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扶贫日记八篇 日记大全(推荐20篇)

浏览

713

作文

143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3月30日至31日,蒙蒙细雨中,古丈县住建系统一行38人在彭辉局长的带领下,再次深入断龙山镇坐苦坝村和猛虎洲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作为局里的新人,一路上悉心听着前辈讨论着前几次进村入户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从他们的交流中了解到,我局自驻村以来,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强化责任,形成合力,上下联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此次我们住建系统一行分为7个小组,分别对坐苦坝村309户(其中精准扶贫户155户)和猛虎洲村254户(其中精准扶贫户153户)上门入户进行精准再识别,核定脱贫人员,及时纳入返贫人员,确保贫困人口不掉队。

小组分好后,各自小组长迅速带领自己的组员,入户调查农户现状。我们小组分配到的任务是完成坐苦坝村干条组17户和猛虎洲村桐一、二组18户人员家庭现状的调查。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扶贫成效显著,例如两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发展能力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坐苦坝村的油茶产业发展迅速,油茶加工厂即将投入生产;猛虎洲村的茶叶产业已经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我们调查过程中,大部分村民早已深入茶叶地去采茶。其中一位茶农笑着对我们说:“现在这个时间采茶好,可以卖好价钱,大部分村民在采茶,一般每人每天采茶收入大约200元,有的甚至更多……”看着茶叶地里忙碌的茶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们心里也舒坦。不过从走访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所在,由于一些年轻人,没有技能和资金,难以在村里发展产业,无奈选择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另外,由于猛虎洲村没有茶叶加工厂和懂茶叶加工技术的能人,使得该村只能便宜出售生茶,达不到茶叶种植的最佳效果。

为了切实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确保全面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彭辉局长边走边强调,一要强化责任,加大宣传,一把手牵头抓总、全局干部职工协助、扶贫工作队具体落实,确保扶贫政策“落地生根”;二要精准脱贫到户到人,“一户一档”、“ 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脱贫;三要加大帮扶力度,通过带动产业发展、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等方式促进村民增收。

走访了35户扶贫户,听了彭辉局长的讲话,作为同样出生在农村的我感触颇深。作为农民的儿子,和农民打交道我倍感亲切,作为扶贫队伍中的一员,我也急切的想让每一位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众人拾柴火焰高”,精准扶贫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想要真正改变贫困现状,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参与,即:

借助社会帮扶。扶贫开发离不开政府,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帮助村里积极招商引资,借助社会的力量,来缓解村里资金和技术缺乏所带来的压力。

参与式扶贫。政府、村支两委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明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更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鼓励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在现阶段扶持下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村民参与到扶贫建设队伍中来,切身体验建设发展所带来的收益。

扶贫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扶贫建设过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

强化基层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选举有能力、有资历的村民担任村支两委成员,做到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8月21日星期日阴有阵雨

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xxx同志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57岁的老党员xxx是个敦厚、质朴的老人,由于在2014年积极响应土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未能解决。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宅基地的困扰,又最大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的损失。事后,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看着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积极的态度,听着亲切、热情、纯朴的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员、群众的可亲可敬,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xx组xx片的变电所由于一直以来的管理不善造成了原有变压器被盗,有党员代表反映近期的接连下雨会让已有的变压器受潮损坏,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立即联系镇供电所协调解决变

压器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林溪镇的村村寨寨时刻活跃着一支支“精准扶贫”入户调查工作队,他们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平日还是周末,都走村窜户,深入群众家中详细询问其生产、生活情况,并认真评估登记。自林溪镇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二字开展工作,全镇精准识别工作稳步推进。

调查技巧“精准”培训。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林溪镇第一时间成立以镇三家班子主要领导挂帅的,以各贫困第一书记、挂点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镇“精准扶贫”工作。10月20日,林溪镇组织全体乡干,各村党支书、主任,区、市、县第一书记以及县、乡镇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召开“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动员培训会。重点强调要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工作方法,公正、公开、透明的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做到入户真,调查真,数据真。会上还就精准识别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技巧进行了详细培训,为下一步精准识别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保障“精准”投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使精准识别顺利开展,林溪镇精准投入从吃、住、用、行等方面为精准识别工作提供保障。此次,派到林溪镇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的区、市、县工作队员来自19个后盾单位,共计37人。为扫除他们驻村工作的后顾之忧,林溪镇除动员各村帮助工作队员安排宿舍的同时,为他们购置了床垫20张,被子40床,被套40套,资料袋、遮阳帽、手电筒等用具也一应配齐。针对部分偏远村屯开展工作难度大的特点,林溪镇加强调度,统筹安排全镇公务用车全部服务精准识别工作。截止目前林溪镇共投入4万元为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宣传发动“精准”到位。在“精准扶贫”宣传方面,林溪镇充分利用“百姓宣讲”这一平台,组织本乡镇侗款师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要求、方法步骤等内容编成侗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容易接受的形式进村入屯进行宣传。10月20日,在林溪镇冠洞村冠大屯举行的“百姓宣讲”专题报告会上,侗族款师吴怀新以侗款《精准扶贫,共同致富奔小康》进行宣传,受到群众欢迎。同时,各工作组抓住重阳节各村活动多、群众集中的有利时机,将精准扶贫宣传动员会开到行政村,开到活动现场,开到群众当中,把“精准扶贫”宣传到群众心中。截至目前,林溪镇共计悬挂“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横幅28条,发放宣传资料7500份,为入户开展精准识别调查营造深厚的社会氛围。

入户调查“精准”推进。为提高精准识别工作效率,林溪镇各个工作小组除了对贫困户分布情况进行划分外,还对识别对象的在家情况和作息时间进行分门别类,为加快工作进度,各个工作组均启用“白+黑”、“5+2”工作模式,不辞辛劳,不计得失,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评估,稳步推进全镇精准识别工作。截至27日,林溪镇共完成入户调查评估2503户,10413人,占总任务数的6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全文共 13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任务,本是完成本村最远5个村民组的扶贫户精准识别。晚上7点,正准备进行询问登记最后一户人家时,同行的村支书李林荣接到了街道党政办公室值班人员打来的电话,电话称有村民反映,之前裸底组重晶石矿场作业期间留下的污泥形成了一个泥潭,由于连续几日的大雨,泥水已经溢出,且水位不断上涨,不但淹没了道路,还对下游居住的村民造成安全威胁。

情况紧急,来不及想多,我立马收放登记表,迅速拨通了裸底组村民组长陈顺友的电话,请他尽快就近组织人员到现场处理,尽快疏导转移存在安全隐患的村民。接着借了两根手电筒,和支书、主任、包村干部一起马不停蹄地赶回裸底,边走边打电话了解受灾点的灾情情况。

天又下起了大雨,为尽快赶到裸底,我们选择抄近路,可一路的坑洼泥泞和陡坡石梯让我们步履维艰。途中高烧的母亲多次打来了电话,一直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让我感动的同时,又为自己未敬其孝道深感惭愧。

经过1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到了裸底,看到情况十分危急,雨水已经冲进部分群众家中,群众情绪十分不稳定,险情随时发生。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迅速进行分工,由村支书带领部分村干部对泥潭周围进行封锁,防止村民靠近发生危险。由村民组长带领4位村民实时监测水位情况,由我带领剩下的村干部疏导受灾群众及时转移。

灾情最为危险的是泥潭下游的村民,随时可能发生险情。我们迅速行动,当疏导到凉水井组时,村民谢华家房屋一层已经被淹,一家三口被困在了二楼。但谢华心痛家里财产,一手拉着护栏,一手不停地在水中打捞,甚至还直接下到水里,不停地抢捞东西。我急忙上前劝阻,可能是因为家里财务的损失让他失去理智,任谁劝阻就是不听。我看情况危急,不自主地发了脾气,冲到他面前大声喊道“只要有口气在,什么都会再有的,钱没了可以再赚,东西没了也可以再买,可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你不顾自己,也要想想你妻子儿女。”

这时,谢华才回过神来,眼神呆滞地看着我,眼中充满不甘和委屈。在我和其他村干部的强行劝阻下,终于把谢华一家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们继续走访排查,像谢华这种情况的还有好几家,都在我和村干部的极力劝阻下放弃了抢捞。大家就这样不停地大声喊、全力劝、动手拉、合力帮,不停地重复着一样的话,经过大半夜的努力,终于把受困人员全部转移安置完毕。

回到支书家,已是凌晨三点,老支书60多岁了,身体吃不消,我赶紧劝他去休息。自己也草草地洗了把脸躺下了床,这时才感到咽喉肿痛、全身发烫、头晕目眩。看看手机,犹豫不决,但依然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我知道,即使再晚,如果没给她报一声平安,她是不可能安心入睡的。

电话接通,我便没了说话的机会,只听母亲一个劲地问:“儿子,你回去没有?被雨淋了没有?一定要小心不要感冒啊,下雨路滑,有没有摔到哪里?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等她说完,我才插上一句话“妈,我没事的,回到支书家睡觉了,不要担心,你还发着高烧呢,要早点休息。”

放下手机,眼眶已然湿润。作为一个子女我是不称职的,不但没有照顾好母亲,还让她担心受怕。可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啊,是组织选派到河坝村的“第一书记”,我最大的职责就是保障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天灾人祸面前,我必须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辜负组织的重托。

思绪万千,记下今天的这篇民情日记,希望织金大灾消退、群众安康!希望天下母亲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11月16日星期三多云见阴

起床闹钟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这是我们第六组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鸟儿岭村“进村入户”的第二天。

站在户主刘老师的院子里,享受着乡村早晨的宁静。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户,村民大都住上了楼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经建好了第一层,这是刘老师的女儿女婿用打工赚来的钱修建的,计划修建三层,两个刚成年的儿子一人一半,他们建好房子以后,继续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刘老师说十年前修房子时,建筑材料全靠马队驮运,使我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今天,村干部将陪同我们访问贫困户,我有些疑惑:“这里条件很好呀,怎么也有贫困户呢?”陈支书告诉我,村里有几户孤寡老人,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还是很贫穷的。我们步行到了今天访问的第一户,这是一栋原来六、七十时代的老木房子,木质窗格镂空着“卐”字格,窗格中央位置是一颗五角星,木房子一排四间,彰显着当年的些许辉煌,而如今,它趴在一片砖瓦洋房中却显得格外寒酸。房檐下,杂乱堆放着几只南瓜、一堆红薯,还有一架许久未用了的石磨,悬挂着的竹竿上晾晒着几件已经洗得褪了色的衣服。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户主张奶奶已经82岁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丈夫早年去世,与至今尚未成家的弱智儿子相依为

命,现在主要生活来源是家里不多的田地,自己的农村社保和来自各方面的救济。了解到情况后,几位同学纷纷慷慨解囊,为老人捐了几百元钱,让老人家添点御寒衣被,买些生活日用品。对于我们送上的慰问金,户主的儿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书才把慰问金放到了他的手里。

第二户贫困户是82岁的王奶奶,儿子早逝,王奶奶身体倒还健朗,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能够处理。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向我们道谢,念叨着我们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后辈的温情。当我们和王奶奶合影的时候,王奶奶说她的旧帽子不好看,坚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们一起照相,好可爱的一位老奶奶!陆续又去了两家贫困户,都是因为年老无子、身体残障方面的原因致贫,我们为贫困户都送上了慰问金,钱不多,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体现社会的温情。

整个走访花了近三个小时,一路上,我们谈到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面临着负担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医疗保障不足、安全隐患多等等问题。

在鸟儿岭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5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可以享受乡镇医院住院全免费的农村合作医疗,镇里也正在修建敬老院,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正

在慢慢解决,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5日,天气晴。我包挂的桑田镇曾家丰村村民用电问题今天终于解决了,心情特别愉快。前不久,在一次下乡中,我了解到曾家丰村和龙家陂村共用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冬天是用电高峰期,影响村民正常供电。我就决定要帮助协调更换供电变压器,彻底解决村民们用电问题。

后来,我多次与公司业务处联系,督促加快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和工作,帮助村里更换了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同时更换绝缘导线600多米,现在村民们过“两节”用电不再发愁了,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扶贫干部驻村日记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到三组,那个地方没有信号,手机进入盲区。中午13:30的,我们在山上一家农户吃饭,漂移信号捕捉到一个电话,但只听得一句,便又没了信号。我跑到山顶,把电话回过去,却怎么也打不通,原来他们也没信号了。只得匆匆吃完饭往山下赶,这些天以来我们天天在村上,很少知道单位的近况,在这个小空档,思绪突然铺开,我开始想念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宝贝女儿,我的小县城。

雨一直在下,似乎没有停的意思,我们在村址一边整理资料,一边等候检查。4点钟,检查组一行4人来到村上,在村址一楼大会议室召开简单的座谈会,会上听取了兴坪村概况,分析了兴坪村贫困原因、搬迁情况和产业的后续发展问题。

村支书汇报说:兴坪村从2011年考核全镇倒数第一名,到顺数第二名,到2013年全镇的第一名,两委班子是有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我们有信心把兴坪村建设的更好。

这样铿锵有力的表态,为兴坪村争取到了机会,会上当场决定把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放在兴坪村,要求村上必须把资金使用好。同时希望村民转变思想,把要我搬转变到我要搬,通过大户带小户,转变观念促进产业增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个人精准扶贫工作日记

全文共 2293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四,是中国传统的“小年”了,自元月8日调任洋淘湖镇党委书记以来,快有一个月时间了。这段时间,我带领党政班子成员到各个企业、行政村、机关部门开展密集调研,了解政情民意,意图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一圈走下来,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大部分企业正遭遇发展的“寒冬”,面临着资金、销售等各种难题;大部分行政村债台高筑,镇村没有成气候的支柱产业,发展后劲乏力;垦区大部分在建工程项目需要镇财政配套的资金缺口巨大;部分垦区群众因个体利益越级集访时有发生;少数困难群众面临“年关”,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难以保障等等,诸多发展、改革、稳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新任党政班子必须静下心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殚思竭虑,毫不懈怠地用自己的才智和汗水解决好这一道道难题。

望着窗外飘扬的雪花和凛冽的寒风吹过,想起少数困难群众,不知道他们能否安稳地度过这个年关?虽然镇党委、政府早已经在全镇镇村干部大会上下了死命令:不允许哪一个村有一个群众春节期间没有衣穿,没有饭吃;更不允许本镇范围内春节期间出现一例冻死或露宿街头的事例发生。但我还是不放心,坚决不能让老百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还有人迈不过“年关”这个坎!我联系了点村冲天村的支部书记李久才同志,自己到部分困难群众家里看一看。李支书带我顶着寒风来到一栋两层楼房前面,我心生疑窦望向李支书,李支书仿佛明白我的意思,说“王书记,您进去就知道了。”进得屋来,才知道什么是徒有四壁的真实写照,这户人家除了椅子和床,几乎没有什么家什,连墙壁也没有粉刷。女主人一个人在家,面色凄苦地告诉我们说,男主人叫詹国清,今年52岁了,自己叫余新美,两人育有一个独生子,今年21岁。因为农垦区的危房改造有一万元补贴,一家人合计着把原来的破旧的老房子拆掉,用多年的积蓄加上一万元补助,再向亲戚朋友借点钱,新修了一栋房子,以后收儿媳妇也用得着。谁料天有不测风云,新房刚刚完工,儿子被检查出患有严重脑梗类疾病,极难治愈,短短几年已经花了50多万元治病了,而且只能保持病情稳定,难有治愈的希望。今年又借了七、八万元为儿子治病,自己身上也有一些毛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每月吃药也要花费大几百元。近几年,已经借债40多万元,全靠詹国清一个人在外面建筑工地打零工艰难度日,今年过年为了多挣几个加班费,也不能回家过年了,孩子现在还在医院。话没说完,先抹起眼泪来。

农村过“小年”,本是一家团圆、喜庆的日子,听了这些情况,我也不由得红了眼眶。把带来的棉被、食品和慰问金送到女主人手上后,我又特别叮嘱一同来的卫生、民政战线的同事,在大病救助和生活救助方面要重点照顾,这一家人老实巴交,没有享受任何特殊政策关怀,连农村低保也担心家里修了房子而申报不上,没有申报。

面对因病返贫、大病积贫的人家,我们想做的事似乎太多太多,能做的又似乎太少太少。基层政府以及我个人能够为这一家人做的,相比他们所面对的高昂的天文数字般且无止境的医疗费用,实在太过杯水车薪。我只得说了一些要坚定信心,生活一定会好起来,会经常来看望他们之类的难着边际的话,心情沉重的退了出来。

我觉得外面更冷了,我们又趟着积雪来到一间低矮如草棚的房子面前,李支书向我介绍说,这是蒋建军家,两口子都是残疾人,但身残志坚,原来条件很差,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找村委会借了2000元钱养鸭子,现在越养越好,日子有了起色,又幸得一双儿女没有任何疾病遗传,读书很聪明,日子应该会越过越好。

进得屋子,虽然木房子阴暗低矮,却干净整洁,男主人自幼得了小儿麻痹症,双腿需借力行走,女主人手腿均有残疾,只能艰难地自如活动,但两口子满面笑容,热情地搬凳子让客,大女儿明年上初一,小儿子正读小学二年级,一双儿女成绩都是班上前几名,两口子笑着说,辛苦也值得。我也很欣慰,仿佛看到了冬日乍现的暖阳,寒冰一定会渐渐褪去,清风拂面的好日子一定会到来!放下带来的春节物资和慰问金,我对蒋建军说,愿意个人资助其一个孩子直至高中毕业,另外为他争取一辆残疾人电动车,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没有。他高兴地说,太感谢党和政府了,他们两口子都享受了政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没有什么要求了,只是还有几十只鸭子没有销出去,过完年怕又要掉膘。我当即表态:这好办,镇政府食堂买二十只,让镇里干部、职工来年尝尝咱洋淘湖群众自己养的纯天然鸭肉,我个人也买两只。现在单位不准发福利了,我过年带两只纯天然养殖的鸭子回去,也算给老婆孩子交个差!同来的镇村同事们都笑了,纷纷表示也要带两只回去。蒋建军激动地说,想不到担心了十多天的事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临走前叮嘱他,生产、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来镇里、来村里找我们。

随后,李支书又带我们走访了两户困难户,也是因病返贫的情况。一路走下来,大家感慨颇多。我知道,大家想的最多的,无非是两个问题:一是一定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在我们身边确确实实还有不少生活困苦的群众,习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一定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逐步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这条路,虽然漫长而艰辛,但一定要走!而且要走出成效!”我们在心里暗暗发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领导干部扶贫帮扶民情日记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县里召开全县科局帮扶干部驻村工作推进会。我在位于突泉镇政府四楼会议室的分会场参加了会议,因为从今天开始,我正式成为了突泉镇常青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成为了常青村里的一名普通村民。

就在今天上午接到电话通知开会的时候,心里一阵阵的兴奋、激动,在大会上,几位领导的讲话更是让我感到光荣,同时也倍感压力,尽管自己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就是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对于我来说,要想当好村班子的引领员、群众的勤务员、发展产业的指导员,首先要当好一名谦虚的学员。

俗话说,笨鸟先飞。大会刚一结束,我就在会场里找到了常青村的牛福宝书记,自我介绍并互相留了电话后,就开始向他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特别是重点了解了41户贫困户的基础信息等各方面情况。谈完之后,天色已晚,牛书记我俩深深的握了一次手,彼此明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携起手来向脱贫攻坚开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2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精准扶贫民情日记模板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我走访了罗坊村顶塘小组何青华贫困户。经过倾心的长谈得知:她丈夫因一场车祸不幸遇难,成为一位单亲妈妈。在精神和家庭的重压下,要供2个小孩子读书,大儿子在赣州读技校,小儿子在站塘初中就读。生活来源只靠政府的低保和做一些零星衣服活维持生计,其本人身体时常欠佳。

我听完后,深深地长叹一声:是呀!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我打起精神安慰和鼓励她做一个坚强妈妈。同时宣传了可以申请贴息贷款3至5万元、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扶贫惠民政策,相信有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干部的大力帮扶,生活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孩子一天天长大,日子就会一天天好起来。

回到乡里,我赶紧为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种养帮扶计划,期待她家早日脱贫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个人扶贫日记简短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7月6日,肩负着雨湖区地方税务局党总支的重托,我们一行人在副局长尹灿文的带领下驱车数十公里来到了韶山市银田镇凤家村,这里是我局开展“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精准扶贫活动的目的地,也是我们践行“两学一做”的重要载体。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开始逐户走访慰问前期工作中确定的17户困难群众家庭,在送上慰问金的同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困苦,倾听他们的诉求愿望,和村干部一起为扭转他们的困难局面出谋划策。

来到凤家村中沙组郭楚才老人家,低矮的房子,外墙大片的霉斑,门前堆砌的垃圾纸箱,和周围几户干净漂亮的院落相比显得格外的扎眼。老人正好外出归来,挑着担子的身影佝偻而单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郭老今年82岁高龄了,老伴、儿子均已过世,媳妇携孙子改嫁,只有已嫁人的女儿隔三差五地过来照顾一下老人。看着老人坐在简陋家中的孤单情景,我们的心情很是沉重。当村干部说每月村委会组织人员给郭老家打扫三次卫生,每年还有经济补助时,我们顿觉欣慰许多。在尹局长的带领下,我们和村干部商量研究了后续帮扶措施,安排了具体人员一对一解决老人生活困难并负责与有关部门对接,落实相关帮扶资金。

在执意送我们出门时,老人嘴里一直念叨着“感谢党”和“感谢组织关心”两句话,这让烈日下汗流浃背的我们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神圣感,挥别老人,继续向下一户进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精准扶贫个人简短日记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第42天,按照日程,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叫龙尾头村。

一路上,我们说笑着,讨论着这些村名的由来。到了村口,车停了下来,因为进村得经过一段坡路,由于刚下过一场大雪,路面几乎没有一个脚印。怎么办?看着早已等候在村口的老农,客户经理武强说:“车上不去,我们爬上去。”短短的一个小坡,我们足足爬了十几分钟,一路上,你滑倒,我扶起来,我爬不动, 他拉着我。等爬上去,我们一行四人已是累的满头大汗。稍作休息后,经了解,村里没有村委会,而老农住的房子又很暗,我们决定就在老农的打谷场上办公。老农为我们铺开一些秸秆并给我们从家里拿出暖壶。这时候我才发现,大部分贫困户都在50岁以上,共17户35人,认识字的没有几个,我们只好代他们在信息对接表上签上名字,让他们摁了手印。我们发现时间还早,就和老农们聊了起来,一个中年人告诉我:“由于照顾有病的母亲,不能出去打工挣钱,没有收入,老婆前年就走了,我一个人要供孩子上学,还得种点地糊口度日,这回有咱信用社扶持,我想养两头牛,闲的时候再去县城卖点小杂粮,也能增加点收入”。中年人说话的时候情绪很激动,眼里噙着泪花。到中午的时候,老农们看见我们要走,拉住我们的手说:“孩子们,辛苦了,就在家里吃口热乎饭吧,年饭还有呢。”

等我们下了坡准备上车的时候,发现全村的老农还在村口远远的望着我们。是啊,在这个一年都见不着个生人的地方,看得出,老农们很想留我们吃顿饭与我们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细想一下,老农岂止是想留我们吃顿饭呢,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他们强烈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精准扶贫民情日记村干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从去年驻村工作至今,忘掉了许许多多,但始终都忘不掉是通往石溪村完小上学路上的那一张张笑脸;盼望把房子修得漂漂亮亮,摩托可以骑到家里的亲人们那一双双焦急的眼神。

今天,对市委政法委驻石龙、石溪两个村的工作队来说,注定是一个无法忘却的日子。下午,市政法委领导到绥江开展再“回头看”工作。两点半,座谈会准时召开。围绕精准扶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给石龙、石溪的驻村工作提了一大堆好点子。

我的笔在不停地记。我想,正是有市委政法委这个大后方的强大支持和帮助,我们驻村队员才做到了竭尽所能,安心工作。忘记了两百多公里外的孩子独自一人搭公交上学的辛酸,忘记了母亲在凤霞十字路口跌倒受伤无人送医,坐在家里埋怨儿子不在身边的痛楚,忘记了妻子周末微信里的牢骚……但我们没有忘记石溪还有121户建档立卡户的建房任务;不会忘记八队柿子湾三百多米的连接公路;不敢忘记整村还有821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个村民小组饮用水不足,需要铺设4千米引水管道的艰巨任务……有你们的支持与厚爱,我们驻村工作的几名队员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会把精准扶贫工作干得更好,干出特色,想方设法帮助石溪村八百多人脱贫致富!那时,我们就会永远忘记你——精准扶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建设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因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江西赣州市章贡区东郊路几十户居民需整体搬迁,社区内党建联络员不仅带头搬迁,还配合工作组挨家挨户上门做邻居思想工作,使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在章贡区旧城改造过程中,这样的党员发挥作用化解矛盾的事情屡见不鲜。

近两年来,章贡区构筑楼栋党建“一员一组一栏”模式,延伸社区党建工作触角。目前,全区涌现出1个省级“红旗社区”、2个市级“红旗社区”、5个区级“红旗社区”和10个区级“示范社区”。

设立党建联络员,党组织网络构建到楼栋。章贡区采取楼栋居民公推与社区党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在每个楼栋设立一名党建联络员。目前,42个社区已选配楼栋党建联络员3152名。联络员记录“民情日记”,对楼栋居民构成情况、就业情况、爱好特长及重点人员情况逐一建档和登记。该区建立了“一员一卡”业绩档案,实行联络员工作调度通报制和业绩评议考核制。

设立党员活动小组,党员作用发挥在楼栋。章贡区对各楼栋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在楼栋成立党员活动小组,细分了学习宣传、法律咨询、民事调解、环境整治、扶贫帮困、就业帮助等模范岗。每个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志愿,认领一个模范岗。推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要求每个在职党员在“8小时”之外参与社区工作。今年以来,章贡区社区党员共为居民做好事1万多件,结对帮扶困难居民3000多户,帮扶2000多名下岗职工就业,参与党员达8000多人。

设立社情民意点评栏,居民需求解决在楼栋。居民将涉及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和评价直接在点评栏上反映,党建联络员一日一记、一日一清,属社区职责范围的,由社区积极解决,社区一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由社区党支部向上级反映,帮助协调解决。自去年设立点评栏以来,通过党建联络员向各职能部门反映,章贡区新建文化活动场所95处,社区居民娱乐休闲活动点300多个,全区涌现文明楼院1110个、安全文明小区161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甘肃省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793 字

+ 加入清单

***年4月12日零时12分,天气阴。今天是星期日,我带领工作组在鲁班镇八竹村村干部王君政陪同下来到鲁班镇八竹村团田组对贫困户基础情况进行调查走访。这时突然从对面的小山坡上冲出一个11岁左右的男孩,手里拿着小石头向我们一行扔了过来,嘴里还骂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嗨,你还别说,这小子那真叫一扔一个准。我的额头被击中了,只见额头破了皮流了血。

“这是谁家的孩子啊,这么皮!”我忍不住的喊道。只听村干部***政说道:“李书记您别生气,这是我们村团田组村民***的儿子,因为智力有问题,而且还闹腾,所以他家父母把他送到特殊学校人家也不收,平时大人出门干活,也没有人管。“原来是这样啊,难怪”,我心里嘀咕道。“难道他家人不管他吗?”我问道。“他家人管,怎么管!这孩子的父亲前几年打工时得了严重的尘肺病,一年不知要跑多少趟医院,他母亲又要干农活、打零工帮助丈夫治病,又要养活一家三口。你说怎么管”村干部***说道。

“那我们去***家里看看吧”,我立即安排到。村干部说“好,可是也不知他家大人在不在,要不我先打听下,通知他们”。果然不出村干部的预料,我们在***家门口等了近1个小时,***夫妻俩放下农活从山坡上赶了回来。一见我们夫妻俩人连忙将我们请到了家中,我一进屋抬头看了看,这是一间新建的一层三间房,屋内没有装修,就是简单将墙体清光了一下,屋内除了一台老旧的电视机外就没有什么像样的电器,只能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了。“各位领导好,我叫***,感谢你们能来看我……”,只听***说上两三个字就要咳上好一阵方能接着说下去,我真担心他一直这样咳下去真的会把气管咳坏了。我抬头看了看他,满脸的憔悴病容、身体很瘦弱,仿佛风大一点就能将他吹走似的,在他身边的妻子也是一脸的疲惫。“你好:我叫***是仁怀供电局驻鲁班镇八竹村的村干部”,我边说边伸出双手与夫妻俩人分别握了手。“我这次到你家就是想了解下你们家的生活、生产基本情况,还有你家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我问道。只听***说道:”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去年出资1万多元帮我们家的危房进行改造,现在就是我们家门口的地面没有钱硬化,可以不可出点钱给我们硬化一下,还有我生病欠了好多钱,可不可以……”听到这些我拿起走访记录本一一认真记录起来。“哟,李书记你的额头浪个弄的,好吓人呢!”***问道。我摸了摸受伤的额头笑道:“没事,就擦破了点皮”。“还说呢,李书记就是被.......”眼看村干部快要将我受伤的实情道岀,我急忙道:“是我刚才不小心弄的,真的没事。对了,刚才了解到你们家种的土地不多,要不发展下养殖业,我给你们预备添置些小猪仔、小鸡,还有小羊羔,你们看怎样?”我提议道。“谢谢李书记,养这些太麻烦,而且我们家也没有人手养这些”***答道。我说:我们驻村干部的工作中除了对贫困户实际困难进行帮助外,更重要的是跟据你们的实际情况,帮助你们发展经济,让你们能过上好的日子。这样吧,我回去后与你们的村委会干部协商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你们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那现在我们还要到下一家去看看,你们去忙吧。”于是我们又断续走访下一家贫困户。

在走访完贫困户回来的路上,村干部王君政问道:“李书记你刚才咋不告诉***,你额头上的伤就是他儿子弄的呢?“唉,大家看到的***一家是什么境况,我怎么能再增加他的负担”我回答道。这时车内“鸦雀无声”,大家陷入了沉思中……

***年4月13日3时27分,又是一个不眠夜,不知是因为受伤的额头隐隐作痛,还是***一家的面容不断的在我脑海里浮现的原故,今晚我彻底失眠了……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对未来缺乏信心的家庭。***的儿子跟我的孩子差不了几岁,但是想起他痴傻的面容,还有衣食无着落的情况就让人心疼万分,我该怎样才能帮助到他们呢!嗯,明天先让老婆去给***的孩子购两件合适的衣服;等明天忙完所里的事务后,再去村里联系下,想方设法帮助***申请一下医疗救助;还有更重要的是明天再去***家中给他们做一下思工作,让他不能放弃、坚定信心,在我们的帮助下积极脱贫致富奔小康。

他的工作,得到了该村广大群众的积极认可,2015年***因工作业绩突出,被仁怀市委、遵义市委评为“先进驻村干部”。***心系新农村建设痴情不改,情牵新农村建设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描绘着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领导干部扶贫帮扶民情日记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参加下基层帮扶活动的第一天,说实在的,对于这项工作心里还是比较模糊的。

到达目的地后,发现眼前的景象的确可以用破败、萧条来形容。几辆接送职工的大客车安静地趴在路边,车身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厂房的大门紧锁,窗户上的玻璃几乎全部破损,四面透风。办公楼的楼梯上有些水泥已经脱落,钢筋裸露在外面,就像是历经沧桑的古代栈道。楼道里的地面坑坑洼洼,几盏钨丝灯散发着昏黄的灯光。会议室里的墙面斑驳,桌椅陈旧。这和我之前所想象的国有大型企业完全是天壤之别,看来要想帮扶这样一家企业走出困境可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在了解完该厂的详细情况后,发现要想彻底改变兰棉厂的面貌,让这个曾经的棉纺织龙头企业气死回生,扭亏为盈,仅仅给予资金上的帮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扶持以及进行体制上的改革。

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这也许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扶贫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徐道明口中的苏书记,是去年5月被派驻沙湾镇安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苏仁华,驻村后,为尽快掌握全村基本情况,他利用一周时间走遍了村里的11个村民组。在大坡村民组,他看到一条通组公路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只能通摩托车。村民徐道明想发展养猪,但饲料运不进来,贩运生猪困难,发展养猪未能如愿。像徐道明这样欲发展养殖业的村民不在少数。修路,成了村民们的普遍愿望。

要致富,先修路。苏仁华同村两委商量,决定为徐明道所在的大坡村民组扩宽通组公路。他走东家、串西家,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同村民一起研讨磋商。一个月时间,整合“一事一议”专项资金25万元,由村民出让土地并投工投劳,扩宽全长1164米的同组公路。路通了,徐明道实现了多年发展养猪奔富路的愿望。

为解决村民不懂种养殖技术这一普遍性问题,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的苏仁华,经他牵头,安村村同遵义师范学院科技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该村种养殖业进行供销一体化培训,并就种养殖业技术进行专项指导。现今,徐明道的生猪养殖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以后养猪再也不用担心技术问题了。”说起今后打算徐明道信心满满。

村民蹇书贵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葱大户。去年6月,一场大火几乎烧光了他全部家产,由于缺乏资金,让一心想扩大葱种植规模的蹇书贵问题难解。苏仁华得知后,帮他以1亩700元年租金流转村民土地160亩,同当地工商部门联系,帮他申办遵义市建绿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如今,蹇书贵种植的160亩葱,月收入2万元m带领村民致富是苏仁华驻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他为安村村申报了1000亩保供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协调团区委和镇团委对村里4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补助;对接北京智通科技有限公司,集资3000多元,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老党员、贫困户、高考学子等11户家庭进行帮扶;并为两户贫困户争取“母亲邮包”。对村里仅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83人,让其年底如期脱贫,苏仁华对此信心满满。

在他办公桌上,民情日记里满满记载着他驻村以来的一件件大小事。“我也是农村人,能为村民多做一点算一点。”苏仁华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扶贫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走访,让我们真正感受了生活在农村最低层的农民的清贫和困苦。他们的现状需要改变,他们的贫寒需要温暖,他们的心里喝望关怀。我是带着一颗沉重的心走访完这些特困户的,他们的可怜,他们的无奈,他们充满救助的眼神……,至今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九岗山村金筑二组的杨树春,四十零岁,之前是一个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匠,家境还算可以。好汉只怕病来魔,一场重病,让他这个家彻底垮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相继失学,到外面打工自谋生路去了,积蓄多年准备建房的近十万元存款,也因病早已花光,现在已是债务累累,年近八十的母亲也是有病在身,就他四十零岁的体弱小巧的妻子承担着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家里可说是一贫如洗。

我们来到他家,给了他慰问金,并说明:这次大走访民情调研活动是县委、县政府响应党中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号召,访贫、问苦、抓落实,搞民情调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人民疾苦……这时坐在椅子上的杨树春很吃力地试图想站起来感谢我们,可他的腿己经基本瘫痪,站不起来了,顿时,他哭了。他告诉我们,他病了近六年了,这些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政策的优越,他早就没在这世上了。每年县、镇、村三级把他作为重点困难户照顾,不论是平常还是过年,民政的救济、政府的慰问、社会的捐助,他都享受了。他说他虽困难、贫穷,可他却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优越与温暖……。

最后,我们离开他家的时候,杨树春硬要他的家人,将一个山间挖的竹笋送给我们,当我们拒绝时,老杨再次流泪了,他说他虽是一个瘫痪了的废人,但他内心里感到了我们是他的亲人,如果我们不收下他的心意,他很难受……看着他种充满救助与无奈的眼神,我怕拒绝会伤了他的自尊,只好连同他的情意一同收下,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我知道,我接过的不只是竹笋,是信赖,是希望,是一份充满着血肉情谊的责任。

我听了他心存感激的话,接过他情重如山的竹笋,我也让他感动了。我想我们的群众是如此的朴实,他们虽在生活的最低层,常伴他们的是清苦、贫寒,可他们知道感恩戴德,他们对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是那样的坚信,那么充满寄望。这样使我更感到作为人民的公朴责任重大,我们的责任与任务,不只是去看望与救济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关心人民疾苦,带领人民群众改变现状,脱贫致富奔小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3日,我们村挂包单位保山市水务局一行5人到村里进行“挂包帮”“转走访”走访、回访工作,分三组对所挂钩的贫困户进行走访。大家对扁里村的变化给予了肯定,近来加大了水利、人畜饮水安全、水泥路、路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最直观的感受是村里人家日子越来越好,很多人家都在建新房和实施危房改造,户户通水通电,农忙之余有了文化广场活动场所,大学生读书也有了长期的帮扶,路灯照亮了扁里,大家对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我们首先到了张光明家走访回访,他家正在请人建盖新房,面积120平米,两层基础先盖一层,第一层基本建成,询问了他家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和眼前的困难,家庭主要来源与外出昆明务工的大女儿,外出6年了,每年节省1万元给家里补用,茶叶收入0.5万元,核桃收入0.3万元,买黄牛一头0.5万元,但由于建盖新房也还差点欠账,贫困户对目前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有信心,时间过得最快,一聊一个小时过去了。

接下来,我们去了杨光福家,门没有上锁,主人不在家,经过几番周折打电话,电话联系上了主人在县城打工,他父亲在家采茶去了,请隔壁邻居去找贫困户的年迈80岁的老父亲,等了20多分钟,迎面走来了位瘦高的老人,看上去很精神,身后背着一箩筐新鲜茶叶,他说附近有块近一亩的茶地,他去采茶弥补家用,我们与他说明了来意,并与老人聊聊天,问问家庭生活和贫困情况。他说他家的贫困情况主要是2个孙女在上学,一个在普洱读大学明年毕业,每年费用也要1.5万元;一个在昌宁县读高一,学习很优秀。老人说很高兴与我们在一起聊聊天,由于困难,杨光福也只有外出县里打工,主要是做改木板和房屋漏水的技术活,有活做每天收入也有80-120元。老人自己读过小学,由于当时家庭原因没有继续上学,十分遗憾,现在2个孙女读书很好,他很欣慰,满足了老人家的心愿。老人说:“孙女读书就像是帮我读书一样,家里住房条件差一些,不与别人攀比,暂时没有能力盖新房,再苦再累一家人也要帮助孩子完成学业”。我们了解了他家的困难,心里很感动,我暗自敬佩起这位80岁的老人,明道理重教育懂得感恩。我们鼓励老人,明年大孙女毕业工作了,负担就减轻了,您也可以享福了。我们告诉老人:“如果小孙女在读书上有啥困难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力帮扶,孩子考上大学一定与我们联系,我们可以长期对孩子继续教育帮扶,今年市水务局已经教育帮扶了村里11个大学生读书长期帮扶,有困难一定打电话告诉我们”。老人激动的说:“你们是我见过的人品最好,素质最高的干部”,说着说着几次落泪,我也忍不住落泪……最后我们陪老人去附近茶叶收购站卖了6公斤鲜茶叶,每公斤2.5元,老人说:“今天的茶叶收购价已经很好了,他采摘的是一牙两叶的,很标准。”看到老人知足的笑容我们也为他高兴,也深知挣钱不容易。

回忆白天与老人的见面,难以入眠,干脆坐起来写这篇日记,我心里十分敬重这位年迈的老人,向他学习一种精神,一种家穷志不穷,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在我激励我前行,我会找时间多陪陪这位老人,多关注这个孩子的读书状况,尽心尽力帮扶。我一定会在扶贫的工作中越做越好,务实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日记

全文共 2370 字

+ 加入清单

5月的阿东,咋暖还寒。一早起来,我和兴娥忙活着把面条煮好,收拾好水杯、笔记本。今天,我们要和镇上、村上的同志一起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的工作,得早点做好准备。

锁好驻地的大门,我们沿着村子的水泥路往村委会去,门口的大爷热情地和我们招呼,小学校里传来孩子们的朗朗书声,牛车、马车缓缓的驶过,那几只最初看起来很凶的大狗散漫的走着,好像很享受这初夏的晨光。

到了村委会,大队人马还没到。我们便一路走到村头,透过晨曦的薄雾,俯视着村子的全貌,脑子里不禁遐想联翩。阿东村委会是我们市政协的扶贫帮扶村,属冷凉山区少数民族村委会,全村辖阿西者、阿东、阿支朵、旱谷地、摩龙、请歹、请待岗、岔河、九道沟、偏箐10个自然村。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9359元,远远低于全镇、全乡的水平。

贫穷无外乎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因素,提起外部的环境,我不禁想着来阿东这一路的各种岔路、弯道,上个月我们去岔河、九道沟看陈村长他们修的机耕道,一路上,我是深深地被他们驾驶摩托车的技术折服了,想着上不去的地上去了,想着下不来的地也下来了,那些路确实够惊险。而自身的因素呢,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很多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教育意识淡薄,各种疾病导致家庭贫困的情况很普遍。

交通不便这一大难题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到各村走访时,我们看到政府正在进行通村及村内道路硬化,新建的公路基本已经修到了各村寨,目前通村桥梁和机耕道、电烤房等工程建设也在进行中,阿东的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大有改观。

想到这个地方的农民几乎是以烤烟和油菜籽种植为主,没有其他产业带动。我想阿东虽然气候冷凉,土地不肥,却很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二、三月来的时候,阿东的油菜花开得铺天盖地,加上独有的地势,一圈圈地从山顶铺到山脚,那样的韵律美绝不亚于城里的金鸡峰丛,而且因为气候冷凉,花期更长。四月的阿东杜鹃花开疯了,漫山遍野都是,红的,白的,黄的,也不亚于贵州的百里杜鹃。听说七月的阿东更有味,是野生菌的世界。这样的阿东,随着交通和基础设施改善,是不是可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呢?

正想着,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原来马街镇的李家平副镇长、村委会书记李宪好他们已经集中到村委会了。沿路走下来,经过了两栋快要竣工的楼房,这是新建的村委会和村卫生所,老村委会早已破旧了,整个村委会都没有卫生所,市政协到阿东调研走访后,及时协调资金帮助村里修建了新的村委会和卫生所,下个月应该就可以用起来了。到时候,村民们商量个事也有个好环境,看个病、拿个药会方便很多。近段时间,市政协正在为阿东的通村桥梁和机耕道、电烤房等工程建设协调资金。

到了村委会,大家都聚集齐了,大概有十来个人,马街镇的李家平副镇长直接联系阿东村,这次“回头看”的工作由他来牵头。我们围成一圈,商量这次工作的方法步骤。这次任务要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全面核实扶贫对象信息数据,切实落实帮扶责任和措施,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确保挤出水分、补上漏洞、找准对象。

我们分三个组三个片区对建档立卡户逐户逐人进行核查,我是家平副镇长这组的,我们负责阿东村、阿支朵和阿西者这个片区。同行的还有镇上的一个女同志,一会功夫就熟了,她叫杨琴,和我差一个字,她们刚从铁山那边做完“回头看”工作,很有经验。我们小组先是来到一家农户,老两口都很和蔼,“子女离你们远吗?经常来看看吗?你们家新建房快动起来了吗?国家补助的4万元能帮上大忙呢,场院的硬化每个平方给一包水泥的补助,最多能给80包!”家平和张金泽一边和老人聊天询问,一边宣传扶贫政策。“4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呀,是我们三年的纯收入呀,国家的政策太好了!”旁边的一个中年妇女连声说着。

经过一家农户时,大家仔细询问后,村上的同志说:“这家房子也建了,还有机动车,要剔除出列,不算贫困户了,后面有两家确实很困难,等下我们去看看,把他们补上去。”

这时候正值中午,阳光辣毒,在阿支朵,顺着公路,一片高大的核桃林出现了,给我们带来了阵阵凉意,我们在走访中边看、边听、边问,对贫困对象逐一核查。一个大妈走过来跟我们说,“我想问问,我老头子身体不好,能不能给我们落个贫困户,政府补助个油啊、米啊,我也可以帮补点。”大家耐心地跟她解释,贫困户需要的条件,贫困户享受的优惠政策是哪些,她这才明白了,原来政府不是给贫困户送点日用品,是要盖新房,找致富路,脱穷根,而她们家并不想盖房,家里日子也还过得去。

来到彝族村寨阿西者,顿时感觉到精准扶贫的热潮扑面而来,年初来时的泥巴路已成记忆,崭新的通村公路让人止不住惊叹道路的修建速度。破烂的木房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易地搬迁新建房的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繁忙。盖着烤烟的薄膜一直延伸到远方,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的发着光芒,分外美丽。崭新的电烤房格外引人注目,电烤房建设也是市政协在阿东协调的项目,我欣喜地了解到,阿西者现在已经建好了15座电烤房了。

下了坡,往右手边一看,一排排白墙蓝门的临时板房映入眼帘,我们几个进了村长李见高家,李村长是个肤色微黑,高高壮壮的彝族汉子。他和村子里的另一名男子与我们核对贫困户的资料,我跟他说起,前几次来的时候,觉得他们的彝族服装很漂亮,他们的妇女很美丽,他们村子变化得让我认不出了,我还把乡村旅游的想法傻傻地说了。村长他们听了一边哈哈大笑,一边从里屋端了一大盘瓜子放到我面前。正聊着,发现坐在旁边的杨琴靠在椅子上睡着了,是呀,精准扶贫要掌握第一手详实的数据,可是辛苦了基层的同志了。

出了阿西者,已接近黄昏,我们三组人马全部到阿东汇合,大家互相交流着贫困户的核实、增减情况,看着这一张张亲切又有点陌生的面孔,我在想,如果不是因为精准扶贫来到这里,我也许永远都不会了解到这片美丽的土地,永远也不会认识这一群朝气蓬勃的基层干部吧?这真是,为阿东扶贫而来,与阿东今生结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