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围魏救赵的历史故事视频(汇编20篇)

一片片枯黄的梧桐叶,不时地从人行道边的大树上飘落下来,发出“沙沙”的响声。它们好像在呻吟,又好像在叹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围魏救赵的历史故事视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407

作文

253

历史名人与中秋节的故事

全文共 2878 字

+ 加入清单

八月十五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那么你们知道历史上的名人在这个节日都发生过些什么事呢?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历史名人与中秋节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历史名人与中秋节的故事

朝初有中秋节 赏月是当时贵族的风尚

月亮崇拜、月亮神话与中秋祭祀的习俗,在周代以前就产生了。但仅凭这些元素,并没有形成中秋节。在汉代,月亮祭拜基本为皇家垄断,之后一直到唐代,都极少见到普通民众拜月的记载。

中秋节形成于唐初,在那个特别爱好月亮的年代,唐朝的上流社会兴起了在月色最好的八月十五赏月的风尚。至中晚唐,中秋赏月已是全民习俗。

赏月并非独赏,不是像李白那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是与亲友、同僚一起,这就有了“团聚”的意义。赏月也不是一味地仰望明月,而是与美酒、音乐、诗词以至舞蹈相伴随。

到了唐朝,记载农历八月十五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骤然增多。如白居易诗题中标出“八月十五”或“中秋”字样的就有七首,晚唐诗人殷文圭有“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的诗句,直接点出了中秋团聚赏月的习俗。

唐代还盛传着唐玄宗游月宫的故事,据唐代蒋防《幻戏志》记载,八月十五夜晚,玄宗望月入迷,起了游月宫的念头,就请天师作法,一同来到月宫游玩。月宫中的仙乐分外动听,仙女告诉玄宗这叫《紫云曲》。玄宗默记曲调,回到凡世后就把仙乐传了下来,就是后来杨贵妃排练的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

从月宫回来途中,一行人经过潞州城(今山西长治),玄宗用玉笛演奏乐曲,还向城中投撒金钱。过了十几天,潞州官府上奏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城市上空有天乐传来,并有金钱撒下。

中午痛饮美酒 晚上通宵游玩

宋代中秋成了玩月狂欢节

唐朝的八月十五是一个赏月节,至宋代,中秋赏月的风气达到高潮。无论社会中上层人士,还是下层民众,各家皆登高赏月,欢聚痛饮,直至深夜,许多人家甚至天明乃散。

宋代的中秋节有一种普遍的闲雅风度和亲近自然的情怀。贫穷人家就是典当家什,也要换些酒来。这晚商铺更是开到凌晨三、五点,玩月的游人络绎不绝。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汴京中秋节的盛况:各酒店都重新装饰门面、打扮彩楼,用竹竿挑出画着醉仙的旗子。街上人人争相饮酒,到中午十一二点,各家酒店的酒都卖光了,纷纷扯下招幌。中秋时节虾蟹正肥,石榴、梨、枣、栗子、葡萄、橘子等果品争先上市。中秋之夜,富贵人家把亭台楼榭打扮得很漂亮,普通百姓也到酒楼占好位置以赏月。到处是丝竹之声,直到夜深时分,在家未出门的人们听着远处传来的音乐声,像从云外飘来。孩子们在街头通宵嬉戏。夜市人声鼎沸,直到天亮。

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也有生动描述:“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可谓社会上中下三阶层的人过中秋的实录。

中午痛饮美酒,晚上通宵赏月、游玩,无论贫富、长幼,皆参与其中,宋代的中秋节简直是全民狂欢,和巴西的狂欢节有得一拼。

明清以后中秋节以拜月、团圆为主

到了明朝,中秋习俗不再像唐宋,浪漫抒情的赏月传统被淡化了,民众踊跃赏月的情景不复见,甚至各个家庭的中秋活动也不一定要包括赏月。取而代之的是,拜月成为中秋习俗的重要内容。

宋代也有拜月,那时男女都可以拜,求月神赐福自己,少年求功名显达,少女求貌美如嫦娥。到明清,拜月变成了女人的专利,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拜月就是对月神的礼敬,至现代社会,拜月习俗基本消失。

家人团圆,也在明清时期与中秋节正式挂钩,中秋有了“团圆节”之名,吃特制的中秋月饼也成为团圆的一项标志性活动。当时有习俗,已经出嫁的女子,在中秋节这天必须在公婆家,不能在娘家过,否则就不称为一家团圆。

明清之后,中秋节更重人伦与亲情,唐宋时期犹如古希腊人那样痛饮美酒的狂欢精神衰退了。

苏东坡享用西湖船

1071年,35岁的苏东坡带着小他11岁的妻子王闰之,到杭州任通判。

彼时的杭州多姿多彩,春秋两季,全杭州人都在湖滨游玩,甚至冬季下雪的日子,还有寻乐的人乘船到湖上玩赏雪景。重要的节日,比如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中秋,重阳,湖上全是游逛之人,且必须前一天预定游艇。

西湖的小船很别致,船头有长长的引水竹管,中间可摆一张饭桌。游人无须自带食物,茶具、碗筷全由船家提供。这种船娘通常精于烹饪,所烧的菜肴称为“船上菜”。船夫还捕鱼卖于游客,供放生之用。湖上另有船贩卖食品给游客,有些卖瓜子、栗子、糖藕、烤鸡等,有的专门卖茶,有的船上载着艺人,按照习俗靠近游客的船,表演歌舞、特技、投掷、射击等游戏。良辰佳节,苏东坡少不了携家眷或同僚游玩,写了不少西湖船的诗句,如“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青烟雀尾炉”,“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几年后,饱览杭州风光的苏东坡改任密州太守。在又一个中秋之夜,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徐志摩中秋夜游西湖

1925年9月25日是中秋节,徐志摩与堂弟徐绎义同游西湖。原来准备去烟霞洞访胡适共同赏月,因时间晚了未去。不过中秋节那晚,他们在湖上玩得很畅快,虽然月儿只是若隐若现的。

他们在旅馆开了房间后,立即坐车到楼外楼去。9点左右时,月儿终于从云阵里奋战了出来,满身挂着胜利的霞彩。徐志摩在楼窗上望见湖光渐渐的由黑转青,青中透白,东南角上已经开朗,高兴地大叫起来。他原以为雨会到来,月不会出现的。

他们站在白堤上看月望湖,月有三大圈的彩晕,是月华吧。月出不久就被乌云吞没了。兴高采烈的徐志摩一行人雇了船,一直向湖心进发。

上岸买栗子吃,买莲子吃;坐在九曲桥上谈天,讲起湖上的对联,骂了康有为一顿。后来走过去在桥上发现有三个人坐着谈话,几上放有茶碗。

徐志摩正想说他们倒有意思时,忽然,他觉得那位老翁涩重的语音听来很熟,定睛一看,原来就是他们刚才在骂的康大圣人!

周作人写绍兴中秋祀月

各地过中秋的风俗有亲友团聚,赏月,吃月饼,互送礼品,拜月,庆丰收,游戏娱乐,祈子,预测气象等。周作人在《儿童杂事诗》中有一首《中秋》:“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虽然惯吃红绫饼,却爱神前素夹沙”,记载了江浙一带中秋的风俗。

周作人在诗后自注:“中秋夜祀月以素月饼,大者径尺许,与木盘等大。红绫饼也是一种精美的点心”。这种素月饼四两起步,最大的有十斤重,配上水果四色和南瓜、西瓜和北瓜(就是西葫芦)放在供桌上,旁边烧着一对小至一两,大至一斤的红烛,孩儿们挨个磕头,直到烛残月西而罢。祭祀完毕,一家人切月饼为若干块,分饷男女大小,仆工佣妇也有份。

这就是绍兴中秋祀月的风俗。

周作人又在《药堂语录·中秋的月亮》一节说:“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当地还有一个中秋月的传说,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即所谓月华。如不幸落在人身上,则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

在知堂老人周作人看来,“中秋的意义,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账又过于吃月饼”,他不禁自嘲道:其实我也是一个俗人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华盛顿的历史功绩的经典故事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年,是美国首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年连任,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于弗农山庄园。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华盛顿的历史功绩

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它位于大西洋岸的波托马克河畔。其实,在年以前美国并没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是美国人民为纪念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而专门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是多么崇高。

年月日,乔治·华盛顿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他自幼丧父,只继承了少量的田产和个黑奴。岁的时候,就去西部作土地测量员,后来又在俄亥俄河流域领做过土地买卖,靠着自己的艰苦奋斗,华盛顿成为当地有名的大种植园主。

当时,英法两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英国为战胜法国,竭力争取北美大种植园主的支持,年,弗吉尼亚总督答应把万英亩土地给参加反法战争的富人,华盛顿积极参加了英国方面对法作战,指挥弗吉尼亚地方武装英勇战斗,屡立战功,协助英军把法军赶出北美。但战争结束后,英国却立刻翻脸,宣布西部土地为王室私产,不准垦殖。这一禁令使华盛顿一下子丧失了万多英亩土地,从此,他成为英国殖民政策的坚决反对者。

年月日,波士顿人民在列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北美各州人民纷纷响应,轰轰烈烈的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

年月,北美个英属殖民地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这时,波士顿义军正和那里的英军激战,华盛顿立即骑马出发,于月日抵达波士顿,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给英军以严重打击。

在战争初期,美军打得非常艰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临时招集来的农民,衣服破烂不堪,没有武器,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根本不像一支军队,另一方面,美军的后勤供应也极度的困难,士兵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有时一连五六天吃不到面包,只好吃马料,在寒冷的冬季,有许多士兵不得不赤脚行军。

相反,他们的对手英军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供应充足。所以,美军一败再败,纽约等要塞相继失守,到年月,连首都费城也被英军占领,有些意志不坚的将领竟率兵向英军投降。

在极端严峻的形势下,华盛顿始终忠于北美人民的独立事业,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以非凡的才干,把原来自由、散漫,缺乏组织纪律和统一指挥的美军组织起来,在战斗中锻炼成长,逐步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正规军。他鼓励美军士兵,号召他们为自由而战,指出:美利坚人是自由的,还是奴隶;我们的田产应当归自己,还是被劫夺、被毁坏;两条路,一条是勇敢地反抗,一条是驯服,正摆在独立军将士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视频聊天室里的故事

全文共 2836 字

+ 加入清单

页面加载成功,正在链接服务器......

如果超过一分钟无法成功进入聊天室,请重新设置代理上网,并点击“刷新”按

钮。

(系统)欢迎进入“古今聊聊网”之“另类文学”视频聊天室

(系统)薛宝钗 进入本聊天室。

苏轼:哇噻,宝姐姐来了耶!

孔子:薛mm我可想死你了,呜呜~~~

曹操:美女...

宋江:欢迎宝jj。来,亲一个!

薛宝钗:哈哈,原来四位op哥哥都在啊。

冬妮娅:宝姐姐怎么才来啊,我***在这里都快罩不住了,一群大色狼围着我一个。

薛宝钗:冬mm也在啊,别怕,我来了!

曾国藩:薛宝钗这个骚mm,快跳个艳舞看看,哥们都快等不及了!哈哈~~

薛宝钗:靠!

(系统)曾国藩 被孔子踢出了聊天室。

苏轼:大家要是想看宝mm表演呢,说话就要有礼貌,不然踢无赦!

宋江:薛mm,我把麦给你,你上来说几句。

薛宝钗:好了,拿到麦了,谢谢宋gg抱我上来。

孔子:宝mm快把视频打开呀!

霍金:开视频!

桑提亚哥:开视频!

鲁迅:开视频!开视频!开视频!开视频!开视频!开视频!开视频!开视频!

开视频!开视频!开视频!开视频!

宋江:不要刷屏!同样的话说五遍以上就算刷屏!定踢不饶!

薛宝钗:好了,大家听话哦,不要刷屏,我开视频了,看到了吗?

孔子:看到了!强~~

曹操:看到视频宝贝了,流口水ing...

冬妮娅:**!宝姐姐你怎么穿着睡衣就上来了?嘿嘿

薛宝钗:***,我累死了,昨晚3点半才下班,刚睡醒。

(系统)曾国藩 进入聊天室

曾国藩:靠!敢踢我?!当个op了不起啊?!

冬妮娅:姐姐,你们的“皇宫不夜城”最近生意可好了,赚死了!

薛宝钗:冬mm现在在哪里混啊?想不想过这边来?

冬妮娅:我还是在“哈斯顿”迪场那边呢。

苏轼:两位mm不要自己聊啊,我们都等你呐!

薛宝钗:不要意思啊各位!大家都想我吗?想的都打2,打2的每人亲一个。哈哈

孔子:2222

冬妮娅:222222222222

曹操: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鲁迅:22222222

宋江:2!

霍金:2222222

薛宝钗:冬妮娅mm,唔~~~啵!孔子gg,唔~~~啵!曹操,唔~~~啵!霍

金,唔~~~啵!

桑提亚哥:222222222222

苏轼:22222

曾国藩:2222222222222222222222

薛宝钗:苏轼,唔~~~啵!桑提亚哥,唔~~~啵!

曾国藩:靠,又没有我的份!

曾国藩:宝娘们,来秀一个!

鲁迅:要看秀!要看秀!要看秀!

霍金:秀一个!

桑提亚哥:秀秀秀,快点快点!

(系统)鲁迅 由于使用加速齿轮抢麦被踢出聊天室,请大家引以为戒!

薛宝钗:要不我们先请冬妮娅mm先秀一个俄罗斯舞,嘿嘿。

冬妮娅:宝姐姐你饶了我吧,我***腰都快扭断了!人家都看够了。

苏轼:看薛mm的,冬mm跳了好久了。

曹操:就是就是,想看宝mm来一个。

霍金:看薛mm!

(系统)鲁迅 进入本聊天室。

桑提亚哥:薛妹妹秀一个~~~~薛妹妹秀一个~~~~薛妹妹秀一个~~~~

薛妹妹秀一个~~~~薛妹妹秀一个~~~~薛妹妹秀一个~~~~薛妹妹秀一个~~~

(系统)桑提亚哥 由于刷屏被踢出聊天室,请大家引以为戒!

冬妮娅:姐姐你看,大家都不想看我的了。:(

薛宝钗:好吧好吧,等到聊天室人数到了100人,我就秀。

宋江:100人还不容易,我去把梁山兄弟都叫来!我来上qq。

(系统)宋江 非系统性断线。

(系统)桑提亚哥 进入本聊天室。

孔子:**!宋江这厮不会真去吹哨子了吧?!

薛宝钗:那算了,我把他叫回来吧,我在跟他私聊呢。

曹操:啊?私聊?不公平!

苏轼:宝mm偏心!呜呜~~~~~~~~

霍金:不干!不干!不干!不干!

(系统)宋江 进入本聊天室

薛宝钗:好了,大家不要闹了,我就秀一段吧。

孔子:mm等一下,我营造个气氛先!

曾国藩:你又干嘛?烦不烦!

(系统)孔子 已经把本聊天室名称由“另类文学”改为“劲舞狂嗨╃震撼秀场”。

宋江:宝mm,不好意思啊,我卡你一下麦。刚才孔子已经把聊天室的名字改了,最近网管对视频秀管得比较严,昨天晚上隔壁那个“劲舞狂嗨╃嗨爆头”聊天室就因为黛玉和简爱两妞在视频上跳露点舞被摘了视频,请大家在看秀的时候要自觉!不然,我们op很难做的。好了,宝mm啊,现在我把麦还给你哈。

薛宝钗:好,我上来了。大家想现在就看我秀的,请刷1。我来找个曲。

孔子:11111

苏轼:11111111111111111

桑提亚哥:111111111111

冬妮娅:11

曾国藩: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宋江:11111111111!**,曾国藩你刷的好长啊!

霍金:11111111111111111111

曹操:111111111

冬妮娅:姐姐选好了没?脱不脱睡衣跳呀?哈哈

薛宝钗:好了,就放《bomb》吧,脱不脱要看我高兴了!

孔子:大家在看秀的时候,不许乱说话,不许刷屏,违者踢立决!

(dj版《bomb》音乐响起,薛宝钗开始扭了起来。)

宋江:cool~~

霍金:还是这妞够劲!

冬妮娅:姐姐好棒!

桑提亚哥:好啊!扭得再风骚一点!

苏轼:大家不要鬼嚎!

曹操:开始脱睡衣了耶!

曾国藩:**,我看到她的蕾丝边喽!爽!爽!爽!爽!

(系统)曾国藩 被苏轼踢出了聊天室。

鲁迅:继续脱呀!

桑提亚哥:脱!兄弟们,想看脱光的刷9啊!

冬妮娅:9999999999!

桑提亚哥: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系统)曾国藩 进入本聊天室

曾国藩:刚才谁***踢我?靠,脱啊!

苏轼:大家不要再打字了!

曾国藩:9999999999999999999999!

宋江:请大家保持安静,在这条线下,谁再打字就踢飞谁!见字飞!不信的就来

试试!见字飞!

-----------------------------------

---------

......

......

霍金:露点啦!露点啦!爽啊~~~~爽啊~~~~

曾国藩:**!好大呀!

(系统)霍金 被苏轼踢出聊天室。

(系统)曾国藩 被宋江踢出聊天室了。

......

......

(系统)曾国藩 进入本聊天室。

(系统)本聊天室已经被 孔子 设置为加锁状态。

曾国藩:刚才哪个王八蛋踢我?!◎#¥%…※×@#$%^&*

(系统)为了维护聊天室语言环境,所有脏话一律用乱码或符号覆盖。

(系统)曾国藩 被宋江踢出了聊天室。

......

......

(系统广播)各聊天室op网友注意:“古今聊聊网”严厉禁止开视频的房间镜头

里出现:男女露点,男女摸点,男女叫床,穿着三点式泳衣、内衣或者裸体做低俗主持或

表演!刚才经昵称为曾国藩和霍金两位网友举报、本网监管办公室调查核实,“劲舞狂嗨

╃震撼秀场”(原另类文学)视频聊天室仍然顶风违纪视频表演脱衣舞,特摘该聊天室视

频功能七天。请大家引以为戒!

......

孔子:靠!

宋江:靠!

苏轼:靠!

曹操:靠!

鲁迅:靠!

桑提亚哥:靠!

冬妮娅:靠!

薛宝钗:我 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成语故事】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过了几年,赵奢死去了。

这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他下令让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结果真的,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于是秦军也施展汁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正在为廉颇在军事上毫无进展而闷闷不乐,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况,极力劝告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真的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取代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况,自然正中下怀。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他得意地想,取胜即在眼前,这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于是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将追兵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一时间军心大乱。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仓皇突围。可是怎敌秦军四面掩杀,哪里突得出去。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

赵括并无真才实学,而赵王还对他委以重任,结果招致惨痛失败。看来,教条主义的危害是不可轻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借得荆州后,压根不想还给东吴。孙权派鲁肃讨了几次都没讨到,非常恼火,就采纳周瑜的计策,用妹妹做诱饵,打算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为人质,逼他归还荆州。

定下计策后,孙权就派人到荆州,说得知甘夫人去世后,刘备一直单身,十分同情,愿将妹妹嫁给刘备,请他到东吴迎娶。刘备可不傻,一听就知道孙权不怀好意:“我已年过半百,孙权的妹妹却是妙龄女子,他怎肯将妹妹嫁给我这个老头子?恐怕是想把我骗到东吴去做人质,逼我还荆州吧?我才不上他的当。”

诸葛亮却摇着鹅毛扇说:“主公但去无防,我自有妙计,包你既娶到孙权的妹妹,又不用归还荆州。”

刘备问:“军师有何妙计?”

诸葛亮的妙计是到紧要关头才能给人看的,他微笑着说:“我已将妙计装在锦囊里,主公路上再看吧。我等着喝主公的喜酒呢。”

刘备终于动了心,决定去东吴迎娶孙权的妹妹。关羽和张飞都说万万不可,大哥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刘备安慰他们说:“你们什么时候见军师失算过?有军师的妙计,十个孙权再加十个周瑜,我也不怕。”

刘备带着赵子龙去东吴。临行时,诸葛亮交给赵子龙一个锦囊,说妙计就装在里面,叮嘱赵子龙一定要到东吴后,才能拆看。

刘备一行乘船顺江而下,很快就到了东吴水面。风浪很大,船晃得厉害。赵子龙想等风平浪静后再看军师的妙计,刘备却说,现已进入东吴地界,危险重重,万一东吴水军袭击,想看妙计都来不及了。

赵子龙觉得刘备说得有理,就将锦囊拆开。不料一股旋风袭来,顿时巨浪滔天。赵子龙站在船头,纵然武艺高强,也因船只颠簸摔了个嘴啃船板,幸好双手抓住船帮,才没掉到水里。可诸葛亮给他的妙计,连同锦囊一起掉到风浪里,打个转就不见了。

风浪平息后,赵子龙一行人划着木船,在江面上转了好几圈,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士兵到水里寻找,都不见妙计的踪影,倒是那个漂亮的绸缎袋子还挂在船底的一颗钉头上,装了一袋子的脏水。

丢失了军师的妙计,刘备不敢去娶孙权的妹妹了,他决定先回荆州。可他们正要掉转船头,就听到有人喊:“刘玄德,你走不了啦!”

一艘大船飞快地驶来,船上站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仔细一看,正是周瑜。周瑜要活捉刘备,逼他归还荆州。赵子龙带领将士拼死抵挡,才得以脱身,但刘备的左腿中了一箭,赵子龙也被周瑜的长枪刺伤了右臂。

回到荆州后,刘备一瘸一拐地走下船来。诸葛亮吃惊地问:“主公,你没有采用我的锦囊妙计?”

刘备生气地说:“妙计被风浪卷走了,锦囊还在。”他把脏兮兮的袋子扔到诸葛亮的脚下。

赵子龙捂着手臂上的伤口问:“军师,你那妙计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捡起锦囊说:“我想让你们到了东吴后,就沿路宣传孙权是请主公来娶他妹妹的。这事闹得越大,孙权就越下不了台,你们也就越安全,主公也越有可能娶到孙权的妹妹。”

赵子龙埋怨说:“不就是几句话吗?军师为什么不预先告诉我和主公,非要神神秘秘地装到袋子里,还必须到东吴才能拆看?你害得主公差点儿丢掉性命啊!”

诸葛亮追悔莫及:“我没想到江上风浪那么大。”

此后,诸葛亮有什么妙计都当面讲清楚,再也不敢装到锦囊里故弄玄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让我感动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那么多的历史故事,最让我为之感动的是《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故事》----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名族英雄之一。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强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虐抢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人们把这种强盗叫做“倭寇”。

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成许多小股,抢掠几十个城市.沿海的官吏和士兵不敢抵抗,见了倭寇就逃.

后来,朝廷派了一个熟悉沿海防备的老将俞大猷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做了牢.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才逆转局面.

戚继光发现军队纪律很松散,根本不够打仗,决心另外招募新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主武装力,农民,矿工都自愿参军.很快就发展到4千人.

戚继光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根据南方沼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士兵使用长短武器,

经过严格训练,这支新军战斗力特别强,“戚继光”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过了几年,倭寇又袭击台州一带,戚继光率兵来台州,那里的倭寇哪是戚将军的对手,倭寇在陆地上待不住了,被迫逃到船上,戚继光用大炮轰,倭寇的船着火了,大批倭寇被淹死,留在陆地上的只得乖乖投降了.

倭寇见浙江防守严密不敢侵犯.第2年倭寇占领了宁德和牛田.朝廷派戚继光去援助.戚继光打挺到敌人的巢穴,就命令士兵每个人身上带一捆干草.到了横岭对岸,把干草扔在水中,干草竟然铺成了一条路.戚继光插入敌人大营,岛上的两千多个倭寇全部歼灭.

戚将军下了岛屿,戚继光命令:全部士兵休息一会."很快传到了敌人那里,就放松了防备,戚继光趁敌人不备,一连攻下了六十多个营寨,城里百姓知道倭寇被赶走了,大家兴高采烈,纷纷杀牛带酒,到将军营来慰劳.

戚继光的英雄事迹让我为之感动,我们应向他学习,学习他那英勇顽强,不畏强敌的精神。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名人白居易的故事

全文共 2311 字

+ 加入清单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的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任左拾遗和左赞善大夫,曾因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着名的“新乐府”的倡导者。早期的讽喻诗,有不少篇章能较广泛尖锐地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着有《白氏长庆集》。

那一年,杭州大旱,一旱旱了九九八十一天。西湖旁边的几千亩农田,地皮都干裂了口,稻禾枯黄,象火烧过一样。老百姓天天到衙门里去请求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可是,那些官府大老爷,只知整天在西湖上寻欢作乐,却一直不理不睬。

有一天,百姓们又熙熙攘攘地赶到衙门里来,要求大老爷放西湖水,有的喊:“青天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吧!”有的喊:“大老爷,再不放西湖水,我们百姓都活不下去啦!”闹得那位大老爷睡也睡不安,吃也吃不香,只好亲自到衙门口,怒气冲冲地对百姓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湖里的鱼龙就没有地方栖息啦!”

这时,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长着五绺长须的老汉,不慌不忙地反问道:“鱼龙与百姓的性命相比,哪一个要紧?”

大老爷一听,又气呼呼地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菱角就不能生长了!”

老汉冷冷地一笑,又反问道:

“菱角与稻米相比,哪一种重要?”

大老爷一听,更加气急败坏:

“谁说放西湖水?放了西湖水,对皇上洪福不利!”其实,这位大老爷想说的是对自己的官运不利,怕说得太露骨了,触犯众怒,就把当今皇上抬了出来,吓唬吓唬老百姓。

谁知那老汉一听这话,更生气了,他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皇上与百姓相比,哪一个要紧?假如没有百姓种稻谷给他吃,做衣服给他穿,他还当得成皇帝吗?”

周围的百姓们,听了大老爷的话,条条无理,早想大骂他一顿;现在听了这位老汉的话,驳得句句有力,都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说得对!他说得有理啊!”

大老爷早已气得浑身发抖:“你,你是哪一个?胆敢当众顶撞老爷,煽动百姓!”

那老汉又微微一笑,说:“问我哪一个?我就是白居易!”

大老爷一听,原来新上任的白居易到了。这老头儿,当今皇上也怕他三分,不好硬顶,连忙打躬作揖地说:“原来是新任的刺史白大人到啦!下官有失远迎,当面谢罪。请,请到衙内休息一下。”

老百姓听说这老汉就是白居易,有的还读过他关心百姓的诗篇,都说:“白居易来做我们的父母官,我们的农田有救了!”

果然,第二天,碧绿绿的西湖水,哗哗地流进了附近的农田,干枯的稻禾,象喝上了甘露,“唰”地一下子直起了腰。百姓们望着哗哗的湖水,流进自己的农田,兴奋得掉下眼泪来。

后来,白居易又访问了附近农家,在钱塘门外,修了一条堤,造了一座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他又恐怕后代的地方官不了解堤坝对人民的利害关系,亲自写了篇《钱塘湖石记》(当时西湖又叫钱塘湖)刻在石碑上,详细写明堤坝的用处,以及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

百姓都围拢来看这块石碑。当看到上面写着:放一寸湖水能够灌溉多少顷田时,大家都为白居易深知百姓疾苦,精密设计了这个水利工程,感动得热泪滚滚。大家纷纷议论,觉得这大老爷不错,要为他向朝廷请功。白居易一听到这个消息,急忙阻止,还沉痛地做了一首诗。

税重多贫户,

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

与汝救凶年。

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对这一湖水,平时管理得可严啦。

有一次,白居易去游湖。看到南面的湖边上,有人在挑土填湖,建造亭台楼阁。白居易就传问是哪一家造的?当差的回来说:“这是衙内二爷的老丈人在造一座花园!”

白居易就把二爷的老丈人传来,说:“西湖,是百姓的西湖,你一个人为什么要占用?现在,罚你开田一百亩。”

那位二爷的老丈人没办法,晓得刺史说一不二,只好雇了一批百姓,挖了一百亩湖泥。

又有一次,白居易从白沙堤上散步回来,看见有人从山上砍了两株树,背回来当柴烧。白居易就对那人说:“山上的树砍光了,山泥就会流到西湖里去,积聚起来,那怎么行?罚你补种十株树!”

那人就只好到山上去补种了十株树。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占湖造屋,上山砍树了。这样,白居易在杭州三年,把西湖整治得水绿山青,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可是,白居易的所作所为,也得罪了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们。他们把白居易看做眼中钉,偷偷地把他写的《醉后狂言》等诗篇,加油添醋地送到皇帝面前去告发他。皇帝一看,这还了得,就把他贬到另外地方做官去了。

白居易要离开杭州了,手下佣人把他剩余的俸钱装好箱子,准备带走。白居易看见了,说:“把它存到库里吧,今后治理西湖好用!”

白居易要离开杭州了,杭州的老百姓,心里好不难过。他们打听好白居易上路的日子,纷纷提了酒壶,托了糕点,站在西湖边来送别。

百姓们在西湖边等啊等啊,没听到鸣锣喝道的声音,也没看到抬着满箱金银、满筐绸缎的行列,只见白居易从天竺山骑着马缓缓而来。后面两个佣人抬着两块天竺石跟随着。一路走来,一路与百姓们话别。百姓们跪着拦住白居易,许多人都哭了。

白居易看了,心中十分感动。当即在马上吟了一首诗,大意是说:我在杭州三年,惭愧没有什么功绩,只不过是脱不了诗人的习气,做了十多首诗歌,临走还带走了两块天竺山的石头,这怕也有伤清白吧!

白居易离开杭州后,杭州百姓一直亲切地呼他为“白舍人”。有的人画了他的像,供在家里;有的人把他的诗抄写了贴在墙上。白居易在西湖修的堤,早已经没了。但是,千百年来,杭州人一直把原来的一条白沙堤,叫做“白公堤”,来纪念这位关心民瘼的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生必学历史成语故事1:纸上谈兵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茶花仙子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历史积淀浓浓的底蕴,情意绵绵,景韵朦胧。在神州大地的各个隅落,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茶花仙子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一天,玉皇大帝邀请各路神仙到武夷山玉皇楼为儿子做满月。那天清晨,云雾飞舞,金鼓齐鸣,天门打开,众仙女一个个披纱戴花,轻盈盈地飞出天门。她们在宫廷里岁月寂寞,都想看看人间是个什么模样。哪晓得拨开云雾朝下一望,她们都惊呆了。只见武夷丹山碧水,九曲环绕;山上青竹摇曳,岭下绿树婆娑;七彩的山花点缀在郁郁苍苍的峰峦沟壑之间。树林里百鸟欢唱,花丛中蜂蝶翻飞,真是山青水秀,景色怡人!仙女们情思涌动,心想何不先去观赏一番,再上玉皇楼也不迟!

众仙女驾起紫云,飞过天河,从三仰峰飘到天游峰,顿时被山下那阵阵的山歌所吸引,便驻云凌空,尽情游览武夷那奇幻的山光水色……

众仙女中年纪最小的茶花仙子,平日里最喜唱歌,一听到那动人的茶歌,心就醉了。她随着歌声,翩翩起舞,不知不觉离开了众姐姐来到天游峰的一览亭上,见那九曲溪边郁郁葱葱的茶园里,后生哥壮如骏马,姑娘们俏似彩蝶。后生哥肩背竹茶篓,姑娘们手提方竹茶篮,穿梭在碧绿的树丛之间,一边采茶,一边对歌。欢快的歌声,清朗的笑声,飘荡着,满山满坡。茶花仙子忘情地看呀、听呵,越看越听越是心驰神往,越听越看越觉人间赛过天堂!她心里美呵,美滋滋的。甜呵,甜蜜蜜的。她也情不自禁地轻轻唱起仙曲,神荡荡地朝着峰下的茶园漫步走去,连云中仙姐们的呼唤也没有听见……

“快来看呐,天上的仙女下凡啰!”

不知是哪个茶姑呼喊一声,把来到九曲溪边的茶花仙子从遐思美想中惊醒过来,茶花仙子这才知道已到了凡间。她慌忙仰首遥看云天,已不见了众姐姐们的踪影,只看到一团镶着金边的白云朝着她闪闪烁烁,又隐隐约约地听到鼓钹笙箫的仙乐声,恍然想起,玉皇楼宴会就要开始了。她立即凌云驾雾,风风火火地赶往玉皇楼。

茶花仙子来到玉皇楼前,众仙女已在轻歌曼舞了。她匆匆上了玉阶,穿过金门,眼瞧见在绿檐红墙的大厅前,站着个仙汉,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爱发酒疯的李铁拐。她心一沉,暗自嘀咕:真倒霉,单单碰上这疯仙把门。

这李铁拐平日脾气就古怪,今天他刚到过武夷山田父家做客。这田父是知道李铁拐嗜好的,便亲自上灶,炒了几个山珍小菜,搬出一坛陈年留霞酒,放在李铁拐身边。李铁拐到田父家已经好多次了,同田父已成了至交好友。李铁拐一点也不客气,他自斟自饮,待到他把一坛酒喝得一干二净的时候,才猛然想起今天玉帝爷邀请他出席金童的满月宴会。他来不及向田父道别,急匆匆地赶到金童楼,这时宴会已经开始。要是往常,玉帝非治他罪不可。今天,玉帝高兴,只是罚他到门口把门。李铁拐哑巴吃黄连,不得不从。现在茶花仙子也迟到了,他刚好把气出在茶花仙子身上。李铁拐一双醉眼圆睁睁地盯着茶花仙子,责问她为何姗姗来迟。任茶花仙子怎么求情,也不让她进去。两下三下,两人就吵了起来。这时,歌舞仙女闻声赶来,怒斥茶花仙子犯了天条,不许她参加宴会,罚她与宫婢一起为众歌舞仙女递送百花,并说回到天庭后再跟她算帐……

在飘逸的仙乐声中,玉皇楼仙宴结束了。

众仙腾云驾雾各归山洞去了,仙女们也抱着各自的花束,乘着彩云向天庭飘去。

路经天游蜂时,茶花仙子见峰下茶园里依旧歌声阵阵,笑语声声,想到自己回天庭后将被贬入冷宫的凄凉情景,难过得直流眼泪。她想:我不能生在凡尘,也要为人间增添春色。她毫不犹豫地把要带回天宫供奉玉帝的茶花向天游峰哗然撒去。霎那间,那芬芳多姿的茶花在微风中散成一片片洁白洁白的花瓣,纷纷扬扬,熠熠闪闪。当这些花瓣落到九曲溪边的山垅茶园时,忽又慢慢地聚在一起,在一阵馥郁的香气中变成了一株枝叶繁多的茶树,像一把张开的大凉伞。此后,每年八九月间,这株茶树就开满了无数流芳溢彩的小白花,亭亭玉立在这一带葱郁的茶丛之中,十分惹人。从此,人们就把天游峰下这株名丛称为“仙女散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亲益友远损友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竖刁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少年时进宫伺候齐桓公,深得齐桓公的宠爱,后来成为乱政祸国的奸臣。

竖刁出身贫寒,入宫后,他想尽办法进内廷做近侍。他由外廷做起,处处谨慎,加之他天资聪颖,渐渐受到桓公的注意,不久就把他调为近侍。在桓公身边,他处处留心观察桓公的生活习性和内心活动,事事投其好,恒公非常满意。天长日久,他就成了桓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了。

竖刁深知桓公有两大嗜好:一是喜食美味、奇味,二是好女色。于是,竖刁就着力从这两方面下手。宫中有一个叫易牙的人,为人奸诈,精于烹调之技,竖刁就设法与其结为朋友。易牙也深羡竖刁显赫之势,两人沆瀣一气。有一天,竖刁向桓公举荐易牙,桓公听说易牙擅长烹调,就随口问易牙:“我对人间的鸟、兽、虫、鱼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不知人肉味道如何?”这本是桓公一句戏言,易牙便把这件事牢记心里,想着怎么才能给桓公做顿人肉宴,他忽然眼前一亮,用自己儿子不正好吗?几天后的一次午膳上,桓公吃到了一盘嫩如乳羊、鲜美无比的菜。当桓公知道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觉得易牙爱他胜于爱自己的亲骨肉。此后,桓公不仅宠信竖刁,对易牙也恩宠有加了。

宫中有一个叫开方的大夫,也是竖刁的好朋友。为了得到美女,竖刁就和开方计议要把卫懿公的女儿荐给桓公,果然,桓公得到这个美女后非常高兴。竖刁通过这些手段博得了桓公的宠信,在宫中身价日增。

后来,齐桓公病倒在床,三人乘机作乱,易牙更是将宫门堵死,筑起高墙,最后将齐桓公活活饿死。

【成长心语】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交为人坦率、讲究诚信、博闻多识的人为朋友很有益处;交为人善于逢迎谄媚、当面柔顺讨好、以花言巧语取悦于人的人为朋友则有害处。的确,交友不可不慎重,交了德高学博的好朋友,即可得到帮助和提高个人素质;交了品质恶劣的坏朋友,就有可能跟着走上歪路,害人害己。因此,一个人择友一定要在“益”字上下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名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改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下去。他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宋英宗。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太子赵顼(音xū)

即位,这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的时候才二十岁,是个比较有作为的青年。他看到国家的不景气情况,有心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围的人,都是仁宗时期的老臣,就是像富弼这样支持过新政的人,也变得暮气沉沉了。宋神宗想,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前,身边有个官员叫韩维,常常在神宗面前谈一些很好的见解。神宗称赞他,他说:“这些意见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宋神宗虽然没见过王安石,但是对王安石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现在他想找助手,自然想到了王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宁做官的王安石调到京城来。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做了几任地方官。他在鄞县(今浙江鄞县,鄞音yìn)当县官的时候,正逢到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王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每逢青黄不接的季节,穷人的口粮接不上,他就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农民,到秋收以后,要他们加上官定的利息偿还。这样做,农民可以不再受大地主豪强的重利盘剥,日子比较好过一些。

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名声越来越大。后来,宋仁宗调他到京城当管理财政的官,他一到京城,就向仁宗上了一份万言书(约一万字的奏章)提出他对改革财政的主张。宋仁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把王安石的奏章搁在一边。王安石知道朝廷没有改革的决心,跟一些大臣又合不来,他就趁母亲去世的时机,辞职回家。

这一回,他接到宋神宗召见的命令,又听说神宗正在物色人才,就高高兴兴应召上京。

王安石一到京城,宋神宗就叫他单独进宫谈话。神宗一见面就问他说:“你看要治理国家,该从哪儿着手?”

王安石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先从改革旧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开始。”

宋神宗要他回去写个详细的改革意见。王安石回家以后,当天晚上就写了一份意见书,第二天送给神宗。宋神宗认为王安石提出的意见都合他的心意,越加信任王安石。公元10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那时候,朝廷里名义上有四名宰相,病的病了,老的老了。有的虽然不病不老,但是一听见改革就叫苦连天。王安石知道,跟这批人一起办不了大事,经过宋神宗批准,任用了一批年轻的官员,并且设立了一个专门制定新法的机构,把变法的权抓了来。这样一来,他就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名人故事:孔子小时候勤奋读书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篇名人故事,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孔子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今天小编介绍孔子周游列国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婴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

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做“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管司法的长官)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音zōu)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岁上就死了父亲,靠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青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僖音xī)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了。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再回到鲁国,仍旧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公元前7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故事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将东方的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和周王室的子孙,又向各边远地区派出大批使者,以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希望他们都归顺于周室。

于是,许多远方的小国和部族便派使者送来贡物,以示臣服。其中有一个部落送来一只叫做獒的狗。这只狗身上的毛呈黄褐色,身体较大,尾巴较长,四肢比较短,性格凶猛,善于搏斗。同时,它又很有灵性,在武王面前匍匐在地,好像是在行跪拜之礼一样。武王对此很是喜欢,便重赏了前来进献獒的使者,然后就高兴地逗起獒来。

召公知道这件事后,作了一篇名叫《旅獒》的奏章,呈给周武王。奏章的大意是:如果沉湎于侮辱和捉弄别人,就会使自己丧失崇高的德行;如果沉湎于所喜爱的事物,就会使自己丧失积极进取的志向。周王朝的建立很不容易,不能让它立刻灭亡啊!读了这篇奏章,周武王觉得召公的话很有道理,颇受感动,想起了从前纣王荒淫无度,导致商朝灭亡的惨痛教训,就下令将贡物分别赏赐给各位功臣和各国的诸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游刃有余》中华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著名的厨师叫庖丁。一天,魏惠王来看他宰牛,只见庖丁手起刀落,毫不费力地把牛的骨头和肉分解开来,全身的动作和刀的声响,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

魏惠王十分佩服地问道:“你的技术这样高超,是因为刀子磨得很快吧?”

庖丁笑笑说:“一般宰牛人用的刀子,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经常碰到骨头。一个宰牛能手可以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只用刀来割肉。可是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了,还像新刀一样锋利。为什么呢?刀刃是非常薄的,而肉和骨头中间有一条缝,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肉就会一块块地落下来。不过,碰到复杂的结构时,我也总是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敢马虎,动作很慢,下刀很轻,小心翼翼,直到完成全部的工作。”

魏惠王听罢,点点头赞赏地说:“说得好,从你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游刃有余”原本是说刀刃在骨缝之间移动,还绰绰有余,用以形容庖丁技术的高超。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办事很有把握,非常熟练,解决困难轻松利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之丝绸之路的故事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诗仙李白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231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白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谢谢!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历史影响】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轶事典故】

黄鹤楼搁笔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李白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生死考证

上世纪90年代,吉国考古学家曾在碎叶城遗址进行发掘,除了许多佛教 文物,他们还发掘出一块唐代石碑,其上有“安西都护府侍郎李某……”字样,这又进一步证实了郭沫若最早考证的李白故乡在碎叶的说法。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20世纪60年代前,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756),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就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父亲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说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李白的父亲回到蜀中先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才给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成语故事精选路人皆知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的魏国,是一代英杰曹操建立的,在三国中是最强大的。到魏主曹芳当政时,司马氏实际上已经操纵了大权。司马师带剑入殿,一切政事都由他决断,根本不把曹芳放在眼里。曹芳气愤不过,下密诏诛杀司马氏。谁知,事不机密,反而被司马师废了他的王位。司马师因篡(cuàn)位不到时机,只好另立曹髦(máo)为新王。

这位曹髦是魏文帝的孙子,原先被封高贵乡公的爵位,如今做了皇帝,倒想有一番作为。那知,司马氏控制了整个朝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自封天下兵马大都督,处处挟制高贵乡公,篡权的野心日益显露,以至天下无人不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就出自此处。眼见司马昭的专横,曹髦是恨在心里,但又怕司马昭的权势,只好作《潜龙诗》一首,以泄不满。诗曰: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播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一位名叫贾充的官吏知道后,马上向司马昭告发了此事。

司马昭一听,诗中将他比喻成鱼鳅黄鳝,恼怒万分,立刻身带宝剑随从,直入宫殿。当着百官大臣,厉声责骂曹髦,公然威胁说:“你曹髦是不是想作第二个曹芳!”

曹髦回到后宫,痛哭一天,终于下定决心要铲除司马昭。他召来王经、王沈、王业三位大臣合谋。王经劝告他,以鲁昭公讨伐季孙氏不成反被流亡的史事为鉴。可是,曹髦表示,宁死也不能让司马昭猖獗了。

于是,曹髦召集兵士三百人,要去诛杀司马昭,王经死谏也不听,而王沈、王业则投靠司马昭,当了叛徒。还不用司马昭动手,曹髦就被司马昭的手下杀死,王经与三百兵士也惨遭杀害。

成语“路人皆知”前面常常加上“司马昭之心”五个字,指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名人孔融让梨的故事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历史上的宽容故事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忍再忍廉颇的寻衅羞辱,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境界,终使廉颇幡然醒悟,从而给世人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三国时期,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故事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