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王羲之兰亭序古诗文网(精彩19篇)

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要歌颂祖国对我们的养育,对我们的恩情。下面是相关的诗歌,欢迎欣赏与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4527

作文

124

书法家勤学苦练故事三、王羲之潜心苦学墨当饭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欧阳通,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古代书法名人的励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用古诗文培养祖国花朵作文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是中华之瑰宝,世界之奇葩。而意蕴深厚的古诗文便是其最闪耀的明珠,最绚丽的花瓣。

面对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传统文化向全体中华儿女发出求救的呼喊。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汉字已渐渐没了手写的影子,央视曾做过一个有趣但又令人十分悲伤的调查,记者走在街头,随便向身边路人请教有些字如何写,可除了学生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提笔忘字的状态。面对这样的教训,我们决不能让古诗文重蹈覆辙。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中国的明天、祖国的栋梁,担起传承古诗文的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尽忠报国的赤诚。

随大流、报兴趣班等各种强迫症般的手段并不是古诗文的正确打开方式,但却极有可能引发其自毁程序,使其像许多古文明一样陨落。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的热播,为我们学习古诗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教育要从小抓起,花朵要从播种做起。

作为学生,汲取知识最完美的地方便是校园。通过老师的教学,与同学的讨论,自己的理解。既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更领略了传统文化冰山一角的壮观。从先秦的孔孟诸子到清朝的纳兰性德,一个个熟悉的不熟悉的名字,真是“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他们的传承才有了传统文化的今天。

孔孟的仁孝、屈原的爱国、李白的豪爽、杜甫的忧思、陶渊明的豁达,这都是正确打开中华古诗文的方式。我们学习的并不只是学习文章的词句,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出来的精神力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在做法上却不敢苟同。学知识是学做人,知识并不能帮每个人都功成名就,但每个人都要学做人、做好人。人的一生很短暂,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若是能够学会做人,至少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大学合格的毕业生。

用古诗文培养祖国花朵,让祖国花朵弘扬古诗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文:感恩经典诗文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是什么倏然滑过心头,留下瞬间的华彩;是什么静静流过心田,培育甘甜的记忆;是什么轻轻扣动心扉,留下永恒的美丽?是经典诗文!是经典诗文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一起奏响甜美的乐曲。

在神圣的经典诗文殿堂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恬静空灵的自然气息……可以站在庐山脚下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可以泛舟湖上,品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乡野之趣,也可以静坐荷花池边欣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如画美景。通过经典诗文,我们亲近自然,融入自然。

在经典诗文的殿堂里,我们还可以欣赏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唐的繁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一统以及明清的世情风俗。

感恩经典诗文,感谢它使我们能仰对晴朗的天宇,俯听大地的心跳。

感谢它带我们走进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使我们结识众多的朋友,得以聆听人生的哲理;感谢它把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在学习和欣赏中心灵得到净化,并放射出美的光彩。

感恩经典诗文,我将选择与先贤同行,让李清照为我点燃一炷香,在缭绕的青烟中把我带到古老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使我在诗的故园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

我将在经典诗文中读自己,读人生,读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小说:王羲之为何成为光棍

全文共 3333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下面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小说:王羲之为何成为光棍,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应栏目!

话说王羲之穿越到了现代,仍旧写着一手好字,而且还保留着曾经“东床选婿”时的袒胸露乳的习惯。整天埋头挥毫洒墨,把心思都用在了书法上。由于缺乏锻炼,渐渐地变得肥头大耳、肚大腰圆。

当初他也像其他穿越的人一样,投生到了一户现代社会人家,经历了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听人说,他在满月的时候,父母给他准备了满月礼,他看到一只毛笔,就一把攥住,不撒手了,旁边的红色大钞看都不看。

家里因为穷,所以也没怎么关注他的成长,直接就放养,随他去了。从他学会写字后,就成天的练啊练、写啊写。而且特别喜欢那些过时的不能再过时的知识,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爱好一直延续到了高中。

据当时他的高中语文老师回忆说,“他写的作文所引用的句子有许多我都没见过,查阅现代的各种资料也查不到。” “不过作文写的确实不错,所以每次我都给90分以上。”据他的同学回忆说“他常去学校门口的旧书摊那里翻来翻去,一翻就是半天。”

高中时候的王羲之,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不错,但因为他特殊的爱好,导致了偏科,高一的时候每门功课的成绩还比较平衡,到了高三的时候,理科经常不及格,而且还排斥外语,只留下一门语文还可以。所以最后他只考上了一所民办大学。对于这样的现实,他是不能接受的,包括他的父母,一家人都坚定地认为读书是唯一出路。他在得知自己成绩之后,整天像丢了魂一样,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他的父亲肯定是不会再让他读的,主要是没钱。所以高考失利了,在他父亲的眼里就注定了失败,永远的失败了,因为这样的家庭条件下,机会只有一次,所以直接给王羲之判了死刑没有用的一个废物。而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应该说全天下的母亲都是爱她的孩子的。所以这位要强的母亲说服了他的丈夫,砸锅卖铁也要给他上大学。

老师们都不相信他能考上大学。其实他非常仰慕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当然也不是真的要头悬梁、锥刺股,他只是吸取古人的习惯,就是开夜车。白天因为困,常常迟到、补觉,所以老师认为他是碰巧才考上的。

其实高中的时候,王羲之文笔很好,高一的时候,还是年级的精英,所以信心十足,经常炫耀自己的才华,觉得哪个女同学长的漂亮,就会写上一份情意绵绵的情书,送到她的班级。当时那位女同学看到他的真诚与勇气,就答应了和他交往。可当他听到别人说那个女同学有很多交往的男生,他就决定不找人家了。他认为这样的女孩不能要,水性杨花,有违纲常,触碰了他的传统思想的底线。还有一个女同学是主动追求他的,按理说,这应该有结果吧,他曾写过一封信赠予了她,却并不是情书,信中说道“承蒙小姐厚爱,小生才疏学浅,不值得小姐挂怀。”文绉绉的一股酸腐味,活脱脱的一个古代人,确切的说是一位古代秀才。他认为女人不能太主动,时常躲着人家,那个女同学追了他三年,最后绝望的放弃了,听说那个女同学现在精神还不正常。

等大学开学了,王羲之的心神也暂时恢复了过来。大学的前两年,都非常的努力,成绩没有出现挂科现象,平均分在80分以上,而且有两门课的分数比较高,接近90分。但因为家庭的原因,学费是学校的助学贷款,全班级只要他一个人做了贷款。这样的情况,又不是国家机密,因此其他同学很快就知道他家穷。所以一个个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远离他,不敢跟他说一句话。奇怪的是同学远离他,他也主动远离其他的人,摆出了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则。“万事不求人”是他的座右铭。

大学的生活只能给他带来无尽的烦恼,或者说是痛苦更为确切。因为每当吃饭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女生到食堂排队买饭,为了肚子,他也只好与那些女生一起排队买饭,如果不排队,他喜欢吃的大排都会被人消灭光。为了肚子,他不得不忍受女生身上散发出来的各种气味,比如化妆品的味道,而且他很在乎“男女授受不亲”一类的旧思想。不过此时为了肚子,他也豁出去了。终于轮到自己了,大排刚好剩下一个,他很庆幸!饭买到后,他会立马飞奔出食堂,好像有一种逃脱苦海的感觉。每当乘公交的时候,如果某一排的其中一个座椅被哪个女孩占了,他会迅速的向后走,直到找到没有女孩坐的的一排坐下,如果没有找到,他也只好站着。有的时候,如果他坐下来,突然有一个女孩要坐旁边的座椅,他会立马起身离开,好像很害怕女孩,也好像很不习惯与女孩有任何的接近。

似乎他这辈子的命早已注定了。按理说,考上大学了,肯定是个大学生。但是大三那年,最疼爱他的奶奶去世了,他认为自己不孝,无法原谅自己,始终无法走出心里那个坑。他失去了精神支柱,突然变了个人一样,逃课,不学习,整天沉迷在网游中,最后连毕业答辩也不去了。

同学们都结束了学业,他也从大学离开了。出来之后,他除了会写几个漂亮的字和几篇好文章之外,可以说是“书生,百无一用”。出去找工作,因为没毕业,没有任何经验,面试官一看他的身型就知道他没有干过活,根本不是干活的人。

即便这样,他在找女朋友的问题上很是苛刻,要求对方必须是黄花大闺女,而且和他一样爱好琴棋书画的。相貌丑陋的不要,怕丢了他的面子。他自己胖,还要嫌弃胖的女孩(这种情况下,即便人家是黄花大闺女也不想要了)。

每个人都有梦想,包括他。他天天为了为什么没有女朋友而想破头皮,常常想的睡不着觉,快要成了秃子。他不知道有钱人根本不需要想,这个问题放在有钱人那里根本不是个问题。光想不做有什么用!他自己也知道。这也只能怪他投错了胎,他的父母好像也是托生过来讨债的,哪有钱给他。但是他还是做着春秋大梦,仍旧好高骛远,想着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想当年是何等的风光,右将军,著名书法家,多少达官贵人追捧他。可他忽视了眼前的现实,一是没关系;二是没钱;三是岁数大了;四是外型已经严重走样,哪个姑娘喜欢看他那大腹便便、未老先衰的熊样。

后来他在网上聊了一个姑娘,但人家看到他的照片后,说他头顶没毛,他也并未生气,因为他很清楚那是思虑过甚。但是已经“木已成舟”,无法改变什么了,他也没有什么信心去追求人家了。

同样从古代穿越过来的李君、张君、赵君、吴君却与他有着天壤之别。李君是一个富家子弟,标准的富二代,穿着名牌、开车豪车,别说老婆,外面的小三都不知道有多少个。张君是贫穷人家的孩子,但是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一所名校,在学校自谈了一个女朋友,早已结婚、生孩子了。赵君是一个读完初中就下来打工的小伙子。因为头脑灵活,不怕吃苦,在厂里得到了老板的认可,不过两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赵君现在吃香喝辣,因为老板家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将来厂子自然归他的。吴君,从小也喜欢书法,但是无论是用功,还是水准都不如王羲之,可是他的父亲是某某省文化厅厅长,于是吴君成了书法家,某某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某某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他认为自己的字写的比那些所谓的书法家还好,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于是他自告奋勇地去了某某市的书法家协会,找到了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面带笑容的问他“我们协会里有你认识的人吗?”,其实他早就知道那位吴君在这个协会,但是他觉得他不配,因为他曾在报纸上看见过吴君的字,简直像毛毛虫爬的一样,所以事先并未找过人家,他回答道“没有”。那位负责人又问“那你有没有发表过自己的作品”他心里想着“不就是加入协会吗,干嘛那么费事,我写的字不就是能力的证明吗”,因为很多刊载需要花钱,还要认识编辑,而他又认为那些报纸也没什么大用处,所以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最后他还是回答道“没有”

他失落地回了鸡窝大的出租屋,躺在床上想了一天,他最后得出了一个非常非常正确的结论这个社会只要有关系和钱就行,根本不需要什么才能。于是他放弃了努力,放弃了学习,放弃了自身能力的提升。

在种种压力下,他再也承受不住精神的打击。他被彻底地击垮了,成了一个拾荒者,穿的衣服破烂不堪、头发像乱稻草、眼睛没有一点神、胡子拉碴,现在真的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只不过头脑还在进行着简单的运转。他认为自己不能回家了,他恨那些曾经在背地里说他“即使考上大学,也念不起,即使读了大学,也没用”的邻居们。其实那些邻居们只不过认清这个社会,说了实话罢了。最后不仅没有姑娘追他,连给他提亲的媒人都没有了。

请大家想想,为什么王羲之最后成了一个落魄的光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丽的诗文岛作文300字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我阿姨叔叔带着我和弟弟一起来到曾国藩诗文岛玩

我刚走进大门,就感觉到里面仿佛比外面凉快得许多。那一棵棵大树既像一把把翠绿色的大伞,让人们感到凉快,又像一些挺立的士兵,保卫着诗文岛。

你向后面看去,会看见那个像船头的地方有许多的小孩子在放风筝,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水里嬉戏。

再走近一些,你可以看到那美丽的白天鹅在那个小池子里自由自在地游着,它那洁白的羽毛上没有一点污垢,怪不得有个诗人说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啊。

再向前面走去,有很多老人和小孩在那打羽毛球,到了晚上那儿可热闹了。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诗文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兰亭游记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五一劳动节,我去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乡浙江绍兴的兰亭游玩。

一进入景区,只见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写着“兰亭”两个大字,继续往前走,林深叶茂,过了一座小桥,我们到了鹅池,鹅池旁边也有一块石头,据说,上面的“鹅池”二字是由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共同完成。鹅池的水真清啊!一条条美丽的鱼儿在水里玩耍。鹅池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块美玉。

继续前进,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一座亭子下,亭子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兰亭序》了。这块石碑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沧桑。可是,上面金光闪闪的字却依旧看上去写得那么有力,那么规整。亭子旁有一片竹林,竹林边有一块石头上写着个“太”字,上面的“大”字是王献之写的,下面的点是王羲之写的,可谓是画龙点睛啊!

穿过竹林,来到一个小池塘边,池塘里的荷花可多了。有的完全开放了,有的只是花苞,还有的看起来含苞欲放。

兰亭的景色真美啊!它令我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美丽的诗文岛作文450字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坐落在悠悠涟水河中央,叫曾国藩诗文岛,又叫碧洲公园,是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走进大门,走过曾国藩广场,我来到了天鹅湖。那里的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好看极了!只见湖上有几只白天鹅和黑天鹅,有的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有的三五成群地做游戏,还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水中翩翩起舞……我突然想起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参观了天鹅湖,我沿着绿树掩映的林荫小道,走进了游乐场。那里有许多好玩的游乐项目:丛林列车、飞机、动物列车……好玩极了!许多小朋友都会像我一样,飞快地奔向游乐场的游乐项目。

玩过了游乐场,一直沿着绿树红花点缀的小路,走到了公园的尽头——红太阳广场。每当夜幕降临时,红太阳广场的大灯就亮起来了,灯光把广场照得比白天还亮!广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起来。那些爱好锻炼的人群聚集在广场上,有跳广场舞的阿姨婶婶们,有滑冰的和放风筝的小朋友们,还有散步聊天的,滚铁环的……好一片热闹的景象!

美丽的诗文岛,我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兰亭序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墨笔一挥,入木三分,引来窃书几人。

翩若惊鸿,婉如游龙,洋洒千军史册。

作为行书爱好者,我以浅薄的才识著此短句以形容王羲之的字。

我酷爱夜读《兰亭序》,在纸醉金迷的世界中用书法营造安详的环境是我的修身之道。

细品其作,出了对字迹俊美的赞叹,我还对他勤奋练字的格外崇尚。

飘逸清秀的字迹在阳光稀微之时,为我勾画出一名少年的身影。

他颔首低眉,神情专注,将所有的心血都融化在笔尖。白鹅昂首走过,雪白的身姿并不能将他分身。他在一片静默中书写着,仿佛书法是他的情人,他可以终其一生地守护着它。

萧萧秋风泛起缸中黝黑的洗笔水,并将那一份执着与勤奋吹过历史长河,定格于方寸之上。

手握《兰亭序》,细品一笔一画的率性与洒脱,我的心微微一颤。

因为我知晓,他的字与魂已经流入我的体内。时刻提醒着我不忘初心。

再泯一口酒,思绪绕回眼前。然而我知晓,我已经用心灵碰触到作品背后更深沉的内涵,品味过后的余芳,将萦绕身畔,久久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歌颂祖国的诗文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要歌颂祖国对我们的养育,对我们的恩情。下面是相关的诗歌,欢迎欣赏与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诗文赏析

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题中的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在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在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当时以同样题目写诗的还有其他人。可以说是由唐玄宗发起的一次比较热闹的赛诗会。诗人描写了美好的阳春景色,充满了生机,突出了安宁幸福的生活景象,颇令人神往。这首诗工整畅达,技巧纯熟。

这首诗题中的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在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在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当时以同样题目写诗的,还有李憕等人。可以说是由唐玄宗发起的一次比较热闹的赛诗活动。

王维的诗,高出众人一筹,发挥了他作为一个画家善于取景布局的特长,紧紧扣住题目中的“望”字去写,写得集中,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眺望所见的景象。视线越过长安城,将城北地区的形胜尽收眼底。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过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绕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带上了一层浓厚的历史色彩。诗人驰骋笔力。写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等于现在所说的天桥,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在这样高的立足点上回看宫苑和长安更是一番景象。这里用一个“花”字透露了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而且是最精彩的镜头。它要是紧接在一二句所勾勒的大背景后出现,本来也是可以的。但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耳目为之耸动的感觉。看,云雾低回缭绕,盘旋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雾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象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受着雨水滋润,更加显得生机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一般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互相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透露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准备。“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里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说成是有政治意义的活动。

古代应制诗,几乎全部是歌功颂德之词。王维这首诗也不例外。诗的结尾两句明显地表现了这种局限。不过这首诗似乎并不因此就成为应该完全否定的虚伪的颂歌。我们今天读起来,对诗中描写的景象仍然感到神往。甚至如果在春雨中登上北京景山俯瞰故宫及其周围的时候,还能够联想到“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样的诗句。王维的这种诗,不使人感到是可厌的颂词,依旧具有艺术生命力。王维善于抓住眼前的实际景物进行渲染。比如用春天作为背景,让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层春色;用雨中云雾缭绕的实际景象,来表现氤氲祥瑞的气氛,这些都显得真切而非虚饰。这是因为王维兼有诗人和画家之长,在选取、再现帝城长安景物的时候,构图上既显得阔大美好,又足以传达处于兴盛时期帝都长安的神采。透过诗的饱满而又飞动的艺术形象,似乎可以窥见八世纪中期唐帝国的面影,它在有意无意中对于祖国、对于那个比较兴盛的时代写下了一曲颂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兰亭序赏析

全文共 2418 字

+ 加入清单

一、《兰亭序》之由来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二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 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二、《兰亭序》之文法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三、《兰亭序》之书法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 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然而《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 艺术上多样与统五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我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 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因其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 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 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远,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 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一个人的书法被后世如此重视,可见其价值之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漫游诗文岛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景色真是美丽无比,令人神往呀!它们就像一幅幅凌空展翅的画卷,点缀着家乡每一个角落。座座山脉就像一条条气势磅礴的长龙,涓涓河水把整个家乡紧紧地围绕着。在我的脑海中,曾国藩诗文岛才是我梦寐以求的景色。下面大家就和我一起来慢慢地游赏这美丽的诗文岛吧!

一踏进诗文岛气势雄伟的大门,我们就看到一个花团锦簇的小花园,远远望去,它就像一个充满无限生机的仙岛,绿草荫荫,百花开放,十分美丽。仿佛这不是在人间,而是踏入了仙境。那活泼可爱的鸟儿一边唱着欢快的歌儿,一边跳着优美的舞蹈,令人陶醉。看看草地上,无数只五颜六色的蝴蝶在玩耍着,有的在互相嬉戏,有的在飞来飞去,有的好像是在寻找着可口的花蜜,有趣极了。看!这时候耀眼的太阳从东方渐渐地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在那各种各样的花儿上,给花儿增添了一片明艳之色。沐浴着太阳光辉的鲜花散发着迷人的香味,弥漫了整个诗文岛。在草地上,绿油油的青草就像是仙女撒下的绿粉,许多小朋友们都在花园中玩耍,捉迷藏、放风筝、……开心极了!再看看花园的侧面,有一个又圆又大的鱼池,里面有许多穿着条纹花衣的小金鱼,它们在清清的水里追逐着、嬉戏着,显得格外自由自在。

慢慢走过了花园,就会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头像——那就是清代大名鼎鼎的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曾国藩的铜像。他是我们家乡的骄傲!老师告诉我们,他写过上百句诗,每句都是做人的道理,比如: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他读过的书成千上万,他写过的文章许许多多,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他打过无数的仗,是位英勇无敌的将领。我从心里深深地敬佩他!曾国藩铜像旁边是几块巨大的石碑,上面是讲述他生平经历的碑文。铜像前面也开满了紫色的丁香花,令人陶醉。

再往前走,一路都是曾国藩的诗词碑文,这儿一块,那儿一块,供人细细观赏。安装这些石碑的工人多辛苦啊!瞧!旁边这一条小河的水多清多绿啊!清的就像一面镜子,绿的就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在旁边还立有一个巨大的塑像,她是一位栩栩如生的仙女雕像,就像是诗文岛的守护者,保护着岛上的一切。

一直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个宽阔的广场,他可以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供人们休息和娱乐。在广场中央的位置,伫立着我军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同志的铜像,格外的威武,听说毛主席曾经在一首诗中赞扬过他。广场四周栽着数不清的树木,有松树、柏树、玉兰树、樟树……郁郁葱葱,密密麻麻,就像一把把巨大的绿油伞,把整个广场环绕着,感觉夏天的时候会分外凉爽。

诗文岛可真美啊!说也说不尽,游也游不尽兴。可是,着美丽的岛屿才修缮完毕一个月,其中的一些设施就被有的人故意破坏了。希望每一个文明的市民,每一个有自尊的人们,大家去提醒和阻止这些不文明的人不要再去伤害诗文岛了。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行动,一起加油!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点燃孩子对书法的兴趣—王羲之对儿子王献之的教育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晋代书法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

启示录:王羲之对孩子骄傲的学习态度,不打骂、不批评,默不出声地以一个“点”,来引起孩子的兴趣,最后王献之的字也写得炉火纯青、力透纸背,人们还把他和王羲之并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诗文赏析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长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汉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测大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大规模地酿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经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闻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饮酒作诗,但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据说,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经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诗大意是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迷乱,难以平静,好在找到了解脱的形式。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1]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兰亭序全文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诗文朗诵比赛作文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阳光明媚,我和我的同伴郭宇、唐钟雨、吴云穿着整洁的衣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去参加学校举办的“感恩父母”诗文朗诵比赛

一到比赛场地,只见这里人头攒动,我们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我看见许多女同学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扎着小辫儿,头上卡着发卡,有的还化了妆,个个神气十足。

比赛开始了,只见主持人上了场,他们满怀激情地作了个开场白,令场下的观众啧啧称赞。接着,激烈的朗诵比赛开始了。恰巧第一个就抽到我,我的心像小青蛙似的咚咚直跳,我用力抿住嘴,心里不断地鼓励自己:“加油!徐彤!”仿佛有一股力量向我涌来,紧张和不安都得到了控制。我既大方又自信地走了上去,面带笑容地敬了个队礼,说:“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朗诵一首《有一种爱叫感恩》。”说完,我鞠了一躬。开始朗诵了,刚开始,我稍微有点紧张,可慢慢地我就进入了角色,把感情完全投入到诗歌里面去了,很顺利地朗诵完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心里非常激动,深深地鞠了一躬,昂首挺胸地走下台来。

接下来还有几位选手,其中有个小男孩上台时,手里还拿着纸,只顾低着头结结巴巴的,一点点表情也没有,还出了洋相,显然回家没有准备。哈哈,以这样的水平,还比得过我们吗?我在教室里可是精心准备的,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的。

时间过得可真快,开始颁奖了。三等奖、二等奖都没有我们的名字,我的心里更紧张了,手脚不知往哪里放才好。当我们听见主持人说:“一等奖,徐彤、唐钟雨!”我高兴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别提有多开心了!

通过这次朗诵比赛,我懂得了“成功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会有相应的回报。今天的成绩、荣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事,这件事令我难忘,它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了一个学习的动力和美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兰亭》观后感

全文共 1866 字

+ 加入清单

兰亭》让我们看到电影应该回到文化、回到现实、回到人本,中国电影已经到了重视生活本真而透射时代真义的关口了。

看侯孝贤监制、程晓玲编剧、肖风导演的抗日电影《兰亭》,不由想到:中国电影理应走出去,但首先要走进人心;要入人心需要先有信心,这信心来自于文化精神的坚守。真正的好电影是给人情感律动和精神愉悦的,看了难以忘怀,思绪翻腾,心中激荡起恋恋不舍的情感。《兰亭》就是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

眼下这个年代,电影屈就于行进中的市场化,已经渐渐丧失文化坚守,执着于精神创造变得稀罕。像《兰亭》这样不俯身于娱乐市场法则,是中国电影乃至中国艺术多么需要的沉静个性!被惊心动魄的奇观震撼、走出影院却很少回味的电影太多太多,动感似乎是时代给予的常态,不如此不足以吸引人,但吸引人的同时又有多少能入心动情?危险在于,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模仿好莱坞类型片,试图大收回报,遑论收益回报是否实现,大收观众的情感却成为难题。我们珍惜《兰亭》,是珍惜美好的观赏感受:在一种朴素纯净的情态里,不动声色地呈现真切的历史和情感,既触动神经末梢,也触及情感泪腺。在很多宏大的作品变成“神剧”的时候,《兰亭》围绕着小人物的悲欢,却不是写个人小小的哀愁,而是将个性精神和时代氛围巧妙结合,发自内心地书写宏伟历史。

《兰亭》的主人公林耕,一个多少有些江湖气息的小人物,在抗日年代却娶了一个温柔的日本妻子秀代,他试图隐瞒秀代的身份以免她受伤害,却看到亲人兄弟们被无辜屠杀,卷入抗争的被动和最初解救女人的被动一样,都源自中国人骨子里的忠义情感,最终在不能不反抗的心理驱动下,完成了极有代表性的中国百姓的抗争心路。《兰亭》的独特性依存于创作者始终不懈地抗争着电影追逐时潮的趋向,坚守着理解历史大义和理解普通人心的统一:抗战不是儿戏一般的一呼百应,而是被屈辱被压抑之下的揭竿而起。从个性角度看待历史却得到历史真相的呼应,冷静描摹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却恰好排斥了虚无夸饰的浮华表现,贴近人生真实的残酷和抗击残暴行径的高尚都那般栩栩如生。

《兰亭》的独特在风格,在故事,在角度,也在情感表现。导演肖风一贯的风格是奇峻蕴藏于常态、散文诗般的行云流水却高潮迭出。非职业演员让影片一开始就恍如生活之不起眼,战争的危险并非剑拔弩张,呈现的反而是蝴蝶湾的悠然安宁,但正是在这样的常态下暗流潜滋默长,紧张慢慢袭来直至残暴屠杀降临,战争的可怕和反抗的渐生因而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的奇特之处在于中日人物之间异常的纠葛。林耕原本喜欢日本女孩秀代,她却以自身残疾为由冷酷地拒绝了;日本商人井上落魄时投靠林耕并且信誓旦旦不做军人,最后却成为对自己孩子和中国百姓下毒手的施暴者;秀代爱上林耕和中国,愤怒斥责父亲的残暴,和丈夫一起帮助游击队;林耕原本靠武力谋生江湖,却慢慢卷入抗战大业而英勇捐躯,等等。在初衷与结果大相径庭的演进中,一个传奇般的江南抗战故事发生了。

《兰亭》角度非为一般战争片的轰轰烈烈,而是在舒缓的生活情态、人际纠葛中慢慢展开,凸显侵略暴戾的可怕和人民变为勇士的合理性。中日两国个体身上又巧妙折射了敌友的微妙关系,大到侵略与保家卫国,中到诚信守义与否,小到恩怨德行的把持,等等,都令人信服。

进一步看,《兰亭》将情感沉淀与民族历史的挖掘交融在一起。我们看历史不应该遮蔽毛糙的一面,不应该忽略多样性,人性的复杂在林耕的反抗中体现出来,那既是江南地域独特性使然,又是整个国家的真切折射。守着自己的蝴蝶湾却被侵略打破,护卫着个体私情却不能不投身民族大业的洪流,从“活着就有一切”的信念,到为正义事业哪怕是死也快慰等,表现得都那样自如,情感铺展动人。看到绍兴街巷里弄的老太太不动声色地锤击鬼子兵的沉稳,我们知道当一个民族哪怕是江南那温柔之地的老人都起来反击时,抗战怎么会不取得胜利。当发誓不当军人的井上最终成为侵略者并且杀了抗日义士、杀了亲生女儿时,当守着妻子躲避在世外桃源的林耕最终成为杀敌勇士时,当秀代当着父亲的面说出“你是人类的耻辱”时,影片巧妙完成了个体情感透射时代大义的艺术表达,爱恨的故事鲜活地呈现着时代生活的必然。《兰亭》让我们看到电影应该回到文化、回到现实、回到人本,中国电影已经到了重视生活本真而透射时代真义的关口了。美好来自于真实的情感投入而不是投机的夸饰。不能不惊讶于一个柔弱山水中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居然在影片收尾处顺乎情节自然地从池塘泥水中挺立起一群被掩护的抗敌伤员们,这雕塑般的群像就是普通人成为国家精神的象征。所以可以坚定地说:人文情怀的坚守不仅是表现的需要,而且是中国电影应该把守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与古诗文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古诗文。喜欢它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我喜欢它词句精练,通俗易懂;我喜欢它意境优美,含有哲理。古诗文使人心胸豁然开朗,思想为之升华。

古诗文的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使我深深的陶醉其中。每读一首好诗,都使我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羌管弄晴,菱歌泛意,嬉嬉钓叟莲娃”这是对美丽的锦绣河山的赞美,“谈笑有鸿懦,往来无白丁”这是对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的咏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又是多么深沉激越的报国情怀!

床前明月、水上芙蓉,生活中的一点景致足以引发古人无穷的浮思;大江东去、破浪,古诗文当中记载了多少成败得失、警世之理!不知不觉中,古文已经在我的心中占据了一个犹如“亲朋密友”的重要位置。学习古诗文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乐趣。古人的才情让我们许多后人都望尘莫及,欣赏古诗文,就是享受生活,品味人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骄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圣”杜甫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都请寂寥的秋景代言;“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夜风狂雨骤,明朝醒来,叶更绿,花却凋残。事物的变化,总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正如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里所言:“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以朴素淡雅的诗句,表现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对青春时光的留恋,多么深沉而又炽烈的情感呀!

古诗赞颂了多少情怀,悠扬了多少岁月。但是古诗文给予我最大的帮助,是它教会了我该怎么做人。通过古诗文,我知道了人要有“天下为公”的理念、“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处事准则……古诗文成了我为人处事的好老师。

从孩提时牙牙学语的跟读到年岁渐增的喜爱鉴赏,美丽的诗歌在我心里撒种、破土、拔节、开花。渐渐地,我能领会诗中蕴含的深沉底蕴、丰富情感。

古诗伴我一起成长。它净化我的心灵,陶冶我的情操。我决心继续扬帆起航,在古诗的陪伴下,驶去光明的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1〕王羲之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最终“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行书和草书成就相当高。是一位影响及其深远的大书法家。后世尊其为"书圣"。几乎可以说,王羲之决定了其后2000年的书法发展方向。

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兰亭怀羲之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一丝昏暗的烛火轻轻摇曳着。烛光下,一位面目清秀的男子正在挥毫泼墨。他有时大胆书写,有时小心描绘。他就是我们的书圣——王羲之。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怀着满满的崇敬来到了兰亭,重温王羲之的精神。

走进兰亭,脚下的古老的青石板布满了“时光的痕迹”,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看到了墨池,那里的水已经变得清澈无比了。可王羲之那不放弃,努力学习的品质却已烙印在我的心里。我仿佛看到了王羲之蘸墨洗笔,龙飞凤舞地写字。他已经写了一张又一张,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襟,但他浑然不顾。

我想他的一手好字肯定与他的勤奋离不了干系。而我做每件事都只有三分钟热度,不像王羲之那样坚持,总是半途而废。我如果像他那样坚持,应该也会有所成就吧!我从今以后要学习这种坚持,做一个有用的人。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竹影也在水的涟漪中若影若现。“唰唰唰”竹子轻轻地舞动着,就像一片海浪花翻腾。

我又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条小溪边。小小溪里的水缓缓流淌着,要欣赏两岸的风景。

这儿就是王羲之与他的十几位好友玩曲水流觞的地方了。

曲水流觞是一种游戏,规则是一个酒杯顺流而行,到谁前面,谁就喝下这杯酒,并吟一首诗或作一首诗。闻名中外的《兰亭序》就是记录了这件事。

当时,王羲之即兴写下了《兰亭序》,只是为了记录这件事,可见他的功底有多厚。

“嘎嘎”,一阵鹅叫传进了我的耳朵中,原来,我来到了“鹅池”。“白毛浮绿水,红掌泼清波。”这群鹅有着橙红的嘴,雪白的毛,仿佛一群王子、公主“大驾光临”。它们可是王羲之最喜欢的动物。那高傲的样子,那目中无人的态度,让我也喜欢上了它们。

我慢慢走出了兰亭,天上多了一抹夕阳红,云朵也被感染上了彩虹色,一切显得那么平静,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