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项南故里【经典20篇】

“杜甫故里”经过数年时间的设计和施工,在原有杜甫诞生窑的基础上,修建了诗歌展区和诗人展区等,总面积达200多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南故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7358

作文

153

2024纪录片《项南》观后感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次收看学习纪录片项南》,都是我们又一次深入灵魂的精神洗礼。

五集纪录片《项南》播出后,在全市各地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影片由民间拍摄,以民间视角,声情并茂地重温福建改革开放的风云岁月,追寻一位共产党员实事求是、锐意改革的真实足迹,再现一位省委书记清正廉明、敢于担当与实干,造福百姓的感人情怀。

连城县是福建省委原书记、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者项南同志的家乡。该县把收看学习纪录片《项南》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相结合,与打好“三大战役”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收看省、市、县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项南》,深入学习项南同志敢为人先、求实创新的改革精神,心无私念、敢于担当的务实精神,一生为民、精正廉洁的廉政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魂牵故里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脚踏故土,想起郭敬明说,他喜欢用45度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其实,漂浮在天空的云朵也喜欢用45度角俯视它脚下的万物生灵。就像现在,它静静的注视着我站在黄帝像前,拜祖认宗,一长一短的影子似乎在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犹如一个游子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 ,回到母亲的怀抱,那莫名的熟悉与归属感从四面八方喷涌而来。

细细端详着黄帝像,它高5.9米,取“九五之尊”,右手执权杖,左手握拳置膝上,目视前方,透着睿智、英武、端庄、慈祥,让人不觉安心,想要追随他的脚步,稳步向前。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感受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后的厚重,唤回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更多了一份历史的责任感。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中华民族就像一棵棵的大树,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就像树的春花秋实。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哪根哪条哪叶,于是带着民族魂上路,这些大树便枝繁叶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美丽的西施故里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诸暨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有山清水秀的香榧公园,还有那景色优美的五泄。但我最喜欢的是历史悠久的西施故里。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施故里。

在大门口,我看石碑上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那就是西施故里。

进了大门,走过了大石桥,就来到了小广场,小广场上有五个雕塑人,三个大人两个小孩。“小男孩”用耙子把晒好的稻谷给堆起来,而“妈妈”在收稻谷,两个人有力地配合在一起,旁边的“奶奶”用风车吹掉那谷子的皮,好像在说:“谷子要大丰收啰!”而在旁边的“爸爸”一边擦汗一边说:“今年的稻子太多了,收也收不完,”还有个“女孩子”在旁边玩耍。

小广场旁边还有个荷花池,走过去就能闻到那淡淡的香味,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片荷花啊!真像一群“仙女”在绿伞上摆动着优美的舞姿。池水中还有那游来游去的小鱼,引得行人驻足观看。

往小广场东走,可以看到古越人家的房屋,那里有专门卖麻糍的商店。我真为那打麻糍的人和揉捏麻糍的人捏了一把汗,生怕揉捏麻糍的时候被大锤子打到手,但麻糍的味道是绝妙的。

西施故里不仅美丽的景色,还有那诱人的美食,下次我还要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又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国庆假期,我迎着明媚的阳光,踏进了鲁迅故居。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一大块牌子,右边是鲁迅先生夹着香烟的样子,左边是通向景区古朴的巷子,上面写着“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往小巷走去,街边的商铺热闹非凡,有绍兴特产——会稽山黄酒、茴香豆、龙须糖、麦芽糖等,空气中还飘散着臭豆腐独有的味道。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停在中间窄窄的河道上,似乎重现着昔日的江南水乡。也正是这小小的乌篷船,载着鲁迅走出绍兴,走向上海,走向世界,走上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历程!

我随着人群缓缓向鲁迅的家移去,参观了他的卧室。简陋的屋子里没有多余的摆设,桌子上陈列着一些简单的书写工具。旁边是一张不大的床,外面是一个半圆,上面有个顶。墙壁上挂着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静心感受,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

在一路七拐八弯后,我穿过了一座拱形门,到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葚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高的泥墙,想必这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听着小桥流水与乌篷船的故事。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后,我离开了“鲁迅故居”,走在石子铺的小道,回味着鲁迅当年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情景,细细的品味着绍兴悠久灿烂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孔子故里看日落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去泰山和黄山观看日出,曾经去科尔沁和鼓浪屿欣赏月色,也许是生长在孔子故里的缘故,我更钟情于孔子故里的日落,钟情那斜阳的光芒——绵长而绵长,钟情那暮钟的声音————悠扬而悠扬……

在孔子的故里,无论孔庙、孔府,还是孔林,当你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在人头攒动中,落日熔金时分,你会自然而然地品味日落的味道,也是其他风景名胜不能替代的。

灿烂的斜阳下,千年的柏树更加参天而耀眼,孔子墓碑更加气派而神圣,大成殿更加宏伟而厚重。

处处挤满不同国籍来膜拜夕阳的游客,因沐浴在金色的暮霭中,人人显得凝重,静静地翘首以待,目送西沉的太阳。极目远眺,一派浩大壮阔的宁静,一片雄浑苍茫的沉寂。

当橘红色圆球完全隐没的那一刻,大家不约而同地向着西方久久静默。也许是人们感恩于自然、感恩于孔子;也许是对自己的一天能有如此绚丽的结束而欣慰!

爱因斯坦心仪的表妹艾尔莎对爱因斯坦说过:我天天盼望着和你一起观看日出,踏进月色,走入日落。以至于艾尔莎死后,爱因斯坦仍保持着早看日出、晚看日落、夜看月色的习惯。也许日出是希望,月色是浪漫,日落代表着厚重而绵长……

一位哲人说过:生命如∏(∏=3。1415926858…数学符号)。生命和∏一样是无限不循环的,是韵律的,是约数,也是确数。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正如今天的日出日落,日落是日出的前奏,日出是日落的开始。人类,就是这样在循环往复中,踉跄前行……

暮晚的钟声又敲响了,田野的风便轻轻的来了,寂寞的小路远远的向未来伸展,静谧的夕阳悄悄的露出脸庞,那是一首黄昏的小诗——一首古老的小诗。

“黯淡的天空铭记着人们的一天的汗水,这样的时节,我写下今天的日记;我已忘记了点点滴滴的事故,徐徐的风撩拨我的思绪,西天边,挂着孤独的斜阳;我把这夕阳写进我的梦,我把这思念叠起,古道上,游子是否还在低吟?夕阳下,断肠人在哪里?人们拥抱着夜的眼睛,轻吻夕阳的额头,那一片宁静里安放我们的精神皈依……”

太阳西沉,一束束斜照的阳光,在苍穹的映照下,从森森的拍林中流溢出来,带着两千六百多年的古老与漫长,和孔子思想的道德与光芒,还有齐鲁文明的凝重与辉煌……

孔子故里的日落,让人留恋而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一,爸爸去上班。妈妈和表哥陪我一起去鲁迅故里游玩。鲁迅故里人来人往。

第一站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进入了一间接着一间的房屋,我知道鲁迅祖父是很富有的。

第二站是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陈列着鲁迅爷爷生前用品。我看见这么一句话。“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我想:“要是我们都有鲁迅爷爷一样的民族魂,那么我们中国人会更强大。”

第三站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爷爷小时候的私塾。鲁迅爷爷的座位是一个安宁的地方。我问妈妈:“他的桌子为什么刻着早字呢?”妈妈说了关于它的故事。鲁迅爷爷说读书要三到,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我们都要以鲁迅爷爷做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公交车的颠簸,我来到了鲁迅故里

一下车,我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鲁迅故里。我想这下可以见识见识鲁迅故里的风采了。

鲁迅故里的土特产和古玩不计其数,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鲁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颇负盛名!那个臭豆腐炸出来的臭味越浓越好吃。我吃了一个,那种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里嫩,包裹着金黄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脱落下来,剩下的洁白无瑕的豆腐也是颇有一番风味。让人吃了回味无穷,还想再吃。

鲁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致,巧夺天工。我也来为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画一个人,那个人手里拿着一朵花,瓶口染成红色的,代表喜庆,瓶底就画一个福字。瓶的边缘我就画了几棵小草,就完成了我的著作。

鲁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鲁迅的故居了。鲁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鲁迅爷爷的爷爷住的,跟鲁迅无关。最主要的就是鲁迅故居了。最让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鲁迅的仓库。鲁迅的爷爷是清朝时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财万贯,但由于最后家庭破落,只留下了套祖屋给鲁迅和周作人。鲁迅的仓库下面有一口类似井的一个大口,里面是个地窖,是专门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地窖改变地面温度。

最后,就是百草园了,百草园有一个石井,是周家汲水浇地之处。童年鲁迅经常在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于鲁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给大家一一道来了。鲁迅故里闻名中外,景物数不盛,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我们随同他们一起浏览了各个景点。

鲁迅故里可让我大饱眼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走在书圣故里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来到书圣故里,看到这个新旧交杂的地方,心里的那根弦仿佛被触动了一下,久久未能平复。

一代书圣王羲之,不仅仅是书法家,还是当时的军事家。于越地百姓而言,王羲之堪称一代天骄,在这一片土地上,他的故事千古流传,数不胜数,那么多地方因他而出名,无论是帮助老奶奶题扇的题扇桥,还是因他早晚练字洗笔的墨池,如今走来,无一不令人感到惊艳。

曾有个故事——有人找了一块木板,想请王羲之题字,当王羲之一笔挥就,这人前去取木刻字时,发现羲之的笔力已是入木三分。

王羲之笔力雄厚,由此可见一斑。我想,这归功于他日日苦练,正因如此,每日前来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他的墨宝一出,举世皆惊,许多人为了一副字争得头破血流,一代英主李世民与《兰亭序》真迹长眠于地下的历史记载,更是让羲之书法名震古今。

走在书圣故里,四处可闻淡淡的墨香,让人依稀看到墨影中的少年羲之洗砚的模样。无数个朝夕,无数次洗砚,看来,羲之走的,正是无数成功人士共同选择的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啊!

大凡天下成功之士,谁不是在年少时放弃了美好的无忧无虑,在用功地读书?譬如现代的鲁迅,譬如三国的吕蒙,譬如为了学习而抄书的相声演员,以及那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越王勾践。走在书圣故里,触摸着质朴的梁柱,回味着千年前的故事,我想,这个地方的主人,就是我最好的榜样。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多少年来,书圣故里的游客一直络绎不绝,我相信前来观光的人们,不仅是出于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钦佩,更吸引人的是他那种刻苦钻研、勤奋苦练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发扬这种精神,一起为了造就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孙晓梅烈士故里行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我能毅然地打破封建礼教所束缚的镣铐。我所要的名和利,是大众所需要的名和利,我并不稀罕个人的名和利。”这是一封来自家乡的革命烈士孙晓梅的家书。这个一生都不屈服于旧势力压迫的女子,在当时刚刚加入红军不久,就怀着满腔热血写下这封信。五年之后,家书中所提到的大众的“名“和”利“,竟成为了她矢志不渝践行心血的祭台。

如今,我们来到这位女烈士的故里,在装饰文雅的庭院中,瞻仰着孙晓梅烈士的雕像——她静静地坐落在庭院一角,身着短褂,下身着一条素裙,虽是平常打扮,可那眼中尽透露出了一道愤然而英勇的目光,仿佛是在对人世间的不公而愤怒。屋外边有一条浅浅的小河,河水汩汩而流,显得清澈又清凉。在夏日炎炎之际,男孩们常常来到河边欢快的戏水游泳,女孩却只有看的份儿,因为当时的旧社会,女孩玩水是不允许的。而如今,当我们一步一步的走入水中,感受水的清凉时,仿佛看到了一双双目光——那是多少年来以往不曾被正视和尊重的女孩儿们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渴望。曾何几时,这些女子们只配的上去看一看这时而咆哮却又静谧的水流,却连将脚趾头浸在水中这点支配权也没有。旧社会的可恶面孔又一次次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而我们的女烈士孙晓梅却不畏强权参加革命,宁死不屈奋力推倒了他的“威严“******

晓梅,一个普普通通但不乏坚毅而坚贞的名字,她却用她朝气蓬勃的鲜血和不屈的头颅浇筑起一个烈士的荣誉称号。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的牺牲,换来让我们沐浴在祖国的怀抱,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天,孙晓梅烈士,我要向您,行上队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印象中,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绍兴也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

今年的正月,连续的阴雨天,初九那天,终于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去鲁迅故里游玩,让我一揭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神秘面纱。

一到鲁迅故里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浮雕上镌刻着鲁迅的半身像以及“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鲁迅像的头部比壁墙还要高一些,看着鲁迅沉思的像,很容易让人想起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青瓦白墙的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一座鲁迅博物馆,占了整整一条街。穿插在其间的有各色 各样独具绍兴饮食特色的小吃,如香味飘散的臭豆腐,茴香豆,龙须糖等等,还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在河上晃 晃悠悠,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坐在船上,别有特色,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鲁迅故里这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给人感觉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繁华小街。与周围高楼大厦耸立,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

我和妈妈从老台门游览到新台门,细细感受着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在鲁迅故居的后面,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鲁迅笔下那个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名字虽雅,但我看到的却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

提到百草园,鲁迅曾经无限深情地写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是 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站在这个普通的菜园里,鲁迅儿时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却在我眼前浮现: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 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或许也只有这里留着鲁迅最纯真、最自由的岁月。

游完了鲁迅故里,一片属于绍兴特有的江南风情在我脑海里深深印下了: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游鲁迅故里的作文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特别兴奋,因为妈妈要带我去鲁迅公公的故里。鲁迅公公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早晨,吃过早饭,妈妈带我走进了鲁迅故里,我们先去了他的祖居,看到了他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还去了他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鲁迅公公小时候会把墙角落里的碎砖翻开,爬出蜈蚣.蟋蟀.臭屁虫来,他用手指按住臭屁虫的背,臭屁虫放了个臭屁逃走了。小时候的鲁迅公公胆子很大,经常在井圈边上跳上跳下,玩的非常开心。这里就成了他小时候的乐园。比起现在我玩的遥控飞机.汽车那就差多了。我们又去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公公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屋子中间有一张八仙桌,桌子的右上角刻着一个“早”字,这是他用来提醒自己读书不要迟到。而我读书不像鲁迅公公那样用功。早上,妈妈叫醒了我,我 还要赖在床上。

参观完鲁迅故里,我们回家了。路上我对妈妈说:“我长大了要做一个像鲁迅公公一样的人。”

[游鲁迅故里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鲁迅故里读鲁迅作文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绍兴鲁迅故居的仿古小街上掺杂着鸟语与花香,变得喧闹繁忙。

步入街中,脚下是石板铺成的小道,两侧是极具古韵的老屋,充满了江南独特的烟雨气息,是黑白色调,是白墙黑瓦。街道虽然已经重新翻修,但意蕴却没有褪色。这与仅一墙之隔的商业中心截然不同,鲁迅故居守护着自己的那份墨香。

与鲁镇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乌篷船、没有祥林嫂、没有茴香豆,但并不缺少鲁迅的痕迹。迈入鲁迅纪念馆,现代的建筑因为鲁迅却散发出古朴的味道。展馆大堂树立着一尊鲁迅坐像,深邃的眼窝中流露出对民族命运的沉思,硕大的手掌握住如椽大笔,仿佛握住民族命运的船舵,笔下则是民族大义的惊涛骇浪。馆中的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无不引得人们驻足体会。

走出纪念馆,再走一段小道,便到了鲁迅故居的门口。卧室、厨房、明堂一一呈现,再顺着走廊向前移步便是百草园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的桑椹,在树叶里长吟的鸣蝉、轻捷的叫天子,还有美女蛇,这位文学巨匠儿时的玩伴们,在这里纷纷登场。

离开故居,向景区入口方向步行两三分钟,再走过一座小小的石桥,就走进了三味书屋。书房中央挂着一幅松鹿图,松鹿图两侧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羮有味是诗书”,对联下有张木桌,看似普通,然而由于一代文豪的一个“早”字,成为了其他书桌屡遭刻画的罪魁祸首。注视着木桌上的“早”字,鲁迅在课堂上认真诵读的场景仿佛在我的面前上演。

再次在小街上漫步,臭豆腐、香糕、黄酒……一切都被烙上了鲁迅的烙印。鲁迅一个人,可以影响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他不需要活得多么波澜壮阔,不必在民族危难之时策马赶到用刀枪救国,他只需一支笔,便可挽救人们的灵魂。“他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走出景区,回头远望门口巨大的人像浮雕,那是鲁迅,那是民族之魂。

[鲁迅故里读鲁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纪录片《项南》观后感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无私无畏,高风亮节的改革先驱者”,“这是一名百折不挠,为党为人民奉献终身的共产党员”,“这是一位铁骨铮铮,赤胆忠心的伟人”……

19日晚,漳平市象湖镇政府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了《项南纪录片的第一集,台下发出阵阵感叹。象湖镇宣传委员、象湖镇红色革命旧址群负责人苏喜斌深有感触:“项南书记为党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是我们闽西的骄傲。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红色革命旧址群阵地,积极宣传学习项南精神,让项南精神在我们这块红土地上永远流传。”

学习项南精神,就是要学习他无私无畏、勇于创新、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和人格力量。我们要树立‘安于现状就是落后的思想’,紧紧以“铁心抓项目,奋力促发展”为工作主题,加快建设富强精美幸福的新象湖。我们要把‘项南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对照查摆自己在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项南同志看齐,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经济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象湖镇党委书记陈平超向全镇党员干部发出号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迅故里作文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迎着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这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因此而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小饭桌上乘凉,我耳边似乎还有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迷,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书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每到一个地方,就感觉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的循着鲁迅的描述,探寻他当年读书的气氛。“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间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走进去,我们看到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这书桌极其普通,但却蕴涵着特别的含义,因为这是鲁迅因故迟到后,受到塾师的严厉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我眼前不由的浮现出鲁迅一笔一画的刻字与勤逸学习的画面。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贪婪的搜索着鲁迅的气息,这里毕竟是鲁迅生长的摇篮啊!

再次走在窄窄的青石板上,雨依然在下,一样的细,一样的小,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点轻轻落上去,裂开了以道道细微的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毡帽,手持青蒿的船家带领下,离开了这座文化古镇,但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在我心中荡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游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这次我们要去游玩的地方就是鲁迅的故里——绍兴。 绍兴最著名的景点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下面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参观这些著名的景点吧。

首先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房子比较古老,也很多。房子与房子之间由大大小小的走廊连通,我们走在里面就像走迷宫。据说鲁迅的父亲曾当过清朝的官,家中比较富裕,所以又这么大的房子。 这是鲁迅家的“会客厅”

这是景点里卖纪念品的地方

然后我们来到了“百草园”。“百草园”其实就是鲁迅家屋后的菜园子,小时候的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来这里捉蟋蟀、摘果子、听蝉鸣、挖何首乌根,是鲁迅小时候最爱玩的地方。

这里是鲁迅家的明堂,俗称天井。由于这里原本种着两株茂盛的桂花,故得名“桂花明堂”。鲁迅小时候经常在桂花树下乘凉,听祖母给他讲故事,猜谜语。照片里的塑像就是上面所说的场景。 出了“百草园”,我们来到了“绍兴鲁迅纪念馆”。这里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学习、生活经历,展示着有关鲁迅的各种资料,能让人们完整的了解鲁迅先生伟大的一生。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据说小鲁迅用过的课桌上还刻了一个“早”字,为的是提醒自己上学不要迟到。

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沈园”,“咸亨酒店”等,还在古玩城里看到了一张五百万的钱,只不过那是以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故里草木深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900字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

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

……

许多年后,故地重游,此时的我鬓发蓬乱带些许斑白,伛偻着身躯,携妻带眷坐在马车上,缓缓地驶过青石板街。

本无心回忆那段关于他们的岁月,我望着满目苍夷的旧地,长出几许丛生的荒草,痛沿着血液直奔,生死枯等,是断了谁的魂。

那场动乱,几乎动摇国之根基,让身处战乱的人们深陷贫苦的苦难之中,战乱流离已是这个时代的哀歌。一声叹息,终是解决不了问题。

执笔的尖在纸上打湿了一圈圈勾勒的墨纹,一张张落在桌下的白纸,奋笔疾书写下自叹无用的诗文。一盏残灯,映在谁的眉间,从此回荡在枯草茔坟,执着等一份不知名的回声。

恍惚间又似乎听见那人在唤:

“子美,这个江山如此沉重,我该怎么办?”

“子美,我爱上一人。”

“子美,可我不知怎样保护她。”

“子美,今日一别,不知经年是何归期,这一战我定要打赢,我得保护我爱的人。”

这一晃竟如隔世般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他是否还安然?

他誓死保护的人是否安然?

听说,这一战死伤无数。

听说,他要保护的爱人已自缢在马嵬坡。

听说,是他下达的命令。

听说,他已平定内乱。

辗转一生的圈圈年轮,长出无数的枯草,荒没了孤城。

你是否还在这座孤城等待着你要等的人。

雨,下得纷纷。这缘分在千年之后又有谁不失真。

夜色朦胧,听雨声,一个人,等了又等。

斑驳的城门,繁华声坠入荒野的孤村。寒雪下了一阵又一阵,弦月挂了一轮又一轮,拨动枯萎的芦苇听泠风,渡头边,似乎有人遣词伤离别,似历史在一遍又一遍重演。

相约明夜,静思月,人不眠,饮风雪,凄美了谁对谁的了解。

篡写故事一遍又一遍,浮屠三世,谁对谁许下了旧约,酒饮至微醺,岁月,醉了谁的蹙眉,举杯共饮无悔,结局纷飞了谁的珠泪,而我在待写这结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鲁迅故里_1000字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游玩了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包括: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与鲁迅博物馆。我要一一告诉你们我的游玩经历吧!

首先,我去的是三味书屋。到了三味书屋,首先看到的是书屋里的一张大木桌,桌子上摆放着几本书,还有一把戒尺。桌子旁有六张小桌子。据说,这些小桌子都是学生自家的,由于需要,就从自家搬了过来当课桌。有一样特别不同:鲁迅的小桌子上有一个“早”字。据说,小时候的鲁迅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重重而又十分严厉地骂了一顿,鲁迅为了警戒自己下次不能迟到,便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可是我没能看到这个“早”字,因为字已经很模糊,看不清了。三味书屋后还有一个后院,毕竟教鲁迅的先生讲的课程枯燥无味,就有许多小同学与鲁迅十分调皮好玩,每当先生讲的入神时,鲁迅便与他的同学趁这个机会,悄悄地溜到后院去,嬉戏玩耍。

游完三味书屋,然后我就去鲁迅故居参观,鲁迅故居里有鲁迅的起居室与他的家长住的地方,而我们就到鲁迅的起居室去参观。只见起居室里有一张大木床,床上有一张竹席,与一个枕头,床旁边还有一个木头做的的床头柜。起居室可真简朴啊!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沿着一条宽大约有一米的小路继续前进。走了大约两分钟,我们就来到了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大约有十米,宽大约有六米的田地,田地上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浅绿色的豆角,也有深绿色的青菜,还有绿油油的韭菜。田地旁还有一口水井,大概是用来打水喝或者是用来浇灌蔬菜用的吧!水井旁还有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三个大字,而且用红色的颜料涂着,分别是“百草园”。百草园里还有围墙,围墙的下半部分是用红砖造的,但是经过风吹日晒,已经不再那么红了,成了浅红色。我想:围墙脚下的蟋蟀也不再唱歌了。

走出百草园,来到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鲁迅的奶奶与小时候的鲁迅的塑像。他们正在大树底下乘凉,奶奶坐在木椅上,正在给坐在小凳子的小鲁迅讲故事,小鲁迅听得十分认真,目不转睛地盯着奶奶。小鲁迅的小凳子旁还趴着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猫,也盯着小鲁迅的奶奶。我想:小鲁迅的奶奶讲的故事一定非常好听,也非常的有趣吧!

走出小院子,我走了一段路之后,就来到了鲁迅博物馆,准备参观一下。鲁迅博物馆可真大呀!一共分为两层,博物馆里有鲁迅先生的肖像,有鲁迅先生的照片,也有鲁迅先生写下的书籍

走出鲁迅博物馆,已经是傍晚时分,我该回家了,但是鲁迅故里让我流连忘返!

点评:本文以游鲁迅故里为话题,文章开头交代了游玩的时间和地点。文章第二段以空间顺序为叙述方法,在介绍时还引出了小故事,能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趣味。从百草园墙体的颜色描述中可以看出小作者观察仔细,在走到院子里看到鲁迅塑像时还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鲁迅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再现了出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鲁迅故里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去了鲁迅故里

一大早,就有三辆大巴车早早地等在学校门口。我们乘坐的是4号车,可是老师让我们先到教室集合,再统一上车。到了教室,我看见已经有20多个小朋友在了,老师则没来。又过了好一会儿,老师才来,这时候,人已经特别多了。等到人都到齐的时候,老师说:“大家排队上车吧!”大家立刻欢呼起来,我们早就迫不及待了。

到了鲁迅故里,车子停了下来,大家一个接一个地下车了。我们首先去了鲁迅故居,里面有好多鲁迅用过和看过的东西。第二个参观的是三味书屋,里面有鲁迅在课桌上刻过的“早”字。不过,课桌不像我们现在用的课桌一样,是用木头做的,因为那时还没有不锈钢和塑料做的课桌呢!第三个去参观的是百草园,可是我并没有看到几百种草,数来数去也只看到十几种草,并没有看到预期中的几百种草,我有点失望了。

参观完百草园之后,老师就带我们回学校了。路上,大大小小的店铺在嘈杂的人群中高声叫卖着。臭豆腐、羊肉串和冰淇凌的香味直扑我们的鼻子,馋得我们都直流口水。可是,我们不能买东西,所以,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溜走”。

鲁迅故里是绍兴的一处名胜古迹,我们要爱护它们,更要尊重他们。绍兴是一座千年古城,除了鲁迅故里,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周恩来故居、大禹陵,还有蔡元培故居等等,真为自己生活在绍兴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游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旅行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的故居。

鲁迅原名周树人,祖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周氏大家族的屋子,有宽敞气势的厅堂、诵经房、男女主人的卧室,尤其是他们那四方四正的红木大床,虽然油漆的颜色也不再光亮,但是床的每个部位都是雕刻着精美图案,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依次参观了少爷的卧室、书房,小姐的深闺、沐浴房、刺绣房和大大的厨房、储藏室。这些房子的布局合理,井井有条,足见周氏家族是一个富有的大家族啊!

接着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的家,也就是鲁迅先生父亲这一房,相比族人的房子,他们家相对要小很多,但卧室、书房、厨房杂物间也还是分明的。鲁迅先生的卧室要小很多,只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家具。出了卧室,走过一段卵石铺的小路,我们走进了鲁迅小小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园子的正中间是一口井,井身上雕刻刻着精美的花玟。井的旁边是几畦菜地,上面种了一些蔬菜。园子的左手边种了一些奇形怪状的榆树,右手的拐角处长着一棵粗大的桂花树,看着旁边的铭牌,我才知道原来这是鲁迅先生当年留学日本带回来象征中日友谊的桂花树!

最后,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的私塾——“三味书屋”。私塾的正中间摆放着的是先生的大桌子,两侧各摆放着四个小桌子是学生的。鲁迅先生的桌子在先生桌子右手的最后面,桌子上有一块玻璃盖住的,隐隐约约能看见上面刻着一个字。听导游介绍:鲁迅先生刚刚进私塾的时候,他的父亲也生病了,早晨起床先要去药房给父亲把药抓回来才能去上学。有一次他迟到了,被私塾的先生责备了,于是他暗自下决心,每天要更早一些,不耽误学业,他也在课桌上偷偷刻了一个含苞待放的“早”字,以此勉励自己。就这样,在自己的努力下,鲁迅终于成长为一代文学泰斗!

鲁迅先生上私塾的时候,也正是家道衰败的时候,那么小的年纪就已经撑起了家里的重担,还要完成学业真是了不起啊。鲁迅先生的这种励志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从我们的角度去看,他在课桌上刻画的这种行为我觉得不值得提倡。如果我们现在的学生也在学校里这样刻画,那场面不能想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畅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是毛泽东笔下的名士乡。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曾在这儿留下了足迹。其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用它的光芒笼罩着绍兴。

他,就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则是他一生的写照。终于,我亲身游玩了鲁迅故居,让我更加了解了鲁迅。初到鲁迅故里,那里的氛围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鲁迅故里共分为四大部分: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生平陈列馆。跟着导游,我们先到达的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的门口就是绍兴水上三绝之一—-乌篷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乌篷船船篷是用竹片、竹丝编成的半圆形,中间嵌夹着箬叶,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乌篷船由此得名。怀着欣喜之情,我们跨上了乌篷船,坐在上面,优哉游哉,仿佛也沉浸于鲁迅当年去看社戏途中的船中乐趣,感觉真不错!走进三味书屋,那里弥漫着浓厚书香的味儿。

鲁迅少年时,就在这里读的书。他的老师则是远近闻名的寿老先生。寿先生是一位严格而又慈祥的老师,为了提高效率,他一年只收八个学生。来到他们的课堂旁边,在栅栏旁观看鲁迅的座位。远远望去,当年鲁迅刻下的“早”字,还深深地映在桌子的左上角上。继而,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它是鲁迅成长的地方。也许我能想象他在这儿哭,在这儿笑。他们家的厨房摆设很简单,但却因为时间充满了沧桑感,让人深深地陶醉其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摸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凡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他是鲁迅最美好的回忆之一。百草园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远看像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场地,而当我联想到鲁迅在这儿度过的充实、美好的童年,刹那间,便觉得百草园像一座美丽的花园,它拥有的魅力能使蝴蝶、蜜蜂围着它团团转,蛐蛐则蹦跳于草丛间。也许就在这儿吧,长妈妈为鲁迅讲动人的故事情节,美女蛇是最令他惊心动魄的故事了。旁边还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似乎连那只小花猫也被长妈妈的故事感动了,凝神伫立了许久许久……

这水,这人,这情,他是绍兴的骄傲,是中国革命的擎旗手,我们在此坚定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全文共 3550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以前说过,每一个离家的人,都是漂泊在水上的萍,有一大簇的根须,却不知道应该扎到哪里。只有等到老了,没有向上冲的劲头了才会停泊。心里永远有一个牵绊,叫做故乡,即使你曾经多么盼望离开,等到年华逝去,你会明白那个地方在你心里早就生成了牢不可破的模样,就像我们之于家乡,我们飞得再高再远,这里,终究是起点。

爷爷说起这个的表情是我无法理解的沉重,那时的我,只是睁着清澈的眼睛疑惑的看着他问他,爷爷,我们这里这么好,我为什么要离开。他也只是轻轻拍我的头说,淼淼,等你长大了,就会有比这里更吸引你的地方,可是就算外面的世界花红柳绿,记得要回家。我只记得,那时的我,喜爱我的家乡,那个纯朴的村寨。一座座竹楼在山水的围绕下泛着清亮的气息。那里有成片成片的竹林,一条不太汹涌的河流摇曳在山的怀抱里,就像一条清晰的脉络。

每逢农耕,稻田里是褐色的牛,孜孜不倦的拉着犁。农人口里面吆喝着“喏……”的声音,音调拉得老长,然后鞭子挥出清脆的声响。一次次的挥鞭子,打在牛身上的却少之又少。牛也是通人性的动物,在主人的吆喝声下一丝不苟地犁着田,翻出一条条肥硕的泥鳅。这时候便是我们行动的时间,几个小孩呼朋引伴地到每个田里翻找泥鳅。用一个个小罐把它们装起来做宠物。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捉泥鳅就停留在那段岁月。我的爸爸是我所在学校的代课老师,是我第一个偶像。小学我开始喜欢上学校旁边大片大片的竹林,把整个学校与村寨隔离。老一辈说,学校是以前大户人家的祠堂,修建的时期难以考证。只是屋顶繁复美丽的图案和周围木板上的小孔叫嚣着它的年代久远。但这并没有阻止得了我们的快乐。一下课就到青翠欲滴的竹林里捉迷藏。一捉就是好几年。

一到下,雨滴声打在竹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自然演奏出的美妙音符。大人们穿着蓑衣,像一个书画家,尽情以犁作笔,书写描绘自己朴实的人生,挥出去的鞭子,把连绵的雨打成断断续续的节奏。一颗颗水珠在鞭上滑落,就像我们飘忽不定的人生。

父亲有一个梦想,就是转成一个正式的老师。尽管在旁人看来代课与正式没有区别,因为他是这个学校学历最高的老师,尽管只是初中毕业。而爷爷也有一个梦想,让爸爸去外面的世界逛逛。我那时的小脑袋还想不了这么多,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就是父亲的一手好字,总是静默地坐在书桌旁边,然后就会听到爷爷轻轻的叹气声。

而父亲对我,始终是严厉的,只要上课一迟到,就会被他激烈的训斥。父亲是个寡言的人,可是他凌厉的话语常常会让我痛哭。然后就会听到爷爷训斥父亲,而父亲,一如既往练他的一手好字。

深入初中,我才渐渐明了父亲与爷爷心中的间隙,年少的父亲想继续念书然后走出这个封闭的小村。而爷爷却等父亲念完初三便没有让他继续下去,这渐渐长成一个化不开的疙瘩,哽在两个人的心里。其实小学的我,对父亲是又爱又恨。而对爷爷格外亲近。每次抱怨父亲的不是,爷爷都总会说,淼淼,别怪他,他心里苦。那时的我,深深地不以为意。久而久之,仿佛我跟父亲之间,也林立了一个鸿沟。

父亲是一张弓,蓄一生之势为了将孩子射出大山。忘了在哪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沉默却凌厉的父亲。小学五年级父亲终于随了爷爷的心愿出去外面打工。几乎只是一瞬间,村寨里只剩老人小孩。而我,只能在一个月一次的电话里听到父亲的声音,每次父亲打电话,爷爷都会叫父亲照顾好自己,然后把电话给我一个人悄悄抹眼泪,而我则是对着话筒深深沉默,其实泪水也打湿了脸颊。

而后的时光,再也看不到大人们呼朋唤友的犁田。只有大片荒芜的田地或许还记得曾经的朴素安然的岁月。大人们一鞭鞭挥走的不只是土地的贫瘠,还挥走了我们无声的无辜的青春。

镇子是比村繁华的存在,镇子的小女孩都是洁白的小天使,而我们仿佛是肮脏的泥娃娃。我曾一遍遍告诉自己,徐淼淼,终有一天你要逃离这个偏远的地方。于是我发奋读书,以镇里第一名的成绩考到县里的高中。爷爷高兴得老泪纵横,而父亲,只是轻轻拍了下我的肩。和同伴上山采茶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又仿佛好远好远。

进了高中,城市的灯红酒绿一遍遍刺激我的神经,骨子里的自卑叫嚣着,怀着忐忑却又期待的心情开始高中之行,然而生活不仅仅是一帆风顺,说不定会在什么时候给你卑微的愿望划上一个大叉。进入高中与父亲的战争愈演愈烈,尽管我们见面的次数用十指也能数出来。中间拉扯着钱的纠葛和着我日益增长的虚荣心。而爷爷,则会在父亲呵斥我之后悄悄塞给我自己的零花钱。那是叔叔伯伯们按月给的养老费。

或许,城市的纸醉金迷炫花了我的眼。父亲,爷爷,连同那个落后的小山村被我抛得老远。每次回家都是不屑地听着爷爷的嘱托。或许人的大限自己是可以感知的,就像爷爷,一遍一遍说着对不起我父亲。更对不起被他遏制的年少的梦想。想让父亲放弃代课老师的生活没想到却让嫌隙越来越深。高二的时候,爷爷身体越来越弱,可是这些,沉浸在城市的我却不得知。

放假回家看到爷爷,听他念叨着说好像有个人抓着他的手让他动弹不得。疑惑的表情像是回到了孩提时代。这就是闭塞的村寨,对于边瘫的理解就是被人束缚的身体,好像地府的阴司前来捉魂。

而我只是一次次的痛哭,尽管我以前多么目中无人,在病魔面前却显得手足无措。深深的后悔爷爷的病重我这么晚得知。那也是两年来第一次看到父亲。刚到不惑之年的他显得苍老而又憔悴,看着他小心翼翼的照顾爷爷。从吃喝到拉撒,事无巨细。心里就像是有什么融化了。不知道是我对父亲的偏见还是父亲与爷爷的间隙。

听着父亲与爷爷回忆小时候的那些旧时光,满山的茶树,放眼望去看不到边的稻田还有大片青翠的竹林。尽管现在茶树被砍了种上松树。稻田里面也全是别人承包的奇花异木,竹林变成了一栋栋小楼。他们回忆起来,脸上是超脱的淡然。

有人说,当人回忆起过去,笑了。说明他还在成长。哭了,说明他成熟了。淡然了,则说明他已经老了。爷爷的苍老,我一直看在眼里,而忽然间要我接受父亲的苍老,心里却不是滋味。看着曾经都各自别扭的父子在讨论过去,真的感觉到所有的一切都在苍老。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我依旧回到学校继续我的梦想。然而还不到一个周,就看到来城里安家的叔叔跑到我学校,我抢在他之前说,叔叔,是不是爷爷病情重了。然后听到他残忍的话语。他说,淼淼,你爷爷已经过世了。连忙坐了回家的列车,到了家以后发现爷爷的丧服都已经换上。安详地躺在那里,不知道是否还有没能实现的遗憾。而父亲,跪在床的前面,看到他眼睛红的像个兔子。而我,只是心底泛冷,眼泪却一滴都掉不下来。

徐淼淼,你不是最爱你的爷爷吗,如今他过世了,你却没有一滴眼泪,你是白眼狼啊,真的是一个白眼狼。只是眼泪仍旧坚持着,眼睛干涩的像熟了的核桃。

丧事很隆重,来来去去总共六天。而我除了一个劲想让自己哭,其他都不能做,明明心里难过的要死。可是却没有办法用眼泪表达出来,我不知道该怎么让别人知道,徐淼淼不是冷血的人,爷爷的死。她很难过很难过,只是没有眼泪,连自己都信服不了。六天之内,只是很压抑地哭过一次,而父亲慌忙操劳之余还要顾及我。不知道是我的表现太平静或者是什么。亲戚朋友们都一遍遍安慰我。淼淼,别难过。淼淼,你爷爷也不想你这样。只是这些安慰的话语,仍旧浇熄不了我深深的愧疚。没有了爷爷,父亲和我都空了好多。

时光偏擦,所有的以往都已改变。很快就进了大学,我选了离家很远的东北,东北与西南。两者怎么看都是相对的。送别的那天,父亲来火车站送我,眼眶也红了,而我这次,也是哭红了眼睛。父亲说,淼淼,一有空就回家。他丝丝的白发。都在提醒着我岁月的残忍。

骨子里的偏执,却不允许我服输,就像爷爷所说的,我们都是漂泊的萍。只有等到没有向上冲的激情了才会停下来。所以,趁我还能漂的时候,漂到最远。曾问父亲,为什么不回来继续教书。只是答案我们两都不言而喻。村寨的小学早已挪到镇里。老师们最低学历都是大专毕业。一个初中毕业的人,除了打工,别无他法。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放弃了就不会捡起。这是刻印在我们骨子里的偏执,像我,像父亲,像爷爷。村里的公路通了一条又一条,可是视野却变得逼仄起来。我们的活路也变得越来越少。

茶花飘香的村庄,烟雨中农人挥舞的鞭子,都凝结成一幅画,贴在名为过去的墙上。

有人问我说,你还会回到你的家乡吗,那个偏远落后的山区。我以为我会附和着说,对啊,那里偏远贫困,而且一座座大山遮挡着一代代人的前程。而我心里却涌起一股不舒服。尽管我曾经发誓要离开这座古老的村庄。而今,却只是说,怎么不回去,那里是故乡。

故乡,不是因为那里山美水美,而是因为有你在乎的人扎根在哪里,你可以带走与你有关的活人,却带不走与你有关的人的坟墓。爷爷用他那座坟墓,拴紧我要远飞的心。不管离得再远,飞得再高。我永远都会记得,那里是起点,也是我的牵绊。

自此以后,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仿佛耳边那“喏……”的声响,被拉长的语调,都被淹没在岁月的河流里。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