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叶的文言文(精品19篇)

扩写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扩写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为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叶的文言文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7251

作文

80

文言文辞职信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应天广运太领导、圣文神武高经理:

隆体安康!

下走怀难言之隐,声顿于唇;请不情之请,惭布兹心;飘零之际,去国还乡,惶恐惶恐!乞望伏允?

适留贵司载许,得诸太领导教诲看护,感怀之心,延及梦萦;留恋之尤,唯高经理:予吾契机,载浮载萍;茫然入世,得有所依;栽培如荞,宠信似金;惜吾不器,有负圣心!

人生苦短,弹指一挥:时去一刻,又或三一;命遄不济,永别在即...一枯一荣,皆有定数;吾心尚热,与时俱进;思忖再三,不琢难器,有志如此,无所不弃!

临别之际,有四不舍:......语句重复,恕不再叙......

以上所述,发自真心;如有妄言,天打雷劈!再次请辞,赎罪赎罪!!!

下走xxx

x年x月x日

再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文言文狼扩写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屠夫,和所有屠夫一样,与血腥打交道。一日,夕阳西下时,他挑着担子回家了。屠夫的家有些远,翻过一座山即可到达。而今天,屠夫心里有些不安。

时间流逝得出奇的快,天不一会儿就黑了,借着依稀的月光,他才得以辨路。呼吸声浓重。一阵风从他身旁飘过,他似乎听见了身后有树叶被踩的声音,一直尾随他。停下来,声音也随之消失。他担心是自己产生了错觉,僵硬地一转脖子,在距自己十多米远的地方有四个小亮光在晃动,是怪物!不,不是!是两只!屠夫一身冷汗,XX着往前走。过了一会儿,两只狼离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近,屠夫从担中拿出一根骨头扔向两只狼,可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但担子中只有一根骨头,屠夫不假思索地跑到麦场里,找了个地方蹲下来,长舒了一口气,卸下担子,抽出一把锋利的刀子握在手中,随时准备等待狼的进攻。狼见屠夫这副摸样,提高警惕,双方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双方仍僵持不下。屠夫稍稍松弛一下后,惊奇地发现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则像狗一样蹲在前面。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似乎很悠闲。屠夫心里再三思量后,深知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便使出全身的力气飞快地腾起,一挥刀,给狼重重的一击,一狼的头骨被劈开。屠夫见狼无力反抗,奄奄一息。

屠夫好奇,另一只狼在哪?头一转看柴草后,只见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从洞里进去,趁屠夫不备,攻击他,简直比狐狸还狡猾!屠夫见这是一个好机会,身手敏捷地砍断了狼的后腿,把这只狼也杀了。屠夫恍然大悟:狼制造假象迷惑自己险些中计,可到头来,还是不敌自己!

屠夫重新挑起担子,把狼的尸体带回家去。他想,今儿把它们带回家剥皮,宰割,明儿再去市场卖个好价钱。屠夫乐开了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文言文《塞翁失马》扩写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靠近长城一带的一排居民房中,有一个灰不溜秋,几乎与山融为一体,容易被忽略的土砖房子。灰色的土砖伤痕累累,几乎每一块土砖都在诉说着自己的年迈。一个擅长数术的聪明老者和他的儿子生活在里面。

他家不算富有只有一只良种马,可是,放牧的时候,那匹马无缘无故地嘶吼着,挣脱了缰绳,心浮气躁地蹦跳着,竟然闯进了胡人的领地。好心的村民们知道后,先后来安慰老者。老者摸摸长胡子,看得非常的开:“马虽然跑了,但是什么事都会有转折的,也许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村民们不解地摇摇头,满腹疑云地走了。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间匆匆与人们擦肩而过。又经过了几个月,老者的家里又多了两匹马,大家也快把丢马这件事忘记了。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一个月前老者丢了的良种马带着胡人的骏马浩浩荡荡地冲进了村子,激起了一路的灰尘,直奔老者小小的砖房子。村名们又不约而同地跑来祝贺老者有这么好的运气。老者把眉毛都拧成了麻花,中间藏着浓浓的担忧,他轻叹了一口气:“没有什么好事是平白无故的,白白的大好事也许是为了以后的坏事。”村民们再次摇着头离开了,他们对老者的话半信半疑。

老者的家里有了很多的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在马背上玩耍,老者在旁边看着儿子骑马,感到很不安。老者的预感呈现了,一匹胡人的烈马突然在烈日下变得难以控制,他的儿子手中的缰绳滑落,从颠簸的马背上跌了下来,不幸摔断了大腿。村民们齐刷刷地来安慰老者。面对村民的关心慰问,老者反而松了一口气,说道:“有一个词语叫做‘因祸得福’,我又有预感,会有好事降临!”有些村民对老者的话怀着怀疑的态度,又离开了。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又过了一年。胡人大规模地进攻,年轻强壮的男子都被强迫出征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不论男女老手,绝大部分都死了。但他的儿子只因为瘸腿的缘故没有参战,所以父子都保全了性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扩写文言文乘船500字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在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引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和好奇,迫不及待地和小伙伴抢先坐到船上。船老大将两只船桨分别搁在船尾左右的边缘上,两手紧握船桨的手柄,随着身子一起一伏的晃动,熟练的把船驶离湖岸。泛舟西湖,微风轻抚,游船在湖中轻轻摇摆,好似躺在摇晃不定的摇篮之中;在加上柔柔阳光的沐浴及青青湖水的滋润,不时还有鱼儿越出水面,更让我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惬意!

不一会儿,船老大就把船划到了湖中心的“三潭映月”。远远望去,犹如三座微型的宝塔矗立在西湖中央,三座“宝塔”呈三角形状分布,船缓缓地驶近了“三潭映月”,仔细一瞧,呵!这哪是什么“宝塔”呀?明明是一个倒沉在西湖中的“水中鼎”露出水面的三只脚,据说中秋节时在“三潭映月”看月亮,能同时看见十七只月亮。听到这儿我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创造出来的奇迹感到深深的自豪和骄傲。

绕过“三潭映月”,船老大将船驶回岸边,我们继续向第二景点进发了。离开西湖已经很远了,我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西湖,它真是太美了。难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有这样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抺总相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

全文共 2672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一)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易当为客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二 )

手机者,信息时代之标志物也。其形也善,其用也泛。一机在手,分居可闻亲友声,闭门可知天下事,闲以自娱,忙以减负,实乃古今之便利物也。纵昔时科技大家,中如墨翟、西如爱迪生,闻之亦必瞠目大惊,拍手而称善也。

手机之用虽广,然众亦未皆称其善也。清明时节,余家有宴,亲友归,众宾至,围坐大桌,酒洌而肴甘,实盛事也。然席间不闻寒暄笑语,但见少小者人手一机,低头垂目,唯按键之声不绝于耳;而长者亦不免持机离席,于走廊低声私语,盖有生意联络也。席毕,余未见宴之欢也。祖母黯然谓余:“人情之薄如此,手机之过矣!”

由是观之,凡今所谓高科技者,有其一利必有其一弊。譬如,可持之保家卫国、伸张正义,亦可持之杀人越货、逞己私欲。而余以为,物之利弊,大抵在于驭物之人。驭者善,则用物于善处,故物善;驭者恶,则用物于恶处,故物恶。手机乃一通讯小器,善用则便利多多,恶用则乱心扰扰。呜呼,余尚庆手机之弊小矣,仅止于淡泊人情、疏远人心尔。倘若恶用电脑、枪械乃至舰艇、核弹者,轻则害人性命,重则毁其家国。科技之用,敢不慎乎?由是余有言:欲扬科技之利而抑其害,则驭科技之人,其责重矣!或曰:抑科技之害而扬其利,何以也?

其一,须以长远目光观之。世之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其新品之数也多、之用也善,丰富且改善吾辈生活于一瞬,为之欣欣然者,不计其数,作文网《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然其深层、长远之后果――如人之交游、思之嬗变乃至后续之影响――观之者鲜矣。譬如昔者塑料袋现世,众皆喜其廉而便也,故人人用、日日用,待万千白色聚乙烯物或飘于空中或埋于地底,方悔环境污染之甚,晚矣。故欲使科技得其善用,则驭科技之人须有远虑,从持续之影响而非一时之利益深思之、熟虑之,方不致为其所劫。

其二,须以高尚德行用之。纵有长远之计,然一心逞己利而无视他人者,亦无以扬科技之善矣。北京,国之都也,其苦雾霾之害久矣。以京人之智,无有弗知雾霾多起于汽车尾气也,然耽悦于出行之便利,贪恋于己时之可贵,鲜有弃私车而乘公交甚或单车步行者也。此即以德之不高驭科技而致善少恶多者也。故曰,欲使科技之利大于弊,多益而少害,则驭科技之人须有高德,以大局观之而非以一己之私用之,方可得科技之善。

由此观之,手机者,有善亦有恶,或曰无所谓善恶,以远虑观之,以高德驭之,不以其废正务、远人情,亦不以其谋恶事、乱法纪,则必可得其利益而损其弊害。而天下之新科技利器,莫有普遍如手机者,故吾辈若以远虑观之、以高德用之,则科技百利而无一害之日,可待也。

呜呼!吾等驭科技之人,其责不可谓不大也。故属文以记之,愿世间众生皆可扬科技之威猛而抑科技之恶陋也!

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三)

是日高考,书“大同世界,焉能忘本?”,感慨系之,故作此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时维六月,序属仲夏。榴花绽红,清荷吐绿,轻舟晚楫香风细;鸳鸯戏水,白鹤亮翅,柳枝摇曳湖水平。乘假日,风吹衣袂,花迎树阴;望繁星,夏解人意,月又明空。忆往昔,唐风宋韵,过长街十里,尽是人间繁华;叹而今,闾阎扑地,皆为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何缺青雀黄龙之舳。于是余有叹焉,斯大同盛世,风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怡人。呜呼!陶陶然之乐哉。 然则,大同盛世,焉能忘本?子为猫,本在捉鼠;子为人,本在图学。倘若忘本,将何以立身治国,何以齐家平天下?

不为学者,学书学事学志气,枉费七尺之躯;不为图者,图家图民图天下,怎称炎黄子孙?学为本,终身勿忘。忘本者,如离江之水,无以致远;忘本者,若无泽之鉴,岂能一用?

故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也。

追先贤,一代风骚,长剑天涯,酒过三巡还依旧,笑星醉春风;勉吾辈,义气书生,笔走龙蛇,大鹏一日乘风起,直上九万里。

且夫大同盛世,儒雅书生,春风得意,何曾闻失路之人?昔精忠岳将,悲故土,一去沃野遭掠戮,伤哀怨痛深藏处。忍堪回首,国无路,泱泱中华如何复?悲乎!今大同盛世,楼高但凭云飞过,水深且任鱼纵横;英雄侠肝义胆,神游五湖四海;君子风度翩翩,静对天地变幻。十里碧阴,亭中谁在斗奇葩?才子风流,六丈高楼,听风听雨听天下,心怀广宇。

大同盛世,无战火之忧,无贫寒之苦,学而优则仕,不曾闻失路之人。我莘莘学子,幸遇时机,尤当图学治国,不可忘本。猫捉鼠,人图学,此天之道也。

呜呼!闲书草草,幸承恩于盛世;抛砖引玉,是所望于群英。随赋对联一则,勉吾学子,闻鸡晨舞剑,悬梁夜读书。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

看英雄,侠肝义胆,扭乾坤傲宇宙,笑傲苍穹,名垂千古,挥洒磅礴气势。

望学子,风华正茂,舞慧笔长灵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书写万丈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关于古代饮食的文学常识

全文共 2209 字

+ 加入清单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彝、卣(you)、纍(lei)、缶(fo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

【羹】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脍炙】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文言文狼的扩写作文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黑灯瞎火,伸手不见五指,让人毛骨悚然的旷野里,有一个挑着担子的莽汉正左摇右晃地一边喝着“江津老白干”一边走在回家的路上。

这个莽汉不是“山城棒棒军”,他是一个屠户;但他不是普通的屠户,他是——一个喝高了的屠户;一个满载而归的屠户;一个时不时还来几句跑调的“大山的子孙哟,爱太阳哟……”的屠户。就是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屠户,在邂逅了两只莫名其妙的后,发生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最后的结局也那么的……莫名其妙。

俗话说:“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再这么一个环境下,果然出现了不祥的东西——两只狼。这两只狼也不是普通的两只狼,它们是——两只阴险狡诈的狼;两只饥肠辘辘的狼;两只恶名昭彰的狼……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是拔了皮可以用来做“七匹羊”牌保暖狼毛裤的两只狼。

屠户还在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根本就没有发现身后有两只“狼仔队”在跟踪他。这是屠户突然被石头绊倒了,他拽了一扑爬,两只狼停下了脚步,不知道这个屠户在搞什么飞机。(这两只狼也真够蠢的的,一个饱餐一顿的大好时机就这么错过了)

屠户发现了这两只狼后,立即语无伦次地大叫道:“狼…狼…狼……狼…狼……狼狗!”(他喝高了)屠户以为是两条狼狗要抢他卖剩下的骨头吃,于是他便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从筐子里掏出了一根——骨头!他把骨头使劲朝一只狼抛去,想用骨头打狗(他认为是狗,其实是狼)——一抛不再追。结果那只狼反倒像条训练有素的警犬一样,只见它纵身一跃——被骨头打倒在地。

屠户高兴地拍手叫好,然后又迅速地从筐子里抽出一根——还是骨头。并用力地向另一只狼甩去,只是这只狼比较聪明,它没有一跃而起,而是张开大嘴等骨头飞到自己的嘴里,这下,它终于——又被骨头打倒在地。

两只狼狈不堪的狼十分不甘心,本来想讨根骨头,吃完就走了算了的,但却被屠户戏弄了,狼急了还要人呢(虽然不急也会咬),它们在一阵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后,一致决定该如何处置屠户,它们的作战方案是——见机行事。(它们可能是被骨头给砸傻了)

屠户见“狗”还没有追上来(酒还没醒),便想到身旁的麦场去打个盹儿,醒醒酒。他来到了一个柴草堆旁,放下担子和屠刀,立地成佛才怪。他刚准备进入梦乡,结果发现那两只狼直冲冲地朝他走了过来,然后一只狼一边儿凉快去了,一只则猪狗不如地像狗一样坐在地上。屠户拿起了屠刀,走了过去。对那只狼说到:“你,给我站起来。”他又见狼没有什么反应,又继续发酒疯:“你不就是我以前养的那条看门狗吗?哎呀!终于找到你啦!”那只狼心想:那你就赶快带我跟你回去吧!让我吃了你全家吧!狼以为美事就要来了,便闭上了眼睛,想象着自己大吃一顿的画面,十分地悠然自得。谁知,就在狼正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屠户却给了它当头一刀:“上次偷吃俺家的鸡还没有认错便跑了,俺还没有找你算账呢!”

解决掉第一之狼后,屠户刚一转身,便又发现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只露了根尾巴在外面。屠户又走了过去,说道:“好大一条蛇啊”原来这一次他又把狼的尾巴当成了一条蛇。“打蛇要打七寸,捅肛门。”说罢便一刀捅向狼的屁股。于是乎,这只狼自然也“自挂东南枝了”。

屠户杀完狼后,觉得十分的畅快,酒也醒了,大摇大摆地扛起担子,向家走去。

第二天,麦场的主人到麦场里收麦子,见到以下情景,差点晕了过去:一只没脑袋的狼蹲在地上;一只狼趴在柴草堆里,屁股上插着一把血淋淋的大屠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据说语文科目里,学生最怕三样,作文,鲁迅,文言文。的确文言文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文字交流系统,虽然是文化精华,但也有它晦涩难懂之处,对教学产生了一定难度。

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先是一篇文言文,其次才是一篇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的文学作品。

文言文教学很容易形成两种极端:

一是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二是完全放弃文言文基础教学,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形象分析。

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文言基础与文学内容,因材施教,是教学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去年的培训中也曾讨论过文言文教学,很多人提出了“文”与“言”并重的观点。培训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谈到了《史记》的阅读教学,看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录像剪辑,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如何读《史记》。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这方面的目标,讨论人物形象、分析问题,都不能偏离,要始终紧扣文中的语言,要防止“得意忘言”,明白了意思却没有学到文中的语言。光是要明白故事内容,听故事、看戏剧、读白话史记,都可以做到,但这不是教学这篇课文的根本目的。

二是第一节课布置作业,教师要要求学生梳理、积累知识,要采取具体措施,不能简单地提一下就放过去。第二节课如何进行对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的检查,还需要考虑。

三是课堂上关于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的练习,是否可以多设想一些别的形式,也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有关词语和知识进行比较。

文言文教学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所以语法和现代汉语的语法有一定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也跟现代汉语不一样,尤其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学生可以说是云里来雾里去,因此加重了学生的为难情绪。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可课本的注释及工具书,可以记住一些课内的知识,但是给他一些没见过的文章便束手无策了。而老师在讲课中因为这些问题,往往习惯于把知识系统的归类传授给学生,总以为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好,所以一堂课都是老师那枯燥的声音和学生昏昏欲睡的双眼,这样学生没有看学习的主动性,更别说积极性了。要知道我们的文言文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还有艺术的欣赏。对于《史记》来说,更是如此。但是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某一方面,而是要从全局入手,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并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言警句文言文和翻译

全文共 3338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名言警句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6、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吃饭时不要求饱足,居住时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愁别人不理解自己,愁的应该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1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

政》)

【译文】孔子说:“用政法来教育人民,用刑罚来对待人民,人民只能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知道怎样是正确的行为。”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不断地温习旧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13、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时)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能够算是一个君子了)。”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从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而不是勾勾搭搭。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却是勾勾搭搭,不讲团结,不顾大局。”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不去思考,也不能实用,那学习起来就会迷惘。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去读书充实自己,你就思不下去,疑而不定。”

16、子曰:“……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对弟子仲由)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17、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

【译文】(鲁国当政的季康子向孔子问起执政如何让人民服从时)孔子说:“你对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也会恭敬起来。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不好的人,他们也就会互相劝勉了。”

1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就不知对他怎么办了(对这个人就不可交往)。”

19、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遇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不敢出面,就是懦弱。”

2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富裕与贵显,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贫穷和xia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抛弃它,一个君子也不会干的。”

2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一切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处理问题,就会招来很多人的怨恨。”

22、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老师他老人家的道,只是忠和恕罢了。”

2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主要讲的是大义,一个缺道德的小人主要讲的是利。”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应该想想怎样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应该自己反省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寿高而有所恐惧。”

2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言语要谨慎,工作要勤劳敏捷。”

2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太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作伴。”

2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的弟子宰予犯了错误)孔子说:“以前我听到别人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别人说的话,不但要听,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

2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问孔文子为什么称“文”时)孔子说:“(孔文子)聪慧灵敏,爱好学习,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年龄轻的虚心求教……”

30、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在向弟子颜回、子路说起自己的志向时)说:“(我要使)老人活得安逸,朋友们信任我,年轻人怀念我。”

31、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关于仁的问题时)说:“所谓仁,是说自己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事事行得通,也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3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

33、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培养目标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处理人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3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教导弟子时)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

3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不去要,不理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呆若木鸡的文言文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①。十日而問:“雞已乎②?”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③。”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嚮景。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⑤,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⑥矣,異雞⑦無敢應者,反走矣。”

---------摘自《莊子·外篇·達生》

【注】

①纪渻(shěng)子:姓纪,名渻子。王:指齐王。有的译者认为王为周宣王。个人认为,纪渻子应为纪国后代,纪为齐所灭,纪渻子即在齐国供职。而斗之戏也是春秋战国时齐国最为盛行。且周宣王即位后早年忙于重振周室,对付蛮夷,晚年又刚愎自用,性格急躁,根本没功夫也没耐性天天问斗鸡驯养进展情况。据此,文中“王”,应为齐王,而非周宣王。

②已乎:练成了吗。已:完成,完毕。

③虚憍:内心空虚而神态高傲,色厉内荏的样子。憍,通“骄”。恃气:昂头鼓翅挟气以威吓对方。

④应向景:向,通“响”,景,通“影”。听到鸡的声音,看到鸡的身影就有所反应。

⑤无变:没有反应。

⑥德全,精神安定内敛,不动不惊。有译者认为“德”指品德。个人认为如此解释语意偏窄,斗鸡最终目的还是要“斗”,单凭品德恐怕难以应敌,需得有相应的才艺。且德多为儒家宣扬,庄子为道家代表人物,曾历数儒家种种学说,因此,个人倾向于将其理解为“有道”,而非仅仅“德”。有道,即有道德、有才艺。郑玄注《周礼·春宫》曰:“(有)道,多才艺者。”孔安国注《论语·学而》曰:“有道,有道德者。”因此,“有道”兼具“德”与“才”。

⑦异鸡:其他的鸡。应:应战,对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文言文狼扩写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盈盈月光洒在乡间的羊肠小路上,两边的松林阴森森的,不时有几阵风吹过,树叶沙沙直响。一个屠夫走在回家的路上,悠闲地哼着小曲。今天可赚了不少,带来的全卖完了,回家还可以用剩下的骨头熬汤。屠夫脸上满是笑意。

可这看似平静的回家路上,却是危机四伏。不过,开心的屠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依然兴奋地向家走去。就在这时,屠夫背后好像出现了两个影子......

!它们似乎闻到了骨头中残留的肉香,由于极度食物匮乏,这两只狼为了生存只能冒险,它们紧紧地跟在屠夫后面走了很远。

屠夫愈来愈觉得不对劲,转头一看,吓住了!赶紧把骨头扔出去给狼。这两只狼还嫌不够,给了一只,另一只还跟着,给了另一只,前面一只又吃完了。就这样,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追赶屠夫。

屠夫担子里的的骨头没了,办法也没了,剩下的只是自己了。天哪!万一这两只狼前后夹击就完了。屠夫一时慌了阵脚,两只狼步步紧逼,屠夫此时也只能坐以待毙。

怎么办?屠夫的脸上起了密密麻麻的细微汗珠。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事情突然有了转折。屠夫一眼瞄见了不远处的麦场,那可是有利地形,一个个的柴草堆很适合隐藏。他抓住这个时机,以最快的速度飞奔过去,依靠在柴草堆上。他卸下担子,拿起屠刀,准备大干一场。狼一见这种情形,不敢上前,虎视眈眈地朝着屠夫。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好像受不了这种瞪着眼的无硝烟的冷战,一只狼离开了,而另一只也好像宣布投降一样,眯着眼,神情好不悠闲,它像一只狗蹲坐在前面。屠夫却不管什么,上来就是用刀砍狼的头,又跳起来砍了几刀,直到把狼杀死为止。屠夫松了一口气,没想到一转身又看见一只狼在柴草堆旁打洞,原来它想从后面攻击屠夫。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它哪里知道死亡已经向它逼近,它还以为这样就能捞到肉吃呢!只见屠夫从后面劈下去,狼的后腿断了,血光四溅,这只狼也被屠夫杀死了。

这时,屠夫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的。唉!两只狡猾的狼,它们自以为多么精妙的计策,在人类看来也只是雕虫小技罢了。转眼间,它们都被杀死了。动物们的欺骗手段,不过给人类增添笑料,臭名远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1-6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全文共 3888 字

+ 加入清单

(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停留、过了.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今:看;照管、注意.

(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2)虽人有百手(《口技》)虽:(古: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23)两股战战(《口技》)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文理:古:文采和道理.今:文章内容和词句的条理.

(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古:无须,不要.今: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愁什么.今: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9)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丝竹:古: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0)听妇前致词《石壕吏》致:古:对.说话.今: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31)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

(32)烈士暮年(《龟虽寿》烈士:古: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

(34)年已蹉跎(《周处》)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

(35)令名不彰(《周处》) 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

(36)何坐(《晏子故事两篇》)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

(37)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其实:古:其:它的;实:果实.今: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

(3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小生:古:小青年,后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9)居数月(《塞翁失马》)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

(40)死者十九(《塞翁失马》)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

(41)请献十金(《公输》)金:古: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金银的金.

(4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可:古:大约.今: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

(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44)休寝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45)盖为不识者(《荔枝图序》)盖:古:句首发语词,表示推论.今:盖住、盖子.

(46)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

(47)夜篝火(《陈涉世家》)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48)借第令毋斩《陈涉世家》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指暂用别人的钱或物.第:古义是仅、只.今表次序.

(49)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会计:古: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50)郁郁适兹土(《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适:(古义:往.今义:适合,适当.)

(51)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恶:(古:读wū,怎么,表疑问.今:罪恶,厌恶.)

(52)为我谢曰(《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谢:(古义:致谢.今义:常作礼貌用语.)

(53)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54)经纶事务者《与朱无思书》经纶:古:治理,筹画.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55)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山河:(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5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5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池:古: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

(58)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语:(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

(59)子何恃而往(《为学》) 子:古义: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

(60)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61)将非鬼也(《宋定伯促鬼》) 将:(古义:或许.今义:接近.)

(62)不习渡水故耳(《宋定伯捉鬼》)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63)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去:(古义:离去.今义:到哪;前往.

(6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6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6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

(67)惟吾德馨(《陋室铭》) 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68)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69)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形)

(70)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曾:古:并,尚且,连.都.今:曾经.

(7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

(72)征于色(《孟子》二章) 征:古: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

(73)发于声(《孟子》二章)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74)而后喻(《孟子》二章) 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75)入则无法家拂(《孟子》二章) 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

(76)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钟:古:一种容器.今: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77)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开张:(古:扩大.今:(店铺)开始营业)

(78)引喻失义(《出师表》)义:(古:适宜,恰当.今:意义,含义.)

(79)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

(80)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古:差异,偏义复合词.今:不同与相同.)

(8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82)由是感激(《出师表》)感激:(古:感动,激动.今:感谢.)

(83)当奖率三军(《出师表》)奖:(古:勉励,鼓励.今:奖励,嘉奖.)

(84)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所以:(古:用来…的原因.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85)临表涕零(《出师表》)涕:(古:眼泪.今:鼻涕.)

(86)以精力自致者(《墨池记》)精力:(古:精神与毅力.今:精神和体力.)

(87)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古:参与.今: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88)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轻视,看不起.

(89)牺牲玉帛《曹刿论战》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90)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忠:(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

(91)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古:诉讼案件,罪案.今:监禁罪犯的地方.)

(9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可能.)

(93)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情:(古:实情.今:感情.)

(94)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

(95)滕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汤:(古:热水.今: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9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jiǎ):(古:借.今:虚伪的,不真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戍妇歌高考文言文诗体满分作文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妾对隆中坐,思君盼归颜。唧唧槐上雀,飞上五铢钱。

深秋十三载,经冬夏历年。年年望乡关,日暮孤棹边。

坞城埋青草,青冢塞上寒。自幼同连理,两小无猜疑。

青梅傍竹植,竹马两相依。 山西共植树,山东采菊归。

郎言不效古,但此常年期。至今东篱下,人面对菊花。

菊花犹未改,陶潜归何处。 十六入君门,妾自君家人。

朝耕南山陲,夜伴读书声。不求官侯达,不求门楣盈。

只愿长此往,携手不分离。自为君家妇,出入守门庭。

为晓三重制,度化四德遗。居家理机务,出家念家居。

尊贵亦尊贵,贫贱不能移。君夸妇贤德,虽苦亦有余。

只求家和气,上下无相欺。 草堂三秋叶,深阁四时春。

皇庭一纸书,征戍到梓门。门前凄凄草,门外犬吠声。

官吏苦无何,老母跪致词:“家中无男子,独此不幸人。

若为从戍去,一去无消息” 官吏苦无何,贱妾前致词。

妾至夫君前,临未无呜咽:“君妇自此别,相期更何年。

临别无甚言,数语君须记。一言征戍苦,朝晚自相顾。

无妾侍君身,衣食亦间疏。二言塞上寒,不似在家园。

行军车马后,烟火戍城前。三言男儿坚,勿以家为念。

男儿须自强,效古作前贤。自此别离后,天海各一边。

天海虽相距,亦有心相连。何年秋雁过,足雁系平安。

君行复迟迟,妾怀惟君知。三步一回首,步步歩相思。

行行复顿足,顿足复行行。疾趋至君前,凝噎已无音。

执手看泪眼,一语谓夫君:“愿做湘神女,伴君塞上征”

日暮鸣鸦晚,人归颐草深。自此一别后,音书无通往。

妾在岭南住,年年登高处。望穿湘江水,望断岭南路。

杂草蓬丛生,荒骨遗野路。君戍守边疆,夜夜尽望乡。

[戍妇歌高考文言文诗体满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文言文狼的改写1000字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就要落山了,我独自走在寂静的荒野上,心里也不免紧张起来。冷风不断吹来,似乎还夹杂着一两声嚎。我克制住我的紧张心理,风一般向家跑去。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背后有两道幽幽的目光一直在盯着我。我在一个拐角处偷偷扭头:天哪!是狼!而且,是两只。它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身上的担子,咽了咽口水,眼神越来越凶恶了。

我打了个冷战,可是我却不得不装出勇敢无惧的样子,它们是欺软怕硬的畜生。噢,对了!它们一定是看上了我的骨头!可是我如果扔给了它们,它们能放了我吗?不行为了以防万一,我要谨慎对待。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先投了一块骨头,待它们争强之时,我在趁机逃跑。如果计划失败我在仍第二块,嗯!就这么办!

我拿起了一块骨头,在手里晃了晃,它们立马就盯上了我手里的东西,毫不掩饰自己心中的欲望。这情形使我感到反胃,我不再犹豫,骨头被我抡了个圈后,飞向高空,在空中来个完美的抛物线后,落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我刚想开溜,那两只狼却像商量好似的,一个去追骨头,一个继续跟着我。它们竟然不抢?我别无它法,拿出了仅有的另一块骨头,但愿它能让我脱险。我奋力向前抛去,然而,没等我跑,刚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唉!现在,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看着身后的两条狼,我的血压蹭的窜了上去,身为一个屠夫,我被两只狼耍得团团转,这两只不知好歹的东西,一点都不知道见好就收。

我的脑袋正在飞速地运转,必须尽快想出办法来。天越发的黑了起来,月亮被乌云遮住了光芒。那两双眼睛发着绿光,正阴魂不散的跟着我,危险一步步的向我逼近……

忽然,我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丝生机。在这片荒野中,我看到了一堆草垛,只要靠近这堆草垛,就能与狼正面交锋,避免腹背受敌。我的脚下像生了风似的,一眨眼的时间闪到了草垛下这草垛堆积得像小山一样,让我感到了一丝安全感。我连忙放开担子,拿起那把曾沾染过无数牲畜鲜血的屠刀,与它们决一死战。

就在这时,月亮出来了,月光照在这把屠刀上,闪出了凌厉的光芒。那两只狼总算识了点相,它们眼中闪过一丝惬意,但是却没有离开。它们瞪着铜铃般的绿眼睛,龇着牙,摆出了一副随时进攻的样子。可是我屠夫又不是被吓大的。我的面无惧色,似乎给它们带来了一些恐惧。

不一会儿,一只狼装作不耐烦的样子,径直的离开了。就这么走了吗?我皱了皱眉头,直觉告诉我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可是我没有时间想那么多,因为面前还有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那的狼。我们就这样僵持着。

月亮忽明忽暗,星星屈指可数,阴风不断吹来,却吹不干我的冷汗。借着这转瞬即逝的月光,我看到狼好像闭上了眼睛,神情也很悠闲,仿佛它的如意算盘要得逞了。我的脸上浮出了一丝冷笑,随后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它面前,举起屠刀毫不迟疑的劈了下去,狼头瞬间落地,可我不解恨,又连砍几刀才停下。

我长出了一口气,可是紧绷的神经,马上又提了起来,因为我觉得事情还没完。果然,我听到草躲后面有动静,扭头一看,这不是刚才走的那只狼吗?我连忙再次举起了屠刀冲了上去,毫不留情地砍断了它的大腿,我的那把刀上再次沾满了狼血。

这时的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可不想再遇到狼,便急急忙忙的跑回家中。躺在床上细细想到,原来这两只狼早就商量好了。但是它们再狡猾,还是死在了我的屠刀之下。

做事要懂得见好就收,否则,会像狼一样招来血光之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红楼梦》图文言文_说明文作文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清有一大文豪,曰曹雪芹,因其著有《红楼梦》而为天下人知。

今余有一图为《红楼梦》之插景。图长约4寸有余,高3寸许,图左书“红楼梦”三字,上书“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字下山峰绵延挺立,树林密布,并有一湖,湖水淡蓝,有假山石若干,各有其形。湖中有一亭,靠湖左端近“红楼梦”三字有一宝珠置于其顶,高可三黍许,放出银光,亭中四红柱支亭顶而立,一圆桌围于其中。

沿雕栏自亭中向下,便到湖岸,岸上有六人,且六人之名皆刻于其左,细若蚊足,勾画了了。自左往右依次为宝钗之婢莺儿、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贾琴、史湘云。莺儿立于图最左端,近“红楼梦”三字,环髻仰面,双手托盘而前,盘中放有二果;薛宝钗立于莺儿左前方,着红衣绿裙,左手紧握一圆扇而收于腰间,双目微闭,裙带飞扬;贾宝玉立于其后,有三步之隔,梳锥形髻,着黄袍蓝褂,右手直指莺儿,头偏于黛玉;林黛玉与贾琴共坐一桌,罗衣拖地,微露金莲,与宝玉若有所语;

最右为贾琴与史湘云,贾琴右手握纸,坐一石凳之上,左腿曲卷而折于后,湘云左手拉纸,半蹲半弓,与贾琴神情皆甚专注。

通计一图,不过掌大,观其内容,却包含万千,余亦万分钦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改写初中文言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全文共 4985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原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8、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原文: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原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13、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原文: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4、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的对偶句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述说旅行所见的信。是一扁用骈文写的书信。骈文,每句四字或六字,后来又叫四六文。因全篇多由双句,即骊句、偶句组成,因此得名。它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是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产生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盛行于世,本文骈语俪句齐整精洁,剪裁布局得宜;又写得情景交触,颇具气势,是骈文中的佼佼者。

那么,在此文中,对偶句有哪些呢?

在《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对仗工整,写出了水清见底、水声激越的特点,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优雅的色彩。

总领全文的句子和主旨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视觉方面写景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欣赏文言文高效教学策略研究作文

全文共 2323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是汉语的母语形式,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囿于时代发展,古今汉语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这也导致学生学习非常困难。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不重视,也不感兴趣。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言,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的“死角”,古文教学需要创新。那么教师怎样在文言文教学中,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创建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呢?经过六年的实践,笔者所在学校初步建成了高效课堂“115”模式,对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有较好的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注重预习,加强独学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预习,这是求知的良好开端。然而,中学生在面对生疏的文言文时,通常会因看不懂而不愿意预习思考,久而久之就对老师的讲解产生了一种心理依赖。“115”高效课堂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的第一步:独学,针对课前预习工作的缺乏,在课前,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导向性的预习题目,先发放导学案,引领学生对所学课文提前预习,让学生清楚每一篇古文应该学什么?如以《出师表》为例,问题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问题二:根据书下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圈划出不会翻译的词语和句子。以上就是第一课时导学案中预习的内容,学生亲自投入阅读实践,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每学一篇文言文都先照注释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不解的字词或问题,便做上记号,第二天拿到课堂上,进行对学、群学,师生与生生之间通过积极的合作讨论、畅所欲言,迸射思想的火花,解决各自在阅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此,学生们也获得了学文言文的乐趣,找到了分享的快乐,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二、在合作中分享学习方法,实施对学与群学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独学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再将对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带入群学中解决。正如台湾学者黄政杰先生在其所著的《台湾省国民小学合作学习实验研究》中所发表的观点,“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的、有结构的教学策略,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根据此原理及学校指定的教学步骤合作学习,组长安排学习的内容和组内发言的顺序,解决组员的困惑,整合小组答案,以备展示,这种学习模式获得了教师的良好评价。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来解决问题,互相补充,组间交流,教师调控,适时指导点拨。让所有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怎样得出答案的,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前后联系在一起,检查并确保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已理解与掌握学习材料,在认真做好记录的基础上,再在全班进行展示准备。

三、采用大、小展示的方式,展现学生的风采

有效性教学的核心部分体现在高效课堂的时效性,变换教师主讲的角色,把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变得自信满满,真正实现快乐学习。第一,通过展示性的朗读,激发学生的热情。对于文言文而言,如若细细品味,就像是美味菜肴一般。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指导学生深入的研读和品味作品,并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兴趣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前提。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应当“品出真情实感”,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小组做具体的评价,即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文章的感情、小组的参与度、小组的创意设计等等,充分地调动学生读文言文的积极性。实际上,评价也是告知学生读好一篇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改变了以前教师单纯灌输知识的被动性。第二,解释句意。中学生在读文言文过程中,品味其形、领悟其意、感受其情,适当地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自觉地译句解意,最后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实践效果来看,比老师逐句逐字的讲解效果要好。第三,析文悟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某种表现形式来达到教学之目的,表现其主题和感情。在读文言文过程中,老师应当指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背景介绍,品析和感悟文章主旨。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督促学生们在学习时析文悟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第四,词句积累。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积累文言实词和一些虚词的用法,包括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都要积累牢记,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外文言文的考试中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学进行展示,更能促使竞争,产生怀疑和对抗,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为深刻。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加分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通过测试反馈小组合作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篇课文学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所学内容的重点和宗旨,对学习环节进行梳理,然后自己编写习题检测试题。(1)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实践中,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准备好笔记本,暂且命名为“文言文专辑”,在学习一篇课文以后,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归类整理。比如,某个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对重点词语进行详细的解释,注意其中包含的通假字、一词多义以及古今异义字和词类活用等,并且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总结,切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死记硬背。(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习题并开展小组间的检测活动。在学生自主归纳梳理知识点之后,每一个小组成员共同编写习题,然后小组之间交换答题。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五、结语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欣赏文言文高效教学策略研究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文言文《塞翁失马》扩写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住的十分靠近边境的老人,有一天他饲养的一些骏马无缘无故的跑到了胡人的边境里去了,人们都赶过来关心慰问他,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这马是怎么逃走的,以为马再也回不来了。这时老人发话了:“谁说丢了马匹就一定是坏事了?”大家都很不理解老人为什么要这么说,过了一会,人就都散了。过了几个月,那些被人们认为再也回不来的丢失马匹发到率领着一大批胡人的骏马跑回来了。人们都替老人高兴,可是与上次不同,上次丢马时老人的表情是十分平静的,可适当丢失的马失而复得之后脸上反而露出了愁色,人们再次来探望他时就更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会愁容满面了。有人问他:“老头,你为什么如此焦虑?”他答道:“马失而复得,不见的一定是一件好事。”

人们都在私下开始议论了起来,有人甚至还骂道:“破老头,天下掉的馅饼都砸到他的头上来了,他不但不要,竟然还在那里杞人忧天,真是愚蠢!”可是老头只是笑一笑,并没有理会他们,不一会,人们就回去各司其职了。从此之后,老人家中的良马越来越多,而他的儿子又十分爱骑马,只要闲得没事就会骑着马到街上去兜圈,最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儿子有一次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摔成了大腿骨折。人们都来看望老人和他,人们都在叹息,并没有说话,可是在这时老人说:“这事情从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坏事,可是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呢!”大家都觉得老人这次是因为被他儿子出事儿吓得变傻,变疯了。但是人们都碍于他儿子的面子,都没有说什么,一边叹息着,一边走出去了。但是没过多久,世事无常,胡人竟然开始攻打边境了!大家都气愤填膺,急不可耐的去保卫自己的领土,所有强壮有力的男人都被派去打仗了,只听见杀声一片,刀剑无眼,暗器伤人,打仗的人已经死去了十分之九了,但是胡人的攻势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还一次次的发起了进攻与冲锋,眼看着防线就要被敌人冲散了,老人和他的儿子却仍然安然无恙,老人因为年老体弱而不能参战,她的儿子因为受了伤也没有被别人派到战场上去战斗,正是因为这样,父子俩才得以相保。有些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因为一些小的失败而自暴自弃,也不要因为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就沾沾自喜,只有将自己的想法和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我们才能取得人生中最大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文言文《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全文共 2360 字

+ 加入清单

管宁割席这则古代的寓言故事你应该听过吧,把它扩写成作文,应该怎样写呢。

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管宁是三国时期人,他从小做事就认真专注,从不分心。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管宁十分认真,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却不那么专注。忽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议论纷纷,说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华歆再也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于是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绝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

古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现在的家长一定要有敏感度,不能什么地方都让孩子去。有一个大酒店的老板,他的孩子4岁读幼儿园,有一天,幼儿园的很多老师都来到他父亲的酒店。父亲一问才知道,这4岁孩子打电话邀请这些老师到酒店来吃饭,居然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是他父母的意思。他的父亲很惊讶,4岁孩子学的都是社会上的行为。后来父亲把他从海口转到北京某个幼儿园去了。

还有的家长抱着2岁多的孩子到洗浴中心听低俗的歌曲,带着孩子到舞厅、酒吧、麻将馆等地方。也许这些父母生活都比较富裕,但是不要因为自己有财富、地位而将孩子幼小的心灵染污了,这些地方家长都应该少去或者不去,更不应该让孩子去,因为“先入为主”,教育小孩要多多用心。对于身心没有帮助的环境不可进去,同时也不要交德性不好的朋友,而且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再用德性去感化周围的人,自己首先应该做到五勿:1.勿交无益身心之友;2.勿入无益身心之境;3.勿展无益身心之心;4.勿言无益身心之语;5.勿做无益身心之事。所以我们的言语行为和所接触的环境书籍,都应该不要造成自己内心的污染,防止污染相当重要。寺庙一入门是“四大天王”,他们都是表法的,“北方多闻天王”手里拿着伞,用伞挡住外来一切污染。就是告诫我们一定要防止污染,成人要有警觉性,对自己的小孩要保护好,每个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一把大伞,能够遮挡住一切的风风雨雨,使孩子不受污染,等到他德行的根基扎稳,再接触这复杂的社会,你才能放心。因为他已经能分辨是非、好坏、善恶了。

我们要了解,一杯清水滴了一滴墨进去,可能几秒钟就扩散开了,但是我们要想把这一滴墨汁从这杯水里提炼出来,需要多少时间?是这几秒钟的几十倍,几百倍不止,甚至根本做不到像滴墨前的水一样洁净。古人说:“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所以污染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要广结善缘,让这些亲朋好友,都是懂得教育的,要互相联系,互相帮忙,也可以达到“易子而教”的效力。可能家长自己跟孩子讲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听多了就有些不耐烦,但是这些道理要是从你的好朋友的口中出来,你的小孩会认为,噢!连陈叔叔、李阿姨都这么说,那我父母讲的话应该有道理,所以这些亲朋好友可能在“临门一脚”都可以帮助我们。因此经营好的环境,就可以有潜移默化的力量,孩子就会茁壮成长!

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是和你志同道合的人;是你失意时无言安抚你的人;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的人;是你骄傲时提醒你的人,是你自卑时鼓励你的人……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朋友之间的故事-----管宁割席。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朝末年的人。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他们俩人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他们手拿着锄刀,在土地上快速的锄起来,锄呀锄,他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突然在他们面前的地里有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作没有看见金子,和地里的瓦石没有区别,但华韵就不一样了:他赶紧扔下手中的锄头,飞快地跑过去捡起地下的金子,将金子举上天空,又用牙齿咬了咬,怎么咬也咬不动。于是他拿着金子兴高采烈地走了。

又一次,管宁和华歆同坐在席上,手拿书本,专心致志的读书。不一会儿,华歆有点看不下去了,便打了个哈欠,闭目休息,突然窗户外面传来擂鼓声,他迫不及待打开窗一看:原来是官爷。华歆叫道:“你看他们多威风啊。”,说着就跑出去看热闹了,而管宁还像原来一样专心地在读书。华韵回来后说:“那个大官很阔气,有金子好几十箱,我要是这样就好了,就不用每天辛苦干活、读书了。”这时,管宁拿来了菜刀,割破了席,坚决的说:“子非吾友也。”华歆蹲下来说:“我们不是朋友吗?” 管宁说:“我们志趣不同,不可成席。”华歆只好绝望的离去了。

故事讲完了,它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财,不能追逐名利,不能像华歆一样,而应该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学习要专注,还告诉我们要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进步。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管宁和华歆皆为魏晋之际人,且少时为同学,但二人在性格、志趣方面差别很大。

管宁志趣高尚,一心向学,无意仕宦。在汉末兵荒马乱的时代,避乱辽悔,聚徒讲学达三十七年久。魏文帝和魏明帝都召他做官,但他坚辞不就,以讲学终其身。

华歆却不同,对世俗的财、权看得很重,不讲节义,汉末做到尚书令。当时曹操以外戚身份执掌朝政,势力庞大,华歆就投靠曹操,并成为曹操的可靠爪牙,曾带人杀了献帝的伏皇后。华歆的卖身投靠换得了丰厚的回报:曹丕称帝建魏后,他官至司徒;至明帝时,做到太尉,并被封侯,权势显赫一时。

管宁与华歆的这种差别在早年就很明显了,华歆的品德和行为为管宁所不耻。

一次,他们二人在园中锄菜,碰巧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像没有看到一样,只顾锄地,视金子如泥土;而华歆却不同,看到金子后立即停了下来,拾起金子并珍藏起来。

终于,管宁无法忍受华歆庸俗的行为,并主动与他严格分清界限。他们曾共同读书,坐在一块席子上。这时门外有乘车的达官贵人路过,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立即放下书出门去看,羡慕不已。管宁忍无可忍,拿出刀来把席子割成两半,分开而坐,对他说:“你实在够不上我的朋友。”

后来,“管宁割席”这一典故,用来指志趣不同,不能共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