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保的解释(实用20篇)

导语:九牛一毛,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故事讲得是什么吧!接下来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自保的解释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587

作文

1000

词语解释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jīng gōng zhī niǎo

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曾受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语本《战国策·楚策四》:“ 更羸 舆 魏王 处 京臺 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 谓 魏王 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 更羸 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羣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晋书·王鉴传》:“黷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 方氏 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 西太后 、 荣禄 一伙人,屡受外国强盗的打击,早成惊弓之鸟。”亦作“ 惊弦之鸟 ”。《穀梁传·成公二年》“ 齐侯 使国佐如师” 唐 杨士勋 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惊弓之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扶危济困的解释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词语解释

fú wēi jì kùn

扶危济困(扶危濟困)

◎ 扶危济困 fúwēi-jìkùn

[help the people in trouble ;help those in distress and lend support to those in danger or in need] 帮助生活或处境困难的人

你我是行侠仗义,理宜扶危济困,翦恶除奸。——《三侠五义》

词语解释

fú wēi jì kùn

扶危济困(扶危濟困)

见“ 扶危救困 ”。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扶危济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痛心疾首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或者极为悲愤、伤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

【汉字书写】:痛心疾首

【汉语注音】:tòng xīn jí shǒu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强调痛恨之极。

【痛心疾首的意思】:痛:怨恨;疾:痛恨;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或者极为悲愤、伤心。

【痛心疾首的近义词】:深恶痛绝、切齿痛恨、咬牙切齿、捶胸顿足、恨之入骨、悲愤填膺;

【痛心疾首的反义词】:感恩戴德、大喜过望、赏心悦目、乐不可支;

【痛心疾首的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相连,两国虽属姻亲,也曾经互相帮助过,但仍时有冲突,从秦穆公到秦桓公两国争战不休。晋厉公即位后又发生纠纷,两国君主约定在令狐会面,订立盟约决定互不交攻。可秦桓公一回国又背叛盟约,约楚国攻打白狄,秦国却派人对白狄说:“晋国要攻打你们。”楚国也派人对晋国说:“秦国背约和楚国修好,要对付晋国,白狄和楚国对秦国的用心了如指掌,对秦围的背信弃义痛心疾首。”晋国派吕相去秦国绝交,开诚布公地对秦国说:“各国诸侯都知道秦国唯利是图,不守信用,大家都愿意和晋国友好,现在晋国和各国诸侯做好准备,如果秦国愿意订立盟约,我晋国不遗余力地劝诸侯退兵,否则,我们与诸侯共同对付秦国。”

【痛心疾首例句】

明.张煌言《祭四叔父文》:“春仲姪提师北还,始知叔父于正月下院,被虏拘挚,业赴省狱矣。侄闻之,痛心疾首。”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瞿耐庵自从到任至今也有半年了。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一个个痛心疾首。”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文谓袁氏已有推翻民国、及身为帝之谋……文于是痛心疾首,决以一身奋斗,报我国家。”

【痛心疾首造句】

他做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妻受冤被害却无可奈何,感到痛心疾首。

眼看着自己小心翼翼地经营了二十多年的企业还是要面临毁于一旦,这个大公无私的男人痛心疾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描写声音的词语及其解释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声音词语及其解释。欢迎阅读,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不绝如线: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怪声怪气: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剑头一吷: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敲金击石: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怡声下气: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沸天震地:形容声音极其喧腾。

鬼哭神号: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撼天震地: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狼嗥鬼叫:形容声音凄厉。

裂石穿云: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鸮啼鬼啸:像鸮鸟啼叫、怨鬼呼号。形容声音凄厉幽怨。

如雷灌耳: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瓮声瓮气:形容声音粗大低沉。

杳不可闻:再也听不到。形容声音断绝。

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铿锵有力:〖解释〗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天震地骇:〖解释〗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喔咿儒儿:喔咿:献媚强笑的样子,形容声音含糊不清。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详细解释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1).高大雄壮。《晋书·慕容德载记》:“年未弱冠,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雄伟。” 宋 苏轼 《大悲阁记》:“復作大阁,以覆菩萨,雄伟壮峙,工与像称。” 清 戴名世 《雁荡记》:“ 灵巖 直 灵峯 之西, 展旗 峙其左, 天柱 持其右,奇特雄伟,崭然不可躋。”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好一个英俊雄伟的干部,怪不得 兰英 一看见以后,回来是那么高兴!”

(2).宏大壮阔。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诗体则气势雄伟,态度谐远。” 明 刘基 《序》:“先生当是之时,深知天命之有在,其盖世之姿,雄伟之志,用天下国家之心,得不发为千汇万状之奇而龙翔虎跃也!” 刘白羽 《日出》:“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3).谓杰出,不平凡。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王彦儔 , 上蔡 人, 五代 之际为本郡军校,材质雄伟,刚毅有谋,勇冠羣卒。”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李东阳》:“ 东阳 文章,为 明 一代大宗,殫后来雄伟奇杰之才,终不能挤而废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形容气势大的成语及解释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1、 波路壮阔: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

2、 举鼎拔山: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3、 江翻海倒: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4、 百万雄兵: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5、 踞虎盘龙: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6、 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7、 锦绣河山: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8、 翻江搅海: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9、 龙翔凤跃: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同“龙翔凤舞”。

10、 龙盘凤翥:比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亦比喻书法笔势飞动。

11、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12、 阵马风樯: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13、 风樯阵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14、 擂鼓鸣金: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15、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16、 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17、 浩浩荡荡: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18、 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19、 鼓角齐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20、 壮气吞牛: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21、 钢筋铁骨: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22、 豪言壮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23、 翻江倒海: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24、 气壮河山: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同“气壮山河”。

25、 壮气淩云: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26、 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27、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28、 龙腾虎啸:声势壮盛的样子。

29、 波澜老成: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30、 浩浩汤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婉约派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它具有“可歌性”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病入膏肓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病入膏肓比喻事态情况严重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病入膏肓

【汉语注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秋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常与“不可救药”、“命在旦夕”连用,强调病重。

【病入膏肓的意思】:膏肓:音高荒,我国古代医学的一个名称,古人说心之下有一小块脂肪叫做“膏”,鬲(膈)之上有薄膜叫做“肓”。古代认为“膏肓”之间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来形容病情严重到了无法医治的程度。比喻事态情况严重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病入膏肓的近义词】:危在旦夕、不可救药、病入骨髓;

【病入膏肓的反义词】:疥癣之疾、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病入膏肓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的医生医术很高明,就打算去秦国聘请名医来给自己治病。秦桓公知道这件事后,派了一个名医名叫缓前往晋国,在缓还没到之前,晋景公恍恍惚惚中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两个小孩在他的身体里悄悄地说话。一个孩子说:“秦国的那个名医马上就要来了,这回我看我们是插翅难逃了,我们要往哪里躲呢?”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有什么啊,我早就想好办法了,只要我们躲到盲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用什么药,药力都达不到,这样他就拿我们无可奈何了。”过了一会儿,缓就到了门外,晋景公的手下立刻把人带到病床前。缓看完病后,对晋景公说:“太迟了,这病我已无能为力: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吃汤药的效力已经达不到病处,用灸法治也不行,针又扎不到。我实在是无能为力给您医治啦。”晋景公一听,惊得面色如土,心想:这医生所说的竟然和自己做的梦一样。便微微点头开诚布公说:“你的医术真是高明啊!”说完,还命人准备了一份厚礼送给医生并送他回国了。果然,没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病入膏肓例句】

清.张廷玉等《明史.流贼传序》:“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病入膏肓造句】

对于一位病入膏肓的人来说,医治已经失去了意义,只能麻木不仁地眼睁睁看着他痛苦的离去。

她跟情人私下里男欢女爱两年多了,对他精神上的依赖几乎达到病入膏肓的程度,像是上了瘾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形容冬天的词语与解释

全文共 3180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形容冬天的词语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有关冬季的称呼

冬天:冬季。

冬季:一年的第四季,我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等三个月。

冬令:冬季。注意:冬令,也指冬季的气候。

初冬:冬季的开头。

残冬:冬季的末尾。例:“残冬已过,春天来到了。”

隆冬:冬天最冷的阶段。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

仲冬:冬季的第二个。

季冬:冬季的第三个月。

严冬:冬天特别冷的时节。

十冬腊月:指农历十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天气寒冷的季节。也称为“寒冬腊月”。

数九寒天:数九,从冬至开始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数到九“九”为止。形容特别冷的冬天。

归纳:

冬天 冬季 冬月 冬日 冬时 冬令 冬至 东末 冬雪 立冬 初冬 暮冬 深冬 晚冬  严冬 隆冬 小寒 大寒 小雪 大雪 冰雪 雪花 朔风 入九 数九 残冬 寒冬

二、形容冬季的词语解释

⊙严寒:极冷。例。“深秋已过,严寒的冬天就要到来了。”

⊙刺骨:如寒气侵入肌骨,形容极冷。如“寒风刺骨”。

⊙暴风:猛烈的风。

⊙冷冰冰:形容物体很冷。注意:一般多用于形容不热情或不温和。

⊙冷丝丝:形容有点冷。例:“这屋子没生火炉,窗缝也没糊,给人冷丝丝的感觉。”

⊙冷飕飕:形容风很冷。例:“由于身体太弱。虽然穿得很多,但我还是感到冷飓耀的。”

⊙冷森森:形容冷气逼人。例:“刚走进山洞,就感到冷森森的,不由自主地打了几个寒颤。”

⊙北风:引作冬天的风。例:“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大风:风力很强的风。

⊙风暴:刮大风而且往往同时有大雨的天气气象。也用以比喻规模大而来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

⊙寒冬:泛指寒冷的冬天。如“寒冬腊月”。

⊙寒风:冬天寒冷的风。例:“寒风凛冽,侵人肌骨。”

⊙寒风凛冽:凛冽,刺骨的寒冷。形容十分寒冷。

⊙疾风:急剧猛烈的风。

⊙狂风:狂暴的风。

⊙狂飙:狂风。多用于书面语。

⊙冷风:寒冷的风。也比喻政治逆流a 如“吹冷风”。

⊙烈风:同狂风。

⊙逆风:迎面而来的风。

⊙强风:特大的风。例:“一场强风来临,立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路上的人们被吹得东倒西歪。”

⊙顺风:顺着人、车、船行走方向刮的风。也用于友人启程远行时的祝辞。如“一路顺风”。

⊙朔风:北风,表冬天的风。多用于书面语。例:“冬天,朔风呼叫,夹着阵阵雪沙,扑打着人们的脸颊。”

三、常用形容冬季的成语解释

⊙大雪纷飞:形容雪很大。

⊙滴水成冰:水滴一落下来就成了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例:“北方的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寒风刺骨:寒冷的风冻得骨头疼。形容天气风寒。例:“北方冬天的清晨,滴水成冰,寒风刺骨。”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十分寒冷。例:“他抡起大镐来象旋风似的,尽管是天寒地冻的十冬腊月,还是满头大汗。”

⊙鹅毛大雪:形容状如鹅毛般大而轻的雪。例;“狂风过后,便下起了鹅毛大雪。”

⊙白雪皑皑:形容雪很洁白。白雪皑皑是冬天的景象。

⊙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飞沙走石:形容风刮得很猛烈火情景。例;“顿时狂风大作,昏天暗地,飞沙走石,路人掩面。”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特别冷。

形容冬天的句子

1、冬天的北风凛冽,银灰色的云块在天空中奔腾驰骋,寒流滚滚,正酝酿着一场大雪。

2、冬天来了也就预示着春天快要到了。冬就好像春的彩排,一切都准备好了的样子:河水结冰了,好像是为了春天能解冻;树叶凋落了,好像是为了春天能萌发新芽;动物们冬眠了,好像是为了春天能“重获新生”……看来已经万事俱备,只欠花开了!

3、这动人的雪花打动着我的心,我不由地伸出手去。雪花是这样的调皮,我想用手去抓它,它却从我手指缝里逃走,当我无心时,却拼命地飘落在我的手上,凉丝丝的好清凉的感觉啊!我呼出一口热气,雪花变成了晶莹的小珍珠。抬头仰望好似我也要化为其中一朵小雪花,飘飘欲仙地飘走了。

4、冬天的阳光是和蔼可亲的,淡淡的,温暖的,不带一点暴戾、骄横,尤如兰花幽幽飘散着淡雅芳香,将你的身体拥着,软酥酥的。

5、冬天的早上阳光明媚,给大地披上一层光辉,它是美丽的;忙碌的人们在早上尽情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在冬天里感受到阳光对人类有多么大用途,在冬天里它是人类的“温暖符”,你们赶快去享受冬日的阳光吧!

6、人们走了一会儿,嘴里、鼻孔里喷出来的热气瞬间凝成了一层层霜花儿,冻结在皮帽四周,恰似一顶银色的头盔戴在他那冻得通红的脸膛上。

7、冬天是洁白的,每逢大雪过后,一层薄薄的白雪,就像巨大的、轻柔的羊毛毯子,覆盖住了整个大地。站在白皑皑的雪地里,仿佛置身于一个传说中的童话世界,自己则是那漂亮的公主,欣赏着冬天的朦胧美。冬又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戴着雪白的绒帽,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顺从地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就在她进行魔法表演时,大地从此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了。

8、冬天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9、冬天已挥着翅膀飞来了。那些在春天用光了劲的花儿,如今已睡意朦胧;在夏天用光了绿的小草,如今也不愿动弹;在秋天舞得尽兴了的大树,如今边背靠着墙,叉着手,光着身子晒太阳。而大地也想沉睡,就让阳光开始“迟到早退”。而我眼中的冬天也随之而变。

10、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不畏寒风,亭亭玉立的一排排柏树。在校园的走廊两旁,闪动着一个个绿色的身影。在寒冷的冬天里,柏树还是那样浓郁苍翠生机勃勃。

11、冬天,户外那粘满霜雪的柳树上尽是树挂,像是一根根银条悬挂在树上,格外壮观。

12、暖暖的阳光隔着窗玻照射进来。光与能量洒在屋内的地板上,屋里暖了,室内亮了,就连窗帘儿的花纹都印在了地板上。窗玻楞框的影子,不容置疑的重新划分着地板的结构,方的,长的,菱形的,斜方的,大手笔加大写意还有大夸张,真得很神奇。

13、十冬腊月天,雪堵着窗户,冰溜子像透亮的水晶小柱子,一排排地挂在房檐上。

14、这年冬天,地都冻裂了缝,小北风像刀子似的猛刮,大雪满天飞。

15、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16、清晨,一轮橘红色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给笼罩在氤氲迷雾的大地涂摸上了一层霞光,虽是冬天,浓重的白霜盖住了草丛、田垛、菜蔬、田间、原野。然而这丝丝缕缕黄灿灿的光亮驱散了雾障霜凝朦胧的早晨,尤如穴居久了的生灵凝聚的血液重又活跃起来了。阴冷了一段时日的冬天,乘着这明媚的亮光,几乎家家户户皆争先恐后洗衣搓被单,翻晒被褥,阳光是有味道的,晚上躺在接受了紫外线曝晒的被窝里,郁香浓烈,连做的梦都是那般的甜。

17、大雪随着寒冬来了,街道仿佛是银子铸成的,那么亮,那么有光辉,长长的冰柱像水晶的短剑挂在檐前,行人的呼吸也化作了一股股白烟。

18、落日的余辉懒洋洋的爬过山那洁白而光滑的肌肤;暖暖地照在这片静谧的大地,天边的云儿飘过,像是在追随同伴的脚步;温蓝如玉般的湖水缓缓地流着,湖边横斜着几尾小舟,隐隐约约有几点渔火在闪耀、也许景色太寂寥时,心情便会唱歌,歌声伴着湖水,要将我带到那令人怀念的往昔岁月,带着点神伤,可是当我转头想要离开的时候,看到了山的另一头,那是太阳再次升起是地方啊,也许明天春天就会来临!

19、冬天下午4点多,太阳就已经收起它那淡淡的光,好像也怕冷似的,躲进了像棉胎一样厚的云层。

20、冬天,万木凋零、寒风刺骨,大地银装素裹、耀眼夺目;冬天,呵气成霜,丝丝浮云无忧无虑地静静飘游着;冬天,趣味无限,打雪仗、堆雪人、溜冰,孩子们冻得红扑扑的小脸蛋像那六月盛开的玫瑰花;冬天,冰凌垂挂,聚水保墒,带着美好的信息,孕育着美好的希望,降落到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详细解释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 关键 guānjiàn

(1) [hinge]∶本为门闩或关闭门户的横木

(2) [key]∶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而我们现在有一部分同志对于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不能正确解决的关键,正在这里。——《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

(1).门闩。《北齐书·窦泰传》:“其人入数屋,俄顷而去。旦视关键不异,方知非人。” 明 宋濂 《序》:“ 子与 功深力久,必抽其关键而入乎閫奥矣。”

(2).指装在物体上作关闭用的器件。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二:“ 元丰 间,亦有守边者,一夕失城门锁,亦不究治,但亟令易而大之。继有得元锁来归者,乃曰:‘初不失也。’使持往合关键,蹉跌不相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箱笼箧笥》:“制之之料,不出革、木、竹三种。为之关键者,又不出铜锡二项。”

(3).机关,机械装置。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杨务廉 ﹞常於 沁州 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椀,自能行乞。椀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 清 袁枚 《新齐谐·铜人演》:“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鐘法。”

(4).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顾盼为杀生之神器,脣吻为兴亡之关键。”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张良三期》:“信者得失之关键也。 张良 三期,可谓篤道而明心矣。” 秦牧 《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而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作品应该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5).比喻禁约。《魏书·萧宝夤传》:“如不限以关键,肆其傍通,则蔓草难除,涓流遂积。” 宋 徐铉 《寄江都路员外》诗:“已纵乖慵为傲吏,有何关键制豪胥。”

(6).比喻诗文的结构。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东坡寒碧轩诗》:“ 苏文忠公 诗,初若豪迈天成,其实关键甚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古今文章之关键,亦间有相通者。”

(7).比喻咽喉要地。《晋书·殷仲堪传》:“夫制险分国,各有攸宜, 剑阁 之隘,实 蜀 之关键。”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伊犁疆域》:“﹝ 塔尔巴哈臺 ﹞实为北门关键也。”《清史稿·兵志九》:“ 李宗羲 以 苏 松 之门户, 吴淞 为要, 长江 之关键, 江阴 为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晚唐体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晚唐体"是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作为沿用已久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他们看作是晚唐诗人,因此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比较突出。他们继承了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描绘清邃清幽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另一个晚唐体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其诗歌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晚唐体诗人身份迥异的是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因此是晚唐体的盟主。

特征:

一、创作重视锻炼苦吟,以刻意造字为能事。

二、在体例上,多用近体而少古体。

三、“捐书以为诗”,以此来和“资书以为诗”的江西派对抗。

四、题材偏窄,观察细致。

五、诗风清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详细解释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1).微小。《汉书·郊祀志下》:“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於宗庙。”《宋史·律历志四》:“羽声喓喓而远彻,细小而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粤风续九》:“黄蜂细小螫人痛,油麻细小炒仁香。”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从细小家务中,引出这一家庭不幸遭遇。”

(2).指家眷。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此间顷来甚多草秽,君载细小,作此轻行,大为不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老夫流寓无所,暂借此安顿细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半途而废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半途而废比喻做事有头没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半途而废

【汉语注音】:bàn tú ér fèi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做事有头没尾。

【半途而废的意思】:废:停止;中途停止,使工作没有完成;比喻做事不能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半途而废的近义词】: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浅尝辄止、有始无终、一噎止餐、因噎废食、虎头蛇尾;

【半途而废的反义词】:善始善终、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知难而进、有始有终;

【半途而废的故事】

战国时期,河南有个非常贤惠的女人,大家只知道她是乐羊子的老婆。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捡了一块金子,回到家里把它交给妻子。妻子对他说:“我从前听人说‘壮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路上捡来的金子怎么可以拿回家来呢?”乐羊子听了非常羞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出门拜师求学。一年以后的一天,乐羊子突然回来了,妻子很惊讶地问他:“你的学业这么快就完成了?”乐羊子说:“我在外面很想家,所以回来看看,学业还没有完成。”他的妻子听了以后走到织布机上拿起一把剪刀,把已经织好的布剪断,然后对乐羊子说:“这织布机上的绢帛产自蚕茧,是一根丝一根丝累积成尺、成丈、成匹的,如果我把它剪断了,就是前功尽弃,白白浪费了时间。你读书求学,不是也和我纷线织布一个道理吗,每天如饥似渴地获取新的知识,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乐羊子很渐愧,立刻离开家,继续去拜师求学,从此废寝忘食地努力完成学业,直到学成方才归来。

【半途而废例句】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半途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如果就此请假回国,这里的事半途而废,将来保举弄不到,白吃一趟辛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十四章:“不管冒多大风险,决不能使起义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造句】

做任何事情都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如果不坚持半途而废的话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我们总结无论做什么事情最终导致功败垂成的诸多原因当中,最普遍的一个原因就是半途而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详细解释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可惜;引以为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石崇 与 王愷 争豪…… 武帝 , 愷 之甥也,每助 愷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 愷 ,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愷 以示 崇 , 崇 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愷 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 明 陆完学 《序》:“尝谓前代骚人墨士负有当世重名,其所著譔,琳琅膾炙人口,往往散逸不传,尚论者无从窥豹,深可惋惜。” 方纪 《歌声和笛音》五:“‘你们才住一晚,就要走了。’他站在门口,似乎不知说什么好,只惋惜地握住我的手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春天的词语带解释

全文共 1664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象征一切重新开始,并且有朝气蓬勃的意味。 自己细细品味,会感觉到一股泥土的芬芳,会使你心旷神怡!小编为你整理了描写春天的词语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1、 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2、 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3、 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描绘狎妓。

4、 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5、 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描绘处境非常危险。

6、 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7、 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描绘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8、 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描绘恩泽。

9、 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描绘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10、 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11、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描绘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描绘学习有成果。

12、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3、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描绘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描绘学习有成果。

14、 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15、 春来秋去: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16、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描绘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17、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描绘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18、 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19、 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20、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1、 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2、 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23、 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描绘欣欣向荣的景象。

24、 春色恼人:恼: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25、 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26、 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27、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28、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描绘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9、 春事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30、 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描绘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31、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描绘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32、 春宵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形容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33、 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34、 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35、 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描绘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36、 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描绘方式和缓,不粗暴。

37、 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38、 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描绘处境非常危险。

39、 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40、 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描绘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41、 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42、 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43、 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描绘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44、 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45、 九十春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46、 枯木逢春: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描绘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形容时间长的成语及解释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百岁千秋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形容时间长的成语解释,欢迎阅读。

百岁千秋

解释: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出处:《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度日如年

解释:日子非常好过,每天象过年一样

出处:1.宋·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猴年马月

解释:猴、马:十二生肖之一。

出处:你这样下去,~才能完成

日日夜夜

解释: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出处: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

穷年累月

解释:穷年:年初到年底;累月:持续几个月。形容接连不断,历时久远。

出处:《荀子·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世世代代

解释:[世代] 年代 [重复] 着重,强调年代多。

出处:[汉] 班固 《汉书 项籍传》 殷通说:“听说你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军,看来,其实只有靠你了。”

天长地久

解释: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出处:《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年累月

解释:长年:整年;累月:很多个月。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

出处:巴金《短简·给一个孩子》:“一件重大的事情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够有成就。”

经年累月

解释:经:经历。指经过很久的时间;长时间。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为衣服》:“幸有章子前去,可以无虞,教俺不须记挂,但虽则如此,千山万水,经年累月,好是悬悬。”

三年五载

解释: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遥遥无期

解释: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

示例:这件事我不能~地等下去,希望能尽快给以解决。

旷日持久

解释: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出处:《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千秋万代

解释: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出处:《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万古千秋

解释: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僧问:‘如何是五老峰前句?’师曰:‘万古千秋。’”

地老天荒

解释: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出处: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永生永世

解释:永远 永恒 跟随时间永远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安身立命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安身立命

【汉语注音】:ān shēn lì mìng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湖南长沙景岑禅师》:“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多用于处于困境之中。

【安身立命的意思】:安身:容身,指在某地居住或生活;立命:使精神安定,不可理解成“生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安身立命的近义词】:兴业安家、安家立业、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的反义词】:颠沛流离、无依无靠、萍踪浪迹、浪迹天涯;

【安身立命的故事】

张宁《自己写自己》:这个战斗队名叫“红旗”,意思是虽然出身黑,还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就这样,我总算是政治上有了个家。成员出身都不好,就我出身革命家庭,大家开玩笑说这个阵容是“群黑之中一点红”。因为背景不好,我们从不主动去跟别的战斗队争什么,倒也相安无事,闲着打扑克下象棋,织毛衣聊天,上街收集造反小报看新闻。好不容易“安身立命”了,麻烦接踵而来。身边出现了追求者,不是一个,是一群,我又陷入谣言诽谤者和追求者的围困。

【安身立命例句】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安身立命。”

丁玲《初到密山》:“看来,这里就是我今后安身立命之所。”

徐铸成《旧闻杂忆续篇.四大家族的收买》:“严宝礼惟一的目的,是把这张报办起来,立得住,能在报界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造句】

对于她这样朴素无华的女子来说无论天涯海角都一样,能给她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就足够。

天涯海角无一不可安身立命之处,但对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来说,要去哪里已经让她举棋不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比喻声音的词语及解释

全文共 1903 字

+ 加入清单

1、不绝如线:绝:断。比喻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比喻声音思绪微弱。

2、大音希声: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3、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比喻人很机警。

4、发聋振聩: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5、沸天震地:比喻声音极其喧腾。

6、风风韵韵:①比喻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7、鼓乐喧天: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比喻十分欢乐热闹。

8、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比喻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比喻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9、怪声怪气:比喻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10、鬼哭狼嚎:比喻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11、鬼哭神号:①比喻哭叫悲惨凄厉。②比喻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12、撼天震地: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比喻声音或声势极大。

13、欢声雷动: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比喻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14、击玉敲金: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比喻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

15、寂然无声:寂静没有声音。

16、戛然而止:比喻声音突然终止。

17、剑头一吷: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比喻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18、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比喻各种声音。

19、聚蚊成雷: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20、咳声叹气: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21、铿锵有力:比喻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22、口沸目赤:比喻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23、狼嚎鬼叫:比喻声音凄厉。同“狼嗥鬼叫”。

24、朗朗上口: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25、历历在耳:比喻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26、林籁泉韵: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27、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28、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29、龙吟虎啸:龙、虎的吼叫,比喻人歌啸或吟咏声音的嘹亮。

30、锣鼓喧天:锣鼓的声音震天响。

31、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32、气竭声澌:气力竭尽,声音嘶哑。同“气竭声嘶”。

33、悄然无声: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34、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哀诉。比喻悲切婉转的声音。

35、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比喻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36、乳声乳气:比喻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37、神号鬼哭:号:哭。比喻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38、声音笑貌: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39、书声朗朗:比喻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40、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41、天惊石破:原比喻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比喻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2、喔咿儒儿:喔咿:献媚强笑的样子,比喻声音含糊不清。比喻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43、无伤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44、响彻云际:比喻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45、喧宾夺主: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46、鸦默雀静: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比喻没有一点声息。

47、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比喻非常静。

48、牙牙学语:咿咿呀呀地学说话(牙牙:摹拟婴儿学说话的声音)。

49、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比喻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50、杳不可闻:再也听不到。比喻声音断绝。

51、怡声下气: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比喻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52、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53、音容如在: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比喻对死者的想念。

54、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55、莺声燕语: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比喻大好春光。后多比喻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56、余音绕梁:比喻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57、震耳欲聋:几乎要震聋耳朵,比喻声音极大。

58、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比喻意义重大,声势浩大,也比喻声音巨大风声。

59、掷地有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详细解释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 拘谨 jūjǐn

[overcautious;reserved] 拘束谨慎;拘束而不自然

拘束谨慎。《朱子语类》卷一一四:“ 守约 兄弟皆太拘谨,更少放宽。”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躬行》:“当正道显晦,异学争鸣之日,徒得一二拘谨之人,不足以追纵往哲,而振拔流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况且我看阁下是个有作有为的人才……岂可以过於拘谨,叫人家笑话。”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 瑞宣 向来是得拘谨就拘谨的人,现在就更不便破坏了屋里沉寂的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天真烂漫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天真烂漫现多用于形容儿童青少年性情直率,心地善良单纯,自然生动而不做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天真烂漫

【汉语注音】:tiān zhēn làn màn

【成语出处】: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五.郑思肖》:“工画墨兰,尝自画一卷,长大会,高可五寸许。天真烂漫,超出物表。”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儿童等,侧重于指自然坦率。

【天真烂漫的意思】:天真:指人的心地非常单纯,不存在虚伪做作的成份;烂漫:自然坦率的样子。原指不矫揉造作,纯真自然。现多用于形容儿童青少年性情直率,心地善良单纯,自然生动而不做作。

【天真烂漫的近义词】:天真无邪、活泼可爱;

【天真烂漫的反义词】:矫揉造作、老成持重;

【天真烂漫的故事】

郑思肖是南宋时期有名的画家,南宋灭亡以后他非常思念南宋,他在站着坐着或睡觉时都要面对南方,他只接待南方来拜访他的人,北方来拜访他的人他便不待相见。郑思肖非常喜欢画兰花,他画的兰花很生动但却没有土根,看过他画的人有人问他:“先生画的墨兰怎么不画土根的呢?”郑思肖听了便很生气的说:“土地都被抢走了还哪有土根!”这些都表明了郑思肖对南拼死的怀念以及对元朝的抗议之情。当地县官很想要一副郑思肖的画,他叫差人传话给郑思肖,说如果能送一幅墨兰画给县官便免去他的赋税。郑思肖不屑一顾地对差人说:“回去告诉你们老爷,他头可得,兰不可得!”县官听了很生气,想要处罚他,但回头想想这样做了会让其他的文人们反对他便也就此作罢。“天真烂漫”这个成语出自人们对郑思肖墨兰的赞叹,有一次他画了一幅长一丈,高五寸的墨兰画,全无土根,他在画上题了“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八个字,朋友们都夸这幅画生机勃勃,天然纯真。

【天真烂漫例句】

宋.龚开《高马小儿图》诗:“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

明.胡应麟《诗薮.宋》:“子瞻虽体格创变,而笔力纵横,天真烂熳。”

清.袁牧《小仓山房尺牍》第六十六首:“公当日之书,如曼殊仙子……然而天真烂漫,,有迥非专门名家所可企及者,其故何也?”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五回:“包公见他天真烂漫,不拘礼法,只要合了心就乐,便道:‘三义士,你看外面已交四鼓,夤夜之间那里寻找。暂且坐下,我还有话问你。’”

【天真烂漫造句】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都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最期待的属于他们自已的节日。

郑老师为了让孩子体验生活,情人节那天带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来到中山广场卖玫瑰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才高八斗形容人的文才非常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供参考。

【汉字书写】:才高八斗

【汉语注音】: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出处】:五代.李翰《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才高八斗的意思】:才:才华;形容人的文才非常高。

【才高八斗的近义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才识过人、八斗之才、七步之才;

【才高八斗的反义词】:才疏学浅、才疏志浅、才疏智浅;

【才高八斗的故事】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山水诗人,他不仅诗写得好,书法也承袭家法。宋文帝非常赏识谢灵运的个人才华,便将他的书法与诗合称为“二宝”,虽然如此,宋文帝却没有在很多国家大事上重用谢灵运。谢灵运对于自已没有被重用而无法参预朝政一直感到愤愤不平,后来他干脆辞掉了官职回到老家,生活于乡间里,平日里脚穿木屐,随兴而作,写下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妙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等这样有名的诗句就是谢灵运当时写下的。有人当面赞不绝口地对他说:“谢公才华盖世,卓而不群,令人非常敬佩!”谢灵运听了捧腹大笑,他大声说道:“自从魏晋以来,历史上如果天下的文学才华总共有一石(一石等于十斗)的话,那么曹植一个人就独占了八斗,我谢灵运只占了区区一斗,其他人总共只分得一斗。”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谢灵运虽然对自已的才华非常自负,但他却知道曹植要比自已强很多。

【才高八斗例句】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不佞姓苏,名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陈国凯《代价》:“可是对那些和他一样,对美术一窍不通的客人,他则大谈古往今来的诗画名幅了,往往使人肃然起敬,觉得丘建中确实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秋瑾《秋瑾集.弹词.精卫石第二回》:“纵使才高八斗,朝廷曾设女科无?”

【才高八斗造句】

只要在学习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努力,有了成绩不得意忘形就相当于胜过才高八斗。

不论才高八斗还是想像力丰富或者是两者兼备,这些都不是造就才气无双的真正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