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项南故里(合集20篇)

“杜甫故里”经过数年时间的设计和施工,在原有杜甫诞生窑的基础上,修建了诗歌展区和诗人展区等,总面积达200多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南故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7296

作文

153

巩义杜甫故里观后感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对杜甫的了解来自语文书的介绍,知道他是个拥有忧国忧民高尚情怀的现实主义诗人。

今天,我来到了巩义——杜甫出生的地方,在我们牙牙学语时就开始背诵杜甫的诗,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一首首优美的诗篇熏陶着我们,他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人格和爱国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

走进杜甫故里园区的大门,一条诗圣大道向前延伸,迎面,一座高达10米的青铜杜甫立像屹立着,居高临下注视着我们。立像后方,泗河水缓缓流淌着,相传杜甫小时经常在这里玩耍。

我们来到笔架山下一孔窑洞前,洞口是砖砌墙壁,看似简陋,却是整个园区最值得瞻仰的珍贵遗迹,因为这是杜甫诞生窑,相传杜甫就出生在这个小小的窑洞里。

下午两点,我们举行了杜甫诗圣大典。表示我们对他崇高的敬佩,吟诵诗歌,为杜甫敬献花篮,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是千古的风流人物,你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伟大的诗人,我愿与你同行,共同领略你的宏伟抱负。

接着,我们参观了诗歌展区。这个展区不仅通过立体雕塑与壁画展现了杜甫诗歌,还运用高科技多媒体手段解读杜甫诗歌。我们置身其中,听着教官的精彩的解说,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跟随杜甫经历了坎坷的一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然诗作的意思与内涵我们未必能够真正理解,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谊深深打动了我们。

很快,这美好的一天就过去了,我仰望着杜甫的塑像,不舍得离开了这伟大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晋商公园,晋商故里的一块明珠……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天气晴朗,微风荡漾,我骑着自行车去了晋商公园来游玩,这里的景色非常的美好,真不愧是山西晋中大地上一块璀璨的明珠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人工湖。这块湖泊在蓝天的映衬下,仿佛蓝宝石一样璀璨夺目,湖中微微荡漾着波澜,波光粼粼,更让人感受到那仙境一般的美好境界。有一块赏湖的亭子,我走到那里坐了下去。一阵清风吹了过来,看着远方的那小鸟在空中无忧无虑的飞翔着,我的心似乎也飞了起来,跟着它们飞到无边的天际了……

那是什么?我放眼望去,前面有一棵巨大的石块,上面篆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因为字体过于小了,所以我在这里看的并不清楚。走到近前去,我才惊讶的发现,其实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碑,而是一个历史年代表,记录了晋商故里的商人从兴衰到颓废,又从颓废到辉煌的日子,他们诚信为官,诚心做生意,终于将晋商发挥成一个全中国都闻名的——商贾之都。上面记载的那些时间,我有的在历史书上学过,但是没有这么详细变更,感觉,这个公园实际上并不仅仅是一块公园,他更是晋商文化的典型代表!

我又来到了一处寺庙,这里非常的安静,非常的有劲,这使我不禁想起了那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走了进去,里面扑面而来的是佛教的气息。许多虔诚的信徒都在那里俯下身躯,非常诚恳的拜佛,他们希望新的一年能够万事平安,能够风调雨顺,能够事事顺利,能够合家团圆。我也随着他们的步伐,双手合十,心中默念道:“希望在新的一年我能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慢慢地游览,静静地品味,不知不觉中天已经快黑了,带着满心的不舍和依恋的感情,我骑上自行车离开了晋商公园,这块晋商故土上的一块净土,却带给我心中永恒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鲁迅故里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妹妹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妈妈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路上虽然有个大火球一直跟着我们可我们一点也不感到热.妹妹眉飞色舞地唱起了歌虽然五音不全但歌声中跳跃着快乐的音符.我被她感染了也跟着唱起了歌打起了拍子.车子欢快地飞驰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路两旁一排排高大的 “士兵”来不及跟我们打招呼就擦肩而过了.远远望去重重叠叠的大山连绵起伏.山顶上一朵朵洁白的云像小兔、像毛毛虫……

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鲁迅故里.

听爸爸说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已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古城文化的历史街区,成为了绍兴的 “镇城之宝”。

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听导游阿姨说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老师寿镜吾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我们又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 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碧绿的菜畦、高大的肥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树长着何首乌的泥墙……一切都没变化.我们坐在石凳上认真地听讲解员阿姨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今天我不但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而且更加了解了鲁迅先生,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鲁迅的故里绍兴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天,我们龙湫文学社的社员和老师一起去绍兴采风!”听到这个消息,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星期天的早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上了大卡车,带着对目的地的遐想,经过快乐而漫长的两个半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刚来到绍兴,一阵香味就扑鼻而来。呵,那不正是臭豆腐的味道吗?在许多人眼里,臭豆腐是“奇臭无比”的,可我却对臭豆腐“爱之入骨”。特别是绍兴的臭豆腐,连做梦都想尝一口呢!“老师,能不能现在就去买臭豆腐啊?”“是啊,我们都想去买呀!”瞧,一大群“臭豆腐迷”们都嚷嚷起来,迫不及待地想去买了。“等我们参观完所有景点,下午自由活动的时候,你们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王老师说道。“噢!”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的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 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爷爷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爷爷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下午,我们还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鲁迅爷爷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限深情地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我们叫它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树;单是周围的泥墙根,就有无限乐趣。”的确,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

旅游完了一天,我们一边吃着刚买的臭豆腐,一边在车子里欣赏着窗外那美丽的景色。绍兴怎么看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体现出一种宁静、典雅的美,让人越看越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此秀美的江南水乡养育了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真不愧为天杰地灵啊!

绍兴之游,让我了解了鲁迅,也让我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我爱绍兴这个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鲁迅故里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妈妈带我和哥哥一起去参观鲁迅故里

我们第一站是鲁迅博物馆。一进博物馆就看见鲁迅爷爷慈祥地坐在大厅中央,旁边是他写得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博物馆里是关于鲁迅一生的介绍。看来介绍我知道鲁迅原来是学医的,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看见中国人都精神不振,任由其他国家欺负,所以他放弃了医学,用他手中的笔来唤醒中国人。我们第二站去了鲁迅故居,这里有鲁迅的房间,还有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百草园里种着很多菜,有芥菜、菠菜、芹菜……绿油油的一片,就像来到了乡下。

第三站来到三味书屋,可惜等我们走到门口,大门紧锁。原来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超过了5点。

鲁迅爷爷是我心中的偶像,我要向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孔子故里看日落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去泰山和黄山观看日出,曾经去科尔沁和鼓浪屿欣赏月色,也许是生长在孔子故里的缘故,我更钟情于孔子故里的日落,钟情那斜阳的光芒——绵长而绵长,钟情那暮钟的声音————悠扬而悠扬……

在孔子的故里,无论孔庙、孔府,还是孔林,当你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在人头攒动中,落日熔金时分,你会自然而然地品味日落的味道,也是其他风景名胜不能替代的。

灿烂的斜阳下,千年的柏树更加参天而耀眼,孔子墓碑更加气派而神圣,大成殿更加宏伟而厚重。

处处挤满不同国籍来膜拜夕阳的游客,因沐浴在金色的暮霭中,人人显得凝重,静静地翘首以待,目送西沉的太阳。极目远眺,一派浩大壮阔的宁静,一片雄浑苍茫的沉寂。

当橘红色圆球完全隐没的那一刻,大家不约而同地向着西方久久静默。也许是人们感恩于自然、感恩于孔子;也许是对自己的一天能有如此绚丽的结束而欣慰!

爱因斯坦心仪的表妹艾尔莎对爱因斯坦说过:我天天盼望着和你一起观看日出,踏进月色,走入日落。以至于艾尔莎死后,爱因斯坦仍保持着早看日出、晚看日落、夜看月色的习惯。也许日出是希望,月色是浪漫,日落代表着厚重而绵长……

一位哲人说过:生命如∏(∏=3。1415926858…数学符号)。生命和∏一样是无限不循环的,是韵律的,是约数,也是确数。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正如今天的日出日落,日落是日出的前奏,日出是日落的开始。人类,就是这样在循环往复中,踉跄前行……

暮晚的钟声又敲响了,田野的风便轻轻的来了,寂寞的小路远远的向未来伸展,静谧的夕阳悄悄的露出脸庞,那是一首黄昏的小诗——一首古老的小诗。

“黯淡的天空铭记着人们的一天的汗水,这样的时节,我写下今天的日记;我已忘记了点点滴滴的事故,徐徐的风撩拨我的思绪,西天边,挂着孤独的斜阳;我把这夕阳写进我的梦,我把这思念叠起,古道上,游子是否还在低吟?夕阳下,断肠人在哪里?人们拥抱着夜的眼睛,轻吻夕阳的额头,那一片宁静里安放我们的精神皈依……”

太阳西沉,一束束斜照的阳光,在苍穹的映照下,从森森的拍林中流溢出来,带着两千六百多年的古老与漫长,和孔子思想的道德与光芒,还有齐鲁文明的凝重与辉煌……

孔子故里的日落,让人留恋而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鲁迅故里一游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公交车的颠簸,我来到鲁迅故里

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个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鲁迅故里。我想这下可以见识见识鲁迅故里的风采。

鲁迅故里的土特产和古玩不计其数,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进去之后,就有一阵臭豆腐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就连忙跑到卖臭豆腐的地方,买一份。

鲁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颇负盛名!那个臭豆腐炸出来的臭味越浓越好吃。我吃一个,那种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里嫩,包裹着金黄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脱落下来,剩下的洁白无瑕的豆腐柔嫩无比,望着湖畔上漂泊的乌篷船,吃着本地的土特产——臭豆腐,也是颇有一番风味。

我们在一弄堂口歇脚时,看见一位工作人员在给陶瓷釉彩。

鲁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致,巧夺天工。我也来为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画一个人,那个人手里拿着一朵花,瓶口染成红色的,代表喜庆,瓶底就画一个福字。瓶的边缘我就画几棵小草,就完成我的著作。

紧接着,我就走进鲁迅故居。

鲁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鲁迅的故居。鲁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鲁迅爷爷的爷爷住的,跟鲁迅无关。最主要的就是鲁迅故居。最让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鲁迅的仓库。鲁迅的爷爷是清朝时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财万贯,但由于最后家庭破落,只留下套祖屋给鲁迅和周作人。鲁迅的仓库下面有一口类似井的一个大口,里面是个地窖,是专门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地窖改变地面温度。

最后,就是百草园,百草园有一个石井,是周家汲水浇地之处。童年鲁迅经常在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于鲁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给大家一一道来。鲁迅故里闻名中外,景物数不盛,吸引不少国外游客,我们随同他们一起浏览各个景点。

鲁迅故里,虽然没有像五彩池一样的色彩缤纷,也没有像泰山一样高大雄伟,但是,它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那种带有中国历史文化的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游绍兴鲁迅故里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早上,天空中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这风和日丽的天气总会勾出人们那颗想旅游的心。我和妈妈还有刚来到杭州的大姨、哥哥们也不例外。

我们先坐车去客运中心,又坐上了从杭州到绍兴的汽车,一路上风景非常美丽,不知不觉我在车上睡着了,后来妈妈叫醒了我,我才知道到绍兴了。啊!终于到绍兴了!我迫不及待的想下车去看看绍兴的美景!

踏上绍兴的土地了,我们坐车去到鲁迅故里,在那里找到一家很有特色的面馆,先填饱了肚子,吃的都是地道的绍兴菜,非常可口的,印象深的是鲜虾面,我吃了好大一碗,还有特色炒年糕也好吃的,我吃了好多呢,绍兴的美食真让我馋啊!

我们去拿了门票,开始入园参观,在大门口我们还合了影,接着去鲁迅以前住的地方去参观,他居住的地方真大啊!有闺房、琴室、绣房、浴室、书房、藏书室、少主卧室、当铺等许多地方,这里的摆设显得很有气派的,鲁迅的勤奋好学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还去了鲁迅纪念馆,里面有好多关于鲁迅的成长故事和雕塑、图片介绍,还看了鲁迅故居,百草园,绍兴民俗展览馆,三味书屋,那里有鲁迅先生少年时代生活的点滴介绍,还有他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这些深深的感染了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加油,热爱祖国!

鲁迅故里一条街上的人真多啊,吃的,玩的,也是琳琅满目的,我们买了好多绍兴特产,就回杭州了!

啊!鲁迅故里真是又大又美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板桥故里,梦里水乡高中优秀作文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位于江苏中部。盛夏,没有海南那灼人的日光;隆冬,也少见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寒。这里人文荟萃,水乡风情旖旎迷人,是镶嵌在苏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岛菜花黄

水乡河沟纵横交错,将广袤的田野分割成一块块彼此独立的垛田。这些碧玉一般的垛田星罗棋布,好像成千上万的小岛荡漾在水面之上,形成千岛奇观。

每年清明节前后,艳阳普照,和风轻拂,20万亩油菜进入盛花期,无垠的田野一片金黄。在这金黄色的海洋中,成群的蜜蜂在嗡嗡地闹着,轻盈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这个时节,最热闹的要数那些孩子了。他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有如一群快乐的鱼儿在金黄色的波浪中跳跃。此时的河沟好似一条条碧绿的丝带,环绕在“小岛”四周。水面上,船娘一声声质朴的清唱,应和着那古老而悠扬的桨声,使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忘却了一切尘俗烦忧。千岛菜花黄,成为水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万亩荷塘绿

当知了爬上树枝,奏响夏天的主旋律时,水乡兴化已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看,那些初绽花蕾、含苞欲放的荷花,如羞涩的少女,欲语犹遮半边脸;那些已经盛开的荷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中,一朵朵荷花摇曳生姿。它们在碧绿的荷叶中间,忽隐忽现,像绿色海洋里一颗颗星星,闪闪烁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莲叶之上,红红的蜻蜓在轻飞曼舞;水面之下,成群的鱼儿在莲叶间捉迷藏。不时跃出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鱼戏莲叶间”。也是此时随处可见的一幅寻常画卷。小桥流水人家

家乡小桥众多,如晶莹的珍珠点缀在城乡各地。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小村上炊烟袅袅。在落日的余晖中,农人荷锄悠然而归,或走在田间小道上,或伫立于小桥旁休憩。桥下,成群的白鹅“红掌拨清波”,像一艘艘洁白的帆船,又如胜利而归的将士一边游弋,一边高唱凯歌。此时,走上小桥看风景,你也会成为画中人,装饰着别人的梦。

我的家乡不仅风景如画,更是人杰地灵。蜚声海内外的郑板桥、被称为“东方黑格尔”的刘熙载,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海光楼,施耐庵陵园等,一直是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的地方。

“晓望海光月,轻叩板桥霜。微风摇曳竹影,我的梦里水乡”著名歌词作者阎肃老师创作的《梦水乡》是对我们家乡最形象的诠释。

[板桥故里,梦里水乡高中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魂牵故里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脚踏故土,想起郭敬明说,他喜欢用45度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其实,漂浮在天空的云朵也喜欢用45度角俯视它脚下的万物生灵。就像现在,它静静的注视着我站在黄帝像前,拜祖认宗,一长一短的影子似乎在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犹如一个游子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 ,回到母亲的怀抱,那莫名的熟悉与归属感从四面八方喷涌而来。

细细端详着黄帝像,它高5.9米,取“九五之尊”,右手执权杖,左手握拳置膝上,目视前方,透着睿智、英武、端庄、慈祥,让人不觉安心,想要追随他的脚步,稳步向前。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感受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后的厚重,唤回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更多了一份历史的责任感。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中华民族就像一棵棵的大树,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就像树的春花秋实。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哪根哪条哪叶,于是带着民族魂上路,这些大树便枝繁叶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鲁迅故里游[300字]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旦节,我和妈妈去鲁迅故里游玩,节日的故里人山人海。我们排了队,登记了身份证,跟着人流开始参观。先参观了鲁迅祖居,一进进木结构老式二层楼房,里面设有堂屋、书房、琴房、沐浴房、卧室、厨房······所有功能的房间都具备了。听说鲁迅的祖辈是做官的,这就是当时一个大户人家的象征。

祖居的对面是三味书屋,那是有钱人读书的地方,鲁迅小时候就在这里读书。

接着我们游览了鲁迅纪念馆,这是座两层的现代建筑,一进去,就看到了高大的鲁迅铜像,进入里面,陈列着许多鲁迅的照片和绍兴旧貌的照片,还有鲁迅小时候看社戏的场景。二楼陈列着鲁迅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

最后参观了鲁迅故居,房子结构和鲁迅祖居相似,只是房间少了一些。房子后面有一大片地,那就是鲁迅在书上提到的百草园了。低矮的围墙还在,菜地里的蔬菜依旧苍翠碧绿,只是没有了何首乌,也没有了孩提鲁迅捕鸟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鲁迅故里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绍兴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等,因为五一人多,所以我们只去了两个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炎帝神农故里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上古文明谁为首,布衣炎帝盛名煌。”对了,我们去游玩的地方正是炎帝神农故里,那里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是一个旅游胜地。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照壁,上面写着“炎帝神农故里”。绕过照壁,两旁是文化雕塑壁,上面刻着人类在蒙昧时代的混沌。

再往里走,只见一座长达117米的九拱桥横跨在烈山湖上,把入口和景区连接在一起。九拱桥的后面是华夏始祖门、圣火台、圣火广场和功德殿,我们随着人群走进功德殿里磕头以示对炎帝的缅怀之情。

穿过雄伟庄重的功德殿,眼前是一尊高大的炎帝神农雕像。这尊雕像由基座边长56尺,意为56个民族;长42。6尺,意为炎帝神农出生于四月二十六日;雕像本身高95尺,意为九五之尊,是景区最高的建筑。炎帝神农手捧麦穗,目光慈祥地望着远方,似乎为华夏子孙的成就感到欣喜。

相传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医药之神和农业之神。他教民耕作,使五谷生长;还教人民成立市场,彼此交换买卖;曾亲尝百草,在一天之内辨别毒草七十余次。在《拾遗记·炎帝神农》中记载:“炎帝始教民耒耜,躬勤畎亩之事,百谷滋阜。”炎帝对人类的贡献可见一斑。我望着他的雕像,不禁赞叹道:“炎帝可真伟大啊!”

游览完炎帝神农雕像,天色也渐渐暗下来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炎帝神农故里。希望来年能故地重游,来缅怀我们的华夏始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1377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迎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纪念馆的建筑与河水纵横交错,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是一座古朴而神圣、充满灵气又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现代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又不乏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

陈列厅内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坎坷人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阵阵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所感动…… 走出纪念馆,不觉已是春雨绵绵。雨很小,很细,小得几乎听不到“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漫步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赏着这细雨中朦胧的白墙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丝台门,聆听着那一串串韵味十足的绍兴方言——“卖臭豆腐了!卖臭豆腐了……”“乌毡帽,乌毡帽……”各路游人禁不住驻足停留,来两串臭豆腐,戴一顶乌毡帽,用心体会着这浓郁的水乡风情。鲁迅当年会不会也常吃这种臭豆腐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

“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我的耳边似乎还有他的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谜、给他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厨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每到一个地方,都感到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着鲁迅的描述去感受他当年读书时的氛围。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

“三味”就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图》,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大约是在揭示读书的真谛吧。走进去,我们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

书桌极其普通,但却受到了特别的待遇,因为这就是鲁迅因故迟到,在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我认真地观察着,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小时候的鲁迅一笔一画刻字的模样与勤勉学习的样子……我深深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贪婪地搜索着鲁迅的声息,这里是鲁迅成长的摇篮啊。 再次走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还没有停,一样的小,一样的细,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丝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平静的河面顿时裂开了好多条“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乌毡帽,手持青篙的船家带领下,挥手道别了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而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地在我心中荡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观看屈原故里观后感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所周知,这是爱国诗人屈原的名言。屈原是我们宜昌秭归人,作为他的家乡人,我因此而骄傲。我敬仰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惋惜他不遇明主、被小人陷害的不幸遭遇。怀着这种心情,我和爸爸妈妈在端午节这天游览了屈原故里

来到屈原广场,这里正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人们以吟唱诗词,跳传统舞蹈的方式,传承诗人的爱国精神。从屈原广场走进去,不一会就来到了屈原祠门前,那大门像一个“山”字,配上飞檐翘角,显得格外壮丽。走进大门,里面建筑青砖黑瓦,飞檐白墙,古色古香。进入前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达3。5米,重达10吨的石头,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名叫“前言石”。继续向前就是著名的“十里诗廊”,这里,镌刻着屈原写的一首首著名的诗:《离骚》、《天问》、《九章》、《九歌》……

过了前殿,从南配房一路参观过来,就到了大殿。一尊屈原铜像伫立在我们的眼前,他身穿长袍,头戴峨冠,手持佩剑,正低头沉思,也许正在琢磨优美动人的诗句,也许正在思考拯救人民于水火,也许正在探寻楚国的前途和命运。站在大殿回首眺望,长江奔流东去,雄伟的三峡大坝如在眼前。我想,如果诗人还在,一定会为今天祖国的成就而惊叹,而诗兴大发吧?

走出屈原祠,山上、路边、房前屋后,到处都种植着橘树,满眼的橘树郁郁葱葱。我不由想起老师给我们讲过的,屈原写的一首诗《橘颂》,就是赞美家乡的橘子甘甜可口的。

下了山,我们又收获了一个惊喜:饭馆里免费提供粽子。家乡的人们就是这样淳朴、热情,温暖着我们的心。吃着美味的粽子,我自然而然想起了吃粽子的美好传说:屈原被小人陷害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听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百姓们担心江河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有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游览屈原故里,我再一次沐浴在屈原的爱国情怀中,也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爱国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纪录片《项南》观后感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项南,龙岩连城人,原中央委员、福建省委原书记,为福建的改革开放、经济崛起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纪录片《项南》讲述了项南主政福建时敢于担当与实干,推动福建全方位改革创新的故事,重温福建改革开放的风云岁月,追寻一位共产党员实事求是、锐意改革的真实足迹,再现一位省委书记清正廉明、造福百姓的感人情怀。

“项南主政福建期间做了很多好事,印象最深的是当时项南向科威特贷款兴建了厦门国际机场、帮企业‘松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等。他思想开阔、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忠诚无私、勤政廉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感人至深,我们永远怀念他。”原龙岩地委书记郑霖观看纪录片后感触颇深。

在新的历史时期,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就怎样当好干部提出的五个标准之一。项南身上体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也正是当今时代所呼唤的精神。“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苏俊才说,我们应以项南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改作风抓起,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勇于做事、敢于担当,不断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是闻名世界的文学家,他出版了很多书,如《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家乡在绍兴。为了看鲁迅先生的故居,我特地赶来。鲁迅先生的故居是个公园,游人免费观赏。我们只看了其中之二:“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我们先来到了“三味书屋”,那儿是鲁迅先生从小上课的地方。“三味书屋”顾名思义就是上课学习的地方。进入屋中,可以看见:一张桌子在堂子的中间,这是老师坐的位置,学生们坐在老师的两边,而鲁迅先生则坐在一个房角旁,从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身份的不同。我们为当时鲁迅先生的认真态度而感叹。

之后,我们来到了“百草园”。 “百草园” 顾名思义是种菜的地方。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菜地的旁边还有一口鲁迅先生曾经用它浇地的老井。过了一会,我们便走了,虽然不是离开了绍兴,而是离开了鲁迅先生的故居!再见了,鲁迅故居!下次我一定再来看“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玉妃故里隽美遵道”征稿启事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遵道镇位于绵竹市北部山区,此地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号称“玉妃故里”、“花果之乡”、“年画之乡”、“养生福地”、“道教圣地”。遵道镇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中国名泉玉妃泉驰名天下,是酿造名酒剑南春的主要水源之一;古龙洞幽深神秘,一年四季泉水涌流,清如玉液;鹿堂山风光旖旎,美轮美奂……这里风景如画,春观花,夏纳凉,秋尝果,冬赏雪,实为都市人修身养性的绝佳胜地。为了深入挖掘遵道镇自然人文资源,助推古镇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旅游兴镇,遵道镇党委政府决定,面向全社会有酬征集图文资料,出版《隽美遵道》(暂定名)一书。具体征集要求如下:

一、征稿内容

1、文字部分:历史资料:遵道历史沿革考证的各种史料。民风民俗:有关遵道传统的民风民俗介绍。名胜风光:描写遵道名胜风光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词歌赋等。名人轶事:与遵道有关的名人轶事。典故传说:发生在遵道以及与遵道有关的典故、传说、神话故事等。

2、摄影作品:反映遵道名胜风光的摄影作品。所有摄影作品以jpg文件格式提交,文件不小于1M,每张图片需配作品标题及140字以内的作品说明。

二、征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截稿。

三、稿酬:所投文稿一经选用,即按千字200元付给稿酬;图片按照每张50元付给稿酬,并赠书一册。

四、投稿方式

联系人:雷健;邮箱:912026206@qq.com

电话:13778271367;QQ:912026206

地址: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人民政府;邮编:618200。

请投稿者在投稿时注明作者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便于及时联系。

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带我去鲁迅故里,那里是鲁迅小时候生活、学习的地方,是绍兴著名的风景区之 一。

一走进鲁迅故里,我们首先看到一面墙,墙上雕刻着鲁迅先生一边抽烟一边思考的样子。鲁迅先 生一看就很有学问,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在墙下拍照。

沿着百草园的泥墙根,走进那个普通的农家菜园的时侯,我发现百草园不仅仅是当年鲁迅小时侯的乐园,也是我所企盼的乐园。那里的泥土散发清香,那里的野草梅很酸甜,那里的黄蜂肥胖,那里的蟋蟀会弹琴,那里的美女蛇,更令人神往。

从百草园出来我们来到了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墙上有一幅画,画上画着一棵高大的树,树下躺着一只梅花鹿。画的下面是老师的书桌,桌上右边放着一把戒尺,老师桌子的四周整齐地摆放着八名同学的桌子。鲁迅的桌子在房间右边的一个角落里,在桌子的右上角还能看到鲁迅小时候刻的“早”字。

鲁迅是伟大的,是我们的“民族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夜深人静,打开一盏台灯,泡上一杯奶茶,捧上一本鲁迅的书,桔黄色的灯光充满整个屋子,温馨而又清新。

鲁迅,他是一位有着正义感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小说,可谓篇篇精品,字字珠玑。他善于捕捉那些富有个性的情节和具有典型刻画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把人写得栩栩如生;把描写、抒情统一起来。他的作品通常是批露旧制度的中国。

鲁迅,他是一位顽强不屈的战士。他虽然不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但在思想上,在革命上,他是一位勇敢的将士,领着人们向敌人冲向前去,他是用笔来做战的。

鲁迅,他是人民的朋友。他道出了人民的心声,为中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鲁迅,他是敬业的革命者。他日夜不休,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为革命奉献着,他那种奉献精神把我折服,可他却被工作累跨了身体。

鲁迅,他是我们的师傅。他对青年革命者循循善诱,只导革命青年,向着光明,向在真理而追求着。

读点鲁迅,我少了一分稚气,多了一份沉稳。鲁迅,我心中永远的追求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集纪录片《项南》观后感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国内第一部以民间力量、从民间视角摄制的当代政坛人物大型纪录片项南》,将于1月16日在东南卫视首播。

大型纪录片《项南》由漳州龙海的林志远带领团队历时十年摄制完成,共分5集,每集时长约39分钟。

该纪录片重温福建改革开放的风云岁月,追寻一位共产党员实事求是、锐意改革的真实足迹,再现一位省委书记清正廉明、造福百姓的感人情怀。

该片由厦门集诚毅文化传播公司摄制。总编导林志远带领团队行程15万公里,采访250多人,历时近十年才完成,片中穿插了不少亲历者的口述,资料珍贵丰富,真实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