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感恩小故事(经典19篇)

寓言故事,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778

作文

410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借得荆州后,压根不想还给东吴。孙权派鲁肃讨了几次都没讨到,非常恼火,就采纳周瑜的计策,用妹妹做诱饵,打算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为人质,逼他归还荆州。

定下计策后,孙权就派人到荆州,说得知甘夫人去世后,刘备一直单身,十分同情,愿将妹妹嫁给刘备,请他到东吴迎娶。刘备可不傻,一听就知道孙权不怀好意:“我已年过半百,孙权的妹妹却是妙龄女子,他怎肯将妹妹嫁给我这个老头子?恐怕是想把我骗到东吴去做人质,逼我还荆州吧?我才不上他的当。”

诸葛亮却摇着鹅毛扇说:“主公但去无防,我自有妙计,包你既娶到孙权的妹妹,又不用归还荆州。”

刘备问:“军师有何妙计?”

诸葛亮的妙计是到紧要关头才能给人看的,他微笑着说:“我已将妙计装在锦囊里,主公路上再看吧。我等着喝主公的喜酒呢。”

刘备终于动了心,决定去东吴迎娶孙权的妹妹。关羽和张飞都说万万不可,大哥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刘备安慰他们说:“你们什么时候见军师失算过?有军师的妙计,十个孙权再加十个周瑜,我也不怕。”

刘备带着赵子龙去东吴。临行时,诸葛亮交给赵子龙一个锦囊,说妙计就装在里面,叮嘱赵子龙一定要到东吴后,才能拆看。

刘备一行乘船顺江而下,很快就到了东吴水面。风浪很大,船晃得厉害。赵子龙想等风平浪静后再看军师的妙计,刘备却说,现已进入东吴地界,危险重重,万一东吴水军袭击,想看妙计都来不及了。

赵子龙觉得刘备说得有理,就将锦囊拆开。不料一股旋风袭来,顿时巨浪滔天。赵子龙站在船头,纵然武艺高强,也因船只颠簸摔了个嘴啃船板,幸好双手抓住船帮,才没掉到水里。可诸葛亮给他的妙计,连同锦囊一起掉到风浪里,打个转就不见了。

风浪平息后,赵子龙一行人划着木船,在江面上转了好几圈,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士兵到水里寻找,都不见妙计的踪影,倒是那个漂亮的绸缎袋子还挂在船底的一颗钉头上,装了一袋子的脏水。

丢失了军师的妙计,刘备不敢去娶孙权的妹妹了,他决定先回荆州。可他们正要掉转船头,就听到有人喊:“刘玄德,你走不了啦!”

一艘大船飞快地驶来,船上站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仔细一看,正是周瑜。周瑜要活捉刘备,逼他归还荆州。赵子龙带领将士拼死抵挡,才得以脱身,但刘备的左腿中了一箭,赵子龙也被周瑜的长枪刺伤了右臂。

回到荆州后,刘备一瘸一拐地走下船来。诸葛亮吃惊地问:“主公,你没有采用我的锦囊妙计?”

刘备生气地说:“妙计被风浪卷走了,锦囊还在。”他把脏兮兮的袋子扔到诸葛亮的脚下。

赵子龙捂着手臂上的伤口问:“军师,你那妙计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捡起锦囊说:“我想让你们到了东吴后,就沿路宣传孙权是请主公来娶他妹妹的。这事闹得越大,孙权就越下不了台,你们也就越安全,主公也越有可能娶到孙权的妹妹。”

赵子龙埋怨说:“不就是几句话吗?军师为什么不预先告诉我和主公,非要神神秘秘地装到袋子里,还必须到东吴才能拆看?你害得主公差点儿丢掉性命啊!”

诸葛亮追悔莫及:“我没想到江上风浪那么大。”

此后,诸葛亮有什么妙计都当面讲清楚,再也不敢装到锦囊里故弄玄虚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故事:周平王的臭棋

全文共 201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周平王可以说在西周历代以来的太子中,难得有象他这样的有胆有识的少年。他当了十多年的太子,但由于周幽王特别宠爱褒姒,便一心想让伯服当太子。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周平王华夏族,姬姓,名宜臼,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母亲是幽王的王后申后,申后是申侯之女。公元前770年―前720年在位。

周平王可以说在西周历代以来的太子中,难得有象他这样的有胆有识的少年。他当了十多年的太子,但由于周幽王特别宠爱褒姒,便一心想让伯服当太子。但祖制规定是必须要立长子的。周幽王居然想方设法让宜臼死掉。但偏偏这个孩子命硬,为啥这么说呢?有一次,周幽王见他在花园里玩,心生毒意,暗中命人将笼子里的大老虎放了出来。干什么?想让老虎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吃掉。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个周幽王真是够狠。而宜臼见了老虎,不像常人一样惊慌失措,他手握双拳,紧盯着老虎,既不逃跑,也不喊叫。可能这老虎从来没有见到有如此胆大之人,或者关在笼子里时间太久了,被养成了猫,反正不敢过去吃宜臼,只是看了看他就走开了,周幽王借虎杀子没杀成。

宜臼有胆有识还在于他为了维护自己母亲的地位敢与褒姒打架。他趁幽王上朝之际将褒姒揍了一顿!不可思议吧,当然,后果很严重。他被驱逐到了他舅舅那,进行洗脑,接受再教育。但是,就是这之后,他性情大变,不知道是不是被废了太子之位后,思虑过多,还是舅舅洗脑严重,那个有胆有识的宜臼不见了。后来,他舅勾结了犬戎,攻破了镐京,又将宜臼迎立为天子。

他很想做个好皇帝,多干几年!但他的日子也不好过,犬戎不断侵略,这个游牧民族,战斗力非常强,攻破了镐京,抢掠了大量的财物,但由于申侯背信弃义,联合郑、晋、卫、秦四大诸侯打败了自己,连犬戎王也差点被杀。这对于一向好斗的犬戎来说是一个奇耻大辱。于是,犬戎整合部队,接连向西周发起攻击,随时都有将镐京拿下的危险。周平王急的热锅上的蚂蚁。他想啊有什么办法可以保住自己的命呢?跑吧!

但是往哪儿跑啊?那就迁都吧。迁都可是大事。于是他召集大臣们开会。周平王问大家:“当年先祖既定都了镐京,为什么又造了一个东都呢?”大家回答说:“洛邑处于国之中心位置,交通方便,如果各诸侯国进贡的话,四面八方过来的路途差不多,所以当年成王让召公看了风水后,由周公负责兴建了这处都城,号称东都。”

周平王听了很高兴,便接着说:“你们看啊犬戎随时会攻到这,现在镐京被破坏得破烂不堪,既然那里与我们的都城无二样,我们把都城迁到东都去,大家意下如何啊?”而没想到他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拥护。为什么呢?第一重建都城大家要出钱出力吧?任务得下派啊,而且由于都城空虚,领命完不成被杀头,风险太大。另一方面,干着干着犬戎杀来了,还是个死。谁想死啊,所以周平王这时候提议迁都,大家举双手双脚赞同!

有个年老的卫武公,收复镐京立过大功,不同意迁都。他说都城左边有崤山和函谷关,右有陇山和蜀山,进可攻,退可守,打仗还有哪个地方能比这更好?东都虽然在国家中间,但地势平坦,容易四面受敌,当时先王之所以建这个东都,也只是备一时之需。还请大王慎思。”

周平王脑子傻掉了,听不进去一心就想逃命:“现在是情势危急啊,犬戎已侵占了岐丰,镐京又如此残破,这里已不再象一个都城了。我之所以东迁,也是迫不得已啊。”卫武公说:“万岁应励志自强,节用爱民,练兵训武,象先王一样北伐南征,想方设法将犬戎打败,而不是逃避。如果犬戎打来我们就跑,他们更加得寸进尺。微臣以为,王室的威严,不能靠京城的华丽漂亮,想当年尧、舜在位的时候,住的都是茅草屋,大禹王也住得很简陋,但都是我们最敬仰的天子。希望万岁三思啊。”

这时候一个叫太宰咺的站出来说:“先王自己做错了事,招致如何祸害,这事已过去了。现在我们确实要想办法打败犬戎,但实力呢?府库空虚,兵力单弱,百姓畏惧犬戎,象畏惧豺虎一样。一旦犬戎的骑兵长驱直入而来,我看镐京已有任何抵挡的能力了,万一天子再发生不测,这个责任谁敢负?谁又能负得起?”

卫武公一时回答不出,说:“申公既然能将犬戎叫来,我想,他一定会有办法让犬戎退兵的。犬戎一旦退兵,我们便有喘息之机。这样吧,万岁可以派人问问申公,我想他一定有办法。”两人正争执着,忽然申国送来了一封信,周平王看后,便叫人递给了卫武公,卫武公见里面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犬戎大举向申国进攻,申国实在难以抵挡,求周平王快派兵救援。周平王说:“我看舅舅连自己都顾不了了,哪会有什么良策退犬戎啊。我主意已定,就迁都,马上迁。”

从此西周终结与东周开始。而周平王既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天子,也算是东周的第一位天子。东迁的最大后果,就是直接导致了周王室国力的进一步衰退,从此以后,王室再也无力西顾,王室从此一蹶不振,就连此后的周天子从此都要受制于人,周天子名为天下共主,实际上沦落到还不如一个诸侯国君的地步。一句话,平王东迁,实是无可奈何的周平王的一着臭棋。这一迁,真是历史不能承受之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的感恩故事

全文共 158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的心情是沉重的,这和我本人情绪无关。我本属于乐观随遇而安之人。面对这片土地,我心含热泪,也许我没有话语权,而面对我的祖国,我可是有千言万语,也许你要说我也愤青了,其实我要说的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感恩!祖国!

就在这时,腾讯弹窗消息:“四川攀枝花煤矿爆炸8月29日18时左右,攀枝花市西区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50余人被困井下生死不明。截至30日8时28分,事故已共计造成19人遇难,仍有28人被困井下。目前救援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

看到这,你是什么反映呢?再来看看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两车追尾起火36人遇难3人生还。你又是什么反映呢?也许你会没有一点感觉,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是吗?那么假如,我是说假如里面有你的亲人或是朋友,你又是什么反映呢?

我不禁感叹!生命如此脆弱,这一秒安然无恙,下一秒天各一方!感恩!我们现在都是幸运的人。面对灾难,我们无惧艰险,而面对人为呢?当你每天吃着有毒馒头,有毒大米,有毒蘑菇,如果这些是出自你手,你还会吃吗?你是什么反映呢?你有感恩吗?今天你感恩了吗?

我没有说自己有多么高尚,但在写这些的这一刻我比你高尚,我知道感恩,至少我做事无愧我心!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刻起,我们已经是个有心的人了,你有心,有思想,所以你是人,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之处。因为你是人,所以你要感恩。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对的,人从一开始出生,人的一切包括思想都是一张白纸。上帝给了我们新生的机会,却没有给我们思想。思想,观念,心态,都是后天形成的,没有先天的邪恶,所以人生来本就是善良的。

因为我们善良,我们才懂得感恩,我们都有颗心,它是血红色的,是有无数细胞和鲜血组成的,也是母亲给与我们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感恩母亲。

感恩是一种品质,它是来自内心发出的声音,并想急切表达出来的一种情绪。我们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感受到爱的无私和伟大,真情的珍贵和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感恩友情,在烦恼屈怨时有朋友可以倾诉,在失落时朋友给予我们帮助和鼓励,在孤寂落魄时朋友的风雨同舟。我们感恩爱情,在爱人的相濡以沫,无怨无悔的相随下,使我们有无穷的力量面对生活和艰难,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感恩是一种智慧,它是生活中积累馈赠我们的无形状态。我们感恩工作,带给我们的收获和满足。我们感恩那些工作中嫉妒憎恨背叛我们的人,激发了我们的潜质,使我们更加积极勤奋,充满激情的工作,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创造佳绩,使我们每天更充实,离成功更进一步!

感恩是一种境界,它是内心升华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感恩大自然,给了我们四季,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温柔,夏的炙热,秋的凉爽,冬的坚毅。感恩绿的树,红的花,清的溪,蓝的天,祥的云,耸的山,博的海。带给我们视觉的盛宴,心灵的慰寄,聆听鸟的浅唱,花的低吟,感受山的雄伟,海的情深。使我们感守世界的美好,万物的和谐,生活的舒畅,从而萌发希望的火苗,燃烧生命的奇迹!

现在的社会不是我说,你也知道,她是真的很复杂。无论怎样变化,人类传统美德不会变,心之向往不会变,只要你懂得感恩,你就能收获很多。一个成功的人最需要具有的条件就是善良,信念,和爱。

听说爱有轮回,如果你没有感觉到有爱,那就是你心中无爱。那么你得先去学会爱别人,用感恩的心对待你遇到的每一个人,用感恩的心对待以礼相待我们的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总会被人所爱的,相信你自己,没有那个人不希望有人爱,你说呢?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冬去了春来,花谢了会开!你的爱在等待,感恩了就会来。

每天多些感恩,空气变的温暖,阳光变的炙热,心情变的舒畅,试问你选择快乐还是忧伤?选择快乐是种智慧,调整心态是种博爱。正如你也知道心态决定命运!

每天心怀感恩,你的世界会变的更美好!在这里向看到我这篇日志的朋友说声谢谢!感谢有你!顺便透漏下,我是个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恩的故事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是美国人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定的节日,把每年的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1620年,“五月花”号船载着忍受不了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相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这世上的一切都是值的感恩的,感恩父母,父母生下了我们,把我们拉扯大,这是值得感恩的;感恩老师,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丰富我们的视野;感恩同学,给我们无私的帮助……感恩伤害过你的人,他让你学会坚强!

说到感恩,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他去打猎时被鹿咬断了一节无名指,无名指痊愈后,他郁闷的找来智者,智者笑着对他说:“国王,这是件好事啊”国王一怒之下把智者打进了大牢,国王又去打猎,这次,他射伤了一只鹿,国王高兴极了,乘胜追击,一不小心就进了野人的地域。祭司把国王投入一口大锅,要祭天。这时,他们发现,国王的手指断了一截,这在当时是不敬的象征,他们赶忙把国王放了,把国王身边的一个大臣煮了。国王回到王宫,把智者放了出来,国王向他说了这一路上的一切,问智者:“你乖不乖我把你关进牢里?”智者又笑着说:“国王,这也是件好事啊,幸亏你把我抓进了大牢,不然的话,被煮的那个臣子又会是谁呢?”

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值得我们感恩,每一寸土地,每一束花草都值得我们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念的一句话,可是,有真正有什么人做到了呢?

如果世界是艘船,那么感恩就是船中的小窗;如果我们是一束花草,感恩就是让我们成长的肥料……

让我们学会感恩,心存感恩,生活在相互关爱的蓝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典故:孟尝君的门客的故事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找到了内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有个名叫冯驩(一作冯煖)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驩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驩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驩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驩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驩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冯驩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驩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

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湣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

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感恩故事作文

全文共 1851 字

+ 加入清单

母亲给与我的爱很大,大到让我的笔尖无从表达,多少个句子的总和也写不出我内心的波澜壮阔。不想用太多的表达方式去表现我与母亲的感情,那太廉价了。也找不出多么华美的辞藻去修饰我的母亲,她是一个再平凡也不过的母亲,但在我的眼里心里,她是我的天,是永远不能代替的存在。

她不足160的个子却撑起来我对女人的所有敬佩,我一直想成为一个她那样的人,独立,言寡,体勤,会修电,能缝衣,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能让她弯腰。

曾经我处于青春期叛逆时,大手大脚的花钱,亲眼看见她日夜劳作的身影,但仍抵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那太美好了。而她,对我极为严厉,要求我好好读书,逼我去补课,我们像同种电荷一样互相排斥,我们之间有一种别扭而尴尬的爱,我明白的,但我其实从未意识到那爱对于我究竟有多重要,直到无坚不摧的她突然病倒了。

她的腿是从我考上小班之后开始肿起来的,然后就不敢走路。本以为几天就会好,毕竟她在我眼里是不会病不会累的。直到一年没有假期的她请了一个星期假时,我才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请了假去照顾她。那一个星期里,我不修边幅到了极点,也算不上没日没夜,但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我像陀螺,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做着繁多的家务,费尽心思让她多吃点饭,花大把时间为她揉腿,上网搜各种好秘方。当时看着她不见好转,我觉得天都塌了,她怎么会病呢?她怎么能病呢?有时晚上我都会躲在被窝里哭,一遍一遍对着月光祈祷她能好起来,我甚至想过用我的寿命去换她康复。听爸爸说,其实她的腿很早就不好了,但怕影响我考小班,所以才一直忍着。那么,我的母亲,她究竟在我看不到的日子里,自己承受了多少痛苦呢?我不想说也不忍说。

一周后在街上偶遇了我的同学,在他惊异的眼光里看,我看到了那时的自己,像极了一个落魄的乞丐,我突然吃惊地发现,我真的像是一个乞丐,向疾病乞求要回一个健康的她。原来在我的内心深处,她竟然是这样的重要。而这场病,也让她对我发生了改变。她开始蜕去那层坚韧的外衣,开始向我暴露她内心里的柔软,不再像以前一样,让人觉得她高高在上无坚不摧,对世界来说,现在的她是再平凡不过的母亲,对我来说,现在的她是再重要不过的存在。

一场病,让不善言辞的母亲开始大方的表现她的爱,一场病,让我意识到她对于我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一场病,让我们住进对方心里更柔软的深处,一场病,让我们学会如何去更好的爱。

爱就是你不说,我不问,但是你爱我,我知道。

时间一圈圈的走着,我们面临文理分科,我想学不让人看好的理,在外界的反对声中,她毅然站在我这边,无条件的支持我。但在分班的时候,位于成绩单底部的成绩让我抬不起头,我觉得空气里都是嘲笑与不屑。我产生了巨大的无力感,我觉得自己像活在一个蜘蛛网里,无论我怎样努力,身上还是被来自各方的压力压迫着,被牢牢粘住,抬不动脚。再一次的小休,看着身旁同学的无忧与快乐,我觉得自己像是个完完全全的失败者,所以在打给她的电话中,我彻底爆发了。曾经与她打电话,总是故作坚强说还行,忍着眼泪不敢流,怕让她担心她的女儿过的不好。但这一次,我觉得自己真的坚持不住了。

电话这边的我,抱着手机蹲在阳台哭了一个多小时,将积攒在内心里的情绪全部吐出来,电话那边的她,第一次让我听到了她的哭声。她是那般坚强,那些冰冷坚硬都伤不了她,但她也有软肋,那是内心舍不得触碰的柔软,那是她女儿存在的地方。还有三天发工资兜里只有10元钱时,她没有哭;奶奶犯心脏病,爷爷手术时,她没哭过;遭受疾病的痛苦时,她也没哭过。但是当她知道女儿很累很苦很无助时,她哭了。在电话那边反复地重复让我不要担心,说我学不好也没关系,她不会怪我,她没事。

大休回家时,晚上她主动要求搂我睡觉,然后握住我的手说:“我们换班吧,那里压力太大了,我怕你受委屈,也不想让你那么累,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开心,你开心比什么都强。”那是以有个女儿在小班而在其他阿姨面前为豪的母亲啊,那是什么都想争最好的母亲啊,现在为了女儿的开心让她转班。我握紧了她的手,摇了摇头,我想坚定自己的的路。

从那以后,她会在我面前不时地提起她的工资,说她不用我养老。我的母亲,用她最不擅言辞的感情陪在我身边,让我安心,给我宽慰。我也在渐渐成长,我也想成为他可以依靠的肩膀。

其实,孝顺不仅仅是儿女对父母说的爱与依赖,是不论多累都要站直,因为我明白我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他们晚年的一滴水,一粒米,也是我毕生的心安。

十画即爱,谢谢我不再年轻的母亲这些年为我勾画出的脉脉情怀。我明白的,你有一天也终将老去,但我会在时间的洪流中牢牢抓住你的手,给你陪伴,让你依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恩节作文600字:感恩故事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一个男孩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没有了父爱,是母亲一人把他含辛茹苦的拉扯大。他长大后学业有成,且有一份好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美满的小家庭,日子过得挺美满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母亲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但人已残废,生活不能自理。而作为儿子的他却每天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这儿子的所为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恩吗?

而今,我们之所以能坐在教室里安心的学习,是因为有党、政府、社会给我们的莫大的帮助:给我们免去教科书的费用、给我们贫困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

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有恩于我们,我们都应该懂得用心去回馈。回馈于有助于我们的一切,感恩于有恩于我们的一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生活的细微之中。一杯水、一条毛巾、一句感激的话、一句道歉、相互理解,甚至一个眼神都是你感恩的行动和表现。

感恩父母,是父母给我们以一个健康灵动的肉躯;感恩老师,是老师给我们知识和做人之道;感恩朋友,是朋友与我们一起分担喜与忧;感恩社会,是这个集体给我们以力量和温暖;感恩自然,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以生活的必需。

我们是学生,不仅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而且要学会感恩。只有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且付诸行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我们的心灵才会更加纯洁,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灿烂,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精彩,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温暖。

感恩我们要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感恩节作文600字:感恩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恩的小故事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郭沫若小时候很孝顺。有一次,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不知从哪儿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就想弄一株来。可市面上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里去找。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刚刚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就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事后,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让她很伤心,便教育了他一番,叫他以后要诚信做人。对这段往事,郭沫若一直牢记在心,直到后来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也未曾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的感恩故事征文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婴儿降临的日子就是母亲受难的日子。母亲,这个词语对我来说很熟悉。她在我需要的时候,默默帮助我;在我伤心的时候,轻轻安慰我;在我犯错的时候,细心教导我······妈妈总是在我的背后努力支持我。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教育我:“以后到学校里,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学做真人。长大以后步入社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妈妈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争取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取得优良的成绩。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课本上的内容越来越深奥。特别是数学,有些内容我不懂。妈妈为了让我的成绩赶上去,天天都在耐心的教我,除此之外,还让我做些课外的练习题。尽管有些累,但我还是知道妈妈也是为了我,不知不觉中,我的数学越来越好,这都是妈妈的良心用苦啊!

一次,我和妈妈骑车到外婆家。半路上,老天爷就像故意和我过不去似的,突然刮起了大风。我穿得很单薄,哪经得住冷风狂吹啊?不一会儿,我就浑身发冷了。妈妈关切地问道:“冷吗?”“不冷,一点儿也不冷!”“要是冷就说,我把衣服给你穿。”我知道妈妈比我穿的还少,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能向妈妈要衣服穿呢?于是我继续忍受着。风越刮越猛,我也越来越冷了。“啊——嚏”我抗不住寒冷,打了个喷嚏。妈妈停下车,“冷了也不说!”略带责怪地说道,“你看看,都着凉了!”说着她毫不犹豫地脱下外套,披在我身上,顿时我浑身一阵温暖,这件衣服不仅仅是温暖,更多的母爱啊!

妈妈,我郑重地向您说一声:“妈妈,节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故事:韦编三绝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韦编三绝,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中文名】 韦编三绝

【外文名】 Study diligently

【出 处】 《史记·孔子世家》

【词 性】 褒义词

【用 法】 做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

【结 构】 主谓式 近义词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名人孔融让梨的故事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范例2:感恩图报小故事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的感恩故事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一曲感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土地的感恩;白云在天空飘荡,描绘着一幅感人的图画,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

记得一年的暑假,太阳肆意的笑着。哎!小区怎么又停电了?“将近40度的高温下,我摇着扇子,无奈的抱怨道。”吱——“开门声响,妈妈回来了,她提着大包小包的蔬菜,向厨房走去。只见豆大的含珠一滴滴的落下,”吧嗒吧嗒“震动着我的心,”妈,我帮你洗菜吧!“就在我弯腰拾起菜的一刹那,突然发现妈妈两鬓不知几时已长出了白发。是岁月的无情,还是日夜为我操心?我不敢往下想,愧疚占满了我的心。

菜洗好了。推开厨房的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妈妈。多少个炎热,您就是这样汗流浃背的为我做饭的吗?您在厨房享受着特殊的桑拿浴,可我却在空调房里看着电视。“菜做好了,妈妈端着菜出来,抱歉地笑道”昨天你说妈妈的菜难吃,今天我在电视上学了几道菜,尝尝好吃不好吃?“那是一道怎样的饭菜啊!味道很咸,很咸,是混着妈妈的汗水和我的泪水一起咽下的。”妈妈,您做的菜是世间最棒的美味佳肴,可女儿却不懂品尝,妈妈,你能原谅女儿吗?“一位学者说”妈这个字是由一个“女”字和一个“马”字组成的。这说明母亲就是一匹毫无怨言的老马。默默无闻的奉献出对子女的爱。

携一棵感恩之心上路吧,纵然有一天成了花红,也要化作护花的春泥!

在那个咸咸的夏季,我学会了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生感恩老师的100个故事》读书笔记作文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妈妈所教的学校里,借了7、8本书,不知为什么,我刚挑厚书,其中一本是小学生学会感恩老师的100个故事

里面的内容非常感动,我只看了一篇,眼泪就刷刷的流淌了下来,文名叫:女教师的47个吻,这篇文章主人公是查文红,她的一举一动都让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了,事情发生在安微省砀山县曹庄镇魏庙小学,1998年9月查文红准备上第一节可时,教室里空了几个座位,他非常不明白,就去问校长,,校长说她是从城里来的,有的家长怕她说的是普通话,自己的孩子听不懂,所以转到别的班了,读书笔记大全《《小学生感恩老师的100个故事》读书笔记600字》。”查文红搞清楚原因很,心想:如果这些孩子们一直用土话是走不出着穷山沟的,也将永远不能与对话沟通。她决定倡导用普通话教学,每次上课,她先把内容用普通话说一遍,然后在用土话翻译让学生听,这样一直下去,查文红教的这些学生越来越爱学习了,让人惊奇的是,查文红教的这些学生竟然在期末考试考了全镇第一,家长们感激不尽,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学校让查文红尽快把剩下的内容讲完,提前回家,孩子们听说自己的老师要走,上课不注意听讲,查文红布置的作业也不知,查文红一直忍耐,直到有一次查文红再也忍不住了,她这准备要批评他们时,一个叫丁晓丽的女孩站了起来,她失落的说:“老师,您不走行不行?”“不行啊,老师家里还有个比你大的姐姐等老师呢。”“那您到我家过年行吗?”“不行啊”说到这里丁晓丽哭了她说:“那您亲一下我行吗?”查文红感动了,走去亲了亲丁晓丽,一边止不住流下泪来,这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的站起来,都是:“老师你也亲一亲我吧,她一一亲到,亲完最后一个全班学生放声大哭起来。

看到这里我也不由得流下的泪水,多么感人啊。

[《小学生感恩老师的100个故事》读书笔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2774 字

+ 加入清单

1.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0.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恩节的故事学生作文

全文共 1416 字

+ 加入清单

多年前一个感恩节的早上,有一对夫妇的一家人却极不愿醒来,他们不知道如何以感恩的心过这一天,因为他们实在是穷的可怜。圣诞节的“大餐”想都别想,能有点简单的食物吃就不错了。早先要是能跟当地慈善团体联络,或许就能分得一双火鸡及烹烤的佐料,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就跟其他不少家庭一样,要有骨气,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过这个节。

贫贱夫妻百是哀,无可避免的,没多久这对夫妻就争吵起来。随着双方越来越烈的火气和咆哮,看在这个家庭最长的孩子眼里,只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无奈和无助。

然而命运就在此刻改观了。。。

沉重的敲门声在耳边响起,男孩前去应门,一个高大男人赫然出现在眼前,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衣服,满脸的笑容,这个男人手里提着一个大篮子,里头满是各种各样能想到的应节的东西:一双火鸡、塞在里面的佐料,厚饼、甜薯及各式罐头等,全是感恩节大餐所不可少的。

这家人一时都愣住了,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门口的那人随之开口道:“这份东西是一位知道你们有需要的人要我送来的,他希望你们晓得还是有人在关怀和爱你们的。”起初,这个家庭中作爸爸的还极力推辞,不肯接受这份礼,可是那人却这么说:“得了,我也只不过是个跑腿的。”带着微笑,他把篮子搁在小男孩的臂弯里转身而去,身后飘来了这句花;“感恩节快乐!”

就是那一刻,小男孩的生命从此就不一样了。虽然只是那么小小的一个关怀,却让他晓得人生始终存在着希望,随时有人—即使是个“陌生人”—在关怀着他们。在他内心深处,油然兴起一股感恩之情,他发誓日后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到十八岁时,他终于有能力来兑现当年的许诺。虽然收入还很微薄,在感恩节里他还是买了不少食物,不是为了自己过节,而是去送给两户极为需要的家庭。他穿着一条老旧的牛仔裤和一件T恤,假装是个送货员,开这自己那辆破车亲自送去。当他到达第一座破落的住所时,前来应门的是位拉丁妇女,带着提防的眼神望着他。他有六个孩子,数天前丈夫抛下他们不告而别,目前正面临着断炊之苦。

这为年轻人开口说道:“我是来送货的,女士。”

随之他便回转身子,从车里拿出装满食物的袋子及盒子,里头有一双火鸡、塞在里面的佐料,厚饼、甜薯及各式罐头。见此,那个女人当场傻了眼,而孩子们也爆出了高兴的欢呼声。

忽然这位年轻妈妈握起年轻人的手臂,没命的亲吻着,同时操着生硬的英语激动的喊着:“你一定是上帝派来的!”

年轻人有些腼腆的说:“奥,不,我只是个送货的,是一位朋友要我送来这些东西的。”随之,他便交给妇女一张字条,上头这么写着:

“我是你们的一位朋友,愿你一家都能过个快乐的感恩节,也希望你们知道有人在默默爱着你们。今后你们若是有能力,就请同样把这样的礼物转送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年轻人把一袋袋的食物仍不停地搬进屋子,使得兴奋、快乐和温馨之情达到最高点。当他离去时,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之情,让他不觉热泪盈眶。回首瞥见那个家庭的张张笑脸,他对自己能有余力帮助他们,内心一股感恩之心。他的人生竟是一个圆满的轮回,年少时期的“悲惨时光”原来是上帝的祝福,指引他一生以帮助他人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就从那一次的行动开始,他展开了不懈的追求,直到今日。以行动回报当年他及家人所得到的帮助,提醒那些受苦的人们天无绝人之路,总是有人在关怀他们,不管所面对的是多大的困难,即便是自己所知有限、能力不足,但是要肯拿出实际行动,就能从其他中学得到宝贵的功课,寻着自我成长的机会,以至获得长远的幸福。

[感恩节的故事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

全文共 2029 字

+ 加入清单

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号靖郭君,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食客众多,所以发生的故事一定不少,那下面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看看他们之间的故事吧!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找到了内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有个名叫冯驩(一作冯煖)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驩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驩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驩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驩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驩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冯驩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驩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

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湣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

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2230 字

+ 加入清单

玄奘是长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陈袆(音hu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缑音gōu)人。十三岁那年,他出家做和尚,就认真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他发现原来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又听说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经,就决定到天竺去学习。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边境兵士发现,叫他回长安去。他逃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玄奘在瓜州,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他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通缉他。如果经过堡垒,一定会被兵士捉住。

玄奘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碰到了当地一个胡族人,名叫石槃陀,愿意替他带路。

玄奘喜出望外,变卖了衣服,换了两匹马,连夜跟石槃陀一起出发,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门关。他们在草丛里睡了一觉,准备继续西进。

哪儿想到石槃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把他打发走了。

打那以后,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摸走了八十多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几乎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问清楚玄奘的来历后,不但不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还送了一些饼,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指引他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泼翻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达到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现在怎么能遇到困难就后退呢?想到这里,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满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水喝,口渴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高昌王麹(音qǔ)文泰也是信佛的,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切要他在高昌留下来。玄奘坚持不肯。麹文泰没法挽留,就给玄奘准备好行装,派了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二十四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后,一路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迹。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经。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时候,碰到一群强盗。他们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杀个人祭神。船中的强盗看中玄奘,要把他杀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们解释也没有用,只好闭着眼睛念起经来。说也凑巧,这时正好起了一阵狂风,河里浊浪汹涌,差一点打翻了船。强盗害怕起来,赶快跪下忏悔,把玄奘放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还认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护呢。

天竺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烂陀寺。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的大学者。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了五年,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听到玄奘的名声,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大会。天竺十八个国的国王和三千多高僧到了会。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学,还让大家辩论。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采演讲十分佩服,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成功。

戒日王接见玄奘的时候,说起他早就听说中国有个英武的秦王。玄奘告诉他,秦王就是现在的大唐皇帝。

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玄奘把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汇报。

在这以后,玄奘就定居下来,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作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已经离得很远了。

[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恩童话故事_[第七单元]编一个童话故事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熊妈妈和小熊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处处都是欢笑声,冬天时,它和小兔、小松鼠、小猴一起堆雪人。夏天时,它们一起跳绳,跳得满头大汗。平时,小熊在家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吃完饭,一抹嘴,跑出去玩就可以了。只要妈妈不叫它回家,它就会玩得疯过了头,把身上弄得脏兮兮的,衣服上全是汗水,全身臭洪洪的。还要妈妈帮它洗澡。

有一天,小熊采完花回家,正准备送给妈妈。突然发现家里没有饭的香味,烟囱也没冒烟,它感到很奇怪。急忙跑到房间里一看,看到妈妈躺在床上,急忙问;“妈妈您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还没等妈妈回答,小熊又说;“看您的眼神,我就知道您生病了,我马上帮您叫医生,叫它帮您看看。”小熊一路小跑,一路大跑,终于叫到了羊医生。羊医生一看说:“你妈妈重病在身,光在家吃点药是不行的,必须要住院。”可妈妈却说:“我们家境不好,不能够住院,我还是吃点药吧。”小熊想:“医生都让妈妈住院,妈妈却说不要,说钱不够用。不行,一定要让妈妈住院,把病养好。”小熊没跟妈妈说什么,一个人悄悄地溜走了。

小熊在小河边走啊走啊,什么办法也没想到。忽然,它看到河里游来游去的鱼,它想;“我可以捉点鱼,来挣钱呀!”它赶紧碗起袖子,在河里捉起鱼来,啊!今天它的运气真好,一下子,就捉到了十几条大小不同的鱼。它赶到集市上,一会儿就引起了猫妈妈的注意。猫妈妈看到这么新鲜的鱼,就全包了。猫妈妈还说好明天再来买它的鱼。

第二天,小熊依然早早的来到河边。可是这一次,它的运气不好,一条鱼也没捉到。这下,可急坏了小熊。小熊想啊,想啊,突然眼前一亮,对啊,我可以去采蘑菇啊!它来到草丛边,正想采蘑菇,正好,小鹿它们来森林里玩,看到它,问道:“小熊,你怎么勤快起来了?”小熊一声不吭,小松鼠忙说:“我知道,我知道,小熊妈妈生病了,小熊想挣点钱,为妈妈治病。”小猴急忙说:“那我们帮小熊一起采吧,让小熊的妈妈早日康复呀!”小松鼠和小兔连连点头称赞。真是“人多力量大”呀!小熊真的采了很多很多蘑菇。小熊来到集市上,看到猫妈妈已经在那儿等它了。小熊跑过去,拿出袋子里的那些蘑菇,猫妈妈看到了,疑惑不解地问:“小熊,你不是说你今天要捉鱼来的吗?”小熊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猫妈妈,我今天没捉到鱼,以后我捉到鱼再卖给你。”猫妈妈说:“那好吧。”过了一会,兔妈妈走到小熊面前,兔妈妈说:“小熊 ,别的摊上的蘑菇怎么都没你的新鲜呢?”小熊开心地说:“我的蘑菇是刚从森林里采来的。”然后,兔妈妈把全部的蘑菇都包了。小熊数了数钱,一蹦一跳地回到家,它高兴地妈妈说;“我挣了点钱,您可以去看病了,熊妈妈慈祥地摸摸小熊的头,高兴地说;“小熊长大啦!”后来,小熊就一直帮妈妈干活,还喂妈妈吃药。熊妈妈的身体慢慢好起来了。村上的大人们,都夸小熊是个有孝心的孩子!小熊又和熊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名人白居易的故事

全文共 2311 字

+ 加入清单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的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任左拾遗和左赞善大夫,曾因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着名的“新乐府”的倡导者。早期的讽喻诗,有不少篇章能较广泛尖锐地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着有《白氏长庆集》。

那一年,杭州大旱,一旱旱了九九八十一天。西湖旁边的几千亩农田,地皮都干裂了口,稻禾枯黄,象火烧过一样。老百姓天天到衙门里去请求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可是,那些官府大老爷,只知整天在西湖上寻欢作乐,却一直不理不睬。

有一天,百姓们又熙熙攘攘地赶到衙门里来,要求大老爷放西湖水,有的喊:“青天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吧!”有的喊:“大老爷,再不放西湖水,我们百姓都活不下去啦!”闹得那位大老爷睡也睡不安,吃也吃不香,只好亲自到衙门口,怒气冲冲地对百姓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湖里的鱼龙就没有地方栖息啦!”

这时,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长着五绺长须的老汉,不慌不忙地反问道:“鱼龙与百姓的性命相比,哪一个要紧?”

大老爷一听,又气呼呼地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菱角就不能生长了!”

老汉冷冷地一笑,又反问道:

“菱角与稻米相比,哪一种重要?”

大老爷一听,更加气急败坏:

“谁说放西湖水?放了西湖水,对皇上洪福不利!”其实,这位大老爷想说的是对自己的官运不利,怕说得太露骨了,触犯众怒,就把当今皇上抬了出来,吓唬吓唬老百姓。

谁知那老汉一听这话,更生气了,他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皇上与百姓相比,哪一个要紧?假如没有百姓种稻谷给他吃,做衣服给他穿,他还当得成皇帝吗?”

周围的百姓们,听了大老爷的话,条条无理,早想大骂他一顿;现在听了这位老汉的话,驳得句句有力,都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说得对!他说得有理啊!”

大老爷早已气得浑身发抖:“你,你是哪一个?胆敢当众顶撞老爷,煽动百姓!”

那老汉又微微一笑,说:“问我哪一个?我就是白居易!”

大老爷一听,原来新上任的白居易到了。这老头儿,当今皇上也怕他三分,不好硬顶,连忙打躬作揖地说:“原来是新任的刺史白大人到啦!下官有失远迎,当面谢罪。请,请到衙内休息一下。”

老百姓听说这老汉就是白居易,有的还读过他关心百姓的诗篇,都说:“白居易来做我们的父母官,我们的农田有救了!”

果然,第二天,碧绿绿的西湖水,哗哗地流进了附近的农田,干枯的稻禾,象喝上了甘露,“唰”地一下子直起了腰。百姓们望着哗哗的湖水,流进自己的农田,兴奋得掉下眼泪来。

后来,白居易又访问了附近农家,在钱塘门外,修了一条堤,造了一座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他又恐怕后代的地方官不了解堤坝对人民的利害关系,亲自写了篇《钱塘湖石记》(当时西湖又叫钱塘湖)刻在石碑上,详细写明堤坝的用处,以及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

百姓都围拢来看这块石碑。当看到上面写着:放一寸湖水能够灌溉多少顷田时,大家都为白居易深知百姓疾苦,精密设计了这个水利工程,感动得热泪滚滚。大家纷纷议论,觉得这大老爷不错,要为他向朝廷请功。白居易一听到这个消息,急忙阻止,还沉痛地做了一首诗。

税重多贫户,

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

与汝救凶年。

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对这一湖水,平时管理得可严啦。

有一次,白居易去游湖。看到南面的湖边上,有人在挑土填湖,建造亭台楼阁。白居易就传问是哪一家造的?当差的回来说:“这是衙内二爷的老丈人在造一座花园!”

白居易就把二爷的老丈人传来,说:“西湖,是百姓的西湖,你一个人为什么要占用?现在,罚你开田一百亩。”

那位二爷的老丈人没办法,晓得刺史说一不二,只好雇了一批百姓,挖了一百亩湖泥。

又有一次,白居易从白沙堤上散步回来,看见有人从山上砍了两株树,背回来当柴烧。白居易就对那人说:“山上的树砍光了,山泥就会流到西湖里去,积聚起来,那怎么行?罚你补种十株树!”

那人就只好到山上去补种了十株树。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占湖造屋,上山砍树了。这样,白居易在杭州三年,把西湖整治得水绿山青,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可是,白居易的所作所为,也得罪了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们。他们把白居易看做眼中钉,偷偷地把他写的《醉后狂言》等诗篇,加油添醋地送到皇帝面前去告发他。皇帝一看,这还了得,就把他贬到另外地方做官去了。

白居易要离开杭州了,手下佣人把他剩余的俸钱装好箱子,准备带走。白居易看见了,说:“把它存到库里吧,今后治理西湖好用!”

白居易要离开杭州了,杭州的老百姓,心里好不难过。他们打听好白居易上路的日子,纷纷提了酒壶,托了糕点,站在西湖边来送别。

百姓们在西湖边等啊等啊,没听到鸣锣喝道的声音,也没看到抬着满箱金银、满筐绸缎的行列,只见白居易从天竺山骑着马缓缓而来。后面两个佣人抬着两块天竺石跟随着。一路走来,一路与百姓们话别。百姓们跪着拦住白居易,许多人都哭了。

白居易看了,心中十分感动。当即在马上吟了一首诗,大意是说:我在杭州三年,惭愧没有什么功绩,只不过是脱不了诗人的习气,做了十多首诗歌,临走还带走了两块天竺山的石头,这怕也有伤清白吧!

白居易离开杭州后,杭州百姓一直亲切地呼他为“白舍人”。有的人画了他的像,供在家里;有的人把他的诗抄写了贴在墙上。白居易在西湖修的堤,早已经没了。但是,千百年来,杭州人一直把原来的一条白沙堤,叫做“白公堤”,来纪念这位关心民瘼的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