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喇叭花简介(经典20篇)

本书由《蘑菇圈》和《三只虫草》两部小说构成。《蘑菇圈》里的斯炯,从政治荒诞的年代走到当下,经历了诸多人事的变迁,以一种纯粹的生存力量应对着时代的变幻无常。小说沿袭着阿来一贯的对于藏区的“人”的观照,用笔极具诗意,将现实融进空灵的时间,以平凡的生命包容一个民族的历史,表露出阿来对于藏区的人的“生根之爱”。《三只虫草》讲述的藏区小学生桑吉在藏区的“虫草季”,为减轻家庭经济拮据和自己内心纯粹的理想而逃课挖虫草的故事,面对着一个复杂的成人世界,桑吉纯净的心灵世界显高贵。小说充盈着一种温暖而动人的格调。

浏览

1764

作文

1000

兰亭序简介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的行书有如行云流水,其中又以兰亭叙为最极品;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军宦游山阴,与孙统承、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饮酒赋诗,由他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篇序,记序盛会,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二十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此帖下笔有如神助,有「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之誉。

右军将之传给子孙,直至七代孙智永,遗付给辩才,后来被唐太宗「骗」入内廷,唐太宗对他的字着迷不已,曾命搨书人赵模等各搨数本赐给王、臣、真迹则陪他殉葬在昭陵了。武后时,韫桓掘发,真迹又复出,收入玄宗内府,且刻石置于学士院,称为「定武兰序」,经历宋、金而亡。但此本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墨本各不相同,很难确定究竟原来是什么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内容简介

全文共 115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七天》选择一个刚刚去世的死者"我"(即杨飞)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由"我"讲述死后七天里的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我"力所不及的一些故事或故事片段则蝉蜕给与"我"相关的他者,由他者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

主人公杨飞是主环,这一主环分别连套一些不同的次环,次环又连套次次环,从而形成多重连环式结构模式。分别是杨飞--李青--李青的后夫,杨飞--杨金彪--生父生母一家,杨飞--杨金彪--养父兄弟姊妹,杨飞--鼠妹与伍超--肖庆,杨飞--李月珍夫妇--杨金彪,杨飞--李月珍夫妇--二十七个婴儿等均构成一个个三连环结构。三连环结构涉及第一人称蝉蜕叙事。所谓第一人称蝉蜕叙事是指由第一人称叙事者"我"蝉蜕到下一个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叙事者的叙事方式。杨飞到"死无葬生之地"后不久,遇到"我"出租屋的邻居"鼠妹",她认出新到的防空洞地下室的鼠族邻居肖庆,肖庆为大家带来了"鼠妹"的男朋友伍超在阳界的消息。于是,故事的讲述者就由杨飞蝉蜕到"肖庆",然后"肖庆"以第一人称为大家讲述"鼠妹"到"死无葬生之地"后大家所不知道的关于伍超的故事。

2014年5月,余华在答《京华时报》记者问时说,他一直有这样一种欲望,"将我们生活中看似荒诞其实真实的故事集中写出来","让一位刚刚死去的人进入到另一个世界,让现实世界像倒影一样出现。"余华试图同时塑造死者世界与现实世界,并通过死者来描写现实世界。在《第七天》里,用一个死者世界的角度来描写现实世界,这是我的叙述距离。《第七天》是我距离现实最近的一次写作,以后可能不会有这么近了,因为我觉得不会再找到这样既近又远的方式。"余华塑造的近景世界是现实世界,远景世界是死者世界,其现实世界是一个荒诞的、冷酷的世界;死者世界是一个至善的、温暖的世界。

正如他所言,"在写的时候感到现实世界的冷酷,写得也很狠,所以我需要温暖的部分,需要至善的部分,给予自己希望,也想给予读者希望。现实世界令人绝望之后,他写下了一个美好的死者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乌托邦,不是世外桃源,但是十分美好。"通过这两个世界的描绘,作品呈现出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画面,以揭露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给予作者的爱憎褒贬之情,体现作者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和鲜明的理想主义情怀。于是,余华借助于《旧约·创世纪》开篇的方式,尽管中国有头七的说法。

余华写作的时候"不让自己去想头七,脑子里全是《创世纪》的七天。"在《第七天》的正文前,作者引用了《旧约·创世纪》中的一段话,"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这段引文告诉表明,小说《第七天》的外在形式借助于《旧约·创世纪》的"七天",其七个部分分别以"第一天"、"第二天"乃至"第七天"命名,但其内容不是机械地与《创世纪》的七天一一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影片简介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李雪健搭档陶慧敏,王牌阵容诠释“老阿姨”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为数不多的专业电影制片厂,长影一直都是主旋律佳作的摇篮。而作为长影联手华夏电影敬献建党95周年的影片,《老阿姨》以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真实奉献故事为蓝本,再现了这位拥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的人生故事。1957年,身为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随丈夫回到江西莲花县老家,此后几十年里一直发扬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投身教育,关爱下一代成长。2013年9月,龚全珍不仅获得中宣部联合五部委评选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的称号,91岁高龄的她还被习近平总书记主席亲切地称为“老阿姨”。

“老阿姨”感人至深的故事除了吸引到长影和华夏电影,还吸引到国内优秀的电影人参与制作。影片《老阿姨》一片的导演由长影总导演雷献禾担任,他拍摄的《离开雷锋的日子》至今仍为影迷们津津乐道;著名艺术表演家李雪健在扮演甘祖昌;著名演员陶慧敏则出演影片女主角“老阿姨”龚全珍。导、演俱佳的王牌阵容即是影片质量的绝对担保证,也是助推电影人气的最大动力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全文共 367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内容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作品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现实主义的。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东汉灵帝时,十常侍专权,朝政腐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参与镇压黄巾军。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扶立少帝,诏外兵入京,诛杀宦官。宦官杀死何进,袁绍等尽灭宦官。董卓趁机拥兵人京,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曹操谋刺董卓不成,逃到陈留,发矫诏联合诸侯共讨董卓。关、张加人联军,关羽温酒斩华雄,三人又合力击败董卓骁将目布,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火焚洛阳,曹操率兵追击,中伏兵败,诸侯各怀异心,联军随之分散,彼此攻伐。

董卓在长安愈益骄横暴虐,司徒王允巧设连环计,先将府中歌女貂蝉许嫁吕布,后又献与董卓,离间二人。吕布与王允合谋杀死查卓,但被董卓余党李催、郭汜等击败;王光被杀,李、郭执掌大权。

曹操击破青州黄巾军,占据充州,招贤纳士,势力大增。因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杀死曹操之父曹嵩,曹操兴兵攻打徐州。刘备救援掏谦,陶谦欲以徐州相让,刘备力辞,陶谦死。刘备方领徐州牧。

吕布谋夺充州,被曹操打败,到徐州投奔刘备,屯驻小沛。

李健、郭汜自相残杀,李健劫持献帝,郭汜劫持百官,于是,长安城中大乱。扬奉、董承护驾还东都,遭到李、郭追杀,死伤惨重,好不容易回到洛阳,又逢灾荒,处境极为狼狈。

曹操采纳苟或之谋,率军迎奉献帝,移驾许都,自封为大将军,朝廷大权从此归其掌握。

曹操用“驱虎吞狼”之计。诏命刘备讨袁术,吕布趁机袭夺徐州。袁术约吕布夹攻刘备,吕布因袁术失信,请刘备还屯小沛。

孙策欲继其父孙坚之业,乃以孙坚所得的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回江东,先后打败刘摇、严白虎、王朗等,夺取丹阳、吴郡、会稽等郡,称霸江东。

袁术遣大将纪灵攻刘备,吕布辕门射朝,劝双方罢兵。后因张飞抢夺吕布所买马匹,吕布围攻小沛。刘备投奔曹操,被举为豫。

袁术在淮南称帝,分兵六路进攻徐州。吕布用陈登之谋,击败袁军;刘备亦派关羽截击。曹操会合孙策、刘备、吕布,大破袁术,攻占寿春。不久,曹操约刘备同攻吕布,吕布刚愎无谋,终被擒杀。

曹操班师,带刘备见献帝。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拜左将军,封宜城亭侯,献帝因曹操擅作威福,密赐衣带诏与国舅董承。董承暗结王子服、马腾、刘备等,谋诛曹操。刘备恐曹操疑忌,每日种菜消遣。一曹操同刘备煮酒论英雄,欲加试探。刘备假作畏惧雷声,使曹操对其放松戒备。刘备趁机以截击袁术为名,率兵离开许都,重新占据徐州。

董承与太医吉平合谋,欲杀曹操;因家奴告迷,董承等皆遭满门抄斩,曹操亲征徐州,刘备大败。匹马投奔袁绍。关羽被困,约三事而暂归曹操,连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后因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挂印封金;保护二嫂,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与刘备、张飞重聚于古城。

孙策遇刺,伤重而死。其弟孙权继位,由张昭,周瑜辅佐。周瑜举荐鲁肃,鲁肃为孙权定鼎足江东之计,孙权自此威震江东。

袁绍亲率大军进攻曹操,曹操领兵在官渡相拒。谋士许攸建议袁绍袭击许昌,被斥,便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谋,夜袭鸟巢。大败袁绍.后又逐步消灭其残余势力,基本统一北方。

刘备被曹操打败,到荆州依附刘表。屯驻新野。徐庶来投,刘备用为军师,击败曹仁,夺取樊城。曹操囚禁徐母,伪造家书馆召徐庶,徐庶被迫辞别刘备,临行举荐诸葛亮。刘备先已从司马徽处知卧龙之名,于是三顾茅庐。礼聘诸葛亮。诸葛亮提出跨有荆、益二州,以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三立之势的战略方针,刘备苦请其出山辅佐。

曹操率大军南征,刘表病死,其妻蔡氏以次子刘琼嗣位,投降曹操。刘备携民出走江陵,在当阳被曹军赶上,军民大乱。赵云单骑救出阿斗,张飞在长坂桥吓退曹军,刘备收拾残兵退至江夏。适逢孙权谴鲁肃来探虚实,诸葛亮即随鲁肃前往江东,欲结孙权共拒曹操。

孙权接曹操檄文;犹豫不决。诸葛亮去战群儒,智激孙权,加之周瑜陈说利害,孙权遂决计抗曹,以周瑜为大都督。周瑜趁蒋干来为曹操作说客之机,巧布疑阵,诱其盗走伪造的书信,使曹操误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自叹弗如,与之定计火攻破曹,并先后使黄盖行苦肉计,庞统献连环计,曹操骄傲轻敌,黄盖上船诈降,接近曹军水寨时一齐举火。东吴各路兵马四下接应,官军惨败。曹操带领残兵奔逃,连遭截击,在华容道又被关羽挡住去路。曹操乞哀,关羽不忍,放其逃走。

赤壁之战以后,孙、刘两家争夺荆州,周瑜屡次用计,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箭疮崩裂而亡。

曹操疑忌马腾,召其入京。马腾欲趁机杀曹操,谋泄被杀。其子马超闻讯,与韩遂起兵报仇,屡胜曹兵。曹操用反间计;使马超、韩遂自相火并,借机打败马超。

汉中张鲁欲取西川,益州牧刘璋派张松说曹操取汉中。张松因受曹操侮慢。转道往见刘备,奉献西川地图,劝刘备取之。

刘璋听取张松建议,请刘备相助。刘备与庞统率军入川,刘璋亲到涪城迎接。刘备屯驻葭萌关,广收民心。后因向刘璋索取兵、粮,刘璋疑虑,稍作敷衍。刘备大怒,夺取涪城,进兵稚城。因庞统在落凤坡中箭身亡,诸葛亮留关羽镇守荆州,与张飞分兵入蜀增援。一路望风归顺,进占绵竹。刘津向张鲁借兵,张鲁谴马超攻葭萌关。张飞大战马超,诸葛亮用计,马超归顺,并进逼成都,刘津出降,刘备自领益州牧。

孙权得知刘备占据益州,遗诸葛瑾索还荆州,刘备答应先请关羽,欲逼其归还荆州,关羽单刀赴会,挟制鲁肃,遂得安全返回。

曹操兵代汉中,张鲁兵败归降。刘备恐其来攻西川,交割江夏等三郡给东吴,请孙权起兵袭合肥,牵制曹操。孙权与曹操大将张辽交战。大败于道遥津。曹操亲率大军救合肥。孙权部将甘宁率百骑夜袭曹营,不折一人一骑。双方相待月余,孙权求和,曹操班师而回,不久又封为魏王,立子曹丕为世子。

曹操命曹洪助夏候渊、张部守东川,张部接连被张飞、黄忠打败,丢失天荡山。法正劝刘备乘势夺取汉中,刘备从之,与诸葛亮亲自出兵。曹操闻报,亦率大军亲征,屯兵南郑,命夏侯渊进兵。黄忠用法正之谋,以逸待劳,阵斩夏侯洲。曹操前来报仇,接连战败,身受箭伤。军心动摇。便放弃汉中,于是、刘备进位汉中王,以诸葛亮为军师,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关羽领兵取襄阳,围樊城。曹操令大将于禁为征南将军,庞德为先锋,率领七军救援樊城。庞德抬棺与关羽决战。箭射关羽左臂。时值连日大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俘,不屈而死。曹操闻讯大惊,欲迁都以避关羽,司马懿建议使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孙权用吕蒙、陆逊之计,卑辞麻痹关羽,趁其防备松懈时袭取荆州。关现败走麦城,突围时被俘,不屈而死。

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不到一年,即逼汉献帝禅让,改国号为魏。刘备受群臣之请,亦自称帝以继汉统,任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欲为关羽报仇,不顾群臣苦谏,兴兵伐吴。张飞鞭挞部下末将范疆、张达,二人刺死张飞投吴。刘备得知,愈加憎恨,连胜吴军。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不许,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陆逊坚守不战,待蜀军兵疲意沮,火烧连营,大获全胜。刘备败走白帝城,感伤懊悔而病,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

魏主曹丕闻刘备亡,发动五路大军攻蜀,诸葛亮不动声色,暗中遣将设计阻其四路兵马,又遣邓芝出使东吴,恢复蜀、吴联盟。

蛮王益获犯境。诸葛亮率军南征,采纳马俊“攻心为上”的建议,七擒孟获。孟获心服,蜀汉后方得以安定。

魏主曹丕死,其子曹睿即位。诸葛亮上《出师表》,开始北伐,大败魏国驸马夏侯楸,智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收服姜维,又打败魏国大将军曹真。魏以司马懿领兵拒蜀。司马懿消灭孟达后。直取街亭,欲断蜀兵咽喉之路。诸葛亮命马谡守街亭,马谡违令于山上扎寨,被魏军围困,丢失街亭。诸葛亮急忙部署撤兵,并亲到西城监运粮草。司马懿突率十五万大军来到城下。诸葛亮以空城计吓退魏兵,连夜退回汉中,挥泪斩马谡,并上表自贬三等。

吴将陆逊大破魏军于石亭,请蜀伐魏。诸葛亮再上《出师表》,二出祁山,大败曹真。因粮运不继,乘胜退兵,计斩前来追赶的魏国勇将王双。

孙权称帝,诸葛亮约吴果兴兵伐魏,三出祁山,连败魏军。后主下诏恢复诸葛亮丞相职务,因张飞之子张苞身死,诸葛亮悲痛成疾而退兵。

以后。诸葛亮又数次北伐,虽然屡败魏军,却始终未成大功。六出祁山时,司马懿固守营寨,诸葛亮日夜操劳,心力交瘁,病死于五丈原。临终前,将身后诸事——安排。请将依计追兵,吓退司马懿追兵。魏延不服杨仪,举兵相攻,马岱斩之。魏主曹睿死,太子爽芳即位。司马懿杀曹爽,沈国大权从此归司马氏掌握。

姜维欲继诸葛亮之志,先后九伐中原,与魏将邓艾等斗智斗勇,互有胜负。因宦官黄皓弄权,姜维屯田汉中以避祸,蜀汉国势日益衰微。

司马昭命钟会、邓文西路攻蜀,邓文偷度阴平,直通成都,蜀后主刘禅出阵。姜维诈降钟会,鼓动钟会叛魏,欲借机复国。事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杀。

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继位,逼魏主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吴主孙皓暴虐荒淫,朝政腐败,人心涣散,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伐吴,吴军土崩瓦解,孙皓投降。至此,夭下重新归于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文明清新剂简介_八年级作文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品名:文明清新剂。

主要成分: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品质。

性状:本品为淡紫色的半透明乳状体。味辛,微甜,色美,初见即对其产生好感。

功能:本品主要可以让你追求个人道德完善,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公共秩序,具有舒活筋骨、养气静心之功效。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此药物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人类“爱与和谐”的梦想。

主治:用于预防不爱护环境、破坏公共设施、对弱者视而不见、用言语攻击他人而引起的心理不平衡等。

用后反应:处处为他人着想,毫无怨言;遇见乱扔在地上的垃圾,弯腰捡起;遇见老师、长辈主动问好;在乞丐或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面前,把双手伸进口袋,快速拿出钱给他;给已经失去勇气活下去的人,一个温柔的抚摸,一缕体贴的眼神,一环真诚的拥抱,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抹会心的微笑,也能促使他找回对生的企盼……

适应范围:世间万物皆可。

服用方式:微笑待人,礼貌待人,真心、真诚、善意地对待身边的人、事和物。

注意事项:心存不轨者慎用,否则会引起过敏症状。切记:讲文明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因为一切皆为习惯。优秀是一种习惯,文明亦是一种习惯。只有你文明待人,他人才会文明对你。此药必须随身携带,否则效果不佳。( )

信誉卡:本产品是快乐之源。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仍是医治不不良行为习惯的良药,为拯救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人们所广泛推广。

有效期:永远。

宣传标语:顺手捡起的是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心灵;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本产品已获专利,是国家免检产品,望广大消费者看清本产品专利号——7654321。

从即日起,买“文明清新剂”即送“礼仪药剂”一瓶。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购买了“文明清新剂”,你就拥有了快乐、幸福人生。

[文明清新剂简介_八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内容简介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意外溺水,长时间脑部缺氧让著名服装设计师厉薇薇失去了部分记忆,她的记忆停留在23岁。记忆中热恋的同为设计师的男友竟成了竞争对手,而一个陌生人却成了她的未婚夫。薇薇不相信自己会和前男友陈亦度分手,她努力调查前因。未婚夫霍骁为了保护薇薇,追回自己的未婚妻,千方百计阻挠薇薇调查,守在她周围。

厉薇薇回溯过去,发现自己和身边的人在忙碌中逐渐忘记了最初的梦想。薇薇和陈亦度分手的原因,也是因为两人在追逐事业的过程中,忽视了爱与沟通,在斗气和误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陈亦度误会薇薇和霍骁的关系,最终和她分手。30岁的厉薇薇决定改变现状,她逐步解开过去的误会,和对手冰释前嫌,不但找回了爱情,也重拾了初心和梦想。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故事简介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如今,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

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要是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带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

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紧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节气春分简介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军训简介为题目的作文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大中小学生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是高等院校改革教育内容,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高考

军训的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除大学生外,中小学生也应接受军训。时间一般在9月份开学前或国庆后。

小学生与初中生主要训练基本的队型排列。

高中生在队型排列的基础上,训练内务整理和紧急疏散等日常能力,并开展国防知识讲座。

大学生则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

不同的学校军训地点是不同的,有的学校要去军营,真实体验军营生活,磨练意志;有的学校则在学校中,以操场为训练场进行军训。不同学校的军训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只是队列训练;有的学校除队列训练外,还要到野外拉练、进行内务整理教育,可能有机会摸一摸真枪,甚至射击训练。

[军训简介为题目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内容简介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剖开最阴暗的人性,还原最重口味的16大凶案现场!真实!生猛!劲爆!震撼!尸语者,与死者朝夕相处的神秘职业,即将剖开震撼人心的亡灵之声!一桩七年前的奸杀悬案,牵连出五个被害的少女,残留的精液中却验不出人类的DNA?即将被拆迁的老楼夜半传来断续哭声,出租房中为何会有巨大的捕兽铁笼?天价寻找失踪女孩,悬赏转发传遍网络,竟没人看出相片中的女孩已经死了?春运高峰期,站台人山人海,每十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停靠,是谁抛下了装满碎尸的编织袋?资深法医老秦亲自操刀,再度挑战最复杂的凶案与最险恶的人性!红色雨衣、无脸少女、白骨沼泽……每一案都让你无法入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吴道子简介

全文共 1381 字

+ 加入清单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

中文名称: 吴道子

又 名: 道玄

性 别: 男

生 卒 年: 约686~760

国 别: 中国

生平简介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

中国唐代画家。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少孤,生活贫寒。早年为民间画工,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神龙年间(705~707)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景龙年间(707~710)任兖州瑕丘(今山东省滋阳县)县尉,不久坚辞而去。以后,他浪迹东都洛阳,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专工画,并在寺观从事壁画制作。开元年间(713~741)他被唐玄宗召入禁中为宫廷作画,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他奉诏绘制了一些历史画或政治性肖像画(如《金桥图》),同时常在长安、洛阳作壁画,观者如堵,名声广播。天宝年间(742~756),他奉诏游蜀归来,在大同殿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玄宗因之称羡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758年以后,其事迹不详。

吴道子活跃于盛唐,在这个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空前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各艺术门类的沟通,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喜与文人名流交往,又游历各地,在绘画上远师张僧繇,近法张孝师。早年作画行笔流丽纤细,继承六朝风范;中年后笔迹磊落逸势,高度成熟。他兼善人物、佛道、神鬼、山水、鸟兽、草木、台殿等各类题材,尤以人物、佛道见长。他在长安、洛阳两京寺观所作壁画,曾达300余堵,并且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其《地狱变相》名振一时。

吴道子在艺术上富有创造精神,一说山水画之变由他开始。他用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圆转而有飘举之势,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称之“吴带当风”。他又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世谓之“吴装”。他通过墨线的肥瘦抑扬,表现出物象的运动感和量感,为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后人将他与张僧繇合称“疏体”代表画家,以区别于顾恺之和陆探微劲紧联绵的“密体”。苏轼评他的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中”,并且将他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与诗人杜甫、散文家韩愈、书法家颜真卿并列,极赞道:“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被后世尊为“画圣”,被民间工匠尊为祖师,对以后的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和白描画风影响极大。

吴道子的真迹,宋代已难见到,流传至今的重要摹本《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人摹,一般认为比较接近吴道子风格。这幅长卷表现悉达太子(以后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诞生后,他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画中本应为异国人,但都被描绘成唐朝贵族阶层的形象。其他摹本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还有不少线描石刻,大都迭经翻摹。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亦可见他的风格。

自开元以后,寺观壁画多流行“吴家样”。至五代两宋,吴道子的继承者代不乏人,如高益、高文进、武宗元。同代人学吴道子者,以卢楞伽著称。卢楞伽为中唐道释画家,又作卢棱伽,长安人,画风似吴道子,善作佛画经变。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乾元年间(758~760),在成都大圣慈寺画行道僧图,将长安画风带入蜀地。同代的杨庭光,善道释、鬼神、人物,旁工杂画、山水,皆极其妙,开元中与吴道子齐名,颇得其体,而笔力不减吴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节日简介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1]。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九一八事变简介

全文共 2250 字

+ 加入清单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名称: 九一八事变

地点: 中国东北地区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参战方: 日本,中国

结果: 日本获胜

参战方兵力: 中国:160000人

日本:30000-66000人

主要指挥官: 张学良,马占山,本庄繁,南次郎

发生时间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发生过程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 柳条湖事件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对敌政策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分指责蒋介石,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前,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军队上,因此,为了不至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才出此下策。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 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滨逊漂流记》内容简介

全文共 1843 字

+ 加入清单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滨逊漂流记》内容简介,欢迎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十八世纪一个英国船上的水手在航行中和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一个荒岛上.在与人世完全隔绝的岛上,他独自生活了四年多,才被一个航海家带回英国.这件事在当时引起社会上的轰动.从未写这什么文学写品,年近六旬的笛福,从这件事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不朽的杰作.

《鲁滨逊漂流记》中人物不多,除了鲁滨逊以外只有星期五还有些性*格,其他人物不过是陪衬.小说主要的价值在于鲁滨逊这个典型性*格.

《鲁滨逊漂流记》可以分作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也就是小说的主体,是鲁滨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是叙述他从荒岛回来后,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鲁滨逊这个典型人物的一切特征主要是在第二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所以这一部分是全书的精华.17世纪中叶,鲁滨逊・克鲁索出生在英国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产过一种平静而优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闯荡的鲁滨逊却当上了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水手,航行于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大海上.到后来经历了20多年的荒岛生活.

笛福: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以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这些普通人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十八世纪英国初期资本主义丰繁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海外殖民扩张意识。1719年,发表了《鲁滨逊漂流记》,标志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也奠定了这种新型文学形式的基础。从此,小说在十八世纪英国文坛上迅速地繁荣起来,成为这一时期英文学的主要成就。《鲁》是笛福的代表作品,小说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 内容简介: 鲁生于1632年9月30日,父经商赚钱,其母娘家姓鲁滨逊,故取名为鲁滨逊·克罗索。从小脑子里就充满遨游四海的念头。1651年9月1日那个不祥的日子,瞒着父母去航海,船遇风而没,从旱路回伦敦,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第三次被土耳其海盗俘虏,幸逃被葡萄牙船解救,平安抵达巴西,经营种植园,开始庄园生活——非洲贩运黑奴。1659年9月1日遇海浪冲至荒无人烟的小岛,身上唯有一把刀,一个烟斗,一小匣烟叶。上岛的第二天他就把浅搁在岛边的那只大船上所有的食物、酒、衣物、qiang支、弹药、土木工具等一一运到岛上,在岛上搭起了简易的帐蓬,为了不让自己忘记他把自己的一切经历与活动都记了下来,为怕自己忘记日期,便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来记年月,并开始记日记,用了几个月的工夫为自己挖了一个很大的山洞住了进去,后来又发现了自己不小心抖落的十几颗谷种开始发芽了,这个发现让他开始种起庄稼 因为岛上发生了可怕的地震,使他把自己的住处移到平地上,不久得了疟疾,用简要的烟叶来给自己治病,并开始读《圣经》,用心观察了小岛后,发现了很多的小动物,他就开始抓鹦鹉、山羊等野禽驯为家畜,到了第三年,开始有规律…… 第23年的冬天,野人烹人肉吃,2年后,再次前来,鲁救下俘虏,取名为星期五,一年后,教会星期五英语,准备离开之际又从野人手中救下一个白人和星期五的父亲,故派他们去解救另外十六个白人,走后第八天,英国船舶附近,船长和另外两人被反叛水手抛弃岸上,助其夺船,顺利离开海岛,在此居住了28年2个月零19天。 鲁回到了英国约克城时,离家已整整35年了,谁也不认识他,父母早已去世,只剩下两个侄子和两个妹妹在家。去巴西看他的种植园,而他的朋友为他积累了五千英镑,草草结婚后,生下了三个孩子。 不久妻子去世,再次出海,来到小岛上,这里的人口大增,为他们分配好田地后,很满意地再次离开。 简要分析: 描写了鲁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岛上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文明人所必需的生活条件,经历了人类从采集、渔猎、畜牧到种植等生产发展过程,彻底改变了自己无衣无食的苦难命运。在此过程,他付出了艰辛。笛福歌颂这种劳动活动,歌颂了他对大自然的斗争。鲁的形象中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鲁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当然,鲁的身上也表现了一个私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思想特征:冒险精神和占有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物简介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华佗(约145—208)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医学家,华佗生活的时代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百姓生活十分艰苦。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现已失传。此外,他创制的“五禽戏”也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华佗的逝世年月有误差,他是208年死的但是220年谁给关羽刮骨疗伤,曹操220年头痛病发致死下狱华佗。[1]逝于公元208年,享年六十有三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疯狂天后》小说内容简介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疯狂天后》以女权社会为主体世界观设定,女人当权执政,生孩子是男人的分内事。正式开播前,片方接连公布的预告片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热烈讨论,作为古装爱情玄幻轻喜剧,在董意穿越之初,现代人与古代人语言及思维的不同引发的笑话,众主角之间的感情发展也是一大看点。

21世纪的奋发努力好姑娘董意勇敢地追逐梦想,一腔热血却在冰冷残酷的现实中日益消磨,勤勤恳恳的她混迹于剧组多年仍是一个打杂的小剧务,所幸她也慢慢学会在平凡日子中寻找乐趣——比如像一个小迷妹一样默默花痴自己的男神。

然而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改变轨迹,在一次与导演的争执中,董意不小心落水,醒来后意外发现自己穿越到一个架空的王朝,更神奇的是,这还是一个“女权至上”的国度,而自己则是“天后”,这个国家的帝王般的存在。

董意本来是一名演员,因为有一次和导演吵架,逃跑的时候掉进河里,史书记载凡是坠入天河的人,醒来后必性情大变,朝纲必大乱,天河之灵,天花所在,一月一开,阴阳交会,灵魂交换。

董意是通过灵魂交换变成天后的,但是灵魂交换,实属异象,所以会有所时限,书上记载天花三十日开放一次,不过也随性,一旦开放,穿越极现,花一旦不开,魂飞魄散。

在知道自己真正身份之后的天后是离开这个女权的世界,还是回到自己的时代,时间已经不多,天后最后应该是借助天花的力量回到现代。

掉河穿越灵魂互换之后的天后虽然有后宫30个男宠,但是最爱的还是被囚禁与冷宫中的天爵,两人一起在女儿国后宫谱写一段传世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作品简介

全文共 3025 字

+ 加入清单

《万历十五年》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这部书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物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着述进路,不以史料的堆砌为着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着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在着作的意图上,首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西欧与美国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着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即汤因比所说的文明类型,或斯宾格勒所说的文化形态)的状描,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这种历史着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本书收入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所包括的内容自先秦至元末。其重点则在表彰中国历史有它的特色,经过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阶段,前后连贯。各篇虽大致以人物传记之体裁为主,所叙事之影响,已远逾当时人之人身经验。本书和黄仁宇的其他作品一样也较好地体现作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刻领悟。

《黄河青山》(Yellow River and Blue Mountains)

黄仁宇的回忆录共有36万字篇幅,自述生平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并具小说叙述的技巧。全书定名为《黄河青山》(Yellow River and Blue Mountains);分为两大部分:“自己的浴室”、“我所付出的代价”;书前并有多幅珍贵的个人及历史照片。该书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和北京三联书店分别在海峡两地推出。

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Macro history)史观在国际史学界自成一家之言。在本书中,他生动地描绘了个人生涯中的逆旅屐痕,各色人物,一支生花妙笔出入古今,游刃有余。疑似没有章法,却又恍若无数大手笔的绘卷,历历如在眼前……

《放宽历史的视界》

本书是黄仁宇先生七十年代以来的多篇论述加上两篇新稿,重新编印发行的“新世纪增订版”。作者以其一贯提倡的大历史观点,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界的条件重新检讨历史,使得过去许多看似不合理的事迹,获得前因后果连贯的合理性。由于作者出身戎马,早年四处迁徙的军旅生涯,使其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情况;其后赴美求学,除了知识上的增长,还实际体验了西方社会生活形态,这些都有助于拓展其视野。所以作者自称其历史史观与众不同,所恃者不是才华而是视界。有了宽广的视界,其文章每能察人所未察,独具慧眼,发人深省。

《地北天南叙古今》

本书是八十年代为我们引进大历史观点的黄仁宇博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他悠悠然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值得再三阅读与深思。

这本集子收录了黄仁宇过去曾在各处发表过的二十六篇文字。最早的刊于1944年,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最迟的则出版不久,仿如昨日。虽说当中有些文字带着旅游性质,有的则暴露着个人经历,全书的范围可以概说为一个学历史的人之耳闻目见与脑内的构思。积之则提供了他的历史观之侧面背景。正因为其不拘形式可以补助有体系的文章之不足;也因为全书缺乏长篇大论,读者也可信手翻来,随时释卷。

《大历史不会萎缩》

《大历史不会萎缩》是由黄仁宇编著的一本书,讲述了伴随着美国中层理论的兴起和翻译引入,历史研究已经越来越社会科学化了。这由当前社会史研究的盛极一时可以得到证明。如果历史研究不是建立于微观的经验研究基础之上,从而内在生长出一种比如公共领域概念式的分析框架,那么这种历史研究就容易被学界诟病为一种“宏大叙事”,意谓其是一种空洞无物的甚至意识形态性的历史书写。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经自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康梁百日维新、民国肇建、五四运动、军阀混战、北伐、抗日……在这一连串长久远大的过程中,旧体制已经瓦解。过去的农业体制往往成为改革的障碍,所以要加以改造。在这里,作者提出一个“立”字:以“立”字下端的一长横,代表社会低层结构,“立”字上端的一点和一横,代表创建的国家与社会的高层结构,眼前的工作即加入当中的两点,此即执行商业往来时,在法律面前厘定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本书是作者历次精彩演讲、访问及评论的结集。对作者所有着作中的观点提出补充,并且对读者有疑虑的地方,也加以解说,为其所有着作的精华解释。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本书英文版初版于1974年。黄仁宇先生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先生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了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本书是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其旨在在20世纪末期对资本主义作了一个概略的回顾与前瞻。本书着重叙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却是以其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参照系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在于探讨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从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作者“大”历史观的宽阔视野,也可以体会到作者作为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款款深情。

《缅北之战》

《缅北之战》是作者黄仁宇以“业余新闻记者”身份撰写的一组战地通讯,多发在《大公报》上,1945年由上海大东书局结集出版,成为作者的第一本“著作”。黄仁宇时任驻印军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的上尉参谋,还只是个20多岁的青年人。2007年5月,《缅北之战》在出版60年后重新问世,正可引领当代读者进入黄仁宇心路历程的出发点。

《明代的漕运》

书稿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论文,约19万字。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的运输、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征税与商业及劳役、结论、附件等部分,重点论述了明代对大运河的管理与大运河的功能,以及大运河对明帝国的影响。全书稿征引资料丰富,运用大量数据分析是其重要特点,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还在热衷于中国史进行宏观研究的时候。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内容简介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为充分展现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反腐精神和国家当前轰轰烈烈、气势如虹的反腐斗争局面,著名作家、编剧周梅森先生潜心八年,于2017年再次推出大型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力作——《人民的名义》。

本书讲述了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调任地方检察院审查某贪腐案件,与腐败分子进行殊死较量的故事,艺术再现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反腐征程的惊心动魄,深情讴歌了反腐斗士的坚定信仰和无畏勇气,并揭示出党的领导干部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一宏大的政治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叶绍翁简介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全文共 1905 字

+ 加入清单

1:刘备

蜀国开国皇帝,皇叔刘备。为人重情重义,自东汉末期讨伐黄巾党,到建立蜀汉政权,演义里无不体现其重情重义,礼贤下士。演义中,刘备亲自率军打仗的次数屈指可数,唯一出名的“夷陵之战”,还是以惨败收场。但是,刘备继承了汉高祖刘邦,也是刘氏的最大特点,也是领导人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善于用人。唯一与高祖不同是是,刘备谦厚,高祖好骂人。夷陵之战战败后,刘备病退白帝城,无颜回蜀面对家乡父老,遂在永安宫病逝,临终托孤诸葛亮。

2:曹操

魏国政权的奠基人,魏国实际意义上的开国皇帝。非枭雄所能形容,为人奸诈,多谋,善统兵。一生大小战役无数,当然,和刘备一样,三国史上最著名的三场战役,他老人家参与了2场,分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者帮助曹操一统北方,后者直接促成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应验:三分天下。关于曹操的故事实在太多,非50字,乃至50万字所能描述,今人形容演义里的曹操多为:奸雄,枭雄,有褒有贬,但基本都肯定他的雄才大略。

3:孙权

吴国政权最成功领导人,接替父兄为其打下的江东基业,可谓坐享其成,手下张昭,周瑜均为治世能臣。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孙权一生可谓守了一生,作拥长江天险的他,一生没有主动发动过几次战役,但是胜率很高,赤壁之战,巧夺荆州,直接活捉关羽,间接促发夷陵之战。三国大战役,孙权胜率100%。作为三个国家里最后灭亡的,也是对他一生的安慰吧。

4:诸葛亮

说完三大君主,说到三国,不可能不提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可谓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诸葛亮绝对是神一样的人物。就演义里而言,诸葛亮几乎已被妖魔化,成为中华五千年以来智慧的代言词。一生功绩卓著,无论军事,政治均是旷世奇才,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均是流传至今的佳话。在演义里,诸葛亮的能力绝对在金字塔的顶端,毋庸置疑。但在正史里,起码他不能称之为军事家,他几乎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他的政治才能绝对傲视华夏。他的许多故事在正史里是没有的或者没有记载,亦或者是有争议的。比如:三顾茅庐,究竟是刘备找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找刘备,这个就有争议。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大部分事迹均为虚构。诸葛亮的一生八个字可以完美的阐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建议有空看一下三国演义,秋风五丈原这一集,没有一个鼻子不酸的。

5:关羽

作为三国里,乃至中华历史 忠义 一词的代言人,出现再这里应不过分。关羽和诸葛亮一样,也近乎被妖魔化。但是不同的是,关羽的妖魔化,主要体现在老百姓的崇拜,黑社会拜他,做生意的拜他,开饭店的拜他。关二爷正是什么行业都涉足。关二爷一生,军功卓著,在刘备集团里,举足轻重,但为人傲气,导致荆州失守,被吴国生擒斩首。对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来说,这个死法着实可悲。

6:郭嘉

一个被忽略的天才,没办法,在三国演义里,一个谋士想的再完美的计策,也敌不过诸葛亮的一个锦囊。郭嘉,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36岁,是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臣。曹操赤壁兵败之后,曾说:若奉孝在,安有次败。郭嘉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汗马功劳,三国演义里最后描写他的一回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惜哉~~

7:周瑜

又一个被演义贬低的旷世奇才,又一个活在诸葛亮阴影下的治世能臣。演义里的周瑜,为人心胸狭窄,但真实的周瑜是风雅,大度,帅气。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8:吕布

这个演义里勇冠天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演义里为人善变,多次刺杀旧主,被称为三姓家奴。最终众叛亲离,在下邳被曹操擒获,绞死。不过在正史里,吕布却是文官,做过主簿。个人认为吕布也是有仗义的一面的,叛变董卓时,吕布与王允赶往封禅台,吕布对王允说:宫台上车,布愿步行。按理说,这是很正常的修养,不过在吕布名声这么臭的前提下,还是挺不容易的。

9:姜维

个人比较欣赏的将领之一,文武全才。蜀国后期唯一可以拿的出手的将领,本是魏将,诸葛亮因欣赏其才,设计将其劝降。不过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掌握蜀国军事大权时,屡次北伐,均无功而返,大大耗费了本来就不发达的蜀国经济,间接的导致蜀国的灭亡。后假降魏国,被识破后,切腹自杀,临终前大叫:吾计不成,乃天命也。无不叫人感叹。传说,姜维死后遭解剖,发现其胆囊巨大无比。

10:陈寿

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没有他,也就没有三国演义。三国志和演义恰恰相反,由于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三国描写蜀国的篇幅最少,因为蜀国没有史官,很多资料都是陈寿自己搜集而来。所以蜀国的故事被演义夸张的最多。《三国志》的成功还要感谢裴松之,因为他的注解,使《三国志》大大丰富。才有了三国演义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夏至未至小说内容简介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夏至未至》是由80后作家郭敬明于2005年推出的一本青春类小说。故事讲述了独自一人前往高中读书的女孩立夏在校园内与傅小司、遇见等人所发生的爱恨离愁,对梦想的追逐和对心中那份小小爱情的平淡守护。小说语言清丽优美,比喻奇特。意象干净纯净,是郭敬明校园小说中的代表作。

小说自2006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后,连续五年长期位列全国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前茅。后修订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故事开始于一个虚构的城市浅川,北方一个长满了高大香樟的城市。几个年轻的人开始自己的高中生活,一切都似乎格外的平静和缓慢,带着夏日特有的让人昏昏欲睡的叙述情绪,仿佛夏日午后浓烈如同泼墨的阳光一样。故事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接下来,几个高中生开始了各自曲折的人生路程,因为傅小司的画而喜欢了他已久的立夏,让他渐渐喜欢上了自己,二人最终在高中度过了幸福的高中时光;陆之昂的母亲因为癌症去世,深深地改变了他的性格;而傅小司因为参加上海的津川美术大赛一举成名,成为全中国都小有名气的插画家。

夏至未至 书本插图之后那些曾经在一起的年轻人因为毕业而分离,立夏和傅小司去北京中央美院继续念书,陆之昂因留学而去了日本,而七七为了歌唱到了上海。从小孤独的遇见,为梦想被迫放弃了自己在浅川的一段与青田的美好感情而在高二退学单独去了北京,开始为实现自己的歌唱的梦想而努力。从此每个人的命运都有了千差万别,而一开始缓慢而安静的叙述被快节奏的变故所取代,成人世界的大门打开,里面的世界一点一点地展现在他们面前。在傅小司的画集发行后,他红遍了全中国。而立夏成为了傅小司的助手兼他的另一半,七七在大学期间因为一次陪朋友参加歌唱比赛而成为了歌手,在发完第一张唱片之后飞速成为全中国的青春偶像,而一直为了唱歌而努力的遇见,坚持在北京辛苦地生存下去,因为她没有放弃成为最好的歌手的梦想。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些曾经拥有梦想的年轻人都在各自的奋斗。然而,陆之昂的入狱、程七七的背叛、立夏的离开、傅小司的悲伤……他们因沾染世俗而变得随波逐流,他们在美好的友情中摧毁自己,他们因至深的友情、比爱情更加珍贵的友情而遗忘当初最美好的承诺……正在每个人都被急速到来的世界冲撞得看不清未来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之后的更大的逆境就要降临,也正是接着的种种事件,几乎完全逆转并摧毁了每个人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