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写作要领汇总20篇
高考语文分数是150分,而语文作文就占了60分,这个分数比例很高,所以说这一部分的分数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可以将自己和别人分数拉开距离的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关于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总结的相关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浏览
780作文
51新闻的写作格式
全文共 4607 字
+ 加入清单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是目前最被认可的一种新闻定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闻的写作格式,欢迎阅读。
一、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则好的新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精心制作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它既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醒目、新颖、有趣味。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强阅读的兴趣。
新闻的标题有三种形式:
1.多行标题。主要是三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和副题组成。引题也称眉题,它的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也称主题,它的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新闻的中心思想。副题也称子题,它的作用是介绍与正题有关的情况,补充正题,如点明意义,指出结果等。例如:
44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齐聚亚的斯亚贝巴
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举行
温家宝和10余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
2.双行标题。是由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组成。正题一般都有实质的内容,因此也称实题;副题和引题一般是对气氛的烘托、意义的阐述,因此又称虚题。双行标题一般是虚实结合、彼此呼应、互为补充的。例如:
枪声骂声传媒声 声声应和 股价汇价石油价 价价波动
萨达姆被捕搅动全球市场
再如:
让造林与造纸牵起手来
――关于加快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思考
3.单行标题。单行标题指只有正题的标题。这种标题要求突出主题,简明、醒目。例如:
让信息技术惠及全人类
新闻标题写作的要求是:
1.准确。即标题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概括出新闻的内容、精神和实质。
2.生动。即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突出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生动活泼,以吸引读者。
3.新颖。“新”是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不新不足以成为新闻。标题要善于突出新事物、新方向,抓住最具新闻价值的问题。
二、导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通常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揭示新闻的主题,使读者对新闻内容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导语的作用非常重要。新闻是否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语写作的成功与否,所以写新闻要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的基本格式。所谓“倒金字塔”,就是以重要性
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即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边,次重要的事实放在第二位,以此类推。导语,就是这个“倒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层事实。
新闻导语的写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叙述式。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它是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吸引力的事实,高度概括地加以叙述。如:
12月22日,作为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主要的两场主题研讨活动之一的专家论坛,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300名来自全国主要会展城市、会展举办单位、会展服务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在这里倾听8位业内资深专家的演讲,并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4日《推动会展企业和城市发展战略准确定位》)
2.描写式。对某一个富有特色的事实和一个有意义的侧面,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描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
棕黄色颇具古典意味的橡木酒桶,灰白的欧式风情的酒堡,浅绿的充满梦幻色彩的葡萄园--这是河北省昌黎县耿庄村农民耿学刚新建的耿氏酒堡产品标签上的图案。……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3日《酒类行规为一农民改写》)
3.评论式。对报道的事实进行简洁、精辟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作用,引起读者重视。如:
2003年即将过去,人们在盘点欧盟一年的收成时,有喜悦,但更多的却是惆怅。喜的是欧盟东扩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愁的是欧元区的经济一直不见起色。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6日《欧盟 一分喜悦难掩惆怅几许》)
4.结论式。将新闻事实的结论,在开头部分写出来,开门见山,反映事实的意义。如:
辞旧迎新之际,随着勉(县)宁(强)高速公路提前通车,陕西省成为西北第一、西部第二个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的省份。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3日《陕西千里高速铺坦途》)
5.提问式。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新闻报道的事实,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
经济大省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广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切实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努力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4日《广东六个“更加注重”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6.引语式。引用与新闻有关的诗句、格言等
,以增强导语的生动性。如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一首首曾伴随和影响几代人成长的经典歌曲,今晚在北京音乐厅再度响起,依旧深深地打动了全场观众的心。
(摘自《人民日报》1999年10月7日)
拟写导语,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1.不能与标题重复。导语与标题的作用有些接近,但标题是概括全文的精神实质,而导语是标题的扩展,要用事实说话。
2.为后文留下余地。导语固然是全文的精华,但也不能把话说尽;导语可以包含背景材料,但尽可能简略,留待下文去交待。好的导语能使新闻主体部分很自然地展开,为后面的行文提供方便。
3.各要素的组合原则。新闻中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或为什么,简称五个“W”。后面再加上一个“H”,即怎样、如何,可理解为结果的意思。五“W”及“H”,每项都有可能进入导语,关键是看哪一项更具有新闻价值。如果新闻人物为社会所熟悉,在该新闻中特别重要,则应以“人”为先导。以此类推。
4.要用事实,忌空泛。新闻要言之有物,导语更应有具体的事实。初学写作者,尤其要注意避免用空洞的语言、抽象的概念和流行的口号写作新闻的导语,要用新鲜的事实来说话。
5.语言要简洁。新闻本身即要求语言简洁,新闻导语更要逐字逐句推敲,做到字字珠玑,一字不可移易。
三、主体
导语之后,就是主体。它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是用充分的、具体的事实材料,对新闻的内容作具体全面的阐述,以体现全文的主题。
新闻的导语已经点明了新闻的主题,主体部分对新闻主题的表述、发挥,实质上就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以使导语中提到的各个事实更加清晰,使五个“W”和一个“H”更加明确。
新闻主体的结构一般有三种:
1.时序结构。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这种结构可以使读者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有一个鲜明、完整的印象。如例文《引滦工程昨日全线试通水》一文,以时间为序,从上午“10时整”写到“晚8时”为止。
2..逻辑结构。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主次关系等来组织安排层次。如例文《欧洲央行为何听任欧元升值》一文,以逻辑为序,从美元贬值、欧元升值的原因,写到如何防止该事态继续扩大的方法。
3.时序与逻辑二者兼有的结构。对主体的写作,要
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紧扣主题;注意剪裁、详略得当;简洁明确、生动活泼等。
四、背景
背景就是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环境、客观条件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除简迅以外,一般的新闻都要交待背景。背景的作用是使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新闻内容,使新闻更充实饱满,生动活泼,主题更加深化。
背景不是单独的组成部分,也无固定位置,所以不能把背景看成是新闻结构的一个独立层次。背景材料可以一次性交待,也可以分散穿插在导语、主体、结尾几个部位,一般出现在导语和主体中。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因此不宜过多,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常用的背景材料有三种:
1.对比性材料。对人物或事物的正反、今昔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突出其重要意义。例如《商办工业异军突起》这篇新闻的导语中写到:“昔日以设施简陋、前店后厂的小作坊形象出现的商办工业,如今年总产值达1200多亿元,其中商办食品工业占全国整个食品工业产值的第一位……”这里“昔日……”就是一条对比性背景材料,如果没有这个背景也就谈不上“异军突起”。
2.说明性材料。即对所报道的事实中有关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做出介绍与描述。例如一篇报道山东省栖霞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的新闻中这样写到:“栖霞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共有大小山头岭背3650个,总面积306.7万亩;山滩、水面、村庄占209万亩,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是较好的。但是过去片面抓粮食,多种经营停滞不前。县委为领导农民尽快致富,确定在继续抓好粮田生产的同时,向山滩水面进军,发展多种经营。”这段背景材料重在说明栖霞县的地理条件、生产基础及领导的决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栖霞县的生产经验。
3.注释性材料。即对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及名词、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中的有关内容。例如《商洛订单劳务让民工放心》这篇新闻的开头写到:“12月13日,陕西商洛市40名合同制民工从商洛起程,踏上南下打工的旅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40名民工对往哪里去,干什么,挣多少钱心里早已有了底,因为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替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务合同。民工们称这叫‘订单’劳务。”在这段文字中,注释了什么叫“订单劳务”,方便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正确理解。
五、结尾
结尾又称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结尾的作用或收束全文,深化主题;或说明结果,指明意义;或指出发展趋势、展示未来;也有的言之已尽,没有结尾。
结尾的写法有以下几种:
1.小结式。对所报道的事实或意义作简要概括,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如:
总之,大众了解货币市场基金还需要一个过程,基金管理公司和监管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及货币市场基金本身作用等方面的原因,货币市场基金的出台虽会对我国的居民储蓄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出现“储蓄大搬家”的情况。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担心储蓄搬家 我看大可不必!》)
2.启发式。在讲完主要事实后,用启发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如:
看着厂区内堆积如山的麦草和滚滚流淌的黑水,人们不禁要问:卫运河何日能变清?
(摘自《人民日报》1999年10月20日《卫运河水何日清》)
3.激励式。用激情的语言,激发读者的热情。如:
百年轮回,沧桑巨变。奔腾的珠江水见证了这120年的岁月,春花秋实的白云山聆听了电信人的笑声。广州电信正以其独有的魅力日趋走向成熟,以更强的实力、更新的面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华南现代通信中心,实现几代电信人的梦想!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世纪寻梦》)
4.意义式。指明新闻的重大意义。如:
访问是短暂的,但友谊是长存的。中国有一句古诗:“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这次,温家宝总理的美国之行,促进了中美友好,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推动了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加强合作 互利双赢》)
5.展望式。在报道完主要事实后,进一步指出事情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必然结果。如:
据悉,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已经将上市日程安排在明年初,还有不少保险公司将目标定在国内的A股市场。通过更为透明和规范的动作,中国保险业必将进入更快速的良性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国际风云测试我保险业虚实》)
6.号召式。根据报道的事实提出具有号召性的意见,激励读者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行动。如:
他(温家宝)说: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新闻写作指导:时事评论怎么写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时事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体裁。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1、展开话题:说说你对这件事的观点。
2、分析这件事对社会、对人们、对自然等的影响 。
3、提出建议或希望。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解说型评论性质功用分类,有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时事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需要文明回答的主要思想,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或网络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评论写得更好。
篇2: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全文共 2666 字
+ 加入清单中国文学的长篇巨作是从元曲开始的,以前唐诗宋词还有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等文学作品,都篇幅相对较短,且通篇精悍。元曲及明清小说的涌现,给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多革命性的影响,其中的一个就是“虎头、猪肚、豹尾”理论的出现。所谓的“虎头、猪肚、豹尾”理论,就是指创作者通常在开篇与结尾上下大功夫,以求得开篇吸引眼球,结尾震憾人心的效果。而中间部分则写得比较随意,不仅不是很讲究字词的斟琢,而且故事情节的安排也比较散漫。这样安排,主要是与长篇曲牌及小说的篇幅过长的原因。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的作者几乎是耗尽一生精力写一篇小说,但也还有“猪肚”出现,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准备就新闻的导语写作,即“虎头”部分向大家汇报几种常用的写作技巧。
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6.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7.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8.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9.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
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0.欲擒故纵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欲擒故纵”。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
11.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12.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 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篇3: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及写作技巧
全文共 2846 字
+ 加入清单一、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的意义
平常我们经常说,新闻写作是“七分看问题三分写稿件”。比方说,写今天培训班的稿件,就得先搞明白,为什么要办这个班,是因为存在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才办这个班。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写了:为了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办了一期培训班。如果面对每一件事情,大家都能够按照撰写新闻稿件的习惯去想,这件事为什么要做,是因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才要做,怎么样做才能达到目的、有效果,这种思维习惯养成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能够增强。
其次,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真实、及时、有效地反映工作成果。不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干工作,确实也做出了很多成绩,这些成绩如果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反映出来,可能会得到很理想的效果。平时,某某报纸或电视报道了某某单位或个人的事迹后,我们就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还不如我们做得好呢!这很可能不是一句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而是真的是他们的工作做得比较被报道的要好,甚至是好很多。因此,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时代里,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宣传出去,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比较有效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平时我们在单位里,早上上班时遇到个人,女的遇到男的,说一句“XXX,你今天看起来好精神啊”、男的看到女的,来一句“啊呀,XXX,你今天又比昨天漂亮了、年轻了”。虽然人还是那个人,脸还是那张脸,而且还只有越来越老的可能。尽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种“去年二十今年十八”的赞美,因为符合人心向善的逻辑规律,往往能够让大家都感到心情愉悦。而正面的新闻报道也同样有这样的功效。无论是被报道的人和单位,还是撰写新闻的人,都会有成就感在心头油然而生,无形中就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有些社会效应大的典型报道,这方面的效应尤其明显。
第四,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会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形成直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撰写新闻稿件对作者的综合素质是有一定体现的。我不是说能写新闻稿件的都是比别人能力强的,而是指撰写新闻稿件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座的基层人口计生干部中出现这方面的人才,很可能就会得到重用。也许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培训班的目的之一吧。
从上述的四个方面看,虽然大家工作都很忙,但还是值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撰写新闻稿件的。但是,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也不是不想搞报道,只是条件不充分,和专业的新闻记者没法比。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专业的新闻记者是有他的优势,比如时间、精力上比较集中,掌握了熟悉的技巧等等,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即两个知情。
二、基层干部撰写新闻稿件的优势
一是对工作重点、难点的知情。
在对工作的重点、难点的准确掌握上,基层干部所具有优势是专业新闻报道员难以比拟的。大家可能都接待过记者,或者看过记者采访,许多时候,如果没有精心准备,记者很容易问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来的。这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在座的领导们都是人口计生工作的专家能手,对什么是工作重点、难点,什么事情是一段时间内上级抓得紧的,都是了如指掌。这一点对于搞好新闻报道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我每次采访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找一大资料看看,然后找熟悉工作的同志东扯西拉的请教,才能够确定从哪个角度入手来抓报道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没少闹笑话。(举例:流管处的数据交换平台。)
二是对拟采访对象的知情。
不要说媒体的记者,就像我这样的宣传干部,每次到一个地方采访都是匆匆忙忙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怕打搅被采访者。但是,不管是记者还是我这样的,大凡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采访得越细,问题问得越清楚越好。(举例:通州采访。)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写的都是我们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人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工作是自己一滴滴汗水干出来的,写起来是信手拈来,驾驭自如。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这两个优势,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就肯定不是难事。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将汇报的大题目称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用意。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掌握新闻稿件基本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的选题能力,即让大家能够独立判断出什么样的工作或事件能够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
首先,什么是新闻?历来说法不一。新闻定义的争鸣伴随着新闻学的研究,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路程。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170多种定义。
无论中外古今,公众认知、理解的新闻就是某种见闻。如果我们以属加种差的形式来给新闻这一概念下定义的话,见闻就是新闻的属概念。找到了属概念,使用内涵定义法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种差,给出不同的定义,如从性质、发生原因、种属关系、功用等方面就可以列出下面一组基本定义。
1.性质定义:新闻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性质定义反映的是新闻的基本特性,即新近、新鲜、新奇,用一个字来概括即“新”。
2.发生定义:新闻是通过对新近、新鲜、新奇事物的感知而获得的见闻。发生定义是立足于新闻产生的方式来给新闻下定义的。这种方式就是人的感知形式。
3.关系定义:新闻与过时、陈腐、平淡的旧闻相对,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关系定义突出的是新闻与旧闻的关系,要表明的是前者和后者同归“见闻”一“属”,是同属中的两个不同“种”类。
4.功用定义:新闻是能够满足受者喜新好奇心理的新见闻。功用定义所表述的则是新闻的最基本的社会功用,而不是作为某种特定工具的特殊功用。
可以说,上述一组基本定义具有最广泛的概括性,能够正确地定位新闻的外延与内涵。
(二)新闻稿件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事件具有能够满足读者好奇心的特征。
上学的时候,老师们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定义通俗点讲,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老师讲完了,大家就在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现在想想,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咬狗”式的新闻也很多。比如说,现在众多的媒体炒作、明星包装等等,你骂我,我骂你,似乎很热闹,但从实质意义上理解,与前面所说的“人咬狗是新闻”的调侃也差不了太多。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这里不能分析得太深刻了,否则就有可能出政治问题了。但是,之所以提起这些,是因为它充分说明了新闻选题的侧重点,就是应该在“创新特征”上下功夫。你想报道的事件它必须得有点新意,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
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理解成工作中的创新性,即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让大家感到眼前一亮的。比如说,人口计生委搞了一个性科学教育基地,这对于性观念保守的中国社会来说,就是一件具有很强创新特征的工作。围绕这样的一个选题做文章,就非常符合新闻事件能够满足读者好奇的特征。
在北京的各家媒体中,社会新闻这一块,这样的稿件是占了绝对多数的。但是,在我们结合工作搞报道的过程中,这样的稿件却是相对较少的。
篇4:英语写作技巧及要领介绍
全文共 2377 字
+ 加入清单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英语写作技巧以及关联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英语写作技巧之一:用介词短语替代从句,例:
原句:While they were play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修改后:Dur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原句:When you come to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right.
修改后:At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left.
英语写作技巧之二:删除诸如"who is”或"that is"之类的关系代词,变从句为短语,例:
句:The novel, which is written in three parts, told a story that took place in the Middle Ages.
修改后:The three-part novel told a story set in the Middle Ages.
注:把句中的"three parts"改用形容词来表达,节省了四个不必要的单词"which is written in"。我们经常可以将关系代词如"that"去掉,这只会引起最少的变动。
英语写作技巧之三:剔除你不需要的单词,例:
Two joint partners will present their views over a long-distance telephone call.
写完这样的句子后,你自己再读一遍,挑出单词"joint"和"telephone",注意删去不必要的词。
关联词的积累
1.提出观点不要只用I think,要学会用: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n my opinion
From my point of view
From my perspective
The way I see it
2.转折不要只用but, 要多用:
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Whereas
Some people like fat meat, whereas other people hate it.
转折也可用比喻:as a coin has two sides(就象硬币有两面一样), …(陈述转折内容)
3.表递进的:
In addition, in addition to, additionally,
what is more, moreover, furthermore,
more importantly,
what is worse (更槽糕的是)
4.表示“事实上”:
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actually
5.表总结:
in conclusion, as a result,
all in all 总而言之
In short,
In a word, 一句话讲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 factors that I have mentioned above, it is safe to draw a conclusion that …
6.表示因此:
Consequently,
Hence,
Therefore,
Thus,
as a result,
resultingly
7.表因为:
because of
due to,
owing to,
thanks to,
as a result of,
8.虽然
Although, even though, even if, though
Proud as these nobles are, …
As flattered as I am, I would say no.
In spite of, despite
I love you in spite of that.
9.比较:
In comparison with,
compared to,
compared with
She’s nothing compared to you.
10.表最后:
Finally,
eventually,
in the end,
at last,
ultimately,
11.表示程度的副词词组亦非常重要,会使文章看起来比较成熟、辨证:
To some extent 在某种程度上讲
To some degree 在某种程度上讲
To a large part 在很大程度上说
In a sense 在某种意义上讲
In general, generally 大体上说
Generally speaking 一般地讲
In some cases 在有些情况下
Basically 基本上
Broadly speaking 宽泛地讲
12.其他(要尽可能多用在文章中。始终牢记内容次要,而语言形式第一位。内容服务于形式):
Not only, but also
Neither nor, either or
Instead of, instead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替换使用), take … for example
Be likely to
Be able to
Speaking of, when it comes to …
When it comes to food, he is really picky.
In terms of 根据
First of all, second of all
Above all,
Significantly,
The more, the more
篇5:关于新闻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5101 字
+ 加入清单“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 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小编收集了关于新闻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 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 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 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 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 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 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 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 “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 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 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 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 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 ,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 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 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 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 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 新 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 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 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 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 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 指消息。
二、新闻价值
对新闻定义的不同见解,尤其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对新闻定义的根本分歧, 归根到底是由于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所决定的。
西方新闻界认为测定某一事件和某种思想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时 间性:报道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时间愈近,价值愈高;(二)显著性:报道对象要有 声望或出名,人、地、物等愈出名,价值愈高;(三)接近性:事实与读者在空间、关系等方 面愈接近便愈能引起兴趣;(四)新奇性:冲突、异常、冒险、变动等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五)重要性:能引起震动,影响很多人的事件;(六)人情味:悲欢离合、幽默、悬念等带 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在这诸多的因素中,“读者兴趣”是衡量新闻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 在借鉴其合理性的一面时,也不能忽视这种“新闻价值观”导致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否报道及如何报道的标准。它包含两 层意思:一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新鲜程度等;二是读 者接受新闻后的受益程度,即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前者是先决条件,但没有后者前者也 失去了意义。概括起来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人;(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 关注社会热点;(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知识与情趣;(五)时效 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
三、写作原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以下几段话应成为我们写作新闻的座右铭:
△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全集》第9卷第283页) △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 要任务。”(《列宁全集》第28卷第83页)
△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 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选集》第1217页)
△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周恩来给《新闻日报》增刊的题词)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坚定地全面准确地宣 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决策,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 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业绩和经验。(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不否认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人们可以作多种概括,但照 我看,除了前面谈到的党性以外,还要注意真实性、时效性和可读性。(李瑞环《坚持正面 宣传为主的方针》)
第二节 消息的写作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 ,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消息种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 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 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 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 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 个方 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 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 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 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 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 《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 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 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 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 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 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 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 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 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 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 为“事实背景”。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 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 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篇6:新闻写作需要那些基础知识
全文共 8361 字
+ 加入清单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下面是新闻写作需要那些基础知识,欢迎参考阅读!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价值
对新闻定义的不同见解,尤其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对新闻定义的根本分歧,归根到底是由于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所决定的。
西方新闻界认为测定某一事件和某种思想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时间性:报道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时间愈近,价值愈高;(二)显著性:报道对象要有声望或出名,人、地、物等愈出名,价值愈高;(三)接近性:事实与读者在空间、关系等方面愈接近便愈能引起兴趣;(四)新奇性:冲突、异常、冒险、变动等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五)重要性:能引起震动,影响很多人的事件;(六)人情味:悲欢离合、幽默、悬念等带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在这诸多的因素中,“读者兴趣”是衡量新闻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在借鉴其合理性的一面时,也不能忽视这种“新闻价值观”导致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否报道及如何报道的标准。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新鲜程度等;二是读者接受新闻后的受益程度,即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前者是先决条件,但没有后者前者也失去了意义。概括起来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社会热点;(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知识与情趣;(五)时效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
三、写作原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以下几段话应成为我们写作新闻的座右铭:
△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全集)第9卷第283页)ァ饔蒙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列宁全集)第28卷第83页)
△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选集)第1217页)
△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周恩来给(新闻日报)增刊的题词)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坚定地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决策,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业绩和经验。(xx(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不否认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人们可以作多种概括,但照我看,除了前面谈到的党性以外,还要注意真实性、时效性和可读性。(李瑞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第二节消息的写作
おハ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消息种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某地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ハ息标题有主?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第三节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劲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性较强,它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コ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ldquo;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三、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提炼主题
占有材料对通讯写作来说就是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随后在纷繁的直接材料中剥离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求真实,而且要有意义,具有典型性、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在这般基础上根据深和新的原则提炼主题,通讯才可能呼应社会关注热点,反映时代风尚特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然而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关于写人
事因人生,人以事观。人与事虽不可分,但在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中的确有以人为主和以事为主之别,为叙述方便故而分之?バ慈嗽谖难Т醋髦幸鸦累丰富经验,?ldquo;非虚构”的原则下,我们不妨可借用其多种手段,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神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言行、事例、情节勾勒出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龙”,那么揭示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画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3、关于叙事
通讯离不开写事,事件通讯更须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待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叙事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时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总是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精心的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报告于世。
显然选材与提炼主题是各类通讯写作中必须面对的,而写人与叙事则因通讯品种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是通讯的写作模式也必然带来约束,因而通讯的散文化写法亦开始为人注目。所谓的散文化倾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生活面更趋广阔,(二)结构不拘一格,(三)技法更多样化,(四)报道呈系列化。
思考与练习:
一、阅读下列消息,然后给它拟写引题和正题:
本报讯(记者董洪亮)我国唯一的教育艺术刊物(教育艺术)杂志日前度过了五周岁生日。冰心老人、贺敬之等知名人士为之题词致贺。
(教育艺术)由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暨中华教育艺术家协会、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共同主办,李燕杰教授担任社长。该刊以“激扬正气,振奋民魂”为办刊宗旨,主要栏目有“名家谈教育艺术”、“时代精神磁场”、“青春思絮”、“教育艺术一千问”等。(教育艺术)杂志被海内外读者誉为“青年的良师,家长的益友,干部的参谋,教师的助手”。
((中国教育报)1994年11月17日第2版)
二、一件新闻在不同的报纸上刊出时,会因编辑的眼光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标题。请就近日发生的一件重大新闻,比较、分析各大报纸刊出时的标题有何不同。
三、写一篇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近组织的某项活动。时间、地点、事件要交代清楚,还要注意详略得当,有条有理?ニ摹⑾旅嬲庠蛱馕?卫生部写信感谢空军某部官兵)的消息与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同题材的报道,请仔细比较两文章,谈谈通讯与消息在确立主题、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异同。
新华社20日讯卫生部最近写信给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表扬和感谢空军某部官兵为了抢救平陆某地公路工地食物中毒的员工,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空投药品的任务。
信上说,2月3日,山西某某平陆某地风陵渡公路工地上发生六十多人食物中毒事故,当地某地委来电话后,经与你们联系,立即得到大力支援,派专机前往空投药品。飞行员们为了抢救工人阶级兄弟的生命,毫不犹豫地连夜起飞,迅速地执行这一任务。由于药品的及时供应,使全体中毒员工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一英雄行为,充分说明了人民空军战士有高度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共产主义风格。
信上还说,空军战士抢救中毒工人的事迹,大大地鼓舞了病人和平陆某地全某地人民的革命意志,他们纷纷写信感谢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他们的关怀,感谢人民空军的大力支援。中共平陆某地委还将此事件写成材料,向全某地人民进行教育,学习人民解放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
五、阅读近期报纸,书面推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各一件。
六、实地采访,写一篇通讯。
篇7:英语新闻标题写作技巧
全文共 2429 字
+ 加入清单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题目,读者看新闻时首先看的就是标题。好的新闻标题能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小编收集了英语新闻标题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题目,读者看新闻时首先看的就是标题。好的新闻标题能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引起阅读兴趣。写作标题的原则,是要尽量用有限的语句将新闻的主要内容和意旨表达清楚。在英语(优习英语网)新闻标题的写作中,选取准确的动词及正确的时态、语态,是一项重要技巧。例如下面这几行标题,不管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标题,都含有一个动词:
High tax levels “driving away foreign investors”
Bush acknowledges Viet Nam parallel
Nigerian plane crashes with over 100 aboard
Myles Quin likes to collect stuff-most of all good yarns
The City cultivates a thriving poetry corner out of The Waste Land
如果缺乏动词,新闻标题会显得单调、千篇一律,例如:
Bill Gates and the Microsoft
American views on China
这两则标题显得大而空泛,华而不实,没有提供关于新闻具体内容的实际信息,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写法。
动词的选择
动词使新闻标题变得活跃,但它本身必须是一个活跃的词,能最准确、生动地描述新闻事实,因为标题里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容纳形容词,所有修饰性的内容,包括程度、颜色、感觉等,都必须依靠这个动词来体现。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ask”这类平淡的动词和表达含糊的混合动词,例如“American government gives views on Mexican’s racism”,如果报道对象“American government”在谴责“Mexican’s racism”时用了很有力很明确的语句,那么就应该避免“gives views”这种含糊的写法。
此外,还应该尽量使用表达力强、有力的动词,尽量不使用较弱的助动词“be”、“have”作为新闻标题的主要动词。
时态的使用
一种观点认为新闻标题应使用现在时态,因为所报道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但它是新近发生的,对读者来说仍然是第一次了解该事件,现在时态能给他们一种事件正在发生的感觉,这对新闻报道来说很重要;另一种观点认为新闻标题不能用现在时,例如法庭报道,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件,绝对不能用现在时态,避免产生歧义,例如应该写成:“Old retiree stole grocery loaves”,不能写成“Old retiree steals grocery loaves”,否则会使人误会此人一直在继续这种偷窃行为,引起争端。甚至认为任何含有过去的时间因素的标题都应使用过去时态。这一观点可能深受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闻学者梅耶(Philip Meyer)的精确新闻报道理论的影响。
那么,究竟应该使用什么时态?考虑的重要依据是看使用现在时态会不会带来歧义,如果不会,则适宜使用现在时。英语新闻标题中不宜使用“yesterday”这个词,尤其是在早报的标题中,因为早报所报道的几乎所有事情都可以被认为是发生在“昨天”的。但如果报道的是将来要发生的事,则应尽量使用确切的时间,如:“Paper industry will strike tomorrow /next week/next month”。再如:“Beijing to fulfill promises for 2008 Olympics”,即使省略了“will”,意思仍很清楚。
有一种新闻标题采用“be+动词不定式”结构,助动词“be”通常省略:
Princess (is) to Visit Baffinaland in August.
Financier (is) killed by burglars.
Countries (are) to Spend More on Cancer Research.
使用将来时态报道即将和日后将会发生的事情是很常见的。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
在英语新闻标题中,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的表达效果更好。试比较下面两则新闻标题:
France rejects EU Constitution
EU Constitution rejected by France
对比后,我们发现,使用被动语态的新闻标题,比主动语态标题长,单词数量多,这对有长度限制的标题来说是很不利的。同样长度的标题,主动语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更多,结构更生动,而且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去阐述其他内容,例如“Boy found dead by teacher”如果改写成主动语态“Teacher found boy dead in lab”,不但阐述更加自然,包含的信息也更多。
例外的情况是当事件或动作的承受人比执行者更重要时,可以使用被动语态。
关于动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英语中有不少单词既能作名词,又能作动词,其词性是根据具体语法位置来决定的。写作标题时如果省略了一些前后辅助辨别的词汇,单词的词性就可能变得不确定和含糊,下面这些单词都属于此类:
tax, ban, plan, drive, move, probe, protest, bat, share, watch, cut, axe, ring, bank, rises, state, pay, pledge, talks, riot, attack, appeal, back, face, sign, jump, drug
英语新闻标题的动词应尽量使用一般现在时,但在遇到该动词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的情况下,有时可以使用过去时态,以使这个动词的词性更加清楚,避免产生歧义。
篇8:新闻写作技巧精简篇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新闻写作技巧精简篇 ,欢迎阅读。
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注:指报纸,不适宜广播电视新闻]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广电新闻同理]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全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文章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16、记者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畅谈。
19、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如;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文章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域。
20、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21、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22、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23、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24、采访批评性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以示客观公正。
25、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是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不能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作为记者,现场仍是追求的第一原则。
篇9:新闻写作基本方法
全文共 5372 字
+ 加入清单写作方法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种技巧。娴熟的写作技巧,能使文章流金溢彩,引人如胜,对突出与提高文章的价值很有作用。当然,它虽非一日之功能,但多读、多看、多写,也会熟能生巧、驾驭自如。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想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把握以下四点:画龙点睛的标题,轻重得当的布局,行云流水的思路,洗练生动的文笔。
l、千锤百炼标题
新闻标题之于文章,相当于眼睛之于人的脸庞。美不美,看脸嘴,神不神,看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消息的标题,直接决定了编辑和读者的第一印象,印象的喜恶又决定了取舍的意愿。夸张一点说,在稿源充足的情况下,标题决定稿件的生死。通常说的“看书看个皮,看报看个题”,就是对此的精妙注解。标题成为了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同时,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
对尚未入门的初学者来说,好的标题,就是一块敲门砖。取了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标题是什么?标题就是主题的凝炼,是主题的精练显现,是主题的文字浓缩。提练不出消息的主题,凝炼不出主题的标题,结果就只会是文不对题,就是牛头对马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标题,原则上应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鲜明。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见题就知文章内容要反映什么。第二,新颖。如《鲜花开在牛屎上》,人们都知“鲜花插在牛屎上”的含义,但此变一个字,就达到反其意而用之的效果。第三,扣题。如《抢救里根总统记》直接揭示文章内容。这三方面的要求,其目的就是给人一个“一见钟情”的感觉,见到便有多看几眼或看个究竟的欲望。有的文章内容很好,但标题不好,就容易在编辑那里被见题生厌或引不起注意,弃之一旁。如果我们的通讯员发表的稿件,只要达到60%以上数目的标题不被改动,那拟制标题就算及格了,或者说不错了。
实题与虚题。标题有实题与虚题之分。实题是指标题是文章内容的实在浓缩,内容就是标题的展开。如《焦裕禄》、《总统》。虚题是指标题是内容的意境升华或比喻,内容不是标题的展开。如《鲜花》写的不是真实的鲜花开放在牛屎上,而是将人将成绩比喻成鲜花,牛屎暗示工作和生活环境。实题与虚题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看文章内容,需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示更好一些。二者各有千秋。
正题与副题。文章都有其标题,但通讯在很多时候既有正题,又有副题。正题,通常揭示文章主题。副题,是正题的补充,常划定某个范围或作某种揭示。如《总统》就只有正题,因为这里的正题已说得相当明白,勿需副题来画蛇添足。如《鲜花》发表在《经济信息时报》上,编辑就按惯例加了个副题“—一记朱家场工商所的年轻人们”。这就限定了范围并予以揭示,这篇通讯写的是朱家场工商所的年轻人,既不是写花,也不是写哪一个人。一般来说。现在中篇人物通讯,多有副题,短通讯即小故事,通常不用副题。
2、别出心裁布局
写作的金科玉律三点式:凤头、熊肚(猪肚)、豹尾。 最精采的呈现在开头,最打眼的妆点在开头,最关键的浓缩在开头,最震撼的推出在开头。使人一见动心,欲罢不能。
最厚重的在中间,最充实的在中间,最丰满的在中间,最信服的在中间。容天纳地,精采纷呈;事实胜于雄辩。
最隽永的回味在收笔,最揪心的牵挂在收笔,最警醒的拷问在收笔,最振奋的激情在收笔。掩卷击节,拍案称绝。
通常而言,这三点式是所有作文的通则,但消息因其特殊体裁而略有不同,就动态消息来说,常常是重要的放在前边,越靠后就越是可有可无,甚至不要,也不影响读者对消息的知悉度。如果有人留心便不难发现,大型会议的报道,最后常常罗列非顶级的长串领导名录。当然,长消息与经验消息综合消息,就要认真布局,尤其“肚子”,要厚实与丰满,逻辑关系一定要相互关联与照应,不能顾此失彼,互不相干。布局上力戒平铺直叙,起伏迭宕方见奇。
开篇。对文章成败有较大关系,有的文章有专门的章节或段落。如引子或序言之类,有的则没有。不管有无,但开头都必需精彩、引人。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开头写得好,就能“逼”着读下去。如枯燥干巴、乏味,则难以吊读者的胃口,引起他们的兴趣。《鲜花》是这样开头的:“鲜花插在牛屎上,历来是一个贬意语,然而‘鲜花绽开牛屎上’,却是一方父老的口碑。”为何反其意而成为口碑呢?欲知详情如何,那就请看下文分解,达到以俗变新,诱人下看的目的。
主体。这是文章的全部内容所在,背景、因果、经过、人和事、环境等,全在这里,这是文章全部价值的彰显之所,同样又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可以说,文章的成功与否,系于主体。《鲜花》的四大部分“潇洒人生”、“服务上帝“、“拳拳爱心”和“造福一方”,都在主体部分。这四部分分别表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表现他们的职业忠诚和服务市场经济的行为;表现他们对人民的一片赤诚和厚爱之心;表现他们汗水换来的山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四个方面刻画,使读者相信,这的的确确是一束鲜花,是值得人们口碑的。
结尾。是文章的结束部分,也是呼应开篇、呵成一体的重笔之处。结尾,往往以议论或抒情作为结束语,以达到昭示、震撼、警醒、呼唤、反省、回味之目的。形式有恬淡或浓郁、轻盈或凝重、隽永或豪迈、飘逸或苍劲等等不一而足。结尾,有的文章有尾声等章节,但篇幅不长的通常无此必要。《鲜花》以“奋进吧,年轻人!愿牛屎上的鲜花绽开得更加绚丽夺目”作为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和厚望,与开篇呼应,浑然一体。
3、酣畅淋漓思路
清晰畅达,行云流水,迭宕起伏,圆润柔滑。力避脱节、冲突、重复、离心。
消息的思路,相当于人的血脉、经络。血脉与经络淤滞不畅,人必将元气耗失,萎靡不振,沉疴在身,病体奄奄。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何来美感,何以打人。思路决定成败。再好的新闻,思路搭铁短路,懵懂迷糊,不能辨其价值,或不能表现价值,价值也就无从谈起。独家新闻好写,不是独家新闻,就得拓开思路,另取角度,另寻视点,见人之所不见,写人之所不写,即古人说的,人人心中均有,个个笔下皆无。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标题凝炼得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成为志愿军甚至是此后解放军的代名词。国内大量的战地记者写了数不清的战斗故事与战斗英雄,而魏巍另取角度,另寻视角,从三个普通的士兵身上提炼出了代表整个志愿军对祖国对朝鲜人民忠与爱和对侵略者恨与狠的本质精神。(牺牲战士嘴里的耳朵;炮兵要求改步兵;雪拌炒面的回答:怎么不苦,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怪物。)真实真情与独特的视角,成为永恒经典。
思路最显心力的是主体架构。主体结构的形式,通常有顺序式、倒序式、并列式、花朵式等几种。
4、栩栩如生文笔
妙笔生花,花团锦簇;妙笔生辉,辉映锦绣。妙笔的底线是真实,迭破真实的底线,妙笔就是杀人的刀,一是杀他人,二是杀自己。
消息的要害是鲜活灵动,是带着朝露的嫩绿,富有勃勃的生机。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多用平实口语,少堆砌华丽辞藻;多用短句,少写冗长繁语。用洗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人物与事件的鲜活,切忌枯燥死寂。
娴熟的文笔,是驾驭文章的前提与条件。没有好文笔,写不出好文章,同样也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消息。通讯,不仅要娴熟的文笔,还需斐然的文采;文采,让文章容光焕发,使作品熠熠生辉。写作中,尽量避免学生腔与无病呻吟,学生作文的痕迹不可避免地在初学者的文章中显露。不要追求太时髦与太滥的书面语和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如法制类消息,只要是犯罪嫌疑人一落网,90%的都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耳朵生茧,听而翻胃。
动词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能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
(三)通讯写作的基本技巧
通讯写作最见功力的,是人物通讯。只有赋予人物思想与情感,让人物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作品中的人物才能被读者认可与接受,才能感染与打动读者,才能完成作品的使命。
就我采写的人物通讯《鲜花开在牛屎上》,谈谈通讯写作的基本技巧。这篇通讯曾获全国工商好作品三等奖,也被贵大教授作为授课的范文讲评。
1、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故事情节,增强感染力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社会在矛盾作用下前进。写通讯,就要将人物与事件在整个社会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表现出来。背景是什么,矛盾焦点在哪里,情节发展如何,都必须考虑,依据如此诸多因素,造成一种强烈的矛盾对比的环境氛围,掀起情节发展的波峰浪谷,张驰有度,轻重有节,提起一个又一个悬念。常言讲的“文章似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为突出矛盾、突出情节的起伏,就必须戒除平铺直叙,面面俱到,应对素材有所取舍,当繁则繁,当简则简,有的要浓墨重彩,有的只一笔带过,以轻衬重,以次托主。《鲜花》首先介绍了环境的跟苦,而这些文化素质都较高的年轻人们是一种什么心态呢?面对起伏不定的市场效益,他们又是怎样作为的呢?一个个悬念都在迭宕起伏的情节中,在矛盾的变化中消失了。这样,文章的感染力也就得到增强。
2、利用典型事例烘托,增强说服力
典型事例,最具说服力。离开典型事例,就显苍白,也就没有通讯。典型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出来的特定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例。较之普通不同的独有“个别”,是一篇作品产生的成因。只有写好了典型,文章才有说服力。《鲜花》在特定环境中,写了四件典型事例,并辅之以若干小事。“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通过典型事例,就由衷说服了读者。
3、让人物充分活动,增强生命力
人物,是通讯的核心,没有人也同样不存在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为此,必须调动一切因素,刻画好人物,肖像刻画、语言刻画、心理刻画、行为刻画,立体综合表现,着力把握好对主要人物的刻画,让其用音容笑貌、喜怒哀乐、行为举止表现出一个血肉丰满的活人来。《鲜花》在心理刻画方面。其中有这样一段:“四头牛价值13000元,牛贩要求必须由工商担保,而且要在五天内给钱。长沙人有身份证和介绍信,身份真实,诈是不会的,只是等他们回去再寄钱来,至少也要半月。江所长面对—边恳求的眼光,一边慷慨的配合„„”他到底会怎么样?这个中风险如何?这诈与不诈怎样界定?这五天期限又如何实现?究竟应采用何种妙策?只有让人物充分地立体活动了,文章和主人公的生命力才能得以表现。
4、使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手法,增强表现力
在通讯中,描写是大量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景描写,这不赘述。议论和抒情,也显得非常重要,在关键时候加以运用,往往起到升华主题与主人公思想境界的作用。有人曾这样说:“议论之于文章,犹如翅膀之于鸟。鸟无翅膀不能凌空,文无议论,境界难以升华”。可见,议论在通讯中的重要,但切切不能多用甚至滥用议论。议论与抒情,可以是文中人物,也可以是作者。先讲文中人物议论。如《鲜花》“农科院一位同志握着两人的手感慨地说:小同志啊,我活了这么大,是你们让我真正当了一回上帝!”这抒情式的议论,就将“服务上帝的思想境界升华了。再讲作者议论。如《鲜花》“潇洒吗,凭你说”。短短六个字,就将年轻人乐于艰苦创造辉煌的潇洒人生,予以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赞美。
5、关于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在文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时起到了类似人身关节的作用。用得好,会使文章增色;反之会使文章辞不达意,甚至相反。标点符号,在文学作品中显得非常重要,在通讯中也很重要,它不仅起标点段句的作用,还能起到调节文章节奏、变换句式、阅读韵律、强调感情的作用。也许有的人现在还不能理解,或许觉得荒唐,一旦你写多了,个中奥妙自会明白。如《鲜花》“场内两棵三人合抱的古樟树,神树。病牛进场,好了;萎牛进场,雄了。树不死,场就不散”。用了这些标点。文句变短了,口语化了。节奏感强、明快。但若变成:“场内两棵三人合抱的古樟树,仿佛神树一般,病牛进场变好了,萎牛进场变雄了。只要树不死,场就不会散”。这样,字多了,句子也变长了,也不口语化了,明快的节奏感也随之逝去。
(四)重心与中心
对初学者而言,一定要知道消息的重心与中心两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重心,是作者的功夫着力点;中心,是作者的思想展示点。
1、重心是标题与导语
新闻界有一个共识:编辑最见功力的是标题制作;记者最见功力的写好导语。
投稿时,新闻标题与导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编辑的取舍。报纸新闻的好坏,也同样直接决定了读者的取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曼彻尔说: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
于琢磨导语。
2、中心是主题与事实
主题从事实中凝炼升华,事实支撑与丰富着主题。主题是新闻事实所体现出的中心思想与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中心。正如唐代杜牧所说:“凡文以意为主。”亦即要表达的思想意识和由此呈现的事实本象。
(五)新闻写作的十大规则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时效是消息的气色;越新鲜,气色越出采。
3、标题至少出现一个动词,最好无形容词。
4、独家新闻标题用基本事实,多家新闻突出角度。
5、用最好、最简短的语言写成导语。
6、消息中杜绝主观议论。
7、将专业术语变为大众语言,如不能,则尽可能放弃。
8、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9、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10、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
篇10:2024年新闻写作基本知识:消息的写作
全文共 2240 字
+ 加入清单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消息种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 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 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么,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 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 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 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 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 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篇11:2024关于电视新闻标题写作技巧
全文共 3255 字
+ 加入清单要探讨电视新闻标题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就要先弄明白什么是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有怎样的传播特性。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较为准确的内涵是:“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传播符号的综合性、事实氛围的传真性、深度涉入的参与性。电视新闻作为一种渗透力极强的大众传播媒介,无论在信息传播还是舆论导向上,都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标题是电视新闻写作中重要的一环,它是新闻播出时,在屏幕上打出的文字传播符号,用以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对传播信息、沟通观众、引导社会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标题写作一定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然而,当今的电视传媒对新闻标题的写作水平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与报刊等传统媒体甚至互联网这样的新媒体相比,尤为不足。
二、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
与报刊新闻标题和网络新闻标题的“导读”作用不同,电视新闻标题不是在新闻前面出现,而是在新闻播出开始以后才加上去的,因而没有起到提示后一条新闻开始的作用。换言之,电视新闻标题没有标位作用,其出现的目的主要是对报道内容的概括、提示,以帮助观众加强对新闻的理解,或者评价事实、表明态度、引导舆论。
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突出要旨
标题是新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那部分事实的浓缩和概括。例如,“我国预报天体和撞已达国际领先水平”、“锲而不舍,绿我神州--中央领导参加植树”,这两个标题提纲挈领、清晰明白,使观众一眼便能从标题中看清楚新闻的要旨,对新闻主题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帮助。
(二)评价事实
标题对读者的引导,不仅仅表现在对新闻核心事实的提示上,还能够对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和意义做出恰当的评价,巧妙地揭示其实质,并以此影响舆论。例如这样两个标题:“合资,引进来,更要利用好”、“打击棉花掺杂使假行为刻不容缓”,这样的评价深刻尖锐,直接触及新闻事实的本质内涵,借以引导舆论。
三、不同体裁电视新闻的标题写作
俗话说:“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新闻标题之于新闻体裁,也像衣服之于人,应视“体裁”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在这里,我们把电视新闻分为消息类、专题类和评论类三种体裁加以探讨。
(一)消息的标题
消息主要是迅速、简要地报道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实。因此,电视的消息类新闻标题应该主要在于摆事实,侧重表现事物的动态,回答正在发生什么这样的问题。一般可分为叙述式标题、概括式标题和提示式标题三种。
1.叙述式标题
叙述式标题,就是用直接叙述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简明扼要地标示出来。这种类型的标题是电视新闻消息中广泛采用的。例如,“天安门广场竖起‘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国际田联对中国田径运动员进行飞行药检”、“广东警方迅速破获‘东星轮’千万元劫案”等等,都是对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的直接陈述,通俗易懂。
2.概括式标题
概括式标题是对新闻报道的内容、主题的概括和凝练。例如,“朱卡嘉没有走”、“代表民心的四次掌声”、“广东:农民成了现代农业投资的主体”等等,这些标题都是对报道内容和思想的最集中的概括,凝练,扼要。
采用提问式的写法,如《这样收费合理吗?--关于大连站车票问题的报道》,这种问题性标题也是对报道内容的另一种形式的概括,以引起观众的注意。
3.提示式标题
提示式标题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中应用不多,是近几年才被一些电视媒体采用的。这类新闻往往都是一些短消息,特别是在大杂烩式的组合编排中,以时间、地点或者其他标准将各条新闻加以区分,有的也是以新闻的主题词、关键词来标示。这类新闻标题往往是不完整的,它只是提示式的,如“美国:火山”、“匈牙利:汽车大赛”、“珍稀动物”等等,都极为简练。
(二)专题的标题
专题,是就某一新闻题材作比较详尽完整的报道。它的标题一般不宜太实、太露、太直,要做得虚一些、含蓄一些。不宜像消息那样把新闻中所言、所明之理,在标题中直截了当、合盘托出。由于专题需要比较详尽地描述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再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主要着眼于开掘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思想意义,使之成为窥见人物心灵的“窗口”。例如这样几个标题:“三军战三江”,气垫恢宏;“粤海情融天山雪”,寓意深长、耐人寻味;“兄弟情”颂扬了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兄弟般的真情厚谊;“西海固连着中南海”,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关心,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这一全片的主旨。
(三)评论的标题
电视新闻评论是虚实结合、记叙结合,因此其标题的特色是据事立论,带有提问题、指方向和阐发观点的特点。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经常采用这类标题:“法规为何成空文”、“连续诈保为何得逞”等,既点明事物的本质,又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问题,引人深思;“苦涩的苹果”、“难转的‘金轮’”等,把要论的事和论及的理都概括地写进了标题;“‘罚’要依法”、“对话比对抗好”等,旗帜鲜明,直接阐发了对所要论及的问题的看法、见解和观点。
需要说明的是,电视新闻专题和电视新闻评论的标题,有时除了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副题,如“潜在危机--关于童工现象的思考”等。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标题的各自特点,便于掌握标题写作的一般规律,同时注意各自的特殊性并加以区分,以免出现张冠李戴、题不对文的现象。当然,在实践中,各种新闻体裁的标题之间存在差异外,往往又是互相渗透的,并非完全不可逾越,关键是要运用得当。
四、电视新闻标题的写作重点
除了“量体裁衣”外,电视新闻标题的写作技巧概括起来说,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准”--标题要概括新闻中最重要、最有特点的精华部分。标题是一则电视新闻报道的提要和点睛之笔,因而标题写作要紧贴主题,对新闻事实的表述要准确、精当,以概括新闻内容的精髓和实质。这就要求记者、编辑有对题材高度的概括和把握能力,才能做到用词准确适当,分寸得体。
二要“简”--标题要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电视新闻标题的遣词造句要平实朴素,明白晓畅,让观众在一瞥之中,不假思索地便能了解它的内涵,切忌艰涩、生僻或华丽词藻的堆砌。当然,通俗化并非简单化、公式化,标题写作忌讳相互模仿,重复陈旧,像“……成绩显著”、“……留给我们的思考”这类的标题,在今天就很落俗了。另外,电视新闻的标题相对要短,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冗长的复合句、不必要的副标题等的出现。
三要“隐”和“新”--标题要形象生动,力求新颖独到。标题要让人俗中见雅,俗中见奇,俗中生趣,起到“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的表达效果。因此,可巧用修辞方法,或用具体、浅显的事物替代抽象、深奥的事物等技巧。例如,“一脚油门踩到底”,生动活泼,简洁明快,动感强烈;“六年冠军梦,圆梦在津门”,对仗工整,语言凝练,文采斐然;“检查团来了!走了!”,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引人深思。这些都是做到了“隐”的标题,即有内涵、有寓意、有悬念。同时,一个好的标题,一定要别出心裁,一定要有个性特征。不用别人用过的,不用俗滥陈腐的套话,要用“新”,才能体现作者的独具匠心,才更能抓住观众的心。
四要“针对”--标题要配合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电视是图、文、声、形并茂的,电视新闻也包含了画面、音响、解说等多媒体因素,因此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也要注意与这些因素相配合,做到符合全片的风格和基调。例如下面这些例子:“城里人下乡购时装”、“走南闯北看浙货”,这样的标题中蕴含的动感,就很好地配合了电视画面的连续运动性。另外,电视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更是一种艺术。因此,我们同样应该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内涵和审美标准,文本记者和编辑也应该追求标题中的文采、意蕴、内涵和感染力。
五、结论
总之,电视新闻标题的写作并非易事,其中包含着诸多的技巧和艺术,新闻工作者对此不应小视,而应当作一门学问去精心锤炼。笔者在这里讲到了一些方法和技巧,也只是“冰山一角”罢了,从业人员要想做到“信手拈来”,还得在实践中多写多练,毕竟,熟能生巧。
篇12:高考作文经典“敬畏自然”素材写作要领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已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日益凸显。人类文明的触角延伸出的却是钢筋水泥固封的楼群,浓烟废气造成的污染,灯红酒绿培植的浮躁,物欲横流带来的贫乏。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像现代人这样渴望新鲜清明的空气,繁茂葱翠的森林,蔚蓝夐远的天空。所以,我们要从现代文明中汲取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为人类的生存树一面恒久持续的丰碑。
这类题材的写作,容易流于枯燥的数字堆砌和絮烦的空洞议论。要善于从已知材料中挖掘情感意蕴,让饱含情感的叙述打动阅读者的心扉;要从细节处捕捉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秘密,把握“和谐”共存的主旋律。在结构安排上,可以正反对照,古今映衬,从古典诗词中的美妙意境透析深意,与工业文明过度开掘所造成的恶果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使所思所感深彻透辟,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物质利益的追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唯我中心”只能让人类走上“不知归”的自我毁灭之途。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的提高,各种治理污染、减少破坏措施的出台,我们终究会再看到古人曾经看到过的蓝天,感受到古人曾有过的热爱自然与美好生活的情怀。
篇13:新闻消息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814 字
+ 加入清单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小编收集了关于新闻消息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一)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 采访不仅是消息写作的基础、也是所有新闻体(尤指新闻报道体裁)写作的前题和基础。要写消息,要写出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首先要求记者深入细致地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这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善于获取新闻线索,掌握基本的采访方式、方法,有熟练的采访技巧。要求记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天”有路,“入地”有门,巧问详听,勤记细想,在有限的时间地进行成功的采访,为消息写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采访和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是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前者是认识实际的过程,后者是反映实际的过程,而实际上,采访能力强自然有助于写作效率的提高,而写作能力强,则可做到在采访中心中有数、心里有底、针对性强,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
(二)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消息的构成,即一篇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成分,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二是指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已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安排或布局的方式。
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式的结构,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它的主要特点是:
(1)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在材料的时间特征上,往往呈现以下公式:
首先是“总体性倒叙”。即将最后结果或后发生的却富有吸引力的材料,置于篇首。
其次是“局部性倒叙”(即“倒叙中的顺叙”)。即在局部性倒叙中又用顺叙说明过去一段时间内,“开始如何,后来又如何”。
最后是“总体性顺叙”。即“现在正在如何,进一步又如何”。
(2)它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常呈现为“重要”、“次重要”、“次要”、“更次要”、“补充”、“进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顺序。
(3)它的导语常是直叙型的部分要素导语,它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实,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可独立成章,变成“简明新闻”或“一句话新闻”。
(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每段文字都很简要。
倒金字塔式结构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之精华,满足受众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求;便于记者迅速报道新闻,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便于编辑选稿、分稿、组版、删节,如在版面不够时,可从后往前删,无须重新调整段落。但它也易于造成程式化、单一化的毛病,而且,它比较适宜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用它来写非事件性新闻、富有人情味、故事情强的新闻,就不太适合。
例如:
中新社北京九月五日电 中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从今年开始进行评奖,以后每两年评选一次。
记者从中国记协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凡在评选年度不超过55岁的中青年专业新闻工作者均可参加评选。评选范围包括正式批准登记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新闻时事类刊物和新闻电影等单位的新闻编辑、记者、播音员(包括节目主持人)以及从事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育的专业人员。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最多评选采编人员10名,是否设提名奖待定。评选结果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公布。
据悉,海外新闻工作者参加评选的办法另行拟定。
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主席、新华社社长穆青任评选委员会主任。评选委员会由新闻界专家和知名人士组成。
2、时间顺序式结构
此结构形式又叫编年体结构。也有的称其为金字塔式结构,其实并不准确。时间顺序式结构通常不一定有单独的导语,往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事实,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后发生的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叙事条理清晰,现场感强,且很适合写那些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适合写现场目击记。其缺点是开头平淡,难以一下子吸引受众;消息的精华也可能淹没在长篇的叙述之中。
例如:冻死的孩子重新复活
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名叫麦肯罗的孩子,今年只有二岁半。一月十九日,在家里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他穿着一身睡衣,只身来到零下二十九度严寒的室外。家里人发觉后把他抱回屋里时,麦肯罗的一部分血液已经‘冻结’,手脚也都僵硬了。当他被送往医院时,体温已下降到十五点五度。但是,在经过了包括使用心肺泵等先进设备抢救以后,麦肯罗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像这样处于低温状态下的人能够死而复生,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就是参加抢救麦肯罗的医生也对此感到惊叹不已。
现在,除了他的左手可能会留下由于冻伤后遗症引起的轻度肌肉障碍以外,其它恢复都很正常,估计三、四周内,即可恢复健康。
3、对比式结构
此种结构重在通过对比,揭示差异,从而突出新闻主题。如《人民日报》1982年7月18日关于顺义啤酒厂和青岛啤酒厂的报道就用的这种结构。此则消息首先用的是对比性的标题。
两个厂为什么建设一快一慢?
权力下放争主动�d�d顺义啤酒厂一年建成投产
婆婆太多难办事�d�d青岛啤酒厂扩建扯皮两年
然后是对比性的导语,在对比性的导语下,又用了两个对比性的小标题:
“顺义厂:地方有主动权,领导重视,各方配合”。
“青岛厂:婆婆太多,公文旅行,相互掣肘”。
最后,又有一个对比性的结尾:
“两个厂情况如此悬殊,发人深省。”
4、提要式结构
此结构通常把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概括到导语中,然后将多项需并列出示的内容以提要形式,用数字程序一一分列出来。有时也可不用数字标示,而用“�d�d”引出各个要点。
5、问答式结构
此结构多用于记者招待会的报道。记者应善于组织问题,报道内容应忠于原意,行文时,也应注意内容的连贯和层次的明晰。
6、积累兴趣式结构
此结构通常在开始设置悬念,使受众逐渐增加对事件的兴趣,最后形成高潮。因其材料的趣味性从导语至结尾递增,故名积累兴趣式。又因其要求设置悬念,故又有人称之为悬念式结构。它尤其强调将最精彩的、出人意料的材料置于消息结尾。如:
婚礼唁电 新娘寻死觅活
春节前夕,解放军某部三连战士肖建军,收到“父病故速归”加急电报,匆匆赶回山西省临汾老家。
跨进门,却见室内张灯结彩,墙上贴着大红“喜”字,小肖一下愣住了。母亲将他拉在一边说:为能使你参加大哥的婚礼,我瞒着家里人发了封假电报,你可要保密。母亲的一片“苦心”,使小肖只好撒谎骗父亲和家里人说自己出差顺路回家。
2月8日哥哥结婚。婚礼程序完毕。亲朋好友正在推杯换盏,频频敬酒时,邮递员送来一封电报,小肖父亲接过连忙展开,只见上写:“闻建军父不幸病故,三连全体官兵致电表示沉痛哀悼。”其父气得浑身颤抖,遂质问儿子。在坐的新娘弄清原委,“哇”的一声大哭冲出门去,头撞墙寻死,多亏众人相劝事态才未扩大。其母悔恨地说:“都怪我荒唐行事,闯下大祸”。
2、散文式结构
就是吸收散文在结构和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材料和层次安排自由、灵活,语言表达不拘一格。如郭玲春写的《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一文即是如此。
篇14:如何选取新闻写作的角度
全文共 2005 字
+ 加入清单新闻总是与事物的某种变动相联系的,我们就要有较强的捕捉新闻的能力,小编收集了如何选取新闻写作的角度,欢迎阅读。
一、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与窗口
选择新闻角度的目的,就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更加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更好地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从新闻写作的实践来看,新闻角度一般分为挖掘角度和表现角度,前者以采访为主,后者则是偏重写作采集,二者互相关联,互为补充,进而使角度变得独特和鲜活起来。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专兼职通讯员要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
要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就要善于找好新闻的由头。什么是新闻的由头呢?顾名思义,由者,缘故也。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也就是写作的引子或者理由。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新闻由头,就是你手中的素材是否值得写、你写的事件或人物是否有根据、稿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基本依据。
新闻由头是新闻事实中最敏感、最突出、最新鲜的部分,不仅是新闻的基本因素,而且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新闻由头有两性:较强的时效性,引出新闻主题的重要性。
新闻由头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强调所写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价值。即告诉读者和听众稿件中的事件或者人物为什么现在成了新闻,你报道的这个新闻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
第二个作用:翻新旧闻,拯救想报道却过了时效的事件和人物。现实中,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先知先觉,哪里有新闻,拥有现代传播技术和庞大采编队伍的专业媒体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就别说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了,不可能预知新闻。事实是,许多新闻被我们发现时,它早就成旧闻了;有时,新闻事件是逐渐显现的,这期间或许还有个过程,当我们发现时,没准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旧闻”,那么,如何让这些旧闻成为新闻呢?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
找新闻由头,要立足于新闻的变动。一、寻找时间上的最近处。在寻找“新闻由头”时,要从时间的最近处着笔,这点似乎大家还能掌握,都能把最近的时间写在开始,新闻要时间新没错,但时效性并不是新闻的惟一要求,并不等于就有了新闻由头,同时还应特别强调内容新。是否是新闻由头则要从内容上判断,应该是内容上的最新点。
二、挖掘内容上的最新点。
新闻总是与事物的某种变动相联系的,我们就要有较强的捕捉新闻的能力,新闻事件一经发生,就要紧紧抓住它,以第一时间迅速发播出去。在挖掘内容新上找新闻由头,除了注意具有典型性的新闻事实以外,还应当注意那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抓住这样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能够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兴趣,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迪。如果新闻已离发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时,就得下功夫捕捉与之相连的渐变过程中的新情况,采取以“新”带“旧”,由近及远的办法,把旧闻变成新闻。如果能在过时的事件中从内容新上寻找“新闻由头”,也能够写出好的报道来。这就需要我们独具慧眼,发现已知新闻事实的变动。
在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时常遇到“迟到”的新闻。就是说,等发现是好新闻时,事实已经发生过一段时间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可以学习不少老新闻工作者的做法,善于从事实的变动中挖掘“新闻由头”,这样不但能把“死”新闻救活,而且还能写出很好的新闻。从发现事实上的新变动中找新闻由头,要处理好新变动与旧闻事实之间的关系,即:旧闻确实有值得重新报道的价值;新变动是在旧新闻事实基础上的变动,它们之间有紧密和必然的联系,新变动的“新”,应是新闻媒体当前所急需报道的内容。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采访中,只要你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就不难发现隐藏在身边的新闻,然后,在采访中多问、多记、多观察就不难给这个新闻找个发布的由头。
寻找新闻由头应注意的问题。现场观察后写成的新闻由头要有新内容。不要把那些与要报道的事实无联系的事来作为新闻由头。所谓“了解到”式由头,就是作者把自己到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去了解情况的事作为新闻由头。几月几日了解到与新闻发生的时间无关,因此不能作为新闻五要素的。如果说这种方法值得推广的话,那么,记者和通讯员无须再紧张了,可以不急不忙,随便什么时候到什么单位去采访,都可以写出“新鲜”的新闻来,甚至还可以写出“昨日”新闻来。然而,这种方法也不是就不能用。在某件事报道的时机与记者或通讯员去了解这件事的时间相吻合时,是可行的。慎用“截至”式由头。有的通讯员写稿时找不到好的新闻由头,而以写稿时的时间为准,采用“从某年某月某日截至到某年某月某日”的程式作为新闻由头。这便是“截至”式由头。要慎重对待截取的时间。不用“马虎眼”由头。凡有“最近、前不久、日前”等“马虎眼”一类词儿的导语,均称“马虎眼”由头。用这种“马虎眼”的词儿,只能剥弱消息的时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愚弄读者的做法。因此,我们要坚决摈弃“马虎眼”的由头。实践证明,采访中只要耐心地寻觅,由头还是有的。
篇15:2024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消息的写作
全文共 2338 字
+ 加入清单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 ,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消息种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 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 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 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 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 个方 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 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 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 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 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 《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 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 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 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 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 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 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 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 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 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 为“事实背景”。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 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 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篇16: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全文共 3511 字
+ 加入清单新闻稿异于新闻,新闻稿是鼓励新闻记者在该题材上撰写的稿件。小编整理了新闻稿件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 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篇17:关于新闻写作基础知识:技巧与范例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一、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事件通讯: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五、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模仿着别的去学。
2、写新闻要有由头,最主要特点就是新,发生的事件离发表的时间越近越好。
3、多写短新闻,可以扩大版面的信息量,是各家报纸都特别提倡的。
篇18:新闻写作技巧
全文共 7248 字
+ 加入清单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
一是在“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二是“新近发生”,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报道的事实,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新闻的特点
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
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内容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
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新闻要素=5“W”+1“H”,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新闻的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新闻包括多种体裁,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息(简讯)、通讯、报告文学等。
消息即是狭义的新闻,它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必须具备上面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一则消息只有具备这五个要素,才能让读者对所报道的事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因为消息是新闻写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家动笔写稿件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家接触最多的形式,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重点只讲一下怎样写好消息稿件的问题。其他文体就不在赘述了。
【新闻写作技巧】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发表在《人民日报》通讯《新风饭馆有新风》
(2),就是记者吃饭时发现的新闻。写出这骗通讯的记者哪天外出采访,中午赶不回报社吃饭,于是顺便走进北京西单新风饭馆。饭馆里早已挤满了人。记者正站在饭桌边踌躇,一位热情的老服务员笑着招呼,并且很快帮助记者找了座位。对比另外的一些饭馆服务态度不好的情景,记者立即感到这里有新闻。经过一番采访,记者写出了这篇通讯,为饭馆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一天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初学新闻报道的大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
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作为大学生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学生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
一是向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记者请教。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高年级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且学生记者之间朝夕相处,便于接近,易于沟通,能够大大缩短新闻稿的修改时间;
一是向师长主要是校报编辑老师、新闻学专业老师和社会媒体的老师请教。校报编辑老师能够按照报纸的报道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自己所体验的读者心理和新闻写作体验,校正和知道学生记者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专业老师则可以主要从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写出来的新闻稿更加符合新闻呢理论的要求。
社会媒体老师更是能全面的站在社会时间实践的角度来指导写作,为以后从事新闻工作大好基础。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文章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16、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畅谈。
19、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文章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域。
20、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21、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22、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
23、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24、采访批评性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以示客观公正。
25、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是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不能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作为记者,现场仍是追求的第一原则。
篇19:新闻信息写作实用技巧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迅速的手段报道最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宣传文体。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新闻信息写作实用技巧 ,欢迎阅读。
1、什么是消息,它有哪些特点
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迅速的手段报道最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宣传文体。也就是说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它是新闻体裁的重要形式,是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角,其它新闻报道如通讯、广播稿、新闻评论等是它的发展和补充。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作新闻或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新闻体裁的总称)它是我们使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采写发稿要及时、迅速,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在结构上一般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
2、时事新闻的写作原则
一是必须用事实讲话,要选择和运用典型事例对事实进行概括,处理好议论与叙述的关系(消息中的议论必须是从事实本身得出来的结论,不能抽象推理)。
二是必须完全真实,可靠,有一说一。要真实可信,分寸得当。还要强调反映本质的真实,不搞片面性和表面性。
三是新闻要新,时间新、内容新、角度新、结构新。
四是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就是强调思想性,主要是指指导性、正确性、针对性方面。
五是要有可读性,即要顾到知识性、趣味性、使读者感到有趣味。
3、时事新闻的要求
一是迅速及时;
二要短小精悍;
三要生动活泼、有风趣;
四要有文采。
如何创作好的时事新闻标题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就是说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好的标题相当于文章的广告能招揽读者,好的标题能一下吸引读者的目光,是文章的门面。使读者看了标题后产生要读内文的欲望。
1、标题要准确生动,准确和生动是不可分的,生动而不准确会失之于浮夸,准确而不生动又会失之于枯燥。一事实要准确,标题要忠于新闻,不能文不对题,事实不能歪曲,不能任意拔高,更不能虚构。二观点要准确。三用词要生动,遣词造句要善于用最恰当最贴切的表现或评价。文章的内容做到不浮夸、不粉饰。常用的方法有:标题句式工整,注意对仗,不仅生动活泼而且琅琅上口,如:有钱买小车,无钱办教育。还有恰到好处的运用成语,长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用修辞学的比喻、比拟、借代等手法可以增强标题的形象性如: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用于标题的词句必须经得起推敲。
2、标题要点出文章精华,这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的关键,标题要把文章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写在标题之中,总之要引人入文。
3、标题要简短易读,不要一写就是几十字,做好标题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举个例子:
(1)巧用比喻
美国华纳 时代在线 终于拜了天地
(2)巧用比拟
遭到空袭48小时后
巴格达:平静之中气难平
(3)巧用排比
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单位 建设文明城市
(4)巧用摹拟
飞天伏群芳 碧水映明霞
(5)巧用反复
喜喜喜 娘家频添回门女
新田改行教师纷纷归队
(6)巧用对比
狗咬人--没事 人咬狗--罚款
昔日:农民掏钱 干部去旅游
如今:政府出资 农民去考察
(7)巧用谐音
羊倌的儿子留了“洋”
有“礼”走遍天下
(8)巧用感叹
跑!跑!跑!
东北敌军官兵纷纷跑到解放区来
不许乱收费!
国家计委出台八项价格、收费检查项目
(9)巧用回环
猪多肥多 肥多粮多 粮多猪多
人才开创事业 事业造就人才
(10)巧用双关
有欺诈怎“安然” 无诚信“安达信”
“两安”悬念越滚越大
(11)巧用衬托
国民遇难海里挣扎 首相挥汗球场尽兴
(12)巧用设问
潜艇没长眼?
美称将全面调查核潜艇撞船原因
(13)巧用引用
诗词名句:
会翁之意不在会,在乎山水之间也
熟语: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成语:
允许“生财有道” 不可“为富不仁”
篇20:新闻写作基础知识:通讯
全文共 2626 字
+ 加入清单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小编收集了新闻写作基础知识:通讯,欢迎阅读。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 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 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 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 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 ,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 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 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 、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 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 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 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 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 事,叙述 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 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 ,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 以事实说话,除 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 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 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 人物通讯并非仅仅 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 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 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 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 性较强,它围绕中 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 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 精神。 除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 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 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 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 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三、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提炼主题
占有材料对通讯写作来说就是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随后在纷繁的直接 材料中剥离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求真实,而且要有意义,具有典型性、 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在这般基础上根据深 和新的原则提炼主题,通讯才可能呼应社会关注热点,反映时代风尚特点,宣传党的路线方 针,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然而通讯写的 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 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关于写人
事因人生,人以事观。人与事虽不可分,但在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中的确有以人为主和以事 为主之别,为叙述方便故而分之。 写人在文学创作中已积累丰富经验,在“非虚构”的原则下,我们不妨可借用其多种手段, 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 神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 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 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言行、事例、情节勾勒出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 龙” ,那么揭示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画龙”用的是纪实的叙 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3、关于叙事
通讯离不开写事,事件通讯更须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待事件 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叙事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 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 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时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总是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精心的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报告于世。
显然选材与提炼主题是各类通讯写作中必须面对的,而写人与叙事则因通讯品种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是通讯的写作模式也必然带来约束,因而通讯的散文化写法亦开始为人注目。所谓 的散文化倾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生活面更趋广阔,(二)结构不拘一格,(三)技法更多样 化,(四)报道呈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