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12种应用文体写作基础指导(热门20篇)

浏览

1942

作文

833

写作指导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多角度的作文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作文中心。

1、从流浪汉的角度:流浪汉虽然令人同情,但材料中的流浪汉似乎并不如此。注意“津津有味”一词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句。看得出,流浪汉很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并不感到沮丧。这个角度令我们联想到了许多版本的“寻找快乐”的故事(快乐在我心中)。

2、从行人的角度:行人出于同情,施舍了十元钱。行人的同情心值得肯定,但行人肯定不知道这个流浪汉的内心快乐。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施舍行为给这个流浪汉带来了什么。这个角度阐述的道理是:施舍与尊重他人的关系。

3、从材料结尾的角度:材料结尾行人的施舍引起了流浪汉的反应(或称之为思考)。这个结尾为“续写一个故事”作了必要的准备。从这个角度,我们该思考:流浪汉会有什么反应?愤怒行人的行为?反省自己的不思进取,满足于自己暂时的有酒喝有饭吃?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怎么走? 按此思路进行续写,只要故事的发展合乎逻辑,也是符合作文要求的。

4、最好的立意,就是全面把握材料的角度,把握流浪汉“惊醒”与“怔怔的”立意:人间还有爱/世界有爱/寻找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写人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一、抓住人物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二、选用典型事例。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三、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小编收集了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散文重在抒情,也贵在抒情。因此,如果是写人叙事,则要借事写出自己对某人的深深眷念或者对曾经岁月的悠悠情怀;如果是写景状物,则要托物抒发个人对生活或者人生的感悟。真情实感,散文之魂。

那么,散文中的“事”是如何呈现的呢?一般以两种形式呈现:1.不是牵动社会神经的大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丝丝小事,或曰琐事;2.即使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较为完整的一件事,也不是像写记叙文那样将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往往只撷取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片段。但是,我们在写这些琐事或片段时,又一定要流泻一片真心、倾注一段真情:或尊师爱长,心绪奔腾;或恸亲伤逝,悲痛难抑;或遭逢困厄,郁愤难平;或怀乡思人,婉转缠绵。如果能将这些琐事或片段用情感的线索巧妙地组合起来的话,那就是韵味深长的散文,此之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如何让情感融入散文呢?首先,面对题目,我们要搜寻自己生活中有关的人物、事件乃至画面;接着,用心过滤出其中的情感因子,即曾经使你的心弦颤动过的某一个点;最后,把这样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用形象生动的文字表现出来,让字里行间溢满绵绵情意和幽幽诗意。

当然,在对琐事或片段的叙述中,为了增加散文的情感底蕴,也要适当运用一些写作技巧:

第一,画面神化。在写人叙事散文的写作中,为了增加抒情性、文学性,往往要适当地来一点写景状物,模山范水,这就有了画面描写;而散文的画面如果没有飘逸神韵诗意的话,那就是“死”画面。试想,杜甫如果不是孤独悲秋,笔下就不会出现“萧萧”的“无边落木”;李清照如果不是“凄凄惨惨戚戚”,就不会绘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图景。因此,“画面神化”就是美景丽物与神韵诗意的融合。其神韵,是感人的情趣;其诗意,是灵动的文字。

那么,如何使画面神化呢?概言之,即绘声绘色,描情摹态。具体言之,除了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之外,还要运用“想象掘进”法。一般来说,在开始生成画面时,也需要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但那指的是生成现实之景;而作为写景状物的散文,还要在现实景物之上加一点想象之景,而且这个想象的层次还要尽可能逐步掘进,使散文的神韵诗意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体现出来。下面举一习作《生如葱兰》中的一段话为例:

葱兰的颜色是如此的洁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纯粹的白。白得无畏无惧、肆无忌惮,纯粹得叫人嫉妒。她的花瓣是如此舒展,毫无保留地露出她金黄色的花蕊——像是一颗炽热的心。那滚烫的金黄啊,我真怕会溅出来。而她的花柱高高地立起,卑而不微,纤而不弱。从侧面看去,她则呈现一种拥抱的姿态——张开双臂企图把蓝天拥在怀里。

这一段话写了葱兰的颜色、花瓣和花柱三个方面,这是现实之景的主线。但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景物主线的感知上,而是借助想象不断延伸。例如作者写了葱兰的“金黄色的花蕊”,接着说“像是一颗炽热的心”,这就是展开的浅层想象;“那滚烫的金黄啊,我真怕会溅出来”,这是更深层次的想象,因为它完全是建立在一个想象“炽热”之上的。由于有了这两个层次的逐步掘进,作者对葱兰的礼赞向往的神韵就飘逸而出了。

可见,“画面神化”可以让画面既充满动感,又溢满人情,从而见出内情与万物相生、心声与天籁交融的韵致,此之谓“体物赋情”,“形神兼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小说写作技巧指导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只要掌握了小小说的构思技巧,写好小小说并不难!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小小说写作技巧指导,欢迎阅读。

在选材上,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幅剪影;在布局上,不必求全,力求单纯简明;在表现手法上,大都采用白描手法,寥寥几语,就刻画出人物形象;在结构上,力求巧妙含蓄,使人读后回味无穷。初学者大都形象思维能力强,富于想象,只要掌握了小小说的构思技巧,写好小小说并不难!。

一、开门见山,直入故事。

故事的起笔贵在简捷。不少人却是信马由缰,远远写来。甚至有些人在小说的开头还要议论一段。切记小小说是用凝练的故事情节演绎对话题的理解,绝不可随意议论。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虚构的世界,很能抓住读者。

二、叙述故事,要言不烦。高明的作者演绎故事,都是紧扣中心,不枝不蔓,剪裁得当。人物、地点、情节往往都比较集中。而初学者要么实录生活,事无巨细,一一写来;要么天马行空,东拉西扯,不着边际。这样都容易导致情节淹没主题,甚至偏离主题。切记故事的发展取决于主题的需要,绝不可随心所欲。好的小小说往往都情节紧凑,详略得宜。

三、细节描写,血肉丰满。

细节是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景,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特别体现在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神态描写之中。小说以情节取胜,但绝不能没有细节。情节曲折当然会抓住读者,细节的成功更能打动人心。很多人构思小说,常常将故事拉得很长,甚至要将一个人从出生、成长到事业成功都写在一篇小小说之中。这样就难免会流于概括,把小说写得颇像一个长篇的梗概,索然寡味。切记细节描写可以让小说血肉丰满,形象鲜明。

四、人物描写,符合身份。

小说来源于生活。尽管塑造人物可以运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但小说中的人和事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每一个人物的言行举止,都要切合生活中这一类人的身份特点。尽其相,肖其神。

五、叙述安排,别具匠心。同一样的故事,不同的讲法,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客观生活常常是比较复杂的,一件事情的起因往往千头万绪,发展往往波澜起伏,结果常常出人意料。这些内容都令人难以割舍。但在有限的篇幅里,故事如何讲,从什么地方讲起却十分值得思考。很多人构思故事,总是习惯于一味从头讲起,而这样讲常常会流于平淡。小说构思的匠心,可以说主要就体现在叙述故事的方法上,叙述先后、详略、主次的选择安排上。

六、巧妙安排,揭示主题。

小说将主题含于故事情节之中,优秀的小说往往还因此赋予主题以多义性,增加了无限的魅力。小小说写作必须有较为明确的扣题感。而这绝不是说可以自已站到小说之中,议论一番,申告一番。构思小说的时候,必须考虑在小说中点题的方式方法,比方说,可以借故事中的人物的嘴来点题,可以突出故事中的有关情节、线索来点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英语写作基础教程课件

全文共 340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课件是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教具,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语写作基础教程课件,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性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英语写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例如词汇的恰当用法、英语成分与各类型结构的多样化运用等,并能按照不同要求正确书写便条、信函和通知等应用文,缩写课文内容,组织提纲并根据提纲书写短文(150单词左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面向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应具备基本英语写作能力,达到英语专业入学时的各项要求。

三、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Unit 1:正确用词

【学时】3

课堂讲授学时:2

其他教学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举例及练习提升学生对词汇的敏感度,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词汇;写便条。

【本章重点及难点】

辨析词汇不同侧面的意义,如:denotative & connotative meanings; affective & collocative meanings.

【教学内容】

1. Denotation and connotation

2. Attitude and collocation

3. False friends

4. Subject-verb agreement

5. Note-writing

5. Follow-up exercises

Unit 2:恰当用词

【学时】3

课堂讲授学时:2

其他教学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会鉴别不同文体,即正式、常用、口语和俚语,并根据不同文体使用恰当的词汇;写较为正式的便条。

【本章重点及难点】

避免中式英语

【教学内容】

1.Various styles in English

2. Chinglish

3. Writing notes to older people, strangers and business clients

5. Follow-up exercises

Unit 3:简洁精确用词

【学时】3

课堂讲授学时:2

其他教学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纠正学生习作中常见的冗余用词,帮助学生建立分类记忆词汇的习惯从而精确用词;写正式通知。

【本章重点及难点】

提高学生对词汇细微差别的敏感度,尤其是名、动、形容词,培养良好的词汇学习的习惯。

【教学内容】

1. Conciseness

2. Preciseness

3. Effectiveness

4. Modifiers and related problems

5. Informal notice

Unit 4:基本句型

【学时】 3

课堂讲授学时:2

其他教学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例句比较,使学生理解并学会选择恰当的词汇作主语,避免动词的名词化倾向;明确主语通常的位置及主语后置时的影响;总结何种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或被动语态的原则;归纳一般现在时的较特殊用法及单句中时态的匹配;掌握虚拟语气的常见用法;学写正式通知。

【本章重点难点】

构建最基本句子框架;句中词序的变化对语意重心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Subject and its position

2. Active voice & passive voice

3. Tense and sequence of tenses

5. Mood

6. Extended notice

7. Follow-up exercises

Unit 5:基本句型的扩展(一)

【学时】 3

课堂讲授学时:2

其他教学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扩展基本句型的方式之一:增添修饰成分,并会正确使用七种类型的修饰语;正确使用定语从句达到强调作用;为段落缩写。

【本章重点难点】

使用修饰语扩展句子,以及修饰语的顺序。

【教学内容】

1. Attributes

2. Relative clauses

3. Incomplete sentences

4. Word order

5. Precis for short paragragh

6. Follow-up exercises

Unit 6基本句型的扩展(二)

【学时】3

课堂讲授学时:2

其他教学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会使用分词和独立主格结构来扩展句子;为较长篇章写缩写。

【本章重点难点】

复杂分词结构的使用;学会在两个或以上的动词中正确选择用作分词结构的动词;避免悬垂修饰语、连写句、连串句。

【教学内容】

1. Participles

2. Absolutes

3. Comma-split sentences

4. Fused sentences

5. Precis for longer articles

6. Follow-up exercises

Unit 7连接句子的方法之一:并列

【学时】3

课堂讲授学时:2

其他教学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列在单词、词组、从句和句子这四个层面的使用;学会不同类型连接词的用法;掌握并列句的具体用法和功能,以及更为复杂的并列句的使用,例如并列词的重复或缺失、用分号连接的并列句和有插入结构的并列句。

【本章重点难点】

如何正确应用并列句;错误的并列。

【教学内容】

1. Coordinate structures

2. Coordination at the sentence level

3. Functions of coordinate sentences

4. Advanced usages of coordinate sentences

5. Lack of unity & faulty parallelism

6. Follow-up exercises

Unit 8连接句子的方法之二:从属

【学时】3

课堂讲授学时:2

其他教学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辨析并列句与从属句在表达语意上的区别;正确使用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理解从属句的两大功能;学写提纲。

【本章重点难点】

从属句的有效使用;从属句与并列句的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

1.Subordination vs.coordination

2.Types of subordination

3.Functions of subordination

4.Effective use of subordination

5.Misplaced modifiers

6.Basic format of a short composition

7.Follow-up exercises

Unit 9句子多样化

【学时】3

课堂讲授学时:2

其他教学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句子多样化的重要性,并从句子长度、句子结构、语意重心和句子开头这四个方面达到句子多样化的目的;正确使用倒装,避免逐字翻译;学写短文开头。

【本章重点难点】

达到句子多样化的方法;如何通过重新排序和特殊结构达到强调的目的。

【教学内容】

1. Ways to achieve sentence variety

2. Inversion &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3. Introduction of a short paragraph

4. Follow-up exercises

Unit 10标点符号

【学时】3

课堂讲授学时:2

其他教学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功能和用法;学写短文结尾。

【本章重点难点】

标点的用法;插入语的三种不同标点组合的区别。

【教学内容】

1.Functions of punctuation

2. How to end a sentence

3. How to join sentences of equal weight

4. How to punctuate within a sentence

5. The conclusion of a short composition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和写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由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发现使用规律,结合小组活动和个人训练等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学习热情。在课外布置适量的写作任务,及时操练和巩固所学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加强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本课程教材为邹申主编的《写作教程(第一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如何指导感恩话题作文的写作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感恩

宽泛的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的情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

(二)对谁感恩。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和范围。

在写作范围上同学们一定要拓宽选材空间,可以思考的范围有:回顾历史,放眼社会,倾听大自然,展望未来。

在写作对象上同学们要倾注丰富情感,可以寄托的情感的载体有人、物、景、事等。

(三)感恩的原因。

这是这篇作文的写作缘由。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

使世界变得美丽;感恩,使我们拥有爱心,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但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感恩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展现自己与写作对象之间发生的事件交往、情感交流和独特体悟。很多事情、很多情感值得我们写入作文。可以参考的有:

1父母亲的爱惜、呵护

2老师们的指导、教诲

3朋友间的关心、提醒

4陌生人的帮助、风险

4大自然的恩赐、赋予

5失败后的鞭策、启迪

6祖国、民族的强壮、哺育

(四)怎样感恩

感恩,不像你想像得那么遥不可及,它做起来也很简单。以下给出几个小材料,通过这几个小材料,总结下我们可以借鉴的感恩的做法:

一.为何国王把王位传给第三个儿子?

有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支撑他们。三儿子: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第三个儿子。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真诚,它应该来自心灵的深处。

二、小女孩为何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老师正在做一次如何感恩父母的调查。一个同学马上说:等我长大的时候,我要送一套很大很大的别墅给他们。其他的同学露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南极的冰川和北极的极光就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其他的同学传出不小的赞叹声。只有一个女孩怯怯地说:我要给妈妈洗头,让让她的长发飘逸起来空气在这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心跳声。为什么?老师不解地问。在一次车祸中,妈妈的双手致残了,只有我给她洗头对妈妈来说,洗头是种幸福!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爱,它是幸福的另一种表达。

感恩需要细心呵护,它应该来自平凡的生活。

三、奥运会冠军顾俊的感人之处何在?

《江南时报》报道,载誉归来的奥运会冠军顾俊回到家乡无锡,得知父亲顾德元所在的无锡第四纺织机械厂正遇到贷款难题,便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16枚金牌,给父亲拿去作为贷款抵押。如今,这家企业蒸蒸日上。当职工们共拿出20万元奖励她时,顾俊却说:我为家乡人民做些事情是应该的没有家乡的哺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提升境界,它应该来自博大的胸怀。

四、国手拒绝回国原因哪般?

釜山亚运会之前,中国篮球协会召回在美国打球的王治郅,准备将他与姚明、巴特尔组成固若金汤的防线。然而,由于害怕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这位无人能替的国手最终没有回国效力。比赛的结果可以想象,我们以几分之差屈居亚军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应该远离冷漠,拒绝自私,对心胸狭窄勇敢地说不。

[如何指导感恩话题作文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中考看图英语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254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几年的中考英语当中,很多省市已经摆脱了单一作文模式,采用一大一小两个作文相结合的模式。例如,去年辽宁沈阳中考英语作文就是一个小作文,应用文-写假条,加上一个大作文,汉语提示作文构成。今年,北京中考英语作文也将是两个,一个看图作文在加上一个提示作文构成。这一讲,我们先来学习一下看图作文的写法。

看图作文要求考生按照所给图画,通过合理的联想将一组画面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看图作文与其他类型作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除了要求考生有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考生有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

写好看图作文应注意的事项1、结合文字提示,正确理解图意。一般情况下,看图作文在提供图画的同时也附带有简要的文字提示,我们可以利用文字提示去正确地理解图意,得到要点。切忌孤立地看图而忽视文字提示。

写作从图画的细节出发。所谓细节,就是指图画中的人物、事件、地点、环境、时间、动作等。依据图画细节,就可以把图画的内容用英语具体而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三)例题分析(例题)

同学们,看到下面的四幅图片及相应的报道后,你感到最担忧的是哪两种情形?请简述你担忧的理由并提出建议或希望。

要求:

⒈ 从所给素材中任选两种情形进行阐述,不可多选或少选。

⒉ 条理清楚,意思连贯,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⒊ 词数 80 ~ 100。

参考词汇: 建议 suggest v. suggestion n.

气体 gas n. 污染 pollution n.

THE POLLUTIONS

① One third of the worlds people dont have enough clean water.

② More and more diseases are caused by polluted air.

③ People are disturbed quite often by kinds of noises.

④ Every person in our city makes about 1.8 kilos of rubbish every day.

这道看图作文题,主题和图片连接得不是很紧密。从考查的形式上来说,虽是看图,实质上却属于提示性的作文。这个作文应该结合个人的观点,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大的。做这个题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1、认真读题。注意,题目虽然给了四幅图,但是却只要求写其中的两个就行。

2、题意要求的是阐述个人的观点-最担忧的两种情形。而不是对图片进行描述。

3、结合所给的提示。提示中,对每种污染都进行了阐述,考生可以这些描述进行写作。

4、注意字数,语法,拼写等,避免错误。

下面是两个例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One possible version:

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pollution I worry about. The most serious two are water pollution and air pollution, because people cant live healthily with dirty water and polluted air, nor can animals. More and more diseases are caused by polluted air.

I think factories should not pour dirty water into the river directly or produce more waste gas. Wed better go on foot or by like instead of by car, because more cars mean more waste gas. We should make our world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Another possible version:

The first fact I worry about is noise pollution. People cant sleep well if there is too much noise. Thats why so many people prefer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rather than live in the noisy city. I suggest all the factories and cars shouldnt make terrible noises. If they make terrible noise that isnt allowed, they will be fined, and we can also produce the cars which cant make terrible noise.

The other pollution is rubbish pollution. If everyone makes so much rubbish, one day we may live in a world filled with rubbish. Some people throw the waste paper about. I suggest rubbish should be put into different kinds of dustbins or paper bags.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的评分标准。一般来说,各地的评分标准都和下面的这个标准差不多。这个最高的标准,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写作的目标。

评分标准:

1. 内容完整,语句流畅,无语法错误,书写规范,给9-10分;

2. 内容较完整,语句较流畅,基本无语法错误,书写较规范,给6-8分;

3. 内容不完整,语句欠流畅,语法错误较多,书写较规范,给3-5分;

4. 只写出个别要点,语法错误较多,书写欠规范,只有个别句子可读或不知所云,给0-2分。

看图作文不可小视。希望大家掌握答好这种题型的要点,并积累词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议论文写作基础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的文章,其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统摄全文的观点,是全文的灵魂,也是其它两个要素围绕的核心。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材料——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它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中心论点。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它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论据和论证必须指向明确,且有说服力,才能形成整体合力,从而影响别人的想法,接受文中的主张。这就要增强议论的“向心力”。

一、中心论点

“向心力”原来是个物理学概念,是指使质点(或物体)作曲线运动时所需的指向曲率中心(圆周运动时即为圆心)的力。这里我们借用这个概念来形象说明一下议论文的写作吧。这个“心”就是中心论点,这个“向心力”指的就是论据、论证的说服力;增加“质点质量”——材料或加大“速度”——论证即可增加“向心力”。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正确,我们常常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给出论据,并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如果这些论证和论据是有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当然是正确的),那议论的向心力就会增强,中心论点就能使人信服。反之,则会弱化向心力,甚至还会产生离心现象,将极大地削弱论证力度,最终使论点“立不住”,甚至“不可信”,达不到使人信服的目的。

二、论据

对论据而言,首先要增强论据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真实性是基础,不能随意捏造,因为议论文要靠论据来支撑,如果有一个论据是假的,那读者就会“窥一斑而见全豹”,推而广之,进而全盘否定你的观点。对于引用名人名言,一定要写明谁说的,否则就会减少可信度,读者大都有“因其人而信其言”的思维定势,所以平时是要“牢记”一些名人名言在脑中的。典型性是“公信力”的保证,家长里短、道听途说当不得论据,所举论据应该是众所周知、公认的事实或定理原理,而且是最典型的,这样才能以一当十,增强说服力。新颖性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突出论据的新鲜感和时效性。其次要扩大论据的覆盖面。一般来说,文中所举论据应避免重复,尽可能兼顾不同领域、范围(有时同一领域的多数量也能增强说服力)。“古今中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个人、集体、国家”是思考的几个常见维度。第三要注意论据的表述。对道理论据一般表述为“某人说过某话”就可以了,对事实论据的表述则要注意内容表述的指向性。要在陈述事实的同时,鲜明地将与中心最密切的关联处清晰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淹没在材料中让读者猜测、揣摩,而且还要着重对事实的结果进行交待,以增强说服力。一般在叙述时要关注四个要点:“人、事、果、倾向性词语”(某人做某事最终结果怎样)。“倾向性词语”是指能清晰表明与论点一致性的“醒目”的词语或语句,使论据与论点保持逻辑上的高度一致性。当然,无论是举例还是引用,在这之后最好加上分析说理的句子,以使论据与论证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共同有力地证明论点。例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三、论证

对论证而言,要增强论证的严密性,这需要学习一些逻辑知识。可以说,逻辑性是议论文的“生命”。我们一般总会用到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归纳法限于“已知”,指向“温故”,演绎法助人探求“未知”,指向“知新”。运用归纳法时注意不要“以偏概全”,把话说死说绝了,需要辩证、全面;运用演绎法时注意“推论”的合理性,要符合逻辑。特别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用语要恰当,造句求精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校外事情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395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校外事情作文多要求反映出社会的新面貌新风尚,应该怎么写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写校园外的事情的作文类型

1.通过一件事情,反映出社会的新面貌新风尚;

2.写一件在校外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二、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题目

1.《上学路上》

2.《这件事教育了我》

3.《一件小事》

4.《放学以后》

5.《路遇》

6.《感人的一幕》

7.《这件事对吗》

8.《社会新风》

9.《发生在街头的一件事》

10.《愉快的一天》

11.《这是一件真实的事》

12.《________见闻》

三、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开头

1.《上学路上》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那天,风特别的大,把地上的落叶吹得满天都是。

第二种开头:护龙街是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一条街,这一天,我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2.《这件事教育了我》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爸爸是警察,负责我们这一片地方的治安工作。有一天,一个人来找他,手里还拿着一大包东西。

第二种开头:“你怎么能收下他的东西呢?”爸爸下班回来,得知我收了一个陌生人送来的礼物时,非常生气。我站在一边,低着头为自己辩护:“他送到我们家来了,我就只好收下了。”

3.《社会新风》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在我们的周围,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值得赞颂的事情,今天,我要说的一件事情,就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善良友好的感情。

第二种开头:张大妈已经六十五岁了,可她最近竟举行了一场有意义的婚礼,你说新鲜不新鲜?

4.《感人的一幕》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春风吹拂着景德路上的杨柳树,像一位位舞蹈演员一样,杨柳翩翩起舞。

第二种开头:那天,我放学回家,经过景德路口的时候,突然前面有一位骑车的妇女摇摇晃晃,从车子上重重地摔了下来!

第三种开头:感人的一幕永远也不会使人忘记。这件事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

5.《这件事对吗》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气呼呼地跑回家,往床上一扑,眼泪像泉水一样夺眶而出。

第二种开头:双休日,我与妈妈一起去逛街,当我们走到一条小巷的时候,一辆摩托车从远处开来。正好我们身边有一个积水的地方,车子一开过,脏水哗地溅了我们一身。

6.《路遇》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啊呀,这不是我的小学同学张亚吗?”放学时,我看着走在前面的一个人,突然叫了起来。

第二种开头:张亚是我小学时很要好的一位同学,可是她搬家以后,我们就很少见面了。巧得很,我们竟然在放学的路上相遇了!

四、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词句

人山人海/成群结队/三五成群/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大开眼界/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兴致勃勃/满载而归/衷心感谢/千载难逢/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先人后己/扶老携幼/仗义执言/爱憎分明/助人为乐/公而忘私/拾金不昧/排忧解难/一马当先/慷慨解囊/货真价实/百问不烦/笑容可掬/移风易俗/别开生面/返老还童/真相大白/耳目一新/今非昔比/闻所未闻/稀罕/纳闷

1.有的扛草袋,有的搬石块,有的担土筐……人人都是步伐匆匆,急如星火般奔向大堤。

2.熊熊的烈焰像疯狂的火蛇夹杂着灰尘、烟尘在屋顶乱窜。

3.蒙蒙细雨中,邮电支局前的小广场比往日更加热闹了。

4.他们排着队,一个个捧着各式各样的储蓄罐,踮起脚尖,把盒里的硬币小心翼翼地倒进箱中,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

5.他双手插腰,歪着脑袋,噘着嘴,瞪着叔叔,做出生气的样子。

6.这时轮船上人们一阵骚动,有些人皱紧了眉头,用手捂住鼻子,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一些不满的话。

7.李爷爷瞪了瞪眼,气哼哼、颤巍巍地走开了。

8.来的客人可不少,男男女女,穿红着绿,贺喜的,帮工的,凑热闹的,个个喜笑颜开。

9.出题人步步紧逼,抢答者沉着冷静,对答如流,整个赛场上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10.几个老外一下子买了20多条牛仔裤,一边叽哩哇啦地说笑,一边七手八脚地把货塞进大编织袋里。

五、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段落

1.在熙熙攘攘的购物市场上,两个老外正在认真地挑选衣服。那个男老外选了一件风衣穿在身上,转了几下身子,女老外上下左右看了一番后,连连摇头。于是,那个女老外帮着男老外脱下那件风衣,又把它放回原处,转身便来到另一个摊床。摊床上那个精灵的小伙子一边用俄语说:“欢迎,欢迎!”一边很礼貌地拿出一件风衣递给老外看。那个女老外先翻看了一下衣服的商标,接着帮那个男老外穿上风衣,女老外前后左右看了几遍,便指着衣服的商标高兴他说道:“上海,哈勒绍!”两个老外终于买到了一件称心如意的风衣。

(“老外”和“哈勒绍”这两个词语用在文章中,增加了生活的气息。)

2.火红的晚霞中,他们一个个红光满面,兴致正浓。瞧,他们穿着很时髦的蝙蝠衫,随着乐曲的节奏翩翩起舞,脸上的皱纹在优美的旋律中都舒展开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随着乐曲的明快节奏,这些老人的步伐和动作也在不断地变化,时而双脚不停地点踏地面,时而双手有规律地上下起落,时而来个“对佛掌”,姿态潇洒;时而又来个滑稽的“乌龟伸缩”,令人忍俊不禁。扭啊,跳啊,他们越跳越欢,越跳越开心,越跳越显得年轻。

(这一段中的一组排比句用得很好,把老人们欢快舞蹈的样子写出来了。“时而”这个词语是“一会儿”的意思,用它来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最合适了。)

3.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儿又接了上来。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秧歌让人目不暇接,满街的锣鼓声震耳欲聋。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老人跟着秧歌队跑……流连忘返中,说不定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这一段文字的小作者是很会写文章的,他有一个本领,能把句子写得像对偶句一样,让人读起来觉得很有味。比如: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老人跟着秧歌队跑。)

4.这时,一队身着西装的日本朋友从西门走过来,主动向我们招手,向我们亲切问好。他们有的用熟练的中国话与我们交谈;有的拿出小本子让我们签名;还有的向我们赠送红色气球。一位日本女青年为我们画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熊猫。另一位身挎照相机,戴着黑边眼镜的日本朋友,通过翻译向老师表示,为了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愿意与我们合影留念,老师欣然同意了。同学们手持风筝,很快地聚集在一起。几位日本朋友站在后面,亲热地抚摸着我们的头,搂着我们的肩。有一位日本朋友把杨玲高高地举了起来,“咔嚓”、“咔嚓”,一个个中日友好的镜头拍摄了下来。

(作者写日本朋友选了两个重点人物,一个是画画的,一个是拍照的,把这两个人写好了,读者对这件事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5.放学路上,我看见一群人围在一堆,我最喜欢凑热闹,也连忙挤了进去。原来人群中有个讨饭的老人,他面黄肌瘦,破衣烂衫,耷拉着脑袋。地面上,还有一张用石头压着的求援信,信上的字歪歪扭扭的,有些字看不清,我琢磨了半天,才猜出意思来。原来他已经70多岁了,就住在农村,他的儿子和媳妇不养他。有一天,他的儿子对他特别好,说要给他买衣服,把他哄到汉口,一到汉口,他儿子就溜走了。他身上没有钱,也回不了家,只得四处求援。我想:这儿子真缺德!

(小作者很聪明,没有把求援信的原文全部抄录下来,他可能考虑这样太费篇幅了,于是他就只写了这封信的意思。这是对的。)

6.我拿了蒜苗挤出人群,匆匆离开了菜市场。路上,我掏出那张旧票子一看,竟是一张五角的。哎呀,多找钱了,不能占便宜,要向雷锋叔叔学习,送回去不留名。于是,我又急匆匆回到了菜市场,郑重地对售货员说:“阿姨,您多找给我三角钱。”说着,递过了那张五角钱的票子。原想会听到感谢的话,却没料到她没好气地说了声:“讨厌!”扔出两角钱。我满腔热情顿时里外凉透。我一直纳闷儿,她错找了钱,我还给她,她为什么不高兴呢?

回家后,我把疑问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可能是售货员出了差错,怕扣奖金吧!”

(一小段文章却显得曲曲折折,买了菜却多找了钱,去退却又不肯收,相反还骂人,最后还是妈妈说出了原因,但不知道事实到底是怎样的。)

7.决战的第三个回合开始了。机器人发出了比前两次更多更快的指令:“耳、鼻、右眼、嘴、左眼”我急匆匆地按开关。耳,要按两耳的开关呀,我急中生智,两手同时按住,接着按动鼻、右眼、嘴、左眼的开关,只见我面前的机器人接二连三地亮起灯泡,我按完最后一个按钮时,高利均也完成了任务,可他毕竟慢了那么一刹那呀!分辨器朗声宣布:“左边获得胜利!”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欢呼着:“噢,我赢了!”我看看高利均,他像个外国人似的耸耸肩,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我的高兴与高利均的丧气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样写很有效果。)

8.叔叔家有个酒柜,酒柜不算太大却很精致。令人不解的是酒柜里的酒总是喝不完,可又永远放不满。这是为什么呢?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大问号。出于好奇我便仔细地观察了他家的酒柜。原来,叔叔是厂长,找他谈工作办事的人很多。他们每次来手里不是拎着酒,就是提着烟。每次带来的酒多则五六瓶,少则二三瓶。这样酒柜里便有酒了。

而叔叔又从不喝酒,可是酒又到哪儿去了呢?为什么酒柜总放不满?这我也曾经仔细观察过,可我总想不出名堂来,于是我就去问婶婶,婶婶笑着说:“傻孩子,这些酒呀,被你叔叔拿去卖了,你别着急,等几天柜子里又会有酒了。”我知道婶婶最疼我,她说的都是实情话,一定不会骗我的。我终于揭开了酒柜的秘密。

(小作者喜欢提问,用问题不断地把事情和情节引出来,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注意力。)

六、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题材

1.拾金不昧,仁义值千金;

2.见义勇为,挺身救群众;

3.帮贫救困,送粮又送衣;

4.勇擒歹徒,正气必压邪;

5.助人为乐,善小亦为之;

6.铺路架桥,方便为大家;

7.捐资办学,教育最重要;

8.捐款救灾,邮局留假名;

9.路上骗局,小心中圈套;

10.以强欺弱,恶行有恶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作指导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这种模式的审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从材料内容看,“水墨留白”,留的不是毫无意义的“空白”,而是为了以“无”衬“有”,以突出那寥寥数笔丹青的神韵;留的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而是为了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以品味以无胜有的“丰富”。另外,“敢于少讲话”“衣若素雅”“妆若素淡”,也都是这样的情况。由此不难推知,人生的“留白”也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不是留下人生的“空白”,而是要凸显你“要害之处的风头”,“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其姿态是积极进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熟悉公文的基本格式

公文写作和文章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二者也有着极其大的差别,公文写作非常注重写作的格式,因为公务文书有一个显着的特征--规范的体式。这也就给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复习备考公文写作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务文书的基本格式,比如公务文书的三大组成部分(眉首、主体、版记)以及每个部分中所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成文日期、附件等)。尤其要注意每一个部分的特别之处,比如发文字号的书写格式,标题的书写规范,成文日期的书写规范以及位置要求等等,掌握好了这些基本的格式要求之后,我们写作的公文就做到了“形似”。

熟悉每个文种的例文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公文一大抄”,这句话或许存在一定的夸大成分,但更多地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备考方略--通过熟悉例文掌握公文写作。在熟悉了公文的基本格式以后我们能做到“形似”,但是要让写作的公文更加符合题目要求,得到更高的分数,考生在写作公文时还要让公文符合特定文种的一些基本特点,在形似的基础上做到特色突出。而要突出特色就要对每种文种进行深入的了解,熟悉例文是深入理解具体文种特色的最直接有效地途径。

注意特殊用语

公文写作过程中注意了前面两个方面,可以保障写出的文章没有形式上的错误或者问题,但要想得到高分特别是要和其他考生拉开差距更多地是要做到“神似”,这时候就要注意每种文种的特殊用语,比如请示的结束语使用错误就很容易形成扣分点,把“妥否,请批示”写成“妥否,请批准”,一字之差,语气就有天壤之别,得分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差距。所以在备考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文当中的特殊用语,这是公文达到神似的基础要求。

注意语言风格

许多考生在备考公文写作时也注意写作训练,希望通过多写多练来提高分数,这种做法值得表扬,但是在写作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公文写作的文体要求,即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体特征。公文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说明、议论,以说明为主,在公文写作过程中一般不会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而有些考生在写作公文时神采飞扬,大发感慨,这样就违背了公文写作在表达方式上的要求;公文的语体特征是准确、简明、庄重、得体,一般不会出现网络流行词或者是新闻式的词语,而有些考生为了体现自己的与时俱进,在写作公文时大量使用时髦词语如“亲”“给力”等等,则违背了公文在语体特征上的要求。所以在写作公文时一定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或者使用“官方”语言,这样才会让我们写作的公文更加符合公文的“神”,也才更加符合考试的要求,也才能获得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议论文写作方法指导

全文共 2321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而言,我国语文界在教学中总结了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两大方式,以及举例论证(例证法)、比喻论证(喻证法)、引用论证(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对比法)等具体方法。议论文能够展示考生对周围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能够体现考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所以对有些擅长议论的考生而言,写作文时最好选择议论文文体。

模板结构

1. 提出问题——论点

2. 分析问题——论证

分论点一+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二+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三+论据+分析论证……

道理论证   正、反事例

3. 解决问题或联系实际

4. 得出结论

模板运用指导

1. 题目的写法。题目一定要反映出文章的体裁,切不可拟一些类似散文或者记叙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指明文章论述范围;第二种题目就是论点,这种写法很特别也很醒目,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读到下文会给阅卷人一种紧扣题目的大局感。

2. 开头第一段的写法。如果是给材料议论文,则该段必须将材料压缩到6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考生具备概括材料的能力;如果是话题作文,则可谈论一些与下文论点有关的现象或者事实,不宜超过80字。

3. 第二段为论点段。论点必须独占一段!这是一个最简单但又最有效的方法。论点宁可不新颖,也绝对不要有争议,更不能出现立场上的错误。

4. 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这三段的开头均为一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平行扩展关系,另一种是递进关系,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体现了逻辑的准确与思路的清晰,给人一种高水平认识的感觉。分论点的句式最好使用统一的句式,如排比。每段论证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论述,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你的论证将被认为是堆砌事例和名言而毫无说服力。同时,这三段的字数要保持大体一致,不可有的段字数过多,有的段字数过少。有字数要求的作文主要靠这三段凑够字数,按800字的要求,这三段最少也要占到500字,也就是文学上常说的“猪肚”。

5. 第六段是辩证分析段。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辩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这一段主要是为了体现考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不必过多,几十字即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

6. 第七段要联系生活现实。可以指出论点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更可以联系时事,给人一种眼界开阔、关心国家大事的感觉。

7. 最后一段可以用抒情句式发出鼓励或者号召。此段千万不要多写,一句足矣。

范文解析

高谈雄辩,直面质疑

是在微信中享受亲友的关怀肯定,还是在微博上独对无休止的质疑批评?两者各自庞大的用户群充分说明了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迟疑。在我看来,温情固然让人沉醉,理性的碰撞却更能让人在交流中思辨,在思辨里成熟。①

沉湎于赞扬鼓励,或许能抚慰我们在现实中饱受伤害的心灵,却更容易让我们不经意地迷失。满目的支持称许之言往往让我们错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却忽视了其中的不足。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朋友圈里只有朋友,没有见解不同的陌生人,岂不容易让人被一面之词蒙蔽吗?放纵自己在朋友圈中被称赞,也放纵了理性的沦亡。②

与之相反的,是以理性与思辨著称的微博。微博更近似于自媒体时代的论坛,秉承了“榕树下”“天涯”等老一代论坛的理智与争鸣之风。方舟子与韩寒的微博骂战、“禁播《大漠谣》党”与原著粉丝对史实与小说笔法的论辩,不都是吸引无数人关注的热点论辩吗?这些论辩,诠释着微博百家争鸣的鲜明特点。微博,引领了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思辨之风。③

不论是在微博里还是在现实中,思想的碰撞交流都是理性与智慧赖以生存的土壤。思辨丰满了我们的灵魂,人性的深度更来源于思想的厚度。而空无一物的赞扬却只会把我们的灵魂吹胀,成了蒙田所说的膨胀的灵魂。魏晋之风何以让人称许千年?因为盛行魏晋的清谈赋予那个时代智慧思辨的气质。《美丽新世界》为何可怕?只因铺天盖地的称赞认同淹没了人们心中仅有的一点独立思考。当回复只剩下赞许,当观点趋于同质化,人的思想还有什么价值?还能有什么价值?

盲目的肯定让人迷失,但漫无目的的谩骂也让人无所适从。当熊培云痛彻心扉地自责在无休无止的骂声中终于拂袖而去,当13岁的少年在网友的指责讥嘲中忍无可忍独赴黄泉,当不眠不休抢救病人的医生只因一张自拍被网友逼离岗位……微博,也无可避免地沦为理智的火葬场。理智地使用微博,而非恣意宣泄情感,才是微博存在的意义,才是思辨的真谛。④

百家争鸣,始于微博而不止于微博。千古曾见白玉麈尾谈重玄,当今也见高谈雄辩惊四筵。⑤

得分点

①是享受关怀肯定,还是独对质疑批评,以选择问句的形式开篇,巧妙引出作者的观点,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从反面分析沉醉于(微信)赞扬鼓励中的消极影响。

③正面论述微博以理性与思辨著称,引领了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思辨之风。

④选取熊培云等真实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应该理智地使用微博的观点,发人深思。

⑤结尾巧用对偶的形式,升华中心,提出“百家争鸣,始于微博而不止于微博”的观点。

得分面

1. 全文先破后立,观点鲜明且具有思辨色彩,全文结合当前网络微博、微信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百家争鸣,始于微博而不止于微博”的观点,内容贴近时代脉搏,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 内容充实,所举材料的内涵紧扣中心。方舟子与韩寒的微博骂战、“禁播《大漠谣》党”、魏晋之风、熊培云等事例,古今中外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使文章的论证更加有力。

3. 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论述微博、微信的利弊,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随后从微博延伸到现实世界,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指出理智地使用微博的重要性,结构层层深入,逻辑性强;语言富有个性化和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的指导

全文共 2587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指导,欢迎阅读!

半命题作文写作,除了要遵循写作的基本程序外,关键在于运思在先、高明补题。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貌似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如何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构思技巧。从某种程度上说,所填文题的巧与拙,将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与败和文章品位的高低。因此,掌握了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像庖丁解牛那样,做到游刃有余。

补题时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闪亮登场,抢人眼球。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半命题变成自命题。具体操作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

①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例如:在审读“ 是一把双刃剑”时,先要把握“双刃剑”的喻意,然后明确其适用范围一般是指众所公认的“好事物”,用其正面、有利的一面而消除其副作用或负面影响的一面。据此,“年轻”、“科技发展”、“大众传媒”、“互联网”可以补入题内,而“毒品”、“地震”这些众所否定的事物就不在“双刃剑”之列。

②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例如:在审读“第二次 ”时,我们要明白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从独特的角度关注自己的个性生活体验,告诉同学们“第二次”同样值得留心。所以,写作时我们要以第一次为铺垫,突出“第二次”的独特感受,描绘生活,写出真情。

2、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例如:审读“我学会了 ”时,我们要注意文题中“学会”一词虽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

3、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例如:在审读“我 同桌”时,补题一定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如果同桌是新来乍到的。交往不多,可补“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时有冲突。补“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果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感情强烈,不妨选补“敬佩”“恨”“同情”“羡慕”等。

4、力求创意新颖,又符合情理、逻辑。补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让人看后为之一震。要想补题富有新意,一要善于多向思维,让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层面;例如:在审读“我因 而自豪”时,我们要紧紧围绕“自豪”这一主旨,进行多向思维,扩宽取材的天地。具体来说,可以按照“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这个体系由此及彼,把思维发散开去。从自身考虑,可以着眼于自尊、自信等;从家庭考虑,可着眼于父亲、母亲等;从学校考虑,可着眼于母校、班级等;从社会考虑,可着眼于国家、时代等;从自然考虑,可着眼于物产、山河等。二要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学会从深处补题,巧妙以大化小。例如:面对“ 的滋味”这一文题时,如果不加思索,匆匆补上“咖啡”“芒果”“黄瓜”“肯德基”等,而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意,掘而深之,补上“打工”“得奖”“当班长”“坐后排”,则既深且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写出“作弊”的心惊肉跳,“说谎”的惶恐不安,“被炒鱿鱼”的憋闷委屈,那文章的新颖度、吸引力就不同凡响了。

半命题作文要想获得高分,拟一个既切旨、切题,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至关重要。拟题方法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 ”,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又如“当我面 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

2、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如“当我面对 的时候”可以补上“虚荣”,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也可以补上“唠叨”,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

3、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文题“我好想 ”补上“再看你一眼”“我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文题“当我面对 的时候”补上“心灵的抉择”“寒风凛冽”,文题“我梦见 ”补上“范进参加中考”“妈妈下岗”等,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 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也可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4、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文题“当我面对 的时候”我们可以拟“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拟“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拟“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评卷老师“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写作指导之议论文

全文共 1395 字

+ 加入清单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辩明是非曲折,从而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它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构成。

2. 在近几年的高考书面表达中,其主要命题形式是以表格式和提纲式来呈现写作材料的。

3. 它要求语言必须简练,准确,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口语,多用书面语,可适当使用名言警句;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述,说明和描写等手法。

4. 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即论据和论证要围绕论点展开。根据题目要求,有时需要从正反两面来论述,可增强论证的力度。最后,可得出结论,照应开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 写作时常以三段式的形式展开议论。

写作典例:

暑假即将来临,你班同学就假期计划进行讨论,提出了不同看法,请根据提示写一篇英语短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优点

缺点

呆在家中

花费少,舒适方便

不能亲自了解外界

外出旅游

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花费多,旅途不便

注意:1。词数120左右(不含已写好部分)

2.短文必须包括表中所列要点,可根据内容分段表述;

3.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4.参考词汇:眼界horizon(view)

案例分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体的写作,它以表格的形式提出了论点(呆在家中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外出旅游的优点和缺点)和论据,还以文字提示形式提出了话题(假期计划)及需要考生自由发挥的部分(你的看法),自己的看法可选择上述中的任何一种,并就此发表个人的见解。本文的重点是表格中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根据题目的特点,以三段式的形式来写作比较好。

根据内容,尽管讨论已经发生,但它是就一般的暑假假期计划而进行的讨论,没有特定的时间界定,因而考生应以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为主。相当一部分考生用一般过去时进行论述,这会失掉较多的分数。从题目所给的开头可知应用第一人称来写。

范文:

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Our class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what to do during the holiday.

Some are in favor of staying at home. They think it’s both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What’s more, they can save money for other purposes. But they will lose the chance of getting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 However, others prefer to go out for traveling since it can increase their knowledge and broaden their horizons. But they will spend more money and meet some difficulties while traveling.

In my opinion, it would be much better to stay at home, for I can do what I like, such as reading books, watching TV, and helping my parents with the housework.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7784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在经历了近几年话题作文的鼎盛与热闹后开始回归,考察200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开始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两套全国卷和山东卷就是采用的材料作文,其中全国卷对今后高考的导引作用不容忽视。

现在的材料作文并不是传统材料作文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回归,是一种介于给材料话题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之间的作文形式。它比给材料话题作文有更多的限制但在选材、立意上又比传统的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

比如2006年全国ⅰ卷作文: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作文提示语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样的要求,不像传统的材料作文那样主旨是唯一性的,而考生就要去准确把握唯一性的主旨,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偏离正确立意,导致全盘皆输;但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所写内容只要与话题相关就行,而是对主旨的提炼需要从材料中来,较好地预防了话题作文中穿靴戴帽的宿构现象。这种新的材料作文形式既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实际理解分析能力,又能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应该说又是一种进步。

材料作文和给材料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

①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不故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只要或隐或显和话题有关就可以;而供材作文的立意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但不管哪个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因而角度往往也是有限的,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发散度大。

②材料的使用上:供材作文中的“材料”是必须使用的,所有的立意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当然在具体的行文中,也可以不写所给材料,只取其立意也可;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读者一个角度,一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题,话题范围要远大于材料所提供的范围,所以材料完全可以不用,学生重点是审视所给话题,由话题展开思维,寻找角度。

③思维方式上:供材作文多为“扇型直线思维”,一般是从不同人物、不容侧面对内容进行审视;而话题作文则多是“圆形发散思维”,一般可以从话题的本义、比喻义及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思考,离话题可以较近较浅,也可以较远较深。

如:材料作文

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

树叶把自己的绿荫撒向谷地。

在树枝上,他们高谈阔论,

极力夸耀自己。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

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

“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

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

地底下的声音回答,

“是深深埋在黑土中的——树根。”

审题过程:

客观内容: 树叶 树根 树叶与树根的关系 树叶对树根的态度.。

主观倾向: 夸耀 吵吵嚷嚷 对树根“发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

多角度立意: 树根可以象征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树叶要理解树根,树根也要理解树叶。

观照审题: 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甚至祖国 民族 人民 组织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

确定最佳立意: 数典不可忘祖 饮水要思源 功成莫忘本 树高千尺莫忘根

创新立意: 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

再如:话题作文

生活中我见过各种形状、各样色彩、各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绳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体裁。

审题过程:

本义: 纤绳——三峡的纤夫

绞刑架上的绳——受难者

拉风筝的绳——田野里的孩子

挂在悬崖上的绳——登山者

比喻义: “绳”往往具有“束缚”或暗含着“某种关系纽带”的意思。由此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如: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婚姻是根绳索;

溺爱,有时使母爱成为一根绳索;

在喜欢记恨人的心里,恨是一根绳索;

有时,思维定势也是一根绳索。甚至,自责与自卑也会成为一根束缚心灵的绳索。

一、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审题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备受高考青睐。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轶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如何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一)审题的二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要视文题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不能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

(1)把握材料实质。

提供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看起来像是给考生提供了方便,其实是增加了难度。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比喻之意。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比如有这样一个材料:

一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发出了一圈绿绿的嫩芽。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孩子,千万别忘了这个教训——别在冬天砍树。”

按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审视这则材料,可以从父亲和树两个角度来立意。从父亲的角度,可以从“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尤其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要相信他、肯定他,鼓励他”;从树的角度,可以从“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最困难的时候,切不可丧失信心,黑暗过去就是光明”立意。同时要注意隐含条件“严冬”指“人所处的逆境或人生事业的低谷”。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材料,从“不要被假像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甚至仅仅从父亲砍树这一行为出发就得出“树是我们的朋友,不应砍掉它们”就更偏离材料了。

再如:《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寓言诗中,无论是麻雀说燕子,还是燕子说喜鹊,都有个共同点:每种鸟都只看到别的鸟的缺点而彼此攻击,或把别人的优点当作缺点而互相诋毁,或亦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有些人对他人品头论足,或出于私利、嫉妒而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所以可以确定这样的观点:看人不能只看缺点,不看优点,或看人不能只看缺点甚至把别人的优点看成缺点,或不能抓住别人的缺点而搞攻击,应加强团结,或正人先正己,等等。总之,这则材料是考查考生全面、正确、辩证地看别人或自己。

如果不从总体去概括这个材料的“寓意”,而只是抓住“只字片语”,常常容易陷入误区。“鹦鹉学舌”,确实有些“无原则”;燕子,确实有些“怕冷”,甚至是“怕艰苦”,“见异思迁”。如果这样断章取义来展开议论,势必离题很远。

(2)把握写作范围。

准确把握材料涉及的范围,有利于考生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以“自信”为例,“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那么“自己”是不是只包括考生个人呢?不是,小而言之,可以指考生本人,也可以指考生熟悉的另外一个人;大而言之,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考生既可以叙写自己或别人有关“相信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基于“相信自己”的生活感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想使文章获得高分,还要把你对“相信自己”之于生命存在方式的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价值攀升的理性认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深刻的议论之中,不宜在青少年是否应该有“自信”的层面上发肤浅的议论。

(3)辨明材料关系。

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可分为单项材料和多项材料两类。单项材料的审题相对单纯。而对于多项材料,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关键是要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即“共性”的东西,综合考虑,这样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当然最佳结合点未必就是立意,议论的角度可结合论题的现实意义去考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针对性强,有时代气息,也会有一定的深度。

多项材料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同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相同。如2004全国卷所提供的材料中的这两则: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类义关系

指材料表面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深入内里,却能发现,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具有相类似之处。如2004年天津作文题:

有一个木匠到山里选木材,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后,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

分析: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理解这层意义,对于作文“立意”十分要紧。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反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例如:

(材料1)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和“材料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注意把“材料1”和“材料2”结合起来思考。

这两则材料所含的意义是相反的,反映了青年人中一部分人对人对己不同的道德标准。作文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对立点,深刻剖析这种不同所反映的问题实质。

2、多角度的原则

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从不同侧面或不同人物、事物出发,列出多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

多角度的原则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使你的文章发挥得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前提是,一定要扣紧原材料,有思考,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以故。

(二)材料作文审题类型

1、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1千多个球,有一次,当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陶醉,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2、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铺,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这就需要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

如: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从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到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③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①,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②,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③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3、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要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就会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晴蜒点水,因而学而不成。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

依据上述分析,分别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

①学有目的,读有选择;②学之道贵以专。

4、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清是非的辩证能力。如:

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都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清是非。

诚然,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且思想教育并非万能,当然,作为学校除了思想教育外,还可以采取组织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方法,其中对于与经济有关的劣行,如偷盗、扒窃、赌博、损坏公物等,罚款不仅是应该的,还是必要的,不罚不足以补损失、儆效尤。因此,第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未免绝对。而第二种认为罚款可以说是对的,但主张重罚未免过分,其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罚款必须适度。由此可见,两种意见都存在片面性。其正确的观点应是: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适当罚款是必要的。

5、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曾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如:

一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真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地说:“划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了他做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

从卡尔•斯坦门茨角度考虑

①逆境可以锻炼人

②成功来自长期的刻苦钻研

从经理的角度考虑

③慧眼识英雄

④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明天的太阳

从“周围的人”,取笑斯坦门茨的人来考虑

⑤人不可貌相

从主旨上考虑

⑥知识的价值是巨大的(或知识就是金钱)

以上的观点都可据以成文,当然前提是能自圆其说。但写作的角度有优劣,文章的立意有深浅。比较一下六个观点,不难看出第②、⑥为最佳。

6、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伸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实践、思想,尤其具有异向的功能性,如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甚至传统的教育意义。对这类“比喻类比型”材料作文题,一定要细审材料,理解比喻义、找准类比点后,才能进入作文的构思。

如:

有个人曾对茧破茧时的痛苦挣扎而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伸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茧”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之,一个人欲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严重地受到规律的惩罚。

二、范文赏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 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条道路,两旁景物极美,路旁插着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它劝告那些过客不要因无暇欣赏而留下遗憾。

(二) 有一句格言这样说:“朋友,快快走,请不要为眼前美丽的风光而驻足。”

的确,对这个话题,人们总有不同的看法。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任选其中一则材料,也可以两者结合进行构思。

②作文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例文:慢慢走,快步走

天很蓝,海很清澈,而他在赶路。他的终点还很远,想停歇,却别无选择,他只能一直走,为了执着,顾不得奔走的狼狈,更无暇留意身边的风景——他期待太阳能远一些,海风小一些,就让他安静地继续奔忙。

他终于到了下一个驿站,疲惫、压抑,他只能静静地坐在窗前,感受着片刻的闲适——很快他又要上路。

宁静中,他闻到了海风送来的潮湿而又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丝丝的清凉让他惬意极了。远处传来渔夫满载而归的歌声,海鸟的啼鸣和着波涛,壮美而又悠扬。他看到的是一副风景画,听到的则是绝美的交响乐——原来路途中有这么多风景!他感叹到。

待他再次上路时变轻松多了,他感谢阳光让一切生机勃勃,把一切染得金黄;他感谢海风送来了幸福的音调。在快乐的饱览中,他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山谷。“慢慢走,欣赏啊!”一个标语牌上写道。是啊!路途中有太多的坎坷,但不要被它们遮住心灵的望眼,用心灵去旅行,不是苦中作乐,而是不要将美好遗失。

还要上路吗?是的。饱览了幽幽的林阴,潺潺的流水,聆听了飞鸟欢呼雀跃和鹰击长空时划破苍穹的叫声。他把白帘般的瀑布挂在心里,连绵的山留在脑海中,收拾好行装,再一次上路。他何尝不想留下,而他是执着的,他的目标在更远、更壮丽的地方,而不是为眼前的风景驻足。

斜晖中又见他赶路的身影。体会着路途中的风景,心儿想往着远方,他是快乐的。

是的,每个人都在拼搏,奋斗。有人很累有人却很快乐,为何?在于追逐梦想的心情。抱怨、咒骂,困阻只会使人疲惫不堪,有一天他也许会被压倒在地,绝望中,他是否看到同行的人,歌声载道,继续奔向远方——因为他们感激生命的一切给予,纵使受挫也依然安详,因为他们能发现美,他们心中的天空永远的晴朗。

不沉溺于所拥有的,才会创造出更深微的世界。面对风景,有人驻足;有人则将其当作新的起点——因为向往所以选择远方,面对成功,有志者毅然选择了更高点,鸿鹄之志在乎千里之外,他们一生的风景都在路上。

慢慢走,留心路旁的风景!

加快脚步,收获更多精彩!

简评:这是一篇记叙类文章,用人物赶路过程中既有不懈目标追求,又能懂得欣赏路边的鸟语花香,从中获得力量,减轻路途中的疲劳来形象化的阐述材料所揭示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作文记述文的写作指导_高考作文指导300字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记叙文运思

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就写记叙文,写到高中了,还是解决不了记叙文的"疑难杂症":

1.行文拖沓,故事感不强;

2."流水帐"结构,缺乏思想性;

3.平淡无味,缺乏鲜明、生动的意象。

【实用兵法】

写"标准的记叙文",把握三个词:故事、思想、描写

1."故事"就是"出事了"。

◇"出事了",出什么事了?谁家出事了?在哪儿出事了?因为什么出事了?什么时候出事了?……记叙要素全了。

◇"出事了",是因为有矛盾冲突,利益的、情感的、性格的……越错综复杂越有看头。

◇"出事了",就得解决,解决就有个过程--精彩的情节渲染点儿,扣人心弦的"疙瘩"吊着胃口慢慢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中考作文写作方法五点指导

全文共 1232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小编收集了中考作文写作方法五点指导,欢迎阅读。

一、引导学生写日记入手,认真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体验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事例,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例如,写天气,可以四季变化,雪雨雷电,风霜雾露;写同学,可以写下课后的打打闹闹,写某次上课时的调皮捣乱,写做完作业后的无比轻松,写好朋友之间的窃窃私语,写某次课余时的恶作剧;也可以写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等。长此以往,不但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以课文为依托,提倡模仿,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它既能增加透明度,降低难度,操作性强,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从简单仿句开始,从课内到课外,以骈句到诗句,并辅以中考的大量仿句欣赏阅读,然后讲解仿句的方法要领,再进行尝试模仿,反复训练、修改、提高,直至成功。通过仿句训练,能给学生一个成就感,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简单仿句训练后,逐渐引到篇上的模仿。

三、以课外为突破口,积累语言,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些实际,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让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普遍得以提高。

四、以作文批改为媒介,鼓励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赞赏一个人的杰作比赞赏一个人的本身更有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通过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作文的成果,从而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五、以媒体为载体,搭建平台,激起学生展示文学才华的欲望。实践表明,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自己已开通的博客上,让众多读者浏览、评价,体验写作的价值。此外,教师也可和学生一道创建班级周刊,让学生做主,编辑文章,设计版面,这样就会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进入一个积极的呈良性循环的写作状态。

总之,在作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脱颖而出,作文教学也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2522 字

+ 加入清单

原题再现: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①名 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②动 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段告诉考生要理解题旨,明确思维原点和指向,紧扣“余味”、“从回忆里体会”审题立意。

第二段“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主要回答“怎么理解回味”的问题。该段着眼并强调“过程”,引导学生从“再次感受”、“深入理解”、“重新认识”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题的内涵,写出有生活气息且有思考的文章。“回味”一定要有自己“新”的认识、体会、理解——对人生的、学习的、事业的……当然,这个“新”是对于自己原先的体验、理解的层面而言的。

第三段“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主要回答“怎么打开‘回味’思路”的问题,重在引导考生审题思维活动由题意理解把握层面进入生活联想审视层面。学生沿着这一提示去展开思维活动,延展思维,盘点自己生活,精选并优化素材,写出能展示自己才情的作文,从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认识。

但是我们在阅卷的时候发现,有些考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审题:“回”字搭平台,“味”字分高下

文题中“回”是“回忆”(“回想”“回顾”),从叙述的时间的概念看,要求指向于过去(曾经历的人与事、曾经欣赏的景与物……);从取材范围的角度来看,人、事、景、物等在叙述主体(如考生)的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国家、民族;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写重大事件,可以写文学艺术,可以写历史地理,可以写正面的经验,也可以写反面的教训;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

“味”是“余味”“味道”,也是“品味”“体味”“咀嚼”,要求在回忆的基础上“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的内涵来,如果作文中表现出随着时间的积淀和阅历的增加,回味曾经的人、事、景、物、理时,表达出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体会,则是评价作文立意的亮点的标志之一。

“回”后必须有“味”,“味”前必须有“回”

“回”是“味”的基础和前提,“味”是“回”的有力提升,“味”脱离了“回”则会变得空洞牵强,只写“回”而没有了“味”,则会显得平庸而寡淡。

务必区别几个相似的概念:

⒈回味≠回忆,“回味”是在回忆中体会,“回忆”则是对过去的回想,二者的相似点是都指向于过去,区别在于是否对过去的人、事、景、物深入品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内涵。

⒉回味≠品味,“品味”是“仔细体会”、“玩味”,从叙述的时间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指向现在,而非过去(也可以指向于过去),而“回味”必须指向于过去曾经经历的人与事,曾经经历的景与物……

所以平时在作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入手去审题,从作文的提示语入手去审题,审出作文选材,审出作文立意,审出作文的表现手法,比如今年的作文提示语就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去年的作文提示语就要求考生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今年的高分作文很遗憾地大多判给了写相似的题材的作文上,这一类作文一般又判分在55分以上,例如写爷爷或奶奶或家中的某一位亲人为自己或为他人制作玫瑰蜜、玫瑰糕;桂花蜜、桂花糕,或者是其他的一道精美的吃的东西……然后抒发自己的感想或感悟,选材符合要求,立意存现了,写作手法也到位了,所以分数不可能低。但我们阅卷老师在感叹考生语言、结构等功底的同时,又为考生的千篇一律的选材感到惊心,难道生活中就没有让我们回味的其他的人和事了吗?我们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是不是太狭小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教给学生观察更广阔的大生活的意识呢?这样的学生教出来,心胸、境界是不是值得人担忧呢?

另一个现象是抄袭范文中的选材。例如有考生写《作文与考试》中的爸爸为我熬银耳红枣羹,父亲制作银耳红枣羹时的外貌描写:起球的毛衣、围着围裙的微凸的肚腩、氤氲的水汽中搅拌的汤勺,再如妈妈因我受凉咳嗽制作枇杷汤前清洗枇杷叶上的细毛的过程……这些选材确实符合作文的选材和立意的要求,但它不是你的东西,就不应该写到你的考场作文里来,遇到这类抄袭的作文,火眼金睛的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便毫不客气地将之打入五类卷。通篇抄袭的作文赋分为10分。

平时我们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作文选材,不能鼓励学生的抄袭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也要大量的阅读有关的作文资料。

有些考生卷面潦草,给人极不好的印象;也有些考生字体太小,看时特别费力;还有部分考生涂抹严重,甚至给人做标记的嫌疑。

时间来做这样一件事。

1.审题立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只要审题立意正确,文章结构没有大问题,就可以得42分以上;如果审题立意有偏差,纵然整篇文章不错,也只能得35分左右。

2.结构思路。任何文章都要有思路结构,动笔之前要大致勾勒一下文章的框架,切忌写到哪里算哪里,否则整篇文章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要得高分就很难了。考场上对于文章结构还是要按正规套路出牌,不要胡乱创新。

3.文体鲜明。这也是作文本身的要求,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纵然是书信,也应遵循书信的基本格式。

4.细节要美。要写出能表现中心的细节,可以是人物描写,可以是景物描写,可以是环境描写,这样的文字出现在你的文章中,可以使你的作文成绩至少提高2-3分。

5.书写要清。在评分标准中,书写是其中的一项。整洁的卷面、规范美观的书写能给人良好的印象。书写是一项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靠平时的练习和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关于应用文写作基础教案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或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二、应用文的种类 行政公文:如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通用类 事务应用文:如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公务文体

法律应用文:如起诉书、自诉状

经济应用文:如经济合同

专用类

礼仪应用文:如欢迎词、欢送词、开幕词、祝词

应用文 涉外应用文:如涉外函电、备忘录

书信类:如证明信、推荐信、感谢信、申请书

私务文体 条据类:如借条、请假条

其 他

新闻文体:如新闻、消息、通讯

其 他:如论文

三、应用文的作用

1、规范和准绳作用

2、宣传和教育作用

3、交流和沟通作用

4、凭证和档案作用

四、应用文的一般特点

1、实用性 2、程式性 3、时效性 4、朴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周记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让学生写周记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这已是公认的事实,而周记对于创建文明班集体来说,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对学生写周记作了明确要求:周记要贯彻四字方针:“即“恒、真、诚、能。”所谓“恒”即持之以恒,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谓“真”即真人真事,不编造,不杜撰;所谓“诚”即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无病呻吟;所谓“能”即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实践证明:周记,无论对学生还是对班级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周记是学生自我鞭策的“动力”

初中学生正是逐渐形成正确世界观,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接受能力强、兴趣广泛,思想波动大。因此做事常常凭兴趣,三分钟热度,往往开头劲头十足,没几天就烟消云散,而坚持天天写周记正是克服虎头蛇尾不良习惯的有效手段。由于贯彻了一个“恒”字,周记不仅成了自我教育的场所,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常获得前进的动力。我班某同学在她的周记中这样写道:“每当我拿起周记总有一种冲动感,因为她记录了我前进的足迹,她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给了我美好的回忆,更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的确,习惯成自然,凡是能坚持不懈认真写周记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是踏实的,进步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二、周记是映照班级风貌的“镜子”来自公文易的爱心

由于对学生的周记强调了一个“真”字,因此周记似乎成了我办公桌上的一台“显微镜”。当每周一把周记集中起来时,我就把握了班级脉搏的原始凭证。同学间、师生间、家庭间各种情况,都会在这里清晰地反映出来。班主任有了这第一手资料,该表扬的表扬,谈话的谈话,该开展活动的也能及时地进行,班级工作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正如某学生在周记中所言:“我们的班主任好像有特异功能,班里的任何事情都瞒不了他,他的心和我们是相通的。”其实,学生的周记就是班主任的“法宝”。班主任也只有与学生休戚与共,并随时作好“微调”工作,才能把同学凝聚成一个同舟共济的文明集体。

三、周记是师生交流情感的“渠道”

教育过程是一个双边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又是做好工作的重要纽带,班主任不能每时每刻找每个学生谈心,而笔谈则可跨越时空弥补不足。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做到一个“诚”字:赞扬什么,反对什么应有个鲜明的态度。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在周记中向你诉“苦”;当学生对某些现象感到困惑时,他们会向你求“教”;当学生有什么要求时,他们会在周记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当学生取得成绩时,他们也会向你倾诉,与你共享快乐。而这一切在面谈时却往往做不到。对于班主任在周记上简短的点评,如“哪里跌倒哪里起来!”“好样的,有志者事竟成!”等常常使学生兴奋不已。师生感情也正是在这样的笔谈中越来越浓,而班级工作也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越做越顺。

四、周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钥匙”

写周记如果没有计划和安排,每阶段也没有具体要求。那么天长日久,由于学生的生活比较单一,往往会出现为了应付而写流水帐的情况。为了克服这一现象,班主任应阶段性地提出具体要求:如布置观察周记,小评论;每次主题班会前,布置好发言提纲;有影评等活动时,周记更成了用武之地;外出活动,周记则是习作的“试验田”。这些习作,既有不同体裁的要求,又渗透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理想教育。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起点。周记烙下了学生前进的足迹。这里有进步的欢愉,有成长的烦恼,更有回味无穷的酸甜苦辣。周记不仅为学生的进步添了砖加了瓦,更为创建文明班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你看到心血结出硕果时,就会感到:周记的确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法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