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保的解释(热门20篇)

导语:九牛一毛,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故事讲得是什么吧!接下来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自保的解释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442

作文

1000

阳光的解释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是太阳上的核反应燃烧发出的光芒,经很长的距离射向地球,再经大气层过滤后到地面,它的可见光芒谱段能量分布均匀,所以是白光芒。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芒,光芒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芒,称为光源色。

光源色是影响,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1666年,英国的科学家萨克·牛顿做了人类首次用三棱镜分离太阳光束的色散实验,并由此证明,太阳的白光芒是由各种色光芒组合而成。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变得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当光芒线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触及不到。

除了太阳光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芒,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芒比例也和阳光不同。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芒常偏红,黄色光芒,而日光芒灯发出的光芒则偏蓝色光芒。

“太阳是大地的母亲”,正是由于太阳光的照耀,才使地面富有生气;疾风劲吹,江水奔流,花开果熟,生物生生不息。太阳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当前,人们正在想方设法,利用太阳能。

到了70年代,气象观测站增多了,人们发现撒哈拉大沙漠东部阳光最多,那里年平均日照时数达4300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大约有11小时45分钟的时间能见到光芒辉灿烂的阳光。

撒哈拉大沙漠东部为什么日照会如此之多呢?因为这里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没有能遮住阳光的云层;加上这里纬度低,日照时间长,因而成了世界上阳光最多的地方。

光芒的速度达到每秒30万公里,从太阳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阳光可以使植物进行光芒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葡萄糖和氧气,减缓温室效应。

阳光板就是太阳直晒在板材上能透光芒达60%-85%,是采光芒的好材料。通常用PC/PVC/FRP做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详细解释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1).遭杀害。《后汉书·袁绍传》:“时 进 既被害,师徒丧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初平 四年, 曹操 攻 徐州 ,破之,拔取 虑 、 睢陵 、 夏丘 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於此,屠其男女十万, 泗水 为之不流。”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最起劲的是‘南社’里的有几个人,为被害者辑印遗集。”

(2).遭受灾害。《汉书·西南夷传》:“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堕坏,亦宜因其萌牙,早断絶之,及已成形然后战师,则万姓被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abcb式的词语及解释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abcb式的词语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1、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2、在官言官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4、至矣尽矣 至:到。矣:语气助词。尽:极点。到了极点,无以复加。

5、指空话空 指故弄玄虚。

6、知我罪我 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7、左宜右宜 形容才德兼备,则无所不宜,无所不有。

8、知恩报恩 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9、在家出家 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10、自然而然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

11、在谷满谷 此指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形容人物众多。

12、载舟覆舟 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13、源清流清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14、元方季方 意指两人难分高下。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15、盂方水方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16、有意无意 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无意的。存心与不经意。

17、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18、悠哉游哉 指悠闲自在。

19、优哉游哉 指生活悠闲自在。

20、应有尽有 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21、毅然决然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22、倚老卖老 卖:卖弄。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

23、以战养战 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24、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25、以疑决疑 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26、以夷治夷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27、以夷制夷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28、以夷攻夷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具体解释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1.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north of a hill or south of river]

阴,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东汉·许慎《说文》

鸣鹤在阴。――《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

壜上张赤挛阴羽。――《周书·王会》

相其阴阳。――《诗·大雅·公刘》

阴竹之管。――《周礼·大司乐》

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柞氏》

达于汉阴(汉水南岸)。――《列子·汤问》

洞庭之阴。――唐·李朝威《柳毅传》

阴谷皆入济。――清·姚鼐《登泰山记》

其阴,济水东流。(阴:泰山的北面。)――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阴山背后(偏僻冷落的地方);阴木(山北的树木。一说秋冬生长的树木);阴竹(生长于山北的竹子);阴滨(江河的南岸);阴麓(山的北麓);阴坡(北坡)

2.泛指北面 [north]

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唐·李质《宿日观东房诗》

又如:阴窗(北窗);阴欍(北窗);阴隅(西北方);阴列(最北边的一条山脉)

3.背阳为阴 [in the shade;shady]

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西游记》

又如:阴干(放在背阳处吹干);阴崖(背阳的山崖);阴地(背阳地);阴阳瓦陇(瓦房顶的瓦是按一行凸面朝下一行凹面朝上交错铺排的。凸面为阳,凹面为阴。凸凹相间的行列叫瓦陇)

4.指秋冬季节 [autumn and winter]

月是夜秋镜,寒为寂寞资。――唐·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

又如:阴秋(秋季);阴泉(秋冬之水);阴条(秋冬仍青的树木);阴时(秋冬之时);阴期(秋冬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藕断丝不断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实际上仍有牵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藕断丝不断

【汉语注音】:ǒu duàn sī bù duàn

【成语出处】:唐.孟郊《去妇》诗:“君心匣中镜,一破不复全。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中性成语;同“藕断丝连”。

【藕断丝不断的意思】: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实际上仍有牵连。

【藕断丝不断的近义词】:意惹情牵、拖泥带水、藕断丝连、藕断丝联、难舍难分、切肉连皮;

【藕断丝不断的反义词】:恩断义绝、一刀两断、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

【藕断丝不断的故事】

《去妇》

朝代:唐;作者:孟郊

君心匣中镜,一破不复全。

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安知御轮士,今日翻回辕。

一女事一夫,安可再移天。

君听去鹤言,哀哀七丝弦。

【藕断丝不断例句】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一回:“无奈心志蛊惑已深,一时摆脱不下,遂使内监得以窥视其举动,逢迎进说,交通外奸,心中如藕断丝连,遣而复召,终贻后患,此虽是他两个前生的孽缘未尽,然亦国家气数所关。”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三十八章:“她认为再这样在感情上藕断丝连,不但对不起自己的丈夫,也对不起腹中的胎儿。”

【藕断丝不断造句】

感情较为深厚的婚外情总是保持着藕断丝不断的关系,犹其是擅长男欢女爱的对象。

她再也顾不上什么人言可畏了,全然不顾丈夫的感受破天荒地只想着跟情人继续藕断丝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词语解释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líng lóng tī tòu

玲珑剔透(玲瓏剔透)

(1).形容精工制造、结构奇巧、内部镂空的手工艺品。亦以形容供玩赏的太湖石之类。《西游记》第六十回:“忽见一座玲瓏剔透的牌楼,楼下拴着那箇避水金睛兽。”

(2).形容俊俏,漂亮。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惜玉怜香天生就,另一种可喜风流。淹润惯熟,玲瓏剔透,软欵温柔。” 明 金白屿 《梧桐树·过吴七泉山居》套曲:“不争你玲瓏剔透疎狂态,雪月风花锦綉排,无处买。”《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及至见了 褚大娘子 ,又是一对玲瓏剔透的新媳妇。”

(3).形容聪明灵活,心里明白。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 牡丹 ,你玲瓏剔透今何在?俊俏聪明莫谩夸。”《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説到种地做庄稼,那心里便玲瓏剔透的,一説到书上边去,就如使二十斤牛皮胶把那心窍都胶住了的一般。”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九:“她的这个暗里的盘算,连 亭面胡 也一起瞒了。只有玲珑剔透的 盛清明 略略猜着了她的用心。”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玲珑剔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衢词语解释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衢字组词大全

下为该词语的应用范例和释义说明。

1、通衢

造句:可能有许多勇敢的印度人,随时准备着为国捐躯,但是我确信很少人肯穿上这种全印度的服装,面对着通衢闹市,即使这样做对国家是有好处的。

解释: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用衢字组词的所有词语:

康衢、路衢、逵衢、九衢、径衢、衢道、衢壤、衢宇、衢歌、衢脚、衢处、衢陌、平衢、鹏衢、门衢、陆衢、六衢、镂衢、让衢、衢关

衢室、衢巷、衢路、衢涂、衢盘、衢术、衢樽、衢塞、三衢、衢国、衢肆、衢闾、衢柯、衢民、衢地、衢灯、衢尊、衢市、衢逵、衢鼓

市衢、术衢、四衢、亨衢、高衢、禁衢、街衢、郊衢、交衢、津衢、皇衢、花衢、槐衢、通衢、五衢、霄衢、修衢、云衢、中衢、天衢

风衢、当衢、道衢、充衢、冲衢、长衢、昌衢、宝衢、八衢、诗衢、十二衢、衢州市、九衢尘、九通衢、康衢歌、康衢之谣、九衢三市

柳陌花衢、柳衢花市、花衢柳陌、高步云衢、高步通衢、福衢寿车、四衢八街、唐衢痛哭、通衢大邑、通衢越巷、通衢广陌、通衢大道

楼字的拼音和解释:

1、衢字的拼音是qú ;

2、 衢字的解释:(名)〈书〉通畅的大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千变万化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千变万化形容事物或现象变化繁多,没有穷尽。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千变万化

【汉语注音】:qiān biàn wàn huà

【成语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中性成语;用于景物;偏重于变化的次数非常多。

【千变万化的意思】:形容事物或现象变化繁多,没有穷尽。

【千变万化的近义词】:变幻莫测、变化多端、瞬息万变、变化无穷、变化莫测、五花八门;

【千变万化的反义词】:一成不变、千篇一律、依然如故;

【千变万化的故事】

传说西周时期,周穆王有一次穿过昆仑山去打猎,在回来的路上有个国家推荐了一位名字叫做偃师的人给周穆王,据说他是个能工巧匠,技艺有如鬼斧神工,还会做机械人。周穆王知道后对偃师说道:“我听说你能为所欲为,有着超群的本领,是这样的吗?”偃师回答周穆王说:“您想要造什么我就想方设法造出来,我最近造了一批能歌善舞的‘人’,但不知王有没有兴趣看看呢?”周穆王自然兴致大发,连忙叫偃师给他变出来。过了几天偃师便把他造好的这些‘人’带到了宫里。只见这些假人在宫殿上缓步行走,它们排着队列迈着小碎步,站在了周穆王的面前。这些活灵活现的假人让周穆王看得非常吃惊。偃师这时把假人身上的开关打开,只见它们扭动起腰肢跳起舞来,并且放声高唱,跳舞的动作可谓千变万化,周穆王以为这些都是真人,叫来他最宠爱的妃子盛姬一同观赏。就在表演快要结束的时侯,周穆王看到这些假人向他的妃子们暗送秋波,他非常生气想要降罪于偃师,偃师害怕极了他敢紧把机械人解剖开来给周穆王看,只见假人是用动物皮、胶、漆、颜料做起来的,人体结构中的心、胆、肝、肾、肠等五脏六腑一应俱全,体外的头发、肌肉、皮、骨头牙齿等也都做得跟真人几乎一模一样。周穆王这时侯才平下心来,赞叹偃师道:“你的技艺果然是出神入化,巧夺天工啊!让人大开眼界”

【千变万化例句】

先秦.庄周《庄子.田子方》:“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变万化而不穷。”

唐.房玄龄《晋书.成公绥传》:“阴阳协气而代谢,寒暑随时而推移,三才殊性,五行异位,千变万化。”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继之道:‘官场中的事,千变万化,哪里说得定呢。时候不早了,我们睡罢。明日大早,我还要到关上去呢。’”

丁玲《生活、思想与人物—在电影剧作讲习会上的讲话》:“你知道就在这些会上,每个人的思想活动都是千变万化的,每个人不一样,每一次不一样。”

【千变万化造句】

黄山的云海瑰丽壮观非常美丽,云海弥漫的时侯如海市蜃楼般千变万化,宛如仙境一般。

现代人对住房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尽管面对千变万化的装修方案往往还是举棋不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媲美词语解释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媲美,词目。

拼音:pìměi;

近义词:比美;反义词:不及,不如;

词义: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可以与什么什么相比。

部首:女 ,

笔画:3,

总笔画: 13。

词性:褒义词。

中文名 媲美

外文名 Comparable

拼 音 pìměi

近义词 逊色

出 处 达三《宋学渊源记序》

目录

1 详细解释

2 出处

详细解释

是个褒义词,一般都用于一种东西可以和另一种东西相比较。

出处编辑

直迈三代而媲美唐虞矣。——达三《宋学渊源记序》

敢与西施媲美

(1) 匹配;配偶 媲,配也。――《五经文字》

(2)又如:媲偶(相伴;陪伴);媲德(婚配于有德之人)

(3) 匹敌;比得上。如:媲隆(兴盛之景况相当)

(4) 比;比拟。如:媲迹(比肩。谓并驾齐驱)

明徐渭《代云南策问》之一:

“迨我今上圣明,其於怀柔遐裔之德,不特媲美祖宗,抑亦迥迈千古。” 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下·芍药》:“芍药与牡丹媲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药以花相,寃哉。”杨朔《黄河之水天上来》:“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跟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大禹媲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详细解释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 衰败 shuāibài

[decline;wane] 衰落;衰弱

现在这深秋的傍晚,更是处处显得零落衰败的样子。——曹禺《北京人》

衰落败坏。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诗:“韶光偏不待,衰败巧相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也先夸国宝》:“自昔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主天下,岂有此宝?如必以此为宝,则 元氏 当永保天位,何至衰败如此!” 巴金 《秋》十五:“我活一天就不忍看着 高 家衰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沈宋体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沈,即沈佺期,宋,即宋之问。沈宋体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所谓“沈宋体”,在当时是指经沈宋诗为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七律),宋的《麟趾殿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七律)等等。

是律诗的别称。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如果说“回忌声病”还只是对沈约“四声八病”说的继承的话,那么,“约句准篇”则属于他们的发展、创造了。 沈宋在当时唱一代宗师,但其所作律诗,在内容上多无可取,即使是写于贬谪途中那些颇具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无非叹老嗟贫而已。在艺术上,除了声律精严、属对工巧之外,他们也只以词采的富艳精丽见长,不足以开一代新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引证解释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1. 谓吉祥顺利。

汉 焦赣《易林·蒙之姤》:"举家蒙欢,吉利无殃。"

《后汉书·西羌传》:"﹝其兵﹞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

唐 裴铏 《传奇·薛昭》:"居首女子酹之曰:吉利!吉利!好人相逢,恶人相避。"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出军发马,也要个吉利。"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周后一心想着签上的诗句,哪有闲心听宫女奏乐?但为着取个吉利,便轻轻地点一下头。"

2. 即吉利草。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南土有金蛇,亦名蜴蛇……其蛇粗如大指,长一尺许,鳞甲上有金银,解毒之功不下吉利也。"参见" 吉利草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简单三字词语及解释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墙外汉 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

墙有耳 墙外有人偷听。指墙外有人偷听,秘密泄漏。

悄悄话 有关人员私下里低语或指耳语,私房话。

敲边鼓 比喻从旁帮腔、撺掇或助势。

敲门砖 敲门的砖石。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目的一旦达到就被抛弃。

敲竹杠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种口实为借口来索取财物。

翘辫子 清代男人也梳辫子,刽子手杀人时要把辫子提起,翘辫子指杀头。借指死亡。

翘尾巴 翘:向上昂起。比喻骄傲或自鸣得意。

清道夫 旧时称城市的清洁工。现指扫除障碍的人。

清君侧 清除君主身旁的坏人。

清一色 麻将的一种花色组成。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

擎天柱 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请骸骨 请:求。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穷措大 措大:醋大,指读书人。穷困的读书人。

穷光蛋 指贫苦人民。

穷折腾 翻来覆去地做某事,没有任何效果。

全家福 全家人的合影或指荤的杂烩。形容全部聚集。

群言堂 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群英会 借指英雄人物或先进人物的集会。

绕脖子 说话、做事绕弯子。形容言语、事情折费思索。

热门货 指好销的货。

热心肠 指对人热情、乐于替别人办事。

人生观 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

肉搏战 交战双方徒手或用短兵器格斗。指直接对抗。

肉中刺 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人。

孺子牛 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入幕宾 幕:帐幕;宾:客人。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

软刀子 比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和腐蚀的手段。

软钉子 比喻委婉的回绝或批评。

软骨头 比喻意志薄弱、没有骨气的人,甚至丧失气节的人。

撒手锏 小说中搏斗时突然用锏投杀敌人的绝招,比喻在危急时拿出看家本领。

撒丫子 抬腿走开或奔跑,开溜。

撒鸭子 抬腿走开或奔跑,开溜。

塞狗洞 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

三不知 指对开头、中间到结尾一无所知。也指什么都不知道。

三家村 泛指人烟稀少、偏僻的小村庄。

三脚猫 指稀奇的事情。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

三只手 扒手,小偷。

丧门神 指专管死丧哭泣的凶神,比喻给人带来晦气的人。

丧门星 爱争吵的人。比喻带来灾祸或者晦气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仙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诗仙,指李白。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情绪起伏,充满矛盾。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 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手指的词语解释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shǒu zhǐ

注音ㄕㄡˇ ㄓˇ

词性名词

基本解释

◎ 手指 shǒuzhǐ

[finger] 前肢的一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特指除拇指之外的四指之一

引证解释

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史记·货殖列传》:“马蹄躈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僮,奴婢也。古者无空手游日,皆有作务,作务须手指,故曰手指,以别马牛蹄角也。” 巴金 《家》一:“他,有着江湖气质的‘黑狗’,在失去了两根手指,经历了许多变故以后,终于找到了 毕尔 的踪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初唐四杰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滕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代表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骈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 ,《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卢升之集》、《幽忧子集》。 骆宾王, 《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世人皆知《咏鹅》。特别是他的《帝京篇》,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被称为“姊妹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引证解释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1. 矜夸炫耀。

唐 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若 宗元 者,才力缺败,不能远骋高厉,与诸生摩九霄,抚四海,夸耀於后之人矣。”

宋 叶适 《谢宰执登科》:“市井叹惊,乡党夸耀,习惯既久,见闹谓何?”

2. 绚丽,明丽。

宋 苏洵 《史论上》:“经以道法胜。史则不然,事既曲详,词亦夸耀。”

3. 矜夸炫耀。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人生》:“若夫正君臣,定名色,威仪俎豆,郊庙社稷,适足夸耀时俗,奔竞功名。”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杜子春 到明日绝早,就去买了一匹骏马,一付鞍鞴,又做了几件时新衣服,便去夸耀众亲家眷。”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尽管它会夸耀地说,‘嘻!你看我的“条件”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形容气势大的成语及解释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1、 波路壮阔: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

2、 举鼎拔山: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3、 江翻海倒: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4、 百万雄兵: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5、 踞虎盘龙: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6、 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7、 锦绣河山: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8、 翻江搅海: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9、 龙翔凤跃: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同“龙翔凤舞”。

10、 龙盘凤翥:比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亦比喻书法笔势飞动。

11、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12、 阵马风樯: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13、 风樯阵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14、 擂鼓鸣金: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15、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16、 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17、 浩浩荡荡: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18、 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19、 鼓角齐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20、 壮气吞牛: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21、 钢筋铁骨: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22、 豪言壮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23、 翻江倒海: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24、 气壮河山: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同“气壮山河”。

25、 壮气淩云: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26、 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27、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28、 龙腾虎啸:声势壮盛的样子。

29、 波澜老成: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30、 浩浩汤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详细解释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亦作“ 糟穅 ”。1.酒滓、谷皮等粗劣食物,贫者以之充饥。《荀子·荣辱》:“今使人生而未尝睹芻豢稻粱也,惟菽藿糟糠之为睹,则以至足为在此也。”《史记·伯夷列传》:“ 仲尼 独荐 颜渊 为好学,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 司马贞 索隐:“厌,言飫也,谓不飫饱也。”《汉书·食货志上》:“庶人之富者累鉅万,而贫者食糟糠。” 宋 王安石 《再上龚舍人书》:“其术不过发常平,歛富民,为糟糠之养,出糟糠之餘,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2).《后汉书·宋弘传》:“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谓贫困时与之共食糟糠的妻子不可遗弃。后因以“糟糠”称曾共患难的妻子。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梁贾说》:“居富贵者不易糟糠。”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鹤楼起义》:“把我旧时糟糠弃土苴。”

(3).比喻废弃无用之物。《魏书·释老志》:“乃 释氏 之糟糠,法中之社鼠,内戒所不容,王典所应弃。” 郭沫若 《巨炮之教训》:“他们只知道译读我的糟糠,不知道率循我的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详细解释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 失利 shīlì

[suffer a setback] 被打败;输给对方

军事失利

以○比一失利

(1).丧失财利。《管子·山权数》:“故君无失时,无失筴,万物兴丰,无失利。”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语曰:‘厚利可爱,盛时难再,失利后时,终必有悔!’”

(2).战败;打败仗。《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 马贤 ﹞初战失利,死者数百人。明復战,破之。” 宋 秦观 《将帅》:“ 开元 之盛而 哥舒翰 失利於 潼关 。”《明史·俞大猷传》:“贼犯 金山 , 大猷 战失利。” 杨朔 《雪花飘在满州》:“军事上暂时的失利,并不曾使 满洲 的同胞对于祖国感到失望。”

(3).指比赛、考试中失败。《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遂偕二兄往就试, 鸑鷟 失利。”《小说选刊》1981年第12期:“别着急,考上当然好,万一失利也不要紧,再复习一年嘛,你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比喻声音的四字词语及解释

全文共 2140 字

+ 加入清单

1、嗳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声。

2、鼻息如雷: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比喻熟睡时鼾声大作。

3、不断如带:犹不绝如缕。多比喻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大音希声: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

5、咄咄怪事:表示吃惊的声音。比喻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6、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比喻人很机警。

7、风风韵韵:①比喻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8、鼓吹喧阗:比喻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9、怪声怪气:比喻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10、鬼哭狼嗥:①比喻哭叫悲惨凄厉。②比喻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11、撼天震地: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比喻声音或声势极大。

12、鹤鸣九皋: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着。

13、欢声雷动: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比喻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14、绘声绘影:比喻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15、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16、戛然而止:戛:象声词。比喻声音突然终止。

17、剑首一吷:吷:象声词,比喻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同“剑头一吷”。

18、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比喻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19、咳声叹气: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20、铿镪顿挫: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比喻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21、朗朗上口: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22、雷霆万钧: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比喻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23、历历在耳:比喻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24、林籁泉韵: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25、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26、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27、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28、喏喏连声:喏喏:答应的声音。一声接一声地答应。比喻十分恭顺的样子。

29、屏声敛息:比喻静悄悄不出声息。

30、屏声息气: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比喻恭敬畏惧的神态。

31、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32、强聒不舍:聒:声音吵闹;舍:舍弃。比喻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33、敲金击石: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比喻声音铿锵。

34、敲金戛玉:指演奏钟磬等乐器。也比喻声音铿锵。同“敲金击石”。

35、怯声怯气:比喻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36、轻吞慢吐:比喻歌唱时轻声缓慢地吐词。

37、阒然无声:比喻寂寞得一点声音也没有。

38、群雌粥粥:原比喻鸟儿相和而鸣。后比喻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39、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比喻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40、如雷灌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比喻人的名声大。

41、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象在诉说。比喻声音悲切。

42、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比喻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43、散伤丑害:比喻不和谐的声音。

44、神号鬼哭:号:哭。比喻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45、声如洪钟:洪:大。比喻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46、声色俱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47、声振屋瓦: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比喻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48、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49、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幺说,就跟着怎幺说。

50、天惊石破:原比喻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比喻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51、宛转悠扬: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52、万籁无声:比喻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53、瓮声瓮气:比喻声音粗大低沉。

54、无声无息:息:气息。没有什么动静。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55、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比喻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56、响彻云表:比喻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57、鸮啼鬼啸:像鸮鸟啼叫、怨鬼呼号。比喻声音凄厉幽怨。

58、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比喻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59、轩然大波: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60、鸦默雀静: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比喻没有一点声息。

61、鸦雀无闻: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比喻非常静。

62、鸦鹊无声:比喻非常静。同“鸦雀无声”。

63、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64、音容如在: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比喻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65、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66、饮泣吞声: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比喻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67、有声无气:①比喻人气息奄奄。②比喻说话无精打采。

68、余音绕梁:比喻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69、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