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爱国故事(20篇)

艺术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艺术,空茫而壮美。如果,这可算作杨武学书的留白。今天小编就来分享a,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5964

作文

153

中国五个名人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3、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5、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殉难前,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然后在刑场上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他凛然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39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周恩来爱国的故事2:周总理唯一的一次“国骂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在愤怒至极时骂人、摔东西、甚至打架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骂人,但这些方式为谦谦君子所不齿,基本不用。周恩来总理无疑是人们心中的谦谦君子,他光明磊落的一生日月可鉴,没有出格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位伟人一生中也有一次“国骂”。

周总理身边最后一批秘书之一纪东,在《难忘的八年》一书中披露了周恩来在文革中同“四人帮”斗争时唯一的一次“国骂”。

1973年前后,毛泽东共三次点名批评周恩来。“四人帮”趁机火上浇油,对周恩来进行了疯狂密集的围攻,大有把周总理打倒踩在地上之势。

林彪事件之后,周恩来讲到他的处境,他说,“我难呐。”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关于林彪集团到底是“极左”还是“极右”?周恩来认为林彪团伙是“极左”,所以要清除“极左”势力。但是“四人帮”反过头来说林彪不是“极左”,是“极右”,反过来批评周恩来清除“极左”的做法。

当时周恩来手中拿着一个文件,看了以后,把文件啪地朝侧右后方摔去。纪东随后听到周总理骂了一句:“妈的,怎么不是极左,就是极左嘛。声音不大,但每个字我都听得清清楚楚。我看到总理双眉紧缩,两臂放在椅子扶手上,上身靠着椅背,两眼怒视着窗外。”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批评周恩来后,“四人帮”借机对周总理进行所谓的“帮助”,实际上是一个围攻。周总理一言不发只向他人要了一支烟,大家都知道总理他从不抽烟,难道他要破戒吗?

大家看到,总理把拿在手里的烟揉的粉碎,揉的粉碎。这时总理揉碎的不仅仅是这一支香烟,而是他那颗滴血的心,他的心有多么悲怆。

在“文革”的特殊时期,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和屈辱,他都默默忍受了,他的信念是舍身忘我,要把国家带出浩劫。

周总理曾经说过:“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

当年中央办公厅的秘书一说到总理所受的委屈,许多人都是谈到一半,就谈不下去了,眼泪就下来了直至泣不成声。这样的一种情绪、感情,包含人们对总理无可比拟的崇敬爱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振兴中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来的。在孙中山之前,也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像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徐寿等思想家、科学家,还有一些清朝的官员,都在想办法使中国强盛起来,但是他们大都是在清朝的“躯体”上进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孙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败和反动,认为只有推翻这个绊脚石,实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

1894年,孙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现属美国)创建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顾名思义,就是振兴中华的意思。孙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成立本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后来,他又经常不断地宣传振兴中华的思想。有一次,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还要说过:“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运命,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刘晓连是一位与新中国同龄的传奇飞行女将军。她先后飞过七种机型,是目前中国x队所飞机型最多的女飞行员。

说起刘晓连,人们都会想到她曾创造的航空史上的奇迹。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日九时三十二分,刘晓连和她的机组完成转场任务后,驾驶军用运输机从张家口机场返回部队。当飞机爬升到七百米高度时,忽然受到一架歼击机的撞击,“嘭”地一声巨响,机组人员全部被震昏过去……

被震倒在中央操纵台上的刘晓连清醒过来后,第一个发现飞机已下坠四百多米。“快抢救飞机!”她大吼一声并奋力撑起身子,双手紧紧抓住驾驶盘,但由于机头底部被撞破,机体变形,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严重损坏,部分操纵系统失灵,飞机似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就在这万分危急之际,她强忍伤疼在机组人员的协同下,以超常的力气将飞机拉平。

此时又出现意外。正当刘晓连机组艰难地驾驶重伤的飞机降落时,她发现跑道上有歼击机在起降,假如强行在跑道上迫降,很可能与其它战机相撞,造成机毁人亡。于是,她毅然决定在备降的草坪上着陆。在前起落架被撞掉的情况下,刘晓连靠平时练就的过硬的技术和临危不惧的军人品质,飞机迫降成功!

一场灾难避免了!事后专家们在检查飞机时认定,机上铆钉等连接部件已大部分断裂,再有三分多钟,飞机将在空中解体。这样的飞机能安全飞回,在航空史上是奇迹。从飞机被撞到成功迫降只有五分钟。就在这短短的生死之间的五分钟里,刘晓连创造了奇迹,保住了战友与战鹰的安全,为此她荣立了一等功,被授予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成为人们仰慕的英雄。

“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刘晓连在她四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不停奋进,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和“之最”。

一九六九年,二十岁的她担任机长,成为空军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女机长;一九六九年,她担任团飞行参谋,是中国x队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女作战参谋;一九八二年,她荣立一等功,成为中国第一位荣立一等功的女飞行员。她领受任务,驾机进藏,成为第一个驾驶大型运输机进藏执行任务的女机长;一九八六年,她从空军学院(空军指挥学院)毕业,成为空军第一位由院校毕业的女指挥员;一九九一年,被空军首批授予“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

如今,刘晓连不再驾机升空了,但她仍然保留着做飞行员的标准:一切都要做到最好!身为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她以四十多年来形成的独特品质和作风,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空军指挥员。同时,还在为中国女飞行员的培养尽心尽力。

刘晓连简介:

刘晓连,全国妇联副主席,特级飞行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1949年11月出生于辽宁大连,祖籍河北蠡县。

1965年7月从北京育才学校招飞入伍,1967年毕业于第一航空学校(现第一飞行学院),是新中国第三批女飞行员。

历任飞行员、作训参谋、团副参谋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委、武汉基地副政委、空军指挥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现任中国人民间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

曾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3次,获得空军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所带领的机组被空军授予“忠于职守,勇于献身,保证安全的模范机组”称号。先后飞过7种军用运输机,安全飞行4000余小时,是第一位驾驶国产运—8飞机的女飞行员,也是第一位执行进藏任务的女机长。曾多次参加空运、演习、抢险救灾、科研试飞等任务。

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全军先进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执委,第九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抗日小兵张嘎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惟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枝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开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途中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有一次,在围剿日本鬼子时,日本鬼子大队长斋藤乘着混乱逃跑了,嘎子和其他三个小伙伴去抓他。嘎子先用木头手枪顶着斋藤的后背大声地说:“把枪放下,不然我就要开枪了。”斋藤以为是真枪,就慢慢地举起了双手把枪放在了地上,嘎子他们就这样押着他回八路军驻地,在路上斋藤乘着四个小伙伴不注意时,逃进了芦苇丛中。这下把嘎子他们急坏了,最后他们想斋藤应该跑不远,决定回驻地找。

在经过村口的井边时,他们注意到井边没人,井绳却在往下转动,嘎子对着小伙伴说:“这里肯定有问题。”他们对着井里大声叫喊,但没人回答。这时,嘎子灵机一动,和二个男孩子一起对着井里洒起了尿,只听井里传来了:“别尿了,我出来。”原来是斋藤被嘎子他们的尿给熏了出来。

闻讯而来的八路军指导员直夸嘎子和他的伙伴们了不起,这也成为了抗日时期的一段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国小英雄故事一:王二小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战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十二岁的放牛娃王二小,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和爸爸、妈妈,哥哥生活在一起,虽然清贫,但他们相亲相爱,生活充满了温馨。

一九四二年的一天,一声巨响,日本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和哥哥眼睁睁的看着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灰飞烟灭,惊恐得不知所措。

二小亲眼目睹日本鬼子残酷杀害村民,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二小的哥哥石头和乡亲们被鬼子抓去修炮楼,二小把乡亲们凑的几个黑菜饼送给工地上的哥哥吃,可恶的鬼子却一脚把菜饼踩进土里。愤怒的二小看到地上有一只蝎子,他用弹弓偷偷把蝎子甩进了鬼子的脖子里。不一会,鬼子被蜇得跳了起来。

恼羞成怒的鬼子端着刺刀刺向二小,一个乡亲举起铁镐砸死了鬼子。工地上一片混乱,乡亲们纷纷逃走,二小躲开了鬼子的追赶,却和哥哥石头跑散了。

又累又饿的王二小走了三天三夜,沿着公路,昏昏沉沉地走进了八路军伏击鬼子的埋伏圈。

八路军吴连长担心会误伤二小,放弃了这次伏击行动。但一个掉队的鬼子却抓住了二小,吴连长策马追上鬼子,救出了二小。

二小被带到根据地,和边区的女干部柳老师住在一起。柳老师是大学生,她教村里的儿童团员们学习文化。她对二小既像妈妈又像姐姐,让二小感受到了温暖。

王二小一心想着要报仇,儿童团长铁柱却瞧不起二小。二小为了让大家瞧瞧自己的本事,从村里偷了两个地雷,要去炸鬼子,却在雨夜中迷了路。

吴连长冒着大雨找回了二小,他很欣赏二小的勇敢。柳老师却生气了,她认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不能做无畏的牺牲。

鬼子向山里扫荡,二小因为淋雨而生病了。柳老师背着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迷迷糊糊的二小躺在柳老师怀里,听柳老师流着眼泪讲要孩子们好好活下去的道理。他恍惚看到了自己的娘,也明白了柳老师一片苦心。

二小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懂得了,鬼子欠下的不仅是他一家,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血债。他还懂得了,等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

鬼子的大扫荡又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设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柳老师带着二小和孩子们又转移到了长城边上。太阳高高地照着,柳老师要教孩子们识字。一转身,她看见悄悄逼近的鬼子钢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柳老师一把将孩子拉到自己身后,枪声响了,柳老师倒下了。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心里着急,他不能让鬼子追上了乡亲们。二小急中生智,唱着放牛歌从山坡上走了出来,他要把鬼子引到另一条道上去。

鬼子果然抓住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走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大叫着要吴连长快开枪。此时才知道中计的鬼子气急败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了起来。

二小像一片树叶飘落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纷纷飘落下来。每一片树叶都像被二小的鲜血染红,满山遍野都是红叶。

乡亲们得救了,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把鬼子全部消灭在山沟里。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了故事片《少年英雄》 。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爱国主题的故事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国英雄刘胡兰光荣死去的故事

全文共 6793 字

+ 加入清单

刘胡兰――一个15岁的农村姑娘,她――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挫败了敌人的罪恶阴谋;她以自己青春的热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当年,她的英雄事迹之所以迅速名扬四海,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山西《晋绥日报》刊登的消息,二是歌剧《刘胡兰》的上演,三是毛泽东两次为刘胡兰题词。

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阎锡山调集近万兵力对晋中地区进行扫荡,声称要“水漫平川”。阎系七十二师少将师长艾子谦率领3个团兵力坐镇文水县,情况开始日益恶化。当时,中共文水县委出于爱护,曾考虑让刘胡兰随同部分干部转移上山,但刘胡兰得知后,坚决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她的理由是自己年龄小,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并且熟悉当地的情况,便于开展工作。后来组织上批准了刘胡兰的请求,让她留在了云周西村。

一、屠“狗”

阎系部队“水漫平川”后,石佩怀(小名石大成)接受了大象镇阎系乡长的任命,走马上任成为了云周西村新一届伪村长。上任伊始,他积极为阎系军队派粮派款,递送情报,瓦解为中共工作的相关人员,群众愤恨地称他为“狗村长”。继续留下来坚持斗争的刘胡兰,通过中共地下交通员把石佩怀的情况汇报给区长陈德照,陈德照又很快把此事汇报给文水县长许光远,并请示处理办法。许县长下达了处死石佩怀的指令。l946年12月21日晚,在刘胡兰的放哨掩护下,陈德照带着武工队员从西山下来后和共方秘密村长白裕河等人处死了“狗村长”。

翌日下午,云周西村伪村公所书记张德润,把自己推测的“狗村长”被杀经过报告给了驻大象镇的阎系军队一营,情报内称:“石村长被杀,系八路军二区区长陈德照及其弟‘鱼眼三’(绰号,大名为陈德礼)和该村女共产党员刘胡兰等共谋杀害。”一营营长冯效翼和副营长侯雨寅闻讯后秘密来到了云周西村,在地主石廷璞家里,张德润向冯、侯二人详细报告了石佩怀被杀经过和村里地主被斗争的情况,并且还报告了共方在村里的干部、积极分子、干部家属的名字,计有:刘胡兰、张年成、石六儿、石五则、张生儿、韩拉吉、梅兰则、金仙儿等。

云周西村共方农会秘书石五则,过去受到过刘胡兰面对面的批评。区党委为了纯洁组织,撤销了石五则农会秘书的职务,并开除了他的党籍。阎系“水漫平川”后,因为党组织没有让石五则转移上山,他牢骚满腹,不但不积极为党工作,反而千方百计投靠敌人。石五则完全从思想上、组织上背叛了党和人民,进行着种种罪恶勾当。

“狗村长”被镇压后,12月26日,天象镇恶霸地主“奋斗复仇自卫队”队长吕德芳和复仇队分队长武金川、白占林带着一帮复仇队员来到云周西村。到村后,吕德芳命令部下到各处搜捕抢劫,他来到岳父石春义家,又同石春义到了段二寡妇家里,在这里第4次召见了叛徒石五则,石春义在大门外为他们放哨。石五则告知吕德芳杀死石佩怀的是二区区长陈德照。

密谈结束后,复仇队员已把村民集中起来“开会”,吕德芳在会上向群众“训话”。他威胁村里的共方干部,要他们“自首”,又威胁群众,要他们“告密”,声言不弄清石佩怀被杀的真相势不罢休。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话。“训话”完毕,匪徒们把陈德照家中的东西抢得一干二净。又用枪托把陈德照的大伯陈树荣打出门外,一把火烧毁了陈德照家的房子。后来,敌人拉着抢来的18车粮食、衣服,急急忙忙地逃走了。刘胡兰站在一家屋门的拐角处,一直监视着这群匪徒的暴行。敌人走后,刘胡兰把敌人这次暴行的经过和匪徒的姓名,迅速地通过交通员石三槐报告给了区长陈德照。石五则也通过石春义把近几天了解的情况报告给了吕德芳,并且和吕德芳进行了第5次交谈,把云周西村党组织成员名单全部出卖给敌人。

1947年1月8日,天刚蒙蒙亮,吕德芳率领复仇队员和阎系―营二连连长许得胜带着几十个“勾子军”(晋中百姓对阎系军队的鄙称)突然袭击了云周西村。许得胜命令石五则的弟弟石六狼引导“勾子军”到李玉芳家里抓住了石三槐。旋即,石五则也被复仇队分队长武金川、队员韩流八等“绑”了起来,石五则知道这是在演戏,并不慌张。

四闾闾长石长茂,引着4个“勾子军”抓住了民兵石六儿和张生儿,另一伙“勾子军”抓住了韩拉吉。“勾子军”还在地主石廷璞院内吊打了石六儿,但石六儿始终没有吭声。当日下午,石三槐、石六儿,石五则、张生儿、韩拉吉5人被敌人带到大象镇据点。

二、告密

这天晚上,石三槐、石五则等5个人在大象镇武宗祠堂内由吕德芳、许得胜、侯雨寅、孟永安(石佩怀的继任者)等人组成的刑庭上的表现是皆然相反的。石六儿和石三槐虽经严刑审讯,但始终守口如瓶。韩拉吉和石五则屈膝投降,供出了村里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妇救会秘书刘胡兰、陈德照、石世芳是共产党员;石三槐是八路军的“公人”;石六儿是八路军的民兵……张生儿在敌人面前也说了他所知道的一些情况。

当晚,一营营部把一份报告送到二一五团团部。报告认为,石佩怀忽被暗杀致死,系该村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共方区长冯德照(系陈德照之误――笔者注)及其弟‘鱼眼三’等人所为。这个报告被送到二一五团团部后,团长关其华,政治主任夏家鼎、副团长祁永昌、政工秘书李天科等人在文水城内团部召开了政务会议。会上,关其华等人认为最好在大象镇附近做个“典型”:要想在文水县推行政权,建立据点,必须要杀几个人,使当地一般农民及游击队、民兵对阎系部队产生畏惧感,不敢再捣乱。夏家鼎拿着一营的报告宣读后,由李天科根据一营报告,用毛笔给师部写了一份报告,由关其华亲自交给了艾子谦。

艾子谦阅毕报告,与政治主任张称扶商议后亲自下手令,“……为了开展地区,建立据点,经师部审核研究,准予将呈报的人处死,以便建立据点,推行政权……。”1月11日夜,在大象镇一座四合院北房大厅里一群人围桌而坐,正在讨论对云周西村的共产党采取行动的计划。他们是:阎系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营长冯效翼、一营特派员兼机枪连指导员张全宝(人们一般称其为“大胡子”)、副营长侯雨寅、大象镇“奋斗复仇自卫队”队长吕德芳、新上任的云周西村村长孟永安、一营二连连长许得胜、机枪连长李国卿等。会议决定,第二日拂晓,包围云周西村,采取行动,其具体分工情况如下:李国卿负责警戒,许得胜负责扣捕人,孟永安负责召集全村民众开会,吕德芳负责杀人行刑,张全宝除负责总指挥外还要不惜一切手段,“帮助”刘胡兰“自白”。

以上告密实情及具体的行动安排,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直到1959年9月以后才大白于天下。

三、行凶

1947年1月12日上午,艾子谦、张全宝、吕德芳、许德胜等人率部进入云周西村,封锁了所有路口。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先后被阎系部队抓到村南观音庙外西侧广场。村里群众大多数也被驱赶到广场上来。刘胡兰见事态紧急,躲在了刚生过小孩的邻居金钟嫂家里,但看到那里已躲了好几个群众,唯恐连累了大家,便义无反顾地去了观音庙广场。复仇队分队长武金川发现了人群中的刘胡兰,要她自白,被拒后和白占林、温乐德一起把刘胡兰从人群中拉出,和其他6个人押在了一起。

大胡子张全宝和许得胜宣布了7人的“罪名”后,要村民进一步“揭发”他们的罪状,但村民们没有一人说话。无奈之下,大胡子把叛徒石五则以及贪生怕死的张生儿、韩拉吉等人叫出来,准备行刑。敌人残忍地杀害了石三槐等人后,刽子手们问刘胡兰是否害怕,是否要“自白”,得到的却是“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的回答。恼羞成怒的敌人用铡刀杀害了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

四、惩凶

刘胡兰等7位烈士遭杀害的惨案发生后,全县军民义愤填膺。“解放文水城”、“消灭阎系部队”、“活捉‘大胡子’”、“为刘胡兰烈士报仇”等口号响彻汾河西岸。1947年2月2日,王震将军属下的三五九旅攻进了文水县城,阎系部队全部缴械投降。八路军俘获了阎系七十二师政治部副主任兼伪文水县县长唐剑秋、阎系二一五团代副团长张育修以下官兵1500多人。

密谋杀害刘胡兰烈士的主犯之一,大象镇“奋斗复仇自卫队”队长吕德芳,在战斗中化装成一个商人,从文水东庄村向北逃窜,在宜儿村附近被八路军击毙。吕德芳的哥哥,文水县三青团书记、“三料特务”(指国民党、日寇、阎系)吕善卿,经上级批准处决,但推迟到召开刘胡兰烈士追悼会时执行,先由吕梁军区派人押到交城县三道川训练班里。在此期间,看管人员对吕善卿进行了反复审讯,追查刘胡兰惨案中的告密者。吕善卿在俘虏中与公安局看守所中均没有看到吕德芳,认为他不是逃走,就是被打死了。为了逃脱罪责,每次审讯时,他都把惨案的阴谋活动推到他弟弟吕德芳身上,说自己不知道内情。1947年夏,公安人员再次对吕善卿进行了审问,他交代了在太原和文水的特务活动,同年秋被镇压。

白占林、武金川、石喜玉、温乐德最初都是村里的民兵,在环境恶劣时,投敌叛变,当了复仇队员,1947年1月12日随敌回村,公开抓人、打人、杀人。大象镇复仇分队长武金川,2月5日在大象镇被逮捕,当天下午,被押到云周西村。燃烧着为烈士复仇火焰的云周西村群众,在刘胡兰烈士就义处,把这个罪大恶极的刽子手镇压。在大庙前人群中带走刘胡兰的复仇队分队长白占林,2月18日被大象镇民兵在保贤村扣捕,押解到神堂底村交给公安部门,在中庄村被镇压。复仇队员温乐德1951年被依法管制。

石喜玉被捕后,被押送到文水公安局。在审讯中,他不承认曾被抓到大象镇后见过吕善卿,更不承认出卖刘胡兰的罪行,说随敌回村打人、杀人是被迫的。因为没有更多的确实证据,1948年春经县委书记、县长批准,石喜玉被取保释放。

云周西村村长孟永安,1947年1月12日随敌回村,担任残杀人民大会的主席。1947年7月,他被从清徐煤矿追捕回来,后病死在监狱中。屠杀7烈士的阎系帮凶韩拉吉,因和伪乡公所指导员争风吃醋,1947年l 2月被敌打死。阎系二一五团团长关其华,一营营长冯效冀,在1948年6月21日的介休“张兰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

五、捕“漏”

解放后,制造和参与刘胡兰惨案的凶手,还有一批漏网在逃,人民并没有因为这笔血债的部分参与者被惩而停止对案情的进一步调查。

与文水县东边毗邻的祁县是晋中平原上的一个富庶大县,贾令镇是祁县的一个大镇,镇上有家“万和堂”药铺。1948年祁县县城解放后,“万和堂”药铺新来了―个炊事员。此人虽然烹调手艺不怎么出色,但却老实、勤快,不善言谈,见人面带微笑,毕恭毕敬。

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严厉镇压反革命的指示》,各级政府按照中央指示,对各类反革命分子进行了镇压和清算。“镇反”运动开始后,在云周西村召开的农民控诉会上,一位农民谈到,他在祁县贩枣时见到一个人,很像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首凶许得胜。在场采访的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吴钢听后,认为这是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大事,调查如有进展可以密切配合全国镇反运动的进行。他当即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驱车赶赴祁县进行深入调查。原来,贾令镇“万和堂”药铺那位炊事员,正是阎系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二连连长许得胜。许得胜参与屠杀刘胡兰等烈士后,因为杀人有“功”,不久被提升为营长。1947年2月2日,文水县城解放时,他逃回原籍祁县武乡村继续作恶。l948年,祁县县城解放,许德胜逃至贾令镇,潜伏在“万和堂”药铺当了炊事员。经群众检举揭发,1951年公安部门将许得胜拘捕,4月4日在祁县武乡村许犯被枪决。

1947年2月,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首凶“大胡子”张全宝在“交城战役”中被击伤,在医院住了5个月后,出院后任阎系亲训师一团五连少尉指导员。1948年6月在介休“张兰战役”中,又被人民军队击伤。1949年3月,张全宝又跑到太原追击师三团五连当上了上尉连长。4月24日,太原解放,张犯被俘。他被送到华北军区教导团二团训练了3个月,7月间,转察哈尔农垦大队劳动改造。

张全宝深知自己罪恶严重,化名为张生昊,隐瞒了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历史,1950年7月25日被释放。8月1日,张全宝回到了原籍运城县运城镇卫家巷。他剃掉了惹人注意的胡子和腮上长着长毛的黑痣,摆了一个纸烟摊子,做起了小买卖。1950年冬,歌剧《刘胡兰》在运城上演,引起的反响盛况空前,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在街头摆纸烟摊的张全宝,听着人们的议论,吓得心惊肉跳。没等太阳落山,他就早早收摊,回到家匆匆吃了饭,照着镜子打扮起来。他先把两腮刚刚露出黑茬茬的胡根刮了两遍,胖胖的脸显得一片青白。然后,他穿上一件棉大衣,头上戴顶带耳棉帽,用大口罩包住大半个脸,又戴了一副茶色眼镜。天色渐渐黑了,张全宝向戏院走去。

歌剧《刘胡兰》连演数场,场场爆满。张全宝低头挤进人群,躲在剧院最后面,胆颤心惊地看完全剧。回家躺在床上,张全宝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原来,歌剧中屠杀刘胡兰等烈士的大胡子叫“许连长”――许连长就是许得胜,编剧也弄不清楚事实的真相了――看来这一关又躲过去了。

张全宝高兴得太早了。镇反运动开始后,被关押在山西省万泉县公安机关的阎系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机枪连文书王连成和二一五团二营副营长傅永清,在党的政策感召下,检举出张全宝躲藏在运城的线索。1951年5月8日,运城县公安局公安人员包围了张犯的住宅。公安人员破门而入,将其抓获。运城县公安局把张犯转押到万泉县公安局。经过万泉县公安机关多次审讯,张全宝供认了密谋和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全部事实。

侯雨寅也是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凶手之一。1947年2月1日,在交城县的西岭、东社战役中,侯雨寅被八路军交文支队擒获,被押送到吕梁九分区联络部训练大队受训。他隐瞒了密谋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全部经过,于3月16日被释放,回到原籍程山县宝泉庄。1950年秋,晋南稷山县―伙反革命分子串连地下组织“汾南游击队”,阴谋暴动,妄图颠覆人民政权,侯雨寅亦参加到其中,自命为“大队长”。正当候雨寅做着颠覆人民政权美梦的时候,1951年5月11日,他被程山县公安局逮捕,当晚又被押解到万泉县公安机关。在审讯中,尽管他百般狡猾,但在确凿证据前,终于不得不承认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1951年6月22日下午,绿杨夹道的文(水)祁(县)黄土路上,走来一辆双套骡子大车。车上三四个公安人员押着两个凶犯,车两旁还跟着七八个公安民警,双手紧握步枪,威武雄壮。马车前盘上,捆着小个子侯雨寅,张全宝则被捆在车厢里。经过公审,二人被就地枪决。

六、追叛

1958年9月,在湖南省工作的陈德邻(陈德照的六弟,当时任湖南省吉首县委组织部长)和其他受难者家属,向公安机关检举了石五则过去的可疑表现。公安机关根据检举的材料,进行了严密的侦察。同年12月,公安人员来到云周西村,依靠广大群众的检举、揭发,获得了新的材料。l2月l9日,文水县公安局将调查结果送汾阳县政法办公室(当时文水、汾阳、交城合并为汾阳县)。12月30日,公安机关又送去一份补充材料,政法办公室搁置了这些材料未及时予以处理。

1959年6月,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郑林来云周西村视察工作时,指示政法机关迅速处理这―案件。县委书记召集了有关人员作了研究,并呈报地委。地委研究后,派出得力干部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10个主要地区(如旅顺、太原等)进行侦察,进一步澄清了部分案情,石五则等三人成为了重点调查对象。

1959年9月,文水县公安人员在云周西村逮捕了石五则、张生儿、石喜玉。翌年8月,公安局又逮捕了书写密告材料的张德润。中央公安部对此案非常重视,指示组织省、地、县联合专案组,并要求山西省公安厅一定要把此案彻底查清。1960年5月30日,联合专案组到达文水后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调查,终于搞清楚了石五则、韩拉吉和张生儿“告密”的全部真相。

石五则为人阴险狡猾,公安机关曾在1947年10月怀疑他出卖刘胡兰而将他扣捕。当时,由于他未承认出卖刘胡兰的罪行,又因当时文水城被敌人占据,党政军民一致对敌,没有来得及进行周密的侦察,未获足以证明其罪恶的确切证据,1947年12月23日石五则被暂时释放。石五则回村后,为了掩盖罪恶真象,嫁罪于人,向别人大肆宣传说,石三槐把什么都暴露给“勾子军”了。在威严的法庭上,尽管石五则装聋作哑,百般抵赖,在大量的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张生儿对他参与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罪恶事实供认不讳,196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石喜玉亦承认自己充当帮凶的杀人事实,被判处死刑。大象镇复仇队员、逮捕刘胡兰烈士的温乐德,1959年12月23日在大象镇被捕,196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逮捕在案和由外地解押文水监狱的罪犯有:原阎系七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张称扶、二一五团政治主任夏家鼎、政治室秘书李天科、一营机枪连长李国卿、一营二连三排排长申灶胜、一排排长牛志义等人,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制裁。阎系二一五团一营二连四排排长李保山1960年7月21日畏罪自杀。

1963年2月14日,石五则被文水县人民政府枪决,至此,刘胡兰等7烈士惨案的侦破和处理工作全部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爱国名人的故事

全文共 216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出现了许多的爱国名人,他们都是为了祖国而放弃自己的美好生活,小编收集关于爱国名人的故事,欢迎阅读。

1、 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华罗庚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5、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6、肖邦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7、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8、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爱国征文600字:我们的民族团结故事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团结就是力量,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关于民族团结,我有着满满的记忆。

还记得,上学以后,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慢慢又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

从小,我就为我能生活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而自豪骄傲,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汇聚的56份热情;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希望;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颗炽热(chì rè)的爱国之心!我知道,我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所以,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似乎从来都不会担心会被遗弃,会被伤害。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中国很强大,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 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经济发展又快又稳; 中国在世界屋脊修建了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奥运会举办成功了。

祖国——意味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和世代相传的人民。千百年来,她牵系、造就了我们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爱。无数的共产党人、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抛头颅、撒热血是为了她;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地劳动是为了她!这是一种抵御外侮、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勇于拼搏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

滴水在大海中才能得到永生,生命在团结中才能绽放光芒。让我们每个人都投入到伟大的民族团结进步这一洪流中去,团结进取、弘扬正气、争做民族团结的楷模。就像歌中唱到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一样。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用心、用爱,去传承各族人民永远一家亲的传统,不断谱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中考素材:古代名人爱国故事

全文共 4305 字

+ 加入清单

古往今来中国都不缺爱国的人,下面语文迷为大家提供古代爱国故事,供大家写作是参考。

一:王昭君出塞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ì)即位,就是汉元帝。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

“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了。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离开长安没有多久,汉元帝死去,他的儿子刘骜(音ào)即位,就是汉成帝。

二:袁崇焕大战宁远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的王化弼却认为熊廷弼出关,影响了他的地位,千方百计阻挠熊廷贞的指挥。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向广宁进攻,王化贞带头逃进关内。熊廷弼无法抵御,只好保护一些百姓退到山海关内。

广宁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红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打进大牢。魏忠贤趁机向熊廷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万两银子,才免他死罪。熊廷弼是个正派人,哪来这些钱,当然拒绝。阉党就诬陷熊廷弼贪污军饷,把他处死。

明王朝杀了熊廷弼,派谁去抵抗后金军呢?掌管军事的兵部衙门正在着急。恰恰在这个时候,主事(官名)袁崇焕忽然失踪。衙门里的人找到他家里,家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过了几天,袁崇焕才回来,原来他看到国事危急,单独一个人骑着马到山海关外视察去了。

袁崇焕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回来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并且说:“只要给我人马军饷,我能负责守住辽东。”

一些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听袁崇焕自告奋勇,也都赞成让袁崇焕去试一试。明熹宗批准给他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兽横行,环境十分艰苦。袁崇焕出关后,带着几个随从兵士,连夜在荒野上骑马奔驰,天没亮就到了宁远(今辽宁兴城)的前屯。他在那里收容难民,修筑工事。那里的将士对袁崇焕的勇气和毅力,没有一个不钦佩的。

袁崇焕在关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心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修筑防守工事,他把他的主张报告朝廷后,立刻得到孙承宗的支持。

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孙承宗还派了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声援宁远。

袁崇焕号令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

魏忠贤排挤了孙承宗,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他说:“我们好容易在关外站稳脚跟,哪能轻易放弃!”

高第硬要袁崇焕放弃宁远。袁崇焕气愤地说:“我的职守是防守宁远,要死也死在那里,决不后撤。”

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朝容易对付,公元1626年,他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

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并且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跟着袁将军一起死守宁远。

接着,袁崇焕就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斩。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杀敌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过了二十来天,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了望台,沉着地监视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

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就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伤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三:屈原的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而且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愤怒,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雄黄酒: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爱国活动

鱼甲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另一说是鱼就看不出来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有些地区,则在端午节在门上插菖蒲和艾草,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解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插菖蒲,艾草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麽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梅兰芳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梅兰芳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最卓越的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被邀请参加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中国文联和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

他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从事艺术研究,还认真培养青年 演员。他的学生,不但有京剧演员还有不少地方戏的演员。同时,他仍然经常演出。全国各地都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那里演出。他理解人民的要求,在十年的时间里,走了十九个省,让观众实现了 “看看梅兰芳”的愿望。

梅兰芳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 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梅兰芳痛恨敌人,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抗金兵》讲的是 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 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 爱。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 《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 璃都挤碎了。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 了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1941 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

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儿子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

“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一天上午, 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 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

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 友。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次,日军庆祝 “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 不演,就要军法从事。梅兰芳事先得到消息,一连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平 时,他只要一打预防针就发烧,这次果然又高烧不止。日军军医来检查,一 看梅兰芳烧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1945年8月15日,传来了日寇投降的消息。梅兰芳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笑着对夫人说:“天亮了,这群日本强盗可真完蛋了!”

这天,几位朋友兴高采烈地来到梅家道喜。只见梅兰芳身穿新衣,精神焕发,手里的一把纸扇遮住了半个脸。

“梅先生,您一定剃了胡子,对吧?”

梅兰芳笑着把扇子一撤,露出了刮了胡子的面孔,说:“抗战胜利了,我就要重返舞台了!”

不久,梅兰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观众场场爆满。他们说:“我们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给日本鬼子唱戏,如今刮了胡子的梅兰芳!”

心里装着观众梅兰芳是表演大师,但他从不对观众摆架子,对同行也谦虚礼让,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戏德。

过去,演员唱一场戏给一份钱,有病可以请假,遇到天气不好还可以“回 戏” (即临时宣布停演)。可梅兰芳尽量克服困难,处处替观众着想。他说:“观众事先不知道回戏,顶风冒雪从老远赶来听戏,让人家白跑一趟,太不应该了。”

有一次,他嗓子哑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极重的戏。这可怎么办呢? 那天,他很早就来到舞台,每隔半小时就喷一次药,嗓子却一点不见好转。 大家很着急,有人提出回戏,可梅兰芳知道剧场里已坐满了观众,怎能让他们扫兴而归呢?他没有同意,强打着精神化妆,大家都很替他担心。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梅兰芳上场了,他和刚才判若两人,精神焕发,唱念精彩。不过,内行人却听出他的嗓子变窄了。戏演完后,有人赶往后台,关心地问:“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么变窄了?”

“您还不知道吧?前两个钟头,我的嗓子还是哑的呢!”

“那您怎么还上台?这是怎么唱出来的呢?”

“不上,怎么对得起观众?我这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临时用的一个急救方法,这戏是用半个嗓子唱的!”

“半个嗓子,这怎么唱?”

“这是全凭一股虚劲把嗓子提起来唱的,劲头如稍用过一点儿,马上又 会哑不成声。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宽不怕窄。过去我也从来没用过,今天完全是临时逼出来的。”

在场的人都感叹不已,不仅为他丰富的舞台经验所倾倒,更为他一心为观众着想的精神所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吴玉章奋勇挂国旗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吴玉章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他曾留学日本,他所在学校由于学生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因此形成了一个惯例:每逢元旦,就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庆贺。1904年元旦的那天,吴玉章也跟其他同学一样喜气洋洋地过节,可是来到校园里一看,竟然没有中国国旗。

吴玉章这下可气急了。他马上组织所有的中国学生,带领他们找到了校方负责人。吴玉章代表中国学生向校方提出了严正抗议:“你们为什么不挂中国国旗?我们既然在这里上学,却没有我们的国旗飘扬,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元旦。因此,我们要求你们道歉并马上纠正错误,挂上我们的国旗。要不然,我们就罢课,绝食抗议。”校方的主任认出是吴玉章,就冷嘲热讽地说:“平日我们对你那么好,知道你来自中国,家里没有钱,就从来不急着催你交学费。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给你零花钱用,现在你竟然因为这种小事情就来找学校的麻烦,你怎么能这样呢?”吴玉章严肃地说:“学校对我是很好,这一点我非常感激。但是你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今天的事情不是一件小事,挂不挂国旗是一件关系国家荣辱的大事。我宁可失去求学的机会,也不能坐视我们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因此,今天我是准备斗争到底的。”校方迫于无奈,只好承认错误并悬挂上了中国的国旗。

又过了十年,也就是1914年的元旦这一天,吴玉章正好乘坐日本人的船出国。船上挂起了万国旗庆贺,可就是没有中国的国旗。他毫不犹豫地带领船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提出了抗议,船长说:“这么多年了,一直是这样呀!”“不对,绝不会永远这样的。今天你必须把中国国旗挂起来,中国绝不会永远是这样的!”船长看到吴玉章激动的神情,只能屈服,挂起了中国的国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文天祥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从书中我了解文天祥的事迹。

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是现在的江西县人,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端,号文山,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保佑四年时,文天祥考取了年进士第一,因为父亲逝去所以未受官职。后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因得罪奸相贾拟道而遭到罢斥。可是,好人多磨难,文天祥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命运的折磨,家离破碎,国家又快要换皇帝了。可是,文天祥就是文天祥,即使是在南宋危亡之际,也仍然领兵抗敌,可最终兵败被俘,身陷囚禁,但即使在最终临死之际,也仍然不肯向任何元朝官员下跪,最后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文天祥就这样就义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代大师梅兰芳的爱国小故事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为了消磨时光,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米和画外国人的舞蹈。这些作品,家人和剧团人员看到后十分高兴,都说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美感和欢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齐白石爱国的故事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文天祥的爱国故事作文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文天祥故事》,从书中我了解文天祥的事迹。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文天祥吧。

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是现在的江西县人,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端,号文山,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保佑四年时,文天祥考取了年进士第一,因为父亲逝去所以未受官职。后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因得罪奸相贾拟道而遭到罢斥。可是,好人多磨难,文天祥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命运的折磨,家离破碎,国家又快要换皇帝了。可是,文天祥就是文天祥,即使是在南宋危亡之际,也仍然领兵抗敌,可最终兵败被俘,身陷囚禁,但即使在最终临死之际,也仍然不肯向任何元朝官员下跪,最后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文天祥就这样就义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故事:传媒领袖默多克的创业之旅

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传媒领袖默多克的传奇创业故事

还记得2013年默多克和邓文迪的离婚案吗?那时候全世界搞得沸沸扬扬,2016年3月4日,鲁珀特·默多克与名模杰丽·霍尔在英国伦敦完婚,又开启他的第四段婚姻。

不管默多克的私生活有多少非议,他事业上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默多克在一次访谈中说过:“我是一个欲征服世界的男人。”今天和大家聊聊这位传媒领袖是如何一步一步从澳大利亚的小报走向全世界的!

起步澳洲雄心勃勃

世界报业大亨鲁帕特·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其父基思.默多克是澳大利亚先驱和新闻周刊的董事长,拥有澳大利亚4家报纸。

1952年,他父亲死于心脏病,正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的默多克赶回家中处理后事。然而,清算后默多克发现父亲的几家报纸处于亏损状态,于是他设法保留住了《星期日邮报》和《新闻报》两份报纸,而将其他报纸出售。面对主要的竞争对手《广告报》,默多克果断与其合并,并且努力使《新闻报》开始盈利。同时他又筹措到足够款项,收购了位于帕斯市处于亏损的的《星期日时报》,通过调整人员,将阿德莱德一些编辑和编辑调往帕斯使该报纸重获生机。

之后,默多克开始转战悉尼。当时悉尼的报业由三个家族把持着但是没过多久,默多克就打败了这些人。除此以外,默多克还获得了多家印刷厂。之后,默多克开始筹划创办澳大利亚第一家全国性报纸。1964年7月14日,《澳大利亚人报》正式发行。1967年发行量达到75000份。1972年他又收购了悉尼的另外两份报纸《每日新闻》和《星期天电讯报》。

进军英国一帆风顺

1968年,英国最大的星期日周报《世界新闻报》开始转手,这份报纸以发布黄色新闻着称。当年10月,默多克就购买了该报40%的股份。在他看来,报纸地位下降的原因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与电*的普及。为了让该报重获新生,他大量发布骇人听闻的新闻。半年之后,默多克就占有了49%的股份,成为主席。然而,一份周报并不足以满足默多克,他希望能够再买下一份日报。

恰逢此时,左翼报纸《太阳报》因为销售量从150万下降到85万,面临出售的局面。默多克以150万元买下了《太阳报》。并且他把《太阳报》办成了《世界新闻报》的每日版,仍以耸人听闻的新闻事件为主,并且加大了促销力度。

收购道琼斯

2007年5月1日,默多克打算以每股60美元共计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道琼斯集团,当年8月1日,双方达成协议,完成了这一收购。道琼斯公司最大股东班克罗夫特家族的大部分成员已经同意收购方案,同时,这个家族的成员同时也是道琼斯董事会成员的莱斯利·希尔发现已经无力阻止收购后,也黯然辞职。2007年8月4日签署的协议,就这样,历经三个月的拉锯式谈判之后,道琼斯终于改姓默多克了。

当天,新闻集团和道琼斯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上涨,其中,道琼斯的股价上升了11.3%,每股57.4美元的收盘价逼近了默多克收购道琼斯60美元的出价。默多克也曾多次表示他不会干涉《华尔街日报》的新闻业务。在收购道琼斯公司后,人们突然发现默多克的媒体帝国在一夜之间变得更加强大。当前,新闻集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拥有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福克斯广播公司、福克斯新闻频道、国际交友网站MySpace以及英国、澳大利亚多家报纸和卫星电视。

从1956年收购《帕斯星期日周刊》开始,此后在五十年的时间,《世界新闻周刊》、《太阳报》、《纽约邮报》、纽约杂志公司以及象征大不列颠尊严、有200多年历史的《泰晤士报》,后来的天空电视台以及道琼斯公司,它们先后都拥有了一个共同的主人,名字就叫鲁伯特·默多克。

[名人故事:传媒领袖默多克的创业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爱国人物故事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你听爱国人士的故事吗?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那么,我现在为你们介绍一位爱国人士吧。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钱学森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15000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听了以上的介绍,你是不是感到了钱学森那颗拳拳报国之心呢,那就让我们也行动起来,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后,精忠报国吧!

[名人爱国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老红军杨春於军旅生涯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1912年5月的一天,杨春於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双石乡一个贫农家里,3岁那年,父亲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母亲带着他和刚出生的弟弟相依为命。几年后,母亲被卖到外地。杨春於只能独自带着弟弟,给通江县一户人家做放牛娃。

1933年杨春於参加红军。手上没有枪怎么打仗?首长对他说:“小鬼,你年纪还小,个子又不高,没有力气背枪!”实际上,当时他所在的部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枪支发给新兵。入伍才几天,杨春於所在部队就在一个叫方山的地方打了一仗。上战场之前,部队发给他一支“瞄枪”。其实,这根本就不是枪,只是一根木头,尖端绑上一把刀,是士兵平时训练用的。手里总算有了“家伙”,杨春於没有多想,拿起“瞄枪”就跟着战友们冲锋。敌人只有一个连的兵力,杨春於所在连队还没与敌人正面接触,敌人就投降了。

1933年12月,部队到达县。杨春於所在部队接上级命令:附近有军阀刘湘的一个兵工厂,迅速攻打,缴获其武器弹药和造枪设备。出发之前,杨春於领到一把大刀。黑夜里,敌军不明情况,仅1个小时就投降了。战士们赶紧清理战利品,将工厂里的枪支弹药及造枪机器带上,迅速撤离战场。这次战斗,杨春於凭着一把大刀缴获了两支钢枪。因忠厚老实、英勇善战,他很快被首长看中,编入徐向前的警卫排当警卫员。

做了徐向前的警卫员后,杨春於开始了长达8年的警务警卫工作。“朱老总爱兵是出了名的,红军战士提起他,没有人不敬佩!”在杨春於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跟着朱老总一起长征的岁月。

红军到达茂县的时候,杨春於被提升为警卫排长,专门负责朱德的警卫工作。当时,杨春於带的警卫排编制为30人,共3个班。3个班分工很明确:一班负责首长衣食住行,二班负责看管物资及枪支弹药,三班主要负责站岗放哨。

杨春於记得很清楚。长征途中,朱老总的马背上总会挂几双草鞋或者麻鞋,这个习惯是有原因的。一次,走在前头一支部队的一名小战士掉队,正好被朱老总碰上。因为没有鞋,小战士的一双光脚被划得鲜血淋淋,朱老总马上叫警卫员去找一双鞋给他穿上。从那以后,朱老总的马背上总会挂几双草鞋。碰到没有鞋穿的战士,他便叫警卫员从马背上取下一双鞋给战士换上。在长征途中,常常会有饿得走不动路的战士,只要朱老总碰上,都会将自己的干粮分给他们。杨春於说,朱老总兜里一直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身边战士的名字。警卫连100多名战士,他都叫得出名字。

目前,生活在乐山且依然健在的老红军只有3位了,杨春於是其中一位。提到“杨老红军”,知道他的人都肃然起敬。杨春於先后打了近20年仗,4次负伤,3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次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体内至今还留有解放战争时期敌人的一块弹片。

新中国成立后,杨春於曾任四川西昌军分区司令员,病休后一直在乐山干休所休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文天祥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中原,直逼南宋都城临安。1275年,时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为响应朝廷“勤王”的号召,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了上万人的义军,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投身于抗击元军入侵的战斗之中。

1278年,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五坡岭,当即吞服冰片,自杀未果,却在昏迷中被俘,被押往厓山。

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安置在接待投降者的“会同馆”的高级房间里,里面摆有美酒佳肴。南宋亡国之君前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说:“圣驾请回!”南宋亡国之君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被扣押北营时,文天祥便明白地告诉伯颜:“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元平章阿合马来到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

“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的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大摆威风,要文天祥下跪,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天祥说:“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孛罗问:“你们丢掉君王,先后另立二王,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干出什么功绩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孛罗叫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关押起来!”文天祥凛然答道:“我为国死都不怕,还怕被关押!”被关押期间,文天祥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至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1282年,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忽必烈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

“那你究竟要什么?”文天祥回答:

“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出了方向,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文天祥死时年仅47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