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关于民俗的作文热门20篇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小编收集了写关于民俗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311

作文

1000

游深圳民俗文化村作文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你到过深圳吗?你到过深圳就一定知道民俗文化村是深圳十大景点之一,今天我有幸到民俗文化村游览了一番。

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一进大门,看到了漫画阁,茶楼……,各有乾坤,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仿古建筑,好像有回到了从前的小镇。

正走着就听见好热闹的喧哗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人在玩抛绣球,那可不是真抛绣球,是一块得分板,一个球,一根绳子,组合成的绣球,只要轻轻地甩着绳子一松手,球就飞向对面得分板。看谁得分最多,我也参加了一份,我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抛了八个球只有两个打中得分板。可算是“倒霉”的了。

玩完抛绣球,在往前走一匹白色的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可是一个“马迷”一看见马我就想遛一圈,无奈爸爸只好淘腰包了,我迫不及待地跨上马背,感觉可真好。可等我遛玩一圈回来就已吓个半死,真是后悔莫及。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吸引我的还是“激流勇进”这个项目,我们穿上雨衣,座在象船一样的飘浮物,缓缓地向前开走了,一路上,看着两边的风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动物模型,想象着动物模型是用来干嘛的?正想着,感觉有水喷到了我的脸上,这水从那来的?原来是从动物嘴里来的,真相大白。我们慢慢地漂着,有水帘,有浪花,我们都提心吊胆地向前漂着,还是防不胜防,喷了一身的水,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法子来“整”我们。好不容易要上岸了,又被水枪射了两下。结果下来整一个“落汤鸡”的模样。

中国民俗文化村真是太好玩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就自己来游览一番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题记

我们家乡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的人都忙碌起来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开始帮我妈妈大扫除。我们全家总动员,拿着鸡毛掸子把旧年灰尘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这就是辞旧迎新。把旧年所有的不好的东西都赶掉,迎接新的2015年。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福字倒着贴传说是来年会有福气的,所谓福道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一家把美好寓意的对联贴好。在大门上挂上红红的灯笼,看着特别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九晚上我们一大家人都聚集在饭桌上。年夜饭是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我们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欢聚在一起,“饺子来咯”妈妈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在饭桌上,爸爸开口说;“ 这饺子不但好吃,而且里面1还有很多祝福。谁如果吃到祝福,谁在下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然后我们还是吃饺子了。于是,我们都开始吃饺子,都希望能得到新年的祝福。‘呀!“我吃的饺子里突然有个硬硬的东西,然后我咬开一看,原来是个硬币!我欣喜若狂对着家人说;”看我吃到有硬币的饺子了!“爸爸说;”看来你以后一定会开开心心,平安幸福。“

吃完年夜饭以后,除了很小的孩子是都要守岁的!1是为了老人增寿 2是为了辞旧迎新为年轻人添福气,这时一家人边一边看春晚,一边其乐融融的谈着一年的收获!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寂静的夜中绽放出美丽的烟花,有的如陨石直降地上。有的如火箭,直冲云霄,有的如花朵,定格在最美的样子。是那样美丽,每一个烟花在人们的笑语前划过去。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民俗的中学生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除了这之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还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

过了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天气回,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观民俗博物馆作文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表姐去民俗博物馆参观。一路上 大家都非常兴奋,毕竟嘛,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我们去的时 候正是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火一般的炙烤着大地。我们 一从家里出来便挥汗如雨了。(夸张,夸张了)到了目的地 民俗博物馆之后,走进一楼大厅我们都惊呆了,哇!里面有 许多古代妇女穿的衣服和首饰都好看极了!我们一个一个仔 仔细细的观赏着:“你瞧,那一对玉镯子真漂亮啊!”

“看,那身衣服多华丽,一定是妃子,公主们穿的!”尤其 是我和姐姐,对服饰和首饰都情有独钟。接着我们上了楼梯 到了二楼,那是专门展示现代农民生活的画展。可让我们大 开了眼界,原来农民的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采。就连在地里 干活这样无味的事情现在也变的这么有趣。在农村长大的表 姐也说她去过地里,但那时她觉得干活好枯燥啊,可现在看 了这画展却变了想法。然后我们去了三楼那儿尽是一些瓷 器,砚台。瓷器上的每一个花纹都非常精细,而砚台的模样 千变万化,有一个龙的砚台和一个长砚台是我最喜欢 的....

博物馆之旅便结束了,但我还想再看一眼,这次的参观 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也让我留恋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WWW.t262.com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风民俗600作文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吴川的民风民俗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蒂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吴川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趣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资料。有各种各样的泥塑,有精致的剪纸,还有一些赛龙舟的资料……其中我最喜欢泥塑,因为我从小就对泥塑特别感兴趣。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我国泥塑艺术可追溯到距今四千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地下孝古就有很多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六千至七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七千年前。

有一次,我到爸爸单位去玩。爸爸带我去了他的办公室,我在里面玩了一会儿,觉得有点无聊。就在这时,我看见了一团泥,我就快速跑到了爸爸的座位上,就像一只饥饿的小兔子看见了一根又香又甜的萝卜一样。我满心欢喜地拿起泥团开始玩弄。我一边精心捏制泥团,一边想:我要做哪人小动物呢?想来想去,我觉得今年是鼠年,我就做一个小老鼠吧!说着,我就开始动工了。

我用我那双灵巧的小手,又是拧,又是捏,不一会功夫就捏好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瞧,它的眼睛还在登我呢,多可爱的小老鼠啊。最后,我把这只小老鼠送给了我亲爱的爸爸。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瑞午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逃灿烂的古老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内蒙古民风民俗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已逐渐被定居轮牧所替代,住上了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的房屋。为了适应游牧时的生 活环境,他们倒场放牧时,仍需住在蒙古包里。蒙古族的服饰艳丽美观,别具一格。 头饰、长袍、腰带、蒙古靴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

蒙古人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放五茶。五茶的含义是:献哈达,喝奶茶,尝鲜奶,摆羊背子,敬美酒。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

蒙古族崇尚白色,白色在蒙 古族的礼仪中,显得十分庄重:迎接尊贵的客人,首先必献上一条雪白的哈达,随后递给客人的是一种洁白的精制奶食。用“白”来祝福民族的健康与兴旺。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

进入蒙古包前要把马靴放在门外。入包时,不能踩门槛。进包后坐在包边。离包时走原路。告别主人时,主人返回蒙古包后, 再上车或上马。

主人献茶,客人应欠身用双手去接。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方。如包里有病人,门外右侧则缚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 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不能用烟袋或手指指人,不能在火盆上烤脚,蒙古族忌讳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蒙古族妇女坐月子, 满月前不能进家串门,他们在门口做的标记是:生男孩的,门的右边挂着由哈达或棉布包裹的树枝(似弓箭)。倘是女孩,门的 左边挂的是红布。严禁客人打骂狗。对拴有红布的牲畜,绝对禁止使用。参观宗教仪式时应注意:不要鲁莽介入;参观时不妄加 评论,不喧哗;不模仿;不吸烟,不走动。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民风民俗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世上人不论男女老幼,大都恐蛇惧蛇和怕蛇,但在中国西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土家族人,却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蛇深刻地影响着土家族人的宗教信仰,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形成独特的蛇文化民族意识流。

土家族最早崇拜的图腾是蛇

土家族最早崇拜的图腾是蛇,人们把蛇当作神供奉超过崇拜如来佛,观世音。世代相传,至今还有"屋基蛇打不得"的传说。当看到室内或房屋四周有蛇,他们就认为是已逝的先人托形回家,于是,摆上香纸蜡烛,三牲供品,诚心供奉,口中叨念着赞美或许愿的话语,诚惶诚恐,引蛇出宅。

土家族神话中蛇是神的化身

在土家族神话中,没有"惧蛇、恐蛇、蛇毒、蛇坏"的说法。说蛇美好善良倒是十分普遍。

人们把蛇当作神仙供奉,蛇是神的化身,也是吉徉物。女人相信梦见蛇会生“龙子”;男人相信梦见蛇会发财升官、遇难呈祥。“人死蛇脱皮,蛇永远不死”的说法,在这一地区广为流传。

土家人对蛇尊称“钱串子、金串子”

蛇是神的化身,土家人对蛇不直呼其名,就如不直呼父母名一样,而是尊称“钱串子、金串子”。他们忌食蛇肉,特别忌讳看见蛇交叠、蛇吞蛇,生怕不慎引来灾祸。

在土家族神话中,没有惧蛇、恐蛇、蛇毒、蛇坏的说法,说蛇美好善良倒是很普遍。

土家人认为“蛇咬三世冤、虎咬对头人”,蛇不咬与它无仇无冤的人。

秀山发现二千年前古代巴人“蟒蛾天书”

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石堤崖棺中,曾发现二千年前古代巴人遗留的蛇形文字和图案,人称“蟒蛾天书”……

在民间,还流传土家族的《龙郎和秋娥》和苗族的《蛇郎和阿宜》文化。

浓郁质朴的蛇文化,渗透于土家族人的民风民俗。尽管现代文明为古老的民族注入几多新的活力,但崇拜蛇仍在这个民族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同时,也给后人留下几多关于人与蛇的难解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节的民俗风俗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对清明节的写照。清明时节上上坟,扫扫墓,祭拜已故的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可是,今年的清明节不知从哪儿传出了个新“习俗”。

今日,妈妈下班回家,手里拿了好几瓶桃罐头。我很是疑问。妈妈看到我那样就知道了,将事情的原本告诉了我。我也没多想,便向美味的桃罐头发起了“进攻”。

吃过了桃罐头,没有了美食的诱惑,我的头脑变得冷静下来。我仔细的想了想,不禁有些心痛:唉,现在的节日,早已在巧手设计师——商人的手中变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节日早已不是昔日美好的节日了,他们已成为商人们赚钱的机会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富裕了,已不在乎那10元、8元的,只为了图个吉利讨个平安而随波逐流,以至于让“久不出户”的桃罐头成了家喻户晓的“当红明星”。这不禁让我想起不久前日本海啸引发的核电站碘辐射风波,不知从哪儿吹出一股风,让盐的身价大涨,名声大亮。一时间,人们抢盐成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可没过多久,谣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在这里,我要劝告大家:不要盲目的随波逐流,让人在不经意间赚了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风民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的习俗。我是瑶族人民,我们的民风民俗多着呢!但是最让我意犹未尽的,就是在端午节的那天,跟着妈妈一起做一锅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节前夕,妈妈会到市场里买一大些竹叶和农民采来的艾叶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里,妈妈把面粉倒进盆子里,掺一些白糖,放入适当的清水。把面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面粉和白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艾叶洗干净,放到锅里熬几分钟后,倒掉艾叶,把剩下来的艾叶汁到在面团里,多揉几下。揉面时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则包出来的粑粑就会松松软软,没有嚼劲儿,揉面的力气要适中,才能做出有嚼劲的粑粑。

接下来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叶重叠在一起,然后从面团里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面团,从中间凹下去一个小窝,放入准备好的馅儿,这馅儿是妈妈刚刚切好的,里面有香花生、糖块、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馅儿后,在把口封起来,裹上一层香喷喷的茶籽油,一则是为了更加的香,二则是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叶上。然后搓成一个小圆儿,放在竹叶上,把下面的竹叶向下折一下,再缠上带子。一个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这样,差不多一个下午的时间渐渐流逝了。终于,一锅艾子粑粑总算是包完了,最后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经馋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开火,蒸起了粑粑。

吃过晚饭,粑粑被盛放在茶几上,我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艾子粑粑,“哎呀!”这粑粑可真烫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抛来抛去,嘴里还吸溜吸溜地吹着气,粑粑总算凉了下来,咬着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里美滋滋的。

到现在,提起端午节时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还是记忆犹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民俗的年级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题记

在中国,春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但各个地区过同一个春节,风俗便不同。我们新疆的春节,便别有一番风味。

新疆的春节大约,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在这之前的几天,人们要准备年货。

好在这一天为儿女们,准备上一桌好菜,无论如何,儿女们都会回家,即使回不来,儿女们的心也是在家里的。

在腊月三十一这天晚上,大部分家人会坐在桌前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享受这难得的时光。

“5、4、3、2、1……”没错,这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跨年。每当这个时候,人们便会倒数,迎接新年。父母们还会给小孩发红包。

大年初一,本来一个宁静的早晨,却被一阵阵鞭炮,吵醒。人们纷纷起床,准备吃饭。一般情况下,大年初一,这天早晨是要吃汤圆的,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团圆汤圆圆的。饭后父母开始把干果拿出来,摆放好。然后开始做饭,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点钟才能吃饭。

饭菜可丰盛了,有香肠和红烧鱼,海鲜,丸子等等,除了这些吃的真的他还有个特点——热闹。一般是男人或者长辈们开始互相敬酒;女人和孩子们开始吃饭,聊天,谈天说地。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在后来的十几天我们俗称“走亲戚、拜年等”。相互串门,孩子们时不时还能拿到红包,我们到别人家去的时候,他们总是摆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若是别人到我们家来时,自然也不例外。

院子里布满了初一放的鞭炮,是不可以扫掉的,必须要在正月十五之后后扫掉,提前扫掉会把一年的好运扫走的,这是习俗。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以前的人们会放孔明灯,看花灯,而现在我们一般吃元宵,接下来:低头看手机,成为手机的奴隶。

如今的春节虽少了几分,代代相传的“年味儿”,却多了几分当今社会的气息,冷了身边的人。

这是新疆的春节。地区不同,人不同,“年味儿”自然也不同,你们家乡的“年味”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多彩民俗风情作文_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是一年中秋节到了,我们全家来到妈妈的故乡,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常德。

八月十五桂花香,在常德城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桂花糕,桂花糖的摊担。节日气氛十分浓重。

常德的中秋,素有“设酒果对月饮之”的风俗。吃过晚饭,漫步沅水河边,刚才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中秋月,已经悄悄地爬上柳梢,洒下遍地清辉。月光如水般流淌,清风暗送秋波。人们早已在河堤边放好了桌椅,摆满了时新瓜果,中秋月饼和啤酒,全家团聚赏月。大人们还跟小孩讲着有关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张果老月下打草鞋》……洋溢着团聚的幸福和对美的生活的喜悦。

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是外婆的祈盼,也每个人心底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描写中秋节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中秋终于到了!心里抑制不住的喜悦使我只能用蹦跳来表示。

不管走到哪,那种别有韵味的喜气洋洋的感觉总是小精灵般地笼罩在我四周。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月饼店里挤满了人,出来的人身上都裹着一股带着月饼味道的香风。手里拎着月饼,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色彩。一句俗语说得好:月圆,人亦须圆。全为这句话,汽车站就更是人山人海,每个人拖着大包小包的月饼,揣着车票急迫地等待上车,千里迢迢回故乡,就是希望能和亲人坐在院子里拉拉家常,尝尝月饼。路边的小贩也早早地收了摊,给家里捎去廉价的月饼与妻儿品尝、赏月。说起月亮,我也该去看看喽!

天,渐渐暗了,那镶着金环的月儿终于升起来了!她徐徐地穿过一缕缕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那一霎那颜色浅了,变浅了!白了,变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了!几缕蒙蒙的薄雾缠绕在她四周,把她衬得那么可爱,那么纯静无暇 ,就像银色的玉盘,射出一道道白光!池塘的水面,依旧平静,水姑娘安详地睡着。月儿缓缓地移过来,水中的月影横贯江面,拉得老长。月的影子好似与水交融,连着水天相接的地方也闪着淡淡的月光,映着她娟秀的面庞。

一缕云,遮住了月儿清秀的面容,月儿便不再趟动,和风平浪静的水一样,安然地睡去……

[关于描写中秋节民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风民俗的高中作文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他们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克族最爱吃的“纳仁”。另外,哈萨克族人还吃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尔沙克”、抓饭等食物。

这些民风民俗你都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民俗的乌兹别克族传统节日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乌孜别克族的主要节日均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主要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后两个节日尤为隆重。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xx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通常在伊斯兰教教历的三月十二日举行,俗称“圣会”。节日活动包括颂经、赞圣、讲述xx的历史等。

肉孜节又叫“开斋节”、“尔德节”。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教历九月为斋月。斋月期间,要求信徒们做到清性寡欲,成年人只能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后进餐,白天禁止饮食。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妇可以不封斋。满一个月后,为庆祝信徒们圆满地完成了功课,在教历的十月一日举行开斋仪式。节日的前几天,乌孜别克族人往往要打扫卫生,制作各种油炸食品和糕点,以款待宾客。节日那天,人们普遍要洗澡、理发、穿新衣,然后到清真寺做节日礼拜。礼拜结束后,就可以走乡串户,向亲戚朋友拜年祝贺,与左邻右舍互致问候,共度节日。在欢庆节日期间,常常举行群众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按照伊斯兰教教历,每年为354天,比公历少11天左右,故斋月和斋期每年均不相同,大约每31年循环一次。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时间为肉孜节后70天,即教历十二月十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并宰牛杀羊,以备待客或馈赠用。古尔邦节这天一大早,成年男子都必须到礼拜寺做礼拜,礼拜结束后,即可回家过节。古尔邦节一般过三天,有时也可以持续长达半个月之久。节日期间,还常举行舞会和各种娱乐活动,气氛欢乐异常。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乌孜别克族的主要节日均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主要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后两个节日尤为隆重。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xx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通常在伊斯兰教教历的三月十二日举行,俗称“圣会”。节日活动包括颂经、赞圣、讲述xx的历史等。

肉孜节又叫“开斋节”、“尔德节”。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教历九月为斋月。斋月期间,要求信徒们做到清性寡欲,成年人只能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后进餐,白天禁止饮食。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妇可以不封斋。满一个月后,为庆祝信徒们圆满地完成了功课,在教历的十月一日举行开斋仪式。节日的前几天,乌孜别克族人往往要打扫卫生,制作各种油炸食品和糕点,以款待宾客。节日那天,人们普遍要洗澡、理发、穿新衣,然后到清真寺做节日礼拜。礼拜结束后,就可以走乡串户,向亲戚朋友拜年祝贺,与左邻右舍互致问候,共度节日。在欢庆节日期间,常常举行群众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按照伊斯兰教教历,每年为354天,比公历少11天左右,故斋月和斋期每年均不相同,大约每31年循环一次。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时间为肉孜节后70天,即教历十二月十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并宰牛杀羊,以备待客或馈赠用。古尔邦节这天一大早,成年男子都必须到礼拜寺做礼拜,礼拜结束后,即可回家过节。古尔邦节一般过三天,有时也可以持续长达半个月之久。节日期间,还常举行舞会和各种娱乐活动,气氛欢乐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开封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有关民风的作文:开封的民风习俗有关民风的作文:开封的民风习俗。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有关民风的作文:开封的民风习俗作文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除此两日之外,节日期间,开封民间走亲串友,几无闲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探究端午文化,领略民俗风貌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用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日。今天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的孙娟老师来到萧山日报社,和我们小记者一起探究端午节文化领略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过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我们通常认为是纪念屈原。通过孙老师的讲解,我们明白了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的是纪念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我们本地也有纪念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的。传说端午节喝雄黄酒是跟白蛇传的传说有关。

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钟馗像镇鬼、佩香囊、悬艾叶蒲草、吃“五黄”、避五毒、画额、竖蛋等,内容十分丰富。粽子不仅形状,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寓意也不同。比如红枣粽象征着屈原对楚国的一颗赤诚之心。当孙老师问我们吃“五黄”是哪五黄的时候,小记者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抢答,一位同学十分流利地就说出了答案,因为我们这里端午节都会吃到这五种食物呢。

我们原本以为只有中国人才过端午节,经过孙老师的一番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也过端午节的,因为古代的中国非常强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很大,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流传到了这些国家。当孙老师问我们外国人是怎么用英语说“端午节”的时候,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了,这个问题可真考倒了大家。原来外国人把端午节叫做Dragon·Boat·Festival,按照单词的意思就是“龙舟节”,可能他们认为我们端午节的活动里面“赛龙舟”给他们的印象最深吧!

这次的端午节活动,我过得非常有意义。它让我学到了跟这个节日有关的许多知识,使我感悟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会将这一传统佳节发扬继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浙江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帖门神。

门神也是和春联有着同样地位的一件春节必备品,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不多见了。

我个人认为它的衰弱应该是因为现代建筑对于大门的改革,门神的画像很难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渐消散了。

经过多方寻找,我终于看到了它。

听卖画人介绍,这是神茶及郁垒的画像,他们一个手执钢鞭,一个腰带铁锏,大有怒发冲冠之势。

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采摘野果,摘种桃树生活。

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一天,鬼王想在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却被两兄弟打了一顿,鬼王一气之下,现出原形,在晚上闯进了两兄弟的住所。

两兄弟沉着冷静,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众鬼便对他们俯首听命。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桃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山东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山东民俗表现出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是传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其中,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还远及国内外;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既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山东腹地的家族习俗与民间信仰对周边地区的民俗传承有典型意义,可以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

东部沿海地区以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民俗最为突出,渔业习俗又以日照、荣成、蓬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鲁东南地区具有山地特征的古代文化发祥较早,保留着较多的传统民俗事象。并且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风佳俗,新中国建立后,这些良风佳俗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沂蒙精神。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特色。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地域方言。山东方言统属“北方方言”,分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个大类。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地同属冀鲁官话,在山东省内属于比较易懂的方言。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地同属中原官话,方言比较难懂。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同属胶辽官话,又称胶东方言,最为难懂。各地方言又因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原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山东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徐州民俗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徐州体育项目众多,古来民俗尚武。4000年前称“大彭国”时,即有了彭祖气功。春秋时期,游泳活动颇盛。汉画像石中有举重、摔跤、狩猎、六博、武术等生动刻绘。这些活动项目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徐州市于1958年获“全国学校体育红旗市”称号。沛县、铜山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徐州市两次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向国家、省队等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达650人,宫鲁鸣、邢爱兰等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比赛。古代足球活动于清代中叶基本停止,但徐州沛县尚有此活动。徐州也获得“足球城”的称号。沛县素有“武术之乡”之称,且武术流派多,拳路广,武术活动具有传统性。邳州老城西北方,有一个祁家村。因为这个村里的人世代喜爱下象棋,被称为“棋村”。

正月十五赏灯,徐州城中点灯、放炮竹、点“滴溜金儿”。往东至古邳、邳县一带,鞭炮和灯少了,多出了“抛扫帚”火把的游戏。再往东至新沂一带,活动方式与邳县略同,但玩火把的时间,却是在二月初二日。

娶亲之日,徐州一带女方必须在中午12时前到达男家,但丰县西北数乡、新沂东南部数乡,女方到达男家的时间则必须在日落之后。

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龙王庙烧香、抬龙王像游街求祈,认为“龙王一张嘴,遍地都是水”。往东至邳县,求龙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渊德公的内容。再往东至新沂,求龙王仅是第一步,随着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渊德公,求关圣帝君和地藏王菩萨。

二月初二龙抬头日,徐州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爷),爆米花、炒糖豆表示惊蜇打雷。用柴木灰圈仓,仓中放铜元,以祈富贵,并用敲床桄、照烛光的方式诅咒毒虫。邳县一带,用草木灰圈仓,仓中埋五谷杂粮,祈五谷丰登,炒米花、糖豆表示炒死害虫。再往东至新沂一带,草木灰圈的仓中放炒熟了的杂粮,引鸟雀来啄食,名为“吃虫”,以为可以使农作物免遭虫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