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最新20篇)

人物描写是描写中的一个最重要类别之一,它包括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以下是201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欢迎阅读。

浏览

5661

作文

1000

2024看完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并不富裕,但他们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医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只有一位医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兰老奶奶,她是一位妇科医生,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她仍然去医治那些妇女,却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间盘突出的病人。曾经有多少婴儿在她的手上出生。她是医生中一块不倒的铭碑,给所有人都竖起了榜样。

有这样的一位老爷爷,他已经快90岁了,他的每次汇款虽然都是用几十来计数的,但这些钱是他从自己的生活中,饭菜中节省下来的。他的一日三餐只是靠自己在垃圾桶里捡来一些别人不要的菜叶为持生活,他的钱来之不易,是自己捡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塑料瓶,去卖掉后换取来的辛苦钱,他自己不用这些钱,却用这些钱去汇款给那些捡来报纸中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政府给他的补贴费也存着不用,等到足够了,再去汇款。他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他就是饱经风霜的刘盛兰老爷爷。他的汇款是给所有中国人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他们虽然只是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但他们的贡献是谁都可以替代的,他们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感动中国王锋的观后感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2月8日上午,在英雄王锋的家乡——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村部里一派忙碌,村支书姚金岭正在准备村里晚上集体收看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事宜。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王锋的怀念。

2016年5月18日,王锋三入火海救下20余名邻居,自己却被烧成重伤,当年10月1日,不幸在北京离世。英雄虽已离去,但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感动了中原大地、感动了全中国,王锋再次为“河南好人”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侠肝义胆河南人再次感动中国,“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这是“感动中国”给予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辞。晚会录制现场,王锋的遗孀潘品接过了丈夫的奖杯,并再次表达了对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

“代替王锋站在感动中国的领奖台,我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为我的丈夫感到自豪,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是全社会对他的支持和认可。”坚强的潘品说。

尽管对王锋的事迹早已经耳熟能详,但录制现场再次播放的短片还是让在场的观众感慨不已。当潘品出现在领奖台上,观众用热烈的掌声给予她敬意。

“看到王锋烧伤的那一幕,我心里还是猛地咯噔一下。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性中最大的善良,令人敬佩。”观众张艺藐说。

王锋此次当选,已是河南人连续四年荣登“感动中国”领奖台。自2002年“感动中国”推出以来,河南人已15次站上这个舞台,“河南好人”的品牌愈加响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健康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承诺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最佳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些融入年轮的人,我们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从容,彷徨的时候,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坚定,怀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相信。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将于今晚(_年2月17日)20:00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2月19日央视新闻频道21点30分重播。从2002到_,感动中国走过17个年头。时代在变,感动不变,人们对善的向往不变,对美好的渴望不变。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如果问过去这十来年,中央电视台原创了哪些成功的电视品牌,我想《感动中国》一定可以名列前茅,甚至排名榜首。《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的主旋律精神品牌栏目,多年来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彰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从“感动中国”收获了什么

《感动中国》是一种呼应,它呼应的是人们心里本来就有的向善之心。《感动中国》的两个多小时,对于每个普通的观众来说,可能意味着无法被擦干的泪水,或者是心灵的一次净化。但对于这个社会与时代来说,《感动中国》的走红意味着什么?

诗人顾城曾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感动的同时,我们有时是不是也该有点儿愤怒。我们要做的和该做的事还很多,只有感动、愤怒都不够,我们必须擦干眼泪后行动,站到一个又一个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人身后,然后愤怒才会真正减少。

看感动中国,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还有里面的颁奖词,这些颁奖词语言凝练,富有文采,魅力十足;精华浓缩,内涵丰富,短小精悍。我们读之,品之,手不释卷。我们仿写,撰写,受益匪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感动,真的有用吗?

感动,无用!是的,感动不能改变什么,行动才有用。很多像《感动中国》一样优秀的电视作品,都在传递一个思想——利他,是境界的利己。

每一年,《感动中国》的那些年度人物,都带来一种启示、一种力量。今晚,谁将让你落泪,谁将动你心魄。感动中国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行动起来才能凝聚力量,向上,更好,创造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感动你我的作文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在开学第一周的星期五,我和同学们看完了“2012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我的眼睛,不觉的湿润了。

在“感动中国”里,获奖的,有十位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自身的付出,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全中国!

这十位伟大的“英雄”分别是:林俊德、陈斌强、何玥、陈家顺、高淑珍、张丽莉、李文波、高秉涵、周月华兼艾起,以及罗阳和刘跃进。在这十位“英雄”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令人泪流满面的故事。

他们在为人民贡献,也在为这个星球贡献。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幸福,却给自己以及家庭带来了不可抹去的伤痛。然而,面对事实,他们一点儿也不伤心,一点儿也不后悔,如果让事情重演一遍,他们依旧会选择这么做。如此博大的胸襟,一般人是无法比拟的。

像这样伟大的人物中,最令我感动,最令我感到讶异的,是张丽莉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待你听完张丽莉老师的故事,相信你也一定会有所同感的!

张丽莉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为人和蔼、善良还很漂亮,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期待上张丽莉老师的课。张丽莉总是教导学生们:生活其实很美好,要学会爱别人,传递爱。她三年来,还一直默默的资助着一名家庭贫困的学生,使得这名学生一直没有产生自卑感。但是,危险却不经意间的降临了:这一天,张丽莉老师正在疏散同学们排队放学,偏偏这个时候,一辆失控的汽车冲向校门口,眼看就要撞上学生了,张丽莉老师本能地推开了前后四位同学,自己却被压在了汽车底下。昏迷中,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永远地失去了双脚,在她醒来的第一刻,竟然没有顾上自己,第一句话竟是:“学生们怎么样了?”张丽莉并没有对自己的做法而后悔,还很乐观的安慰家人:“还好压到的是脚不是头,不然,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张丽莉老师能够舍生忘死,只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们,这是多少老师无法做到的啊!比如这些老师:西北大学地震,三(4)班的张雪峰老师不顾同学生死自己先跑下了楼。汶川地震,范跑跑老师自己飞快的跑下了楼,事后还在微博上为自己辩解。这一些老师,有丧师德!而张丽莉老师和他们截然不同,她是一名称职的老师!那一刹那,不仅令在场的同学们永生难忘,也令我们无法忘怀啊!在这起事件中,我们在一次体会了教师的含义,它只有三个字,那就是:张丽莉!

多么伟大的“英雄”人物啊!你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贡献了太多太多,我深深的被你们所感动!我在此呼吁,让我们都向他们学习吧!这样,我们的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是否认识一位扎根在边远山区的女教师张桂梅,她创办了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在贫困地区的女孩子的读书梦想。她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他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还有什么传奇人物比62岁张桂梅更落魄吗?为了省钱,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来“吃点肉就会呕吐,就会难受”。她去筹款时,被人放狗咬过,脚上鲜血直流;街头募捐,别人怀疑她是骗子朝她脸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项荣誉证书: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了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回过头来,身处帝都的我们,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么做呢?我们拥有国家顶尖级别的教育条件,教育环境,教育背景,不像张桂梅老师面对那样恶劣的条件。在张桂梅老师身上,我们要传承的是身为教育工作者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正如同“木叶飞舞之处火亦生生不息”,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张桂梅老师的精神,做好祖国花朵的领路人;未来社会的领路人;甚至是祖国未来的领路人。人们大多称老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唯有加强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对得起这份赞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1480 字

+ 加入清单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的她,是目前仍然在世为数不多的长征老红军。她以百岁的壮丽人生,见证大国的崛起,并为伟大的时代讴歌!

如今,百岁高龄的她,脚步依然忙碌,还时常外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了人们认为在这个年龄不可能做到的事。新年伊始,记者来到王定国位于北京北四环附近的家中,看望并采访了这位值得至深崇敬的百岁老人。

见到王定国老人时,她正在家中和子女打麻将。王老打牌,干净利落,落牌之声,清脆有力。闲时,王老爱打麻将,身边的人说,她只要一上麻将桌,立马精神百倍,“大杀四方”。记者不禁好奇百岁老人为何有如此之好的身体和精神,王老的小儿子谢亚旭道出“秘诀”:“我们老太太是一个活在精神世界的人,她对吃穿住这些物质上的东西看得开,没有任何要求,有时出门回家饿了,就吃包方便面,还不用水泡,就干啃。老太太常说,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

90多岁高龄,重走长征路

1933年12月,王定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出任四川营山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清剿土匪,拿过枪、上过战场……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回忆长征路上的艰辛磨难,王老出奇地平静,“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2万5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就是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过往的艰苦岁月,王老不愿多谈,但长征在王老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母亲一直想去当年走过的地方看一看,看看革命老区,看看当年的乡亲。我们知道母亲心底有重走长征路的心愿”,谢亚旭对记者说,2004年,王定国91岁,恰逢纪念红军开始长征70周年,谢亚旭跟母亲商定了重走长征路的计划,“那段时间,母亲情绪非常好,很兴奋。但考虑她年事已高,不可能沿原来的线路再走一遍,我们就挑选了一些关键点,比如她参加红军的地方、入党的地方、第一次打仗的地方……并打算用几年的时间来完成她的心愿。”

2004年,91岁的长征老战士,重新踏上了长征路。

王老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站选在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管辖的泸定县,红军长征时期著名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战役就在这里发生。“到达泸定县,我们稍作休息就走上了铁索桥,那天的江水特别湍急,站在桥面往下看就直头晕。但母亲非常兴奋,站在铁索桥上不用人搀扶走了一个来回。站在泸定桥上,母亲把我们招呼过去,对我们说,‘长征中我走的不是这条路,但你们父亲是从这条铁索桥上过去的,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我这次带你们到这里来就是让你们感受父亲他们当年的不容易’”。当时王老的三个儿子谢烈、谢云、谢亚旭陪在她身边,一起重走长征路,“像这样的话,母亲一路上说过多次,在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政府父亲当年住过的房前,母亲也说过,并且要求我们做儿女的,要带自己的孩子到这里来看看他们的爷爷,让他们不要忘记过去、忘记历史。”

“弹指一挥七十年,血染山河马列坚。立新革旧非常业,星火燎原乾坤传。七十年后又进川,心潮难平语万千。”这是王老200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的诗。几十年来,她最喜欢穿的衣服是红军的灰军装、八角帽,最喜欢写的字是“红军万岁”,她还曾写道,“70年前,我和我的战友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万里长征。雪山、草地,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战火硝烟中,无数英勇先烈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最后成就了伟大的胜利。从红军长征到今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和信念矢志不渝地奋斗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党员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等一下,你认识我不?不认识我就不准从这里过去哦。”

“晓得嘞,你是徐支书嘛,你天天在村里窜来窜去,我咋个会不晓得呢。”

在某镇茅草村的疫情防控卡点上,一名戴着口罩的男子正在询问一名小男孩,他叫某,是贵州省清镇市某镇茅草村党支部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肩上责任更是重大,在抗疫“集结号”吹响后,某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精心组织,靠前指挥,群策群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严防死守阻断疫情

“现在全村只有我一个人能够自由进出村子,这是大家给我的‘特权’,也是我的责任。”某开着玩笑却又认真地说。

某镇茅草村与平坝区齐佰镇相邻,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为减少人员流动,在交界路段,茅草村设置了疫情防控卡点,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严格按照“三个一律”轮流值守,即:凡不是本村人,一律不准进入;凡本村车辆外出采购生活物资,三天内一律只能进出一次;凡外出购买物资群众,一户一律只能一人外出。值守人员在值守过程中必须对进出村的车辆及人员进行详细登记,须经仔细核实方可放行,为落实好这“三个一律”,村支“两委”商定除某外的两委成员率先带头,均不出村,村支“两委”工作对接、群众所需物资采购均由某统筹负责。

物资代购温暖到家

“这是卢启勇、陈杰家要买的洗衣粉,这是老张家需要的纸……”某对着采购单,一一点数。

“这是你家鸡蛋,小票在上面,你看一下。”某对委托他买鸡蛋的周安有说。

为避免人员聚集,取消赶乡场后,有的群众因出行不便而在购买生活物资上有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某摇身一变成了不收取一分跑腿费的代购员。群众可通过微信、电话或直接告知等方式将需要购买的生活物资告诉某,由他到集镇采买后再逐一送到群众手中或放在集中的地点,由群众自取。“村代购”既减少了人员流动又温暖了村民的心。

“有的群众要得急,有时候每天要跑3、4次,至少每天是要跑一次的。”某说。

疫情不灭喇叭不停

“广大村民不要到处逛,能在家中就是骄傲,没事刷刷抖音,累了就睡觉,既给国家省口罩,又能给自己省钞票……”走进某镇茅草村,便听见这一趣味疫情防控宣传。

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后,茅草村就把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并长期坚持,村第一书记、村支“两委”成员、联系站(所)干部逐户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外来人员排查登记。茅草村委会主任杨畑、副主任陈古德还用私家车装上了“小喇叭”,每天走村串寨滚动播放。此外,各村民小组长手持“小喇叭”以简单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时时进行宣传,提醒并督促村民多居家、不聚会,还将宣传内容录制成视频通过抖音进行宣传,让疫情防控知识入脑入心并能落在行动上。

“疫‘情’不灭,我们的喇叭不会停。”杨畑坚定地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法治人物颁奖礼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648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是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决定了一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而孩子的成长发展,最先是由父母引导的,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就成为孩子的终身教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到了上学的适龄,开始接触学校教育,就存在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否有机地结合。如果两者的教育理念统一,那么,孩子的发展会呈良性发展,否则,就会产生冲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的结合,使学生的发展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在我的班里面有一名女生,其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常常在她面前炫耀自己,并且时常表现出对别人的鄙视,因此,造成了她在班级与同学的交往当中也常常表现出骄傲自大,非常自我的情绪。她在和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当遇到不同观点时,她总喜欢说“好吧,我不和你说,让我妈给老师打电话解决!”时间长了,身边的同学都对她非常反感。这正是因为家庭教育中,她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对她产生了影响,而她父母在她面前变得更为高大,所以在她与人交往中,一旦遇到问题,她想到的不是自己去面对,而是求助于父母,这种家庭教育不利于她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父母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带给孩子正面的引导。

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在我班里还有这样一名男生,其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对其照顾很少,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们发生争执,例如他坐在班里一个地方,当别的同学需要从他身边经过,让他起来让一下的时候,他就会大发雷霆,甚至是大打出手,同学们对他的行为都很不满,不愿与他交往,这样一来,他就更加自闭。因此,我们必须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那么,如果我们要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之间成为互相补充的关系,就必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适当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在班里还有这样一个女孩,自小被养父养母收养,而养父养母的家庭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当她上高一时,得知自己不是养父养母亲生的,就感觉所有的人都在欺骗她,从此不再信任任何人。当自己的认知突然改变,而家庭也并没有很好的对其引导教育,导致在她的心中仇视亲生父母,对养父养母不知感恩,对身边的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性格上表现出冷酷、冷漠的倾向。这正是因为家庭教育中并没有给她正确、及时的教育与疏导,才导致她在学校对所有人的怀疑和不理解,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的目标。

总之,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学生的必然途径。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相互配合,真正达到促进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2024的观后感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她,我们都不陌生。她曾经也是大学生,她也有自己的孩子,可是她不是去照顾自己的女儿,而是去照顾另一些孩子。她就是支月英。

支月英是一个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她毕业后去参加教师考试,但是她毅然放弃城里的学校,选择去了扎根山区教学,那里很偏僻,下了车还要走好几百公里的山路,但是她知道那里的孩子更需要她,因为一股爱,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了下来。一留就是36年,她把她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她整整影响了两代人的童年。她的学生涂莎的理想也是成为支月英一样的好老师。记得涂莎说过:“那时候的我们,渴望知识,有老师给我们上课,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她的女儿说:“妈妈,你是一个好老师,但你不是一个好妈妈。”听到这,我感觉鼻子酸酸的,她的博爱深深感染着我,她放弃了对女儿的陪伴,但是她的学生也是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希望啊!她用她的博爱,影响了几千几万个家庭的孩子,让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让他们受到教育,从而有机会走出大山,去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她的学生也受到她的影响,试想如果她的学生能把她的博爱接力下去,那中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才的!

中国的贫富差距现在还是较大,一个老师能够选择放弃优越的条件,而选择艰苦的地方,如果不是一种爱的力量支撑着她,她何以在那里整整36年!支老师,她用自己的微薄收入给学生添置学习用品,用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学生改善教学条件,无私地教育学生知识,这深沉的爱让我感动不已。这样的老师,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真的如诗句所赞美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想到我自己,现在有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有爸妈的宠爱,有温柔的老师,每天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我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好好学习,积极进取,希望长大以后也能成为支老师那样伟大的老师。

评析:能够深刻领会支老师身上的精神,联系自己的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动,值得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王峰观后感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一千摄氏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昨晚,南阳救火英雄王锋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王锋此次当选,为继百岁仁医胡佩兰、郑州陇海大院、卖唱救孤艺术家王宽之后,河南人连续第四年荣登“感动中国”的领奖台。

感动中国,温暖人心,河南人的身影,从来都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河南人连续四年“感动中国”

在昨晚8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南阳救火英雄王锋成功当选。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已经是河南人连续第四年获得“感动中国”的荣誉。

在此之前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河南人,相信不少读者还对他们的事迹历历在目。每一年,《河南商报》都一点一滴地记录他们的故事,见证他们带给大家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3110 字

+ 加入清单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是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她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王定国这样回忆。

这是一个忠贞追随者的人生写照。

百多年风雨,从黑暗到光明;两世纪奋斗,唯初心从未变。

蜕变:从童养媳到女红军

王定国的原名叫王乙香,1913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佃户家庭。困苦的生活迫使她早早地挑起了重担,六七岁的她,就要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

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家也难逃噩运。由于没有粮食,她的妹妹被活活饿死了,父亲也因过重的压力病故了。无奈的母亲卖掉了她三岁半的二弟,才安葬了她的父亲。为了活下来,只好把她给了邻村的李家当童养媳。

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以布客身份来山区开展工作。王乙香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她从退婚、剪长发、解放小脚开始了闹翻身、求解放的征途。

获得自由的王乙香改名王定国,配合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三件事,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

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清剿土匪,拿过枪、上过战场……

至今,王定国清楚地记得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些细节:

“1932年,我跟着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他有一个侄子叫王波,当时在91师,要我跟着他们走,我就跟着他们打游击去了。”“1933年12月,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入党令我心绪万千,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如果说一个人从平凡到伟大有一个起点,入党就是王定国的起点:“从那天起,我就只有一个想法,跟党走,不掉队!”

长征:五过雪山三过草地

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长征,一个震撼世界的艰难征程。在王老记忆中,牺牲与战斗永不磨灭:“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二万五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

王老记得:“百丈关战斗,当时敌人把路全都堵住了,不让我们走,牺牲了很多人。剧团的人也参战,我们枪很少,大家都背着乐器赶路,手里有扁担之类的棍棒。也不是空手打仗,用棍棍棒棒打。”

艰苦卓绝这四个字,对长征中的女红军来说,考验更大。王老说:“过草地很艰苦,仗打得也很苦。敌人多,我们人少,打得好就赢了,打得不好,人就没了。”

革命路上有艰险,有时更会身临绝境。“我们想的,就是打开一条路,唯一目的就是和其他部队会合。男女没有什么区别,打仗时不是说女的留下男的打,而是大家一起打。”王老如此坚定。

过若尔盖草地时,王老的体重仅剩下50多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了。”除了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雪山草地的严酷环境,饥饿、疾病、疲劳也是大敌。历经艰辛,王定国最终还是走出来了。

让王老铭记的,是和毛泽东主席一起过草地,“毛主席和战士们一起行军,也不骑马,徒步前行,还一路用浓重的湘潭口音给大家鼓劲儿。”

王定国的这条路走得心里踏实,步履坚定。

战斗:在危难中鼓舞士气

从长征开始,王定国的战斗方式就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剧本。

王定国身材瘦小,平时就爱唱爱跳,还担任过地方革命负责人,随中央红军长征后,被抽调到剧团做宣传工作。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战地宣传是怎样的情景,又意味着什么。

王老曾这样回忆,“山高路险,道不好走,剧团走前面,当拉拉队,大家看了我们唱歌、跳舞,忘了疲劳和艰苦,就走得快了。”

一边要长征,一边要作战,一边还要创作、编演、做宣传。部队行军时,剧团必须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息时,演员们还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有人说:宣传队员所走的长征路,有时甚至超过一般部队的一倍。

仓德山是红军战士们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那之前,战士们已经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上山时,还是阳光明媚,爬到半山腰就云遮雾罩,寒气袭人。等爬到山顶时,气温更是急转直下。爬上来时刚出了一身大汗,紧接着被冷风一吹,顿觉腰背冰凉。战士们的双手被冻得僵直,几乎抓不住木棍,耳朵也仿佛是要被冻掉一般。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王定国和剧团的战友们仍然坚持着为同志们鼓劲,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呼喊唤起同志们的斗志:“打了胜仗以后,剧团要去慰问我们的战士,我们去唱唱歌,跳跳舞,欢迎归来的战士,他们就不想战斗的事了,忘记战斗的苦了。”

1936年1月中旬,剧团翻过夹金山到大炮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人烟稀少,野兽很多,经过艰苦行军,走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赶到大炮山脚下的牦牛村。“三十七团指战员听说我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前沿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战友做饭、烧水,并派人前往迎接。演出时,风像刀子一样刮着战士们的脸,而脸部肌肉冻僵了,手脚冻麻了,可这喧闹的锣鼓声却振奋着每个战士的心。”王定国回忆。

无悔:生死追随不改初心

在王定国的一生中,更严峻的考验是在参加西路军作战那一时期。

1936年11月,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王定国所在的剧团改称为“红西路军前进剧团”,过黄河后剧团跟总部行动。

“战斗中,我右腿被流弹击伤,剧团从士门到凉州时,我右腿又挨一枪,腿完全麻木了,天冷血流出来也冻成了冰,也不知道痛,包扎了一下照样行军。”王定国回忆说。

1936年12月5日,剧社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九军,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剧社余下的30多人被敌人抓入了牢房。

“白天,不见太阳;夜晚,不见月亮。房阴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多年后回忆起被俘的境况,王定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不叛变、不泄密、不出卖组织,千方百计营救战友,是王定国那个时期的全部信念。

1937年8月,党中央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全力营救被俘的西路军官兵,王定国和战友们被救出。当时担任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的是谢觉哉。

等见到营救回来的红军官兵时,谢觉哉一下子认出了王定国。谢觉哉日记中曾记载,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经过“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1937年10月,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幸福地结成了革命家庭。

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从此,不识字的王定国有了一个不知疲倦的“识字教师”。

从此,王定国先后生育了7个子女,并全都抚养成才。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与世长辞。王定国在谢老走后的6年里,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大量谢觉哉文献,总文字量多达500万字。

岁月易逝人易老,但革命者王定国心随党走不觉老。

1983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开始了新忙碌。她参与筹建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她还关注林业发展,提出了我国造纸业应走林、浆、纸一体化等建议。2009年4月王定国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2011年又被授予 “终身生态贡献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20XX年8月9日上午9时许,南通市红十字会捐赠办公室来了两位熟悉的面孔,他们是年过八旬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夫妇。两位老人满头大汗、相互搀扶着走进来,顾不上喝口水,从一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掏出一个红色帆布袋,倒出一大堆硬币、零钞,铺满了办公桌。

“这是我们老两口给甘肃舟曲灾区的一点心意!”经工作人员现场清点,一共是1001元。这也是南通市红十字会接受的首笔面向甘肃舟曲的捐款。

吴锦泉1959年入党,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党龄。年轻时,他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如今年过八旬,他依旧关心社会,关注时事。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不保留地捐献出来,换成灾区人民的食物和药品,他说这些都是他该做的。

吴锦泉老人仅靠磨刀为生,老人曾经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时,先后向南通市红十字会捐出千枚硬币。

去年春节后,老人又带着港闸区政府奖励给他的1000元慰问金及辛苦磨刀赚来的316元来到市红十字会,捐给了市儿童福利院。 老两口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除了磨刀,吴锦泉老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一把刀一块钱,这一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小学生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微信朋友圈里满满都是祝福或拜年的信息,某街道机关党员、某社区驻村工作组组长某却发了一条特殊的信息给亲朋好友:原定于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的婚礼答谢宴将延迟举行,婚期另择良日,敬请谅解,祝各位新年好!

延期婚礼 主动请缨

这个春节,某原本计划着要去妻子老家过节,顺便举行婚礼答谢宴。突发的疫情,打破了他的计划,他主动延期原本定在春节期间的婚礼,主动向街道办事处请缨要求参与社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农历大年初一,一大早某就来到某街道某社区,与社区干部一同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宣传防控工作中。“我不怕,因为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战。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兑现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某说道。

冲在一线 沉在社区

此后每天,某随同某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走访排查社区重点人员,逐一在每栋楼、每个单元张贴《温馨提示》、《致武汉返夹亲人们的一封信》,力争做到社区全覆盖无盲区,最大限度宣传防控工作,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对防控工作重视。他不畏寒冷与病毒传播,坚守社区防控工作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担当。短短6个多小时,某和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排查重点人员和张贴宣传《温馨提示》、《致武汉返夹亲人们的一封信》覆盖辖区内70余个小区,300多栋楼,真正实现了辖区“全覆盖、无盲区”,得到居民的热烈称赞。

小喇叭 大温情

“各位业主,大家新年好!我们是某街道办事处、某社区的工作人员,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请各位业主尽量不要出门......”某每天出门都会带上昨晚充满电的高音小喇叭,每到一个小区都要用喇叭宣传一次。

“小伙子,听说我们夹江超市里吃的遭买完了哦?”一位大爷从4楼窗口伸出头来问。“大爷,你听哪个说的哦?没得那回事,超市里头的东西充足得很,菜市场里的菜还多得很,放心,卖不完。”某用标准的家乡话回答着大爷的提问。

“小伙子,你们还有没有口罩嘛,送点给我们嘛。”另一栋楼3楼的阿姨在窗口问。“嬢嬢,我们还是在外头买不到了,我们出来工作,每天也只能领一个。没得口罩就尽量不要出门哈,生活必需品用完了的,给我们打电话,给你送来。”“谢谢你,小伙子,你们太对了,辛苦了。”这样的对话此起彼伏的在各小区里回荡,温暖人心。

众志成城,在不经意的细节中展现,大爱无疆,是职业品格。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某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冲到了防控疫情工作的第一线,将辖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他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的观后感怎么写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xx。

孙xx,今年87岁了,是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xx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xx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孙xx的颁奖词是: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我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这周,学校组织了各班级观看《感动中国》这档节目,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些以他们自己的事迹闻名全国的人物,让同学们能够学习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我感觉我在观看后受益匪浅,也许只是几种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却已影响了我的人生,震撼了我的灵魂。

其中有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一生中创造了许多殿堂级别的艺术作品,例如《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和《团结就是力量》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但是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作品的作曲者是位怎样令人敬佩的人物。1950年,20岁的他加入了中国西南青年文工团,1953年入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文艺兵后的他,经常在部队基层中出入不穷,只为慰问广大的官兵,与他们畅谈理想与心事,尽其所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他也从中寻找创作素材,于是他许多优秀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军旅生活。此后的他仍然继续坚持自己的事业,并成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文学家和话剧编剧等。有一次,他为完成《江姐》这部歌剧,亲自来到重庆渣縡洞体验生活,为了激发创作灵感,他还将自己的双手戴上手铐,双脚戴上镣铐,坐上老虎凳。最后他又创作了许多佳作。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位热衷于工作并勤奋耐苦的人。

他,就是——闫肃。

感动中国给予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弘歌感人肠——闫肃。

2016年2月12日,一颗“巨星”陨落了,闫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据闫老的夫人所说,闫老重病昏迷在医院时,只有当耳边响起他的作品时,他才会有片刻清醒的意识。但是最终他还是没能摆脱病魔的魔爪,就这样一睡不醒。闫老虽然离开了我们,肉体消磨在万丈泥土下,但是他的高尚的灵魂和精神却永驻人间,他的歌将千古流传,唱响在神州大地。闫老,一路走好!

不仅是闫肃,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无时无刻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再比如为祖国科研事业不懈努力和奉献的科学家屠呦呦;为了资助贫困学生四处奔波筹款最终桃李满天下的校长爸爸莫振高;为了让一千多个家庭团聚不惜三千多个日夜奔忙让宝贝回家的秦艳友、张宝艳夫妇。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人的一生很长,即使你忙着欣赏一路上的风景,也请你别忘了留下你的痕迹、你的美丽。只要有心,只要努力,感动中国也可以是你我他,不求荣誉和回报,但求世界因你我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1200字

全文共 3135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颁奖典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却又那么伟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7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秦玥飞2010年从耶鲁大学毕业,怀着改变中国农村的热望,他在2011年来到湖南成了名大学生村官,至今已经五年。

秦玥飞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村外人,同时也是一个被寄望会用先进理念给农村带来新变的城市青年、名校的大学生。这个岗位没有规范和限制,只要关乎农民民生,千头万绪,无可不为。同时,作为村长助理,他不属于体制,不属于村干部班子,没有权力和队友。

秦玥飞就像是一颗螺丝钉,在体制机器外滚动,零敲碎打,有单枪匹马的无力感,也有独当一面、不受缚于体制的自在。他试图改变环境,但环境也在雕琢这个年轻人,从打扮到言谈,甚至到观念。

对基层的民众和官员来说。秦玥飞是热忱、有礼貌的年轻人,是半个“干部”。人们对他既有招待远客的淳朴热情,也有对“当官的”一向有的冷眼揣度;既有对留洋高材生的好奇和卑怯,又有教他做人的架势、对境外势力的鄙薄。

秦玥飞得到了体制的表彰。人们记住了一个青年奋力击水的姿态,赞叹他所散发的正能量。但很少有人指出,环境改变甚少,秦玥飞仍然挣扎在缺乏权力、资源和队友的困境里。

秦玥飞介绍自己总是两件事,2010年从耶鲁大学本科毕业,2011年到湖南农村当大学生村官。有的人会想起来,以前新闻里是出过一个“耶鲁村官”,中国的榜样青年。他现在三十岁了。

五六年前,他们这拨中国同学在耶鲁毕业,好几个陆续都到北京来落脚工作,进了投行跟咨询公司。秦玥飞不想去过朝九晚五、庸庸碌碌的白领生活。他希望能作出改变人们生活的贡献。他本科修的政治学、经济学两个专业,他相信在中国的公共服务领域里,总找得到属于他的一个位置。

最容易“找到组织”的做法,是去考公务员。秦玥飞不想去,怕去了就是做表格。

要么去找社会组织。比如在美国,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家庭事务、人权民权、生态环境,方方面面都有公益援助,社会组织占了整个国家约5%的 GDP、10%的就业人口。但在同期的中国,社会组织的规模几乎微不可见,约0.1%的 GDP、0.8%的就业人口。

秦玥飞一面自己跟哈佛的朋友发起叫“阳光书屋”的公益组织,在甘肃农村发展教育,一面又听说了另一种有组织性的做法:响应国家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去农村做村官。

这个岗位允许他自发规划工作,理论上可能直接作用于成百上千的农民,国家也保证会留出提拔人才的通道。秦玥飞觉得这份岗位完全符合他的理想,也有上升前景。很多人只看到农村条件苦,村官工资低,他觉得这些跟一个更远大的愿景相比都没什么。他报了名。

2011年7月,火车正往甘肃去,秦玥飞在车上收到通知,选派了他去湖南衡山贺家山村做村书记助理。他在武威站下了车,掉头又买张站票,回北京收拾行李。那里几个同学请他吃顿法国菜,作了别。

火车到了衡山县城。贺家乡的副书记陈希军等着秦玥飞,接了他的行李捆到摩托屁股上,又驮上他,就往村里开。山地上颠颠顿顿,走了一个多钟头,进了贺家山村。

村里一千多亩大,六百多口人。当中一座二层高的老红砖房,是贺家乡政府。他们上二楼楼角,推门进了个暗黄的杂物间,八九平米大,破窗漏瓦,一口老木柜,桌椅,木架床。床对过一堵墙,墙那头放了两口公用的尿桶。他今后三年住这。给他的月薪是一千四百五十元,没有编制,没有保险。

秦玥飞第二天起来洗了澡。乡政府的人都稀奇起来,怎么早上洗澡。“这是一个 fucking PR disaster(要命的公关灾难)。”他不了解农村,又听不懂衡山话。他不在早上洗澡了。后来又把英文印花的T恤里翻外地穿了,短靴也换成这里的解放鞋。

留守的老人孩子成天都看见他,走来串去,一脸笑,有礼貌。简家奶奶叫了秦玥飞,你是大学生,可不可以告诉我的孙子奥数题。秦玥飞一说就来。简奶奶感到一种光荣。她是群众。“这个人他是很好的,不像有些人呐,看你们家条件这么差,哼吃,教你的孙子。”她记得秦玥飞教完了又说,有事你就来找我。她想到就笑:“我去找他?他个性很好,很谦卑的。我,哈哈,我说你是个农村人,不晓得去找他子有用没用,所以也没找他。”她又拿了几个橘柑给秦玥飞。“我以为他不会吃的。他吃啦,他不嫌吃农村的。”她反复说这人好。

秦玥飞的妈妈重视教育。他两岁就教他说英语,到了小学又从重庆带他上北京借读,天没亮就把他送到教室外面等开门,她自己再看着招贴去找工作。一切就为他有最好的教育质量。

按一套传统的成功故事,他在高中拿到耶鲁全额奖学金,他在大学得到一份华尔街上的工作,故事就到头了。像同学关乐说的,“把孩子供出来,考一个功名,光宗耀祖”,多数人把移民、大企业当做重大的成就,激励人心的结局。秦玥飞说,能再回到出身之地,帮助一个群体,那才是激励人心的结局。

他在村里一会又给人搭手提个篮子,一会又修热水器,百分之九十九的工夫都在做“好人好事”。青蛙跑迷了路,他也找罐头装起来,带到水边去放生。雏鸟从窝里掉下来,他也把它送回去。他给小花猫取名叫保尔、冬妮娅,想像它们正守着空空的粮食罐头,保卫着某座年久失修的谷仓。

他觉得一切都很好,接地气。他辗转过四个城市长大,大学又出国,到哪儿都是个新来的,像加缪小说的名字,“LÉtranger”,异乡人。他在农村反而安心了。他跟所有人都关系着,他帮助所有人,所有人都喜欢他。他有时从人家门前早已经走过去了,人家还把他喊回来,给他个桃子拿去吃。

乡政府里有个公务员叫汤飞龙,跟秦玥飞一样大,轮到夜班就来找秦玥飞长见闻。秦玥飞挠着两腿蚊子块,跟他讲美国的政治体制,讲奥巴马大学毕业后做的社区服务。秦玥飞过去修的政治学跟经济学是耶鲁最主流的两个专业,配给本科的师资也顶尖。卸任的墨西哥总统教全球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教金融市场。罗纳德·里根的高级顾问教大战略、雄辩术。秦玥飞对国际关系感兴趣,又相应学了俄语、法语。

汤飞龙也想不到,他们这地方能要到这么牛逼的人。两个人吃过晚饭就坐在一起,谈七说八,能说到半夜一两点。汤飞龙以为他们是最密切的。

秦玥飞清楚他在农村不可能有“soulmate”,哪怕和大家处得多和乐。有空总是跟老同学通个电话解解闷。

乡政府隔壁开米店的人家里,母狗下了只小狗。秦玥飞去看她们。狗妈妈一脸愁容。他给她取名叫普宁教授——纳博科夫小说的主人公,一个俄罗斯人,孤零零在美国教书。狗妈妈很快病死了,小狗乐乐成了孤儿。秦玥飞每早起来就在阳台上喊它来,在乡政府的院子里给它喂牛奶,逗它,给它拍照。其他人进出,惯拿脚去赶开狗。就秦玥飞要护着乐乐。

汤飞龙在楼里听领导招来唤去,忙着通知大家来开会,又抓紧复印会议资料。陈希军想到秦玥飞,特许了他也能进来旁听学习。会上谈着什么思想什么方针,套路化好猜,秦玥飞慢慢从这里面听会了衡山话。会上人员派好工作散了。汤飞龙留下来收拾会议室,扫地上的烟头。没有要秦玥飞做的事。

湖南省委要“量化测评”村官的工作,定了三十多个名目,都是些理想信念、廉洁纪律、和农民群众感情。有舆论管村官制度叫“新知青下乡”。大学生们待着没事做,以后是个什么出路也说不准,有的就趁早回去另外找工作,要么准备公务员考试。以前贺家就有个村官,乡政府安排住村里人家里,平常不大碰见,过一阵就不声不响,回家去了。

同学关乐催着秦玥飞去报考 LSAT(法学院入学考试),回美国读个法律博士,出来重新找工作。

秦玥飞报了考,过一阵又取消了。

“对我重要的是,我在那样的地方生活了那么久,而且我过得很快乐,很充实。”他后来说,“(农民)拉着我的手,坐在他面前。这个就是我们跟这些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这个就是意义。”

像 H.L.孟肯说的,理想主义这种人,闻到玫瑰比卷心菜更香,就会得出结论,玫瑰也更有营养。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孙家栋,87岁,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宇航科学院院士。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

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孙家栋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小行星第148081号被命名为孙家栋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吴锦泉观后感_600字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在观看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结束之后,我参加了“与身边好人”见面、采访活动。见面会上,有一位看起来很普通的老人,他长着一张布满皱纹黝黑的脸、微微眯起但却炯炯有神的眼睛,特别是一双长满老茧皱裂的大手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虽然吴爷爷已经年过八旬,是一名老党员,已有51年的党龄了。他每天走街串巷靠磨一把把刀挣来的钱过日子。当他在广播里听到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孩子们都没有学校了,就毫不犹豫地将辛辛苦苦磨刀攒的1000多元硬币捐给了灾区。可是他生活朴素到了极点,衣服鞋子也是别人穿旧了要扔掉的,捡回来,洗洗再穿!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后,吴爷爷为灾区同胞捐赠数千元磨刀所得的事迹被传为佳话,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当吴爷爷听到讲到这儿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在接受小记者们采访时说,“因为我是党员,我要对得起我的誓言。”“我很富裕,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没钱的痛苦,所以我要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别人。”……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我,吴爷爷真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2011年3月,在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评选中,吴爷爷入选“助人为乐”模范典型。在得知入选的消息后,吴爷爷谦虚地说:“我做得太少,自已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只要还磨得动刀,挣得点钱,我就要坚持做点好事,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吴爷爷那倾其所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钦佩不已。那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正是因为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像吴爷爷这样的共产党员,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我们现在就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位人,他已年过八旬,却依然冒着被新冠肺炎传染的危险赶往武汉,他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钟世攀是著名的儿科医生,他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冲锋陷阵,带领医疗团队研究SARS病毒……他,就是家喻户晓的钟南山院士。

南山院士于1936年出生在南京,祖籍福建,如今已经有84岁高龄,却依旧挤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奔赴抗疫一线与病魔作斗争。有人拍了这样一张照片:高铁上,钟爷爷在餐厅一个窄小的座位上睡着了,满头银发的他微微蹙眉,桌上还摆放着一叠厚厚的未曾看完的文件。这让人看了既感动又心疼,泪水情不自禁溢满了眼眶。

到达武汉后,钟爷爷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病毒会“人传人”的结论,让全国人民一下子高度防备。

“想来想去,我只不过是一个医生。”

“武汉一定能挺过关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待在家里,没有特殊情况千万别去武汉!”

一句句平凡的话语仍然在耳边久久回荡。谦虚、敢正视真理、为民着想……种.种精神都在钟爷爷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当然,最让我难忘的要属钟爷爷积极乐观、永不服老的态度。

在一次盛大的颁奖典礼上,钟爷爷看到别人用“耄耋”这个词语来形容他时,爽朗地笑道:“耄耋?我还没这么老吧?希望国庆80周年时我还能站在这儿和大家说话!”是的,钟爷爷每天都忙于救死扶伤,医治病人,虽然据他的妻子李少芬说他每天的休息时间极少,但他依旧热爱运动、乐观向上,更拥有一颗懂得追求的爱国之心。

或许我将来不会学医,但我依旧要学他那不骄不傲、永远追求的精神,或许只是当一个平凡的教师,一名公司职员,一位管理人员,但我一定会勤奋努力,刻苦向上,为祖国开辟出一片绚丽多彩的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2024年度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03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