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一篇关于美国的作文【汇编20篇】

小孩是母亲的心头肉,是父亲的小伙伴,是一家人的开心果,到了孩子生日的这一天,作为孩子的亲人,该怎么说生日贺词呢?下面小编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浏览

1101

作文

756

美国英语作文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today, even-increasing people think studying abroad is a good approach to students. i think its main advantage is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better because of the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it helps them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reign languages. outstanding language level can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on when finding jobs in the future. secondly, studying abroad provides people golden opportunities to expand their horizon and learn advance foregin technology. moreover, it is useful to spread and exchange different culture. however, there exist numbers of disadvantages. first, those who go to abroad for studying usually are much young. generally specking, they lack of experience of life and cannot take good care of themselves. second, students will feel lonely and miss their hometowns, especially on Spring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 furthermore, living and tuition generally are too high that people cannt afford it. so, if you want to study abroad, you should consider the above points carefully.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美国收获多又多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这15天去美国真是收获不少啊!

我们去参观了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8所大学,心领神会美国大学独特的建筑风格及绿色环境。我们还去游玩了高科技“室内”迪士尼和惊险刺激的环球影城。除此之外,我们还寄宿在美国家庭,品尝那边的美味佳肴,体会那边的风土人情,简直和我们中国大有不同啊!

总体来说,美国相对绿色化,到处都是草坪、大树,而且我们参观的大学都会大草坪,家庭住别墅的较为多,而中国,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家庭大多住楼房里,别墅较少。再从局部来看,美国的每所大学都有教堂,因为他们都是信天主教的,而中国大学里都不会有教堂;美国的早餐、中餐、晚餐都以刀、叉、勺进食,而且以面食为主,在中国,人们通吃米饭,而且用的都是筷子;在美国,他的幼儿园、小学都十分轻松,我寄宿那个家庭的小女孩也读三年级了,暑假都没有作业,假期时间还比我们长半个月,而中国的孩子放假时作业一大堆,压力很大。

除了这些,令我大为吃惊的是,在美国,人与鸟类走得很亲近,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鸽子、乌鸦,街市、马路上到处都是,而且见着人都不慌不忙,坦然的从你身边走过。但在中国,这也能叫做“奇观”了,正是因为有些人贪心,恶意的去捕捉它们,才导致今天,动物见着人就跑。不过,现在大家都提倡关爱小动物,我想,也许这样的“奇观”将会变成今后的“现实”。

我这次去美国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还收获了不少有关美国的风俗。看见了美国大学的环境和校风,我心里不禁有了想法:以后我长大也要去美国的名校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美国文化的英语美国文化感恩节英文1748字

全文共 2088 字

+ 加入清单

This Thursday is Thanksgiving Day. The writer O’Henry called it the one day that is purely American. Thanksgiving is not a religious holiday. But it has ritual meaning. Some Americans attend religious services on the day before Thanksgiving or on Thanksgiving morning. Others travel long distances to be with their families. They have a large dinner which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celebration. For many Americans, Thanksgiving is the only time when all members of the family gather. The holiday is a time of family reunion. Thanksgiving week is generally one of the busiest travel times of the year. However, experts say this year probably will be different. On September 11th, thousands of people died when terrorists hijacked airplanes that struck buildings in Washington D.C. and New York City. Many people now say they are worried about flying on a plane. Travel experts say almost 6 percent fewer people will make long trips this Thanksgiving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Many Americans who usually visit family and friends by plane are driving shorter distances instead this week. Some mental health experts say the attacks have frightened people. They say people feel safer and happier close to home. More than any other holiday, Thanksgiving is a celebration of family and home. Many people say that this year they are especially thankful for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and the good things in their lives. On Thanksgiving, people enjoy a long day of cooking, eating and talking. The traditional meal almost always includes the turkey with a bread mixture cooked inside. Other traditional Thanksgiving food served with turkey are sweet potatoes, cranberries and pumpkin pie. Stores are said to sell more food at Thanksgiving than at any other time of the year, and many people eat more food at Thanksgiving than at any other time of the year. Over the years, Americans have added new traditions to their Thanksgiving celebration. For example, a number off professional and university football games are played on Thanksgiving Day. Some of the games are broadcast on national televis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介绍美国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2780 字

+ 加入清单

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modern survey and statistics, as well as the result of predecessor studies, the trend and main process of forest dynamics are recognized. The forest area and forest coverage rates for each province of China from 1700 to 1949 are es- timated backward by every 50 years. Linking the result with modern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data, 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of Chinese forest in recent 300 years (AD 1700–1998)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recent 300 years, the forest area in current territory of China has declined by 0.95×108 hm2 (or 9.2% of the coverage rate) in total, with a trend of decrease and recovery. Before the 1960s, there was a trend of accelerated de- scending. The forest area was reduced by 1.66×108 hm2 (or 17% of the coverage rate) in 260 years. While after the 1960s, there has been a rapid increase. The forest area increased by 0.7×108 hm2 (or 8% of the coverage rate) in 40 years.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dynamics of forest. The amplitudes of increasing and de- creasing in western China are both smaller than the ones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rapid declining period from 1700 to 1949, the most serious decrease appeared in the Northeast, the Southwest and the Southeast, where the coverage rate in most provinces dropped over 20%.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coverage rate dropped by 50%. In Jilin Province, it dropped by 36%.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t dropped by 42%. In Yunnan Prov- ince, it dropped by 35%.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1949–1998, the western provinces, mu- nicipality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cluding Ningxia, Gansu, Inner Mongolia, Si- chuan–Chongqing, Yunnan, Tibet, Xinjiang and Qinghai, etc, the increase rates are all below 5%, while the eastern provinces, municipality and autonomous regions (except Heilongjiang, Hubei, Jiangsu–Shanghai) have achieved an increase over 5%, among which the Guang- dong–Hainan, Guangxi, Anhui, Beijing–Tianjin–Hebei, Shandong, Henan, Zhejiang, and Fu- jian have an increase over 10%.

根据历史文献、现代调查和统计,以及前人研究的结果,这一趋势和主要森林动态识别的过程。每个省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从1700年到1949年中国的es - timated向后每50年。连接结果与现代国家森林库存数据,中国森林的时空动力学在最近300年(公元1700年- 1700年)是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最近的300年,森林面积在当前中国境内已经下降了0.95×108款hm2(或9.2%的覆盖率),减少和恢复的趋势。在1960年代之前,有一个趋势,加速de -左右摇晃。森林面积减少1.66×108款hm2(或17%的覆盖率)在260年。在1960年代后,迅速增加。森林面积增加了0.7×108款hm2(或8%的覆盖率)在40年。研究还表明,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的动态的森林。的振幅增加,de -压痕在中国西部都是低于中国东部的。快速下降的时期从1700年到1949年,最严重的减少出现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大部分省份的覆盖率下降超过20%。在黑龙江省,覆盖率下降了50%。在吉林省,下降了36%。在四川省和重庆市,下降了42%。云南箴言——因斯,下降了35%。复苏期间1949 - 1998年,西部省份,μ- nicipality和自治区,包括宁夏、甘肃、内蒙古、Si - chuan-Chongqing,云南、西藏、新疆和青海、等,增加率都低于5%,东部省份,直辖市、自治区(除黑龙江、湖北、Jiangsu-Shanghai)实现了增加超过5%,其中光——dong-Hainan、广西、安徽、京津冀、山东、河南、浙江、和傅——剑已经增加超过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国之行800字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国度——美国

在我的期望中,美国应该是个开放、繁荣的大国家,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美国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宽敞的街道,干净的马路,与上海这个钢筋水泥森林最大的不同就是,矮小精致的小屋子充分展现出了蔚蓝的天空。

在美国的这几天里,我体验了一个美国人的生活,深深的被这里的事物、人文、环境所吸引,下面就让我来说说美国的迷人之处。

首先,令我感觉最舒畅的就是美国的道路,宽敞的道路上名车飞驰,美国很少有自行车,所以没有为自行车特别设立的车道,也许是这个原因,美国的街道显得特别宽敞、干净。记得有一次在美国过马路,那是一条没有红绿灯的马路,我习惯性的站在路边,可从远处行来的车看到我都停了下来,原来是在等我过马路。这就是这里的风尚,永远是车等人,而不是人等车。在这里,没有堵车,没有吵闹的鸣笛声,有的只是耐心与宽容。

其次,是美国人家的温馨,在盐湖城的几天我们住在一户美国人家,户主是位爷爷,家里一共有8个人,爷爷的妻子、爷爷的女儿和她的5个小外孙。爷爷的脸上总是带有慈祥的笑容,别看他已经子孙满堂,可身体还十分的健壮,记得在搬进他家的那天,我的行礼箱很重,我用尽全力也只能提起了一点,而他一手一个行礼箱,轻轻松松就提进了门,这让我十分感叹美国老人健康的生活状态。而最令我惊讶的不只是这,在第一天我们互相介绍自己时,他们一家为我们演唱了一首歌,小外孙们是男高音,爷爷是男低音,小孙女是女高音,奶奶是女低音,妈妈充当钢琴配乐。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祖孙三代在一起合作出美妙的音乐,美国的艺术教育让我们这些因合唱出国交流的学习者自叹不如,他们所唱出的感觉是温馨的,让我这个外国人也情不自禁地想要融入他们的家庭。在这里,没有争吵,没有隔阂,有的只是温暖。

最后,是美国的天气,虽然从地图上看,洛杉矶与上海的纬度差不多,同样是冬季,可在上海棉衣加外套也没觉得暖和,而我们在洛杉矶最多也只穿两件。特别是在海拔很高盐湖城,零下7度的地方,却由于环境干燥而不显寒冷,再加上暖气设备很先进,外面下着大雪,人们在家短衣短裤,有一次爷爷出门甚至只穿了一件短袖。在这里,没有寒冷,没有拘束,有的只是舒适。

美国的迷人之处还有许多,可惜还没有体验够,我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美国名人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的知识引入经济学,并因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卡尼曼得出的结论看上去颇为荒谬,甚至违反直觉。1996年,卡尼曼做了一个最为有名的实验,他研究了682名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他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人的结肠镜检查稍做延长,即检查结束后,先不抽出管子,而是静静地放一会儿,这时候病人会感到不舒服,但已没什么大痛。做延长检查的病人(不管开始阶段有多么痛苦)事后都反应不错,觉得下次选择还是要选结肠镜而不是钡餐和X光。而那些没有延长检查时间的病人下来后则大叫:“真像下地狱啊。”

卡尼曼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在评价某种经验时,有一个时间长短的因素。也就是说,最后阶段的痛苦(或欣悦)程度决定了我们对整个事件的记忆与评价。这对我们预期某种决策以及每天利用这一“捷径”做出上百个决定极为有用。

[美国名人故事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美国之行

全文共 2232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没过是个自由的国度,好奇的我一直很想去看看,终于等到了这令人兴奋的日子,2015年8月5日的上午,我已经站在了轮船上驶向我心中的女神。

深蓝色的大海上白色的浪花不断起伏,轮船在不断的颠簸,天空中的海鸥用着尖锐的细嗓子不停地啼叫着,M似的身形在天与海的连接口滑翔着,它飞过了一座座高楼,飞过了一艘艘轮船,飞过了浅蓝色的天空,它带走了一阵风,它滑过了深蓝色的大海,只留下了一排浪花,它只在一个绿色巨大女人的脚下停了下来,她就是—自由女神。

自由女神是浅绿色的,她头戴光芒四射的皇冠,身着古希腊长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她脚下是被打碎的手铐、脚铐和锁链,她目光凝重,高高地站在海面上的一个平台上。白白的浪花使劲地拍打着自由女神脚下的岩石。

这座神像是1865年法国著名的雕刻家巴托耳迪设计的,自由女神的创作原型是源于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位忠于共和政体的年轻姑娘在巷战中,手持熊熊燃烧的火把,越过了障碍物,高喊“为了民主,为了自由”的口号向敌人冲去,结果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当时巴托耳迪也在场,看到了这动人心魄的一幕,从此这位姑娘的形象铭刻在他的心中。

阳光洒在自由女神的头上、脸上、胳膊上、腿上,整个自由女神散发着神奇的光芒。看到自由女神,船上的所有游客就像一群脱缰的野马一样挤到船头,你推我挤,差点把一个人的包挤下海去。船又向前开了一点,大家纷纷拿出相机,准备拍照。有的人在最前面,毫不费力地拍下自由女神。有的则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抬着头,眯着眼把相机举过头顶才拍下。“看,那就是自由女神!”,听到了那么稚嫩甜美的声音,我的目光从自由女神身上转到旁边,原来是两个小孩在说话。“是呀!自由女神真威风”另一个小孩答道。

美国是一个重视自由的国家,现在的国家多么的美好,想必这个年轻的姑娘做出了巨大贡献吧。

船调过了头,我们看到了布鲁克林大桥和曼哈顿。

到了下午我们去了华尔街,听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在这儿我们看到了繁华的美国,用两个词形容就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辆车接一辆车像永远流不完的瀑布一样,每座大楼都能直升云霄,而且华尔街的楼都千奇百怪,我最喜欢的有两座:一座是教堂楼,它的大部分颜色是白色的,上面有非常精美的雕刻,一到整点,教堂里的钟声就清脆地响几下。另一座大楼像是用玻璃包着的,里面是一条条像彩带一样的绿色线条,在这一条条绿色线条的缠绕下,这座楼十分的显眼。

很快到了晚上,华尔街慢慢地安静下来,我们就这样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哈佛大学

当然,美国有很多世界顶级的大学,这次美国之行,我们有幸参观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耶鲁大学。我最喜欢的还是哈佛大学。

说起哈佛大学,真是如雷贯耳,没想到今天我就能走进哈佛大学的校门,去看看哈佛的校园风景,听听哈佛的美丽故事,感受下哈佛的魅力,所以内心无比激动。

我们在一座小小的门前停了下来,它又黑又小,门的两侧都是绿色植物,原本不大的校门被门两旁的植物挤在一起显得更小了。这就是哈佛校门?更奇怪的是门上面有一个动物的头像,我左看看,右瞧瞧,狮子?老虎?都错了,是一头猪。为什么一所世界名校的门前不是老虎狮子等威风的动物,而偏偏是一只不怎么聪明的猪呢?原来是为了告诫哈佛学子:不要以为进了哈佛大学就很了不起,可能你的智商还不如一头猪。你必须要不断努力,学无止境,要一直有探索进取的精神。听到这一番话,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走进校门,只见一条条小路进入眼帘,这一条条小路总是围绕着一片片草地,每片草地上都种着一棵树,再往前看,一座深红色的大建筑在最中央,据说深红色也是哈佛校徽的颜色,代表着哈佛学子们对追求学问的热爱与执着。继续往前走,时不时的会经过一两个长木椅。最终,我们在一座雕像前停了下来。这是哈佛先生坐在椅子上的雕像。哈佛先生全身都是黑色,唯独他的皮鞋头是金色的,据说摸一摸就会有好运,金色是摸出来的吧?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摸了一把。

说到了雕像,就不得不提起哈佛大学的三个谎言:第一个,刚才的那座雕像根本不是哈佛先生本人,而是找来一名年轻英俊的小伙做模特。第二个,哈佛大学虽然以哈佛命名,但哈佛并不是最早的建校者。第三个,哈佛大学是1636年建校,而不是1638年建。虽然哈佛大学有三个天大的谎言,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声誉。

参观完雕像,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哈佛图书馆。哈佛学子们都特别爱看书,据说晚上十一、二点,整个哈佛一片黑暗,唯独图书馆灯火通明,哈佛学子们通常看书至凌晨两、三点,有的甚至在图书馆过夜。如果你一早去图书馆,通常会发现桌子下面伸出的两只脚来,往桌下一看,才发现一个学生已经睡熟了,手旁 还 放着一本没读完的书。听到这些,我深深地被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原来美丽的光环下埋藏着无尽的付出啊!

图书馆前面是一个好玩的大型国际象棋,有两个可爱的孩子站在棋盘上玩的不亦乐乎。其中一个用两只小手搬一个小兵,结果搬不动,急的他呲牙咧嘴。我正要走,只听“砰”的一声,刚才那个被他玩弄的小兵倒了,他哇的一声哭了,幸亏没砸着他,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否则后果严重了。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草坪上,草坪软软的,就像绒绒的绿地毯。前方就是哈佛艺术楼,楼上的天花板是透明的,如果是晴天,阳光会照到大楼里,顿时整个艺术楼就充满了阳光的味道。我们在草地上又蹦又跳,开心地玩耍。

时间过地飞快,转眼间,我们就要和哈佛说再见了,期待着我们长大再次来到哈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中关于以美国为话题的写事作文

全文共 3716 字

+ 加入清单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创新等实力领衔全球。下面yjbys作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提供有关于美国的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读《美国中小学生的规则和自由》1000字

在周一的例会上,我们一起学习了《美国中小学生的规则和自由》。当时,这篇文章便触动了我。回家后,我又认真的拜读了此文,我的感慨颇多。

从此文里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在美国,学生上学可以不用穿校服,不少高中女生都穿着露出肚皮的低腰裤,还有穿短裙的,有些学生穿着拖鞋;他们的头发长短不一,身上装饰物五花八门;上课时他们不必端正的坐着。想上洗手间站起来想老师示意一下就可以出去了,讨论问题想发言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即使在最轻松活泼的课堂上,即使学生上课时席地而坐,却也极少看到学生之间互相交头接耳、嬉戏打闹的现象。当有的学生在发言时,其他的学生会认真的倾听,一定会等该同学讲完后再开口;学生下课离开的时候,一定会把椅子放回原处,学生的桌椅上干干净净,看不到乱涂乱画的现象,更没有刀子的刻痕;学生的课本更是非常干净,没有被画得乱七八糟;学校的洗手间没有乱七八糟的文字和图画等。

而在中国,在校园里,学生是不允许穿拖鞋、穿露肚皮的低腰裤和超短裙进学校的;男生一律留短发,而且前不能过眉,两侧不能过耳,女生不能染发烫发,不能佩带各种首饰;上课时必须端正的坐着;想上厕所时必须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教室;回答问题时必须先举手……尽管学校定了很多规章制度,也做了很多要求,但是还是有不少学生放错。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我们这里的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却也看到少数的学生之间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学生在举手发言时总喜欢喊“我、我、我”,在别人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喜欢插嘴或自顾自的,并没有认真的倾听;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的课桌椅上乱涂乱画的现象到处可见,有的学生的课本被画的乱七八糟,连封面也没有了,甚至于不象一本书了……从种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的孩子的自理、自觉能力没有美国孩子强。

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不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对学校的理解。在美国,入学时,学校会给每位学生发放一本〈家长/学生手册〉。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熟知手册中的每一条款,还要求监护人也必须熟知其中的全部内容。学生和家长会自觉的遵守手册上的每一条款,当违背了哪一条时,学生和家长会自觉接受惩罚。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家长们,每次开家长会时,我们都会将本学期对学生的要求告之家长,并且要求家长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比如督促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字,我记得有一回我看到了这样两份作业,一份是学生抄了作业要求,可是作业没有做完,但是家长也把名字签在了本子上;一份是学生的作业全部都做错了,但是家长还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本子上……

到底我们需要给学生哪些自由,对学生的哪些行为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限制,这是我们都值得好好研究和探索的。

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1200字作文2

生命与人类同在

——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有感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当比尔无视同伴对自己的呼喊,作为一个尚有能力的人,向生命的希望奔去时,生命却抛弃了他。比“他”走得快的比尔,却先倒下去了。这正是人——背弃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剧。

《热爱生命》中的“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文学手法,出色地描绘了这种抗争。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在能量,这种能量是无法诋毁的,它会让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是吃掉你的野兽,还是饥饿、疲惫,生命都会帮助你战胜它。

这是一篇逼真的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没有多余的议论,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近乎真理的事实——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生命的剽悍与强大。

突然悟道无限渺小的“我”竟然那么强大。天地仿佛为“我”而生!

是啊,那一片片荒草马上就会在春天的风中变成一片片新绿,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生命的象征。

我是谁并不重要,就象小说中的他是谁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知道,“我”——就是这苍穹中的生命。生命赋予了“我”精神、意志、理想、智慧!

让我们永远拥抱伟大的生命。生命,与人类同在。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它都会与我们同在!

精彩片断选读

他一动不动地仰面躺着,现在,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它愈来愈近,总是在向他逼近,好象经过了无穷的时间,但是他始终不动。它已经到了他耳边。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象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他那两只手一下子伸了出来——或者,至少也是他凭着毅力要它们伸出来的。他的指头弯得象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敏捷和准确是需要力气的,他没有这种力气。

那只狼的耐心真是可怕。这个人的耐心也一样可怕。

这一天,有一半时间他一直躺着不动,尽力和昏迷斗争,等着那个要把他吃掉、而他也希望能吃掉的东西。有时候,疲倦的浪潮涌上来,淹没了他,他会做起很长的梦;然而在整个过程中,不论醒着或是做梦,他都在等着那种喘息和那条粗糙的舌头来舐他。

他并没有听到这种喘息,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牙齿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祝五分钟之后,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紧紧地压住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馒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象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硬灌下去的。后来,这个人翻了一个身,仰面睡着了。

告别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写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封信1000字作文3

尊敬的奥巴马总统:见信好!

我是中国某个地区的一位小学生。“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在北京奥运会上,刘欢与莎拉布莱曼唱出了我们全世界人民的心声。是呀,奥巴马总统,你我同住在一个大家园,就应该让战争在世界上销声匿迹,让和平之花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绽放!

回首往事,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了珍珠港,美国决定严惩日本。同年二战全面爆发。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据战史材料,美国也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即使时光已经流逝60个年头,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空前浩劫带给人类的灾难,仍然令人心悸。如果能把在二战中的经济损失,投入到各个国家的建设中,那么各个国家肯定会比现在更加繁荣昌盛!

在前几年,美国和伊拉克的战争爆发以后,许多伊拉克儿童在美国战斗机轰炸过的废墟上游荡,因为他们的父母和亲人在轰炸中丧生了,他们无家可归,只能在杂乱又危险的废墟上寻找可以维持生命的东西;我想当伊拉克儿童无家可归的时候,美国的儿童却坐在自家的饭桌前吃着美味又丰盛的晚餐!

这个对比是多么鲜明!

既然美国在二战中也反对凭着自己国家强大去欺负落后国家,那么又为什么要挑起与伊拉克的战争呢?美国的前任总统这样做,会问心无愧吗?奥巴马总统,为了不让这种悲剧再次发生,希望您能注意国内外的大事,努力让和平永驻人间!

我相信,您也希望世界可以和平,那就让我们一起告别战争,倡议和平!

22世纪离我们虽然遥远,但是时光犹如流星一样一眨眼就过去了,让我们提前敲响22世纪的钟声吧!

祝:身体健康!

事业顺利!

一位中国小学生:缪丁楠2009年3月16日名师点评:看完这篇文章,我被感动了。文章以“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曲引出话题,紧接着以简洁、凝练的笔墨点明文章的主旨:“让战争在世界上销声匿迹,让和平之花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绽放”。紧接着,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呼唤上,而是用睿智的目光,用生动的历史事例,对和平的珍贵进行了追索与倡议,体现了难能可贵的素养。和平是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和平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美国之旅的开始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八月的开头,我参加了一个旅行社。是一个去美国的旅行社。就在八月四号这天,我来到了罗湖的田贝酒店。地址上说实在地铁田贝站的旁边,于是我和我的爸妈坐着地铁来到了田贝站。刚从地铁里出来,发现这里挺荒凉的。并没有什么酒店。我提议让我爸来导航。很快,我爸爸确定了方向。但看起来非常的远,我当时还怀疑我爸爸找错了呢。走了半个小时左右。我们终于看到了一家小小的酒店,上面挂着“田贝酒店”四个字。名字听起来还不错,可是里面的环境还真的不咋地。反正只用住一个晚上。

天慢慢变黑了,我和我爸的肚子变饿了。也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我们顺着一条道找饭店,这附近有很多的饭店。但是环境都不是很好,最后我们选了一家看上去最好的饭店。这家饭店是湘菜馆,里面有空调。很快我们在空调旁边就坐了,我爸利索的点了几个菜。没过多久,服务员就端上来了菜。由于肚子很饿,那道菜一下子就被吃完了。我爸要了一碗米饭,准确的说是一竹筒。那一竹筒的反很快就吃完了,服务生又加了半竹筒。我把突然对我说:“这饭肯定不要钱。”我心想:天下哪有这么好的地方?米饭不要钱?想完之后,我立刻反驳我老爸,他肯定的说:“这饭,肯定不用钱!”经过一番争斗以后。我也不想争斗了,就等待着买单时候的结果。买单的时候,米饭是要钱的。而后面的那一竹筒算得是半碗。所以,我还是对的。

在这个旅行团中,我不是最小的。但也不是最大的小孩,那要看怎么定义,这个团里一个上大三,一个上高三,两个上初三。最小的比我小一年,可是他后来的表现可不是这个岁数啊。在整个团里,所有比我小的都是有家长带的。而我却是一个人。一个大哥哥照顾我,他上高三。后面的表现可比他的年龄小很多。这个团里,只有四个小孩是没有人陪同的。

第二天一早,我们大家就坐着大巴回到了“深圳湾”过关。这不是坑我吗?我从深圳湾附近跑到田贝酒店,然后又跑回去。我们坐这车来到了香港机场,我们安检过后就上飞机了。这是我第一次出国,难免有一点兴奋。经过了十六个小时艰苦的飞机,我们来到了纽约的机场New York机场。我的美国之旅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倒霉的美国人作文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美国人独自走在冰冷的大街上。他原本在等他的韩国助理,但毕竟韩国也会堵车的吗,所以需要他等半个钟头,助理才能到。

这个美国人刚下飞机,不远万里,远涉重洋才来到这个国度。由于来时匆忙,他甚至没有吃饭。他的肚子正发出咕咕的声音,这种声音真令人难受,他一会儿停止,一会儿响起,停止的时候万籁俱寂,当它响起时连绵不断,实在令人烦闷。

这个孤单的美国人面对这个陌生的国度,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空荡荡的肚子驱使着他向前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四周的大街写满了他所不认识的韩文,他失望极了。但他已经走了很久了,所以他别无选择只得继续往前走,终于他看见了两个让他暴跳如雷的英语字母WC,这个美国人当时的心情真可谓是欲哭无泪。

与此同时,他的助理也在寻找他,可他发现手机没电了,而且走的太远找不到回机场的路了。

[倒霉的美国人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美国英语作文

全文共 1683 字

+ 加入清单

American flag for a rectangular shape, length and width ratio of 19:10 for the Stars and Stripes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the upper-left corner flag for the blue stars surface area of the stars a few provisions in the respective departments,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state flag on the number of a few of the stars. Star 13 is outside the red and white stripes, 13 stripes on behalf of the original 13 colonies in North America. According to Washington, said: symbol of the United Kingdom with red stripes, white stripes and a symbol of freedom from it.

More general argument that the red symbol of strength and courage, a symbol of purity and innocence of white, blue is a symbol of vigilance, perseverance and justice. In 1818 the U.S. Congress pass the bill, red and white flag on the fixed width for the 13, the number of five-pointed star should be in line with several states of America.

Each additional state, the national flag on a star to increase, the general in the new states to join the second yea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July 4. So far has been the national flag to 50 stars, representing the 50 U.S. states. June 14 each year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niversary of the American flag." On this day,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held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flag and love of America.

美国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19:10,为星条旗(the Star-Spangled Banner),旗面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区内的星数于有关部门规定,美国的州数就是国旗上的星数。星区以外是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13道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据华盛顿说:红色条纹象征英国,白色条纹象征脱离它而获得自由。更普遍的说法认为,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象征纯洁和清白,蓝色则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

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国旗上的红白宽条固定为13道,五角星数目应与合众国州数一致。每增加一个州,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后的第二年7月4日执行。至今国旗上已增至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每年6月14日为“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在这一天,美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对国旗的敬重和对合众国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美国:餐厅里的教养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对于美国学校课堂的宽松,大家从电影、电视上或许都看到过。他们可以把腿跷在桌子上,也可以坐在桌子上……但食堂的严格你听说过么?

侄女去美国读中学,一年后回国度假。我发现小姑娘的“吃相”大变样,饭前她主动去厨房帮忙,端菜端饭;开饭后,她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不但把自己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吃完了还主动收拾碗筷,去厨房帮忙洗碗。我十分意外,因为以前她不是这样的。我对她的改变十分好奇,问她:“难道你们老师很在意你们的餐桌表现吗?”

侄女竟然说:“食堂可比教室要求严格多了!”

对于美国学校课堂的宽松,大家从电影、电视上或许都看到过。他们可以把腿跷在桌子上,也可以坐在桌子上……但食堂的严格我从未听说过,更没想到我家这个原来吃相懒散的小姑娘,会在那里被训练成淑女。

侄女告诉我,每天每个班级都会派一名同学去厨房帮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工作人员的辛苦,也作为监督者,去核查这三美元的午餐里每样食物的卡路里、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是否与参考值相符。不知不觉中,学生会学到很多营养学的知识。

洗手,更是非常严格。学生们必须遵照相关的步骤,洗够要求的时间。生活老师会在一旁监督,据说还有一个摄像头会监控大家洗手的步骤。

接下来是餐桌礼仪。虽然是在食堂吃饭,该有的礼仪却不能少。比如,不能把胳膊肘儿放在餐桌上,不能一只手拿叉子另一只手握杯子,不能舔手指头,不能吧唧嘴和张着嘴嚼东西,不能越过别人的盘子去取东西,要把嘴里的东西都咽下去之后再说话,牙缝里塞进东西了要到卫生间剔出来……这么多严格的规定,让我们不用再问“是否可以边吃饭边玩手机”等问题。在这种“食堂文化”中,大家公认,一个学生的素质与他的餐桌表现密不可分。侄女班上一位才艺优秀、考试成绩全A的同学,因为餐桌礼仪不佳而失去了去欧洲进行国际交流的资格。这在我们看来简直难以想象,然而在美国,吃相不佳是公认的软肋,足以上升到有损国家形象的高度。

至于浪费食物和偏食,都是被人鄙视的。用侄女的话来说:“假如每个人都把食物吃得干干净净,你还好意思剩饭吗?”校长和老师们以身作则,不但“光盘”,而且用面包(食堂免费提供)将汤汁吸得干干净净,把盘子擦得锃光瓦亮。不难想象,这种节约食物的氛围影响着每个孩子,很多挑食的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变得毫不挑剔。老师不鼓励吃饭太快,但是吃得太慢的孩子会受到警告和擦桌子的惩罚。

和中国学校食堂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吃好之后,学生要自己将餐盘交给餐厅的工作人员,一边双手送上,一边有礼貌地说:“谢谢某某先生(女士)。”这种训练,据说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这一方面可以让厨房工作人员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另一方面训练孩子们尊重这些为他们服务的后勤人员。

反思一下,餐桌文化与教育背后的价值观是密切相关的。在美国,考100分并不重要,在餐厅里恪守规则、礼貌友善是非常重要的。师长们对孩子的课堂表现充满了宽容,却非常严肃地对待餐桌礼仪,非常看重孩子们对待服务人员的态度。

俗话说,想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先看他在饭局上的表现。饭桌上,一个人的教养会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希望我们的家长和学校,能够学会“从舌尖上”培养爱节约、有教养、懂感恩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国宪政历程读后感

全文共 4477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的政治体制中,最高法院的核心职责是通过审查涉及宪法解释的案件,来判定联邦或州议会的某项法律或者联邦或州政府的某种行为是否违宪。因具有这一强大的司法审查权,最高法院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成了民众与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争议的最终裁决者。休斯大法官在1907年一次演讲中的某句说辞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状态:“Weare under a Constitution,but the Constitution is what the judges say it is。”

然而美国的最高法院一开始也并不是像现在这么强大。最高法院成立之初,华盛顿任命了六位大法官,实到的只有四位。第一任首席大法官是约翰·杰伊,也就是与麦迪逊、汉密尔顿联手撰写《联邦党人文集》的那位,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六年后他选择辞职,五年后,约翰·亚当斯总统请他重新担任大法官,他拒绝了总统的好意,并说了这样一段话:

“为司法部门不断争取一个合适地位的种种努力,业已证实是徒劳无功的。我实实在在地相信,在一种有如此缺陷的制度下,最高法院既没有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力、分量和尊严,使其能够支持联邦政府,也不拥有它应该获得的、公众把它视为国家正义的最终保护者的那种信任和尊重。”

这种情况的成因在于美国宪法第三条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十分笼统,只有短短三款,远不及对议会和政府规定的那样详尽,而且,最关键的是,美国宪法当时并没有指明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此时的最高法院就像汉密尔顿评论的那样:“司法部门既无军权,又无财权,不能支配社会力量与财富,不能采取任何主动行动……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一个”。

然而马歇尔大法官在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通过判决成功地向国家立法机构宣布,不仅宪法高于一切法律,而且判定法律是否违宪与立法机构无关,只有最高法院才是一切与宪法有关法律问题的最终裁判机构;向国家行政机构宣布,宪法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司法部门,司法部门有权判定行政当局的行为和命令是否违宪。这样,最高法院拥有了司法审查权,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最终立法权”。

不过马歇尔更加值得称道的是其背后的政治意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背景实际上是民主共和党与联邦党二党之争,联邦党本来占有着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的领导地位,但在1800年的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中一败涂地,让民主共和党控制了立法与行政部门,手上只剩下了司法部门。通过司法部门获取权力,就成了联邦党人的救命稻草一般,而这时马歇尔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即让最高法院获得了可以通过司法审查否决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行为的权力。此时民主共和党的领袖杰弗逊非常担心,“宪法欲使政府各协作部门之间相互制衡。但是,如果授权法官决定法律是否违反宪法,使法官不仅在司法部门的地盘自行其是,而且还在立法和执法部门的行动范围独断专行,那将使司法部门成为一个专制暴虐的机构”。尽管杰弗逊忧心忡忡,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在马歇尔大法官的领导下,联邦最高法院自我约束,见好就收,并没有单纯从党派利益出发,凭借司法审查权与国会、总统拼个鱼死网破,频繁地否决新国会的立法,使最高法院成为“专制暴虐的机构”。在马伯里案之后的30余年,马歇尔法院再也没有动用过司法审查权,既维护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又树立了最高法院的权威。

身为大法官一定要具有锐利的政治眼光,必须懂得审时度势。马歇尔大法官在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的处理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处理政治问题的实用主义精神,该妥协时就妥协,并不随意动用自己的权力肆意妄为。然而说肆意妄为可能有点过,毕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比起政客之流,往往并非什么居心叵测之辈,但是说到审时度势,可能就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得像马歇尔大法官那样登峰造极了。

美国宪法第1条第9款第一项规定,在1808年之前,即在宪法生效20年之内,国会不得立法禁止进口奴隶的贸易。此条款起草时,联邦内共有13个州,其中7个州是自由州,6个州为蓄奴州,作为建国的一种妥协,自由州同意奴隶制在蓄奴州的存在。然而美国独立后,其领土不断地在扩张,1787年通过与英国的谈判获得了西北领地,1803年从法国购入了路易斯安那领地,接着又从墨西哥夺得了西南领地,并逐渐在这些领地上建立新州。至1819年,联邦内一共有22个州,自由州和蓄奴州同为11个,双方在参议院的力量势均力敌。就在1819年间,位于路易斯安那领地的密苏里地区要求以蓄奴州的身份加入联邦,如此一来,南方将控制参议院,北方遂极力反对,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原属马萨诸塞州的缅因地区要求独立加入联邦,国会顺势同意其以自由州身份加入,以维系南北之间的平衡,为此,国会还专门通过了一部《密苏里妥协案》,对南北双方的势力范围作了划分,双方不得越界扩张。

天意弄人,在这部法案通过后的第36年,最高法院受理了斯科特案,并以8比1的的绝对多数作了确认奴隶制存在的判决,然而最关键的是,最高法院第二次动用司法审查权,判决《密苏里妥协案》违宪,取消了南北双方的边界。如此一来,便等于最高法院承认奴隶制的正当性,并且奴隶制可以任意地向北方扩张。经此一判,最高法院失去了北方的忠诚,北方各州法院开始公开抵制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执法部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在北方严格执行逃奴追缉的法案。然而有问题就有解决方案,此时北方的共和党人积极行动起来,争取让林肯在1860年的总统大选中获得胜利,这样一来,林肯就能在任期内任命新的大法官以取代当时最高法院风烛残年的几位,占据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中的多数席位,从而推翻斯科特案的判决。然而南方岂有不识此道之理?虽然林肯具有温和主义的名声,南方仍然放出风声,如果林肯获胜,南方就将脱离联邦。

历史已为人所知,林肯最终获胜,美国内战也最终爆发。然而要把内战爆发的全部责任推到最高法院有关斯科特案的判决上去,可能言过其实,当时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南北双方的经济背景。因气候和地理原因,美国南方形成了一种主要靠向英国和北方大规模出口棉花、烟草等农产品“创汇致富”的出口导向型农业经济,其原棉占据了英国棉纺工业80%的市场,而北方受气候限制只能发展工业。为了保护刚起步的民族工业,现今大肆鼓吹开放市场、自由贸易的美利坚合众国,当时通过世上最高的关税率筑起了保护性贸易壁垒。可是该制度深深地伤害了南方的出口型经济,致使其遭受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南方政客普遍认为,北方企图以高关税和废奴运动摧毁南方种植园经济,使南方沦落为北方的廉价原料产地。不管北方是不是这个想法,至少政客们的思路还是对的,南北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经济矛盾。

然而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问题,仍然根据宪法规定财产权判决奴隶为个人财产,只能说他们是一群有原则的人,然而当时的世界并不需要这么有原则的人。北方的政客大肆宣扬南方的奴隶如何辛苦,但是他们的商人可以让童工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林肯总统发布了著名的解放奴隶宣言,当然,这是北方在快要输掉南北战争的情况下,之前他还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根据这种情形,本文只能说,当时非常聪明的人,大概都不在最高法院吧。在此也不得不提杰克逊大法官的一句名言:

“Weare not final because weare infallible,but weare infallible only because weare final。”

放在这个案件背后,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愿意重新思考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休斯大法官在任职最高法院之前,于1907年的一次演讲中感慨:“我们生活在宪法之下,但这部宪法是什么意思,确实法官们说了算。”可是,当休斯本人身在其位时,体会到“法官说了算”的巨大责任和沉重压力之后,他叫苦不迭:“我是多么讨厌写判决书啊!我宁愿出庭辩护,让别人去承担做出司法裁决的责任吧”。最高法院虽然看起来很平静,但正如霍姆斯大法官说的,这种平静只是暴风眼中的平静。

霍姆斯大法官退休时,美国正处于30年代大萧条的谷底,这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在人们心中的印象。美国人选择了罗斯福作为新一任的总统,因为他许诺要通过新政将人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此时,在民主党人控制的国会协助下,罗斯福毫不犹豫地通过了许多以救济、恢复和改革为核心的法案。这些法案损害到了一部分共和党人的利益,于是共和党人纷纷提起诉讼,一些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保守的最高法院再次动用司法审查权,宣布诸多的新政立法违宪无效。

不过罗斯福可不是好惹的,况且他的背后有美国的广大民众撑腰,虽然最高法院给予了罗斯福以重创,但民众却坚定地站在了罗斯福一边,在1936年的选举中再次投给了他绝对的多数票。有了民众的支持,罗斯福决定与最高法院斗一斗。鉴于当时9位大法官已有6位年逾古稀,罗斯福建议国会通过法律,规定只要大法官年逾七旬且任期超过10年,总统就可以加派一位新的大法官,最多加派6人。罗斯福希望通过这种掺沙子的方法,把自己信任的6人送进最高法院,以此来改组最高法院。

罗斯福本人确实是行动派,一提出改组最高法院的方案后,罗斯福就开展了宣传攻势,大肆动员舆论对他的支持,大打民意牌,罗斯福指责说,“最高法院的所为所为已不是司法机构,而是制定政策的机构”,民选的国会正在努力使美国人民“免于灾难”,而最高法院“却要人们怀疑国会的这种能力”,他的责任就是“把宪法从法院中拯救出来,同时也把法院从他自身中拯救出来”。

罗斯福的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是荒谬至极,最高法院如此充满魅力的一个机构,大家又怎么会认同这样一个提议呢?如此认为的人都被狠狠地煽了一个巴掌,因为罗斯福的建议引起了全国性的大辩论,保守派攻讦说这是宪政的末日,就连民主党人自己也忧心忡忡:“假定有一个位反对总统,像罗斯福一样富有魅力、能言善辩而不可抗拒,而他又决定用他很容易称之为紧急理发的法律来删削《权利法案》,那么,我们就得由这位阎王摆布了”,当然,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只是需要美国人民生活在更惨的环境中罢了。

后来罗斯福的改组建议还是失败了,因为最高法院改变了态度。在西岸旅馆诉帕里什案中,最高法院以5比4的票数确认规定最低工资的法律有效。当时首席大法官休斯和布兰代斯大法官在内的四名大法官都倾向于支持最低工资法,也有四位大法官倾向于反对最低工资法,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到了欧文·罗伯茨大法官身上。虽然罗伯茨大法官在半年前与保守派站在一起,投票反对了纽约州的最低工资法,但是全国对此案发表评论的344家报纸中,只有10家赞成了这一判决。罗伯茨大法官在纠结犹豫了一夜之后,最终选择了自由派,投票赞成支持最低工资的法律有效,避免了与罗斯福更大的冲突,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宪政危机。现在看来,虽然经济理论的对错是非难解,但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与人们的期望不失为最高法院的明智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观后感

全文共 2044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永远是有套路的,所以就不从情节上分析了。

个人评论:

漫威宇宙电影中非常关键的承上启下之作,为宇宙设定打开多维度空间之作,在科学(不管是科技还是科幻)维度之上引入魔法维度之作。

结论:成功,水准以上,即便达不到《复联1》的地位,至少个人认为不输于《银河护卫队1》。

成功之一:态度良好

漫威宇宙电影经过前面的13部,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

“钢铁侠”三部结束,“美队”三部结束,复仇者联盟经过“内战”重新洗牌。可以说,之前的漫威宇宙是以钢铁侠和美队为核心建立的,两个性格和背景完全不同的超级英雄分别握有决定权和否定权,在这个基础上辅以雷神、绿巨人、黑寡妇等角色。可以说,这个设置非常成功,而唐尼在里面尤其突出。

可是,随着唐尼的皱纹越来越多,随着观众对于红蓝CP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这一点更重要),漫威必须迅速推出新核心人物和亮点,不然宇宙的第三阶段后半期非常容易出现滑坡,那么等到第四阶段就不可想象了。关于这一点,《复联2》给制作方小小敲了一下警钟。于是,我们看到了蚁人、黑豹和蜘蛛侠,看到了这些新面孔出现在了《美队3》里,又一次让漫威大获好评。不过,以上几位出于客观能力或逗逼风格的限制,很难接过钢铁侠和美队的大旗,不足以撑起未来的宇宙世界。

于是,漫威把宝更多地压在了“奇异博士”身上,一个高冷高智商高学历高收入却不失逗逼的人,一个同时精通科学和魔法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由当红炸子鸡“卷福”出演的人。可以说,漫威在这个角色身上可谓不惜血本,就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奇异博士”身上肩负着漫威的前途和钱途。

有了这一点,《奇异博士》基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毕竟态度决定一切。

成功之二:地位重要

之前的漫威宇宙,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所以即便是神族索尔,也是以外星人的身份出现的。这一点可以理解,毕竟一个宇宙在建立之初,不应该过于复杂,那样会把观众吓跑。

随着宇宙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单纯的维度就显得过于单薄了。对漫威这种野心勃勃的制作方来说,科学维度再成功,魔法维度也不能被放弃。所以,就有了“奇异博士”。

这位超级英雄的出现,不同于之前任何一个。某种程度上说,那些人都是一个维度下的英雄,区别在于性格和功能。而奇异博士,他的存在高于之前出现的任何维度,是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沟通者。他的出现,让漫威宇宙从三维变成了四维——时间宝石出现在他身上,真是绝妙的象征!

这时,就会发现漫威选择卷福真是有眼光——名气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家伙聪明而高冷,很多性格塑造都省了,直接坐上福尔摩斯的顺风车。

成功之三:方法合理

维度应不应该增加是一回事,能不能加好则是另一回事。之前,很多漫威迷对此表示担心:前面有个很成功的世界,猛地加上了魔法属性,会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还好,做的不错。怎么做到的?简约。

剧中一句台词解释清楚了这个复杂的问题(大意):宇宙不止一个维度,复联那种英雄负责守护科学维度中敌人的入侵,而魔法师负责抵御非现实维度中敌人的入侵。——怎么样,即便没看过电影,听到这句就明白了吧?

再看具体的:

第一代至尊法师叫阿戈摩托,他制造了宝物阿戈摩托之眼,里面有无限宝石中的一颗时间宝石。这个宝物时代由至尊法师掌管,而全世界有三座法师圣殿,分别在香港、伦敦和纽约,联合抵御着魔法维度的敌人伤害地球。圣殿都听命于位于尼泊尔加德满的至尊法师。

相比于原著漫画里复杂的“三位一体”和“白魔法、黑魔法、混沌魔法”等等(这里没必要展开说原著),电影里的设置考虑到了大多数没有看过漫画的人的需要,解释得简约而不简单。

可以想象,成为至尊法师的奇异博士在必要的时刻,随时可以连通现实世界,连通复联,最终与灭霸决一死战。

没有试图杂糅科学和魔法,相对泾渭分明的处理方式,至少就个人来看,是成功的。

成功之四:视觉酷炫

应该是漫威目前视觉效果最好的一部,这个就自行体会吧。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里四个城市选择很精妙:象征西方高冷和繁华的伦敦和纽约,象征东方高冷和繁华的加德满都和香港,还有惊鸿一瞥的珠穆朗玛,都很赞。

成功之五:逗逼依旧

保持了漫威这一传统优势,很好地把奇异博士的高冷和逗逼结合起来。

成功之六:铺平道路

故事里起到了复联,结尾双彩蛋更是从两个方向提供了无限遐想。感觉就是,漫威用最简约直接的方式,搭好了后续所有的路和桥。

作为任何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的开篇之作,都不可避免一个问题:交待人物背景和设置需要占据大量篇幅,或多或少会让故事变得有些头重脚轻。实际上,即便是诺兰的蝙蝠侠,也不能完全避免这个问题,所以第一作的成就会和第二作、第三作相去甚远。

《奇异博士》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最后的决战有点不解渴。不过,观众可以理解第一作的难处,也看到了后续作品中博士敌人的强大(已经出现、但还没有展现实力多玛姆肯定会回来、不能泄底的某人也站到了另一边)。

关注点:魔法引入、多维度反派、时间宝石出现、双彩蛋……

总结一句:一部电影,上限有多高见仁见智,但至少,“顺利落地,前途光明”的评语,《奇异博士》绝对受得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美国的作文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中国逐渐的追上国际大国的脚步,成为众所周知的体育强国,但现在的中国也仅是体育强国,与美国、日本还有一定差距。而要达到经济上的巅峰,我认为有必要借鉴美国的经济发展。

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美国的危机,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矛盾更加尖锐。

1933年,罗斯福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是经济复苏。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工业生产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2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并不断扩大。同时,美国黄金和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

1973年,有石油危机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元再也无法按固定汇率兑换黄金,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1980年,里根采取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振国威的措施,来恢复美国经济。

1992年克林顿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重视对外贸易,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针,积极推动多边经济合作,并谋求在其中的霸权地位。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状况大大优于其他发达国家。在世界各国中,美国率先进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国的政治经济都有所提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发展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的辛苦是巨大的,尤其是国民经济。

1967-1968年,在全国内战的局面中,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经济工作机构瘫痪,经济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交通运输阻塞,市场供应紧张,日用消费品短缺。

中观中国美国经济,可见一个殖民国家和霸主国家经济发展的波折。而这些波折的根源就是战争,野心。如果人民和睦,团结友爱,那么哪来的经济震动,资源短缺。如果没有侵略抑制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现状怎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代表人民向各国政府呼吁,避免战争,人民需要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美国之旅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暑假里,我去了美利坚合众国。这是一个令各国畏惧但又羡慕的超级大国。因为它的崛起是在百年以前,发达的经济、工业和军事早已深深地扎根。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并且由许多民族。这造就了它与欧洲的不同。美国保留了欧洲古老的传统和文化,同时也保有许多现代的风格,加之移民文化,构成了多元文化的国家。我们先从北京乘机飞往华盛顿特区,然后先后去了东海岸的费城、纽约和波士顿,之后从波士顿飞往洛杉矶,最后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北京。旅游的途中有许多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庄严的国会山、繁华的曼哈顿、热闹的小东京、宏伟的金门大桥都深深的记在了我的脑海里。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城市非纽约莫属。

在第五大道附近,高楼林立,遍街都是国际大品牌的店铺。比起亚洲的大都市来,纽约略胜一筹。因为在它百年的历程中,保留了一些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还建造了许多欧洲风格的高楼,你可以在华尔街附近看到它们。这些建筑抹去了一丝城市的枯燥感,所以纽约的市容是百看不厌的。

不管在曼哈顿的老中国城还是在昆斯的法拉盛,都有一种置身于香港或者台湾的感觉。进入中国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用繁体字写的招牌和告示;其次就是那些黄种人,它们都是来自台湾、大陆和香港的中国移民。麦当劳是美国最普遍的快餐厅,但是中国城里的麦当劳与其他的不同。这是一个中国古典建筑样式的餐厅,入口前写着“麥當勞”三个字。不细看的话还以为是中餐馆。顺便提醒一下,中国城里的中餐比学校送餐公司的还难吃,所以我宁可吃快餐。

我想,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都能在美国找到归属感,因为这里有数不尽的移民聚集区。比如非裔区、拉丁裔区、中国城、日本城、韩国城等。

在美国的半个月里,我对这个国家有了许多新的认识。许多人想要移民美国,因为这里的社会制度很完善、各方面都和发达并且有充分的人权和自由,所以大批的人千方百计的移民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美国电影人制作的影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日军,大炮轰鸣,随即,城墙倒塌,日军如蚂蚁一样的涌入南京城.城内,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正在四处逃散,受伤的中国军人正在痛苦的呻吟,安全区的门口挤满了想要进去的中国人,零星的枪声还是不断的传来,恐惧笼罩在全城的中国人的心头.他们不知道进来的日本兵究竟会对他们怎么样.不过之前听到的一些风声是~`日军已经在城外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全城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

南京梦魇这一影片,主要是通过老照片和老的影象资料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事实.没有一个现代的演员,而是通过旁白和妇女的尖叫向人们讲述那个梦魇般时代发生的历史.特有的黑白影象和惊惧的尖叫无时不在击打我的心灵.

长达3个月的屠戮啊.惨白的刺刀,喷涌的鲜血,刺耳的机枪声,日军那奸邪的淫笑,中国妇女那无助绝望的眼神,皑皑的白骨,到处乱丢的尸体,烧焦的,只剩头的,被异物插入身体的,儿童的,老人的,妇女的,男人的,军人的,百姓的,象垃圾一样到处都是.

“机关枪狂扫人群,每个人都被射死了,主要是女人,儿童,和老人.”-----森山义夫,记者,东京朝日新闻,1937年12月14日,在影片中,随意可见的就是这些日本人自己为自己记下的历史的血债.而许许多多的以前从未见过的相片,也是从日军的秘密档案中解密出来的,有的上面还清晰的印着”不许可”的字样.

而今天的日本政府,仍然对世界声称南京大屠杀是一个盟军制造的骗局.日本军队从未干过这样的事!有的右翼分子还编了书,告诉日本的青少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政府强加给日本政府的,他本来就不存在.据说这本书的销量还很可观.日本的历届首相,仍然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其意志力之坚定,手段之狡猾,实在是为令人”叹为观止”.不同程度上否认侵华的罪行.对于整个侵华的历史,则是轻描淡写的表示遗憾,从未真诚的向中国人民道过歉.

历史用它的默默的印记强力讽刺了日本右翼势力的谎言,国际组织的录象,照片,日本媒体当作”战功”一样的报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陈诉,无不如一支支利箭.撕破了右翼分子虚伪的谎言.

那一堆堆白色的头骨,那中国妇女惨痛的叫声,那老人对着死去的儿子无助的痛哭失声,那一对对被绑在木桩上被你们刺杀的男人,还有那小孩天真的眼神,我不禁要问:你们怎么下得了手?怎么下得了手!怎么下得了手?!

300,000中国无辜的老百姓啊,南京人不会忘记,中国人不会忘记,世界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从十岁到八十岁的中国女人都会被日军强奸,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兽欲,就会被刺杀,超过八万的中国妇女被日军强奸或轮奸”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些惨绝人寰的暴行,罄竹难书罄竹难书!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从此,长达3个月的南京大屠杀就开始了.中国人的梦魇也开始了,我们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哈韩哈日,勿忘国耻啊,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流言:一篇名为《美国正式宣布转基因有毒》的文章流传,文章说,美国人民不吃转基因食品了。

真相: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转基因技术,是世界上最早研发转基因技术的国家,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了全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9%。从1994年开始,美国就已在本国市场上销售转基因番茄、大豆、玉米、土豆、油菜,包括乳肉蛋制品,其转基因食品的种类超过了5000个。这种状况已持续了20多年,是转基因研发和消费大国。美国种植的大豆和玉米中,90%以上是转基因品种。转基因农作物在美国非常普遍,其用途也很广,如用转基因大豆做动物饲料、豆油,用转基因玉米做乙醇、饲料和加工食品等。美国超市中2/3的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很多美国家庭每天都食用由转基因作物加工的食物,如早餐玉米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美国游学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对于国外教育非常好奇,想要知道他们是怎样上课的。这个寒假,我们学校组织了到美国游学,让我们了解下中美文化的差异。

我们前往游学的学校是美国新泽西中心小学。为了迎接我们这些在美国孩子眼中的"外国人",新泽西小学的师生用心地在每间教室的每张桌子上都摆放了他们的国旗和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国龙,这让我们深感亲切。

最让我们感觉新鲜的是,美国小学教室里的课桌不是成行排列的,而是围起来的,所有的学生都转圈而坐,这样是不是能够让老师和同学们能更好地沟通交流呢?

我的搭档是一位金色短发的漂亮姑娘,我与她交换了礼物。我送给她的是一个会"咕呱咕呱"叫的泥塑小老虎,很有中同特色。看着我的搭档拿着我送的礼物爱不释手,我的心里美极了。美国小朋友送我们的礼物是统一的一只蓝色的大手,希望我们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美国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课间十分钟,也没有课间操,每节课之间是不休息的。一节课上完之后,下节课的老师就接着来上课。我跟着他们一起上了美术课、体育课、数学课、语文课,还有英语课。

什么?美国学校也会上英语课?那是当然了,虽然老师说话我听不太懂,但到了这节课的时候,我感觉他们跟我们上英语课一样,也是在课堂上听录音练听力,读课文练口语。

我最喜欢的是他们的体育、美术和音乐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美国游记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终于到了,我们因为有演出任务,可以顺便去美国旅游一趟,坐了一天的飞机,终于到达了美国!我们先到达了风景宜人的夏威夷,还去了所有孩子梦想的乐园“迪士尼”,并且参观了耶鲁大学等,这趟出游不仅开阔了我眼界,还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和放假的轻松愉快!

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夏威夷,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夏威夷漂亮,今日一见果不其然!那里风和日丽,景色宜人。然后到了珍珠港,并在那合了影,还看了历史记录片。第二天我们去了威基基海滩。这次比第一天更有趣。在沙滩上我们听老师讲完注意事项,迫不及待的集结了5个人一起玩儿“对抗海水”。有的用手,有的用脚,有人挖沙子,有人加固沙堡,可谓是调配得当啊!可是看上去坚固的沙堡在海水面前却显得很脆弱:海水一冲上来沙堡的底部就少了很多沙子,这时我们就要用大量的干沙子来填充弥补!这样海水刚冲上来几次我们就忙的手脚并用了,该补的补,该修的修,但最还是没有海水的速度快,很快海水胜利了。我们的城堡在海水中慢慢消失了,但是这份美好的记忆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要走了,要离开威基基海滩,要离开夏威夷了,心中很是不舍,带着心中的不舍我们走了!

第三天我们从夏威夷走了,坐飞机还去了洛杉矶,波士顿,纽约,纽黑文,和华盛顿。但是最令我留恋和喜欢的地方就得数洛杉矶的迪士尼乐园啦!盼望着,盼望着,洛杉矶来了,迪士尼的脚步近了!经过了漫长的颠簸终于到了迪士尼了,全车人都沸腾了,唯独老师还那么淡定,还不忘叮嘱我们:“别一会儿玩的忘了时间,守时最重要啊!”,老师刚发完票,我和我的好朋友就一起冲进了迪士尼。当我们看好多人都往一个方向走时就使了一个小聪明:反方向走!果然不出我们所料,我们到地方没有那么多人排队,还没有一个小时,我们就玩儿了好几个项目,比其他人快很多,我们同行四个人连连称赞这条路选的好。就这样我们来到了矿山车这里,“矿山车,玩儿这个吧!”我提议说。四人一致通过,我们向矿山车进发!到了那儿,我们谁都没说话,只是互相对视了一眼,立刻默契的像箭一样冲了过去。说着,笑着,走着,我们兴奋地坐上了车,大家都很期待,每个人都想体验一下矿山车,我们坐下后都很轻松的说笑着,突然车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去,我“啊”的大叫出来,这时只看到两边的物体和人飞一般的闪过去,耳旁的风也呼呼的,所有的物体都几乎看不清了!车子不断地急转弯,我们的身体也跟着车子一起倾斜,感觉好像要飞出去了。“哇,好快啊!”同学们都被惊住了,“抓好啦,一个大斜坡儿!”我们所有人都忍不住尖叫起来,车子带着我们在空中不断的飞翔,有一种要飞向天空的感觉,我的围巾随着风左摆右摆,要飞出去了我下意识的伸手把它抓住了,我吓出了一身冷汗。一只手抓着扶手,一只手高举拿着围巾,它在空中飘舞着!车上的叫喊声一次高过一次,虽然开始很害怕但是我们慢慢适应后感觉很爽,就在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矿山车停止了,车子平稳了。我们有些意犹未尽。从车上下来我们四人异口同声的感叹着:“爽”!接着我们又去玩了其它的项目,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黄昏来了,我们要走了“迪士尼”,再见吧!

美国之行结束了,但是那里的人们那里欢笑,还有一路上的同学情谊,都让我难以忘怀,通过这次美国旅游我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切身感受了夏威夷美丽的威基基海滩……坐飞机回到了中国,心里默念着:再见吧!美国!再见吧,寒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美国电影《忽然七日》观后感

全文共 353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夜里,无意间点开了这部电影,观影的第一感觉并不怎么好,虽然上演的也是青春岁月,但很不接地气。在国内应试体制里安然成长的我们,自然很难代入欧美那样的带有鲜明的叛逆倾向的高中生活,拥有十分开放的自由与丰富的课余活动。而青春剧,一般应有的主题便是成长,从叛逆走向成熟。这部影片可以说也阐发了这样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然而,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深入,我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影片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角在参加友人派对之后,夜里归途中,意外发生车祸而命陨,而在这之后,却发现自己又重回车祸的那天早晨。于是,像正常人一样,她只以为那只是一场梦,不过,按部就班之后,发现一切都如“梦中”所发生的那样,最终,在卡车来临之际,她警告了司机,然而最终还是撞上了别的人,翻车身陨,结果又回到了那个早晨。她以为是她做错了事情,试图从蝴蝶效应的角度去解释,也跳出死亡的轮回,结果她做了改变,改变了当日的行程。夜里,她没有参加派对,而是和闺蜜一起待在房间里,熬过了那个时辰,但也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她们经常嘲笑的一个女孩自杀了。在不安中睡去,而醒来之后,依然是那个早晨。于是,女主角开始绝望,既然无论她做什么都无法改变,那么为何不选择放弃?于是,她选择了沉沦。在一日结束,当女主绝望的流下泪水之时,幸而,有人给了她温暖。沉沉睡去之后,又回到了那一日,这一次,她没有选择沉沦,而是尝试去将这一日过得有意义,她推掉了一切事情,去陪伴随着成长而渐渐疏远的家人,去亲吻那个一直默默陪伴在她身边的男孩,去试图拯救那个走在自杀之路上的少女。一次又一次,不断地从早晨开始,直到有一个早晨,她起床之后,真正明白了这一日应该如何去过。

这是成长,也不只是成长。从绝望到沉沦,从沉沦到救赎。这是一个反叛与回归的故事,然而也不止于此。

影片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一日轮回的暗示,二是女主在其中的变化的选择。永无止境的永远没有改变的一日,曾深深让女主绝望,而这样的遭遇也让她理解了那个一直被她们嘲笑的女孩,一日又一日,永远被嘲笑,永远没有改变,最终绝望而自杀。在女主走向沉沦的时候,和那个女孩换了鞋子,走她走过的自我放弃之路,幸而,在最终的绝望里,有个男孩救赎了她。在影片最后,女孩跑上公路想要撞上卡车自杀之际,她推开了那个女孩,拯救了她的生命,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首先,显而易见的是,这一日轮回所昭示的是那个女孩永无改变的一日,告诫我们要注意自己习惯的言行,不要忽视这每一日一点一滴的伤害,更要重视发生在校园里,霸凌对理性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所造成的心灵创伤。

然而,除此之外,这一日轮回,还有一层意思。在每一个人的童年,我们都会以新奇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每一日对我们都是崭新的。渐渐成长,步入青年,青春的血液在沸腾,思维的碰撞与世界观的革新,让我们停不下思索的脚步。然而,青春之后,对于大多数人,却是生命之火渐渐停滞。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在高中毕业之时,女主因车祸死亡而陷入了轮回的一日,这似乎也在暗示走向成熟之后,生活就是这般模样。大多数人都这样活在一日又一日的轮回里,重复着同一件事情,批判与嘲笑着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往往因为误以为未来还有很多时日而伤害与忽略身边真正要珍惜与爱护的人,而事实上,他们却不了解,他们的生命其实只剩下了这一日,永远轮回的一日。影片里女主无限轮回的那一日,何尝不是现实生活里这种现象的缩影,只不过更加夸张,也更加本质。它在昭示着我们周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虚度了自己的百年岁月,将百年的时光过成了一日。我不觉又想起乔布斯所说过的一句话:“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么你所不期待的明天都将成为惊喜。”我不知道明天是否会成为惊喜,至少如果这样做,我们的生命会纯粹很多。

其二,是女主在这个轮回的一日里变化的选择。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这是可以理解的,从不敢相信、心存侥幸的梦幻,到接受之后改变无果的绝望,从自我放弃的沉沦,到最终走向救赎。然而,我相信如果有人将自己代入到那个情景中去,恐怕更多人都会选择去做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毕竟,每一日都会刷新,不需要自己承担什么责任。然而,女主却没有那样选择,在不需要承担后果的绝对自由里,她最终走向了善,走向了对自我与对他人的救赎。

正如一日轮回隐含了现实生活的影子一样,女主的境遇与在轮回里的自由,也在昭示着当代人最深层的生存背景。启蒙以来,随着理性地位的一步步抬升,人愈来愈失去了对道德与善的敬畏感。在功利主义的视角下,道德或许只是人类诞生之时一个偶然的约定。启蒙之时,理性的自由人走出了神的压迫,走出了蒙昧,赢得了人的尊严与平等。然而,也在那时,康德认识到理性本身,也是人本身的局限,为理性划下疆域,人无法接触到真实的世界,无法认识到物自身。同样,在理性的范围内,也无法证明:人有走向善的必然。随着理性进步与科学认知水平的提升,现代哲学家愈来愈认识到,世界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是没有价值的,而只有人会为这个世界赋予意义与价值。而在理性与科学的认知里,宇宙与人类文明终究有覆灭之日。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似乎我们也越来越能证明所谓的“意识”也只是神经元运动的一部分,人死了之后并没有不朽的灵魂。在现代,更多人或许都在渐渐认可这一点:人本生于尘埃,亦将归于尘土。

说起来很有诗意,但是其后果却并非如此。这意味着从最本质的层面来看,善与恶没有高下,而更可能只是人的约定。这也意味着,从最本质的层面看,只要可以过了心灵的那一关,为善与为恶只要没有社会的批判都不会得到任何报应,无论是善报还是恶果。而其实,从最本真的意义上讲,人的生命只是自己与这个世界的一场相遇,人的一生在不断的去认识自己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也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己。而生命,只是自己与这个世界,仅此而已。如果,我们站在这种超越的层次来看,超越社会的流俗的价值评定,我们会发现所谓的道德与善其实并不具有本质意义,而真正永恒的只有无尽的虚无,进而,我们会发现其实在最本质的意义上,我们是绝对自由的,不过,我们被自己生活的依赖的人间观念而束缚。而如果,当我们有超越这种束缚的可能时,试扪己心,问一问自己,我们是否还会选择走向道德?而为什么我们还会走向善?这也是女主在那时面临的问题。

从超越的角度上讲,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答案。康德面对理性对道德的无能为力,在伦理学里,假定了上帝存在,作为道德与善的最终归属。而伏尔泰说:“即使没有一个上帝,也要造一个上帝出来。”信仰宗教的人,道德属于神的律令。具有极高修养与深怀怜悯心的人,道德是他们存在的价值。寄托生命于历史文化的人,历史与文化要求他们走向道德。可对于生活于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道德,一部分来源于天性,一部分来源于对法律的畏惧,一部分来源于不得已。如果没有神,没有因果报应,对于大多数人,道德滑坡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必然。而现实里,我们也能常常看到:“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想来,也令人无可奈何。

那么,既然如此,当我们有了超越的可能,为什么我们还会走向道德?影片里,女主是一个普通人,她用自己的改变与触动给出了一份答案。不需要形而上的追思,也不需要死后有什么好的报答,出于一份天性的善良,也出于一种现实生活里为善带来的感动,带来的意义感与归属感,她最终走向了善。女主身上的行为,深深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们选择为善,并不是来源于我们高贵的灵魂所追求的超越与永恒,而只是来自于我们可朽的肉体对世间的记忆与眷恋。历史选择了道德。由此,我们一生下来,便接触了追求善的价值。从此,善成为我们的一种天性。而更宝贵的是岁月里留下的记忆与让我们的生命之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从此,善褪去了她的至高与缥缈,而成为生活与生命里可以触摸到的点滴。正如理性告诉我们,人的一世只有百年,别无他物,而正是这些点滴让我们的短暂生命不会飘浮成一场幻梦,沉沦在无尽虚无的深渊里。

人活着,或许需要一种超越的玄思与追求,可以帮助我们不被滚滚红尘迷失双眼,而同时也需要一份扎根泥土的卑微可朽,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又从何而来?在人的生命里,灵魂是轻盈的,超越的,若没有肉身坠着,或许早就飞走了,不属于人间。唯当肉身与灵魂融为一体,互相牵绊着,在红尘里蹒跚前行的时候,才有了卑微又崇高的人,才有了绝望而又充满希望的人间。

从自由走向善,在一日轮回的虚无与自由里,女主的选择是卑微可朽的,也是崇高至善的。这似乎也在昭示禅宗里追求的一种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可朽的一瞬里,照见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