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影沉默观后感(推荐20篇)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影星“阿米尔.汗”主演的一部据说在全球口碑都炸裂的片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696

作文

1000

青春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飞扬的青春》,讲的是关于支教老师来到山村教书的故事。有两个支教老师,一个叫封政、封老师,一个叫娇娇、娇老师。

两位老师来到山区教书,并不是为了什么,而是为了那些山村孩子们的学习。校长也很友善,即使不知道得病,危在旦夕,但是她为了孩子,一直劳累着。

娇娇既是一位老师,也是一名记者。她将她现在教书的小学破旧不堪的地方拍下来。可是,校长的女儿果果却不喜欢她,于是两个人闹起了矛盾。娇娇生气,一气之下,离开小学,却被一条激流拦住,坐在了一个竹筏上,没想到翻了过去。还好被大山老师和山娃子发现了,及时救上了岸。尽管这样,还是阻止不了娇娇老师在这里教书的意志。

有一天,下了暴雨,厨房塌了,娇娇老师为救一个孩子跑了进去,没受什么伤。他把这些毁坏的房屋拍了下来,用了记者这个身份,把这些事情发在了报纸上了,许多人看到了,纷纷过来支援。

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有义务接受教育,即使多贫困,多艰难。我们应该帮助这些孩子。我们应该自我反省。我们的家庭条件远远比上他们。但是我们却不好好学习。没有认真学习过,应该愧疚。我们要向他们一样,有一颗积极向上爱学习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普通人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464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讲述了一个三口之家互相之间的理解与隔膜。父亲凯尔文慈爱善良,母亲贝思精明能干,在哥哥溺死后,次子康拉德变得内向敏感,常常离群索居,他以为哥哥的死全在自己。父亲试图进入他的生活去理解他,但母亲却自事故后便仇恨康拉德。最后在心理医生和女友的帮助下康拉德走出了阴影,他向母亲表示善意却遭冷遇,这时凯尔文终于明白贝思心中并没有爱。贝思离开了,凯尔文和康拉德终于打破了隔膜拥抱在一起。

影片聚焦于一个普通家庭,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情节并不曲折但因为细腻平实的刻画使故事足够引人入胜。一次哥哥溺水的事故打破了生活的平衡,贝思深爱长子,把自己所有的爱随哥哥的尸体一起掩埋;康拉德因为哥哥的死而无法原谅自己,他敏感的发现母亲对自己丝毫没有爱;凯尔文夹在两者之间,他想沟通两者却让自己进退维谷。表面的生活平静幸福,但却暗流涌动,如果他们每个人只是甘于同住一个屋檐下吃饭、睡觉、问候的话,那么生活完全可以风平浪静的在谎言下继续。但这不是一个集体宿舍,而是一个家,需要沟通、理解、包容。一切矛盾的症结或许直观来看是在贝思身上,可设想如果没有交流的欲望,那么也不会有互相之间的冲突了吧,故事恰恰是在这样的欲望与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有人想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去理解他,可另一个人的世界会不会接纳他?这是个问题,而康拉德便是这个问题的核心。

凯尔文是第一个想与康拉德交流的人,他们彼此善意相待,可总会适得其反,影片刚开始饭桌上的谈话便让二人陷入了尴尬,随后凯尔文为康拉德找来了心理医生,这也是康拉德极不情愿的。康拉德回到了学校,他和朋友们在一起,可是在人群中他总是个局外人,朋友们也很难理解他。康拉德是有与人交流的欲望的,当朋友、家人、心理医生都无法帮助他时,他只能去找那个与他的病友——同样患有精神病的女孩,可是康拉德却发现自己与女孩之间竟然产生了隔膜。陷入这样的处境究竟归咎于谁?康拉德甚至自己也无法理解自己,没有人能进入他的世界,他自己也不能,因为首先他不敢去承认让他走到这一步的那个最源头的起因——哥哥的死。

作为影片的另一条线索,凯尔文和贝思两夫妻也常常在自以为的理解和无法掩饰的隔膜之间发生冲突,表面上他们恩爱甜蜜,可作为旁观者却无法感受到那份踏实的幸福。这不是真正的理解,只不过是在忍让迁就,以退一步再退一步的方式来小心维系这座爱情的危楼,直到无路可退。

三个人,父亲试图理解妻子和儿子却屡屡失败,母亲从未在理解上做过努力,她以为自己是理解父亲和儿子的(或许她试图理解儿子但发现自己做不到),儿子想让别人来理解他,可他的作为往往适得其反。于是“理解”时刻在这个家庭中打转却始终无法进入任何一个人的内心。最终儿子解决了问题,他首先打开了自己的世界接纳了别人,他的心理医生,他的女友,他试图接纳母亲,可贝思拒绝了,最后进入他的世界的是那个真正深爱他理解他的父亲。

理解一个人并不困难,难的是让别人来理解你,康拉德做到了,他一直苦于无法与人交流,当他自己终于打开了心结选择主动接纳时,他释然了;而贝思没有做到,她是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带着和善的虚伪面具,直到最后,当儿子和丈夫都向她敞开了怀抱时,她拒绝了,比起处在沟通焦虑中的儿子,这个在人群中开怀大笑的母亲才是真正让人无法理解的。

既是一部关于中产阶级家庭危机的影片,那么我把“理解”归纳为影片的主题。家庭的定义,就像前面说过的,不是几个人聚在一起吃喝拉撒睡,而是生活,必不可少相互之间的交流,心与心交流使人理解,使人温暖,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感到彼此的关爱。所以,理解的意义不是让对话不再显得尴尬,而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影十二公民观后感

全文共 1443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部以对白驱动故事的极端电影,《十二公民》的完成难度可参考鲍比-奥斯廷在《看不见的剪辑》里的苦心揭秘:大师西德尼-吕美特当年如何在《十二怒汉》中将“轴线法则”玩疯,《十二公民》如今也同样面临这一挑战。令人惊喜的是,话剧导演徐昂不仅落实了一次极罕见的银幕实验,且在经典文本的本土化改造方面交出了一个示范级作品。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改编《十二怒汉》对中国影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在小成本室内群戏领域,《十二怒汉》与任何一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暴风雪山庄式文本都迥然不同,其封闭的推理格局,并不依附于一群虚构角色与一个神探,而植根于“陪审团”——这个只存在于西方世界的法律规制。既然中国没有陪审团,那么你很难想象去设计一个合理理由,将12个男人圈进同一空间,进而蕴蓄一场滔天舌战。

《十二公民》最硬气的地方在于,它从未刻意规避“陪审团”这道天然屏障,而是创造性地让一群法学院学生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分而投入到一场虚拟的陪审团辩论中。这种设定在很多人看来并非万无一失,但12位中国怒汉也确实因此拥有了与“老白男”类似的人设肌理。中国的大学生家长,多半属于社会中坚,阶层的差异化亦体现得最为明显。让这样一群男人面对一个关乎性命的真实案件,在视角上具备了多元化的开掘潜质。

案件还是当年那个案件,但《十二怒汉》与《十二公民》的内在核心却出现了有趣的变化。前者强调的是以一服众的法律体系的可贵,倾向于美国精神的礼赞式的回归;后者则着意突显出真相本身的价值,并以追寻真相的过程为载体,将当下中国的无数社会问题摆上台面。这群男人或虎视眈眈,或义愤填膺,或冷漠虚无,或脆弱敏感,但每个角色的功能却又不仅仅停留在为辩而辩的戏剧层面,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身后站着的每一类人的生存状态。从底层小生意人到地产大亨,从出租车司机到医院大夫,从存在感极低的保安到被人严重忽视的退休老头,各种百口莫辨、泣血吐槽、相互挤兑,让凶手是谁变得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12个男人从各自的人生深渊爬出后,总结出了昭然若揭的社会真相。

《十二公民》超越普通翻拍片的另一明证,是它并未满足于将热门话题与角色的职业身份进行简单融合,我们看到的富商勾搭大学生女友、遭遇冤狱的“前科”男子、与校方艰难相处的小贩、憋尿拉活的司机、因生存危机而对外地人充满怨恨的土著等等,在片中都还只是构建讽刺与幽默的调味剂罢了,更加振聋发聩的,是编剧深谙人性,让这场辩论彻底摆脱了吐槽大会的嫌疑。譬如,经历过反右噩梦的老头,讲述的那个“忍一忍就过去了”的故事,为被嫌疑者争取基本权利提供了一次耐人寻味的声讨;而与儿子分崩离析的父亲,则用累积了多年的悔恨和痛苦,对被嫌疑者产生了报复性定罪,以被杀父亲的立场坚决站在了真相的对立面。这两个角色极大提升了全片厚度,让我们更加肯定这是一次成功的翻拍。

《十二公民》在剧本上的精彩改造,为演员提供了一次足够兴奋的表演机会。从群戏表演质量上看,舞台感相对较强,个别演员表现稍显夸张,但这并不影响整部影片的观赏性,韩童生扮演的老出租车司机,将一个背负个人秘密,深受内心折磨的父亲演绎得精确生动,当他伏案哭泣而最终缓缓举起右手时,每个人都想为他欢呼。相对而言,何冰扮演的“支点”人物,在这场推理风暴中并未贡献出让人惊喜的表现,我们对这位真理捍卫者的牵挂程度,远不及50多年前的亨利-方达。当然,《十二公民》一定是这个严肃电影最坏时代的最佳影片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导演勇气可嘉,而是他委实戳中了多数人的痛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红海行动》中所提到的“蛟龙”,就是中国海军陆战队“蛟龙突击队”。电影根据“也门撤侨”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2015年3月,蛟龙突击队参与第十九批护航舰队也门紧急撤侨任务,在中国海军的保护下,有571名中国公民和来自十五个国家的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也门。

在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中有一支神秘的部队,在公开的报道中很少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海军陆战队“蛟龙突击队”,最近的一则报道,让这支神秘部队罕见曝光。“蛟龙突击队”隶属于中国海军陆战队,有“海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雄鹰、反恐精英”的美誉,特战队员都具有空中、陆地、海上和水下四栖渗透突击作战和海上反恐作战能力。2017年4月9日,中国海军第25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海域成功营救了一艘遭海盗劫持的图瓦卢籍货船。16名特战队员在舰载直升机空中掩护下乘小艇快速登上被劫持货船,执行任务的就是“蛟龙突击队”。

要想成为“蛟龙突击队”的一员,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超强度训练,而且淘汰率在50%以上。海训场上,蛟龙突击队队员正在为即将展开的水下渗透训练做准备,像这样的训练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常态化。精通各种水上作战课目的营长支亚锋,曾在委内瑞拉海军特别行动学校受训,经受过生存与死亡的考验,也在一次次任务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每次水下训练前,他都会第一个带装备下去,根据现场情况做好潜水计划。

作为海军陆战队的一支海上特种作战力量,蛟龙突击队主要担负特种侦察、引导打击等任务,队员要经受的训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除了完成陆上特种兵训练外,他们还要进行海上、空中多个科目的训练,而重点和难点都在海上。水下方位很难判断,环境也变幻莫测,风浪,水温,水质的变化都是对官兵生理和心理的极大考验,尽管这样,蛟龙突击队也经常选择夜间以及恶劣海况下展开训练,在海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强化武装泅渡、水下破障,水下射击等特种作战技能。 随时准备打仗,随时能上战场,这是蛟龙突击队训练的标准。与大军团作战方式不同,特种部队执行任务一般都以小组为单位,隐蔽地渗透到敌人后方执行任务,队员们必须练就过硬的综合素质、顽强的意志力、超强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由于海军的开放性,“蛟龙突击队”经常走出国门执行海外撤侨、护航、联演等多样化任务。2008年12月26日,“蛟龙突击队”70名特战队员奉命随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特种部队组建以来执行的首次实战化准军事行动。他们不间断地昼夜高度戒备、长时间地担负随船护卫任务。

“蛟龙突击队”也曾跟随海军舰艇编队参与联合演习。在2014年的“环太平洋演习”中,“蛟龙突击队”就出色地完成了小艇突击、临检拿补等演练科目。蛟龙突击队从新兵的培养开始,就时刻瞄准打仗。与其他部队相比,这个部队新兵训练就有30多个科目,涉及到战场上所应用的所有技能。

《红海行动》是《湄公河行动》的导演林超贤的第二部军战题材的电影,也是斥巨资,优秀演员拍摄呈现,喜欢湄公河行动的一定不要错过这部影片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兵张嘎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 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热爱 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 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 ,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片中嘎子上县城找一位亲戚时,却发现那位亲戚帮鬼子拍照,脸气得由绿到红由红到紫。嘎子刚正不阿而我却因胆小冤枉他人。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 时。我刚到家门口,却发现一个人在开我家的门锁。我仔细一看,原来他把我家的锁弄坏了,怎么也打不开了。他见我回来了,便立即恶狠狠地说:“你要敢把这件事说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吓得连忙点点头。等我妈回来时却撒了谎说是楼上小妹妹弄的,为此我还经常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学 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 ,像嘎子哥一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母子情深优秀观后感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母亲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科艺宫底楼回响着这首朴实无华的歌曲,平时听来都觉得搞笑地用来哄骗小孩的歌曲,现在却让我们的声泪俱下。妈妈,一个神圣的代言词,一个让我们来到世界,却痛苦自己的人。对我们用心良苦,让我们吃的最好,穿的最暖……而身为子女的我们,却厌倦了父母的叮咛,给他们起外号,什么“八婆”呀,“男人婆”呀,“唠叨婆”呀……几乎可以说,起的外号难听无比。而母亲听后却只不过是微微一笑,片刻就去干家务了。

我们经常天真地觉得母亲的存在干涉了我们的自由,让我们面对白花花的试卷,做个没完没了。没日没夜的上着那些无聊的课程,耳朵听得都生了老茧,要睡得不得了。我对妈妈也充满了怨言。

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却改变了我们对母亲的看法。电影中的女主角妈妈,未婚产下一个孩子,从此母子相依为命。可为了让小孩得到更好的教育,将母子情隐藏在心里,硬让儿子去台北投奔父亲、爷爷、奶奶,接受高等教育。母亲宁愿自己受双倍的苦,也不要儿子受到一点的打击。当儿子生病时,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自己一路一步一跪,一步一拜,直到磕到自己的头上血流成河,磕到土地庙前才善罢甘休。但当自己孩子做错的时候,也从不纵容,用长尺拍打孩子的小手,当孩子要离她而去时,也不忘给孩子叮咛了一番。看着片中的妈妈,总感觉女主角好像一个我认识的人。对,就是自己的妈妈,自己母亲也是这样的如此深爱着我们,那一声声早已耳熟能详的叮咛,现在听起来也觉得温馨,那一次次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的拳头,现在回想,也无比美好……母亲,这两个十分容易写的字,现在却如万颗石头砸着、压着自己的内心,好重好重,压得我们如病入膏肓的病人,没法与自己的母亲呼吸在一起呼吸,因为,我深知,我无法与母亲伟大的行为作任何比较,差得太远了,似乎有着天壤之别。

这部电影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个东西,那就是――感激之心,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母亲的恩情。虽然我深知:滴水之恩,该当涌泉相报。母爱的无私我们永远无法补偿,但还是应当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让自己的母亲舒服点,快乐点,年轻一点。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母亲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歌声伴着泪水传向四方,让大家也被我们的泪水所感化,做一个个孝顺的孩子,陪伴着母亲,一直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前任3观后感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前任3,主体用了两段恋情,产生对比,后期用男女主角各自遇到新的恋情,强烈的感情被激发出来,男女分手后不同阶段的状态,2对情侣不同的性格,分手的面对前任不同方式,来贯穿剧情,一对是心里有千万种活动,确都不肯主动低头,不主动联系,他们都在等,等一方先回头,他们也都知道,对方并没有真的放弃对方,另一对是个欢喜冤家,像剧里说的一样,借着分手的事见面,来解思念的情,越是沉默,误会越是多,反而吵吵闹闹,走到了最后。

男女分手后的状态是,女人无时无刻不在想对方先联系自己,借酒消愁,然而男人感觉终于恢复了贵族,开始找刺激,曾经被管制不敢做的事,全部做一遍,女孩在受伤后,开始新生,反思自己,旅游,来找回自己,男人疯过后,开始怀念女人的好,对女人的誓言,女人的爱好和习惯,然后在这个阶段开始有新的人出现。

欢喜冤家,经常见面,依旧吵吵闹闹,借着醉酒,放肆的爱对方,一次又一次的拉近关系,而不肯低头的,反而是误会越来越深,男人派对上不敢现身,从别人的口中看到对方的伤心,想追上去时,反被新的人抢先,越是不说,越是遥远,你不肯给的东西,在新的人那里多的是,女人需要的温暖,安全感,毫无吝啬,就是铁人也是会,被融化的吧!女人一直觉得,他还是在那里,然而出现的那个她,像极了原来的她,女人突然崩溃般醒悟,原来他们之间已经回不去了,男人看到女人房间外的两双鞋子,也是明了,回不去了,是真的回不去了。

还有让我感动的地方是男人的新欢,她的爱是同样的纯净,特别她不想做替身那段,大叔,我们玩最后一次浪漫,若果你在这条路的转脚前说你爱我,我们就继续,看着她在转角处等待,听她在转角处大哭,看电影的女人都哭了!!

最最心痛的应该是,双方真正的告别,那段,电影借用了两人曾经说道分手怎么惩罚自己,曾经甜言蜜语,反而,成为了真正的了断,一个要过敏而死,一个在人多地方,扮成齐天大圣,一遍又一遍的喊着我爱你!用最惨烈的方式告别了最爱的你,像是在诉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爱你了!然后开始了各自的生活。

女人在受伤后,会找一个,真正爱自己,疼自己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人过日子。男人会是真正的长大了,学会用什么方式去爱下一个人,就想有人曾和我说过,男人像是仙人掌,是经历他的那个女人带走了他的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革命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1412 字

+ 加入清单

那发生在在风光秀丽的万泉河边,青山绿水中有一块绿草坪。恰似仙境般的人间佳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就是娘子军连的驻地,一群花样年华的红军女战士,就在这儿落脚。看了电视中把红军置入如此美丽的地方驻防,真令人羡慕,让人会萌生出去当一回党代表的想法。后来因驻地被南霸天查知,娘子军连再度转移,这一次所到之地更美,俨然一个天然渡假村,阳光、海浪、沙滩,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洪常青和吴琼花被姑娘们有意地掇合到沙滩上散步,那碧水云天,佳人作伴的场景,看了以后谁都会为之心动。

电影《历史的天空》中饰演东方闻樱的演员殷桃,在《红色娘子军》中出演主角吴琼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青春偶像版的红色经典新形象,与电影中的吴琼花有着不同的气质,与样板戏中的吴清华则更是相去甚远,电视中的吴琼花总体表现得更是青春靓丽。

然后在电视中新加入了一个角色,由南洋归来参加革命的姑娘,同伴们称她为南洋女。以我看,这个南洋女才是令人喜欢的角色。南洋女漂亮“洋气”见过世面,知书达礼,心胸宽阔,意志坚定,吃苦耐劳,懂得体贴,把整个娘子军连的姑娘们衬托得土气十足。她告诉姑娘们党代表常作的手势“V”代表着胜利,她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员教姑娘们识字;她的射击技术因曾经在南洋常玩枪而技高一筹,她在南洋是游泳冠军,所以吴琼花与她比游泳技术时只得甘拜下风而“耍赖皮”。

南洋女在电视中虽然只是吴琼花的陪衬,但事实上更讨人喜欢,形象更为高大。当假特派员到来,派工作组把南洋女当作奸细抓了之后,她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实为一个女人很难做到的。后来被南霸天俘获,她与一同归来的未婚夫,在父老乡亲面前举行了一场类式于“刑场上的婚礼”而被杀害。南洋女的形象完整谢幕,令人唏嘘不已。

新版《红色娘子军》比以往的电影和样板戏好看,主要是摒弃了那种时代的“左”的影响。南霸天的角色也很丰满,以我看,如果说南霸天是一个开明绅士的话,则比以前所有影视作品的类似角色更饱满,一方面,他饱读诗书、举止风雅、仗义疏财,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另一方面,他财大势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不乏巧取豪夺,有着内心残忍和恶毒的一面,对其他乡绅势力也形成极大威胁。他为了笼络红军家属,施以怀柔政策,竟然能做到开仓放粮。电视中对南霸天的总体形象描述也显得极其自然,很少雕做的痕迹。吴琼花与南霸天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烧了吴琼花的家,事实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为,最终霸占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烧死三个家人的血债。

吴琼花的形象,随剧情的进展,逐渐变得公式化了。开始阶段,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反叛精神强烈,表现得极为突出,是一个可爱可敬的角色。按南霸天的说法,她“杀人放火,无所不作,非常历害”。后来,在娘子军连表现进步,虽有很多冲动出格之处,但逐渐成熟,“进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棱角,成长起来。不过,由于演员殷桃的长相气质,后来的成熟总觉得缺乏某种成熟的韵味,而更像是难以脱离青春偶像般的表演。

新版《红色娘子军》在细节上有很多缺陷,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假特派员”的情节。也许这是当今所有的革命题材作品都无法逾越过去的原因,所以电视中也只能以“假特派员”来代替。实际上,同时期,全国苏区都在“肃反”。如果真象电视中所述,师长都被假特派员关了起来,那么整个红军独立师则完全被控制在这个“国军袁处长”手中,哪还需要“剿匪”,假特派员完全可以随便发一个命令就毁掉整个红军琼崖独立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小飞虎队电影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部电影都会有一些经典台词被人们记住,并口口相传。下面和小编一起来欣赏小小飞虎队电影观后感400字! 小小飞虎队电影观后感400字(一)

《小小飞虎队》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枣庄,三个孩子大壮、虎子、小银,因崇拜飞虎队,而成立小飞虎队。可他们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小孩子,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却实现不了打鬼子的愿望,只能捉弄当地日本站站长野川的儿子喜郎和二鬼子孙二狗。从而发生了一串串具有喜感有惊心动魄的故事。

有一天在芦苇丛里,大壮得到了大飞虎队老吴的急需给老洪的情报,于是小飞虎队便开始了寻找老洪的旅程。在寻找老洪的路上一不小心,小飞虎队便被日本军官抓住了,日本军官要他说出情报,无奈之下,大壮只好编了一个情报说,就是"晚上睡觉少尿炕,不尿它就憋得慌".鬼子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没能从大壮等人的嘴里套出情报,这是为什么呢,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了想,大概应该就是比金子还坚硬的决心吧,这才使大壮宁死不屈,决不透露出半点信息。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多多向他们学习,长大后努力工作,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美好。这部电影更让我更多了解战乱年代的艰辛和困难,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安逸了,我也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在现代生活中,这种精神得到了发扬,像爱国的杨利伟,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走进神舟五号的驾驶舱,胜利遨游天空,在宇宙上留下了中国的脚印。像奥运会上的田径冠军刘翔为国争光,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些不就是爱国主义情感的表现吗?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爱护好我们的家园,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小小飞虎队电影观后感400字(二)

刚刚在央视一套看的小小飞虎队的电视剧的其中一个片段,关于那日本小胖孩和三个中国小孩的单挑搏斗场面。结合之前播的中国地的其中一个又是和日本战争的一个片段关于日军看到几个中国地的没了子弹后准备与日军肉搏的时候,那位日本军官为示公平,命令士兵装上刺刀而不是扣动扳机,结果被另外的中国地的用枪射击。而导演用了特写的镜头表现了那位日本军官中弹的表情。

这连续两部电视剧,且是央视播放的,让我很是担心。这么看都表现的我们是个孬种,像个无赖,反而表现出了别人是个男人。我不明白是这两个导演是真不明白还是有意为之,只为取悦我们的缺乏辨别能力观众?在这个本来已经没有规则缺乏信仰的国家里大肆宣扬这种无视规则,无视公平,却反而宣扬。这只会让这个国家更加糟糕。

我们不能一边在说我们的国民怎么怎么的没有道德,怎么怎么的无视法律和规则。另外却在大肆宣扬这种精神,这会促进这个国家的民众进一步的投机取巧,加深道德的败坏。

作为一个国家的喉舌,央视,对于宣扬国家的奋斗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能因而使我们的国民变得更加让人看不起。就连泰国人看到中国人都头大的地步,不得不让我们这个所谓的"大国"无地自容。

再者,呼吁下那些编剧导演,请多点社会责任感。或许对于你们成长在一个不可思议的年代对你们表现的观点很正常,但是你们的行为结果将给无数的后代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由此看来,想要中国真正做到像个真正男人那样立足于世界,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电影《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242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中华文化名家选讲》课中,我们对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有了较深的了解。接着,我们又观看了商业电影《孔子》,我们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产生了许多感想。其中,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两点。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在孔子的那个年代,屹立了数百年的周室王朝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而孔子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尽管他被愚民们误解和嘲讽,他被权贵们妒忌和排挤,他被君王们猜忌和放逐……在电影《孔子》里,在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这几个最具有戏剧性的被进行过改编的孔子的重要经历片段中,可以听到,他对鲁定公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面对公山狃对他的拉拢而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在冬祭大典之前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与齐国会盟时对齐景公说的“君子无戏言,言必信,行必果”;孔子对鲁君的劝说“志士仁人,宁杀身,以成仁,不可以求生而害仁”;孔子对南子说自己的信念“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精神理念。就算是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熟悉孔子的这些名言,这些名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平时日常的言论、行为和思想。而经过孔子及其弟子学生、历代儒家的倡导与发展的儒家思想更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深刻,在过去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其他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因此,孔子一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仍然会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会又掀起了一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重视继承和发展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建立中国的思想道德体系和进行诚信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需要我们从本土的、传统的文化入手。即使是在更现代化、网络化的社会里,我们及其后代们仍旧需要仁,需要义,需要礼,需要智,需要信,需要忠,需要孝,需要礼仪廉耻……我们仍然需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倡导和发展,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仍然会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孔子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

然而,孔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孔子的一生之中,孔子是孤独的。我们知道,人是渴望能够被别人理解的,因而孔子也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希望能在人群中找到知音。“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都说明知音难觅,被别人理解是很难的。更何况孔子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其理想之高远,境界之宏大,更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孔子不能被别人理解,他感到了孤独,说:“莫我知也夫!”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与!”这里的“知”就是“理解”的意思。“没有人理解我啊!”茫茫人海,知我者谁?这是何等的孤独。在影片《孔子》中,颜回爱孔子的大道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为了那几捆竹简而被冻死。颜回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更是孔子的知己,颜回一死,孔子便觉得是天将丧他,可见,孔子的知己是多么的稀少啊!以致于他的知己一死,就如“天丧予”!从南子的话语当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世人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却不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就更进一步地说明,孔子要找到一个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的人难啊!这也注定了孔子的一生是孤独的。并且,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对孔子的误解是没有中断的。在电影《孔子》的最后,孔子吩咐弟子将整理好的《春秋》呈送鲁公,便面向着夕阳,溘然长逝。在他死前,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世人理解我,是由于这部书;误解我,也是由于这部书。”可知,直到孔子去逝前,孔子还是难寻知己的。孔子给后世的是一个仁者形象,心胸旷达。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极为孤独的人。可见,在当时的社会里,千里马是有的,但缺少伯乐;志同道合的人是有的,但难遇知己,这注定了孔子孤独的悲剧形象。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伯乐,需要知己,不然,我们同样会注定生活在孤独的自我圈圈里。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和满足其奢侈私欲,残酷地压迫人民,横征暴敛,社会极为动荡不安。而孔子反暴政,其志向是想救世,他的理想社会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立”。由于现实的缺憾,孔子萌生了理想,但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与现实是矛盾的,现实越是令人失望,理想越是完美,则它们之间的矛盾越大。孔子正是这样,他的“理想国”在当时战乱纷争不已,各国都谋求强权的社会中是不可能被理解和接受的。现实是那样糟糕,他的理想是那样高远,而他又始终坚持理想,不愿向现实低头,因此他到处碰壁是很自然的事情。到处碰壁直至老病而死却又壮志未酬这便是孔子政治悲剧的主旋律。就例如电影《孔子》中的堕三都,当时孔子为削弱季孙、叔孙、孟孙三家世卿的势力,提出了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但堕三都的行动由于种种阴谋阻挠而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又开始迷恋于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鲁君反过来劝说孔子:“你应该学学寡人,装点呆,卖点傻。你的师尊老子不是说过嘛:无为,方能无不为。”从这我们又看到,当整个社会都几乎沉溺于利益、权利、昏庸和迷惑中,高尚和智慧的圣人反而会受到冷漠、排挤、妒忌和攻击陷害。同样地,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不要再让我们身边社会上的圣人再受到冷漠、排挤、妒忌和攻击陷害了。

当然,商业电影《孔子》给我带来的感想还有很多,这只是我个人感受最深刻的感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孔子及其儒学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相信,只要我们理性探讨、学习和倡导发展孔子及其儒学思想,孔子会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同时,我们也应该吸取由于当时社会的局限性给孔子带来悲剧的历史经验教训,使我们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切都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陪母亲去看一部亲情电影《一切都好》,由张猛执导,张国立、姚晨、窦骁、叶一云主演,陈赫特别出演的暖冬贺岁片。现场观众的反映非常强烈,很多人都是红着眼圈走出影院。有影迷这样说:"《一切都好》是一部非常温润的电影。所谓温润就是:心中温暖,眼里温润。"有的的影迷则说:"真是一部戳心窝子的电影,节奏虽然平缓,但平淡的外表之下暗流涌动,是一部让人越琢磨越有味道的电影。"还有年轻观众表示:"看完影片,非常想爸妈,想回家。"而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影迷的感受都跟戏里的张国立一样,"养孩子,在一块待着烦,分开了又想"。我看完并不像其他主打感情牌的电影一样落泪,但是母亲却非常认可剧情的真实感,她说,这是我请她看的最暖心窝的电影,非常符合她这样长辈的心情。

对于父母来说来说,一面希望孩子早日长大,另一方面却又永远希望我们活在他们的身边。这太矛盾了,这种矛盾就像剧中那场雪地的戏。孩子们坐在雪地里,在老管眼里还是孩子。但孩子们坐在雪地里,说起话来确是大人的语气。老管希望孩子们靠进点躲一躲雪,但孩子们却执意坐在雪里,骄傲地迎接挑战。孩子长大,父母变老都是自然的规律,但好在血融于水的亲情让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有父母的关爱,在父母变老的过程里有我们的陪伴。影片里老管每见一个孩子,不管境况和自己预期相距多大,不管吵架与否,他都会拿出一把钥匙给孩子,并说:"我把家里的锁换了,这是钥匙。"他多希望,这几把钥匙,那几个孩子都能用上一次。父辈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敞开家门,而我们即便做不到彻底的坦诚相待,也该给他们留一扇感情的门,一把钥匙,不为所谓生养之恩的回报,只因他们爱你。还有儿子匆忙遗落的扩音器,被父亲捡起悄悄送还,大雨中遭遇打劫后散落一地的,不值钱的小物件:女儿的水晶球,儿子创业的传单,与外孙在游戏厅娃娃机抓的小玩偶……父亲想用年迈的身体守护属于孩子的点点滴滴。

最后一场戏是年夜饭,老管即兴赋诗。说即兴其实是老管的嘴硬罢了,从鹩哥嘴里说出诗的最后一句已经温馨地暴露了老管为了这首诗练了无数遍。就如同这样团圆的场景,他也期盼了很多次。鲜明的合家欢氛围在一众闹腾的电影中显得风格独特,成为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冰雪奇缘的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当听到这个名字,我就无法控制它对我的吸引。它充满了梦幻与神奇,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个多彩想象的时代!

冰雪奇缘,它先用一段段美妙的音乐将我们深深地吸引,紧接着把故事引了出来。两个可爱的女儿拥有善良的内心,文雅的面容却掩饰不住她们顽皮的性格,她们过着世界上最幸福的生活,拥有爱他们的爸爸,妈妈,姐妹俩几乎是形影不离。然而故事在这里发生了急速的转变,姐姐艾莎会魔法,可自己却控制不了它,一次偶然她不小心伤害了妹妹,痛心欲绝,妹妹的记忆被删除了,他不知道之前发生的一切,父母在一次旅行中丧了命,姐姐为了不再伤害妹妹把自己锁在屋里从不曾出来。

艾莎的魔法是用手触摸到任何东西都会变成冰。她是未来的女王,可她怕伤害别人,时刻都带着手套。她不小心把自己的国家变成了一座冰城,于是她离开了独自一人生活。

经过了一番奇妙的缘分,妹妹安娜找到了姐姐,姐姐却拒绝了妹妹又一次失手伤害妹妹,安娜的生命危在旦夕。我们都紧盯着荧屏,为安娜的生死提心吊胆,妹妹的心里被姐姐封上了一块冰,怎样才能将它融化。

我们陷入了深思,什么能将冰融化,能将人与人的矛盾解开,是爱,是真爱。电影中说真爱是把别人看得比自己还重要,生活中爸爸妈妈能融化我们心里的冰,好朋友的一句话能解开我们的隔阂。姐姐面对着为保护自己而变成冰雕的妹妹,泪滴在妹妹身上,一滴两滴,这真爱的泪水融化了妹妹心里的冰。

亲人永远都是最爱你的人,他们永远都是你最坚实的依靠,他们的爱永远都是最真实的。这部片子真的很美,很感人,既能激起人们对儿时的幻想又能激起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值得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国电影《弱点》观后感

全文共 2513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黑人孩子的故事。他从一个吃穿没着落的孩子发展到一个优秀的大学橄榄球运动员。这其间,安妮一家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妮以她博大的胸怀和爱心接纳了迈克尔,以她的开朗热情感染了迈克尔,以她无私的爱融化并温暖了迈克尔那颗饱受创伤的心。

影片中,安妮一家都极富同情心和爱心,我要说,这一切也许都缘于安妮这位心胸开阔、充满爱意的女主人。安妮的女儿柯林斯,虽然看上去有些高傲,但她对于同学们不解和嘲笑的目光根本不在乎,并且在自习教室时,主动走到迈克尔旁边坐下,陪迈克尔一起做作业。这一举动无疑给那些看不起黑人孩子、歧视迈克尔的同学一次大大的惊异与警告,也显示出了柯林斯没有种族歧视的爱心。安妮的儿子小肖更是一个热情开朗、调皮有加的快乐小男生。他以他独有的方式关爱着迈克尔,并以有了迈克尔这样一个大哥而骄傲。安妮的丈夫也是一个极开明的男士,他尊重安妮的选择,支持安妮的一切爱心活动,成了安妮不可多得的给力者。迈克尔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阳光的家庭中,真算是他人生的最大幸事。

当安妮的老公郑重地问迈克尔是否愿意成为他们家的一员时,迈克尔的目光环顾着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看到每个人都对他投来充满笑意的目光并点头示意时,迈克尔轻声地说:"我以为已经是了。"这就是迈克尔肯定的回答,是一种幸福的融入。

在整个影片中,最令我敬佩与感动的人物便是安妮那份伟大与智慧的母爱。

有一次,迈克尔开车带着小肖因处于兴奋状态中而出了车祸时,安妮的表现让我由衷的佩服,看着她当时的表现,我想,即使是孩子的亲生母亲能做到这样也应当说是少之又少,她首先确认了迈克尔没事,然后再去看小肖,当她确认小肖也没什么大碍,但被警察告知这只是一次偶尔的幸运时,并没有因自己的宝贝受到伤害而对迈克尔恼怒,而是平静地走到迈克尔身边,蹲下身来关切地抚摸着迈克尔的肩膀,告诉他小肖没事,并关心着迈克尔因救小肖阻止那个气囊时受伤的手臂。这些举动足以安慰一个缺少关爱而受伤的心灵。这不只是做秀,而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才可以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言行,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伟大母亲的爱,而是把这份爱洒向了整个人类,在我的意识中,这才是真正的博爱,真正伟大而无私的爱。

迈克尔在橄榄球训练场上,一直不得要领,教练试图以严厉的语言来让迈克尔开窍,但却总也不得要领。而安妮却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让迈克尔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和职责,给这个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责任课。最令人佩服的是安妮说出的一番话:"大声吼没用的,他不相信别人,在他以往的经历里,那些人都装做关心他,但后来都消失了。"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差错的家长。我们在看到孩子犯错时,试图以狮吼来警醒我们的孩子,可效果往往相反,不但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反而让孩子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不要说配合我们的教育,而是完全朝另一个方向走了下去。

另外,这句话也在告诫我们这些家长,当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所改变时,不要企图孩子也会顺从地随之改变,因为孩子在我们以往不当的教育方式下,已经不再信任我们了,孩子心目中那个温暖的母亲已经离他们远去了,所以,我们只有付出比以往更多地精力和爱,逐渐地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这才是我们最先要做的。我们要给自己时间,给孩子时间,在这样爱的付出与等待中,才能看到我们期盼中的孩子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并朝着我们期盼的方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当教练发现迈克尔的惊人的变化时,来到安妮身边请教她对迈克尔说了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变化,安妮的一番话再次让我感动与受教:"你应该了解你的队员,他的保护意识排在前2%。"这句话足以可见安妮的智慧所在,她看到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与长处,并使之发挥到极致,以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这也正给我们家长提了个醒,不要把目光只关注在孩子的缺点上,而使之遮盖了孩子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当你把孩子自身的闪光点找到,并使之不断地扩大,以至于用它的光环去照耀着其他方面时,你会发现孩子的缺点在一点点地缩小,而优点却在一圈圈地扩大着。

最后,因为调查人员的一番话,差点造成了对迈克尔更大的伤害。她告诉迈克尔,安妮一家对他好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让他为他们的母校服务。因此,迈克尔感觉受到别人的摆布与愚弄,从而恼怒的离开安妮家。安妮陷入深深地自责与痛苦之中,她不仅提出了对自己的质疑:"客观地说,我是一个好人吗?"看到这儿,我不仅想到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在为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时,都是抱着对孩子好的心态而去尽心尽力的做的,都像安妮那样真心地为了孩子好才那么做的,可是,当孩子不领情时,当孩子对我们的爱发出质疑时,我们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我们也像安妮一样对自己提出了质疑:"我真的是爱我的孩子吗?我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在自己的质疑声中,我们会像安妮一样,不难发现自己的偏差之处、自私之点:这其中,我们给孩子的爱里已经掺杂了我们的需要和渴望;已经融入了我们的面子问题;已经在这满满的爱里续写了太多的虚荣与自我。就像安妮的老公肖恩说的:"在这里面,你获得了一种变态的满足感。"真的,做为家长的我们,显然是真的在爱我们的孩子,但也同时有了些许的面子问题、虚荣心问题,从而体验这其中得到的满足感和荣誉感。

在又一次找回迈克尔时,安妮与迈克尔有了一个特别智慧的对话。安妮:"你想打橄榄球吗?"迈克尔:"我玩的还不错。"其实这也代表了迈克尔已经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迈克尔问:"你想让我去田纳西?"安妮:"我想让你自己选择,这是你的生活,你自己做主。"迈克尔接着问:"如果我不想打球呢?"安妮强调说:"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做主。"在我看来,这是最明智、最智慧的母亲,她懂得尊重孩子,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她明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界限,这让父母与子女之间都会有一种轻松的愉悦感,所以,迈克尔才在以后的调查谈话中用了这样一个词"选择",他明确地告诉调查官,是我选择了这所大学,因为我的家人都在这个学校读书。

这就是理由,是一个再恰当不过的理由,更是一份在爱的力量支持下的自由的选择。如果做为父母的我们,都有这样一份从容,都有这样一份信任与尊重,那么我们的孩子都将是快乐而幸福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过年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午没吃饭,把电影过年好》看了,感触颇多,从最开始被逗得哈哈大笑到后来的被感动落泪,三代人思想的代沟演绎了大多数人与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1、何为“孝”,记得看到一篇文章“孝”既为“顺”,我觉得很有道理,父母年龄大了,一些观点看法跟年轻人的肯定不一样,但仔细的观察你会发现父母在努力的学习,为的就是跟我们有更多的话题,作为儿女的我们呢,却经常是不理解、不尊重,甚至有时候会产生一些轻视,我们可以违心的去迎合上级,花言巧语陪好客户,为什么不能多跟生养我们的父母多聊聊呢。深深的感觉到人年纪大了,理解、倾听、陪伴对他们有多么的重要。虽然我对自己最终还是回到了这个小城市依然耿耿于怀,但想想每周都可以陪父母两天,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我都可以第一时间赶到,

从这一方面来说还是挺值得的。2、安稳度日还是野心勃勃,曾经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个每天都需要新鲜事物刺激的人,但最终还是选择进了家乡的政府机关,过上了早8晚五的公务员生活,每天工作不累,闲暇之余可以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会不定期的烦躁,不安于现在的生活,但始终相信“跨不去的是苟且,跨过去的是远方”,也始终没有像许多同事们那样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混日子,我坚持每天学习,坚持每年参加一项证书或技能的考试,我相信这样脚踏实地的安稳生活必定不会辜负了自己的青春,即便没有那些野心勃勃人的精彩绚烂,但会看到广阔的远方。3、子女的教育问题,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越来越不理解90后,00后的搞怪,那天母亲催我生孩子的时候,说为的是百年之后不会替我操心,但我认为我的孩子有可能是20后,又能指望他们怎样呢。《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说道孩子是不依附于母体的个体,你把他生下来,不要想去驾驭他。怎么才能教育好一个孩子,生怕辜负了他千辛万苦成来到这个世上,所以一直没有准备好去成为一个母亲。要不要多报一些兴趣班?要不要去私立学校?要不要从小就把他送到大城市去接受更好的教育?要不要出国?这些答案我都无法给出。4、互联网对孩子的影响,如今遍地的低头族,过年回家沟通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没有网络就无法生活的节奏。互联网+确实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便利、高效、丰富多彩,但也要看到那些五彩斑斓的屏幕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特别讨厌剧中那外孙女为了看什么bigbang的演唱会漠视身边所有亲人的行为,以后一定要注意,引以为戒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电影勇士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勇士》是一部动作性很强的影片,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不仅仅只为动作而动作,除了紧张激烈、视觉冲击很强的战斗场面,影片还赋予了正确的思想内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征《勇士》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长征《勇士》电影观后感一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描述的是长征故事中的《强渡大渡河》,与考研热点“长征精神”有联系;二是作为一个“青马”学员,电影主题引起了内心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共鸣,我应该去支持它,了解它。为了不辜负看这部电影牺牲的学习时间,我利用午休的时间把中国近代史纲的长征部分看完了,以便更深入电影情节。

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主要角色。首先是作为部队主心骨的红四团团长,在关键时刻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领队友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其次是作为部队智多星的政委,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尽量减少部队损失并完成任务;小红军王冬宇,是最让我感动的,他一心为了战争胜利,最后为了学习到打炮技术,牺牲生命;第四个人物是狙击手廖大强和余振中,他们在任何危险时刻都是做最危险的“断后”工作;第五个人物是从为了钱财成为民党炮兵到愿意投入不给发福利的田生才,第六个是那对因为战争而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这些人物,出身不同,官职不同,却互相关心,平等对待,因为他们心中都有恨意,因为心中都有理想。他们恨帝国主义侵略了中华大地,恨战争让他们颠沛流离,恨不断有人阻碍祖国统一路线,恨自己不能保护亲人。

带着这股恨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心,为了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他们在崎岖的上路上跑步前进,粮食带也成了他们前进的负担而不得不扔掉,昼夜兼程奔袭240里,这是坚持。

红军利用敌人留下的破船,穿越枪林弹雨的生死关口,强渡大渡河,占领对岸,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突破泸定桥天险,知道前途危险,依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这是勇敢。

为了部队能够顺利前进,清除伏兵对前进的阻挠,廖大强和余振中每次都担任最危险的“断后”任务,与队伍走散后,坚持前行,按时到达与队伍约定的汇合点,这是信念。

为了战争胜利,王冬宇立志学会打炮技术,以至于在疲惫的时候坚持背着田生才前进,把自己累得永远不能起来,团长为了救小女孩而炸伤了小腿,小女孩的一句“哥哥”,让小红军心里有了亲人的感觉,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坚持,勇敢,信念,民族大义,这是红四团的精神,也是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如果你没机会重走长征路,没有时间去阅读长征书籍,没有途径去感受长征精神,我建议你去看看《勇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跑吧孩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跑吧孩子》是一部新加坡电影,看了它之后使我感触很深。主角是阿坤和小芳兄妹俩。阿坤和小芳家境贫困,阿坤不小心把小芳的鞋子给弄丢了,兄妹俩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哥哥在百般无奈之下想了一个办法:让妹妹穿自己的鞋子去上学。

现在有点钱的人不愁没鞋子,富有的人就更不在话下了。很多孩子都在温室里生活,根本没有体会过那种心酸,也不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美好生活。我也不例外:有时鞋子破了一个小洞洞,就买了一双新鞋子;有时鞋子脏了,就要买新的;有时鞋子不好看,就吵着让妈妈买新鞋子;有时······不缺吃、不缺穿,一个个穿着名牌、坐着汽车,想想和这些孩子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从没想过一双鞋子会有如此辛酸的故事。

当你看到阿坤被罚扫篮球场,朋友们都过来帮他一起扫时;当你看到校长夸阿坤是好孩子,把那些东西擦得干干净净时,其实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完成的;当你看到阿坤在赛跑时鞋子被埋在淤泥中,朋友在赛后帮他挖出来;当你看到······对于他们纯真的友情,你会不会感动?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看感恩的心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22 字

+ 加入清单

进往影剧院,像往常一样,我们按票位进座后,电影拉开了序幕……不知不觉中,我双眼模糊了,可能更多的是:和身边看电影的朋友产生共叫的同时,又对电影里面的父爱而深深地震撼和感染!

这部电影是通过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组成,也是一滴一滴的泪水、一句一句热人心窝的话语组成的。讲述的是一个虚拟世界真实人物(伟大父亲)无私奉献的故事:一位伟大母亲在生孩子难产时听到医生说只能选择保大人或保肚子里的孩子其中一人时,母亲选择了保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而放弃了自己……一个幼小的女婴(盼盼)出生后,不幸得了不治之病(血液病),父亲看到女儿徘徊在生死线上,咬紧牙关,不愿放弃任何一丝希看。逐日省吃俭用、奔波劳累地工作,想尽一切办法赚钱,为了让女儿的病情有所好转,努力赚钱给女儿每月定时输血养病,希看把女儿的病早日治好。直到没有其它办法时,只能选择输自己的血液给女儿治疗,往拯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生命。由于超体力的工作以及为女儿输血过多,最后因工作疲惫过度而摔倒在讲台上,从此以后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这就是伟大的爱——父爱。而女儿得知与她相为命的父亲为了救自己而病倒,且家里已无能为力再为自己定时交输血的用度时,曾祈求爸爸放弃自己,让她做一回乖孩子,但父亲仍然不放弃。后来奇迹发生了,盼盼的病能够治愈,但需要31万的治疗用度。31万这个数字对于这个已为治病而掏空的家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后来,盼盼出于对社会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终于勇敢地面对,并感动了全社会。来自社会捐助的善款已经超过100多万。小女孩子盼盼得救了,她泪流满面的在所有热心人士眼前承诺:自己以后会勇敢面对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强的活下往,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医生来报效国家,报效全社会,会帮爸爸重返讲台……文字功底有限,大概情节就涂鸦到此吧,具体情节不能逐一描述,只能在影片中往体会。

这是一部贴近时代生活的电影,在热泪盈眶中体会生命的真谛,体会世界上的真情真爱!体现着父母对儿女伟大的爱。整个过程无不是透露着“爱”这个主题,但每当想起电影里面的情节,心中都会有种触动。影片一幕幕画面清楚地展现在眼前,一是爸爸的责任---施爱于女儿盼盼,二是盼盼的感恩---馈爱于爸爸,看到盼盼豆大的泪珠从脸颊上滑过期,听到她啜泣的哭声时,我们只能深深地感动、心里流泪而庆幸自己。

《感恩的心》这部教育影片确实值得一看,能在其中学会感恩,感受亲情父爱和母爱是我们必须深躲于心并且时刻铭记的!无论我们出身贵贱贫富,都要对父母感恩,从在妈妈的肚子里开始,到接着出生、跚跚学步、呀呀学语、长大、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一走就是几十年,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老,他们惊喜于我们的每一个细小变化,这就是亲情,叫我们如何不往感恩呢!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对我们的付出是数不尽的,他们在我们的一生中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固然他们不能给予我们金钱,但是他们给我们的财富是数不胜数的。

所以我建议朋友都往看看《感恩的心》这部教育影片吧,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都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并要一颗感恩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看抗战电影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红军长征时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这部电影中的“勇士”廖大强最让我不能忘怀。他是红四团的一名武将,作战生猛、杀敌无数,身手敏捷而矫健。飞夺泸定桥一役中,在铁索桥上迎着枪林弹雨奋而前进,所展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让我心中油然生起了对他的敬畏之心。

我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不仅完美地演绎了长征途中的艰难与不易,还让我有许多的感动。

影片中描绘的红军四团战士都十分勇敢、顽强,敢于与敌人拼搏,宁死不屈。我现在还想起:在泸定桥上,一位红军老大哥为了救一个红军战士被反动派打伤了,战士们想救他,却又救不了,子弹无情的打在了那位红军老大哥的身上。他撑不住了,一下子从泸定桥上坠了下去。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红军战士们为了新中国,毅然地牺牲了他们那年轻的生命,他们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至今还震撼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这就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

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我们绝不能忘记那个红色的年代,不能忘记红军战士们的那种红色精神。可是现在却有人贪图享乐、,还谈什么红色精神啊。安逸使人失去斗志,享乐使人忘却历史。如今,我们只有看到这样的镜头,心中才会生起爱国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革命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不管什么时候,“顽强不屈、积极乐观”都是中华民族最好的美德。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腾飞,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观后感:上帝未死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上帝未死》(God’s not Dead) 是2014年美国Pure Flix Entertainment电影公司出品的福音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位大学一年级新生乔什.惠顿(Shane Harper)在选修的哲学课上遭遇无神论教授。并在上课第一天被要求签署“上帝已死”(God’s Dead)的声明书。所有学生都签署了“上帝已死”的声明书,唯有乔什因为是敬虔的基督徒,在考虑自己的信仰立场和可能失这门选修课的挣扎之后,终于在教授分发的声明书上写下了“God’s Not Dead”的原则,并坚称不愿意为课程能够及格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原则。

教授非常生气,告诉乔什他必须为这个声明自我辩护,并且威胁假如乔什不能说服教授这位坚定的无神论者,他将失这门功课,甚至失自己的学业。乔什的女朋友和非常生气,认为乔什是自己找麻烦,和乔什分手了。

乔什非常难过,但在短暂的痛苦后,他来到教堂寻求牧师的意见。牧师让乔什读马太福音10:32,“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在牧师的鼓励下,乔什借来了好几本护教的书,开始苦读起来。

教授面对乔什的辩论,也拿出了无神论很多言论来进行反驳,最后乔什还是勇敢地面对教授的批驳,勇敢地为上帝辩护。教授最终拿出着名无神论科学家“霍普斯奥金”来反对上帝的存在,乔什在圣灵的带领下,拿出“奥金”自己的言论“无神论已死”来反对教授的立场。在这样用足功夫的状况下,所有同学都站起来,表示站在乔什的立场,坚持认为“上帝未死”。

最后的结尾颇为令人震撼,教授在一次突然的事故中被撞,临终前遇到乔什的牧师为他祷告,教授在临终前也透露自己的家人也有信主的事实,并背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篇经文,表示了悔改的意愿。

整部电影总得来说是一部反映美国大学信仰见证的福音,其中还有一位伊斯兰教学生皈依基督教但是被家长赶出家门的插曲。假如这部电影如实地反映了美国校园的实际信仰生活,那么基督徒的确更应当护教并警醒祷告,无论在职场还是校园,魔鬼和我们都在争夺人的灵魂。

电影唯一的bug 是乔什假如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怎么会找一位不信的女朋友呢?假如乔什宁愿放弃学业都要为上帝的存在而辩护,怎么会找一位觉得这样做很傻的女朋友?

遗憾的是没有想起来乔什在为上帝辩护的时候所看的几本书,在网上找了一些,都觉得不是很正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刚开始看图书版的《追风筝的人》只是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也会为两位主角之间的互动所感动,同时又觉得惋惜他们最终命运的结局。之后再看了遍电影版,看了些影评,才真正开始理解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涵义。

“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了一条性命,你偷走了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了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了公平的权利。”

“为你,千千万万遍。”看完《追风筝的人》,豆瓣有些评论说影片弘扬了美国救世主义的价值观。我对于其中的美式政治价值价值观念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觉,聚焦点都在关于影片的情感表达。影片当中的配乐,悠扬又隐忍,像极了其叙事风格。隐忍、平淡、感情流露和有泪可落却又不觉得眼泪泛滥廉价。沉重又深刻的题材几乎都在这部影片中呈现:宗教、国家、背叛、忠诚、战争、友情等,《追风筝的人》能通过微乎其微的细节中体现出这些宏大的故事元素。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像是极度压抑着巨大的秘密和不可见的情感。

两位主角,小哈桑和小埃米尔,看似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一起放风筝一起玩耍,但其实他们的感情就像风筝一样微薄,摇摇欲坠。因为两人地位悬殊及他们心思性格的各异,哈桑对埃米尔是单向的绝对忠诚,而埃米尔对哈桑的感情要复杂得多。埃米尔身份的尊贵和哈桑渴望不可得的教育让原本敏感懦弱的埃米尔,自以为得到了尊重和自信。另外,哈桑的勇敢阳光获得埃米尔父亲的赏识,让原本自卑懦弱的埃米尔加以比较越来越无法自拔。

正因为这种矛盾的恶性循环让这份友谊一开始就处在不平衡的天平上。即使哈桑拼命帮埃米尔追回风筝,即使哈桑为他千千万万遍,埃米尔始终克服不了自己向哈桑伸出援助之手。哈桑的无尽包容让埃米尔愧疚自责,甚至不惜设计将哈桑赶走。所有的罪恶不过都是一种剥夺和盗窃。埃米尔偷走和哈桑之间的友谊,埃米尔的父亲剥夺了他们知道真相的权利。但随着真相的揭开,埃米尔开始走上一条在罪恶中赎罪的善良之路,成为另一个追风筝的人,为他千千万万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倭寇的踪迹观后感

全文共 4381 字

+ 加入清单

知道徐浩峰很久,原因是因为《逝的武林》这本书,我曾经在书店里徘徊很久,看了这本书无数次,为封面上薛颠先生的身姿而赞美。却在很久以后才买回来,一读而竞,引为快事,是近年来少有庆快之事。

慢慢看了他其他几本书,关注了一些徐浩峰的消息,知道他在拍电影倭寇踪迹》,当时便有迫切要一睹为快的想法。

后来看了电影,跟朋友聊了很多,也想写点什么,终究难以落笔,杂念纷纭,不知从何说起,想要写出点什么,反而困住了自己的笔尖。直到今天看见友人写了一篇影评,提及某部影片“每一个镜头要交待的信息都太过丰富,丰富到让人应接不暇导演把他的思考不知不觉带入了每一个镜头,也许因为思考太多,想要交待的信息太多,所以整体略显粗糙。”让我忽然有些感触,《倭寇》也是如此。

我记得小学时候第一次写作文,总觉得有好多事要写,好多话要说,每每在语文考试写作文的时候要在试卷后面贴上一张纸片,否则是不够我写的。幸而终于有人告诉我,好的文章都是简单的。看古文就晓得,我依言读了古文,才知道自己的文字笨拙。但是我原谅了我当初的笨拙,因为那时候,我还不会表达。

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文章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明白,最后一件事也是说明白,不止文章,说话、做事也是如此。明确达到目的,手段便可以不拘,如此文章方有千变万化。所以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是手段,他没有见地!

这是个表达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表达自己的方式和机会,也许有人觉得自己是智者,所以自己的意见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自认看见了真相。

唐朝时候,中国禅风炽盛,延宕至于宋元,则机锋迭起,以令人捉摸不到头脑的言语叫人开悟。开悟要成佛,是大事,岂可骤得?但是禅宗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事。原因是,有些事,没有办法直接说出来。

不能说出而能让人领会的办法有许多种,中国人深谙此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琴有弦外之音,看山水画看真了笔墨的只有外国人,那是欣赏油画的习惯。

电影是画面的艺术,虽然默片时代已经过。但是如果想要真正学会欣赏一本电影,还是得学会欣赏镜头。《倭寇》已经太过直白,导演要讲的太多,有时候觉得这是导演在对着人而自言自语。

介绍陌生的东西容易,但是介绍熟悉的东西反而很难。当年袁和平导演用树叶凝聚成团来表现太极功夫,观众接受了。从此对太极拳有了印象,这个可怕的误会导致了观众无法认同真实的太极拳。人总是习惯满足自己。

有太多的东西难以表达,原因是没有现成的土壤,难度在于说得巧妙,有趣味,这个时候酒瓶新酒,便是导演的功力。《倭寇》里面有大多数人不了解的东西,如影片的台词说:高手的事情很难懂。普通人怎么明白高手的事,不能照着做,只能看导演的本事。

《倭寇》的画面,我最欣赏的是佘小姐走在巷子里,竹影摇曳,她一身白衣,面容忧郁而迷茫。她的情人搬着一把异常高大的椅子跟在后面,一言不发。

这个镜头里的人物,情绪饱满的简直要溢出来,我看到这个镜头,暗暗担心,生怕导演安排出什么台词来。因为这个时候,无论什么台词都显得无力,加了,只有画蛇添足的效果。

当初看《游园惊梦》,里面的台词简直破坏了一切的美感,剥夺了观众所有的想象的空间。导演完全是在取悦西方观众。镜头中是中国人,但是人物的感情和旁白都是西式的,怪异的感觉,好比是看见外国人吃中餐,一人点一条鱼,抱在胸前吃。而《游园惊梦》之中的镜头显得笨拙无比,当翠花(我对编剧取得这个名字真是不屑)撞见了荣兰和那个男人,之后是独自漫步在山林之中,镜头给了她特写,侧脸,似乎努力想从她的表情之中告诉观众,当时,她有多么悲伤。与其用这种低估观众鉴赏力的镜头,为什么不选择使用一个远景,展现出偌大的树林之中对比之下显得娇弱瘦小的身影?如此,周围之景也融入镜头之中。

而《倭寇》开始的画面,是雨落残荷,不知道导演是否喜欢红楼那个桥段,林妹妹要“留得残荷听雨声”,只是落在开头,有些不明所以。或者导演有禅宗意境,那又是别样趣味,只是与影片脱太远,意境不谐。

《倭寇》的直白,恰恰正是那些富有象征意味的道具、人名、言语。四个老头围着桌子躺在竹躺椅上,旁边是三个异族女子在喝酒,在放肆的笑。渐渐地,老头们的话题转成了那些异族女人。现实生活之中没有这样围着桌子的躺椅,这是艺术,是导演的高调。

佘小姐的那把椅子,高得离谱了,如同她的人一样,处处离谱。佘小姐本身便不接地气,充满幻想,又难忍寂寞,要在世俗中打闹,却处处不满于现实,终于落得郁郁寡欢,这时候她的遭遇不仅不令人厌恶,反而有些同情的意味生出。

她要杀了裘冬月,让人不知道是因为羞愧太过反而生出杀心,但是导演怕人不懂,加了一句台词,让这个女人说出,被原谅最痛苦的调子。顿时整场戏崩溃,可惜了于老一场好戏!

只是一个这样的女人还取姓为佘,真是女子如蛇吗?不能不说导演太心狠,也太刻露!

裘冬月还有另外一个女人,饮马村的改娥,这个名字,也是个道具。导演太过聪明,心机安排到了这种细节,改娥,拆成“女改我”。又是长着佘小姐的脸,裘冬月,霜叶城第一高手,却是终究让女人改变了自我。为了那个女人上山,到最后却牵挂了一个不那么幻想,实惠到给了银子就要主动以身相报的女人。

设计精巧,裘冬月骗了一回佘小姐的护卫,赣岗,这个名字也是绝妙,赣,有赐的意思,这个名字是,给了你一个位置。处处被赐予,哪怕最后一个当一回高手的机会,也是被裘冬月赐予的。影片里有一场戏,赣岗找郄佬,表示要进他家找佘小姐,结果对方说你也可以跟别人一样潜进,但是他还是要走了郄佬信物,这个人物是这样子。

其他如刘铠,留得一幅铠甲,而且是一副纸盔甲。他想要一副真正的铁盔甲,当梁痕录告诉他纸盔甲的好处,他在乎的是自己内心认定的荣誉。这是一个有梦想的人,生在了没有土壤的环境中,注定成为庸人。正如影片之中郗老对天而叹:天下太平,不与小儿游戏,还能做什么?

想为戚家军留点影子的叫左偏使,左偏就是革命和激进,郗老对他说高手在民间。这是一句动人的话,这是一句口号,有完整的观念潜伏其后!佘小姐名叫么尼,谐音是“什么呢”。其实她本身就是个问题。她的生命简单而蒙昧,四处寻求活着的激情或者说自己的存在感和生活的意义,求而不得,让她甚至想到了死。赣岗只是个位置,这个位置是空的,赣岗只是占了位置上的便宜,近水楼台而已,这个位置很快被主角梁痕录取代了,为什么呢?梁痕录说,你打死几个,我见你几次。泡妞的高手哇!当然首先是佘小姐已经被他身上那种带有冒险精神和冲破一切的勇气所折服。

那四大家的四佬,蔡、王、陆、郗,导演把的问题藏于这个四个姓氏之中,不知是否隐喻文化之衰落成为形式的魏晋年间。影片之中,四大家族的名门正派的作风,拘泥不化,讲究门面,讲究正面进攻,颇有些周文的繁琐。频频提及的世家概念,也许是导演流露的一丝默认的笑意。正面进攻,却是躺下一地,战场上的兵技不比世家的武功。兵技只求目的,超越了一切的过程,生活偏偏是细腻的,人生的一切需要正面的面对,这就是世家的武功。如同第一高手裘冬月面对老境,面对与人通奸的妻子,面对自我。他选择退隐山中,却终究还要下山。他选择放过那一对背叛自己的人,却终于还是要实行一次报复,尽管后来他还是出手阻止了,但是说明他动过这个杀念。被艳丽的舞蹈刺激了的世家弟子在水牢中说:我们不是坏人,只是起了邪念。之前在广场上,有一名弟子为女子妖艳的舞蹈激动,动身练武,姿态妩媚陶醉,被郗老一鞭击晕,称这些异邦女子为妖女。妖,是蛊惑人心的意思。

四个花船姑娘,却叫梅兰竹菊,前面加一个赛字。梅兰竹菊是正人君子的代指,一个赛字,赛过影片之中那些名门正派的君子,或许导演想表达的是轻文从质。那些姑娘的活泼与世家的沉闷,到底何者为生命的真实呢?其实,真实的不是你愿意表现出来的,而是你正在表现出来的!周文疲弊,尽乎在此!

文明的萎落,恰恰是以最繁盛的面貌。一切落成了观念,轻易移动不得,抬手就错,文明便死了!

影片之中,面对船中的“倭寇”那些姑娘问,为什么不来一个前后包抄?四老之一回答:我们是名门正派,讲究正面进攻。正好影片之中梁痕录却斩钉截铁地说:战争,没有常理。战争,总是奇正相辅,放能制胜。而当座位上的大老还要再说什么,却被郗老打断,意思是面对蛮夷女子解释这些干什么,大庭广众之下,一个世家大老,这么做,甚不得体!

影片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一个叫裘冬月,霜叶城第一高手。一个是梁痕录,是戚继光的亲卫。冬月是十一月,十二地支之中属于子,子是开始。古人诗曰,冬至子时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一阳生,代表阴尽阳生,所以影片之中一直强调裘冬月渐至老境。阴盛则老,但是他雄心不死。山中寂寞,收拾不住这个第一高手。在面对改娥拉着自己的衣角,他说服自己:我是第一高手,只想做个善事。在被赛兰的棍子撂倒之前,还要反复告诉自己:我是第一高手。求而不得,是因为执念,他找不到自己的生机回还之处。他被郗老说了几句话,撩拨的咳出鲜血,证明了他有执念。第一高手老了,老而不安,老而不甘,却不知道生命的转机在哪里,这是裘冬月。

梁痕录对放弃努力的左偏使说,你的想法,现在是我的。这叫做信念。信念足以让一个人坚定,坚定的人便有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小聪明,而是生活为他打开了一个格局,这一点,俗人难以理解,或者按照电影说法,高手的事很难懂。梁是支架之中的横木,是支撑架子的关键。戚继光,一代天骄,独木擎天。如今大梁已,录取留痕。这个故事的演化,也不过是一代天骄影响所及的一些余韵罢了!

影片之中说俞大猷发明了鸳鸯阵,戚继光发明了棍法,其实事实刚好相反。鸳鸯阵是戚继光发明,俞大猷才是棍法骄子,甚至传棍法于少林。导演博学精深,应该不至于出现如此疏漏,或许是留有深意吧!

这种直白来自设计太过精巧,需要高水准的观众,也总欠缺一段天然风流。导演太过聪明,观念多,表达的欲望太强,终于成了幕后黑手!

梁痕录跟裘冬月有一场对战,导演在试图告诉人们真实的武学。最后两人的对拼,只是一下。如同之前老早提醒大家的:中原武学,模拟的是马战,两马对冲,杀招只在交错一瞬。同样的最后,裘冬月也是一下制胜,梁痕录颓丧不已。日本电影界的天皇,黑泽明在他的影片《大剑师》之中也有同样的镜头,椿三十郎对决室户半兵卫,有大约一分多钟的沉默,然后是暴起一击,身影交错之后便是鲜血激迸,达数尺之高。徐浩峰深谙功夫,将完整的过程也表现了,黑泽明靠的是天才和日本剑道的想象力。天才不需要知道过程,却能够将结果表现在观众眼前,但是徐浩峰有的是实在的武学。后来北野武翻拍日本经典荧幕形象《座头市》里面也有座头市一剑击杀保镖的桥段,可惜北野武用了一个镜头给保镖模拟他意念之中的战斗,自信满满之后却被座头市变化的剑招击败,真是毫无想象力的镜头,较之前辈黑泽明,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影片名叫《倭寇的踪迹》,倭寇在中国还有一个叫法:鬼子。鬼子的踪迹是什么?欲望,执着,邪念,无明,人心有鬼,处处留迹。或者算是点睛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