是给我甜腻但有时又会很想吃的感觉。在淮北市区的周边农村,最好的月饼不是商场超市买来的诸如现在出现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种馅料的月饼。而是最传统的五仁,手工制作的五仁,我们现在说起来很不喜欢吃的五仁。

旧时每年的中秋,总是还像过年有压岁钱收有新衣穿这样带着浓厚的节日味道。

这边的传统不如说是传统的月饼烤炉。就是家里的女人带着孩子,买来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还有牛皮糖,花生油面粉等制作月饼的必需品。去乡里乡亲或者邻村加工月饼的地方,亲手制作香喷喷色泽金黄的月饼。负责加工的月饼的阿姨、师傅一边和母辈们唠着家常,一颗颗月饼就在手下漾出花来。

传统制作月饼是用一个木制的模具。妈妈和小姨曾亲手教过我,将均匀包裹着各种果仁的面团满满的塞满模具,然后用力在桌子上灵巧的拍出一个“啪”,慢慢把模具拿开,如果拿捏得当,一个连上面字迹都清晰可见的月饼就成形了。

一家人一起制作月饼是中秋的一部分。记忆中总是妈妈和阿姨们在将牛皮糖、核桃仁切碎时塞一块到在一旁馋嘴的我嘴里。

然后便是烤制。将月饼一个个整齐的搁置在一块巨大的长方形铁板上,几个人合力把它平放进巨大的、用红砖垒成的炉子里,下面烧着旺旺的木柴。月饼慢慢烤熟的香味儿会漂的很远很远,烤制月饼的时候周围总会围着像我这样的一群小孩,一边好奇的盯着师傅在根据月饼的色泽掌控火候,一边急切的等候着自家的月饼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时间拿几个在小伙伴们一起尝尝,那时的月饼总是搁置了几个小时,还是留着火炉里带着花生油香味的余热。

中秋节快要到了的时候,各家都是要要走亲戚的。我有一个叔叔一个姑姑,六个小姨还有一个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妈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们都渐渐各自成家,所以阖家团圆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热闹非凡。

中秋节那天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爸爸就会帮我拎着好多好多酒还有月饼,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开大奶奶家还有三奶奶家的门,给她们送去这份礼物。这个时候的她们总是很开心,挽留我留下来吃饭。

最后是要到奶奶家的,叔叔姑姑还有我的哥哥堂弟堂妹都会来。一家人将吃饭的饭桌搬到小院子里,吃完饭的时候,爷爷总是拿出每年都会给分给我们的超大石榴,我们一家人围着饭桌,吃几块月饼,听爷爷给我们讲叔叔爸爸们小时候的事,讲小时候爸爸带着叔叔偷摘人家的杏子从树上摔下来,讲叔叔有一天离家出走只是因为看了李连杰的电影想出家当和尚,讲曾爷爷在村子里埋藏的至今还未被找到的几杆枪,讲以前村子里被挖出来的一罐银元,讲爷爷自己年轻的时候用几把斧头成功敲击发射的一颗子弹。

过去的时间即是传统,这样传统的中秋永远在记忆中鲜活,笔记笨拙,道不出十之一二。现在在学校,也已是有几年不曾动口吃一口月饼,今年不能回家,便希望家乡的亲人能和我在心里一起吃一口月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铛铛,财神到”锣鼓喧天,冲破云霄。我飞快的跑下楼梯,映入眼帘的财神口带长髯,头顶乌纱,足蹬朝靴,金银垫肚,外罩紫红袍,右手持宝剑,左手持大元宝,威风凛凛的,神气十足。紧接着有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响起一声:“金银财宝滚进来。”那声音是如此的浑厚,随锣鼓节奏,从屋外跳到屋内,从柜台前跳到帐桌旁,分别表演招财、兜财、送财的动作来获取一些钱财,我看向爸爸问:“为什么给跳财神的人钱呢?”“你想啊,他们穿着这么厚重的衣服,走那么多路为我们带来祝福是多么辛苦啊,所以才给它们钱啊,就像你考试全优我会奖励你一样,为他人的劳动成果负责啊!”爸爸推了推眼镜,语重声长的说,“那不跳财神不就是了”“跳财神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他们要把这个东西流传下去啊,而且他们也要赚钱养家。”“我也要上网了解了解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哦,原来跳财神中的财神取自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赵公明啊!”而且跳财神属于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百姓把美好希望寄托于神灵,逢年过节想讨个吉利,盼望财神光顾。而且跳财神不仅有一人舞,另一人司锣兼挑夫两人组合、一人独舞,一个司锣,一个挑夫的三人组合还有三人舞蹈,一个司锣,一个挑夫五人组合的呢。而且跳财神的动作十分麻烦为手足并用。手部许多动作有其特定的含意。如招手示招财;托举示招到财宝亮于面前;扛肩示财宝多而重;推举示送出财宝;按掌示元宝置于钱柜银箱。舞拂尘示指令方向。脚上也有功夫:高跳步表兴高采烈;蹉步表扛宝进门;弓箭步表进宝方位;摆腿左右摇臀为逗乐,指腿称为翘脚财神。此外,还有“抖肩捧腹”、“捧宝转身”、“提襟藏宝”等动作。跳财神还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和经济状态。

原来跳财神有这么多知识啊!学海无涯,学无止尽我要去了解更多的的知识!傲游在知识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这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接着,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后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知道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心中家乡风俗作文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就这样被喻为“天津的后花园”的美丽县城--天津蓟县,她依山傍水,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她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我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小城里,我爱我的家乡!

夏天的傍晚,我最喜欢和妈妈出去散步,吃完晚饭,路上散步的人很多,路两旁都这样茂盛的花花草草,花儿一种比一种美,草儿一种比一种绿,真这样漂亮!我们常常一边走一边讨论身边的新变化,城边新开发的居民小区啦,那里楼房整齐排列,四周环境优雅整洁;县城中心鼓楼那里修建了文化广场啦,古香古色的,广场上的音乐喷泉美伦美奂,吸引了小朋友去那里玩耍,吸引了大人们到那里纳凉,如果你走到那里,必须会被悠闲的人群吸引,不由自主的加入其中呢!还有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为了缓解交通拥挤,县政府又拓宽了马路,修建了环城路,六车道的环城路平坦又宽敞,此时路两边的绿化带设计得桃红柳绿,让人赏心阅目,不仅仅疏通了车流,还为人们带给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也要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愉快,看街上那些乐呵呵扭着秧歌的爷爷奶奶们,看路上方带微笑聊天散步的叔叔阿姨们,看广场上奔跑嬉耍的小朋友们,他们都在提醒我们,生活多完美!

妈妈常对我讲,十几年前她和爸爸从学校毕业刚来那里工作的时候,街上还没有这么多的楼房和商铺,更没有这么多的汽车喽,人们早出晚归,为一家老少的生计奔波,哪有谁没事走在大街上闲逛呢,兜里没有钱,进商店买什么呀?此刻,当然不用说了,光看就明白,经济发展的如此迅速,仅县城面积就往外扩大了好多!城里新开发的住宅小区一个比一个高档,路上跑的汽车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人们的穿着打扮越来越美,越来越时尚!

如果你十年前来过那里,此时欢迎你再来一趟,感受一下,你必须惊叹,这绝对称得上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你像我一样一向生活在那里,随着这些改变一块成长,那么你必须会和我一样,自豪又深切的爱着这个小城――蓟县,不这样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春的气息一天天浓了,年前年后的一个多月里的日子里,几乎浓缩了家乡风俗

在我的家乡,一进腊月人们就充满了迎春的热情。第一个节日当是过腊八,每年的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妇们就早早地起床,忙着洗糯米、捡各色豆类、选各种干果,备齐各种佐料,用文火慢慢熬制腊八粥,等到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整个房间的时候,腊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温暖,是商店里买来的八宝粥是无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日早晨,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浑身热乎乎的,好像年一下子就窜到了眼前,就连行走时的脚步也加快了几分。接下来的日子就匆匆忙忙起来,腊八过后,接着就是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有一个很传统的仪式,就是“祭灶”,送灶王爷上天,各家各户点上香烛,摆上贡品,在香案前念念有词:“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时有一种食品必不可少,那就是全家人都要吃的麻糖,其用意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和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家里的坏事。沿袭了几千年的风俗,在现代化的今天也赋予了其新的含义,因为每年从这一天开始,在外奔波的亲人们无论身在何方,都会加快回家的步伐,于是“祭灶”也就演变成“聚灶”,送灶王上天变成了迎接在外游子的回家。紧接着便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了,打扫卫生,准备年货,家里要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厨房里备足鸡鸭鱼肉各色水果,按照老规矩要吃上七天,这就叫夹年饭,预示着丰衣足食,年年有余。除夕之夜把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剪窗花,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穿新衣,放鞭炮…在一派热闹非凡、忙乱有序的气氛中迎接年的到来。一家人边看电视边聊天,细数一年中的收获,分享一年里的快乐,这是全家人一年中最难得的相聚时刻,等到午夜时分砰砰啪啪的爆竹声响起时,人们怀着不舍的心情,带着幸福的期盼,在除夕之夜守岁,按当地的风俗,除夕之夜睡得越晚就会越健康长寿,有的甚至守岁到凌晨,一夜无眠。

迎春纳百福,过年求吉祥。正月初一,是最热闹的最幸福的日子,大人小孩三五成群,结伴团拜,小辈要给长辈行拜年礼,长辈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在一片寒喧声中,互致祝福。夜幕降落,各家各户红烛摇曳,大街小巷彩灯高挂,兴奋了一天的人们进入了甜甜的梦想,讲究个“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好”,预示着一年的平平安安。接踵而至的便是走亲戚访朋友马不停蹄,直至红红火火闹完元宵,随着年的脚步款款前行,年的感觉越走越远,越来越淡了…

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希望各位来我的家乡旅游,体验民间风情。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杭州,杭州人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都会和自己的家人聚到一起,包汤圆、吃汤圆,寓意来年“团团圆圆”,永不分离。

元宵节这天清早,我们全家一起出动,准备制作汤圆的材料。有人和面,有人准备馅心。和面的讲究可多着呢!妈妈手把手地指导我:“快把水加入糯米粉里,水一定要适当,不多不少,然后反复揉搓”我连忙按照指示,拿出糯米粉和水,用手不断揉面,加水。在“锤炼”之下,糯米粉渐渐和水融合在一起,摸上去恰似橡皮泥,韧性十足。我家的汤圆有很多种馅心,香甜的芝麻馅儿、鲜美的肉球馅儿、咸咸的蛋黄馅儿,这些都是我的爱。而我最喜欢,每年制作个数最多的还是芝麻馅儿,即使还没包进汤圆中熟,单单是芝麻那香甜的味道早已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闻一闻,足以让我咽下两三口唾沫了。

糯米面团和好了,馅心也已备齐,终于到了我最期待的环节包汤圆!我小心翼翼地扯下一块糯米面团,用擀面杖将面团均匀地擀薄,摊在手心上,再用勺子取出一大块芝麻馅儿,稳稳地放在面皮正中间。接着,最关键的步骤来了,将面皮完美合拢。要知道,一个汤圆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一步,如果合拢时没合牢,有了裂缝,那么汤圆可就露馅儿了。合拢面团更要注意力气的把握,一旦用力过猛,汤圆里的馅儿就会被“挤”出来,这个汤圆就彻底报废,没有丝毫挽回的余地。我慢慢地将摊在手心的面皮转移到两手中间,再用手指轻轻捏起面皮两端,用一股韧劲把两端牢牢地黏合在一起,然后是另一边的两端。所有边缘都黏合后,汤圆基本上就包好了。接着,我把汤圆放置手掌中心,两手均匀用力,轻轻揉搓,揉至球形就可以了!一个个“小圆胖子”整齐地、舒服地躺在竹筛里,看着可爱的他们真叫我喜欢。

包完汤圆,便开始煮汤圆。我把汤圆一个个放入锅中,汤圆在水里一会儿漂浮,一会儿下沉,仿佛顽皮的孩童在水中玩耍,不亦乐乎。我的心情也跟着上上下下的,生怕有个调皮的“小鬼”把自己“玩”坏了!

很快汤圆就煮熟了,我把汤圆盛入碗中分给大家,所有人围坐在桌子旁,吃着晶莹剔透的汤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刻,汤圆真是连接亲人心灵的桥梁,让我们享受了无可替代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十五过后,到了十六,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二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习俗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每一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宛如一缕缕情思牵动着不同地区游子的心,在我美丽的家乡——罗定,也有着几种充满特色的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曾在《元日》一诗当中描写春节。在春节里,家家张灯结彩,处处都弥漫着热闹的气氛。不知是什么时候,那一个又一个灯笼悬挂在高楼和树上,它们在微风中调皮地摆动着那福气满满的身躯,还有那些闪着亮光的对联,也在比拼着谁更有才华。在这一天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扬起了灿烂的笑容。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都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看着这一桌子上的佳肴,简直就是一场盛宴。大家看着这一桌子的佳肴都咽起了唾沫。随着爷爷的一声“开饭了!”大家都立刻坐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大家都吃得油光满面!

吃过年夜饭,人们不是燃放鞭炮,就是赏烟花。明月当空,一时间鞭炮声响成一片,空中璀璨的星星不再寂寞,烟花如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花朵在绽放,过后又化作无数颗发光的流星从天而降,划破夜空,逐渐消失……又如同仙女散花一般,壮丽无比……紧接着我们打开电视看春晚,守岁。当12点的钟声敲响,全国人民都沸腾了起来,烟花也再一次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不知不觉,春节已经过去了,但那时的快乐令我久久不能平静,伴随着旧年的渐渐远去,我又憧憬着新的希望!

在中国,数不胜数的特色风俗各有千秋,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团结组成了一个文明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的结晶,呵护中国这个温暖、智慧、有根的大家庭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家乡风俗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家乡春节过年习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

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过年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过年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喜气洋洋的春节过年,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过年。因为春节过年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