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保的解释(20篇)

导语:九牛一毛,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故事讲得是什么吧!接下来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自保的解释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434

作文

1000

名词术语解释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1、境内外机构、组织:是指外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机构、组织,包括这些机构和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分支(代表)机构和分支组织,如使、领馆,办事处,商社,新闻机构以及其他社团和企事业组织。

2、境外个人:是指居住在外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人,包括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3、间谍组织代理人:是指受间谍组织或者其成员的指示、委托、资助、进行或者授意、指使他人进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活动的人。代理人不仅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目前已规范了“特务”与“间谍”的称谓,把“特务”统称为“间谍”。

4、敌对组织:是指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的组织,它既包括外国人以各种机构、社团名义对我国进行各种破坏活动而成立的组织,也包括逃往境外的动、暴乱分子以及其他人员成立的以破坏、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各种社团组织,以及境内各种敌视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

5、资助:境外的机构、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方法,以各种名义向境内敌对组织和个人以及家属提供经费、物资、器材、设备等,支持他们进行反政府、搞分裂、颠覆政权等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6、勾结:主要是指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通过公开或秘密接触、信电往来或者其他方式进行通谋、策划等,共同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7、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主要包括下列秘密事项: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犯罪中的秘密事项,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挺身而出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不顾一切,勇敢地从众人中站出来,独当重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挺身而出

【汉语注音】:tǐng shēn ér chū

【成语出处】:北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偏重于指在危急时刻主动走出来。

【挺身而出的意思】:挺:撑直;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不顾一切,勇敢地从众人中站出来,独当重任。

【挺身而出的近义词】:自告奋勇;

【挺身而出的反义词】:畏缩不前、悠然自得、畏首畏尾、缩头缩脑、退避三舍;

【挺身而出的故事】

唐朝时期,开国皇帝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争权夺利。李建成是皇太子,可是他的威望不如李世民。李建成怕皇位被李世民夺去,便同李元吉联合起来,密谋杀死李世民。李世民得到消息立刻同心腹房玄龄等商量对策,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派人伏兵于玄武门,等到李建成一入朝便出其不意把他射死,同时把李元吉也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冯立、谢叔方等纠集精兵两千人来攻李世民。这时,宿卫将领敬君弘带兵驻守玄武门,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敬君弘表现得勇往直前。他的亲信曾开诚布公地劝阻他道:“事情还不知究竟怎样发展,等待援兵到来摆好阵势再打也不晚呢!”可是敬君弘充耳不闻,奋不顾身地指挥反击。他这种临难不惧、挺身而出的精神得到了李世民的极大赏识。

【挺身而出例句】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敬君弘传》:“君弘挺身出,或曰:‘事未可判,当按兵待变,成列而斗可也。’”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将军 ,庶几得免夫人之祸。”

傅崇碧《大树参天护英华》:“总理气愤地说:‘谁要在路上拦截陈毅同志的车子,我马上挺身而出;你们要揪斗陈毅同志,我就站在人民大会堂门口,让你们从我身上踏过去。’”

【挺身而出造句】

在中国到处可见那些拾金不昧的人,那些乐于助人的人,那些挺身而出的人,那些见义勇为的人。

这场从天而降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老一辈革命家为捍卫党的原则挺身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详细解释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 生性 shēngxìng

[natural disposition] 从小养成的习性;天性

生性倔强

(1).天性;性格。 元 乔吉 《两世因缘》第一折:“只是孩儿有一件病,生性好吃口酸黄菜。”《水浒传》第三八回:“ 李 家兄弟生性不好,回乡去必然有失。”《说岳全传》第二八回:“这是家将 牛皋 ,生性粗卤,贤弟休计较他。” 邹韬奋 《经历》九:“可是我生性不做事则已,既做事又要尽力做得像样。”

(2).犹生命。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二折:“众军民往来奔竞,咫尺间海角飘零。投至得闹炒炒阵面上逃了生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凡物生性未尽者,以火炙之皆动,是其理也。”

(3).生气,发脾气。《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倘或处得过激,孩子生性恼出病来,悔就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勇敢的词语解释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中文发音:勇敢[yǒng gǎn]

勇敢的词语解释:勇敢就是人们有勇于敢为人先的精神或气质。

勇敢的反义词:怯懦、胆怯、懦弱

用勇敢造句

1、看着老师慈祥的微笑,我一下就勇敢了起来。

2、面前涛天大火。消防队员们丝毫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投入了灭火的工作。

3、我们每个人都要勇敢的面对横在我们面前的重重困难。

4、我相信你会勇敢的面对一切!

5、在面临生命威胁时,勇敢和智慧往往比逃避和莽撞更安全。

6、消防队员们勇敢地投入了灭火的工作。

7、做一个勇敢的人,不再懦弱。

8、勇敢就是做正义的事而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多一分勇敢少一分遗憾。

9、我们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所遇到的艰难困苦。

10、勇敢是需要一步步锻炼的。

11、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勇敢的心。

12、勇敢就是做正义的事而不在乎别人的目光!

13、面对困难,我们不应该胆小的逃避,而应该勇敢的面对。

14、失败并不可怕,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

15、你是个坚强的孩子,相信你能勇敢地闯过这一关。加油!

16、勇敢可以拂去心头的乌云,发现掩藏在背后的彩虹

17、勇敢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18、我是一个勇敢的人,什么事都难不到我。

用勇敢的反义词造句

怯懦:每次考得不好,回家后见到爸妈我都会心里怯懦。

胆怯:当我们面临困难时,不要胆怯,要勇敢的面对。

懦弱:爸爸教育我懦弱的人一生都是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详细解释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 爆发 bàofā

(1) [burst out;break forth]∶有火药或爆炸物的物件,因爆炸而破裂飞散

火山爆发(指火山内部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出)

(2) [burst into]∶突然发作;突然发生

院子里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1).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 巴金 《灭亡》十四:“他终于能够咬紧牙齿以极痛苦的忍耐,把他底像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一样的激情镇压下去了。”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的眼神同声音,还正是和他的妹妹一样年轻,一样地热,都是像火山要爆发,满蓄着精力的人物。”

(2).炸开。 郭沫若 《北伐途次》九:“在一处山凹处看见了一处地雷爆发过的地方,地上溅的血还是鲜红的,没有凝集。” 欧阳予倩 《李秀成》第五幕:“地雷爆发,城墙炸崩以后,妖兵就像潮水一般的进了城,到处放火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及其解释

全文共 1611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有关寓言故事成语及其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疑邻盗斧: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不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痴人说梦: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东施效颦: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塞翁失马: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桃杀三士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二桃杀三士比喻用计谋借刀杀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汉字书写】:二桃杀三士

【汉语注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成语出处】:战国.佚名《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博虎闻。晏子进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此(指三士)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剌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勀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三子何不詈功而食桃?’”于是三士皆论功争桃,最后“皆反(返)其桃,挈领而死。”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的意思】: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比喻用计谋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的近义词】: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的反义词】:;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景公的三员大将公孙接、古治子、田开疆英勇无敌,在齐国举足轻重。他们三个人目不识丁素质较低,平时都我行我素,因此宰相晏婴对齐景公说:“辅佐有道君主的官员,应该懂礼节有规矩,公孙接、古治子、田开疆三人对君无仪对下无礼,他们这样会危害到我们的国家,应该尽快的让他们消失以绝后患。”齐景公听了感觉也不是滋味,他说:“但这三人武艺不凡,如何才是呢?”晏婴道:“我给大王出个主意,给他们三个人两只桃子,让他们论功劳,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子。”齐景公听了以后照办了。公孙接拿起一个桃子说:“我可以抓住野猪老虎,以我的功劳吃桃子是天经地义的。”田开疆也拿走一个桃子说:“我带着军队八面威风,可以打败三军敌人,我也可以吃桃子。”古治子生气的说:“我也为君主的事累得汗流浃背,保护过君主的安全,我应该吃桃子。”古治子拔出剑要跟公孙接和田开疆一比高下。他二人心里觉得古治子比他们更英勇,便说:“我们不如你,却先拿了桃子不让给你,这是我们过于贪婪了,我们只有一死谢罪。”二人拔出剑当场自刎。这时古治子看到二人死了心里也非常后悔难过,觉得自已也没有脸活着,便也拔剑自刎了。

【二桃杀三士例句】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唐.李白《惧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二桃杀三士造句】

现实生活中就常常上演着二桃杀三士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造成的两败俱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引证解释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却说城中有一人姓张,名委,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灌园叟晚逢仙女》

奇异,奇怪。《文选·王褒》:"趣从容其勿述兮,骛合沓以诡谲。" 李善 注:"诡谲,犹奇怪也。" 李周翰 注:"诡谲,奇异。"唐 李白 《上云乐》诗:"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 嵩岳 临上唇。不覩诡谲貌,岂知造化神。"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云何清淑气,孕此诡谲迹。"明 唐顺之 《前后入蜀稿序》:"山泽好奇之士,往往以极幽遐诡谲之观,博搜山川草木鸟兽变化之情状为快。"

怪诞;虚妄。《晋书·王坦之传》:"若夫 庄生 者……其言诡谲,其义恢诞。"宋 邵雍 《戒子文》:"凶者言语诡谲。"《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 延龄 每奏对,恣为诡谲,皆众所不敢言。"

变化多端。《艺文类聚》卷六三引 晋 张协 《玄武馆赋》:"於是崇墉四匝,丰厦诡谲,烂若丹霞,皎如素雪。"

狡诈;狡黠。《北史·隋纪下·炀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幸之所,辄数道置顿。"《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王西彦 《夜宴》六:" 金其骏 先生诡谲地笑了起来,顺手把条子掷给 毛立章 先生。"

阴谋诡计。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惧冥运之罪,轻生事之业,诡谲不行,盟誓为信,政教尚质,风俗犹和。"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某反虑将佐不知此事,锐而少思,狃毫发之胜,中其诡谲而所丧必大。"茅盾 《幻灭》四:"他觉得他的对手简直是一个鬼,不分日夜地跟踪自己,侦察着,知道他的一切秘密,一切诡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详细解释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1. 像雪一样的洁白。

《太平御览》卷八六○引 晋 束晳 《饼赋》:“尔乃重罗之面,尘飞雪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这里场盐是雪白的,运到 汉口 ,便变了半黄半黑的了。” 冯至 《半坡村》诗:“雪白的棉花纺成了细纱,雪白的细纱织成了布匹。”

2. 比喻品格高洁或清白无瑕。

《后汉书·宋汉传》:“太中大夫 宋汉 ,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颜冉 龙翰凤雏, 曾 史 兰薰雪白。”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雪白》:“谚曰:‘雪白百姓。’谓人身上无一点瑕类也。”

3. 借指白色的事物。

宋苏轼 《次荆公韵四绝》之一:“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鬭开。”此指白花。 宋 苏轼 《和子由游百步洪》:“城东 泗水 步可到,路转河洪翻雪白。”此指白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十分的词语解释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中文发音:十分[shí fēn]

十分的词语解释:很;甚;非常;极其,达到极端的程度

十分的近义词:非常、极度、万分、相当、极端、至极、特别

用十分造句

1、公园门口贴着一张十分醒目的招聘公告。

2、他们两人底感情十分好。

3、我十分认真地写作业。

4、小红在考试的时候十分认真。

5、公鸡叫得十分响亮。

6、如果他没有十分的把握是不敢答应这件事的。

7、期末考试了,小明十分认真的复习功课

8、那蝴蝶结编制的十分精致。

9、我的闹钟叫得十分响。

10、雪停了,新踩出的脚印十分清晰。

11、长颈鹿的脖子十分长。

12、狮子跑得十分快。

13、这件事十分紧急,你一定要抓紧办。

14、大象的鼻子十分长。

15、张老师对小明逃课的事十分恼火。

16、虽然形势十分严峻,但他却非常镇静。

17、我写作业的时候十分认真。

18、妈妈做的饭十分好吃。

19、妈妈今天穿了一件红色的裙子,十分漂亮。

20、爸爸写的字十分好看。

21、我十分认真地写日记。

22、小白兔的尾巴十分红短。

用十分的近义词造句

非常:在这个非常时期,还是不出门比较安全。

极度:深夜里一声狼吼让二人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

万分:听到这个消息,他惊恐万分。

相当:他的数学学得相当到家,再多的难题都难不倒他。

极端:我们办事不能走极端,要全盘考虑。

至极:今天和隔壁班打了一场篮球赛,输了30几分,真是狼狈至极。

特别:我向往大自然,特别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词语解释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定义1:使生物有机体的生存能力提高、并使后代超过其他原种型的表型特征的改变。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 ;生物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有机体面对所有的环境胁迫成分所采取的降低生理压力的改变。 所属学科: 生态学(一级学科) ;生理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3:生物体的结构或功能在产生任何变化之后对环境条件能自行调整的过程。 所属学科: 遗传学(一级学科) ;进化遗传学(二级学科)

还有一种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adaptation)。常见的有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详细解释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 考验 kǎoyàn

[ordeal;trial;test] 考查验证

需要教式的考验

考查验证。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然世事则益烂熳,上志衰矣,非復前日之敦尚攷验者。”

(1).稽考检验。《管子·小匡》:“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 尹知章 注:“遍问其乡里之人,以考其所行,皆有事验。”《史记·秦始皇本纪》:“运理羣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晋书·天文志上》:“《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元典章·诏令·世祖颁授时历》:“为日官者皆世守其业,随时考验,以与天合,故历法无数更之弊。”

(2).指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去检验人们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 巴金 《盼望》:“他对人民有过贡献,又是一个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革命者,我相信他一定经得起严峻的考验。”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章:“你要经得起考验,党是会给你打开大门的。”

(3).审讯验实。《汉书·杜业传》:“幸赖陛下至明,遣使 毛莫如 先考验,卒得其姦。” 汉 王充 《论衡·骨相》:“ 通 有盗铸钱之罪, 景帝 考验, 通 亡。”《后汉书·鲁恭传》:“﹝刺史、太守﹞因以盛夏,徵召农人,拘对考验,连滞无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详细解释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1).坚守节操。 汉 刘向 《列女传·黎庄夫人》:“ 黎庄夫人 ,执行不衰, 庄公 不遇,行节反乖。” 宋 范仲淹 《王公墓志铭》:“尝有交游,以言事被謫。朝之贵人皆切齿,公特率昆弟,祖宴都门,謫者拒之曰:‘无为子之累乎!’公曰:‘吾愿为党人,从而贬之,光矣!’此公之执行,不亦方乎!”

(2).承办;经办。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追得所没庄宅、奴婢文案,及执行案典 耿琚 、 马元亮 等检勘得实。”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右,臣准前月日追得文案,及执行案典 赵明之 检勘得实。”

(3).实施;实行。 李準 《耕云记》四:“我反正不理他,我想你总得执行决定。”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 郭祥 知道,团长是再一次提醒自己,按照原定计划严格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和解释

全文共 141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各位同学都可以进行学习与积累。下面是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和解释,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1、一叶知秋

1)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2)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同义: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报秋、 叶落知秋、 落叶知秋

2、梧桐一叶落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3、西风落叶

秋风吹,树叶纷纷下。形容秋天的景象。现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的情景。例:“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4、西风残照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语本唐·李白《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5、橙黄橘绿

指秋季景物。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6、金风飒飒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例: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飒飒,玉露泠泠。(《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7、金风送爽

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

例:金风送爽,凉露惊秋。(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

8、金风玉露

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9、秋月春风

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亦作秋月春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10、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例:

亦作秋高气肃

天高气清 天高气爽

天高气清天高气爽 天高云淡

天高:天空高远广大。天气清朗,多用於秋天。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11、桂子飘香

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语出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12、霜天红叶

红叶:槭、枫等树叶,秋时变为红色,故称为红叶。

霜天:严寒的天气。

17、秋阳杲杲

盛暑炙热的太阳。周代以国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八月秋季开始,时值国历五、六月,正当盛暑。

秋阳:秋天的太阳。如:成熟的麦穗在秋阳的照射下闪耀着金光。

17、丹枫迎秋

丹枫:枫叶到秋天会变红,故称为丹枫。唐·李商隐《过楚宫》: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17、红衰翠减

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16、秋行夏令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17、春华秋实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例:“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17、林寒涧肃

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秋风萧萧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

18、秋风萧瑟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19、秋风瑟瑟

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

20、秋风瑟缩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21、秋风落叶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纸上谈兵比喻在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纸上谈兵

【汉语注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因以(赵)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母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纸上谈兵的意思】:纸:书面;谈:谈论;兵:用兵、兵法。指在文字上谈论用兵的策略。比喻在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的事物。

【纸上谈兵的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徒托空言、夸夸其谈、河汉斯言;

【纸上谈兵的反义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言必有中、兢兢业业;

【纸上谈兵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也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康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纸上谈兵例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在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纸上谈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 ”

老舍《四世同堂》第一部三十四回:“书生都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他是书生,他知道怎么矫正自已。”

【纸上谈兵造句】

他在谈恋爱交女朋友方面只知道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看到他做过什么实在的事情。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获得经验,而不应该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

更多热门文章:

1.哀兵必胜的成语故事

2.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

3.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兵不厌诈

4.杯酒释兵权的成语典故

5.兵贵神速的成语故事

6.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7.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纸上谈兵

8.兵不厌诈的成语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详细解释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亦作“逍摇”。1.徜徉;缓步行走貌。《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姜亮夫 校注:“逍遥即游之义。”《文选·司马相如》:“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刘良 注:“逍遥,行貌。”《南史·袁粲传》:“家居负郭,每杖策逍遥,当其意得,悠然忘反。” 杨朔 《孤儿行》:“我正在街上漫步逍遥,忽然有只小手拉住我的衣角,眉开眼笑地仰着小脸蛋儿。”

(2).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成玄英 疏:“逍遥,自得之称。”《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聊逍摇兮遨嬉,纘 仲尼 兮周流。”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官税早输,逍遥散诞。”《白雪遗音·八角鼓·游学》:“游学访道,快乐逍遥,名利二字尽皆抛。” 理由 《中年颂》:“婚后的生活很逍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老江湖的词语解释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老江湖”是一个三字成语故事,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也只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人。

解释】: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也只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人。

【拼音】:lǎo jiāng hú

【示例】:

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须知我也是个老江湖,岂肯上你的当。”

2欧阳予倩 《潘金莲》第一幕:“ 王妈妈 ,你也是个老江湖了,难道还不明白吗?”

3 艾芜 《伙伴》:“ 老朱比老何瘦削些,黄黄的大脸瓜上,放了一双富于机智的眼睛,一看就知道他是个走过许多地方的老江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词语解释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xīn yuè chéng fú ㄒㄧㄣ ㄩㄝˋ ㄔㄥˊ ㄈㄨˊ

心悦诚服(心悦誠服)

◎ 心悦诚服 xīnyuè-chéngfú

[be completely convinced] 由衷地信服或佩服

独亮之于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 宋· 陈亮《与王季海丞相书》

词语解释

xīn yuè chéng fú ㄒㄧㄣ ㄩㄝˋ ㄔㄥˊ ㄈㄨˊ

心悦诚服(心悦誠服)

真心诚意的服从或佩服。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 孔子 也。” 宋 陈亮 《与王季海丞相书》:“独 亮 之於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 明 刘基 《郁离子·枸橼》:“若曰:非心悦诚服而出不得已,乃欲使之治吾国,徇吾事,则 尧 舜 亦不能矣。”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五章一:“我对于 周公 向来是心悦诚服的。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而他一切都以献身的精神应付,就好像永不疲劳。”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心悦诚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详细解释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 气量 qìliàng

[tolerance] 胸怀,度量

气量宏大

(1).胸怀,度量。 唐 杜甫 《最能行》:“此乡之人气量窄,悮竞南风疎北客。”《宋史·吕蒙正传》:“上退谓左右曰:‘ 蒙正 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 蒙正 所荐,果称职。” 明 宋濂 《象山王君墓铭》:“至君尤敦厚有气量,为学务达大意。”

(2).指气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 武香楼 ﹞定一定神,勉强把他头塲文稿看了一遍,不住的击节赞赏道:‘气量宏大,允称元作,这回一定恭喜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心情的词语解释

全文共 3187 字

+ 加入清单

在写作文的时候,大家知道哪些词语可以形容唯美的心情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描写心情的词语解释,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1、高兴:愉快而兴奋。

2、喜悦:愉快;高兴。

3、悲愤:悲痛愤怒。

4、委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加上不应当有的罪名。不值得,吃亏。

5、过意不去:心中不安,负疚。

6、穷愁:困窘愁苦。

7、尊敬:尊重或看重(个人群体或有关的形象事物)。

8、发愁:因为没有主张或方法而感到愁闷。

9、憧憬:因酷爱爱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盼望得到或到达。

10、安心:情绪安定。

11、胆战心惊:形容十分惧怕。

12、鼓励:兴奋振作。

13、痛苦:身材或精神感到十分难熬难过。惨然:形容心里悲惨。

14、抱憾:心中存有遗憾的事。

15、悲伤:悲哀难过。

16、迷茫:迷离恍惚。

17、疑虑:因猜忌而顾虑。

18、等待:冀望等候。

19、困惑:辩不清长短,摸不着脑筋。

20、惋惜:对人的可怜遭受或事物的意外变更表现同情惋惜。

21、情急:因为期望立刻防止或取得某种事物而心中着急。

22、落魄:潦倒失意。

23、愧恨:因羞愧而自恨。

24、敬重:恭敬尊重。

25、犯愁:发愁。

26、疼爱:心疼;舍不得;可惜。

27、昂扬:情绪高涨。

28、愧疚:惭愧不安。

29、宜人:适宜人的情意。

30、好奇:对自我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离奇而感兴趣。

31、消沉:情感低落。

32、窝火:有委屈或烦恼而不能发泄。

33、戒惧:警戒而害怕。

34、疑惑:怀疑,不很信任。

35、赞佩:夸奖佩服。

36、解恨:排除心中的愤恨。

37、沉甸甸:形容繁重。

38、闷倦:烦闷厌倦,垂头丧气。

39、遂愿:知足愿望,如愿。

40、爽快:舒服痛快。

41、不爽:情绪不爽直。

42、好受:心里不干脆。

43、泄气:失去勇气。

44、甜蜜:愉快舒服。

45、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疾首:头痛)。

46、快乐:感到幸福或满足。

47、尊敬:尊敬推崇。

48、嫌憎:厌弃厌恶。

49、甘拜下风:披肝沥胆地遵从或佩服。

50、烦乱:情绪烦乱,思路混乱。

51、愤怒:赌气,发怒。

52、急躁:遇到不顺心的事立刻激动不安。

53、阴郁:忧郁,不开朗。

54、悲凉:悲凉悲惨(凄:形容悲伤难过)。

55、亢奋:极度高兴。

56、痛恶:极其厌恶。

57、害羞: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怕人嘲笑心中不安,难为情。

58、殷忧:深深的忧虑。

59、难堪:感到难以敷衍。

60、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

61、怅惘:由于辨别不清而感到不知怎样办。

62、振作:使精神茂盛,情绪高涨奋发。

63、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64、恼羞成怒:因为惭愧怨恨而发怒。

65、盛怒:异样愤怒,大怒。

66、激奋:激动振奋。

67、自愧不如: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68、惦念:对景仰的人告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记,愿望见到。

69、快活:快乐。

70、纷扰:凌乱。

71、悦服:从心里佩服。

72、歉疚:觉得对不住别人,对自我的差错感到不安。

73、自信:自以为了不起。

74、烦闷:情绪不畅快。

75、羞愤:羞愧和愤怒。

76、哀怜: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

77、悲酸悲辛:悲痛辛酸。

78、怅恨:惆怅恼恨。

79、忧郁:忧愁沉闷。

80、惊讶:惊讶诧异。

81、受惊:受到忽然的刺激或要挟而害怕。

82、惊恐:惶恐恐惧。

83、内疚:内心感觉愧疚不安。

84、感愤:有所感受而气愤。

85、忧虑:忧愁担心。

86、懊悔:认识了过去的毛病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87、欢乐:快乐高兴。

88、忘情:不能控制自我的感情。

89、无能感:认为自我没有才能,不能干什么。

90、担忧:放心不下。

91、悔过:意识的自我的错误,悔恨而觉悟。

92、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93、气恼:生气恼怒。

94、兴奋:振奋;激动。

95、迷惑:感觉疑难,不晓得该怎样办。

96、心烦:心理焦躁或烦闷。

97、惶惶:恐惧不安。

98、追悔:追溯以往,感到悔恨。

99、惊讶:感到十分奇异。

100、心酸:心里悲痛。

101、痛心:极端悲哀。

102、气愤:生气,愤怒。

103、冤仇:因好处抵触产生的强烈仇恨。

104、留恋:对自我爱好的人或处所深切地缅怀。

105、鄙视鄙夷:轻视,看不起。

106、寂寞:孤独冷僻。

107、诚惶诚恐:惊骇不安。

108、漠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

109、痛悔:深切地后悔。

110、紧张:精神处于高度筹备状况,高兴不安。

111、如愿:合乎欲望。

112、期求:期望得到。

113、遂心遂意:合自我的心愿;满意。

114、不快:情绪不愉快。

115、心惊肉跳:危险的事情固然从前了,回忆起来仍是感到害怕。

116、伤感:因感想而悲伤。

117、悲哀:悲哀。

118、焦急:着急忧虑。

119、搅扰:因捣乱而心烦。

120、亏心:感觉到自我的言行违反正理。

121、震怒:大怒。

122、后悔:事后悔恨。

123、心寒:扫兴而又痛心。

124、孤寂:孤单寂寞。

125、牵挂:牵挂。

126、鄙弃:轻视小看。

127、憎恨:憎恨;厌恶。

128、自恃:过分自信而自满自满。

129、疑惧:疑虑而恐怖。

130、悼念:怀念。

131、激动:感情特殊强烈,感性把持很单薄的心理景象。

132、尊敬: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

133、徘徊:愁闷未定,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134、愕然:形容吃惊。

135、狂喜:极度兴奋。

136、羞人:感到难为情或耻辱。

137、哀伤:忧愁悲伤。

138、可喜:令人高兴,值得惊喜。

139、苦涩:形容心坎疼痛。

140、宜人:令人感觉着急烦恼。

141、憋气:窝火。

142、敌意:仇视的心理。

143、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公道,对自我和别人都很坦然。

144、苦恼:痛苦烦恼。

145、忌妒嫉妒嫉妒:对才干位置境遇比自我好的人心抱恨恨。

146、愉快:快意;舒畅。

147、舒心:情绪伸展;适意。

148、沉郁:低沉郁闷。

149、发憷:胆怯;畏缩。

150、嫌弃:厌恶而嫌弃。

151、哀怨:因委屈而悲伤怨恨。

152、怏然自足:形容自大的样貌。

153、索然无味:没有象征,没有兴趣的样貌。

154、震惊:大吃一惊。

155、心焦:由于期望得事情迟迟不实现而烦闷急噪。

156、怨天尤人:指悔恨。

157、振奋:精神振作发奋。

158、嫌恶:厌恶(嫌:厌恶不满意)。

159、压制:对情绪力气等加以限度,使不能充足吐露或施展。

160、方寸已乱:形容心神惊急忙乱。

161、激越:情绪强烈高亢。

162、懊丧:灰心绝望。

163、厌恶:对人或事物发生很大的恶感。

164、讴歌惊叹:称颂。

165、坐视不救:别人受到灾害时自我心里高兴。

166、心醉:因极喜爱而沉醉。

167、惊奇:惊讶困惑。

168、宽畅:心里舒服。

169、烦躁:焦急而烦躁。

170、入神:对面前的事物发生浓重的兴致而留神力高度集中。

171、嫌隙:因彼此不满或猜忌而产生的反感。

172、舒畅:爽朗愉快;舒服痛快。

173、可惜:值得惋惜。

174、欣幸:欢喜而庆幸。

175、厌倦:对某种运动失去兴趣而不愿持续。

176、如意:契合心意。

177、淡然:不关怀不在意的样貌。

178、衔恨:心中怀着恼恨或懊悔。

179、幸福:(生涯境遇)称心如意。

180、达观:精神颓丧,对事物的发展缺少信念。

181、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182、悲哀:因为遭遇到不幸或不如意的事而心里苦楚。

183、惘然:惆怅迷惑,心里有事,垂头丧气。

184、疑忌:因怀疑别人而生猜疑。

185、骄傲:由于自我或与自我有关的群众或个人存在精良品德或获得巨大成绩而感到光荣。

186、怨愤:怨恨愤怒。

187、低沉:情绪低落。

188、别扭:不顺心。

189、清新:简单爽快。

190、快慰:喜欢而心安。

191、心急火燎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着急。

192、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

193、悲怆:悲哀难过。

194、反感:反对或不满的情绪。

195、胆怯:胆小害怕。

196、泰然:形容情绪安定。

197、欢乐:欢喜轻快。

198、鄙弃:歧视小看。

199、疏忽:冷淡地对待。

200、不好意思:害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山羊不吃天堂草》好词解释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1 . 乐不可支:形容欣喜到极点。

2 . 酣睡:香甜酣畅的眠睡。

3 . 疲惫:极度疲劳。

4 . 斑驳:色彩相杂。

5 . 惶惑:惶恐疑惑。

6 . 偎依: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7 . 可望而不可及: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8 . 韧性: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

9 . 煎熬: 比喻焦虑、痛苦;受折磨。

10 . 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11 .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