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一优秀作文:春节习俗推荐20篇

年夜饭是一个团圆饭,非常的热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优秀作文:春节习俗,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2686

作文

1000

有关那一刻我长大了的初一作文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是一个五味瓶,里面充满了酸甜苦辣等味道。还有着千百万种说不出的不同的滋味。人生,是一艘小船,航行在海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还有着汹涌澎湃,来势汹汹的浪花。人生就是这样,有苦也有了;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是生活中的“苦”,但是,正是因为这些“苦”,才会让我们学会苦中作乐,从而感受到生活中的“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的工夫,小学这六年我已经走过,小学中的“苦”和“乐”我都尝遍了。现在,我已经跨出了小学的门槛一步一步踏入了初中的大门,成为了一个初中生,成为一个初中生,说明我长大了。小学的时候,我什么事情都需要父母操心,有时会在班级里闹事,这让老师和父母很头疼,父母不仅要忙着自己的工作,忙完工作后,在家中还要做家务:家里一连几天没有打扫了,家里很脏,因此要把整个家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放学回到家时,整个家都变得干干净净,和前几天的家中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感到好奇,环顾了整个房间,我看到了妈妈正在放扫帚和拖把,原来是妈妈在打扫卫生。妈妈看到了我回来了,冲着我微笑,我看到了妈妈的额头上流下了黄豆般大小的汗珠,这是辛勤的汗珠啊!妈妈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捶着自己的背。当时,我的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心酸。我心想:妈妈真辛苦啊!妈妈一定是为了家务太操劳了,平日里,妈妈既要操心我的学习,又要操心家务事。我真是太不应该了!我长大了,我更应该努力学习,更不能再给妈妈添乱了。

回首往日,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在初中阶段,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我长大了,也懂事了,加油吧!争取考上理想的高中,这样妈妈以后就不用这样操劳了。

初中的科目多,回家作业多,每一课的知识点多,所以我应当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铭记在我的心中,难以抹去。

我长大了,应当更加努力学习,拿优异的成绩去孝敬父母,回报父母这么多年对我的养育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珍惜眼前的美好初一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带上白色的耳机,里面的音乐还在继续唱“为什么,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明白……”听到这句歌词,我若有所思。人总是会追求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常常为没有得到的东西而苦恼,难过,却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其实,珍惜眼前的幸福,真好!

身体健康的人希望自己能长命百岁,那样才是幸福。可是身体有疾病的人却认为健康就是福。追求长命百岁,是不切实际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可他们却要追求,不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我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经历。

记得刚上初中那会,我还是个很普通的人,没有任何特长。我们班有个女孩子,人长得特别清秀,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最重要的是她会弹琴。当我看到她弹琴时的样子,羡慕的心就像带火星的木条遇到氧一样,噌噌往上冒。

为了每天能看到她练琴的样子,我和她成了好朋友。每次她弹琴的时候,我都在一旁静静注视着,我完全被她的优雅的姿式给吸引住了。我想如果我也会弹琴的话,也许就不会那么自卑了。回到家,我立马就把想学琴的事跟妈妈说了。开始妈妈不同意,我就赌气不吃饭,最后妈妈还是皱着眉答应了。

我如愿以偿地和她一起去学琴。可是不到一个星期我就厌倦了。为了学琴,我不得不牺牲我的假期,整天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睛还要盯着谱子,多累啊!最后我的琴也没学会,就这么放弃了。现在想想,那时候我是多么不懂事,多么的得不偿失啊!

当我和她说起的时候,她却说:“你羡慕我干什么,我还羡慕你呢!”“我?”我反问道。她说:“你可以在假期玩耍,而我却必须呆在琴房里一遍遍练曲子,没有一点儿自由……”

听到她的话,我如梦初醒。当自己一味追求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得到时却发现它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是多么不适合自己。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生幸福的开关,不在于你拥有很多东西,而在于你能珍惜眼前的一些细小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扬州春节习俗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作件大事,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之名曰“年货”。腊八一过,扬州一带到处就有了准备过新年的气象了。

年前

扬州有句俗话叫“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过年”,可见扬州人迎接新年,并不在于多么富有,第一件事是要洗衣扫尘,清洁卫生。扬州人家新年前的清洁卫生多数在腊月十七、十八前后进行,所以民众中有“十七十八,越扫越发”的谚语。每家每户都有炉灶,在民间信仰中,有灶就有灶神,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送灶,民间俗称为“过小年”,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糖瓜、糯米饭等食物,再供上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糖瓜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这种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因被拉成扁圆型,所以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而糯米饭里则掺上松子、花生、栗子等干果,象征着聚宝盆或者摇钱树,这么香甜的糯米饭送灶时是吃不到的,要放到正月初七才能吃,寓意着不瞎眼睛。于是一家人围着灶王爷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这样送灶的习俗,在扬州农村仍有百分之九十的家庭还保持着,而在城市,由于厨房用具的现代化,这种习俗已被渐渐淡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浙江的春节习俗50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日子,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日子,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潮汕春节习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今天是除夕,穿上新衣,整个人精神了许多,大家容光焕发,屋子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春节还未正式来临,到处就已经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开着车说说笑笑来到饭馆吃团圆饭。到了饭馆,亲戚全都到齐:爷爷奶奶、伯伯婶婶、堂哥堂弟、堂姐堂妹,个个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开饭了,有趣的是,大家并不按一家子一家子地坐,爸爸和伯伯叔叔们坐一块,谈事业,说股市;妈妈与婶婶们坐一处,唠家常,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小孩们一并坐,则说说笑笑,讨论有趣的新鲜事儿。吃饭时,小孩子们即使不跟大人们一样喝酒,也要以饮料代酒向长辈敬酒,尤其是爷爷奶奶,这便是拜年的必要礼节。酒过三巡,大人们纷纷拿出红包派发给孩子们,这也是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刻!能拿到红包,孩子们个个嘴上像抹了蜜——一声比一声甜。

吃完饭回到家,一家人团团围坐,吃着糖果,品着功夫茶,全家人其乐融融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孩子们都可以破例12点过后才睡觉,这叫“守岁”,于是个个活蹦乱跳,欣喜若狂!

零时降至,新年的钟声将被敲响,大人们都停下手中祭拜神佛的活,陪着孩子一起倒计时,大家既兴奋又激动。新的一年就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诞生了!

初一到初四,人们开始互相拜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声声祝福不绝于耳。接下来有的全家外出旅游,有的一起聚餐,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习俗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传说之一: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结尾: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珍珠的初一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哼,不理你了,再也不理你了!”“不理就不理!我还不想理你呢!”

一个吵闹的中午,一切还未平复,王老师让幸缘来管理教室的安静。哎,不安静就是不安静,又有谁能管好呢?连管理的幸也和我们“同流合污”一起玩了起来。

我们玩的可不是一般的游戏,而是会使人“丧心病狂”的取绰号游戏。哎,每个人都火大了,参加这游戏的可都是一二大组的前几排。幸缘把她的记录本改成了游戏本。“嗯——胡桢欣,胡萝卜夹丝;邵熤涵,就邵粑粑了,还有土拨鼠、孙悟空、黄豆包……”幸缘一边念叨着,一边刷刷地写下来,这儿玩的人作业都忘了,手上拿本书,头却埋在书底下“咯咯”得不停地笑。我想每个人现在都应该是又气又乐。幸缘给我传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歪七扭八的三个字——“吕逗比”,天哪,连她也开始这样称呼我了。说来就气,这是那群男生给我的特别称谓,而她……

我一气之下把反面写着“幸大头”三个字的纸条传了过去。我有些后悔了,可纸条传出去的瞬间,我的心隐隐作痛,这是第一次被自己的闺蜜伤到的痛。啊,心痛哪!一个声音从我心底传出……看着她诧异转为忧伤的脸,心里有些堵的。

整个晚上,我彻夜难眠,总想着她那忧伤的脸,我越想心越痛。不知怎么的脑中浮现出亲密的场景。每天放学后一起在操场上跑步,有说有笑,一起编歌词,歌曲;一起在中秋节的圆月下吃月饼,嬉戏;一起吹灭生日蜡烛。那一次数学竞赛后我发烧,你把自己的衬衫给我穿上,又扶着我去医务室,还照顾我。想着想着,脸颊滑下两行珍珠,珍珠是回忆……笑脸又在脸上绽放。

睡了一夜,不愉快全随风逝去,“对不起!”我那一天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轻轻地在她耳边说了一句,她脸上重新绽放出美丽如花般的笑容。三个字又让风把愉快带了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真好 过年真好,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一进腊月,就渐渐地露出了过年的气息。特别是腊月二十三过后,人们就真正地开始忙活起过年来了。 最难忘的是除夕,这一天才是迎接新年到来最重要的一天。一大早,妈妈就忙着做菜做饭,爸爸忙着打扫卫生、贴对联,我则把鞭炮拿出来晒了又晒,准备“爆竹声中一岁除”。

年夜饭真是丰盛,没有什么客人,但十个八个的菜都端上来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美酒,喝着饮料,吃着美味的饭菜,很自然的,话题就是总结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我的心中感觉很充实。晚饭后重要的活动项目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到深夜也不休息,大人们说这叫守岁。 从下午时分一直到凌晨,接连不断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早已按捺不住了,几次想燃放那晾晒好的鞭炮,可爸爸不同意,说是凌晨时分燃放才更有意义。

凌晨十二点的钟声终于敲响了,我和爸爸将鞭炮点燃了,听着那阵阵鞭炮声响起,看着那片片礼花在空中闪耀,我兴奋得连蹦带跳。 鞭炮放完了,春节联欢晚会也看过了,我竟然毫无睡意,妈妈劝我早些睡,说是明天一早要回老家拜年呢。除夕过罢就是初一,回老家拜年,不但会得到大把的压岁钱,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 就这样,鞭炮声会“噼里啪啦”地从除夕一直响到十五,这才算过完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窗外的风景初一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的窗户外,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在我的窗前,我看到了一幅温暖的画卷。

黑色的幕布,悄悄地垂下,宣告了夜晚的来临。一颗颗闪亮的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就像是点缀在幕布上的宝石,放射着夺目的光彩。当月亮从厚厚的云层中挣脱出来时,所有星星的光芒都暗淡下来。而月亮,则散发出了水一般柔和的光芒,轻轻地洒在了大地上,驱散了黑暗。

我站在窗前,向楼下的街道上望去。高大的楼房挡住了月光,在地面上投下大片的阴影。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几盏路灯,散发着昏黄的灯光。一个人影,推着架子车,在街道上缓缓地前行。我眯着眼睛望去,车上是一个个红色的苹果,随着车的震动在不断跳起、落下,宛如跳动的火焰。一阵冷风吹过,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心里不禁想到:“这么冷的天,这个老伯怎么还不收工啊。”我不由得叹了口气。

不知何时,月光从天空中洒到了阴暗的街道上,在街上映出了大片的银光,宛如积水一般。明亮的月光将昏黄的灯光衬得多了几分空明的气息。

我抬起手,将窗户关上。正当我准备回头关灯时,楼下传来了一声闷响。我连忙打开窗户,向下看去,那个推车的老伯跌坐在一旁,架子车则倒在路边。车上的苹果散落一地,就像一个个红色的球,在地上滚动着。我飞快地套上衣服,准备下楼帮忙。这时,我向楼下看去,不禁停下了脚步。只见几个黑色的人影从对面的楼里跑出,来到了昏黄的灯光下。那几个人像是早就商量好了一样,有的弯下腰,捡起苹果;有的将架子车重新搬起;有的去扶起那个老伯。月光从空中洒在了那些人身上,将他们的背影映成银色。望着那些银色的身影,我的心渐渐变得无比温暖。虽然身在寒风中,但我丝毫不感觉冷。窗外那温暖的风景,深刻在了我的心里,使我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一阵深入人心的温暖。

深秋的夜里,楼下这幅美丽、温暖的景,给我带去了一段温暖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写真诚初一作文600字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真诚是一个人对另一个的信任,与其这样说,倒不如说一个人用一颗真诚的心溶化了、感动了别人。真诚,其实就在生活中,当你失落的时候,他会用微笑鼓励你;当你受伤时,他会紧紧地握住你的手,给你打气……真诚,无处不在。

在我的身边,也有这么一位真诚的闺蜜,也就是她,让我才知道,一个细微的动作,竟是对我的关心。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懒洋洋的起身,正想打个哈欠,没想到,喉咙被“卡”住了,我心里暗叫不妙,心想:完了完了,今天说不出话,还怎么回答问题啊?于是我猛灌水,希望能缓解一下,可依旧时时有痰卡在喉咙。

到了学校就是开始早读,庆幸的是,喉咙里的痰被咳掉了。可“好景不长”,第二节课,痰依旧往上“涌”,我无心听课,心急的我一心想把痰咳出来,就在哪儿不停的咳嗽。

忽然我感觉到背后的一丝温暖,接着温柔的声音响了起来:“小杨,你没事吧。”说着轻轻的拍了拍我的背。一种感情油然而生,对于我,这种动作我感受过多次,却只限于爸妈。一个细微的动作让我感动。

对它是友情,是真诚!我不禁微笑的回复她:“我没事儿。”她没有做声。一下课,我的眼前是一壶热水,白色的热气好像一幅美好的憧憬。我的眼睛再度湿润,多么好的朋友啊,“谢谢你,我……”想说什么却卡在了喉咙里

“不用谢,我们还是好朋友。呵呵,快点喝点水哦。”“嗯。”在夏天,喝热水很不正常,但这壶热水却想夏日的冰凉,凉爽了我的身子,更感动了我的心。

她,在上课的时候也有打喷嚏,可我却不曾关心过她,直至她关心过我后,我才借给她纸巾,关心她……现在想起来,当初确实有些太“冷漠无情”了,不过我也为自己有一个真诚闺蜜而感动,而庆幸,因为,她的体贴,让我们注定成为好姐妹。

现在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都是因为没有真正以灵魂对待对方,对待生活。真诚是什么?如果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成一堵后墙的话,那么,真诚便是打开窗户的钥匙,耀眼而珍贵。真诚是什么?是美好,是欣喜,是希望!

我心触动,成功之道乃交友,要有知道乃真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家乡春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扫家,把家里旧的东西都扔出,把窗户擦洗一遍、地扫好用拖把拖好,目的是把家里的晦气都扫走。

春节,还要准备年货。街上,处处可看到正在准备年货的人们。小孩子们在买爆竹、小吃、玩意儿等,可高兴了。大人们十分忙乱,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春节时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

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不过,“福”字是倒着贴的,倒与到谐音,目的是春节到,福也到。下午,还要用黄皮叶和桃叶烧水洗澡,就是要把一年以来的晦气全都洗掉,迎新年。晚上,家人们还要在一起吃团圆饭。桌上有鱼,表示年年有余;有年糕,表示年年升高;有鸡,表示年年积福多多。吃完了团圆饭,还要守岁。到了午夜12点,烟花飞上了天空中,祈求上苍给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苍保佑以后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到了1点,还要迎福,把好运都迎来。

年初一,没有什么人出来,都在家休息。小孩子们一起来就问大人要压岁钱。

年初二,大人们都带着小孩子们走访亲戚。当然,小孩子们又会得到压岁钱,只要对大人说句祝福话。小孩子们拿压岁钱拿到手都软了,十分高兴,恨不得一蹦三尺高。

元宵到了,还要吃元宵,表示团团圆圆。

家乡春节的习俗,的确十分特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盘点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172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习俗简单地说有:

祭灶 扫尘 贴春联、门神 年画 倒贴“福”字 除夕夜 年夜饭(团年饭) 祭祖 守岁 回娘家 初六送穷 接财神 红包(压岁钱) 新年赠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春节的习俗具体地说有: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扫尘] [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 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过赶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给压岁钱]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正月初一:[拜年][开门炮仗][占岁][贴画鸡][聚财]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正月初二:[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正月初五:[祭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正月初七:[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贺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旧时民间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正月十五:[元宵节][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立春风俗:[东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寿县春节习俗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寿县春节习俗颇多,进入腊月,也属农闲,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咸鸡鹅,一面备节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祝福腌进浓浓的腊味。改革开放前经济尚不宽裕时,群众诙谐地说“不吃二两猪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异,家家户户腊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上街赶集的群众更多起来。过后十来天就要“扫尘”,“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一新,规整利落,人们心里也更加敞亮起来,大多数人家整个春节的准备工作到此至少已经完成一半。

腊月廿三过小年,俗称“祭灶”,隐北地区也有廿四过小年的,长年在外的人们多在此前回家团圆,这一天要祭灶王爷,吃白面、麦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块厚过月饼,小块状如弹珠,寄意请灶王爷回天庭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家庭来年殷实。有趣的是,在寿县农村,春节一定要把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过节,而且要给她买一身新衣服,这样才有礼有面子,否则亲家是要恼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这门亲事了!在热闹的筹备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年三十,中午过后,家家早贴春联,早鸣鞭炮,早吃团圆饭,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吃饺子,晚辈给近亲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这时常有乞丐来家门旁贴财神,可不是一两个小钱就能打发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亲戚, “往年酒”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你来我往,一般要持续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农村都在初三早饭前,烧香、点烛,拜祖祭神后,将封檐钱纸、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场地上,燃火尽烧,鸣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镇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紧,有的是热闹——“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几十里的亲戚家走走拜个年并不晚,熟人见面时还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的习俗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习俗,不同人过不同节、做不同的事。那么广州过春节的习俗,当然就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了。

在过年的前几天,“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年前,在广州市各地经常都会有花市。花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年桔,有过年吃的食品,还有风车和各型各色的小饰品。大人们去买花,小孩呢,当然就是去凑热闹了。三三两两结伴在一起,到处溜达,到处玩耍。饿了就买吃的,渴了就买喝的,看见心爱的东西,买下来就是了,真够爽的。

过年,可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人们忙着去买这买那,吃的、穿的、用的……过年,当然就少不了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年饭。这顿晚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肉类、菜类、豆类、海鲜食品……满满一桌都是无比丰盛的菜肴,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在“无鸡不成宴”的广州,一大早市场就挤满了人,鸡档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晚饭后,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晚,进行新年倒计时。

过年了,人人都换上了新衣,相约出去玩耍、聚餐。最开心的肯定是小孩子了。每逢见着大人,甜甜地叫一句:“恭喜发财。”下一句“红包拿来”估计不用说你就已经拿到它了。

快乐的日字总是过得那么快,一眨眼就到了元宵节。元宵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春节快要过完了,大家又必须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学生上学、大人上班……所以对于元宵节,我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可以吃上美味的汤圆;恨是因为过完元宵就得上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习俗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年前祭祀,在农村,大人们都会买一些猪头和大猪腿,选一个好的日子到庙里上香,祭拜。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吃水饺,还要吃年夜饭,表示团团圆圆,而且在远方的亲人要回家吃饭。大年三十晚上,大人都会给小孩一些压岁钱。关门炮,开门炮,是必打的鞭炮。关门炮在30夜12点前,开门炮则在12点后。临晨五六点时,大人会在门前放一张桌子,上面有各种玩意,猪头,年糕等,到中午才收回。初二不可以到朋友家玩,可以去庙里上香。元宵节到了,我们的元宵节是过正月十四,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吃糟羹的,糟羹是用芥菜,蘑菇等东西作成的。吃完饭,和大人上街看花灯,观舞龙,可热闹了,等这一天过完,一年一度的春节就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柳絮初一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阳春三月到了,柳树卸去了冬天枯萎的服饰,贪婪地吮吸着春的甘露,一点点地吐出了嫩绿的柳枝。

到了暮春时节,树上就长满了柳絮,漫天飞舞的柳絮,就象成群结队的白蝴蝶,戏游在柳树的枝头上,它

有时落到人们的头上,就象长了一种特殊的白头发,有时落在人的身上,象给衣服点上了朵朵白花,有时落在 人脸上,痒痒的。谁想捉住它,它就会很调皮的躲开。

就这样,它们落呀、飞呀,飞到高处的好象要和白云比美,尽情领略太阳的光芒,落在地上的,随着微风 的助跑,轻轻的滚成了一个个大大的"雪球"。

不过柳絮也给行人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它到处飞扬,影响了人们的视线,无声无息地进入到你的车内房间 ......

柳絮在空中尽情展现着它的丰姿,不管你喜欢还是讨厌它,它依旧飞扬,用它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着这 个世界的多彩多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我的舞台初一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朗月清辉,我轻抚琴键,优美的琴声在我的指尖中流动,我的琴声要赞美一朵兰草花。

那年冬天,雪依旧是那么洁白,那么纯洁,而我的心情却是失望的,复杂的。母亲的训斥依然在我的耳边回响,难道我真的不是弹钢琴的料吗?

我慢慢地在阳台走着,忽然,一片翠绿映入我的眼帘。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株小小的苗。它青翠欲滴,嫩绿中带着一点淡黄,蕴含着它坚强的意志。这抹淡淡的小草它叫什么呢?

我无暇顾及它的姓名,我们马上要回老家了,没人给它浇水,我回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它吗?

时间过得有些漫长,几个星期后,我又在阳台上看到了那株兰草花,那一次的邂逅彻底震撼了我,它已经开出了那朵属于自己的花朵,充满生机,干旱都无法夺取它的生命,花亦如此,人又如何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马上回到了我的房间轻轻拂去琴盖上的灰尘,重新打开琴,微微奏动,平时那不堪入耳的声音今天却格外悦耳。在一次次枯燥的练习中,当我烦恼地想要关上琴盖时,那株兰草花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摇曳,便咬咬牙,琴声又响起来了。

现在,夜已深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空气变成了淡淡的乳白色。我在兰花草的对面弹奏着考级的曲子,有时候如泉水叮咚;有时如百鸟朝凤;还有时如雨点轻跳,我成功了!

世间的花有许多,你是最执着的一株。

世间的人有很多,我是最坚韧的一个。

我终于发现原来,自己坚守的那个位置,便是我生命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习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二十三这天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据说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二十四这天掸尘扫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 宰鸡赶大集。二十八要贴花花。二十九,俗称“小除夕”,这一天人们往来拜访。 腊月三十是春节的一个高潮,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在正月十五正式结束,这一天是元宵节,要举行灯会,还要吃元宵、放烟花。最后在烟花声中,结束了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三年级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家乡春节习俗作文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第二篇: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述愉快的假期初一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老的中华民族中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在这次假期中,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家家都要吃粽子,在门上插艾草,小孩还要挂上各式各样漂亮的香包。相传楚国诗人屈原因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写下了《离骚》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遭到攻击,逼迫跳江自杀了。人们都去江边打捞尸体,结果未能捞出。妇女们就做一些饭团子、粽子等投进河里,不让鱼虾咬屈原的尸体。那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大家都习惯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糖糕等,来纪念这位为民着想的大英雄。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么传奇而神秘的故事呢!

这一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来到街上,想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漂亮香包。我顶着炙热的太阳,受着炎热的煎熬,经过一家又一家的摊前挑选着。我看一看十二属相的香包、摸一摸开口笑饺子形的、捏一捏心形的、试一试小猫形的、指一指蝴蝶形的……这么多的香包,把我迷得眼花缭乱,哎!也没有选出一个美丽又有福气的香包。真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呀!妈妈身边的阿姨说:“喂,孩子,喜欢香包,我就送你一个吧!不值几个钱,拿去吧!”说完向我递来一个红色的香包。我谢过阿姨。

这个香包是太阳形的,上面绣着蜘蛛、蛇、蟾蜍等一些害虫。香包里的香气是由好多种中药配置的,它可以驱赶蚊虫、避邪气、保人平安。这个太阳形的香包寓意这么深刻,一个小小的香包在人们的幻想中竟有这么大的用途。既可以去除灾难,又可以让人重见光明。我虽然知道这并不会真正去除它们,而是希望为人们带来平安,祝福亲人的象征。

愉快的假期一转眼就结束了,在这个假期里我受益不浅。端午节是这么有趣的一个节日。有好吃的各种包装、各种口味的粽子、香甜的糖糕、有的地方还有激烈的划龙舟比赛、还佩戴除害虫避邪气的神秘香包。这些都是传统的习俗。我们既要保留传统下的民俗民风,也要科学的去发扬这个节日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习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过年都有独特的习俗。今年寒假,我对家乡丹城过春节的习俗作了全面的观察和调查。真是不走不知情,一走开眼界。家乡过春节真是丰富多彩,按照时间顺序共有5种风俗。

祭灶:家乡的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家乡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今年我是在阿姨家里过年的,所以在腊月二十四祭灶。阿姨一大早请来灶神纸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饭……一切完毕已是傍晚,点烛,敬香,供奉等一系列程序才算结束。听阿姨说,祭灶为的是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扫尘:举行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起到除夕,家乡的人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贴春联,“福”字:每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纷纷贴上购买的春联,雅兴者自己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红红火火。春联贴完,家家户户都忘不了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是倒着贴,取“福到”的谐音,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心愿。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互相祝贺新年,到处是一派喜庆的气氛。祭祖:家乡的人过节都不会忘记去世的先人。过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表示心意,是我们家乡人祭祖的普遍形式。

通过这次调查,我全面了解了家乡人过春节的各种习俗。每一项活动都寄托了人们的心愿。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对于春节,人们也在不断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如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了除夕夜的一道“大餐”。不少人还在春节期间出门旅游……这样春节过得就更丰富多彩了。然而,我想,作为一种传统节日,它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地方习俗始终不会被丢弃,如何使春节过得既有传统地方特色又充满时代气息,这将是富裕的人们的不断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