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实用20篇】

世代书香逐字逐句折节读书焚膏继晷。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阅读。

浏览

4776

作文

1000

人神共愤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rén shén gòng fèn

【典故】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旧唐书·于柚传》

【释义】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极为愤怒

【近义词】民怨沸腾

【押韵词】熏风解愠、一方之任、更仆难尽、峥嵘轩峻、内外交困、抱才而困、低眉倒运、报仇雪恨、霞姿月韵、出纳之吝、......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湖州刺史于頔重修西湖灌溉工程,让百姓受益匪浅。他任苏州刺史时下令拆除神庙,破除迷信。他的政绩卓著,为人比较专横,死后唐宪宗赐号“厉”。他的儿子请唐穆宗改“厉”为“思”,太常博士王彦威说他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成语举例】恶已贯盈,人神共愤。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信口雌黄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信口雌黄

【汉语注音】:xìn kǒu cí huáng

【成语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成语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妄加评论,随便诬蔑、制造谣言。

【信口雌黄的意思】: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一种可以用来做颜料的黄色矿物。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信口雌黄的近义词】: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胡言乱语、天花乱坠、无稽之谈、无中生有;

【信口雌黄的反义词】:言之凿凿、一言为定、信而有征、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轻诺寡言;

【信口雌黄的故事】

西晋时期,朝廷大臣有位出名的清谈家名叫王衍,他在年少的时侯就伶牙俐齿,神采不凡。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他做太子舍人,任尚书郎。王衍做官以后仍然对老子和庄子十分崇拜,“无为而治”的道理从不离嘴。由于他学富五车,所说的道理又十分精辟,所以在当时赫赫有名,读书人对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王衍在解说老庄玄理时习惯性的拿着一把拂尘,表现得从容不迫的样子,即便是偶尔把道理说错了他也能随口改正,于是人们便说他是“口中雌黄”。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说:“雌黄出其唇吻。”李善注引《晋阳秋》说:“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信口雌黄例句】

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于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辎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张春帆《宦海》第一十一回:“在下做书的更不便无端妄语,信口雌黄,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的留资谈助。”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

【信口雌黄造句】

他在单位里经常习惯性的信口雌黄,因此单位的同事们对他这种口无择言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资本市场里有不计其数的评论家都在乐此不疲地信口雌黄,其唯利是图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相濡以沫的故事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水干涸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呴:吐口水,吐沫。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誉尧(仁慈)而非难(nàn)桀(斗狠),就不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干涸了,鱼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来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但是在现实中,鱼是不可能出现相濡以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不贪为宝成语故事及其解释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不贪为宝

【拼音】: bù tān wé bǎo

解释】: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成语故事】: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啊。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露眼,让人家把它偷了去!”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有人便不时进来张望。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

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

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只听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实告道:“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为这块宝玉雕琢,把它送到市场上去卖掉,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不贪为宝成语故事及其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故事胁肩谄笑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胁肩谄笑

【拼音】: xié jiān chǎn xiào

【解释】: 胁肩:耸起双肩做出恭谨的样子;谄笑:装出奉承的笑容。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成语故事】:

“胁肩谄笑”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指逢迎巴结他人时所表露出来的丑态。胁肩,耸肩;谄笑,讨好他人的媚态。

这是公孙丑和老师孟子讨论君子如何培养自己品德的故事。

公孙丑一天问孟子,古代一些士子并不主动去谒见诸侯,是什么道理。孟子回答道:古代的人,如果自己不是诸侯的臣子,就不去谒见。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两件事:魏文侯去看段干木,段干木却跳墙躲起来了;鲁穆公去看泄柳,泄柳紧关大门坚决不见。他们都做得过分了,要是逼迫要见,还是可以相见的。

阳货想让孔子来见他,又担心这样做失礼。但当时有这样的习俗:大夫对士子有赏赐,如果此人不在家,不得亲自拜谢,事后必须亲自登门答谢大夫。因此,阳货便打听那天孔子外出不在家时,给他送去一个火腿。而孔子,对阳货并无好感,根本不想见他。于是他也采取阳货的办法,打听阳货外出不在家时,到阳货家回谢。当时,如若阳货不搞小动作,先去看孔子,孔子岂能不见他?曾子说过这样的话:“胁肩谄笑,简直比夏天在菜园种菜还感到累和难受。”子路也曾说道:“观点不同的人在一起谈话,脸上还要显露出羞愧的神色,我是难以理解的。”从这里看来,君子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品德,可以知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经典成语故事:兵不血刃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兵不血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血。表示未经作战就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

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

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居心叵测成语故事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叵:不可;测:推测;料想;居心:存心;指怀着某种念头。存心险恶;估摸不透。

成语出处:清 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覆靡常。”

成语繁体:居心叵測

成语简拼:JXPC

成语注音:ㄐㄨ ㄒ一ㄣ ㄆㄛˇ ㄘㄜ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居心叵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叵,不能读作“ǒu”。

成语辨形:叵,不能写作“巨”。

近义词:人面兽心、佛口蛇心、别有用心

反义词: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成语例子:他是个居心叵测的家伙,要多加提防。

英语翻译:with hidden intent

日语翻译:陰険(いんけん)で本心(ほんしん)をはからない

俄语翻译:замыслить неорое

其他翻译:bǒse Absichten hegenil est impossible de deviner ses intention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准备率军攻打孙权与刘备,担心凉州马腾趁机作乱,就采用谋士荀攸的建议,封马腾为征南大将军,骗至许昌杀害。马腾不相信侄儿马岱说曹操是一个居心叵测的人,就带儿子马休一起去许昌,结果被曹操杀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出言不逊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出言不逊形容说话不客气粗暴傲慢无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出言不逊

【汉语注音】:chū yán bù xùn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图(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重在表示说话没有礼貌。

【出言不逊的意思】:逊:谦虚恭顺,有礼貌。形容说话不客气粗暴傲慢无礼。

【出言不逊的近义词】:出口伤人、恶语伤人、出言无状、血口喷人;

【出言不逊的反义词】:彬彬有礼、谦厚有礼、平易近人;

【出言不逊的故事】

三国时期,张郃最初是在袁绍麾下担任中郎将,在曹操带兵攻打乌巢的时侯,张郃看形势危如累卵便向袁绍建议道:“曹操兵强马壮,乌巢如果失守的话我们便很可能功亏一篑,您也将陷入前途未卜的境地,应该派兵援救乌巢。”郭图听了张郃的意见后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你的分析是错误的,我们现在向曹操的大本营发起进攻,曹操必然要撤兵,乌巢的危机便化解了,这是效仿围魏救赵的思路。”张郃听了却急不可耐地说道:“曹操的营地坚如磐石,要想攻下来十分困难,倘若淳于琼被捉的话,我们都要变成俘虏。”最终袁绍听取了郭图的意见,派兵袭击曹操的大本营,派小分队去救援乌巢。果然如张郃所料袁绍的部队不仅没有攻下曹营,还改得溃不成军。郭图此时羞愧难当,他不仅不承认失误还诬陷张郃,他跟袁绍说:“张郃是个傲慢无礼的人,不仅出言不逊还目中无人,这次我们战败他却得意忘形。”袁绍听了以后也对张郃有了意见,张郃知道袁绍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便投奔曹操去了。

【出言不逊例句】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一:“八岁纵笔成文,本郡举他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逊,冲突了试官,打落下去。”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话说山东有一个耕夫,不记姓名。因耕自己田地,侵犯了邻人墓道。邻人与他争论,他出言不逊,就把他毒打不休,须臾身死。”

森村诚一《东京空港杀人案》第三章:“出言不逊,原谅你一回。希望你好自为之,别再胡说八道!我们这些人都是政府委派,是代表政府的”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他对我出言不逊,把剑在他自己头上舞得嗖嗖直响,就像风在那儿讥笑他的装腔作势一样。”

【出言不逊造句】

正因为位高权重的他爱屋及乌,所以她身边的人都是狗仗人势,对任何人都是出言不逊的。

他腐败的车辙马迹被别人发现了,他从此便不敢再对人出言不逊,也是怕打草惊蛇别人去举报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幽默风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舍我其谁的故事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舍我其谁

【拼音】:shě wǒ qí shuí

【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成语故事】:

孟子想到齐国施展自己的雄图大志,也很希望齐国君王能像历史上的商汤和周武王那样有作为。他到齐国后,齐王很高兴,并且任用了他。但孟子总感到不理想,于是决定离开齐国。但他在离开时,心里又是矛盾着的,很想齐王能亲自出面来挽留他。后来,尽管齐王也亲自到孟子住处见了面,但只是寒暄寒暄而已,并没有表示要真正留他。孟子出京城临淄到齐国西南部的昼地后,住了3天才走。途中有人问孟子为什么这样慢腾腾地,孟子说,我自认为还是太快了呢。我想齐王也许能最终改变态度,把我召回去。齐王如果用我,何止齐国的老百姓得到太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够得到太平。在回归的路上,又有一个名叫充虞的人问孟子,说:“老夫子现在好象很不愉快的样子,从前我听您说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回答道:“彼一时,此一时嘛。每过500年必定有位圣君出现,而这当中也必定会有命世之才出来。从周朝到现在,已经过去700余年了。论年头,早超过(500年)了;而以时势的发展来考察之,则现在正该是出圣君贤臣的时候了。老天爷如果想使天下太平,那么当今之世,除了我,还有谁呢?我有何不愉快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寸木岑楼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寸木岑楼”成语由“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变化来,出自《孟子·告子下》。

有一位任国的人向孟子的学生屋庐子问礼与食哪个重要的问题,屋庐子随口答道“礼重要”。任人又问道:“娶妻与礼哪个重要?”屋庐子答道:“还是礼重要。”

随后,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饿、甚至饿死;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可能就会有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再有,假如按照亲迎礼,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亲迎礼,就能得到妻子,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这一问,屋庐子没有答出来。第二天,便去邹国,转告了老师孟子。

孟子听后,说道:“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顶端的高楼还要高。说金子比羽毛重,但是,岂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便得不着吃的,那么他会去扭折吗?越过东邻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子,那么他会去搂抱吗?”

后人用“寸木岑楼”成语来比喻差距悬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功德无量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汉武帝时期,武帝的孙子刘洵因受卫太子事件牵连入狱,狱吏丙吉竭力保护。武帝要杀掉狱中所有的囚犯,丙吉冒死相救,后来刘洵即位为汉宣帝,丙吉把这段历史隐瞒,宣帝对他倍加敬重。长安人伍尊称赞丙吉尽心保护宣帝,功德无量

【出处】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汉书·丙吉传》

【解释】功德: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近义词】劳苦功高、广结善缘

【反义词】作恶多端、罪大恶极

【成语例句】

◎这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想到这儿,钱胸中汩汩涌起一股暖流,觉得自己确实为人民为社会做了一件大好事,功德无量。

◎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莫不终生受其覆盖庇荫,可谓功德无量,故为之郑重作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衣弊履穿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衣弊履穿

【汉语拼音】yī bì lǚ chuān

【近义词】:衣敝履穿、衣敝履空、家徒四壁

【反义词】:穿金戴银、富贵荣华、富可敌国、 丰衣足食

【成语出处】

1、《庄子˙山木》:“衣弊履穿,贫也。”

2、汉 刘向 《说苑˙善说》:“君将掘君之偶钱,发君之庾粟以补士,则衣弊履穿而不赡耳。”

3、《汉书˙鲍宣传》:“ 唐尊 衣敝履空,以瓦器饮食,又以历遗公卿,被虚伪名。” 颜师古 注:“着敝衣蹑空履也。空,穿也。”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 《金史˙雷渊传》

【成语解释】衣服破败,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亦作“ 衣敝履空”。弊:坏;履:鞋。衣服穿破了,鞋子磨漏了。形容人很贫穷。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衣弊履穿造句】这个人穿着衣弊履穿,生活极度贫困。

【衣弊履穿的成语故事

庄子身穿粗布衣并打上补钉,工整地用麻丝系好鞋子走过魏王身边。魏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疲惫呢?”庄子说:“是贫穷,不是疲惫。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疲惫;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疲惫。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生不逢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豁达先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豁达先生

成语拼音:hu dá xiān shēng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心胸。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人心胸坦荡,头脑清醒。

成语来源:《子不语》:“此处向不平静,自豁达先生过后,永无为祟者。”

成语造句:他被人公称为豁达先生。

豁达先生的成语故事

孝廉蔡魏公对人讲鬼有三技:一迷、二遮、三吓。他列举他的表弟豁达先生遇鬼的故事。豁达先生晚上路过西乡,看到一个涂脂擦粉的女人跟着他走,后又上前拦住他,继而又变成披头散发、血流满面的恶鬼吓他,他始终不怕,鬼拿他没辙。

豁字开头的成语

豁达先生

包含有豁字的成语

豁达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闻鸡起舞的故事及启示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闻鸡起舞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闻鸡起舞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的启示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不聊生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民不聊生比喻人民毫无依赖,生活极端痛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民不聊生

【汉语注音】:mín bù liáo shēng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鬼神孤伤,无所血食。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偏重于指人民无法生活。

【民不聊生的意思】:聊:凭靠、依赖的意思;生:生活。指在反动统治下人民没有办法很好的生活下去。比喻人民毫无依赖,生活极端痛苦。

【民不聊生的近义词】:生灵涂炭、民不堪命、水深火热、颠沛流离、民生凋敝、流离失所;

【民不聊生的反义词】: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民康物阜、家给人足;

【民不聊生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权夺利发动战争,秦昭王派将军白起,在伊阙灭掉了韩国和魏国的二十几万军队,战争让成千上万的人失去性命。后来白起的军队向楚国进军,楚国派使者黄歇去秦国求和。黄歇开诚布公地对秦昭说:秦国现在不是受楚国的威胁,威胁秦国的是韩国跟魏国,这两个国家有很多百姓因为战争而失去性命,人们对战争恨之入骨,他们对秦国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秦王联合他们攻打楚国,等于是让他们变得强大。另外大王向韩、魏借道,如果他们出其不意的倒戈,秦国的部队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秦国跟楚国联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战略。秦昭王听了黄歇的话后恍然大悟,于是他决定跟楚国结盟。“民不聊生”这个成语就是黄歇在奏书中用来描述百姓过着苦难生活的句子。

【民不聊生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重之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话中单说建州饥荒,斗米千钱,民不聊生。却为国家正值用兵之际,粮饷要紧,官府只顾催征上供,顾不得民穷财尽。”

段少舫《朱元璋演义》第四回:“他依仗权势,残忍凶暴,恃欺弱,抢男霸女,横行霸道,弄得永义地面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民不聊生造句】

新时期的中国曾经经历过民不聊生的痛苦时期,在党的带领下人民的生活水平终于更上一层楼。

国际新闻常报道一些国家陷入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连绵不断的战争让百姓们过着民不聊生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紫芝眉宇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元德秀是唐朝时的河南人,为人宽厚,少浮华。

元德秀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恰好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 元德秀说:“人应该讲究信义。如果有什么差错,由我一人来承担好了,决不连累别人。”第二天那人背着死虎回来了,一县人都感叹不已。

由于元德秀平日里把自己的奉禄都接济了县里的孤遗,到离任时,他的全部财产只是一匹细绢,坐着柴车而去。因为喜欢陆浑的山水,元德秀就去那里隐居。家里没有围墙也不上锁,也没有仆人。遇到荒年,有时一天也吃不上饭,元德秀喜欢喝酒,常常弹琴来自娱。宰相房?g每看见元德秀,都感叹说:“见紫芝(元德秀的字)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紫芝眉宇”形容人德行高洁。

(出自《新唐书 元德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笑中有刀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xiào zhōng yǒu dāo

【出处】看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唐·白居易《天可度》诗

【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心狠毒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笑里藏刀、笑处藏刀

【押韵词】天灾地妖、山以凌尺故能高、拍板成交、绿惨红销、耸壑凌霄、棋高一着、气满志骄、管秃唇焦、浆水不交、乌集之交。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大臣李义府听说狱中有一个美貌的女犯,他叫狱吏毕正义释放她,然后就占为己有,大臣王义方告发毕正义。李义府逼毕正义上吊自杀,同时还在皇帝面前诋毁王义方,把他革职流放到边远地区。李义府表面谦和,暗中害人,笑里藏刀。

【成语示例】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旧唐书·李义府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百丈竿头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衣带水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

故事: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痛心疾首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或者极为悲愤、伤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

【汉字书写】:痛心疾首

【汉语注音】:tòng xīn jí shǒu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强调痛恨之极。

【痛心疾首的意思】:痛:怨恨;疾:痛恨;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或者极为悲愤、伤心。

【痛心疾首的近义词】:深恶痛绝、切齿痛恨、咬牙切齿、捶胸顿足、恨之入骨、悲愤填膺;

【痛心疾首的反义词】:感恩戴德、大喜过望、赏心悦目、乐不可支;

【痛心疾首的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相连,两国虽属姻亲,也曾经互相帮助过,但仍时有冲突,从秦穆公到秦桓公两国争战不休。晋厉公即位后又发生纠纷,两国君主约定在令狐会面,订立盟约决定互不交攻。可秦桓公一回国又背叛盟约,约楚国攻打白狄,秦国却派人对白狄说:“晋国要攻打你们。”楚国也派人对晋国说:“秦国背约和楚国修好,要对付晋国,白狄和楚国对秦国的用心了如指掌,对秦围的背信弃义痛心疾首。”晋国派吕相去秦国绝交,开诚布公地对秦国说:“各国诸侯都知道秦国唯利是图,不守信用,大家都愿意和晋国友好,现在晋国和各国诸侯做好准备,如果秦国愿意订立盟约,我晋国不遗余力地劝诸侯退兵,否则,我们与诸侯共同对付秦国。”

【痛心疾首例句】

明.张煌言《祭四叔父文》:“春仲姪提师北还,始知叔父于正月下院,被虏拘挚,业赴省狱矣。侄闻之,痛心疾首。”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瞿耐庵自从到任至今也有半年了。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一个个痛心疾首。”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文谓袁氏已有推翻民国、及身为帝之谋……文于是痛心疾首,决以一身奋斗,报我国家。”

【痛心疾首造句】

他做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妻受冤被害却无可奈何,感到痛心疾首。

眼看着自己小心翼翼地经营了二十多年的企业还是要面临毁于一旦,这个大公无私的男人痛心疾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