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报恩塔的由来(最新20篇)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下面是开学吧小编分享的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征文,希望对大家都有帮助!

浏览

6635

作文

1000

感恩节的由来作文600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由来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菜的由来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到外婆家,看着桌上摆着一盆盆香喷喷的菜,不禁垂涎三尺,而其中有一盆菜,最不引人注目,外婆告诉我,那是我们家乡最有特色的菜——芋头。

听外婆说,她最喜欢的菜就是芋头了。我对此很不解,那么多好吃的菜中,外婆为什么就单爱这芋头了呢?一问才知道,原来芋头中含有的营养价值很高,它既可当粮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补品,秋补素食一宝。怪不得外婆单爱这芋头了。

听着外婆讲,我打开了电脑,上网查了下关于芋头的介绍,我才知道芋头不仅有着丰富的营养,还有着一段非凡的经历。

那是清朝道光十九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在广州的英美俄德等国的领使,用西餐来招待林则徐,在饭后上了一道冰淇淋,林则徐因不知冰淇淋为何美食,看到有气冒出,以为是热的,便用嘴吹之,好让这道菜凉了再食。领使们看的大笑,把林则徐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林则徐也不动声色,过了许久,林则徐宴请那些领使们吃饭。他请吃的菜肴,都是凉菜,之后上了一道芋泥,颜色灰白,表面闪着油光,看上去没有一丝热气。那些个领使以为那也是一道凉菜,用汤匙舀了就往嘴巴里送。哈哈!上当了,领使都被烫得哇哇乱叫,林则徐心里暗笑,嘴里则不停地抱歉,说没想到他们原来不知道这“芋泥”外冷里烫啊! 作文

细细品味着这外冷里烫的芋头,想着芋头的这一段非凡的经历,不禁为芋头的特色所折服,一个小小的芋头,不仅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还争回了林则徐的面子。

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芋头的介绍吗?想亲自品尝下我家乡的芋头吗?那就来我的家乡——福建吧!

相信你们会喜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首之。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朝c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语,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天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满清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当时的决定下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当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年我们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冬至吃饺子的由来_3000字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节日由来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计划免疫规划(EPI,Expanded Progrrammeon Immunization)并积极开展工作。

为了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至此,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在婴儿1周岁之前,完成程序中的所有基础免疫。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五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其近期目标是实现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1990年争取“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聊天的时候,妈妈问我一个问题:“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吗?”我说有点儿记得不清楚,只知道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左想右想,怎么就是想不到呢?我带着问题赶快去书里找,看完书我才想起来,刘老师以前给我们也讲过啊。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名臣叫屈原。他主张联和齐国对抗秦国,因此遇到很多大臣的反对和主张。后来屈原遭人陷害,被流放江南一带。在流放时期屈原依然忧国忧民,写下了很多名作。没过多久,楚国被秦国占领,屈原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他写下了一首《怀沙》,然后抱起了一块青石,纵身跳入汨罗江。

百姓听说屈原投江,都悲痛万分。人们把一些食物扔进江里,希望鱼虾不要去咬屈原。后来人们又把黄酒倒入江中,来晕江中的蛟龙和水兽,免得让他们来伤害屈原尸身。

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就喝黄酒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名臣。

不仅如此,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带有纪念活动,而且都是按农历来算时间的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知道端午节来临时要包粽子和吃粽子,但你知道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和吃粽子吗?让我来跟你讲一讲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屈原的诗人,与村民的关系很好。但是有一天,屈原把一块很大的石头绑在自己胸前,走到湖边,纵身一跃,跳进了湖里,投湖自尽。村民见状连忙大喊;“屈原先生跳湖了!屈原先生跳湖啦!”大家快来救人啊!于是大家捞了三天三夜也没有见到屈原先生的尸身。

于是,人们把蒸好的糯米揉成三角形丢进湖里说;“鱼儿啊,你饿了就吃这个饭团吧!别去吃屈原先生的尸身啊!”村民又往湖中倒入了雄黄酒说;“毒虫啊!你喝了这雄黄酒,你就醉了吧!别去啃屈原先生的尸身啊!”

从此以后,每当端午来临时,人们都会以吃粽子形式和把粽子丢入湖中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在家里包粽子,我也去凑热闹,我觉得十分新奇,就一起包起了粽子,粽子的做法是,先把两张粽叶卷在一起,然后放糯米和自己喜欢吃的馅料,也可以不加。还可以包咸味的粽子,喜欢咸味的人可以尝试一下。

我在街上玩,看见了包粽子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包多少就可以拿回家。只见阿姨们正在手忙脚乱的包粽子,她们绝不会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在最后的时间里,她们包完了最后一个粽子。

夜幕降临,我回家吃晚饭,今天是端午节,看见外婆也在包粽子,准备晚饭吃。

为了纪念屈原先生,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这就是端午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元宵节闹元宵的由来

全文共 26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闹元宵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元宵节丰富的民间传说,你听到过几个?

汉文帝“平吕”说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东方朔与元宵说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道教“三元”说

民间传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联句云“三五中秋夕,清游似上元”,就是指的这个节日。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玉帝降罪避祸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火把节衍生说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元宵由来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时期,

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 元宵节美食——元宵

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

,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之辰。”说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只流浪狗的报恩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人间自有真情在,不仅仅人可以做到,动物也懂得知恩图报。——题记

繁华的大街上人山人海,我穿越在这些人的中间,突然有一只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看起来应该是一只流浪狗,不然怎么会被别人踢开。它蜷缩在一家店的角落,冷得瑟瑟发抖,一直在有气无力地叫着,肚子还时不时地发出咕咕叫的声音,我忍不下心便买了一个面包火腿肠,拿着走了过去,狗狗好像知道我是要给它的一样,一下子就扑了过来,汪汪汪叫着,好像在说我饿了。我打开面包,放在地上,它狼吞虎咽地就吃了起来,好像还没吃够,我就有给它买了一点,很快,一顿大餐就这样被它吃光了,我不忍心把它扔在这里,便带回了家,我给它做了一个小窝,让它舒服地睡在里面。

那天,我带着它一起去外面散步,在路上走得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突然一个人从我的后面跑过去,把我拿在手上的钱包抢走了,我还没反应过来,狗狗就立马追了过去,紧跟着我也追了过去,眼前的一幕让我很心疼,每次狗狗一扑上去坏人都会重重地把它踢开,但它还是一直不放,终于咬到它的脚了,坏人疼得扔下钱包就逃走了,我急忙跑过去,看着受伤的狗狗,我的心里很心疼。狗狗把钱包叼起来放在我的面前,舔了舔我的手,又汪汪汪叫了起来,好像在说:“主人我抢回你的钱包了。”看着它,我仿佛明白了动物是怎样报恩的。

一只狗,就因为我收留了它,它就会以人的方式来报答,如果是人看见我的包被抢了,还不一定会和他斗争。动物也会报恩,只是方式不同,它们不会说话,只能以自己能想到的看到的来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报恩作文素材

全文共 2335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时江山有一个书生,名叫朱恺,表字寿仁,性情淳厚,自幼好学。朱家过去三代,不吃牛肉、狗肉。朱恺从小失去父亲,由于身体瘦弱,经常得病,每次只要喝牛肉汤就会好转,所以从小吃了不少牛肉。因为家里比较贫困,朱恺就到邻村教书。

这一年端午节,朱恺准备回家,从主人家拿到酬金,一共八两银子。回家路上忽然下起大雨,朱恺就到路边古庙避雨,看见墙壁上贴着两张纸,第一张写着杀牛的果报,另一张则写着吃牛肉的果报。两篇文字浅显易懂,却又哀伤恳切,朱恺想起自幼吃过不少牛肉,不禁非常惭愧,汗流不止,他怅然地想道:“我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至今没有考中秀才,未必不是吃牛肉的缘故。况且我们朱家原本就有祖训,已经三代不吃牛肉、狗肉,如今我却违背祖训,属于不孝。牛为我们耕耘田地、运输粮食,功劳很大,我却食用牛肉,属于不仁。放任自己口腹之欲,贪图一时之乐,属于不义。看到这种行为将有严重报应,却不痛改前非,属于不智。我犯下这四条重罪,恐怕灾祸就要降临,哪里还有什么功名福禄?”于是朱恺就走到神像前叩头祷告,立誓从此以后再也不吃牛肉。

雨停之后,朱恺正要出来继续赶路,碰到村里的屠夫尤光宇进庙。朱恺问尤光宇:“你为何来庙里?”尤光宇回答说:“我家最近买了一头瘦牛,担心亏本,特来庙里求签。”朱恺又问:“那头牛在哪里?”尤光宇说:“就在庙外。”朱恺出来一看,看见一头瘦牛,双膝跪在地上,泪如雨下。朱恺心里非常怜悯,就问尤光宇牛值多少钱,尤光宇说七两银子,朱恺如数给他。尤光宇嫌银子成色太低,又要再加三钱银子,朱恺也如数补给他。朱恺买下这头牛后,拿来一块木板,在上满写了“神明放生”四个字,挂在牛脖子上,然后解开拴在牛鼻上的绳子,把它放了。

冥冥之中,或许就有感应,就是在这一年,朱恺终于考取秀才,并且成为本乡王贤家的上门女婿,王家乃是这一带颇有名望的家族。这一天朱恺和岳父一起喝酒,谈起以前放牛之事。仆人进来禀报:“门外有一头牛,脖子上还挂着一块木板,怎么也赶不走。”朱恺出来一看,认出正是自己放生的那头牛,于是就让仆人牵到后园的空房里。乡里原先有个惯犯,外号叫“人猕猴”,对王家很熟悉。因为看到他家女儿嫁妆丰厚,这天夜里就在养牛那间空房旁边,从墙上挖了一个洞进来,直接来到朱恺所住新房,把衣物首饰都装进袋子,准备出门溜走。那头牛突然闯进来,撞倒桌子,发出很大响声。朱恺马上惊醒,大声喊道:“有贼!”全家人也随即惊呼,纷纷起来抓贼。盗贼感到害怕,就从牛身子底下往外爬,牛发了怒,抬起蹄子绊住袋子。这时“抓贼”喊声更急,盗贼只好丢掉袋子,狼狈逃走。朱恺岳父见袋子里物品完好,也非常感激这头牛,仍旧给它系上鼻绳,养在原来的空房里,从此岳父家也立誓永远不吃牛肉。

过了不久,又一个下雨的晚上,这个盗贼再度来到王家,砸开后园的门,进来看见那头牛好像很愤怒,因为上次入室偷盗被牛所败,所以这次没敢继续进去。他顺手把牛牵出去,扔掉脖子上的那块木板,把它卖给屠户,得到四两银子。恰逢朱恺这一天替岳父外出收债,经过屠户家大门口,一眼就看见这头放生牛,赶紧询问原因,屠户将实情告诉他。牛还像上次那样在朱恺面前跪着流泪,朱恺再度将牛买下,重新挂上一块木板,写上“雷电放生”,然后解开绳子把牛放走。

又过了好几年,朱恺在古田富户钟宽家中当教书先生。当时附近村庄也有一伙强盗,他们聚众抢劫,钟宽因为家境富裕,非常担心。朱恺替他出谋划策,组织人手修缮房屋,加高围墙,以防不测。忽然小僮进来禀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头牛,脖子上还挂着一块木板,一直站在教书的房子外。”朱恺大吃一惊,说道:“这就是我以前放生的牛,一向都很机敏警觉,它现在来这里,预示着强盗们也快到了。”于是朱恺就对钟宽详细讲述这头牛在岳父家赶走盗贼的事情,并敦促他严加防范。到了第三天后半夜,二更时分,强盗果然来了,拿着刀在钟家外面放火。钟宽爬上梯子向外观望,在火光中,看见有一头牛,大声怒吼,横冲直撞,四蹄如飞,用牛角奋力顶撞众盗贼,盗贼们都溃散而逃。等到家中众人聚集在一起时,这伙盗贼开始纷纷逃窜而去。这时牛已筋疲力尽,仰天顿足而死。牛的旁边,还横躺着两个盗贼,众人拿着烛光一照,发现正是尤光宇、人猕猴。大家将他们捆绑起来押送到县衙,顺藤摸瓜,缉捕其他盗贼同伙,这一带的盗贼终于平息。钟宽感激牛的恩德,将这头牛安葬,并且立碑,碑上题“义牛墓”三字,钟家也从此立誓不再吃牛肉。

没过多久,三年一度的大比开始,朱恺参加这场考试。他的考卷由担任考官的归安县令批阅,批阅后对朱恺的试卷感到不满意,就摆放在一边(落选)。这天晚上,他梦到一头牛跪在地上,一边哭泣一边哀求。醒后他又重新阅读一遍,文章写得确实不怎么样,他想:“此人肯定积了阴德。”于是勉强推荐上去,最后居然被主考官录取。发榜之后,朱恺去拜见这位阅卷考官时,考官问他:“可曾积过什么阴德?”朱恺想了想回答说:“没有。”考官再次询问,朱恺仔细思量,这才讲了近年几次放牛之事。考官听后,称叹此事不同寻常,并把自己的梦告诉朱恺。等到来年春天礼部会试,朱恺再次考中,当时负责阅卷的考官也遇到奇异征兆。朱恺考中进士之后,外放担任商邱县令,政绩很好。在任期间,朱恺严禁杀牛,并将那头义牛救人之事详细记录下来,以此劝说全县百姓,这一带的民众多数多被感化。后来朱恺获得擢升,官位显赫,不过朱恺最后辞去职务,回家奉养母亲。朱恺母亲享年九十一岁,他自己也活到九十六岁。朱恺共有两个儿子,全都步入仕途,至今子孙兴旺。

有人曾点评说:怜悯牛而买下放生,竟然出自贫寒教书先生之手,比起有钱人来功德要大得多。只是难以理解,盗贼还没有到,牛是怎样预先知道此事?而且已被放走的牛,又是如何知道朱恺最新住所?是鬼神在指使?还是这头义牛灵光闪现,自己能不告而知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知恩报恩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大概在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吧,有一天,我上完补习班,回家时刚一走出电梯,就听见从十五楼到十四楼之间有一阵乒乒乓乓的响声,一看,原来是一只狗,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只有我当时身高的一半,脖子是棕色的,身体是白色的,尾巴既有棕色也有白色。

看它那晕乎乎的样子,我断定它是饿了。我立刻跑回了家,在妈妈的准许下,我拿了块肥肉给它,它狼吞虎咽起来,我又给它喝了点水。吃饱喝完之后,它舔舔嘴巴,望着我,好像在说,再来点吧,我没理它,关上了门。

第二天,好多人都说自己家的鞋子被一只狗叼走了,我们家却没有。我猜想是那只狗在报恩吧。不仅仅是狗,其它动物也有感情。但是,每当我经过负四楼时,我很伤心,在我们家旁的老社区里有很多流浪的猫流浪狗,我想,它们好不容易才来到世上,那些人也太不负责了!买了就该好好养!不能嫌弃它们!因为它们也是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报恩的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故事是我从一本精美的月刊《绘心》看来的。寒风呼啸,已经是深秋了。现在是十点多,街道上只有几家店铺还在营业,其中有一间是酱肉店。酱肉店后面的巷子里,有一群被抛弃了的流浪猫。好心的人们都是会给它们送来一些东西吃。“黑鼻子,你饿吗?”一位阿姨蹲在后巷抚摸着一只脏兮兮的小猫,小猫亲昵地舔着她的手,他们看起来就像是一对好朋友。“黑鼻子,你等等,我去给你买点东西吃。”

大姨说完,就疾步走进了巷子前的酱肉店。“老板娘,给我两块鸡肝。”阿姨用往常亲切的语调对老板娘喊道。“好嘞。两块一,算你两块吧。又来买鸡肝给后巷的小猫吃啊?”老板娘微笑着把鸡肝递给阿姨。“是啊,它们怪可爱的。”阿姨付了钱后,就拿着鸡肝来到了巷子里。“小家伙们,快来吃吧!”阿姨把鸡肝都到进了一个盘子里,小猫们统统围了过来。接着,又来了好几位客人,他们都是来买鸡肝的。“真可爱啊。”“就是啊。”后巷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原来刚才那些客人买的鸡肝都是来喂流浪猫的。这些好心人中,有年迈的老爷爷,有年轻的小伙子,有可爱的小女孩,统统都在围观吃得正香的小猫们。秋天的晚上,很冷。店铺外面放着小煤炉。老板娘总会放两个蜂窝煤在炉子里,让炉火烧得旺旺的,猫儿便在炉火旁过夜。然后,老板娘又把剩余的鸡肝剁碎,拌在冷饭里,接着拿到后巷喂猫儿们。过了一会儿,酱肉店里来了一位奇怪的客人。“咦,客人,你是想要鸡肝吗?那里还有一些。”老板娘问道。帽子低得快看不见的奇怪客人拿出了一些硬币,用颤动的手放在了桌子上。

老板娘数了数:“1.87……客人,这是你的鸡肝。”奇怪的客人拿着鸡肝,扭扭捏捏地走了。老板娘忙完活就回家了。走到门口时,发现门前有一些零碎的鸡肝。不只是老板娘,这一栋楼里,也有几位住客在门前捡到了一些鸡肝。“咦,那个人是谁?”刚才喂食小猫的阿姨回家时发现了那位奇怪的客人,连忙叫住了他:“喂,别走!”那个人听了,连忙走下了楼梯。“赶紧把门窗关好,最近治安真不好!”阿姨气匆匆地关上了门,却发现桌子上居然有一些鸡肝……后巷。“喵……”小猫们从一件厚大衣里钻了出来,回到了自己的“家”。这便是,猫儿傻傻的报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恩于心,报恩于行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一场倾盆大雨,一个弱不禁风的背影,一句句幼稚的指责,一个美丽的微笑,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埋藏在我心灵的最深处。。。。。。还记得那天。“轰隆隆——”天空中传来一阵雷声,悬挂在空中乌黑的云朵像一群奔腾咆哮的野马。一层层漫过头顶,越聚越厚,越压越低,仿佛站在楼顶就能扯一片下来。铜钱大的雨点饶有节奏地拍打着玻璃窗,发出悦耳的“啪啪。。。”声。一道道电光划过,狠狠地把漆黑的天空撕裂成两半。树枝在风雨中发狂地摇摆。房顶腾起一团团白雾,房檐的水流像高山瀑布般泄下来。不一会儿,街道成了一片汪洋,汽车经过时溅起一米多高的水墙,大风掀起一层层水浪。我独自一人站在学校门口里。想着:伞又忘带了。唉,难道今天真的只能淋雨回家吗?真烦!正当我纳闷着要怎么回家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大雨中忽隐忽现。那个身影显得十分瘦弱,仿佛经不起风吹雨打,撑着一把大大的蓝色的伞,身影逐渐接近我了,一步两步三步。。。我看清楚那个身影的面容,两眼无神的眼睛挂着肿肿的眼袋,一条条皱纹挤在了眼角边,脖子上的青筋十分显眼,脸颊不时流下来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水珠,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还挂着几片枯黄的树叶,那银白色发丝在光的反射下显得十分刺眼,那是母亲。在风雨中,我才发现母亲老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年轻了,不再任由我任性撒娇了。。。。。。我立即冲上前去,尽管雨滴狠狠地拍打在我细嫩的脸蛋上,我还是一样冲向母亲。“妈,你这么快就下班了吗?下这么大雨你还来接我,傻阿你,你又不是不知道自己有多矮多瘦,万一雨水把你冲走了怎么办,下次别来了,真是的,不为自己着想,就会想着我,你属猪也不是像猪一样笨的啊!”我一边指责这母亲,一边从她手中拿过伞来,为母亲撑伞,我发觉母亲比我矮了。回想起以前下雨天的时候,我吵着要撑伞,“妈妈,你为什么长那么高,我那么矮的,为什么我不能撑伞,这不公平。”母亲笑了笑,说:“女儿,你长大就会比妈妈高了,现在你还小,当然不够妈妈高啦,你长高了就能撑伞啦。”“那我要快点长高,帮妈妈撑伞。”母亲听着我指责她的话,她嘴角微微笑,笑得那么甜,那么美。。。。。不禁我想起一句话:“妈妈是最美的,岁月你别伤害她。”一路上,我不断指责着母亲冒着大雨还来接我回家,可母亲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笑了笑,认真地听着我说的话,像是在享受这儿女孝顺的幸福。。。。。。那幅画面,那个场景,那个微笑,那个熟悉的背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油画,成为了我心灵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我要感恩于心,报恩于行,要一辈子记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恩节的由来英文版

全文共 1710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心变的滚烫,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心变的坚强,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心变的充满希望。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感恩节由来英文版,希望对你有帮助。

Thanksgiving Day, as celebrated in No rth America, is a time to gather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to give thanks fo r the many blessings enjoyed by these nations and their citizens. However, to many people, its meaning is lost. It has become simply another day fo r huge meals, dinner parties, get-togethers o r reunions. What does Thanksgiving mean to you?

Turkey dinners, cranberries, candied yams, stuffing, mashed potatoes, pumpkin pie and family gatherings—these are all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most Americans and Canadians yearly celebration of giving thanks—Thanksgiving Da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nksgiving is on the fourth Thursday of November. In Canada, it is the second Monday in October. On this holiday, a Thanksgiving meal is prepared with all the trimmings; families gather together and talk, while others watch a game o r a parade filled with pilgrims, Indians and other colonial figures. Some families may even have their own yearly Thanksgiving traditions.

What comes to mind when you think of Thanksgiving? Do you picture a time of thankfulness towards God—o r is it merely one of eating, partying o r watching football?

Sadly, the latter is what Thanksgiving has become to most. They have fo rgotten why the day was established. Its meaning has slowly deterio rated, and is now almost completely lost under a cloud of media hype, sales pitches, marketing tactics and blitz commercialism.

While many are familiar with the tradi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Thanksgiving, it is helpful to examine the purpose fo r which it was first celebrated. By doing this, the days meaning will be firmly established.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腊八节的由来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俗称"过腊八"。

腊八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quot;腊八粥了。青岛地区崇信后一种传说。

即墨做腊八粥除各种米类、豆类凑足8样外,还必须加上枣和栗子,寓意"早(枣)下力(栗)气",求得来年丰收。

莱西、即墨等地都忌讳妇女在娘家过腊八,腊八前妇女们都要回到婆家去.直到大年初三。实际上是因为腊八一过,媳妇们都该

回婆家推磨、压碾,做过年的准备工作了。

过去.农村孩子上私塾,过了腊八就开始放假了。所以俗语说:"吃了腊八枣,背起书包往家跑。"或说:"过了腊八,不怕啦!"指不用再挨私塾先生的板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旦的由来介绍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都会过元旦,可是你知道元旦是怎么来的么?国际上元旦英文名:New Years Day。

古时元旦由来,传说4000多年前的尧舜繁盛时期,尧在位时勤政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很受广大百姓的爱戴,但他的儿不太成器,他就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理洪水有功的禹,禹也像舜一样亲民爱民,百姓也都十分爱戴他。后来人们就把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由于经纬度的不一样,各国元旦的日期、元旦由来、元旦放假都有所差异,但每个国家的元旦意义都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是世界各国的普遍习俗。

年,孙中山领导组织了辛亥革命,并以此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于是决定使用公历(实际开始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为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那时还并不叫“元旦”。

中国现在的元旦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在当代,元旦即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元旦放假是1天国家规定假日,两天调假,一共3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公历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新一年,总是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和希望。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不管元旦由来如何,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由来

全文共 204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即言:“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你知道“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由来吗?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死了心。”是句名言,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即言:“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

这句话语,有个民间传说。

陈抟带彭祖的心游历黄河

相传有个叫彭祖的人,寿命有八百岁。一生到过不少地方,就是不曾到过黄河,他总想到黄河去游玩。彭祖就去找陈抟,要陈抟带他去游玩一次。

陈抟讲:“我可以带你去,不过要等我睡一会儿再带你去吧!”彭祖就先让陈抟歇息。哪晓得,陈抟是个神仙,他睡一会儿就需要一千年的时间。彭祖的寿命只有八百岁。当陈抟醒来,问起彭祖时,才知道彭祖早就死了。陈抟听了,叹一口气讲:“唉,这个短命儿!”

当时陈抟就走到彭祖的坟边,打开坟洞,拉出棺材。把棺材打开一看,彭祖的骨肉都烂掉了,只剩下一个心未烂。陈抟随手提起彭祖的心,带到黄河去。到了黄河边,陈抟就对彭祖的心讲:“彭祖,这里就是黄河了。”

陈抟的话刚讲完,彭祖的心一下子烂掉,变成水流走了。

就这样,后来才有“未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死了心”这句话。

比翼鸟

另有一说法是与比翼鸟有关的。

在遥远的古代,黄河附近有个小村庄。有一个小孩子叫柳生,家境困苦,每天帮家里做完事之后,最喜欢的便是在家后面的深树林里,聆听各种鸟的叫声,渐渐地柳生也学会分辨各种不同类型的鸟叫声,慢慢地他也学着各种鸟儿的叫声,久了之后,模仿出来的声音连鸟儿都分辨不出究竟是真是假。因此,他的声音经常能招来许多的鸟儿和他同乐。

年过一年,日复一日,柳生长大了。这一年柳生十六岁,唯一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由于长年的劳累过度,导致病重无法下床。柳生需要较多的金钱来买药。这时,有一个邻居说了,对面村的一个黄员外要买年轻家丁,只要把自己卖他十年便能得十两银子。那小伙子看着母亲日渐病重,便前往应征。黄员外看他长得还可以,身子骨也算结实,人还算聪明,便把他留了下来,但钱先付一半,另一半只能满十年的期限,才能够拿回去。

柳生拿了钱,请同来的邻居先带回去,自己则留了下来。柳生是负责花园的工作。黄员外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儿,叫黄莺。黄莺很喜欢养各种各样的小鸟,然而她最喜欢听一只金丝雀的叫声。柳生每次在花园里养花植草的都能听到各种鸟叫声,他心生好奇,就偷偷去探个究竟。

柳生正好看到那百鸟群中,有一个可爱的少女,正痴痴的看着那美丽的金丝雀唱歌的模样。那金丝雀的歌声优美,和黄莺的美丽很快的就打动了这少年的心,但是柳生明白自己的身份,不管怎么努力,他和她都是不可能的,柳生便把她当成了梦,藏在自己的心底深处。转眼间,两年又过去了,中间柳生只在他母亲死时能回去一躺,其它的时间都在黄府里,尽心地照顾著这些花草,听着那少女开心的笑声,如此一来,柳生便心满意足了。

可惜那少女始终没有在意柳生尽心照顾的这些花儿,在她的眼中除了金丝雀,不能再看到什么了!但是鸟儿总有它生命的期限,虽然那金丝雀得到那少女的百般照顾,最后还是死了。

两人日久生情,生死相随

心爱的金丝雀死去后,那少女痛不欲生,整天以泪洗面,他父亲又帮她买了一只,但是少女还是一样伤心。柳生看了,真是心痛。他开始努力学习那只金丝雀的叫声,有天,他来到这少女的绣楼下,躲在花丛里,慢慢的学着那只金丝雀的叫声。那少女听到这熟悉的声音,高兴地静静的听着,以为那金丝雀舍不得她,又重生回来了。

最后,当少女发现这叫声居然是从柳生的嘴里面传出来的,大为失望,但也感到好奇,便叫这柳生教他。这柳生自然是答应了,可是这叫声也不是那般容易学,这黄莺学了一阵子之后,便不学了,就叫柳生学鸟叫给她听。柳生将以前会的那千百种的鸟叫声合在一起,唱起了鸟语,不一会便招来了许多鸟儿同乐,那少女见了更是高兴了,日子久了,两人日久生情。过了许久黄员外终于知道了这件事,便让众家丁把柳生抓了起来,打了个半死,又叫人把柳生抬到附近的黄河扔了。

少女得知,顿时血气攻心,口吐鲜血,晕了过去,一条命就这样没了。一头仅有右翅的美丽小鸟,从黄莺的心口跳了出来。小鸟不会鸣叫,只是朝着黄河的方向飞去。那鸟的飞行速度很快,不一会便追到了黄河边。本来还有一口气,正要被扔下河的柳生,看到了这只小鸟便把双眼合上,接着被众家丁甩了下去。被甩下黄河的柳生,心口上也跳出一只和那美丽小鸟一样,但只有左翅的鸟儿,和那少女变成的只有右翅的鸟儿合在一起,飞向了天际。

鸟儿唱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歌,飞向那属于他们的幸福。这小鸟儿的叫声美丽无比,众人都被它的啼叫声吸引了。后来众人便说,那会唱歌的鸟是柳生的心变的,而那不会唱歌的鸟,是黄莺的心变的,两人真心相爱,死后也化成了鸟儿,人们便把这种鸟儿称做比翼鸟,从此世上便有了比翼鸟。也有人被柳生的毅力打动了,便道: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是下定了决心做某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的由来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让我说给你听听吧!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夫叫屈原,他不仅是一位治理国家的人才,还是一位大诗人。当时,楚怀王被秦国抓走了。屈原建议楚顷襄王联合齐国,共同去抗击秦国,救回楚怀王。但楚顷襄王不愿意。再兼之国王听了谗言,就把屈原流放了。

后来,秦国攻进楚国的都城,楚国灭亡。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心如刀割、悲痛欲绝。在五月初五这天,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着石头投江自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投身汨罗江而死。

屈原投江后,老百姓纷纷赶到江边,有的拿饭团,有的拿肉食,纷纷往江里投,祈祷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后来,一位老医师拿出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用酒醉倒蛟龙、鱼虾,免得让屈原大夫受伤害。再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粽叶包米团,外面缠好彩丝,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粽子。

在往后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江中竞赛,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传统。这节日被称之为“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国家全体人民都要庆祝它的,就像过生日似的,大家都来纪念它。国庆,指的是开国纪念日。那么一月一日的,“元旦”又如何解释呢?我坐在那,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又去请教爸爸了。

爸爸听了,想了一会说: “‘元旦’是一个合成词,如果拆开了, ‘元’就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 ‘旦’是早晨,引伸为‘天’,就是某一天,合起来就成了第一天了。因此, ‘元旦’就是开始之日。在我国,把这个开始之日定为哪一天,各个朝代也不一样。夏代定为正月初,一,殷代定为十二月初一;周代定为十一月初一;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又定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汉武帝时才恢复了夏历,也就是把正月初一定为一年的开始。以后呢,就一直这么用下去了,到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改用公历,把一月一日定为‘新年’。建国以后,使用公元纪年法,把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了。”我听得简直入迷了!

我知道了元旦的来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报恩记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园丁每天为你浇水、锄草、灭虫,给你必需的养料。风来了,为你遮风;雨来了,为你挡雨。每天,园丁像呵护自己的孩子般呵护着你。

慢慢地,你成长着,长高了,一米、两米……叶子也渐渐地多了,一簇簇、一簇簇……直到你长成苍翠的大树。

你知道,你应该做些什么了。

春天,你开满花,为复苏的季节增添一份生机,为大地献上一幅锦绣,虽是花开又花落,却留下美的永恒。

你说:“我的花是为你而开放,我的美是为你而释放。我还要告诉我的子孙后代,让它们像我一样为你绽放。”

夏天,你挺起壮实的胸膛,张开强而有力的臂膀,为行人遮挡住烈日的炙烤,给他们舒适和凉意。不知倦的知了,停靠在你的肩上,手上,演奏着夏天的歌,像是为你加油呐喊。

你说:“我的怀抱时刻等着你,我的臂膀随时为你张开,当你累了,倦了,就到我的怀抱里歇歇吧。”

秋天,你结果了。你的手臂不像以前那样挺直有力,它弯了,是负重,还是累了呢?每有行人经过,都要停下来,摘下一颗尝尝,然后对你说:“真甜!”临走时,还要多摘几颗带上。

你说:“我的果实是为你而准备的。你每天经过都为我卸下几分负担,因为有你,我的劳累才有意义。

冬天到了,也许你是老了,经不住严寒的质问,一夜之间变得颓唐;也许你在等待,等待来年的春天,到那时再把你的美丽奉献……

你说:“现在,我没能给你物质上的享受;但是,我给了你希望——明年的花儿会开得再美丽些,明年的怀抱会再宽敞些,明年的果儿会再甜密些……

你年复一年地循环着生命的历程,你殚精竭虑地给予他快乐,就只因你儿时得到了他的呵护。

你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报恩的话题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