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二展校训晒家风征文(最新20篇)

浏览

5237

作文

371

家风家训优秀征文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文化大国,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每个名人的家庭里都有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是中国一句古话,虽然我不是名人家庭,但我们家也有家训,家风。

今天老师给布置了一个关于家风的征文,在我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琢磨着这个问题。我心里想:我家有家规吗?什么家规?回到家,吃完饭,我就把妈妈拉到写字桌前,把写征文事情告诉了妈妈。她一边写一边对我说,我认真听着,当妈妈写到尊敬师长是,我半懂不懂问问着妈妈:“怎么才能做到尊敬师长?”妈妈说: “师长就是老师,长辈。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上课不搞小动作,不说话,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参加学校的手拉手活动和各项活动。长辈比方说在过年时,吃饭时端上了你最喜欢的菜,不要因为你喜欢吃。而不顾别人,不要因为自私,而忘了别人,这样就没有人喜欢你了。”

妈妈不停的写着,不一会儿就离十来条。妈妈一直强调最重要是以孝为先,孝敬父母,要好好学习,不吃零食每天健健康康的,不让父母生气,有时间要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路边捡到贵重物品必须上交,当天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我记得10时我一次洗完,浪费了很多水,妈妈对我制定了一条家规,勤俭节约是中华文化名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要节约用水,并且不剩饭不挑食,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节约用水“。一个家庭里有好的家规是关键,在妈妈不在的时候,家规像妈妈一样,一直管着自己!

我们家的家风,家训我一直记在心里,约束着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风家教的征文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教养是伴人一生的品质,教养是人际交往的桥梁。有一个好的家风家教,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的明亮。教养如黎明的那一缕阳光,让人舒心、让人向往;教养如夜晚的繁星,让人遐想、让人留恋

说到家风家教,我不禁联想到刚刚学完的《我的母亲》,文中作者的母亲以言传和身教的方法教会了作者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待人和善的深远影响。还教会了他待人谦虚,不积极表现自己的宽大胸怀。从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的“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的了一点点带人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中可深切的领会出作者有着让人敬佩的思想。可是在作者的家教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作者因一点小事犯错误而受重罚,导致他患了长期的眼翳,母亲才知悔急。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处事方法,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处事方法否定了他人的意志。

家教能否然我们形成良好的品质?

答案我们仍不知晓,同样在一种生活环境中的两个人,一个会有一个光明的人生,而另一个却误入歧途,身处黑暗。

我的家教没有特别的完美,却是时刻的影响着我。爸妈从小到大就告诫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不为追求名利而阴险狡诈。而我在生活中时刻拉紧这根弦,不轻易放松。

让我们在好的家教中成长,为美好的明天奋斗,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满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二关于四有三者好老师征文600字

全文共 2123 字

+ 加入清单

只有“累并快乐着”的老师,才是我身为人师的标杆。我将会以次树立吃苦耐劳的信念,努力争做一个累并快乐着的老师,在教育岗位默默耕耘,开垦自己的一片教育芳草地。

静静地在电脑前敲下这个题目——“累并快乐者”,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眸三十多年来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我几乎都被老师所环绕着。儿时托儿所、幼儿园的阿姨、老师,他们搀扶着我的小手,一步步地伴我度过了那个懵懂的幼年,他们是我那时最知心的玩伴;迈入小学、初中,老师的形象不再是“玩伴”了,而是一位位博学多才的“高人”,我从心底由衷地敬佩他们,是他们让我从小立志长大后也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长大了,涉世不深的我又进入了师范学校的大门,在那里,我度过了最难忘的五年,老师的概念也越来越清晰了:“园丁”不是那么好当的,他所经历的辛劳是不能用时间和心血来涵盖的。是的,如今已为人师的我,已经深切地明白到其中的含义。

我闭上眼睛,细细地在脑海中想:我应该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呢?

曾记得有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幼儿园老师。白发苍苍的她,在这所幼儿园干了几十年。从一位年少气盛的小女孩,慢慢地变成了一位老态龙钟的老阿姨。尽管岁月的痕迹在她的脸上清晰可见,尽管她已经不再年轻,可是不变的,始终是挂在她脸上那个灿烂的笑容。清晨,她笑脸相迎;黄昏,她笑脸相送。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老师,从不发脾气。那时的我很调皮,经常和几个男孩,把教室搞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可她总是用她的笑容感化我,不知疲倦地替我收拾残局,然后用她那双枯瘦的手,抚摸我的头,轻轻地说:“你怎么一点都不像个女孩子呢?”我听了总是似懂非懂地看着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她很辛苦,每天从早忙到晚,有时还要为一些小小孩端屎端尿,可她却总是笑容满面地做完每一件事情。是的,老师的笑容多亲切啊!它如缕缕春风,滋润了我们这些犯错孩子幼小的心灵。“累并快乐着”,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怀着那颗真挚的爱心,她包容了所有犯错的孩子。尽管工作很辛苦,可她却永远快乐,永葆青春。

还记得有这样一位小学老师,瘦瘦的、高高的。每次,他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早读。虽然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可是他却坚持三年如此。有时候,我们班会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对他的“锡普” 实在忍无可忍了,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地指出他的发音错误,他也不发脾气,欣然接受,还笑盈盈地说:“谢谢你,你的小耳朵真灵。我就是要向你们学普通话。”质朴的语言,坦荡的胸襟,透露了这位男老师“教学相长”的品质。不光如此,他还饱读诗书。他最擅长的,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评书课。每次新课文的第一课时完了之后,他的结束语都会是:“要知故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课堂中都会传来“哈哈哈哈……”的笑声。他严谨治学,对于补差也毫不含糊,总是把那几个“宝贝蛋”拉在身边,背课文、默词语,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可是,他也有一个不好的毛病,就是抽烟很厉害。小学毕业,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回母校看望小学老师,从别的老师口中得知他因病住院了。我们心急火燎地赶到病房,看着病床上已经被病魔折磨得枯瘦如柴的他,回想起上他课时,他每次讲课讲到兴奋的时候,那猛烈的咳嗽和涨红的脸,心中隐隐作痛,如今他再也回不了讲台了。是的,老师的工作很辛苦,粉尘的污染,学生的捣蛋,无不摧残着为师人的身心,可是,我从恩师脸上感受到了他心中那份“累并快乐着”的无怨无悔。秉着这样的诚心,才会有那么多平凡的老师,耕耘在教育第一线,培育着幼苗。他们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记忆的画笔又为我描绘出了这样一位老师:胖胖的、黑黑的,可是说是其貌不扬的一位普通的初中化学老师。他是在我印象中最敦厚的一位老师了。每次临考前,他总是不慌不忙地给我们打气,帮我们减压。平时上课,也总是用他那特有的磁性声音,解说着繁琐的化学问题。这是因为如此,班上的几个调皮鬼就开始不听他的课了。一次测验,那几个人便挂起了“红灯笼”。老师急了,每次上课两眼都紧盯那几个人,还不时走到他们课桌前,对他们嘘寒问暖,仔细询问他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马上提出来,帮他们解答。碰到他们有什么不会的题目,他都会拿本小本子,详细地写下来,等放学或午休的时候,就早早地来到教室,把问题一一给他们解答清楚,直到他们弄懂为止。老师知道他们底子差,所以难的题目他们就自然免做了,为此还特意给他们准备了其他的作业,给他们打基础。初中毕业考试的时候,那几个“红灯笼”常挂的同学,破天荒地及格了,不仅如此,他们还都超过了学校的平均分。毕业聚会的时候,那几个同学拿着酒杯,恭恭敬敬地向他敬酒致谢,我们都看到老师眼中噙满了泪水。是的,他用自己的信心和耐心抓住了每一个孩子,不让他们掉队。他明白,只要他们成绩上去了,“累并快乐着”。他也明白,教育不是放弃弱小,是一种诲人不倦,是一种迎难而上。

老师,被人们尊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是因为每一位老师都在用爱心来感染孩子,用诚心来更新观念,用信心来勉励学生,用耐心来耕耘事业。每一位老师都很平凡,他们知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理解学陶、师陶的真正用意,可每一位老师又不平凡,他们在辛酸和劳累中浅尝着胜利的甘甜,分享着收获的喜悦,他们都是“累并快乐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廉洁家风在我家征文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感念父母

在我还没出生时,爷爷就去世了,奶奶留在我脑海里的影像也仅仅只是我母亲现在的模样,因为她在我年幼时也早早地离去。母亲是独女,父亲倒插门撑起门户,养育了我们兄弟四个。如今我们家已是四世同堂,家风清明,子孝媳贤,敬老爱幼,勤俭治家。回想起来,这都得益于我的父母双亲言传身教,家教严明——

节俭持家

父亲当过援朝志愿军,转业后在国家水电部门工作,家里仅母亲一人在公社集体里挣工分。我们兄弟四个几乎是三年一个三年一个的相继出生,母亲一人挣的工分哪够我们吃饭穿衣呢,因此我们家年年都是“超支户”。每到年底,父亲便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工资寄回来或者带回来,还上生产队里的“口粮钱”,为此,父亲曾经十六年没有置办过一件衣服,一年四季穿的都是公家发的工作服;我们母子五人也常常是粗粮当饭,土豆青菜一顿,红薯稀饭一顿,就着咸菜勉强填饱肚子;衣服鞋袜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缝缝补补直到不能再穿为止。如今,生活条件已今非昔比,但我们全家仍保持着节俭的家风。

敬老爱小

总是在临近春节时,我们才能见到父亲探亲回家的身影。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吃到平日里不曾见过的小食品,穿上给我们过年才能穿的新衣裳,偶尔还带给我们一些廉价的小玩具,当然,邻里的小伙伴们也是一定能够跟着我们分享那些食品和玩具的。大年初一一大早,父亲便早早让我们起床,塞给我们两角或者五角的压岁钱后,拉着我们兄弟四个的手,到家族长辈们那里一一拜年问安。到了初二这天,我们全家则是风雨无阻地去到临县的婆婆家,看望父亲的父母,我们的另两位爷爷奶奶,在那里,我们自然地得到她们的百般疼爱。如果父亲未能回家过年,这些例行的事便是母亲带领着我们去做,从未间断过的。

家教严明

对长辈,我们是万不敢直呼“你”的;吃饭时,父母没有上桌,我们没有一个人动筷子;老二曾经因为一次贪玩逃学而被父亲打断了棍子;而我,一次在自家菜地里,发现邻居家的一条黄瓜从篱笆缝长到了我们这边,于是偷偷地摘吃了,待母亲得知此事,硬是把我拉到邻居家去认错道歉并摘了自家菜地里最大的一条黄瓜陪给人家。就是因为在这些细微的小事上从小到大父母的严格家教,才使得我们一家人做人规矩,做事规矩,知礼守法,口碑极佳。

不辍劳作

父亲是带着一大摞发黄的奖状和十几枚锈迹斑斑的奖章退休回到家乡潜江的,这些奖状和奖章足以见证父亲工作的勤奋。回到家乡后的近二十年里,父亲没有因为退休而安享晚年,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总是忙碌着:房前屋后整理和打扫得干干净净,下到母亲的责任田里帮着做农活,自己动手在后院砌起院墙圈养过上千只蛋鸡,每年都会有两头肉猪出栏……我们兄弟四人都在外工作,有自己的房子、家庭和孩子,经济条件都很不错,父亲的退休工资也足够二老开销的,可他们勤劳的双手一刻也不曾停歇,居然用积攒下来的钱在市郊购买了一栋两层楼房。这就是我一生勤劳的父亲母亲!

往事悠悠,历历在目。感念父母的养育!感念父母的教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两学一做话家风征文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火”了,被称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3000人同住15世而礼法井然,169人出仕为官而无一贪腐,历经870年战火洗礼、朝代更替,孝义齐家的理念始终未变。究其原因,我想,《郑义门》片中郑浩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概括:“不管你走得多远,不管你官做得再大,《郑氏家训》都能管到你”。正是因为家规的不断传承和完善,郑氏家族才形成了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对党员干部来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800多万成员的“大家庭”,人数之众,范围之广,正是因为有了党章和党规的约束,才能从上海、武汉、瑞金、延安、西柏坡到北京,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因此,我认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迫切而必要。

从历史角度看,我们党正是靠着纪律和规矩一路走来。党成立伊始,就强调要立规矩、讲纪律。1922年在上海召开二大的时候,尽管全国只有不到200名党员,但在大会上,不仅通过了党章,还专列了“纪律”一章。1927年大革命失败,在党陷入生死存亡境地之时,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亲自主持了一场入党仪式,24个字的入党誓词中,便有“服从纪律”这四个字,正是靠着这样的纪律和规矩,我们党走出绝境,重新形成了红红火火的局面。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成为今天依然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靠的就是纪律与规矩并不断创新,使其成为全党的意志和行动。

从时代角度看,党情国情世情不断变化环境日趋复杂。世界上一些大党曾经显赫一时,如苏联共产党,在拥有554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而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固步自封。中国共产党却历久弥新、蓬勃发展、不断壮大。究其原因,正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党章党规在保驾护航。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肩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尤其要发挥党章护党、护航作用,去弊兴利,确保党和国家永葆生机活力。

从个人角度看,认真参与“两学一做”是党员义务和责任。作为个体的党员,如果只是把党员身份当成一种资本,而非一种责任,信念滑坡、组织涣散、人心不稳,思想上一盘散沙,行动上各行其是,那再好的发展成果也难以巩固,再美的发展蓝图也必将落空,甚至会影响到党的集中统一和长期执政。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通过“两学一做”来增强党的观念,引导每个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对党的性质宗旨、组织制度、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规定,增强对党的归属感,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好家风好家训征文1500字

全文共 2052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家风家训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最近读了几篇文章,和朋友交流,谈论到一个话题——家风家教,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拙笔写上几句话,略表达一下自己的拙见。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晒家风亮校训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因为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小草默默无闻,但它却在自己的天地里活出了精彩。

我希望也能成为一株这样的小草。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要成为一个诚实、踏实的人。人品要正,心地要善良,不欺骗不撒谎,连一个小小的词语默写也不能有半点虚假;做事不能浮躁马虎,要实实在在。因为只有这样,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否则就是学习再好,才艺再多,也无济于事。

我像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努力地汲取着阳光雨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每一节课,我都会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听老师讲课;每一个问题,我都会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每一次练习,我都会专心致志,细心作答。因为我相信,只有努力把本领学好,才能为成为卓越之才增添砝码。

当然,光死读书也是不行的。课堂之外,我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磨练自己的意志,力争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于是,我放弃了一部分休息玩乐的时间,用来学习书法和英语,我还积极参加多方举办的作文比赛。还不赖,小有收获呢!它们既丰富了我的生活,又增强了我的自信,还锻炼了我的能力。

闲暇时,我会随爸爸妈妈外出旅游,或者到乡下体验生活,要不就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吹着田野间清新自然的风,感受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我觉得我对这个世界和社会更多了一些了解,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或许我很平凡,我却要向小草学习,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而不断超越自己,成就卓越。这就是我们平江实验学校的校训——“平实而卓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风家训征文

全文共 2233 字

+ 加入清单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壮成长,是因为那勤劳的土地源源不断的给小草送去养分,奉献的雨露毫不吝啬的给小草送去水分,慈爱的太阳不求回报的给小草送去阳光。春风轻抚着它,雷电考验着它,石头捶打着他……几个月后,小草变成了茁壮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旧保持青绿,依旧保持活力。因为在他成长时获得了环境的滋润,因此打下了最坚实的根基。而我们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所以对于家风家训更是重视。而要说起我的家风家训那可要谈谈我小时候的几件事。

俗话说:“勇敢,事情必成;勤劳,幸福必到。”当然在我们家可是把勤劳放在第一位。在家里数奶奶和妈妈最勤劳了,我们家住在农村,她们深知只有靠一双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学,勤就这样不知不觉得成为了我们家的家风。

记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麦子的高峰期,却不巧赶上我爷爷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爸爸在家里炒菜,只有妈妈和奶奶带着我去割麦子。那时还没有普及现在的割麦子车,只是用镰刀收割。

从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妈妈和奶奶都汗流浃背,妈妈那白色的衬衫的像水洗过一样,奶奶那纤瘦的身子更显得凄凉。她们没有吃饭,喝两口水对她们来说就是休息了。下午我们才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家,妈妈和奶奶并没有停歇,而是一起洗着衣服擦着桌子,都顾不得头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饭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里,从门缝里透过来了一束光,我朦朦胧胧地循着光走过去,看见妈妈正辛勤的收拾着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续不断。我看见妈妈脸颊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妈妈的背微微驼着,曾经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儿怎么有些驼呢?我的睡意全无,客厅里的灯依旧亮着……

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勤劳,虽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劳之风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我现在是卫生小组的组长,每天到我值日的时候我都恪尽职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勤劳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这句话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舍自己,为别人”在现实中“舍己为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时的冲动,他不只是思维的兴奋,也不只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不是一时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需要一种眼里有他人,愿意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的伟大情怀。这不仅是现在社会上的舆论焦点,也是我家里行为上的赞扬焦点。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家里也不是怎么富裕,但以自己的一双巧手获得了村里人人的赞扬。爸爸什么都会做,像修电,修车,修水管,修自行车,修微波炉……总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细腻。

当人们什么东西坏了时,都会来找他,他毫不犹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仓库里去找东西,发现里面全是钻机、自动充电机和一些我不认识的工具,我连忙跑过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爸爸为了给村里人修坏了的东西才自己拿钱买了这些的零件和工具。我愣住了,难道这就是真正的舍己为人吗?就这样,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在了心里。春天时,村里人都帮我们播种。夏天时,他们都帮我们剥玉米。秋天时,他们都给我们家送苹果。但爸爸都回绝了。爸爸说:“我们真正收获的不是别人的东西,而是别人的心……”是呀!舍己为人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不但开在生活里,也开在人们的心里……

爸爸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一直都记得,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学校里,虽然我整理笔记本付出了莫大的努力,但我依然毫不吝啬的借给别人借鉴。你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别人也会给予你一份帮助;你给予别人一份爱,别人也会给你一份爱,难道这不是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立足的精华吗?我不崇拜明星,我不崇拜富有的人,我只崇拜舍己为人的爸爸和雷锋。爸爸就是那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开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永远……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祖祖辈辈都以“孝”为家风的核心。我国古代人就十分孝顺,比如《三字经》中的黄香,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可母亲已经不能生还了,于是他决定把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爱全部都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天的天气十分冷,晚上睡觉时,黄香就先躺在父亲的被中,等被窝热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窝里。这就是著名的“香九龄,能温席。”这个故事让我初步认识到了孝,而让我深刻理解的孝是从爸爸身上学到的……

自我出生那年起,爷爷的心脏就不好,奶奶一个人无法照顾爷爷,又因为爸爸的兄弟长期出门在外,所以照顾爷爷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责任。白天爸爸上班妈妈去照顾,晚上爸爸就要陪爷爷睡觉。因为爷爷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这个爸爸老是睡不着觉,但他没有埋怨还是尽心尽力的照顾。每到过节爸爸放假时,他总是要带着爷爷去看看附近的景色,和爷爷去田野里呼吸新鲜空气,虽然有点麻烦,但爸爸希望多看到一点爷爷的笑容。中午爷爷总是要睡上一个午觉,爸爸总是叮嘱我要给爷爷不时地往上盖盖被子,以免着凉。虽然简单的一个叮嘱、一个动作,但透漏出爸爸对爷爷不善言语而又细腻的爱。

“一个小小的问候对父母来说是一份大大的爱”这句话在我心底里扎下了根,从小的熏陶也让我学会了孝。我不善言语,也不会对父母说什么甜言蜜语,只是吃完饭后洗洗碗筷,睡完觉后叠叠被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的我只有父母,以后的父母只有我们,现在用成绩报答他们,以后用爱报答他们,让他们过上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

传承家风,传递家风。愿勤劳、舍己为人和孝顺之风永远飘荡在我家上空,永远飘荡在这个社会的上空,永远飘荡在中华民族的上空!伴着温暖,飘进千家万户中,也飘进每个人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说我的家风家训征文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里,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明确地告诉我家风家规是什么,可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上都体现着我们家的家风。

爸爸告诉我做人要正直、善良、诚实,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拿。一次,我在路边发现一个手机,样子还很新,于是我捡起来,想据为己有,我们班有的同学已经有手机了,我很羡慕。爸爸对我说:“你想想丢手机的人该多么着急,手机里有人家很多重要的信息。”我低着头想了想,最终把手机交到了爸爸的手里,然后爸爸通过电话信息找到了失主。

妈妈在图书馆上班,她每天下班前总要把图书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前不久,她得了腰椎肩盘突出症,这种病不能劳累,腰部不能使劲。一天,快下班了,她一只手扶着腰,一只手吃力地在拖地,我看到后对她说:“妈,别擦地了。”妈妈边擦边对我说:“没事,我慢些擦,不擦干净我心里难受,总觉得今天的事没有做完。”我赶紧拿起了拖布和妈妈一起擦了起来。

每天,爸爸妈妈都要给奶奶和姥姥姥爷打个电话,问问他们在做什么,身体怎么样,叮嘱他们要注意锻炼身体。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我,家风和家规是什么,我已从爸爸妈妈的身上看到了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好家风好孩子征文900字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好的家风,就像家的主旋律;就像家的柱子;就像春雨,滋润着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最近童鞋(同学)们总是在谈论着自己的家风,现在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好家风吧!我们家也有许多家风呢!

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也无关父母文化程度,关涉的是父母德行素养。一个知识分子,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差强人意;一对文盲父母,却可能培育出良善品德的孩子。作家老舍曾写道: “我真正的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学校育人一课缺失时,常是父母来补齐。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对于很多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

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因此,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与沟通,双管齐下,目标一致,才能使“家风”建设落到实处。

在家里是家风,在社会上是社会风气,在学校里是校风,在班级里班风,家风占主导位置。我们希望校园是践行良好家风的校园,是践行良好校风的校园。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核心价值不改。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以传承好家风,培育好家风,弘扬“贤文化”共筑“中国梦”为主线,开展“好家风”培育系列活动,如:举办“好家风给我的教育”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从校园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立德树人的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好家风好家训征文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好的家风,就像家的主旋律;就像家的柱子;就像春雨,滋润着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最近童鞋(同学)们总是在谈论着自己的家风,现在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好家风吧!我们家也有许多家风呢!

有着许多比如:嗯,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有吃饭时要洗手,上完厕所要洗手。好的学习习惯,写作业要有计划性,书桌要整理好。好的生活习惯,教我要怎样做人等等。

在我们家,我的爸爸妈妈经常教我做人的道理,还给我们家定了家规呢。不过,他们喜欢用事情告诉我道理,让我永远铭记于心。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上街。外面有好多乞丐,我对他们产生了厌恶,看见他们就恶心。这时,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旁边,还向我乞讨。我心想;恶心死了,给他一毛钱吧。我便把钱投到他的碗中。不想搭理他,可他竟然死不要脸的还向我要钱,我气愤极了大声说:“滚开!”妈妈看见了说:“注意礼貌。”我想一个乞丐而已。可妈妈却把5块钱给了他,我大吃一惊。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干嘛给他,五块钱可以买一根梦龙耶。”妈妈和蔼对我说:“他是真的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就是献出自己的爱心啊。孩子,记住啊,一定要有爱心和帮助他人的一颗心,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东西,就是那金子般的那颗心。”这番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告诉我一定要有爱心,有一颗帮助他人的心。

还有一件事,使我一生难忘,那是爸爸妈妈要告诉我要独立和坚强的道理时地一件事。

记得有一场大雨,我的同学都被接走了。我还在教室里,我想如果今天爸爸妈妈开车来接我就好了。可我等了好久,爸爸妈妈还没来,我只好打着我那把破伞,带着怨恨的心情走在回去见到路上,我看这次我一定不会原谅他们了。烦死了。我只好慢吞吞地走着,雨点打在我的身上,我觉得异常的冰凉,也许是心凉了吧。

我打开家门,我想哭可还是忍住了。爸爸妈妈笑脸迎接着我,我别过脸不想理他们。妈妈轻声走过来说:“孩子,今天你是自己走回来的。看一看你身后的脚印吧,以后也要这样坚强哦,要独立要坚强要自信要宽容,这不就是我们曾经定过的家风哦,要加油噢。”

独立,坚强,自信,宽容,有爱,这就是我们家的5大家风。我一定要努力做到,做到最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相信,我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的。我希望,这些家风永远伴随着我成长。加油吧,为有这些而骄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说我的家风家训征文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佳节,举国欢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之际,我不禁想起那些为了给我们带来现在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于是,我便利用长假时间阅读了《伟人故事——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书中毛泽东勇敢果断、英明睿智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所作所为也让我获得了许多启示。

《伟人故事》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从出生、入学到参加革命运动、最后解放全中国的艰辛历程。而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巧渡金沙江”。

红军四渡赤水后,决定以最快的速度抢渡天险金沙江,甩开国民党军队。但因没有云南的详细地图而耽搁了时间。在截获云南详图后,毛泽东立刻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负责人研究抢渡金沙江的行动部署。然而,在军委干部团到达皎平渡口之前,国民党军已经封锁了皎平渡口附近的所有渡口,还没收了所有的渡江船只。在这危急关头,红军俘虏了正在巡逻的国民党兵,缴获了船只。得知北岸国民党军防务松懈,总参谋长刘伯承立即命令一个连的战士利用船只秘密渡江,没有费一枪一弹便完全控制了皎平渡口。当晚毛泽东等率军委纵队赶到皎平,过江后在北岸组成渡江指挥部。因船小人多,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严肃告知各部队渡江纪律:有序上船,严禁争先恐你推我搡,无论是谁,都一律服从船上司令员的命令。就这样,从五月三日至九日,七只破船载运了两万多部队及无数骡马,未失一人一骑。

国民党军平日里防务松懈,上下不同心,才致使关键时刻被红军攻破防线,失去“围剿”成功的机会。而红军正是因为领导人无与伦比的组织能力以及严明的军队纪律、众志成城的决心,才能在短短七日内,利用七条小船成功抢渡金沙江。

一个军队,只有有了纪律,才能长久地打胜仗,才能名留青史。而我们,在团队比赛时,也是只有团结一心,秩序井然,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由此可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只有有了严明的纪律和高度的凝聚力才有可能冲破一切风雨阻碍,达到顶峰。

众所周知,候鸟就是一种很守纪律的鸟类,你看天上飞的雁群的队形组织得十分严密,要么排成一字形,要么排成人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呀、呀”的叫声,浩浩荡荡地跟着领头雁按规定的迁徙路线飞行,最后到达目的地。如果哪一只雁不守纪律独来独往,就可能遭有不测。

再回头看看我们自己身边的事情。那些的士一会儿快车道,一会儿慢车道,像游鱼一样无孔不入,横冲直撞,那些的士司机还得意洋洋地说,在这个城市能够开的士,车技绝对是一流的,那在全世界开车都没问题。由此可见,我们的城市交通是何等混乱。

所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在哪里,只有大家上下一心、共同遵守团队的规则和纪律,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二关于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的征文600字

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

谁不想拥有幸福无忧的童年?谁不想拥有和平安宁的生活?如今,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聆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是否还能想起8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否还能想起那些和我们同龄却过早担当救国救亡责任的儿童团的孩子们?

看完《小兵张嘎》这部影片,对比自己,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嘎出身贫寒却异常坚强,他的童年是在枪林弹雨的炮火中度过的。他没有贵重的玩具,没有美味的零食,他也不可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但是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让他退缩,他变得更加坚强与自信,更加乐观与勇敢!拿自己和他一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多么渺小,实在是惭愧之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崭新的时代,生活条件好了,父母、老师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发奋向上呢?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只要想张嘎那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就能战胜前进中的一切险阻,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饮水思源,勿忘历史。张嘎只是战争年代的一个缩影,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用鲜血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倍加努力!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一代,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去创造。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像张嘎那样,心系祖国,听党的话,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为国家的持久强盛、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篇二: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名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65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是中华名族自立于世界名族之林、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赢得了这场殊死搏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揭示了自强是一个国家自立的根本保证。战争是实力的较量,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当年,孙中山先生痛感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日本军国主义敢于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民族分裂、战乱状态,政治腐败,经济落后。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教训和新中国60年建设发展的经验从正反两个方面重分说明,强大国力是一个国家免受外来侵略和压迫,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发展则是实现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65年过去,那场战火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20亿人口卷入其中的残酷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前空浩劫,为子孙后代留下极其沉重的教训。只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才能不枉人类付出的巨大代价。

今天,中华大地上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使命。面向未来,最大限度的把全民族凝聚起来,形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将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让我们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风是什么征文800字:我心目中的家风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家,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是我们眷恋的港湾,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我们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颜氏家训》中有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意思是:“我们所说的可以治国的人,必须先把自己的家治理好,对自己的家人不能管教得体的人,却能去教化别人的,还没有这种先例。”孟母为使年幼的孟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三次迁移;孔融六岁就懂得给长辈让梨,谦逊有礼;岳母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在岳飞背上刺字,愿自己的孩子精忠报国……自古以来,便有许多“家庭教育”的典范,供人借鉴,引人深思。

我虽出生在普通的百姓人家,却从小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家训伴着成长。

父亲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家中生活极其贫困,上学交的学费经常要东借西凑,但爷爷总是对他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父亲每天早早地起床,走十几公里的路去上学,放学后又要匆匆忙忙地赶回家,帮家里人干活。他就这样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终于考上了大学,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生活好了,但家训不能忘。父亲总是教育我从小要做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幼时,每当看到小朋友穿着漂亮的衣服,拿着好吃的东西在我面前晃悠时,我总是在心里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上学后,每当课堂走神或课外遇到难题时,我总是想起父亲的教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家训在我耳边回荡。于是,我提醒自己要打起精神,迎难而上,认真学习,将来也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现在,我成了一名中学生,学习科目增多了,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大了。期中考,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我埋怨父母没有给我正确的指导,抱怨上天没有给我聪明的头脑。白天郁郁寡欢,晚上辗转反侧,情绪非常低落。父亲便默默地塞给我一张便条,上面醒目地写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为之一震,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流。我想起了父亲给我讲的他小时候刻苦求学的故事,想起了家训。我忽然觉得父亲能够一路走来,一定是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即使生活压弯了他的脊梁,他也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斗志,勇敢地战胜生活中的困难,为我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我如今遇到的一点点小挫折,和父亲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生长在温室中的我怎么能为一点点小挫折便唉声叹气,抱怨上天的不公,百般地埋怨父母呢?求学的道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纵使从高处重重地跌倒谷底,我也不能放弃。我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书山,待我自辟一径;学海,候我乘风破浪。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感谢长辈们的谆谆教导,赋予了我坚定的信念,使我看清了自己的梦想,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将把家训牢牢地铭记在心中,成为前进的不竭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与校训的故事征文1000字

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校训是一所大学精神气质的凝练表达,是办学理念和办学原则的集中概括,它既凝练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与办学特色,又承载着与时俱进的校园精神。校训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成为校园文化的“点睛”之笔,是学校形象的主要标志。坚守和传播校训,是大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子中落细落小落实的有力抓手。

按理,学校就是学习,学习嘛,就得吃苦,“勤奋、吃苦”不就是学校的校训?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因为,人有不有用,成不成才,往往并非光看成绩,更主要的,也许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所以,同样是学校,却各有各的校训,它体现一种教育主张与理念,有较强的思想性。它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目的——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只有学校首先有“思想”,有目标,她教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有思想与朝那个预期的目标奋进。校训,为一个学校的师生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而且,世界上著名的学校,她的校训也往往不同一般。可见校训的重要。哈佛的校训是这样的: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斯多德为友,但更重要的是与真理为友。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代表哲学、智慧、传统,但哈佛更看重真理,追求学术自由。北大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校训,她的校训有四个版本,但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直是北大师生心目中的“校训”。清华的校训取自梁启超1914年在清华题为《君子》的演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意为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北师大的校训则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思是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这些校训,都有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大话、套话。所以它与它所属的学校的特征也很吻合,这几个学校之间显然是不能互换的。作文

我一直以为有个性的校训只能是可以进行个性教学的大学才配有,一般的中小学恐怕就只有千篇一律的基础教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便足够了。岂料一天,湘潭市一中的围墙上就贴出了一条显目的“校训”,其中“志向高远、人格健全。”两句让我感受颇深。觉得这是很现实,很必要的“校训”。

据调查,中学生中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理想是当官,这种志向显然不叫“高远”,因为他们当官的目的非常明确,是看中了官的特权。而人格健全,则起码应该是遵纪守法,有道德,讲公德,应该有正义感、责任心、同情心,要懂得羞耻与脸红……而这些正是我们如今所缺失的。

我突然觉得这是一条通用的校训,它不只是适用于所有的中小学,同样也适用于所有的大学。

因为只有人格健全的大学校长,才不会校中办校,才不会高价卖指标来千方百计收学生的钱;只有人格健全的教授,才不会剽窃别人的论文……大学生不认真学习,考试作弊之风盛行;不关心国家大事,贪图享受;我们只听说捐助寒门学子,就没听说过寒门学子学成以后报效社会;大学生花父母的钱不心疼,攀比手机、名牌衣服,攀比高消费;浪费粮食不心疼,饭菜倒得到处都是,馒头咬一口就丢掉了;不讲卫生,纸屑垃圾随手扔,有的大学的走廊上比牛栏屋还脏……这些,体现的当然不是一种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是做人的前题,缺了这一点,再有天大的本事也于社会无益,所以,将它放在所有学校的校训前面,让师生们朝此努力,中国方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优秀的家训家风征文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是一个和睦的家,是一个温暖的家。

因为我们家是一个懂感恩的家,父母常用感恩来教育我们,也把感恩付诸生活当中,父母教育我什么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回报,感恩之心,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因此,我们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心情感激,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们,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我们,父母的爱伴随我们一生,引导我们前进,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做为子女我们应该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教育成人,给我们最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当岁月碾过父母的青春留下皱纹和白发,我们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及时孝顺父母。正所谓“你爱吃的三鲜馅,她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这个人就是娘,“相儿时一袋闷烟,半壶老酒”,这就是父亲,是我们“登天的梯”是给我们“拉车的牛”。人不能忘本,人要懂得感恩,孝心不能等待,不善待父母就难取善于人,不感恩父母就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为人们所鄙视,善待父母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我们对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日后儿孙的效仿的模样。

其次父母教我们要感恩师教诲之恩,因为恩师对我们孜孜不倦,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像父亲一样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我们人生之路;像春蚕一样,执着付出,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开化了我们的蒙昧,给我们信心和力量,教我们学知识,懂做人,会感恩。

还有就是父母教育我们要懂得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提携帮扶之恩,社会是个大熔炉,为我们提供了工作就业、提升能力、成长成才的机会,但我们作为一沧海中的一粟,实在太渺小了,工作中有我们的同事,还有给我们就业机会的企业,培养我们的领导,关心我们的朋友,所有这些人不仅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使我们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还使我们做出了成绩,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正因为如此,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使我们的生活,学习充满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风世代传初二作文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父母在教育我遵守一些规矩时总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规。家是圃,家里的人都是苗,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长出茁壮的植物;家风就像养分,滋润着每个家庭成员,健康成长,蓬勃发展。

说起我家的家规,与我家人的职业有很大关系。我家几代从医,曾祖父、曾祖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医院工作。从医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要有医德。医德涵盖的范围很广,诚信、仁心、仁术,而爸爸告诉我,作为一名医者,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

爸爸十分注重培养我的责任感,从小就鼓励我做班干部,以锻炼我的责任感。许多人都说,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爸爸作为我的榜样,他做到了以身作则。

爸爸在一家大医院做肿瘤外科主任。还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六晚上,为了庆祝我期末考试获得了好成绩,我们全家人出去吃火锅、看电影,回到家已近凌晨。就在我们全家洗漱完毕准备上床睡觉时,爸爸的电话响了。我看到他拿起电话,脸色瞬间凝重起来。他对着电话说:“你们做好二次手术准备,我马上赶过来。”放下电话,只见爸爸麻利的换衣服、穿鞋、拿车钥匙,我知道,一定又是科室的患者病情有变化了。妈妈一边帮爸爸拿外套,一边说:“什么病人?”“一个肠癌术后的患者,现在血压一直掉下来。”同为医务人员的妈妈,行动上没有阻止,言语上却有些不满:“科室有一线二线值班医生,足够处理这种问题了。天又这么冷,你完全可以不去啊!”爸爸一边接过外套往身上套,一边说:“不行,血压一直掉,估计是手术区域有血管的结扎线松脱了,还得再手术,找到血管结扎起来,不然这病人保不住。”说话间,爸爸已经走到门口:“你们安心睡吧,我手术完就在值班室里对付一下。”

看着爸爸的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心疼爸爸,这个时候去医院,忙到快天亮是肯定的;一方面,我也很骄傲,我有一个可以把人从生命线上拉回来的爸爸。这样的故事,在我们家里,从我有记忆的这些年,不是插曲,而是常态:从小我家的饭桌上,让我记得最多的不是可口的饭菜,而是不停响起的电话,爷爷的、爸爸的……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他们接到患者或家属的,都耐心地、负责任地一一解答,妈妈总说:没有一顿饭是安静的吃完的。对于妈妈的抱怨,爸爸说:“哪怕一个电话,患者也是很忐忑地打来的,我们多负起些责任,多解释,多沟通,他们就不那么害怕、不那么无助了。这是做医生的责任啊!”

祖辈把负责敬业的家风传到了爸爸这,我也会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其独有的特殊训戒,这就是家风,有些是勤俭,有些是孝道,有些是敬业,有些是负责。这些其实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每个家庭都遵守家规,把良好的家风世代传承,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弘扬优良家风征文2000字

全文共 1754 字

+ 加入清单

老与子,孝也。孝者,能传承文明圣火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弘扬优良家风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中庸》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为人子要孝顺尊敬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还记得央视一套的一则公益广告。劳累一天的年轻的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洗完脚,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孩子没有睡觉,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

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还有那微波荡起的水花,孩子纯真的笑脸,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多么温馨与幸福啊。年轻妈妈满脸的疲惫瞬间化成世间最美的笑容,人间的真情与天伦之乐的幸福展露无遗。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孝心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里面的两位母亲,一位慈祥可爱,一位贤惠孝顺,而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以身作则,一个懂事可爱,受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这则广告感动了无数人,很好的诠释了"家风"这个词语,宣扬了中华民族的"孝",呼吁现在的人们要常回家看看,关爱老人与儿童。 "妈妈,洗脚"这稚嫩的童声依然回荡在我们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词,"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也成了我们行动的指挥棒。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孩子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更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今,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老与子,孝也。孝者,能传承文明圣火也。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孝,必以孝为核心。有一本看似不起眼的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是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编写而成,其中蕴藏着先哲对我们后人的教诲,是传承家风的宝典,当代社会可以通过这类优秀国学经典来弘扬中华优良家风。

依稀还记得春节时期央视有关家风的调查和访谈,人们都淡褪了对家风的重视和理解甚至是漠视。传统的家风,是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融入新时代的气息,但“孝”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需在此基础上革故鼎新,培养后人践行八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孝”为核心,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于东方。传承优良家风,昭示于后代,将永世莫忘。我们后继人则任重而道远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家训家风征文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代功利教育的重围下,更多家庭非但没有舍弃良好的家风,更将其视为珍贵的家庭精神财富,孜孜以求,美好的人文情怀得以代代延续。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家庭风气的影响;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子女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

在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正在发生许多变化。以前的家长经常把学习当成孩子的任务,他们习惯于布置任务、检查孩子的学习。而今天,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建立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是求得共同语言、增长知识、形成兴趣、保持进步的基本手段。在一个家庭,学习也是稳定幸福的要素之一。今天的孩子和上一代孩子的最大不同是,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学习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所有人都面临着信息的更迭,很多东西很快就会落后。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知识结构,家长也许该向孩子学习很多。在孩子面前,家长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了,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的家庭,受到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才能心情愉快,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舍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老师,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短短的几句话,也反映出如雨的家风。

这也正是有些贫困潦倒、目不识丁的人之所以能把孩子培育得成名成家,而有些腰缠万贯、学富五车的人却做不到,原因在于有比金钱、物质和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积淀下来的人文底蕴。

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而不是只要求孩子如何做。

家风就是父母之风,父母的良好品质是孩子的无价之宝。父母的缺点就是孩子生命的伏险。父母的品质、作风、性格、爱好,都会自然地在孩子心灵上。

这正是找人要找个好人家的玄机了。

爱你的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最新华人好家风征文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家庭的家风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一个人又在不同的家风中成长起来。

我家是一个大家庭,从爷爷那里开始,一直延续着我家的好家风。爷爷告诉我们,祖辈们都说“百善孝为先”,首先要懂得孝道,所以我每次看到爸爸妈妈一有时间就经常去看望爷爷奶奶,买很多好吃的给他们,爸爸帮爷爷家干一些重活,妈妈就洗洗涮涮的忙个不停,爷爷奶奶在这个时候总是在旁边说:“别忙乎了,你们上班累了!”,可是能够看到,爷爷奶奶的眼里充满了欣慰和幸福。

爷爷还教育我们,做人一定要正直,永远不要有害人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还要乐于帮助别人,爷爷常说“舍得舍得,只有舍才有得”,我们也是这样做的,爸爸妈妈都帮助过很多人,我也在学校帮助过很多同学,爷爷夸我是个懂事、有善心的好孩子,我也觉得从心里感觉快乐!

我们还有勤俭节约的好家风,从来不浪费任何东西,我每次吃饭都会把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吃完,也不会乱花钱,哥哥穿过的衣服,改一改妈妈就拿来给我穿,妈妈还用很多破旧的衣服做拖布和椅子垫呢,非常漂亮!爸爸也常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也觉得节约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在家里,很多事都需要自己做的,爸爸妈妈从来不娇惯我,一开始很不理解,也因为爸爸妈妈不帮我,还哭过呢!后来爸爸对我说:“一个人要学会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将来长大了谁还会帮你呢?所以从小就要锻炼自己哦!”,后来,我学会了坚强,很多事情都去学着做,自己做。妈妈说,她很小的时候就学着做饭洗衣服了,还要下地干农活呢,我听了以后,感觉自己要比爸爸妈妈幸福多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会自强自立呢?

这些就是我们的好家风,我觉得生长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很幸福,有这样的好家风很自豪,孝顺、正直、勤俭、自强。其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我们本应该坚守和传扬下去,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品德!

好家风培养了我的好品质,好家风让我懂得了人间大爱,好家风更会让我们未来的生活吉祥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议家风谈家教征文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良好的“家教”之于良好的“家风”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之于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睦、和谐、文明、进步也是不可或缺,这个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说它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根,也毫不为过。

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是很丰富的,家训、家教、家风就是极具价值的一个系列。《大学》里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正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每个人都是由“家”走入社会的。毫无疑问,良好的家风、家规、家教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标准、操守品行,乃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社会由个人组成,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

良好家风的形成必须靠家教。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已经不自觉地将“教育”窄化为“学校教育”,以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并没有将“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这种语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补课的同义词。这难道不让人担忧吗?曾国藩晚年在《与弟书》中写道:“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我们真应该三思其言。

在传统中国,几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训,通常在汇聚族人祭祀祖先时,由族中长老领诵,敬谨恭读,这就让族中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可惜的是,这一优良传统曾经被我们自己摧毁并且遗忘;可喜的是,近年来,它已经在民间复苏并且复兴。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教诲、训诫,又重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培育着良善的种子。

“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家教”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不等同于教养,文化不等同于文明。教育必须体现为教养,文化必须落实为文明,才有真实的价值与意义,否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都是令人怀疑的。从教养、文明的角度看,家训、家教、家风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不言自明、毋庸置疑了。

1.议家风谈家教征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