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地民风民俗作文通用三篇 作文题目汇总20篇

读懂一个题目能让作文不跑题,也是得到高分的关键。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关于本地民风民俗作文通用三篇 作文题目的知识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浏览

5966

作文

618

傣族的民俗民风作文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六年级作文:民风民俗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饮食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贵州,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环抱,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这里除了风景好之外,在我们当地,各种各样的习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两个节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会贴上红红的对联;威严的门神;各种各样的“福”字剪纸。

在新年那一天,人们会把长长的一串鞭炮从山上铺到山脚然后点燃,听外婆说这是和山里的山神一起过年,求山神保佑,来年的田地五谷丰登。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做饼、打糍粑、吃长寿菜。整条街都十分喜庆,这一切无疑透露着人们对新年的重视,新年对人们的重要。过了新年,就是又一个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们那边,也是一个长辈们重视的日子。在我们那里“元”同“圆”谐音,所以长辈们这一天,就想一家人团团圆圆。这一天,长辈们,还会自己亲自包汤圆,她们会在汤圆里包上各种各样的馅,还会在汤圆里包一些别的东西,像钱、桂圆、花生等,花生预示吃苦耐劳,就会有好结果;桂圆圆圆满满,则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钱,希盼来年财源滚滚。元宵那天,还会养鱼,养一天后放生。为什么不在新年养呢?新年养鱼年年有“余”嘛。长辈告诉我:新年吃鱼,有了一个“余”,那个时候养鱼,两个“余”就抵消了,就没福气了。所以在元宵养,就一直有好福气,又给元宵一个新的意味。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真是应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杭州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杭州是我的老家,说起杭州的春节习俗,那真是非常多,下面我就告诉大家我们浙江杭州的习俗吧。

首先“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还有就是:开门炮。在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到处是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就是所谓"接年"。放“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思是可解除一年的晦气和倒霉,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大丰收。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说一些吉庆的话。一般鞭炮都是红色的,燃放后满地通红。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老杭州人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基本上是商家有的,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提高气氛的功能。

在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落花生叫长生果……。

这些就是我们浙江杭州过年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满族的民风民俗800字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 .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 . 对襟 .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风民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传统的风俗,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中国春节的民风民俗

民俗之一――贴春联。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mai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民俗之二――帖窗花。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民俗之三――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挂门神,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

民俗之四――压岁钱。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孩子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害人。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也有人在孩子的枕头下面放压岁钱,保护孩子。在明清时代,“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给压岁钱虽好,沿袭了传统,也表现了长辈们对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

这就是中国传统春节的民风民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400字_文化作文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我相信,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来,咱们废话少说,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吧!

你知道咱们的传统节日春节都要有那些东西呢?嘿嘿,没错,春节咱们要准备:鱼、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买鞭炮、对联和福字。下面,就让我讲讲我这一次过年的经历吧!

早上(当然,不是过年的那天早上),妈妈带我出去买鞭炮、对联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摆满了买年货的摊子。我对妈妈说:妈妈,咱们先期买鞭炮吧!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走进了一家买鞭炮的店铺,我相中了几盒小鞭,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这些。没问题。妈妈爽快的说妈妈也买了些挂鞭。

买完鞭炮,妈妈又带我走进了卖福字合买对联的地方买了一些福字、对联等回到家贴在窗上、门上和墙上。

买完了东西,我们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对联堆在了门上和墙上。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妈妈每年货的经历(以前都在爷爷家玩,没空去),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老家的婚礼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大柘镇塘根村,那里的婚礼风俗习惯非常传统,近似于影视中的古代婚礼。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燃起鞭炮.“呜里哇啦”吹响唢呐,热闹极了。吹唢呐的有七八个人,节奏欢快,铿锵有力,高亢明亮,那场面用语占真是无法形容。你瞧,从花轿里走下来一位大姐姐,接着一位老婆婆马上扶她走进大厅,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时啦。那老婆婆拿来一根红绸带,让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仪大喊一声“肃静”,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司仪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旁人立刻端上来一盘食盐和一盆山石,寓意他们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这时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个小男孩身上?原来那个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献I二两个红彤彤的鸡蛋,鸡蛋寓意早生贵子,这两个鸡蛋寄托了亲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该是敬茶的时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盘中香味浓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给他们。父母高高兴兴地接过茶,一面细细地品味着,…面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新人,这又是长辈对他们和和睦睦、白头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仪大喊一声。顿时整个大厅人声鼎沸,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向自己的快乐天地。房门前,摆放着两盆生机勃勃的石竹,寓这对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户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头焕然一新,希望这对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丽的画卷。

老家的婚礼习俗可真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但是我们村的民风民俗却非常引人注目。下面我就说说我们家乡最大的节日,春节的风俗。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除了体现在节日的气氛里,最大的体现还是在我们家乡人的热情好客。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除夕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重要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孩子,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这两个字谐音,所以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由长辈用红包分给孩子的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还要在墙上、门上倒贴“福”字,表示“福到”,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有寿星、寿桃、十二生肖、龙凤呈祥等。

在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烟花爆竹,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花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

过年的前一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一般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出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和酱油等佐料沾着吃。因为“饺”和“交”形近,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此外饺子由于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节日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何止是春节,百姓一年到头每天都在过节啊,天天都是快乐的!

[除夕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俗民风春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每到这时,大街上总会挂满红红的灯笼,大街小巷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有这样独特的风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扫尘房,腊月二十六,蒸枣饽饽。除夕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过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蒸枣饽饽了。每年我都会参与。蒸枣饽饽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准备好,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来,面就已经发得白白胖胖,轻轻用手一戳,面软软的,像一块橡皮泥。

把做枣饽饽的材料,便可以开始做枣饽饽了。先揉好一块儿面,再找到它的中央,开始插第一颗枣,再顺次把枣插在第一个枣的上下左右,每一边为四颗。

看着妈妈手上那娴熟的动作,一个又一个的枣饽饽从她手中诞生了。我看着这些挺简单的,于是便想尝试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没有劲儿怎么的,面揉了好长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变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妈妈,妈妈帮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难了,我不会插枣儿,刚把面提起来,还没来得及插枣儿面便瘫了下去,这时姥姥就会对我说:“阿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轻轻松松享一辈子的福哦。”

蒸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用来做小猪,小猪的耳朵和鼻子,我们用了红糖面,把红糖放进面里揉,便成了红糖面,用大豆做小猪的眼睛,那样子,还真是可爱。

做完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还做了元宝,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

一个个白胖的枣饽饽出锅了,这些可爱的饽饽里包含着对家人的祝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传承,却包含着每一个人的爱,我想将来我一定要传承家乡的传统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风民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我活在节日里,和民风民俗形影不离了,它的魅力吸引了每一个人。

是古人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至今也非常受人喜爱,让人重视。

端午节的早上,长辈就会起早贪黑的将艾叶。蒲草。桃枝贴在门上。常听大人们说,端午节会有鬼在街上流荡,也许这是驱鬼辟邪,治住这些鬼为非做歹吧!

端午节农村里忙着插秧种地,也是妈妈们展现他们心灵手巧,贤妻良母的好机会。厨房里的他们忙出的一身汗,都来不及擦。你看,这宽宽绿绿的粽叶,白生生的糯米饭,各种馅人,多么诱人,令人垂涎三尺。

粽子包好,每逢亲朋好友来访,我们就赏他们一串,让他们拎回家。我呢!就提着一只只粽子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以前,心灵手巧的奶奶会眯着眼,左织右编给我织出一个网带,然后在里面装一个咸鸭蛋,神神秘秘的带在我脖子上。我欣喜若狂,又有无限的好奇,奶奶挂好之后,对我说:“这会给你带来好运。”我欢天喜地,宝贝的不得了。

中午,家乡的和一片寂静,家乡的农田里一片喜气祥和。我们会给在农田里的亲人送饭。粽子。咸鸭蛋。水辣豆。糯米粑粑,应有尽有,大小们一边吃一边谈天说地,而我们就在田里无拘无束得闲。

祖先留下的习俗有我们一脉相传,不管科技有多么发达,他都不能代替传统的节日的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WWW.t262.com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永康市外几十里的一个小村。早些年,村里的许多房屋是茅草做的顶儿,所以得了“茅鼓隆”村名。

要问咱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十有八九会告诉你“茅鼓节”了!茅鼓节算得上是村里的特色节日,更是孩子们的节日。

每年立秋左右,快到“茅鼓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去收茅草。茅草可是这活动必不可少的原料!刚收的茅草油亮亮的,怎么看都像是打了蜡似的。茅草摸上去滑溜溜的,可有韧性了!任凭你怎么折,怎么弯,都不会断掉。茅鼓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茅草编成鼓的形状。因为在老人们看来,鼓就代表着团圆、平安。

用茅草编鼓可是有难度的,村里的大人,尤其是老人最会编了,孩子们要想参加活动,就得自己学着编。编鼓要诀就是要环环相扣,扣紧了,鼓才不会散。成形的鼓是扁扁的,厚约五至十厘米,鼓面为圆形,直径约二十至三十厘米。鼓面摸上去光滑,有格子状的斑纹。茅草的穿法也十分讲究,一根在上,一根在下,还有一根得在中间固定、支撑。

鼓编完了,就可以往鼓里装上大把的糖了!乡下可没有那些好吃又好看的水果糖、橡皮糖,却有孩子们最爱吃的麦芽糖和皮筋糖。皮筋糖实际上是跟皮筋相像的“硬糖”。糖的外面有一层硬硬的壳,里面却是柔软的“夹心”,是孩子们的最爱。把糖装好,孩子们的工作就完成了。此时,大人们正在搭“舞台”,布置活动场地。

到了立秋当天,孩子们一早就抱着糖鼓出门了。来到村头的台子上,大家就开始抢夺“领地”了。争到了好位置,接到的糖也会越多。

日上竿头时分,活动正式开始了。孩子们拿起小木鼓锤在鼓上猛敲一阵。糖果就从鼓缝里往外掉。无数的糖果随着一阵阵鼓声落下,真是令人兴奋的一场“糖果雨”啊!

你瞧,孩子们嘴里含着两三颗糖,手里捏着两把糖,全身上下的口袋全塞满了。大一些的孩子们利用自己身高优势跳起蹲下,不时还高兴地大声嚷嚷;年龄小的只能跑到台前捡别人掉下的;个别调皮的,直接躺在茅草堆边,张着嘴,等糖自动掉进嘴巴里!

这真是一场欢乐的糖果盛宴!

难怪咱家乡的孩子都爱茅鼓节,都爱这个名叫茅鼓隆的小村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风民俗的作文400字左右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天气很好,万里无云,我们一家来到儿童乐园逛庙会。

刚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串串红灯笼,充满着过春节那喜悦的气氛。红灯笼边还有三匹骏马的雕像,栩栩如生。

刚来到庙会,我一下子就闻到了美食香喷喷的气味。这里的美食可真不少:台湾蚵仔煎、日本秋刀鱼、绍兴臭豆腐、老北京驴打滚、北京臭豆腐、北京糖葫芦、北京茶汤……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逛庙会的人很多,到处都是买吃的、散步的,我们也买了许多好吃的,有台湾蚵仔煎、有北京臭豆腐、还有北京梨糖汤等。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美食,在人山人海中行走。

再往里走,是各种小游戏的店面:有用小皮球投奖品;有用小球在细小的木棒丛中掉下去,只要五个球都落到偶数就有奖品,而奖品的大小由你落到偶数几次定……虽然我自己没玩过,但是看着别人玩也很有意思。

我们又往回走,到大门的红灯笼边拍照。

坐在汽车上,我吮着糖葫芦,心里也和这糖葫芦一样甜滋滋的。吃完了糖葫芦,我舔了舔嘴角,有糖葫芦甜蜜蜜的味道,有蚵仔煎麻辣的味道,也有梨糖汤淡淡的甜味和清香。我下次一定会再去逛庙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蒙古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构建了我们这美好的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的几个少数民族吧。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湖北过年民风民俗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武汉人要贴对联门神、贴福字、贴窗花,要祭祖,吃团年饭,一家人团团围坐,边吃边咵,一直到转钟,才算完成了守岁。零点一到,就放鞭炮,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伢儿们。

等到正月初一天一亮,鞭一放,就可以半开大门出门(封门钱纸留一头在门上)。出外拜年了。

而拜年在武汉也有讲究,初一拜父族的爷爷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亲友;初五是财神生日,商店复业接财神(蛮多做生意的都要到归元寺烧头炷香,祈求新年财源滚滚)。初六把初一累积起来的垃圾倒掉,这叫“送穷”。

说到过年,武汉还有蛮多歇后语:像腊月下油面—有盐(言)在先;三十夜里吃藕—看穿了;跛子拜年——以歪就歪等等。但是不论这个年怎么过,过年的滋味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欢喜和甜蜜的。

在黄冈,除夕早上贴对子,晚上守岁,到晚上十二点,人们会放烟花庆祝。自半夜时分至天光时分几乎都有烟花冲天,响声此起彼伏!

关于过年日程安排,黄冈地区的习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里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将家里垃圾往外扫,更不能动土。而且还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余。

而黄石的春节,基本是从除夕开始的。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吃饭前,人们先在门外点一挂鞭炮,放完鞭炮即关上大门准备开饭。在大家围坐饭桌之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边吃边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到了“春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己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春节的步伐越来越近,政府出资把大街小巷粉刷一新。瞧,道路两旁的商铺装修的古色古香,树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和中国结;看,公园里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听,鼓声,鞭炮声,歌声,乐声,汇集成气势磅礴的交响曲。人们喜气洋洋,迎接春节的到来。

除夕的晚上,我家里可热闹了,表哥表姐都来了,我们在一起边说边笑,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过的可真快呀,只听见主持人倒报着“十、九、八……一”“当—当—”除夕的钟声响起了。我高兴的叫喊着:“新年到啦,放鞭炮了。”此刻,外面的鞭炮响彻云霄,礼花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样撒下了数不清的花瓣,看到这光彩夺目、千姿百态的礼花令人眼花缭乱,把除夕夜的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仰望夜空洒下的点点金雨,凝视地上绽放的朵朵彩花,我和表哥表姐尽情地拍呀、跳呀、笑呀……

大年初一是我最向往的日子,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跟随爸爸妈妈去拜年,这一天我不想发财都不行,因为我能收到很多的红包。红包里面装满了压岁钱,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过年就是这样隆重,我们的民风民俗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眨眼间,春节就要过去了。我又该背起书包去上学了,我决心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爸爸妈妈的抚养和老师的辛勤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傣族民风民俗泼水节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名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是啊!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而我,却对傣族泼水节很感兴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平静。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火魔。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办法。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勒死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后人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那天,人们早早地为佛洗了尘,接下来就是相当精彩的泼水活动了。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了,衣服被淋湿了,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了感情,泼出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节日期间,人们除了泼水,还有很多其它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人们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我想,这朵永不凋零的“花”,一定会越开越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春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在度过了紧紧张张地腊月30日,终于迎来了2018年的春节。对了,为什么要过年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从前,有一只大怪物,名字叫“年”。“年”在除夕那天总是会出现,并欺负一些人家,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家都受到了“年”的袭击,只有那些门上挂着红窗帘和门前生着火,十分热闹的几户人家没有受到袭击,应此人们知道了“年”就怕这三样东西,于是每到除夕人们便用这三样东西把这只大怪物赶走了,久而久之,便流传下来成了习俗。

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了团圆饭,便和弟弟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上放起鞭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老鼠炮,它一边飞一边还发出了“吱吱”地声音,好像在上天之际还想呼唤同伴一起去天上偷东西,把我们逗得笑死了。

放完了鞭炮,我就和亲戚朋友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心情十分开朗,有相声、有小品、还有魔术……十分好看,比如,那一个叫“我忍不了”的相声,这是讲一些不文明的事,然后那个人看了连声叫忍不了,可是他却以不文明的形势提醒别人,当时,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一个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