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革命英雄故事观后感作文(精品20篇)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那么,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革命英雄故事观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81

作文

137

儿童故事片《买买提的2024》观后感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为什么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把这个之前看过的《追风筝的人》拿出来对比。

同样讲的是儿童,同样是在新疆拍摄的(《追》片没有办法在那个恐怖主义横行的地方拍摄,就在新疆地区取景,不是我的误解),同样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但是自我感觉《买》更胜一筹。

《追》是在看完小说之后在看的电影,所以不得不说自己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小说总是可以给人幻想的余地,而电影中小演员的表情并没有办法承载太多需要表达出来的东西,他们太稚嫩,除非天才到已经知道如何表达人间的所有隐忍和无奈。整个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那段在基地的打斗戏,小男儿拿着弹弓无谓地拯救拯救自己的人,理由是这段情节在我看书的时候居然给漏掉了!

而《买买提的2008》呢,有一种主旋律的意味,说教的味道是不是出现在片中让人不爽,但是没办法,片子就是为了配合奥运拍摄的,怪不得导演编剧之类的人。村子小孩的名字取得有趣,球星都到齐了,呵呵,让大家不用费劲记住那些拗口的新疆名字,有创意。影片的镜头给的不错,关于村委会(我认为是)和干枯的河流的几个升降镜很有味道,配合着新疆地区的特色音乐让人产生一种向往。

主题的对比上《买》片其实是略败下风的,毕竟“救赎”这个最近甚至之间就已经很火热的主题一直是影视界的常胜将军。但是一片儿童片承载了这么厚重的主题是在有点过,还是《肖申克的救赎》来背负这样的主题好了。《买》片很简单:一群有梦想的孩子和一群让他们梦想的大人。任务多但是主次分明,环环相扣,有点牵强但是并不为过,勉强可以接受。

看到小女孩孙雯讲述自己奔跑的故事的时候我忍不住流眼泪了,很久没有因为看国产片流泪了,即便是《暖春》这种纯粹骗人眼泪的片子也败在我面前,原因很简单,最直接的煽情已经无法承担催泪弹的效果。毕竟现在的观众见多识广不再是《妈妈再爱我一次》时代的纯情少年,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泪腺了。

奔跑的孩子,哽咽的讲述,艳丽的黄杨林,忧伤的音乐配合的完美无缺,不多却恰到好处,小成本做到了《英雄》中胡杨林对决的效果,值得表扬。

当然整个故事也不是没有缺陷,在这里也不多说了。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没有采取维语原声的,有一种看译制片的恍惚。这一点很不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一部悲情的西部片挽歌故事《金刚狼3》观后感

全文共 4723 字

+ 加入清单

开篇前需要提示大家,本篇文章内含一定程度的剧透,如果比较介意的话,还请在观影后再阅读本文,倘若不经意之间让你看到了剧透的部分,我在此提前表示歉意。

很多人,也包括我,都未曾料到,这是一部如此反英雄类型的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电影。

它是超脱出大众以往对于金刚狼这名角色刻板印象的影片,也是饰演金刚狼已有17年历史的澳洲男星休·杰克曼,彻底告别这名让他名声大噪的角色的最终作品,同样用这部影片做告别的还有英国老戏骨帕特里克·斯图尔特,他饰演的X教授查尔斯,也伴随了我们17年的时光。

金刚狼这个角色给予了休·杰克曼太多太多,名声、利益、人气这些我们能看到的都不必说,从一名澳洲歌剧界新星,成功蜕变成为红遍全球的电影明星,想必休·杰克曼,也一定很想对金刚狼说“谢谢”。但于此同时,为了能够饰演金刚狼,休·杰克曼也忍受着长年保持绝佳身材和肌肉带来的负担,一定强度的健身对于年轻人可能并没有什么可担心,但对于一个年近50的人来说,让心脏长期处于比较高负荷的状态下,未免有些苛刻,加上休·杰克曼近些年又饱受皮肤癌的病痛折磨,迄今已经经过好几次手术。种种现实的迫切,让他必须做出了断。

人生在世,当然是健康和家庭最重要,身为当代好男人典范的休·杰克曼,毅然决定给自己饰演的金刚狼画上句号,有道是:想说再见不容易。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待这次告别演出,还有着一份身为艺术创作者的坚持和追求。

翻看一下他的过往演出经历,会发现虽然他也饰演过不少商业大制作,但他其实更热衷于那些剧本有特点而又能够激起他的表演欲望,还可以展示他更多层次和变化的表演的小成本艺术影片。他也曾经在好莱坞忙完自己的工作之后,会特别挤出一段时间回到戏剧舞台上一展身手,远离名利,只为更好的打磨自己的表演技艺,提醒自己不忘身为演员的初心。

自影片开始筹备期间,就听闻休·杰克曼向福斯影业要求调整和修改影片的剧本内容,导致影片的评级从PG13直升到R级(简单来说就是从13岁以上才能看的水平升到了17岁以上才能看的水平),又强烈建议片名采取金刚狼角色的原名“罗根”而不沿用“金刚狼”(国内引进版本未采用这个建议,而是继续以“金刚狼3:殊死一战”命名),为了能够让福斯影业接受他的这些要求,甚至不惜自降片酬,只为实现自己对这部影片的构想。

关于此次休·杰克曼对于本片这些离经叛道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我自己看过以前的金刚狼出场的影片,但说实话,对于剧情故事,我认为是还达不到能够让我铭记的程度,而我对于金刚狼的印象,也停留在虎背熊腰的身体、青筋暴起的肌肉、自动痊愈的天赋、三根钢叉的手臂、永不知退的斗志和那份近乎不死的好运这些刻板印象的堆砌,在我心中,金刚狼,也不过是休·杰克曼众多角色中,能够在名利场上有更多号召力的一个符号而已。

但我对金刚狼的印象,在休·杰克曼和导演詹姆斯·曼高德主导下的《金刚狼3:殊死一战》中,彻头彻尾的改变了,我深深的被这部影片的用心要表达和展现的思想所折服,这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正邪对抗剧情,也不是脸谱化的传统漫画英雄改编的电影。听说影片剧情与漫画《暮狼归乡》有相当的联系,但我还未看过,如有条件,推荐大家也可以找机会看看。

影片开篇就昭示着此次与以往大为不同的特殊气质。曾经挽救地球的X战警已经烟消云散,仅剩的几个人,不得不陷入东躲西藏、沦落边境的窘境,过去地球最强大脑拥有者X教授查尔斯,居然成了老年痴呆症患者,必须住在一个废弃水塔里,保持定时吃药,否则会引发大乱。而金刚狼罗根的身体机能严重褪化,自愈能力越来越糟,征战多年留下的后遗症在报复性的惩罚他,身上布满已经无法复原的伤疤,可悲的是,往昔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骁勇战将,如今却要为五斗米折腰,为了维持生计四处奔波,靠租车跑腿的生意赚取微薄收入,还要筹划着下一步该去何处继续亡命天涯的旅程。加上一个抱怨不断的变种人同伴卡利班在一旁絮絮叨叨,每天面对这些,真是烦心事多多,剪不断理还乱,罗根也陷入了需要借酒浇愁的恶性循环中,只有用酒精,才能麻醉自己,才能让自己能继续忍受这个操蛋的现实环境,才能让自己可以暂时忘却当下的狼狈。

就是这样,我们眼睁睁的看着,这样一个步履蹒跚、两眼通红、强打精神的金刚狼罗根,在现实的泥泞中,有气无力的挣扎、扭动、彷徨。眼前的这些都很明白很清晰的告诉观众,英雄老去不是玩笑,它真的降临了,而且就是在这些过去最威风八面的人物身上,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们活在过去自身强大能力的阴影下,无力挣脱,更难以忍受的,是他们自己内心随着强烈的落差感带来的煎熬和折磨。

开篇就带着如此压抑的气氛,更让我期盼那个打破僵局的关键人物的到来。X23,除了是一名叫做劳拉的11岁女童之外,还是那些身处庙堂之高的野心家们构思的产物,也是科学狂人的心血,更是那些权贵手下众多鹰犬的猎物。她是罗根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女儿,继承了快速痊愈的天赋,同样被残忍的植入了亚德曼金属钢爪,从小被训练成一台冷酷无情的人肉杀人机器,长期的封闭生活,都未能驯服她野性十足的性格,对感情和常识的缺失,令罗根也是头痛无比。也是因为她的出现,让一切开始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

有句老话“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被现实情况折腾到麻木不仁的罗根和查尔斯,已经自感无力去主动改变现状,只是被动等待着自己终结生命的那一天的到来,但是为了拯救劳拉(X23),两人被迫要踏入北上加拿大的惊险旅程。这一趟几乎没有事先计划,也缺乏准备,曾经驾驶着造价昂贵的专属飞行器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的前X战警,如今要委身于大路货的皮卡货车当中,一路向北。我想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更多的是劳拉在挽救罗根和查尔斯,就像“鲶鱼效应”的那条鲶鱼,她提供了一个充分的理由和动机,让罗根和查尔斯用尽全力去打破现状的那层坚冰,继续他们曾经作为X战警的一员为之奋斗的事业——挽救人类,哪怕他们现在只能救这么一个小女孩,还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但照旧是义无反顾。

三个人犹如一家人一样,父与子和父与女,在通向指定地点的路上奔驰着,随时准备面对未知的发生,三人中难得的一丝惬意与微笑,都能够让我一路紧绷的心,感到无比的宽慰。罗根不但是父与子当中的子,也是父与女当中的父,一个人承担着照顾其他两人的责任。虽然劳拉看似弱不经风,实际却勇武异常,杀人犹如风卷残云一般,下手毫不迟疑,但她毕竟还是一个孩子,罗根心怀父爱,不愿意她卷入更多的杀戮,只想让她回归一个正常孩子的身份,发自内心的想保护自己的血脉延续。老迈的查尔斯多年来待罗根视如己出,两人早已情同父子,尽管脑子时灵时不灵的查尔斯让罗根操心不已,但罗根也是万万不可能放弃查尔斯而孤身离去的。

在我看来,这就是非常现实的感情羁绊和心灵纽带,一刀两断?一了百了?说的轻巧,有正常情感的人怎么可能随意做到?那都是小孩子脾气的赌气话,越是那些当着自己的面骂骂咧咧、啰啰嗦嗦的人,往往就越是在乎自己的人,这真的是非常生活化的表现方式,我们不会经常把爱挂在嘴边,我们对身边的人都有着更高的期许,哪怕明知对方难以达到也不免要时常发发牢骚。超级英雄同样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珍视的人和事,影片的情感设定从这一点上就具备了非常的说服力也非常的可信。

一张干净整洁的床铺和一餐热腾腾的晚餐,都已经是三个人一路上的奢望,只因杀戮从未远离他们,罗根和查尔斯是老了,不中用了,但是他们要面对的那些鹰犬可不会在乎这些,他们不比X战警以前遇到过的恶人更善良,也不会信仰面对弱者手下留情的美德,更因为手持权贵们赐予的特权显得尤其嚣张跋扈。罗根自知身体情况极为不佳,收拾几个小毛贼都已经让他的骨头快要散架,无法应对专业人员级别的战斗,又要顾忌查尔斯和劳拉的安危,更多的时候只能保存实力,走为上策。罗根在影片中数次展现了他的愤怒,他的愤怒源自于他的恐惧,他的恐惧又因为他对现状的有心无力,而他的有心无力则是因为过去的自己太过强大,这真是天大的讽刺!“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最强大脑患上老年痴呆,最强战士变得缓慢迟钝,影片用极为现实的设定,狠狠地扎观众的心,让我们感同身受,犹如陪着英雄一同受难,在心中泣血不止,可悲可叹!

莫笑美人迟暮,莫欺英雄末路,士可杀不可辱,是可忍孰不可忍!当危险降临到自己珍视的人身上,英雄必定出手。罗根不屑廉价的同情,不在乎谁在作乱,他只知道不管用任何方式,豁出一切,都要保护自己所爱之人。机缘巧合之下,罗根得以重拾残存的往昔血性,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让之前隐忍压抑的豪迈侠义,得以重现银幕,那个快要消失的金刚狼,回来了!可惜后来查尔斯的离世令人悲痛,而最终迎来罗根的结局,也让我唏嘘不已。我预知结局会是如此,但没想到过程处理的如此牵动我心,让我深受触动。

这部影片对每一名角色的设定以及故事剧情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出彩,现实化的表现方式与细腻自然的情感传递,都已经完全超脱以往漫画改编电影的大套路,我个人向来反感动不动就强调“人性”的评价,但我必须承认《金刚狼3:殊死一战》,完美的通过一个超级英雄的故事,为观众仔细地讲述了何为“人性”,不但见识了从未见过的衰老版金刚狼,更了解了他身后的那位身兼父与子双重身份的罗根,一改我对漫威系列漫画的固有印象,没想到会有如此深度的故事能改编为电影,又看不到多少爆米花商业片的成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让这部影片跻身我个人心中的超级英雄电影前三的地位!

影片虽然让我甚为赞许,但可惜白璧微瑕,原因来自国内版本相较于北美版本的被删减的13分钟。这13分钟基本上都应该是动作打斗戏,被删减的原因也是因为比较血腥暴力,不但是罗根出手够凶狠,劳拉的动作戏更是毒辣,插眼、插喉管动作频频出现,哪怕已经是删减后的公映版,都还让广电总局下达了红头文件,要求各家影院要在明显位置提示学龄儿童需要在家长陪同下观看本片,也是国内电影行业历史上的第一次。最终决战的高潮部分是被删减的重灾区,让高潮部分十分短暂,让我深感意犹未尽,也已经一定程度影响了叙事的完整性。但我想这次的删减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让无年龄限制的观众们,看着一个11岁的孩子出演尺度较大的动作戏,对于我们还未能建立完整和可执行的分级制度的市场环境下来说,是有不小的风险,为保障目前制度下的观影人群感受,也只能选择删减这个最简单粗暴的办法。至于国内电影行业分级制度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也不再费笔墨。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告别了休·杰克曼的金刚狼和帕特里克·斯图尔特的X教授,也迎来了达芙妮·基恩的X23,11岁的西班牙女童,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表演实力,希望未来能够一路星途坦荡,不要被成功拖累了成长。三位主演的演出堪称完美,两位谢幕,一位横空出世,我还能要求更多吗?另外还有反派们的演出也相当到位,衬托出主角们的精彩,特别一提的是斯戴芬·莫昌特饰演的卡利班,虽然出场时间不长,但戏份并不薄,剧情内容也是有血有肉,演出的很棒,让我由衷佩服。

在超级英雄类型电影中,揉入了西部类型电影的风骨和公路类型电影的设定,三者集大成之作,正是《金刚狼3:殊死一战》,它也是两位极为出色的演员对于自己17年的角色生涯的收官之作,通过偏重写实风格的剧情描绘和视觉表达,在动作、故事、情感、人物、精神几个主要元素中取得了完美的平衡。鉴于此,我想我已经没有理由不去向所有喜欢看电影的朋友推荐这部影片,或者说,我不应该是推荐,而是应该非常强烈推荐大家去看《金刚狼3:殊死一战》!它很可能会以一种出乎你意料的方式打动你的内心,也是漫画改编电影当中难得的颇具艺术气质的作品,如果你看腻了那种之前所有时间都在东拼西凑磨洋工,最后十分钟堆积各种电脑特效凹出高潮的电影,那我想《金刚狼3:殊死一战》一定会让你感到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观后感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为聆听道德故事,感受榜样力量,致敬道德之美,汲取向上力量,临沂汪沟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观看学习活动。让大家进一步感受道德模范们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在新的一年给自己和家人满满的正能量。

教师们观看道德模范故事,学习不畏艰辛、义务守边的阿迪雅;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的黄文秀;“英雄机长”刘传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等,学习道德榜样,树立高尚师德,汲取有形正能量!

学生和家长们也一同观看节目,道德模范的真实事迹和名家演员的精彩表演感人至深,让人心生敬佩,真情礼赞,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了道德最美的种子,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最美家庭。

本次活动的开展为全校师生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带来一次精神的洗礼。节目观看完毕后,家长们和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场全民教育,也是一场深刻的家庭教育。新的一年已经开启,学校将继续引领全体师生、带动家庭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榜样、争创道德高尚的社会新风,用榜样的力量,踏步文明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向道德模范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真实的故事《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她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经常争吵,后来母亲又染上了毒瘾,生活几经崩溃。一次她和她母亲一起去餐馆,那种久违了的感觉,曾经的温馨仿佛又围绕在她身边,“这一刻,我感觉母亲又回到了身边”是对她当时心里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见她内心对父母之爱的渴望。她只是个孩子,可是为什么要让她承受那么多?然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她母亲毒瘾又发,跑去酒吧喝酒抽烟,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她在呐喊,在深深的呼唤,可,一切都是徒劳。

“我相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这可以看出她的决心和意志。一个柔弱之躯,却用努力争取了机会,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我爱我的妈妈,不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动了所有人,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海深,无论他们怎么样,我们依然要爱他们,他们一样爱着我们。最后当她站在哈弗大学的演讲台时,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动,她的成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有梦,有行动,乐观的面对现实,最终我们一定可以实现梦想。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强爱人,方可被人所爱所尊重,不要抱怨现在的不幸,要勇于面对,要勇于去改变,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未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出世间之绝唱。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现在的不幸将是对我们最大的历练,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

风雨哈佛梦,坎坷人生路,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不懈的意志诠释生命,绝不放弃,我们的梦就在前方,美好的明天等着我们去创造。无论现在怎样,请一定要相信通过努力,明天定会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球的故事学生观后感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只喜欢看故事书不喜欢看科普类的书,因为我觉得科普书很枯燥。可爸爸说看书要全面,科普书也要看。后来,爸爸特意给我买了很多科普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地球的故事》。

这本书非常有趣,它告诉了我很多地球的故事。有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地球的年龄、各个大陆的位置、气候的形成和各种自然景观、生物的起源等等。很多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看得到或感受得到,于是我更加深醉其中。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其实除了书上说的这些,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类没有发现的神奇之处,我们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书中还讲了很多环境污染的事例,触目惊心。我印象最深的是《地球母亲在哭泣》这幅漫画。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被污染了那我们人类就不能生存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让地球妈妈变得更漂亮。

这本书里讲到的伟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凭借着丰富的知识,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的。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没有储备足够的知识,将来即使发现了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美丽的故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在北京看了由毕云琪、张今标执导,池华琼、周浩东主演的电影美丽故事》样片,眼含感动的热泪,我们深深地被主人公陈美丽张榜替亡夫还债的故事所打动。看完影片,走在街头,虽然寒风阵阵,但我们的心中依然温暖。

电影《美丽的故事》,根据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陈美丽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发生在大山深处的一个普通农妇陈美丽在丈夫因救火不幸身亡之后,贴出通告帮亡夫还债的故事。陈美丽坚持诚信为本,无论是手持借据的,还是没有借条的,陈美丽都一一偿还。她宁愿自己过苦日子,宁愿自己打工赚钱,也要还清亡夫所欠。她那种不仅自己讲诚信,也信他人的高贵品质,那种人死债不烂、欠债就要还的朴素思想,感动了亿万人。该片已进入最后合成阶段,即将在全国上映。

影片催人泪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人公诚心对待债主,去疑心而积信义,谱写了一曲颂扬诚信的赞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导演从细节入手,营造出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情节,让观众的情绪不由自主地跟着主人公走。陈美丽丈夫救火身亡后,年老的婆婆、呆傻的弟弟、两个年幼的女儿以及一所破旧的房子所组成的贫苦家庭怎么生存?这深深地牵动着观众的心。是拿着亡夫的抚恤金过一段时间的“好日子”?还是弃家不管而远走他乡?当美丽毅然贴出公告,决定用微薄的抚恤金和自己出去打工来替亡夫还债时,一些观众先是吃惊,继而有些不理解,最终却被她的诚信和善良所感动。当美丽找到大女儿红红后并与之抱头痛哭,承诺绝对不离开女儿、不离开这个家的时候;当她冒雨赶到医院送钱救人时,她的举动,让观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交融、真切的情感共鸣。正是这种对人物心灵细致入微的刻画,使一个个人物形象生动,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星空;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美化一个季节;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涌动起整个海洋,这就是诚信的力量,也是电影《美丽的故事》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当今社会正处在大变革、大变动、大变化、大发展的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思想意识多元化,以致见利忘义、诚信缺失、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社会呼唤诚信,时代呼唤诚信,民众呼唤诚信。陈美丽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最重要的财富。影片中,当混水摸鱼的小混混被带进挂有“惟德乃馨”的宗祠,想骗钱的骗子被戴上手铐,泼辣而又视钱如命的宝生嫂主动退还多要的300元钱时,我们从中看到了诚信的力量;当帐本被找到,帐目借支基本吻合时,我们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故事发生地江西德兴的一些乡村,是陈美丽诚信故事肥沃的土壤。当美丽替夫还债的故事感动全社会的时候,我们发现,诚信的远离,其实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痛。

影片用优美的镜头和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简单而又不平凡的诚信故事,让我们切身感受到,道德模范其实很平凡,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楼上楼下、前村后院。影片正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引导观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使以诚实守信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深入人心,这在金钱万能、物欲横流的今天,无疑是一笔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绝大部分人看过此片都会做同样一件事:留下眼泪。

故事情节很简单,简单的能让在看到一半的时候就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秋田犬小八在运输途中丢失,被教授帕克带回家收养,在此期间人和狗建立起了亲密的情谊。在小八长大后,它每天都会定时送帕克到小镇上的车站并且在帕克返回之前在车站门前守候。当帕克去世后,小八却依然坚守,默默等待着主人帕克,而这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我想一条狗的寿命估计也就差不多这么长时间吧,它几乎把一生都“浪费”在了等待上,这等待在正常人看来几乎是脑残式的。没有人能把它带走,无论是女主人公还是帕克的女儿,小八就认定了帕克这个主人,真的好像命中注定一样。试想,如果小八没有在运输途中丢失,它是否能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人与狗的情谊?

之前很好奇为什么都没有人阻止小八的举动,甚至连教授的女儿都主动把小八放走,我想在这一点上他们体现了对小八的尊重,也许更多的是对小八对主人的那种忠的尊重,这种忠实在太让人震撼,也正是这种忠让小八坚持了十年,无论刮风下雨。也许用信念一词放在这里更好,对主人会回来的信念,最终在小八临死之前,它感受到了有主人相伴的那种快乐,在快乐中老去。

除了故事情节外,电影的表现手法也烘托出了感人的气氛,气候的变化,背景音乐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描写都更好地表现了主题。影片前半部分感受到的是人与狗的浓浓真情,很轻松,很美好也很温馨,在帕克死后基调改变,伤感,失落,悲凉。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内能把这种如此大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得不说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当然,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以后有幸去日本,可以去下东京的涩谷车站看看,那里竖立着一只狗,长年等候着主人的归来,直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脱贫故事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赴宁夏调研,考察弘德村扶贫产业时的一张现场照片刷屏了。画面生动有趣,既饱含着对扶贫产业的深切关怀,也蕴含着扶贫产业发展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唯有集群智

纳群策 聚群力,才能让扶贫产业之“火”更“旺”。

集群智,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料”可烧。烧“旺”扶贫产业之“火”,有“料”可烧是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扶贫产业的精准选择 准确谋划

高效发展,都离不开众人拾柴的集体智慧。只有把社会各方智慧集中好了

梳理全了,才能真正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料”可烧。集群智,要把好发展扶贫产业思想关。从思想上认识到发展扶贫产业对于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作用

重要意义,把发展好扶贫产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要把好扶贫产业精准选择关。在扶贫产业项目选择上要突出精准,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发展符合当地风土人情

充分盘活当地优势资源的好项目 好事业。要把好扶贫产业发展技术关。集结人力 物力

财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扶贫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扶贫产业之“火”备足“料”。

纳群策,让扶贫产业之“火”有“光”可寻。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用好产业扶贫之策,既能让稳定脱贫有保障,也能让扶贫产业之“火”有“光”可寻。光亮的背后,是对发展扶贫产业集体策略的采纳。唯有广泛采纳发展扶贫产业好的经验

做法,才能让发展产业扶贫更加务实,为带动致富增收提供坚实保障。纳群策,当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公开透明听声音。开好镇村关于发展扶贫产业项目会议,搭建起分享好观点

好举措的平台,因地制宜

因村施策。必须抓细抓实常维护。扶贫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日常维护。针对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日常维护方案,尽可能延长种养殖项目生命线,让其更好地发光发热

造福百姓。必须产业分红到实处。扶贫产业分红坚决不搞“平均分”,立足贫困户的贫困程度,科学民主划分好分红档次,在项目分红中体现精准 体现关怀。

聚群力,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效”可盼。脱贫攻坚良好成效的取得离不开贫困户自身 政府 社会多方的凝心聚力

合力攻坚。唯有聚群力,才能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效”可盼。贫困户当自强,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行动。俗话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黄金。广大困难群众要自觉树立“宁愿苦干

不愿苦熬”的观念,积极投入到村上扶贫产业项目中,有力出力

有物出物,用勤劳的双手收获幸福生活。政府当扶持,政策常完善,为产业助力。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扶贫产业的扶持力度,用更多更好的扶贫政策为扶贫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当支持,常做爱心事,帮助产业兴。社会各方力量要积极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从资金上

技术上 人力上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为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木耳“火”了,黄花“火”了,牛“火”了,越来越多的扶贫产品“火”了,扶贫产业之“火”也随之更“旺”了。扶贫产业之“火”越“旺”,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终胜利的时刻就越近,困难群众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就越指日可待

幸福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忠犬八公的故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过《忠犬八公的故事》这部电影,但是一直没有看过,据说很感人,但是我看过之后,依然落泪了。

《忠犬八公》于1987年改编成故事并拍成日本电影,由仲代达矢主演,该片当年曾在日本引起轰动。新版本由2009年好莱坞拍摄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由著名演员理察-基尔主演。

故事讲的是大学音乐教授帕克旅行回来时,在小镇在车站上拣到一只小秋田犬,他想养狗,他妻子极力反对,但最终小狗成为家庭的一员,并为它取名‘小八’,教授每天要坐火车去上课,‘小八’就跟随教授到车站,晚上再到车站接教授回家。小狗终于长成了大狗,有一天,教授在学校讲课时突发急病不幸逝世,‘小八’依旧在车站等待主人归来,一等就是十年……

为了一份爱等十年,对于一只狗来说已近一生。是什么让‘小八’如此执着,是在车站初见的寒夜里那抹温暖的微笑,还是之后数年如一日的悉心相伴。人生若只如初见,世上有几人能做到?为什么我们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感动,其根源在于我们自己做不到,向善向美的心,每个人都有,可是谁愿意无悔的付出,谁能单纯凭感动生死相许,总是考虑的太多……电影里会不时的出现小八的视角,黑白灰,很微妙,我总感觉它看见的笑容格外灿烂……

我查了下网上的资料介绍,真实的忠犬八公于1923年11月10日在日本秋田县大馆市大子内的齐藤义一宅出生,随后被作为礼物送给东京大学农学部的上野英三郎教授,上野教授很喜欢它,对它比对自己的老婆和外甥都要好。它也对教授感恩图报,每天早上送教授去车站,傍晚准时到车站接教授回家。1925年5月21日,上野教授于大学因急病逝世,八公等回来的却是教授的棺材。八公于教授逝世的第二天就回到涩谷车站,在往后的日子里,它依然跑去车站等教授,不论寒暑,不论刮风下雪,它天天等待着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持续等待了九年,直到死去。

1932年,日本犬保存会的齐藤弘吉把八公在涩谷车站等候主人一事撰写成文并寄稿至东京朝日新闻,以“惹人怜爱的老犬故事”为题刊登于报章上。八公因而成名,及后被称为“忠犬八公”。1934年4月,人们在涩谷车站前为八公树立了铜像。八公“本犬”也出席了铜像的揭幕式。此后,铜像附近的车站入口就被称为“八公入口”。八公死于1935年3月8日,最后与上野教授同葬于青山灵园。如今在涩谷车站北口外,八公的铜像依然矗立在那里,它翘首远望,好像总在等待着什么。

如今,涩谷站前的八公犬铜像,是人们等待朋友的最佳场所。直直地站在八公塑像前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在等恋人,像八公一样,他们脸上没有表情,等待是没有表情的,因为已经没有杂念,已经断念,无论如何就等吧。爱不需要聪明,而需要愚蠢;不需要算计,而需要忠诚。

我上网查了下资料如下:秋田犬——是日本国最据代表性的犬种。秋田犬原为狩猎狗,后经改良成为大型的日本犬。秋田犬是日本的国犬,因为它的原产地在日本的秋田县,所以它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17世纪时,秋田当地的佐竹侯,为了激励武士们,以秋田猎犬培训做为斗犬用,使秋田犬的体型逐渐被改良为大型。20世纪初日本昭和年间,日本国内开始逐步禁止斗犬,秋田犬饲养量剧减,后经有人提倡保护而被誉为国犬。它的类别属于尖嘴犬类,有很大的力量,并且十分的强健,它是非常喜好运动的品种之一。在日本,它的用途是用来做火警警备犬的。在世界各地,它现在已经成为了家庭犬的一分子,并且受到了广大人们的喜欢。秋田犬在日本原产地受到很高评价。1931年正式被承认为日本的国家珍贵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原本对本片的期待不太高,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故事应该是日本人拍的。像《导盲犬小Q》和《十个约定》那样,让人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看完本片才知道,美国人也可以拍出日式的煽情,而且还在多方面更胜一筹。总之,在这不长的电影中,不知多少次我难以“抵抗”,直到视线模糊。

先来说说这个温情感人的故事,这种电影应该算不上剧透了吧。教授在火车站“捡”到一只秋田犬,并把它带回家喂养。一段时间后,这家人再也离不开这只叫八公(Hachi)的小狗了,而八公也再也离不开教授了。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分享,且八公每天都会去火车站等到教授下班归来。日子平静且温情的过着。不幸的是有一天,教授突然发病死亡,而八公却一如既往的每天守候在火车站等到教授从人群中走出来,一等已是十年,直到死去。故事基本可以分成两部分,以教授的死亡为界,大概在一小时处。第一部分,教授遇到八公,收养它,让它健康快乐的成长,每天上班它要把教授送到火车站,每天五点左右它又会在自己固定的位置等待教授下班,而周围的人们也习惯了八公的到来,以及它每天等来教授时兴奋的画面。那一天教授骄傲的给周围的人展示八公会去捡球了,他很欣慰和满足的走进火车站,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第二部分,教授走了,而八公依旧每天去等待,周围的人也照顾着它,冬去春来,直到它再也等不下去了,闭上眼睛,它看见了教授微笑着的脸,对它喊着“Hachi,Hachi,goodboy”。

催人泪下的场景密集的集中在第二部分,也就是从1小时以后开始,我的视线就不太清晰了。从第一部分的叙述来看,走的是一个温情喜剧的路线,不少人与狗之间的小段路还能让人忍不住发笑,一切都看起来那么温暖,教授的女儿也结婚了,后来怀孕了,普通家庭的温馨在这里体现到了极致,看似不温不火,实则让人会心一笑,在这样的氛围中,八公也分享着主人的快乐。

几乎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教授上课期间倒地而亡,氛围就这样哀伤了下来。虽然狗的脸不会有任何的表情,可是我分明从八公的脸上看出了哀伤,哀伤得让人怜惜,它或许永远也不知道它的主人还会不会回来,或者为什么不回来,但它做它自己的事,就是在自己的固定位置上守候教授的出现,它期待着下一个出现的就是教授,并伴随着一声亲切的“Hachi”。它宁愿相信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寿命等到教授的出现,而教授是一定还会出现的。看到这样的场景,所有养过狗,爱狗或情感细腻的人,都会潸然泪下,因为人们明白一只忠犬是会这样做的,它们对自己的主人永远不离不弃。所以,人们会去喜欢狗这种动物。

不得不说本片绝不亚于同类型的任何日本电影,据说本片在日本也是赚走了大量票房的。如此感人的故事,演员也表现出色,本片男主角教授是李察·基尔饰演,他很适合这个角色。在看多了不痛不痒的商业电影后,看到这样一部有内涵有故事的温情片,着实让人感动,而且这样的感动绝不来自于滥情。不少媒体预计,来年的奥斯卡会出现这个名字。故事以教授外孙的讲述开始,也以他的讲述结束,他的题目是我的英雄是八公。这时,唯一不同的是,银幕的这边早已泪流满面。八公原型的铜像温情的故事必将延续。从遇见你的那一刻起,我们,注定会有一生的守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父辈们的故事《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1632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听老妈讲过她在刚恢复高考时怎么利用一切时间去看书算题,和同学讨论,疯狂记笔记,一本高等数学的练习题集在她的同学间广为流传。她还记得她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记一个感动你的人。她没有选择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的主题:写对于毛主席的深切怀念,而是选择去写她身边的一个朋友,写那个女孩怎么身残志坚,用自己的毅力乐观坚持地生活下去的故事。由于她的“个人”选择,她当年的高考作文分数很低,于是在1977年,她落榜了。虽然在第二年的高考中老妈如愿考上了大学,但是这件事情对她的打击至今还是令她记忆犹新。

老妈在她的同辈人中算是幸运的,14岁停课后进了生产无线电器材的工厂,小小年纪就当了工人,没有经历过插队下乡,文革对于她来说除了饥饿和姥姥常年因为忙工作不能按时回家之外,她并没有受到太多命运的不公。但是1977年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梦幻般的年月,文革的到来,使她本应该在学校做一个学生安心学习的生活,受到彻底粉碎,她说当时看到满大街贴满的大字报,只觉得是“好日子到头了”。

1977年中央下文件宣布恢复高考,对于她这样被政治运动中断学业的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意味着一种“正常生活的恢复”,这种应该由政府提供并好好维持的社会秩序感和稳定感,在经历了10年无序生活后再次降临,高考本身是人心所向,高考的到来确实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当年每一个中国人终于从“革命人”的身份牢笼中走出来,成为一个不再受组织压迫和摆布的相对“自由”的人。

所以在看《高考1977》之前,我对这部影片还是充满期待的。哪怕明知道这是一部以宣传政府历史政绩,塑造政府光辉形象的“主旋律”影片,可是由于这个题材的缘故,作为一部关于我父母一辈人的,在他(她)们人生的最好年华中发生的一件足以改写他(她)们人生命运轨迹的影片,还是有很多看头的吧。可惜,这份期待最终还是被打破了。这不仅仅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还是一部被主旋律创作思维彻底改写的影片,剧作的漏洞,不合时宜的裸戏,虚假的自相矛盾的人物性格设计,凸显了影片创作者在基本创作态度上的问题。这既不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影片,也不是一部有着感人情感记忆的影片,我想编剧或许对于1977年的高考的了解仅仅建立在一种主旋律角度的想象上,影片没有一个镜头来表现考生在高考考场考试的场景,没有一张高考试卷的完整展现,没有任何细节交代那些在场站青年如何备考,如何在一起复习探讨,而是把主要情节矛盾放在“能否获得考试资格”、“能否及时赶上考试时间”、“能否顺利被学校录取”,并不是说这些问题在1977年不重要,而是影片对于这些问题的展现,其背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让片中青年高喊“有党中央替我们撑腰!”、“这是一个老人的伟大决定”之类的高调宣传和塑造政府正面形象的口号式表白话语。除了让观众看着就肉麻之外,就是大大破坏对影片的情感真实度的认同。

不是说这个题材不应该拍得宏大、伟岸、主旋律,只能说《高考1977》对于这个历史事件的呈现仍然是建立在一个有明确意识形态垄断的创作立场上的,在这个立场之上,所有的情感都可以化作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工具,这样的情感不是建立在个人独立丰富的情感体验上的,所以无关乎什么情感的真实,无关乎什么历史的真实。我们从教科书上看到太多被这样改写的历史经验,它们深深地破坏了以后的人们对于历史进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也深深破坏了每个经历过历史的人们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认识的可能,以及对自己在历史中的行为反思的可能。

《高考1977》从这个角度其实是对一个具有巨大反思价值的重大历史题材的浪费,它的拍摄不如不拍摄,它所呈现的历史观本身就是对1977年那个历史事件的讽刺。高考的恢复给几代人带来“自由生活”并学会“独立思考”的可能,这种对于“自由意志”的饥渴和向往,才是那个时代留给人们最有价值最值得反思的东西。《高考1977》却用这样一个太过虚构的故事粗鲁地代表了当年全体参加高考的知识青年对于高考的理解。这是对历史真相的不负责任扭曲,也是对一代人情感记忆的扭曲。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真实的故事《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简短,故事脉络清晰,经典的永远是老话题。因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所以不忍吐槽电影本身,只谈谈我有点小矫情的感动吧。每个人都活在一层透明的膜下面,我们看得见外面的世界,却接触不到。中国从来就有阶级这种东西,有时候是显性的,可以达到“上品无寒门”的地步,寒门人上升的空间局限在那一隅小地;有时候是隐性的,自由平等的局势下依旧有先富和后富,这是一个以物质和金钱划分阶级的时代。

一个阶层的人总是仰望上一个阶层,就像城乡结合部总是以城市风格为潮流,而乡村总是模仿县城一样,这也是一层隐形的膜。这个膜真的打不破揭不开吗?现在看来当然不是。

平民子弟入大学再正常不过,贫苦出身后来站在人生巅峰的比比皆是。所以我能够相信伊丽莎白·玛丽的故事,也愿意相信。尽管这个故事是以美国为背景,处处充满美国元素,吸毒酗酒收容所,逃学乞讨去偷盗,轻易来去的学府教育,惊人的高额奖学金。剥去这些外衣,故事的灵魂是世界性的:愿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梦想去摆脱生来注定的贫困!我们不一定有伊丽莎白的天才,可以两年读完四年的书,能够以第一名成绩赢得纽约时报奖学金。但是是否至少能够做到,不因为目前的环境否定自己的前途和潜力呢?我们整天谈论梦想,可是我们真的敢想并且去朝着这个方向做吗?难道不是做了一会白日梦,想到成绩,想到家庭,感慨一下社会的压力,调侃调侃政府政治,继续浑浑噩噩下去吗!我觉得相对于以前,这是一个公平的互联网时代,尽管竞争与吞并更为严重,但终究有了成功的可能。

有才华肯努力的会有一条路去走,尽管不如那些出身好的走的容易,但又怎么样呢?我们干嘛要比最后的高度,行进的距离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吗?不管我们最后想做什么,首先要敢想,不妨试一试嘛,万一成功了呢?!感觉有点像心灵鸡汤,还是结尾吧,我喜欢这个故事,也喜欢这个女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观后感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日,我观看了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各位道德模范的事迹感动着我,特别是林俊德院士在生命最后关头仍不忘工作、与死神相搏斗的情景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震撼着我的心灵。生命垂危的林院士宁愿放弃治疗也要工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为了多工作哪怕是一秒钟,强忍着身体的疼痛不愿躺下来,他怕躺下就再也起不来,再也没法工作了。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可他却无怨无悔,从不求回报。正是因为有了他的无私奉献,我们的国防才更加巩固,我们的民族才更加扬眉吐气。多么高尚,多么伟大的人啊!

历史经验证明:无论是成就党的伟业,还是实现个人价值,都需要用一辈子来拼搏,一辈子来积累,一辈子来奉献,一辈子来度量。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一辈子很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恪尽职守,在提高自己职业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我们只有像浪花一样融入党的事业的洪流之中,把个人抱负与祖国的需要对接,才能拓展生命的宽度,回报祖国。我们应以林俊德院士的精神为镜子,时刻检验自己的内心是否有信心、决心。

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党和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意义的人,一个不平凡的人。林俊德院士的一生,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了祖国和家乡上。他走到人生尽头时,已经有资格说一声:我对得起我的前辈和下一代。希望我们走到人生尽头时,也有资格这样说一声!向令人尊敬的前辈致敬!

于是,转身,抱起毯子,迈出了房门,走向母亲,轻轻地为母亲盖上。

天与地之间的距离,不过是低头的瞬间;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不过是迈出房门的那一步,而我,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长故事《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多么令人敬佩的邓希贤啊!

所幸的是,走投无路的邓希贤意外得到巴黎一清洁工米歇尔的帮助,而后,又结识了中国进步青年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遂加入少共,三人成为密友。

邓希贤的道路越走越宽。

一天,邓希贤和外国人比掰手腕,虽然他竭尽全力,但,还是输了。然而使人惊讶的是,邓希贤不但不气馁,反而充满自信地说:“我会成长的!”——短短五个字,却铿锵有力,落地有声,比任何豪言壮语更富感染力。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从贫困交加的旧中国走来的孩子却能如此地坚强自信乐观。这比泡在蜜水中,因一点小事就悲观失望萎靡不振的我们要强多少倍?因这句话,我的心就这样感动着。

是的,人是会不断地成长的!任何一种结果都不是永恒的。永远的胜者是那种拥有胜利者心态的人。

不是吗?在法兰西艰难的五年岁月中,邓希贤从一名求知若渴的学子到一名坚强的职业革命家;从接受革命真理到主动参加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借外债的“拒款斗争”再到1924年7月周恩来回国,他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旅欧共青团”执委的重担……这,就是令人欣喜的、充满暴发力的成长!

为了更好地振兴中华,他心怀忧思,不甘落后,革除积弊,立志改革,同祖国一起成长。而今,我们的祖国妈妈已走过苦难,走向日新月异、百业俱兴了。

虽然,她目前还不够强大,还只是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但,“长江后浪推前浪,病树前头万木春”。她,正挟着狂飙,以一种不服输的胜利者的心态呼啸着冲向未来。

同学们,就让我们咀嚼着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名句:“祖国,我爱你,连同你的缺点!”让我们像邓爷爷、周总理一样,紧紧抓住青少年的大好时光,把源源不断的爱国动力化为学习的行动,刻苦拼搏,孜孜以求,长大了用真才实学,与所有志同道合的爱国人士一起,齐心协力打造出祖国最绚灿的明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产房故事《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顶尖团队历时三年聚焦产房故事

生门》由国内著名纪录片导演陈为军执导。陈为军导演历来关注社会问题,最新作品《生门》则是聚焦了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的生育问题。新生命的降临是每一个家庭的大事,《生门》制作团队,历时三年,跟踪拍摄了多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最终取材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完成本片。

此前,网络媒体曾出现轰动一时的母亲生产全过程的纪录短片,获得了巨大的关注。而纪录片《生门》不仅展现了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遭遇的危险和痛苦,更是将生育与更多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当生育与医疗条件、家庭经济,以及诸多传统观念、伦理道德相碰撞的时候,生育带来的或许不尽是喜悦。影片更是从生育这一个侧面,窥探了五味杂陈的生命体验。

点映活动中,观众手持“先观影后买票”的特质电影票入场观影。所有观众全程表情凝重,不少观众湿了眼眶。在采访中有观众表示:“真实记录血淋淋的事实,是每个人身边都会发生的故事,这样的影片上映太难得”、“很多人并不懂母亲都走过“鬼门关”,这个片子应该多推广,会震撼并且教育每一个人”。影片放映结束后,在场观众纷纷买下影票,表示认可。

该片在各大网站媒体上也以零差评记录急剧升温。12月6日,院线“三剑客”高军、吴鹤沪及赵军联合发出“为中国电影找《生门》”的倡议博文,呼吁更多的观众可以来到影院,体验一场《生门》。

优秀纪录片或成大银幕“宠儿”

纪录片在中国的院线电影中一直处于严重缺席的状态。但是近两年,随着观众观影需求的丰富和变化,一些优秀的纪录片电影纷纷登上大银幕。然而,纪录片与其他故事影片的区别也在于,除去娱乐性之外,纪录片承载着更多的现实意义。《生门》作为首部登上院线的反应国人生育问题的纪录片,在奉献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之余,也提供给观众不同以往的观影体验和震撼感受。在林林总总的院线电影中,有望以鲜明的姿态,冲开一条纪录片的“生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真实故事改编《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1403 字

+ 加入清单

“爸,饭做好了,药也给你放好了,一会儿你吃完放床上就行,等我下学回来再收拾。”说完,她背起书包,匆忙奔向学校,时间是5点40分。

她叫陈金辉,13岁,承德县三家乡松树底村人。对不少孩子来说,是躺在父母怀里撒娇、赖在家里看电视的年龄,然而,13岁的陈金辉可没有这样的幸福,由于父亲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母亲忍受不了生活的重担悄然离去。自2010年起,幼小的她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

为照顾好父亲,她坚持每天5点就起床,给父亲洗脸、倒便盆;为了给父亲看病,她大冬天推着轮椅小跑5里地,甚至累瘫在医院门口;为了省钱,她有时一天就吃一顿饭。

那一年 父亲遇险 妈妈离去

2010年秋,陈志武外出打工,拉货物时突然遭遇了车祸,当场就昏死过去。经医院抢救,命是保住了,却造成了胸部以下瘫痪,完全失去知觉,从此只能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

“那时候,我感觉天塌下来了,孩子才几岁,我残了,家里也失去了生活来源。”说起往事,这个北方的汉子潸然泪下。可是,更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在赔偿问题还没有谈好的时候,妻子却又突然“消失”了!

“我不怪孩子她妈,她也有她的难处,只是可怜了孩子。”陈志武说,直到现在也没妻子的音讯。从此,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年仅7岁的小金辉肩上,她用幼小的身躯支撑着这个家。

那一年 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奶奶的离世,再一次打击了她幼小的心灵。“奶奶是这个世上最疼我的人,那时爸爸病了,妈妈走了,是奶奶陪着我,和我一起照顾爸爸。”陈金辉说,奶奶走后,家里只剩她和父亲相依为命。

为了照顾父亲,每天早上5点多,天才蒙蒙亮金辉就起床了,先问爸爸舒服不舒服,给爸爸擦脸、捶背、倒便盆,然后烧水、下面条。做好了饭,先端给父亲,自己再吃饭、上学。中午放学了,一路小跑回家,给父亲做饭。晚上放学后,金辉先照顾父亲吃饭,父亲入睡后她才写作业。

为给父亲看病,金辉“当家”能省就省。她在作文中写道:“我和爸爸依靠断断续续的救济生活,平时不买油和米,因为它们太贵,我们只能腌点咸菜、吃个面条。”

吃住能勉强,可护理高位截瘫的父亲不是件容易事。陈志武肩胛骨以下没有知觉,只能依靠胳膊挪动身体,在女儿的帮助下坐上轮椅。而导尿、冲洗膀胱等都需要金辉上手。每隔两三天,金辉都会熟练地拿起注射器,提取药物,注入生理盐水瓶,再高高举起,帮父亲“洗膀胱”。

金辉俨然成了父亲的“贴身护士”,她的技术都是被逼出来的。“女儿8岁时的那年冬天,刚下雪不久地上还很滑,我的导尿管突然出了故障,把我折磨得脸都青了。”陈志武说,见此,金辉推着他奔到5里之外的村卫生所。到了卫生所,金辉累得一屁股蹲坐在地上。抚摸着金辉冻麻的手,医生感动得直流泪。

那一年 多亏了爱心人士的帮助

独自照顾了父亲3年,10岁时,金辉和父亲的故事受到了爱心人士的关注。在志愿者的帮扶下,金辉入读了乡里的中心小学,不用每天奔跑在家和学校的路上。“看着孩子,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心疼’“,爱心人士说。

现在金辉的性格开朗了,脸上也有了笑容。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村里为他俩办理了低保。如今,金辉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中学在离家几十里外的乡镇,她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带着父亲一起去外地上学,可生活费用却难住了她。

金辉懂得感恩,她说,从来都不恨妈妈,“因为妈妈给了我生命。”她把《隐形的翅膀》歌词装在兜里,每天都哼一遍,“我知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金辉说,她的希望就是,和爸爸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钟南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疫情当前,小家和大国,无疑先有大国才能有小家。无数志愿人员奔赴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剪短头发甚至剃成光头,许多热心市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捐赠口罩,不留名字。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奔走在疫情一线,从未放弃。

万水千山的距离,是你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用爱扛起生命的重量,我向你们致敬!

这场无声的战役打响以来,千千万万医护人员奔赴前线,自动请缨毫不犹豫毫无退缩,微信群里一句句“我请愿”“我报名”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誓言,请战书上的一个个红手印是我见过最耀眼的色彩,视频上掉落的一缕缕发丝是我见过最决绝的感动。

如果这算是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奋战在前线的全体战士,写给坚守岗位为人民服务的勇士,写给同是中国的英雄相见而又不能见的亲人,写给努力抗击疫情的所有人,待到春暖花开之际,见面必定热情相拥。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运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每个人都应当牢牢坚守自己的战位,只要我们继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相信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无数“逆行者”的拼搏奋斗,一定能战胜疫情 打赢这场特殊战争,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真实的故事《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17岁开始用2年的时光学完高中4年课程,获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这是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一段自强不息昂扬奋斗 的生命历程。在这部励志向上的美国影片《风雨哈佛路》中,托拉·伯奇演绎了一个女孩子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努力奋进的故事,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情感。影片传递给人们的除了心灵的震撼,还有深深的感动。

莉斯,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世界最高学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迹足以让每个人动容。

拥有金色头发的女孩,童年在贫穷和饥饿中度过。莉斯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父亲酗酒最后进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头。

不久,母亲去世了。

母亲因艾滋病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连简单的葬礼仪式都没有。只想渴求父母亲情,这人世间最基本的愿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静静躺在上边,和她的母亲做最后的告别。她静静地在心里对母亲诉说,回忆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点滴的幸福时光。母亲已经离她而去,世间最爱她的人已经离她而去。一个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亲情围绕的弱小女孩,当她最后的一丝希望都破灭的时候,留给她的,除了伤心,只有伤心。

如果沉沦下去,她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她要开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诚最终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机会。父亲作为她的上学的担保人,从收容所出来。办理完担保手续出来的时候,父亲对她说,好孩子,坚持学习,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着父亲远去离开的背景,这个弱小的女孩坚定了信心,从容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她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17岁到19岁,两年的时光,她学习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作为奖励,她以全学校第一的成绩和其他9名同学获得了免费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

一个浓郁的秋季中,金黄色铺满整个季节。在写满辉煌的树下,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面对大学的殿堂,她决心实现她的又一个愿望--她要成为这所大学学府中的一员,她要证明给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实可以改变。

人生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会让一个付出努力和艰辛的女孩收获喜悦;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12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同样一个金色的季节,作为哈佛大学--世界最高的学府的一员,她安静坐在了校园的教室中。也许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用她的执着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她自己,改变了她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地球的故事学生观后感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本科普书——《地球故事》,它让我了解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神奇、奇妙和美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形成、发现亚洲和地球的奇妙令我惊讶

其中《地球的奇妙》是这样描述地球的:“实际上,地球不是圆球,而是一个椭圆的球形。它的两极稍扁,北极处于大海之渊,南极则是在高原之巅。”——难道地球不是圆的吗?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可书上告诉我的答案:由于地球两极之间的中轴线长度只比赤道直径短1/300。因此地球是椭圆球体。

还有“地球上的光到太阳需要8分钟,到达木星需要43分钟,到达比领星需要4年零4个月,到达北极星则需要400年。”“以火车为例:一列普通货车从地球出发,需要经过二百天才能到达月球;到2233年可以到达太阳;如果人的寿命是七十多岁,要经过一千万代人,这列火车才能到达北极星。”……这个宇宙是多么奥秘,我不禁喜欢上它,我希望我能了解更多更多。

《地球的故事》将我们所关心的事情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人如何寻找食物和宿处、如何找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方式,好懂又好记。它培养了我对科学的兴趣,丰富了我科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雷锋的故事观后感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一直认为学雷锋只是简单地帮别人一个忙,读了《雷锋故事》才明白,雷锋是个做了22年好事的人,而我们不过只是做了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好事。话说的好“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所有人都能偶尔帮别人一个忙,但是很少人能做一生的好事,更别说做好事不留名了。雷锋做了多少好事?好多好多都数不清了,而且还经常不留名。而我们呢?路上,遇到一个有麻烦的人,我们是极力帮助还是置之不理?有的人还在一旁看热闹,瞎起哄。别人向我们请求帮助的时候,我们的爽快地答应,还是当“耳边风”?还是嘲讽一番?一大串的问好后,答案会是什么?相信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帮助别人,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做到吗?就算做了,我们会留名吗?即使我们不留名,我们能坚持做一生好事吗?这些问题,是我们要思考的。有些人会说,我们是想做好事啊,可是就是没有机会呀。如果在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老人或者孕妇,在“老弱病残”座位上的年轻人会主动让座吗?其他座位上的人,会心甘情愿地让做吗?

我以前常想有个机会做好事,可每当机会来临时,我却毫不觉察,等机会过掉了,我又懊悔不已。许多人也许像我这样吧?让一个个学雷锋做好事的机会白白过掉了,却毫不知道。也许是因为习惯,或者是其他什么,但我们一定要知道,把握住机会,是和做好事一样重要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雷锋做好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成长故事《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你不愿我步他们的后尘,你想看我能超越他们。”16岁的邓希贤带着青年人的满腔热血以及父亲的期望不远万里赴法兰西勤工俭学,难忘的是离别时父母亲频频回头的景象,这部电影以更加朴实简单的视角来平视一个16岁的少年如何实现从蹒跚踉跄向坚定沉稳的过渡,在邓希贤的身上我看到的是无数革命前辈们铸就坚强意志的缩影,从小历经磨难,道路几经坎坷,终于找到了灵魂的归属,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人要有骨气

何为骨气?纪德铭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饿肚皮就能长中国人的脸吗?骨气能值几个钱?在这部电影中邓希贤与纪德铭一直形成鲜明的对比,熟话说的好,穷困潦倒的时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古人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人最讲骨气,饿肚皮虽然不能长中国人的脸面,但是为尊严而饿肚皮能体现中国人的骨气,恰恰相反的是,骨气是无价的,是任何金钱都买不来的。

但是纪德铭却也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尊严的人,他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大丈夫要受得了胯下之辱。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一味地要骨气却丢了饭碗的人是死脑筋,不懂得转弯,古代不也有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还能为刘邦的一统做出非凡的贡献吗?的确,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点是更多的人折腰受到了利益后就不愿再站起来了,更多的人沉浸于接受别人给予的施舍而失去了那颗追求高尚的心,即使他们曾经拥有过,韩信这样的人是鲜有的,这也是为何从古到今,能人将士们更愿意去推崇铮铮铁骨的缘故。

骨气,是硬朗之气,是刚强不屈的操守。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人要有骨气,不趋炎附势,不要因为一些蝇头小利的诱惑而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方向。

我会长大的

电影中不断重复出现这句话,一次是在邓希贤与米歇尔第一次见面时扳手腕输了的时候向米歇尔说的,当人高马大的米歇尔向邓希贤发起扳手腕的挑战的时候,邓希贤毫不犹豫地接受挑战,虽然最后还是由于力气不足而输了,但他的脸上有着的是不折不饶、敢拼敢闯的中国青年气概。

我会长大的,一字一句都包含着对不公社会的斥责,与跌宕起伏命运的抗争。也是这样的一句话不断地激励着邓希贤在艰苦的岁月里获得成长,获得走向伟大的动力。当筹划在《赤光》上发表反帝国主义宣言的时候,面对邓希贤事先已经写好的宣言,他的两位同志感慨道贤娃子长大了,他却说,这都是逼出来的。人总要经历些东西才能真正的成长,改变先辈们的正是生活的艰辛、困窘。当时帝国主义、北洋政府不断地压榨人民,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就是被逼出来的,也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如同邓希贤一样,中国共产党逐渐地长大。

我会长大的,在过去,前辈们不惜用生命来换取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的年纪与那时的邓希贤旗鼓相当,在珍惜前辈们的成果的同时,我们能否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我们的贡献呢?我想这是我们当今青年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为求火种天涯行

这只是电影插曲中的一句歌词,却十分的真切。有一大批有志青年为了实现工业救国而奔赴法兰西学习,在当时的情况下,留洋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这些青年们很大一部分都是家里变卖家产才得以出国的,他们都担负着长辈的期望,盼望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然而,弱国无外交,这些青年们在法兰西遇到了种种困难,甚至有人因此而自杀。

“哪个家庭没有父母,哪个家庭不举债供养,求学未成身先去 ,悲哉,悲哉!他以死唤醒还做以工业救国梦的人,是谁造成我们今天的惨状,是谁逼死了这样的有志青年,辛苦劳作何时了,各位的报负何时圆,我们不能逆来顺受,只有抗争,抗争啊!”电影的言辞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此时的邓希贤也开始思考自己来到法兰西求学的意义,幸运的是,他在这时候遇到了赵世炎。

盗火者,就是要把革命真理之火拿到手,传到中国去,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去奋斗。无产阶级在这场斗争中失去的只是脖子上的锁链,而他们所能获得的却是整个世界。西方留学,学的就是这个办法,学的就是让中国崛起的办法。

毛泽东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回看这部电影,激起了我内心的满腔热血,幸运的是,我们并不处在动荡的年代,今天的中国逐渐地崛起,让全世界的人拭目以待,在未来,中国将扮演更多的角色,我们不仅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应当为国家的昌盛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