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保的解释(经典20篇)

导语:九牛一毛,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故事讲得是什么吧!接下来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自保的解释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568

作文

1000

详细解释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1).劳苦操作;辛劳操持。《诗·豳风·鸱鸮》:“予手拮据。” 陆德明 释文:“ 韩 《诗》云:‘口足为事曰拮据。’”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 陈 远使外国,拮据军事。一日,方与 杨中丞 计议,忽焉中痰而卒。” 清 曾国藩 《台洲墓表》:“有子男五人,女四人,尺布寸缕,皆一手拮据。”

(2).艰难困顿;经济窘迫。 唐 杜甫 《秋日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文物陪巡狩,亲贤病拮据。”《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手头不济,诸事拮据。”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林抚军奏疏》:“自 道光 三年水灾以来,岁无上稔,十一年又经大水,民力愈见拮据。” 冰心 《两个家庭》:“听说她的经济很拮据,债务也不能清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及解释

全文共 3268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象征着勃勃生机;象征着繁花似锦。很多人喜爱它,赞美它。以下是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解释,欢迎阅读。‘

NO1、【觅柳寻花】:觅:寻找。欣赏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NO2、【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NO3、【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NO4、【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NO5、【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NO6、【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NO7、【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NO8、【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NO9、【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NO10、【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NO11、【春色恼人】:恼: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NO12、【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NO1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NO14、【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NO15、【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NO16、【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NO17、【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NO18、【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NO19、【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NO20、【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NO21、【春宵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形容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NO22、【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NO23、【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NO24、【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NO25、【春来秋去】: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NO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NO27、【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NO28、【莺吟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蓬勃兴旺的景象。

NO29、【枯木逢春】: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NO30、【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NO31、【莺吟燕儛】: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同“莺歌燕舞”。

NO32、【落花芳草无寻处】:比喻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已经过去。

NO33、【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NO34、【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NO35、【九十春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NO36、【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NO37、【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NO38、【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NO39、【腊尽春来】: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回来了。

NO40、【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NO41、【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NO42、【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NO43、【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NO44、【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NO45、【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NO46、【漏洩春光】: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NO47、【春事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NO48、【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NO49、【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NO50、【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NO51、【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NO52、【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NO53、【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NO54、【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NO55、【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NO56、【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NO57、【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

NO58、【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NO59、【阳和启蛰】:启蛰:过冬的虫豸开始活动。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NO60、【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NO61、【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NO62、【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

NO63、【细雨和风】:细雨:小雨;和风:春天的微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NO64、【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NO65、【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NO66、【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NO67、【燕语莺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春天里大好的景象。也比喻女子说话声音婉转动听。

NO68、【莺歌燕语】: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NO69、【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NO70、【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NO71、【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NO72、【漏泄春光】: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NO73、【一阳来复】: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NO74、【如履春冰】: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NO75、【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NO76、【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NO77、【向阳花木】:向阳的花木光照条件比较好,春天早早发育。比喻因占有方便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或照顾。

NO78、【韶光淑气】: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

NO79、【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NO80、【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NO81、【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详细解释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 流畅 liúchàng

(1) [smoothly;be easy and smooth]∶流利;通畅

写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而且笔调流畅

(2) [with ease and grace]∶很通顺

文笔流畅

流利通畅;顺畅。《宋书·徐湛之传》:“ 湛之 善於尺牘,音辞流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张珙 ﹞自言夙兴必拜数十,老人血气多滞,拜则支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四)》:“ 宗璞 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馀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描写冬天寒冷的词语及其解释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描写冬天寒冷词语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酷寒

解释】指天气极冷。

【例句】酷寒的冬季。

冷峭

【解释】形容冷气逼人。

【出处】 唐 白居易 《府酒五绝·招客》:“日午微风旦暮寒,春风冷峭雪乾残。

凛冽

【解释】极为寒冷,严寒刺骨。

【出处】晋 傅咸 《神泉赋》:“六合萧条,严霜凛冽。”

严寒

【解释】酷寒,极其寒冷。

【出处】汉 董仲舒 《雨雹对》:“其尤者,葶苈死于盛夏,款冬花于严寒。”

冰冷

【解释】形容很冷。

【出处】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朝为张天之炎热,夕为冰冷之委灰。”

滴水成冰

【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天寒地坼

【解释】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寒冷,把地都冻裂了。坼:裂开。

【出处】这天寒地坼的冬季,正是伐木的黄金季节。

透骨奇寒

【解释】冷气穿透了骨头,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例句】:“当黎明的曙色尚未到来的时刻,我感到透骨奇寒,便匆匆跑回宿舍,取件衣服披上。

雪窖冰天

【解释】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寒风刺骨

【解释】寒风刺骨意思为天气寒冷,寒冷的风似乎能吹进人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多用来形容恶劣的寒冷天气。

【出处】戴复古《饮中》诗:“布衣不换锦宫袍,刺骨清寒气自豪。”

寒风侵肌

【解释】形容天气寒冷。

【例句】冷锋过境,~,人们尽量不出门,致使娱乐场所生意清淡。

雪虐风饕

【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冰雪严寒

【解释】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天寒地冻

【解释】寒,温度低。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出处】宋·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寒气逼人

【解释】指十分寒冷。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寒气逼人,毛骨俱悚,狂飙刮地,人马俱惊。”

冰天雪地

【解释】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出处】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举一反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举一反三后来比喻从一件事类推从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也比喻善于推理,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够由此知彼,触类旁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举一反三

【汉语注音】:jǔ yī fǎn sān

【成语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第七章.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定语、谓语、状语;含褒义;可活用作“举一反四”、“举一反十”等。

【举一反三的意思】:反:类推;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来比喻从一件事类推从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也比喻善于推理,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够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近义词】:问牛知马、融会贯通、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反义词】:一窍不通、不求甚解、按部就班、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墨守成规;

【举一反三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有一天对他的弟子们说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书先生举出一个墙角,学生们就应该要进得自己的独立思考,学会融会贯通,从而可以联想并类推到其它的三个墙角,然后再用其它的三个墙角来反证老师先前提出来的这个墙角;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像这样用心的去学习和思考问题,让推理思维能够更加灵活的话,教书先生就不用再费很多力气去教这样的学生了。

【举一反三例句】

《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邕与李则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我道:‘学两句话还不容易么,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从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推求众理,庶几操纵在我,不致因噎废食。”

【举一反三造句】

悟性不高的学生通常更要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不耻下问,从而有效的提高自已的学习效率。

课本里的知识点不可死记硬背,应该通过不断的练习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的掌握知识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春天的词语解释

全文共 2208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到处是人们辛勤的影子,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播种着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执的情和无私的爱。下面是关于春天的词语解释的内容,欢迎阅读!

1、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2、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3、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与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4、落花流水:①落下的花随流水漂去。形容暮春景色衰败。②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5、草长莺飞:①江南暮春时节景象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6、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7、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8、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在这表示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9、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10、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新,新的替代旧的。更,变更。在这表示一切事物或景象变得焕然一新。

11、漏泄春光: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12、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在这表示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13、花团锦簇:形容春天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14、含苞欲放:指花骨朵将开而未开,在这表示花苞还在叶片里,很快就要开放出来。意思是:花未开的时候包着的花骨朵的小叶片。

15、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6、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在这表示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17、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18、燕语莺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19、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20、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在这表示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21、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在这表示方式和缓,不粗暴。

22、九十春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23、向阳花木:向阳的花木光照条件比较好,春天早早发育。在这表示因占有方便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或照顾。

24、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在这表示春天动人的景象。

25、万象回春:万象: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都出现了生机。形容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的景象。出处:宋·朱熹《道德经注释》第四章:迨一元方兆,万象回春,道发散于天地人物之间,而无从窥测,修士欲明道体,请于天地将开未开,未开忽开而揣度之,则得道之原,而下手不患无基矣。

26、阳和启蛰: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在这表示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及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27、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28、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29、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30、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31、枯木逢春: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32、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33、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娇艳、绚丽、好看。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35、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36、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37、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38、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在这表示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39、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40、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41、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42、五彩缤纷:在这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43、草长莺飞:①江南暮春时节景象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44、芬芳馥郁: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45、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46、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47、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在这表示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

48、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49、拔地参天: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在这表示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50、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在这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以上是小编推荐关于春天的词语解释的内容,春是什么,春是那明月清风,柔媚清朗,在苔痕映照的静寂林间,清冽缠绵的旋律翩然飘临,希望伴着歌声在阳光中冉冉升起。春是那淡雨疏风,薄雾浓云,笼住水边清香的荫影,生命在这朦胧凄迷的氛围中孕育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基本解释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headstrong;obstinate;stubborn]∶思想愚昧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他所遇到的顽固的抵抗,表明人们的脾气不是那么容易制服的。

[unregenerate (stronghold);be bitterly opposed to change]∶立场反动,不愿意改变

出于顽固的保守性。

[This peremptory]谓固执己见。

[indurate]坚硬。

补:多用于贬义。(不包括特殊情况,如:贬词褒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永明体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永明体是一种讲究声律和对仗的诗体。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明体是一种讲究声律和对仗的诗体,因其活跃在南齐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代表人物是沈约、谢眺等。

他们根据四声的规律,在诗歌创作中注意声、韵、调的相互配合和词语对偶形式的运用,创造了一种注重“音律”的新诗体。从此,中国的诗歌开始从比较自由的形式向讲求格律的方向发展,对唐代以后的诗歌以及宋词、元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永明体集大成的作家:庾信《哀江南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惊弓之鸟比喻受到过伤害或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非常害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

【汉字书写】:惊弓之鸟

【汉语注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léi)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对曰:‘其飞徐而悲鸣。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侧重于指受到惊吓后遇事紧张或疑神疑鬼的人。

【惊弓之鸟的意思】:被弓箭射中过的鸟会非常害怕弓箭声。比喻受到过伤害或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非常害怕。

【惊弓之鸟的近义词】:伤弓之鸟、心有余悸、漏网之鱼、草木皆兵;

【惊弓之鸟的反义词】:初生之犊、初生牛犊、安之若素;

【惊弓之鸟的故事】

魏国的更赢是战国时期一个赫赫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赢跟随魏王到郊外游玩的时侯,忽然看见一只大雁正慢慢地飞过。更赢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只把弓拉一下,不用箭就能把天上那只大雁射下来。”魏王惊讶地说:“会有这样的事?”于是更赢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弦上并不搭箭,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然后拍了两下翅膀,便应声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更赢笑着回答说:“大王,这是一只曾经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会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赢回答说:“我是从这只大雁飞翔的姿势和嘀叫的声音中知道的。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的声音听起来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经有一些时间了。因为旧的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所以它心里很害怕。当再次听到弓箭声响以后,更加害怕又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它心里本来就非常紧张,加上拼命一使劲,本来未愈合的伤口又裂开了,于是疼痛难忍,就从空中掉下来了。”更赢能够知道大雁受过伤并且很害怕从而被吓坏,他的推理可谓入木三分,这也是他细心观察后才能胸有成竹地得出的结论。但是这种智慧才能是需要长期刻苦的积累才能够获得的。

【惊弓之鸟例句】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方氏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唐.房玄龄《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四十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鉴之所甚惧也。”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十章:“如果侯爵率大军东下,武昌岂不白白地送给流贼?流贼目前已经是惊弓之鸟,惨败之余,决非满洲人的对手。”

【惊弓之鸟造句】

国际金价突然如高山流水一般急剧下跌,这显示出投资者们早已是惊弓之鸟。

地震之后那个地区所有的人都成了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都争先恐后逃到街上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鸟的的4字词语和解释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一石二】比喻做一件事获得两个效果。

【小鸟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样子,惹人怜爱。

【倦鸟知返】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於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倦鸟归巢】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於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笨鸟先飞】(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虑,常鲁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动应比别人早,以免手忙脚乱。

【鸟尽弓藏】比喻天下既定,功臣遭遗弃。与「兔死狗烹」意同。惟「鸟尽弓藏」语意较轻。

【鸟语花香】描写春天的景色。

【鸟面鹄形】用以形容久饥消瘦之状,又作「鸠形鹄面」。

【鸟为食亡】比喻人因贪财而死。

【鸟兽不可与同群】指人毕竟仍须生活在人群社会中,不能隐居逃世。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比喻人快要死时,多会良心发现,讲出善良的话来。

【惊弓之鸟】比喻曾遭祸患,因而心怀惊惧者。 【乌飞兔走】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鸟集鳞萃鳞】鱼;萃:聚集。象鸟类或鱼类那样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汉·张衡《西京赋》:“瓌货方至,鸟集鳞萃。”

【鸟尽弓藏】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只鸡絮酒】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处堂处】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一箭双雕】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双宿双飞】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有关鸟的的4字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及解释

全文共 1985 字

+ 加入清单

黑白分明: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解释,欢迎阅读。

黑白分明

【解释】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左右开弓

【解释】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

【出处】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进退维谷

【解释】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轻重缓急

【解释】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古之人有至于张空弮、罗雀鼠而民无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同甘共苦

【解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推陈出新

【解释】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出处】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公而忘私

【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出处】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七上八下

【解释】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柳暗花明

【解释】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出处】唐·王维《早朝》诗之二:“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

里应外合

【解释】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东张西望

【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深入浅出

【解释】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例句】这篇文章写得深入浅出,使人爱看、易懂。

内忧外患

【解释】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出处】《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眼高手低

【解释】眼力过高,手法过低。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

【出处】不然,仍旧脱离不了教条主义和党八股,这叫做~,志大才疏,没有结果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惹是生非

【解释】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出生入死

【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大材小用

【解释】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出处】晋·石崇《许巢论》:“盖闻圣人在位,则群材必举,官才任能,轻重允宜,大任已备,则不抑大材使居小位;小材已极其分,则不以积久而合处过材之位。”

九死一生

【解释】九:表示极多。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左右逢源

【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出处】《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生死契阔

【解释】《诗经·邶风·击鼓》 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出处】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聚合;阔,离散。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

阴阳怪气

【解释】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出处】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们哪一个上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

出入平安

【解释】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喜怒无常

【解释】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出处】《吕氏春秋· 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扶老携幼

【解释】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半信半疑

【解释】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东张西望

【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以及解释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以及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1、新人新事: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2、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3、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4、聪明正直: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5、卑鄙无耻:卑鄙:指品质行为恶劣。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6、薮中荆曲: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7、以容取人: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8、造谣中伤:中伤:攻击和陷害别人。制造谣言,陷害别人。

9、苍松翠柏: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10、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11、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12、蕙心纨质: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13、遇人不淑: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14、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15、淑质英才: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16、以貌取人: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17、卑鄙龌龊: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18、先人后己: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19、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20、良金美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21、材德兼备: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22、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23、一字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24、金玉其质: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25、真金烈火: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26、矢志不移: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27、金相玉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28、璞玉浑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29、冰魂素魄: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30、浑金璞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含有秋字的词语和解释

全文共 1144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你提供的含有秋字的词语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冰壶秋水】:比喻心地纯洁,品德高尚。

【冰壶秋月】: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冰壸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不及秋】:1.唐服装名,即短裤。意谓不到秋凉即须易装。

【不秋草】:1.指竹。

【不知春秋】:不知道当前是什么季节或局面。

【残秋】:1.指秋天将尽的时节。

【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百秋】:1.犹百年。喻时间长。

【百岁千秋】: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悲秋】:1.对萧瑟秋景而伤惑。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髀秋】:1.马鞍上的皮带。亦为马桶上篾箍的谐音。

【程砚秋】:(1904-1958)京剧演员。原名承麟,曾名艳秋,号玉霜,生于北京。满族。六岁学艺,演青衣。曾拜梅兰芳为师,又受教于王瑶卿,形成低回婉转的唱腔和形神兼备的表演风格,世称“程派”。代表剧目有《窦娥冤》、《荒山泪》、《锁麟囊》等。中年后致力于戏曲理论研究。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有《程砚秋文集》、《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

【初秋】:1.秋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秋。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华秋实】: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韭秋菘】: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名。泛指时新蔬菜。

【春困秋乏】:困:困倦;乏:疲劳。春秋季节天气容易使人感到困倦疲乏。

【春来秋去】: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露秋霜】: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春祈秋报】:祈:迷信的人向神恳求。古时春秋两季祭祀土神,春耕时祈祷风调雨顺,秋季报答神功。

【春秋】:1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正富(年纪不大,将来的日子很长)。

【春秋榜】:1.指科举考试春试和秋试录取的名榜。

【春秋笔】:1.相传孔子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后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春秋积序】:春秋:指时间、年龄。年龄一年又一年的累积增加。

【春秋科】:1.以《春秋》取士的科目。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春秋五霸】: 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杯水车薪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杯水车薪比喻现有的力量实在太小或东西太少,对于解决困难根本无济于事,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杯水车薪

【汉语注音】:bēi shuǐ chē xīn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中性成语;表示力量微小不能解决问题。

【杯水车薪的意思】:薪:柴草;一杯水根本救不了一大车柴草所烧起的火。比喻现有的力量实在太小或东西太少,对于解决困难根本无济于事,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杯水车薪的近义词】:杯水舆薪、卓有成效、无济于事;

【杯水车薪的反义词】:绰绰有余、集腑成裘、力济九区;

【杯水车薪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樵夫,每日靠砍柴卖钱的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樵夫像往常一样推着一车满满的柴到街市上卖。他把那些砍来的柴捆成一把一把的,一部分放到了地上,一部分仍然放在柴车上,因为累了一整天,又饥又渴,就找了个地方坐下喝口茶吃些干粮,谁知才歇息了片刻,就突然闻到一股浓烟的味道,回头一瞧,原来是自己车上的柴着火了。柴夫急忙放下水杯,连滚带爬地跑过去。可是柴车上的火苗已经蹿得很高了。这可怎么办啊,这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救火呢?他急得满头大汗,突然他看到了地上的水杯,正是他刚才休息时准备喝的水。就连忙抓起水杯把水浇到一车柴上。可是,这小小的一杯水,怎么能扑灭那熊熊燃烧的大火呢?就一会的功夫,那辆柴车和他辛辛苦苦砍下的柴便化为一堆灰烬。

【杯水车薪例句】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四回:“绍闻负欠已多,有找过息的,有还一半的……二百五十两,除了承许夏鼎三十两外,大有杯水车薪之状。”

清.史致谔《同治二年二月廿三日禀左宗棠》:“其海关常税月只二三千金不等,本属杯水车薪,无益於用。”

【杯水车薪造句】

虽然单位加了两百多的工资,但是这对于高额的住房贷款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很想买个阿玛尼最新款的包包,可是我手里的那一点积蓄对于它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形容人多的成语及解释

全文共 2129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形容人多的成语,欢迎大家查看。

挨肩擦背:挨:靠拢;擦:摩擦。形容人多拥挤

比肩接踵: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比肩叠迹: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肩摩踵接: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多而拥挤

挨三顶五: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宾客如云: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腹有鳞甲: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挥汗成雨: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掎裳连袂: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屦贱踊贵:原指被砍郐的人很多,致使鞋子价贱而踊价贵。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也比喻犯罪的人多。

聚蚊成雷: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口多食寡: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磕头碰脑: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

杀人如麻: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人多势众:人多力量大。

人浮于事: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多嘴杂: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三拳不敌四手: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为善最乐: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以一奉百: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众说纷纭: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粥少僧多: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众人广坐: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比肩迭迹: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比肩迭踵: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接迹: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方员可施: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观者如市: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云集: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掎裳连襼: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驾肩接武: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肩摩袂接: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龙多乃旱: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谋道作舍: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七言八语:形容人多语杂。

七嘴八张:形容人多语杂。

人多口杂: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人多阙少:谓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

人多手杂: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人千人万:形容人多。

杀人如草: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十夫楺椎: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屯街塞巷:形容人多拥挤。

亚肩迭背: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

言三语四: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袁安高卧: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见《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张袂成帷: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踵接肩摩: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逐队成群:形容人多。

比肩叠踵:〖解释〗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出处】 【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示例】 【故事】

亚肩叠背:【出处】 【解释】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 【示例】 【故事】

筑舍道傍:【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谓筑舍道傍,无时可成。” 【解释】傍:通“旁”。在路旁盖房子,同路人讨论事情。比喻人多口杂,办不成事 【示例】 【故事】

过市招摇:〖解释〗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骈肩叠迹:〖解释〗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三夫成市虎:〖解释〗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熊罴百万:〖解释〗熊罴:两种猛兽,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万。形容军队人多将广,英勇善战。

众喣漂山:〖解释〗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众喣山动:〖解释〗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花间词派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声色犬马。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花间派中“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花间词派作为最早的流派之一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晚唐五代时,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相继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个词坛中心。五代赵崇祚撰《花间词》,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韦庄、和凝、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人的500首词作。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之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称为“花间派”。

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声色犬马。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已由拯世济时转为绮思艳情,而他们的才力在中唐诗歌的繁荣发展之后,也不足以标新立异,于是把审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写宫能感受、内心体验

“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但只继承了温词中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过于雕琢的“柔而软”的词风,多数作品尽力描绘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辞藻艳丽、色彩华美,题材狭窄、内容空虚,缺乏意境的创造。花间词的题材和风格,以“绮罗香泽”为主。其中也有少数作品能够脱去浓腻的脂粉气,具有较为开阔的生活内容。而以韦庄成就较高,牛希济、李 、孙光宪、鹿虔扆、欧阳炯等人也有不同于花间派词风的佳作。“花间”词风直接影响了北宋词坛,直到清代“常州词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详细解释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亦作“异心”。1.二心;叛离的意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得从君而归,则固臣之愿也,敢有异心?”《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盖 準 为人忠亮自信,固无异心。”《说岳全传》第十三回:“ 王善 兵强将勇,久蓄异心。”

(2).特指歹心,坏念头。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三:“﹝偷营﹞这是在夜半更深乘着别人睡熟了要想去亵渎他的一种勾当……就是 吴尚之 咧,在当时也有人向他起过异心的。”

(3).想法不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或憎爱异心,或盛合衰离。” 唐 韩愈 《与崔群书》:“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

(4).坏心,恶意。《荀子·大略》:“ 曾子 食鱼,有餘,曰:‘泔之。’门人曰:‘泔之伤人,不若奥之。’ 曾子 泣涕曰:‘有异心乎哉!’伤其闻之晚也。” 杨倞 注:“ 曾子 自伤不知以食餘之伤人,故泣涕深自引过,谢门人曰:‘吾岂有异心故欲伤人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言可畏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人言可畏指人们的流言蜚语会伤害到他人,因此使人感到害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人言可畏

【汉语注音】:rén yán kě wèi

【成语出处】:春秋.佚名《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分句、宾语;含贬义。

【人言可畏的意思】:言:语言评论,指流言蜚语;畏:害怕。人们的流言蜚语会伤害到他人,因此使人感到害怕。

【人言可畏的近义词】:积毁销骨、众品铄金、流言蜚语、三人成虎、人言藉藉、曾参杀人、飞短流长;

【人言可畏的反义词】:有口皆碑、春风风人、口碑载道、金玉良言、苦口婆心;

【人言可畏的故事】

《诗经.郑风.将仲子》是一道情歌,歌的最后写首道:“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里的意思是:请求仲子别爬到我家的园子里去,别折坏我种的檀,我并不是因为如此爱惜檀木,是因为我害怕闲人说我的闲话。我的心里一直怀念着仲子,只是闲人们的闲话却是如此让人害怕。成语“人言可畏”就是从这首名为《将仲子》的情歌里产生而来的,歌词共有三节,主要是描写一位姑娘一直在怀念着她的情人仲子,但是她很害怕被别人发现了会说她的闲话。诗歌的写法用的是姑娘的口气,目的是为了唱出姑娘心里怀念并着害怕的矛盾心理。

【人言可畏例句】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二十九回:“秀英心中也喜白相,只为人言可畏,踌躇道:‘勿用。’”

清.李宝嘉《活地狱》第三十回:“但是人言可畏,必定也要明明心;就是你不怕什么,难道我们老大死了,还当王八么? ”

萧乾《梦之谷》一十四:“许多同事在背后议论我跟本校一个女同事的要好,甚至说我们去汕头开过房间。你是知道的,我夜夜都睡在这里。然而,人言可畏啊!”

【人言可畏造句】

初学者哪怕一窍不通都应该坚定自已的信念,虽然人言可畏但也不要受到他人的影响。

中国人做点事情要看身边人的看法似乎是天经地义,因为人言可畏,如果行事不当会遭到他人的流言蜚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表示孝心的词语及其解释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表示孝心词语及其解释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移孝为忠: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2、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3、孝悌力田: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4、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亦作‘入孝出弟’。

5、子孝父慈: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6、母慈子孝: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7、移孝作忠: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8、老莱娱亲:表示孝顺父母。

9、孝子顺孙: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10、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11、孝思不匮:匮:缺乏。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12、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13、孝子慈孙: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14、王祥卧冰: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15、孝悌忠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16、慈乌返哺:慈:奉养。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亦作“慈乌反哺”。

17、乌鸟之情:古时传说,乌鸦有反哺之情。因以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

18、入孝出悌: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19、伯俞泣杖: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

20、薄养厚葬:指子女在父母生前不尽心供养,父母死后却大办丧事,借以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神态的成语及解释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1、气喘如牛: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2、行色匆匆:行色的是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3、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4、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5、形输色授:指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

6、行色怱怱: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等同于“行色匆匆”。

7、怒目戟指: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着别人,象戟的形状。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8、杀鸡抹脖: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9、舒眉展眼: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10、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了自制。

11、似醉如痴:犹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12、死皮赖脸:形容厚着脸皮,胡搅蛮缠。

13、扼腕抵掌: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14、灰头土脸: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15、睁目张须:瞪起眼,胡须竖起。形容怒气冲天的神态。

16、耳不旁听: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17、温情脉脉:脉脉:指的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饱含温和的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

18、声色俱厉:声色:指的是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19、前倨后恭:倨:指的是傲慢;恭:指的是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的改变。

20、破颜一笑:颜:面容。愁苦的神态一下子笑了起来。

以上的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外貌和神态的词语了,如果大家觉得好的话就收藏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一见如故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一见如故形容的情感是友谊;可活用作“一见如旧”、“一面如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一见如故

【汉语注音】:yī jiàn rú gù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子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之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情投意合;形容的情感是友谊;可活用作“一见如旧”、“一面如旧”。

【一见如故的意思】:故:老朋友。形容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亲密无间。

【一见如故的近义词】:一面如旧、一见倾心、一拍即合、相见恨晚、一见钟情;

【一见如故的反义词】:行同陌路、白头如新、视同路人、白首如新;

【一见如故的故事】

隋朝末年,房玄龄开诚布公地对父亲说:“别看隋朝一统江山,殊不知皇上无德无功,又重用阿谀逢迎之辈,滥杀无辜,百姓怨声载道;还随心所欲地废太子。隋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了!”其父吓得面色如土叫他不要乱说话。房玄龄十八岁时中了进士,授羽骑尉。后来房玄龄听说赫赫有名的反隋朝秦王李世民巡行渭北,便赶来投奔。

李世民对房玄龄早有耳闻,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李世民授房玄龄府记室之职。从此房玄龄跟随李世民走南闯北,九死一生。每次打了胜仗,将领们猎取的是金银财宝,房玄龄却为李世民收罗五花八门的人才。李世民曾实事求是地说:“汉代光武帝有了邓禹,使幕僚们相亲相爱;今我有房玄龄,就如同得到邓禹一样。”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宣布房玄龄与尉迟敬德、杜如晦、长孙无忌、侯君集等功居第一,任命房玄龄为宰相。

【一见如故例句】

宋.张洎《贾氏谭录》:“李邺侯(泌)为相日,吴人顾况西游长安,邺侯一见如故。”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八回:“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是青面兽杨志,他二人一见如故。”

巴金《诺.利斯特先生》:“他第一次看见我,仿佛看见亲人一样,我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一见如故造句】

他们都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虽然是第一次交往,但是却一见如故,最终成为了莫逆之交。

两个背景、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相遇在几次混乱中,莫名其妙地一见如故,成了推心置腹的姊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