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寻找家乡的味道作文结尾【精彩20篇】

坐着时光飞船,通过时光隧道去到20多年后的家乡。看看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寻找家乡的味道作文结尾,欢迎阅读。

浏览

5173

作文

212

家乡的味道作文200字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重庆长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还有许多特产。之中就数酸甜的沙田柚让我忘怀。

长寿邻封有一片柚林,每逢秋冬时节,柚子成熟时,远远地就能闻到柚子的清香味。沙田柚有一层黄色的花衣服,衣服上还有很多小斑点。

你还别看它其貌不扬,可它全身上下都是宝。比如:它的皮可以做成装饰品,也可以放在冰箱中除臭,也可以晒干后用来熏腊肉。它的柚棉可以熬成水,喝了止咳。里面就是我迫不及待想要吃的果肉,先有点苦,后来就是酸甜的。

沙田柚是家乡的味道,也是长寿人民的精神。我爱沙田柚,爱我们的家乡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思念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一个特别值得深挖的话题,其中凝聚的家庭情感、记忆和关系不必细说。对我家而言,年夜饭也体现家人的家庭地位,甚至是家庭权力的象征。

我妈妈非常强势,基本不让我进厨房的。直到现在,每次回家过年,年夜饭我最多只能打打下手,掌勺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如果我趁她不在家在厨房做些打扫,她不仅不会夸奖我,反倒会把我训斥一通。当然,好处是,我妈妈特别会做菜,到现在还统治着我们一家人的味蕾。不仅我和妹妹,还有孙辈们,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她做的卤味。这道卤味,应该是我妈妈自创的一道菜。至今,她都坚决不告诉我秘诀,说要到自己做不动那一天才肯传给我。

这道卤味,有点像大杂烩,是把牛肉、猪肉、猪肝、鸡肉等各种原料,加以佐料,放在一锅里煮,差不多要煮上三个多小时。每次做这道菜的时候,妈妈会一直守在旁边,每种配料是要分时段加的,甚至生抽和老抽也要一点点加。她做这道菜的时候,甚至不让我靠近,我至今也没有偷学成功。

每次做年夜饭,我妈妈至少会提前三天准备,炸圆子、藕夹、珍珠丸、糖醋鱼、蒸肘子、扣肉……,每次一定至少8个菜,甚至是16个菜(我妈妈特别喜欢8的倍数)。

以前曾经觉得,中国人的年夜饭,做得累,吃得更累。一家人忙忙活活的,根本没有时间好好聊一聊。一年难得一聚,反倒因为忙于这顿饭,疏于更重要的情感交流。但是现在,对于年夜饭也有了返璞归真的认识,觉得这才是特别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妈妈每次忙完,都会说:“我腰都累断了。”以前会心疼而且不理解,觉得既然这样,何必要这么辛苦呢?现在却觉得,这顿饭对于她,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正是通过这顿饭,她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维系着家庭的感情。

想念家乡味道,想念家人。

[思念家乡的味道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味道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顺着记忆的小路,踩着泛着碧绿的青苔石板,我来到了奶奶家。虽然奶奶已经去世了,但那些熟悉的画面仍如电影般在我脑海中播放……

“别放太多,等下粿皮太红了。”奶奶正数落我呢?可我哪有放在心上,就一心想着好玩。我望着一锅如浆糊似的浆,心想:这怎么就能变成韧性很好的粿皮呢?这时,奶奶拿起一根专用的小木棍开始搅拌这锅浆,一会儿,那浆就成了一团黏黏的东西了。只见奶奶把黏团掉入了一个缸里,双手用劲地在团上揉,翻来覆去,好像在打太极,柔中带刚,我早已在旁边看得入了迷。很神奇,粿皮团已经成型了,奶奶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糯米馅,哇,香菇、虾米、猪肉、花生仁,配料可真丰富啊!我已经垂涎三尺了!奶奶招呼我说:“可以包了!”只见奶奶把粿皮团搓成一颗颗乒乓球大小的丸子,然后变魔法似的把丸子捏成了一个碗状。我跟奶奶要了一个“碗”,在奶奶的指导下用勺子舀了满满一勺糯米馅放进“碗”里,再捏成一个粿胚子。奶奶说:“把胚子放进粿模里,要小心均匀地按紧,可不能按破哦!”我满口应承着,可就是没那么多耐心,用力过猛,粿胚破了,还得让奶奶来收拾残局。不管了,我就等着吃了……

蒸笼里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可以大饱口福了!奶奶揭开蒸盖,一个个寓意吉祥如意的红桃粿晶莹剔透,让人直流口水,拿起一个咬一口,那滋味那感觉难以形容,实在太香了!奶奶慈爱地望着我,说:“慢点慢点!小心烫!”

岁月匆匆,童年的时光流逝,奶奶也已经离开我了,但熟悉的红桃粿味却永远留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过年的味道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回乡下老家过年,那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过年的习俗,让我觉得是那么新鲜,那么难忘。

农历大除夕的下午,我回到了想念已久的家乡。车子刚停稳,我就飞快地跑进家门。这时,奶奶正在宰鸡宰鸭,爷爷也在写春联。我高兴地向他们问好,爷爷奶奶看到我们回来,十分欣喜。

随后,爷爷教我和哥哥贴对联。爷爷告诉我们,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大家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贴对联的传统是先右边再左边。我便好奇地问爷爷:“上、下联和横批都是自右往左读吗?”爷爷点点头说:“是的。”我们首先贴堂屋大门的春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接着贴庭院门口的春联,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横联:马年大吉。爷爷让我们将“福”字写在红纸上倒贴于门上,他说民间有倒贴“福”字的习俗,意为春节福到。原来,贴春联也是很有讲就的。

贴好对联,便开始祭祖。奶奶在堂屋的供桌先摆上鸡和猪肉,然后分别整齐地摆好五套碗筷和酒杯,并盛上饭、斟满酒杯。接着,让我点上香和蜡烛,虔诚地插在香火堂前,并摆上糖果。做完这些程序,大约20分钟后,让我烧纸钱,放了一挂鞭炮。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我换上新衣服,欢快地跑进巷子里,和小伙伴们放起了鞭炮。

天黑了,我们便回家一边围着火炉守夜,一边看春晚节目。终于到子夜零时,伯伯带着我们放鞭炮,意为“迎神”。这时,整个山村都在燃放烟花爆竹,村子上空变成了烟花的海洋……让我想起了《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夜深了,山村又安静下来了,我们也入睡了。

大年初一清晨,按家乡的风俗,我和哥哥向长辈拜年,说着“新年好”、“恭喜发财”、“马到成功”等吉祥的祝福,长辈们便乐呵呵发给我们一个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这一天,爸爸妈妈还带我去亲戚家串门拜年。

大年初二,我们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亲友,离开了还笼罩着浓浓年味的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2854 字

+ 加入清单

节前的一场秋雨,使古城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地面也是湿漉漉的。我晨练完刚走出公园,天空中又飘起了雨丝。从菜市场买好菜和肉及水果,回到家已是八点多了。卧室的房门紧闭,屋里静悄悄的,儿子、儿媳还没起床。他们昨晚回来得太晚,让他们多睡会儿吧!我返身来到厨房,端起一个小锅,悄悄地走出了家门。

我冒雨来到楼后的“邢家胡辣汤”门口,才八点多,这里已人满为患。大厅里的餐桌上坐满了人,门口的几张桌子上也坐满了人,开票的排着长队。我先排队开票,两个小碗,两块饼,一共十二块。然后,再排队打汤。回到家,放下胡辣汤,我又摘菜、洗菜,准备中午给儿子、儿媳做几道菜,再包三鲜饺子。平时,他们难得回来,今天得好好给他们改善一下。

儿子、儿媳生活在京城,每年只有春节、国庆节才回来。还在九月中旬时,儿子就来电话告知他们九月三十日到家。进入九月底后,我是数着天过日子的,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熬过了一天又一天,终于等来了三十日。早晨去市场买回核桃、葡萄、牛奶、酸奶、酒酿等一堆食物。下午回到家,烧洗澡水,收拾房间,整理床铺,换上干净被褥,然后,静等着宝贝们回来。

儿子、儿媳是三十日下午从北京出发,乘坐末班高铁到达古城后,又搭乘末班地铁回到家中的。到家已是凌晨时分,使我这位一直站在窗口,忐忑不安,牵肠挂肚,望眼欲穿的妈妈喜不自禁,一双宝贝平安到家,是我最大的快乐,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虽已是凌晨,我们家却灯火通明,其乐融融,宝贝们忙着洗澡、吃饭,我却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儿媳没变,还是那么贤淑,漂亮,文气;感觉高大魁梧的儿子比春节时瘦了,也难怪,儿子年纪轻轻就肩负重任,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忙工作、忙学习,每次给我打电话都是在车上,回家这几天还带着书。作为母亲,除了心疼,也别无他法。

等他们洗漱完毕,我端上早已准备好的饭菜及水果,儿子边吃着边说:好吃,好吃!但还是肉丸胡辣汤最好吃!我接过话说:现在半夜三更的,到哪儿去买胡辣汤?今晚儿就凑合了,明儿一大早我去给你们买胡辣汤!听完我的话,儿子、儿媳异口同声:好,谢谢妈咪!我们在家等着。

儿子对胡辣汤情有独钟,要追溯到十几年前,那是儿子还在上小学,偶尔一次给他吃了肉丸胡辣汤,他便一下子喜欢上了,天天嚷嚷着要吃,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他十三岁那年,我去青岛出差时,正好赶上暑假,就顺便带上了他。谁知,刚到青岛的第三天,他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想回家!我感到好奇,还没有玩就回家?就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因为没有胡辣汤吃!我有点哭笑不得,这孩子,没有胡辣汤就不吃饭了?我就劝他说:各地有各地的小吃,你看这儿的海鲜多好,既新鲜又品种繁多,我们都可以品尝一下,回家后,再吃胡辣汤也不晚,儿子懂事地点点头。

第二天,我们坐车去海军博物馆。在车上我突然听到有人讲陕西话,在外地听见有人撇“秦腔”,感到十分亲切。我寻着声音望过去,是一位中年妇女,正对着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说:你不转咧,奏回去!男孩说:不是额不转,是莫有胡辣汤吃,额吃不惯这里的饭莫!我听着感到好笑,家乡的胡辣汤就那么大的吸引力?这时,站在身边的儿子无不得意地小声对我说:妈,看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说吧?我白了儿子一眼,凑上前去问:乡党,咋咧?女人一听是老乡,便打开了话匣子:这娃怪得很,说莫有胡辣汤奏要回去,额们是来旅游的,刚到两天,你说说,气人不?我点点头,心想,是挺让人闹心的。我笑着对男孩说:娃听话,出来一趟不容易,看把你妈急的,多玩几天再回去吧!那男孩勉强点点头。

那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无不担心,被胡辣汤灌大的孩子们,长大后,怎么舍得离开家乡去外地闯荡?不久,大面积爆发了口蹄疫,所有肉类不敢吃了,胡辣汤也不能吃。没有了胡辣汤吃,儿子整天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拿出了冰箱里储存的自家灌的香肠,对儿子说:妈给你做胡辣汤吃,儿子高兴得直拍手。我把香肠当作肉丸,买来许多蔬菜做原料,为儿子做了一锅胡辣汤。儿子品尝后,摇摇头:没有那种味道!我心里好笑,没有牛肉丸子,没有牛肉汤,即使我手艺再精湛,也不做出那种味道。本想改变一下他的口味,没想到,他根本不认账。

八百里秦川富饶美丽,关中平原的小吃琳琅满目,酒足饭饱的食客们,哪还有心思出去打工?这就是陕西人不好出门的原因。儿子十八岁那年,要去东北读大学了。我最担心他不习惯当地的饮食,临出发前,每天早饭都是肉丸胡辣汤。要走的前一天,他躺在床上滚来滚去的,嘴里嘟囔着:不愿走,不愿意去,那儿没有胡辣汤吃!果不其然,刚到大学不久,几天一个电话,每次都要说:妈妈,我想喝胡辣汤了,如果能邮寄就好了!我每次接到电话心里都酸楚不已,都非常难过,都要劝他:坚持到放假,你就可以回来吃胡辣汤了!四个月后,儿子放寒假回到家,放下背包,迫不及待地跑去吃了碗胡辣汤。

大学四年,每个假期,儿子的早饭注定是胡辣汤。转眼,儿子去外地已经十多年了,特别是工作后,儿子经常天南海北地跑,也吃过各种地方小吃和各种山珍海味,然而,他对胡辣汤的钟爱却丝毫未减。每次回到家,还是非常喜欢吃胡辣汤。儿子结婚后,受儿子影响,儿媳也喜欢上了胡辣汤,节假日回来,两人经常一起去吃胡辣汤。如果儿媳回娘家了,儿子每次吃完,还不忘用保温桶给拎过去一碗。

胡辣汤这么诱人,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胡辣汤有两种,一种是素的,一种是肉的。素胡辣汤是由花生,海带,豆腐丝,黄豆作原料,做好后勾芡。它是一种汉族小吃。吃法有原汤就小油条;还可汤里加入豆腐脑,叫两搅。肉丸胡辣汤源自西安,是回族小吃。可以说是素菜牛肉丸子汤,也可说是牛肉丸子烩菜,只不过是汤里要勾芡。它是由牛肉丸子,牛肉汤,土豆,莲花白,菜花,西葫芦,豆角等多种蔬菜作原料,在配以多种佐料,做好后勾芡的。当热气腾腾,清澈透明的胡辣汤端上来时,你看那,稠乎乎的汤里五彩斑斓,让人垂涎欲滴。红色的牛肉丸子,绿色的西葫芦块和豆角段、白色的菜花、黄色的土豆、还有莲花白叶儿,再浇上一勺红红的油泼辣子。拿起一角软饼掰成块泡进汤里,再拿小勺子一搅,然后,就可以吃了。舀起一勺放进嘴里,顿时,一股牛肉的醇香弥漫齿间,下咽后,牛肉的香味更是沁入心脾。吃罢,微微冒汗,浑身舒服。肉丸糊辣汤是儿子的最爱,也深受广大民众的喜欢。

中午的饭菜已准备就绪,儿子、儿媳也起床了,我把胡辣汤放到了餐桌上。两人洗漱完毕,就迫不及待地坐到了餐桌上,把饼掰成块泡进胡辣汤里,然后,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边吃还边说:好吃,好吃,想这一口已经快一年了。我笑着说:哪有那么严重?儿子瞪着眼珠子,非常严肃地说:“真的,胡辣汤的味道,就是一种家乡的味道。”

在过节的那几天,儿子、儿媳早饭依然都是胡辣汤。十月六日,是儿子、儿媳返京的日子,大清早,我去“邢家”买回了胡辣汤,儿子吃完后说:“胡辣汤,再吃就到春节了!”

儿子、儿媳已经回京好几天了,他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去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却时刻不忘家乡,不忘父母。他们对胡辣汤的情有独钟,谁能说不是一种对家乡的眷恋?不是一种思乡的情结?

[家乡的味道20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每每放学,妈妈总是不厌其烦的问我吃什么,我一贯张口闭口都是土豆。我和妈妈默契的不约而同的笑起来……

在农村时,一到逢集,奶奶便拉着我去赶集。奶奶那布满老茧皱纹的手僵硬的好像一块铁,又好像根本无法自由伸展,即使如此,奶奶会很用力的窝紧我稚嫩的小手,哼着俗调儿穿梭在繁华的集市上。农村没有一根筋似的大路,每走几十米就得拐个弯朝里进。正是这复杂的街道,害我丢了几次。奶奶带着我穿过花花绿绿的衣巷,来到摆满一地的土豆摊,她像一个检验师老练的捡起那个看看,摸摸这个。年幼的我根本看不出这其中的大名堂,只得在旁边装腔作势的问问价钱,还还价。过了一会儿,奶奶站起来,拍拍衣服,笑吟吟的把装满土豆的竹筐挂在胳膊上,扯着我往前走。我们来到了肉摊,挑了一个鸡驾。何谓鸡架?就是根本不存在鸡肉的,鸡架,我们这儿的人吃不起肥硕的大鸡,于是便拿骨头尝鲜。买完这些,我们径直回家了。

我坐在爷爷给我用木头做的木凳上,等待着从厨房飘来的香。

最高兴的是爷爷端出菜的那一刻,我一碗又一碗的盛米饭,搅拌着菜汁。爷爷便笑着,把所有略带肉的鸡架夹给我,我不懂事的以为爷爷不喜欢吃肉,因为他的碗里总是满溢着白白的米饭。

后来,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便是每隔一天的逢集。

二零零四年六月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已经五年了!吃着这方不合胃的饭,念着乡下特有的味。无论妈妈怎么做,都调不出那饱含着爱与深情的汤汁。我时常怀念着那满飘着香与热的堂屋,奶奶的味道

奶奶的土豆香,是家乡飘来的思,是家乡最浓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过年的味道作文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年味儿,蕴含着淳朴的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的一代代,更体现出我的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铁的事实。没错,我的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的——东莞。

——题记

大除夕那天,只见妈咪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神”,并且今年搬了家,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妈咪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妈咪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妈咪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妈咪,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妈咪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是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妈咪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除夕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

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攀枝花的冬天是极暖和的,冷时也就是那几日吧!可就是那几日,对有旧伤的人来说,也极是不友好的。突然就想起儿时在老家,还是蹒跚学步时,一到冬日,一家人围炉而坐,火盆架子上烤着土豆和饵块,小孩儿们就眼巴巴的望着那盆里的小东西,不一会儿,香味儿就弥漫在了整个房间。薄薄的饵块片像人到中年,说鼓就鼓起来了,还泛着金黄色。大人们聊着些什么,笑得前仰后合,妈妈的笑声更是如铜铃般,清脆响亮。

把饵块拿起来,烫得两只手来回捣腾,像杂技团小丑的某种表演,滑稽又可爱,猝不及防又将它扔进了嘴里,烫得舌头如搅拌机在嘴里又接着来回捣腾。这种快乐吧,就像炭火里的土豆,其貌不扬却回味无穷。后来有了空调,家里再也没有生过炭火,老妈却在很多个冬天说起,幼儿时我跌坐在火盆里的事。

冬天,老家的小巷口有时还会有用火盆烤着的土豆和饵块,想象着卖这食物的阿婆应该戴着头巾,脸上有着深深的慈祥的皱纹。买一个土豆或是饵块,沾着辣酱,眼里盈着泪,狼吞虎咽地吃下,也尝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儿,总之已不是儿时的味道了。难怪,很多人都说家乡的记忆就是一种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想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想看到多远,就能看到多远。

春天,我们在这里,谁都是诗人,就像那些树叶,一夜之间就学会了鸟儿绿色的语言,这个味道是什么?是宁静的味道。

没有莫扎特的交响曲,没有贝多芬的钢琴声。这些高妙的东西,不应该在这里,因为任何人工的雕琢在这里都是多余的。那这里究竟有什么呢?一阵石破天惊的雷声,带来的是一览无余的春景,光秃秃的树枝,昨夜还在冰雪里沉睡,一觉醒来换了模样,抑或是他们从南国偷来的花朵,点缀在发间,但为什么如此恰切呢?

我喜欢优雅的早晨,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阳台上远眺。刚好落在我脸颊上的,仿佛是从一个诗人的眼睛里搬来的阳光,那么温暖,照透心扉。门口就是河。河沟的水,很清,清的可以看见水底的游鱼;河沟的水,很静,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河沟里的水,很甜,甜的好似九天瑶池里的玉露琼浆……风吹动着水波,也吹动着少女的心思,一粒水珠就是她的眼眸,一片嫩叶就是她的嘴唇,风飘絮,又是一个多了思恋的味道啊!

秋色已晚。我曾抚摸过的春天的树叶,在风中萧萧落下。想象着它在春天的样子,心中多了思恋的味道。

举起一片树叶,细数着清晰的纹路,刻录的是岁月的沧桑。人们说陶罐里酝酿着一坛乡情,古色古香,那这片树叶就酝酿着家乡的心愿,从寂寞的这儿,飞向遥远的那儿。当男女老少涌向都市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流了下来,守着这片黄土地,守着这条河,守着这个家。橘子早红了,稻香早散了,棉花早白了。老水牛哼着同样的调子,老爷爷呼唤着孙子的乳名催促着作业。夜色降临的时候,那一家家射出的灯光,有多少折射的是盼归的目光啊!这目光里,有高楼大厦,有车水马龙,有流水线,有建筑地 ……

如果,你要问我了,家乡是什么味道?我不能回答你,因为只有你来了才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后的几天,父亲的老同学因为工作来到了丽水,趁着机会请了几个朋友和我们一家在外面的大餐馆吃饭。

那餐馆的壁画和装饰富丽堂皇,菜品琳琅满目,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是它所不具有的。可老同学一叫到服务员,便张口一问:“有遂昌的发糕吗?要正宗的。”我一惊,这是家乡地道的年味啊!

年年腊月,家乡的人们便忙活起来,准备做发糕的食材。不论是大户人家,还是小户人家,总要备上那么几十个,或送亲戚,或款待客人,有些做的多的,也会拿到市场上卖,这是极少的。家乡的人们不图钱,只图个喜庆。

做发糕时,整个屋子里都是暖融融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米香,热腾腾的蒸汽从蒸锅中悄悄地钻出来,往餐桌上飘,勾起人们浓浓的食欲;往客厅上飘,引来孩子们不自觉的口水;往窗外飘,路过的行人都停下了脚步,深吸一口气,不禁喃喃道:“年,来了。”

小憩之后,发糕在人们的盼望声中出锅了。只见爷爷奶奶娴熟地从蒸锅中拿出一块又一块的发糕摆在大圆桌上。所有的发糕摆在一起,就足有一个圆桌那么大,那么圆。发糕外包着一层箬叶,发糕上面,是一层红得似火的用糯米作成的“大衣裳”。说它是“衣裳”,是因为它着实是发糕中的精华。没有这层耀眼的红色,就像人们没有打扮,就没有了红红火火的味道。从远处望去,是一片的红的太阳,一个个新年的新希望。有些人家还更追求完美,再在发糕上点缀几颗红枣,但我更喜欢的,是嵌在里头的红枣,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每一口咬下去,会不会变出一个圆圆的红枣核。

到了正月里,便是家家户户分发糕的时候了。小孩的嘴总是嘴馋的,总是在发糕还未端上桌便偷拿一块。大人们也毫不指责,拍拍孩子的脑袋,笑着说“多吃点、年年高、年年发!”有了这层特别的寓意,我们吃起来,也就更香甜了。一口一口松软的糕在每个人的嘴里慢慢咀嚼,要特别细地品,你才会感受到,这一年的辛酸融化了,这一年的快乐在味蕾中蔓延开了……

菜上齐了,我看看那摆在正中间的发糕,多样的色彩,多样的配料,竟不敢夹起筷子。在大人的劝说下,我尝了一小口,竟是满满的陌生感。也许,家乡的味道是不会适应这样奢华的环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回味家乡的味道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经历许多的事。有些事情早已被淡忘,能够记起来的屈指可数!但我的家乡,我的童年趣事,不仅让我记忆深刻,而且让我回味无穷。

记得在那时,生活非常的有趣。我那时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只不过,我是个勤劳的孩子。我早上5点钟就起床了,帮助爸妈干劳活。虽然有点累,但田垄上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累了,我们还可以直接躺到大树下休息,看着飘落的树叶与初升的太阳,感觉好美。

令我同样感觉有趣的还有妈妈的菜园。记得我那时很喜欢到菜园里帮妈妈除草,顺便捉草里的青蛙玩儿。看着由芽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果实,一家人吃着自己栽培出来的纯天然无污染食品,那心情,别提多妙了。

当然,我家前门的那条河也同样令我感兴趣。这条河大约有五米深,里面一般会有许多的鱼。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到那条河里去钓鱼。当时我们没有钓竿,只能自己做。我们拿了一条又细又长的竹子,用十条细线捆在一起,把针烧弯了,做成了钓鱼竿。虽说这样很难钓到鱼,但其中的过程却是快乐的,只要钓到鱼,大家就会开心的不得了。一回到家,父母就会夸我懂事,更高兴是能吃到自己所钓的鱼。

冬天的时候,那条河就更美了,尤其是下雪的时候。雪下完后,地上的雪大约有一米多深。而那条河也早已冻成了结实的冰块。我们就在河面上,一边滑雪一边打雪仗,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还在河上堆了一个大雪人把她打扮的跟真人一样,望着这个杰出的作品,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在家乡的趣事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每当你想起那段童年往事时,心中便会充满了回忆与喜悦,那感觉,真是回味无穷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味道中学作文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绿豆饼的甜香、黑橄榄的香浓,才是家乡最真实的味道!――题记

当我咬了一口甜丝丝的绿豆饼,嘴里便荡漾着家乡甜蜜的滋味;当我沉醉于家乡黑橄榄香浓的滋味时,满口是家乡的情!

家乡的绿豆饼是我们惠来的特产,它包的是绿豆莎,吃起来是绿豆香。它的包装很特别,先是用不透气而密封的袋子包起来,再用一张面积很大的红色纸包住,还要贴上制作店的标志纸。虽然是一项很普通的制作,但它包含的情才是家乡最香的味儿!从很早的时候,很多外来的人就对我们这的绿豆饼情有独钟。有些人还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儿,为的是几袋企盼已久的绿豆饼。绿豆饼吃的最佳时候是它刚新鲜出炉之刻,热乎乎的,非常酥脆。咬一口,是脆;再咬一口,是香。我妈对绿豆饼再熟悉不过了,每次买都要挑热乎乎的,那才能让她满意。我呢,当然是跟着享受啦。

不知你是否曾经品尝过黑橄榄?它香浓而微带一丝酸的味儿,如果用心品味,便能感到家乡的味溢满心间。小时觉得黑橄榄不好吃,酸酸的,为什么不是甜的呢。但后来,直到有一天我离开家乡在姑妈家尝到黑橄榄时,眼里溢满了泪水,溢满了对家乡思念的泪水……现在我才明白,其实生活不正是这样吗?酸里带着一丝甘甜。

如今,家乡的绿豆饼和黑橄榄在生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制作更加精细,味道更加醇浓,闻名远近。我爱绿豆饼、黑橄榄,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味道中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清明节,我是在异乡度过的。

“表妹,你在外面还好吗?你外婆做黄姜饭了,刚才她还唠叨你今年怎么没回家呢……”表姐的一个电话,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家乡……

黄姜饭是家乡清明节必备的主食之一,听说是祖先们流传下来的风俗。黄姜饭那金灿灿的颜色,是这个世上最具有魅力的色彩;黄姜饭那清香的气味,是这个世上最具有诱惑的气味;黄姜饭那美妙可口的味道,醇香缠绵,令人回味无穷,不可言喻……

记得有一年清明节下起了雨,而那时候,黄姜还在菜地里。“下雨了,怎么去挖黄姜?”“要不今年就不做黄姜饭了?太费功夫……”我和堂哥堂姐们在一旁听了大人们的对话,都害怕吃不上黄姜饭,急忙说:“我们去挖吧!”“下雨了,路很远……”为了吃上一顿黄姜饭,我挺了挺胸膛,说道:“没关系!包在我们身上好了。”

来到菜地,我们先是找到种植黄姜的地带。然后认真地挖了起来。我还记得,那是我第一次挖黄姜,因为下着大雨,黄姜在地下好像喝饱了水,想出来见见新世界,我用手轻轻一拔,它就乖乖地出来了……

我们回来后,妈妈就开始忙碌地准备黄姜饭。做黄姜饭的程序有点繁琐。先用菜刀把姜压扁成块状,把姜用水煮到沸腾,最后再把姜压一次,除去黄姜,只取煮好的黄姜水,还需要放上一个夜晚,第二天再用黄姜水来煮饭。而且每一个程序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必定会影响口感。

尽管黄姜饭做起来程序繁琐,家人也仍然每年都做黄姜饭,为的就是把祖先们的风俗传承下来,为的就是把家乡的味道永存心中,那熟悉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啊……

三年前,我们一家都离开了家乡。后来,每逢清明节回家乡后,外婆总是打来电话,非要我们回去吃一顿黄姜饭。尽管与外婆家相隔甚远,但是,爸爸也总会开着车载着弟弟、妈妈和我一起前往外婆家,去品咂那熟悉的家乡的味道……

而今年,清明节我却身在他乡。表姐的一个打电话,使我马上想吃到黄姜饭。于是,我便立即到繁华的街面去寻找,问过若干个本地人,哪里有黄姜?回答我的只有失望——他们连黄姜的名字也没听过,更不要说是见过了。

黄姜饭清香缠绵的味道,是我最熟悉的味道,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那种熟悉的味道无法淡忘的!

遥望家乡的方向,我仿佛闻到了黄姜饭的味道,仿佛感受到了家乡的气息,那种气息以其独特的芳香抚摸着我的身躯,温暖我体内的每个幸福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嘉鱼,它不仅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还是大武汉的后花园。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其中有一种小吃特别好吃,你一定不知道它叫什么,只有家乡人才知道,因为它有着家乡的味道

每天一大早,当朝霞染红天空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嘉鱼的大街小巷的面摊前总会排着长长的队伍。他们在等什么?等会告诉你?终于轮到我了,只见卖面师傅抓上一把像蚯蚓似的面条放入捞箕中,在煮沸的水中烫了几下,再倒入碗里,最后放上芝麻酱,香醋。、萝卜丁、蒜末、葱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就大功告成了。它就是热干面。

我端着热干面来到餐桌前,用筷子搅拌几下,霎时,我感觉眼前的热干面分明是一件工艺品。瞧,金黄色的面条上点缀着碧绿的小葱、雪白的蒜末和橘红色的萝卜丁,煞是好看。加上裹着的咖啡色的芝麻酱,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让人胃口大开。此时的你,一定会问:“这样的面好吃吗?”我的回答是“当然好吃!”我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那简直是一个绝了,既油滑爽口,又非常的劲道,让你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吓一跳!

啊,热干面,家乡的美食,饱含浓浓的家乡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次晚饭的桌上,出现了一道不常见的菜:酒腌小河蟹。这道菜是爸爸的最爱,同时也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的故乡生活。

我的故乡是安徽,那里有着大山大水,空气特别新鲜,到处遍布着树林、小溪。

小时候在家乡最令我兴奋的莫过于和小伙伴去小溪中抓小河蟹了。大家三五结伴来到小溪边,正直盛夏,大家都脱了鞋,站到没过一半小腿的小溪里。水不凉,也不猛,温和地冲击着皮肤。

大中午的,烈日当头,小河蟹也都躲在石缝中,偶尔有一两只悄悄地出来找些吃的。我和小伙伴逆流而上,往高处边走边找。一旦谁发现了小河蟹,大家就会一拥而上团团围住,然后派一个人去抓。

记得当时有个叫灵灵的男孩子,对这儿的小溪特别熟,每次都是他带头领着我们走,也总是他找到那些躲在阴暗角落、石头缝里的小河蟹。

大家边走边找,我也弯下腰很仔细地搜寻,像个急着立军功的士兵。可我越急,蟹就越跟我作对,把自己隐藏得严严实实。但灵灵的眼睛就像是能看穿石头似的,不一会儿就能找到一个。对付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小河蟹,大家就蹲下来,七手八脚的把手伸进石缝里摸索或者干脆用手掏。有的时候当小河蟹快要钻进洞里看不见时,我们就会故意去惹恼它,让它夹住手,再忍着疼痛把手抽出来,这样就把小河蟹带出来了,每次这么做的时候都有种当了英雄的感觉。

抓了十几二十只,我们就要回到家中享受胜利的果实啦!小孩子不能拿酒,我们就把小河蟹烧汤喝。那时候与也没怎么好好跟大人学过做菜,就马马虎虎按印象中的放水,再弄些盐和调料……

正式开做了,大家都各自分配好了岗位:烧水的烧水,洗蟹的洗蟹……而我一般都负责切些花椒啊,蔬菜什么的。别小看这活,可也是需要很大的技术的:切多厚、切多少,切均匀,都是有讲究的。

一切都准备好了,大家就把蟹放到汤里煮,再加些调料,一会儿功夫蟹就熟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把蟹捞上来,再倒些汤,沾些醋,那味道,肯定是你从未体验过的。河蟹小小的,两三下便能吃掉一个,蟹肉也很嫩,仿佛还带着些清香,让人欲罢不能。

这就是我的家乡,散发着淳朴、清新的气息,这就是我度过快乐童年的地方。家乡的味道让我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怀念家乡的味道作文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味道是用嘴尝出来的,有酸、有苦、有辣、有咸;但是家乡的味道是尝不出的,唯独用心去体会、去品尝。

家乡是一个韵味深长的词。每当想起秋天都使人不禁想起到《秋思》,更想起了家乡。而每当想起家乡,又不禁想到了《乡愁》。

家乡,一个神圣,无忧无虑的地方。

家乡是“甜”的,它滋润并温暖人们的心。当你回到家乡,看见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向你洋溢着一张甜蜜的微笑,当友好的村里人向你带来一句甜美的问候时,你的心里还不快乐还不温暖吗?此时的你可能会发现,家乡是如此温暖,如此甜美。

家乡是“酸”的。它如同一碗“忘情水”,只要一饮而尽,人间的一切烦恼便如风沙随风飘走了。当你回到家乡,看见小桥流水,看见落英缤纷的田间小路,闻到香飘十里的油菜花香,听见亲人朋友的安慰知心话语,你还会痛苦吗?你还会烦恼吗?也许你会将所有的伤痛、所有的酸楚,都化作一杯老酒,慢慢品下,一醉解千愁。

美丽的家乡呀!你还好吗?在外漂泊的游子啊,有谁不想回到家乡,来喝一杯家乡的茶水,来吃一碗家乡的饭菜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缝佳节倍思亲”,当你想念家乡时,你会记得给家里寄信,但是你还记得家人的样貌吗?你还会记得家中的一草一木吗?

家乡是游子的归宿,生在此地,死也要守护这里。家乡给了我们许多许多快乐,给了我们最真诚的情感,她所希望的,只是我们能永远铭记这个地方,多回来看望看望她,我想她的心愿也满足了。

家乡的味道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抓不住,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用心将这无尽的味道永恒地包裹起来,细细品味,慢慢品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走过“处处闻啼鸟”的春天,路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天,经过“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天;轻轻抬脚,伴着秋季最后一轮落日,随着拉长的身影,踏着枯萎的残叶,嗅着冰凉的味道,我迈入故乡最美的季节——冬季。

我最爱故乡冬季的味道。

初冬的微风,已微微泛冷,似有似无地吹过,却也会觉察到丝毫尖锐的凉意。晴朗的日子里,太阳露出最灿烂的面庞,笑盈盈地照耀着大地上的我们。它秀口一呼,身旁绕满温暖的阳光的味道。

寒冬在隐隐约约的温暖中悄然逼近。大地褪去残绿的妆,变得银装素裹。推开涂满冰花的窗,窗外“千树万树梨花开”。揉和着清晨水汽的湿润,雪花的清爽,梅花芬芳的味道,一股脑扑入鼻腔,唤醒疲惫的身体。成群结队的伙伴们,踽踽而行的行人,都在此刻,登上故乡的小山,去感受冬雪的味道。

时光如沙般从指间流泻,不留温度,只剩微尘。转眼已是冬季的尾巴——腊月。冬季彷佛没有五彩缤纷的节日,每当看到电视中海南群芳争艳的春节,江南锣鼓喧天的端午节,东三省冰雕各异的冰雪节,总会深思,想在灵动的冬日里,找出更加灵动的色彩。“腊八节”突然闯入脑海。我最盼望的是故乡的腊八节。每到这天,爷爷奶奶总会赶在天亮前起床,做前夜就开始蒸的八宝粥。而我总会赖床,等待阳光叫醒我。妈妈会吻吻我的额头,在耳畔低声道:“女儿,再不起床,小心变成小兔一样的红眼睛!”我就会一骨碌爬起来。嗅觉神经被八宝粥的豆香、米香、枣香挑逗,我不由垂涎三尺。想起一传说:古时有一位很贫穷的母亲,一年年末腊月八日这天,家里米缸已见底,她怕孩子挨饿,便向邻居们借米。白色糯米,金黄小米,乳白大麦,红色高粱、红豆、红枣,一起入锅,煮成一锅满是母爱的红色八宝粥,即“红粥”这红色,不仅是冷清冬日里一抹亮丽热情的颜色,更是萧条的寒冬中,母爱的斑斓;这味道,不仅仅是冷清冬日里一缕诱人的米香,更是萧条的寒冬中,亲情的温暖。

闻过滨海的海味,尝过蜀地的川味,品过首都的京味,而我最爱的,永远是故乡清爽的雪味,甜蜜的粥味,浓浓的情味。

故乡的味道,在心中,越酿越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有一种甜蜜的味道,这种味道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应该就是家乡独特的味道吧!

瞧!又是一年春光好,处处冒出新生的嫩芽,屋前的桃花也相继开放,粉红色的花蕾,金黄色的花粉,绿色的小花萼,晶莹剔透的小花瓣看上去纯洁美丽,给边上的小草增添了生机,小草给桃花装扮,桃花给小草添美感,真是一副惬意舒适的景象。

我们这儿也是竹的家乡,走进竹林,你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惬意,那高大而碧绿的竹子,让整个山林变得森绿森绿的,让人有一种沉浸在画中的感觉。瞧,有几棵树苗也不甘示弱,树苗冒出小嫩芽儿,努力生长,自力更生。我常常爱深深吸一口气,体会山林的味道,当低头看到这些野花野草时,人似乎会变得更加愉快。

夕阳西落,我们几个小伙伴时常会聚在一起说笑,嬉戏,在这儿,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十分和谐,总是很甜蜜。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种味道如此甜蜜,这种甜蜜的味道,我会永远记在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冬笋,味道真好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晨曦朦胧,天高雾远,我的思绪不经意间越飘越远。

刚回家乡,就可以嗅到一股浓厚的家乡气息。散着泥香的小路,布满零碎的小石子道路,还有那一路乌旧的土墙,加上那仍旧挺拔的银杏。我爱这小村清新的感觉。

那天,家里飘着雪,那雪在空中纷纷扬扬的,像棉絮,斜着亲吻在瓦屋顶上、小路上、还有那无尽的群山中。山羞涩了,绿里透白的,美丽极了。

“咱们去挖笋子吧!”爷爷一大早大手一挥,对我说。

挖笋子?下雪天,大冷天,还上山挖笋?我很纳闷,转身看着门外飘落的小雪花,我有些不情愿。

“走吧!好不容易过年回家一趟,体验一下!”爷爷见我迟疑,又鼓动了一句。

我的眼神睁得明亮了,像是被什么拽了起来。于是我和爷爷扛起锄头,提着竹篓就走出了家门,几个孩子听见了也拿着小锄头屁颠屁颠地跟在我们后面,手舞足蹈的。

浅淡的白雪上留下我们走过的痕迹,漫天的细雪陪伴我们走向山峰。

我们走上了上山的路,有些陡。每个人的身上都铺了一层薄薄的雪。鞋子也已经被融雪浸湿了,双脚都似乎已经失去了知觉,落雪夹着泥像涂了润滑油似的,踩在上面扑哧扑哧的,好像随时都要与雪拥个满怀。一路我们都小心翼翼。

不久,爷爷叫了声“停”。爷爷说山脚的竹子地下笋子不多,要到高处才容易找。

一锄头下去,挖笋开始了。尽管有些冷,但我却无法压住好奇心,有些手舞足蹈,仔细地看着爷爷示范挖笋,他奋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锄头,掀起粒状的泥雪,显得有些吃力。终于在黄白的泥雪下,看到了一星点的嫩黄。爷爷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就是冬笋,看我怎么把它挖出来。”说完他蹲下身子,用他那跟泥土一样的手,细心地把盖在笋上的雪轻轻地拂去,拿起一把小锄头往笋的边斩去,空中又飞扬着粒粒雪沙,硕长的竹笋翻出了地面。

爷爷举起了竹笋,扬了扬,就像士兵想要吹响手中的冲锋号一样。

我们激动了,各自拿着自己的装备挖了起来。“竹往哪边倒,笋在哪里找。”爷爷一本正经地教着我们挖笋的技巧,也兴高采烈的。大口地吸气呼气,一缕的白气迅速汽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也找到了一小撮黄色,仿佛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我欣喜若狂,赶紧聚拢了大伙,然后也学着爷爷用小锄头慢慢地刨根问底。就要胜利在望了,可手中的锄头就像不听话似的,猛地把笋子挖断了,我有些失望,把那半边竹笋小心翼翼地摆在竹篓边上,留恋地瞅了瞅才愿意转身,嘴里还一个劲地赞扬自己,我们又笑了……

晚上我,餐桌上,细细品尝着那嫩白的竹笋,味道真好!也许嘴里细品的正是我挖的那根。

窗外星夜静谧,抬头仰望。依然是漫天的飞雪,嘴里冬笋的味道似乎还在舌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范例一: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观念是很淡漠的,祖籍是浙江诸暨,出生在江苏无锡。人说无锡是我的“血地”,但我并不时常称自己是无锡人,倒是常常称自己是诸暨人,原因是诸暨似乎更有一点文气,更有历史感。但是,我对诸暨其实也并没有多少感性的认识。后来到南京读书,曾经刻过一方闲章,“客居金陵”,但老实说,客子之悲是无从谈起的。一是因为那时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二是当时正有乡音与爱情萦绕于侧,是无暇抒发闲愁的。

一次,读施莱格尔的文字,施氏说,“哲学就是怀着甜美的乡愁寻找家园的冲动。”心中忽有所动,从心理的角度看,人总是求心安的,安心之处也就是自己的家乡了。因此,浪迹天涯,吾心安处是故乡,似乎理固宜然。因此,也就并不在乎“乡关何处”的问题。那一段时间特别在乎心灵的平安,觉得“形而下”的家乡是无所谓的,“形而上”的家乡才顶顶重要。于是整天读书做梦——现在想来那段日子是多么的悠闲啊,尽是些阳光与绿草的影子。后来就忙着在功名堆里折腾,虽然时常谈起“寻找家园的冲动”,但是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特别刻骨铭心的感觉。世事如棋,未可逆料,到现在我连谋功名的意思都没有了,更不必说那种虚无缥缈的“冲动”了,才真正感到一种轮回的悲哀。这时才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是那么在乎“形而下”的家乡。常常想起有浣纱溪流过家门的祖居,也常常想起斜阳下深巷中斑驳的老屋。我的祖屋在著名的浣纱溪旁,对岸就是西施的浣纱台,暮色中,总有几只乌篷船懒懒散散地系在屋前的柳树下,渔人在船上吃老酒,瓦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村子里都是赶鸡驱猪的罗罗声与凿凿声,还有秸秆烧火的好闻的焦味。整个村子都不说话,似乎有一种生活的默契。还有我无锡的老屋,对面洋房的阴影使我家一到黄昏屋子里总是很幽暗,老人在灶前烧菜,我总是拨开窗棂上的明瓦看对面屋顶的瓦菲。

斜阳,黄昏。或许与千年前的诗人有一种冥冥间的契合,否则,为何我所有关于家乡的思绪都是与黄昏、斜阳联系在一起呢?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记得在一次航班上,坐在我邻座的是个日本人。飞机平稳地飞行在黄昏的天空中,太阳就在我们的西侧,阳光似乎是平行地照射过来,机舱中有一种特殊的静谧。这时一声轻叹从我的身边升起,我看见那个日本人轻轻阖上书,向舷舱外望去,神情怅怅的。他大概想家了,是东京的街灯、京都的晚唱还是箱根的渔火,他想家了——黄昏就那样催动故园之思吗?

很偶然,读到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藕与莼菜》,又偏偏是谈故乡的。“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浓的思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因为在家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有家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我萦着系着的又是什么呢?

现在我正在另一个城市里,我想着现在无锡的街道上正发生着什么,我的妻子和儿子正在忙什么,我的父母正在想什么,而我的朋友们是否会在忙碌之余想起我,甚至还会想到我窗前的草坪是否被落叶覆盖了:其实家乡就是一种表情、一份牵挂、一道风景、一点心绪。家乡就如张爱玲所说的“胸口那一点朱砂痣”。

我喜欢闻秸秆烧出的味道,那是黄昏的味道,那是家乡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味道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是美丽的,家乡是亲切的,家乡是南京。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古朴的建筑,还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有美味的夫子庙小吃;更有老南京人的热情好客……最让我难忘的是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老城南古朴的建筑。

家住城南,学校亦在城南,所以对于老城南的建筑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老门东还是夫子庙都弥漫着古朴的味道。或许是被青砖瓦黛所吸引,虽然只是双色的黑白建筑,但却总是那样亲切,也许是小时候住过的原因吧,虽然被风雨侵蚀的白墙上已有了浅黄的印记,黑色的瓦上长了些青绿色的苔藓,更多的是自然、复古。太太家住城南的饮马巷,小时候常去那玩,舅舅家也住那几年了,因为屋子大,我也常常去那住几天。墨绿色的石砖地上长满了毛茸茸的金钱花和青色的苔藓。雨后,夹杂着新鲜泥土的香气,院子里香香的,自然的香,不浓郁、亦不刺鼻,只是淡淡的。我难忘这种味道,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夫子庙风味小吃。

“糖芋苗!糖芋苗!”叫卖的人又开始推着那辆沾满绣色的三轮车,在小巷中缓缓行驶,听到叫卖声的人,更多的是孩子,从家中冲出来,叽叽喳喳地说:“爷爷,给我一碗!”我也不例外,总是非常兴奋地从家中冲出去,就为了一碗糖芋苗。有时,我们这一大家子都想吃,买个五六碗,围着圆桌吃,边吃边聊,甚是愉快。最多的时候,一家四代人围着圆桌吃,糖芋苗的味道也让人回味:甜而不腻,稠稠的,让人回味无穷。我难忘这种味道,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老南京人的热情好客。

记得一次,我去太太家住了2天。住在太太家后面的一个奶奶包了许多蛋饺,巷前巷后的人都闻到它的香味。奶奶便盛了一大碗,先是送到太太家,太太刚说完谢谢,奶奶又拿着几碗送到别人家,那天,尝了蛋饺的味道饱了口福,更体会到老南京人的热情好客。我难忘这种味道,家乡的味道。

我爱家乡,家乡景美、物美、人美,我爱家乡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