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规律的作文(精选20篇)

财政人要牢固树立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自觉地把守纪律,小编收集了守纪律讲规律征文,欢迎阅读。

浏览

5687

作文

70

要了解自然规律,才能尊重自然发展作文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人们常常说,不要将好事办成坏事,也就是成语所说的弄巧成拙。上面例子中所举的这个好心人就是把事情办砸了的一种。本来,按照动物界的活动圈,也就是它们各自形成的生活规则和防范方法,小海龟们完全可以自己保护自己,充其量牺牲一只小海龟而已。但是,经过这么一个好心人的帮助,破坏了他们相互形成的默契规则,白白搭上了更多小海龟的生命。

春江水暖鸭先知。动物界、生物界,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适应大自然,和大自然中各自链条上的生物相关联的生存发展。蛇吃老鼠,同样,蛇也通过吃掉老鼠为其它老鼠提供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老鼠(当然也养活人类),这就是规律。其实,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发展规律,各自在各自的循环圈内发展循环,以至生命发展循环往复不止。这是达尔文生物圈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近年来,我们面对发展压力和环境恶化状况,国家也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说到底就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各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声音和举措越来越多。或许,上面的这位好心游客就是正是影响如此号召,心中顿时如此佛性,才做出如此举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自然的规律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雪花看起来飞得随意,不知飘到哪去,但是却组成了一幅完美的雪景,不会出现哪一个地方没有雪花,因为每一片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地方。也许世间万物,专找不应该落脚的地方落脚的也只有人。”

每次重读这段文字,都会叹息良久。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的归宿,事物发展、变化,最终达到和谐共处,之后便在一个稳定的自然圈内共存着。不需要别的规律来约束,它们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规律。这种规律存在了亿万年,直到出现了我们。

不知道应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在某个时候,人类不知不觉地跳出了这个圈子。回头望望,发现这个存在已久的世界,竟是如此的丰富。我们为能有这样的发现而自豪,理所当然地把它归功于自己伟大的能力,于是慢慢开始不可一世。宝藏,是我们发现的,我们自然要加以利用;旧的规律,也要打破,“只有我们有意识,所以一切都要遵从我们的意志”,这是人类始终坚信不渝的。于是亿万年的平衡,开始逐渐被打破,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主宰了这个世界。

社会被放在了比自然更高的层次,新的规律在社会中形成,人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不再有自由。我们如造物主一般,决定着各个事物的存亡。只要需要,我们便利用能力去创造、消灭、发展、抑制一切的一切,没有能力就去研究发展出新的能力。我们要以自己的意志来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便开始生存了。出生,然后去上学,毕业以后开始工作、挣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糊口。但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挣得多,便富裕起来,生活舒适安逸,有些人则疲于奔命,终日为生计所迫。人与人之间会打交道,于是形成纷繁错杂的人际关系。一个人要想很好地生存,既要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也要同他人打好交道。考虑的事情多了起来,正好为伟大的“人的意识”找到了用武之地。

每个人都希望过得越来越好,然而过好之后呢?万事万物都会消亡,人也会死去,死去之后,这一生的努力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唯一的意义,便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然而向前发展又能怎么样呢?即便有朝一日人类真的可以做到心想事成,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都在活着,活着便是活着,至于怎样活着,那不过是自然而然便懂得的事情。

在我们出现之前,一切便活着――并非没有意志而杂乱地存在着,而是万物共同组成自然的意志,在一个完美和谐,又符合每个事物个性的圈子中生活着。就比如风和雪花,风径自吹着,雪花径自飘着,看似随意,却极有规律地盖在每一个地方,这就是和谐,这就是亿万年融合的结果。自然并非没有意志,只是他不需要去做什么,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人的意志,只不过是万物中微渺的一毫,我们在如此完美的成就上,竟想要炫耀自己微不足道的智慧。自然在一旁不语,它有它的和谐,我们本应是这和谐的一部分,但我们却自大地跳出来,妄图建立新的世界。我们到底有多大的本事,看看周围便知:贫富差距、战争、污染、疾病、饥饿、人口膨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干扰和不平等充斥在每一个角落。我们失败了,无论怎样凭我们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意识不可能把新的和谐带来,只会与现有的和谐相去甚远。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结果只是自残,与美好生活的理想背道而驰。

我们不是造物主,我们也不需要去刻意作什么造物主,活着,便自然是这自然之中的一部分,自然与其它事物组成了自然的规律,也自然成了造物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规律的作文素材小学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鱼因环境的放大而加倍成长;狼在不断地体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变得更强;人在倍受期望的环境下不断提高。

环境的变化,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不同的人生。你可以选择更高的天空,更大的舞台,你也能让自身去适应环境,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忽视环境的重要性。所谓“乱世出英雄”,和平年代则不能用乱世的标准和处事原则成就一番事业。成长过程中,自身努力固然重要,对于环境的把握也不容忽视。

去更大的舞台成长。人的潜能可以被激发。在新的环境的影响下,你会发现更大的空间给你大展拳脚。当无数的田径运动员踏上国际赛场,那是一方更大的舞台,用万众瞩目激励你更精彩的表演。在不断的追求更高目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表现日臻完善。这是一次机会,成长的机会。

去更险的环境成长。成功路上的每一颗绊脚石都能成为垫脚石。跨越的每一道障碍都会成为人生中的财富。有些时候,对于环境的改变无能为力,我们能选择的,只有不断去适应。鹿因狼的追逐而保持生命活力,只有在有狼存在的环境下,鹿才是我们心中所想的健美奔跑的鹿。不要害怕山高水远,攀登的途中,是你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是一次考验,成长的考验。

去更亮的地方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不断的相信会有相应的结果出现。别人的期许对于你自己而言,只是增加自信的方式。归根究底,自信力是成长的重要砝码。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会有光明的未来。即使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也不要失去信息。每个人生来独一无二。这是一次期待,成长的期待。

对于成长,我们依然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我们能从普遍事实中找出一条总结性的规律,以此寻找更便捷的道路。成长离不开自己,离不开环境,你是你自己,也是世界中的人。怀着一颗坚定的心,始终相信自己,不畏艰险,知难而进,去更大的舞台展现属于你的特别,这就是成长的意义。

成长的规律,就算再简单也要遵循。下一步,应该是你的行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有关自然规律的名言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1、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自然索取(米丘林)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唐·杜甫)

3、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宋·李清照)

4、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每一声(清·张维屏)

5、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6、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8、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

9、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10、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

11、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12、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岐(玉外纳)

13、研究自然是与名师交往,切不可轻视自然(阿加西斯)

14、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布赖恩特)

15、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卢梭)

16、一切艺术、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亚里士多德)

17、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梭洛)

18、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西塞罗)

19、背离自然也即背离幸福(塞·约翰逊)

20、顺乎自然生(西塞罗)

21、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延自然(培根)

22、我们的座右铭,众所周知是服从自然生活(辛尼加)

23、自然有它发发展规律(英国)

24、只有从自然中了解自然(培根)

25、自然从不背离它热爱的人(华兹华斯)

26、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27、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王尔德)

28、自然与美德,受到社会、财产的产物学问和艺术的侵害(卢梭)

29、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联合国环境方案)

30、靠山吃山,吃要山养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尊重规律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风起云动,暗浪汹涌,花开花谢,日月之行,是自然界的规律在支配:价涨价跌,市场供求,产需动态,经济异况,是商品价值规律在支配,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规律的作用下井然有序,丰富绚丽,生命的灵动与独特才得以彰显。请尊重规律。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先贤哲人便提出尊重规律的主张:“顺应天意”,敬畏自然等。这对于当代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种树专家郭橐驼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郭橐驼种树为业,邻人闾里,达官贵人都惊羡于他高超的种植手段。当被问及如何做到时,他回答说自己没有什么方法,只是顺应了树木的生长规律而已。种植时像儿女一样呵护,不换培土,不损根本,待其生长之时,又要像抛弃了一样不去顾念。而其他种树人有的爱之过深,甚至拿指甲划破树皮去测其死生,有的则是换土过勤,伤其根本。因而都影响了树木的蕃息。假如没有对树木生长规律的虔诚尊重,又怎能成就郭橐驼的盛名呢?

解牛能手庖丁同样也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族庖月更刀”,而庖丁的刀已经十九年未换了,仍锋利若新发于硎,庖丁如此阐释自己的成功:“披大隙,导大款”,顺应牛天然的生理结构,游刃有余,终于练就了目无全牛的本领。倘若没有充分挖掘并尊重牛的生理结构,庖丁又如何能够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

尊重规律,不仅仅体现在对自然界的规律的尊重,同时也应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

一如官员治理地方事务也应尊重规律,传统上,春秋战国,战争频仍的年代倾向于法家的专制强权,汉文帝时期,国家刚刚统一安定,则实行黄道之术,主张修养生息,而在和平安裕的朝代则多尊崇儒家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社会,也同样应尊重规律,寻求顺应时代要求的管制手段。

又如教育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同样应该尊重人的生长规律,教育方式和手段应该适应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的需要。切不可盲目冒进或迟延。

尊重规律,与规律偕行,创造最美丽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深刻揭示历史规律,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汲取历史智慧

全文共 1490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党的自信来自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充满了让历史告诉未来的豪迈和激情。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就能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引领历史发展方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善于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揭示,为正确认识现实、改造现实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智慧,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得出了三个“永不动摇”的结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三个“永不动摇”不是主观臆断的产物,而是深刻的历史启示,是从历史演变中得出的根本结论,是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历史规律。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不动摇,根本原因在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95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危机和艰难险阻,我们党都能带领人民战胜它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党之所以有这样的伟力,是因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之所以有这样的伟力,是因为我们党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党之所以有这样的伟力,是因为我们党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永不动摇,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对于这样一条千辛万苦才找到的发展道路,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000多年文明发展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5年党和人民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给了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也使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有底气、更加深厚持久。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永不动摇,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发展遵循规律、坚持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的发展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同时又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正因为如此,中国发展越来越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越来越自信。我们要始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党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必将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自然规律的启示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是不能违背大自然规律的,否则,表面上你看样子是做了一件好事,实际确帮了倒忙。就象我曾经帮助过的一只流浪猫。

一天,我在楼下玩时,看到了一只流浪猫,在冷风里趴在车下面打着哆嗦,好可怜。我实在不忍心,抱起了它,在我家的小棚给了它一个暖和的小窝。我好喜欢这只猫,因为流浪的原因吧,它显的是那么瘦。一开始它还是有点怕我,处处躲着我,看我不伤害它,就慢慢的和我熟了,我每天给它喂食、送水,它过起了每天无忧无虑的生活,身体长胖了许多,也不出去找食吃了,每天在那等我给它送好吃的,已经习惯我来照顾它,可在一段时间内,我忘记给它送食,结果在我想起的时候,看它都差点被饿死。姑姑对我说,它本来就是一只流浪猫,是我改变了它,让它忘记了原本的本领,当我不去照顾它时,它就不能适应生活了。也怪我,让它失去了原来的生活本领。

这次经历的事让我知道了,无论是做人、还是动物,原本的天性、本领是大自然赐予它的,不能人为的去改变它,否则就是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自然规律的谚语

全文共 1784 字

+ 加入清单

1.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

2. 北风无露定有霜。

3.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4. 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5.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6. 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7.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8.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9.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10. 处暑下雨烂谷箩。

11.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12. 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13. 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14. 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相关阅读:生活谚语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3、有权要想无权时,台上应思台下人。

4、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5、只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6、借债还债,剜肉补。

7、艺高人胆大。

8、守着干草饿死牛。

9、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10、软的欺,硬的怕,见了老虎就跪下。

11、心要热 头要冷,胆要大,心要细

1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13、越说他胖,他越喘。

14、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15、萌小哥

16、拔出萝卜带出泥。

17、河水不倒流,男人不回头。

18、临死拉个垫背的。

19、只讲过五关,不讲走麦城。

20、醉死不认那壶酒钱。

21、知思不报不如猪,恩将仇报不如狗。

22、不见船翻不跳河。

23、狭路相逢勇者胜。

24、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25、恶人先告状。

26、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2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8、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29、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30、不学灯笼千只醒,要学蜡烛一条心。

31、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32、贪多嚼不烂。

3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4、兔子不吃窝边草。

35、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36、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37、心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

38、心静自然凉。

39、礼多人不怪。

40、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4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2、心里没病,不怕吃冷馍。

43、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44、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45、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46、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47、久住坡,不嫌陡。

48、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49、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50、恨铁不成钢。

51、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52、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53、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54、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55、四十四,眼生刺

56、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57、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58、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59、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60、有枣没枣打一竿。

61、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62、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打门心不惊。

63、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64、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65、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66、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67、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68、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69、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70、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71、将心比,都一理。

7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73、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74、黑字落在白纸上,钉子砸在木头里。

75、吃饭穿衣量家当。

76、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77、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78、宁可种花分天下,不可栽刺害别人,

79、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80、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81、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82、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83、世人搁@得厚,修桥又铺路。

84、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85、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86、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87、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88、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89、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90、好狗不挡路,挡路没好狗。

91、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92、经得广,知得多。

93、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94、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95、有头发谁愿装搔头。

96、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97、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98、吃人一口。还人一斗。

99、天山不是堆的,好名声不是吹的。

100、马前不磕头,马后去作揖。

101、看人下菜碟。

102、坐山观虎斗,倚桥看水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发现自然规律作文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尊重自然规律,不仅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

孔明借东风,源于他对自然规律的把握有度,赤壁大捷,功不可没。草船借箭,故景再现,让人们不禁赞誉至今。

于是,我们开始明白什么是自然之理,什么叫“顺天利我”。老子教人以“隐忍”安于时命。从某个角度来讲,也便是顺其自然的翻版,这不是一种消极处世的麻木心态,而是一种把握自然心脉的道家经典。

很多时候,我们在争与不争中忖度俳徊;更多的时候,我们在顺之逆之间摇摆不定。然而有一点我们要恪守,那便是:人工与自然之理的巧妙结合,貌似相悖的两者,在智者的手中,浑然一体。

据说《夜》的作者,为了捕捉那最为自然的韵律,曾在山中露宿几夜,尚不敢因为人的行动,惊扰了鸟儿的生息。于是,才有了我们今日所欣赏到的空灵婉转的天籁之音。

诚然,这不是机械的巧合与寓言中的因果相承,这是一种处人处世的哲学,在岁月的冲刷之下愈益分明,让我们铭记于心。

因为懂得,爱美的人不会让牡丹开放于腊月;因为懂得,怀旧的人们不会让燕儿留滞过冬;因为懂得,善良的人们会安心地欣赏大自然安排的睿智与体贴,而不会妄求去颠覆自然法则赋予每种生物的起勃音弦。

人世的自然规律何尝不是一样?只有心安于已所作为,方可无惑,无慌,无悔。

我们在瀑布下聆听自然之势的刚果;我们在荷池旁观看自然之美的灵韵;我们在雁阵下仰望自然之智的淋漓尽致。

在如此的境遇下,我们怎不心生敬仰?

自然,我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尊重规律的议论文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懂_,更没有通读过《圣经》,也不信奉任何教义。但是,我毕竟接受的是马列主义的教育,自认为纯粹一唯物主义者。

可《圣经》说“正如有许多物理的原则,管理着这个物理的宇宙。同样,也有一些属灵的原则,管理着你和神的关系。”按照我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观念,我认为这句话是符合唯物主义原则和自然规律的真理。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有许多物理的原则,管理着这个物理的宇宙。”与唯物主义并无矛盾。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宇宙、太阳系、恒星、行星、卫星乃至人造地球卫星、各种航天飞行器,之所以各行其道,互不相撞,正是遵循了宇宙这一物理的永恒的定力和定律。这一定力,这一规律,谁也无法挣脱,否则只有毁灭。宇宙黑洞也好,太阳黑子也罢;地震海啸也好,飓风狂飙也罢,还有地球上万物的生长与灭亡,我们日常亲历的风雨雷电、春夏秋冬,都是这个定律的组成部分。

至于“同样,也有一些属灵的原则管理着你和神的关系。”似乎与马列主义“无神论”稍有冲突。但是,如果略加思索,其实也并无矛盾,只是叫法和称谓不同而已。

何谓“属灵”?何谓“神”?难道她不是马列主义所称的大自然吗?难道她不是那个看似无形却又感受得到、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吗?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枯荣衰长,一年有春夏秋冬,农历有24节气,地球在运转,海水在涌动,自然万物,一切都在运动之中,一切都在变化之间,这不是自然的力量和规律吗?这不是“属灵”和“神”的能和力吗?

人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神”,也就是敬畏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和法则。

人如果没有敬畏心,是非常可怕的。人敢于“与天斗、与地斗”是非常危险的。

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理,给社会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_与混乱。试想,人们什么也不怕,什么规矩也没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良知爱心全丧失,个个亡命徒,人人目无法纪,目无政府,目无他人,目无社会,人类将成何体统?社会还有秩序可言吗?人的生命安全、和平宁静,又在哪里?

人们蔑视自然,不尊重自然规律,不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天地万物,不就是欺侮“神灵”吗?

人们没有节制的滥砍滥伐,滥开滥采,毁坏植被,毁坏自然,不正是违背自然规律,向“神灵”挑战吗?向自然规律挑战吗?其带来的后果,不正是神的惩罚吗?

有目共睹的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提高,有目共睹的极端恶劣气候、龙卷风、暴雨洪灾、土地沙化、泥石流、沙尘暴、阴霾天气,不正是人类太过暴戾,违反“神”的旨意而带来的灾难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新认识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提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一大亮点,如何形成的呢?实际上,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方反馈的建议也涵盖这些内容,比如建议进一步突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建议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以及建议更加注重通过改善二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举措,把更多公共资源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对于这些建议,文件起草组在起草过程中进行了充分考虑,并认真吸收。

习近平表示,由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他还引用古人所言:“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来形容新理念,认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规律的作文素材小学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成功的秘诀,在于把握自身的规律

――题记

成功是需要把握规律的。规律是一曲激昂的曲子催人奋进;规律是一阵风,带你到成功之花的飘香处;规律是一潭水,让你心如明镜。把握规律,助你成才。

规律一之空间

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中只能长到三寸长,而在大池中却能长到一尺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很明显,小缸与大池的体积不同,因而发展空间不同。

还记得那个五岁吟诗的天才方仲永,上佳的天赋,却因为其父的无知和贪婪,“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终荒废。

同样地,现在社会教育中,教师只是用硬梆梆的应试教育管束我们,而不让我们有更多的亲近自然,感悟体验生活在的空间,才使中国教育万马齐喑,科学巨擘寥寥无几。

规律二之挑战

奋斗是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而奋斗的体现则是迎接挑战。正如那凶狠的狼,正是不断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挑战才顽强地生存下来的。

在灯火璀璨的舞台上,千手观音这个大型表演在邰丽华的带领下,闪亮登场。这个群体是特殊的,然而,身残志更坚让她们忘却了身体的不足,成就了辉煌。

邰丽华的挑战命运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让我们学会了不屈,给我们新一代上了一课。

规律三之鼓励

现有的环境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只有靠自身才能改变。知识的多少无法改变,但老师的期望让我们们有了希望,有了梦想,致使我们的成绩不断提高。

著名的童话家庭安徒生,虽然一贫如洗,但他却说:“我并不是两手空空,我带着我的梦想上路,这才是我最好的行李。”正是这个梦让他插上了翅膀,成就了他的一生。

规律是要被发现的,是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的,是要从实践中得出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规律,把握规律,成功的光环将盘在你的上空,加油!新一代的年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违背规律,适得其反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见小海龟就要丧命鹰爪、葬身鹰腹之中,好心的游客救下它并护送到大海里。然而,的小海龟却由于得到错误的“安全信息”而成为众多老鹰的口中餐。材料告诉我们:违背规律的善念善行,其结果会适得其反

不是么?大千世界虽纷繁复杂,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万事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则、繁衍之道。南太平洋的海滩上每年出生的小海龟何止数以万计,而能够置身大海长成大龟、进而完成种族繁衍发展者连百分之一都不到,百分之九十九之多的小海龟去向何方?无疑是被天空中的鹰隼、陆地上的野兽、浅海处的海豹等动物吃掉了。这就是规律,这就是法则。不然那些专为吃海龟等弱小动物而应时随势、伺机而来的动物何以饱腹,凭什么存活?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这般无情,而好心的游客仅以一己善念而违背自然规律擅自行动,尽管一只小海龟得救了,但千万只小海龟却却沦为悲剧的角色,实在惨痛啊!

这,不禁使我想到人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

人的成长也是有规律的。一旦违背其发展规律,必将适得其反、后果惨重。有人说“苦难和磨炼是人生的必修课”,这话千真万确、四海皆准。而我们有些家长也似好心的游客,他们出于的溺爱,从不敢放开子女手脚,不仅家庭日常生活中百般关心、备加呵护,就是学校学习生活、处世交际上也往往替子女躬身前行、越俎代庖。不让子女遭受生活中的一点点磨难,得不到应有的磨炼,结果培养出了一大批肩不能担担、手无力提篮,生活能力低下的“小皇帝”、“娇公主”。殊不知如此“人生必修课”的缺失,未来是必须补上的,而补课的结果却未必有好效果。

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直至共产主义社会是逐级沿革、次递向上,任何环节也不能逾越的。但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却一度无视此规律,****帝制、结束封建,本该加强资本积累,却一跃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甚至还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结果呢,共产主义没有进去,还活生生地被资本主义国家远远拉在后头。好在如今我们清醒了,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尊重规律、与时俱进,终于开创出这“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

综上述,海龟与老鹰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必须按规律而行,否则好的愿望未必会有好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发现了堵车规律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我上个星期一去上学,平时10-20分钟的车程,那天却用了30分钟,而路程仅为短短的五公里。回想这个学期开学到现在,已经过去2个多月、9个多星期了,每个星期一早上路上都比较堵,都要开25分钟-35分钟车,比其他时间都要慢。为什么每个星期一早上人和车都这么多呢?我想马上解开这个秘密。

为了解开这个秘密,我做了一个月的记录表格,查了百度,还去了车辆比较多的地方考察,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不久,我就发现了一些重要线索——线索一:星期一早上,很多人从城里到城郊工厂去上班,到了周末才回到城里。线索二:因为星期六、星期日是休息时间,很多人呆在家里不出门,很多事情积累起来要放到星期一一起去办。线索三:若星期一是下雨天,路上就更加堵了。我把这三条线索跟我爸爸说了,爸爸微笑着对我说:“这三条都对,非常棒!”听了爸爸的夸奖,我很高兴,我在旁边大声欢呼,我比科学家还要厉害了!

我又开始想:那为什么国庆节人和车这么多呢?于是我就在网上调查近十年国庆节人和车的情况,结果没想到国庆节外出的人这么多,有时高速公路都变成了停车场!就拿今年国庆节来说,杭州西湖景区平均每天都要接待60几万旅游人次,还有北京、上海,人也特别多,街上、景点等地方人密密麻麻的,像蚂蚁群,看得我脑子都有点晕。

这些城市本来没这么多人,他们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又开始查百度,查微信,发现这些人中有很多外国人,他们到北京、上海、杭州来旅游。因为北京有雄伟的天安门,还有高高的天坛,它们都很古老,是世界的旅游胜地。杭州也是一个旅游胜地,西湖边有几万棵树,有上百种不同的科目,很多树还有几百年的树龄,旁边有很多名胜古迹,有李白的,白居易的,还有很多有名的人。上海也是个大城市,上海有迪士尼乐园,乐园里有许许多多很好玩的东西。暑假我也去玩过,那天下雨,但人非常多,排了很长的队才轮到我。在战斗机里旋转时雨比较大,我被雨淋得像个落汤鸡,但是我还是很高兴。乐园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很好玩的游戏,外国人也特别多,他们都到中国来玩。

经过调查,我发现了堵车规律,节日期间及星期一因为外出人较多,容易造成堵车。另外,下雨天也比较容易堵车,这就是我发现的堵车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二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下面介绍“七先七后”的训练序列,也许是比较具有普通意义的一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使用。

1 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

2 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

3 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

4 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

5 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

6 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

7 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

以上“七先七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于以何时或达到何种程度作为先与后的界限,这又是个不能“一刀切”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的同学将上述七先七后交替反复安排,如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也未尝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要了解自然规律,才能尊重自然发展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将小海龟护送到大海,将老鹰赶走。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人们常常说,不要将好事办成坏事,也就是成语所说的弄巧成拙。上面例子中所举的这个好心人就是将事情办砸了的一种。本来,按照动物界的活动圈,也就是它们各自形成的生活规则和防范方法,小海龟们完全可以自己保护自己,充其量牺牲一只小海龟而已。但是,经过这么一个好心人的帮助,破坏了他们相互形成的默契规则,白白搭上了更多小海龟的生命。

春江水暖鸭先知。动物界、生物界,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适应大自然,和大自然中各自链条上的生物相关联的生存发展。蛇吃老鼠,同样,蛇也通过吃掉老鼠为其它老鼠提供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老鼠(当然也养活人类),这就是规律。其实,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发展规律,各自在各自的循环圈内发展循环,以至生命发展循环往复不止。这是达尔文生物圈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近年来,我们面对发展压力和环境恶化状况,国家也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说到底就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各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声音和举措越来越多。或许,上面的这位好心游客就是正是影响如此号召,心中顿时如此佛性,才做出如此举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文学常识:文言文句式停顿规律

全文共 1795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文言文时,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节奏停顿的划分普遍感到困难,对试题中出现的关于文言文句式停顿知识的考查也感到头疼。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学常识之文言文句式停顿规律。下面一起来看看!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停顿规律,做到顺畅朗读而不至于读破句呢?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帮助辨认。

一、了解文言文句式的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你就能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此句在文中之意是:(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朗读时应在“舌一吐”后停顿,即“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不能停在“而二虫”后,即“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已大风”;又如“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三、借助语法知识,读好停顿

在弄懂文言文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这样能把握文言文句中的一些自然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例: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3)普/性深沉有岸谷。(《赵普》)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例:

(1)恐/前后受其敌。(《狼》)

(2)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例: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例:

(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今/南方已定。(《出师表》)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例: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八则》)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四、除此以外,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2)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5)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6)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7)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8)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五、弄清哪些地方不该停顿,对掌握文言句式的停顿规律,做到顺畅朗读而不至于读破句也很重要

一般地说,以下的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偏正短语。例: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例(1)中的“唐贤今人诗赋”是偏正短语,作动词“刻”的宾语;例(2)中的“日有”是偏正短语,作谓语。以上两例,在朗读的时候,都要连读。

2.介宾短语。例: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2)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核舟记》)

例(1)中的“于乱世”“于诸侯”是介宾短语,分别作“全”“闻达”的补语;例(2)中的“为予群从”为介宾短语,作“得”的状语。以上两例中的介宾短语,都不能拆开读。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1)在具体划分节奏的时候,注意不能划得太琐碎;(2)文言句式的停顿,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语境,反复研读,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的停顿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自然的规律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我与我的母亲一起种豆芽。

第一天,我发现豆芽的皮皱皱的,似一个老人的脸,正在对我咪咪笑呢。我看到了这个情况,马上将豆芽拿起来,跑到母亲旁边,说:“母亲,豆芽的皮怎么皱了呢?”母亲说:“这只是一个过程,到时候还会有更奇怪的事情发生。”“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说。

第二天,我发现豆芽的皮已经完全脱下来了,而且也根长出来了。我想拔一下根,想让根更长,更快长大。但是,当我要将根拔长一点儿的时候,被母亲看见了,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绝对不可以拔根。”“为什么?”我问。“这样的话它一定会死的。”“那又是为什么呢?”母亲说:“反正……你别拔就对了。”

第三天,我发现豆芽的叶子也长出来了,这时,我突然想起母亲昨天说的话,“你绝对不能拔根,这样的话它会死的。”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再说了,还能让它更快长大呢,就算会死,那也要试试看才知道啊。于是,我打算,等母亲走了之后,将根拔长!过了一会儿,母亲走了,我的行动就开始了,我将根慢慢拔长。根拔长了,我的心里终于舒服了,因为根拔长了,豆芽还没死。

第四天,我的家里散出了一股非常难闻的味道。我与母亲一起搜索了这个味道的来源。让人惊讶的是,味道是从豆芽身上发出来的。豆芽死了。母亲知道是我将豆芽弄死的,于是说:“大自然规律是不能改变的啊!而你,就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

原来,大自然的规律是不能改变的,如果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就一定有不好的事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经济发展应该与客观规律相适应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15年里中国在钢产量上赶上和超过英国,后来又提高指标,竟要求钢的产量在3年内赶上和超过英国。当时英国的钢产量是2000万吨,中国是500多万吨。

1958年8月,党中央又提出当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当时距年底只有四个月,于是就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全国建起上百个小高炉,全民上阵炼钢,正如彭德怀写的那样:“青壮炼钢去,收禾妇与姑。”为了炼钢,毁掉了不少山林,浪费了不少资源,还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生产,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到1958年底,钢的产量达到了1108万吨,但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片面地追求高速度,只能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个教训,永远值得我们牢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找规律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背会乘法口诀表了吗?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在背的时候遇到难题了吗?你们有什么窍门吗?我找到了口诀表中横向口诀的一些规律,这样可以让我很容易的就记住了。

比如5的口诀,最后的得数每次加5,依次递增,分别是5,10,15,20,25,30,35......45;

9的口诀中,最后的得数也有它的规律,那就是每递增一次,个位数上减一,十位数上加一。

我把我自己找到的规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我们能很轻松的掌握乘法口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不规范广告语违背了艺术发展规律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素材速递】近日,(江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对《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进行了一审,随后将该草案及其说明对外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规定:广告应当以普通话、规范汉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已经废止的异体字、简化字;不得滥用同音字、谐音字篡改成语、词语。广告用语用字一旦违反规定,将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将被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10月8日新华网)

【素材运用角度】:“篡改与创新”纯洁民族语言”“纯洁民族语言,文化传承”“捍卫和尊重祖国语言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