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项南故里优秀20篇

“杜甫故里”经过数年时间的设计和施工,在原有杜甫诞生窑的基础上,修建了诗歌展区和诗人展区等,总面积达200多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南故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7365

作文

153

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在暑假的一天,我和姐姐顶着炎炎的烈日从绍兴大剧院走向鲁迅故里,我一边走一边嘟哝:“唉!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出门前没用防晒霜。”“快看,快看,前面就是鲁迅故里了!”只听姐姐在我的耳边兴奋地叫着,我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刚进大门第一眼瞧见的便是一块大大的石壁,上面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一幅鲁迅先生的图片。我们买好票后,便往鲁迅故居走去,一个前厅映入我的眼帘,好不气派,紧接着往里拐便是鲁迅及其家人的卧室,还有一间供奉菩萨的屋子和一个厨房,厨房里有两个灶台和一些炊具,墙壁上挂着一个米糠笥和一些蔬菜、五谷杂粮的样品,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常见的。

走出故居,我便被附近一家臭豆腐店的“臭”味给吸引了过去,毫不犹豫地买了一盒,因这东西不能带进参观的景点,所以我和姐姐也顾不得烫,飞快地吃起来,可是这种状态持续不了多久,大街上便可见两个直奔小店买矿泉水的人,真是应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这天说变就变,不一会儿天阴了下来,跑到门口听见导游正在说:“三味书屋是绍兴的著名私塾,鲁迅12——17岁时就是在此求学……”我们走到书房,看到书房的正中墙上悬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三味书屋”,鲁迅的座位很容易找,因为他在书桌的右方刻了一个“早”字,时时提醒着自己。

我们继续往前走,到了百草园,光听名字,给我的印象是那里面种着一百种不同的草,那场面一定很壮观吧!百草园占地近2000平方米,这里原来是一个菜园,也可以说是鲁迅小时的一个乐园,那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主要部分基本上还保持着原样呢。

匆匆忙忙的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在这里放着一摞摞鲁迅写的书和一些有关鲁迅的纪念品,我将一本“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的手写稿和一套印着鲁迅图像和他的一些诗句用竹叶做成的书签买了下来。

我游完鲁迅故里后,内心真希望自己能体验一下鲁迅那个时代的生活。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一一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西施故里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在诸暨,有一个名扬四方的风景区——西施故里,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各异,美不胜收。

春日来临,蒙蒙细雨笼罩了整个西施故里。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在此时开放了,一朵朵美丽动人的玉兰花在碧绿的树叶里躲藏着,迷人的花香随着密密的雨点儿弥漫在西施故里的每个角落。

夏日的骄阳热情似火,它在茂密的树叶中穿梭着,透过叶间缝隙,将一缕缕阳光洒到翠绿的草坪上。在荷花池中,荷花争奇斗艳:有白的,有粉的,甚至还有粉白渐变的。它们像一个个撑着墨绿荷叶伞的仙女。

秋天来了,清晨的薄雾像一条轻纱包裹了整个西施故里。枫叶红了,一簇簇的,像一团团浮动的火焰在那金色灿烂的阳光下欢乐地舞动着。

冬日降临,洁白的雪花从雾蒙蒙的天空中飘落,层层冰霜铺在柳树的枯枝上。古话说“青山原不老,为雪白了头。”中午,睡了一早上懒觉的太阳伸伸懒腰出来了。温暖的阳光透过云雾融化了冰雪,也温暖了游客的心。

啊,西施故里,我的家乡,你在我心里永远是最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鲁迅故里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妹妹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妈妈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路上虽然有个大火球一直跟着我们可我们一点也不感到热.妹妹眉飞色舞地唱起了歌虽然五音不全但歌声中跳跃着快乐的音符.我被她感染了也跟着唱起了歌打起了拍子.车子欢快地飞驰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路两旁一排排高大的 “士兵”来不及跟我们打招呼就擦肩而过了.远远望去重重叠叠的大山连绵起伏.山顶上一朵朵洁白的云像小兔、像毛毛虫……

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鲁迅故里.

听爸爸说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已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古城文化的历史街区,成为了绍兴的 “镇城之宝”。

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听导游阿姨说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老师寿镜吾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我们又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 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碧绿的菜畦、高大的肥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树长着何首乌的泥墙……一切都没变化.我们坐在石凳上认真地听讲解员阿姨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今天我不但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而且更加了解了鲁迅先生,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鲁迅的故里绍兴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居的百草园里绍兴鲁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过好多间屋子,拐过好多条小过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

园子里已有不少游人,多是大人,也有几个孩子。园子很小,很普通,生长着与别处一样的树、一样的草、一样的菜苗,但游人却看得很认真、很投入、很虔诚。大人们读过很多鲁迅著作,吸取过鲁迅精神的营养,一走进鲁迅故居,就生出一种神圣感,一种崇拜心情,即是这片小小百草园,也视为一块圣地。

孩子们似乎耐不住过分肃穆的气氛,有些不安分了。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本不相识,但互相递了个眼神,便一下沟通,于是挣脱被大人牵着的手,亲密地走在一起,像左邻右舍的同伴,像同窗共读的好友。他们先瞅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树,又蹲下用细树枝打探菜畦边的小洞子,又拥到墙边翻砖头、瓦片,拨动密实的草丛。大人多熟读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孩子们的心事,他们定是在寻找曾给童年鲁迅带来过乐趣的桑葚、皂荚、蟋蟀、斑蝥、蜈蚣,还有那条传说中的美女蛇,都会心地笑了。孩子们的家长即刻告诫他们,别忘了在小本本上记些什么,以便回去写好作文。孩子们不理睬,仍专心地寻找着。忽然,有几只麻雀飞来,停在枝头,冲着游人喳喳叫了几声。这里的麻雀似乎习惯了人来人往的环境,一点儿不怕人。戴小红帽的男孩惊喜地说:“麻雀,麻雀!”于是,孩子们迎着麻雀欢跃起来。

麻雀本是很平常的小鸟,随处可见,可这是百草园里的麻雀呀,是鲁迅描述过的麻雀呀!麻雀飞去了,小红帽望了会儿麻雀飞去的方向,对童伴说:“鲁迅小时候不机灵,不会捉麻雀。”小红帽的妈妈听了,觉得儿子在众游客面前,竟说出这样的话来,似乎对鲁迅有些不敬,可见平日教子无方,有些难堪,打了儿子一巴掌:“你胡说些什么呀!”儿子不服,争辩说:“是鲁迅自己说的,他半天只捉了三四只,润土的父亲半天就捉了几十只。”大人们都劝解妈妈,孩子不是胡说,鲁迅的确是这样讲过的。

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大人、孩子怀着同样热爱鲁迅的心情,千里迢迢来寻找鲁迅,大人看到的是伟大,孩子们看到的是平凡,在孩子们心里,鲁迅是和他们一样喜欢玩乐的孩子,是他们的好伙伴。

走出鲁迅故居,要去三味书屋,看鲁迅少时读书的地方。小红帽和妈妈又归于和好,手牵手走在最前边,小声说着什么。也许妈妈觉得,刚才在百草园里,本不该与儿子发生那场小小的冲突,他们来寻找的都寻找到了,他们寻找到的都是真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鲁迅故里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暑假的第二天,我们的小队活动风风火火的开展起来了。

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我们十多个小朋友聚集在了鲁迅故里。我们先后参观了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鲁迅故居和百草园,了解了鲁迅爷爷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味书屋,听妈妈说,这是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他上课的那张桌子的角落有一个“早”字,这个“早”字有一个励志的故事:鲁迅以前常常迟到,先生会骂他,他为了催自己早睡早起,所以在桌角刻了个小小的“早”字。

妈妈说,以后我们的语文课本会学到不少鲁迅的文章,等我再大一些还可以阅读鲁迅的书,会对这位伟大的故人有更深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啊毛、啊毛……”“祥林嫂”在我后面紧追不舍,吓得我惊慌失措地躲在爸爸妈妈的背后直哆嗦(虽然,在这之前导游叔叔早就说明“她”只是个扮演者。)。这就是我在绍兴鲁镇游玩时遇到的趣事之一。

鲁迅先生故里游玩,不仅时有趣事发生,更重要的是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比如:鲁迅先生生活过的故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我还看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玩伴——闰土的铜像,他头戴小毡帽,脖子上挂着长命锁,栩栩如生,可爱极了!当然,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鲁迅先生笔下人物的铜像,他们各个都雕刻的惟妙惟肖,有趣极了!

鲁迅故里游,我可是大丰收!瞧,我带回了一把特殊的丝绸扇——它的上面可写着以我的名字为主题的诗呦!我还带回了一幅“高手”为我画的肖像画,帅极了!想“开开眼界”吗?哈,那就找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畅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是毛泽东笔下的名士乡。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曾在这儿留下了足迹。其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用它的光芒笼罩着绍兴。

他,就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则是他一生的写照。终于,我亲身游玩了鲁迅故居,让我更加了解了鲁迅。初到鲁迅故里,那里的氛围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鲁迅故里共分为四大部分: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生平陈列馆。跟着导游,我们先到达的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的门口就是绍兴水上三绝之一—-乌篷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乌篷船船篷是用竹片、竹丝编成的半圆形,中间嵌夹着箬叶,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乌篷船由此得名。怀着欣喜之情,我们跨上了乌篷船,坐在上面,优哉游哉,仿佛也沉浸于鲁迅当年去看社戏途中的船中乐趣,感觉真不错!走进三味书屋,那里弥漫着浓厚书香的味儿。

鲁迅少年时,就在这里读的书。他的老师则是远近闻名的寿老先生。寿先生是一位严格而又慈祥的老师,为了提高效率,他一年只收八个学生。来到他们的课堂旁边,在栅栏旁观看鲁迅的座位。远远望去,当年鲁迅刻下的“早”字,还深深地映在桌子的左上角上。继而,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它是鲁迅成长的地方。也许我能想象他在这儿哭,在这儿笑。他们家的厨房摆设很简单,但却因为时间充满了沧桑感,让人深深地陶醉其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摸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凡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他是鲁迅最美好的回忆之一。百草园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远看像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场地,而当我联想到鲁迅在这儿度过的充实、美好的童年,刹那间,便觉得百草园像一座美丽的花园,它拥有的魅力能使蝴蝶、蜜蜂围着它团团转,蛐蛐则蹦跳于草丛间。也许就在这儿吧,长妈妈为鲁迅讲动人的故事情节,美女蛇是最令他惊心动魄的故事了。旁边还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似乎连那只小花猫也被长妈妈的故事感动了,凝神伫立了许久许久……

这水,这人,这情,他是绍兴的骄傲,是中国革命的擎旗手,我们在此坚定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雨故里之诗作文500字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细如愁”。故乡的雨如此飘渺,绵如飘絮,细如青丝。在我的脑海中,唯有故乡的雨是那道最美的风景。

故乡的雨,没有那样磅礴,也不那样渺小,只是朦胧而又清新,而它落在故乡的古巷中,便更显美丽,彷佛是一幅被画家精心雕琢的画。走在古巷中,一抬头,便是窄窄的天空布满了棉絮般轻柔的云。雨,悄悄地从云的指尖溜走,跃入人间,细小的雨滴,轻轻拍打在古巷的羊肠小道,轻轻的拍打着古巷边的榕树枝,然后柔柔落入了故乡。雨滴,它又像是一位如细瓷般娇贵的女孩,彷佛轻轻一碰,就会支离破碎。它随着风拂过古巷那泛黄已久的白墙,但最终,娇贵的身子碎了,轻轻凋落。雨滴还是不肯罢休,拍打,破碎,拍打,破碎,颇有几分“精卫填海”的执着。(原创作文 )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随着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小雨渐渐酝酿成了大雨,纷落而至。虽说是大雨,倒不如说是如烟雾般飘渺,清新脱俗,世间的一切事物彷佛都被它蒙上了一层薄纱朦胧而神秘。古巷的榕树,久远的房屋,泛黄的白墙,都被它染上了一抹晶莹的色彩。被雨滴浸湿的小道,积起了一些雨水,长得比白墙还高的大榕树,伴着雨声,轻轻落下了几片叶子,躺在积水中,彷佛一叶小舟,是那样的安静美丽。每当看见那古老的房屋,好像历史重现,而唯有在雨落下时,才让人感觉焕然一新,给这幅尘封已久的画卷增添了些许生机。

大榕树依旧随着雨轻轻摇曳,古巷依然是陈旧的,细雨依旧霏霏地下着,挽着春风,又一次落入古巷,又一次浸润了我深爱的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杜甫故里观后感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时代,经历了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迫于生活困难和战争动乱,他到处奔波,亲眼看到国家的衰败,人民的疾苦,他怀着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感,写出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诗篇,记录了唐王朝的巨大变化。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

杜甫的诗篇留下来的有1450多首。在创作方面,他继承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秀传统。

作为中国古典诗坛的集大成者,他“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承继先贤,启迪后学,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顶峰,又被后世尊为“诗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又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国庆假期,我迎着明媚的阳光,踏进了鲁迅故居。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一大块牌子,右边是鲁迅先生夹着香烟的样子,左边是通向景区古朴的巷子,上面写着“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往小巷走去,街边的商铺热闹非凡,有绍兴特产——会稽山黄酒、茴香豆、龙须糖、麦芽糖等,空气中还飘散着臭豆腐独有的味道。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停在中间窄窄的河道上,似乎重现着昔日的江南水乡。也正是这小小的乌篷船,载着鲁迅走出绍兴,走向上海,走向世界,走上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历程!

我随着人群缓缓向鲁迅的家移去,参观了他的卧室。简陋的屋子里没有多余的摆设,桌子上陈列着一些简单的书写工具。旁边是一张不大的床,外面是一个半圆,上面有个顶。墙壁上挂着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静心感受,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

在一路七拐八弯后,我穿过了一座拱形门,到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葚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高的泥墙,想必这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听着小桥流水与乌篷船的故事。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后,我离开了“鲁迅故居”,走在石子铺的小道,回味着鲁迅当年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情景,细细的品味着绍兴悠久灿烂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参观鲁迅故里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我与母亲至绍兴一游,前来拜访鲁迅先生的故居之地。

正值节假,人多的出奇。一杆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堵斑驳的青灰石碑屹立后方,“鲁迅故里”四个大字高挂其上,一笔一画正是鲁迅先生所书手迹,质朴典雅,古厚自然。我看见石碑上分明的凿痕:寸把长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两道有棱有角的浓眉就像锋芒毕露的利剑,直刺敌人的要害。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贴在鼻下,薄薄的嘴唇紧抿着,划出一道似有若无的弧度,让人能够感受到他的精神。他方正的脸庞,透露着凛然大气。一袭长衫以下,手上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枝烟嘴,轻袅的烟气一直延伸到小巷人家。

我在石碑前伫立良久,游人们也在这里驻足而经久不散。直到导游嘹亮的喇叭声把我们唤醒,才后知后觉地跟上了大部队。鲁迅曾生活的所在都极其俭朴,大多都是一个样式,往往是正中梁上一块牌匾,其下一张画像或是两行对联,一两张方正的木桌,几把不胜简巧的木椅,便是全部的所有家当了。

但真正让我惊愕的,是鲁迅先生自己所住的杂间。目之所及,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床,一张桌,一幅肖像和两个笨拙简易的木柜了。床是最简单的样式,四四方方的像一个大盒子,只挂起了白色的床帐;桌子也不过一米长,上面并排放着俩个小小的木柜,加起来倒有十来个屉子,很是实用。一张黑白画像系上了条细绳,衬着干净的黑框底挂在白墙上,整个房间便空荡荡无一物了。这样一眼看去,我的心底便油然生出一股崇敬,不自禁地要感叹。

再说到要令我最哭笑不得的地方,便是鲁迅先生所写过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百草园了。老师曾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解过这篇课文,其笔触之妙美简直让每一人都如同即将前往蓬莱仙境般期待。然而,当导游领着大家来到此地实物参观时,我却觉得自己是被鲁迅先生大大地忽悠了——这分明就是自家小院再普通不过的菜园子啊!可恰恰我又难以恼怒他开的玩笑,若一一核实的确是有这些物什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或是“趣味无穷”的泥墙根一带……这时候,我不得不惊叹于鲁迅先生的笔法之妙、文采之长。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法实在是让人望文兴叹的。

出了园子,我又看到了一座石碑,赫然是“民族英雄”。是了,可歌可敬的鲁迅先生!“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看见他仿佛从那石碑里走了出来,浓眉墨须,牙黄羽纱。

这位顶天立地的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杜甫故里景区观后感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故里是一个游园式景点。休闲中,了解了不少杜甫的人和诗的事。来者无不为一代诗圣的诗情才气所折服,无不为其一生坎坷贫病却忧国忧民之志不改所震撼。

千秋诗圣,杜甫故里位于郑州市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背依笔架山,是诗圣杜甫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故乡的水土怡养了诗人高尚的性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启迪了诗人宽广的文学情怀。

唐著名诗人杜甫(712-770年)即诞生在笔架山下的一孔砖砌窑洞里。杜甫少年时代即在此度过。1962年杜甫故里经过修葺,恢复了原貌,是一个坐东向西、大门朝南的长方形院落,原有宅院长20米,宽10米,小青瓦门楼,院内坐西向东瓦房3间,硬山式灰瓦顶,室内陈列杜甫诗集珍本,杜甫生平连环画和张大千、蒋光和、齐白石、曾竹韶的诗意画以及杜甫铜像1尊。

如今的杜甫故里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杜甫卓越的诗歌成就,学习杜甫高尚的人格情操,2007年,巩义市政府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投资1.5亿元建设杜甫故里,将其打造成为一处文化观光型游览景区。

杜甫故里由诗歌展区和诗人展区两部分组成。诗歌展区依托高科技手段,系统介绍了杜甫的诗歌成就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卓越地位,并生动地展现了一代诗圣的心路历程;诗人展区由杜公祠开始,途经瞻雪阁—诞生窑—上院—壮游园—三友堂—怀乡苑—万汇园,以“来自这片土地,又回归这片土地”为主题,诠释了一个真实而全面的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身在何方,杜甫始终遥望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印象中,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绍兴也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

今年的正月,连续的阴雨天,初九那天,终于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去鲁迅故里游玩,让我一揭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神秘面纱。

一到鲁迅故里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浮雕上镌刻着鲁迅的半身像以及“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鲁迅像的头部比壁墙还要高一些,看着鲁迅沉思的像,很容易让人想起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青瓦白墙的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一座鲁迅博物馆,占了整整一条街。穿插在其间的有各色 各样独具绍兴饮食特色的小吃,如香味飘散的臭豆腐,茴香豆,龙须糖等等,还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在河上晃 晃悠悠,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坐在船上,别有特色,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鲁迅故里这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给人感觉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繁华小街。与周围高楼大厦耸立,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

我和妈妈从老台门游览到新台门,细细感受着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在鲁迅故居的后面,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鲁迅笔下那个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名字虽雅,但我看到的却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

提到百草园,鲁迅曾经无限深情地写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是 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站在这个普通的菜园里,鲁迅儿时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却在我眼前浮现: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 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或许也只有这里留着鲁迅最纯真、最自由的岁月。

游完了鲁迅故里,一片属于绍兴特有的江南风情在我脑海里深深印下了: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绍兴——鲁迅故里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五,阳光灿烂,我们家和爸爸的朋友们一起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到了!到了!”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里。

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吸引了我的眼球,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还画了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燃着的香烟,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在思考,又好像在向游人讲述一部民族的血泪史。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居住的地方,一走进门,就看见了大堂上面写着“德寿堂”三个大字,中间画了一幅字画。四周摆放了几把会客的椅子,四周的墙面上挂着几幅鲁迅小时候在木板上刻的字。我们从大堂走到了厨房,厨房旁边还有贮藏间、绣房、少主房、闺房、沐浴室、书房、会客室。最吸引我的还是绣房,绣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绣房四周都挂着精美的绣品,这些精美的绣品都是小姐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这些绣品栩栩如生。绣房里有一张像七巧板似的七巧桌,七巧桌方便、实用。这张七巧桌可以按来的客人的多少或小姐的心情随意组合。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侯读书的教室,三味书屋,鲁迅的书桌放在一个角落里,那是他怕别人去打扰他学习,才要求老师把他的课桌放在角落边,他的课桌上还刻着一个“早”字,是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了,才刻上去的,妈妈告诉我以后在课文上会学到这个故事。

最后,我们去了百草园,那是鲁迅爷爷小时侯玩乐的场所,可大了,可惜现在被别人在种菜,那里还有一棵一百多岁的大树,会不会是鲁迅小时侯种的。

游完了鲁迅故里,我也知道了很多关于鲁迅爷爷的故事。在那里我们还吃了很多绍兴特产,那臭豆腐,闻着很臭,吃起来也很香。妈妈说以后还带我来这里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游西施故里后记作文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咱们诸暨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家乡,后来人因此建造一群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西施故里景区来纪念西施。西施故里就是西施洗衣服,也就是浣纱的地方。

西施故里的门口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四个气派豪迈的字——“西施故里”。我游玩过好多次西施故里,有一次去的时候,西施故里还在拍电视《孤胆英雄》,引来了各地游客来观看。

走进西施故里,有一座小桥两旁有两个大池塘,现在还有荷花呢!池中的荷花非常美丽,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从大圆盘中间,还冒出了几朵雪白的荷花,荷花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快要破裂似的;有的开出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开了,看起来真像西施,真不愧把荷花比做是西施啊!池塘里面有许多鱼无忧无虑地游着,乌龟偶尔也能见到几只。

穿过青石板路,走过石桥,来到了大操场,大操场上最应人注目的石那些雕塑,那些雕塑栩栩如生,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劳动时的情景,其中,一位妇女手中拿着饲料,正在喂家中的鸡鸭呢!还有一个小孩子正在帮助长辈干活呢!有的在扇风车,有的在追鹅,有的在收稻谷……

走过小桥是我最爱去的购物一条街,休闲茶楼、品牌咖啡、特色小食等应有尽有。我最爱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豆腐。那里的手工麻薯也是不得不尝的诸暨特色美味小吃。老妈总是要到千足珍珠店去一赏天然珍宝……

从购物街旁的石阶下去,我们来到了浣纱江畔,,江边的柳树像害羞的小姑娘垂下了头,对着平静的湖面梳理着自己柔软秀丽的长发,经常有新郎、新娘来拍照,留下永恒的纪念。

回首看看绿树掩映下的西施故里,流动着一股美丽的神韵,一直吸引着我流连忘返。

[游西施故里后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了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了车,出发了。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了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了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口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赶紧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了佛堂,墙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了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了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了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了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了,肚子也饿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了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了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了他,他就在桌子刻了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了,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了逛,买了些纪念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杜甫故里景区观后感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乙丑7月26日回故乡祭祖,同时拜谒了我国唐朝诗圣杜甫故里纪念馆暨杜甫出生地。能与诗人同乡深感骄傲和自豪,踱步在古槐旁,吟诵着千古诗篇,不禁思绪万千····· 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区东10公里的站街镇南窑湾村的笔架山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他的曾祖父在巩县任县令时,将家迁于此。杜甫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矛盾,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诗人忧国忧民的呐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诗人怒斥权贵的声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反映民众疾苦的铿锵之声穿过一千二百多年的时空隧道,抨击人们的耳膜,震撼人们的灵魂。

巩义市政府斥资一个多亿扩建、修缮杜甫故里纪念馆,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位卑未敢忘国忧的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状元故里的年味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不知你是否来过这座美丽而又安静的小城——肇庆市封开县,不知你是否听说过岭南状元故里小镇?这里有一支古老而神秘的舞蹈,每年的正月初一会出现在封开县河儿口镇“小桂林”风景区内。

踏着新年的鞭炮声,踩着轻快乐曲所跳出的舞蹈叫“麒麟白马舞”,是广东省封开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取材自唐代封开人莫宣卿赴京赶考荣登榜首、高中状元、衣锦还乡的故事。麒麟白马舞由一男一女分别扮成状元、状元夫人,分别骑着白马、麒麟,前面各有童子引路,后有两人撑罗伞、两人提花灯,随锣鼓节奏穿插起舞,表现了状元省亲的欢乐热闹和状元郎坚如磐石的爱情。舞蹈动作多变,气氛热烈,即增添了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1988年曾代表肇庆市参加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的演出。

大年初一,在声声爆竹与夹杂着烟味的风中,状元故里小镇苏醒了,一反平常的安静,“她”在乔装打扮,坡上了一身的“红纸毯”,她欢笑着,伴着爆竹的声音。她戴上了一排的红灯笼,她在向所有人展示她的美。小桂林风景区里那两潭湖水,便好似她那汪汪的双眸,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着全国各地游客来过年,春节期间更是车水马龙,万人空巷,节目活动精彩纷呈。

最具特色的民俗舞蹈《麒麟白马舞》在原创的轻快曲调下邀人共舞,台下聚集了许多父老乡亲,一群孩子挤在前面,不停踮起脚尖去看。忽的,从后台转出了几朵大白花,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几位如花儿般清纯可爱的女孩,正在新年阳光下绽放最动人的笑容,白色的长裙随着轻快的曲调不停的飞舞旋转,一朵朵新开的白花点缀在铺着红毯的台上,女孩细长的腰枝在舞动着,踏着白色舞鞋的脚整齐地在红毯上滑动,跳跃,让人目不转睛。白色的花儿拉开了舞蹈的幕布,两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火光与浓烟交闪之处,十几个手持罗伞,花灯的人闪了出来,像变魔术一样,孩子们伸长脖子眨着眼睛。人们喝彩称好,“麒麟”“白马”应声而出。孩子们哇哇大声喝彩,一边追着去看。四个锣鼓手随在尾后。“咚咚咚!”一队人马便在景区内里走动,一边放爆竹以迎新年,一边以欢歌来赶走上一年的恶运,以轻快的舞蹈来迎接好运。孩子们嘻嘻哈哈地跟来后面跑,装模作样地学着跳舞,这是热闹急了。

在这青青的湖水旁,在蓝蓝的天空下,加入《麒麟白马舞》的队伍越来越多,这支迎新年的队伍走在翠绿的龙山大佛下,绕过大大的莲花池,红艳艳爆竹给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红衣,十分喜气,活跃。这支舞仿佛使满地小草也跟着跳起来。

朋友们,你想来这里看看《麒麟白马舞》这支游行的队伍吗?你想来感受一下状元故里的年味吗?你想来看看这座依山傍水、人杰地灵的小镇吗?欢迎你到我家乡来过年,这支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曲,一定会给你眼前一亮的。状元故里一定会让你感受不一样的年味,来吧,朋友们,美丽的封开,灵秀的河儿口欢迎你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杜甫故里观后感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一代诗圣再难及,“三吏三别”表诗情。

——题记

你伫立西阁,俯仰吟哦,你的声调,如此凄恻悲凉。你生时名不显赫,但逝后名声远播。你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你桀骜不驯,豪气千云……

你一生都是素白的衣衫,厕身天地之间,白鸥般孤独彷徨,这是天涯海角的颠沛流离,正如你至交好友李白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你憾之仕途不顺,任官又被贬数次,再加上安史之乱的风波未平,导致你满身才华无处施展,只能委身天下凄凉之地。你看不惯唐玄宗管理下唐朝的腐败,弃官隐居于乱世之中。自修草堂,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史之乱平定后,你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奈何命运扰人,两年后,你在归乡的小船上与世长辞。

杜甫啊,走吧,离开喧嚣的长安。少年的梦境——想致君整顿朝纲,可曾想,残杯冷炙,磨尽豪情壮怀,化作丝丝悲怆,最后的遗憾——巫峡变成了华岳,蜀江化作了黄河浊浪。寂寞的湖水似永夜的孤月,吞噬着乘一叶小舟的你。

你的诗篇,步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在这里,你是诗国的图腾,诗坛的君王。“不朽”是你诗篇的代名词,永存于历史长河,并真实地反映了家愁国难,时政实景。

其实,我们知道,你的愿望是将神州大地变成真正的天堂。

时代已使山河大地愈加雄壮。你应一展愁眉,放歌引亢,曾经夜夜惨黄的月色,如今已成永夜的光亮,不见你逐狡兔,不见你举杯品美酒流芳,但愿你裘马轻狂。

你看透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荒谬。五更的鼓角,是寒风中的警钟在呜咽;三峡的星河,是永夜中乌云在潜藏。

啊,宫阙长满了野草,远处驰骋着一匹骏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车,出发。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口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我们的眼球,赶紧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佛堂,墙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一张桌子,桌上放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肚子也饿,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他,他就在桌子刻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逛,买些纪念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故里的红头船

全文共 195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有时认识一椿事情,需要十分悠长的时间。

关个世纪以前,当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随父母侨居于新加坡。那时,每隔若干年,我们就要搬家一次。有一次搬家,新居恰好面对新加坡河。

新加城河,那时密密麻麻靠满了驳船。轮船到达海面,驳船就把货物转载到新加坡河,由苦力把大米、咸杂、瓷器、土产之类的东西搁在肩膀上,搬运上岸,放进岸畔星罗棋布的货栈之中。

我常常坐在骑楼,观赏新加坡河的一幅幅生动图景。中国苦力(那时新加坡还未独立,仍是英国殖民地,没有所谓新加坡籍华人)的劳动本领是非常敬人的。他们大抵裸露着上体,在肩上披一块搭布,手裹持着一把短柄铁钩,用这来钩取货物,搁到肩上,一百公斤一包的暹罗(泰国)大米,用竹篦笼罩着的中国咸菜、冬菜缸、盐水、荔枝之类,他们都能够把它搁在肩上,在一条狭窄的跳板上疾走,上岸的时候,还能够腾出一只手来,接过工头发给他们的竹签(这是在搬运完毕的时候,赖以结算工资的筹码)。他们一列列走在摇晃的跳板上的时候,构成了一幅异常生动的中国劳动者海外谋生、勤奋辛劳的图景。

熙熙攘攘的新加坡河上,除了这些热闹的劳动场面以外,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观,吸引了我这个异邦少年的注意。那就是有一种船,船头漆成红色,并且书上两颗圆圆的大眼睛。木船本来就有点象浮出水面的鱼,书上这么一对眼睛,鱼的形象,就更加突出了。听长辈们说,这叫做“红头船”。当昔年海上没有输船或者输船是很少的时候,粤东的居民,就是乘坐这种红头船出洋,来到新加坡和东南亚各国的。

三十年代的红头船,倒不一定仍然经常来往于祖国和新加坡之间,那大抵是当地居民“仿古法制”,藉以纪念先人,也用来驳运东西的一种产物。

“九一八事变”之后不久,父亲破产了,我们一群兄弟姐妹随他回国。澄海的樟林镇,就是我们的故乡。初抵国门,觉得什么事都新鲜,都想接触,不久,我就把“红头船”的事情置之脑后了。

故乡有许多特别的事物,吸引了我。首先,是当时已经显得有点破败的一个内地小镇,为什么竟有那么多夸耀门第家声的人家呢?这些第宅,各各大门上挂着“大夫第”、“陕西世家”、“种玉世家”、“颖川世家”之类的牌匾。河边有一座“天后宫”,香炎鼎盛。照一般状况,凡是船民、渔民众多的地方,才有许多人到天后宫去卜回旅程吉凶,祷求风调雨顺;为什么这儿也有一座天后宫呢?故乡并没有多少船民和渔民呀!还有,这个小镇里,市街上竟有不少可口的食品在出售,什么肉粽、饼食之类,其制作精美的程度,并不逊于后来我在国内好些大城市里所见到的。小贩多极了,各种小食竞奇斗巧程度,也是我在许多内陆小镇里很少见到的。当时我只认为大概是由于这里华侨众多的缘故,并没有想到,它是蕴藏着更加深远的根源的。

我们家附近有一条小河,河面并不很宽。我们常在河中游泳和捕鱼。小河里面,不但可以捕到鳗鲡、甲鱼、鲫鱼、泥虾,有时还可以捕到一种扁蟹,它的甲壳里蟹黄极多,淹制起来,风味极美。这种小蟹,各地都很少见到。据渔民们说:它只出产在咸水淡水交界的区域,我们有时喝到的河水也有咸味,这就可见,我们家乡离海很近,有时海水涨潮,是会倒灌进来的。

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些老头子,站在河岸上,慨叹道:“这条河现在比以前窄多了。你们年轻人不知道,从前,听老辈人说,这河是可以停靠很大很大的船舶的,从这裹真达‘外洋州府’呢!”

少年时期对这样的言语,听过也就算了,并没有怎么引起注意,更谈不上寻根究底了!我从青年时代起就离开家乡,高飞远走,此后数十年间,再也没有在家乡长住过,阔别之后,偶尔回去,也是行色匆匆,从没久留,对于家乡的印象,终于象久历沧桑的照片一样,斑驳迷离了。

解放后,不断听到一些消息,现在潮汕一带,不断发掘出一些古代航海的遗物,有一次还发掘出一条大体完整的几百年前的红头船的遗骸,不禁为之神往。想起几百年前,人们带着一点寒怆的行李,乘着简陋的红头船,以咸鱼、虾酱、酸菜、腌罗卜送饭,在风浪中飘泊,分别到达当时的安南、暹罗、东印度群岛、新加坡、马来西来的情景,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这些人,也就是东南亚各国地生华人的祖先了。马六甲那儿的古老的华人坟墓,石碑上的纪年,不但有清初的,也还有明代的呢!

年前,读了一些史料,又有了新的收获,知道我的家乡樟林,原来在汕头未开埠以前,已经是一个著名的港口了。清初,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它渐渐崛起,那时它河道宽阔,离海又近,在康熙、雍正、乾垄嘉庆之世,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城镇,粤东以至福建许多地方,人们都到这儿集中乘红头船出洋。以后,汕头开埠了,它才逐渐没落。这些史料使我豁然开朗。那儿为什么有香火鼎盛的天后宫呢!为什么集中了那么多的大户人家呢?这是历史的流风余韵!我们少年时代为什么能够在河裹捉到咸水、淡水交界处才有的小蟹?老年人为什么在河滨停产时发出那样的感慨?这一来,各种零碎的事象都可以贯串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